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细菌》教案1

  1 教学目标和安排

  初步掌握细菌培养和接种技术,认识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培养无菌观念,练*无菌操作技术。

  细菌培养是微生物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这一问题涉及细菌的分布、细菌的营养、细菌的代谢、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各方面的细菌学基本知识,所以将细菌培养的实验教学安排在细菌学基本知识概述之后,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2 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在开设细菌培养实验课之前的一段时间,将煮沸的肉汤倒入无菌的烧杯,冷却后成胶胨状,置自然条件下让其表面受空气细菌污染,生长菌落;另将一份新鲜牛奶倒入无菌烧杯,置自然条件下让其变质。准备好以后,提前一周时间,将两烧杯带入教室,让学生观察肉汤和牛奶感官性状的改变,告诉学生存放一段时间的肉汤和牛奶之所以发生感官性状的改变,主要是因为有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请大家根据这一现象,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存在于自然环境和正常人体的细菌?这就是教学设计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本来就对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充满好奇,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极大的探索欲望,个个跃跃欲试,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存在自己身上的和身边的细菌。

  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为给学生以指导,又提出以下引导性问题:①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是怎样分布的?如何进行采样?②细菌的营养类型有哪些?存在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细菌大多是哪一种营养方式?怎样给细菌配备所需的营养物质?③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哪些适宜的条件?如何给细菌提供这些条件?④假如已经配备了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即基础培养基,还想进行细菌的纯种分离或观察细菌,这时要求培养基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可以向培养基中加入什么样的物质?⑤如何在培养基中进行标本材料的接种?⑥培养基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出了细菌,细菌是培养基中的还是标本中的?如何消除培养基中存在细菌的可能性?在实验中又如何排除这种可能性?⑦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杂菌污染?如何进行无菌操作?⑧如何观察培养基上生长出的细菌菌落?

  2.2 成立小组,合作学*问题 学生6~7人组成一学*小组,小组成员各方面的条件基本做到组间同质,以便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各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可设立组长、记录员、报告人等,共同负责小组的学*。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要分头查阅资料,包括教科书、图书馆及网络上的资料。对查得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要进行整理、交流与汇总。教师同时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观察实验条件,考虑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实验设计的技巧与原理学生往往不能直接获得答案,小组成员要搜集他人的设计经验进行推敲、讨论,最终拿出集体讨论的方案。在学生自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扮演学生学*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个别指导。例如,学生在通过查资料知道如何配备细菌培养所需的基础培养基后,对如何进行细菌的纯种分离和细菌动力观察这一问题不知如何解决,这时提醒大家胶胨状肉汤与液状牛奶生长细菌形状的不同,并让学生想想果胨类食品的特性,很多学生马上联想到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胶胨状的凝固剂。这时告诉学生,实验室提供的凝固剂是琼脂。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引出新的问题:琼脂是一类什么样的物质?细菌培养中为什么要使用它?对新的问题学生还要继续查找资料。

  2.3 动手实验,探索解决问题 各小组在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方案后,即可动手实施设计方案。对大部分学生来讲,由于缺乏经验,在实验设计中未免存在欠缺,例如,有的小组没有设立对照,有的小组标本采集时混杂污染,教师发现后先不点破,等出现问题后再与他们一起分析、解决问题。有的小组反复多次后才顺利完成实验。对此,学生感受很深,体会到了自己在实验设计上的不足。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小型课题的所有工作,通过这一次实验学到的东西相当于*时的几次、甚至是十几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次实验也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实验兴趣,很多学生放弃双休日到实验室加班加点。

  2.4 小组讨论,总结评价问题 当所有小组在实验室实施了自己满意的设计方案,获得一定的实验结果后,在班级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与总结。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方案及实验结果,回答老师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各小组的成绩与不足,最后,根据各小组对引导性问题的回答情况,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判断能力,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3 教学成果

  实验证明,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自学活动,最终拿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多方案设计科学、严密、可行。学生理解了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及正常人体的分布特点,掌握了采样的基本方法,知道了细菌培养的基本条件,懂得了实验中设立对照或对比的原则及控制无菌培养的措施,基本达到了知识教学目标及技能目标的要求。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单纯地给予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的支持者,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学生通过自主学*过程中,要经过研究、判断、反思等复杂的思维活动,发展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如此而建构起的知识是自己的、灵活的,是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的,能够达到“发展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教育目标。学生通过自我学*,不仅限于解决所给予的问题,还可能会发现另一些需要学*的新议题,这样就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将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能够成为有效的合作者。

《细菌》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细菌的多样性,知道细菌对人体的益处和害处。

  2、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活动准备

  显微镜,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了解细菌的特点。

  1、请幼儿用显微镜看不洁食物上的细菌,告诉幼儿如果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这些细菌就会跑到我们身体里面。

  2、请幼儿说说哪些食物是不干净的。不干净的食物如变质的食物、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过期的食物等。

  小结:变质的食物、不卫生的食物、过期的食物都不能吃,因为这些食物都不符合卫生标准,人吃了会生病。

  二、细菌的分类。

  看幼儿用书提问:图片上都有什么?

  小结:细菌分有害菌和有益菌,左边图中是食物放坏了,变质了,长细菌了,吃了会生病,这种细菌叫有害菌;右边的图中画有酸奶、葡萄酒、面包、馒头等食物,这些食物中的细菌对身体有好处,可以帮助消化,这种细菌叫有益菌。

  三、找细菌,学分类。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细菌,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如沙子里、厕所里、蛋糕里等。

  四、学*正确的洗手方法。

  1、教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细菌,如果我们吃东西时没有洗手或洗得不够干净,就会把细菌吃进肚子里,会肚子疼,会生病。

  2、学*"五步洗手法"。

  "湿":打开水龙头,将手淋湿后关紧。

  "搓":打肥皂或洗手液,手心手背搓干净。

  "冲":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

  "捧":用手捧水冲水龙头后,关紧水龙头。

  "擦":用自己的毛巾把手擦干净。

《细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细菌》教案 (菁华3篇)

《细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

  1.细菌的形态

  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细菌不同形态进行描述,引出细菌的不同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教师讲授细菌多是单细胞生物,独立生活。

  过渡:细菌具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为什么却都属于细菌?

  2.细菌的结构

  出示细菌结构模型,对照教材上的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从内到外观察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归纳总结出细菌的基本结构。教师板画,请学生填写名称。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

  通过多媒体播放细菌的运动的视频,提问:是否所有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鞭毛和荚膜具有怎样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帮助细菌进行运动,荚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随后引导学生将细菌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从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与植物细胞比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三)巩固提高

  结合着细菌的结构,思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小结作业:细菌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下节课一起讨论。

  四、板书设计

《细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所以必须以前面学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知识为基础,细菌的营养方式需要植物体内的叶绿体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识来引导,细菌的个体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又必须有显微镜的知识,而学*了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才能为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起到了续前辅后的作用。本课安排在学*了动物、植物细胞的基础上来进行,通过与动物植物细胞的比较来进一步学*细菌的结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菌类是分解者,菌类虽然多数个体较小但在生态*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菌类和动物植物一起构成了整个生物界。

  (二)、本节的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学生实际。

  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现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

  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考,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德育目标:

  1、通过点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寰的行径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减少细菌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三)、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处理

  (一)学情分析:

  由于班内学生成绩相差悬殊,且初二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优势,注意力容易转移,学生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直观性原则,用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的作出鼓励的肯定,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兴趣,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一课时;课堂教学中,应通过阅读细菌的发现史,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进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介绍巴斯德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在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描述出细菌的基本结构特点。同时要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对“细菌营养方式”的推测。

  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是通过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师可以利用技能训练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菌个体小但数量很多”这个说法的认识。在学生了解了细菌是如何度过恶劣环境的内容后,可引导学生完成练*第一、二题的讨论和交流,然后,让学生回忆人的呼吸等内容,思考并回答练*第三题,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教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本节课采用观察法,结合比较归纳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1、通过学生对“细菌的发现”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导下,利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结构,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掌握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的实施

  (一)新课导入:采用抗战期间日本人以细菌作为生化武器导入新课:日本人用抓来的*人来做细菌试验,使无数的*军民惨遭毒害;从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书本资料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注意小结,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和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这段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成功需要以技术的进步和精细的实验做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

  本部分通过观察挂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细菌的三型,通过具体的数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细菌个体的大小。通过和老师一起绘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细菌的比较来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四)细菌的生殖:

  通过计算让学生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之快,四个小时后100个细菌将繁殖成25600个通过这一活生生的数字引起学生注意养成勤洗手的好*惯;并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强调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体,是对不良环境的适应,从而认识细菌的适应能力强,分布广泛。

  (五)练*巩固

  通过本节的学*掌握了细菌相关知识,为了反馈课堂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课后P61的技能训练和练*进行知识巩固。最后让学生绘制细菌结构图,加深对细菌结构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

  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

  三、细菌的生殖

  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细菌》教案3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细菌世界历险记》的读后感 (菁华3篇)

《细菌世界历险记》的读后感1

  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好书,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它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着我游历了整个细菌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士其,原名高仕錤,祖籍福建福州人,他既是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又是诗人、教育家。他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个细菌在天空到人的身体,从被科学家抓走到被扔进水中,又从搭蚊子大叔、苍蝇大妈的便车,到乘风直上5000米的高空,以诙谐有趣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比喻向人们传播了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知识。书中的语言不仅形象而清新,既用简明的语句又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将科学道理阐释出来,虽然饱含专业术语与科学知识,但读起来仍然朗朗上口,趣味盎然。

  这本书主要分成三部分:菌儿自传、细菌与人和细胞的不死精神,每一个部分都由许多小故事组成,其中肺港之役,最为吸引我的注意。

  这篇故事写出了虽然细菌侵入身体是很困难的,但还是要注意保护身体,否则,身体中的抗体和白血细胞一旦减少,就容易得病了。细菌会使人生病,但却分解垃圾,帮助地球减轻负担。这个故事写出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矛盾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细菌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也有它可爱的一面,它可以分解垃圾,还可以制造酸奶、酿酒呢!

《细菌世界历险记》的读后感2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本由高士其爷爷写的《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抢过来,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细菌世界历险记》是一个叫菌儿的细菌自传,采用了生动活泼的形式与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

  细菌在17世纪以前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东西,但在公元1675年被伟大的看门人列文虎老爷爷发现以后便广为流传开了。因为细菌的身子非常非常的小,所以很容易进入动物、植物的体内。我们应该要加强保护,这样细菌就不容易进入我们的体内了。但细菌最怕高温,超过100℃便要死亡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细菌爱吃人体内的红血球,还有其它动物肠里的食物。菌儿什么都喜欢吃,不挑食,只要被细菌碰到过的食物,便都会变质、腐烂、发霉、发臭等。一般来说,细菌我们是很讨厌的,给我们的印象是肮脏的,能使人生病。通过菌儿的自述,我了解到只要讲卫生,有良好的饮食*惯,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并且不一定是所有细菌都是对人体有坏处的,书中还提到了许多有益菌,比如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酿制酱油,制作豆腐乳等。还有我们儿童喜欢喝的酸奶里就有乳酸菌的功劳,乳酸菌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我还知道不仅世界有细菌,而且我们人体也有不少的细菌呢!

  读了高士其爷爷写的《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细菌的知识,也让我对细菌和微生物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细菌世界历险记》的读后感3

  这个假期,我读了《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士其,作者以菌儿的口吻,风趣幽默地向我们介绍了细菌世界。

  *时妈妈总会告诉我:掉地下的东西不能吃!脏!不干净的水不能喝!脏!为什么不能吃不能喝?看了这本书我就知道了,因为会让细菌进入人的身体,细菌一旦驻扎在人们的肠胃里,还在人们的肚子里兴风作浪,让人拉肚子,严重的还会得肠胃炎。小弟弟有一段时间就总呕吐拉肚子,妈妈说是肠胃不好,现在我就知道了,因为食物不干净菌儿进到肚子里才会这样,一旦细菌被赶出我们的身体,病就好啦。

  这本书主要分成三部分:菌儿自传、细菌与人和细胞的不死精神,每一个部分都由许多小故事组成。

  冬天时候有雾霾我们不能上课,就是因为空气里细菌太多啦,细菌多会影响我们的呼吸道。但细菌也有好的,有了细菌,酸奶才能发酵;有了细菌,皮革才会柔软;细菌能分解垃圾,帮助地球减轻负担。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细菌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也有它可爱的一面!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 (菁华3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1)通过学*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3)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2)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2)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3)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荚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1)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_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2)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下面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2)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

  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

  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课前准备

  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

  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

  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

  4、放大镜

  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

  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

  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

  课时一:

  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细菌和真菌吗?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供实物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过程兴趣小组同学介绍配置培养基和接种、培养细菌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基成分,总结归纳实验操作的要点我们的周围有细菌和真菌吗?如果有,它们喜欢呆在哪里?观察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设计探究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自己的探究方案提供实物,引导学生产生兴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二:

  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哪里细菌、真菌比较多?学生展示探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分析适宜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归纳和总结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利用现有知识,预测实验结果,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提供实验方案和结果,组织学生辩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周围的环境里,存在很多细菌,可谁也没有真正看见过。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它们太小了,要用显微镜看。

  教师:在我们的生物小组里,同学们却用肉眼观察到了细菌的生长。他们是怎么看到的呢?请生物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首先,我们看到的不是细菌,是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菌落。

  我们先制作了培养基。我们把牛肉膏、蛋白胨、盐、琼脂和水加热混合。

  教师:对不起,打断一下。哪位同学能分析一下,培养基里为什么需要牛肉膏?

  学生:牛肉膏应该是营养物质。

  教师:还有什么成分属于营养物质吗?

  学生:蛋白胨、盐。

  有的同学提出琼脂,在同学中引起了争议。经过阅读课本和兴趣小组同学的说明获得了答案。

  学生:琼脂是凝固剂。

  学生继续汇报:配置好培养基后必须高温灭菌,否则细菌就长得到处都是了。灭菌后趁热分装在培养皿和试管中,试管和培养皿也要灭菌。等培养基凝固后,我们将其暴露在空气里,细菌就落到培养基上,这是接种。然后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到温暖的培养箱里培养,细菌就大量繁殖形成一个个菌落。

  教师:为大家展示学生们培养的细菌和真菌菌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菌落有什么不同。

  学生:有的光滑,有的长了很多毛,有的凹凸不*,有的是绿色、黑色、米色、黄色等。

  教师:根据课本中的描述,你能从菌落形态、大小和颜色区分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指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各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设计实验方案,限时5分钟,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方案,同学们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选题,中选的小组将从老师这里领取两个配置好的培养基,继续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投票评选最有科学性的、最吸引人的实验方案。

  教师:虽然这一次我们只有三个小组获得了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但其他同学可以利用自己家里现成的材料来培养细菌和真菌。下节课希望大家都能参与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

  课时2:

  教师:上节课后同学们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

  案分别进行了实验,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实验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进行简短汇报。

  学生:我们比较了厕所和食堂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厕所中央的地面上,一个放在食堂中央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说明厕所里的细菌比食堂里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厕所中人的粪便含有很多细菌,而且打扫的程度没有食堂里好。食堂经常用洗涤剂进行擦洗和消毒,所以细菌就比较少。

  教师:分析得很好,人本身就是细菌的携带者,清洁剂和消毒剂都可以减少细菌的分布。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在厕所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明显高于食堂中的;但如果只计算霉菌的菌落数,食堂中的霉菌菌落又明显高于厕所中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食堂里吃的多。营养多。

  教师:可见,对真菌的生活而言,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学生:我们比较了教室和操场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是:准备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教室中央的课桌上,一个放在操场看台的地面上,打开盖暴露在空气中三分钟,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这是我们组的实验结果,(通过食物投影仪展示)。

  我们看到在教室里接种的培养基中,菌落数目高于操场上的,说明教室里的细菌比操场多。我们推断的原因是:教室通风情况比较差,所以细菌比较多。

  (学生继续比较了洗手前和洗手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湿抹布和干燥抹布上的细菌真菌等,总结出:营养、潮湿、温暖、人类和动物的活动等条件有利于细菌真菌的分布;通风、洗涤剂、消毒剂、紫外线会减少细菌真菌的分布。)

  教师:这是同学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他们比较了学校中心花坛和学校门口大马路边的空气里的细菌。实验方案和同学们的一样:他们准备了两个同样的培养基,一个放在中心花园的草坪上,一个放在马路边上,打开盖三分钟后,盖上盖放在培养箱里培养。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个的菌落多?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激烈辩论)

  学生:马路边多:那里尘土飞扬,还有汽车尾气。

  学生:中心花坛多,那里潮湿、很多落叶作为营养。

  学生:马路边更通风细菌少。

  学生:紫外线强烈,细菌不容易生长。

  学生:汽车尾气是污染,对细菌的生长更不利。

  学生:马路边人来人往,细菌多。

  学生:中心花园还有很多蚯蚓、虫子等,身上都有很多细菌,都会散播到空气中。

  教师:经过学生讨论,大多数同学认为中心花园里细菌比较多。是不是这样呢?请小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花园和马路边的细菌和真菌都很多,比刚才其他同学展示的都多。两者比较起来,中心花园的细菌真菌还是明显比马路边多。理由大家都已经说了。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在家里利用简单的材料做了很好的实验,下面请这些同学也来展示一下他们的成果。

  学生:展示自己用果冻、柑橘、面包做的探究实验。

  教师:同学们爱好钻研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让我们为他们鼓掌。

  教学反思

  在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班额过大一直是困扰教学实践的难题。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混水摸鱼;课堂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展示所有学生的设计。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次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的时候,我就采取了竞争答辩的方式:首先是要求9个小组进行比赛,最先书写完成完整的探究计划的4个小组可以参与竞争答辩;然后要求全班同学从在参与竞争的4个小组中,投票选择2个设计科学、创意新颖的方案。这三个小组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培养基。这样,小组为了尽快完成设计方案必须积极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为了参与评选必须专心倾听。这样就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为了获得最有创意的方案,大家开动脑筋,精益求精,也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品质。无须担心没有获胜的其他小组丧失了学*的机会,一方面大家可以轮流参与,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简单材料进行自己的探究实验。对于自己进行实验的同学,可在记分等方面给以各种形式的表扬。这才是真正的主动学*。

  在实验结果展示过程中,以辩论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是课堂的一个高潮。这个亮点不是我事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发生的。"学校的中心花园和马路边"这个课题也是学生提出来的。这个课题选择得非常好,大家都直觉认为马路边很"脏",但通过阐述理由,很多同学认识到花园的条件更适宜细菌和真菌的存活。这种通过自己的知识预测事件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而通过辩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参与,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八年级生物教案《细菌》3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4、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5、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6、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地衣。

  四、课时分配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思考老师所提出的设问,立刻融入到本节课的学*氛围之中。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设问:假如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糜烂”的结果。争相回答思考题,其他同学可补充。

  观看大屏幕。然后讨论,并回答问题。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请小组展示交流探究结果。

  认真倾听,给予肯定评价。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提问: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对回答给予鼓励和提示。

  2、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

  观看大屏幕。对细菌和真菌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感到震惊。列举自己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如扁桃体炎、脚癣等。积极思考,争相回答。

  学生列举出利用细菌和真菌可生产出“抗生素”,而抗生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观察本地农作物患病的标本图片。对真菌、细菌的危害作用感到震惊。认识农作物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列举微生物农药如春雷霉素、*霉素等。

  认同“以菌治虫”的优点。

  观看大屏幕:观察地衣的生活环境和形态,初步理解“共生”。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理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小组讨论回答思考题,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

  提问:了解维生素B、K对人体有何益处?

  大屏幕展示细菌、真菌使人患病的图片,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

  引导思考:1、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

  2、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3、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请同学列举)

  提问?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

  指导学生阅读“以菌治虫”。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讲解地衣和共生的概念。

  讲解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引导学思考“生物固氮”的优点?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细菌与动物的共生,提示维生纯洁B/K对人体有何益处。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细菌、真菌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 (菁华6篇)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1

  有人说:“如果世界上没有细菌该有多好。”的确,自从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了细菌后人们就害怕了。每天都有很多人因细菌去世,所以很多人就想让穷凶极恶的细菌去死。

  但我却不这样看,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细菌”假如没有了细菌,小米吃什么?虾米就会灭绝,虾米没了,小鱼也没吃的,小鱼也会灭绝,大鱼又如何生存,食物链顶端的我们也会因为没有细菌而灭绝。

  假如没有细菌,那么人们就吃不到因为细菌发酵的可口的面包,和营养丰富的蘑菇,也喝不到酒和含有益生菌的美味酸奶了。

  假如没有细菌来阻止人口的增长,那么人类将挤爆地球,他们会杀光每一只小动物,喝光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最后孤独的死去。

  细菌还是大自然的清道夫,如果细菌没有了,那么尸体就会长期不腐烂分解,长期下来地球上遍地都是垃圾、尸体,弥漫浓重的血腥味。那时,许多食肉动物赶来,人们将不敢轻易出门。

  假如没有细菌那么世界会变得的多么恐怖!

  所以我们应努力研究让细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让细菌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2

  提起细菌许多人就会把它与疾病联系到一起,实际上大部分细菌并不会引起疾病,相反许多细菌还对我们的身体有帮助,只有在它们的帮助下人类和动物才能生存下去。

  细菌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构成。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um之间。并可根据形状分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和厌氧两类。

  假如没有细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细菌的作用是将死亡的动植物化解化成泥土,是地球物质循环的关键一环,假如地球没有细菌,地球将是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无立足之地,人体内的细菌并不是烦人的入侵者,它们是我们请来的重要客人。它们不仅能够帮你消化和处理食物,还能给你提供基本的维生素它们的作用还表现在帮助你自己抵抗那些有害细菌。它们做这些工作仅仅是为了换取食物,温暖的环境和繁殖的场所。只有这种安排运行不正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感冒、红眼病、胃病。

  实际上,并非环境越干净,对人就越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适当地接触一些细菌对于小孩大人都可以增加免疫力。

  细菌虽然对人身体不好,可是人类也离不开细菌。若彻底离开。会因身体各方面的不适应而产生疾病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公正地对待细菌,不要单纯地以好或坏来评价它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3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讨厌细菌,它有阻人类健康,破坏卫生环境。因此,许多人都讨厌细菌,想着如何消灭细菌。然而细菌并非一定全是不好的物体。你可曾想过人类离不开这些细菌。

  假如世界真的没有灰尘,那我们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

  一般的细菌,人类是看不见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看清。大部分的细菌来自排放污染和人体内。

  细菌可将落叶分解。从而把分解出的简单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让土地更加肥沃。如果没有了细菌的分解功能,将导致树木无法得到应有的营养,使大地无法肥沃植物死亡,落叶成积,缺少氧气,无法呼吸。假如没有细菌,落叶将遍地覆盖,世界将成为尸体的海洋。

  在人体中寄居着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大多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在大肠内有庞大的细菌居住,其中95%以上是厌氧菌,且对人体有益。这些细菌与细菌之间,细菌与人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有助人体代谢过程。假如我们的身体内没有了细菌,自然也就不会健康。

  假如世界没有细菌,大自然将多么的无趣呀!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4

  未来的报纸是什么样的呢?因为现在的报纸只能看图片和文字,而且图片大都是黑白的,所以我想发明一种“3D”视频报纸。

  这种报纸的'外形像一块铁片,上面有跟本期内容配合的颜色。如果地震了,它的颜色就是灰色的;如果哪儿下暴风雪了,它的颜色就雪白雪白的;如果有盛事值得庆祝,它的颜色就是红色的。

  说到这里,人们可能会发问:“一张普普通通的铁片嘛,有啥好看的?”你可别小瞧了这张“普通”的铁片,它上面有几十块小芯片,每块芯片连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扁扁的镜头。这就是报纸立体视频的发布器。

  你只需轻触摄像头,它就能放映视频了,就像全息透镜一样。细心的人也发现了:“那么声音呢?”其实,整块铁片就是发声器,通过一个小震动器,使铁片振动发出声音。所以,它还能给手按摩呢。

  “3D”报纸使我们感受到了地震的震撼,火山爆发的壮丽,漂流的激情等,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有人说:“买台电视机不就好了?”那么,我们来算一本经济账,“3D”报纸一年也就60元,电视机一台要2000元,还有电费哩!我的报纸还能循环利用,这也是电视机做不到的!

  我希望这种报纸快点制造出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5

  提起细菌许多人就会把它与疾病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把部分细菌并不引起疾病,相反很多还对我们的身体有帮助,只有在它们的帮助下人体才能使正常的生理功能。

  细菌是靠简单的分裂方法来进行繁殖的,繁殖的速度相当快。细菌一般不含绿叶素,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异养的细菌分腐生和寄生两种。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从中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它可引起食物的腐败。寄生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取有机物来生活,有些可以造成动植物发病。

  大肠内的大多数细菌并不是烦人的入侵者。它们是我们自己请来的客人:是属于你自己的细菌。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你消化和处理食物,还能给你提供基本的维生素。它们还可以帮助你抵抗那些有害细菌。它们做这些工作仅仅是为了换取食物,温暖的地方和繁殖地方。

  “抑制细菌再生,促进健康为全家,”这是经常听到的广告概念,似乎人们都认为不接触细菌,身体就会很健康了,特别是对小孩。

  实际上,并非环境越干净,对人就越有好处。对于小孩来说,适当的接触一些细菌,对增强其免疫力是有帮助的。

  假如没有细菌,地球也会没有生命!

假如没有细菌作文6

  细菌是人人都厌恶的东西,大家都怕它,比如:手弄破了,感染上细菌,严重的'话,就会得破伤风;如果水果没有洗干净,吃进肚子里,就会拉肚子,引起胃病……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细菌,我们的生活又会变成怎么样呢?

  细菌主要有细胞膜、细胞质、核体质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微米之间。

  如果没有了细菌,我们人体内各细菌群落将会失去*衡状态,如果没有这*衡被打破,就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细菌不仅能帮助你消化和处理食物,还能给你提供基本的维生素,我们应该适当接触细菌,这样才有利增强免疫力。如果大肠中没有细菌,吃进肚子的食物就不能得到消化,如果你一辈子不接触细菌,身体就没有任何抗菌能力。人需要接触自然,自然界也有很多有利因素,比如:氧气。绿色植物,碳水化合物等。但是有一些细菌会混在灰尘中间。土壤或物体表面。我们不能因为怕这些东西而不去接触。

  假如没有细菌,地球上的生命也会不复存在。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细菌教学反思 (菁华6篇)

细菌教学反思1

  《细菌》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对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等知识进行了介绍,学好本节课可为后面学*真菌和病毒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我有以下认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上课开始,教师应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和所受内容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学*欲望进入角色。这节课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有关日本对*实行细菌战的报告,并用低沉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细菌战夺走了许多*人的宝贵的生命,那么细菌为什么这么厉害呢?“细菌是什么样子的?”,“是谁发现了细菌?”,“细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兴趣,为探知细菌创设了良好的开端,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2.善用多媒体

  本节课中关于细菌的发现以一大段文字进行介绍,如果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取知识既提不起学生的学*兴趣,也达不成知识目标。但是我通过多媒体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进行视频在现,一下就将学生的心收了回来,也该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3.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在学*细菌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所以在本节课学*了细菌的结构后,我通过组织学生对比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分析推理得出新知识,如由细菌没有叶绿体推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课堂时间分配的不够合理,课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较差,语言不够精炼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渐渐的改进。

细菌教学反思2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的是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即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发酵食品以及如何控制细菌和真菌来保存食品等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极为密切,它使学生知道了我们*时吃的很多东西以及它们的保存方法 , 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在本章第一节已经学*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但接触的都是它们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因此,学生不仅对本节课内容感到新颖、好奇,而且对制作发酵食品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本节虽然知识结构并不复杂,但从科学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角度看,内容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和机会。

  本课时主要学*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包括演示发酵实验、制作甜酒、制作泡菜、制作酸奶。其二为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出色完成了查阅资料、共同探究、动手实践、课件制作、表达交流等工作,由此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多方面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下交流和同学课上谈的感受可知,很多同学体会到:

  (1)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考课目中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在实际生活中确有用武之地。

  (2)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之间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为促进同学间和谐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3) 这种教学方式给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求知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挖掘同学的潜能。

  (4) 通过这节课的学*,原本其他科成绩较差的同学却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后在教学中会多多采用该教学方法。

细菌教学反思3

  在课堂教学中,现在很多教师认为探究性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这样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责任减轻了,他们往往会忽略了过程的指导,只重视表面的热闹花哨,教学过程很少有教师准确的富于指导性的引导、点拨和评价,只有探究性活动的形式表现而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实质**往和真实的思维碰撞。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在探究性学*各个环节中,我注重发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

  例如我在这节课开始,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认识了细菌的菌落,那么细菌的结构是怎样构成的?

  引导学生产生学*兴趣,激发学生学*的欲望。紧接着又出示学*目标,给学生引导一个学*的方向。整个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等各种学*方法来获取知识,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对学生不懂得和讲不明白的以及不太清楚的我认真给予提示。

  例如在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1.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不太明白我就让学生画出动植物的细胞的结构图比较一下就明白了,并总结细菌没有的和有那些特出结构,这样学生就能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2.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

  我就提示:“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有什么作用,细菌的细胞没有叶绿体那他是如何只生活的呢?学生根据我的问题就能讨论出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同时我也注重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当的抓住机会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的*惯。

  总之,在教学中要认真备课找准重难点,还要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在讨论中教师要认真准备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还要随机应变发挥教师课堂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学*去讨论。教师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转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成为学生心中最好的引路人和旅伴。

细菌教学反思4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成功之笔:采用多媒体手段导入让学生观看存在于人体中的细菌图片以及我们生活范围内细菌存在的实例,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整个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比较等各种学*方法来获取知识。同时我也注重了生物学科的特点,适当的抓住机会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的*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我做了大胆补充。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老师认为这些是“软性”内容,没有考核的任务,就轻描淡写甚至轻易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

  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而感动,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很多课本上不能提供的科学工作方法。因此,对这些内容不仅应该扩展和补充,还应该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果。

  不足之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探究性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这样就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过程的指导,很少有准确的富于指导性的引导、点拨和评价,只有探究性活动的形式表现而没有师生间、学生间的实质**往和真实的思维碰撞。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在探究性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及时的给予学生准确的富于指导性的引导、点拨和评价。

  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性学*承载着科学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惯的培养等多重任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转变教学策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成为学生心中最好的引路人和旅伴。

细菌教学反思5

  1.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并能结合文章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学会点评,学*如何探究文章的内涵,以及能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感受,对学生进行说得训练。设计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结合文本来训练他们的合作探究的一些能力。

  2.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做的还不够好,个别环节设计的在再精细一些。点评和探究文章内涵的时候最好让学生结合文中的句子有针对性的的评析。

细菌教学反思6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我觉得处理得比较好:

  1、讲到菌类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时,我把课本的示意图转化为表格,

  学生一目了然,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2、讲菌类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时候,先布置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内容,

  课上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而且学生可以拓展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3、讲共生的时候,学生会举很多课外的例子,学*气氛一下被激发,通过这些例子,学生能更加理解共生的意义。

  不足之处: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的任务,只有一小部分能自觉完成,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重视。虽然已经用了加分的股利措施,但还是无法激发大多数同学的主动性。这个与生物学科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


《细菌》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幼儿园小班细菌教案 (菁华3篇)

幼儿园小班细菌教案1

  活动目标

  1、认识细菌,清楚细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明白讲卫生对身体健康有益。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惯的意识。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显微镜、音乐《洗手歌》。

  表演故事《闹闹生病》。

  活动过程

  一、故事表演:闹闹生病

  1、全体表演故事《闹闹生病》。

  2、理解故事,知道细菌的危害。

  问题:

  闹闹认为,吃了橘子肚子就会痛,对吗?

  闹闹肚子为什么痛?

  二、观察与发现细菌

  1、用显微镜寻找细菌?

  教师介绍显微镜,请幼儿看下显微镜下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发现。

  问题:

  显微镜下我们的小手和*时有什么不同?

  你发现细菌了吗?细菌是什么样的?

  2、生活中找细菌?

  教师引导幼儿寻找有细菌地方。

  我们生活中的细菌是如何出现的。

  三、音乐《洗手歌》

  1、让幼儿明白讲卫生对身体健康有益。

  2、边唱洗手歌,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卫生保健对于小班的孩子非常重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卫生*惯,使其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其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身心健康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让幼儿听听、说说、看看、玩玩等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在观察图画、参与游戏中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的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对认识细菌产生关注,了解细菌的危害,并引发发现和探索清除细菌的欲望,由此建立起良好的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细菌教案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细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让孩子们懂得讲卫生、爱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做一个健康的孩子。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卡片《小花猫肚子疼》

  2、显微镜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小花猫肚子疼了》,引出话题。

  教师提问:小花猫的肚子为什么会疼?

  为什么喝生水肚子会疼?

  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使幼儿知道生水里有细菌,细菌是做坏事的坏家伙,

  活动反思:

  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听到“细菌”大家都很害怕,这节健康课《细菌与我们的生活》小朋友对微乎其微的细菌很感兴趣,活动开始从一只小花猫喝了生水引发肚子疼,小朋友都能很快地说出生水里有细菌,是细菌在捣乱,所以小花猫肚子痛。我问小朋友你们看过细菌吗?小朋友都说没看过?小朋友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细菌长什么样子,我出示幻灯片里的图片,并介绍了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从显微镜中可以看见,出示细菌图片并介绍细菌种类数量繁多,细菌形状有棒状、球形、月亮形等,细菌生活在水、空气、土壤,甚至生活在我们身上、衣服、头发、口腔等。小朋友很感兴趣也很忐忑,因为细菌生活在自己身上,这时有几个小朋友坐立不安,我笑着说,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会在你身上捣乱的,细菌有三类1.有益菌、2.中立菌、3.有害菌。小朋友听了这些才放心,加强小朋友对细菌常识认识,知道有的细菌对我身体健康有帮助,有的细菌会危害我们的身体。我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细菌危害我们身体的情况,出示幻灯片如大肠杆菌会引起肚子痛、链球菌会引起牙痛、球菌会引起伤口痛。小朋友很感兴趣,并知道有害细菌给我们生活带来危害,小朋友都说我们要杀害有害细菌,如太阳暴晒、紫外线消毒杀灭细菌等,我们要讲究卫生。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健康!

  讲究卫生的好*惯要靠*时的坚持,多学*防病的知识,做好早预防早治疗早隔离,从而学*一些初步自我保护的知识。

幼儿园小班细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通过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通过分类、对比等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细菌的特殊结构。

  难点:区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三、教学过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图钉不同放大图片,意识到细菌是很微小的,细菌除了小还有哪些特点?微小的细菌具有什么样的结构?通过这几个问题。顺势引出课题——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新课讲授

  1.细菌的形态

  教师描述:十亿个细菌堆叠在只有一粒米粒那么大。提问:想观察到这么小的细菌需要借助什么结构呀?(高倍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观察)。

  在PPT上展示不同细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细菌不同形态进行描述,引出细菌的不同形态: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教师讲授细菌多是单细胞生物,独立生活。

  过渡:细菌具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它们为什么却都属于细菌?

  2.细菌的结构

  出示细菌结构模型,对照教材上的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从内到外观察细菌的结构特点,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归纳总结出细菌的基本结构。教师板画,请学生填写名称。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鞭毛、荚膜。)

  通过多媒体播放细菌的运动的视频,提问:是否所有细菌都具有鞭毛和荚膜?鞭毛和荚膜具有怎样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都具有,鞭毛可以帮助细菌进行运动,荚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随后引导学生将细菌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

  从而得出原核生物的概念,与植物细胞比较,得出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

  (三)巩固提高

  结合着细菌的结构,思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开放性小结作业:细菌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下节课一起讨论。

  四、板书设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