《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1

  由于本篇课文为古文,对于小学生而言稍显晦涩,于是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古文阅读的教学,以人名和时间为切入点,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意思,再结合注释,替换词语理解古文的意思,还是通过读,体会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本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里的内容,引用这句话,除了贴合《囊萤夜读》的精神,还符合单元学*的`要求,将日积月累的句子落到具体的故事和行为上,两处内容互为表里,相互体现,既更好地理解车胤自强不息的品质,又更深的体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尽管如此,本篇教学设计还是有不完美之处,我通过欧阳修的《以荻画地》,让体会民族精神。其实有更加贴合本文的孙康夜读的故事,也就是囊萤映雪中的“映雪”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学*“囊萤映雪”的成语,最后上升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此才环环相扣。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2

  昨日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公开课,这里简单的表达下个人的收获和反思:

  首先,李老师教授的课文是四年级下《囊萤夜读》,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和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文言文的读法,注重指导学生断词断句和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去理解课文里每一句话的意思。尤其是学*长句子“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时,更是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学生自己朗读、教师范读后,出示“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和学生一起再次配乐朗读,读通句子。

  在读通的基础上,李老师根据课后题的提示,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去理解字词意思,引导和培养学生借助注释法、扩词法和多朗读的方式去理解和疏通文言文,让学生掌握读懂古文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归纳出理解文言文字词的常见方法:借助注释法、扩词法和多朗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这节课的渗透,学生在以后的学*中,能更加积极的主动思考,在学*文言文时,不再会是觉得生涩难懂,而会有意识的运用到自己在课堂上归纳出的学*方法。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3

  由于本篇课文为古文,对于小学生而言稍显晦涩,于是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古文阅读的教学,以人名和时间为切入点,让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在读中感悟意思,再结合注释,替换词语理解古文的意思,还是通过读,体会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本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里的内容,引用这句话,除了贴合《囊萤夜读》的精神,还符合单元学*的要求,将日积月累的句子落到具体的故事和行为上,两处内容互为表里,相互体现,既更好地理解车胤自强不息的.品质,又更深的体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尽管如此,本篇教学设计还是有不完美之处,我通过欧阳修的《以荻画地》,让体会民族精神。其实有更加贴合本文的孙康夜读的故事,也就是囊萤映雪中的“映雪”的故事,再引导学生学*“囊萤映雪”的成语,最后上升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此才环环相扣。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1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人尽皆知,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

  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初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二、词语理解需得法

  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本堂课,我重点传授给孩子们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囊萤夜读》中的“囊”,请字典老师帮忙,是口袋的意思;但此意思带入文中,讲不通。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惯,需要加一个表动作的词语,那么变换成“用口袋装”,就通顺了。如此既积累了四字成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我们就会渐渐发现:原来,教好文言文并不难!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2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人尽皆知,文言文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怎样的文言文教学才能更深入孩子们的心灵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反复诵读必有得

  文言文的诵读当从读出文言文的声韵节奏着手。初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这样的学*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正确、通顺,在难读的句子后面作记号,然后让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再通过范读、听读、跟读、引读、自由练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恰当处理长句的适当停顿。最后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读得有声有色。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坚持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采取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中之情,读中想象文中之景,读中感悟文中之道,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

  二、词语理解需得法

  要学好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词语是关键。本堂课,我重点传授给孩子们运用借助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基本方法,理解常用的文言词语。如《囊萤夜读》中的“囊”,请字典老师帮忙,是口袋的意思;但此意思带入文中,讲不通。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惯,需要加一个表动作的词语,那么变换成“用口袋装”,就通顺了。如此既积累了四字成语,又在积累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总之,要想教好文言文,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精致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授学生以“渔”,使其乐学、会学。同时在教学中,侧重于欣赏,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进行审美教育;侧重于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享受祖国古代汉语的神韵;侧重于感悟,能用自己的话对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能由故事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能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我们就会渐渐发现:原来,教好文言文并不难。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3

  昨日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公开课,这里简单的表达下个人的收获和反思:

  首先,李老师教授的课文是四年级下《囊萤夜读》,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和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文言文的读法,注重指导学生断词断句和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去理解课文里每一句话的意思。尤其是学*长句子“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时,更是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学生自己朗读、教师范读后,出示“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和学生一起再次配乐朗读,读通句子。

  在读通的基础上,李老师根据课后题的提示,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去理解字词意思,引导和培养学生借助注释法、扩词法和多朗读的方式去理解和疏通文言文,让学生掌握读懂古文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是锻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归纳出理解文言文字词的常见方法:借助注释法、扩词法和多朗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这节课的渗透,学生在以后的学*中,能更加积极的主动思考,在学*文言文时,不再会是觉得生涩难懂,而会有意识的运用到自己在课堂上归纳出的学*方法。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菁华6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其中我们经常见到“古诗”就是这遗产宝库中一块无价之宝。

  同学们:我们以前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背诵一下自己最喜爱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记得,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指名说一下,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一首陆游写给儿子的诗:揭示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课题)

  2、简介陆游。指名读一下陆游的个人简历,在让大家一起读一下。

  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一生爱国,作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诗人。

  3、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这里要引导学生根据“示”组词)譬如:指示、训示、表示、显示、示众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说“示”的意思,进而说说诗题的意思)这里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体会。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三、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读

  2、布置自读要求:(指名读一下)

  要求:(1)学生自己读这首古诗几遍,要求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2)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词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学生明确要求后自己认真的练*朗读。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要求富有感情的朗读,

  检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作及时的评价指导。

  四、学*理解

  我们读好了这首诗,是否还想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呢?

  1、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指名读第一行,说说关键词并理解一下:如:学问:读书学*。

  无遗力:不遗留多余的力。换句话说就是“用尽全部的力气”。

  指名连起来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读书学*)是不遗留多余的力气的。或者古人学*是竭尽全力的。十分的努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指名读第二行诗,说说关键词:少壮:年轻的时候;工夫:花了工夫始:才

  指名连起来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做到及时复*巩固。

  2、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行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读读,说说关键词:终:终究、到底、毕竟。(可以通过组词理解如;终于、终究等等,通过比较说出终究比较合适)

  浅:肤浅、浅显。同样可以通过组词找出合适的答案。

  指名读读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很肤浅的。

  (2)理解第四行诗的意思。

  指名读读,说说关键词:绝:表示程度深,知:知道了解(两者和起来就是“绝知”:理解得透彻、深入地理解)

  此事: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

  躬行:亲身去实践(“躬”也可以通过组词解决如:从“躬”字字型去理解,再通过查字典解决)

  指名读读说说意思: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理解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读说说意思。

  (4)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思考:三、四行有什么关系?指名说说

  师总结: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五、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读深入体会一下

  2、读了这么几遍,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从中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写下下来。学生自己写几句话,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这首诗告诉我们:

  (1)读书学*必须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相机出示板书

  六、指导背诵,默写。

  七、板书设计:

  书本知识

  冬夜读书示子聿真正的学者

  实践经验

  八、作业

  1、完成补充教材上的练*。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2

  目标预设:

  1、熟读《冬夜读书示子聿》,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古诗的文字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领悟知与行的关系,并受到深刻的教育。

  设计思路:

  一、复*回顾,导入新课。

  二、解释题意,初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品悟主旨。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教学流程:

  一、复*回顾,导入新课。

  1、背诵第4课两首古诗。

  2、《示儿》的作者是谁?

  3、陆游不仅是一名爱国诗人,还是一个大学问家,他的一生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在一个冬季的夜晚,陆游读书时,忽有所悟,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的是什么诗吗?

  二、解释题意,初读古诗。

  1、出示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

  指名读,齐读。(正音:聿yu)

  借助工具书与预*,你们理解题目中的哪些字词?

  (预设:示:训示、教育。子:儿子。聿:即陆聿,陆游的小儿子。)

  2、借助解释题意,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

  师:古诗因为有着固定的格式限制,诗人写诗时,往往选择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入诗,而次要的词语往往会被省略,我们在理解诗意时,一定要还原它们。题目中,你们认为诗人省略掉哪些内容?

  出示:_______冬夜读书___________,示子聿。

  师:谁能够帮助老师,将题目补充完整?

  (预设:诗人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未子聿。)

  师:读了题目,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问题?

  (预设:诗人心中生发了什么感想来教育小儿子陆聿?)

  3、熟读古诗,感知大意。

  三、理解诗意,品悟主旨。

  1、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理解题目的方法,理解诗句的大意。

  2、出示:请同学们将诗句补充完整。

  古人________学问,无遗__________力,

  少壮________工夫,________老始________成。

  3、全班讨论交流,借助补充练*叙说诗句大意。

  (预设:古人做学问,无遗余力,少壮时期花的工夫,到老始有成。)

  4、师:为什么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努力钻研,一直到老年才会有成就呢?从中你受到什么启迪?

  4、齐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师:借助工具书与课前预*,你理解了这句诗中哪些字词的意思?

  (预设:终:毕竟、到底。浅:有限、肤浅。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出示:请同学们将诗句补充完整,叙说诗句大意。

  ________纸上得来________终觉浅,

  ________绝知此事______要躬行。

  师:此事在诗句中代指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这句诗阐述了知与行之间有什么样的辩证关系?

  (预设: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5、师:陆游通过本首诗,告诉儿子什么样的哲理呢?

  (预设: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练*背诵。

  2、师: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讲的道理,与另外一句名言差不多,谁能告诉大家?(预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作业:搜集陆游写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借助工具书,自主合作,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学生的经验世界,懂得做学问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丰富学*方法。

  4、借助插图想象入境、激情诵读,结合《示儿》多方面认识陆游。

  重点、难点:能联系实际,及学生所收集的资料,领悟诗中哲理。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到陆游身为人父的爱子之心。

  设计理念:

  1、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本诗教学,我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读中知诗意,读中悟情,读中悟理,用读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

  2、训练学生语文学*能力。为更好明诗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设陆游父子问答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乐于表达,训练分析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学法,训练自主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赛诗,营造氛围

  1、师:今天课前咱们不唱歌,改背诗好吗?你若想起了诗词不用举手,起立背,其他会背的同学也可放声来背,开始。(学生背得不亦乐乎)

  2、师:《示儿》,本学期咱们刚刚学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透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板书:爱国)《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板书读课题)是陆游写的另外一首诗,他将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陆游。

  3、师:齐读课题,提醒大家注意那个字?(聿,读“yù”,陆游的小儿子叫子聿。)从题目中你还了解到那些信息?

  预设:时间是冬夜,人物有陆游和他的孩子子聿,事件陆游将读书时生发出来的感受告诉儿子。

  【赛诗的目的是放松了紧张心情,唤醒诗歌学*的经历、情感,营造学诗氛围。“聿”字是不常见生字,学生受“律”字影响很容易将其误读为“lǜ”,因此在读题时强调读音。】

  二、渗透学法

  1、师:陆游告诉子聿哪些心得体会呢?学完诗咱们就清楚了。六年了,诗咱们学了不少,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学古诗?

  2、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咱们就按这四个环节来学诗,课后你们可以用这四点来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这首诗,或用这四个环节自主学*其他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学*,他们已经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独立自主学*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方法不容忽视。】

  三、反复读诗,把握大意

  3、师:诗,老师课前已经布置你们预*了,会读了吗?你们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三十五个字,

  要读好他可不那么容易。(出示评价等级:)你们先自个儿练练,然后读给同桌听,让他评评你能达到哪个等级,老师希望你们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个台阶。

  2,师: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其他同学可不能闲着,认真听,待会儿用这两个等级来评价他们,并能简要说明为什么?

  (学生读,尽量让学生读准、读流利。为下文的教学做铺垫)

  3、师: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诗,你们明白诗中陆游要告诉子聿哪些感想吗?逐行逐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4、课件出示:陆游对子聿说:儿子啊,(。)引导学生说大意,进行情感朗读。(补充板书:)

  预设:

  a、学生讲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教师问:爸爸做学问难吗?怎么难?(a,若读不好,师说我怎么听不出难的味道?b、若读得好,师问全班学生是否听出做学问难的味道,或问朗读者为什么这样读。引导读好“无遗力”“老始成”。)

  注意:“工夫”与“功夫”的意义区别。

  b、学生讲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问:爸爸,什么叫“躬行”?与躬行相对的是?你能用读来告诉我该怎样去学知识吗?引导学生读好“终”“浅”“绝”“要躬行”。

  注意区分“觉”“绝”。

  【古诗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富有韵律美节奏美,学*古诗首选方法是诵读。本环节我以读为主打曲,依据不同目的,安排学生绕有兴趣进行多次朗读:正确、流利两个等级标准既是学生认真诵读的动力,又是学生初读的方向、目标,更为后面的把握大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理解大意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初次感悟外化为情感朗读,加深对诗意的感受。】

  四、借图入境,感受陆游

  1、师:听到这老师真想看看那晚那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一幕,你们想看吗?那好,请闭上眼睛,随老师乘坐多啦a梦的时光机到那晚,(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虽然这一幕静止不动,但有的同学很了不起,能依据图上陆游父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当时情景,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看看图,想想画面,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与同桌说说,好吗?

  2、学生交流

  预设:

  a、陆游说的话直接用诗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陆游的神态,化身为陆游朗读。

  b、陆游说的话用自己话表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诗句。

  3、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陆游的那一面?(板书:爱子,爱学*)

  4、师:陆游不仅爱国,爱子,爱学*,还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唐婉,并为她写许多缠绵的爱情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看看。

  【一说到陆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赤诚的爱国之心。这首诗为读者呈现了陆游的其他面:爱子,爱学*。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当时场景,为学生顺利走进诗境搭桥铺路;再让学生站在陆游的角度,想象陆游的口吻,诵读诗句,读出心中的陆游,读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旁征博引,悟诗理

  1、师:刚刚你们只听到陆游将自己读书时所生发出来的感想告诉子聿,有谁听到他为孩子们解答疑惑的过程了。

  预设:

  a、a、师:爸爸,古人学问无遗力,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关于勤学苦练的名人小故事

  b、师: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及名言:

  出示:1、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滴水穿石

  2、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自由朗诵,丰富对诗句哲理的理解)

  c、师:孩子,如此多有成就的古人圣贤是你的榜样,你要学*他们的?(学生答,板书:持之以恒)

  b、a、师:爸爸,书上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结晶,为什么学后还得躬行呢?你能用身边的例子给我讲讲吗?

  (学生举例)

  b、师:俗话说,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真正学*游泳还得到水里亲身实践,一味地依赖书本知识,便如纸上谈兵中的赵括,学生或教师讲述《纸上谈兵》故事

  c、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爸爸,我不学赵括(),而要()板书:亲自实践

  课件出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学生自由诵读)

  【这是一首与读书想关的哲理诗,明理是本诗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动而又深刻的感悟诗中哲理;表达时创设了“冬夜陆游父子问答”这一情境,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代诗人()写,诗中的()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结合《示儿》,我知道陆游是一位()的诗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共有8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按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自主学诗,想想诗中,陆游又告诉子聿读书要()。

  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学法哲理多样陆游

  读准诗持之以恒爱国

  知诗意孜孜不倦爱子

  入诗境亲身实践爱学*

  悟诗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解释诗句中的关键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我们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其中我们经常学*的“唐诗宋词”就是这遗产宝库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

  2、我们以前在课堂上和课外学*过哪些古诗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来背诵一下自己最喜爱的古诗。

  3、刚才大家背诵了《示儿》这首古诗,还记得作者是谁吗?(宋代诗人陆游)谁能给我们说说陆游?谁还有补充?同学们对陆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好!详细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资料袋”。(课件出示陆游资料)

  4、老师结合“资料袋”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今存九千多首,荣登*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陆游一生爱国,作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是著名的多产诗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他的另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生读课题)

  5、理解诗题。

  ①诗题中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谁能说说“示”的意思。(示:指示,训示)

  ②那么整个诗题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结合看图来理解)

  (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③我们知道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的晚上,他正在书房里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子聿对他进行教育。那他教育儿子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先来明确学*要求。(课件出示)

  (二)学*《冬夜读书示子聿》

  1、初读指导。

  ①同学们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把全诗读通、读顺。

  ②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读一下全诗。(我们除了要把字音读准,把诗读通、读顺之外,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③教师范读。

  ④学生齐读。

  2、细读解诗句。(自主合作,共同探讨,理解诗句)

  ①同学们自己读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理解了哪些关键词,在理解关键词的基础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交流合作)

  ②(课件出示关键词)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关键词的理解,然后全班共同探讨,理解诗句意思。

  学问:指读书学*,有做学问的意思。遗:即保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有竭尽全力之意。

  师:做什么事竭尽全力?(做学问)(板书:做学问)做学问不遗余力,就是怎样的读书?(认真地、勤奋地、孜孜不倦地读书)(板书:孜孜不倦)“谁读书孜孜不倦?”(古人)“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故事吗?”(课件出示: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

  “少壮工夫老始成”,工夫: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始:才。(师指导:学*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是一个漫长的旅途。现在都提倡终身学*,活到老,学到老。时间这么长,这期间还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可见做学问的艰难,是件苦差事。你想到哪些读书的名言警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们要是认为做学问艰难、辛苦就不学了,放弃了,半途而废会不会取得成就?说明读书除了勤奋还需要什么?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持之以恒)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 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 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 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能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能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整体把握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勤奋苦学和知行统一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课前准备:

  今日古诗:《劝学》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诗人的名字。有这样一位诗人,你知道是谁吗?

  【课件出示】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交流:陆游【课件出示】

  2、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他写的一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背诵一下。(生背诵,师板书:示儿)【课件出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经常读得废寝忘食,即使到了多病的晚年,仍然“读书有味身忘老”,还像年轻时那样发愤读书。陆游的一生,写下了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

  刚才诵读的《示儿》,属于悲壮的爱国绝唱,而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则常被世人津津乐道【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对比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1、对比一下,这两首诗从题目上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师讲解:子聿,陆游的幼子。)

  交流:相同点:都有“示”字,都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的。

  不同点: “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示”不仅有“把事物摆出来给儿子看”的意思,更含有“指示、训示、教育”的意思。【课件出示】

  2、从题目上你还知道了什么?(交流)时间:冬天的一个夜晚;诗人在读书时生发了感想……

  3、小结:题目告诉我们,诗人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写了一首诗来教育小儿子。

  4、再读课题。

  过渡:陆游教育小儿子子聿了些什么呢?

  三、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课件出示】自学古诗:(1)读通顺、流利;(2)以小组猜猜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试着解释诗句意思,做出简单的批注。

  2、检测朗读。个别——集体

  四、深入理解,交流感悟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重点字词意思:【课件随机出示】

  ①“学问”:指读书学*,有做学问的意思;

  ②“遗”: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③“始”:才。

  (2)诗句意思【课件出示】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联系实际:

  A、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

  B、你知道哪些人都是青少年时代花费了工夫,到后来取得了成就呢?(王羲之、岳飞、玄奘、司马光、包拯、唐伯虎……)

  (4)老师想到还有一个词:功夫。我们经常会混淆,今天我们来做个练*,看能不能给弄清楚了。

  【课件出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A.他三天( )就学会了游泳。

  B.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C.明天有( )再来玩吧!

  D.*( ),名扬海外。

  师:通过选择比较,我们知道:“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 现在我们知道:古人做学问,强调积累,要花*生工夫才有所成就,用现在的话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比如我们以前在学*《滴水穿石》这一课时,认识了一位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5)小结: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以古人刻苦学*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板书: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6)齐读前两句,边读边想诗句意思。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重点字词意思:【课件随机出示】

  ①“终”:到底、毕竟的意思;

  ②“绝”: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③“躬”:亲自;

  “躬行”:亲自实践。

  (2)诗句意思【课件出示】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联系实际:

  A、历史上曾经发过一个与这两句诗相关的动人故事,那就是——“纸上谈兵”。 【课件出示】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今山西高*县附*)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B、 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故事的看法。(相机板书:实践经验)

  C、 教师启发:看来,“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赵括就是没有做到第二层意思的要求,所以大败而死。

  D、生活中,我们也学到一些名言警句是说得“躬行”的,强调要亲身去做、去实践的,想想有哪些?

  【课件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钱泳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俗语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出真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4)提示:“觉”“绝”音同义不同,写得时候要注意。

  (5)通过刚才的学*与交流,我想大家应该知道了,后两句中陆游告诉小儿子子聿一个什么道理呢?

  交流小结: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真正的学问=书本知识+实践经验)

  (6)齐读后两句。

  五、整体把握,熟读背诵

  1、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教师随机检测学生对于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3、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1)听范读。

  (2)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读一读古诗吧。

  4、快速背诵。

  5、总结全诗,点明这首古诗与课前诵读的《劝学》都是寓理诗,告诉了人们一些道理。

  六、课堂检测【课件出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 )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这几个道理:

  (1)学*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

  (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 与“实践出真知”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

  七、课后作业

  【课件出示】

  1、默写这首古诗;

  2、读一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真正的学问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上下5000多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产,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文化上的,其中我们经常见到“古诗”就是这遗产宝库中一块无价之宝。

  同学们:我们以前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回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背诵一下自己最喜爱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记得,本学期我们刚刚学*了一首陆游的诗,《示儿》,谁来背一下,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指名说一下,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一首陆游写给儿子的诗:揭示课题:《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课题)

  2、简介陆游。指名读一下陆游的个人简历,在让大家一起读一下。

  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一生爱国,作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诗人。

  3、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这里要引导学生根据“示”组词)譬如:指示、训示、表示、显示、示众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说“示”的意思,进而说说诗题的意思)这里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体会。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三、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再次范读,学生跟着读

  2、布置自读要求:(指名读一下)

  要求:(1)学生自己读这首古诗几遍,要求读通诗句,读准字音。

  (2)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词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

  学生明确要求后自己认真的练*朗读。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要求富有感情的朗读,

  检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等。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作及时的评价指导。

  四、学*理解

  我们读好了这首诗,是否还想理解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呢?

  1、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指名读第一行,说说关键词并理解一下:如:学问:读书学*。

  无遗力:不遗留多余的力。换句话说就是“用尽全部的力气”。

  指名连起来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读书学*)是不遗留多余的力气的。或者古人学*是竭尽全力的。十分的努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指名读第二行诗,说说关键词:少壮:年轻的时候;工夫:花了工夫始:才

  指名连起来说一下这行诗的意思: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做到及时复*巩固。

  2、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行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指名读读,说说关键词:终:终究、到底、毕竟。(可以通过组词理解如;终于、终究等等,通过比较说出终究比较合适)

  浅:肤浅、浅显。同样可以通过组词找出合适的答案。

  指名读读说说这行诗句的意思。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是很肤浅的。

  (2)理解第四行诗的意思。

  指名读读,说说关键词:绝:表示程度深,知:知道了解(两者和起来就是“绝知”:理解得透彻、深入地理解)

  此事:我们学到的这些知识;

  躬行:亲身去实践(“躬”也可以通过组词解决如:从“躬”字字型去理解,再通过查字典解决)

  指名读读说说意思: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理解三、四行诗句

  指名读读说说意思。

  (4)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思考:三、四行有什么关系?指名说说

  师总结: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五、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读深入体会一下

  2、读了这么几遍,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从中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写下下来。学生自己写几句话,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这首诗告诉我们:

  (1)读书学*必须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2)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学问的人。

  相机出示板书

  六、指导背诵,默写。

  七、板书设计:

  书本知识

  冬夜读书示子聿真正的学者

  实践经验

  八、作业

  1、完成补充教材上的练*。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借诗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其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深刻哲理。

  2、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1、自主、合作、探究——实现师生与文本的*等对话。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应互交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新课标极力主张的,既关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等对话。

  2、赋材料以生命——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照搬,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劳动,赋材料以人文性。如教学伊始,以《示儿》为桥梁唤醒学生对陆游的记忆,继而声情并茂地叙述陆游创作此诗的情境,此时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已幻化成生动的画面,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急切地期望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思路]

  我准备采用“通读”、“研读”、“悟读”“拓展”这四部曲来教学。通读: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文,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进而读通古诗;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诗意,再将个人所得与同学小组交流,不懂的问题在组内研究解决,再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学*情况。同时提出未解之疑,其他同学自由补充,发表见解。悟读: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置身于诗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如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通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句诗的认识,从而深化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完成学案相关*题。

  2、 搜集大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

  3、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1、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出示)

  2、认识他吗,了解他吗?他就是大诗人陆游,联系本学期学过的《示儿》,谁能说说对她的了解?(指名介绍陆游的生*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如:再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宽,讲一下陆游活了80多岁,写了无数好诗,一生爱国,所写诗大多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流传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著名的多产爱国诗人。)

  3、现在我们在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陆游最小的儿子叫-----子聿,“聿”字你怎么记住它呢?

  4、现在我们在来看整图,想象陆游和她的小儿子在干什么呢?(教育孩子、叫儿子读书、教育他)

  5、这幅图你看懂了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题目你一定理解了,题目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板书,齐读。

  6、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看图的收获,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同时理解“示”的意思.(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有七子,子聿是他的小儿子,54岁时生。题意: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所感,写下来教育、训示自己的儿子子聿。)

  7、揭示写作背景。

  在810年前一个冬日的寒夜,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沉醉书房,啃读诗书。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涌的激情,文思如泉,一挥而就写出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满怀深情地告诉小儿子子聿做学问的道理。

  过渡:那么,陆游在寒冷的冬夜读书心有何感?想教育儿子什么呢?我们学*了古诗就知道了。

  二、自学质疑(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经常采用的一般方法吗?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单概括并出示,请生读一读。

  【出示】一诵读 (读通诗文)

  二研读(读懂诗意)

  三悟读(读明诗理)

  3、师: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这些方法来自学古诗。

  (1)、多读几遍,试着把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2)、看看自己对诗中的字、词、句是否能理解;

  (3)、想一想陆游在冬夜读书生发了哪些感想用来教育儿子?把自己知道的在书上写一写。

  (4)、老师等待与大家一起分享智慧与喜悦。

  三、交流展示

  (1)指名朗读。(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

  (2)再读,要求富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和教师针对同学的朗读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4)学生齐读古诗。

  四、互动探究(研读古诗,悟读明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练读很认真,不仅把古诗读通读顺了,还读得很有感情,真了不起。

  请同学们现在拿出学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一、二两大题预*的成果,哪些你读懂了,你还有那些疑问?待会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

  预设

  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就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交流描写古人学*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3)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激励学生简单讲一讲成语背后的故事。 【师板书——孜孜不倦】

  每一个成语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4)“古人学问无遗力”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想要做好学问是很艰难的,仅靠一时的孜孜不倦是远远不够的,陆游是怎么告诉他的儿子的?(少壮工夫老始成)

  5)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始:才。这一句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6)你由“少壮”到“老”明白了在学*上除了孜孜不倦,还需要什么?(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板书:有所成就】

  7)教师小结:确实,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的学**惯,孜孜不倦地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经过长年的努力后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做好学问的艰难。

  8)这是诗人以古人刻苦学*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9)生齐读这两句。

  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要从小下功夫,免得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陆游告诉他儿子做学问要把功夫特别要下在“哪里”?

  二、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请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1)“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2)理解“纸上”、“浅”。

  。

  3)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4)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5) 结合实例理解

  1、纸上谈兵

  同学们听过《纸上谈兵》这个故事吗?出示故事内容

  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所以说,这个事例从反面告诉我们,读------

  看来,光有书本知识还不行,还要怎样?(板书:亲自实践)

  2、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那么,在明代,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2、他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这个实例从正面告诉我们,读------

  5)师小结:从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实践是多么的重要啊,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可谓——“实践出真知”啊!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师板书——实践出真知】

  6)读了这一句,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叹?

  生交流。(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7)齐读这两句。

  2、陆游通过这首诗对儿子讲明了关于做学问的一些道理,谁能来细细道来?

  1)学生在组内交流后集体交流。

  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语重心长、循循善诱、意味深长……)

  3)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4)那么,我们再来想象一下子聿会怎么读父亲写的这首诗呢?

  请学生用朗读来表现。

  过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诗歌内容顿时立体起来了,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搁下笔来,情绪激动的他立即叫来小儿子,把他想到的做学问的一番道理告诉全告知子律。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说时如果能注意你的语气和动作就更好了。10、出示填空题。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白了—— 。

  陆游微微点头,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 “—— 。”

  子聿听完这番耐人寻味的话,明白了—— 。】

  1)请学生说一说。简单评价。

  2)建议学生演一演。

  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来预演一下。

  请生上台表演。

  六、迁移运用。

  过渡: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

  1、回顾古诗学法,指名背诵。

  工”

  3、投影显示:“我选择,我快乐”

  工夫 功夫

  (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

  (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3)明天有( )再来玩吧!

  (4)*( ),名扬海外。

  比较填空后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领会到: “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和心血;“功夫”侧重于表示本领、本事。(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法。)

  4、投影出示:“我学会,我填空”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 )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 );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 )这句诗。陆游通过诗文向儿子讲述了这样几个道理:

  (1)学*知识必须要有( )、( )的精神;(2)一个既有( ),又有( )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人。

  六、拓展延伸。

  1、师:陆游经常通过写诗来教育他的儿子们,比如他的二儿子陆子龙要到吉州去任地方官,他特意写了一首长达52句的诗来为儿子送行。他最疼爱小儿子子聿,冬夜读书有感,写下了八首诗来训示他的小儿子。

  出示其余七首《冬夜读书示子聿》。指名读一读。

  2、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3、赠送学生古人的读书诗以劝勉。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陶渊明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借助工具书,自主合作,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学生的经验世界,懂得做学问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丰富学*方法。

  4、借助插图想象入境、激情诵读,结合《示儿》多方面认识陆游。

  重点、难点:能联系实际,及学生所收集的资料,领悟诗中哲理。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到陆游身为人父的爱子之心。

  设计理念:

  1、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本诗教学,我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读中知诗意,读中悟情,读中悟理,用读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

  2、训练学生语文学*能力。为更好明诗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设陆游父子问答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乐于表达,训练分析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学法,训练自主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赛诗,营造氛围

  1、师:今天课前咱们不唱歌,改背诗好吗?你若想起了诗词不用举手,起立背,其他会背的同学也可放声来背,开始。(学生背得不亦乐乎)

  2、师:《示儿》,本学期咱们刚刚学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透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板书:爱国)《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板书读课题)是陆游写的另外一首诗,他将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陆游。

  3、师:齐读课题,提醒大家注意那个字?(聿,读“yù”,陆游的小儿子叫子聿。)从题目中你还了解到那些信息?

  预设:时间是冬夜,人物有陆游和他的孩子子聿,事件陆游将读书时生发出来的感受告诉儿子。

  【赛诗的目的是放松了紧张心情,唤醒诗歌学*的经历、情感,营造学诗氛围。“聿”字是不常见生字,学生受“律”字影响很容易将其误读为“lǜ”,因此在读题时强调读音。】

  二、渗透学法

  1、师:陆游告诉子聿哪些心得体会呢?学完诗咱们就清楚了。六年了,诗咱们学了不少,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学古诗?

  2、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咱们就按这四个环节来学诗,课后你们可以用这四点来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这首诗,或用这四个环节自主学*其他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学*,他们已经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独立自主学*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方法不容忽视。】

  三、反复读诗,把握大意

  3、师:诗,老师课前已经布置你们预*了,会读了吗?你们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三十五个字,

  要读好他可不那么容易。(出示评价等级:)你们先自个儿练练,然后读给同桌听,让他评评你能达到哪个等级,老师希望你们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个台阶。

  2,师: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其他同学可不能闲着,认真听,待会儿用这两个等级来评价他们,并能简要说明为什么?

  (学生读,尽量让学生读准、读流利。为下文的教学做铺垫)

  3、师: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诗,你们明白诗中陆游要告诉子聿哪些感想吗?逐行逐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4、课件出示:陆游对子聿说:儿子啊,(。)引导学生说大意,进行情感朗读。(补充板书:)

  预设:

  a、学生讲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教师问:爸爸做学问难吗?怎么难?(a,若读不好,师说我怎么听不出难的味道?b、若读得好,师问全班学生是否听出做学问难的味道,或问朗读者为什么这样读。引导读好“无遗力”“老始成”。)

  注意:“工夫”与“功夫”的意义区别。

  b、学生讲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问:爸爸,什么叫“躬行”?与躬行相对的是?你能用读来告诉我该怎样去学知识吗?引导学生读好“终”“浅”“绝”“要躬行”。

  注意区分“觉”“绝”。

  【古诗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富有韵律美节奏美,学*古诗首选方法是诵读。本环节我以读为主打曲,依据不同目的,安排学生绕有兴趣进行多次朗读:正确、流利两个等级标准既是学生认真诵读的动力,又是学生初读的方向、目标,更为后面的把握大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理解大意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初次感悟外化为情感朗读,加深对诗意的感受。】

  四、借图入境,感受陆游

  1、师:听到这老师真想看看那晚那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一幕,你们想看吗?那好,请闭上眼睛,随老师乘坐多啦a梦的时光机到那晚,(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虽然这一幕静止不动,但有的同学很了不起,能依据图上陆游父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当时情景,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看看图,想想画面,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与同桌说说,好吗?

  2、学生交流

  预设:

  a、陆游说的话直接用诗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陆游的神态,化身为陆游朗读。

  b、陆游说的话用自己话表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诗句。

  3、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陆游的那一面?(板书:爱子,爱学*)

  4、师:陆游不仅爱国,爱子,爱学*,还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唐婉,并为她写许多缠绵的爱情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看看。

  【一说到陆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赤诚的爱国之心。这首诗为读者呈现了陆游的其他面:爱子,爱学*。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当时场景,为学生顺利走进诗境搭桥铺路;再让学生站在陆游的角度,想象陆游的口吻,诵读诗句,读出心中的陆游,读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旁征博引,悟诗理

  1、师:刚刚你们只听到陆游将自己读书时所生发出来的感想告诉子聿,有谁听到他为孩子们解答疑惑的过程了。

  预设:

  a、a、师:爸爸,古人学问无遗力,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关于勤学苦练的名人小故事

  b、师: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及名言:

  出示:1、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滴水穿石

  2、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自由朗诵,丰富对诗句哲理的理解)

  c、师:孩子,如此多有成就的古人圣贤是你的榜样,你要学*他们的?(学生答,板书:持之以恒)

  b、a、师:爸爸,书上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结晶,为什么学后还得躬行呢?你能用身边的例子给我讲讲吗?

  (学生举例)

  b、师:俗话说,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真正学*游泳还得到水里亲身实践,一味地依赖书本知识,便如纸上谈兵中的赵括,学生或教师讲述《纸上谈兵》故事

  c、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爸爸,我不学赵括(),而要()板书:亲自实践

  课件出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学生自由诵读)

  【这是一首与读书想关的哲理诗,明理是本诗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动而又深刻的感悟诗中哲理;表达时创设了“冬夜陆游父子问答”这一情境,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代诗人()写,诗中的()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结合《示儿》,我知道陆游是一位()的诗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共有8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按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自主学诗,想想诗中,陆游又告诉子聿读书要()。

  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学法哲理多样陆游

  读准诗持之以恒爱国

  知诗意孜孜不倦爱子

  入诗境亲身实践爱学*

  悟诗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借助工具书,自主合作,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学生的经验世界,懂得做学问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丰富学*方法。

  4、借助插图想象入境、激情诵读,结合《示儿》多方面认识陆游。

  重点、难点:能联系实际,及学生所收集的资料,领悟诗中哲理。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感受到陆游身为人父的爱子之心。

  设计理念:

  1、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手段。本诗教学,我以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读中知诗意,读中悟情,读中悟理,用读表达自己的理解感受。

  2、训练学生语文学*能力。为更好明诗理,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创设陆游父子问答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乐于表达,训练分析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渗透学法,训练自主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赛诗,营造氛围

  1、师:今天课前咱们不唱歌,改背诗好吗?你若想起了诗词不用举手,起立背,其他会背的同学也可放声来背,开始。(学生背得不亦乐乎)

  2、师:《示儿》,本学期咱们刚刚学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透过诗句,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陆游?(板书:爱国)《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板书读课题)是陆游写的另外一首诗,他将为我们呈现不一样的陆游。

  3、师:齐读课题,提醒大家注意那个字?(聿,读“yù”,陆游的小儿子叫子聿。)从题目中你还了解到那些信息?

  预设:时间是冬夜,人物有陆游和他的孩子子聿,事件陆游将读书时生发出来的感受告诉儿子。

  【赛诗的目的是放松了紧张心情,唤醒诗歌学*的经历、情感,营造学诗氛围。“聿”字是不常见生字,学生受“律”字影响很容易将其误读为“lǜ”,因此在读题时强调读音。】

  二、渗透学法

  1、师:陆游告诉子聿哪些心得体会呢?学完诗咱们就清楚了。六年了,诗咱们学了不少,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学古诗?

  2、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咱们就按这四个环节来学诗,课后你们可以用这四点来检验自己是否学会了这首诗,或用这四个环节自主学*其他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学*,他们已经具备而且必须具备独立自主学*能力,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方法不容忽视。】

  三、反复读诗,把握大意

  3、师:诗,老师课前已经布置你们预*了,会读了吗?你们可别小看这短短的三十五个字,

  要读好他可不那么容易。(出示评价等级:)你们先自个儿练练,然后读给同桌听,让他评评你能达到哪个等级,老师希望你们能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个台阶。

  2,师:谁愿意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其他同学可不能闲着,认真听,待会儿用这两个等级来评价他们,并能简要说明为什么?

  (学生读,尽量让学生读准、读流利。为下文的教学做铺垫)

  3、师:不知不觉中,咱们已经读了好多遍诗,你们明白诗中陆游要告诉子聿哪些感想吗?逐行逐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查工具书或请教同学。

  4、课件出示:陆游对子聿说:儿子啊,(。)引导学生说大意,进行情感朗读。(补充板书:)

  预设:

  a、学生讲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时,教师问:爸爸做学问难吗?怎么难?(a,若读不好,师说我怎么听不出难的味道?b、若读得好,师问全班学生是否听出做学问难的味道,或问朗读者为什么这样读。引导读好“无遗力”“老始成”。)

  注意:“工夫”与“功夫”的意义区别。

  b、学生讲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问:爸爸,什么叫“躬行”?与躬行相对的是?你能用读来告诉我该怎样去学知识吗?引导学生读好“终”“浅”“绝”“要躬行”。

  注意区分“觉”“绝”。

  【古诗语言凝练,含义深刻,富有韵律美节奏美,学*古诗首选方法是诵读。本环节我以读为主打曲,依据不同目的,安排学生绕有兴趣进行多次朗读:正确、流利两个等级标准既是学生认真诵读的动力,又是学生初读的方向、目标,更为后面的把握大意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学生理解大意后,我又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初次感悟外化为情感朗读,加深对诗意的感受。】

  四、借图入境,感受陆游

  1、师:听到这老师真想看看那晚那温馨而又充满智慧的一幕,你们想看吗?那好,请闭上眼睛,随老师乘坐多啦a梦的时光机到那晚,(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虽然这一幕静止不动,但有的同学很了不起,能依据图上陆游父子的动作神态,想象当时情景,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看看图,想想画面,把你看到的听到的与同桌说说,好吗?

  2、学生交流

  预设:

  a、陆游说的话直接用诗句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陆游的神态,化身为陆游朗读。

  b、陆游说的话用自己话表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再读诗句。

  3、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陆游的那一面?(板书:爱子,爱学*)

  4、师:陆游不仅爱国,爱子,爱学*,还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唐婉,并为她写许多缠绵的爱情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看看。

  【一说到陆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赤诚的爱国之心。这首诗为读者呈现了陆游的其他面:爱子,爱学*。插图是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当时场景,为学生顺利走进诗境搭桥铺路;再让学生站在陆游的角度,想象陆游的口吻,诵读诗句,读出心中的陆游,读懂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旁征博引,悟诗理

  1、师:刚刚你们只听到陆游将自己读书时所生发出来的感想告诉子聿,有谁听到他为孩子们解答疑惑的过程了。

  预设:

  a、a、师:爸爸,古人学问无遗力,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学生讲述课前收集关于勤学苦练的名人小故事

  b、师: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及名言:

  出示:1、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

  十载寒窗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滴水穿石

  2、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生自由朗诵,丰富对诗句哲理的理解)

  c、师:孩子,如此多有成就的古人圣贤是你的榜样,你要学*他们的?(学生答,板书:持之以恒)

  b、a、师:爸爸,书上的知识都是前人经验结晶,为什么学后还得躬行呢?你能用身边的例子给我讲讲吗?

  (学生举例)

  b、师:俗话说,站在岸上是学不会游泳的,真正学*游泳还得到水里亲身实践,一味地依赖书本知识,便如纸上谈兵中的赵括,学生或教师讲述《纸上谈兵》故事

  c、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课件出示:爸爸,我不学赵括(),而要()板书:亲自实践

  课件出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学生自由诵读)

  【这是一首与读书想关的哲理诗,明理是本诗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动而又深刻的感悟诗中哲理;表达时创设了“冬夜陆游父子问答”这一情境,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表达能力。】

  六、拓展练*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代诗人()写,诗中的()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两句告诉儿子读书要()。结合《示儿》,我知道陆游是一位()的诗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一共有8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读书万卷不谋食,脱粟在傍书在前。要识从来会心处,曲肱饮水亦欣然。按读准诗,知诗意,入诗境,悟诗理自主学诗,想想诗中,陆游又告诉子聿读书要()。

  附板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学法哲理多样陆游

  读准诗持之以恒爱国

  知诗意孜孜不倦爱子

  入诗境亲身实践爱学*

  悟诗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呢?

  二、学*《冬夜读书示子聿》

  1.简介陆游。

  2 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3 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 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

  无遣力:不遣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遣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遣余力地下苦功夫。

  5 理解第三、四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两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6 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1)听录音。

  (2)自己练读。

  (3)指名读—评价—再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

  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


《囊萤夜读》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萤》读后感通用5篇

  《萤》读后感 1

  我读完了《萤火虫找朋友》的这篇故事。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呢?我们就从这个故事里来说说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吧。

  不知道为什么,萤火虫一个朋友都没有。他孤单极了,决定出去找朋友。

  萤火虫来到池塘边,他看见了小青蛙,就嘲笑说:“小青蛙,大笨蛋,后腿长,前腿短,快来和我一起玩。”小青蛙不满地看了萤火虫一眼,马上转过身,跳进了水里,不理萤火虫了。

  萤火虫刚刚回到家,就一下子扑进妈妈的怀里,伤心地哭了起来。妈妈说到“如果有人笑话你,你会和他做朋友吗?我们都不喜欢和不尊重自己的人。”听了妈妈的话,萤火虫羞涩地点点头。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不尊重别人,就不会有朋友。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无论他有多大年纪,无论他做什么工作,都有值得我们尊重的地方。只有真诚地尊重别人,你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真诚地伸出你的手,对方才会伸出他的手。

  《萤》读后感 2

  今天去图书馆还书再借书,作为曹文轩的书迷,我看到了一本曹文轩著的《萤王》,两眼放光,十分高兴,我毫不犹豫把它借回家。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屈宝根的人迷路在芦荡中,在快要被饿死时,五只萤火虫飞来了,带着他回到了家中。

  长大后,屈宝根一直在保护萤火虫。

  一天,有城里人说他们婚礼上要萤火虫当灯用,营造浪漫氛围,高价大量收购萤火虫。村里很多人都捕捉萤火虫,萤火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而屈宝根依旧在保护萤火虫,于是他和村民们结下了仇恨。

  十年后,带头捕捉萤火虫人的儿子落水了,又是在夜里,天很黑,大家压根儿找不到人。

  这时,屈宝根来了,他的`到来,使湖面上一片光亮。带头捕捉萤火虫的人,抬头一看,带来亮光的正是他的“猎物”萤火虫。不久,他儿子救上来了……

  当城里人再要萤火虫时,他一口回绝了。为什么?因为萤火虫救了我儿子。

  我们做人就要像屈宝根一样,久不放弃,知恩图报,并坚定不移。

  《萤》读后感 3

  在法布尔昆虫记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麻醉师昆虫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萤火虫。

  萤火虫看起来那么弱小,其实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它可以战胜把比自己大好几倍的蜗牛呢!你知道它为什么可以战胜蜗牛吗?因为它在鳄的两旁有两个小槽,这就是用来麻醉蜗牛的外科工具。

  首先,它在蜗牛壳的缝隙里咬上四五口,将其麻醉,使对手动弹不得,然后啄食。

  萤火虫是依靠自己的特殊工具战胜强大的蜗牛的,这就是智慧的力量。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是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动物,所以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不要以自己的弱小而害怕,也不要以自己外表的强大而骄傲。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发挥智慧的力量,战胜强敌,创造美好的生活。

  《萤》读后感 4

  今天我看了童话故事《萤火虫找朋友》。

  萤火虫非常羡慕别人有许多朋友一起玩,可它一个朋友也没有。于是,它提着小灯笼去找朋友。它看见小蚂蚱,请小蚂蚱做它的朋友,小蚂蚱答应了。但小小蚂蚱的弟弟走丢了,它得把弟弟找回来。天黑看不清路,小蚂蚱请萤火虫帮它照照路,一起去找弟弟。萤火虫却觉得麻烦,丢下小蚂蚱一个人飞走了。后来,萤火虫又看见小蚂蚁,请小蚂蚁做它的朋友,小蚂蚁也答应了,但要先把东西送回家。天太黑,小蚂蚁迷路了,请萤火虫帮它照照路。萤火虫不愿意,又自己飞走了。最后,萤火虫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找到。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萤火虫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吗?因为他不愿意对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而是直接飞走。别人有困难都不愿意帮忙,还有谁会和它做朋友呢?一个人找朋友,最重要的,是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为他解难。如果能做到这样,谁还会找不到好朋友呢?

  朋友,是我们快乐的创造;朋友,是我们随时的依靠。找一个好朋友,何尝不是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呢?我们只有真诚无私,乐于助人,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萤》读后感 5

  我们大多数人,在过了爱问为什么的年龄后,地球上的一切事物看似都是十分*常的,没有悬念的。在我听了牛顿的故事之前,我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苹果熟了向下掉;在我听了瓦特的故事前,我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炉子里的`水烧开了路子的盖子回向上冲。同样,在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前,我没有思考过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也许正是对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的忽视与重视,才新形**与人之间的差距。

  如果光靠一个爱问为什么就能有成就,那么世界上有成就的人或许会比现在多十倍。当法布尔先生发现问题时,他会冷静思考,寻找方法,夜以继日地实验。在找到答案之前,绝不会气馁,这也是我们需要向法布尔先生学*的重要的成功秘诀。

  在萤火虫身上,我同样学到其他知识,在我们身边不乏有一些外表看似无辜善良,但内心却十分邪恶,容易伤害他人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不仅是在交际方面需要注意的,还要在学*,生活,工作上提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