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11-09 00:00:00 教案

夏感教案1

  【目标导航】

  1、 积累“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融融 澹澹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等词语。

  2、 理解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3、 诵读、品味文章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效果。(重点)

  4、 学*作者抓 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难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学*导航】

  一、重点字词

  1、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 2、黛色dài:青黑色 3、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4、贮满zhù :储存满,积蓄满 5、匍匐pú fú:爬行

  6、秋波澹澹d 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学*过程

  7、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9、承前启后:承接前者,引出后者。与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的意思相同。

  10、轻飞曼(màn)舞:形容姿态优美曼妙。

  二、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

  夏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是 、 、 。(用原文中的词填 空)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那个方面的特点?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5、在炎热 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6、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 分析)

  分析示例:比喻句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因为这句话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写出了林带的繁茂和气势。

  再看拟人句:

  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其中“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7、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作者在写夏天的色彩时,又写到了“春 之色”和“秋之色”,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请你也仿照这两个句子,并发 挥想象,写两 个“夏之色”的句子。

  8、第四段。 (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10、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

  全文的结构

  【小结】

  作者围绕三个 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达标训练】 基础训练册

夏感教案2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思路。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二、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三、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2、提问法 3、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送走骄阳似火的夏,又迎来落叶纷飞的秋。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组照片,看看照片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致?(学生发言)这就是我国北方夏季麦收的繁忙景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衡的美文《夏感》,去欣赏北方夏天的美景,去感受北方夏季里的激情。板书课题:夏感 梁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读准加点字字音

  芊芊(qiān qiān)细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贮(zhù)满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说出下列词语词义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气势盛大。 澹澹:荡漾的样子。

  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2、学生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采取了怎样的结构方式?各层分别写了什么?

  (2)夏天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描绘夏天的?各是怎样的?

  (4)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

  三、 再读课文,探究欣赏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后完成:

  1、 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

  2、 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3、 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紧张、急促的夏天呢?

  4、 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示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

  示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潜”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四、拓展延伸

夏感教案3

  【目标导航】

  1、 积累“黛色 灵秀 贮满 终极 匍匐 融融 澹澹 芊芊细草 轻飞曼舞”等词语。

  2、 理解文章“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3、 诵读、品味文章优美语句的含意及表达的效果。(重点)

  4、 学*作者抓 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难点)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主要著作有:《梁衡文集》,散文集《夏感与秋思》。

  【学*导航】

  一、重点字词

  1、芊芊细草:qiān qiān:草木茂盛 2、黛色dài:青黑色 3、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4、贮满zhù :储存满,积蓄满 5、匍匐pú fú:爬行

  6、秋波澹澹d 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学*过程

  7、春华(huá)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8、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

  9、承前启后:承接前者,引出后者。与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的意思相同。

  10、轻飞曼(màn)舞:形容姿态优美曼妙。

  二、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

  夏天给人的总体感受是 、 、 。(用原文中的词填 空)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那个方面的特点?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

  5、在炎热 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6、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 分析)

  分析示例:比喻句

  我喜欢“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因为这句话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写出了林带的繁茂和气势。

  再看拟人句:

  我喜欢“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其中“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7、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作者在写夏天的色彩时,又写到了“春 之色”和“秋之色”,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请你也仿照这两个句子,并发 挥想象,写两 个“夏之色”的句子。

  8、第四段。 (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短,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10、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

  全文的结构

  【小结】

  作者围绕三个 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达标训练】 基础训练册


夏感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夏感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夏》教案 (菁华3篇)

《夏》教案1

  1、这一课我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走进童话世界的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

  3、学*“我会认”的字时,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变枯燥的识字为快乐的游戏。

  本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体会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具有帮助他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都喜欢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晚上,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动画欣赏,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配动画的课文朗读。

  2、课文中都有那些可爱的小动物?请告诉大家。(相机粘贴小动物图片。)

  3、这些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再读读。

  要求:划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用“——”画出觉得最喜欢的句子。

  三、检查反馈,学生汇报。

  1、课文中那些句子你最喜欢,请读给同学们听听。(给予适当评价、鼓励。)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词语,指名读、挑战读。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1、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根据回答,课件出示对话。(!)指导后指名读。

  (2)喜欢读同一种动物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3、师生分角色朗读。(出示字幕动画课件)

  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小角色: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旁白。

  五、利用歌谣,巩固识字。

  1、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出示生字)

  2、教师加上动作教儿歌识字:

  (1) 目争睁(闭上眼睛作睁开的动作。)

  月要腰(找到腰的位置与老师一起前后动一动。)

  爪巴爬(伸出双手在桌上做爬的动作。)

  日寸时(讲述寸金难买寸光阴。)

  两字合一字,好记好认识。

  (2) 感激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

  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谢)

  (3)猜字谜:article/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根)

  一排小朋友,各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有没手。(非)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识字。

  六、拓展延伸。

  1、(出示头饰)共同表演童话故事: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蜓、萤火虫?

  2、小蚂蚁得到大家的帮助可高兴了,说说你得到别人帮助时,会怎么做?

  小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别人需要帮助时要伸出友爱之手。

  3、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夏夜画出来,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写出来。

《夏》教案2

  一.活动背景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虽然不是节日,但却有很多的民间*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俗,我园特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立夏活动,让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茶叶蛋、有关立夏食俗的内容

  四.幼儿经验准备

  先带领幼儿去参观各班的区域角,再让幼儿观看有关立夏的一些图片,说一说有关立夏的知识及立夏的*俗。

  活动形式:中班段集体举行拼蛋比赛

  五.活动流程:

  主题渗透阶段――经验积累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示分享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主题渗透阶段:

  1.向家长和孩子传达本次我们中班段的大主题为“立夏拼蛋”。

  2.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区域角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及立夏的食俗。

  3.请家长配合渗透一些有关拼蛋的知识。

  (二).经验积累阶段

  1.了解什么时候是立夏节。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来历。

  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吗?

  (三).活动实施阶段

  1.教师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知识及宁波人过立夏的传统*俗。(附内容)

  (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

  鲥鱼、鲚鱼、咸蛋、海狮、 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 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海蛳咸鸭蛋, 烧鹅蚕豆酒酿糟。

  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鼻。

  (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

  茶叶蛋:鸭蛋1000克,拣青壳蛋,壳无破损的,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红茶末25克,旺火烧沸持续5分钟,小火再煮15分钟―20分钟即可。茶叶蛋还是立夏的一个娱乐项目。食前可在家人、邻里、同学间开展拄蛋比赛。年轻母亲还可用五彩丝线织个蛋套,将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

  “脚骨”笋: 取大拇指粗的乌笋或野山笋1000克(雷笋也可),剥壳削泥洗净,在砧板上用菜刀*面轻轻将笋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脚骨”笋重在形状,其制作过程与油焖笋煮法相同。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罗汉豆: 拣淡绿色(深绿色次之)、没有浸过水的罗汉豆5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盐,在旺火上急煮10来分钟,待豆颜色转黄时即成。

  蚕豆糯米饭: 糯米500克,鲜蚕豆肉150克(也可用罗汉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笋肉25克。糯米洗净,鲜蚕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笋肉切成黄豆大的丁,将糯米、鲜蚕豆、咸肉和笋丁放入电饭煲内,放水量可比*常煮饭减少20%,煮熟后,再用饭勺把糯米饭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搅拌一下即成香气四溢的蚕豆糯米饭。

  2.斗蛋比赛(附照片)

  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

  (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

  (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

  最后叶科文同学的大鸡蛋获胜,叶科文同学成为班级的斗蛋大王。

  (四).活动展示阶段

  视频播放斗蛋的全过程供幼儿欣赏。

  (五).活动总结阶段

  快乐立夏主题班队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孩子们心中回荡,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夏》教案3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夏天》第二课时。

  2、 能用“像……像……”和“有人……有人……”造句。

  3、 积累并运用描写雨后美景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 小朋友喜欢听歌,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这唱的是什么季节的歌呢?

  2、 是呀,绚丽多彩的夏季来到了,我们大地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觉得有哪些变化呢?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会下(雷雨),板书:雷雨

  3、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夏天雷雨前后的情景。

  4、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名说)板书:前、时、后。我们还知道了哪几节是写雷雨前?哪几节是写雷雨时?哪几节是写雷雨后?板书。

  二、学*“雷雨前”

  1、 下雷雨前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自己读读第一、二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非常闷热、难受、无精打采)。是吗?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再自己大声读读、找找、划划。

  2、 讨论交流。(指名说)。

  (1)句子:太阳像个大火球。

  a.这里把太阳比做了什么?说明当时的天气怎样?谁能读出当时的感觉?

  b.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句子: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

  a.为什么从这里可看出来?

  b.是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得柳叶毫无力气,打着(卷儿),小花也无精打采,难受得(低下了头),小作者还担心湖水被也被(烤热了),小鱼也被(煮熟了)。

  c.谁能试着读一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那中闷热、难受的情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夏天》第二课时》。

  d.蜻蜓为什么要低飞?

  e.好闷热的天,真实让人受不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小狗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老母鸡躲在树阴下不敢出来,听到知了难受地叫。)

  (3)正当我们热得受不了,闷得受不了时,谁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呢?蜻蜓飞来时,你心情怎样?为什么?你能读出那种感受来吗?(是呀,让人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三、学*“雷雨时”

  1、 蜻蜓的消息是真的吗?雷雨果真来了.夏天的雷雨有什么特点呢?自己读读读三小节。

  2、 讨论:(1)先风,再云,接着打闪,然后打雷,最后下雨,按一定的顺序。

  (2)下起来急而大。(板书:急而大),从哪里看出来?

  3、 能通过朗读把急而大的雷雨表达出来吗?自己试——指名试。

  四、学*“雷雨后”

  1、 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下了一阵,风(停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条彩虹)

  2、 雷雨后的大地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大声读读4、5、6小节,谈谈此时的你又会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景色清新宜人)。

  3、 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呢?再自己仔细地读一读,找一找。

  4、 反馈交流。

  (1)句子: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a.此时的柳叶和小花会说些什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柳叶、小花的心情。

  (2)句子: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a.此时的小鱼心情怎样?你能读一读吗?

  (3)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

  a.是呀,漂亮的景象吸引了人来乘凉和散步,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呢?

  b.你能用“有人……有人……”来造句吗?(公园里,操场上)

  (4)湖水像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

  a.把湖水比做什么?为什么?

  b.清清的湖水能照出桥,照出天,照出小学生,还能照出什么?

  (5)你们喜欢最后一句话吗?为什么?自己读读。

  小鸟指什么?彩虹指什么?

  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指什么?你能用“像”来说一句话吗?

  那么美的句子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最后一句)

  5、指导朗读。

  ---------------------------

  雨后景色清新宜人,而课文又描写的那样美,想不想再美美的把雨后景色读一读。

  齐读4、5、6小节。

  5、 我们想不想把这雨后美景留在我们的画上呢?画雨后美景。

  前(1、2):闷热

  板书:雷雨 时(3):急而大

  后(4、5、6):凉快 美丽


夏感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夏》教案 (菁华3篇)

《夏》教案1

  教材分析

  《山亭夏日》是一首唐代诗人高骈的写景诗。诗句描写了山亭的夏日,夏日的山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日风景图。《夏日田园杂兴》是他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描写江南农村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是我国古代田园诗中优秀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即其中的一首。

  学生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的学*,学生已经有基础,所以学*这首诗学生不会有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读懂诗句,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体会夏日山亭和田园风光的美丽。

  2.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想象诗中的景象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

  学生:搜集古诗。

  学*目标

  1.我会背诵两首古诗。

  2.我会认6个生字。

  教学环节

  一、导入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学*目标。

  二、新课

  1.看画面,引导学生说说画上的景物,出示古诗题目。

  2.初步了解诗作者。

  3.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大意。

  (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处。

  (3)小组读,合作学*,解决提出的问题。

  4.再读古诗,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想象画面。

  (2)自由组合与学*伙伴合作读。

  (3)配乐朗读,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5.感情朗读、背诵。

  6.检查识字

  三、扩展

  积累描写风光的古诗。

  四、当堂训练

  练*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第一句写绿树浓阴

  第二句写池塘倒影

  第三句写微风拂动

  第四句写蔷薇飘香

《夏》教案2

  一.活动背景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虽然不是节日,但却有很多的民间*俗。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些*俗,我园特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立夏活动,让孩子感受立夏、感受民俗。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了有关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以及立夏的食俗。

  2.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成为一名快乐的孩子。

  3.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茶叶蛋、有关立夏食俗的内容

  四.幼儿经验准备

  先带领幼儿去参观各班的区域角,再让幼儿观看有关立夏的一些图片,说一说有关立夏的知识及立夏的*俗。

  活动形式:中班段集体举行拼蛋比赛

  五.活动流程:

  主题渗透阶段――经验积累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展示分享阶段――活动总结阶段。

  (一)主题渗透阶段:

  1.向家长和孩子传达本次我们中班段的大主题为“立夏拼蛋”。

  2.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及区域角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立夏的知识,如立夏的来历,立夏的意义及立夏的食俗。

  3.请家长配合渗透一些有关拼蛋的知识。

  (二).经验积累阶段

  1.了解什么时候是立夏节。

  五月五日是什么节日?(立夏)

  2.了解立夏的来历。

  那么,你们知道立夏的来历吗?

  (三).活动实施阶段

  1.教师生动地讲述有关立夏的知识及宁波人过立夏的传统*俗。(附内容)

  (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

  鲥鱼、鲚鱼、咸蛋、海狮、 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 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海蛳咸鸭蛋, 烧鹅蚕豆酒酿糟。

  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米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鼻。

  (2)立夏节,老宁波的传统*俗是在这一天吃茶叶蛋、“脚骨”笋、罗汉豆、蚕豆糯米饭等。自制这些传统菜,只需花费20来元钱,你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甬上立夏食谱,说不定还会给全家带来一份新奇。

  茶叶蛋:鸭蛋1000克,拣青壳蛋,壳无破损的,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000毫升,红茶末25克,旺火烧沸持续5分钟,小火再煮15分钟―20分钟即可。茶叶蛋还是立夏的一个娱乐项目。食前可在家人、邻里、同学间开展拄蛋比赛。年轻母亲还可用五彩丝线织个蛋套,将茶叶蛋挂在孩子胸前。

  “脚骨”笋: 取大拇指粗的乌笋或野山笋1000克(雷笋也可),剥壳削泥洗净,在砧板上用菜刀*面轻轻将笋拍裂成扁形,再切成4厘米一段。“脚骨”笋重在形状,其制作过程与油焖笋煮法相同。立夏吃“脚骨”笋有“脚骨健健过”之意,也是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

  罗汉豆: 拣淡绿色(深绿色次之)、没有浸过水的罗汉豆500克,洗净后放入锅中,加500毫升水和半食匙盐,在旺火上急煮10来分钟,待豆颜色转黄时即成。

  蚕豆糯米饭: 糯米500克,鲜蚕豆肉150克(也可用罗汉豆肉),去皮咸肉或火腿肉25克,毛笋肉25克。糯米洗净,鲜蚕豆挖掉芽口,咸肉和笋肉切成黄豆大的丁,将糯米、鲜蚕豆、咸肉和笋丁放入电饭煲内,放水量可比*常煮饭减少20%,煮熟后,再用饭勺把糯米饭舀松,加少量味精后搅拌一下即成香气四溢的蚕豆糯米饭。

  2.斗蛋比赛(附照片)

  同学们,斗蛋又是我们立夏过节的*俗之一。谁能成为我班的斗蛋大王呢?

  (1)学生竟猜班级的斗蛋大王

  (2)学生介绍斗蛋的方法:一般是用蛋的“小头”碰撞,注意适度用力

  (3)学生提议斗蛋的程序:先四人小组产生获胜者,然后产生每一大组的获胜者,最后在四人中产生班级的斗蛋大王。

  最后叶科文同学的大鸡蛋获胜,叶科文同学成为班级的斗蛋大王。

  (四).活动展示阶段

  视频播放斗蛋的全过程供幼儿欣赏。

  (五).活动总结阶段

  快乐立夏主题班队活动虽已结束,但那份快乐的情景久久在孩子们心中回荡,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夏》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2个,会写10个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惯。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像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先吟唱一遍古诗《小池》。(生唱)

  2.师:你们说说《小池》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板书:夏天)

  “夏”字哪儿容易写错?(中间两横描红,学生说笔顺时用重音把两横强调出来。书空后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字

  1、说到夏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热、吃冰淇淋、吃西瓜、游泳、捉蜻蜓)

  2、大家的感受真丰富!有位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文章就叫《迷人的夏天》,(板书课题,有感情地读),想读一读吗?

  3、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它。

  4、把生字条里的字读给你同桌听,不会的请同桌教一教。看谁读的最响亮,学得最认真,能够得到同桌的表扬。

  5、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还能学许那些生字,读好那些句子。

  6、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了。我们检验一下学*效果。

  7、分组比赛朗读。

  要求:注意听,认真想。小作者眼中的夏天是怎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反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小作者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板书:多彩、有趣、炎热、悠闲迷人

  2.你喜欢什么样的夏天?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在这一自然段后面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3.反馈:(学生任选一段说)

  (1)第二自然段――多彩:

  ①夏天是多彩的,你们能从这段中画出描写颜色的词吗?

  ②除了这些词,还从那些词语中读出美?

  ③欣赏写夏天的美景图。

  ④这么美的夏天,你想怎么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⑤如果去掉写颜色的词语,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对!好词的运用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⑥用加上一些词语方法,使这把看到的鲜花图片说的更生动。

  (2)第三自然段――有趣:

  ①你从哪儿看出“有趣”?(生说)

  ②写了那些小动物,它们的活动是怎样的?这样写你感到了什么?(抓住赛歌会、提灯笼两个词,启发学生想象,感受拟人句的作用。)

  ③读出你自己的趣味来吧!(自由读。)

  ④改写后两句(青蛙呱呱叫,萤火虫飞来飞去),使学生体会原句的好处。

  ⑤用学*的修辞手法描写下列几种动物的活动。(蝴蝶跳舞、蜜蜂唱歌、蜻蜓点水、蟋蟀弹琴。)

  ⑥句式训练:我们可以到花丛边看(),听(),也可以到小河边欣赏(),还可以到草从旁听()。

  四、作业。

  1、背诵2、3自然段。

  2、选择花或者是动物的活动,写一段话。

  教学后记:

  夏天对孩子们来说丰富多彩,学生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能自己找到文中的精彩的句子,词语。


夏感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夏洛的网》读后感 (菁华3篇)

初中《夏洛的网》读后感1

  最*,我看完了《夏洛的网》,心里涌现出了爱与友情。《夏洛的网》主要讲了一只小猪与一个蜘蛛的故事。在现代,爱与友谊早已被金钱所吞噬,人们只要一看到金钱,就马上把爱与友谊甩在一边。所以,《夏洛的网》又重新让人们明白爱与友谊的重要性。

  先说爱吧,我记得文章曾说过一段话——:“弗恩爱威尔伯胜过一切。她爱抚摸它,喂它,把它放在床上。每天早晨一起来,她就去热牛奶,给它围上围涎,拿着奶瓶喂它。”大家都知道威尔伯是一只落脚的小猪,它差一点被费恩的父亲所杀害,可是,这个充满爱的小姑娘却再三不让父亲杀掉这只小猪。大家会想一只猪有什么好珍惜的,但是,大伙有没有想过就算是一头小猪,它也是有生命的,杀了小猪也就是有杀害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可大家有会想了,费恩救就救了,为什么还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呢?这就是让人深思熟虑的地方。一直落脚的小猪不需要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就是因为落脚,小姑娘费恩才会照顾威尔伯,才让威尔伯交到那么多的朋友。夏洛愿意付出那么多汗水,这源头就是爱!

  说完爱,我们该讲讲友谊了,这本书的题目是《夏洛的网》,那么一定与夏洛,以及夏洛的网有关。大家都知道下落时一只蜘蛛,蜘蛛都会织网,那是肯定的,不会指望就不叫蜘蛛了,一般的蜘蛛它们织网都是为了捕猎食物,唉,可夏洛这只蜘蛛可不一样,它织网是为了救人。这听起来不太可能,但却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天,有人要把威尔伯杀了拿到市场去卖,威尔伯的朋友夏洛听了很是伤心,它就决定一定要救威尔伯,它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夏洛爬上墙角,织起了一个网,这个网与其他的网不同,因为这网上写了三个字“王牌猪”。之后,杀猪人来了,看了夏洛织的网后,就不杀威尔伯了。威尔伯得救后,夏洛不仅没想威尔伯讨“谢谢”反而说自己是因该做的。这种精神十分让我佩服!就在这时,伟大的蜘蛛去世了,它生多孩子让威尔伯照顾,威尔伯爱它们,可没有一个可以代替夏洛在它中的地位!

  友谊不是雨后就能长出来的蘑菇,顷刻就可丛丛一片。友谊是一棵大树,是要经住风雨慢慢长大的。人与人,贵在彼此理解,那么,让我们将心去比心,以心去换心吧!

初中《夏洛的网》读后感2

  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是8岁心地善良的小女孩弗恩,和令人难忘的调皮可爱的小猪威尔伯吸引着我,渐渐地沉迷于书中的意境里,一下子发现了有个更令我感动的夏洛。它是一只不起眼、长相让人觉得丑陋的蜘蛛。如果不是因为那件事,人们甚至不知道在谷仓里还有它的存在。是那件事呢?听我娓娓道来:是威尔伯听到所有的猪在圣诞节要被宰的消息,而自己只能绝望地哀号“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

  ,悲痛地接受被做成熏肉火腿的命运时;却听见夏洛坚定地说“你不会死的,我救你”。这是为了这个朋友间的承诺,夏洛花尽了心思,趁夜深人静时,一笔一划、一点一点织字,而且为了人们看得清,都用双线织两遍。织在网上的字都有意义,分别网织了“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等字样,正是由于这些神奇的字,威尔伯才被人们认为是一只非凡的猪,不但保住了性命,还得了一个特别的`奖和一个安享晚年的未来。但它因为吐丝过度劳累,生命走到了尽头

  都说“春蚕到死丝方尽”,却真没想到一只蜘蛛能有如此奉献精神!夏洛美好品质深深震撼了小小的我。我爱夏洛,为了尽那份承诺,哪怕生活多么美好,也毫不在惜的牺牲自己去挽救别人的性命,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把快乐留给了威尔伯,只是告诉它,自己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久后就会回来。它不忍让威尔伯伤心难过。

  多么善良的夏洛,为了友谊,不思回报、舍己救人。我要像它那样在朋友孤单、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朋友悲痛绝望的时候,也要第一个去安慰;帮助别人不计得失、不计回报。现在虽然我还小,但是我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哪个同学题目不会做,我可以耐心解答;哪个同学生病了,我可以主动帮他补课;哪个同学心情不好,我可以和他说说笑话;哪个同学受欺侮,我可以大胆站出来,捍卫正义;哪个同学家里突遇困境,我要尽我所能给予物质上、精神上的帮助。

  我爱的夏洛去了,曾经的蛛丝随风飘散,但它的友爱之网永远留在我幼小的心灵,让我感动、让我思考、让我学*。这就是好书带给人的力量,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初中《夏洛的网》读后感3

  我用一下午的时间读完了感人至深的一本书,让我回味无穷的一本书《夏洛的网》,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只叫威尔伯的落脚猪在朱克曼先生家里生活的快快乐乐,可是快到元旦的时候朱克曼先生却准备把它杀掉,这可让小猪着急了,它的年龄还很小,它不想死呀,它还没有朋友,后来它交到了一位朋友是一只名叫夏洛的蜘蛛,夏洛知道了朋友的烦恼下定决心要一心一意的帮助它,后来,夏洛在自己的网上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织上了这几个字“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这几个字,使威尔伯成为了一名全县文明的冠军猪,让它免于一死,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夏洛却去世了,它死在了从县城回来的路上,它死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陪在它的身边,威尔伯在它去世的时候伤心的哭了,它的救命恩人只有一个愿望让威尔伯把它的卵带回去,后来威尔伯和夏洛的女儿,孙女……都成了好朋友,但是它永远都忘不了夏洛,夏洛没有死而是永远在它的心中。

  看完这本书我的泪再也无法停留在眼眶里了,我为这只帮助他人却不求回报的蜘蛛而流泪,我为这只珍惜友谊的小猪而流泪,一只小小的蜘蛛都能编织一张爱的网,我想我们在与朋友相处时也应该当一只“夏洛”去无私奉献,去帮助它人,当你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你应该当一只“威尔伯”知道感恩,珍惜那来之不易的友谊,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学会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学会珍惜友谊,回报感恩。


夏感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菁华3篇)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1

  [学*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锻炼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学*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采用活动法教学,将常规课活动化;通过小组合作、年代尺、历史短剧、辩论等形式,激发兴趣,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

  [学*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

  观看flash动画──“大禹治水”导入:

  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二、学*新课

  1.夏朝的兴衰

  (1)夏朝的建立

  首先请同学观看多媒体屏幕上《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并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为学生设疑:这些历史资料说明了什么?(夏朝已是早期国家了),并由此让学生总结出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特点。然后提出问题: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请同学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2)末代暴君夏桀

  首先多媒体展示《夏桀把人当坐骑》插图,引起学生注意,然后阅读教材,请同学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能体会到夏朝的灭亡,并由此因此本节第二个内容――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提出问题:商汤为什么能灭夏?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结论,自然记忆夏的灭亡和商的建立。

  (2)指导学生讨论:后世为什么把商朝又成为殷朝?当时商王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引出商王盘庚迁都的内容。在讨论中加深印象。

  (3)多媒体展示《商都城示意图》,请同学指出商的统治区域,设问这样的一个大国是怎样灭亡的呢?过渡到暴君商纣。

  请同学讲述纣王的残暴

  (4)请同学表演“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并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佳话,在表演中使同学了解文王求贤若渴重用人才的品德。

  老师总结:文王的做法为武王伐纣奠定了基础,过渡到牧野之战

  (5)多媒体展示《牧野之战示意图》,请同学描述当时战争的景况,得出牧野之战导致商灭亡西周建立。

  (6)最后请同学分组讨论教材23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原因,加深印象。并设问西周建立后怎样才能巩固统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

  三、课堂小结

  利用歌谣来小结: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殷到殷商。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

  四、课堂练*: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辩论: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发现奴隶制度是一个非常野蛮、残酷的制度,奴隶在社会上没有任何的权力和自由。而*却说:“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进步还是退步?

  (正方:进步;反方:退步)

  (学生思考辩论略。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学生学*的兴趣陡然上升,并且引导学生知道虽然奴隶制很残酷,但是采用奴隶制,生产力提高了,是社会的进步。)

  6.课外活动:假期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河南省历史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当参观者向你询问有关夏、商、西周兴亡史时,你将怎样向他们介绍?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2

  (一)新课导入环节

  案例说明

  夏、商、西周距离我们今天非常的遥远,学生对这一阶段没有太强烈的感性认识,对于这一时期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也不清楚。但是,学生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却早有耳闻,用熟悉的概念帮助理解陌生的阶段,有利于他们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四大文明古国: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学生上台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古代*,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既让学生明确了夏文明出现的时间,同时又将文明的开始这一概念抛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

  教师过渡:*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的一个王朝——夏。

  (二)武王伐纣

  案例说明

  武王伐纣是夏商西周更替的最后一个阶段。学*完这部分,学生应该能够完整地把握夏商西周三代的历史顺序,并且更好地与下一课衔接,尤其是西周分封制的部分。

  教学过程

  1.商朝的灭亡

  教师讲述: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位时,商朝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帝辛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是少见的大力士,据说能够赤手空拳地与猛兽搏斗。但是,他肆无忌惮地压榨和盘剥百姓,迷恋酒色,宠幸妲己,修筑众多楼台,建造酒池肉林;他滥杀无辜,设计“炮烙”的刑罚处罚反抗的百姓,将公卿大臣剁成肉酱,西伯姬昌仅仅表示出了一点同情,就被关进了监狱,大臣比干因进谏被挖心展示。因为他的种种暴行,周朝人在讨伐他的时候就将他称为纣王。

  教师提问:商纣王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史实的归纳,学生寻找改朝换代的原因,他们可以将上一目学*的夏桀的灭亡的原因迁移过来,为最后总结三位统治者走向灭亡的原因作铺垫。

  2.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青铜利簋文物图片,介绍这件文物,并出示文物的铭文。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阅读铭文。

  设计意图:学生学*观察文物,通过文物还原真实历史,逐渐了解文物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

  教师出示铭文译文:武王征商,在甲子那天的早上举行岁祭,进行贞卜。贞卜结果是必克商。武王把这一消息传闻于周和诸侯国官兵,士气大振。第二天,乙丑早上就占领了商都朝歌。于是,王赏赐担任右史的利,利为了纪念这件事,就铸了此器。

  教师提问:簋上的文字讲的是什么事件?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阅读解释并说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阅读、知识迁移和表达能力。

  教师提问:武王为什么要赏赐利?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说明。

  设计意图: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作铺垫。

  教师出示武王伐纣的史料材料,与铭文进行对比,并提问:讲一讲簋铭文的出现有何价值?

  学生对比回答。

  设计意图:了解我们讲授的历史从何而来。

  3.西周的灭亡

  教师讲述:西周共传了12代王,到了最后一代周幽王的时候,周国力开始衰弱,自然灾害严重。幽王又是个昏庸的国君,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学生参与讲故事。

  教师讲述: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他就是周*王。诸侯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设计意图:学生亲自参与讲故事,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4.小结过渡

  教师讲解:通过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大家发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3

  (一)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夏商时期我国历法的形成。夏朝时我国最早记录了流星雨和日食。商周时我国已有了医学分科。甲骨文和金文。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在中外文化史上的地位。夏、商、周时期我国音乐、舞蹈的发展。

  思想认识:

  1.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我国的青铜艺术,在我国和世界艺术史上历史悠久,占有重要地位。

  能力培养:

  通过启发学生回答“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青铜制品的图画,总结“商周的青铜艺术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第6课课文提示,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流星雨和日食的最早记录

  无边的天际,浩渺的星空,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常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然而我国古代人民对天象的认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遐想之中,从很早的时候起,人们就开始注意观察天象以寻找其变化的规律了。传说在尧舜时代就有了观象的专职人员,人们不仅注意观象,而且注重记录。我国的古书上有一段记载说,夏桀统治时期的一个午夜“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古书当中还记录过我国最早的观测到的一次日食,它不仅记录了日食发生的过程,而且还描述了当日食发生时,人们惊恐万状的情态。(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5页第二段文字)这是世界天文史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

  商朝的文字中,保存了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到周朝,天象观测更为精细,《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一次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年、月、日的日食记录。

  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2.历法:夏历和殷历

  历法:简单说起来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计算年、月、日、节、候的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恐怕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历法,一天过去你家的台历会被翻过一页,你们在翻过日历的时候是否注意过:一般的日历上在公历时间下面还注有农历的时日,你们知不知道“农历”还叫什么?(夏历)所以这样叫的原因是因为它源于夏朝的历法,提问:夏朝距我们现在有多少年了呢?(4000多年)那么也就是说我国历法发展的历史已很久远了。

  夏朝的历法是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根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的规律,确定一件为12个月,我们现在只能从后世的一些历书寻找夏代历法的痕迹了,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夏历是*历法之源。

  如果说夏朝是*历法初创时期的话,那么商朝应该是我国历法走向较为完备的时期了。商朝历法也叫“殷历”,商代人以月亮圆缺一次为1个月,以太阳的温凉寒暑的演变一次为1年,1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用设置闰月的办法调整阴阳之差,即3年设一闰月,凡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年。

  商朝人对年月旬日的概念,已经分得很清楚。商代历法中还有农事安排,告诉人们何时下种,何时收获,等等。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医学:医学的分科

  我国人民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商朝的文字中记载了16种疾病,并对某些疾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类。商朝人还能做简单的外科手术,用汤药治病的方法也是由商朝人首创的。到了周朝,医学有了较大发展,那时在周王室和*中已设有专门的医疗机构,已经分科治病,有内科、外科、营养保健和兽医等科。

  甲骨文和金文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文字出现很早,还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陶器上已经有了刻划符号,我们在一些夏朝的遗址中也发现过不少刻划符号(引导学生看书第35页: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其中有些符号看起来已经非常接*于后来的文字。到商朝时,我国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1.商朝的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因其刻在龟甲、兽骨上,所以得名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方案,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后人是如何发现这些文字的?商代的人在龟甲、兽骨上究竟写了一些什么呢?

  商灭亡以后,商朝的历史文物就随着岁月的推移淹没于地下,默默无闻了,久而久之对于商朝,人们了解知道的越来越少,以至于对于古代文献中的一些简单记述也众说纷纭,无物可证。这种状况经历了几千年,直到19世纪末,问题才得到解决。

  提问:商王盘庚迁都到什么地方?(殷)殷是现在什么地方呢?(河南省安阳)殷商灭亡之后,这里渐渐成了废墟,后代称之为“殷墟”。19世纪末,人们正是在殷墟发现了甲骨文。

  起初是安阳一带地区的农民们在种地时经常挖到一些“龙骨”,这实际是一些古代动物内骼化石。农民们当时一般都将这些“龙骨”拿到城里违卖给药铺。时间一长,“龙骨”上的刻划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已经失传的*古代文字。于是开始进一步的搜集和研究。最后,他们确定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引导学生看彩色图画5《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甲骨文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划符号的基础上,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萌生和发展,到商代形成的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传说造字方法。从19世纪末到今天,商朝的甲骨文已发现了15万片左右,共计有单字4600多个,可见其文字已较丰富,为现在人所识别的已有1000多字。

  甲骨上的文字主要记述的是商朝人占卜的事情和结果(占卜: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6页注脚)由于当时的人很迷信,占卜的事很多,如年成好坏、战争胜负、风雨大小等事都要占卜,这就使我们得以从卜辞当中了解商朝社会的许多情况包括生产状况、阶级关系等,这就极大丰富了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

  甲骨文是商代人留给我们的实物,使用这种文字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已有3000年左右。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提问: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2.商和西周的金文

  除甲骨文以外,商和西周的一些青铜器上也铸刻有文字,叫作“金文”。(当时的“金”是指铜)和甲骨文相比,金文进一步稳定、规范、简化。(引导学生看书第36页:西周铜器上的金文)

  关于金文,课本第37页还有一段小字,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

  金文还叫什么?它和甲骨文的区别在哪儿?“大篆”这种文字样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小字内容。

  继续讲述:和甲骨文一样,金文也记载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史料。

  青铜艺术

  首先让我们了解商、周青铜艺术的特点。

  1.特点:

  提问前面(第4课)我们已经学过什么是青铜,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当时我们还讲到过商代有一件十分著名的青铜器,它叫什么?(司母戊鼎)

  请学生把书翻到24页,看司母戊鼎图。

  指出:今天我们要从另外一人角度看一看司母戊鼎,看一看它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启发学生从鼎形的匀称和器表装饰花纹的精美两个方面回答。

  引导学生看彩图4《商代的四羊方尊》,并简单介绍四羊方尊:在尊的四角,附着四支向外半伸的羊头和前肢,羊角蜷曲。器物四壁也有花纹作为装饰。启发学生找出其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造型雄奇、工艺高超,独具匠心。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7页《商朝的家尊、犀尊》图,启发学生找出其艺术特色:以动物、怪兽为造型,形态生动逼真。

  提问:商周的青铜艺术有什么特点?锻炼学生归纳的能力,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作条理化的总结。并进一步指出:商代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这一时期青铜艺术的精品、代表作。

  2.历史地位: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夏朝时人们就已经制造了青铜器,不过那时的青铜器显得较为古朴和简陋。商朝时,青铜艺术达到了高峰,和夏朝比,这一埋藏的青铜器式样美观多了。造型逼真,花纹、浮雕的水*很高,出现了不少精品,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西周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青铜艺术,青铜器的种类比商代多,器表的花纹也有所变化,逐渐趋向简朴。这样看来,夏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制造始终没有停止过。青铜器作为日常用具,作为祭祀时的礼器在当时有其实用价值。然而,它们更有艺术上的价值。它的设计、造型,反映了夏商周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谈夏商周文化,不能不谈青铜艺术,青铜艺术是这一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在世界上,我国的青铜艺术也是闻名于世的。*的青铜艺术以其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在世界艺术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附带提出:除青铜器之外,商朝的玉器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8页,看《商代玉象》图。

  音乐和舞蹈:

  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考古工作者在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许多遗址当中发现了陶埙,这时一种简单的吹奏乐器。原始社会的舞蹈比较简单,大多摹拟动物的动作。青海大通出土的一件彩陶盆上绘有15个人舞蹈的情景,给人以翩翩起舞的动感。

  1.夏朝的“韶乐”

  夏朝的时候,音乐舞蹈水*提高。传说夏王启创制了乐舞《九韶》,这是一种既歌唱同时又有伴舞的音乐。据说启即位第10年的时候,曾在大穆之野举行盛大的乐舞会,演奏《九韶》等音乐。后代史书中描述这次乐舞会时有“万舞翼翼,章闻于天”的赞誉之词,可见在当时这是一次规模很大,景象相当壮观的盛会。

  现在看起来,“韶乐”在夏朝是最盛行的一种音乐。由于距离我们现在太远,我们已不能知道它的音调,但我们可以在史书中经常看到后人对它的赞美之辞,比如:春秋时候,孔子听到了韶乐以后,“三月不知肉味”,一直沉浸在优美乐声的回味中,而且他逢人就说:“想不到音乐能吸引我到这种程度!”由这个小故事,我们不是可以体味到韶乐之美妙的程度吗?

  2.商代的乐器

  商朝的时候,手工工匠已经能用金、石、竹、木、丝、陶等材料制成多种乐器,乐器种类增多以后,能产生更好的音响效果,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商代的乐器中有打击乐器。如:磬,是由石或玉制成的;还有钟、鼓等。(引导学生看课本第38页《商代的石磬》图画)这样一些打击乐器的使用,增强了商代音乐的节奏感,并能烘托出音乐的气势。商代还出现了能发出各不相同乐音的编钟。

  西周时,我国的乐舞有了明显的发展,周朝举行各种礼仪式必配有音乐,故常以“礼乐”并称。西周时,有了各种成套的乐器,那时候的歌舞,有很多表现历史事件的,表现大禹治水和武王伐纣的歌舞就都是在那时形成的。

  西周的乐舞又分文舞和武舞两种,文舞执羽,武舞执干。(即古代武器:盾牌)均有多种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想象,执羽的文舞必是轻盈柔美,执干的武舞,必是以粗犷、豪放为其特色了。

  关于西周的乐舞还有一些内容,课上不讲,如果同学们想知道更多的话,请你们课下阅读课文第38页小字。

  3.归纳小结

  纵观一节课所讲内容,我们了解到,我国早在奴隶制时代,就在科学、文化和艺术方面做出过突出的成就:商代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周的青铜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历法已有4000多的历史,古代关于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均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中华文化真是源远流长,这一切是足以引起每个*人自豪的。

  讲到第6课,我国奴隶制时代的历史就基本介绍完了。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形象地把历史比拟为一个人,他说“经济是历史的骨骼,政治是历史的血肉,文化艺术是历史的灵魂”,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人类历史的全貌,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完整。前几节课,我们学*了奴隶制时代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又了解了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同学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关于我国奴隶制时代历史的影象应该是比以前更加清晰、更加完整了吧。

  4.作业:

  根据课文提供的练*题让学生当堂练,以起到巩固基础知识的作用。

  (三)教法建议

  以讲述教法为主,配合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了解我国制时代文化的概貌,并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夏感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夏洛的网 读后感 (菁华3篇)

夏洛的网 读后感1

  春天缓缓来到,夏洛的孩子们出生了,这正是因为威尔伯悉心照料了夏洛的卵袋整整一个冬天,也许这是唯一能报答夏洛的了。

  可是小蜘蛛们没过多久就飞走了,原来,他们是飞天蜘蛛。失去朋友的威尔伯非常失望,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三只小蜘蛛留了下来!威尔伯非常喜欢它们,它们也非常喜欢威尔伯。可爱的威尔伯为它们取了名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洛的子女,孙子女,曾子女都住在门口那边,它们绝大数也想之前一样乘气球飞走了,但总也有两三只留了下来。而威尔伯也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尽管如此,但它永远忘不了夏洛,在它以前的生活中,夏洛是不可缺少的、是无可比拟的。夏洛既是忠实的朋友,又是写作好手。

  我真为威尔伯感到幸运,因为它遇到了一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好朋友,我也非常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像夏洛一样的朋友,一个不会欺骗我的朋友、一个能够真诚对待我的朋友;在我烦恼的时候,她能给我安慰,在我气馁的时候,她能给我鼓励。在我看来,乃至任何人看来,友情是不能用金钱维持和衡量的,它只能用真诚来维持。

  也正像威尔伯的感叹:友谊是天底下最称心的。

夏洛的网 读后感2

  这几天,我在家读了一本叫《夏洛的网》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叫做友谊,这本书主要讲在朱克曼家的仓库里,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救你。

  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络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这个故事很感人也很朴实,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或许有时候友谊就是这样吧。

  在现实生活中,友谊也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有些友谊却是为了利益而产生的,比如有些人为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进行得顺利,就假情假意地请别人吃饭,做笑面虎,这种朋友根本不值得真心相待。

  我现在就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她叫黄琳茜,她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女孩,她并不是那种会吹捧人,会甜言蜜语的人,她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她只会在你伤心难过时,默默地陪在你身边陪着你伤心难过,她并没有那些所谓的小心思。

  记得有一次,她非要我一起去她家,说是要陪她过什么成长仪式,一进他们家,我就被狠狠惊讶了一把,她的家里乱七八糟的,她幸灾乐祸地对我说,她请我来只是帮她打扫房间的。我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只有顺她的意。突然我在帮她叠衣服的时候,手被衣服上的针扎了一下,她看见了,尖叫了一下,脸上紧张的神情清晰可见。先是东跑西跑找纸帮我止血,可是纸也没找到,她就直接一把夺过我的手指,放到嘴里吸起来,我望着她紧张的样子,不禁笑出声来,她见我偷乐的样子,就不禁抱怨起来:“我这么紧张地替你止血,你却在这里笑,枉我这么替你着想。”虽然口上这么说着,但是却仍埋头帮我包扎伤口,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心疼,自责。

  就在这时,她说出一句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句话:真正的友谊不只是在开心的时候一起分享,还有在对方痛苦的时候,一起承担。我望着她那双清澈的眸子,我才发现友谊原来就是这么单纯,它不需要加更多的装饰,就这样,它才是最美的。

  虽然,我们之间的友谊,没有像夏洛和威尔伯没有要拿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对方的生命那么伟大,但是我想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或许就是一声问候这么简单,因为友谊是联系人与人的主要。

  《夏洛的网》或许就是一本教会我们友谊的一本书吧!在这里,我希望那些有朋友的人注意了,善待自己的朋友,或许,等到有一天,你一败涂地的时候,还会发现,有一个关心自己,支持自己的朋友还在向你招手,助你东山再起,那时候你便会懂得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夏洛的网 读后感3

  世上有许多的书,但真正能感动人的并不多,《夏洛的网》却感动了我。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些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建立了最真挚、深厚的友谊。然而,一个最丑恶的消息却打破了谷仓的*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说:“我救你。”夏洛用尽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彻底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命的未来。但,这时,蜘蛛夏洛的命运却走到了尽头

  这个故事之所有感人,是因为夏洛用自己所有的蛛丝编织了一张爱的大网,这张大网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却结束了夏洛的生命。正是夏洛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也深深的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夏洛的网》,因为它让我感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