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图形创意》教案1

  授课对象:

  本课程是装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使用年级为本科二年级章节分配: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

  第二章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第三章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第四章正负形第五章影子第六章异变图形第七章元素替代

  使用教材: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叉等多元、多维、多样化课题设计方法,体现出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

  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3、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

  参考资料: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对图形的心理有所认识,了解图形心理的几种方式内容提要:

  人们对形的理解广义上的几种划分重点,难点:

  了解图形心理的一些特点讲稿内容: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

  图形的开拓研究,应当说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创与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l912年发源于德国的心理学派]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铁钦则称之为“完形主义”。

  格式塔的重点在于研究完整感觉。印象总是一个整体,人或一切事物表现出的模式,体现为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形式。整体的特征是突现新生物。整体不是简单的各部分总和,往往多于或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例如:元素合成整体时物质特性不是简单的元素、原子特性相加,又增加了原子问关系所表现出的特性。

  人们对形的理解广义上有如下几种划分:

  1、有限形与无限形

  例:空气无限无形,但在太空中看也是有限形的。宇宙空间是最终的无限形。

  2、基本形与派生形

  由于适应生存,一切物质及生命体均趋向于圆形。如树木是圆的,一经加大抵变方形。圆形是太朴,“太朴一散,则发立器生”,也就是现代设计中的打散构成,没有打散不可能有新的构成,一块布只有裁剪成碎片,才能产生出新装。

  基本形趋向一致,派生形趋向于多极。

  3、定形与不定形

  方、圆、三角为定形,自由形为不定形。除了水、火、空气、云、雾,一切运动中的物质均构成不定形。

  寻找最美好的瞬间定形或定格就是艺术与设计的`一种动力,由此构成魅力。如达·芬奇定格蒙娜丽莎于将笑未笑的瞬问,而关良的戏曲人物定格于亮相瞬问的前一刻。

  4、原生形与再生形

  可以理解为正形与负形。正形与负形的研究在图形研究中作了许多实验,在*面设计、广告设计中也多有体现。

  5、静止形与运动形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一切形均在运动与变化中。永远不要忽略形的生命力与本质是运动的,那样才能创造出生生不息的艺术与设计作品。

  6、*面形与空间形

  在*面上体现三维空间,有极大的发展表现空间。

  7、单一形与复合形

  全字塔最早改变了一切原生形、自然形的圆浑与自由,而且是规正的、明显区别于自然环境特征的、带有标识性的三角形,单纯、明确而伟大。

  8、显形与隐形

  显形为可见形,隐形为不可见形或不可辨的形,是心理的形,记忆的梦幻的形,可以想像的形。张储写雪中西湖是"雾湘沉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写的是点、线、面,感觉中是湖、堤、人变成了点、线、面。抽象的形是具象形的基本要素,两者可以不断转化的。

  9、意识形与无意识形

  这是一种形的高层次归纳,包涵着抽象与具象,涉及宏观形与微观形。无论何种形态,形皆是有物质构成的,或有条件构成的(点、线及心理因素),有内容内涵的,表现为材质及肌理的。

  基本形如"—"“-”构成了复合形八卦以至八八六十四卦。形的组合产生了形式,带来了情感模式,在空间产生一个向量(心理的力感),向量使人产生节奏、*衡与运动感。

  格式塔心理学重现事物的形式,强调人心理固有的组织特征。用物理学的力学、电学等来研究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图形论”即当外物与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感情生活包含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异质同构)时,事物与艺术形式就具备了人类情感的性质。阿恩海姆认为对事物、艺术形式审美知觉本质上是对其中力的式样的知觉。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特定事物(或艺术形式)与另一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在结构上相似时,即使这两事物(或艺术形式)的外表和种类都不相同,它们引起的情感经验或本身具有的情感表现性也会相同;

  同理如果某种外部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与某种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力的式样同形,那么,就可以用这种可见的艺术形式或外部事物去再现或表现那种内在的和不可见的情感生活。

  因某先生的牙齿长得雪白整齐而想起钢琴,杨柳依依而拟作少女婀娜.

  第二章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教学目的和要求:

  激发学生灵感,提高视觉表现能力。训练思维想像的速度与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内容提要:

  1、点的联想

  2、几何形的连续

  3、具体事物的连续重点,难点:

  1.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简洁的元素。

  2.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作业第5梷6页要求图意过渡连续,要求图的首尾连接自然

  讲稿内容:

  基本元素训练

  从点开始

  在纸上点了一个黑点,问这是什么?

  一定会有十个,甚至一百个不同的想像。视觉设计师的工作所产生的任何符号都会引人联想。视觉语言的内涵是其它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以点、线、面作为基木元素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点、线、面是绘画、设计的基木元素,西方谚语:“一粒沙中见天国”,禅语:“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石涛的“一画(划)论”都是说基木元素中包含了根本性,犹如一粒种子。现代设计师手下一点一线都是一个生命体,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对基本元素作深化的认识与感知能使每一个设计师有一个坚实的正确的起步。

  使基本元素具备无限的生发力,追求丰谐变幻,复合是人的基本心理与需求。寻求创意性的变化,是我们从事设计的基础。世间一切均在变

  练*作业:课堂练*

  一、基本元素训练一点、圆、三角

  1、点的联想

  2、圆的连续

  3、三角的连续

  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要求图的首尾连接自然。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简洁的元素。

  2、作业量及尺寸:点的联想,A4幅面1张,12个图形。

  二、基本元素训练一三元素:△□○

  三元素的联想,

  1、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

  2、作业量及尺寸:方形的联想,A4纸1张,至少9个相关图形。

  以三元素为依据,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

  第三章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惯。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内容提要:

  1、物体形及其可塑性表达

  2、单形元素的视觉想像重点,难点:

  单行与词语的图形表形讲稿内容:

  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

  单一形题材简单易于集中学生思路进行思索,但易于重复而导致“撞车”。因此,简而难,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惯。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

  物质元素(铅笔、别针、灯管、刀片)的可塑性,是通过达利(Dali)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对转换的相互借用,引发学生转换思考角度、改变思维方式,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相结合。练*作业:课堂练*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像及想像—条形码、锁的可塑性

  提示:从视觉设计角度看,任何物体都有重构的可能性,但有些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合*情理,但可变成视觉上合理的画面。物体都是由若于个形构成,这些基木形体是方、圆、三角。每一形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如火柴杆是由圆球和长方体构成的。为保持其基木特征,耍确立不可变和可变形部分,也就是说,圆球和方形特征不变,杆子的四条线是可塑的。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同样可以对类似的物体进行可塑性研究。如:条形码、锁等。

  首先,找出元素构成的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变形想像,要求基本骨架不变。作业量:选择其一,在A4纸上画出10个以上不同的变体[其中至少一个细化]

  第四章正负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内容提要:

  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重点,难点:

  虚实空间的利用和把握讲授内容:

  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设计师们利用这种形式,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练*作业:课堂练*

  正负形,以人和人,物与物,或人与物结合作正负图形,使之统一在一个*面体中。以*太极图为例,说明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

  1、要求学生在使用正负形时注意表"简洁,两者交接界处的处理要巧妙,同时注意外形的处理也要恰当。两个图形要具有一定关联性工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每人创意4个图形。

  第五章影子教学目的和要求:

  影子是光的反映,也是一种真实空间的反映和写实性绘画。生活中的影子追求真实,设计中的影子则是富有深刻寓意的创意活动,必须达到给人以震惊与视觉上的冲击。学生必须放弃写实性影子的概念,在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影子的可塑性。内容提要:

  影子的原理,影子的意义、影子的可塑性、视觉化影子的美学质量。重点,难点:

  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影子的可塑性,写意影子、象形影子、转换影子讲授内容:

  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异常的变化,呈现出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自从进入印象派绘画历史以来,影子始终作为画面的绘画语言而存在。到了现代绘画时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理解已经摆脱了写实的范畴,出现超现实主义画派之后,很多画家在尝试专门研究影子的艺术,后来,设计师们研究影子,利用娴熟的影子语言来丰富视觉语言。练*作业:课堂练*

  “影子”要求简洁概括,不是简单的重复生活,而是在现实的生活影子中寻求新的创意,视觉上不破坏整体关系。物体与影子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4个图形方案。

  第六章变异图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地观察对象的能力。演变过程自然,条理、秩序清晰,不露痕迹。内容提要:

  寻找相似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变/寻找不同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异变。重点,难点:

  寻找外形有相*之处的两个形元素,利用两者的可变因素进行变化。讲授内容:变异,本来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在一个整体中出现异于常态和常规的局部突变是变异的主要特征。变异手段运用于视觉设计,即是对常态下的视觉形象进行局部的突变性处理,使其变化规律、或组织秩序出现异常和跳跃性变化。这一变之异,往往就是整个画面最具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其含义开始延伸或转折的始端。变异与变化在概念上的差别在于:变化是一种物质的形或属性特征或表现这一物质的风格整个地完全化为另外一种类别;而变异是:其变虽然陡然,但往往只是在其局部发生,既有变化,使之在意义上呈现新的延伸趋向,同时又能保存和体现事物的整体原态,变而不化,使这一变既突然又含蓄,既醒目又具有整体和谐。

  图形设计即可用这种手段制造引人注目的画面,制造与现实相异的和具有突兀性视觉触动的艺术形象,在保存设计元素原态和原含义的同时引发新意、创造新的形象。

  但是埃舍尔式的"头脑",却是今天所有技术所不能取代的,这正是我们要学*的所在。

  练*作业:课堂练*

  在A4纸上画两组不同的变异图形,即同形变异和不同形变异各一张。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4个图形方案。

  第七章元素的替代(同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原创图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转换,在视觉上赋予新感觉,在寓意上赋予新的含义,如"精神食粮"。内容提要: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重点,难点:

  研究1+1不等于2,即原创图+转换元素=新视觉效应。讲授内容:

  形和意的转换一保持图形的基木特征,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一种异常组合形式。

  任何物体与生命体都是根据结构和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的。他们都有各自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钢琴是由音盒、琴键和琴台构成的人的头部是由五官构成的,破坏了这种关系将会影响功能的正常运转。

  单纯的写实已经无法抗衡摄影的魅力了,绘画要以新的面貌展示它的世界。随着市场对视觉传达艺术的需求,设计师们很快地吸收了现代绘画的精髓,以其反常理、反常规的表现形式一意和形的转换来增大冲击力度,在信息与观众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

  替换图形正是以常规图形为依据,保持其物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似形或不相似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

  对物象之间的同构有了认识、把握之后,组形在某种意义上说就非常容易了。但不同的组形方式所获得的形象结果和视觉效应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主要的组形方式有所了解。

  替换复合、这种复合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一个物象的某局部与另一物象的相似性,偷梁换柱式地将之替换而组合成一个新的形象。

  替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要么是两个物象影像非常*似而几乎可以重合;要么是物象之间边缘线某段落上有可以吻合连接的地方,并且被替换部位的原部件与替换形在份量大小上有相似性。也就是说,替换组形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像替换,一种是嫁接替换。

  替换图形的视觉效应是:含蓄,两个元素的含合性比较好,对于局部已被替换的母形之大体特征和形象结构没有多大影响。但是,替换虽然常常是在局部进行的,甚至只占整个图形的很小面积,却往往又是最引人注目、特别突出的视觉中心。

  练*作业:课堂练*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画4组不同的异变图形,即同形异变和不同形异变各一张。

  第八章双关图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图形的简化和提炼,通过共有形与线条来体现图形增加图形的趣味性内容提要:

  掌握图形的创意表现,注意局部图形与整体图形的把握。重点,难点:

  局部图形与整体图形的关系讲授内容:

  双关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可以同时解读为两种不同的物形,并通过这两种物形之间的联系产生意义,传递高度简化的视觉信息。

  双关意味着图形牵涉到双重解释,一重是表面上的意思,一重是暗含的意思,而暗含的意思往往是图形的主要含义所在,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2个图形方案。

  第八章图形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以上的练*图形,进行加工寻找素材,配合文字做成招贴电子稿内容提要:

  手绘稿与电子稿的转换,以及招贴设计的注意点。重点,难点:

  电子稿的转换制作讲授内容:

  将设计具有创意性的图形,利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输入工具,导入绘图软件配合图片素材将创意草图做成,成品作品,最终实现从草图到作品成品的转换。

  作业量及尺寸在PS或CD上制作A4规格的公益招贴一张。

  作业:

  1、园的联想[9个图形];

  2、故事的联想[9个图形];

  3、单形元素[9个图形,简单日用品];

  4、单形元素[9个图形,简单日用品];

  5、、正负形[4个图形];

  6、影子[4个图形];

  7、异变[4个图形];

  8、元素替代[4个图形];

  9、共生[2个图形];

  10、图形实践[招贴设计]

《图形创意》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设计思维的几种常见的联想类型,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了解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联想的合理性、创新性,学会用相似性联想表现事物。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性地进行图形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本思路:结合一些优秀作品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创意设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图形联想的几种方式,使得其掌握图形创意的创作,达到完成图形创意联想设计目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分析与讲解、手绘图形。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电脑手绘果树:

  提问:苹果树上除了结苹果还能结出其他东西吗?

  学生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好奇心.

  结论:遵守常规:苹果树上结苹果打破常规:苹果树上结地雷

  2.赏析马格利特油画作品。提问:同学们通过观察画面会发现哪些不寻常的地方?

  二.新授:联想——图形创意的起点

  1.图形创意:如何找到迷宫的出口(几种方法)

  教师展示课件,学生思考想得多、想得有创意。

  2.联想方式:a.变异:影子b.置换

  3.“有趣的手提袋”。

  4.图形联想创意方法:

  a.改变物理性质,如软与硬、直挺与扭曲、穿透、打结、溶化等等。

  b.结构重组,如错位、分割、置换等等。

  三、创意联想的表现手法:直接展示、对比衬托、趣味模仿、合理夸张、喜剧幽默、感官联想……

  展示创意图片,请同学对作品进行分析归类。

  视频欣赏:《幽默的联想》

  四、创意设计活动:学生创意设计练*,教师巡回指导。

  1.《过山崖》或指纹创意设计

  2.《杯子》要求:在对杯子进行解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变化,图形保留杯子的可识辨性,又创意新颖,设计两个以上图形。先画草图再画正稿,绘制工整。

  五、总结,点评展示。

《图形创意》教案3

  图形创意课程教案

  一、编制依据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广告设计与制作适用班级:视觉传达、广告设计与制作各班采用教材:自编讲义教学课时:48学时

  开课时间:20xx/2013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准确表现图像的能力,使学生在大量的图形创意构思训练中,充分体会创意与表现的关系,通过这种体验加深同学们对自然形态与创造形态间的关系的理解,同时对图形与含意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和学*,进而提高把握形态的能力,为专业和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标志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环节:

  第一讲图形创意概述…………………………………………………4学时第二讲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4学时第三讲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8学时第四讲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4学时实践教学环节:

  练*一基本元素训练——点、三角形、圆形、方形………………4学时练*二基本元素多向发散联想——条形码…………………………4学时练*三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铅笔、刀片等………4学时练*四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水、火等……………………8学时练*五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走、游、飞等………………8学时

  三、参考书目

  [1]《图形创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卢少夫20xx年版

  [2]《图形语言与设计》王雪青、郑美京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年版

  [3]《展示设计与材料》,李远等著,*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4]《现代图形设计》,*建筑工业出版社,赵希岗,20xx年版[5]《图形创意》,重庆大学出版社,杨为渝,20xx年版

  [6]《图形创意》(第一版),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林家阳,20xx年版

  理论教学环节:

  第一讲图形创意概述

  课题:图形创意概述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这一章的理论学*,了解图形创意的概念、历史、图形创

  1意的特点与作用以及图形创意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等。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的概念、发展以及特点。教学难点:图形创意的特点。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片分析并使学生展开对图形创意认识的讨论。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图形创意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讲述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与图形创意课程的关系,使学生们了解图形创意课程的重要性。

  二、深入教学

  (请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谈谈对图形创意的认识,并举例说出一些图形创意的作品,以及作为一门专业及基础课程其主要的学*任务是什么。)

  (一)图形创意概述1.图形创意概念(1)图形创意的概念(2)图形创意的内容

  2.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3、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图形与创意

  1.图形的概念与范畴2.图形的起源与变革

  3.图形在设计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4.图形的组成要素5.图形的分类6.创意的概念

  (三)影响图形创意的因素:

  1.文化因素2.观念因素3.经历因素4.*惯因素5.市场因素

  (四)优秀图形创意作品应具备的条件

  三、小结

  第二讲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

  课题: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以便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来顺利地完成图形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并运用其规律与方法指导图形创意的实践练*。

  2教学难点: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运用。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图片分析。教学过程:

  一、导言

  复*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新课。

  二、深入教学

  (一)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1.常规思维2.逆向思维3.反常思维

  (1)、反比例规律(2)、反透视规律(3)、反行为规律(4)、反时间规律4.发散思维

  三、小结

  第三讲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

  课题: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课时:8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以便在实际设计中能够运用构形关系顺利地完成图形创意的设计。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

  教学难点: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实例分析、作品分析和实际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言

  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的重要性。

  二、深入教学

  (一)图形创意的构形关系

  1.同构图形2.异构图形3.共生图形4.维变图形5.错构图形6.渐构图形7.替构图形8.影构图形9.增构图形10.断构图形11.弯钩图形

  三、小结

  第四讲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课题: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出的特定元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并利用图形创意的构形方法设计出图形创意作品。

  教学重点: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教学难点: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的方法。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片分析和实际训练。教学过程:

  一、导言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的重要性。

  二、深入教学

  (一)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二)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的方法

  1.*似形象联想2.空间相*联想3.概念联想4.功能联想

  三、小结

  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练*一基本元素训练

  课题:基本元素训练——点、三角形、圆形、方形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图形创意有初步的认识,体会图形创意的特点与方法,为以后图形创意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元素的联想。教学难点:基本元素的联想的表现。

  教学方法:具体指导学生作业,以及对优秀作业进行讲评。教学过程:

  一、题目:基本元素训练,以点、三角形、圆形、方形为基本形态,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基本形态上任意添加图形,让其成为一个新的形象。

  二、作业要求:

  1.以点、三角形、圆形、方形为基本形态,每个基本形态的联想不少于15个,共六十个图形。

  42.作业采用A4绘图纸制作,每单个图形不小于4cm*4cm3.黑白制作。

  三、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图形设计。

  四、作业评讲:

  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练*二基本元素多向发散联想

  课题:基本元素多向发散联想——条形码、香蕉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使学生对了解图形创意联想的方法,并根据掌握的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的联想。

  教学重点:图形创意联想的特点及设计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基本元素进行多向发散联想的方法。

  教学方法:首先针对上次练*的作业进行总结,并针对此次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该基本元素中的核心特点进行联想。

  教学过程:

  一、题目:基本元素多向发散联想——条形码、香蕉。

  二、作业要求:

  1.以条形码、香蕉作为基本设计元素,进行图形创意的设计,每个基本形态的联想不少于15个,共三十个图形。

  2.作业采用A4绘图纸制作,每单个图形不小于4cm*4cm3.黑白制作。

  三、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基本元素的多向发散联想,并帮助学生分析创意思路。

  四、作业评讲:

  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练*三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

  课题: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铅笔、刀片等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使学生对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的方法。

  教学重点: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的特点及设计方法。教学难点: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的方法。

  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及对优秀作业进行讲评。

  5教学过程:

  一、题目:图形可塑性练*及图形想象训练——铅笔、刀片等

  二、作业要求:

  1.以铅笔、刀片作为基本设计元素,采用图形创意的各种构形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的设计,每个基本形态的联想不少于20个,共四十个图形。

  2.作业采用A4绘图纸制作,每单个图形不小于4cm*4cm3.黑白制作。

  三、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汉字标志的设计,并帮助学生分析创意思路。

  四、作业评讲:

  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练*四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

  课题: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水、火等课时:8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使学生对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的设计形式和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教学难点: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及对优秀作业进行讲评。教学过程:

  一、具象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水、火等。

  二、作业要求:

  1.以水、火具象元素作为基本设计元素,采用图形创意的各种构形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的设计,每个基本形态的联想不少于15个,共三十个图形。

  2.作业采用A4绘图纸制作,每单个图形不小于4cm*4cm3.黑白制作。

  三、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汉字标志的设计,并帮助学生分析创意思路。

  四、作业评讲:

  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练*五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

  课题: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走、游、飞等课时:8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练*,使学生对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6掌握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的设计形式和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教学难点: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及对优秀作业进行讲评。教学过程:

  一、运动元素的视觉表达训练——走、游、飞等。

  二、作业要求:

  1.以走、游、飞运动元素作为基本设计元素,采用图形创意的各种构形方法进行图形创意的设计,每个基本形态的联想不少于15个,共三十个图形。

  2.作业采用A4绘图纸制作,每单个图形不小于4cm*4cm3.黑白制作。

  三、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汉字标志的设计,并帮助学生分析创意思路。

  四、作业评讲:

  指出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图形创意》教案4

  活动目标:

  1.学*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将色彩卡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

  2.糨糊、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3.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 拍拍拍),我的手指弯一弯(弯弯 弯弯弯),我的手指弹一弹(弹弹 弹弹弹),我的小手放放好(放放 放放好)。

  二、视频展示

  1.基本图形宝宝展示师:小朋友,首先复*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我们啊,一起来看一看是哪些图形宝宝呢?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呢,看看小朋友都认识不?

  幼儿:有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椭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半圆形宝宝、长方形宝宝师:小朋友回答得真是棒。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宝宝啊!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它们在一起还能组合成更多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样的、漂亮的图画呢?

  幼儿:想

  2. 图形创意画展示师:好,小朋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图形宝宝是怎样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的。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这幅图片上都有什么啊?幼儿:小鱼师:那小朋友和老师一想来看看小鱼是用哪些图片组成呢?幼儿:三角形和圆形。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棒,回答的很好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小鱼的身子和尾巴。

  师: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啊?幼儿:小鱼的眼睛。

  师:小朋友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幼儿:房子。

  师:那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宝宝组合成的呢?举手回答。

  幼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也非常的聪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房子的什么呀?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顶。

  师: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门。

  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幼儿:房子的墙和窗户。

  3. 小朋友自己动手展示师:大家都非常棒!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这么的图形组合的图。现在啊!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跟老师一起制作一幅图形画。

  让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图形。

  三、自主设计:我能行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形宝宝,等会老师发给你们,你们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小朋友们能做到吗?幼儿:能。

  1.发各种形状图形、白纸、糨糊;

  2.放音乐《形状变变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身主设计,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

  4.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1.评出优秀作品。

  2. 表扬作出优秀作品的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复*,小朋友巩固及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宝宝,掌握了一定的图形知识。

  2.通过组图活动,小朋友们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小朋友一定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意大比拼,简单图形的组合,下一节课,小朋友能拼出更复杂的更漂亮的图片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很好,绘画的内容较简单,难点在涂色部分上,这需要幼儿既能画,又能自己表达画的意思,合作中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特别专心,练*的过程特别认真,孩子们画得可真不错! 可见,幼儿对感兴趣的课程特别容易接受,既增强了孩子的兴趣,又能提高绘画效果。这种绘画形式可多给幼儿接触,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说话练*。

《图形创意》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比较研究式”,课本中醒目地左右并列展示了“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的两类不同特征的图形范例。引导学生先学会自主阅读课本,去比较、思考问题的中心,即抓住重点,让学生知道作品创意的来龙去脉,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逐步培养起“图形→联想→创意”的学*思路。

  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教育的春天。本课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由“图形→联想→创意”这一过程,挖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所以多提供一些范例欣赏和练*机会,让学生有较多的空间逐步解决这一教学的难点;在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当然,如有学生对“环保”之外的主题也感兴趣,教师也应鼓励他们构思作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绿色”、“环保”主题性的创作,容易落入俗套,千人一面,缺乏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应用一个和多个视觉元素进行新的图形联想和创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意的四种方法即时空重组、异形同构、异态共生、适形造型。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感受—体验—讨论—联想—创意一系列的活动,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

  赏析时空重组方法,体验和探讨异形同构方法。

  五、教学难点

  怎样开拓学生的思维,设计一幅佳作。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展开

  欣赏动画《拯救地球》。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

  小结:看到树被砍、鸟被打,鲜血横流,尸骨满地,想到人类对地球身体肆意掠夺和破坏的后果,告诫我们要注意环保。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引起注意,引发思考。)

  (二)赏析并探讨创意的四种方法

  1、时空重组法

  (1)点击超现实主义画派马格利特的《绿洲》。讲解超现实主义即20世纪初西方的一个现代画派,以表现荒诞、离奇的视觉形象为主。

  (2)提问:这幅画有哪些新奇之处?让学生和自己设想的“绿洲”比较,沙漠中怎么会有桌子?桌子上怎么会长有树?云怎么会挂在树梢?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表现?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假如换一种形式:一幅绿草地写上保护绿洲的字样,你觉得哪幅效果更好?

  小结:绿草地写上保护绿洲的形式太*常了,而马格利特营造一种新奇的视觉形象,让我们感到陌生和惊异,引起关注后便会引出一连串的思考: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白云为什么挂在树梢?作品为什么叫绿洲?不管你怎么理解作品,作者的环保意识已在你思考时悄悄地传递。可见不同的创意给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而独特新颖的创意是《绿洲》的成功之处,它主要运用了时空重组的创意方法。即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物体或局部重新组合在一起,改变物体原有的自然状态,从而形成新奇的视觉形象。

  请同学们欣赏时空重组的另两幅作品我的村庄夏加尔三个难以捉摸的人达利《我的村庄》:牛头、人头、捧着生命之树的手、扶锄的农夫、教堂等不同时空的物体重新组织在一个画面,层层交织、和谐统一,这是画家夏加尔对他家乡农村的理想描绘。《三个难以捉摸的人》:你觉得像什么?人头、树、浓烟、原子弹爆炸……好像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作者就是要让你产生这种感觉,并引发思索:人头、树、浓烟、原子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小结:创意不仅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招贴画设计中也是灵魂所在。卓越的创意能使招贴画主题鲜明,内涵深刻。

  2、异形同构

  老师做出各种手势,引导学生从手的形状发挥联想:“看到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展示手的形象启发而制成的招贴画。

  《手→鸟》招贴画:由手想到了什么?手的伸展形状和鸟的飞翔姿势重合,构成形象同构。手伸展姿势在交通指挥中代表停止的意思,鸟对排污口说:“NO”(不)。两种形象共同表达拒绝排废,注意环保的含义,形成含义同构。异形同构即不同形象重合起来表达一种含义。

  《手→花》招贴画:由手想到了什么?哪两个形象同构在一起?手和花。如果从白色形状看到手,那就是中指堵住排废口;如果从白色形状看到花,那就是一个花瓣被污染而掉下。手和花两种形象重合,共同表达防止废气污染花朵的含义。

  《手→鱼》招贴画:由手想到鱼,手发出求救信号,救被污染的鱼。

  《手→森林》招贴画:绿色是手的形状,手指之间白色是什么形状?是鸟。鸟急速从黄色飞向绿色,表示从荒漠飞向森林。我们要留住森林,保护鸟类。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如果手指之间是鱼的形状,那么由手会想到什么呢?可能是池塘、湖泊、河流、大海。

  小结:以上四幅作品由手的形状,想到鸟、花、鱼、森林;从手的含义,挖掘出“停止”、“堵住”、“信号”、“保护”等意思,形状和含义用异形同构的方法结合起来巧妙表达了环保的主题。

  3、异态共生

  图中鸭的生活环境怎么样?鱼为什么只剩下鱼骨头了?是干涸的树枝还是废旧的水管?两种毫不相干的物体巧妙结合,让我们联想到严重缺水的后果,及环保的重要性。

  4、适形造型

  着名版画家埃舍尔的这幅《天空与水》,利用物体正形和负形的联想方法,由大雁和大雁之间的形—负形,联想到鱼的形象,而由鱼和鱼之间的负形联想到大雁的形象,这种规整的排列和巧妙的互变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以异态共生及联想到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和招贴画设计,让学生了解一些新奇视觉形象的创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四种创意方法:时空重组、异形同构、异态共生、适形造型。概括起来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两种类型。异中求同如:《天空与水》、《三个难以捉摸的人》,同中求异如:手的形象的招贴画、教材P21的学生作品《手形的联想》、《靴子的联想》,创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几种方法同时运用,象马格利特和达利一样,适形造型《天空与水》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使作品构思新颖、主题鲜明。

  (三)学生创作

  以一自然形态为元素,作环保主题的联想创意。

  (设计意图:不限定内容和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想像空间和个性表现空间。)

  八、课后延伸

  在美术室作全年级作业展览。

  (设计意图: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被赞赏,提高了学*兴趣,增强了自信心,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得到了学*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思维。)

  九、教学评估

  1、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欣赏、探索、讨论到灵感、创作冲动、表现,整个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2、启发式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和创造空间,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想像,自由创作。能使大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创作,而把创作当成一种乐趣。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图形创意》教案合集5篇

  《图形创意》教案 1

  授课对象:

  本课程是装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使用年级为本科二年级章节分配: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

  第二章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第三章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第四章正负形第五章影子第六章异变图形第七章元素替代

  使用教材: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叉等多元、多维、多样化课题设计方法,体现出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

  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3、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

  参考资料: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对图形的心理有所认识,了解图形心理的几种方式内容提要:

  人们对形的理解广义上的几种划分重点,难点:

  了解图形心理的一些特点讲稿内容: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

  图形的开拓研究,应当说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创与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l912年发源于德国的心理学派]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铁钦则称之为“完形主义”。

  格式塔的重点在于研究完整感觉。印象总是一个整体,人或一切事物表现出的模式,体现为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形式。整体的特征是突现新生物。整体不是简单的各部分总和,往往多于或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例如:元素合成整体时物质特性不是简单的元素、原子特性相加,又增加了原子问关系所表现出的特性。

  人们对形的理解广义上有如下几种划分:

  1、有限形与无限形

  例:空气无限无形,但在太空中看也是有限形的。宇宙空间是最终的无限形。

  2、基本形与派生形

  由于适应生存,一切物质及生命体均趋向于圆形。如树木是圆的,一经加大抵变方形。圆形是太朴,“太朴一散,则发立器生”,也就是现代设计中的打散构成,没有打散不可能有新的构成,一块布只有裁剪成碎片,才能产生出新装。

  基本形趋向一致,派生形趋向于多极。

  3、定形与不定形

  方、圆、三角为定形,自由形为不定形。除了水、火、空气、云、雾,一切运动中的物质均构成不定形。

  寻找最美好的瞬间定形或定格就是艺术与设计的一种动力,由此构成魅力。如达·芬奇定格蒙娜丽莎于将笑未笑的瞬问,而关良的戏曲人物定格于亮相瞬问的前一刻。

  4、原生形与再生形

  可以理解为正形与负形。正形与负形的研究在图形研究中作了许多实验,在*面设计、广告设计中也多有体现。

  5、静止形与运动形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一切形均在运动与变化中。永远不要忽略形的生命力与本质是运动的,那样才能创造出生生不息的艺术与设计作品。

  6、*面形与空间形

  在*面上体现三维空间,有极大的发展表现空间。

  7、单一形与复合形

  全字塔最早改变了一切原生形、自然形的圆浑与自由,而且是规正的、明显区别于自然环境特征的、带有标识性的三角形,单纯、明确而伟大。

  8、显形与隐形

  显形为可见形,隐形为不可见形或不可辨的形,是心理的形,记忆的梦幻的形,可以想像的形。张储写雪中西湖是"雾湘沉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写的是点、线、面,感觉中是湖、堤、人变成了点、线、面。抽象的形是具象形的基本要素,两者可以不断转化的。

  9、意识形与无意识形

  这是一种形的高层次归纳,包涵着抽象与具象,涉及宏观形与微观形。无论何种形态,形皆是有物质构成的,或有条件构成的(点、线及心理因素),有内容内涵的,表现为材质及肌理的。

  基本形如"—"“-”构成了复合形八卦以至八八六十四卦。形的组合产生了形式,带来了情感模式,在空间产生一个向量(心理的力感),向量使人产生节奏、*衡与运动感。

  格式塔心理学重现事物的形式,强调人心理固有的组织特征。用物理学的力学、电学等来研究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图形论”即当外物与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感情生活包含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异质同构)时,事物与艺术形式就具备了人类情感的性质。阿恩海姆认为对事物、艺术形式审美知觉本质上是对其中力的式样的知觉。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特定事物(或艺术形式)与另一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在结构上相似时,即使这两事物(或艺术形式)的外表和种类都不相同,它们引起的情感经验或本身具有的情感表现性也会相同;

  同理如果某种外部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与某种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力的式样同形,那么,就可以用这种可见的艺术形式或外部事物去再现或表现那种内在的和不可见的情感生活。

  因某先生的牙齿长得雪白整齐而想起钢琴,杨柳依依而拟作少女婀娜.

  第二章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教学目的和要求:

  激发学生灵感,提高视觉表现能力。训练思维想像的速度与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内容提要:

  1、点的联想

  2、几何形的连续

  3、具体事物的连续重点,难点:

  1.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简洁的元素。

  2.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作业第5梷6页要求图意过渡连续,要求图的首尾连接自然

  讲稿内容:

  基本元素训练

  从点开始

  在纸上点了一个黑点,问这是什么?

  一定会有十个,甚至一百个不同的想像。视觉设计师的工作所产生的任何符号都会引人联想。视觉语言的内涵是其它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以点、线、面作为基木元素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点、线、面是绘画、设计的基木元素,西方谚语:“一粒沙中见天国”,禅语:“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石涛的“一画(划)论”都是说基木元素中包含了根本性,犹如一粒种子。现代设计师手下一点一线都是一个生命体,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对基本元素作深化的认识与感知能使每一个设计师有一个坚实的正确的起步。

  使基本元素具备无限的生发力,追求丰谐变幻,复合是人的基本心理与需求。寻求创意性的变化,是我们从事设计的基础。世间一切均在变

  练*作业:课堂练*

  一、基本元素训练一点、圆、三角

  1、点的联想

  2、圆的连续

  3、三角的连续

  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要求图的首尾连接自然。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简洁的元素。

  2、作业量及尺寸:点的联想,A4幅面1张,12个图形。

  二、基本元素训练一三元素:△□○

  三元素的联想,

  1、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

  2、作业量及尺寸:方形的联想,A4纸1张,至少9个相关图形。

  以三元素为依据,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

  第三章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惯。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内容提要:

  1、物体形及其可塑性表达

  2、单形元素的视觉想像重点,难点:

  单行与词语的图形表形讲稿内容:

  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

  单一形题材简单易于集中学生思路进行思索,但易于重复而导致“撞车”。因此,简而难,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惯。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

  物质元素(铅笔、别针、灯管、刀片)的可塑性,是通过达利(Dali)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对转换的相互借用,引发学生转换思考角度、改变思维方式,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相结合。练*作业:课堂练*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像及想像—条形码、锁的可塑性

  提示:从视觉设计角度看,任何物体都有重构的可能性,但有些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合*情理,但可变成视觉上合理的画面。物体都是由若于个形构成,这些基木形体是方、圆、三角。每一形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如火柴杆是由圆球和长方体构成的。为保持其基木特征,耍确立不可变和可变形部分,也就是说,圆球和方形特征不变,杆子的四条线是可塑的。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同样可以对类似的物体进行可塑性研究。如:条形码、锁等。

  首先,找出元素构成的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变形想像,要求基本骨架不变。作业量:选择其一,在A4纸上画出10个以上不同的变体[其中至少一个细化]

  第四章正负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内容提要:

  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重点,难点:

  虚实空间的利用和把握讲授内容:

  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设计师们利用这种形式,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练*作业:课堂练*

  正负形,以人和人,物与物,或人与物结合作正负图形,使之统一在一个*面体中。以中国太极图为例,说明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

  1、要求学生在使用正负形时注意表"简洁,两者交接界处的处理要巧妙,同时注意外形的处理也要恰当。两个图形要具有一定关联性工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每人创意4个图形。

  第五章影子教学目的和要求:

  影子是光的反映,也是一种真实空间的反映和写实性绘画。生活中的影子追求真实,设计中的影子则是富有深刻寓意的创意活动,必须达到给人以震惊与视觉上的冲击。学生必须放弃写实性影子的概念,在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影子的可塑性。内容提要:

  影子的原理,影子的意义、影子的可塑性、视觉化影子的美学质量。重点,难点:

  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影子的可塑性,写意影子、象形影子、转换影子讲授内容:

  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异常的变化,呈现出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自从进入印象派绘画历史以来,影子始终作为画面的绘画语言而存在。到了现代绘画时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理解已经摆脱了写实的范畴,出现超现实主义画派之后,很多画家在尝试专门研究影子的艺术,后来,设计师们研究影子,利用娴熟的影子语言来丰富视觉语言。练*作业:课堂练*

  “影子”要求简洁概括,不是简单的重复生活,而是在现实的生活影子中寻求新的创意,视觉上不破坏整体关系。物体与影子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4个图形方案。

  第六章变异图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地观察对象的能力。演变过程自然,条理、秩序清晰,不露痕迹。内容提要:

  寻找相似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变/寻找不同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异变。重点,难点:

  寻找外形有相*之处的两个形元素,利用两者的可变因素进行变化。讲授内容:变异,本来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在一个整体中出现异于常态和常规的局部突变是变异的主要特征。变异手段运用于视觉设计,即是对常态下的视觉形象进行局部的突变性处理,使其变化规律、或组织秩序出现异常和跳跃性变化。这一变之异,往往就是整个画面最具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其含义开始延伸或转折的始端。变异与变化在概念上的差别在于:变化是一种物质的形或属性特征或表现这一物质的风格整个地完全化为另外一种类别;而变异是:其变虽然陡然,但往往只是在其局部发生,既有变化,使之在意义上呈现新的延伸趋向,同时又能保存和体现事物的整体原态,变而不化,使这一变既突然又含蓄,既醒目又具有整体和谐。

  图形设计即可用这种手段制造引人注目的画面,制造与现实相异的和具有突兀性视觉触动的艺术形象,在保存设计元素原态和原含义的同时引发新意、创造新的形象。

  但是埃舍尔式的"头脑",却是今天所有技术所不能取代的,这正是我们要学*的所在。

  练*作业:课堂练*

  在A4纸上画两组不同的变异图形,即同形变异和不同形变异各一张。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4个图形方案。

  第七章元素的替代(同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原创图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转换,在视觉上赋予新感觉,在寓意上赋予新的含义,如"精神食粮"。内容提要: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重点,难点:

  研究1+1不等于2,即原创图+转换元素=新视觉效应。讲授内容:

  形和意的转换一保持图形的基木特征,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一种异常组合形式。

  任何物体与生命体都是根据结构和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的。他们都有各自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钢琴是由音盒、琴键和琴台构成的人的头部是由五官构成的,破坏了这种关系将会影响功能的正常运转。

  单纯的写实已经无法抗衡摄影的魅力了,绘画要以新的.面貌展示它的世界。随着市场对视觉传达艺术的需求,设计师们很快地吸收了现代绘画的精髓,以其反常理、反常规的表现形式一意和形的转换来增大冲击力度,在信息与观众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

  替换图形正是以常规图形为依据,保持其物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似形或不相似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

  对物象之间的同构有了认识、把握之后,组形在某种意义上说就非常容易了。但不同的组形方式所获得的形象结果和视觉效应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主要的组形方式有所了解。

  替换复合、这种复合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一个物象的某局部与另一物象的相似性,偷梁换柱式地将之替换而组合成一个新的形象。

  替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要么是两个物象影像非常*似而几乎可以重合;要么是物象之间边缘线某段落上有可以吻合连接的地方,并且被替换部位的原部件与替换形在份量大小上有相似性。也就是说,替换组形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像替换,一种是嫁接替换。

  替换图形的视觉效应是:含蓄,两个元素的含合性比较好,对于局部已被替换的母形之大体特征和形象结构没有多大影响。但是,替换虽然常常是在局部进行的,甚至只占整个图形的很小面积,却往往又是最引人注目、特别突出的视觉中心。

  练*作业:课堂练*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画4组不同的异变图形,即同形异变和不同形异变各一张。

  第八章双关图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图形的简化和提炼,通过共有形与线条来体现图形增加图形的趣味性内容提要:

  掌握图形的创意表现,注意局部图形与整体图形的把握。重点,难点:

  局部图形与整体图形的关系讲授内容:

  双关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可以同时解读为两种不同的物形,并通过这两种物形之间的联系产生意义,传递高度简化的视觉信息。

  双关意味着图形牵涉到双重解释,一重是表面上的意思,一重是暗含的意思,而暗含的意思往往是图形的主要含义所在,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2个图形方案。

  第八章图形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以上的练*图形,进行加工寻找素材,配合文字做成招贴电子稿内容提要:

  手绘稿与电子稿的转换,以及招贴设计的注意点。重点,难点:

  电子稿的转换制作讲授内容:

  将设计具有创意性的图形,利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输入工具,导入绘图软件配合图片素材将创意草图做成,成品作品,最终实现从草图到作品成品的转换。

  作业量及尺寸在PS或CD上制作A4规格的公益招贴一张。

  作业:

  1、园的联想[9个图形];

  2、故事的联想[9个图形];

  3、单形元素[9个图形,简单日用品];

  4、单形元素[9个图形,简单日用品];

  5、、正负形[4个图形];

  6、影子[4个图形];

  7、异变[4个图形];

  8、元素替代[4个图形];

  9、共生[2个图形];

  10、图形实践[招贴设计]

  《图形创意》教案 2

  图形创意教案

  第一章

  图形创意概述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愈来愈图形化的时代。在过去我们更为信赖的是用文字来记录事情,表情达意,而对图形图像,只是看中其直观性与愉悦性。人们普遍认为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要比形状和声音好的多,但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6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特别是到了科技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影视、网络和多媒体的普及,配合传统的印刷文化,以至使图像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

  当前明显的文化趋向是语言中心的文化将向图像中心的文化转向,作为阅读符号的语言已经转变为作为视觉符号的图像,视觉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图像化的时代已经到来。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现代概念,正是艺术与科学、图形与概念的交会之处,尤其要突出图形在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毕竟人类的造型活动关系到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一、图形的产生

  图形的产生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人类认识自然、社会要依靠视觉与思维,而视觉与思维又要借助形象与概念,这中间仅借助于自然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人为的去创造,一部分是为了表达自然现象,另一部分是为了表达概念。除此之外,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生,也需要创造形象与概念。椐推测:人类可能有*百万年的语前期,*十万年的言语期,*八千年的文字期。在言语期和文字期中间还存在一个图形期,从法国南部的洞穴艺术的出现年代来判定,洞穴艺术中的图形要比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早3万多年。

  从法国南部发现的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的洞穴艺术,到古埃及、中国、印度、希腊和巴比伦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与文明,到*代及现代图形设计概念的导入,图形已经成为传递信息及表达情感的的重要载体。

  二、图形的概念

  图形设计正式形成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英文“图形”一词是”Graphic”,它的词义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像记号,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以别于词语、语言、文字的视觉形象。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大量复制,是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

  图形设计是一种图像记号,是传播信息的视觉形式,图形设计师们通过一种形态的变化将某种社会事物浓缩成一种视觉的符号,标记和代码,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政治、经济、文化或生活价值的东西,并以此来表现任何主体。设计师不拘一格的意念和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情感的流露将出现在其非凡的图形创意当中。

  图形设计是经过印刷以后大量复制的设计。今天广告活动日趋重要,而宣传方法日趋复杂。图形设计的范围亦从昔日的海报、报纸杂志和商品包装等扩展到摄影图形、电视和电影图形、计算机图形、环境图形等方面的设计。

  冈特.兰勃曾经说过“图形设计师是这样的一些职业工作者,他们通过一种形态得变化将某种社会事物浓缩成一种视觉的符号、标记和代码,而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政治、经济、宗教或文化运动价值的东西,并以此来表现任何主体如果设计师愿意的话,不拘一格的意念和艺术家内心的自然情感也能出现在一种非凡的图形设计之中??”

  三、图形与传达

  图形与文字是*面设计中进行视觉传达时所运用的主要媒质。

  我们知道,思想、情感、信息都是一种抽象的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在进行思想情感交流时,需要用一种可以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的物质形态来负载抽象形态的意义,这样才能实现交流过程。

  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对话交流。我们通过发音塑造一个听者可以用耳朵感受的“声音形象”以此表达我们所要说的意思,而这个声音形象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之间的关系是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共同约定,这样交流才能完成。言语的有效性仅限于具有共同社会约定关系的语言集团之内,我们学*语言就是学*语言媒介(声音或文字)与它替代物之间的社会约定关系。掌握了这种关系,才能掌握语言,从而获得与社会交流的能力,可见社会的约定性是语言媒介实现意指功能的关键。而这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学*才可以掌握。

  在理论上,图形交流与对话交流是很接*的,对话交流是通过发音塑造一个听者可以用耳朵感受的“声音形象”以此表达我们所要说的意思;而图形交流是通过图形塑造一个观者可以用眼睛感受的“视觉形象”以此表达我们所要说的意思。但与对话不同的是我们解读*面设计的图形前并不会接受什么专门训练,并且不需要文字提示即可看懂他的意义,因此图形可以跨越语言障碍而成为一种“世界语”。在国际交流中,可以为不同语系的人所理解,成为一种更广泛的语言,并受到国际活动组织者们的重视,在社会交流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另有一些图形,特别是一些表达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的图形,他们本身没有具体的形状可以参照,而优秀的图形设计师可以运用图形将他们生动的表现出来。这时图形于对象的关系就往往是象征性的关系模式,图形的意指作用主要依靠象征性图形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惯约和规则来实现。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图形语言不仅可以跨越语言障碍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复杂的情绪和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所以*面设计中的图形发挥类似语言的作用,在社会交流中扮演积极角色。

  四、图形设计语言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概念须抓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

  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和意念形象化、视觉化的过程。这是创意的关键的环节。

  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广告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在一定的艺术哲理与视觉原理中,创意通过上下几千年纵横万里想象与艺术创造。作为复杂而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的创意,在现在的图形创意、广告设计中,它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形式。

  五、图形设计与符号形象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较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面图形设计本身是符号的表达方式,设计者借它向受众传达自身的思维过程与结论,达到指导或是劝说的目的;换言之,受众也正是通过设计者的作品,与自身经验加以印证,最终了解设计者所希望表达的思想感情。显而易见,作为中间媒体的*面图形设计作品,这时就充当着设计者思想感情符号,而这个符号所需表达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观者准确的、快速的、有效的接受与认知,就成了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正是由设计者在设计的思维过程中对图形符号的挑选、组合、转换、再生把握的准确有效程度所决定的。由此可以说,符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面图形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符号的三个类型和层次从符号与它指涉对象(即其指向与涉及的事物或领域)的关联上,目前在符号理论研究领域普遍认为可以将符号区分出以下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是符号的三个层次图像符号(ICON)图像符号是通过模拟对象或与对象的相似而构成的。如肖像,就是某人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通过形象的相似就可以辨认出来。指示符号(INDEX)指示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之间具有因果或是时空上的关联。如路标,就是道路的指示符号;而门则是建筑物出口的指示符号。象征符号(SYMBOL)象征符号与所指涉的对象间无必然或是内在的联系,它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它所指涉的对象以及有关意义的获得,是由长时间多个人的感受所产生的联想集合而来,即社会*俗。比如红色代表着革命,桃子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长寿的象征。

  没有什么问题像与符号有关问题那样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如此复杂如此基本的了,符号与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整个领域有关,它是人类世界的一个普遍工具。

  六、现代图形的设计观念

  1.以传播信息为目的,以信息内容为诉求中心。

  2.图形设计的行为特征主要是建构表达信息内容的,视觉形式的,独立完整而有序的“语句”。图形设计以成为独立的“语言”设计学科。

  3.表现形式多样化。设计在美术、科技之间任意游离并兼收并蓄其中对信息传播有用的各种因素。4.5.6.7.在形式上日趋符号化。

  以生产工艺为制约、为契机。

  强调对图形系统运用的策略和计划性。以创造性为最高要求。

  第二讲

  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

  设计师的神秘力量在于他能通过其作品给人以惊悸感,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对*面的、线性的、聚合的思维方式的突破,而是以发散的、立体的、非线性的、以直觉、灵感的方式为主。而创意图形正是这种创新思维模式的图形化的过程。

  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联想与想象两个方面。

  一、联想——图形创意的基础

  联想是指由A事物联想到B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一件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物。人脑中各种信息组织样式之间联系的产生,主要是由他们之间联系强度、数量及主体的需要、情绪、兴趣所决定,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一定制约作用。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信息组织样式会以不同的方式形成暂时的联系,从而形成不同的联想规律。

  图形创意始终依赖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联想。联想是创意的关键,是形成设计思维不同联系的事物的基础。

  客观事物之间是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的。这种“联系”正是联想的桥梁,通过这种桥梁,可以找出表面上毫无关系,甚至相隔遥远的事物之间内在的关联性。这种图形联想方式强调过程而不重结果,主要相对应目前创新思维过程的两种理论(过程论和顿悟论)中的“过程论”。这一联想过程看似逻辑的、线性的,但由于其中的连接因素,有的是因为形似(感性的),有的是因为意联(理性的),其思维结果同样是全面、立体的。当一个人沉浸于或一种图式的研究过程中,多种图式可能多被想到,与之相关联的可能的视觉语言就会很容易的被搜索到。

  联想可以分成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简单联想是把具有类似特征的现象,或时空上接*的事物,或相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包括类似联想、接*联想、对比联想;复杂联想又称关系联想或意义联想,它是指由见到的某种事物而联想到它的意义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等。复杂联想包括因果关系以及作用关系、效用关系等。

  就图形创意而言,通过联想可以开拓创意思维的天地,打开创意思维的通道,使无形的思想,朝有形的图形转化,并创造出新的形象。

  人们思考事物时常常表现三个特点:①用形象思考;②用概念思考;③用关系思考。形象联想

  事物的形象丰富多样,这里指可视的形象和已经视觉化的形象。它们由点、线、面、体、空间等基本形象构成,都具有位置、方向、角度、密度、尺度、比例、运动、变化、速度、质地、色彩等形象元素。

  形象联想可由基本形象进行。由此点想到点,再由点想到线、面、体和空间。

  形象联想也可由形象元素进行。由此位置想到彼位置,再由位置想到方向、角度、密度、尺度或者想到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质地等。

  形象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引发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其一,是基本形象与形象元素之间的相同、相*、相似、相反关系的联想。其二,是形象与结构、形象与意义之间的局部与整体、阶段与过程、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想。总之,形象联想中存在一个大千世界。

  2.概念联想

  概念联想又称抽象联想。指运用逻辑工具对联想思维内容进行抽象和推演的思维活动。也就是人们对事物意义的认识及其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具体的客观对象,经过思维处理而变成抽象,这是思维把握对象的一个基本方式,不是对具体的对象的直接描绘,而是通过概念联想等思维活动,把对象整合成为反映客观本质的具体。都成了人们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与认识者的关系密切;也与认识的对象、工具、过程、方法的关系密切;还与认识的结果,表达结果的符号及人们对符号的理解等关系密切。

  这样一来,认识的主体、对象、工具、过程、方法、结果、表达与理解都成了人们对事物意义的认识要素。那么概念联想便可以从这些要素开始,由此要素到彼要素,由主体到对象、工具、过程、方法、结果、表达与理解,正面之后到反面,局部之后到整体,阶段之后到过程,再到其他更多更复杂的概念。由此可见,概念联想中也存在一个无限的世界。

  3.关系联想

  这关系是指形象各部分之间的,此形象与彼形象之间的,所存在的相同、相*、相似、相反的关系,这些关系把各种形象与概念联系起来,使我们的思路开阔和敏捷,使我们的认识系统和深入,使我们的形象丰富又新奇。

  以此为起点,思考很容易进入分析与综合,推理与判断,比喻与象征,也很容易进行形象的重组、改进与创新。

  1.

  二、想象——图形创意的动力

  想象是比联想更为复杂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能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所形成的。人们虽然能够想象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形象,但想象归根到底还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它对我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力的推动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通过联想把图形的主题与各种有关的形象联系起来以后,设计师就要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各种形象揉合起来,以产生出全新的形象,想象与联想相互沟通,相互转化。

  想象一般可以分成两种:①再造想象;②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当根据语言文字或图形的启示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再造想象与虚实联想类似,但比联想的活动空间更广阔、更灵活、自由。

  2.创造想象

  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新形象的创造必须用已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图形设计师通常要使用许多形象素材,并把他们加以深入的改造以后,才能通过组合和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来。创造想象是比再造想象的活动空间更加自由灵活的一种想象,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到阶段的产物。

  想象虽有广阔的天敌可以翱翔,但在图形创意中,它活动的方向和范围都要按照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围绕着主题思想来进行。不论在构思中,想象如何奇特和自由,都不能离开表达主题思想这个基本要求,并按这一使命去运用、改造和组合这些有关的素材,使创造的形象能准确而充分的表达主题。

  尽管想象而获得的新形象可能不符和客观现实的逻辑性,但是它却以虚构的幻觉形式揭露了事物的本质,说明了问题,既以不和逻辑的形象表现出和逻辑的主题。

  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图形创意的动力。

  第三讲

  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实际上也就是图与形的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归纳成为两个方面的内容:解构与同构。

  一、解构——发掘形象整合的素材

  世界万物都有可能进行无尽的切割,分解成无数的细小单位。而每一个细小单位都分别包含着被分解切割的主体原本固有的特性。为了把素材组合成新的形象,就要把相关素材加以分解重构,这就是解构。

  因此,当我们面临一个设计主题(词组)时,试图寻找多种视觉表现形式时,不妨把他们分解,进一步引向具体,变成细节,引出多种视觉形象,然后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作为设计素材重新整合。

  形象素材的解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象的分析过程。而重构既是整合,只有经过分析的途径,才能达到整合的目的,这种形象素材的寻找、收集、整理的过程,也是在寻找创意的表现,更是探询阐释信息内容最佳的视觉表达形式。

  例如,设计一幅城市印象海报,我们可将它的文化、经济、地域、民俗、饮食等作为基础,进行逐个分析,进而得到许多城市概念,如,开放的、发展的、包容的、通俗的、商业的、美食的、拥挤的、喧闹的、新旧冲突的、充满机会的等等,然后,通过联想、想象得到创意灵感和素材。

  二、同构——探寻形象整合的条件

  将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形象素材,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整合成新的形象。这必须有先决条件,就是:他们之间应该有适于整合的共性。对于这种共性,我们称之为同构。为了成功的进行形象的整合,必须通过观察与联想,刻意的进行同构的探询。

  同构图形要求“整体统一“的概念,合理的解决物与物、形与形之间的对立、矛盾,使之协调统一。

  同构图形强调“创造”的观念,同构同形并不追求生活中的真实,更注重视觉意义上的艺术性与合理性。

  同构的方法很多,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四种:①共生同构;②异影同构;③置换同构;④延异同构。

  1.共生同构在共生同构中,物形与物形的的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彼此相互借用、相互衬托、相互依存,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物形,从而一语双关的表现创作主题。

  由于共生同构图形是通过分界线进行转换,因而形成了一种共生现象,共线的轮廓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它在不同的时刻呈现出不同的形状,作为一个公用的轮廓线,它必然在不同的时刻属于两个不同的物形,一种物形造就了另一种物形,假如一种物形消失,另一种物形也就不存在了。

  共生图形创造出特殊的物形,两者不仅是一种限制,同时也是一种互借。共生同构可分为正负形同构和轮廓形同构。

  2.异影同构

  借用影子投射到背景上时的各种可能:如果背景是凹凸不*的或者是扭曲的,影子也会变形;如果光源变动,随着距离角度的变化,影子也会随之变形,这就是常规的、普通的异影表现。当设计师为了体现其创作意念而对影子进行变异时,异影同构图形就产生了。

  异影同构常用来反映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当实形代表现象时,异影则反映本质;实形代表现实时,异影则反映将来或过去;当实形代表现实时,异影则反映幻觉等。在视觉传达中异影同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置换同构

  置换同构图形常利用物形与物形之间的相似形,按照一定的需要,在保持其物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原物形素材中的某一部分换上另一种物形素材,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奇特形象,这个新形象虽然出现了“张冠李戴”的谬误情景,但却因此表达了图形的主题思想,增强了视觉传播的表现力。

  4.延异同构

  “延异”是指在图形中,将一种物形通过某种过渡变成另一种物形,从而显示出其渐变的过程。

  在自然界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完美的渐变过程,如:从蛹化碟的过程;从蛋孵化的过程等等。延异同构在视觉上的展现比自然界更加奇特有趣,它可以将子弹变成面包;将水里的鱼变成天上的鸟,其价值和意义在于物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而达到一种新的整合。

  《图形创意》教案 3

  授课对象:

  本课程是装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使用年级为本科二年级章节分配: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

  第二章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第三章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第四章正负形第五章影子第六章异变图形第七章元素替代

  使用教材: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叉等多元、多维、多样化课题设计方法,体现出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

  2、加强教学环节的链接与整合,将理论讲授、信息收集、专业调研、草图构思、讨论讲评方面构成综合与多样的教学方法。

  3、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体验,强调绘制大量的草图,多次快速方案练*,展开师生间的教学互动讨论。

  参考资料: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对图形的心理有所认识,了解图形心理的几种方式内容提要:

  人们对形的理解广义上的几种划分重点,难点:

  了解图形心理的一些特点讲稿内容:

  第一章形及图形心理

  图形的开拓研究,应当说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开创与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l912年发源于德国的心理学派]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铁钦则称之为“完形主义”。

  格式塔的重点在于研究完整感觉。印象总是一个整体,人或一切事物表现出的模式,体现为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形式。整体的特征是突现新生物。整体不是简单的各部分总和,往往多于或大于各部分的总和。

  例如:元素合成整体时物质特性不是简单的元素、原子特性相加,又增加了原子问关系所表现出的特性。

  人们对形的理解广义上有如下几种划分:

  1、有限形与无限形

  例:空气无限无形,但在太空中看也是有限形的。宇宙空间是最终的无限形。

  2、基本形与派生形

  由于适应生存,一切物质及生命体均趋向于圆形。如树木是圆的,一经加大抵变方形。圆形是太朴,“太朴一散,则发立器生”,也就是现代设计中的打散构成,没有打散不可能有新的构成,一块布只有裁剪成碎片,才能产生出新装。

  基本形趋向一致,派生形趋向于多极。

  3、定形与不定形

  方、圆、三角为定形,自由形为不定形。除了水、火、空气、云、雾,一切运动中的物质均构成不定形。

  寻找最美好的瞬间定形或定格就是艺术与设计的一种动力,由此构成魅力。如达·芬奇定格蒙娜丽莎于将笑未笑的瞬问,而关良的戏曲人物定格于亮相瞬问的前一刻。

  4、原生形与再生形

  可以理解为正形与负形。正形与负形的研究在图形研究中作了许多实验,在*面设计、广告设计中也多有体现。

  5、静止形与运动形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一切形均在运动与变化中。永远不要忽略形的生命力与本质是运动的,那样才能创造出生生不息的艺术与设计作品。

  6、*面形与空间形

  在*面上体现三维空间,有极大的发展表现空间。

  7、单一形与复合形

  全字塔最早改变了一切原生形、自然形的圆浑与自由,而且是规正的、明显区别于自然环境特征的、带有标识性的三角形,单纯、明确而伟大。

  8、显形与隐形

  显形为可见形,隐形为不可见形或不可辨的形,是心理的形,记忆的梦幻的形,可以想像的形。张储写雪中西湖是"雾湘沉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两三粒而已。"写的是点、线、面,感觉中是湖、堤、人变成了点、线、面。抽象的形是具象形的基本要素,两者可以不断转化的。

  9、意识形与无意识形

  这是一种形的高层次归纳,包涵着抽象与具象,涉及宏观形与微观形。无论何种形态,形皆是有物质构成的,或有条件构成的(点、线及心理因素),有内容内涵的,表现为材质及肌理的。

  基本形如"—"“-”构成了复合形八卦以至八八六十四卦。形的组合产生了形式,带来了情感模式,在空间产生一个向量(心理的力感),向量使人产生节奏、*衡与运动感。

  格式塔心理学重现事物的形式,强调人心理固有的组织特征。用物理学的力学、电学等来研究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提出“图形论”即当外物与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感情生活包含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异质同构)时,事物与艺术形式就具备了人类情感的性质。阿恩海姆认为对事物、艺术形式审美知觉本质上是对其中力的式样的知觉。也就是说,如果某一特定事物(或艺术形式)与另一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在结构上相似时,即使这两事物(或艺术形式)的外表和种类都不相同,它们引起的情感经验或本身具有的情感表现性也会相同;

  同理如果某种外部事物或艺术形式在大脑中激起的力的式样与某种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力的式样同形,那么,就可以用这种可见的艺术形式或外部事物去再现或表现那种内在的和不可见的情感生活。

  因某先生的牙齿长得雪白整齐而想起钢琴,杨柳依依而拟作少女婀娜.

  第二章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教学目的和要求:

  激发学生灵感,提高视觉表现能力。训练思维想像的速度与创意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内容提要:

  1、点的联想

  2、几何形的连续

  3、具体事物的连续重点,难点:

  1.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简洁的元素。

  2.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作业第5梷6页要求图意过渡连续,要求图的首尾连接自然

  讲稿内容:

  基本元素训练

  从点开始

  在纸上点了一个黑点,问这是什么?

  一定会有十个,甚至一百个不同的想像。视觉设计师的工作所产生的任何符号都会引人联想。视觉语言的内涵是其它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以点、线、面作为基木元素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点、线、面是绘画、设计的基木元素,西方谚语:“一粒沙中见天国”,禅语:“一花一世界,一木一菩提”,石涛的“一画(划)论”都是说基木元素中包含了根本性,犹如一粒种子。现代设计师手下一点一线都是一个生命体,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对基本元素作深化的认识与感知能使每一个设计师有一个坚实的正确的起步。

  使基本元素具备无限的生发力,追求丰谐变幻,复合是人的基本心理与需求。寻求创意性的变化,是我们从事设计的基础。世间一切均在变

  练*作业:课堂练*

  一、基本元素训练一点、圆、三角

  1、点的联想

  2、圆的连续

  3、三角的连续

  以黑白形式,徒手绘画。要求图的首尾连接自然。寻找生活中最常见的、最简洁的元素。

  2、作业量及尺寸:点的联想,A4幅面1张,12个图形。

  二、基本元素训练一三元素:△□○

  三元素的联想,

  1、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

  2、作业量及尺寸:方形的联想,A4纸1张,至少9个相关图形。

  以三元素为依据,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

  第三章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惯。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内容提要:

  1、物体形及其可塑性表达

  2、单形元素的视觉想像重点,难点:

  单行与词语的图形表形讲稿内容:

  单形、特定元素的的视觉想像

  单一形题材简单易于集中学生思路进行思索,但易于重复而导致“撞车”。因此,简而难,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惯。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

  物质元素(铅笔、别针、灯管、刀片)的可塑性,是通过达利(Dali)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对转换的相互借用,引发学生转换思考角度、改变思维方式,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相结合。练*作业:课堂练*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像及想像—条形码、锁的可塑性

  提示:从视觉设计角度看,任何物体都有重构的可能性,但有些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合*情理,但可变成视觉上合理的画面。物体都是由若于个形构成,这些基木形体是方、圆、三角。每一形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如火柴杆是由圆球和长方体构成的。为保持其基木特征,耍确立不可变和可变形部分,也就是说,圆球和方形特征不变,杆子的四条线是可塑的。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同样可以对类似的物体进行可塑性研究。如:条形码、锁等。

  首先,找出元素构成的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变形想像,要求基本骨架不变。作业量:选择其一,在A4纸上画出10个以上不同的变体[其中至少一个细化]

  第四章正负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注重实空间的利用,实空间的外形,而往往忽略了对虚空间的利用和把握。内容提要:

  强调虚实的同等重要性。重点,难点:

  虚实空间的利用和把握讲授内容:

  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

  正负形在我们生活中常被采用,如:儿童的智力填充游戏,在我国道教文化中广为传播的太极图形。设计师们利用这种形式,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们了解如何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处。练*作业:课堂练*

  正负形,以人和人,物与物,或人与物结合作正负图形,使之统一在一个*面体中。以中国太极图为例,说明正负形的含义及视觉效果,并分析正负形的特征及构成条件。

  1、要求学生在使用正负形时注意表"简洁,两者交接界处的处理要巧妙,同时注意外形的处理也要恰当。两个图形要具有一定关联性工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每人创意4个图形。

  第五章影子教学目的和要求:

  影子是光的反映,也是一种真实空间的反映和写实性绘画。生活中的影子追求真实,设计中的影子则是富有深刻寓意的创意活动,必须达到给人以震惊与视觉上的冲击。学生必须放弃写实性影子的概念,在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影子的可塑性。内容提要:

  影子的原理,影子的意义、影子的可塑性、视觉化影子的美学质量。重点,难点:

  写意影子的基础上寻找影子的可塑性,写意影子、象形影子、转换影子讲授内容:

  客观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产生异常的变化,呈现出与原物不同的对应物。自从进入印象派绘画历史以来,影子始终作为画面的绘画语言而存在。到了现代绘画时代,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理解已经摆脱了写实的范畴,出现超现实主义画派之后,很多画家在尝试专门研究影子的艺术,后来,设计师们研究影子,利用娴熟的影子语言来丰富视觉语言。练*作业:课堂练*

  “影子”要求简洁概括,不是简单的重复生活,而是在现实的生活影子中寻求新的创意,视觉上不破坏整体关系。物体与影子必须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4个图形方案。

  第六章变异图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培养学生较为系统地观察对象的能力。演变过程自然,条理、秩序清晰,不露痕迹。内容提要:

  寻找相似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变/寻找不同形的两个元素进行异变。重点,难点:

  寻找外形有相*之处的两个形元素,利用两者的可变因素进行变化。讲授内容:变异,本来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在一个整体中出现异于常态和常规的局部突变是变异的主要特征。变异手段运用于视觉设计,即是对常态下的视觉形象进行局部的突变性处理,使其变化规律、或组织秩序出现异常和跳跃性变化。这一变之异,往往就是整个画面最具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其含义开始延伸或转折的始端。变异与变化在概念上的差别在于:变化是一种物质的形或属性特征或表现这一物质的风格整个地完全化为另外一种类别;而变异是:其变虽然陡然,但往往只是在其局部发生,既有变化,使之在意义上呈现新的延伸趋向,同时又能保存和体现事物的整体原态,变而不化,使这一变既突然又含蓄,既醒目又具有整体和谐。

  图形设计即可用这种手段制造引人注目的画面,制造与现实相异的和具有突兀性视觉触动的艺术形象,在保存设计元素原态和原含义的同时引发新意、创造新的形象。

  但是埃舍尔式的"头脑",却是今天所有技术所不能取代的,这正是我们要学*的所在。

  练*作业:课堂练*

  在A4纸上画两组不同的变异图形,即同形变异和不同形变异各一张。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4个图形方案。

  第七章元素的替代(同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原创图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转换,在视觉上赋予新感觉,在寓意上赋予新的含义,如"精神食粮"。内容提要: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重点,难点:

  研究1+1不等于2,即原创图+转换元素=新视觉效应。讲授内容:

  形和意的转换一保持图形的基木特征,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一种异常组合形式。

  任何物体与生命体都是根据结构和功能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的。他们都有各自的逻辑性和合理性。钢琴是由音盒、琴键和琴台构成的人的头部是由五官构成的,破坏了这种关系将会影响功能的正常运转。

  单纯的写实已经无法抗衡摄影的魅力了,绘画要以新的面貌展示它的世界。随着市场对视觉传达艺术的需求,设计师们很快地吸收了现代绘画的精髓,以其反常理、反常规的表现形式一意和形的转换来增大冲击力度,在信息与观众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

  替换图形正是以常规图形为依据,保持其物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它相似形或不相似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

  对物象之间的同构有了认识、把握之后,组形在某种意义上说就非常容易了。但不同的组形方式所获得的形象结果和视觉效应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主要的组形方式有所了解。

  替换复合、这种复合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一个物象的某局部与另一物象的相似性,偷梁换柱式地将之替换而组合成一个新的形象。

  替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要么是两个物象影像非常*似而几乎可以重合;要么是物象之间边缘线某段落上有可以吻合连接的地方,并且被替换部位的原部件与替换形在份量大小上有相似性。也就是说,替换组形方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像替换,一种是嫁接替换。

  替换图形的视觉效应是:含蓄,两个元素的含合性比较好,对于局部已被替换的母形之大体特征和形象结构没有多大影响。但是,替换虽然常常是在局部进行的,甚至只占整个图形的很小面积,却往往又是最引人注目、特别突出的视觉中心。

  练*作业:课堂练*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画4组不同的异变图形,即同形异变和不同形异变各一张。

  第八章双关图形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图形的简化和提炼,通过共有形与线条来体现图形增加图形的趣味性内容提要:

  掌握图形的创意表现,注意局部图形与整体图形的把握。重点,难点:

  局部图形与整体图形的关系讲授内容:

  双关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可以同时解读为两种不同的物形,并通过这两种物形之间的联系产生意义,传递高度简化的视觉信息。

  双关意味着图形牵涉到双重解释,一重是表面上的意思,一重是暗含的意思,而暗含的意思往往是图形的主要含义所在,言在此而意在彼。

  作业量及尺寸在A4纸上作2个图形方案。

  第八章图形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以上的练*图形,进行加工寻找素材,配合文字做成招贴电子稿内容提要:

  手绘稿与电子稿的转换,以及招贴设计的注意点。重点,难点:

  电子稿的转换制作讲授内容:

  将设计具有创意性的图形,利用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输入工具,导入绘图软件配合图片素材将创意草图做成,成品作品,最终实现从草图到作品成品的转换。

  作业量及尺寸在PS或CD上制作A4规格的公益招贴一张。

  作业:

  1、园的联想[9个图形];

  2、故事的联想[9个图形];

  3、单形元素[9个图形,简单日用品];

  4、单形元素[9个图形,简单日用品];

  5、、正负形[4个图形];

  6、影子[4个图形];

  7、异变[4个图形];

  8、元素替代[4个图形];

  9、共生[2个图形];

  10、图形实践[招贴设计]

  《图形创意》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比较研究式”,课本中醒目地左右并列展示了“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的两类不同特征的图形范例。引导学生先学会自主阅读课本,去比较、思考问题的中心,即抓住重点,让学生知道作品创意的来龙去脉,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发表个人见解,逐步培养起“图形→联想→创意”的学*思路。

  2、“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是教育的春天。本课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由“图形→联想→创意”这一过程,挖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所以多提供一些范例欣赏和练*机会,让学生有较多的空间逐步解决这一教学的难点;在练*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当然,如有学生对“环保”之外的主题也感兴趣,教师也应鼓励他们构思作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绿色”、“环保”主题性的创作,容易落入俗套,千人一面,缺乏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学生应用一个和多个视觉元素进行新的图形联想和创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意的四种方法即时空重组、异形同构、异态共生、适形造型。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感受―体验―讨论―联想―创意一系列的活动,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

  赏析时空重组方法,体验和探讨异形同构方法。

  五、教学难点

  怎样开拓学生的思维,设计一幅佳作。

  六、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作业本、铅笔、橡皮。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展开

  欣赏动画《拯救地球》。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讨论)

  小结:看到树被砍、鸟被打,鲜血横流,尸骨满地,想到人类对地球身体肆意掠夺和破坏的后果,告诫我们要注意环保。

  (设计意图:视觉冲击,引起注意,引发思考。)

  (二)赏析并探讨创意的四种方法

  1、时空重组法

  (1)点击超现实主义画派马格利特的《绿洲》。讲解超现实主义即20世纪初西方的一个现代画派,以表现荒诞、离奇的视觉形象为主。

  (2)提问:这幅画有哪些新奇之处?让学生和自己设想的“绿洲”比较,沙漠中怎么会有桌子?桌子上怎么会长有树?云怎么会挂在树梢?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表现?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假如换一种形式:一幅绿草地写上保护绿洲的字样,你觉得哪幅效果更好?

  小结:绿草地写上保护绿洲的形式太*常了,而马格利特营造一种新奇的视觉形象,让我们感到陌生和惊异,引起关注后便会引出一连串的思考: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白云为什么挂在树梢?作品为什么叫绿洲?不管你怎么理解作品,作者的环保意识已在你思考时悄悄地传递。可见不同的创意给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而独特新颖的创意是《绿洲》的成功之处,它主要运用了时空重组的创意方法。即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物体或局部重新组合在一起,改变物体原有的自然状态,从而形成新奇的视觉形象。

  请同学们欣赏时空重组的另两幅作品我的村庄夏加尔三个难以捉摸的人达利《我的村庄》:牛头、人头、捧着生命之树的手、扶锄的农夫、教堂等不同时空的物体重新组织在一个画面,层层交织、和谐统一,这是画家夏加尔对他家乡农村的理想描绘。《三个难以捉摸的人》:你觉得像什么?人头、树、浓烟、原子弹爆炸……好像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作者就是要让你产生这种感觉,并引发思索:人头、树、浓烟、原子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小结:创意不仅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招贴画设计中也是灵魂所在。卓越的创意能使招贴画主题鲜明,内涵深刻。

  2、异形同构

  老师做出各种手势,引导学生从手的形状发挥联想:“看到手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展示手的形象启发而制成的招贴画。

  《手→鸟》招贴画:由手想到了什么?手的伸展形状和鸟的飞翔姿势重合,构成形象同构。手伸展姿势在交通指挥中代表停止的意思,鸟对排污口说:“NO”(不)。两种形象共同表达拒绝排废,注意环保的含义,形成含义同构。异形同构即不同形象重合起来表达一种含义。

  《手→花》招贴画:由手想到了什么?哪两个形象同构在一起?手和花。如果从白色形状看到手,那就是中指堵住排废口;如果从白色形状看到花,那就是一个花瓣被污染而掉下。手和花两种形象重合,共同表达防止废气污染花朵的含义。

  《手→鱼》招贴画:由手想到鱼,手发出求救信号,救被污染的鱼。

  《手→森林》招贴画:绿色是手的形状,手指之间白色是什么形状?是鸟。鸟急速从黄色飞向绿色,表示从荒漠飞向森林。我们要留住森林,保护鸟类。引导学生拓展思考:如果手指之间是鱼的形状,那么由手会想到什么呢?可能是池塘、湖泊、河流、大海。

  小结:以上四幅作品由手的形状,想到鸟、花、鱼、森林;从手的含义,挖掘出“停止”、“堵住”、“信号”、“保护”等意思,形状和含义用异形同构的方法结合起来巧妙表达了环保的主题。

  3、异态共生

  图中鸭的生活环境怎么样?鱼为什么只剩下鱼骨头了?是干涸的树枝还是废旧的水管?两种毫不相干的物体巧妙结合,让我们联想到严重缺水的后果,及环保的重要性。

  4、适形造型

  着名版画家埃舍尔的这幅《天空与水》,利用物体正形和负形的联想方法,由大雁和大雁之间的形―负形,联想到鱼的形象,而由鱼和鱼之间的负形联想到大雁的形象,这种规整的排列和巧妙的互变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以异态共生及联想到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赏析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和招贴画设计,让学生了解一些新奇视觉形象的创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四种创意方法:时空重组、异形同构、异态共生、适形造型。概括起来就是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两种类型。异中求同如:《天空与水》、《三个难以捉摸的人》,同中求异如:手的形象的招贴画、教材P21的学生作品《手形的联想》、《靴子的联想》,创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几种方法同时运用,象马格利特和达利一样,适形造型《天空与水》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使作品构思新颖、主题鲜明。

  (三)学生创作

  以一自然形态为元素,作环保主题的联想创意。

  (设计意图:不限定内容和形式,给学生更多的想像空间和个性表现空间。)

  八、课后延伸

  在美术室作全年级作业展览。

  (设计意图: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被赞赏,提高了学*兴趣,增强了自信心,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得到了学*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思维。)

  九、教学评估

  1、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从欣赏、探索、讨论到灵感、创作冲动、表现,整个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2、启发式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想像和创造空间,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大胆想像,自由创作。能使大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创作,而把创作当成一种乐趣。

  《图形创意》教案 5

  《图形创意》教案

  第一章导论

  图形创意是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图形新形式和有效传达信息的视觉语言的基本技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现代设计的艺术观和审美观。

  今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图形作品,它们奇特的形态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意味深长的符号给我们无限遐想。这些睿智的图形不仅让我们赞叹,更让我们产生创作的冲动,图形设计课将使更多人了解如何去欣赏图形、理解图形、创作图形。

  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内容

  图形创意研究的是图形语言,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为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方法论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点包括:图形的概念,图形发展的历程,现代图形的特征和创作原则、创意图形的构成形式等,同时穿插介绍与图形相关的视觉心理

  学、符号学、思维模式等方面知识。方法论部分则包括: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现代图形语言的表现形式、创作技巧以及图形的延展运用等。

  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开设图形课程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是培养学生创作图形想象的能力,包括构思和表现两方面的能力,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视觉想象与呈现的手段;另一个目的,也是意义更深远的目的,则是训练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学*如何在面对问题时通过恰当的思维过程多方位地挖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图形创意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承前起后的过渡位置,它引导学生将前期已经具备的表现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设计中,而这个过渡就是通过创意思维来实现的。

  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图形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在修学这门课之前学生应该已具备一定的能力,特别是基本的形态描绘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才能在图形创意课程中有能力将自己想象的图形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图形课程所表现的元素是具体的事物形态,而以此为研究内容的课程还有一些,它们之间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搞清其中的区别将有利于我们对图形的正确认识。

  在视觉传达领域,需要分清图形与图案的关系。应该说图案在创作中有时会用到图形创意的手法,而图形在表现上也会借鉴图案的形式,但并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图案强调的是装饰效果,虽然是对具象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表现,但仍是在现实形态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追求的视觉上的审美效果。

  图形创作的是以主观需要为出发点的形态,根据一定目的重新构建创造新的形态,这种新形态较之于图案对形态的变化在视觉上更为写实,但在内容上则更为“荒诞”,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图形与插画

  在现代插图中,有许多作品都是以图形创意的语言来表现的,一些插图作品也经常被作为成功案例在图形课上示范给学生看,同时图形作品的表现形式也非常像插图作品,但这并不等于两门课程可以等同视之。

  插图课是一门独立的设计专业课,它研究的是插图创作中的各种思路、技巧、风格,图形创意只是其中一种思维方式、表现手段。

  对于图形课来说,插图是图形语言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的领域之一,是将基本思维方法结合具体媒介的后续实践,两者间是一种交叉与延续的关系。

  第二章关于图形

  图形,顾名思义是一种非文字的形态,用通俗的话说是一种图画。图形的英文是Graphic,原意为图解、图示,引申为说明性的视觉符号。现在比较公认的关于图形的定义是: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能够在纸或其它表面上表现、能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它通过一定的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概念,将设计思想可视化,使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

  图形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视觉符号。所谓符号是指“根据既定的社会*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事物的任何存在物”。符号都具有两个属性,即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的可被感知的形态,图形作为符号中的一个分支,具有符号的这些基本特征,它的能指是对某一个或多个元素组合的蓄意刻画的和直观表达的视觉形式,包括形状、结构、色彩、风格等,而所指就是这些可视形态背后所象征的事物、观念、情感和价值。

  一.图形的起源和发展

  从根源上来讲图形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图腾纹样、岩洞壁画等原始图形符号。绘画最初产生是出于现实的需求,为了记载事实、表现思想,古人在岩壁上绘制图案不仅是为了装饰,更重要的是寄托某种精神与宗教的信念,具有一定的实际目的。

  在人类的传达史中,图是先于文字产生的,是最初记录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包括早期的象形文字也是在描摹客观事物以表达抽象概念的原则上产生的,在形式上更接*于绘画。这种图画的形式不断发展、分化,逐渐向四个方向演变。

  一是日趋抽象,从具象形态的描画中脱离出来,最终形成以特定的点线组合结构指示一定发音、表示特定意义的文字。

  二是逐渐弱化信息传递的实用功能,侧重于追求表现形式上的风格技巧的发展、强调精神领域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绘画艺术。

  三是强调装饰作用、大量运用于生活之中的装饰图案艺术,这一分支所描绘的形态或具象或抽象,创作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

  四是成为独立于文字语言之外的视觉形象语言,它们是以传达为目的的设计语汇,图形、标志符号都属于此类,它们遵循的是传播学、符号学的原理,同时兼顾美学需求,利用象征的手法表情达意。

  1.东方传统图形

  东方文明,特别是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追求的是“形神兼备”,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艺术与设计都更多地体现出主观因素在创作中的主导性,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如女娲、伏羲——我们祖先创作出的人蛇合一的形象,著名的“马踏飞燕”等图形,都显示出一种有意识的组合、创造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束缚,蕴含了图形创意的精髓——以创新的形象表达特有的含意。

  2.西方图形的发展

  在西方早期文明中,理性的思想占据较为主导的地位,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一直以摹写和客观写实为主流,所以创造性的视觉形象不像东方那样俯拾皆是。尽管如此,古希腊神话中的人马兽之类的形象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图形创意的影子。在中世纪,书籍成为重要的设计领域,精美的羊皮书虽然多以宗教内容为主,但其中也不乏创作者创作灵感的展示:首写字母为达到装饰效果被进行了精细的图案化设计,其中有些形象运用了图形创意的手法。

  西方图形的真正发展和飞跃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工业发展迅速,由此成为思想最为活跃的年代,现代艺术空前繁荣,涌现出现了各种流派,在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上都对传

  统艺术的写实主义进行了大胆的超越和否定,它们从形式语言、创作观念和美学思想等方面对现代设计产生冲击,其中有些流派对现代图形影响深远,使图形的思维角度与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二.图形的传达优势

  更具吸引力:由于图形是一种直观生动的形象语言,丰富的造型手段相对于以抽象线性为主的文字对受众更具有吸引力。

  更具感染力:图形在表现上可以更具艺术气息,表现的余地和空间非常广阔,通过塑造形象、营造氛围等手段建立起与受众间的情感桥梁,使信息传达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触动受众,增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易识别、易记忆:好的图形都是有个性的形态,不同的图形视觉形式差异明显,而在不同的文字从整体结构上看却是相似的,这就使图形具有更好的识别性。也正是由于图形是通过具象形态的象征意义来完成信息传达,受众在阅读时要借助自身对形态认知的经验去理解图形,这种深层次的体验介入有助于加深印象,加上人们对具象形态的较强记忆能力,保证了图形具有更强的可记忆性。

  传播更广泛:由于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文字,而人们对文字的阅读必须建立一定教育基础上,这使得用文字传播信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图形可以跨越这种语言障碍,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发挥作用。

  三.现代图形的特征

  广义上讲,现代图形具有:准、奇、美三大特征。狭义上讲,现代图形的特征为:象征性、形象性、指示性。准指传达信息的准确。现代图形往往挖掘观念的核心内涵,用恰当的形象语言去表达,直观有力。

  奇指图形表现的创造性。好的图形必然是具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往往是通过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视觉形象获得的。今天的人们在面对司空见惯的画面时早已麻木,只有出乎意料、带来惊奇感的形象才会诱发进

  一步深入的兴趣。差异化、个性化、原创性是优秀设计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美指图形表现的艺术性。图形的优势很大部分源于它的审美价值,我们现在除了关注图形信息传达的功能实现,也更趋于追求表现上的诗意化,优秀的图形作品在视觉效果上无论是简洁还是繁复的、传统还是前卫的,总是通过生动的线条、完美的色彩、恰当的构图来创造符合形式法则的形象,给受众带来情感上的满足。

  象征性

  运用隐喻的符号暗示和启发人们产生联想,一些图形的形象和其表征的事物并没有相似和直接的关系,它们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之上的。

  形象性

  指通过“形象相似”的模仿或图似存在的事实,借用原已具有意义之事物来表达它的意义,直接明了,视觉效果丰富,可视性高,是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信息媒介。人类原始的绘画、雕刻艺术,都竭力的使用大自然的形象,表达所欲代表的意义。

  指示性

  图形具有命令、指示、传达的作用四.现代图形的设计原则

  ????通俗性、准确性

  图形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符号,通过形象来完成传达信息的过程。在传播学中,信息传达的过程是这样的:

  信源—编码—信号—媒介—信号—解码—信息

  在图形传达的过程中,设计者将信息通过设计也就是编码转化成一种可视信号,即图形,通过一定媒介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看到这个信号(图形),基于自己对该信号的理解进行解码,还原成一定的信息。在这里,受众解码后得到的信息是否是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

  就决定了整个过程的成功与否,因此设计者在创作中选择的符号必须建立在一般受众对该符号的理解之上,否则就可能造成误解。要达到这点,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尊重受众,了解符号的一般社会含义。?创造性

  ?创造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创造性地挖掘图形。二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艺术化

  ?今天的图形在传达信息的理性之中更强调表现形式的艺术化。可以借鉴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风格、加入中外文化的审美情趣,在时代感、文化性上走得更远,提升图形的价值。

  ?总的说来,现代图形创意追求的应该是“意料之外的外在形式,情理之中的内在逻辑。”

  第三章图形创意的思维过程

  现代创意图形展现出丰富多变的形态,洋溢着设计者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图形创意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两个步骤: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把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形象元素寻找出来,只有找到了恰当的元素才有进一步去处理原始、塑造形象的可能。

  通过联想获得了表现素材,下一步则要通过想象对素材进行深层次的处理,创造出符合创意要求的新形象。想象的过程又分成两步:解构和整合。解构是对元素的分析,寻找创意的突破点。整合是在解构的基础上,对已有元素进行打散重组,通过具体的图形表达方式创作出新的图形形象。

  一联想的定义

  联想是图形创意的起点,为想象寻找处理的素材。图形创意中创造的新形象是以现实中存在的物形为基础进行再造的,而这种基础物形的发掘寻找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

  所谓联想是根据一定的相关性从一个事物推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联想可以是由一点出发呈面状向四面发散,如由圆形的形态联想到各种具有这一特征的事物:钟表、光盘、水管的断面、太阳、风扇、波纹等;也可以是按意识流从一点开始层层推演以线型发散,如:从圆开始,到画圆的圆规—文具—使用者学生—教室—教学楼—建筑设计师??

  联想普遍存在于传播的过程中,设计师通过“意—形”的联想找到描述思想的符号,观者通过对所视符号“形—意”的联想体会其中的含义。一个人的联想能力是建立在知觉和记忆的基础上的,不仅需要对事物具有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更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形态、内涵的记忆能力以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联想的方式

  当具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并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只要一事物出现,就会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在与图形相关的联想方式中,根据联系线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相似性联想:形似联想;意象联想2.连带性联想:接*联想;因果联想3.对比联想(相反联想)4.借代联想

  第四章图形创意的思维与方法

  一、关于思维

  哲学、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和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借助于语言、符号与形象作为载体来间接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思维是大脑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现象。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通过联想和逻辑过程来实现。

  思维是创新的源头。有了创新思维才能开始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才能产生创新成果。

  大家都知道大脑主要分为左右两个部分,或者是左右两个半球。左右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加州大学的罗杰斯拜雷博士提出的。

  根据左右脑理论,右脑控制创造力的部分。当一个人从事创造性的活动如听音乐,绘画,做白日梦,或者是专注于颜色,图像,运动或是节奏的时候,他的右脑会比左脑活跃。

  我们的右脑主要用于创意,而我们的左脑在我们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客观的、分析性的思考的时候较之于右脑更加活跃。

  二、关于思维误区

  人们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陷入某种思维误区。关于思维误区,我们把它区分为三种,即定势思维、封闭思维和惯性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就像无形的线缠绕住了人类思维的脉络,使思维总是囿于原地而无法取得突破。

  三、怎样解决

  “你了解的越多,看到的就越多。”

  ——《视觉理论》

  这说明你所能看到的视觉信息取决于你大脑的思维,你会选择性地去“看”,根据你的理解去“看”。理解视觉信息的是大脑,而不是眼睛。

  1、学会观察

  观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凡事物的观察,敏锐地发觉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事物中所蕴含的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并将其概念准确地提炼出来,从事物的表象中挖掘出事物隐含的属性,洞察事物的本质。

  观察力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一个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艺术来自生活,而真正的创意就来自你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爱迪生说:“构想是在空气中”。

  那些撼动人心的创意,恰恰是对生活中细节的观察,把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提取出来,作为创意的元素,从而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学会了观察,才会发现生活中与众不同的角度,或是被大家忽视和遗忘的细节。

  用心观察

  用“眼睛”去看只能称之为“看见”。

  我们的眼睛对于大多数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来说,采取的是“视而不见”的模式。只有用“心”去看待事物时,才是“观察”,不但“看见”了,还应有察觉、感知和发现。艺术的创作就是用心去看,去体会,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看到与众不同的世界。

  观察角度

  同样的一个事物,不同的角度,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征,它会直接影响到对事物判断的结果。

  2、细节决定成败——记忆的训练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记忆的训练能激发想象力,发挥你的创造力,触发感受神经,会使你的感受能力更活跃、更敏锐。

  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3、突破成规的思维模式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反思维,是指从反面(对立面)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以悖逆常规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侧向思维是一种通过把注意力引向外部其他领域和事物,从而受到启示,找到超出限定条件之外的新思路的思维方法。

  这种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与人眼睛的侧觉能力相类似,故称为“侧向思维”。

  贝尔曾说:“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

  模糊思维是与精确思维相对立的,但是模糊思维现象并非含混不清,更不是抛开逻辑,放弃精确,而是辩证思维,已达到模糊与精确相统一,逻辑与非逻辑相结合,使之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多向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求的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它是一种不受常规束缚,寻求变异,寻找多种解题途径的思维方式。

  多向思维是立体的和开放型的思维,具有思路广阔、流畅、新颖等特点。它不满足与现成的模式,既得的答案,它用“以变应变”的策略来处理不同的问题。

  聚向思维亦称收敛思维、汇聚思维、聚合思维。与多向思维相反,聚向思维是从已知的前提条件(如方案、设想、思路、知识、经验等)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将思维聚集到这个中心点,通过分析、比较后,寻求出一个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聚向思维是一种单一目标的、闭合式的思维。提高聚向思维能力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构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综合多种思维方式于一体,它是多向思维与聚向思维的辩证统一,也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辩证统一。

  第五章图形创意的表现形式

  在图形创意中最常用的手法是将现实中相关或不相关的元素形态进行组合,以会意的方式将元素的象征意义交叉形成复合性的传达意念。这种组合不是简单的相加、罗列,而是以一定的手法整合为一个统一空间关系中的新元素,从视觉上看具有合理性,而从主观经验上看又是非现实存在的。这是一种创新的组合,组合的手法建立在对原型进行解构后发掘的可塑性研究上。

  拼置同构是将两个以上的物形各取部分拼合成一个新形象的图形构建方式。拼置的组合方式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原形中保留下来的部分应是特征性的,保证原形能被受众判断识别出来;二是拼置连接的过渡部分要自然,组成的新形象具有视觉上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置换同构又称替代同构,指在保持原形的基本特征基础上,物体中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形素材所替代的一种图形构造形式,从而产生具有新意的形象。好的置换效果一般要求用以替代的物形和被替代的原形部分一般存在形态上的相似性,而在意义上具有差异性。

  置换与拼置在表现上有些相似,一般而言,置换同构的图形从整体上看还是用以组合的原形中的一个,只是其中部分被改变了,而拼置并不在意产生的形象是否是大家能认知的某种事物形象,可能和组合前的原形均存在较大差异。

  置入同构是将用以组合的元素中的一个轮廓作为外形框架,将其他物形填置在这个外形中,形成外轮廓形态与内部元素间的组合关系。

  肖形同构所谓“肖”即为像、相似的意思,肖形同构是指以一种或多种物形的形态去模拟另一种物形的形态。异影同构是以影子作为想象的着眼点,以对影子的改变来表情达意。影子可以是投影,也可以是水面倒影或镜中影像等。异影同构可以将事物不同时空下的状态、事情的因果关系、事物的正反两面、现象与本质等不同元素巧妙的组合在一起。

  正负形同构正形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种线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在图形创意中,正负形共生带有视觉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具有动感。由于图地之间公用一条轮廓线,因此正负形同构可以说是共生同构中的一个特例。正负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使结构非常紧凑,在标志设计中应用广泛。

  延异图形延异又称异变或渐变,指一个形态经过一定过程逐渐演变成另一形态。这类图形将两种形态元素分别完整呈现,借由中间的过渡步骤将二者组织在一起,也是形与形的一种组合方式。在图形创意中,这种变化过程往往是非现实的,需要依赖设计者的视觉想象能力去构建变化的步骤。

  隐歧图形又称一形双意,是指图形具有“同时性”,即一个画面元素,由于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可以看到两种事物形态,从而象征两种含义。现代设计中,设计师通过预计受众的观看方式,巧妙的将两个形象融为一体,使画面的趣味性得到了极大的增加。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视距或正看反看等转换角度观察画面,同样可以产生一形双意的效果。

  混维图形是将不同维度空间的形态进行错位混合的图形构成方式,二维*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跨越,或者不同空间层次的移位同构都是产生混维的方式。

  矛盾空间图形建立在一些基本的矛盾结构上,这些矛盾结构利用了人的视觉关注中心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画面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

  透视角度,对同一形态在不同视觉区域进行不同的空间界定,从而形成了看似合理、实则充满矛盾的画面空间关系。在图形表现中运用矛盾空间的目的是为了使受众对画面结构产生疑问和矛盾,引起好奇,具有独特的形式魅力。

  创意图形的设计准则?1.以传播为目的?2.以策划为先导?3.以创意为内核?4.表达力求完整?5.形式力求简明?6.手段力求多样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小班美术图形创意画教案通用五篇

  小班美术图形创意画教案 1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都含有圆形的结构。

  2、能以圆形为载体,运用添画的形式表现物体。

  3、激发有初步观察周围环境的意识。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直径为3—4厘米的各色圆形纸片若干。圆形物体若干投放到教室的各个角落。每名幼儿一张长约28厘米分为3色3格的卡纸(分为天空,海洋,草地的卡纸)。油画棒。固体胶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圆形宝宝。

  1、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东西是圆形的?

  3、你们还见过那些东西是圆形的?

  二、说说图形宝宝像什么。

  胡老师手里的这张图形宝宝可是一个神奇的图形宝宝,它可是会变魔术的,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

  1、教师示范。

  如:教师拿出红色的圆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绿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

  教师拿出黄色的图形宝宝。请幼儿说说它像什么,教师进行粘贴添画。等等

  三、创设环境。

  图形宝宝还可以变成许多东西呢,现在它要带上它的好朋友去旅行了把他们的魔术表演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看。

  1、出示3色卡纸。

  图形宝宝要飞过天空,趟过海洋,跑过草地。

  2、幼儿想象

  你觉得图形宝宝飞到天空或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趟过海洋会变成什么?

  圆形宝宝跑过草地又会变成什么?

  小朋友可真聪明,现在圆形宝宝需要小二班的小朋友们挥动起你们的魔法棒(油画棒)来帮助他们变形呢。

  四、幼儿自由选择各色圆形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圆形宝宝大舞台(作品展)

  延伸活动:

  幼儿熟悉添画以后教师可以添加三角形正方形等,也可以指导幼儿用两种图形来变形。

  活动反思:

  圆形是孩子们最早认识的图形,而且圆形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出现的最多的图形,如:玩具,棒棒糖,圆椅,奶粉罐等。所以圆形是比较贴*孩子们的生活的。比较容易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有一部的孩子的思维想象还是带有局限性的,因此我利用了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创设了圆宝宝去旅行的场景为孩子们设定了环境如天空,海洋,草地等,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线索,同时也具有了情景创设的意味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点。

  小班美术图形创意画教案 2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准确大胆的书写自己的名字。

  2、幼儿能够从自己名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征出发,对自己的名字进行装饰和笔画沿伸,绘画出美观的创意名字。

  3、在活动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范例一幅

  2、幼儿绘画工具:勾线笔、白纸

  3、幼儿已会写自己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认识你呀真高兴

  1、小朋友们好,老师认识你们真高兴,你们认识我开心吗?

  我们一起来开心唱一唱:认识你呀真高兴。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谁会写自己的名字?谁想来写一写?

  3、小朋友,你们认识他的名字吗?一起来读一读。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如何创意名字

  1、空心字创意。

  教师:老师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我叫周倩,我也把我的名字写了下来。

  提问:看,老师写的名字和小朋友的写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这样写法,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空心字。

  2、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个小朋友的名字也变成空心字。

  3、名字变形。

  教师:这张也是老师写的名字,小朋友观察一下老师这张名字又有什么特点?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线条?它们都在字的那个地方?

  4、教师小结:这些线条都是每个笔画的沿伸,每条线都是从笔画的开始地方和笔画结束的地方

  沿伸出去的。注意我们在用线条给笔画沿伸的时候不能破坏字形,让人家一看还能认识你的名字。

  三、幼儿创作名字创意画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给自己的名字来个大变身呢?

  2、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的一种方法来给自己的名字大变身吧。

  四 、作品评

  1、你还认识这个名字吗?

  2、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五、交换卡片

  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创意名字卡片,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互相交换,留作纪念,

  下课后我们还可以给名字卡片加上电话号码,在你想他的时候就可以打电话了。

  小班美术图形创意画教案 3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画作,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2.尝试借鉴格子画的形式设计装饰画,体验装饰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蒙德里安四幅经典格子画图片《红黄蓝的构成》、《伦敦构成》、《构成C》、《百老汇的爵士乐》。

  2.《创意格子画》ppt课件,创意格子画三幅。

  3.各种绘画材料:自制画板若干、黑色电工胶带、画笔若干、三原色颜料、抹布。

  活动重难点

  欣赏、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尝试借鉴格子画的形式设计装饰画。

  活动过程

  一、以观察班里幼儿花格子裙子,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发现诺诺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裙子,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裙子图案是什么样的?

  过渡语:花格子裙子转啊转,把诺诺打扮得更加漂亮了。正好老师今天就带了几幅漂亮的格子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分别欣赏蒙德里安三幅经典格子画,引导幼儿观察格子画的线条、色彩、形状等典型特征。

  (一)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

  1.你们看到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

  (二)出示第二幅画作《伦敦构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提问:

  1.这幅画和上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2.这些格子是由什么画成的?

  小结:这幅《伦敦构成》以黑色线条为主,点缀了几个彩色格子。

  (三)出示第三幅画作《构成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

  提问:这幅画与前面的两幅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有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叫“色块”。这幅作品色块突出,而线条却不是很明显。

  三、欣赏格子画里的故事,想想画面表达的内容,总结格子画的特点和意义。

  (一)边播放爵士乐,边播放《百老汇的爵士乐》图片,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想象。

  提问:你从这一幅音乐画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幅画的名字叫《百老汇的爵士乐》,百老汇是纽约的一条大街,爵士乐是美国很流行的一种音乐, 画家就是听着这首欢快的爵士乐欣赏了夜景画出这幅作品。

  (二)介绍画家,小结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

  师:这些格子画都是荷兰著名的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他最喜欢用黑色的线条和红、黄、蓝色的色块来作画。红色让人感到热情,黄色让人感到温暖,蓝色让人感到*静。这些画虽然只用了黑色的线条和红、黄、蓝三种彩色的格子,但它们的组合却能让我们联想到各种不同的事物,非常神奇。

  过渡语:人们都很喜欢蒙德里安的画,喜欢格子画的大方、美丽,常常参考格子画的风格设计建筑、服装、装饰品、生活用品等,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都运用到了那里呢?

  四、欣赏生活物品上的格子图案,感受格子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

  播放《生活中的格子》图片,带领幼儿欣赏建筑、家居、衣服、装饰品等物品上的格子图案。

  小结:这种格子画的绘画风格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装点我们的生活。

  过渡语:你们想试试设计一幅格子装饰画吗?那么如果让你们来当设计师,像蒙德里安一样设计一幅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格子画,你们敢挑战吗?

  五、幼儿尝试借鉴格子画的形式设计装饰画,体验装饰画的乐趣

  (一)观察新的绘画材料黑色电工胶带的特点。

  提问:

  1.这是什么?

  2.黑色电工胶带,怎么表现线条呢?

  (二)通过小视频,幼儿掌握使用电工胶带构图的技巧。

  (三)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讲解绘画要求和规则。

  ①安全使用剪刀(如何拿、如何取放)

  ②红黄蓝不要混色

  ③黑色胶带每次使用后要留出一点,避免找不到头。

  ④可以有留空白的格子,那里装着你的小秘密。

  2.幼儿作画,教师提醒幼儿作画时注意黑色胶带的使用。

  六、作品展示、欣赏。

  (一)利用“格子墙”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二)请个别幼儿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

  (三)教师总结评价。

  (四)经验拓展:在不同物品上设计的创意格子画以及格子画装饰不同美术作品。

  结束语: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去发现,总会有很多的惊喜,我们幼儿园的体育器械橱,也运用了不同色彩的格子进行的设计,既美观又时尚,下次我们室外写生课把它们画下来好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紧凑但不紧张,气氛热烈但不混乱,幼儿活动积极,乐学、愿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主导的纲要精神。实现了“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的教育目标。

  小班美术图形创意画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及认识各种基本图形宝宝,并用各种图形拼成一幅画;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将色彩卡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各种形状;

  2、糨糊、水彩笔或者油画棒;

  3、视频转换仪、视频素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小手拍一拍(拍拍拍拍拍),我的手指弯一弯(弯弯弯弯弯),我的手指弹一弹(弹弹弹弹弹),我的小手放放好(放放放放好)。

  二、视频展示

  1、基本图形宝宝展示师:小朋友,首先复*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哪些图形,我们啊,一起来看一看是哪些图形宝宝呢?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呢,看看小朋友都认识不?

  幼儿:有正方形宝宝、圆形宝宝、椭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半圆形宝宝、长方形宝宝。

  师:小朋友回答得真是棒。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些图形宝宝啊!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它们在一起还能组合成更多的图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样的、漂亮的图画呢?

  幼儿:想

  2、图形创意画展示师:好,小朋友,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图形宝宝是怎样变成一幅漂亮的图画的。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这幅图片上都有什么啊?

  幼儿:小鱼师:那小朋友和老师一想来看看小鱼是用哪些图片组成呢?

  幼儿:三角形和圆形。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棒,回答的很好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小鱼的身子和尾巴。

  师:圆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啊?

  幼儿:小鱼的眼睛。

  师:小朋友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再来看一幅图,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

  幼儿:房子。

  师:那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房子都是用什么图形宝宝组合成的呢?举手回答。

  幼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棒,也非常的聪明。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些图形宝宝都变成了房子的什么呀?三角形宝宝都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房顶。

  师: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门。

  师:正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呀?

  幼儿:房子的墙和窗户。

  3、小朋友自己动手展示

  师:大家都非常棒!刚才老师给小朋友看了这么的图形组合的图。现在啊!老师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跟老师一起制作一幅图形画。

  让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图形。

  三、自主设计:我能行

  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图形宝宝,等会老师发给你们,你们用这些图形宝宝拼出一幅漂漂亮亮的画,小朋友们能做到吗?

  幼儿:能。

  1、发各种形状图形、白纸、糨糊;

  2、放音乐《形状变变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身主设计,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

  4、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1、评出优秀作品。

  2、表扬作出优秀作品的小朋友

  五、活动延伸

  1、通过复*,小朋友巩固及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宝宝,掌握了一定的图形知识。

  2、通过组图活动,小朋友们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启发了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小朋友一定的创新能力。

  3、通过创意大比拼,简单图形的组合,下一节课,小朋友能拼出更复杂的更漂亮的图片来,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美术图形创意画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冬天,尝试剪圆形的图案。

  2、尝试绘画短和直的线条。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材料与环境创设:

  剪刀、胶水、蜡笔、白纸

  过程与指导:

  一、讨论冬天怎么样才能温暖

  师:“冬天的时候我们会感觉怎么样啊?”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暖和啊?”

  幼:“多穿衣服。”“空调”“晒太阳”

  二、幼儿实践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画太阳,把我们班照得暖暖的好么?”

  教师示范,要求:

  1、延着黑线剪

  2、胶水宝宝用完放在桌子中间,画完后把盖子盖好。

  三、讨论结束

  教师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指出画得不太好的小朋友哪里画得不好,给予鼓励。

  课后反思: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画太阳》,我要求小朋友们把太阳涂上红色,要涂完整并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涂色。活动一开始我让小朋友讲讲太阳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再让小朋友在教室里找找圆形和红色的东西,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我们学过一节圆圆和方方,所以小朋友很快就讲出来了:是圆形。但问到太阳是什么颜色时,很多孩子讲是黄色。

  于是我告诉他们:太阳其实是红色的。后来我示范给小朋友们看,然后让小朋友们操作。没过多久,速度快的小朋友就画完了,他们把画拿过了给我看,但是有几个小朋友只顾拿着笔在纸上乱画,完全忘了不能画出轮廓线,也不能乱涂。还有的小朋友什么都没画,我走过去看的时候还说:老师我不会画。

  我对他们说:“你们别急,你们看好黑板,老师再来教你们,我手把手的教他们做示范,会了后他们不再喊不会了。

  小班幼儿的刚开始绘画,所以水*不强,画出来的画相对来说不是很漂亮,涂的颜色不是很均匀,我在指导时太关注幼儿好的作品,忽略了一些画的不好的小朋友,只顾了展示画的好看的作品,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画出来的画再不好看也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老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成果,鼓励他们下次画得更好。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 (菁华5篇)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并能准确地说出图形的名称。

  活动准备:

  学具: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颜色相同)

  教具:几何图形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堂。

  老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要跟很多不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好不好呢?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图形宝宝呢?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带了一位可爱的宝宝跟小朋友们做朋友,现在老师就把它请出来吧!

  (老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初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老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个宝宝可爱吗?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图形宝宝吧!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是一样的吗?

  老师:对了,他们的形状不一样;这个是圆形,就像大大的月饼一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圆形。

  老师:这个是正方形,就像我们会玩的玩具魔方一样,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正方形。

  老师:这个是三角形形,它有三个尖尖的角,我们一起来说出这个图形宝宝的名字来——三角形。

  三、练*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老师:那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的画)

  老师:这幅画里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都是用什么形状组成的呢?

  (幼儿回答)

  老师:对啦,我们今天这位图形宝宝呀是由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宝宝告诉老师它很喜欢小朋友们,所以它带了许多礼物给小朋友们,我们去看看是什么礼物吧!

  (老师出示各种图形的片片)

  老师:小朋友们看,图形宝宝给我们带了什么礼物呀?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些片片都是什么形状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是什么形状呀?那这个呢?

  (幼儿回答)

  老师:刚刚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现在老师要把礼物发给小朋友啦!小朋友们仔细的摸一摸自己的片片礼物,等下老师想要请小朋友们告诉老师自己的礼物是什么形状,发言之前要干什么呀?对啦,要先举手,看哪个小朋友把手举的很端正,老师就叫他来回答。

  (老师点名让几个小朋友回答)

  四、活动小结。

  老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图形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对不对,那小朋友们要记住这些形状,也要跟我们的图形宝宝做好朋友,好不好?

  五、活动结束。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师敲击小鼓。

  幼儿:小鼓声。

  师: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观察,小鼓长什么样子?

  幼儿:圆形。

  师: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师:请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圆圆的,滑滑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像小鼓这样圆圆的滑滑的,没有棱角的就是圆形。(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幼:它像……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二、让我们一起在活动室中寻找,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在室中寻找。)

  三、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观察幻灯片上的圆形实物,感知圆形的特征。

  五、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1、出示贴着几何图形的黑板,仔细看一看,哪些图形是圆形?挑选出来,让它们站成一排。

  2、幼儿动手挑选。

  六、实践操作,添画。

  1、小朋友你知道圆形能做成什么吗?老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看看。

  一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大太阳,

  两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小鸡,

  三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好吃的糖葫芦,

  四个圆形变变变变出可爱的毛毛虫。

  2、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3、观看幻灯片中的圆形变成的图形,激发幼儿的想象。

  七、延伸:小朋友们,你们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回到家仔细去寻找。然后再用圆形去变个魔术好吗?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 “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课后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确有许多的知识、技能需要教师以直接的方式予以支持。比如,那些幼儿无法凭借现有的条件通过探索获得的经验,教师要直接给予一些替代性的经验,当出现一些新型复合材料的时候,需要给幼儿演示其基本的用法,当幼儿出现无法克服的客观困难的时候,及时的予以解除。图形变变是幼儿喜欢的数学活动,我没有给任何提示,首先让孩子们自己尝试,中间稍微介入一下,最后放手让孩子们变,孩子们的探索有了别样的成功体验。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4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特征和性质;通过裁剪、展开、制作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几何体与*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简单的*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与角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通过动手画图、线段的大小比较及角的度量、比较与运算等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过程,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立体图形。

  (2)经历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转换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互相转化的技能。

  (3)经历对点、线、面、体关系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建立*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

  (4)经历画图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直线和角的一些简单性质;掌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5)在现实情境中,探索两条线段、两个角的比较方法及比较的结果,探索线段与线段之间、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6)认识线段的等分点,角的*分线、角角和补角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掌握的几何体知识描述现实物体的形状,在探索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对本章的学*,学会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原理。

  (3)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能在现实物体中,发现立体图形和*面图形。

  (5)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6)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独立地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2)通过对本章的学*,培养和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

  (1)掌握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会用符号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两点距离的定义。

  (3)会用符号表示一个角,学会度量一个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理解角的*分线的定义,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确定几个角的运算关系。

  2、难点:

  (1)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

  (2)从现实情境中,抽象概括出图形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对这些性质进行描述。

  3、关键:

  (1)从实际出发,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时划分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2课时

  4.2 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4.3 角 4课时

  数学活动 1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教学设计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 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120页。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打开电视,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4、*面图形的概念。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面图形。

  注:对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

  5、立体图形和*面图形的转化。

  (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

  (2)提出问题。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面图形?能把看到的*面图形画出来吗?

  (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面图形。

  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

  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

  6、思考并动手操作。

  (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

  (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7、操作试验。

  (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面图形。

  (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面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面图形,或者把一个*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

  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

  四、作业布置

  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题4。1第1~6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如下图所示,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3、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三、解答题。

  4、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面图形。

  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

  答案:

  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二、2、C 3、D

  三、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 5~6、略

《认识几何图形》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说出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探索兴趣的激发,以及观察、比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2、准备四种颜色的圆圈(红、黄、蓝、绿四色)

  活动过程:

  1、让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样物品,请他们自由的观察、触摸和摆放

  老师:每位小朋友到老师这来拿一样玩具,待会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拿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它摸上去是有什么感觉?把它放在桌子上看看会怎么样?并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幼儿带着问题自由操作,教师从旁观察,并适时给予指导)

  2、教师从幼儿的观察中向学生介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及其特征

  ㈠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㈡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玩法回答,如:“我玩的是小球,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向别的方向滚,我把小球放在地上,它站不住总向周围滚”,“我玩的是方积木,我一推它,它就向前滑”,“我玩的是可乐瓶,一推,它就向前滚,一挡,它就停下来。我把小可乐瓶放在桌上,它能立住”等。

  ㈢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分析进行总结型概述

  老师:球体无论从哪一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面上能向任何方向滚动;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中间上下一样粗,把它*放在一个*面上,会前后滚动,像一根柱子;正方体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都是正方行,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都不能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差不多,有四个面是一样大,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也是一样大,把它放在桌面上,不管怎么放,也都不能滚动。

  3、请幼儿分别将各种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请能力强的幼儿检查是否放对了。

  老师:为了证明小朋友们都认识它们了,下面来请小朋友将手中的物品分分类,将球体放入红圈内,将圆柱体放入黄圈内,将正方形放入蓝圈内,将长方体放入绿圈内。

  (分好后)

  老师:我请小朋友来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分对了,如果有错,应该放在哪里?

  4、请幼儿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教室内的事物)

  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教室里面有很多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大家来找找看好不好?(找到后,老师夸小朋友们真厉害)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图形》教案 (菁华5篇)

《认识图形》教案1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要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行和圆这些*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1课时

  认识*面图形

  教学内容:

  认识*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面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立体图形。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你能把这些图形**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展示交流,探究新知

  1、想一想: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反馈与检测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一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四、拓展提高练*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五、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不同点、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课上引导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物体,发现它们身上存在的**的面,然后在纸上把它们拓下来,从而得到要认识的*面图形,再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在找出它们,并能用这些*面图形拼组新的图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认识图形》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教学时以活动为主,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面”的探究、建模过程。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

  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认识的雪地里的那些小画家吗?它们都是谁呢?(小鸡、小鸭、小马等)

  师:它们是怎样作画的?(用脚印出来的)

  师:动物界的小画家很厉害,几步就印出了一幅画,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我们数学的图形王国里也有几位厉害的小画家,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参观这些画家的作品。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一)认一认——引入新知

  师:大家还认识他们吗?

  (师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师:谁来介绍一下它们。

  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学生如果不认识三棱柱,教师直接介绍。

  师:对于上学期学过的这些立体图形,大家认的很准。我们是不是曾用它们玩过“搭一搭”,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搭汽车的时候为什么要用长方体做车身,圆柱做车轮呢?为什么不用长方体做车轮呢?

  生:圆柱容易滚动,做车轮比较合适,长方体做车轮不行,下面太*了,不会滚动。

  师:刚刚那位同学说的长方体“下面”太*了,你们听懂了吗?他说的是哪里呢?请大家来摸一摸,看看其他的物体有“**”的地方吗?拿出你们袋子里的实物,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地方,感觉一下。

  (学生动手,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实物上的*面,感知面在体上)(**的,滑滑的)

  师:大家摸到的**的地方就是立体图形的面,圆柱上容易滚动的那个面是**的面吗?

  生:不是,是弯曲的,圆柱体的*面在两头,圆圆的。

  师:是的,圆柱体上容易滚动的摸起来弯曲的面叫曲面,还有球的表面也是曲面,对于曲面,以后我们再研究,今天我们只研究*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立体图形上的这些**的面,这是一种新的图形——*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玩一玩——把面“请”下来

  1、说一说

  师:你能想办法把立体图形上的这些**的面移下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办法得到它们?

  生1:把长方体的盒子放在纸上,用笔描出它的边线。

  生2:剪一剪,从纸上剪下来一个面。

  生3:用印泥把面印到纸上。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全班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从什么体上取下了一个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把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贴到黑板上。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名称

  (1)、认识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长方形,请小朋友们取出长方形,像老师这样用手摸一摸。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摸到一个**的面)

  师:老师也摸到了一个**的面,请大家再和老师一起像这样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四条边,四个尖尖的角)

  师:横*竖直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不具体学*直角了,大家只需要知道在长方形中这样横*竖直的角就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来看,在长方形里有两条长边,有两条短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边的特点。请大家拿出手工纸和老师一起来折一折。上下对折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的上下两条长边一样长。)

  左右对折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长方形左右两条短边一样长。)

  (师小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相等。)师出示一个梯形,让学生判断这个是不是长方形。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理由。

  出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请大家思考:我们在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候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1:看一看

  生2:摸一摸

  生3:折一折

  ……

  (2)、迁移类比,认识正方形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现在我们要认识正方形,我们能不能用刚才摸,看,折的方法来认识正方形呢?(同桌合作学*,来认识正方形的特点。)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生1:一个**的面。

  生2:四个横*竖直的角。

  生3:四条直直的边。

  ……

  师:它的角是怎样的角呀?它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都是横*竖直的角。

  生2:都是直角

  生3:四条边都相等。

  师:你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他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呢?

  师小结:四个直角,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都相等。

  总结:不管位置,大小,方向如何,只要符合正方形的特点它就是正方形。

  (3)、小组合作,认识三角形和圆

  师:我们很快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请小组合作,用摸一摸,折一折等方法找出圆形和三角形的特点。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特点,发现特点以后请举手表示活动结束。

  师:这个图形呢?(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生1:三角形有一个**的面,三条个尖尖的角,三条直直的边。

  生2:圆有一个**面,没有角。是曲线围城的封闭图形。

  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师小结:弯弯的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就是圆。

  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圆和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认识不是只有直角三角形(直接强化,加深认识)。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分一分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四种图形分分类,从学具袋里拿出来,在桌上摆一摆、分一分,分类之前,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每一个图形的特点,确定一个分类标准,想想为什么要这么分。

  生1:分三类: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三角形;圆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这样分可以嘛?谁和他分的一样?举手示意

  我们再来看一个

  生2: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有角,边是直的);圆(弯曲的)

  师: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3:分四类

  长方形扁一些,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三角形三条边,圆弯曲的

  师:也就是说,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就分了四组,有道理。现在,把这三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总是自己一类;

  长方形、正方形可以放在一起,都有四条直直的边,也可以分开,因为也有不同的地方

  师: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了这些*面图形,这个好*惯会非常有利于今后的学*,很好!

  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3、认一认

  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4、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

  四练一练,体验应用

  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课本37页练一练)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五、延伸拓展,巩固总结

  1、小朋友们能用今天认识的*面图形拼出美丽的图案吗?拼出来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拼的是什么呢?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等待你们去发现。你们要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思考,会学到很多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面图形)

  长方形有4个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正方形有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3个角,3条边

  圆圆是曲线

《认识图形》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学*兴趣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四种图形的过程中,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种图形的本质特点;

  教学重点:

  1、能用自己的话初步概括各图形的本质特点;

  2、能利用所学知识拼摆图案。

  学具准备:

  1、积木各小组一套;

  2、供折叠用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人一张;

  3、供学生拼图用的色卡纸及各种图形每小组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课前):让小朋友把自己带来的谜语给大家猜一猜,然后教师提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小家伙,木脑袋,要说他的本领可不小,造房、造桥样样行,小朋友们喜欢他。”(积木)

  2、导入:你们喜欢玩积木吗?喜欢的小朋友请举手?但是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是来玩积木,而是看积木;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积木。挑好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积木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能较快的进入学*状态。)

  二、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1、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

  (1)活动:请你把手中积木的面摸一摸,你能把你摸的面用水彩笔描在这张白纸上吗?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描得又快又好!

  (2)展示:你能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看一看吗?抽学生的作品帖在黑板上,然后问:“有没有和这些图形不一样的?”帖出不同形状的

  (3)认识揭题:请看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小朋友们描下来的,你们看的清楚吗?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把他们放大到了屏幕上。你认识吗?一边认识,一边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图形。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4)联系实际: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学生自由说。

  2、认识特点

  (1)观察交流:刚才小朋友们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图形。想一想,他们有什么特点?请每个小朋友挑选你最喜欢的图形,找一找他的特点,先在小组里说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汇报:a:哪个小朋友能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选择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b:哪个小朋友选择的图形和他不一样?自由说,适当表扬。(正方形方方正正的,长方形扁扁的,三角形尖尖的',圆形圆圆的。)

  (3)比一比

  a:你觉得在这些图形里面,有哪些图形长得比较相似?(长方形和正方形)

  b:它俩有什么地方非常相似呢?(4条边和4个角)又有什么不同呢?(4条边相等与否)

  (4)折纸验证

  a:你真聪明,发现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长方形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那哪个小朋友有好办法来验证xxx的想法?(折纸)

  b:那我们就用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和老师一起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再折一折。(对折)这样折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长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两条边叠在一起,这两条边相等。)这样折你又发现了什么?(变成三角形,这两条边相等。)

  c:小结:所以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

  d:你能用这张长方形的纸来验证长方形上面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和右边的边相等吗?请你折一折,学生活动。

  e:抽生上台边折边讲,集体表扬。

  (5)摆一摆

  a:你能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用牙签来摆一摆吗?学生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b:抽生实物投影较对,有不同摆法的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想象这些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小结回顾

  小朋友们都能说能找能摆,真厉害!现在请你回忆一下,今天这节课一共认识了几种图形?是哪几种?

  四、深化练*

  1、课件出示

  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

  (2)有哪几种图形?请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有哪3个,你能上来指给大家看一看吗?课件闪烁。长方形呢?三角形有几个?一起数一数。圆形呢?

  2、拼图

  (1)出示范品:你们看,这幅图像什么?找一找在这幅图里有哪些图形?你也能用信封中的这些图形拼一幅漂亮的图画吗?听音乐,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拼的图画最漂亮。

  (2)小组合作活动。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小结。

《认识图形》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2、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问: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板书: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

  做练*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认识图形》教案5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难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大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个、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人一份、小动物屋3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今天,我们去图形王国里玩一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2、提问:王国里有哪些图形宝宝啦?(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它有长得怎么样的呢?

  3、图形宝宝自我介绍(小结):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我的身体是胖乎乎的一个角都没有。小朋友们好,我是正方形宝宝,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三角形宝宝,我有三个角三条边,大家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

  二、游戏“喂饼干”

  1、按形状给小动物喂饼干。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啦?(出示三个形状小动物的家)教师分别扮演小动物,说喜欢什么形状的饼干。

  2、师:小朋友们,现在拿起小椅子下的三种形状的饼干,你们手里有什么形状的饼干啦?小动物饿啦,给他们喂一下吧。

  3、小朋友喂饼干。

  三、经验迁移。

  师提问:在小朋友的家里或在幼儿园,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呢?回家之后,我们在去找找其他的物品吧。

  活动反思:

  活动刚开始,我以带小朋友去图形王国参观的形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我直接出示三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说一说长得怎么样,用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表示。小朋友自己先说出第一感觉的形象。然后教师在自我总结,以图形宝宝自己介绍的方式较科学的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三个形状的基本特征。但是之后,教师可以请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等方式来考考小朋友有没掌握,可以更好地巩固对图形基本特征的了解。重点可以更好地突破。

  第二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小朋友按照形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以此加深小朋友对三个形状的特征。比如请他们拿起饼干的时候,先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饼干,然后再去喂饼干。因为“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种学*形式,让他们“玩中学,学中玩”,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幼儿园、家里的物品。哪些是圆的、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将枯燥的图形与生活相联系,较好地融入到生活,作为生活经验。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轴对称图形》教案 (菁华5篇)

《轴对称图形》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主体探索、教师引导,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

  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和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行分析操作过程,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点A和A′是对称点,可以设AA′与对称轴的交点为P,将△ABC沿MN对折后A与A′重合

  于是有AP=PA′、∠MPA=∠MPA′=90°

  对于其他的点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可以发现,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2、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数量关系并进行交流,同时给出线段垂直*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四、师生合作,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出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标志,如汽车标志,交通标志,数字,字母等等

  先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吗?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交流动手操作,标出一组对称点,找出每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为下一课学*垂直*分线的画法打下基础。

  2、利用以前认识过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行四边形,梯形等,以这些图形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直线做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自己设计和创作轴对图形或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并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五、归纳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

  (4)轴对称的性质。

  2、你还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六、布置作业、下课

  作业: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对称的美。

  【教学板书】

  12.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1)沿直线对折

  (2)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2、轴对称

  3、垂直*分线

  (1)过线段中点

  (2)垂直于这条线段

  4、轴对称的性质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轴对称图形》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主体探索、教师引导,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

  1. 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和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行分析操作过程,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点A和A′是对称点,可以设AA′与对称轴的交点为P,将△ABC沿MN对折后A与A′重合

  于是有 AP=PA′、∠MPA=∠MPA′=90°

  对于其他的点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可以发现,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2. 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数量关系并进行交流,同时给出线段垂直*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四、师生合作,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出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标志,如汽车标志,交通标志,数字,字母等等

  先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吗?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交流动手操作,标出一组对称点,找出每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为下一课学*垂直*分线的画法打下基础。

  2.利用以前认识过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行四边形,梯形等,以这些图形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直线做为对称轴, 找出对称点,自己设计和创作轴对图形或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并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五、 归纳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

  (4).轴对称的性质。

  2.你还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六、布置作业、下课

  作业: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对称的美。

  【教学板书】

  12.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1)沿直线对折(2)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2.轴对称

  3.垂直*分线

  (1)过线段中点(2)垂直于这条线段

  4.轴对称的性质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轴对称图形》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主体探索、教师引导,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

  1.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A、B、C的对称点,线段AA′、BB′、CC′和直线MN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行分析操作过程,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点A和A′是对称点,可以设AA′与对称轴的交点为P,将△ABC沿MN对折后A与A′重合

  于是有AP=PA′、∠MPA=∠MPA′=90°

  对于其他的点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可以发现,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

  2.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发现数量关系并进行交流,同时给出线段垂直*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

  3.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四、师生合作,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1、出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标志,如汽车标志,交通标志,数字,字母等等

  先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点吗?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学生交流动手操作,标出一组对称点,找出每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将学生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为下一课学*垂直*分线的画法打下基础。

  2、利用以前认识过的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行四边形,梯形等,以这些图形的任意一条边所在直线做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自己设计和创作轴对图形或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并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五、归纳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线段垂直*分线的概念;

  (4)轴对称的性质。

  2、你还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六、布置作业、下课

  作业:收集和整理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图片,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发现生活中对称的美。

  【教学板书】

  12.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1)沿直线对折(2)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2、轴对称

  3、垂直*分线

  (1)过线段中点(2)垂直于这条线段

  4、轴对称的性质

  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轴对称图形》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轴对称图形》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等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的探索过程,会画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借此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2、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白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各一张,梯形和三角形。

  学生:白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各一张。

  教学对象的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学生在前面已经的学*中,已经知道了一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所以针对这一具体内容,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撕纸玩轴对称图形,学生对这一内容非常感兴趣。

  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谈话激趣

  谈话:如果给你一张纸,你打算怎么玩这张纸?……你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玩这张纸?看好了,先对折,对折后有一条折痕(板书:折痕),然后从折痕处撕开。怎么样,想试一试吗?(把教师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1、仔细观察你的作品,它是一个什么图形?(我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线,有一条折痕,两边完全一样,完全重合)板书:轴对称图形

  提问:为什么你觉得你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谈话:轴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而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提问: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那说明对称轴是一条什么?(直线)直线有什么特征?(无限延长)那么对称轴怎么画呢?

  谈话:画对称轴的时候我们一般用点划线来表示。(板书:点划线)也就是先画一点再画一横,由于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并且是无限延长的,所以我们要把这条点划线分别向上向下延长。

  3、你能像老师这样在你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吗?画好了吗?画好后同座位之间相互看看。

  4、没想到吧,就这么一张白纸,简单的一折,一撕,居然创造出了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其实轴对称图形离咱们并不遥远。

  5、教学找长方形的对称轴

  1) 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如果让你找出这个长方形纸的所有对称轴,你准备怎么办?(对折)你赞同吗?那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并画出它的对称轴吧。

  2)指名到讲台前展示自己的折法和画法。

  3)通过对折,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只有几条对称轴?(两条)

  4)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找到了长方形纸的两条对称轴,(出示黑板上画好的一个长方形),这儿也有一个长方形,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还能对折吗?如果要你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还方法吗?小组内讨论讨论。指名说一说。

  (先量出长方形对边的中点再连线)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对边中点的?(量一量)谈话:我告诉你这个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怎么找这条边的中点?15厘米处。这条边的中点跟上面的一样。然后把两个中点用点划线连起来。

  提问:对称轴找完了吗?请你继续用这种方法找完长方形其他的对称轴。

  5)让学生在书上画一画。画好后提醒学生:画好的同学把老师刚刚画的这条对称轴也画上去。

  提问:你一共画了几条对称轴?

  由此可见,不管是长方形纸还是长方形的图,它都只有两条对称轴。

  6、教学正方形的对称轴

  1)研究了长方形,你觉得我们下面要研究什么图形了?(教师拿出正方形的纸)拿出正方形纸,请你用刚才研究长方形的方法,找到正方形所有的对称轴并画出各条对称轴。

  2)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画出几条对称轴?(四条)哪四条?斜的这条你是怎么找到的?你们和他找的一样吗?原来老师和你们找的也是一样的,演示课件,是这四条吗?

  3)现在我们知道了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和长方形相比怎么样啦?(比长方形多)多几条?哪两条?(斜的两条)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完成想想做做1

  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称轴,知道了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出示书本62页想想做做第一题中的所有图形。这儿有很多我们学过的图形,看看哪些同学能一眼就找到其中的轴对称图形,你觉得它是轴对称图形的用铅笔在上面轻轻地打上一个勾。学生独立判断。

  2、你判断好了吗?你觉得怎么去检验你的判断是对的还是错的?(折一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这些图形折一折,如果是轴对称图形的,请你在书上画出它的对称轴。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集体反馈交流。

  谈话: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机会只有六个,每个同学可以选择你最有把握的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的,有几条?

  4、谈话: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都能准确的判断这6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吉老师觉得心里有话要说,不知道同学们心里有没有话要说。我特别想说的是,就以梯形为例吧,1号图是一个什么梯形?(等腰梯形)虽然这个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但是……不是每个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比如6号梯形还有我手里的这个梯形,他们都不是轴对称图形。看来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好了,我的话说完了,剩下的图形你们来说吧。

  完成想想做做2

  1、我给大家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形。下面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是轴对称图形的在下面画“√”。独立完成,指名回答,你来说一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出示第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四人一组讨论。指名回答,那你能把它画出来吗?和老师画的一样吗?其他的两个图你能找到他们的对称轴吗?

  3、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第三个图形。集体交流。

  4、第二个图你找到了几条对称轴?第三个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前3个图形,先仔细观察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是什么图形?如果学生说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要追问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边形)如果学生说第三个图形是五边形,谈话:这个图形不是普通的五边形,它的5条边相等,它是正五边形,2、这3个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呢?你能在书上画一画吗?学生在书上画一画。

  3、反馈:正三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有没有不同意见的?是这样吗?那正四边形呢?对吗?正五边形呢?

  4、教师手指着黑板,正三边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五条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正几边形就有几条对称轴)

  5、根据这个结论,你能知道第四个图形正六边形有几条对称轴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六条。正八边形呢?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轴对称图形。其实,大自然对于轴对称的创造远远不止这些。仰望蓝天,俯瞰大地,拥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轴对称的足迹。看那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和蜻蜓,那翱翔天际的大雁和白鸽。就让我们在幽雅的音乐声中做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完成书本63页想想做做第5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前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可能已经遗忘。所以课的一开始,设计了教学复*,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特别是教师画对称轴的画法为学生画对称轴做了示范。这节课重点研究对称轴的画法,使学生明确了学*目标,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新授的内容中,首先让学生通过折纸发现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怎样画长方形的对称轴。这样的程序可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思考。教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预测,以便在不同情况下实现难点的突破。教师的示范作图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对对称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试一试中,先放手让学生尝试折纸和作图。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评议时关注后进生的认知状况,启发他们通过操作提高认知水*。

  在练*的这个环节中,练*的操作程序清楚,而且题目讲解到位。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很多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比如为学生准备的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太小,以致于在教学反馈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根本看不到上面学生展示的作品,其实教师这时可以使用事物投影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且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沉闷,没有*时的课堂氛围好,经教研员分析是教师对学生的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太少,导致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在上完课之后,我努力尝试了积极评价学生的回答,果然有不同反响。看来年轻教师在*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时多上一些教研课,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图形创意》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图形的分类教案 (菁华5篇)

图形的分类教案1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反思:

  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数学。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学*内容和幼儿的生活背景越接*,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幼儿熟悉的颜色、形状入手,容易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个活动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形状分类、颜色分类,还是开阔的练*,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提供丰富的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分类概念。在本次分类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程序的: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先复*和观察比较图形的颜色、形状,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问题,以保证其有较充足的操作时间,此时,在巡视的过程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接着是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的结果,最后才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形成概念加上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就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活动。幼儿多次反复操作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幼儿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学具来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我较注意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积极地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同时我还注意个别差异的.存在,有的幼儿能力强,动作快,有的幼儿能力差,动作慢,我耐心等待那些动作慢的幼儿,让他们完成操作活动。在教学中,我没有因为时间的原因,以教师的演示法来代替幼儿的操作法,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在本次的分类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9个几何图形,让幼儿学*二层分类。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在操作时,有的能力强,动作相对快一点,有的能力差,动作就很慢,在教师巡回指导环节中,我重点关注能力差,动作较慢的幼儿,给他们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主动地探索操作活动。

  在操作活动中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同伴间的相互学*,能提高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操作结果有不同的看法,我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幼儿交流讨论,分享的机会,直至达成一致的意见。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知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互相评价,讨论出正确的答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图形的分类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42例1和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1直角=90°,1*角=180°,1周角=360°,以及钝角与锐角的度数范围,并能根据角的度数区分这几类角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动态认识各类角的形成过程,结合角的度数建构起各类角的概念表象,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活动角、半圆扇、圆扇、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什么叫做角?

  预设: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我们学了哪些角?

  生:直角、锐角、钝角。

  二、从静态到动态再次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师:你能用一个活动角表示一个直角吗?

  生:可以。(动手操作)

  师:你有什么方法确定它是直角吗?

  预设:生1:拿三角板的直角量。生2:拿量角器量。

  师:你能把刚刚用活动角表示直角的过程演示一遍吗?

  请学生上台演示,边演示边说(一条边绕着它的端点旋转90°)

  师:这条边是什么线?

  生:射线。

  师:所以直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90°后形成的图形。

  板书:1直角=90°

  师:那你们能用活动角表示一个锐角和钝角吗?

  请男生表示锐角,女生表示钝角。

  男、女分别上讲台展示,边展示边说锐角和钝角形成的过程。

  (指导学生说的进修,自己的角比直角大或小,如:把一边绕端点旋转大于90°,它就是一个钝角,把一边绕端点旋转小于90°,它就是一个锐角。)

  三、*角、周角的认识

  1.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钝角的这条边转到现在的位置,此时组成的角有什么特点?(出示*角的展示)

  生1:两条射线变成了一条直线。

  生2:两条射线组成的角是180°的角。

  生3:这是最大的钝角。

  生4:这个角有两个直角大。

  师:没错,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180°后,它已经不是钝角了,它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做*角。

  师:1*角等于多少度呢?

  生:1*角=180°

  师:你们尝试画一个*角吗?

  学生尝试独立画一个,完成后交流反馈,说明应注意的几点,必须标明顶点和角的符号,再标上度数180°。

  2.认识周角

  我们还有一种特殊的角需要认识,请看。

  老师拿出圆形扇,打开它,提问:刚刚圆形扇的一边也绕着端点旋转了一周形成了什么角呢?

  生:周角。(学生如果不知道可以直接告之)

  师:你能指出这个周角的两条边和顶点吗?

  请学生上台指出。

  出示PPT演示一下刚刚的过程。

  师:那一个周角等于多少度呢?

  生:360°。

  师:你们能画一个周角吗?试试看吧!

  全班反馈交流,注意两点,标上角的符号和度数360°。

  四、锐角、直角、钝角、*角和周角的关系研究

  师:通过刚刚的学*,我们现在一共认识了多少种角?是哪些角呢?

  小组合作后交流分享:

  预设1: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预设2:周角〉*角>钝角>直角>锐角

  预设3:1周角=2*角=4直角

  要求学生说明想法和依据.

  五、课堂练*

  见PPT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角的分类

  *角:180°锐角〈直角〈钝角〈*角〈周角

  周角:360° 1周角=2*角=4直角

图形的分类教案3

  活动名称:图形的分类

  活动目标:

  1、巩固圆形、三角形、方形的主要特征,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

  图形的分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活动准备:

  大的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胸饰各一个,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型积木搭建的图形王国区域。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图形王国,引出课题。

  “图形王国里,有许多的图形宝宝在搞大联欢……这时,有三个

  图形妈妈来了,你们认识它们吗?(教师逐一带领幼儿复*巩固图形

  的主要特征)

  2、送图形宝宝回家

  分别让幼儿拿一种图形送给相应的“图形妈妈”,教幼儿说:

  “我把XX形宝宝,送给XX形妈妈。”

  3、请幼儿到图形宝宝家做客

  亲亲“圆形妈妈”的脸,拍拍“方形妈妈”的肩膀,给“三角形

  妈妈梳梳头,捶捶背,跳到圆形宝宝家,飞到方形宝宝家,游到三角

  形宝宝家等……

  活动延伸:小朋友与各种图形妈妈分别做游戏(方形、圆形、三角形)

图形的分类教案4

  活动目标:

  1 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 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

  每人一个分类盒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 出示奇妙的口袋、复*对*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边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 引导幼儿操作,学*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 完成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教学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图形的分类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并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1.教师问:我们已学过哪些图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贴出相应的图形。

  (1)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教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2)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交流分类的方法。

  (3)汇报与交流: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学生可能出现下面的分法:

  立体图形;*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圆形。

  2.教师问:下面是一组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四边形吗?

  3.实践活动: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巩固与应用。

  (1)课本23页第1题。

  (2)课本23页第3题。

  (3)分一分、填一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