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语文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1

  设计前言:

   在自己任教的低年级开展了蒙学精粹选学的实验。我们有选择地读《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经过*两年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语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设计了《对对子》一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意图:

  1、继承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对联、古诗等的讲、读、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体味找对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对子的热情并尝试创作对子。

  2、通过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台,彰显课外阅读的成果。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前展示: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及《三字经》片段。

  教学预设:

  一、诱发兴趣,初步体味对子的特点。

  1、故事《苏东坡改对联》

  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猜猜他会是谁呢?(生猜测)

  苏轼,苏东坡!我讲的故事的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

  边讲边结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生边听故事边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意思,找到故事中的对子。

  (1)读了这则对联你想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加了发愤和立志,有什么不同?

  (3)从这两则对联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秘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地出示对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联的品读,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我国有很多的名人自幼就表现了不凡的才能,在我班小朋友的《经典对联》一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解缙小时侯面对尚书家的竹子,他写下了“门对万竿竹,家藏万卷书”。纪晓岚也是语出惊人。有机会找来读读记记。

  (在*时的点滴学*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联。我选择的解缙幼时的故事及对联学生都会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进一步被激发。)

  2、寻找《三字经》中的对子。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有味道?(都是三个字,琅琅上口)

  在我们学*的《三字经》中也藏有不少的对子。你能说上一对吗?(生交流)

  我选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读读,试着读出味道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师生交流其中的对子。三字经中还藏有很多的对子,*时我们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多想一想。

  小结:三字经说得真有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古以来孩子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为学者,必有初”,古时的孩子为写好诗文就先学*属对,也就是对对子。对子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那么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这对子还真有意思。有没有兴趣试试,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激发动机,尝试创作对子。

  1、师生互动一字对练*。

  对对子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学古人的样子也从最基本的一字对开始吧。一个字对一个字,内容可以相*也可以相反。准备好了吗?

  云对( ) 雪对( ) 。

  那么熟悉,你想到什么了?(语文书上学到过)请你当老师给小朋友出对。

  如:花( )蝶( )柳( )桃( )……

  自然界的景物可以成为对子,看!这两个会对吗?

  课件出示:天对( )雨对( )

  真好,我这儿还有要你帮忙对的字了。听仔细了!会对的就马上举手示意。

  美对( ) 爱对( ) 悲对( )

  你能找这样的对子吗?为什么?

  2、同桌两人相互出对子试试,我们比谁的对子出得有水*。

  交流:哪两位来说说你们刚才除了什么对子,怎么对的?

  3、一字对可以相对可以相反,老师这儿有个绝对,想听吗?

  板书:墨。如果请你对,你会对什么?

  墨对泉。你们看,墨和泉都是上下结构的,墨可以拆成黑和土,泉可以拆成——,再看,黑和白都是颜色,土和水同属五行。真是绝对。

  (从基本的一字对开始,而且课本中已学过,学生有亲*感,易进入学*状态。从相*、相反到绝对,一个个阶梯的设置让学生趣味盎然。)

  4、二字对练*。

  对子有一字对,还有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我稍微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大屏幕出示。白鹭对( ),橘绿对( )。

  (鼓励学生多推敲,说出理由。渗透方法指导。)

  5、成语中的对子,

  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要多思多虑。现场抢答。

  奇花对( ) 天南对( ) 飞禽对( )

  根深对( ) 披星对( ) 朝三对( )

  如果把对去掉,那又是什么?自由读读。

  成语中有很多对子。来,迅速地在我们的大脑仓库里搜索一下,找出几个。等会我们交流的时候要能说出什么对什么,对得尽量工整。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班级小书屋的藏书中我找到了几本好书,其中藏着很多很多的对子。比如《成语故事》、《*儿童阅读文库韵语篇》。你们可以找来读读,细心地去发现其中的对子。在诗人的对联中、诗文中有对子,在成语中有对子,其实在我们*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对子。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

  (如果能做有心人,对子、对联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中,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教师的引导贴*学生,更易激发阅读欲望。)

  6、生活中的对子。

  我去菜场买菜,看到了甜菜,能帮我找到合适的相对的蔬菜吗?

  我在小区的草地上看到了狗尾草,你帮我四处搜寻一下,有什么可以和它成为对子的?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寻找对子,写在快乐语文上,我们抽时间再交流。

  三、品读诗文,感受景美韵美。

  对对子这项基本功如果我们练扎实了,在写文章时能适当运用,真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古人学*属对后就写诗作赋了。他们写诗很讲究对仗,不仅字数相同,内容相连,还讲究音韵相对相配,也就是*仄相对。

  我们一起来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读诗文。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真美。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诵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对仗的美。读读诗的最后一字感悟韵美。)

  这样的美文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蒙学读本《千家诗》中还有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多多积累。

  四、依托经典,延伸阅读。

  老师从心里佩服这些文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贝,美丽的精神食粮。在古代蒙童的学*中还有一本很优秀的书。全书一共1000字,四字一句,共250句。每两句一对,125对。每对都是很工整的对子。

  出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引读。这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从日月星辰大自然的运行,到*社会的历史,到家庭伦理,到个人做人的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一定要挤时间找来读读背背。我们的语言也将更精练更优美。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引导他们学*规范的生活*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复*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新的生字。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

  (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

  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

  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的生字。

  花儿开了

  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口):“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耳),也跑来了。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目)说:“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正音:“手”是翘舌音、“足”是*舌音。)

  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

  (强调:“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足”指的是脚。)

  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

  (重点词语朗读: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喝、吃、唱)其他的类推。

  6、举字卡游戏。

  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要求举得又快又对。

  师:我眨眼睛。生:我举:“目”。

  师:我摸耳朵。生:我举:“耳”。

  师:我张嘴巴。生:我举:“口”。

  师:我拍小手。生:我举:“手”。

  师:我踏小脚。生:我举:“足”。

  (游戏中加强反馈: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

  【设计说明: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正确书写“口”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关键笔画“横折”。“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

  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

  2、学*正确书写“目”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

  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目”字书写。

  【设计说明: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惯。】

  (四)作业设计

  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

  2、猜一猜。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

  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生字复*:口耳目手足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身体部位图,说出对应的生字。

  3、词语复*: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4、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了5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一篇课文。

  (二)学*课文,认识新字

  1、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打开书认真聆听。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少3遍。在不认识的字上画上圆圈。

  ③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松”是*舌音;“钟”是翘舌音。“卧”字,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组词理解加深印象。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古语的韵味。

  ①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尾字“松”、“钟”、“风”、“弓”读出押韵的味道。

  ②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来。

  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说明:朗读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先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味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

  3、理解课文的含义。

  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认读生字:站(翘舌音)、坐(*舌音)

  生字扩词:站立、站直;坐下、请坐(注意“坐”与“座”的区别,“坐”是一个动词。做动作,让学生体会其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京剧人物插图)分辨哪一个人物是“站”?哪一个人物是“坐”。将“站”和“坐”贴在对应的京剧人物旁。

  “如”的意思是什么?

  说一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

  动作体验:“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钟”的?

  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②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同桌互相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意思。

  反馈交流句子的含义。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人“行如风”的?什么人“卧如弓”的?(配合出示:竞走运动员的图片、卧佛的图片)

  有感情朗读“行如风,卧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照样子,说一说。

  明如()。甜如()。

  白如()。粉如()。

  ③小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的是我们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绷直身体。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惯。

  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引读:

  站如——

  坐如——

  行如——

  卧如——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渗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方法,将理解外化为动作的展示,促进对俗语的体会与领悟。】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正确书写“耳”字。

  ①学生看书第10页,了解“耳”的笔顺。

  ②观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耳”,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④学生练*正确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耳”字。

  2、学*正确书写“手”。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认识笔画“撇”和“弯钩”。

  ②观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手”,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④学生按照“四步骤”练*正确书写“手”字。

  ⑤讲评“手”字,强调“弯钩”的正确书写。

  3、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谁写的字又正确又漂亮。

  (四)作业设计

  用“手”、“耳”口头组词,爸爸妈妈帮忙记录。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读准“三、四、上”的字音。

  2、学*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识字第一课的生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认识一些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第二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韵文,识记生字

  1、今天的生字宝宝藏在一首韵文中,看看图,自己尝试读读韵文。

  出示读书要求: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谣》:身坐正,脚放*。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点,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引导学生在韵文中圈出这课7个生字。

  师:圈完生字你发现什么?

  生:前五个是数字,后两个是反义词。

  4、游戏: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比谁找的多。

  5、生字宝宝送回韵文中,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现,在自主探究、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总结,能促进学生学法的*得。

  (三)学*韵文,拓展识字

  1、指读韵文,想想韵文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根据学生质疑,学*韵文。

  (1)出示“金木水火土”的图片。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传说天地未分之时,是一种被称为混沌的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昼夜寒暑,没有风雨雷电,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候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才生出五行,也才有了*开天辟地。

  (2)这首诗还很特别,是一首对子歌。师简单介绍对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古时候的孩子每天上学必做的功课。

  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一二三四五”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天地”对应的是“日月”;“上下”对应的是“今古”。

  3、结合板书,师生互动背诵韵文。

  4、复*会认字。生字宝宝从韵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想一想,自己试着读一读。

  5、小伙伴互相读一读,你指我读。

  6、出示含有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一清二白、一石二鸟、一干二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质疑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这样的教学更有实效。

  (四)认识田字格,学写生字

  过渡:生字宝宝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田字格。有了它,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1、轻轻把书翻到语文书第8页,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拍手唱唱田字格歌谣: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学写“一、二、三、上”。

  (1)分三步观察生字,同时认识笔画“横、竖”。

  首先,观察生字笔顺。然后,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占格。最后,观察每个字的特点,例如横、竖的长短和布局。

  (2)师范写每个生字。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书写,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本环节采用分步观察、自主探究、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使学生扎实掌握生字学*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古诗:郑板桥的《咏雪诗》。学生诵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结合课文学*及学生的学*热情,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数字的古诗,进一步深入接触*传统文化。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1

  设计前言:

   在自己任教的低年级开展了蒙学精粹选学的实验。我们有选择地读《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等。经过*两年的阅读实践,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语言。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设计了《对对子》一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意图:

  1、继承传统教育方法,通过对联、古诗等的讲、读、议,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对子的音韵美,整齐美。体味找对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创作对子的热情并尝试创作对子。

  2、通过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台,彰显课外阅读的成果。

  3、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前展示:背诵描写春天的`诗及《三字经》片段。

  教学预设:

  一、诱发兴趣,初步体味对子的特点。

  1、故事《苏东坡改对联》

  我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你猜猜他会是谁呢?(生猜测)

  苏轼,苏东坡!我讲的故事的题目就是《苏东坡改对联》。

  边讲边结合出示故事中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立志读尽人间书

  生边听故事边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意思,找到故事中的对子。

  (1)读了这则对联你想说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2)加了发愤和立志,有什么不同?

  (3)从这两则对联你知道对联有什么秘密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形式自然地出示对联,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对联的品读,了解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我国有很多的名人自幼就表现了不凡的才能,在我班小朋友的《经典对联》一书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如:解缙小时侯面对尚书家的竹子,他写下了“门对万竿竹,家藏万卷书”。纪晓岚也是语出惊人。有机会找来读读记记。

  (在*时的点滴学*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对联。我选择的解缙幼时的故事及对联学生都会对。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进一步被激发。)

  2、寻找《三字经》中的对子。

  “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有味道?(都是三个字,琅琅上口)

  在我们学*的《三字经》中也藏有不少的对子。你能说上一对吗?(生交流)

  我选了一部分,我们一起来读读,试着读出味道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师生交流其中的对子。三字经中还藏有很多的对子,*时我们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多想一想。

  小结:三字经说得真有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自古以来孩子都要接受启蒙教育。“为学者,必有初”,古时的孩子为写好诗文就先学*属对,也就是对对子。对子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那么琅琅上口,也便于我们记忆。这对子还真有意思。有没有兴趣试试,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激发动机,尝试创作对子。

  1、师生互动一字对练*。

  对对子是一项基本功,我们学古人的样子也从最基本的一字对开始吧。一个字对一个字,内容可以相*也可以相反。准备好了吗?

  云对( ) 雪对( ) 。

  那么熟悉,你想到什么了?(语文书上学到过)请你当老师给小朋友出对。

  如:花( )蝶( )柳( )桃( )……

  自然界的景物可以成为对子,看!这两个会对吗?

  课件出示:天对( )雨对( )

  真好,我这儿还有要你帮忙对的字了。听仔细了!会对的就马上举手示意。

  美对( ) 爱对( ) 悲对( )

  你能找这样的对子吗?为什么?

  2、同桌两人相互出对子试试,我们比谁的对子出得有水*。

  交流:哪两位来说说你们刚才除了什么对子,怎么对的?

  3、一字对可以相对可以相反,老师这儿有个绝对,想听吗?

  板书:墨。如果请你对,你会对什么?

  墨对泉。你们看,墨和泉都是上下结构的,墨可以拆成黑和土,泉可以拆成——,再看,黑和白都是颜色,土和水同属五行。真是绝对。

  (从基本的一字对开始,而且课本中已学过,学生有亲*感,易进入学*状态。从相*、相反到绝对,一个个阶梯的设置让学生趣味盎然。)

  4、二字对练*。

  对子有一字对,还有二字对,三字对,四字对……我稍微增加点难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大屏幕出示。白鹭对( ),橘绿对( )。

  (鼓励学生多推敲,说出理由。渗透方法指导。)

  5、成语中的对子,

  对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们要多思多虑。现场抢答。

  奇花对( ) 天南对( ) 飞禽对( )

  根深对( ) 披星对( ) 朝三对( )

  如果把对去掉,那又是什么?自由读读。

  成语中有很多对子。来,迅速地在我们的大脑仓库里搜索一下,找出几个。等会我们交流的时候要能说出什么对什么,对得尽量工整。

  学生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在我们班级小书屋的藏书中我找到了几本好书,其中藏着很多很多的对子。比如《成语故事》、《*儿童阅读文库韵语篇》。你们可以找来读读,细心地去发现其中的对子。在诗人的对联中、诗文中有对子,在成语中有对子,其实在我们*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对子。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

  (如果能做有心人,对子、对联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阅读中,会有更多惊喜的收获。教师的引导贴*学生,更易激发阅读欲望。)

  6、生活中的对子。

  我去菜场买菜,看到了甜菜,能帮我找到合适的相对的蔬菜吗?

  我在小区的草地上看到了狗尾草,你帮我四处搜寻一下,有什么可以和它成为对子的?

  有兴趣的孩子可以试着在生活中寻找对子,写在快乐语文上,我们抽时间再交流。

  三、品读诗文,感受景美韵美。

  对对子这项基本功如果我们练扎实了,在写文章时能适当运用,真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古人学*属对后就写诗作赋了。他们写诗很讲究对仗,不仅字数相同,内容相连,还讲究音韵相对相配,也就是*仄相对。

  我们一起来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读诗文。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真美。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诵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对仗的美。读读诗的最后一字感悟韵美。)

  这样的美文在《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和蒙学读本《千家诗》中还有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我们要多多积累。

  四、依托经典,延伸阅读。

  老师从心里佩服这些文人,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贝,美丽的精神食粮。在古代蒙童的学*中还有一本很优秀的书。全书一共1000字,四字一句,共250句。每两句一对,125对。每对都是很工整的对子。

  出示: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引读。这就是《千字文》。

  千字文从日月星辰大自然的运行,到*社会的历史,到家庭伦理,到个人做人的品德修养,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琅琅上口。一定要挤时间找来读读背背。我们的语言也将更精练更优美。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识字内容主要是看图识字。

  教材呈现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生活场景图。图上画着三个小朋友赏花的情景,对应的是5个表示人体部位名称的词“口、耳、目、手、足”;第二幅是京剧表演场景图,呈现的是两个京剧人物表演的“站”和“坐”的标准动作,配合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两句俗语的学*。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不仅初步学会借助图画来认识汉字、理解字义,还能学会生活中规范的礼仪动作,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生活*惯。

  二、学情分析

  这一课的识字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文的学*遵循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学*规律,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图出发,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身上的身体部位名称词。再从生活中的俗语学*,引导他们学*规范的生活*惯。

  简单明了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各身体部位的名称以及表示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说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双音节词语来表达的,如“嘴巴、耳朵”,而教材中是用单个的字来表达的,如“口、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化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认读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目”容易与音*字“木”混淆,教师要重视“目”字义的理解,尝试在不同语境中运用理解。“坐”是一个动词,在生活中学生容易与“座”混淆。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做动作、看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五、课时

  2课时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有关本课7个生字的字卡。

  2、有关“口耳目手足”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复*学过的生字:天地人你我他一二三四五上下

  (指名读——开火车带读)

  2、复*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

  (男女生对背──全班齐背)

  3、下面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把学过的字读准确。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上天了,入地了,我和你都笑了。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要来学*新的生字。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都藏在图画当中,我们要仔细看图。

  (二)观察图画,集中识字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给插图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取名叫小美、小丽、小刚)小眼睛仔细看图,想一想小美、小丽、小刚在干什么?

  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时,教师要注意聆听,及时纠正读音错误的字。)

  3、根据图画,教师讲故事,随机出示要学*的生字。

  花儿开了

  校园里的花儿开了,有红的,有黄的,好多的小蝴蝶纷纷来花上跳舞。小美和小丽站在花前看花。(出示:足)小美伸出手指,(出示:手)嘴里开心地数着(出示:口):“一朵,两朵,三朵……”这时,小刚听到小美数花的声音(出示:耳),也跑来了。他的眼睛盯着每一朵花,(出示:目)说:“我们种的花终于开了,太好了!”

  ①上面的5个生字,你认识哪一个字?请你自由地读一读。

  ②指名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正音:“手”是翘舌音、“足”是*舌音。)

  4、看图了解生字所指的身体部位。

  ①(出示: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和5张相关的身体部位图片)

  ②“口、耳、目、手、足”,分别指图片上所指的哪个身体部位?说一说,给生字和图片配对。

  (强调:“目”指的是眼睛,不是“木头”。“足”指的是脚。)

  ③给“口、耳、目、手、足”分别组词。

  (重点词语朗读: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5、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例:口可以用来喝水、吃饭、唱歌……(板书:喝、吃、唱)其他的类推。

  6、举字卡游戏。

  老师做动作,学生举字卡。要求举得又快又对。

  师:我眨眼睛。生:我举:“目”。

  师:我摸耳朵。生:我举:“耳”。

  师:我张嘴巴。生:我举:“口”。

  师:我拍小手。生:我举:“手”。

  师:我踏小脚。生:我举:“足”。

  (游戏中加强反馈:字卡有举错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和改正。)

  【设计说明: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故事为切入口,与本课的生字学*相结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提出的“在情境中识字”的建议。并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巩固,识字教学实现提效目标。】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正确书写“口”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口”字)认识关键笔画“横折”。“横折”只有1笔。

  ②观察“口”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口”字居中。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先描红,再尝试独立写。教师巡视,及时表扬。

  ⑤讲评“口”字书写要诀:“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⑥学生再尝试写一个更端正、美观的“口”字。

  2、学*正确书写“目”字。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目”字。

  ②观察“目”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目”字居中,字形瘦长,里面的两横,第二横在横中线上。

  ③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书空笔顺。

  ④学生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目”字书写。

  【设计说明:写字是识字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能写一手好字,在教学中要“细化指导”,学生要“精化练*”。逐步让学生养成观察、临写、改进的书写*惯。】

  (四)作业设计

  1、用“口、目”各说一句话,让爸爸妈妈帮忙记录下来。

  2、猜一猜。

  ①红门楼,白院墙,里面坐个胖二郎。()

  ②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第二课时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生字复*:口耳目手足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身体部位图,说出对应的生字。

  3、词语复*:人口耳目手上足下

  4、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了5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语,大家读得很准确。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跟身体部位有关的一篇课文。

  (二)学*课文,认识新字

  1、通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①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打开书认真聆听。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少3遍。在不认识的字上画上圆圈。

  ③指名分句读。教师及时正音:“松”是*舌音;“钟”是翘舌音。“卧”字,学生不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组词理解加深印象。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古语的韵味。

  ①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尾字“松”、“钟”、“风”、“弓”读出押韵的味道。

  ②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读出韵味来。

  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说明:朗读体现低段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先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出韵味来,循序渐进,以读为主。】

  3、理解课文的含义。

  ①理解“站如松,坐如钟”。

  认读生字:站(翘舌音)、坐(*舌音)

  生字扩词:站立、站直;坐下、请坐(注意“坐”与“座”的区别,“坐”是一个动词。做动作,让学生体会其表示的意思。)

  (出示:课文中的京剧人物插图)分辨哪一个人物是“站”?哪一个人物是“坐”。将“站”和“坐”贴在对应的京剧人物旁。

  “如”的意思是什么?

  说一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配合出示:挺拔的松树图、古老的铜钟图)

  动作体验:“站如松,坐如钟”的动作。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人“站如松”的?哪些人“坐如钟”的?

  学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读“站如松,坐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②理解“行如风,卧如弓”。

  同桌互相说一说“行如风,卧如弓”的意思。

  反馈交流句子的含义。

  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人“行如风”的?什么人“卧如弓”的?(配合出示:竞走运动员的图片、卧佛的图片)

  有感情朗读“行如风,卧如钟”,读出精气神来。

  照样子,说一说。

  明如()。甜如()。

  白如()。粉如()。

  ③小结:“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说的是我们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座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飞快,睡觉时要像一张弓一样绷直身体。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要这样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坐立行卧的*惯。

  4、师生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引读:

  站如——

  坐如——

  行如——

  卧如——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渗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学*方法,将理解外化为动作的展示,促进对俗语的体会与领悟。】

  (三)认识笔画,书写生字

  1、学*正确书写“耳”字。

  ①学生看书第10页,了解“耳”的笔顺。

  ②观察“耳”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耳”,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④学生练*正确书写。

  一看:笔顺、每一笔的位置。

  二描:描一个红字。

  三写:自己独立写一个字。

  四比:和范字比一比。

  ⑤讲评“耳”字。

  2、学*正确书写“手”。

  ①(出示:田字格中的“手”字)认识笔画“撇”和“弯钩”。

  ②观察“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③教师示范写“手”,学生跟着书空。

  注意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④学生按照“四步骤”练*正确书写“手”字。

  ⑤讲评“手”字,强调“弯钩”的正确书写。

  3、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谁写的字又正确又漂亮。

  (四)作业设计

  用“手”、“耳”口头组词,爸爸妈妈帮忙记录。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读准“三、四、上”的字音。

  2、学*正确的执笔和写字姿势,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开火车认读识字第一课的生字。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认识一些生字宝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第二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韵文,识记生字

  1、今天的生字宝宝藏在一首韵文中,看看图,自己尝试读读韵文。

  出示读书要求: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谣》:身坐正,脚放*。左手轻轻压,右手慢慢点,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3、引导学生在韵文中圈出这课7个生字。

  师:圈完生字你发现什么?

  生:前五个是数字,后两个是反义词。

  4、游戏: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比谁找的多。

  5、生字宝宝送回韵文中,再读韵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现,在自主探究、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总结,能促进学生学法的*得。

  (三)学*韵文,拓展识字

  1、指读韵文,想想韵文什么意思?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根据学生质疑,学*韵文。

  (1)出示“金木水火土”的图片。老师讲述神话故事:传说天地未分之时,是一种被称为混沌的状态,天地乾坤混在一起,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昼夜寒暑,没有风雨雷电,没有草木山川人禽虫兽,这时候一股灵气在里面盘结运行,才生出五行,也才有了*开天辟地。

  (2)这首诗还很特别,是一首对子歌。师简单介绍对子: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古时候的孩子每天上学必做的功课。

  引导学生简单了解:“一二三四五”对应的是“金木水火土”;“天地”对应的是“日月”;“上下”对应的是“今古”。

  3、结合板书,师生互动背诵韵文。

  4、复*会认字。生字宝宝从韵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这些汉字吗?想一想,自己试着读一读。

  5、小伙伴互相读一读,你指我读。

  6、出示含有数字的成语:一心一意、一清二白、一石二鸟、一干二净、三心二意、四面八方、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七上八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质疑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这样的教学更有实效。

  (四)认识田字格,学写生字

  过渡:生字宝宝也有自己的家,它的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田字格。有了它,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1、轻轻把书翻到语文书第8页,认识田字格。

  出示田字格,拍手唱唱田字格歌谣: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学写“一、二、三、上”。

  (1)分三步观察生字,同时认识笔画“横、竖”。

  首先,观察生字笔顺。然后,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占格。最后,观察每个字的特点,例如横、竖的长短和布局。

  (2)师范写每个生字。

  (3)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先书空笔顺,再描红,最后练*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的第一次书写,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在本环节采用分步观察、自主探究、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使学生扎实掌握生字学*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

  2、出示古诗:郑板桥的《咏雪诗》。学生诵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结合课文学*及学生的学*热情,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数字的古诗,进一步深入接触*传统文化。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以及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行千里母担忧啊!唐代诗人孟郊用一针一线道出了母爱,那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又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伟大的母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让我们恭恭敬敬地齐读课题,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

  2.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打开书97页,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后,对照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同学们,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我一直想买一本书价( )的《青年*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工作得十分辛苦,本已不想说出( ),但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时,母亲却毫不犹豫地用( )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为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知道后( )了我一顿,又给我凑足买书的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3.反馈

  (1)难读词语:龟裂、攥着、数落

  这一段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知道吗?看到过龟裂的手吗?描述一下,这样的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同学们,刚才你们在填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字写起来相当得繁?来,一起说,再读两遍。攥,我数过了,整整23画,伸出左手,用右手食指在上面把“攥”字写一遍,把这个字已经写好的,确认自己已经写好了,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攥”字的将左手握紧。 这紧紧地握住就是“攥”。

  4.预设:完成了这段话的填空,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关于一元五角的疑惑)

  出示资料:

  一元五角钱在当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是20几元,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块臭豆腐要吃3顿,舍不得吃炒菜,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由此可见,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母亲来说,是辛苦劳动*两天的收入!

  5、读学*提示,明确学*任务

  同学们,作者梁晓声能把这么一大段话(手指大屏幕)概括为非常精炼的四个字:慈母情深;他也能把这段话扩写为长长的整整35段话,是不是很厉害呀!我们来读一读学*提示,看看学*提示告诉我们怎样来学*这篇课文?板书:外貌 语言

  三、感悟母爱

  板块一:母亲的外貌

  (1)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根据回答出示四个句子。都划出来了吗?没划的同学赶紧补好。

  (2)自由读四个句子,从母亲的外貌描写中感受到什么?

  同桌讨论,再交流,板书:辛苦劳累 挣钱

  (3)来到车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脊背?在你的记忆中,一个十多岁孩子的母亲应该有怎样的脊背?母亲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在你记忆中,母亲应该有怎么样的眼睛?母亲掏钱时,你又看到了十个怎样的手指?在你记忆中,母亲应该有怎样的手指?

  如今,这些都到哪里去了?(消失在生活的重担下)

  (4)孩子们,难道母亲她不累、不需要休息吗?让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又弯曲着她那极其瘦弱的脊背,睁着她那双极其疲惫的眼睛,用她那十个龟裂的手指不停地工作。她拼命拼命地挣钱。板书:挣钱。孩子,这就是——慈母情深!

  (5)再读后两句话,谁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师读*时的说法,有什么感觉?(置后:惊叹、突出母亲的疲惫、不敢相信、突出)

  师生对读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母亲工作如此忙碌,一刻也没有休息。谁再来读下一句。

  (连续用了四个“立刻”)试着不换气读完句子。

  孩子们,母亲就是这样忙碌、单调枯燥地挣着钱,,我们再看看她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呢?赶快在课文中找出,出示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震耳欲聋的声音是怎样的?

  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同学们,这七八十台缝纫机一刻也没停止过,母亲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的!

  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明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

  去年,母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指一生读句子

  明年,后年,又一个后年,母亲将在怎样的环境工作?读-----

  是啊,这般辛苦劳累挣钱的母亲让你感到鼻子一酸,更是让你感受到了那份——慈母情深

  板块二:母亲的语言

  从母亲极其瘦弱的弯曲着的脊背,忙碌的身影我们读出了慈母情深,还从母亲哪些语言中体会到?用波浪线划出。指名读句子,说体会。

  (1)对话

  自由读,你在读这段对话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母亲很急,很忙,没有母亲说,我说之类的话)

  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么?(同桌准备后指名读)

  师生对读 注意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读书的.,该怎么读?

  小结:如此简洁的语言,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忙碌、辛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A、这句话中哪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板书:塞)

  B、圈出这个“塞”字,母亲塞钱是怎样地塞?指名交流,如“用力”,果断,坚定……

  师: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坚定地、有力地将钱塞到我的手里,来,一起读!板书:毫不犹豫 给钱

  师: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爱、期盼、)

  C、更令我感激的是母亲的一句话:(生接——“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D、师:多么通情达理的母亲啊,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却道尽了她对我深沉的爱!这无私、伟大、纯真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慈母情深

  四、简介作家,升华“情深“: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当代著名文学家——梁晓声。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他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他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他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催他奋进,终于使他成了大作家。

  五、总结提升

  1.(出示梁晓声简介)

  2.梁晓声说:“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躲在一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是母亲支撑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所以我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

  六、阅读链接

  1.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冰心奶奶早年远走他乡时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

  2.出示诗歌《纸船——寄母亲》:自由读——配乐朗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2

  课前预*:

  1、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2、朗读课文最少三遍,解决生字词,了解文意。

  3、完成助学的预*积累。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的环境。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方式的形成。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生字、词、作者等基础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3、反复朗读文本,学*本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风格。

  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中母亲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评价任务:

  1、能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理解词语含义,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交流实践,感悟体会,分析人物形象个性。

  3、归纳总结、感悟反思,写出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的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测试题:你能读准吗?你能解释准确吗?

  怂恿(sǒng)(yǒng):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义。桀骜不驯(jiéàobùxùn):比喻傲慢,性情**不驯顺,不服管教怪诞(dàn):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虎视眈眈(dāndān):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疥疮(jièchuāng):由螨类引起的(尤指已呈现渗出硬痂的)疥或者癞疮绰绰(chuòchuò):形容经济宽裕

  咕哝(gū)(nong):小声地说话(多指自言自语,并带不满情绪)惴惴(zhuìzhuì):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龟裂(jūnliè):微细的裂纹

  非同小可: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

  数落:列举过失加以指责

  二、初读,熟悉故事。

  过渡语(师):有一种情,总是让人泪流满面,那就是慈母情;有一种爱,总是让人内心震颤,那就是慈母的爱。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作者,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深深的慈母情!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次默读,圈点勾画,找出关键句子,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师指导复述故事需要注意的要点。)

  3、同桌间交流讨论,明确故事情节。

  4、指名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能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依据老师的指导,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自主学*能力、概括语段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

  1.本文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这些事情有什么联系?

  (母亲替我讨回被警察没收的小人书;母亲在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况下给我钱买书。从喜欢看小人书,到小人书被没收,到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都围绕着我的爱好“读书”展开,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呵护和支持,从而突出了“慈母情深”这个主题。)

  2.为什么在“我”得知自己小说出版的那一刻最想的是母亲?

  (我深深地感到没有母亲的支持和呵护,“我”对书的挚爱就无法维系,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3.文章在回忆母亲的这些往事时,写法有什么异同?

  (第一件事采用顺叙手法;第二件事采用倒叙手法,引起读者的兴趣。都采取小说写法,有细节,有高潮,有出人意料的转折,把“慈母情深”表现得令人如临其境。)

  三、再读,读出感悟。

  过渡语(师):冰心曾经写过:“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无拦天空下的荫蔽?”本文中的母亲,也是梁晓声心中的荷叶,帮作者抵挡风雨,让我们再来听听作者对母亲深情的颂歌吧,并说出你心中的感动!

  1、配乐示范朗读,体会情感。

  边听边画出最有感触的地方或有疑问的地方。

  2、再次默读,思考品味,用批注的方式(可参考课本212页《海的女儿》阅读示例),在刚才标画的地方写下你的感悟、体会或疑问。

  3、小组内交流探讨,生生互评。

  4、指名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补充点评,师点评。

  5、整理点评后的批注,写在读书笔记上。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并用批注的方式,记下自己阅读的痕迹。

  四、归纳总结、完成作业。

  1、教师整理板书,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内容,总结归纳。

  2、独立完成助学“学*测评”1、2、3、4小题。

  3、完善自己的阅读批注,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4、深情朗读文章,体会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导入新课,提问作者、作品知识,听写字词。

  二、选几名朗读水*较高的学生进行话剧式分角色朗读,“我还经常去租小人书……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朗读时带出几处关键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回答问题

  1.母亲为什么要如此坚定地帮我要回小人书?

  (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失去它我“绝望”得不想活,而母亲爱我,所以坚定地帮我要回书。)

  2.警察为什么会叫一辆小车把我们送到家门口?(警察是被这无所畏惧地维护孩子利益的母爱所打动了。)

  3.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搂着”突出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突出了母亲保护我不受伤害的疼爱之情。)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如“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效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的珍爱。)

  三、阅读“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到文章结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关于母亲工作环境和劳动场面的文字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交代母亲工作条件的艰苦、恶劣,说明母亲挣钱不易,突出了母亲为儿女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

  2.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并试作赏析。

  句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惫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赏析:运用外貌描写,表现母亲工作的艰苦,突出了母亲为了儿女无私的奉献精神。)

  句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赏析:运用动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毫不犹豫支持我读书的深明大义。)

  3.“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母亲如此艰辛地挣钱,还慷慨地给我钱买书,我内心充满了感激和内疚。)

  4.为什么即使为母亲也不能买“任何别的东西”?

  (因为不能再伤害这高尚的母爱,辜负这充满着动人母爱的母亲的期望。)

  四、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

  特写镜头一: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在缝纫机板上。主题:瘦弱、辛劳的母亲。

  特写镜头二: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的望着我??主题:疲惫的母亲;“我”的感激、愧疚。

  特写镜头三: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主题:慷慨的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五、再次通读全文,想想课文中哪些词句能表现“慈母情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理解我家境的贫寒,如“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如“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如“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等等。)

  六、联系全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这是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

  七、朱自清选取父亲的背影来表现父爱,如果要从本文中选取母亲的一个体貌特征来表现母爱,你会怎么选?为什么?

  (示例1:选取“讨书”情节中母亲用手臂“搂”着我,因为母亲的臂弯是那么有力那么温暖,保护和安慰了年幼的我。示例2:选取“给钱”情节中母亲弯曲的脊背,因为它体现了母亲为家庭和儿女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工作的伟大。)

  1、教师整理板书,帮助学生回忆课堂内容,总结归纳。

  2、完成助学上相关*题。

  3、在读书笔记上,写出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的心得体会。

  3、完善课上所写的片段,形成完整的文章。

  板书:慈母情深梁晓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18《慈母情深》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描写母亲外貌的语言,体会母亲的深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

  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母亲的深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母爱又是如何深沉的呢?请你们先读读冰心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母亲是那个永远在你需要的时候站在你面前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一起感受母爱的无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4、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从课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指名分自段朗读课文,同学相互正音。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同桌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深。

  1、提出要求,学生默读。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慈母情深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2)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与体会。(注意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来体会。)

  2、指名读找出的重点句。

  四、品读课文,体会母亲的深情。

  1、从母亲工作辛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指名读这些句子,并注意加点词语。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提问:①“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说明什么?② “极其”说明了什么?③为什么母亲是“疲惫的眼睛”?④从哪些词语看出母亲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4)师小结: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母亲不停片刻,拼命挣钱。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这种情况下母亲还让我买书,真是慈母情深啊!

  2、从家境贫寒与母亲为“我”买书体会母亲的深情。

  (课件出示)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指名读,并注意加点的词语。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讲解:“龟(jun)裂”是什么意思。

  “连……都……”说明了什么?(家境贫寒)“揉得皱皱的”说明什么?(再次说明了家境贫寒)。

  3、从母亲为“我”爱看书而兴奋体会母亲的深情。

  (1)在文中找出对于“我”提出买一本小说的要求。其他母亲的看法。

  (2)指导读出不满的语气。

  (3)(课件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地他爱看书的”。

  (4)引导讲解:“挺高兴”说明什么(母亲为我爱看书兴奋不已)谁能将母亲的这份兴奋读出来呢?(指名读)

  4、师小结:虽然家境贫寒,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但母亲毅然为“我”买书,为“我”能够看书兴奋不已,多么深沉的母爱啊!

  五、再读课文,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表达“我”对母亲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句子。

  2、指名读。

  3、(课件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 我用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4、交流感悟:文中作者多次深情地呼唤“我的母亲”这无声的呼喊,有“我”对母亲的愧疚,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所以(课件出示)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母亲。(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让“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六、总结、拓展延伸

  1、师:读完课文,谁都会为母亲的深情感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有没有体会到来自母亲的那份深情呢?谈谈你的感受。(生自由说)

  2、师:看来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都有对子女的一份深深的爱。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并在小组内谈谈读后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3、搜集歌颂母爱的诗歌,选择其中的一首默写下来。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一年级语文复*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复*教案1

  【教学目标】

  1、复*复韵母,鼻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通过给动物挂牌,联系生活实际拼读音节,拼读儿歌等多种方式的活动,使学生更熟悉,准确地拼读音节。

  3、通过看图讲故事,进行观察,表达,思维的综合训练。

  4、巩固所学的汉字,让学生准确认读。

  5、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进行系统的复*。

  【教学重难点】

  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区分;三拼音节的正确读音。

  【教学准备】

  声母,韵母,音节卡片,动物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3课时。

  【学情预测】

  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区分是难点,在学*中学生出过问题,教师要强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复*声母。看图读拼音,连动物与音节。读音节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题:描描读读

  1、读韵母卡片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认识了许多韵母,并和他们成了好朋友,你们能不能叫出好友的名字呢?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制作的韵母卡片,跟这些老朋友打打招呼。(认读手中的卡片)

  2、同桌考一考,帮一帮,比一比。

  3、哪个小朋友能自告奋勇,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这些韵母?

  4、不但要准确叫出老朋友的名字,还要能写出老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试着用线描一描。

  5、及时展示漂亮的作业。

  第二题:我会连

  1、今天动物园又来了一些动物,它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现在去看看吧!第一位动物朋友出场了,谁认识它?(逐一出示6种动物)

  2、现在动物园的叔叔,阿姨要招牌一些小朋友给这些动物挂上牌子,让所有人都能和这些动物交上朋友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谁想来应聘?不过应聘者得先把这些音节读准,才能准确地给动物挂上牌子。(学生自己试着读音节)

  3、请学生将打乱的音节卡片放在相应的动物下面。(要求先读准音节)

  4、开展把动物带回家的游戏,将动物头饰放在讲台上,学生拿卡片到讲台前,先读准音节,说一句话:我带( )回家去。最后带上动物的头饰走回座位。

  5、你还认识哪些动物?你能拼出它的名字吗?(进行扩展延伸)。

  第三题:读读画画

  1、你们喜欢秋游吗?去秋游时你最想带什么东西?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秋游的东西,出示音节卡片,学生自由拼读并涂上喜欢的色彩。再请学生拼读给大家听。

  3、你想带哪些东西?请你准确拼读物品的名称,在相应的音节上涂上你所喜欢的颜色。

  4、想一想,吃的,用的带齐了吗?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给哪些物品涂上了颜色,并准确拼读这些物品的名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说故事。对已识生字进行巩固。在阅读中巩固汉语拼音。读儿歌,记儿歌。

  〖教学过程〗

  第四题:我会讲

  1、出示挂图:学生仔细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⑴ 出示音节dú mù qiáo 让学生拼读,想想为什么叫“独木桥”?

  ⑵ 小白兔背着书包要去哪里?出示音节 xué xiào ,让学生拼读。

  ⑶ 猴妈妈带着小猴去哪里?桃树在什么地方?

  2、提出问题,续编故事。

  ⑴ 小兔到学校,猴子摘桃子都要过独木桥,他们会怎么过桥?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续编故事。

  3、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

  ⑴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小兔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⑵ 鼓励学生想象过桥的多种方法。

  第五题:我会读

  1、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文有一首描写了这幅图的景象,请小朋友读读。

  ⑴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儿歌。

  ⑵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3、质疑解疑:先让学生谈理解,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再请小朋友帮助理解有困难的同学。(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地让学生上台,看图指出“红色的蝴蝶”,“黄4534535aaa色的小鸟”)

  4、指导朗读,背诵。

  5、扩展活动。说一说:秋姑娘发来了什么电报?(想象电报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系统复*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区分形*字母。

  〖教学过程〗

  第六题:我会读

  复*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拼音老朋友又和我们见面了,谁能准确叫出这些老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开火车读。

  ⑴ 出示声母让学生认读,认读后想一想,这些都是什么?(声母)

  ⑵ 出示形*的声母让学生辨析比较。

  b——d p——q f——t 编儿歌记忆字形。(如: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手举伞柄ttt;手拄拐杖fff。)

  做动作记住字母形状。(如:老师说b,学生就用右手往下压。老师说p,学生就用右手往上顶。)

  动手摆一摆,读一读。用半圆的纸片和牙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每摆完一个字母,就读出字母的音。

  ⑶ 出示音*的声母让学生认读,要求发音准确。(zh z 、 ch c 、 sh s 、 n l )

  2、做游戏:找朋友。如:学生说一词语“白云”,手中拿白云,你的朋友在这里。

  3、扩展活动:

  ⑴ 做游戏,找朋友:

  用绳子在地上围一个大圆圈,一部分学生举声母卡片在圈外。大家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两遍。若声母和韵母不能组成音节。

  ⑵ 拼读音节:

  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拼音掌握情况自行设计。

一年级语文复*教案2

  第七课时(句子)

  教学目标:

  1、能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2、能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3、能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总复*三第1题)

  1、读一读词语,想一想按什么句式把它整理成句子。

  2、抽生说,集体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注意标点。

  二、按要求把句子写具体。(总复*三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读句子,再读一读后面的问题,想一想怎样把句子写具体。

  3、抽生说,集体评议。

  4、写下来。

  三、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例:秋天的田野里稻谷黄了。

  秋天的田野里棉花白了。

  2、回忆刚才合并句子的步骤。

  3、练*:(总复*三第5题)

  四、判断句子的正误并改正。(补充练*)

  1、自己读一读句子,找出错的地方改正过来。

  2、讨论、校对。

  五、给句子加标点。(补充练*)

  1、自由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2、给句子加上标点。

  3、反馈、校对。

  六、照样子改写句子。(补充练*)

  1、读懂例句。说说改写后句子有什么变化,明确改写要求。

  2、照样子改写句子。

  反馈、校对。

  第八课时(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分析句子。

  2、能把句子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

  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教学过程:

  一、读句子按要求填词。(总复*三第4题)

  1、读懂句子。

  2、独立完成练*。要求学生看清问题,读一个提示对照句子做一题。

  3、反馈、矫正。

  二、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总复*三第3题)

  1、默读句子,思考句后的问题。

  2、抽生回答。

  三、排列句子。(总复*四第5题)

  1、读读句子,想一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试着把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在句前写上序号。

  3、反馈,集体讨论。

  4、错的改正过来,再连起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总复*四1、2、3题)

  1、复*背诵有关的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交换校对。

一年级语文复*教案3

  教学目标:

  1.从读、记、写方面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复*带有“氵”、“犭”、“木”、“虫”四个偏旁部首的生字;

  2.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探究学*,发现生字组合规律,总结学*生字的方法,一年级下册识字复*课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复*带有“氵”、“犭”、“木”、“虫”四个偏旁部首的生字,总结内化识字方法;

  2.难点:让学生发现生字组合规律,总结学*生字的'方法。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假设学生正要参观动物王国,而每一个学生都是快乐的字宝宝。教师则扮演受学生们欢迎的小蜜蜂。上课过程中老师以动物王国的蜜蜂姐姐的身份出现。通过课件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中。蜜蜂姐姐的身份贯穿教学始终。

  2.设立关卡,趣味复*并且总结方法。

  总共设置4个关卡:

  第一个关卡:“我会读”,学生受到了狮子大王的邀请来到了动物王国,首先就必须要读懂狮子大王的邀请信,信中将会有许多带有“犭”的生字,学生在读通顺邀请信的同时,总结出其中带有“犭”反犬旁的生字:狮、猫、狗、猴、狐、狸、狼和猪,这些生字都是跟动物有关系的,并且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第二个关卡:“我会写”,学生通过了“我会读”的关卡后,正式展开在动物王国的冒险,当他们走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要写出带有“木”木字旁的生字,并口头组词;当他们经过一条小河的时候,要写出带有“氵”的生字并口头组词。当学生把他们认识的字都写出来之后,让他们总结一下这些生字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两组生字都跟什么有关系;

  第三个关卡:“我会记”,当学生过了小河后,他们就来到了昆虫乐园,见到许多昆虫,让他们分别说出昆虫的名字,然后总结出跟“虫”虫字旁有关的生字多数是指昆虫,然后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

  第四个关卡:“我会连”,作为最后的一个小高潮设计,学生们终于可以见到小动物们了,小动物们也要考考学生,让学生做一些小练*(除了有组合规律的字的练*,还可以做些没有组合规律的字的练*,作为本学期四会生字的复现),并且总结方法;

  在设置关卡的同时,我还设计了一棵“成长之树”,用来记录学生在闯关过程中的表现,每过一个关卡,树上就会开出一朵花,总共有四朵花,它们分别是“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记”和“我真棒”。当开出了“我真棒”的花朵之后,同学们就是挑战成功了!

  经过这四个关卡,达到层层递进的作用,逐步巩固复*,并且达到教学目标,完成这一节课的任务。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在学生复*阶段,主要是对带有“氵”、“犭”、“木”、“虫”四个偏旁部首的生字进行巩固与梳理,让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复*旧知,发现规律,总结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与*惯。

  学生分析:

  学生刚结束本学期的学*,对生字运用尚未纯熟,掌握不够扎实,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适宜通过闯关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

  1.答题板

  2.课件

  3.板书用的道具背景

  教学过程设计:

  ▼ 课前活动:

  1.打招呼,教案《一年级下册识字复*课教学设计》。

  师:第一次见面,我们互相问个好吧?小朋友们好!你们愿意把我当作朋友吗?把我当作朋友的小朋友对着我笑一笑?我所说的笑是有要求的哦。先用眼睛真诚地笑,然后,让你的嘴角翘起来,你可以一边笑一边看看周围的同学,也可以放声大笑了,还可以加上动作。

  2.送礼物:介绍“成长树”。

  师:你们的笑容都很可爱。我也要给大家送出一份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棵成长树,每当我们做了一件成功的事情,成长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让我们感受成功的快乐。我祝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会一起学*,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一)创设情境,激**感:

  1.猜谜语:先请大家猜个小谜语──“嗡嗡嗡,嗡嗡嗡,哼着歌儿探百花,每天快乐又勤奋,采来蜂蜜功劳高!”大家猜猜看,它是谁呢?小蜜蜂!

  2.角色扮演:

  师:我就是动物王国的蜜蜂姐姐,前段时间就听说有一群可爱的识字小能手,今天终于见到你们了,我真高兴啊!欢迎大家来到动物王国,接下来我们将会一起冒险,一起挑战闯关,大家都有信心可以进入动物王国冒险吗?

  同学们真有信心!看着你们那自信的笑容真好!只要我们用自信面对困难,你就会发现困难就像一条小水沟,只要你轻轻一跃,就可以跨过去了!

  (二)挑战过关,复*巩固旧知并且总结方法:

  1.关卡一──我会读

  (1) 课件出示关卡的要求和邀请信:

  关卡一:谁能够流利地读出狮子大王的邀请信,就能到达下一关;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狮子大王,很高兴认识你们!

  在我的王国内住着很多小动物,有小猫、小狗、小猪、小猴、小猩猩、小狐狸、小狼狗,还有小熊猫。只要你们通过了难关,就可以跟他们交朋友了。加油啊!狮子大王”

  (2)发现问题:信中红色的字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说出那些字体都有相同的偏旁,跟动物有关,并且说一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字;

  (3)让学生在小组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师:你们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用你伶俐的小嘴读好它吗?)

  (4)汇报,齐读;

  (5)成长树上开出一朵“我会读”的花;

  2.关卡二──我会写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出偏旁:读过了狮子大王的邀请信之后,同学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河里有个河字,河边有很多树,树上有个树字。

  然后随着学生说出两个字的结构后,河字的“氵”,树字的“木”变成红色。

  (2)出示关卡二:比比看,谁能写出带有“氵”和“木”的生字,写得越多越好。

  (3)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且把答案写到答题板上;

  (4)学生汇报,把答题板贴到黑板上,并且介绍一下自己识记的方法;

  (适当表扬一下:原来你有那么多好方法,难怪可以记住那么多的生字;你的识记方法真灵活……还要适当控制:大家的好方法实在太多了,蜜蜂姐姐不可能让每个字宝宝都展示你的记忆方法,但是不要着急,你的方法还可以帮助其他的同学,*时可以多跟其他同学交流呢……)

  (5)成长树上开出一朵“我会写”的花;

  3.关卡三──我会记

  (1)出示课件──昆虫乐园,让学生读出动物的名字

  同学们真棒!穿越了树林,跨过了小河,我们来到了昆虫乐园了。同学们看,这里都有谁呢?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蜘蛛、蚊子、蝉

  (2)出示关卡:谁能最快记住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呢?你要用什么方法记住呢?

  (3)让学生畅所欲言,并且说出这些字都跟“虫”虫字旁有关;

  (4)除了这些生字以外,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虫”的生字呢?

  (5)成长树上开出一朵“我会记”的花;

  4.关卡四──我会练

  (1)过渡:经过了昆虫乐园,我们终于见到了小动物了。不过他们也说要挑战一下你们呢!

  (2)出示关卡:小动物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难题要考一考大家,你要接受挑战吗?

  难题1.这些字长得真像,不过你一定能分清他们。请把序号写下来吧!

  ① 青 ②清 ③晴 ④睛 ⑤请 ⑥情

  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

  小朋友,爱眼(睛),(青)(青)草儿夸你行!

  难题2:生字变一变──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寸—( )( )

  火—( )( )

  也—( )( )

  十—( )( )

  难题3:请大家给孤单的“心”和“门”找几个朋友一起做游戏!

  心──( )( )( )

  门──( )( )( )

  难题4:我能让上排的字与下排的字都交上朋友组成新字:

  王 下 今 田 日 青 木

  力 元 口 目 立 心 寸

  (玩)(吓)(念)(男)(音)(睛)(村)

  (3)成长树开出了“我真棒”的花──大家的识字本领真高,连小动物们都夸赞你们呢!;

  (三)畅游动物王国,结束课堂

  1.学生谈识字方法和收获──大家能把自己的识字本领告诉小动物吗?(师适当板书)

  2.教师小结:其实我们学*的方法也是有许许多多的,只要同学们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让我们睁大双眼,开动脑筋吧。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语文授课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语文授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方法自己学*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

  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一年级语文授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相、遇、喜”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左、右”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惯;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谜语的。

  3、情感目标: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来动脑筋、猜谜语,同时还能认识很多生字。

  怎样猜谜语,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字、左、右、红、时、动、万”,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一)学*第一则谜语。

  1、教师出示谜面,学生自由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想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左右相遇起凉风?

  3、指导朗读最后两句。

  师:想想什么最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

  4、想一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学生猜出时,教师出示谜底卡片。

  5、回想一下是怎么猜出谜底的?学生交流。

  6、背诵谜语。

  (二)学*第二则谜语。

  1、复*汉字:请、情、晴、清。精、睛。

  2、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礼貌用语的情景,让大家观察,学*他们互相尊重的优点。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用谜语的话说一说,猜出谜底。

  3、朗读谜语,猜谜底。

  4、背诵谜语,看谁背得最快。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扩展活动

  1、猜字谜

  2、收集谜语。

  3、自编谜语。

一年级语文授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二、巩固与检测

  根据课后*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

  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题,校对。

  三、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一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的*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移或旋转后前后相关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小转盘、长方形卡纸、小棒、三角尺、游戏纸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暑假里,南京举办了青奥会,你们知道吗?(自由简单交流)欢欢她们一家也来到了南京观看的青奥会的比赛,让我们随着她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认识*移和旋转

  1.运动现象中初识*移

  出示视频,介绍:首先他们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到了宾馆,上了电梯;最后,在比赛场馆,看到了三面**冉冉升起。(视频停,出示例1)

  (1)车厢*移现象

  小朋友们,还记得火车车厢(贴出火车图片)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说,引导说出:轨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来模仿一下,(学生动起来),片刻后让学生演示:你的“小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走了什么路线? 小结:火车车厢的运动是直直的向前。贴“”。

  (2)电梯*移现象

  那电梯(贴电梯图),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说)

  用你的手势来告诉大家,贴出电梯图,说出:电梯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贴出“ ”。

  电梯还能怎样运动?(直直的向下运动)

  (3)***移现象

  赛场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升起了三面**,**在旗杆上是怎样升起的?来,用卡纸来表示一下升**时**的运动。

  贴**图,演示直上,**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时,**的运动呢?(直直的向下)

  归纳:从刚才的几个运动现象里,你能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呢?引导大致得出: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

  对,像这样,它们在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这样的的现象可以看成是*移。(板书:*移。)

  小朋友们,在我们教室内外,你能发现*移的现象吗?那在其他地方呢?(举例加手势)

  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移现象,以及说法的准确性。

  2.简单操作中正确理解*移

  小朋友们能发现那么多的*移现象,那我们现在来玩一玩*移运动,好吗?(出示“试一试”)

  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学生统一做好,目光巡视,个别纠正)

  继续出示:把它*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移到右下角。(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让学生演示,课件跟着演示。(统计,就是这样*移的请举手)看到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老师也想做一次*移,演示错误的*移方法。问:是*移吗?怎么不是?

  小结:原来*移数学书时,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路线要直直的,数学书也不能转动。

  继续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你还可以怎样做就能把它*移到右下角。(学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移(课件)。问:沿这个方向也是*移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呢?(几生回答,能达到几个要素)同意吗?(面对黑板箭头,手势变换一些角度)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的路线是直的,这样就可以看成是*移。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手势暗示:竖直的),还可以是(斜着的)。说得真好!

  3.运动现象中初识旋转

  离开了比赛场馆,欢欢她们来到了百货大厦,看到了一个挂钟(贴钟面图片),我们来看看钟面上的分针,(演示从12走到3)问:它是怎样运动的?(来我们抬起左手臂来表示分针从12走到3),问:是*移吗?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法),不是*移是什么呢?(估计学生会说旋转)

  欢欢带着这样的问题又看到了另两样物体(贴风扇叶片、螺旋桨图片),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动作)

  这三个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在转)为什么钟面指针、电风扇叶片和螺旋桨都在一定范围内转而没有转到其他地方呢?(让学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旋转)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旋转现象?(举例加手势,师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旋转)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转

  小朋友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转盘,我们来玩一玩旋转,好吗?出示:准备一个小转盘,把指针指向A。(目光巡视)

  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学生操作,选择学生上展示台演示,应该是用顺时针完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操作逆时针旋转)

  简单归纳:原来旋转既可以这样转(贴顺时针标志),也可以这样转(贴逆时针标志)。

  老师也想玩一玩转盘,仔细观察:指向A转到指向B,问:这是旋转吗?(学生畅所欲言,应该有学生说不是,他觉得要转一整圈才是)让学生聚焦到,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可以转一整圈,也可以转一小段。

  请大家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你能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指向D吗?(学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层练*,深化认识

  1.同学们,我们跟着欢欢认识了“*移”和“旋转”,那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分清这两种运动现象,真的能吗?如果是*移运动,我们一起在面前演示“。(动作)

  想想做做第一题(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老师这儿有根小棒,你能让它作*移运动吗?(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转运动?(重点是找准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长方形的卡纸或三角尺来做出*移和旋转现象吗?真有趣!同样的物体,怎么做就是*移?(引导说要素),怎么做就是旋转?(引导说要素)

  3.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地面上有许多的落叶,我们来玩个移叶子的游戏,好吗?哪些树叶通过*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可以通过*移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在括号里打“√”。(用游戏纸完成?)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有不用意见吗?判断时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吗?(注意做错的同学,帮助分析错误原因)

  2、4、6号树叶虽然通过*移不能和绿色树叶重合,要怎样做,它也能与绿色树叶重合呢?(先旋转再*移或先*移再旋转,学生答)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运动现象,它们是(让学生说*移和旋转),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移;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生活中的很多运动中都有*移和旋转,只要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师:老师的身高,用到了两个长度单位,是哪两个?(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厘米呢?你们能用手比比一米有多长吗?那一厘米有多长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师:(出示吸管)小朋友们都有一根吸管,拿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估计一下。吸管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大家找到了那么多生活中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那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找一找,米尺上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2分米从哪儿到哪儿?5分米呢?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在找的活动中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从0—10是1分米,从30—40厘米是1分米,从15到25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师:刚才,大家吸管测量得非常认真,现在请你们拿出一根较短的铅笔,用尺子量量铅笔有多长?

  学生量一量,汇报。

  师:刚才大家量的铅笔的长度有的是整厘米数,有的是几厘米多几小格,有的是几厘米少几小格,请你们看一看尺子,仔细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师:1厘米中有10小格,谁知道每小格的长是多少?对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谁能说说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现在,谁能再准确的说出你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X。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师:大家游戏玩得真开心,下课以后,大家还可以继续玩!现在,注意看黑板,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师: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下面,让我们判断,这些话说得对吗?

  数学书厚约5毫米。一拃长约10分米。小红身高138厘米。课桌高约7厘米。1棵大树高5分米。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磁铁、一条大红领巾、实物钟、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剪刀、课件、一张简笔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剪刀、水彩笔、四张卡纸(画角、简笔画)、一组(7个)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师:同学们,今天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瞧:

  (课件出示:一个角。)

  师:那你们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生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影子。瞧:**上有4个角,而且都是直角。你们还能找出其它地方角的影子吗?

  学生边找边介绍。(大部分找出的都是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许多直角的影子,你想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二、创设情景,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室里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师:真棒,同学们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懂得借助工具来判断。那你们能够再借助这个工具来画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2.锐角、钝角的概念。

  师: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的数学家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锐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锐”字怎么记?

  而像这类比直角大的角,我们的数学家也用简洁的语言称它为钝角。请同学们跟着说一遍,再看这个“钝”字怎么记?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

  3.从实物中来辨别,找锐角、钝角。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

  出示钟面,生上台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来完整,准确地描述,如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度是一个锐角。)边比划边描述。

  教师再拨出3-4个钟面(有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来辨别。

  师: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把锐角、直角、钝角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我们再一起从五角星的身上来找出角的影子。

  小黑板出示五角星,学生上台边找边比划,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来描述角。(懂得五角星的身上有10个角,5个锐角、5个钝角。)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4.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的表象。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的3兄弟的样子已经有了较深的印象。让我们闭眼来想它们的样子,并用手画出来。

  师说名称,学生书空。(锐角、直角、钝角)

  学生张开眼睛,说一说刚刚书空的感觉: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三、巩固练*,丰富感知

  1.判断。

  师:同学们,认识了锐角、钝角之后,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请同学们从组长拿一张自已喜欢的角,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先看谢老师创造的角,然后请跟我是同一类角的同学,带着卡片上台来并一起说出角的名称,同时台下与台上的同学要互相检查看有没有找错朋友的。

  师生互动,玩游戏。

  师:同学们可真好,为这些角都找到了朋友。可是谢老师这里有3个孪生兄弟,它们找不到朋友,你们能帮它们辨别出来吗?

  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

  2.创造角。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有办法,这么快就把3个孪生兄弟给辨别出来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用聪明的脑袋来想办法创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来创造。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创造角的方法及角的名称。(如:我用两根铅笔创造了一个锐角。)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创造的角。谢老师也用剪刀创造了一个角,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谢老师用剪刀摆出了一个直角。

  师:(直角变锐角)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时两条边张开的角度变怎么了?

  生:变小了。

  师:这时成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再回到直角,演示由直角变钝角。学生说出变化和角的名称。

  学生拿出剪刀,按照老师说的名称来变。

  小结:原来3种角是可以转换的。

  3.小组合作,从生活中找角并判断。

  师: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再找找3种角的影子,练*第一题。

  请4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一幅自己最熟悉的图来找,并用水彩笔描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师:同学们,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有用,而且它还能创造出美丽的图案。瞧,出示一张简笔画,你们想用角也来创造美丽的图案吗?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位新朋友,(揭示课题)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它们长得很像时你可以怎样来辨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