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本课6个生字,积累“争执、四蹄、木桩、好奇、基础”5个词语。

  操作: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准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用“好奇”写一句话。

  3、能根据默读要求,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情感:使学生不仅懂得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而且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

  知道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懂得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

  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爱不爱看电影,为什么?

  2、有谁知道关于电影的小常识呢? (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3、根据资料,口头完成智力题。

  A.电影的发明者是

  B.第一部电影是

  C. 电影的原理是

  D.发现电影原理的是

  4、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发现电影原理的.小故事。(示题、读题)

  5、质疑

  A.为什么照片上的马会活起来? (即刻回答)

  B.怎么样发现照片上的马活起来的?

  二、教学生字,学*课文

  学*课文第1、2节

  1、听录音,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默读课文,完成练*。

  A.示:默读要求 不出声 不动唇 边读边思

  B.示练*:

  1872年,在 的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为了 因为。 摄影师 十分好奇就决定 。

  教学生字“争执”;释义“争执”、“好奇”。

  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读出争执、好奇的语气)

  5、齐读第一、二节。

  6、引读:“有了想法,可是……”

  学*课文第3、4节

  1、麦布里奇说干就干,他开始做试验了,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节,完成学*要求和《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示:学*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新词。开火车读词、造句。

  3、指读第三节。

  4、小组讨论口头完成《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示:

  《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试验工具:1、木桩 2、 3、

  实验步骤:1、24架相机每隔几步放一架。

  实验结果:从照片上看 。

  5、交流实验报告。

  6、麦布里奇发现马奔跑的规律,他会怎样对别人说他拍马的过程的呢?

  (指生说、同桌说)

  7、齐读第三节

  8、麦布里奇发现规律后他有怎么做了呢? 引读第四节第一句话

  示:麦布里奇将24张照片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照片带给好奇的人看。

  9、指导朗读

  10、用“好奇”造句。

  11、后来怎么样了呢? 请你默读第四节,完成练*。

  示:由于 麦布里奇惊奇地发现 。

  (三)学*第五节

  1、1895年,发生了什么? (师生问答读)

  2、辨析句子

  示: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这个发明的基础上发现了电影。

  3、交流,区别“发明、发现”。完成词句活动室1选词填空

  三、总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懂了什么?

  请你看看这道选择题怎么完成?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A.电影原理发现的过程。

  B.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动脑,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C.A与B

  3、师总结。

  4、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蹄、摄、侧、绊、实、序、讶、础”。正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3、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大家一定都拍过照片,我们都知道照片有一个特点,它记录的东西都是静止的。可是今天的课文里却告诉我们“照片上的马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示题读题:照片上的马活了

  二、学*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一)学*课文,了解进行实验的原因。

  1、指名分节读课文。(适时正音)

  文章中的两个人名要读清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板书: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指名读)

  一个是摄影师——麦布里奇,专门拍照片的;一对是——卢米埃尔兄弟,最终发明了电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从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入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实验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间存在着联系,两位年轻人为马奔跑的样子争执,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次实验,产生了连锁的反应即发现视觉残留现象,发明电影。)

  2、读课文一、二小节,并填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两个年轻人为了( )而争论不休,感到很( )。他决定( )。

  (理解:争论不休,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二)边读边画,了解实验过程,品味语言文字。

  师:为了求证马跃起时,四蹄都是腾空的,还是总有一蹄着地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起了实验。

  1、快速浏览第3节,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准备了什么工具?木桩细绳照相机

  2、默读第3节,并试着用笔在纸上画画麦布里奇是如何摆放木桩、细绳和照相机的。

  3、学生交流,师范图,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图示。

  学生每说一步,老师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敲打。

  第一步:跑道一侧,每隔几步,放上一架照相机。24架照相机一字排开。

  第二步:另一侧,相应位置,24根木桩。

  第三步:每根木桩上系细绳,另一头结在照相机的快门上。(理解:快门)

  第四步:马边跑边将细绳绊断,带动了快门,拍下照片。(字形分析“绊”理解其意)

  做实验必须步骤清晰准确,同样表述实验的语言也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确。

  4、让学生看图示,说说实验的过程。(关键词语要讲清楚)。

  (图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指引学生关注到文中的关键字、词,还可以为学生复述实验过程进行提示。用流程图表示就是:

  学*词句 运用词句

  文 图文)

  (三)了解“视觉残留”现象,体会实验的意义

  师:实验的结果课文中已明确的告诉我们,马奔跑时——,但这次实验不仅仅只是证明了这一点,它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麦布里奇还偶然发现了,将24张照片按——,组成一条照片,如果在看照片带时——,马就——。(板书:发现)

  麦布里奇是对一直存在,但人们并不知道的现象,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现象被现在的科学家称为“视觉残留”现象。

  2、卢米埃尔兄弟则是在——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东西,但自从它被发明之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师总结:

  许多伟大的发现与发明源自生活中的一些小偶然。视觉残留和电影就是其中一例。而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偶然中发现金子,发明创造。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一样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人类未知的现象,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

  三、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录在录音机里。

  板书:

  照片上的马活了(视觉残留现象)

  发现发明电影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关于课后反思

  进入三年级语文教学,课文的篇幅逐步加长,文章的内涵逐步加深,对我们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照片上的马活了》这篇课文看似事件较多、地点及人物的转换较快,但事件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在分析教材中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关联,从而心中有数:哪些事件可以一笔带过,哪些事件必须全盘掌握;哪些事件能落实训练目标;哪些事件可引发学生思考。课文按发展顺序记叙了四个事件有详有略,事件一:两位年轻人在酒店里为马奔跑的样子而争执;事件二: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实验证明马奔跑时总有一脚着地;事件三:麦布里奇发现拉动照相带,马“活”了;事件四: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中“实验”是重点,实验解决了马如何奔跑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实验也就没有麦布里奇后来的发现,更没有卢米埃尔兄弟后来的发明电影。而略写的“发现”和“发明”两个事件是关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有这样的发现和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意义不大的实验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敢于去实践去观察。至于“争执”这一段,只是起到引入的作用,读读即可。

  把握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找到教学的切入口,找到教学的重点,也会给你选择教学的方法提供帮助。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序”的书写;结合理解“争执、面红耳赤、相应”等词语的意思,辨析“发现、发明”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把奔跑的马拍下来的方法,并能借助提示简单说说拍照的原因。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并通过资料补充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细心观察、不断研究。

  课前预*:

  1、给带点字注音。

  争执( ) 木桩( ) 相应( ) 结在快门上(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着地 一侧

  3、认真抄写“绊断、惊讶”,注意看清带点字的偏旁。

  4、朗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国名、人名,并读准字音。

  课内落实(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揭示课题。

  1、反馈预*,朗读国名、人名词卡。(指名读??齐读)

  出示:美国 两个年轻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朗读关注字音、词组内的逻辑停顿。)

  2、提出疑问,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3、理解课题中“活”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照片是怎么拍的?照片上的马又是怎么跑起来的?找到相关的小节,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三、学*3、4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及马“活”了的原因。

  1、学*第3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

  (1) 自由朗读:划出具体描写方法的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反馈时注意正音“一侧 相应 木桩 系 结”)

  (2)默读:边读边画拍照过程。

  (理解“一字排开、相应”);

  (3)借助简笔画,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复述拍照方法。(个别说?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时关注表达的顺序、关键的要素、词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2、学*第4节,初步了解马“活”了的原因。

  (1) 引读第4节,引导学生质疑。

  (交流板书时随机指导“序”的笔画、笔顺)

  (2) 补充资料或边演示边解说“视觉暂留”。

  (3) 借助板书完整地说说马“活”了的原因。

  四、学*第1节,了解拍照的原因。

  过渡:麦布里奇拍照的想法缘于美国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的争执。

  (板书:“争执”,随机正音)

  1、指名读第1节:找找两个年轻人争执的具体内容。

  (随机正音“着地”,反馈“着”的意思。)

  2、联系理解“争执”。

  3、抓住“面红耳赤”朗读体会两个年轻人争执得很激烈。

  4、借助提示,尝试概括拍照的原因。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很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五、整体回顾课文内容,通过辨析词义,体悟文章主旨。

  1、借助板书引读3、4、5节。

  2、辨析“发现、发明”。

  (1)联系第4节“碰巧”一词,理解“发现”的事物、规律、现象是原来就存在的,具有偶然性。

  (2)联系生活、补充资料(电影的发明)理解“发明”的新事物、新方法先前是不存在的。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给你的启示。

  课后练*:

  1、选词填空:课后“词句活动室”。

  2、填空。

  (1)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

  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照片上的马活起来了是因为 。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写写文章给你的启示。

  (注:带的为选做作业。)

  附板书:

  7、照片上的马活了

  美国 两个年轻人 争执

  拍照: 先……接着……再……最后……

  发现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视觉暂留)

  按顺序、快速拉动 马活了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发明电影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认识本课6个生字,积累“争执、四蹄、木桩、好奇、基础”5个词语。

  操作: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准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用“好奇”写一句话。

  3、能根据默读要求,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情感:使学生不仅懂得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而且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点]

  知道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懂得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

  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难点]

  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课文

  1、同学们,你们爱不爱看电影,为什么?

  2、有谁知道关于电影的小常识呢? (交流资料,资源共享)

  3、根据资料,口头完成智力题。

  A.电影的发明者是

  B.第一部电影是

  C. 电影的原理是

  D.发现电影原理的是

  4、今天,我们就要来学发现电影原理的小故事。(示题、读题)

  5、质疑

  A.为什么照片上的马会活起来? (即刻回答)

  B.怎么样发现照片上的马活起来的?

  二、教学生字,学*课文

  学*课文第1、2节

  1、听录音,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默读课文,完成练*。

  A.示:默读要求 不出声 不动唇 边读边思

  B.示练*:

  1872年,在 的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为了 因为。 摄影师 十分好奇就决定 。

  教学生字“争执”;释义“争执”、“好奇”。

  指导朗读第一、二节。(读出争执、好奇的语气)

  5、齐读第一、二节。

  6、引读:“有了想法,可是……”

  学*课文第3、4节

  1、麦布里奇说干就干,他开始做试验了,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节,完成学*要求和《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示:学*要求A.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B.读通句子

  2、交流生字、新词。开火车读词、造句。

  3、指读第三节。

  4、小组讨论口头完成《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示:

  《麦布里奇的实验报告》

  试验工具:1、木桩 2、 3、

  实验步骤:1、24架相机每隔几步放一架。

  实验结果:从照片上看 。

  5、交流实验报告。

  6、麦布里奇发现马奔跑的规律,他会怎样对别人说他拍马的过程的呢?

  (指生说、同桌说)

  7、齐读第三节

  8、麦布里奇发现规律后他有怎么做了呢? 引读第四节第一句话

  示:麦布里奇将24张照片按先后顺序连接起来,组成一条照片带给好奇的人看。

  9、指导朗读

  10、用“好奇”造句。

  11、后来怎么样了呢? 请你默读第四节,完成练*。

  示:由于 麦布里奇惊奇地发现 。

  (三)学*第五节

  1、1895年,发生了什么? (师生问答读)

  2、辨析句子

  示: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这个发明的基础上发现了电影。

  3、交流,区别“发明、发现”。完成词句活动室1选词填空

  三、总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懂了什么?

  请你看看这道选择题怎么完成?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 )

  A.电影原理发现的.过程。

  B.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动脑,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C.A与B

  3、师总结。

  4、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蹄、摄、侧、绊、实、序、讶、础”。正确区分运用“发明、发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的。

  3、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是“人类的视觉残留”,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默读课文,说说麦布里奇是用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感悟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积极开动脑筋、细心观察才能成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大家一定都拍过照片,我们都知道照片有一个特点,它记录的东西都是静止的。可是今天的课文里却告诉我们“照片上的马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2、示题读题:照片上的马活了

  二、学*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一)学*课文,了解进行实验的原因。

  1、指名分节读课文。(适时正音)

  文章中的两个人名要读清楚,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板书: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指名读)

  一个是摄影师——麦布里奇,专门拍照片的;一对是——卢米埃尔兄弟,最终发明了电影。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先从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入手。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的实验和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间存在着联系,两位年轻人为马奔跑的样子争执,只是一个导火索,引发了一次实验,产生了连锁的反应即发现视觉残留现象,发明电影。)

  2、读课文一、二小节,并填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两个年轻人为了( )而争论不休,感到很( )。他决定( )。

  (理解:争论不休,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二)边读边画,了解实验过程,品味语言文字。

  师:为了求证马跃起时,四蹄都是腾空的,还是总有一蹄着地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做起了实验。

  1、快速浏览第3节,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准备了什么工具?木桩细绳照相机

  2、默读第3节,并试着用笔在纸上画画麦布里奇是如何摆放木桩、细绳和照相机的。

  3、学生交流,师范图,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图示。

  学生每说一步,老师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敲打。

  第一步:跑道一侧,每隔几步,放上一架照相机。24架照相机一字排开。

  第二步:另一侧,相应位置,24根木桩。

  第三步:每根木桩上系细绳,另一头结在照相机的快门上。(理解:快门)

  第四步:马边跑边将细绳绊断,带动了快门,拍下照片。(字形分析“绊”理解其意)

  做实验必须步骤清晰准确,同样表述实验的语言也要清晰准确,这样才能让读者明确。

  4、让学生看图示,说说实验的过程。(关键词语要讲清楚)。

  (图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利用图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指引学生关注到文中的关键字、词,还可以为学生复述实验过程进行提示。用流程图表示就是:

  学*词句 运用词句

  文 图文)

  (三)了解“视觉残留”现象,体会实验的意义

  师:实验的结果课文中已明确的告诉我们,马奔跑时——,但这次实验不仅仅只是证明了这一点,它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麦布里奇还偶然发现了,将24张照片按——,组成一条照片,如果在看照片带时——,马就——。(板书:发现)

  麦布里奇是对一直存在,但人们并不知道的现象,通过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现象被现在的科学家称为“视觉残留”现象。

  2、卢米埃尔兄弟则是在——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发明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东西,但自从它被发明之后,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师总结:

  许多伟大的发现与发明源自生活中的一些小偶然。视觉残留和电影就是其中一例。而只有有心人才能从偶然中发现金子,发明创造。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一样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发现人类未知的现象,发明造福人类的东西。

  三、布置作业

  1、复*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用“好奇”写一句句子。

  3、动手做做,完成语言大冲浪,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录在录音机里。

  板书:

  照片上的马活了(视觉残留现象)

  发现发明电影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关于课后反思

  进入三年级语文教学,课文的篇幅逐步加长,文章的内涵逐步加深,对我们教师的有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经常说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很重要一方面就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照片上的马活了》这篇课文看似事件较多、地点及人物的转换较快,但事件之间相互关联。教师在分析教材中就要把握好其中的关联,从而心中有数:哪些事件可以一笔带过,哪些事件必须全盘掌握;哪些事件能落实训练目标;哪些事件可引发学生思考。课文按发展顺序记叙了四个事件有详有略,事件一:两位年轻人在酒店里为马奔跑的样子而争执;事件二: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实验证明马奔跑时总有一脚着地;事件三:麦布里奇发现拉动照相带,马“活”了;事件四: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其中“实验”是重点,实验解决了马如何奔跑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实验也就没有麦布里奇后来的发现,更没有卢米埃尔兄弟后来的发明电影。而略写的“发现”和“发明”两个事件是关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布里奇和卢米埃尔兄弟有这样的发现和发明”,让学生体会到看似简单的意义不大的实验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敢于去实践去观察。至于“争执”这一段,只是起到引入的作用,读读即可。

  把握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就可以找到教学的切入口,找到教学的重点,也会给你选择教学的方法提供帮助。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序”的书写;结合理解“争执、面红耳赤、相应”等词语的意思,辨析“发现、发明”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把奔跑的马拍下来的方法,并能借助提示简单说说拍照的原因。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并通过资料补充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细心观察、不断研究。

  课前预*:

  1、给带点字注音。

  争执( ) 木桩( ) 相应( ) 结在快门上(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着地 一侧

  3、认真抄写“绊断、惊讶”,注意看清带点字的偏旁。

  4、朗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国名、人名,并读准字音。

  课内落实(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揭示课题。

  1、反馈预*,朗读国名、人名词卡。(指名读??齐读)

  出示:美国 两个年轻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朗读关注字音、词组内的逻辑停顿。)

  2、提出疑问,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3、理解课题中“活”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照片是怎么拍的?照片上的马又是怎么跑起来的?找到相关的小节,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三、学*3、4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及马“活”了的原因。

  1、学*第3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

  (1) 自由朗读:划出具体描写方法的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反馈时注意正音“一侧 相应 木桩 系 结”)

  (2)默读:边读边画拍照过程。

  (理解“一字排开、相应”);

  (3)借助简笔画,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复述拍照方法。(个别说?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时关注表达的顺序、关键的要素、词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2、学*第4节,初步了解马“活”了的原因。

  (1) 引读第4节,引导学生质疑。

  (交流板书时随机指导“序”的笔画、笔顺)

  (2) 补充资料或边演示边解说“视觉暂留”。

  (3) 借助板书完整地说说马“活”了的原因。

  四、学*第1节,了解拍照的原因。

  过渡:麦布里奇拍照的想法缘于美国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的争执。

  (板书:“争执”,随机正音)

  1、指名读第1节:找找两个年轻人争执的具体内容。

  (随机正音“着地”,反馈“着”的意思。)

  2、联系理解“争执”。

  3、抓住“面红耳赤”朗读体会两个年轻人争执得很激烈。

  4、借助提示,尝试概括拍照的原因。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很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五、整体回顾课文内容,通过辨析词义,体悟文章主旨。

  1、借助板书引读3、4、5节。

  2、辨析“发现、发明”。

  (1)联系第4节“碰巧”一词,理解“发现”的事物、规律、现象是原来就存在的,具有偶然性。

  (2)联系生活、补充资料(电影的发明)理解“发明”的新事物、新方法先前是不存在的。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给你的启示。

  课后练*:

  1、选词填空:课后“词句活动室”。

  2、填空。

  (1)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

  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照片上的马活起来了是因为 。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写写文章给你的启示。

  (注:带的为选做作业。)

  附板书:

  7、照片上的马活了

  美国 两个年轻人 争执

  拍照: 先……接着……再……最后……

  发现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视觉暂留)

  按顺序、快速拉动 马活了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发明电影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 (菁华3篇)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2、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4、学*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1、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2、体会对比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专心向学。“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

  1、作者介绍。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专心著书。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定天下。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义。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义,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辨明字音。

  嗜()叱咄()俟()

  负箧曳屣()皲()媵()

  烨()缊袍敝衣()

  (2)辨析多音字。

  (加冠)(容臭)

  冠臭

  (冠军)(臭味)

  (数尺)

  (舍弃)

  舍数(数落)

  (宿舍)

  (数请之)

  (3)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4)古今词义变化。

  走送之(古义:跑,赶快走。今义:走路、步行。)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

  (5)一词多义。

  之: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

  走送之(代词,指“书”)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以: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因为,介词。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因,连词)

  以衾拥覆(介词,用)

  (6)重点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

  日再食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行。如有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四、学生自主学*。

  合作学*疏通文义。

  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师提示: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重点实词。

  2、探究课文内容,完成“思考与讨论”一、二题。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明确本节课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二、整体感知课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的。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

  明确:

  第1自然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学*。

  2、作者是如何概述自己求学条件的?

  明确: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条件。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作者两个学*阶段的艰苦条件。

  明确:

  (1)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

  (2)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2

  素材积累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晚年写的一篇劝学文章,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这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古人有所谓“赠言”,到了唐代,赠言才成为一种文体,叫作“序”。但它和“序言”不同。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宋濂写下这篇赠序,结合自己的实践说明“为学之难”,勉励马生勤苦学*。这篇赠序不是板着面孔说教,也非轻施谀词以恭维对方,而是现身说法,因而写得事信、情真、理足,文辞流畅,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形象说理的技巧。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背景链接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经历和学*态度,以勉励晚辈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2、生难字词

  (1)字音

  嗜学(shì)俟(sì)衾(qīn) 容臭(xiù)

  裘葛(gé)加冠(ɡuān)叱咄(chìduō)负箧(qiè)

  曳屣(xǐ)皲裂(jūn)媵人(yìng)烨然(yè)

  缊袍(yùn)廪(lǐn)冻馁(něi)谬称(miù)

  (2)词义

  以:

  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连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至: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动词)

  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矣(忧患)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第二部分(3):写当前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条件。

  第三部分(4):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交流点拨】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路途艰难、学*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

  2、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

  【交流点拨】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

  3、大家对作者的既知足又不知足的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会怎么想?怎样做?

  【交流点拨】感受到现在学*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4、本文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同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太学生和作者当年求学之路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由此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我  太学生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吃——日有廪稍之供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岁有裘葛之遗

  寓逆旅——住——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行深山巨谷中——行——无奔走之劳

  未尝稍降辞色——师——未有问而不告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书——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课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2、拓展延伸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交流点拨】首先学*古代文人求学的谦卑态度,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当遭到批评时,要勇于承认不足,不要频频地找客观理由。但同时,老师和学生*等的关系,我们要尊师,但不是畏师。

  3、布置作业

  (1)搜集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以苦为乐的事例。

  【交流点拨】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对比,作者在对比中突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在生活上,吃的方面,“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与“日有廪稍之供”对比;穿的方面,“缊袍敝衣”与“裘葛之遗”对比;在学*上,读书方面,“行深山巨谷中”与“坐大厦之下诵诗书”对比……这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对比,在对比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说在教学重点上有所突破。

《送东阳马生序》优秀教案3

  【学*目标】

  1、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序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求学精神。

  3、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重点】

  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学*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流程】

  一、预*检测(写出本课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词)。

  二、课内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部分重点句子。

  2.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3.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5.思考:作者写出了学*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6.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词语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教学反思

  应该说,这堂课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突出了预设的重难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空间,使学生在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为学生搭建有梯度的自学*台,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为学生营造贴*生活的自主学*情境,使学生在读书感悟的过程中开拓思路,延展思维。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在教学中,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不怕吃苦的学*品质。

  但在,对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做得不够好。这篇课文较为适合学生学*,特别是可补充部分学生目前的状况,结合农村国家补贴,以及各种资助,现在的中学生读书的困难基本上已经解决,为什么还不能专心读书,甚至拿着各种补贴、吃着资助在学校中混日子等。结合学生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较大的帮助。特别是结合学生中的厌学情绪以及各种状况,教育学生既有针对性、又较为灵活,学生容易接受教育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七上《我的信念》教案 (菁华3篇)

七上《我的信念》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其性格的联系。

  2、学*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

  3、感觉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学*她的科研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由居里夫人轶事说引,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尽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 居里)。

  二、自读基础检查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 )渲染( )闲暇( )奢望( )呵责( )蹂躏( )猝然( )眺望( )

  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渲染——盛名——报酬——蹂躏——呵责——

  逆来顺受——懊恼——迷醉——沉醉——

  三、自学课文

  (一)学生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二)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指名回答问题。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彩屏显示:

  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有毅力。有信心有足够的兴趣不为名利所诱惑成功的原因

  (三)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四、主题深化

  1、关于人的美,请说一句名言或谚语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方式,而在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会讨厌他的外表。——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

  2、读了《我的信念》一文后你认为人的美包涵哪些内在品质?

  3、找一找,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一些你认为是美的言与行?

  五、作业:以“美”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上《我的信念》教案2

  ○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念》教案设计。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范读课文

  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梳理信息

  教师导学

  本文内容庞杂,头绪纷繁,重在梳理。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按顺序搜集、筛选信息,而后概括纲要,最后归纳整理。这样,举一纲而万目张,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①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 科学

  ②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念》教案设计》。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重点研读

  ①研读内容

  指导学生重点研读有关词语、句子、语段,品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师应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内容,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备案:

  a.“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b.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c.“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d.“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e.“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f.“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g.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h.“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问题设置比较多,教师可根据需求取舍。

  ②品味语言

  a.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b.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

  ②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信念》教案设计

七上《我的信念》教案3

  【教材内容分析】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是七年级语文新教材所选精品,反映人生为主题。这伟大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她的乐趣完全在科学本身,她志趣高洁,不图名利,但求自由与宁静,把全部精力投入心爱的科学事业中去,她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目标必须始终如一,要坚忍不拔,满怀信心,勤奋工作。

  【知识目标】

  1、掌握鞭策、脐带、奢望、蹂躏、猝然长逝、问心无愧等词语。

  2、整体把握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1、学会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与把握。

  2、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德育目标】

  1、学*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人格美。

  【教学策略】

  本节课学*的是居里夫的的《我的信念》,它的内容比较杂,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再进行一番梳理,经过梳理,井然有序,才便于把握,就可融会贯通。梳理的方法教师明确:第一步是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每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

  【重点】

  抓住文中各段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难点】

  体会文中表现作者的人格美。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他共接受过于个国家24次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英国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二、导语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阅读《我的信念》,就是阅读居里夫人的灵魂,可以了解她那伟大的人格来自怎样伟大的心灵。

  三、借助注释和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固执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猝然长逝

  四、默读课文,找出各段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梳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五、张挂居夫人的画像,让学生面对居里夫人,阅读居里夫人,营造课堂气氛,利于熏陶感染

  六、梳理与把握

  梳理的方法,第一步是概括要点,第二步是分析归纳,第三步是整理排列,概括要点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就行。

  1、引导学生梳理

  讨论并归纳:

  坚忍不拔

  宗旨探讨真理,不图财富

  信心沉醉于科学之美 勤奋 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环境自由 安静安静 时间 不谋利

  自由工作 克制目标 坚忍不拔 信心 科学之美勤奋努力

  2、通过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

  七、问题探究

  1、默读质疑:

  默读时遇到不大理解的地方打个问号,默读后提出疑难问题。

  ⑴ 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

  居里夫人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在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因素。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的魅力,献身科学的使命感。

  ⑵ 、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孤独指单身一人,独租了间小阁楼,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潜心学业,在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2、探究质疑: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居里夫人所说的讲究现实与梦想家是什么意思?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居里夫人是肯定的。因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他们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从居里夫人放弃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3、探究质疑: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优美不是只自然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只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研究物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4、质疑:

  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作者这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儿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5、体验与反思:

  阅读了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阅读了居里夫人的灵魂,了解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为科学研究献身的精神,请联系自身,谈体会。

  八、小结

  本文为我们展示了一颗伟大的水晶般的心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献身科学追求真理;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兴趣多样等。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现身精神,把探讨真理当作自己的天职,此外,科学工作需要自由、宁静和时间、坚忍不拔、勤奋努力。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活了100 万次的猫》读后感 (菁华3篇)

《活了100 万次的猫》读后感1

  前几天妈妈买了一摞书,其中《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虽是一本图画书,也很短,但却讲述了一个道理。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讲的是一只不会死的虎皮猫,他活了一百万次又死了一百万次,却没有什太大的意义,就像是风一样,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都过着无味的生活。曾经,他当过很多人的猫,有魔术师、老太太、小偷、捕鱼人。但他好像对都不为所动,在这一百万次的生命中他只接受过很多的哭声,却从没为哭过,好像在他的心里,生与死只是家常便饭罢了。

  直到他成为流浪猫的那天,变成一只都不属于的猫的时候,才终于遇见了一只让他心动的白猫,从此便呆在了他的身边,直到母猫死去的时候,他终于放开了声音嚎啕大哭了起来,毕竟这是他这一百万次生命中第一次为哭过,一天中午,虎皮猫的哭声停止了,他静静的躺在了白猫身边,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过来是,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一天一天的,做一样的事情究竟有什意思呢?一件事情做多了就会觉得腻,每天都要做一样的事情——早上起来吃饭,然后看电视,看完电视后写作业、练字,写完作业出去玩一会儿,回家再吃饭,中午玩电脑,去上课就算在新鲜的事情,一天一天的也会觉得腻,久了之后,就再也对一样事情没有感觉了。就像文中的猫一样——死了之后还能复活,但却没有自由,没有乐趣,一次一次的死,一次一次的活,这样一天一天去没有什乐趣!倒不如好好的'活上一次,让成为的主宰,而不是让来为你定制一天一天的生活,干不想干的事情。

  在心爱的白猫死去时,虎皮猫宁愿死去,因为对他来说,没有了爱,再昏昏僵僵的过日子、昏昏僵僵的活一百万次、一亿次,又有什意义呢!?虎皮猫虽然没有再度的起死回生,但取得到了一条属于,让安排的命运,与其千百万次的像木偶一样的活,不如活一条有意义的命。即使生命只有一次,也可以放出自由、灿烂的光辉!

《活了100 万次的猫》读后感2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活了100万次的猫》,我看了感觉这只虎斑猫它真是太厉害了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

  它讨厌和它的主人在一起一点儿也不快乐,后来有一天它终于成为了自己的猫,是一只野猫,快乐的野猫,并且和自己心爱的白猫幸福的在一起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一起慢慢变老 ……

《活了100 万次的猫》读后感3

  一只猫,怎么可能活100万次呢?

  怀着好奇心,我读完了这本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

  呵,多么幸福又幸运的一只虎纹猫,它当过国王、渔夫、女孩、魔法师等一百万个人的猫,也有一百万个人在它不幸死去的时候哭了,可猫却不动心,它一次没哭过。而当它变成不属于任何人的野猫时,它爱上了一只白猫,美丽的白猫。它和白猫结了婚,它们生了许多可爱的孩子,这时的.猫,爱白猫和孩子,胜过爱以前那活过100万次的,有着铁石心肠的自己。

  有一天,白猫躺在猫的怀里一动不动,老死了,孩子们也都出外成家了,猫伤心极了!它抱着白猫哭了100万次,后来,猫也躺在白猫的怀里,死了。这一次它再也没有活过来。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如果这是上没有爱,活100万都没有用,但如果有了爱,活一次,就很满足了。

  多么感人呐?这也让我明白了,爱是多么重要。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照片上的我作文汇总10篇

  照片上的我作文 1

  今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和父母去了公园。我们坐过山车,划船,有点累了。我和父亲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双腿向内倾斜。这个动作让我们俩都笑了,我妈趁机按下快门,一张好看的照片诞生了。重点是,我那才华横溢的妈妈说:“再来一个,你们俩都把脸转过去,两个人都要一副生气的样子,腿要向外翘。”这边。又一个很搞笑的我俩都撅嘴的画面诞生了。

  现在看到这两张照片,我还是幸福的

  照片上的我作文 2

  家里的相册里有很多我的照片,每一张都有我美好的回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四岁时拍的一张照片。

  那时候我又白又胖,一双亮晶晶的眼睛。笑的时候会露出酒窝。坐在白马上,在电视上讲白马王子。快看!照片里,我开心的笑了。照片中,我穿着清透的衣服,脚上穿着蓝白相间的球鞋,脸上挂满了甜甜的笑容。我太可爱了!

  我是在长隆动物园拍的。当时,我在那里看到了许多动物。

  现在我长大了,但是每当我打开童年的`照片,我的心里都充满了甜蜜,因为父母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

  照片上的我作文 3

  在我的相册里,有很多我的照片,每一张都有我美好的回忆。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两岁时拍的那张可爱的单人照。

  那时候我又胖又白,眼睛亮晶晶的大。我笑的时候脸上会露出小酒窝。快看!照片里的我多幸福啊!照片上,我穿着一件红色的外套,脚上穿着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手里拿着一个红包,脸上挂着甜甜的微笑。我很可爱!

  这张照片是在大埔文化广场拍的。那时候文化广场刚刚建成,每到假期都会有很多人来广场玩。一个暑假的日子,妈妈带我去广场买了一个红色的长长的.气球。气球漂浮在空中,非常漂亮。我玩腻了,我妈给我买了酸奶,让我边喝边休息。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但每当打开童年的照片,心里都充满了甜蜜,因为父母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同学们,这就是小时候的我。你喜欢我吗?觉得我可爱?

  照片上的我作文 4

  在我家的相册里,有许多我的照片,每一张都有我美好的回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两岁时照的那张可爱的单人照片。

  那时候我长得又胖又白,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笑起来脸上就会露出小酒窝。瞧!照片中的我笑得多开心呀!照片中的我身穿红色的外套,脚上穿着一双棕色的波鞋,手里拿着一个红包,脸上充满了甜美的笑容,那个我可爱极了!

  这张照片是在大埔文化广场上拍摄的。那时候,文化广场刚刚建好,每到假期都有很多人来广场玩。暑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去广场买了一个红色的带着长线的气球,气球在空中飘来飘去,美丽极了。我玩累了,妈妈给我买来酸奶让我边喝边休息。

  现在我渐渐地长大,可每当翻开小时候的照片时,心里就充满了甜蜜,因为爸爸妈妈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同学们,这就是小时候的我,你们喜欢我吗?觉得我可爱吗?

  照片上的我作文 5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这一天,我打开满是灰尘的相册,看到了一张张醒目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小时候的。当时我才7岁,不知道在哪里,就打开了记忆之门。

  我记得,那是我父亲带我去拍的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的风景真的很美!美丽明亮的粉红色花朵在阳光下绽放,鸟儿飞到枝头,唱着欢快的歌曲,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辽阔的土地上。

  还记得我那两只可爱的小手摸着头上的小辫子,脚的形状是交叉的,很幼稚。

  啊,我和照片里的风景真美!

  照片上的我作文 6

  这是我一张去年的照片,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站在一棵美丽的桃花树前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张漂亮的照片吧。

  照片上的小女孩看上去很可爱也很神气。说可爱是因为她长着圆圆的小脸蛋,一双圆而有神的眼睛,鼻子高高的.,长长的,一张红润的樱桃小嘴巴,还有两个扎的偏偏的小辫子。说神气是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红色的,带蝴蝶结的小皮鞋,更神气的是她抬头挺胸,双手像老师一样的背在后面,看起来这小家伙还真有点威严。

  小女孩的身后是一棵开满桃花的桃花树,粉红色的桃花远看像雪花染上了粉红色,点缀着树枝。所以,我记得,我照完相后没几天,那棵树上的香甜的桃花就被我们校园里的小朋友摘去了。那么好看的桃花,要是不被小朋友摘去,可以开好多天,那该有多好呀。这张照片很好看吧,因为小女孩身后有一棵美丽的桃花树,也是因为桃花树前有一个可爱而神气的小女孩。嘿嘿,小女孩就是我。

  照片上的我作文 7

  每当打开相册,都会看到开心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刚刚一百多天的可爱照片。

  那时候我才出生三个月,穿着厚厚的花衣服,小手。爸爸妈妈看到我这么可爱就想给我拍照,就让摄影师给我拍了这张照片。

  我小的时候就这么坐在凳子上对着镜头笑,很快就拍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照片上的我作文 8

  周五晚上,我和妈妈整理了夏日公园恐龙展的照片。当时,我和姐姐看到了一只大恐龙。它厚实的后爪力量很大,支撑着全身。短前爪是用来抓猎物的;长尾是用来保持*衡的。我还在想它会不会失去*衡,没有尾巴掉下来。最后,它锋利的牙齿被用来撕扯猎物。我知道恐龙是假的,但它还是像真的一样在动(原来是有人用电脑控制的),就问姐姐这是什么龙。姐姐说是霸王龙。嗷!原来这是霸王龙。今天终于看到了“真实”!…这里是正文结尾

  照片上的我作文 9

  最*,我看了一张老照片,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的真实情景。

  那时,日军已经侵占上海,上海的老百姓为了逃命,都乘坐火车到离上海远的地方避难。那天,上海火车南站人山人海。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火车,火车能救他们的命啊!当火车来的那一刻,人们争先恐后地挤上火车,一分一秒都不敢在这儿待下去了。

  这时,飞机“轰隆隆”地来了,有人惊慌失措地喊着:“鬼子来了!鬼子来了!”人们听到后,四处逃窜。其中有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把一个一两岁的孩子放在轨道上,自己被埋在废墟里面,也许这位母亲已经死了,这个可怜孩子在悲痛地大哭:“妈妈,你在哪?”也许妈妈再也听不到他那稚嫩的声音了,这个孩子永远地失去了母爱。

  停止战争吧!为了能让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让妻子不再失去丈夫,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制止战争!

  可恶的日本人!你们的那些“***”的谎言,其实是你们的野心和虚伪。现在我们中国强大了,不会再让你们踏进中国半步!

  照片上的我作文 10

  翻开相册,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

  照片上,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老人对着小孩唱了些什么,将小孩逗乐了。

  那个小孩就是我,而那个老人,是我外公。外公去世快五年了,现在想来,仍觉得有些可惜,去世时,只有不到六十岁。想到外公,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词语,那就是坚强。外公是一个坚强的人,他幼年时的一段特殊经历,造就了这种性格。

  外公幼年时正赶上三年天灾,粮食极度短缺,不少人而因此饿死。而外公的母亲,也就是我的曾祖母,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幼时丧母没有让外公变得自甘堕落,而是让他变得更加努力,更加坚强。他不但学*努力,而且还主动帮家里人干活,在当时被人们所赞扬,受家境的限制,外公也只有中专的学历,回到村里,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

  外公成家以后,还是一如既往的穷。除了要到学校上课,还要到田间干活。农活忙的时候,天刚蒙蒙就起床,到田间干完活儿,再拖着略有些疲惫的身体回到学校上课。就这样,多少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外公辛苦了半辈子,才把三个孩子拉扯大,而外公却日渐衰老了。

  几年前,外公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决定上医院检查一下。这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身体一直非常健康的外公一患就是大病,检查的结果竟是癌症。妈妈并没敢把那张单子给外公看,怕他看了没有活下去的信心。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外公还是知道了自己的病。但他仍装糊涂,装作自己不知道。但是心里都非常清楚,外公是个明白人,没有几件事能瞒得过他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就这样你哄着我,我哄着你。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公的病越来越严重,疼得越来越厉害。病痛发作的时候,外公疼得脸色苍白也一声不吭,他害怕我们也跟着他难受。这就是我的外公,虽然身体非常脆弱,但是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坚强的外公一直在和恶魔做斗争,可是还是没有挺过来。外公临走前大声地喘着气,眼角还挂着两行泪珠,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公的眼泪,也是最后一次。向来都很坚强的外公也有流泪的时候,他不想离开我们,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而那些没做完的事也只能交给我们做了。

  合上相册,我的心中久久不能*静,我敬佩外公那种坚强的品格,而这种品格也是我应该去学*的。


《照片上的马活了》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汇总10篇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1

  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三张照片,那是我刚出生时、一岁时、两岁时在北京新时代照相馆用胶片相机拍的三张照片。现如今,虽然我已经又拍了不计其数的照片,但看到那三张照片时仍然觉得温暖。

  不只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再也不洗照片了,把拍摄的'照片*惯存在了电脑里,只有想起来的时候,才打开电脑看看以往的照片,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

  记得有一次回老家,看到姥姥家的桌子上仍然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相册,他们还留着洗照片的传统。家人小聚,翻看早已泛黄的照片,大家心中忽然感觉到了温暖。我当时给妈妈提议,“等咱们回家有机会时,把我们最喜欢的照片洗出来,也放到相册里。”

  当我们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里,又开始了各自的繁忙,早已把洗照片的事情忘到了爪哇国。从小到大的照片一直存在爸爸的一块大硬盘里,直到有一天,硬盘里的照片都不见了踪影,我们才又回想起曾经没有实现的诺言。一家人都很着急,爸爸坐在电脑前垂下了头,唉声叹气;妈妈则在一旁唠唠叨叨:难道我们的青春就都丢了吗?

  这件事的发生让一家人都不愉快,紧张了好几天,看来这么多年的照片就不知缘由的没了啊!直到最后一周之后,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专家把硬盘中的照片都恢复了,只是照片存的太多,爆盘了而已。”爸爸的一番话令我倍感欣喜,一家人的心情好了很多。于是我们精心挑选了几十张照片,冲印出来做成了相册。现在又一次翻起相册,仍能感受到在老家翻看的温暖。

  冲洗照片虽然麻烦,但这样却能加强对往事的记忆,勾起对往事的怀念。光与影中蕴含着美好的生活片段,值得反复玩味。

  国家大力倡导回归传统,不仅是国学的回归,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一样需要回归传统。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2

  当我翻开相册,看着那一张和童年小伙伴在波光粼粼的小河边的照片时,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这幸福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我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充满稚气,充满欢乐,充满乐趣和痴情。

  我的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村口有一条小河,河水由东往西默默地流淌,悦耳动听的“叮咚”声,令人陶醉,忘返。我喜欢这条小河,也喜欢这里的小伙伴。是这条小河、这里的小伙伴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夏天,我和小伙伴去玩水;冬天,我和小伙伴们去溜冰。

  记得夏季的`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和小伙伴们来到小河边。只见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小鸭子在河面上尽情地戏水。突然,我发现一个小棍粗细的东西在水里欢快地游动,仔细一看,“啊!是一条小鱼”。我高兴极了,唤来了小伙伴们,他们也同样很高兴。

  我心里想,这里有小鱼,下雨后大概也有泥鳅。我把这个想法说个大家听,大家都同意,决定雨后来捉泥鳅。捉泥鳅,还是第一次呢,大家都急切地盼着天快下雨。

  六月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傍晚,雨哗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夜未停。第二天,天气转晴,我和小伙伴们拿了一些器具来到小河边。河水涨了很多,我先下去看有没有泥鳅。好运气!一下去我就捉了一条,于是我呼唤小伙伴下河。

  小伙伴们都高兴地跳下了河。因为泥鳅很滑,不好捉,我想了一个窍门。我想留一手,但心中憋不住,说了出来。小伙伴满载而归,乐得合不拢嘴,都称我的妙计好。

  后来,我回到了父母身边,但我的心却向往着我姥姥家。有机会回姥姥家,我还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戏水。

  现在我12岁了,已是少年,而一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多么想永远是一个无忧无虑,充满稚气与幻想的儿童啊!我多么想永远生活在那个小山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捉泥鳅啊!

  啊!故乡的小河,我爱你!啊!故乡的小河,我忘不了你!

  我慢慢地合上了相册,这幸福的时刻,我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3

  翻开那本有些陈旧的相册,里面的纸也有些泛黄了。它就像一个时光隧道,将我带入快乐纯真的童年……

  刚翻开第一页,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就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时我刚满一岁,爷爷是优秀职员,抱着我,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摄影师记录下了这光荣的时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朵大红花是被我涂了一半颜色的。

  在我四岁那年,有一次看到这张照片,觉得爷爷胸前的那朵大红花经过拍照后色彩不太鲜艳了。于是,我拿起红色水彩笔,往照片上涂色。刚刚涂了半朵花,爷爷发现了,气愤地责骂我:“那朵大红花是能被你随便染色的吗?这朵大红花上蕴含的光荣是会因本色的消失而不见的!”直到现在,大红花上的红色变得更淡了,但我一直没有改变它的光荣本色——一丝一毫也没有。

  翻倒第二页。嘻嘻,那时五岁的我成了一个小泥人。满脸污泥,脸上还有两道泪痕。那次妈妈和我在田间玩捉迷藏。我只顾追妈妈,一不小心,扑倒在农民伯伯刚浇过水的田地里,我摔疼了,也不顾满脸泥,哇哇大哭起来。妈妈在这时,按动了快门,记录下了这顽皮的我。一看到这张照片,我就忍不住要哈哈大笑。

  忽然,笑容凝聚在我脸上,随之慢慢散开,顿时严肃起来。那是我们在一次扫墓时,为烈士敬礼时老师拍下的。我的脑海中像电影幻灯片般放映着英雄们高大的形象:董存瑞用自己的手托着炸药包,舍身炸了敌人的碉堡;黄继光为了战友,用自己的.胸膛对准了敌人的口;刘胡兰为了***,宁死不屈,在铡刀下仍然乐观顽强;王二小协助八路军,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与敌人同归于尽……多少次热泪盈眶,多少次感慨万千,都凝聚在这张照片上的这一个庄严的队礼中。

  这本相册记载了我童年的酸甜苦辣实在太多了,令我目不暇接。转眼,我翻倒了最后一张。照片上的我系着红领巾,成了少先队员。就职时的高兴、责任在我脑海中激起回忆的浪花,不禁感到骄傲。

  我轻轻合上了相册。多么想永远停留在那个融入了快乐、悲伤、庄严、无知的童年时代啊!即使是上天必须将我拉回到现实生活中,那段美好的记忆也永远会深深埋在我心里——永远永远……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4

  照片,是一个充满魔力的东西,可以让瞬间的记忆变成永恒,放进相册里,连起来就是我美好的童年,翻开看看吧!

  一岁抓阄选择笔

  照片里的我,1岁的样子,手里拿着一支笔,站在桌子上,我在干什么?相信大家都清楚——抓阄。在众多物品当中,我选择了笔,这是否可以代表什么呢?

  小时友谊永不忘

  看,这是我幼儿园联欢表演节目时照的一张照片。那时的我可真是有意思:朝天扎着两个小辫子,额头上画了个小红点,背着一个竹筐,正在和大家一起表演舞蹈呢!旁边的同学我大多认不出来了,但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却是永远磨灭不了的。不仅感谢照片把我美好的记忆保留下来。

  哭笑照片长大笑

  我继续翻着:这儿怎么夹着一张照片啊,怎么不像其他照片一样放进去呢?这张照片上的我坐在写字台上,像是在写着什么,脸上满脸泪花,但又有一丝笑意,真是一张奇怪的照片,而且照片上的我大概只有一两岁,我急忙问妈妈。原来是这样,这是我小时候写数字,数字2怎么也不会写,于是就哭了起来,妈妈急忙拿照相机要给我照,我扭头一看,本能的反应就是笑,也顾不上哭了,就这样,妈妈给我找了一张半哭半笑的照片。而这张照片之所以夹在这儿,是因为照片洗出来之后,我看见眼泪还在上面,就觉得很丢脸,怎么也不肯放在相册里,妈妈只好先答应不放在里面,就暂时夹在了后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早已忘了这张哭笑不得的照片,可现在看来,真是有趣,我不禁笑了起来。

  大海旁边学大海

  还有这张,在海边的一张照片,面对面前茫茫无边的海洋,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似乎觉得自己要向大海一样胸怀宽广,知识渊博……

  面对一张张照片,往事就像一串串珍珠从尘封的记忆里出现,他让我久久沉浸在幸福的回味中。但这照片永远代表的是以前,就像1岁抓阄时选择的笔,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未来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管未来的道路有多艰险,我都要勇往直前!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5

  若心灵迷失了方向,那就拿出一张以前的照片,让沉谧已久的记忆,温暖地指引你前进吧。考试的前一晚上,我一遍又一遍地翻过书上的内容,空气有些颤抖,紧张慌乱了我的手脚,只能靠书上的红体字缓解压力。可是门外,妈妈看电视的声音逐走了我脑内一切的思绪,霸道地占据了我的思维。“原来揉捏耳垂可以活血舒筋啊,怪不得贝贝小时候就爱时不时扯上家里人的耳朵一会儿,这孩子……”妈妈说道。我“扑”地一声,忍不住地笑了,自豪着我当年的“所作所为”。

  说到扯耳朵,我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空气随着我的思绪缓缓流动着,回到了过去的氛围。“冰凉的地板上印出两个小脚丫的热气,小脚丫踮着地,立得高高的,似乎在玩弄着什么……”这幅磨砂般含糊不清的画面再一次打断了我繁乱的心情,这是,是,对了!是我小时候与爷爷玩耍的一张照片。抛开乱成一团的复*内容,我从最底部的抽屉里抽出了一本相册。觅到那张刚浮现过的画面,第一反应却是被泛黄的边角梗塞了欣喜的心情。时间挤出了过往,还强留着它经过的痕迹。的确,好久,没有来看望这照片了。爷爷陪我玩耍的方式不同寻常。幼时我爱一手吃着奶瓶,一手捏着爷爷冰凉的,软软的耳垂。那种感觉,好似在*静的湖面上可以驰骋一番,有着如“蜻蜓点水”般轻盈的姿态,刚中带柔的韵味。个子矮性子急的我为了满足愉快的心情,还会急吼吼地跳起小脚,伸出小手夹住我的玩物,看它往哪里逃!一只耳朵被我捣腾了一番后,我就会向另一只发起进攻,直到它热腻的不像样后才肯罢休。而爷爷则不吭一声,任凭我摆弄眼中的玩物,慈祥地笑着。

  爷爷的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这张照片的记忆,除了,被岁月流逝的枯黄还在上面。想着当年的天真无邪,我的心被照片*抚了。渐渐的,耳边响起了一段话,那是爷爷在我读书前说的。“妹妹啊,家里在读书的如今就你一人,等爸爸妈妈退休后,就要靠你的本事了呢。你是家里的独身子女,就是以后家的希望和支柱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你都要记住,心,要学会*静,学会注意力集中。这样,你才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那束光。光不在于有多亮,而在于看它,勇不勇敢。再次看着照片里爷爷的笑,觉得一切繁乱的思绪都被它净化了。*静,慢慢稳定了我的心,淹没了杂念,滋润着身体里每一个细胞。照片的确能留给人们美好的记忆,但我想,它们真正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学会勇敢,学会,拾起那颗迷失的心灵吧。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6

  在我的书桌上,一直摆放着三张照片,那是我刚出生时、一岁时、两岁时在北京新时代照相馆用胶片相机拍的三张照片。现如今,虽然我已经又拍了不计其数的照片,但看到那三张照片时仍然觉得温暖。

  不只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再也不洗照片了,把拍摄的照片*惯存在了电脑里,只有想起来的时候,才打开电脑看看以往的照片,久而久之,也就淡忘了。

  记得有一次回老家,看到姥姥家的桌子上仍然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相册,他们还留着洗照片的传统。家人小聚,翻看早已泛黄的照片,大家心中忽然感觉到了温暖。我当时给妈妈提议,“等咱们回家有机会时,把我们最喜欢的照片洗出来,也放到相册里。”

  当我们回到自己生活的城市里,又开始了各自的繁忙,早已把洗照片的事情忘到了爪哇国。从小到大的照片一直存在爸爸的一块大硬盘里,直到有一天,硬盘里的照片都不见了踪影,我们才又回想起曾经没有实现的诺言。一家人都很着急,爸爸坐在电脑前垂下了头,唉声叹气;妈妈则在一旁唠唠叨叨:难道我们的青春就都丢了吗?

  这件事的发生让一家人都不愉快,紧张了好几天,看来这么多年的照片就不知缘由的没了啊!直到最后一周之后,爸爸兴奋地告诉我:“专家把硬盘中的照片都恢复了,只是照片存的太多,爆盘了而已。”爸爸的一番话令我倍感欣喜,一家人的心情好了很多。于是我们精心挑选了几十张照片,冲印出来做成了相册。现在又一次翻起相册,仍能感受到在老家翻看的温暖。

  冲洗照片虽然麻烦,但这样却能加强对往事的记忆,勾起对往事的怀念。光与影中蕴含着美好的生活片段,值得反复玩味。

  国家大力倡导回归传统,不仅是国学的回归,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一样需要回归传统。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7

  每当我看见我的毕业照,站我我旁边的那位比较帅气的小伙子,就是我的好朋友刘庆辉,照片上的他,微笑的容颜,让我想起他的点点滴滴。

  刘庆辉性格很好,不张扬,不骄傲,遇到困难时从不抱怨。还乐于助人。

  记得那一次,我的同学不小心把另一个同学的笔从书桌上推下去了,那个同学一看。笔写不出来了,他便对另一个同学说:“你赔,你把我的笔摔坏了。”说罢。他们俩便争吵起来。俩人争得面红耳赤。引起了不少同学注意。就在这个时侯,刘庆辉走了过来。询问了这件事。刘庆辉说:“我来修笔:”“你行吗?”只见那个同学用疑惑的目光盯着刘庆辉。刘庆辉迅速将笔盖拧开,露出了笔的内部构造。又试着用手将按纽按了几下。自言自语道:“原来是这样。”又迅速将笔头拧开,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心想他做事可真认真。只见他用一只笔将那只坏笔中的断铅弄掉,便说:“大功告成了。”那个同学用手按按纽;说:“真的好了。”刘庆辉突然说道:“这下把你的笔修好了,你不会在指责他了吧|”只见那个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向那位同学道歉。他们两人又合好了。

  我事后问过刘庆辉,为什么要当“和事佬”。只见他说:“如果我们不制止他们,他们最终一定会不欢而散。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去为这种小事吵架,应该大事化小,小事化没。”听了这番话后。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小考时。我们相约在一所中学。可由于特殊原因,他不得不在莲花湖中学读书。每次想起刘庆辉。我就觉得小学的事情就像一部电影,一幅一幅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不让别人做坏事、我和他共同努力、做事认真负责......

  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一个好朋友是多么可贵,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在我的生活上,他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望着照片中的他,只觉得他仿佛就在我身边一般,那照片留存的是我们之间美好的回忆……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8

  在我出生几个月后,妈妈就狠心地抛弃了我,家里只剩下妈妈唯一的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爸爸和奶奶的决定让我听到了:“我们把照片烧掉吧!不要让孩子看到它,否则会想起她的妈妈。”爸爸笃定地说。而奶奶担心道:“这样做,对孩子不好。”“不要紧,孩子现在年幼无知,烧掉岂不更好?再说,我现在也有了女朋友,就让她做孩子的母亲吧!”奶奶仍犹豫地说:“可是,在后妈的爱下成长,总没有在亲妈的爱下成长好吧!”爸爸铁了心说:“不要再可是了,我现在心意已决,不要再说了。”

  我在门外听到他们的对话时,虽然那时我还小,懵懂无知,但我是上过学,读过书的,大抵明白这些话的意思:爸爸要给我找一个新的妈妈,让我不再想念我的亲生妈妈。

  于是我下定决心,把那张照片找来,再把它画下来,虽然画得不太像,但总会有相似的地方可以怀念的吧!但我还是迟了一步,爸爸已经把那它烧掉了。我躲在房间里失声痛哭,痛恨爸爸的所作所为,但我还是安慰自己:“不要哭了,虽然照片不在了,但我还是记得妈妈的大概模样。只要我不忘记,就可以永远记在心里的!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像天空一样晴朗。

  随着我的不断成长,照片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妈妈的模样也早已荡然无存。我后悔当时没有好好保存好它,导致它被化为了灰烬。我恨爸爸,让我永远看不到那张照片;但我更恨妈妈,她为什么要抛弃我,让我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我恨自己没有出生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正是因为这些恨,照片的记忆也渐渐从我的记忆中彻底抹去,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笑口常开的女孩了。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我已经不再想念妈妈了,在她决定抛弃我的那一刻起,她就不是我心中的妈妈。

  自从后妈来到我家后,她视我如亲生女儿,毫无隔阂。她给予了博大无私的爱,让我不再是一个缺乏母爱的孩子。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妈妈。

  我衷心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像我一样生活幸福,家庭美满!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9

  秋日的午后,阳光暖暖的,我悠闲地整理东西,一本旧相册映入我的眼帘,相册中有许多很久以前拍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凝缩了一段记忆,或喜、或悲、或惆怅。

  相册中有张照片很特别,内容十分简单:一位皮肤黝黑的老人和一个皮肤白皙的小女孩站在一起,他们身后是一片绿叶凝成的海洋……只有照片中的那两个人和那绿叶知道这段回忆。那是我小时候和爷爷在葡萄树前拍的照。

  听爷爷说,这些葡萄树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种下了,它们是我的长辈呢!小时候,我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经常带我去看葡萄树。身材娇小的我仰头望着那一棵棵葡萄树,发现被绿叶包裹的它们是那么高大,感觉自己置身于一片森林。我也喜欢看葡萄树一年四季的变换,看它从春天的嫩绿新芽,到夏天的幽幽绿海,到秋天的硕果累累,再到冬天的孤独树枝……

  爷爷时常会给葡萄树施肥,每次我都会搬一个小板凳,坐在葡萄树的前面,看爷爷为葡萄树施肥,不时跑过去给爷爷添添乱、帮帮倒忙。爷爷从不责怪我,他总是以爽朗的笑声原谅我的调皮捣蛋,而我也会和爷爷一起笑,葡萄树边传出阵阵笑声。微风吹过,葡萄叶随风舞动,发出好听的声音,仿佛是在和我们一起欢笑……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我搬出了爷爷奶奶家,在城里读书,回乡下的次数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变得越来越少,昔日葡萄树林里的快乐笑声也只能无声地保存在那张照片里,再也听不到了。

  今年夏天,我回乡下过暑假,却意外地发现昔日站在家边欢迎我回家的葡萄树们都不见了!一问才知道,爷爷年岁渐长,照顾这些葡萄树太辛苦了,所以只好砍掉了。虽说我很理解爷爷的做法,但是我依然感到有些惆怅。这惆怅不但是因为昔日里最好的伙伴连一声招呼都没打,就永远地离我而去了,更是因为岁月为勤劳能干的爷爷刻上了风霜。而令我唯一欣慰的是,粗心的我没有把这张满载着童年美好回忆的照片给弄丢了。

  照片上的情景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会永远记得这些曾经伴我度过几个春秋的伙伴以及我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的童年!

  照片上的记忆作文 10

  又到星期天了,妈妈开始大扫除了,不一会儿,妈妈从一个柜子里搬出了好多本相册,我感觉好奇,就拿了一本。

  翻开一看,原来都是我从小到大的照片。我一页一页的翻看,当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的记忆最深。照片是我们一家人背着氧气瓶在海底照的,我在中间,爸爸在左边,妈妈在右边,我们身旁有五颜六色的小鱼,还有一个大大长长的废旧的船锚,我们一家笑得灿烂,一看就特别开心。

  那是“五一”,当时我才六七岁,一家人去海南游玩,我们去了海口、三亚、亚龙湾和天涯海角,在那里我领略了椰岛的风光,还有五指山和万泉河。我们在天下第一湾――亚龙湾穿着笨重的潜水服下的海。下海之后,一眼望去太美了,鱼儿快活的在海里游来游去,我伸手一抓,它们就惊慌的跑掉了,我又向四周望去,海底还有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珊瑚,有一个废旧的老船锚。因为激动,我在水里换着各种游动的姿势,甚至转了起来,我东游西游,这摸摸那看看,结果和爸爸他们走失了。

  我急坏了,连忙四处寻找,我在想海里会不会有鲨鱼呢?这该怎么办?所以我在海底海面游个不停,我急得几乎要哭出来。突然,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就在不远的地方,也正在四处张望着找我,我飞快的游了过去,爸爸妈妈也看见了我,迅速的向我这边游了过来,老远就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好像在说:“你真棒,真是好样的,有胆量!”找到了老爹老妈、又得到了赞扬,别提我乐到什么程度了,高兴得差点把氧气瓶的塞子给吐出来,那可就真没命了。不知不觉,天很快就黑了,我们不得不上了岸,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回到了宾馆。

  那天真是开心死了,现在看到那张照片我还高兴得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