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案1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

  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仄相对

  *仄要和谐、相对,传统*惯是“仄起*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声(一、二声)。

  3、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相补、相衬。如:萍乡花炮名扬天下,婺源绿茶香飘四方。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内容相关)

  4、撰写对联的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断句、词性、结构、*仄。

  如:刘和珍勇毅赴国难,周树人悲愤撰祭文。

  (2)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3)拆合法: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再分别作对,组合成句。如: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草——花绿草——红花雨润绿草——风拂红花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又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细雨吹——润柳绿——花红

  总结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仄合。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对*比拼(以比赛的形式,每组派代表回答,但代表不能重复,每答对一题得5分,分必答篇、选答篇、抢答篇、提升篇,得分高的组赢。)

  1、必答篇:你来猜一猜

  ①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②督亢图中不**,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岳阳楼

  ④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⑤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141岁

  2、选答篇:

  ①帮我改一改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下联:*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②你来填一填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③填成语完成对联

  a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b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奇妙的对联》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声字,“缘”为*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附】

  〖材料1: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

  一江*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

  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

  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

  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

  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

  瓷器与*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福建)

  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材料2: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艺竟敢教七八九子 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两意 一等下流

  (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这对压韵非常棒,智囊团将民间流传的长联改得恰到好处!)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这个说不准,可能是由国语改过来的,适合用粤语来说,但*仄顾不上了,白璧微暇。)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这个要说得详细一些。这一副改得绝,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原*多是这样传说的: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而现在改的下联却也不遑多让,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更摆秋香姐姐上台,才子风流呀!)

《奇妙的对联》教案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

  3.通过对联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哑联兴味

  苏东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二、对联的由来: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ú;)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ǎng)。一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了十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雅称——楹联、楹帖俗称——对子)

  三、对联的特点

  (一)对仗工整对偶也叫对仗(古代持兵器保卫贵人,都是左右成对,名仗,后来成为

  仪仗)

  1、字数相等对联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词性相同

  对联的词语要求对应,即常说的“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当

  上联是主谓结构,下联也就非得用主谓结构不可;上联用动宾结构,下联就也只能用动宾结构。

  (二)*仄协调仄起*收

  对联上下联的*仄要相对立,上联用*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传统*惯上则是“仄起*落”,也有人叫做“上仄下*”,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声。

  提问:请一位同学解读一下对联三个特点

  例: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一夜清风吹红花千朵三春细雨染绿树万株

  老师语:但也有特例

  *千古,*人民万岁

  是一个很有名的讽刺联,这是*死后的当年过年,群众贴出的春联,当时有人奇怪,对联这么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于是就抄了去请教学者,学者笑曰:暗喻*对不起*人民也!

  此外,老师要补充对联第三个特点

  (三)内容相联上下衔接

  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联,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上联“祖国江山好”,下联“大地气象新”;上联“扫千年旧*”,下联“树一代新风”;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全国卷一)。

  正对: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界,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也就是说上下联呈并列关系,内容相关。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呈转折关系,意思相反,联中所用的词语多是反义,要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和鲜明。

  串对又称流水对: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内容顺承,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条件、假设等关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对联,我们把它叫做正对。

  第二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上下联相反,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对。

  第三幅对联从内容上来说,意思相承,命意顺承连串,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有珠联璧合、一气呵成之妙,我们把这种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的对联,叫做串对,亦叫流水对。

  四、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竖行书写不用标点

  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五、对联三注意

  要写好对联,除了要遵守上面讲的“五讲”外,就一般情况而言,还要注意“三性”,即:

  (一)注意思想性

  对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如:

  例上联“四面湖山收眼底”,下联“万家忧乐上心头”。

  此联触景生情,由景及情,内容健康,格调高雅。

  (二)注意针对性

  撰写、张贴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如:

  例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

  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此联说的是我国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此联讲*,下联说新疆。此联运用藏语和蒙古语的音译词*,“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表示欢迎、祝福,“乌鲁木齐”是新疆*尔自治区的首府,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或者“肥沃的牧场”,此联确实别具特色。

  (三)注意文学性

  拟写对联要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拆字法,比喻,拟人,双关),还要注意炼字炼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如:

  例

  1、拆字法: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构成楹联。

  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2。镶名格:楹联中巧妙镶入人名[嵌人名需嵌名人,不能随手编人名来对匀]或地名或事物名,又叫[嵌名格]

  如: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反问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

  炼字: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赏画,见上面题联很有趣。“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庭坚接着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请问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以“扶”“失”二字,贴切地表现了细柳在轻风中弱不禁风的娇态以及如雪梅花融化在皎洁月光中的情景。

  五、练——运用对联知识,完成下面练*

  1、修改对联(2004年高考题)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2、找下联与“一溪梅月临池醉”对应的最佳下联是()

  A满湖荷花映香人B*梧桐入夜寒C三更时分惊梦醒

  3、填数字,说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缺()下联:六七八九——少()

  4、给下面对联找到最适合的场合

  能歌善舞心弄巧,长书工画指生花学校门联

  披文入理游胜景,穷天究地探谜宫艺术节

  架集古今书万卷,柜藏中外帖千函书店

  喜看杏坛添秀色,乐闻木铎振新声学校科技节

  5、填恰当的词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蟾宫折桂,成语,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6、调整对联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7、将划线句子改为一副对联

  *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8、补写下联

  (1)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2)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

  (3)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4)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城繁荣乡繁荣城乡繁荣

《奇妙的对联》教案4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

  2.指名说。

  四.练*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奇妙的对联》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

  2、难点:对联的练*。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

  一乡二里共三父子不识四书五经竟敢教唆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厘四两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风风雨雨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

  1、对联起源

  2、对联特点

  3、学对歌诀

  4、对联种类

  (三)、讲析目标:

  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惯是「仄起*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举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学对歌诀:天文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

  国号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对联种类:按内容分: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名胜联,书画联,行业联,其它联等。

  按形式分: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四)、学生自主提出探究问题

  1、关于对联的小故事还有哪些?

  2、对联有哪些特点?

  3、如何撰写对联?

  4、人们为什么要写对联?

  5、对联和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6、对某一类对联感兴趣

  (五)合作与交流:小组讨论,确定探究方向 确定探究专题; 阐明选题缘由; 介绍组内分工; 说明展示方式。 (六)、实战演练:

  1、请为下列上联对下联:

  冬去山明水秀 爆竹一声除旧岁 春风轻拂千山绿 校园美丽春来早

  2、找出诗中的对偶句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请说说下列对联中涉及什么人? 草 堂 留 后 世 诗圣 著 千 秋(杜甫)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项羽、越王勾践)。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4、请找出下面的上下联,并说说写的是谁。 数点梅花亡国恨

  鸿门斗碎霸图空

  志见出师表 *沙无处可招魂 好为梁父吟

  鹿野舟沉王业兆

  三分明月故臣心

  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冢有情犹识路

  青莲文苑第一家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 )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李 白) 青冢有情犹识路,*沙无处可招魂。 (王昭君) 数点梅花亡国恨,三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和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四位散文家)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项 羽)

  5、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调整下联。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被打乱)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日。

  6、去年中考题

  一辆公交车上写着这样的一条标语:“绿色车厢,情系乘客。”你能根据对偶的要求,把它改写得更好一些吗?(可以调换或增加词语,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动。) 如:绿色车厢,文明乘客。

  7、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是我们宁波人的骄傲.请根据《情系上林湖》,《为奴隶的母亲》,《舜水风范 长留东瀛》三篇文章所写的人、事拟写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上联:范尧卿力保天一阁

  下联:_________ 上联:________

  下联:童第周效实创奇迹 余秋雨情系上林湖 朱舜水东瀛留(存)风范 赵*复怒抨旧*俗 (七)作业:课外对联题

  有些成语,在意思上迥然不同或相似,在结构上互为对偶,成为十分有趣的四字对,同学们不妨尝试练*。

  精卫填海

  狗仗人势

  弃暗投明

  指鹿为马

  绰绰有余

  目无全书

  雪上加霜

  雪中送炭

  独占鳌头

  趾高气扬

  顺水推舟

  偷梁换柱

  削足适履

  腹背受敌

  (八)、信息反馈: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提高教学绩效。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

  【课文类型】

  活动课。

  【课前准备】

  1、收集对联:

  ⑴ 收集楹联:

  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

  1、知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

  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对联

  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

  三、对联的分类

  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

  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

  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

  七、作业:收集、交流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仄、对仗知识。

  3、学*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仄,*仄相异,仄起*落。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

  3、妙联撷趣。

  四、版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对联作法。

  2、根据情景,撰写对联。

  五、布置作业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仄、对仗知识。

  3、学*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对对联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了。这件事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反思。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

  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民对民族文化分外珍爱。大家稍一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几年的春节晚会,元宵节都或多或少地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对联。像赵本山小品里的“上联:吃吃遍人间美味不要浪费;下联:喝喝尽人间美酒不要浪费;横批:吃好喝好” 甚至都妇孺皆知了。但我身边的一位老农民却跟我说:“小品中的这段插科打诨实在算不得一副工整的对子。”那么,工整的对联应符合哪些基本规范呢?

  二、检查预*

  1、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仄协调。

  2、对仗的要求是*仄相对、字数相同、结构相当。

  3、对联讲究*仄,*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

  4、词性相同是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助词对助词等(请用“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5、结构相当是指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等(请用“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填入前面各空,并补充完整)。

  6、*仄是就字的声调而言,在现代汉语中,*声包括阴*和阳*两种,仄声包括上声和去声两种。

  三、欣赏对联1、对联的种类繁多,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衷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请阅读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请任选一副对联加以欣赏、品味。

  我最喜欢第副对联,理由是:

  下面是对联的释义,请根据释义选出你喜欢的(供参考):

  四、对联作法

  1、对联的写作方法

  按上下联在内容上的关系分,对联可分为三种,即正对,反对,流水对三种。

  ①正对指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相关或相似,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大致相同的道理。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一派春光明四海;万枝桃李艳三江。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夫妇共谱劳动曲;男女同讴致富歌。

  ②反对指上下联内容相反,对比鲜明,这种对联往往从正反两面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对比中突出表达效果。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幸铸佞臣。

  莫忘当年创业苦;春看今朝生活甜。

  又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铺张浪费损家害国;勤俭节约积少成多。

  ③流水对也叫串对,指一个意思分两句说,两句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上下联有承接、假设、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如:江河无止终而为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又如:但使人家有遗爱;曾将诗句结风流。

  五、课堂小练

  1、举几个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

  ①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联为*同志所作)

  2、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

  A、人梯巧搭登攀路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心血勤浇栋梁材

  3、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与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下联为: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奇妙的对联》教案优选【五】篇

  《奇妙的对联》教案 1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

  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

  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 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

  林间两蝶斗;

  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

  纪晓岚道:

  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鲁迅先生和纪晓岚大师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2.教师小结:

  教师归纳对联的三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C.讲究字的四声,讲究音韵,有抑扬顿挫之美。

  三.学生交流对联故事

  1.同学们课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请说给边上的同学听听。

  2.指名说。

  四.练*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来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1.老师这儿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识时机顾大局

  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家中世界小网上天地宽 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帮忙对一对。

  (1)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2)猜数字联: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

  横批:南北 没有东西

  上联:二三四五 缺一(衣)

  下联:六七八九 少十(食)

  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

  (3)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他写的对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又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与门前: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前去偷揭。可在月光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他只好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日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围观人,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一看,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奇妙的对联》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仄、对仗知识。

  3、学*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整理一些对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明确:缺一(衣)少(食))

  2、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问题1:看练*一,并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对联常识。

  (明确: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仄,*仄相异,仄起*落。 )

  问题2:试对下面一副对联。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育,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拂袖而去。

  《奇妙的对联》教案 3

1、欣赏对联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欣赏对联。

三、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四、教学方法

赏析法、联系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人或事物充满好奇,见到朋友总是问“你吃了吗”,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适龄青年会问“你结婚了吗”,到现在又变成“买房了吗”、“买车了吗”而最*又有新的问候语“你偷了吗”,原来是随着“开心农场”这一游戏的窜红,有成百上千万的网民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整个网络世界呈现出“夜深人静点击鼠标理农场,光天化日敲动键盘成贼王”的奇特景像,然而网络这些快餐式的游戏毕竟只是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成为人们的记忆,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精华,比如国学经典、唐诗宋词,书法以及跟书法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艺术———对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去感受对联的奇妙。

(二)知识积累

1、请学生阅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对联常识

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

2、师生共同欣赏古诗中的对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三)、师生共同分析对联的要求:

1、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

例:***万岁,***千古。

2、对联要求二:用字不重复

例: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3、对联要求三:词性要相同

例: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和?????风???吹????柳?????绿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细?????雨???润????花?????红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4、对联要求四:结构相当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5、对联要求五:种类内容要相关

?老师:嫩松

?甲生:老柏

?乙生:干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

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意境不同。

结合“改春联”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内容相关的要点。

有个暴发户略通文墨,极爱以文人自居。其母生日恰逢大年初一,故年年大开筵*,喜贴春联。这一年,账房先生写好一副常见通用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暴发户想,既是过年,又是给娘祝寿。应该改动一下才贴切,于是让账房先生改上联为:“天增岁月娘增寿。”上联既然改了,下联也应改得对仗工整才是。他又想起小时候塾师指教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便吩咐将下联改为:“春满乾坤爹满门。”账房先生曰:“东家,怎么这么改?”暴发户正色道:“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6、对联要求六:仄起*收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收。(上仄下*)

古代*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

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

贴春联,贴春联,从左到右,一二三四。

传统*惯“仄起*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下联末句尾字用*。

*:阴*、阳*

仄:上声、去声??(入声)八、刮、缺、发、大

例:?书山有路勤为径;(**仄仄**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仄仄**仄仄*)

例:

云带2钟声4穿树6去 春蚕2到死4丝方6尽

*仄?**?*仄?仄??????**?仄仄?**?仄

月移2塔影4过江6来?? 蜡炬2成灰4泪始6干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7、概括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8、小结对联的六项要求:板书

1.?上下联字数相等

2.?词性相当?种类相当

3.?结构(格式)相似

4.?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5.?围绕同一主题

6.?仄起*收

(四)、介绍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旧*”?“新风”“大”“小”

C、相关联想????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3)声律启蒙

(五)师生共同完成以下练*

1、请根据种类相当的原则找出下面事物的对应物

天\地??风\雪??海\山??旧\新?日\月

千山\万水??南北\西东??庆贺\恭喜??枝头\花丛??月白\风清

2、根据内容确定各行各业所贴对联

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3、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斩断长江千里水

下联:?锁住三峡无数峰

4、调整下联的个别字让对联更为工整

上联:??思前想后读左传向右翻

下联:??走南闯北去西厢从东行

5、说说下列对联的含义

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6、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1、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2、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7、对联寻亲:这类试题由出题者把几副对联打散然后进行选择组合

(1)、人梯巧搭登攀路?A、水深不乏破浪舟

(2)、学海无涯勤可渡?B、阵阵渔歌卷春风

(3)、山高自有人行路??C、雨滋桃杏万户红

(4)、风吹杨柳千门绿??D、书山有径志能攀

(5)、点点轻舟腾巨浪??E、心血勤浇栋梁材

(1)—E、(2)—D、(3)—A、(4)—C、(5)—B

8、写出以下对联中“朝”与“长”的读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孟姜女庙联

上联:一、四、六“朝”读chao(潮),

二、三、五、七“朝”读zhao(早晨)

下联:一、四、六“长”读zhang?(涨潮),

二、三、五、七“长”读chang(常常)

9、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10、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

老*安,少*安,老少*安。

出*安,入*安,出入*安。

日增辉,月增辉,日月增辉。

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

山秀丽,水秀丽,山水秀丽。

11、今年是国庆节与中秋节双节合一,有人为此写了一幅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国和人和美美和和???????下联:月圆家圆团团圆圆

(七)总结

对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学形式,明清以来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了顶峰,无论是名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药房酒店……皆可看到对联。对联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千言万语道不尽,只有走进它,走进语文,走进生活,才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加关注生活,更多地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在生活学*中尝试写对联,感受对联的奇妙。

(八)板书:

一、对联的要求

1、上《奇妙的对联》教案下联字数相等

2、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

3、词性要相同

4、结构(格式)相似

5、种类相关、围绕同一主题

6、仄起*收

二、对联创作的方法1、联想法

2、化用法

三、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奇妙的对联》教案 4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对对联的方法。

  2、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缺衣少食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介绍对联知识)

  1、对联的概念: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的特点:(先让学生看故事后总结)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时,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乾隆开心大笑。

  两碟豆一瓯油两蝶斗一鸥游林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了吗?(后归纳)

  (1)字数相等

  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2)词性相同

  上下联的词语要求“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结构相应

  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

  (4)*仄相对

  *仄要和谐、相对,传统*惯是“仄起*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三、四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声(一、二声)。

  3、对联的形式:

  正对:上下联意思相似、相*、相补、相衬。如:萍乡花炮名扬天下,婺源绿茶香飘四方。反对:上下两联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对联要求上下联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内容相关)

  4、撰写对联的方法:

  (1)分析出句特点:断句、词性、结构、*仄。

  如:刘和珍勇毅赴国难,周树人悲愤撰祭文。

  (2)善于化用。

  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

  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一联。

  (3)拆合法:把一句话拆成词组,再分别作对,组合成句。如: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草——花绿草——红花雨润绿草——风拂红花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又如: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和风——细雨吹——润柳绿——花红

  总结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重字现。

  内容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音韵和谐*仄合。

  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对**比拼(以比赛的形式,每组派代表回答,但代表不能重复,每答对一题得5分,分必答篇、选答篇、抢答篇、提升篇,得分高的组赢。)

  1、必答篇:你来猜一猜

  ①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②督亢图中不**,咸阳殿上空流血。——荆轲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岳阳楼

  ④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⑤花甲重开,更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又过一个春秋。--141岁

  2、选答篇:

  ①帮我改一改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下联:*看西北,造三间临水轩斋。

  ②你来填一填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③填成语完成对联

  a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自知之明)。

  b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奇妙的对联》教案 5

  一、谜语导入: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说: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

  谜底是什么?对联?注意“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准确地说应该是什么?对了,谜底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看对联。但是,我们对对联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什么基本的特点?该怎样张贴?如何尝试创作简单的对联?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对联常识:

  同学们都看过对联,都记得一些对联。谁先来把你最熟悉的对联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找三到四个同学)请你们结合生活,再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对联,好吗?

  结合P77,请两学生分别回答ppt3、ppt4:

  1、对联,也叫______、______、______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2、对联由______和______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仄协调;

  3、对联讲究*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____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______声;

  4、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______ 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______(填“加”或“不加”)标点符号;

  5、对联张贴时,按照传统*惯,上联在______边,下联在______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请学生齐读“了解对联”。

  三、对联特点: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4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044年了。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对联有什么基本的特点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的重点。

  请在座的各位当回医生,给下面这幅对联号号脉,看它对仗是否工整?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梅花万朵扑鼻

  有什么问题,怎么改?刚才这几位同学指出了这幅对联的两个问题,也提出了两条修改意见。第一是下联少了一个字,最好是添加一个 “香”字;第二是下联的“梅花万朵”与上联的“千条杨柳”是数量词对名词,名词对数量词,对仗不工整,要调整为“万朵梅花”。这样,数量词“万朵”对“千条”,名词“梅花”对“杨柳”。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对联的两个特点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板书)。就是上联有几个字,下联也要有几个字。大家记下来,对联基本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

  我们可以得出的对联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对,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要相同(板书)。

  我们将我们自己修改好的对联齐读一遍: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我们再看这幅对联字数是否相等,词性是否相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红满门

  如何改?(学生讨论后小结)

  “红”是形容词,而“娘”是名词,要把形容词“红”改为名词“福”或者“孙”,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字词性才相同。

  我们再看,改为同样是名词的“爹”,行不行?

  上联:天增岁月娘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爹满门

  不行。所以我们在追求词性相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联的意境。“娘增寿”可以,“爹满门”就不行。

  大家看这幅对联有没有什么缺陷,如果有,你能迅速的找出来吗?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水果

  下联:牡丹杜鹃芍药,皆是江北名花

  这副对联表达了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小结:上联是说荔枝呀,龙眼呀,木瓜呀,都是水果,而且出自岭南;下联是说,牡丹呀,杜鹃呀,芍药呀,都是有名的花,而且都产自长江以北。

  有什么缺陷,怎么改?

  小结:上下联第七第八个字都是“皆是”,读起来没有味道。最好是把下联的“皆是”改为“同为”或者“全是”。所以我们就得出了对联的第三个特点,“用字不重复”(板书),当然这是指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就没有我对不出的联了,你出个什么“福如东海”,我也对个“福如东海”,能行吗?不行。

  以上这三个特点是对联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那么,对联在音律方面又有什么要求呢?请看:

  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

  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李商隐《无题》里的名句。古代的音律比较复杂,现代汉语的音律相对比较简单。现代汉语的音律可以分为*和仄,大家还记得吗?其中“*”声就是哪两个调?阴*和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呢?就是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这里,上联“春蚕到死丝方尽”中,“春”是*声,“蚕”也是*声,“到”是仄声,“死”也是仄声,“丝”是*声,“方”也是*声,“尽”是仄声;也就是“**仄仄**仄”;下联“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蜡”是仄声,“炬”也是仄声,“成”是*声,“灰”也是*声,“泪”是仄声,“始”也是仄声,“干”是*声,也就是“仄仄**仄仄*”。记住,*对仄,仄对*,**对仄仄,仄仄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仄相对” (板书)就是对联的第四个特点。

  比如:“云”是*声,对――雨,“雪”是仄声,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 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是《声律启蒙》中的一小段。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一副对联在音律上做到了*仄相对的话,读起来就琅琅上口,韵味十足。

  问一下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过春联没有?贴错过对联没有?大家是怎么分辨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的?

  我经过高三年级的某个班级,门上贴着这样的一副对联,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上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下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横联:天不负人

  假如要你张贴,你该怎么改?

  调换为上联:先生抱才终大用

  下联:男儿立身当自强

  为什么这样改?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遵循对联的第五个要求“仄起*收”(板书)。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仄”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声。上联在看联者的右边,下联在左边。

  农村房舍的神坛前有一副这样的对联:

  上联:祖德流芳远,

  下联:宗功庆泽长。

  上联最后一个字“远”就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长”就是*声。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联在内容上还有什么要求呢?请看下面这幅对联: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下棋

  它有没有问题,错在哪里啊?错在上下联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内容相关”(板书),这就是对联的第六个特点。如果改为:

  上联:反对侵略

  下联:学*射击

  这样,上下联就有了目的关系。要“反对侵略”,就要“学*射击”;“学*射击”的目的是为了“反对侵略”。内容在逻辑上就有必然的关联了。

  到现在,我们就了解了对联的六个基本特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能记住这六个基本特点吗?

  我们一起齐背一遍。“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字不重复,*仄相对,仄起*收,内容相关。”

  四、大显身手

  1、读对联:

  从前有个贪财的财主,他打算开个酒店,就出了三两银子征求新店对联。有个秀才去应征。财主说:“你写的对联要称赞我的酒好、醋酸、猪肥、人丁兴旺,店里还没有老鼠。”

  那个秀才大笔一挥,很快就写成了: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多似水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很高兴,连声说道“好对联,好对联,吉利、吉利!”。请问:财主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这时候,财主的老婆出来了,一看对联,大骂道,“什么鬼对联,晦气、晦气!”。请问:财主的老婆又是是怎样断句的?

  上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幅: 人多病,少财富。

  你看,一副对联,却可以读出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意境,你说对联“奇妙”不“奇妙”!

  2、对对子

  下面让我们先易后难地创作简单的对联。“失败”对――“成功”,“失败者”对――“成功人”,“昨日失败者”对“今朝成功人”,“没有昨日失败者”对――“哪来今日成功人”。

  大家思维敏捷,真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提醒注意避免上下联相同的位置出现相同的字。

  3、对联寻亲

  上联:霍去病,

  下联:高渐离

  下联:李太白

  下联:辛弃疾

  最恰当的应该是辛弃疾。这样字数相等,词性相同,仄起*收,最符合对联的要求。

  4、尝试创作

  这里有三幅上联,请你和前后座商量讨论,给它对个下联。每四个同学一组,讨论有结果之后,请推荐一个同学,将你们用心对出的下联写在黑板上。

  东风吹柳绿,( )

  祖国江山好,( )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东风吹柳绿”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______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春雨润花红”,一是“明月映湖清”。

  “祖国江山好”有同学对出的下联是:______ 。别的班级也有人对了两个,大家欣赏欣赏。一是“民族气象新”,一是“百姓衣食丰”。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有的同学对为“乡文明,村文明,乡村文明”,有的对为“老*安,少*安,老少*安”,还有的对为“人有福,民有福,人民有福”,都是不错的好下联。

  五、课后拓展:

  古人留有一上联,至今仍没有征得最好的下联,你想试试吗?

  上联为:鸡犬过霜桥一路梅花竹叶

  提示:这副对联很奇妙,妙就妙在在“梅花”“竹叶”既是“霜桥”的风景,又是“鸡”“犬”的脚印;妙就妙在在“鸡”“犬”俗到了极点,而“梅花”“竹叶”又雅到了顶峰。

  六、结束语:

  对联,是汉语言文字特有的一种形式。它同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一样,有的写景咏物,有的借景说理,有的叙情抒怀,有的评人论史。它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字字珠玑,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

  因此,希望大家*时多积累,多欣赏,多写作,让我们“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泛游联海竞逐群雄高中湘南状元。”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奇妙的克隆》教案 (菁华5篇)

《奇妙的克隆》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会学*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2.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教具准备

  教学图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筛选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科学性。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我国多家媒体*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选自20xx.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板书文题)

  设计(二)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绝招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但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广大?还是听听遗传学家的解释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囊 胚胎 蟾蜍 脊椎 两栖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繁衍

  相安无事

  3.克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分别为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5.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计时阅读,然后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作总结发言,以历时最短、概括较准确的小组为优胜组。

  明确:

  1.nánɡ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 ):逐渐增多或增广。

  相安无事:相处没有冲突。

  3.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4.“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勾勒了克隆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介绍了中外科学家所进行的克隆实验及实验进展情况,突出了*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

  “克隆绵羊‘多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危害于人类。

  5.课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学生精读课文,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

  多媒体显示: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学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处,另选几位同学作补充或纠正。

  明确:

  1.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

  2.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解释和引用。举例子: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作解释: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采用了时间顺序。小标题“克隆鲫鱼出世前后”显示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便于勾勒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教师对学生交流的情况作评价,对不当之处应予以纠正。

  教师提示:关于第二部分的说明顺序,应考虑如下一些内容:第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一条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以此来看,关于“时间顺序”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那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条线索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第二条线索体现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们的追求精神,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四、揣摩语言,体会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

  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请从课文中找出能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仔细体会。

  生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生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生3:“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生4:“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

  选两位同学谈体会。

  五、学生自由问答、质疑、释疑

  学生争论的焦点在于文章最后一段。文章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

  这段话该如何理解呢?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完善自己的观点看法。

  六、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教案2

  教学目标

  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好授课内容及多媒体课件,学生作好预*,从图书馆及网上查

  找有关“克隆”的知识,并根据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克隆”现象。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设境导入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

  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

  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奇妙的克隆”。

  ■整体感知

  检查预*。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课堂导问:

  a.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b.“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c.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d.“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e.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

  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a.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b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c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

  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

  术发展的脉络。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研读探究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

  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研读第一小节“克隆是什么?”。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c.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探究小结: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方法辨析:这一小节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通过上面小结,学生可以得出相应结果,教师再作归纳。

  合作探究

  a.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有何关系?

  b.请找出这两小节中表现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语句。体会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找出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明确)

  提示:第二小节为第三小节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了行

  文的铺垫,并且按由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的说明顺序。

  ■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教师可以提供网上、报上的各种言论帮助学生思考,同时也应紧紧抓住课文结尾引

  用的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对学生的辩论进行点拨。

  ■学生小结

  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注意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从方法上、思想情感上考虑。

  ■延伸作业

  将课堂小结“我学到了……”写成书面文字;从网上、报上、书籍中查询科学前沿的新兴技术。

  附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

  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奇妙的克隆》教案3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说明的思路,掌握说明的方法。

  3、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继续对说明方法进行学*和巩固,理清作者思路并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奇妙的克隆”。由克隆羊“多利”导入。

  2展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2、课堂导问:

  (1)、究竟什么叫做“克隆”?联系课文的有关介绍,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对它下个定义吗?

  (2)、课文在介绍动物克隆的成就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3)、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3.课堂辩论。

  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三、课堂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

  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奇妙的克隆》教案4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练*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学*文中科学家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高阅读现代科学文的能力,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课文,了解掌握科学知识;学*一定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2、教学难点:对克隆问题引发的伦理、道德、法律问题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或图书馆收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没有条件的地方可准备《西游记》的VCD、录像机、录音机、音乐磁带,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

  五、设计思路:

  教学一篇课文,让学生理解内容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让学生读、说、写、练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放映《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片段,然后讲述导语:孙悟空在紧要关头总能逢凶化吉,同学们也想不想有这种本领呢?这是什么本领呢?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我们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梦想来学*一篇新课《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图片上出示课题)

  设计这一导入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渲染营造一种氛围,激发他们的一种求知欲、好奇心,为新课的讲授作铺垫,激起学生的热情,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进入本课学*。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用简洁的话条理清楚地介绍什么是克隆?克隆的作用?(学生读课文时,以轻音乐陪衬,出示克隆绵羊、鱼、牛等动物的图片)

  认识一个新事物应由简到繁,由易入难。同时用音乐是为了陶冶学生,语文课不仅是文字语言的载体,乐曲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的熏陶的一种方式。

  (三)研读探究,知识抢答:

  用知识抢答的形式,确立一个主持人,一个记分员,一个记时员,学生分成5—6个组,确定小组发言人,针对问题,合作探究,解答疑问,教师提供若干问题,学生主持也可针对文章内容随机确定问题。

  教师提供的问题逐一出示为:

  1、文章说明“克隆”这一科学知识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

  3、“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轰动”?

  4、克隆技术好处?

  5、克隆的危害?

  6、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设计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解现代科技的知识,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教学重点进行了突破。

  (四)拓展讨论,注重人文:

  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进行了"克隆人"的试验。你对"克隆人"的问题如何看待?

  1、观点明确,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

  2、表述清晰、流畅,有条理性。

  新课标确定语文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它还具有人文性,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此环节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归结板书: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进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来,我们在作者这位导游的讲解下,通过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关克隆的许多原先不了解的科学知识,也学*到科学家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这都是我们求知路上的宝贵财富。愿同学们去努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领域,来造福人类。

  (六)作业设计。

  搜索整理有关"电脑"的知识,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按逻辑顺序写一篇"电脑"的科学小品,字数500字左右。

  对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举一反三,学以至用。

《奇妙的克隆》教案5

  教材分析

  《奇妙的克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高新科技”篇中的的一篇自由读写课文。本单元中几篇课文集中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基本知识。旨在通过本单元的选读,让学生获得许多新的知识,了解许多新的未知领域。培养学生为人类不断探索自然奥秘取得的新的成果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勾画圈点、生疑发问读书法和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的良好*惯。

  教学设想

  由于这是一篇高新科技说明文,如果采用一般的讲授法,学生很难对学*内容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学*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本课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本课阅读学*中,拟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与教学。课前设置预*题,布置学生通过运用字典、词典和网络图书资料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相关情况和文中出现的一些科学术语。课中组织学生自学、分组合作讨论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课后布置想象作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断探索自然奥秘的激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理解“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最后设置自由问答环节,给喜欢钻研的同学一个空间,由兴趣引领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布置预*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想必大家一定是喜欢看吧,其中孙悟空一遇危急情况会从身上拔根猴毛吹口气就会变出许多小猴来帮忙的情节,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在《西游记》中那是神话描写,是对敢于反抗封建统治、敢于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的设想,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本领已经为我们人类所掌握,已经让神话变成现实,那就是“奇妙的克隆”技术。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一同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课件打出课题:《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首先,老师和大家一起共同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课件打出:鼓励课前搜集的同学作补充。)

  学*课文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本文的学*目标。(课件展示:学*目标,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神话入手,引出学生生疏的高新科技知识,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学*课文前,了解作者和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为下面学*做好准备。

  检查预*,巩固生字

  课前要求大家预*课文,解决生字新词,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效果。

  (①课件打出:点名每组一位同学板演,下面同学齐默写。

  ②打出答案,学生同位互改。③简单评议。)

  【设计意图】:预*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顺利进行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方法。

  再听课文,理解内容

  1、课前大家已经认真预*了课文,现在我们再听一遍课文朗读,要求大家:边听边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课件打出提示问题,播放音频朗读)

  2、学生边听边画,听完后同组交流讨论,并分组分别推荐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

  (下面同学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四 、拓展探究题)

  3、老师也针对以上问题,认真读了课文,归纳出了答案,供大家参考:(课件顺序打出:

  ①科学术语

  ②克隆的最初含义和今天的含义

  ③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奇妙的克隆》教案设计精品源自教学论文意义

  ④克隆的例子和顺序(全文四部分顺序、克隆事例的顺序、安排顺序的作用)

  ⑤说明方法和相关例句

  对照课件,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音频朗读插入优美的旋律,把枯燥乏味的科技说明文变成生动优美的文学欣赏;小组合作讨论,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图文并茂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探究,升华目标

  1、用简单流程图画出克隆羊“多莉”的创造过程。

  2、既然克隆技术对人类有那么多的积极意义,为什么作者还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呢?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利弊,发表你的观点。

  3、以《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写一篇不低于400字的想象作文。

  当堂展示“拓展探究”1、2题,3题留作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语文学*则要培养“听、说、读、写”,在课堂的最后环节设置画流程图、讨论利弊和写想象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整理能力、探究精神和说、写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想象是完全可以通过课堂得到激发的。

  总结全文:科技学*是无止境的,自然奥秘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未来世界定会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有关克隆的文章或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继续完成《假如有一天,我被克隆了》为题的想象作文,谈谈你对克隆的看法,可以编述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500字左右。

  【设计意图】:课后复*是对课堂学*的补充和巩固,而在这知识信息爆炸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课外阅读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拓宽学生知识面,是时代对新时期学生提出的要求,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再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

  预*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但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解决字词等基础知识,为课堂学*扫清障碍,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变得生动趣味,使深奥难懂的高新科技知识变得浅易明白,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也只有这样才是新时代需要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设计意图】: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 (菁华5篇)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及两两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调配颜色、并记录。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体验认识色彩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魔法瓶三个、PPT课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调色杯人手一份、颜料水共14份(红、黄、蓝)、记录单、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颜色的经验。

  3.环境准备:适宜操作的室内环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

  2.难点:能准确的用"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出三间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渲染活动气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水的矿泉水瓶,请幼儿察验后开始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2.这三个颜色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幼儿回答……

  3.教师: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的色彩。我们通常说的美术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4.你们来猜猜老师为什么去学这个魔术,然后今天在这里表演变魔术?幼儿回答……

  5.师:因为这三个美术三原色宝宝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图。

  1.师:但是想进彩色城堡必须打开城门。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彩色城堡的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风车门才行。现在你们的老师已经变出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教师提问:

  (1)现在只有三种颜色,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2)请你们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分别需要哪些颜色呢?幼儿回答……

  3.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还是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吧。")

  4.师:什么是"两两等量相加"?幼儿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矿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矿泉水,现场请幼儿演示、记录,特意确定如何"两两相等"。)现在你们学会了"两两等量相加"这个本领了。

  5.师:你们愿意帮助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吗?那请你们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调色杯及你们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水,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将这些颜料水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在一起才行。不然我们就进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儿操作、记录、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小朋友们有顺序的排队到下面的桌子去操作、然后填好记录单。你是用哪个颜色和哪个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得到什么颜色的,请你在记录单上连好线哦,小朋友们需要合作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来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

  (四)小结、讲解。

  1.师:请小朋友讲解自己调出来的颜色以及自己用到了哪两种颜色。你们调出来的颜色是不是开锁需要的?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堡的主人,好不好?(1)红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紫色、(2)红色和黄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橙色、(3)黄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绿色。

  2.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五)介绍"三间色"。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彩色城堡的主人让我们找的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紫色、橙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间色"。原来,这些美术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等量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美术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2.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呢,请进来吧。")

  3.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师选出了三种水果,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西瓜、茄子、橙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美术三原色和三间色,哪位认真听课的小宝贝能告诉罗老师美术三原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美术三间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

  活动总结、延伸

  师:因为今天你们上课表现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我们来听听是什么任务。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你们回到你们班教室用今天你们学*到的美术三原色和美术三间色来装饰你们班的教室,我相信你们会完成得很好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务呢?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队*室思考思考要怎么装饰,一会儿罗老师*室时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哦。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和玩色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2、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

  3、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1、《奇妙的颜色》电脑课件。

  2、音乐《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3、红、黄、蓝颜色水,小勺子、空杯子、小棍子若干。

  4、红、黄、蓝色手镯(每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的游戏吧。(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做动作玩音乐游戏)。

  (2)师:游戏真好玩,有两个小宝宝也想来参加,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出示一杯黄颜色水,一杯蓝颜色水)

  2、让幼儿探索感知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宝宝和蓝宝宝是怎么样玩碰一碰游戏的。(教师把两种等量颜色水混合在一起,遮挡混合后的结果)

  (2)师:哎呀呀,真糟糕,两个宝宝不见了(引用儿歌句子),你知道为什么吗?(幼儿互相讨论)请你们也来试一试,拿一个空杯子,放进同样多的黄宝宝和蓝宝宝,用小棍子搅拌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好吗?

  (3)幼儿自由动手探索,感知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4)师:小朋友,你们杯子里的两个颜色宝宝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5)师小结:两个颜色宝宝碰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绿宝宝,啊,真是太奇妙了。

  3、利用电脑课件,教幼儿学*儿歌《奇妙的颜色》。

  (1)师:颜色宝宝碰一碰的游戏真好玩,我们一起来听听颜色宝宝的儿歌吧。(看电脑课件,完整欣赏儿歌)。

  (2)看电脑课件,幼儿学*儿歌《奇妙的颜色》。

  4、让幼儿探索感知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奇妙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把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的变化编进儿歌里。

  (1)幼儿自由探索红、黄颜色混合的变化。

  (2)幼儿自由探索红、蓝颜色混合的变化。

  (3)小结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把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的变化编进儿歌里。

  5、幼儿玩游戏《颜色宝宝碰一碰》。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师:颜色宝宝碰一碰的游戏真是太好玩了,我也想做一回颜色宝宝,谁想和我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请出一名幼儿,自选喜欢的颜色手镯戴上)你现在是红宝宝,我来当黄宝宝,我们一起听音乐玩碰一碰的游戏……两个朋友碰一起了,大家说说,红宝宝、黄宝宝碰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宝宝?(橙宝宝)好的,好朋友拉拉手,一起跳进橙宝宝的家。

  (2)幼儿自选红、黄、蓝颜色手镯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进一步加深对两种颜色混合后所发生的变化的认识。(强调幼儿要找到一个与自己颜色不同的宝宝结伴。)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3

  活动背景:

  我班本月主题是颜色躲猫猫,在*时的活动中,幼儿表现住了对颜色极大的兴趣,为了更好的满足本班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去探索,感知颜色世界的奇妙,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点画的方法。

  2、引导幼儿“玩颜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点画的方法: 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活动准备

  1、“魔术瓶”四个(可变出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水)。

  2、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色块,棉签若干。

  3、小鱼手偶一个,画有小鱼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导入活动。

  1、出示四个装有清水的瓶子,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有四个正在睡觉的瓶子宝宝,小朋友用你们的小嘴巴帮我吹吹,帮我把它们叫醒好吗?(老师发出呼-----的声音,带动小朋友做吹气的动作)

  师:四个瓶宝宝都醒了,它们看到小朋友们好开心啊,所以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个魔术,注意看了,它们要玩大变身了。

  2、分别将四个瓶子里的水变成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穿的衣服上有什么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衣服上有没有红、黄、绿、蓝的颜色宝宝呢,看好之后举手告诉老师。

  师:小朋友们的衣服上都有不同的颜色,衣服就很漂亮,小朋友们穿着它们开心吗?

  师:可今天有一个小东西它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不开心了吧,

  二、出示小鱼手偶,进行情景表演。

  师:出示小鱼手偶(以小鱼的口吻):呜呜……

  师:你怎么了,小鱼?

  幼儿1:小鱼哭了。

  幼儿2:它为什么哭呀?

  师:我把衣服弄丢了,现在这样回去妈妈肯定不认识我了。

  师:那怎么办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小鱼吧,给他们重新穿上一件漂亮的鱼鳞衣服,好吗?

  三、引导幼儿学*用棉签画圆点,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1、引导幼儿认识棉签和色块。

  2、教示范用棉签蘸上颜料在小鱼身上点画鱼鳞。重难点:(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3、鼓励幼儿尝试和幼儿一起点画。

  过度句:你们都想去帮助小鱼。现在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棉签和颜料,大家一起来帮助小鱼吧!

  提示:(画画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身上,也不要把棉签画到别人的身上。棉签画好了,我们仍然得放在盘子里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图片,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画点,给小鱼穿上一件漂亮的点点衣服,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点画完将棉签摆放在盘内。

  五、引导幼儿欣赏同伴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红、黄、绿、蓝的物体,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

  因为*期幼儿都在认识颜色宝宝:红、绿、蓝、黄 ,所以我想到了棉签蘸颜料点画,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主题的选择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导环节上以魔术表演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指导幼儿时语言比较简练,师生互动较好,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 每组幼儿的色块是单一的一种,颜料太清等一些细节问题,收作品时是幼儿自己送到老师桌上,场面有点混乱。

  如果重上我会给每组幼儿都提供四个色块的颜料,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点画。在最后收作品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波浪线当做河水,请幼儿将小鱼送回水里。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及两两等量相加的意思。

  2.大胆尝试动手操作、调配颜色、并记录。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体验认识色彩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魔法瓶三个、PPT课件一份;一瓶醋、一瓶矿泉水、一瓶牛奶;调色杯人手一份、颜料水共14份(红、黄、蓝)、记录单、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认识颜色的经验。

  3.环境准备:适宜操作的室内环境。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三原色、三间色。

  2.难点:能准确的用"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出三间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渲染活动气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有白水的矿泉水瓶,请幼儿察验后开始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

  2.这三个颜色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幼儿回答……

  3.教师:现在老师来告诉你们,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叫做原色,原色可以合成其他的颜色,而其他颜色却不能还原出本来的的色彩。我们通常说的美术三原色,即红、黄、蓝。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

  4.你们来猜猜老师为什么去学这个魔术,然后今天在这里表演变魔术?幼儿回答……

  5.师:因为这三个美术三原色宝宝想去彩色城堡玩。

  (二)出示彩色城堡图。

  1.师:但是想进彩色城堡必须打开城门。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堡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彩色城堡的主人:"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彩色城堡的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三角形组成的风车门才行。现在你们的老师已经变出了红、黄、蓝三种颜色。)

  2.教师提问:

  (1)现在只有三种颜色,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幼儿回答……

  (2)请你们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分别需要哪些颜色呢?幼儿回答……

  3.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还是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吧。(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吧。")

  4.师:什么是"两两等量相加"?幼儿回答……(半杯醋加半杯牛奶,半杯醋加半杯矿泉水,半杯牛奶加半杯矿泉水,现场请幼儿演示、记录,特意确定如何"两两相等"。)现在你们学会了"两两等量相加"这个本领了。

  5.师:你们愿意帮助美术三原色宝宝们吗?那请你们有序的走到下面桌子去,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调色杯及你们需要用到的工具,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水,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将这些颜料水两两等量相加调试在一起才行。不然我们就进不了彩色城堡。

  (三)幼儿操作、记录、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小朋友们有顺序的排队到下面的桌子去操作、然后填好记录单。你是用哪个颜色和哪个颜色两两等量相加得到什么颜色的,请你在记录单上连好线哦,小朋友们需要合作才能更快的完成任务。我们来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

  (四)小结、讲解。

  1.师:请小朋友讲解自己调出来的颜色以及自己用到了哪两种颜色。你们调出来的颜色是不是开锁需要的?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堡的主人,好不好?(1)红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紫色、(2)红色和黄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橙色、(3)黄色和蓝色两两等量相加在一起时是绿色。

  2.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五)介绍"三间色"。

  1.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彩色城堡的主人让我们找的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紫色、橙色、绿色,这三种颜色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美术三间色"。原来,这些美术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等量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美术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2.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呢,请进来吧。")

  3.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老师选出了三种水果,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分别是什么?西瓜、茄子、橙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美术三原色和三间色,哪位认真听课的小宝贝能告诉罗老师美术三原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美术三间色是那三个颜色?幼儿回答……

  活动总结、延伸

  师:因为今天你们上课表现都非常的棒,所以彩色城堡的主人有一个任务要交给你们,我们来听听是什么任务。彩色城堡的主人"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可都太棒了,我想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你们回到你们班教室用今天你们学*到的美术三原色和美术三间色来装饰你们班的教室,我相信你们会完成得很好的"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彩色城堡主人交代的任务呢?那现在请小朋友们有秩序的排队*室思考思考要怎么装饰,一会儿罗老师*室时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哦。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5

  一、设计意图: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最直接的刺激孩子的感官,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时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奇妙的颜色》这一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绿、橙、紫这三种颜色(三间色)的科学原理,其探索性与操作性教强,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水*,本次活动主要让孩子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使其在宽松氛围中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渴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活动难点: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四、教学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支持者和合作者,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吗?红黄蓝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

  评析:导入比较自然,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没有压力。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评析: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与三位颜色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师提问:

  (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

  (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

  (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

  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

  (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

  (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

  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开手脚让幼儿尽兴操作,使*时担小、不太爱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色中去了,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6、、讲解: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

  (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

  (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

  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 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

  介绍,讲评。

  师:“现在,请你们把画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里来吧,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谁画的最漂亮。”

  (四)、活动延伸:了解其他颜色的变化。

  师:“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橙、紫的三间色,那么,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六、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减轻压力,他们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动中,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2、我设计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活动积极性被完全挖掘了出来,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经验,提高教学水*。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教案 (菁华5篇)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教案1

  设计意图:

  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想通过寻找声音、制造声音、分辨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去避免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惯,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3.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惯。

  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准备:

  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2.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

  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一)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二)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三、分辨声音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二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一段声音好听,第二段的声音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

  (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

  五、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

  2.找出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之处,我们以后该如何利用声音。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教案2

  1、 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2、 通过操作活动,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

  3、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游戏的兴趣。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经验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用的什么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玩具。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教案4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中,幼儿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表现出无比的好奇,不断提出问题,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纲要》中也指出“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让幼儿通过“玩一玩、听一听、想一想”,发现声音可以制造出来、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每种声音都表示各自的含义。幼儿在敲敲打打、玩玩乐乐中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和发展着。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教案5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乐音和噪音的录音。

  重点难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动目标

  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

  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惯。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

  (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1. 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

  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就没有了。

  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

  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_ 儿童网

  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一)、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

  (二)、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

  三、分辨声音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二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一段声音好听,第二段的声音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

  (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

  五、活动延伸

  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奇妙的指纹 教案通用5篇

  奇妙的指纹 教案 1

  幼儿现状分析: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是我们美术活动所必备的条件。在一次水粉画中,幼儿无意中在画纸上留下的指纹,让我产生了学*指纹画的念头。幼儿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能轻松自然地掌握常用的绘画工具,但只能依赖有限的绘画工具,不能大胆地突破常规绘画。本次指纹画的活动中,让幼儿从学*指纹画、装饰指纹画中,不断突破传统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大胆地作画,体会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

  重点:学*指纹画的技巧和步骤。

  难点:在熟悉指纹画的技巧和步骤基础上能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1、学会用指纹经过加工、组合、拼摆成有趣的图形,并掌握指纹画的技巧。

  2、引导幼儿学会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3、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开心派对》的课件。

  2、水粉颜料、调色碟。

  3、卡纸、蜡笔。

  4、洗手盆、擦手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开心派对》,导入活动。

  1、教师与幼儿玩手指游戏。

  师:请小朋友伸出小手与老师一起玩手指游戏。

  师:我们的小手能变出这么多的动物,还能做什么呢?

  2、教师讲述故事《开心派对》。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故事中出现的指纹画的动物。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故事《开心派对》。教师一边讲述,一边展示故事中的指纹画。

  师:故事中出现的画是怎样做的'?你们想知道吗?

  二、教师示范指纹画的画法,引导幼儿学*指纹画的技巧。

  1、教师用不同的手指沾颜色,然后在纸上按指纹,再用蜡笔勾画出动物的外形。

  ⑴师依次出示:颜料、蜡笔、卡纸,介绍邀请卡所需要的材料。

  师:我们今天就是用这些绘画工具来画指纹画。

  ⑵师在黑板上示范指纹画的技巧和步骤,幼儿观察和模仿。

  教师在画纸上操作,先用大拇指、食指、小拇指分别点上颜料,用正印、侧印、点印的方法先印出一组分散的手指印,边印边念儿歌:

  大拇指压一压,印个椭圆胖嘟嘟;

  食指头歪一歪,瘦瘦椭圆扁扁长;

  小拇指点一点,小小圆圈圆又圆。

  2、幼儿学*指纹画。

  ⑴幼儿边念儿歌边尝试进行正印、侧印、点印。

  ⑵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根据自己的想象在卡纸上变换手指的位置,分别用正印、侧印、点印的方法压出各种不同的印纹。

  三、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用指纹画装饰邀请卡。

  1、启发幼儿根据自己不同的印纹,用蜡笔进行添画。

  师:请小朋友用你的小蜡笔,在你不同的印纹上添画,让它们变得更加漂亮。

  2、利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⑴师:小朋友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我们的邀请卡,让它变得更加漂亮。

  ⑵提示幼儿用对称的方法装饰邀请卡。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每用完一种颜料后,要先擦干净手,才能换另一种颜色。不要将颜料碰到身上。

  2、引导幼儿在印画的时候,要先想好再开始印画。

  五、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邀请卡。

  六、教师,结束活动。

  师:请带上自己邀请卡邀请你喜欢的同伴或朋友来参加开心派对。

  幼儿随音乐,带上邀请卡离开课室。

  奇妙的指纹 教案 2

  优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指纹作画的方法。

  2、发挥想象力,用指纹配合简单的线条塑造各种造型。

  3、喜欢指纹画,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印泥、彩色笔;画纸人手一份;半湿的抹布。

  教学重难点:

  用指纹配合简单的线条有创意地塑造各种造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和小朋友玩变变变的游戏

  2、我们的小手除了会变魔术,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呀?

  二、欣赏指纹画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图片)他告诉老师,新年快到了,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联欢会,请我们帮忙想一想,要请谁来参加。老师已经想好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出示指纹画

  1.这些画和我们*时的绘画一样吗?你发现它是用什么画的?

  2. 我们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画就是用指纹印出来的,这叫指纹印画。

  3.这么好玩的画,是怎么印出来的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三、教师示范操作指纹画

  1.介绍绘画材料---印泥

  2. 教师示范作画

  四、幼儿创作指纹画,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自己的创作想法。

  小朋友可以先想一想,今天你准备用手指印什么?

  2、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象的指纹画,使画面丰富有情趣。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作品

  2、整体欣赏幼儿作品(将幼儿作品一起贴到黑板上)

  老师把小朋友的作品全部贴出来,你们喜欢哪幅呢?为什么?

  六、 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来参加联欢会吧。

  奇妙的指纹 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认识和了解指纹,指纹的特点(种类及功能)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主发现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指纹的种类及特点和作用

  难点:解说词汇"指纹",介绍指纹形状,指纹的形成过程解说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总结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实训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老师: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2)学*新课: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了解指纹。

  师: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师: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4)讨论指纹的形状:

  指纹的形状有:箭形水波形漩涡状师:其实啊,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5)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教师: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不蘸印泥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会不会留下指纹呢,)教师: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6)归纳总结:

  教师:你们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了~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七、活动延伸

  回到家后,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我们可爱的指纹做一副手指印画吧。

  奇妙的指纹 教案 4

  优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指纹作画的方法。

  2、发挥想象力,用指纹配合简单的线条塑造各种造型。

  3、喜欢指纹画,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印泥、彩色笔;画纸人手一份;半湿的抹布。

  教学重难点:

  用指纹配合简单的线条有创意地塑造各种造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和小朋友玩变变变的游戏

  2、我们的小手除了会变魔术,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呀?

  二、欣赏指纹画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图片)他告诉老师,新年快到了,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盛大的联欢会,请我们帮忙想一想,要请谁来参加。老师已经想好了,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出示指纹画

  1.这些画和我们*时的绘画一样吗?你发现它是用什么画的?

  2. 我们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画就是用指纹印出来的,这叫指纹印画。

  3.这么好玩的画,是怎么印出来的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三、教师示范操作指纹画

  1.介绍绘画材料---印泥

  2. 教师示范作画

  四、幼儿创作指纹画,教师巡回指导

  1、请个别幼儿说自己的创作想法。

  小朋友可以先想一想,今天你准备用手指印什么?

  2、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象的指纹画,使画面丰富有情趣。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1、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作品

  2、整体欣赏幼儿作品(将幼儿作品一起贴到黑板上)

  老师把小朋友的作品全部贴出来,你们喜欢哪幅呢?为什么?

  六、 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来参加联欢会吧。

  奇妙的指纹 教案 5

  活动目标:

  1.观察指纹,了解其外形特点及类型。

  2.了解指纹的用途,尝试用指纹类型的不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惯,提高幼儿的动手及探索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课件《奇妙的指纹》、指纹记录表23份、水彩笔23份、展板3个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我们的小手真的很能干,而且我们的小手上还藏着一个秘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的小手,看看谁能发现这个秘密。

  3,通过课件让小朋友了解三种不同指纹类型的特征。

  4,通过仔细观察辨认自己的手指指纹属于哪种类型并填好记录表。

  5,将幼儿记录表进行展览并对结果进行总结。

  6,通过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游戏《我是小侦探》,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了解指纹画

  活动延伸:

  1,我们奇妙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索。

  2,回家后可以创作一幅漂亮的指纹画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奇妙的对联》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合集5篇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2、初步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出来。

  3、对玩变色游戏产生兴趣,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记录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无色透明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会流动。

  2、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

  (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二、探索激趣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听好,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提问: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流讨论)和老师一样颜色的举起来。红色的,蓝色的呢?2、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们帮它放到小椅子下面休息会儿。

  三、解读秘密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

  2、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一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原来盖子里的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把你们盖子打开看看,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盖子里还有颜料呢?

  (师幼再次摇晃,鼓励幼儿用点力,加加油)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看,老师瓶子里的水是什么颜色,我又要变了哦!我现在瓶子里的水又变成什么颜色了?(绿色)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换了一个瓶盖,瓶盖里的蓝色和黄色做朋友就变成了绿色。老师刚才选了蓝色做朋友,你想选什么颜色做朋友呢?老师还可以把我变的结果记录下来呢!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先把你们的瓶盖拧下放到中间的盘子里,然后再选一个跟你不一样的颜色,把瓶盖拧紧。摇一摇晃一晃看看你的变成了什么颜色。再把变出的结果记录下来。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

  2.幼儿交换瓶盖,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变好了以后把你们的记录卡带到前面的位置上。提问:你用哪两种颜色做朋友变成什么颜色了?展示记录卡。

  3、师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回家把这个秘密告诉爸爸妈妈再来玩一玩,好吗?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游戏和玩色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

  2、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知道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

  3、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1、《奇妙的颜色》电脑课件。

  2、音乐《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3、红、黄、蓝颜色水,小勺子、空杯子、小棍子若干。

  4、红、黄、蓝色手镯(每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的游戏吧。(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做动作玩音乐游戏)。

  (2)师:游戏真好玩,有两个小宝宝也想来参加,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出示一杯黄颜色水,一杯蓝颜色水)

  2、让幼儿探索感知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奇妙变化。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宝宝和蓝宝宝是怎么样玩碰一碰游戏的。(教师把两种等量颜色水混合在一起,遮挡混合后的结果)

  (2)师:哎呀呀,真糟糕,两个宝宝不见了(引用儿歌句子),你知道为什么吗?(幼儿互相讨论)请你们也来试一试,拿一个空杯子,放进同样多的黄宝宝和蓝宝宝,用小棍子搅拌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好吗?

  (3)幼儿自由动手探索,感知黄、蓝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4)师:小朋友,你们杯子里的两个颜色宝宝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呀?(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5)师小结:两个颜色宝宝碰在一起变成了一个绿宝宝,啊,真是太奇妙了。

  3、利用电脑课件,教幼儿学*儿歌《奇妙的颜色》。

  (1)师:颜色宝宝碰一碰的游戏真好玩,我们一起来听听颜色宝宝的儿歌吧。(看电脑课件,完整欣赏儿歌)。

  (2)看电脑课件,幼儿学*儿歌《奇妙的颜色》。

  4、让幼儿探索感知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奇妙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把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的变化编进儿歌里。

  (1)幼儿自由探索红、黄颜色混合的变化。

  (2)幼儿自由探索红、蓝颜色混合的变化。

  (3)小结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引导幼儿尝试把红和黄、红和蓝颜色混合的变化编进儿歌里。

  5、幼儿玩游戏《颜色宝宝碰一碰》。

  (1)(教师示范游戏玩法)师:颜色宝宝碰一碰的游戏真是太好玩了,我也想做一回颜色宝宝,谁想和我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请出一名幼儿,自选喜欢的颜色手镯戴上)你现在是红宝宝,我来当黄宝宝,我们一起听音乐玩碰一碰的游戏……两个朋友碰一起了,大家说说,红宝宝、黄宝宝碰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宝宝?(橙宝宝)好的,好朋友拉拉手,一起跳进橙宝宝的家。

  (2)幼儿自选红、黄、蓝颜色手镯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进一步加深对两种颜色混合后所发生的变化的认识。(强调幼儿要找到一个与自己颜色不同的宝宝结伴。)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红、黄、蓝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橙、绿、紫色彩。

  2、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在生活的的体现,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红、黄、蓝颜料各一份,一次性杯若干,颜色记录卡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 一)点击ppt出现水果城堡图,引出活动。

  1.师:水果城堡里面的水果成熟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水果城堡里面摘水果。怎么样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水果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3种颜色填满门上的3个圆形才行。”

  2.师: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水果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圆形,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变变看吧。”)

  (二)幼儿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发现打开城门的3种颜色是橙色、绿色、紫色。

  1.师: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请你们把颜色两两相加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举起颜色卡)并把它记录在颜色卡上。比如说黄色和红色调在一起,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那么黄色和蓝色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试试看吧。

  2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师:你们太厉害了,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原来,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呢,真神奇呀!

  (三)智力游戏:吃水果。选择水果并说出水果的颜色。

  (四)听音乐做律动,活动结束。

  水果城主人:“小朋友们,丰收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附带说课稿课件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 4

  一、设计意图: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最直接的刺激孩子的感官,孩子的衣食住行都与颜色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时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奇妙的颜色》这一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绿、橙、紫这三种颜色(三间色)的科学原理,其探索性与操作性教强,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水*,本次活动主要让孩子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使其在宽松氛围中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发现颜色变化的渴望,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活动难点: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三、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四、教学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支持者和合作者,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你们知道吗?红黄蓝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

  评析:导入比较自然,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没有压力。

  (二)、活动过程

  1、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评析: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与三位颜色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师提问:

  (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

  (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

  (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

  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

  (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

  (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

  (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

  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开手脚让幼儿尽兴操作,使*时担小、不太爱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色中去了,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6、、讲解:

  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

  (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

  (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

  (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

  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

  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

  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 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结束

  介绍,讲评。

  师:“现在,请你们把画好的蔬菜水果送到彩色城里来吧,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谁画的最漂亮。”

  (四)、活动延伸:了解其他颜色的变化。

  师:“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橙、紫的三间色,那么,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六、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减轻压力,他们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动中,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2、我设计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活动积极性被完全挖掘了出来,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经验,提高教学水*。

  《奇妙的颜色》中班教案 5

  活动背景:

  我班本月主题是颜色躲猫猫,在*时的活动中,幼儿表现住了对颜色极大的兴趣,为了更好的满足本班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去探索,感知颜色世界的奇妙,特设计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感知点画的方法。

  2、引导幼儿“玩颜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点画的方法: 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活动准备

  1、“魔术瓶”四个(可变出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水)。

  2、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色块,棉签若干。

  3、小鱼手偶一个,画有小鱼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魔术导入活动。

  1、出示四个装有清水的瓶子,表演魔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有四个正在睡觉的瓶子宝宝,小朋友用你们的小嘴巴帮我吹吹,帮我把它们叫醒好吗?(老师发出呼-----的声音,带动小朋友做吹气的动作)

  师:四个瓶宝宝都醒了,它们看到小朋友们好开心啊,所以要给小朋友们表演个魔术,注意看了,它们要玩大变身了。

  2、分别将四个瓶子里的水变成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穿的衣服上有什么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师: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衣服上有没有红、黄、绿、蓝的颜色宝宝呢,看好之后举手告诉老师。

  师:小朋友们的衣服上都有不同的颜色,衣服就很漂亮,小朋友们穿着它们开心吗?

  师:可今天有一个小东西它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不开心了吧,

  二、出示小鱼手偶,进行情景表演。

  师:出示小鱼手偶(以小鱼的口吻):呜呜……

  师:你怎么了,小鱼?

  幼儿1:小鱼哭了。

  幼儿2:它为什么哭呀?

  师:我把衣服弄丢了,现在这样回去妈妈肯定不认识我了。

  师:那怎么办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小鱼吧,给他们重新穿上一件漂亮的鱼鳞衣服,好吗?

  三、引导幼儿学*用棉签画圆点,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1、引导幼儿认识棉签和色块。

  2、教示范用棉签蘸上颜料在小鱼身上点画鱼鳞。重难点:(重重点下去,轻轻提起来,点完一排再一排。)

  3、鼓励幼儿尝试和幼儿一起点画。

  过度句:你们都想去帮助小鱼。现在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棉签和颜料,大家一起来帮助小鱼吧!

  提示:(画画的时候,要小心自己的身上,也不要把棉签画到别人的身上。棉签画好了,我们仍然得放在盘子里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观察小鱼图片,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画点,给小鱼穿上一件漂亮的点点衣服,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点画完将棉签摆放在盘内。

  五、引导幼儿欣赏同伴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家长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红、黄、绿、蓝的物体,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

  教学反思

  因为*期幼儿都在认识颜色宝宝:红、绿、蓝、黄 ,所以我想到了棉签蘸颜料点画,让幼儿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美术工具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主题的选择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引导环节上以魔术表演来吸引幼儿,让幼儿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指导幼儿时语言比较简练,师生互动较好,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较高,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如: 每组幼儿的色块是单一的一种,颜料太清等一些细节问题,收作品时是幼儿自己送到老师桌上,场面有点混乱。

  如果重上我会给每组幼儿都提供四个色块的颜料,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点画。在最后收作品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波浪线当做河水,请幼儿将小鱼送回水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