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数学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序数含义,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解决关于几个和第几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认识了1~5各数,并会比大小的基础上,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并能通过已知经验正确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并知道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难点:

  区分几和第几的意义,能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幻灯片,方片4个,圆片1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从前,有一个小朋友特别能吃。一天,他到一家汉堡店吃汉堡,他先吃了一个,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没有饱,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他拍拍肚子,叹口气说:“唉,要知道吃第4个能饱,先吃第4个该多好啊!你认为他说得对不对呢?为什么?

  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4个汉堡与第4个汉堡表示的意思不同。

  小结:直到吃完第4个,才觉得饱了,说明他一共吃了4个汉堡;如果直接吃第4个,实际上他只吃了1个,能饱吗?看来第4个和4个不一样,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第几》。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几和第几之间的差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感知序数含义。

  教师: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让学生详细描述画面上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如果你个小法官,你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认识到准确描述位置时,不光要说第几,还要说清数的方向。

  小结:就是像你们说的这样,从前面数,小朋友排在第2位;从后面数,小朋友排在第4位。看来我们在描述小朋友排在第几时,不仅要说清他是第几,更重要的是说清你是从哪往哪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小朋友在队中的位置,那么其他人都排在第几位呢?试着说一说。

  2.深入探究,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师:看来这两个问题难不倒聪明的你,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穿军装的阿姨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教师:前面有3人,这里的3人与刚才我们说过的第3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并运用课件让学生明确3人指的是3个人,而第3位指的是1个人。

  小结:看来这个3指的是3个人,而另一个3指的是1个人,虽然都是3,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完全不相同。

  3.巩固方法,灵活应用几个和第几。

  教师:小动物正在排队准备比赛了,可是小兔子找不到自己应该站在哪儿。小裁判员只告诉小兔子它在队中是第3位,它应该站在谁和谁之间呢?你能帮帮它吗?

  借助环节一、二的`学*,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理解小兔子的位置可能是从左往右数的第3位,也可能是从右向左数的第3位。马虎的裁判员没说清数的顺序,所以小兔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教师:如果你当裁判员你应该怎么告诉小兔子?

  小结:看来从哪往哪数,按什么顺序数真是很重要。我们以后做事可不能像小裁判员这样不严谨。

  【设计意图】借助前面知识的学*,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

  1.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你们帮助小兔子找到了在队中的位置,那么你能说一说自己在你所在的这一组的位置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完成教材23页第1题。

  (1)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

  (2)从左边数,给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3)从右边数的第1只小鸟飞走了,还剩□只小鸟。

  3.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有4个方片,1个圆片,现在要把圆片摆在第2个,可以怎样摆?你能想出几种摆法。(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巩固“数数的方向不同,位置不同”这一知识点,也让同学们在考虑问题时要想全面。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了《第几》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为了让别人理解得更清楚、准确,我们在描述第几时,还要说清楚你是从哪往哪数的,并且同样的一个数,它既可以表示有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你们看,数学多有意思呀!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

  1、书本P14 2、练*册P10(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xx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说话:我将x片双色片分拆成x片红色的和x片蓝色的。(此练*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9/①

  (学生完成练*,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1)

  ○○○○●(2)

  ○○○●●(3)

  ○○●●●(4)

  ○●●●●(5)

  ●●●●●(6)

  生完成书上的练*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册P9写数,练*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5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掷双色片,学*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学*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 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精选五篇)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全课小结(略)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2

  设计说明

  “几个”和“第几”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情境中经常用到它们。几个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本节课的设计重在指导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

  1.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

  以去动物园为情境,在门口排队买票为主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几个”和“第几”的含义,并了解“第几”的相对性。

  2.重视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

  本节课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开展的,通过小组成员不断发现,知道了“几个”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而“第几”是其中的一个,明确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能区别“几个”和“第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现在有几人在排队?谁排第1?那位叔叔现在排第几?军人阿姨呢?让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这些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哪位同学反应最快!听好了,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右手,听口令,好,开始,左边的眼睛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左眼)右边的耳朵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右耳)轻拍你的前胸3下,轻拍你的左肩5下……

  师:同学们真聪明,为了奖赏你们,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参观,你们想去吗?(想)

  课件出示动物园的售票处。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动物园的售票处,人们井然有序地在排队买票)

  设计意图:由教师与同学们做口令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同时使学生明确前、后、左、右、这几个准确方位,为后面的学*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学*第几。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情境。

  (学生描述)

  (2)说一说,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入动物园,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后面的两位阿姨呢?后面的那位叔叔呢?小朋友前面有几人?后面呢?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再次在具体情境中明确第几,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说一说军人阿姨排在第4的理由。

  (4)看到小朋友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在公共场所应当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设计意图:模拟现实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第几的含义,深化了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在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渗透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

  2.区分“几个”和“第几”。

  (1)请同学们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谁?有谁愿意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学生上台前数一数,指一指)

  同学们已经明确一共有5人在排队买票,排在第5位的是一位叔叔,同样都是“5”,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明确:图中有5人,这里的“5人”表示事物的数量,叔叔排在第5,这里的“第5”表示的是其中的一人,同样是“5”,意义不同。

  (3)讨论图中的两个“5”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明确:“5人”表示购票的人数,“第5”表示买票的叔叔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感知自然数的两个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比“5”和“第5”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数基数和序数含义的理解。

  3.感知“第几”的相对性。课件演示排在第1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走上前来的动画。(出示课堂活动卡)

  (1)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在具体的情境中区分“几个”与“第几”。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演示第一人买完票走了,后面的4人前移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排队的位置变了,顺序也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感受序数的相对性,突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请几位同学上台前。

  数一数,一共有几人?从左数第2位是谁?A同学从右数排第几?从左数排第几?她的右边有几人?左边有几人?

  5.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游戏,使学生明确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起,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进一步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掷双色片,会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3、能正确书写数字“8”和“9”。

  能力目标

  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感受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情感目标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掷双色片,统计和记录红蓝片的数目,且用红蓝竖杠“∣”表示。

  2、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

  教学难点:

  对随机结果的认识和有序地猜测。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

  1、每小组5个一次性水杯,其中一个写上“5”,其余的写上“7”。

  2、双色片(教具)(若没有,可用红、蓝磁性贴代替)。

  3、每小组一张工作表。

  学生方面

  1、双色片10片。

  2、红、蓝彩色铅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复*

  师:小朋友们,上个星期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234567的分与合,几个与第几个的区别

  师:几个表示了什么?第几个表示了什么?

  生:几个表示了物体的数量;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顺序

  一、游戏引入

  1、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数学好帮手“双色片”一起学*。(板书:双色片)

  2、猜猜教师手中双色片的个数。

  师:在我的手中有一些双色片,不满10片,谁知道我的手中到底有几片双色片?

  3、将手中的双色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请学生数一数共有几片。(向猜对的小朋友表示祝贺。)

  二、探究新知

  1、10以内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数一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在黑板上记录)

  再随机扔掷双色片,依次请小朋友上台数一数并记录红蓝色个数,在黑板上做好板**录。(哦,小朋友们,我们再来猜猜还有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呢)

  师:小朋友们,我们看,我们掷8片双色片出现了几种情况?

  生:9种

  师:每一次掷双色片,我们是不是都很难猜到红的有几片,蓝的有几片?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很随机的,这就叫做随机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9种情况,我们怎样来排列能更容易记住呢?

  左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右边一列有大到小排列(左边的树越来越大,右边的数越来越小)

  或者左边一列由大到小排列,右边一列由小到大排列

  小结

  师:掷双色片时,可以用数字来记录红蓝双色片数目,投掷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

  练*

  1、书本P14 2、练*册P10(1)

  计数

  ①在前面的双色片下面出示“xx ”

  问:这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②根据实际结果,与学生一起将数字填入空格。

  ③师:我们的小伙伴手中也有一些双色片,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记录他们手中的红、

  蓝片各有几片吗?

  出示书本第16页第1题,前两个小题集体讨论完成;中间两小题以同桌两人互讲悄悄话的形式完成;最后两小题独立完成,全班用拍手的次数来表示答案。

  (2)操作(摆双色片)

  师告诉学生要拿出的双色片的个数,由每位学生自己决定红、蓝片的个数。练*说话:我将x片双色片分拆成x片红色的和x片蓝色的。(此练*在教师示范后可请同桌两人合作进行。)

  2、掷双色片(5片)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确定与记录红、蓝片个数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做个“掷双色片”的游戏。(板书:在“双色片”前添上“掷”)

  (1)教师示范

  ①操作:拿出5片双色片,放入标有“5”的杯子里。摇动杯子后,倒扣在实物投影仪上(如:2 3)。

  ②记录:出示“工作表”

  根据掷得的结果先将圆片涂色,再用红、蓝“︱”表示。

  (2)学生操作(小组合作)

  ①宣布合作要求:每组4人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掷双色片,一人负责根据结果涂色,一人负责用红、蓝“︱”表示,还有一人负责监督。大家轮流。

  ②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各组汇报操作结果,师板演结果。(若有个别结果在学生操作时没有出现,可请学生想象:再操作几次,还可能有什么结果,该怎样记录?)

  (4)讨论;什么情况经常出现?什么情况很少出现?

  (5)小结:掷5片双色片,会出现6种情况,1红4蓝、4蓝1红、2红3蓝、3蓝2红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而5片全蓝或5片全红的情况就很少出现。有的小组掷了好多次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每一次掷出的结果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就叫“随机”。我们*时掷骰子,出现的数字也是随机的。

  (6)讨论:这些结果如何排列更整齐,利于统计?

  结论:可将一种颜色的双色片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而另一种颜色双色片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

  (7)师按照学生讨论的结果重新展示工作表。

  3、再掷双色片(7片)

  (1)请学生猜测掷7片双色片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2)师用双色片或磁性贴展示学生猜测的情况(有规律地排列)(见练*册)。

  (3)每个学生独立验证大家猜测的情况,并用“︱”记录在练*册表内相应的位置上(师可先示范)。

  (4)小结:掷7片双色片会出现8中可能,而每一种可能都是随机的。7片全红或全蓝很少出现。

  三、学写数字

  师:刚才我们用双色片学到了不少的本领,下面我们还要来学写数字。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写哪两个数字?(8和9)

  (1)学写数字“8”

  ①师先请学生数一数书本17页下面的那朵花共有几片花瓣?(8片)

  师:8片花瓣我们就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

  ②师示范写“8”,并讲述书写要点。

  ③学生书空描写。

  ④在“田”字格上学写。

  (2)学写数字“9”

  (方法同上)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双色片伴随我们一起学会了许多新本领,大家的表现都很好。回家后把你今天的收获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来分享你的快乐。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4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掷双色片,学*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学*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 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运用,能结合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渗透尊老爱幼的教育。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

  教具: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吗?(生按师要求击掌)(如上拍4下、左拍3下。。。)

  二、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1.谈话: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好吗?瞧,一大早就有人来买票了,有几个人在买票?(4个)

  2.提问:(出示一位老爷爷)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现在有几个人?(5人)老爷爷排第几?(第五)如果你是排队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学生回答)

  3.谈话:真棒,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尊敬老人,让老爷爷先买票。(电脑演示老爷爷走到最前面)

  4.提问:戴帽子的小男孩叫小明他排在第几?(第2)

  不戴帽子的小男孩排第几?(第五)

  5.提问:排第2的是谁?(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2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2个的就是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

  6.提问:排第五的是谁?(不戴帽子的小男孩)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5个人圈一圈,指出排第五就是不戴帽子的小男孩一个人.师随学生回答即时板书:

  5个第5个

  2个第2个

  你还知道谁排在第几?(生答)

  看了这幅图你还想说些什么呢?

  师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

  师:象5个、2个、3个等等是表示一共有几个人(板书:几)而第5个,第2个、第3个等等不管第几个都是指其中的一个。(板书:第几)揭示课题

  三、动手操作,明确新知

  谈话: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现在我们要准备进动物园啦。瞧,门口挂了很多灯笼。(出示插图)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不好?灯笼什么颜色?(红色)

  提问:先听清楚要求,从左边起涂色(让生动作示意)注意第一行要求什么?(涂4个)第二行呢?(涂第4个)

  让学生打开书本按要求涂色,指名一生上前涂色,集体校对。

  此时师再提出要求:“第一行从右往左数涂4个灯笼,第二行从右往左数涂第4个”

  涂4个和第4个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四、组织练*、关注发展

  1、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小明他买了2张票,想邀请小丽一起去看,他来到小丽家。(出示图)你们看,小丽家住在第几层?你是怎么数的?(从下往上)

  (2)谈话:猴子杂技表演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去看吧。(出示图)小猴子们正在表演猴子捞月

  提问:你看到图上有几只猴子啊?戴帽子的小猴在第几个?

  2、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呢!(出示图)

  (2)提问:这两幅图哪边是表示小动物们上山的?哪边是表示小动物门在下山?

  上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小猴排在第几?

  下山的小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第三是谁?

  3、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出示图)山那边正在举行什么比赛呢?

  (2)提问:比赛开始了,5号车上是谁?还有谁来说说几号车上是谁?开在最前面的是谁?

  (3)提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后面是几号车?

  你还能说些什么呢?(让生同桌互说然后交流)

  (4)小朋友们“几”和“第几”你们清楚了吗?“几”和“第几”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师:“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4、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比赛结束了,下面开始颁奖典礼了,(出示图)

  (2)提问:你看看谁得了第一?谁得第二?谁得第三?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五、全课,全面巩固

  提问:动物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回家了。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会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

  六、拓展练*

  1.师生互动拍手游戏

  ①让学生用几和第几的相关知识表达出老师击掌的轻重

  ②师提要求让生击掌,如“拍5下,第3下轻”“拍3下第2下最重”“拍5下前3下轻后2下重等等”意在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的含义。

  2.请4个学生上台,排成一行。

  ①说说从前往后数,XX排在第几?说说XX同学从左往右数是第几,从右往左数又是第几?等等

  ②师排到队伍中和生一起做游戏。如“现在几个人?老师的右边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等等

  板书设计:

  几和第几

  5个第5个

  2个第2个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

  教具学具: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一、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1、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产生亲切感。]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适时安排两道基础性的练*,强化和巩固了学生对“第几”的感知和认识。]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第几”是相对的。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其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体验“第几”的相对性,使知识得以向纵深发展,同时鼓励并肯定学生丰富多样的拼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实现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46、47页,练*十第1、4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并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会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2、方法与过程:借助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用尝试、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学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列减法算式计算的问题、

  教学方法:

  先试后导——尝试学*

  学*方法:

  自主学*,合作学*等

  教具学具: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谈话:今天,小白兔的爸爸和妈妈要带他们的小孩到野外采蘑菇、大家请看!(出示课件)

  2、让学生描述图的意思、

  3、大家说得很好!它们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你们能行吗?(揭示课题)

  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理解解决问题中知道什么,求什么的意思、

  提问:“图里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画括号、在括号下面加写“?只”、边画边说明:“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群小兔合起来,下面加一个‘?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

  提问并指名回答

  “括号表示什么?”

  “‘?只’表示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指定两、三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要把4只和2只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只,用加法、)

  2、教师出示教科书第47页上的青蛙图、

  让学生仔细看图,想一想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提问:“括号下面写着‘7只’表示什么?”(一共有7只青蛙)“在荷叶上的青蛙上面写着‘?只’表示什么意思?”(求在荷叶上的青蛙有几只、)

  “那么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完整地说出来?”指定三、四名学生回答、

  “怎样列式计算?”填在书上、

  “为什么用减法?”(要从7只里去掉2只,求剩下几只,用减法、)

  三、尝试探索,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练*十第1题)

  ①说一说

  师: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解决?

  请先自己想想用什么方法列式,然后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一人说时,其他人要认真听,要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师:哪个同学愿意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尝试就知道什么时候用减法来算、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2、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练*十第4题)

  ①我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谁能把图意说出来?

  ②尝试探究、独立解答

  你能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吗?

  ③汇报交流、归纳方法

  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尝试归纳、整合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那些新的学*方法?能和大家说说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4

  教学目标:

  1、 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不同含义,会区别几个

  和第几个。

  2、 掌握5以内的顺序,会按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填数。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揭示意义:

  1、师:昨天是星期天,红红要乘车到奶奶家去。

  2、师;红红来到了车站,你们看车站上共有几个人?

  (共有5人)

  板书:几个

  师:我们一起数一下,怎样数的?(从左到右数)

  师:好!你们数得真好!现在再来看看老奶奶排在第几个?(第4个)我们一起来数数看。

  板书:第几个

  师:老奶奶年纪的了,走路也有困难,你们猜叔叔、阿姨会怎么做呢?(让老奶奶先上车)对!我们也应该像叔叔、阿姨那样讲文明、守秩序,还要尊敬长辈。

  师:现在看一看,老奶奶排在第几个?(第1个)

  师:红红排在第几个?(第5个)

  3、小结:从排队乘车的队伍中,我们知道几个就是指共有几个,第几个是只按顺序数到那个位置上的一个。

  (揭示课题:几个和第几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5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弄懂算理,并提高联系的速度。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惯。

  重点

  能快速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归纳整理,形成系统。

  1、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了20以内不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计算能力。出示练*四第3题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向学生提问。

  (学生高兴紧张地回答老师所出示意的计算题。)

  师:同学门刚才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

  2、出示练*四第5题:请两队同学上台分别拿着算式卡片和得数卡片。然后请同学们把算式卡片与正确的得数排在一起。

  (学生高兴的做游戏。)

  二、巩固练*。

  1、出示练*四第4题挂图:师:大家看这幅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哪位同学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思考做题)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你们会做吗?

  2、A:出示练*四第7题:师:大家从这幅图中知道什么?

  (学生说意图)

  B:分组讨论: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想法)

  C:你们能提出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

  D:你们能根据刚才所提的问题算出得数吗?

  (学生算得数)

  三、拓展思维。

  出示练*四第6题,师:谁能把这道题的题意说一下呢?

  (学生说题意)

  师:你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比赛一下,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比赛做题)

  四、练*小结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菁华9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93~95页例3、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统计意识。

  2、能将表格进行完善,并能完成复式统计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明明到三(2)班作“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新闻:8人动画片:22人体育7人

  电视剧:8人其他:4人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一)尝试制表

  1、教师:要想制作成统计表,应该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呢?

  学生:要考虑表应画几列和几行。

  根据“节目类别”和“喜欢的人数”应画两行;“节目类别”有5类,要画5列,加上“合计”要画6列。

  2、学生动手画一个2行6列的表。

  3、填写相关内容。

  (1)写上统计表的名称。

  (2)填写表中的内容和数据。

  4、检查统计是否准确。

  可将各类别人数之和与合计数、合计数与调查总人数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

  (二)出示例4中男生、女生体重情况统计表

  1、观察表,说说表中有哪些信息?

  2、教师:如果将两张表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想知道某个体重范围内的男女生人数,就要看两张表,挺麻烦的。

  能不能想办法将两张表合成一张统计表,让老师看起来更方便一些呢?

  3、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师: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怎样改进统计表?

  (老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介绍表头:体重、人数、性别。

  教师:你能将表格填好吗?(学生尝试完成)

  反馈:展示学生做好的统计表。

  教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课题:复式统计表)

  教师: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与刚才的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张统计表?为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5页课堂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考点分析: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能够准确的给物体分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吸铁石。学具:学具袋,气球卡片,固体胶,A4纸。

  教学过程

  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比较分类整理前后的差异。

  了觖分类的含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喜欢气球呢?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这群小朋友有这么多气球,大家看看他们的气球漂亮吗?

  二、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的观察很仔细,这些气球里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小朋友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可真多,老师把这些问题分一分。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呈现。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师:这些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和气球的形状有关。)咱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可以先把这些气球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先分一分,再数一数试试,看看是不是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板书:分一分,数一数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操作探究,学*新知

  一、操作活动

  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活动以2人为一组开展,从学具袋里拿出画有的气球卡片,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

  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分组汇报,展示结果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见课件)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和学*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5、看图解决问题

  出示: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1)指名回答问题

  (2)对比交流

  师: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到分类计数结果的呈现方式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3)观察思考

  师: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呈现结果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在单一标准下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

  黑板上留下分别最接*统计图表的两幅作品。

  6、小结

  师:小朋友们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操作活动

  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

  1、提出问题

  师:除了可以按形状分类,你还想怎么分?(生: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由给定标准到自选标准,在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选择源自于实际需要,体现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要求:把分类整理的结果用黑板上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呈现出来。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师:观察小朋友们分类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红色的气球有多少个?黄色的气球有多少个?蓝色的气球有多少个?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

  师: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小朋友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5、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4+5=12(个)

  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学生可能会分别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式

  教师引导发现:不论怎么分,气球的总数是不会变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会,虽然结果不同,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相加,总数是一样的。】

  三、加深理解,再次讲授

  课件出示铅笔图

  1、仔细看图,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分类。讨论一下,都有哪些分法?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梳理出分类的标准:

  可以按长短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用过分,

  可以按颜色不同分,

  可以按有没有有带橡皮分,

  2、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整理的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呈现结果。

  4、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交流评价,并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5、小结

  师:想一想,刚才小朋友们是怎样完成分类与整理的过程的?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回顾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全过程,起到巩固的作用。】

  巩固练*

  1、完成练*七的第1题

  (1)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把车涂上颜色,再分出飞机和船,并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分类的过程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

  (2)指导学生细致涂色,涂色均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2、完成练*七的第2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4)组织交流:从图上你分别知道了什么?同样的一组图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七的第3题

  (1)指导学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

  (2)对学生计数的方法予以指导,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正确。

  (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练*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按不同的标准分类,以气球为例,先按形状分,再按颜色分,虽然大家对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不同,但从结果看气球的总数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分类结果相同”,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分类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这个道理。

  板书

  第1节按不同标准分类

  分一分,数一数

  心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糖葫芦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圆形的气球有多少个?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

  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

  按形状把气球分一分的过程就叫做分类,不仅分,还把气球按不同的类别数一数的过程就叫做整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情感体验。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并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6页的第4题。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第三课时:练*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

  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

  结论结论

  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动手。汇报。

  三、巩固新知第7页练*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9十()=149十()=15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转载于:

  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拼一拼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

  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

  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练*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法设计: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长方形ト醚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コし叫斡兴奶醣擢ナ浅こさ摹

  2、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个正方形ト醚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フ方形有四条边ナ欠椒降摹⒄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8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复*和整理,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6题,主要复*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简单*面图形和人民币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第7~10题,主要复*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部分是第11~13题,主要复*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第四部分是第14~16题,主要是让学生在相对开方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7、使学生在复*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1、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以及笔算;

  2、数的组成和数有顺序。

  3、辨认常见的*面图形。

  4、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进一步加深对*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首先我们来复*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100以内的数。

  二、复*100以内的数。

  1、复*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5页“期末复*”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5页“期末复*”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

  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第6~1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口算。

  1、完成"期末复*"第7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1、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第8题。

  3、独立完成"期末复*"第9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第10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数学故事35本,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

  (2)童话大王借出36本后还剩4本,童话大王原来有多少本?

  (3)森林王国有50本,借出一些后还剩8本,借出了多少本?

  三、复*结。

  今天我们复*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期末复*”的第11~1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复*。

  1、出示: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1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2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3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的第18~2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

  1、“期末复*”第14题。

  (1)出示第14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第15题。

  (1)出示第15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第16题。

  (1)出示第16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设计“作业评比”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通过问题提出与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合作学*,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

  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师:有两个小朋友,小红和小明,他们很喜欢看书,*时买了很多本连环画,我想我们同学也很喜欢看连环画,谁愿意来读一读小红说的话?小明的话谁来读?你们会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集体订正。

  【对比练*,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计算方法。

  2.正确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

  3.经历学具操作与讨论的过程,获得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4.体验与同伴交流获得成功的喜悦,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是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算理和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学*的内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做以下安排:

  1.迁移类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谈话引入发现问题”时,充分发挥示意图的作用,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讲授新课做好准备。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突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设置学生操作、讨论、试说、试算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揭示算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体会与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愉悦。

  3.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像力是创造的灵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像力。例如,第4道练*题,教师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学生探求结果的可能性。一题多问,让学生从各种设想出发进行探究,不拘于一种形式,不限于一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发现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大家一定都得到了许多红花吧!有3个小朋友也得到了很多红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吗?

  电脑显示红花榜:

  (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注意观察红花榜。)

  【设计“作业评比”情境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引导观察,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小雪多,小磊少。

  小雪有12朵,小磊有8朵,小华有9朵……

  师:你根据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

  小雪和小磊一共有多少朵?

  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小雪比小华多几朵?

  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你会解答吗?你想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与难易情况来选择答题。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订正。)

  生A:12+8=20(朵)

  生B:12-8=4(朵)

  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因为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

  生c:12-9=3(朵)

  生D:12-8=4(朵)

  师:同学们,根据D的口答,你想对他提出些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可能提出:

  你为什么用减法?

  我同意他的方法。

  生D可能回答:因为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所以用减法……)

  【通过问题提出与解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合作学*,突破难点。

  师:咦,老师从这些题里发现两个问题。

  教师指着板书B和D,问:为什么“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的算式,都是“12-8=4(朵)”?“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用“12-8=4(

  朵)”来解答,是对还是错呢?你们愿意帮助老师来解答这两个问题吗?可以四人小组来讨论一下,还可以借助学具,通过摆红花来想一想。

  教师巡视,给个别组适当提示。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结合学具边摆边商量,推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发言:

  生A:“12-8=4(朵)”这个答案是对的。

  生B:因为“小雪比小磊多几朵”与“小磊比小雪少几朵”意思一样,所以算法也一样,都用“12-8=4(朵)”。

  ……

  师: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还有一些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有没有信心?

  三、巩固反馈。

  1.教科书第73页“做一做”。

  电脑示图:

  师:有两个小朋友,小红和小明,他们很喜欢看书,*时买了很多本连环画,我想我们同学也很喜欢看连环画,谁愿意来读一读小红说的话?小明的话谁来读?你们会解答小明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基本练*加以巩固新知。】

  2.教科书第74页,练*十二第1题。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跳跳绳,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各跳了多少下?电脑示图:

  师:电脑博士给我们出了两道题。

  (1)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2)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本上。

  学生读题后,独立练*,集体订正。

  【对比练*,加深“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的关系。】

  3.选择题(教科书第74页第3题)。

  电脑示图:

  师:你能根据算式选择正确的问题吗?(加大难度)

  算式:44-40=4(盆)

  (学生独立思考后,选择答案,并集体订正。)

  问题:一共有多少盆?

  月季比菊花少多少盆?

  菊花比月季多多少盆?

  还剩多少盆?

  4.教科书第75页第5题。

  电脑显示:

  李*家养的家禽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鸭比鹅多几只?

  鹅比鸭少几只?

  鸡比鸭多几只?

  鹅比鸡少几只?

  ……

  学生根据问题列算式:

  30-20=10(只)

  30-20=10(只)

  45-30=15(只)

  45-20=25(只)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前后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前后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将相邻区域的小圆片的个数相加。

  2.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3.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

  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磁性黑板、三角盘、翻转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看图找规律师:小丁丁和小巧在做游戏,将一个三角放在中间,把小圆片分别放到三个区域中,你能从图中看出游戏的规则吗?

  2.出示一个三角板,将小圆片放到各个区域中去,教师不做解释的摆放第一张结果数卡。

  3.用磁性小圆片和数卡将书上题2摆在三角板上,然后学生得到计算三角的草图,并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

  二、提高过程

  1.题3: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一个区域没有摆出。教师摆出三角板,给出题3,提问:你们能填一填吗?说出为什么这么填的理由。

  5+()=11 11-5=()

  2.抽象成数师:能直接用数表示吗? 3.题4—5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算出的,用了什么方法?

  三、探究

  1.题6:摆出题6的三角板,师:你们能够用小圆片摆一摆,试一试吗?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一:首先上方摆上3个,那么左下方如何摆或者右下方如何摆。探讨:这样摆可以吗?不可以的话是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尝试二:上方摆上4个,那么如何摆剩下的?提问:这次成功了吗?说一说为什么这次摆对了?

  2.检验:4+3=7 3+5=8 5+4=9将小圆片抽象到数,填入题目中。

  四、练*册的练*

  1.简单题型 将相邻的区域相加并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2.难度增加:2个区域是空的。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吗?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摆出)

  3.通过试验找到答案。

  左边:请你们试一试,你能知道这三块区域到底是几吗? (用小圆片来摆一摆)右边:请用小圆片来摆一摆,看看这题有什么不同?

  4.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前后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将相邻区域的小圆片的个数相加。

  2.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3.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

  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磁性黑板、三角盘、翻转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看图找规律师:小丁丁和小巧在做游戏,将一个三角放在中间,把小圆片分别放到三个区域中,你能从图中看出游戏的规则吗?

  2.出示一个三角板,将小圆片放到各个区域中去,教师不做解释的摆放第一张结果数卡。

  3.用磁性小圆片和数卡将书上题2摆在三角板上,然后学生得到计算三角的`草图,并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

  二、提高过程

  1.题3: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一个区域没有摆出。教师摆出三角板,给出题3,提问:你们能填一填吗?说出为什么这么填的理由。

  5+()=11 11-5=()

  2.抽象成数师:能直接用数表示吗? 3.题4—5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算出的,用了什么方法?

  三、探究

  1.题6:摆出题6的三角板,师:你们能够用小圆片摆一摆,试一试吗?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一:首先上方摆上3个,那么左下方如何摆或者右下方如何摆。探讨:这样摆可以吗?不可以的话是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尝试二:上方摆上4个,那么如何摆剩下的?提问:这次成功了吗?说一说为什么这次摆对了?

  2.检验:4+3=7 3+5=8 5+4=9将小圆片抽象到数,填入题目中。

  四、练*册的练*

  1.简单题型 将相邻的区域相加并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2.难度增加:2个区域是空的。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吗?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摆出)

  3.通过试验找到答案。

  左边:请你们试一试,你能知道这三块区域到底是几吗? (用小圆片来摆一摆)右边:请用小圆片来摆一摆,看看这题有什么不同?

  4.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前后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

  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应该怎么走???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

  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出示学校*面图。(师介绍)

  2.在校门口,在教室前,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学生练*后展示、交流。

  3.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数学前后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 走,向 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前后教案5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说话的活动中,经历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在数学活动中,受到做事要有毅力、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课前准备:龟兔赛跑课件,公共汽车站课件。

  教学: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景

  师生谈话,引出“龟兔赛跑”中的两幅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

  二、认识前后

  在前面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观察、讨论两幅图中,乌龟和小兔子的位置变化,认识前后。

  教学环节

  三、看图讲故事

  1、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课件,师生共同观看。

  2、提出用自己的话讲故事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讲。要关注学生对故事中两个小动物位置变化情节的描述是否准确。

  3、通过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要坚持到底,不能骄傲。

  四、看图说话

  1、教师谈话,说明前后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然后播放公共汽车站课件。

  2、交流从课件和图中了解到的事物和有关前后位置的数学信息。如,车上乘客的位置、上下车乘客的位置以及汽车运行的站点位置等。给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3、进行交流常识教育。使学生知道公交车前门上,后门下的乘车规则,并自觉遵守。

  五、实践活动

  请几名同学到教室前面排队,由其他学生描述台上同学的位置关系。先面对学生站一排,使学生了解这样无法用前、后面熟他们的位置,再改为一队,鼓励学生进行描述。

  六、课堂练*

  1、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再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再鼓励学生描述各组运动员的位置。指导学生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发现不同的位置关系。既可以用左右描述两组队员的位置,也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每个运动员的位置。

  七、综合运用

  1、让学生观察本班教室中同学的座位情况,鼓励学生用左右、前后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提出描述某个同学位置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交流的空间。

  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作为认识前、后的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受前后。

  讨论两个小动物的位置变化,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氛围,丰富学生关于龟兔赛跑故事的了解,为下面的讲故事的直观体验。

  讲故事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前后发生全在事物的具体化。

  通过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要有毅力、不能骄傲的教育。

  教师谈话使学生初步感受前、后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教材内容动态化,便于学生观察、了解图上的信息。

  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公共汽车运行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并用前、后描述某件事物的位置,或几个事物的相对位置。

  在获取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受到遵守乘车规则的教育。

  在现实的、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前、后知识,体验前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由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到图画,让学生再次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并能准确地描述。

  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创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已有知识描述事物位置关系的空间。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自己在教室中的实际位置,加强用前、后、左、右描述物**置的能力。

  从观察者的角度,描述班内同学的位置。通过从不同角度描述某个人的位置,渗透*面坐标。

  师: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赢了?

  生:听过,乌龟赢了。

  师:有的同学没听过,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龟兔赛跑故事中的图片,我们一起看一看。

  出示两幅情景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两幅图,都看到些什么?

  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时间,可能会说到:

  ●图上有小白兔和小乌龟;

  ●图上有蓝天、白云、大树、小草;

  ●第一幅图小兔子跑在前面,小乌龟被落了很远。第二幅图小兔子睡着了,小乌龟超过小兔子跑在前面了;

  ......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谁能说一说这两幅图中小兔子和小乌龟的前后位置有什么变化?

  生:第一幅图小兔子跑在前边,小乌龟在后边;第二幅图小乌龟超过了小兔子,

  教学预设

  小乌龟在前面,小兔子在后面。

  生:第一幅图小兔子在前面,小乌龟在后面,第二幅图小乌龟在前面,小兔子在后面。

  师:同学们通过龟兔赛跑中的两幅图,使我们认识了前后。下面我们看一看“龟兔赛跑”的动画片。

  师:看了动画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看谁最勇敢,第一个讲?

  多请几个学生讲故事。在他们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对话,使他们能够描述出,一开始小兔子在前面,小乌龟在后面;后来小兔子骄傲了,在路旁睡着了,可是小乌龟不灰心,坚持就跑在了前面,把小兔子落在了后面。

  师:大家都知道,小兔子比小乌龟跑得快多了,为什么小乌龟却赢了呢?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做事情不能像小兔子那样骄傲;

  ●我明白了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坚持到底;

  ●做好一件事情要不放弃,有恒心;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毅力、有耐心;

  ......

  师:对,我们不能学小兔子那样骄傲,而要像小乌龟学*,做事只要有毅力、有耐心,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的。

  师: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前、后表达一些事物或现象。老师这里有一个有关乘坐公交车的课件,大家一起看一看。

  播放课件。定格在教材上情景图画面。

  师:从动画课件和情景图中,你看到有什么?

  学生可能会回答:

  ●有一辆公共汽车、有站牌;

  ●车上有老爷爷,还有警察叔叔;

  ●有小学生乘坐公交车上学;

  ......

  师:根据动画课件和情境图,你能用“前”或“后”说一句话吗?

  学生可能会说:

  ●司机叔叔坐在最前面;

  ●警察叔叔坐在最后面;

  ●阿姨坐在老爷爷的前面;

  ●上车时,女同学在前面,男同学在后面;

  ●广场站的前一站是东大街站,后一站是公园;

  ●都是前门上、后门下;

  ......

  如果学生自己说不出前门上、后门下来,教师要参与提出。

  师:为了大家安全、文明乘车,公交车规定前门上、后门下。今后同学们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要自觉遵守前门上,后门下的规则。

  师: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到前面排一下队。

  学生到前面任意排队,都面对着同学。

  师:同学们,你们能够用“前”或“后”

  来描述一下这些同学的位置吗?

  生:不行!他们的头要向同一个方向。

  学生说出后,调整学生的排队方向,让学生任意选择对象描述。

  师:红红的学校今天上午体检,他们也在排队,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

  ●我看到了老师在最前面,手里拿着张体检表。

  ●我看到同学们的前面,放着一个体重计。

  ●我看见有8个同学正在排队准备称体重。......

  师:那么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谁?排在最后面的是谁呢?同学们认识吗?

  生:排在最前面的是丫丫,排在最后面的是亮亮。

  师:再看看,红红的前面有几个小朋友?后面有几个呢?

  生:红红的前面有三个小朋友,后面有四个小朋友。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到的事,如:

  戴帽子的同学前面是丫丫,后面有6个人......

  师:同学们看练一练第2题,动物学校正在举行拔河比赛,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每个队都有5只兔子,都标着1、2、3、4、5。

  生:一队是蓝队,一队是红队。

  师:观察得很仔细,你能说一说各组运动员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会说:

  ●(1)每队1号小兔子在最前面,5号小兔子在最后面;

  ●(2)红队2号小兔子在3号小兔子的左边,4号小兔子在3号小兔子的右边;

  ●(3)蓝队的5个队员在左边,红队的5个队员在右边;

  ......

  第(3)个问题如果学生说不到,教室可启发:谁能说一说两个队的位置?学生交流中。当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由。也可以上台几名同学来演一演,助于理解。

  师:好,现在同学们在把目光放在我们的教室里。看看同学的座位情况,你能用前后、左右描述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会说:

  ●我坐在XX的左边,XX的右边;XX同学前面,XX同学的后面;

  ●我的左边是XX,右边是XX,前面是XX,后面是XX;

  ......

  请几名同学发言,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能用前后、左右描述自己的位置,你能描述一下我们某个同学的位置,吗?试一试。

  生:XX同学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师:你能说出XX同学前、后、左、右各有几名同学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让更多的同学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菁华5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实用5篇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1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2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XX年月日

  课题

  复*比较与分类

  课型

  复*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复*进一步帮助学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

  3、通过复*,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分辨物体的位置和顺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安排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位置与顺序”及立体几何图形。

  二、复*“时间”。

  三、复*简单统计

  四、小结:

  1、说一说。

  让学生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个别学生反馈)

  2、我说你摆。

  学生每人一组立体几何模型,老师下口令,学生按要求摆放。如:先放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的上面放一个圆柱,在正方体的左边放一个球,右边放一个长方体。教师边说边巡视学生的摆放情况。

  3、做课本第100页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几何图形。

  (2)说一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所指示的位置。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集体交流。

  1、我拨你说。

  (利用课件演示,当分针和时针停下来后,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2、我说你拨。

  每人一个钟面学具,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然后同桌交流检查。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和同学要给予帮助。

  3、完成课本第101页的认一认。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看的。老师也可以再次把整时和半时,快整点和刚过整点做个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做课本第1030页练*题。

  1、让学生观察图,帮助学生弄懂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意思。

  2、学生独立解决完问题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统计出的数据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复*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都有谁,都有几个人。

  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生:小组内交流

  独立完成练*。

  学生各抒己见。认为那样是有顺序地摆放。

  作为复*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设计

  复*位置与顺序前左○右后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 在分组学*中培养小组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 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的前面,**在小红的后面

  4 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 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 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 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 关系

  2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 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 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 重视学生学*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方位。

  2.使学生能够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请举起你的右手和左手。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举得对不对。

  提问:生活中你的两只手能够做什么呢?(学生议论、交流)

  (1)上课发言要举手,(教师示范)应该举哪只手呀?

  (2)我们写字时一般用的是哪只手呀?

  (3)你注意过没有,***和警察叔叔敬礼时举的是什么手? 组织学生模仿敬军礼。

  讨论:我们的右手还能做哪些事情?(学生讨论并交流)

  提问:另一只手我们叫做什么?(左手)

  谈话: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右手有分工,双手协调齐 动作,相互帮助好朋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板书课题:认位置)

  二、观察情境,认识位置

  1.认识左右。

  (1)提问:把书翻到第9页,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举起的手是哪只手?

  (2)提问:第一张课桌坐的是小明和小红,谁能说说小红在小明的哪面?小明又在小红的哪面呢?

  追问:第二张课桌上放着练*本和数学书,说一说:练*本在数学书的哪面?数学书在练*本的哪面?

  (3)讨论:你还能看图说一说吗?

  学生可能说出:

  ①小刚在小芳的左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

  ②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如果学生 说不出来,可以直接提问:看图想一想,小明和小刚的位置 是什么关系?)

  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④**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的下面。 学生发言时,注意指导学生说清楚谁在谁的哪一面。

  三、巩固练*,深化认识

  1.做游戏。

  (1)讨论: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像左右手这样的好 朋友吗?

  (通过讨论并汇报,进一步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 眼,左脚、右脚。)

  小结:我们身体右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左手的方位,就叫做左面。

  (2)谈论:人的手、脚、耳、眼都有左右之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要求听老师下达的口令,做动作。

  ①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②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③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小结:我们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楚在谁的哪一面。

  2.说一说。

  (1)坐在你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你前面、后面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请两位小朋友站在讲台前)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3)(三位小朋友站成一横排)谁在谁的左面?谁在谁的右面?

  再次强调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3.看图说一说。

  学生可能更多地用上、下描述物品之间的关系,要提示还可以用左、右来描述面包和牛奶的关系。

  4.摆一摆。

  (1) 把数学书摆在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后面,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

  (2) 把文具盒摆在中间,把数学书摆在文具盒的左面,把学具盒摆在文具盒的右面,最后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5.排一排。

  请一个小组6个学生上讲台,侧面对着底下的学生。

  (1)提问:(指第二个同学)XX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请第三个同学照样子说一说。

  (2)底下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排一排,说一说。

  6.看图说一说。

  (1)说说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2)月季花的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略)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5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年级数学第几教案 (菁华5篇)(扩展8)

——一年级数学《第几》说课稿通用五篇

  一年级数学《第几》说课稿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

  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

  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

  三、反馈练*:

  1、第23页的第1题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第几》说课稿 2

  1.使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讨论: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挑选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疲劳,调节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比赛。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1.小朋友们今天在动物园里玩得开心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律动开列车游戏)

  2.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天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天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

  一年级数学《第几》说课稿 3

  活动目标:

  能理解第几与几所表示的意思,能正确迅速找出10以内的物品的排列第次,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小动物的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课件,小动物的门牌号、小动物的家、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及激趣引入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蝴蝶老师)真聪明!我今天要去参加动物音乐会,可好玩啦,你们想去吗?(幼儿回答:想)

  二、探索体验

  (一)理解数字可以表示数量几

  1、教师:那我们出发吧!(熊的声音):“让我们和你们一块去,好吗?”教师:哟,是谁呀?(课件出示)(引导幼儿回答)松鼠也想和我们一起去,

  孩子们赶快帮蝴蝶老师数一数,有几只小松鼠?再想一想,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想好的孩子选出数字卡片。(教师巡视,幼儿基本完成任务后,请幼儿举起卡片,表扬幼儿)

  老师点课件然后说:“一共有四只小松鼠,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

  2、教师:好,我们带上小松鼠,一起参加音乐会啰!

  小鸭:小朋友们等一等,我们也要参加音乐会。(课件)

  谁在叫你们呢?(幼儿:小鸭)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用数字几来表示?想好的孩子选出数字卡片告诉我?等孩子操作差不多了,老师说“一共有7只小鸭,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3、老师:“鸡妈妈也带上她的宝宝跑来了。”小鸡家一共有几口人啦?用数字卡片告诉我?师点课件可以能够数字6表示。

  教师小结:数字宝宝的作用可真大,可以表示出事物的数量是几。

  现在我们带上小松鼠、小鸭、还有小鸡终于可以出发了。

  (二)理解数字可以表示排第几

  教师:参加动物音乐会还需要买门票,哎呀!你们看小动物们排了好长好长一串呢!

  (课件)孩子们你们帮帮蝴蝶老师找一找小松鼠排在第几吗?(幼儿回答;第三)“可以用几来表示?想好的孩子就举起数字卡片告诉老师。”

  鸡妈妈呢?排在第几?选出数字卡片告诉我?排在第6的是谁呀?幼儿回答;长颈鹿。第四又是谁呢。老师点课件。

  教师:数字宝宝真能干,既可以表示数量是几,还可以表示事物排在第几。

  三、出示课件,配音乐和孩子动起来。

  啊!我们终于可以进会场啦,已经来了好多好多的动物,孩子们来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来唱吧、跳吧

  四、操作分享

  “我好象听见兔妈妈在说什么”

  (谁来帮帮我呀,我们的宝宝睡着了,谁能把宝宝们送回家吗?)

  教师:动物妈妈需要帮助,孩子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孩子回答:愿意!

  1、出示动物的家一栋楼,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小动物的家,这是这幢房子的大门,从这儿进去,也就是这边为第一。

  2、学生手拿每个小动物家的门牌号码。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家。

  3、巡视检查,表扬幼儿:“孩子们真能干,小动物的爸爸、妈妈回来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4、教师:动物妈妈回来了,现在老师说,你们猜,哪个动物妈妈最先回到家?(教师描述,幼儿猜)

  鼻子象钩子,耳朵象扇子,大腿象柱子,尾巴象鞭子的动物妈妈是谁———大象。

  动物妈妈回到了家,看见宝宝睡得很香很香,心里可高兴了。

  5、(课件一个动物妈妈和配音)朝阳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可真棒,是最爱护动物的孩子。明天我带着动物宝宝到你们家里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6、教师:孩子们,明天动物们要到你们家做客,今天回到家里,请孩子们数数你家是住在第几楼,在你家所在的楼层贴上序号。动物们看着序号,就会容易的找到你们家了。

  五、结束活动。

  教师:孩子们,我们给动物们再见,让动物宝宝安静的睡觉吧。(带领幼儿悄悄离开场地)

  评析: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教师将整个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用一个观看动物音乐会的形式串连在一起,来发幼儿的学*兴趣,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下学*序数和基数,感知序数与基数的不同。首先以询问幼儿想去观看动物音乐会吗?这一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活动的发展作好铺垫。然后基数这一知识点是通过出示课件动物一家有几口去了,通过幼儿点数得以体验。接着又通过购买音乐会门票,小动物排在第几,在儿探索发现下,对序数建立初步的概念。最后通过根据门排号码送小动物回家,这一活动来巩固幼儿所学知识,整个活动幼儿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下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巩固知识。

  一年级数学《第几》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几个和第几的区别,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

  2、 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并能够准确找到所求目标。

  3、 将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融会贯通。

  4、 培养学生比较、推理、判断、仿说、创新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几个和第几的区别,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并能够准确找到所求目标并能将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贴纸、未着色图画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出示小火车图片

  师:“呜~咔咔咔咔,呜~咔咔咔咔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生齐:小火车

  师:小火车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美味的水果,同学们快来看一看小火车上都有什么水果啊?

  生:小火车上有葡萄、苹果、香蕉、梨、桃子。水果贴上,强调学生说完整的话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小火车上总共有几种水果呢?

  生齐:小火车上总共有5种水果。说完整的话

  二、 举例理解感悟

  孙悟空图片

  师:会七十二般变化的孙悟空说啊,它最喜欢吃桃子啦,你们可以告诉它应该去哪个车厢可以找到桃子吗?

  生:孙悟空应该去第五个车厢去找桃子吃。

  师从右数找到第五个——葡萄

  师:这个是桃子吗?

  生齐:不是!

  师:那孙大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找到桃子呢?

  师引导学生说出“从左边数第五个是桃子”

  师:好,孙悟空很高兴同学们帮它找到了它爱吃的桃子为了感谢同学们,它准备将苹果送给同学们,那我们该去哪节车厢去拿苹果呢?

  生:我们去从左数第二节车厢去拿苹果。

  师:特别准确!别的同学还有其他答案吗?

  生:我们还可以去从右数第四节车厢拿到苹果。

  师:咱们同学真是太厉害啦,竟然都答对了。为了奖励同学们,老师将送给你们更多美味的水果。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啊?

  三、复*贯通

  生说喜欢的水果名,并其他学生说出相应的位置,师将水果图片奖励给学生

  四、游戏巩固

  师:现在我们吃完水果了,是不是该运动一下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男生女生站起来”。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老师会说一些次序,点到谁,谁就站起来,看看谁的反映最迅速、最准确!比如说,我说:“第二横行,从左数第二个人”就是曾琳雅需要站起来。所以说,第几个都指的是一个物体,它表示的是物体的位置。

  师生互动,做游戏,对的次数最多的组给“小组将”

  五、*题检测

  师:同学们,咱们这节课学*了“第几”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第几”的问题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随堂练的第~页,同学们独自完成第 ~ 题。

  生做题,师巡视看生答题情况。师找生订正答案并进行讲解。

  六、融会贯通,情感升华

  师准备六盒彩笔,未着色画六张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能掌握“第几”的知识了,那接下来我们就放松一下,做一个小游戏。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第一横行的六位同学是①号,第二横行的同学是②号以此类推,每一组都有七号。按照1~7的`顺序,各横行依次按老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的白纸上涂上颜色,看哪一组图得又准又快又好!老师会给表现最好的组颁一个“小组奖”。但是,如果有同学在游戏的过程中违反课堂纪律了,那么就给她们组扣一分!

  游戏

  师:现在,老师根据各组同学画的情况,给各小组打一下分。老师首先让画的是

  所以说,今天得到小组奖的是第~组贴奖我们鼓掌为第~组祝贺一下吧!其他组表现也不错,希望下回你们表现得更加优秀,也拿到“小组奖”,好不好?

  七、回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第几”的相关知识,知道了

  生:1、几个和第几是有区别的,几个是数量,而第几是序数,只是一个数。

  2、明白第几具有方位性,要先找准第一个。

  3、上下、左右与第几的知识是相通的,应该灵活运用。

  4、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集体的优秀才是真的优秀,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八、放松拓展

  师:好,我们放松的时间到了,同学们可以把手放在桌子上,安静地听老师讲故事。

  背景音乐,数学故事

  一年级数学《第几》说课稿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教学难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并能正确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主题图,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20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1)、教师引导学生演示“买票”情景。

  (2)、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3)、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4)、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再次请学生演示,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出示图片:全家福照片(教材第20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0页的第1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填空。

  四、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1)、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2)、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3)、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板书设计:

  第几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第四个 第五个 4个 3个 2个 1个 反思:学生已能区分基数和序数,并能正确的运用。

  数学课不能忽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