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29 00:00:00 教案,大班

小青蛙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唱二声部歌曲,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进一步喜爱合唱这种演唱形式。

  活动准备:

  二声部图谱、已学会的一声部

  活动过程:

  一 、律动进场。《小树叶》

  师:请大家跟着音乐的旋律做动作,进音乐王国去表演吧。

  练声:

  1、复*《落下来》

  来到了音乐王国,我们来唱唱《落下来》大家边唱边做动作,注意身体放松,面带微笑,轻声整齐的唱,感觉像一个人在唱。

  2、合唱训练

  (1)看手势唱音阶。

  师:小音符被我们好听的声音吸引来了,他们要和我们做个"看手势唱音阶"的游戏。请看我的手势唱出音阶。

  师:请这半的孩子看我的这只手,这一半的小朋友看我这只手,看我的手势唱音阶。

  二、学*二声部合唱《小青蛙》

  (一)复*歌曲《小青蛙》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现在老师弹一首曲子,小朋友听听是什么歌曲?"

  "你们的耳朵真灵,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呢?"(用欢快跳跃的声音,快乐的表情来表现这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刚才小朋友在演唱的时候,强弱拍子不够明显,这是两拍子的歌曲,第一拍要唱的重一些,第二拍要唱的轻一些,我们再来试一试。"

  (二)探索第二声部的演唱内容,学*伴唱。

  (1)师范唱合唱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二声部合唱,我请林老师跟我一起来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仔细听,我们是怎么唱的?"

  提问: "听了我们的演唱大家感觉怎么样?"(欢快)

  "刚才我和林老师唱的一样吗?"

  "哪个老师唱的跟你们一样,哪个老师唱的和你们不一样?"

  (3)师范唱第二遍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小朋友在听一遍.

  师:"刚才马老师和林老师唱的一样吗?哪位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和你们一样的,这是歌曲的第一声部。)哪位老师和你们唱的不一样,(林老师)林老师唱了什么?(呱、咚、游)林老师唱的是歌曲的第二声部。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图谱,探索歌曲的第二声部。

  师:"现在老师再来唱一遍,请小朋友认真听,马老师唱的什么地方唱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又和林老师一起唱同样的歌词?(教师一边指图谱一边演唱)

  师:"刚才马老师在什么地方唱的跟林老师不一样是歌曲的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前半部分)

  A、小青蛙在池塘边玩耍的时候,很开心,发出好听的叫声。

  ( "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B、接着,它就在东边跳跳,西边跳跳"咚"的一下子跳到水里面

  ("咚"我们也来唱一唱。)

  C、在间奏的地方,青蛙在游泳"游"一起来试一试)

  D、接下来在什么地方马老师和林老师唱一样的歌词?(歌曲的后半部分)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全体幼儿跟随教师学*第二声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唱一遍"

  青蛙叫"呱" "呱" "呱" "呱"

  跳到水里"咚""咚""咚""咚"

  青蛙游泳"游""游""游""游"

  一起唱"咕儿呱呱……"

  (6)抓出重难点,学*象声词(呱、咚、游)

  师:刚才我们唱的(呱、咚)都是象声词,在念这些象声词时我们要念的活泼一点,跳跃一点,我们来试一试。"游"前面两个小节要念足两拍,后面的也是跳跃一点。

  (7)配上音乐进行练*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来试下,

  三、尝试进行二声部合唱

  (1)与老师合作进行二声部合唱

  师:"大家学得真快,现在看我指挥,我唱第一声部,你们来唱第二声部,注意我一个人唱你们这么多人音量不能太大,要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唱的时候大家都要能听到马老师的歌声。跟你们合作真是太愉快了,我们再来一遍吧。

  (2)幼儿分组合唱。(交换)

  师:"老师发现你们能控制自己的音量 ,真是越来越有音乐家的潜质了,接下来我们分成两个声部来唱。以这里为界限,这一半的唱一声部,这一步的唱二声部,唱不时候要倾听别人的声音,大家一起唱就像一个人唱一样,第二声部的歌声音量不能超过第一声部的音量。

  (3)请两位孩子合作表演,

  (4)跟老师互动

  师:"今天来了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来邀请后面的老师一起唱一唱,我们小朋友唱第一声部,请老师唱第二声部,在咕儿呱呱的地方我们一起唱,

  四、律动下课。幼儿随音乐跳出音乐室。

  师"你们和老师配合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学*了二声部合唱,小朋友有学会了新本领。是不是很开心,我们一起跳个舞吧!

  教学反思:

  喜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通过学生互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努力创设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轻松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放松的、活跃的心里状态,这样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不足的地方是在最后的综合表演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兴奋度过高,所以课堂有点吵、乱,下次组织综合表演时,我必须加强有效的组织能力,在活动前,要明确的提出具体该怎么做的要求,让学生更有序的进行表演。

小青蛙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不同的练*方法,锻炼幼儿跳跃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竹筐20个(边筐高25厘米)、4张圆形大小不一的荷叶、纸皮(荷叶)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音乐游戏"小青蛙醒来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活动身体。

  2、幼儿每人选一张"荷叶",摆在地上,进行跳进跳出动作练*,(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起跳时先屈膝,落地要轻)

  二、基本活动练*一"勇敢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跳过高25厘米的障碍物。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们一起到野外去玩玩,好吗?路上会有一些小土坑和小土堆,我们可以跳进、跳出、跳上、跳下,可好玩了!"

  1、将竹筐*放,小青蛙跳进跳出小土坑。

  2、将竹筐倒扣放,小青蛙跳上跳下小土堆。

  练*二"互相帮助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衡能力及为他人提供帮助。

  老师:"前面的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桥,你们想不想玩惊险的"两人过桥"的游戏?"老师讲解游戏的方法,提示"小桥的桥面比较窄,小青蛙们过小桥的时候,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过桥。"将幼儿分成两组,各自站在两边的起跑线上,听口令同时过桥(竹筐倒扣,一个挨一个摆放成一座小桥)

  ①过直线型小桥:

  ②过型小桥:

  ③过型小桥④过间隔式小桥(在活动中,教师重点提示两人相遇时,要照顾到对方,保证不让自己,也不让别人掉下桥)练*三"团结友爱的小青蛙":让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老师:"小青蛙们都累了,请你们听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跳到指定的一张荷叶上,全都能坐下来休息,行吗?"

  1、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大的荷叶上

  2、听口令,全体坐在较大的荷叶上(幼儿紧贴着坐)

  3、听口令,全体坐在中等大的荷叶上(幼儿拥挤着坐,个别需坐在别人腿上)

  4、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小的荷叶上,教师启发幼儿如何能让大家都能坐下?如何提供帮助?(半数幼儿需重叠抱坐)(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能在越来越小的荷叶上坐下来,从中体验到"分享"后的快乐)

  三、放松活动"小青蛙回家"老师:"小青蛙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

  1、两人一组手拉手绕过障碍物(竹筐)

  2、四人一组手拉手以转圈的方式绕过障碍物四、活动结束。

小青蛙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

  2、让孩子们从学*中理解。

  3、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成长。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必须要让孩子们从动手画小青蛙的家开始明确今天要做什么,这是重点

  活动准备

  1、诱导

  2、跟进

  3、老师先画讲

  4、学生跟进握笔开始

  5、比赛

  6、画的画都有优点

  活动过程

  今天的美术是装饰画《小青蛙的家》,主要是让孩子们用分割法给青蛙进行装饰画。在画之前,我提出要求:“先将青蛙用短线分割好,再在分割好的方块里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点、线等来进行装饰。”到了讲评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装饰的青蛙都各具特色,有的小朋友组合出来的花纹还挺好看的,只有新生顾祺小朋友一个人是用涂色的方式来装饰青蛙的。

  理所当然,我表扬了会用点、线与各种图形来进行装饰青蛙的小朋友。当我问大家:“顾祺小朋友的方法好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本想也说不好的,因为这次美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用分割法和各种图形来装饰画,而不是和*时一样是涂色。可是,当我的目光接触到他那张委屈的脸时,我沉默了。

  我是否该听听他的想法呢?这个念头在我心中一闪而过。于是,我请顾祺小朋友讲讲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时,她说:“我觉得这样的青蛙比用点、线、图形来装饰的蜗牛更漂亮。”这样的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

  是的,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教学反思

  是的,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 (菁华3篇)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与“×××︱”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

  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二、感知“××︱”与“×××︱”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

  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本文(……)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

  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

  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有困难的乐句)

  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

  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想不想一边唱歌,一边做表演呀?那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吧!(歌表演结束)

  活动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2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教学目标:

  1.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2.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3.能随音乐创编歌词。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时能够较好的表现出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场景

  布置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小时候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有谁可以告诉老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多媒体课件)

  2.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音乐的世界里面小蝌蚪会遇到哪些动物呢?(播放音乐中的动物多媒体课件)(二)声音辨别

  1.师: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来听一听,小蝌蚪遇上的动物都有哪些呢?

  (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说出动物的名字,并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模仿动作)

  2.师:咦,小蝌蚪最后遇上了哪种动物呀?

  (多媒体播放青蛙的叫声以及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辨别动物)

  3.师:小蝌蚪最后找到了妈妈,非常开心,所以小青蛙唱起了歌,我们一起

  来听一听它在唱什么歌呢?

  (多媒体演示歌曲)(三)学*歌曲

  1.师:你们听小青蛙是不是很开心呀?让我们来跟着老师一起读一遍歌词。(师生共同随音乐朗读一遍歌词)2.师:真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分组说“跳跳、呱呱”)

  3.师:我们和小青蛙一起轻轻地唱一唱吧。(师生共同轻声唱歌)4.师: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5.师: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6.师: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和老师一起表演,好吗?

  (四)编创歌曲

  1.师:听到小青蛙美妙的歌声,小动物们都来了。(多媒体演示)

  2.师:他们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你们能帮他们编一首这样的歌吗?3.师:有一只猫已经来到了老师的身边,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猫咪找家》。听!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4.师: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请出带头饰的小动物)

  5.师: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我们来为这些小动物编一首歌吧!(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6.师: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编好了吗?(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7.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我们要不要给他们表扬呢?(五)小结

  1.师: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许多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

  的歌。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回到咱们的班级,咱们在学校的家吧。

  (学生随着音乐,唱着自编的歌,带着小动物们离开教室)

  板书设计:

  《小青蛙找家》

  小蝌蚪找妈妈小鸭子小猫咪小狗小老虎小青蛙

  小青蛙找到了自己的家开心的唱起了歌《小青蛙找家》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及动作来演唱和表现小青蛙。

  2、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的情景。

  3、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青蛙的胸饰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歌表演

  难点:跟着音乐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在情景中学唱第一段歌词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歌曲《小青蛙》

  1、根据教师的提问,胸饰的暗示创编歌词。

  2、学唱歌曲第一段,创编与歌曲相对应的动作。

  3、集体模仿反馈的动作。

  4、两两结伴坐在池塘边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二、探索用动作表现小青蛙捉害虫

  1、说出青蛙的本领,并模仿小青蛙捉害虫。

  2、根据老师的体态的暗示,在乐句句末处捉害虫,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捉害虫的动作。

  3、在池塘里,有节奏的捕捉害虫,体验捉虫带来的快乐。

  三、完整的进行表演

  1、在池塘边和老师的暗示下,听音乐用歌声、动作、表情表现小青蛙、仔细听害虫的声音以及捉害虫的情景。

  2、完整的进行结伴歌表演,进一步的体验与同伴游戏、劳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 (菁华3篇)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中快乐的小青蛙。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主题相关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歌曲录音快乐的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进入小池塘,伴随着乐曲,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春天到啦,池塘里的水变暖和了,游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二、听赏与感受歌曲旋律、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并随节奏表达,小青蛙在唱什么呀?

  咕呱呱呱,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唱,进行音乐节奏练*)

  三、欣赏音乐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快乐情绪

  小青蛙真快乐啊,它们的歌唱得真好听,舞蹈跳得真快乐,让我们和小青蛙一起来唱唱跳跳吧!

  四、音乐游戏好朋友,愉快地唱唱跳跳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与“×××︱”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

  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二、感知“××︱”与“×××︱”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

  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本文(……)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

  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

  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有困难的乐句)

  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

  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想不想一边唱歌,一边做表演呀?那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吧!(歌表演结束)

  活动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旋律,学*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各种动物的叫声并作动作。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启发幼儿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各种动物的叫声并作动作。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教师扮演鱼妈妈带小鱼宝宝们入场

  师:跟着妈妈去池塘玩吧,我们去看看池塘里有些什么呢?(双手合掌做鱼儿游动作)这里有荷叶,我们游到荷叶那里去休息一下吧!

  二、小青蛙出场创设情境

  1、对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青蛙:嗨!小鱼,你们好!

  师幼:小青蛙,你好啊!

  小青蛙:你们玩的真开心,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嘛?

  师幼:好,一起玩游戏吧。

  小青蛙:我想和你们玩捉小鱼的游戏,等会请你们仔细的听音乐,当歌词出现“捉鱼虾,捉鱼虾”时,我会做什么动作,记住咯!

  2、播放音乐,小青蛙在捉鱼虾歌词出现时双手做抓的动作。

  三、师引导幼儿随歌词创编动作。

  1、师:刚才呀,小青蛙在和我们玩捉小鱼的游戏,当歌词出现“捉鱼虾,捉鱼虾”的时候,小青蛙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啊?(幼回答)他想干嘛呀?(幼回答:他想捉我们)那我们能不能让他捉到啊?不能,我们要想个办法,妈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青蛙捉不到我们。你们仔细的听,认真的看,妈妈是怎么做的。

  2、师幼随音乐创编动作。

  师:刚才,妈妈学的谁在唱歌?

  幼:小青蛙

  师:小青蛙怎么唱的?

  幼:呱呱呱,呱呱呱。

  3、边唱边做左右拍手动作。

  师:我们学会小青蛙的叫声,小青蛙就不知道我们躲哪儿了,那我们再来学学这个本领吧。

  妈妈学了小青蛙的叫声之后做了什么动作?

  幼:躲起来

  师:我做了一个像山洞的动作躲起来,我们再来学学这个本领吧。

  4、请幼儿示范做动作。

  5、请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6、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四、捉小鱼游戏

  1、师:请小青蛙出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2、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3、师引导幼儿创编其他动物声音

  师:刚才我们学小青蛙的叫声,他就没有捉到我们,现在小青蛙回去向办法了,那我们也来想想办法吧。我们要是能学更多的小动物的声音,那小青蛙就更找不到我们啦,我们想一想小池塘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1、创编小鸭子的声音并带入音乐中。

  幼:小鸭子

  师:小鸭子怎么叫的?

  幼:嘎嘎嘎

  2、创编小牛的声音并带入音乐中。

  3、创编恐龙的声音并带入音乐中。

  4、请小青蛙再出来做游戏,将刚才创编的声音加入游戏中。

  5、随音乐下场,活动结束。

  师:我们有没有被捉到,我们再去找更多的宝宝一起玩吧,跟妈妈一起喝池塘里的小动物说再见。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菁华3篇)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55cm。

  2、丰富圈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圈,自制害虫若干,青蛙头饰一只,橡皮筋,筐,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人手一只圈斜背在身上,在操场一角呈四队站好。

  师:今天啊,老师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呢做小青蛙。妈妈要带你们学本领,你们一定要仔细听,认真学。好,现在我们出发了。

  (1)队列练*:一个大圆——走成一竖排——左右开花走——找朋友走成二竖排——走成二个小圆——走成五排。

  (2)做圈操:盖圈,翻圈,套圈,转圈,跳圈。

  2、基本部分:学*双脚立定跳远。

  (1)师:小青蛙们,到妈妈这里来,妈妈带你们炼本领了。让圈呀来帮助我们练*跳的本领好吗?等一会,妈妈要看看哪只小青蛙最爱动脑筋,想出各种跳圈的方法来。好,找空的地方去练一练。

  (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注意观察新的跳圈方法,及时相互交流。)

  (2)集体练*:集合幼儿成一个大圆,请几只小青蛙示范跳法。

  师:妈妈想请小青蛙到这里来,把刚才练的本领跳给大家看看,谁愿意来表演。一起跟着做。(向圈里、圈外跳,前后左右跳,并拢分开跳……)

  (3)师示范:妈妈也有一种跳圈方法,是从圈的一边跳到圈的'另一边,跳的时候不能碰到圈。我们一起来练一练,跳。为了跳的远一点,跳前先要膝盖弯曲,用力摆臂,再跳一次。自己再练练。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布置场景)

  师:我们有了许多本领,妈妈带你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好吗?先把圈放到边上去,然后到妈妈这里来排好队。你们看,田里有那么多害虫等着我们去捉,这里有一条田沟,你们先要跳过田沟,然后跳到田里去捉害虫,每只青蛙捉一条害虫,放进筐子里,再跳过田沟回来,妈妈的话听明白了吗?跟着妈妈捉害虫了。(练*二遍)

  3、结束部分:小青蛙你们本领真大,看,捉了这么多害虫,高兴吗?天不早了,拿一个圈排好队,妈妈带你们回家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

  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小青蛙跳田埂》教案 (菁华3篇)

《小青蛙跳田埂》教案1

  主要领域

  健康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科学、社会

  知道青蛙是益虫,能保护庄稼,大家都应爱护它

  学会跳过25―30厘米宽的纸板

  喜欢尝试多种运动方式,能协调地完成跳跃动作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2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青蛙跳的过程中萌发保护青蛙的情感

  难点:尝试多种运动方式,能协调地完成跳跃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青蛙的生活*性

  物质准备:人手一块30×50厘米的旧纸板、数量为幼儿人数3倍以上的“模型虫子”(废旧塑料块)、*衡木、废旧饮料罐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将纸板当成“荷叶”,以小蝌蚪跟着妈妈看风景游出场,做“小蝌蚪长大了”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探索

  ①尝试小青蛙的跳跃姿势:“该怎么样跳过田埂?”(将纸板当成田埂)

  ②自由模仿青蛙做跳跃动作,探索各种不同的跳跃动作。

  ③尝试学*“双脚并拢,轻轻落地跳过田埂”,并尝试跳过自己的纸板。

  2.幼儿练*

  ①集体练*,布置游戏场景

  幼儿自由结伴,将纸板随机排列成广阔的田野,连续进行跳跃练*。

  ②游戏“躲猎人”

  幼儿将所有的纸板拼成一个大田埂,在“田野”中捉害虫。教师扮演捉青蛙的“猎人”,在音乐停后,小青蛙蹲在“田埂”中不动,“猎人”来找动了青蛙。游戏可反复多次。

  ③游戏:“过田埂,捉害虫”

  教师和幼儿重新排列场景(见附件),次序为:爬过田埂――走小桥(*衡木)――跳过木桩(废旧饮料罐)――捉害虫。

  幼儿分成四组,鱼贯地进行游戏,在规定时间内以捉到害虫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结束部分

  小青蛙在池塘中轻松、自在地“洗澡”、嬉戏。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此次活动是根据原定安排的教学活动目标重新设计活动环节,意在激发幼儿爱青蛙的情感。首先,青蛙是幼儿常模仿的`动物之一,以此作为游戏的主角,幼儿既能了解青蛙的益处、与人类的关系,也能使活动更加情境化。游戏的情节是小青蛙在田野里的“工作”过程、躲避猎人的游戏,可以清楚地让幼儿知道青蛙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以及人类对它不正确的态度,很有现实教育意义。这样设计活动环节能使环保真正地走到孩子心中,让幼儿从认识到喜爱,从喜爱到保护,是切实可行的教育。

  二、效果分析

  在活动时,教师自然地将幼儿引入到角色中。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情景中。场地的设置上,让幼儿自由的结伴,组拼不同的“田埂”,使幼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其次,根据能力分组开展竞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观察,使不同幼儿得到不同的指导和提高。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学,让幼儿亲身体会青蛙的勤劳和可爱,从而萌发爱护青蛙、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青蛙跳田埂》教案2

  一、教材的选择。

  这次我进行的体育活动名称是《小青蛙跳田埂》。选自南京教材中班《健康》一书中“身体锻炼”教育活动的第24课。

  二、学情及教材分析。

  我班幼儿在小班已经进行了一学年的赤足活动,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活动积极性较高,体质增强了,发病率也减少了。班上孩子都很喜欢跳,在这次活动前他们在模仿动物时已经对跳的动作要领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把这次选择的教育活动设计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跳过25—30厘米宽的*行线。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青蛙的生长过程及生活环境知道得较少,所以必须在活动前丰富这些方面的知识。

  三、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教材中的幼儿健康教育的阶段目标为依据,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和动作发展水*,制定本次活动目标:

  (1)在原有的基础上,准确地练*跳的动作。

  (2)教幼儿学*跳过25—30厘米宽的*行线,发展幼儿跳跃能力。

  (3)让幼儿知道小青蛙是益虫,能保护庄稼,大家都要爱护它。

  (4)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灵敏,协调性及遵守纪律的良好品德。

  四、活动的重点,难点

  (1)重点:学*跳过25—30厘米宽的纸板(双脚并拢,两臂摆动同时屈膝半蹲,蹬地向前跳过纸板,轻轻落地)这次活动主要

  练*跳的动作要领,所以是重点。

  (2)难点:动作协调地跳过25—30厘米宽的纸板。在掌握好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宽度,孩子的动作要做到协调自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定为难点。

  五、活动过程(三个过程)

  (1)开始部分(约3分钟):引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要求精神饱满,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通过队型练*和纸板操。使幼儿上下肢及躯干部大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活动,为基本部分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约17分钟,幼儿实际练*时间10分钟):经过开始部分的准备,孩子的情绪已经比较投入,所以此时进行动作分解练*效果最佳。教师要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幼儿充分地,自主地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增加幼儿练*的机会,同时注意掌握好运动的强度,密度,控制活动量适中,脉搏指数为1。5—1。6。

  (3)结束部分(约3分钟):游戏后让大家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让幼儿在优美和谐的音乐声中慢慢放松身体,使原来兴奋的神经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游戏。

《小青蛙跳田埂》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原有的基础上,准确地练*跳的动作。

  (2)教幼儿学*跳过25-30厘米宽的*行线,发展幼儿跳跃能力。

  (3)让幼儿知道小青蛙是益虫,能保护庄稼,大家都要爱护它。

  (4)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灵敏,协调性及遵守纪律的良好品德。

  重点:

  学*跳过25-30厘米宽的纸板(双脚并拢,两臂摆动同时屈膝半蹲,蹬地向前跳过纸板,轻轻落地)这次活动主要练*跳 的动作要领,所以是重点。

  难点:

  动作协调地跳过25-30厘米宽的纸板。在掌握好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宽度,孩子的动作要做到协调自然是不容易的,所以定为难点。

  活动流程: 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约3分钟):引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要求精神饱满,积极愉快地参加活动,通过队型练*和纸板操。使幼儿上下肢 及躯干部大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活动,为基本部分做好准备。

  (2)基本部分(约17分钟,幼儿实际练*时间10分钟):经过开始部分的准备,孩子的情绪已经比较投入,所以此时进行动作分解练*效果最 佳。教师要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幼儿充分地,自主地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增加幼儿练*的机会,同时注意掌握好 运动的强度、密度,控制活动量适中,脉搏指数为1.5—1.6。

  (3)结束部分(约3分钟):游戏后让大家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让幼儿在优美和谐的音乐声中慢慢放松身体,使原来兴奋的神经逐渐恢复到 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游戏。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 (菁华3篇)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1

  活动目标:

  1、乐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动物,围绕小青蛙的叫声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中快乐的小青蛙。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主题相关的经验。

  2、多媒体课件、歌曲录音快乐的小青蛙。

  活动过程:

  一、进入小池塘,伴随着乐曲,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

  春天到啦,池塘里的水变暖和了,游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是谁呀?

  二、听赏与感受歌曲旋律、想象小青蛙的开心事并随节奏表达,小青蛙在唱什么呀?

  咕呱呱呱,小青蛙们好像在做什么?说什么话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迁移已有的认知经验,跟着乐曲有节奏地说唱,进行音乐节奏练*)

  三、欣赏音乐课件快乐的小青蛙,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快乐情绪

  小青蛙真快乐啊,它们的歌唱得真好听,舞蹈跳得真快乐,让我们和小青蛙一起来唱唱跳跳吧!

  四、音乐游戏好朋友,愉快地唱唱跳跳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初步学唱歌曲。

  2.感知“××︱”与“×××︱”的节奏型,体验用声势表现节奏的乐趣。

  3.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课件。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小的朋友,(引出青蛙)看这是谁呀?(青蛙)

  2.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它唱歌的声音又是怎样的?

  二、感知“××︱”与“×××︱”的节奏型,用声势表现节奏。

  1.播放课件,感受歌曲中不同时值的节奏。

  师:我们的小青蛙朋友是怎么跳、怎么唱的呢?

  师小结:小青蛙有时慢慢跳、慢慢唱,有时快快跳、快快唱。

  2.理解节奏图的含义。

  师:老师这里有两幅图,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哪一幅是小青蛙在慢慢跳、慢慢唱?哪一幅是小青蛙在快快跳、快快唱呢?

  3.幼儿看着节奏图,用声势表现节奏。

  师:那我们先来学一学小青蛙慢慢跳、慢慢唱,好吗?

  三、学唱歌曲《小青蛙回家》。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小青蛙唱唱跳跳它要到哪里呢?;本文(……)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师:小青蛙要干什么呀?(回家)它回到家了吗的?我们再来听一听。(看课件,并逐句演示图示)

  师:小青蛙回家了吗?小青蛙跳着、唱着高兴的回到了家。我们的这首歌就叫《小青蛙回家》,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呀?

  2.幼儿学唱歌曲1—2遍。

  3.帮助幼儿学*有困难得乐句。

  师: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不太会唱的,有困难的,请你说出来,我们一起帮你,一起来学。(根据幼儿的需要,单独练*有困难的乐句)

  师:你们说小青蛙回家的心情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再来唱一唱吧。

  4.以接唱的形式练*歌曲。

  师:这首歌曲很特别,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小青蛙的叫声,我发现,我们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小青蛙的叫声,那我来唱前面的歌词,你们就唱青蛙的叫声好?怎么唱呢?(教师示范两句后演唱一遍),你们唱的那么好,我也想来试试,我们换一换怎么样?(如果幼儿觉得有困难,请便上的老师帮幼儿一起唱)

  四、歌表演结束活动。

  想不想一边唱歌,一边做表演呀?那我们一起边唱边跳吧!(歌表演结束)

  活动反思: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人音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小青蛙》大班音乐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旋律,学*按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2、启发幼儿创编各种动物的叫声并作动作。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启发幼儿在初步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各种动物的叫声并作动作。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教师扮演鱼妈妈带小鱼宝宝们入场

  师:跟着妈妈去池塘玩吧,我们去看看池塘里有些什么呢?(双手合掌做鱼儿游动作)这里有荷叶,我们游到荷叶那里去休息一下吧!

  二、小青蛙出场创设情境

  1、对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青蛙:嗨!小鱼,你们好!

  师幼:小青蛙,你好啊!

  小青蛙:你们玩的真开心,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游戏嘛?

  师幼:好,一起玩游戏吧。

  小青蛙:我想和你们玩捉小鱼的游戏,等会请你们仔细的听音乐,当歌词出现“捉鱼虾,捉鱼虾”时,我会做什么动作,记住咯!

  2、播放音乐,小青蛙在捉鱼虾歌词出现时双手做抓的动作。

  三、师引导幼儿随歌词创编动作。

  1、师:刚才呀,小青蛙在和我们玩捉小鱼的游戏,当歌词出现“捉鱼虾,捉鱼虾”的时候,小青蛙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啊?(幼回答)他想干嘛呀?(幼回答:他想捉我们)那我们能不能让他捉到啊?不能,我们要想个办法,妈妈这里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小青蛙捉不到我们。你们仔细的听,认真的看,妈妈是怎么做的。

  2、师幼随音乐创编动作。

  师:刚才,妈妈学的谁在唱歌?

  幼:小青蛙

  师:小青蛙怎么唱的?

  幼:呱呱呱,呱呱呱。

  3、边唱边做左右拍手动作。

  师:我们学会小青蛙的叫声,小青蛙就不知道我们躲哪儿了,那我们再来学学这个本领吧。

  妈妈学了小青蛙的叫声之后做了什么动作?

  幼:躲起来

  师:我做了一个像山洞的动作躲起来,我们再来学学这个本领吧。

  4、请幼儿示范做动作。

  5、请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6、跟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四、捉小鱼游戏

  1、师:请小青蛙出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2、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3、师引导幼儿创编其他动物声音

  师:刚才我们学小青蛙的叫声,他就没有捉到我们,现在小青蛙回去向办法了,那我们也来想想办法吧。我们要是能学更多的小动物的声音,那小青蛙就更找不到我们啦,我们想一想小池塘里还有哪些小动物?

  1、创编小鸭子的声音并带入音乐中。

  幼:小鸭子

  师:小鸭子怎么叫的?

  幼:嘎嘎嘎

  2、创编小牛的声音并带入音乐中。

  3、创编恐龙的声音并带入音乐中。

  4、请小青蛙再出来做游戏,将刚才创编的声音加入游戏中。

  5、随音乐下场,活动结束。

  师:我们有没有被捉到,我们再去找更多的宝宝一起玩吧,跟妈妈一起喝池塘里的小动物说再见。


小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范文十份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联练*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2

  目标:

  联练*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学*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5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方法,以便在以后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6

  设计意图

  游戏应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小青蛙捉害虫学*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巅峰。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学*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55cm。

  2、丰富圈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圈,自制害虫若干,青蛙头饰一只,橡皮筋,筐,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人手一只圈斜背在身上,在操场一角呈四队站好。

  师:今天啊,老师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呢做小青蛙。妈妈要带你们学本领,你们一定要仔细听,认真学。好,现在我们出发了。

  (1)队列练*:一个大圆——走成一竖排——左右开花走——找朋友走成二竖排——走成二个小圆——走成五排。

  (2)做圈操:盖圈,翻圈,套圈,转圈,跳圈。

  2、基本部分:学*双脚立定跳远。

  (1)师:小青蛙们,到妈妈这里来,妈妈带你们炼本领了。让圈呀来帮助我们练*跳的本领好吗?等一会,妈妈要看看哪只小青蛙最爱动脑筋,想出各种跳圈的方法来。好,找空的地方去练一练。

  (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注意观察新的跳圈方法,及时相互交流。)

  (2)集体练*:集合幼儿成一个大圆,请几只小青蛙示范跳法。

  师:妈妈想请小青蛙到这里来,把刚才练的本领跳给大家看看,谁愿意来表演。一起跟着做。(向圈里、圈外跳,前后左右跳,并拢分开跳……)

  (3)师示范:妈妈也有一种跳圈方法,是从圈的一边跳到圈的另一边,跳的时候不能碰到圈。我们一起来练一练,跳。为了跳的远一点,跳前先要膝盖弯曲,用力摆臂,再跳一次。自己再练练。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布置场景)

  师:我们有了许多本领,妈妈带你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好吗?先把圈放到边上去,然后到妈妈这里来排好队。你们看,田里有那么多害虫等着我们去捉,这里有一条田沟,你们先要跳过田沟,然后跳到田里去捉害虫,每只青蛙捉一条害虫,放进筐子里,再跳过田沟回来,妈妈的话听明白了吗?跟着妈妈捉害虫了。(练*二遍)

  3、结束部分:小青蛙你们本领真大,看,捉了这么多害虫,高兴吗?天不早了,拿一个圈排好队,妈妈带你们回家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8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方法,以便在以后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学*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锻炼弹跳能力,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难点:能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跳跃的能力

  2、物质准备:青蛙妈妈头饰、害虫图片、体能环、单元砖、*衡木、体能条、桌子、小板凳、钻圈、轮胎、口哨、毛巾、水杯、水杯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天气越来越热了,青蛙妈妈的池塘里长满了害虫,你们愿意帮她捉害虫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播放小跳蛙音乐热身

  二、幼儿自由练*、探索

  1、你们看,是谁来了?(青蛙叫的声音,青蛙妈妈出场)

  青蛙妈妈:“小朋友好,我是青蛙妈妈,天气太热了,我的池塘里有很多害虫,我要着急去捉害虫,你们要和老师学好本领,快来帮我捉害虫吧。”

  2、幼儿自由探索双脚跳的方法。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捉害虫的?我们也来学一学青蛙妈妈跳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四散开向外跳,在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落地时要*稳,不能撞到别人。”。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师:“在刚在练*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跳的很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跳的吗?”

  师:“谁能比他跳的更远呢?”

  4、教师小结,立定跳远的方法(双脚用力往前跳,胳膊前后用力摆,身体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稳,双脚同时落地。)

  5、现在请小朋友按着老师的示范,听着音乐来学小青蛙跳一跳,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到撞到别人(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三、游戏:捉害虫

  1、幼儿自由练*

  师:“我们已经学好了本领,快帮青蛙妈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帮我捉害虫”。

  师:“那我们开始吧!”

  2、幼儿自由探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师:“在捉害虫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到了水里,有的小朋友没有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有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捉到更多的害虫?”(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再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捉了这么多害虫,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辛苦了,帮我捉了这么多害虫,快来休息一下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休息一会,擦擦汗,喝喝水,补充点能量。”

  四、游戏:池塘大冒险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分组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青蛙妈妈修建2条通往池塘的小路吗?(幼儿自由回答)在修建好的小路上通过时,我们要用到钻、爬、*衡还有立定跳远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搭建的?

  2、幼儿分组游戏

  3、青蛙妈妈:“你们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捉完了,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帮手,是个环保小卫士”。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帮助了青蛙妈妈自己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吧!

  五、放松身体,游戏结束

  师:“请小朋友今天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播放轻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重点放松腿部与脚部。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这节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立定跳远,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大多数幼儿完成较好,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捉害虫”、“池塘大冒险”。

  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整节活动,大班幼儿的活动量达到了,出汗量达到了,孩子们也特别兴奋。相信孩子们在本节活动锻炼了身体,萌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