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

首页 / 教案 / |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1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2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小学,我们学*了正有理数有零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五、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

  ②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难点:含有负因数的乘法.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做一做 出示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并找出它们的规律.

  例1 (1)(+5)(+3)=_______;(2)(+5)(-3)=________

  (3)(-5)(+3)=________;(4)(-5)(-3)=________

  例2 (1)(+6)(+4)=________;(2)(+6)(-4)=________

  (3)(-6)(+4)=________;(4)(-6)(-4)=________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想一想 你们发现积的符号与因数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如何?

  学生活动:计算、讨论

  总结 一正一负的两个数的乘积为负;两正或两负的乘积是正数.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想一想 两数相乘,积的绝对值是怎么得到的呢?

  学生:是两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①32=6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均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5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阅读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1)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菁华5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1

  一、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本班学生已有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经验,多数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探索问题。由于学生已了解利用数轴表示加法运算过程,不太熟悉水位变化,故改为用数轴表示乘法运算过程。

  二、课前准备

  把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为10个小组,以便组内合作学*、组间竞争学*,形成良好的学*气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

  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a、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 ×3=

  b、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 ×3=

  c、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 ×(—3)=

  d、(—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x运动x米

  (—2)×(—3)=

  e、被乘数是零或乘数是零,结果是人仍在原处。

  (2)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b、积的绝对值等于 。

  c、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3)(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P76练*1(1)(3),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P75例2,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多个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决定,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当负因数个数有,积为;只要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 。

  4、讨论对比,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有理数乘法有理数加法同号得正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2)×(—3)=6把绝对值相加

  (—2)+(—3)=—5异号得负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把绝对值相乘

  (—2)×3= —6(—2)+3=1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小的绝对值任何数与零得零得任何数

  5、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如果是在法则运用时,编制一些训练符号法则的口算题,把例2放在下一课时处理,效果可能更好。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乘法法则;

  2.探索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对话探索设计】

  〖探索1

  你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它们吗?在有理数范围内,它们仍然成立吗?

  〖阅读理解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见P40)

  〖探索2

  下列计算若按顺序依次相乘怎样算? 用运算律为什么能简化运算?

  (1)252004 (2) - 1999

  〖探索3

  运用运算律真的能节省时间吗?分两个大组,比一比:

  计算(-198)

  〖练*1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1999125 (2) -1097

  〖探索4

  1.每千克大米1.60元,第一天购进3590千克,第二天又购进6410千克,两天一共要付多少钱?你知道这道题有哪两种算法吗?哪一种简便?

  2.如右图,你会用两种方法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吗?

  〖例题学*

  P41.例5

  〖作业

  P41.练*

  〖补充作业

  1.计算(注意运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1)-6(100-); (2)(-12).

  (2)2(-3)4(-5)(-6)789(-10);

  (3) 2(-3)4(-5)(-6)0789(-10);

  4.下列各式的积(幂)是正的还是负的?为什么?

  (1)(-3)(-3)(-3)(-3)(-3).

  5.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1)-98(-0.6); (2)-1999(-)()

  【补充练*】

  1.某地气象统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气温就降低大约,现在地面气温是,则在的高空的气温是多少?

  2.运用分配律化简下列的式子:

  (1)例3x+9x+x

  (2)13x-20x+5x;

  =(3+9+1)x

  =13x;

  (3)12-9 (4)-z-7z-8z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4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二)能力训练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的能力。

  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

  乘法运算律的运用。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相结合。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

  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具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在以前学过的范围内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都是成立的,那么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乘法的这些运算律成立吗?

  问题2:计算下列各题:

  (1)(一7)×8;

  (2)8×(一7);

  (5)[3×(一4)]×(一5);

  (6)3×[(一4)×(一5)];

  [师生]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像前面那样规定有理数乘法法则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我们可以通过问题2来检验。(略)

  [师]同学们自己采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吗?

  [生]例如:5×[3十(一7)]和5×3十5×(一7);(略)

  [师](一5)×(3一7)和(一5)×3一5×7的结果相等吗?

  (注意:(一5)×(3一7)中的3一7应看作3与(一7)的和,才能应用分配律。否则不能直接应用分配律,因为减法没有分配律。)

  讲授新课:

  [活动2]用文字语言和字母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表达出来。

  应得出:1.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活动3][师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体会学*的快乐。

  3.用简便方法计算:

  [活动4]

  练*(教科书第42页)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乘法的运算律及它们的运用,使我们体验到了掌握一般的正常运算外,还要灵活运用运算律,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这样做既快又准。

  课后作业:课本*题1.4的第7题(3)、(6)。

  活动与探究:

  用简便方法计算:

  (1)6.868×(一5)十6.868×(一12)十6.868×(十17)

  (2)[(4×8)×25一8]×125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列出的算式为50×20=1000.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20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1000=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2)(-12)(一);(3)(-8)(一)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练*:P35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加减,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五.作业布置

  1、计算

  (1)(+48)(+6);(2);

  (3)4(-2);(4)0(-1000).

  2、计算.

  (1)(-1155)[(-11)(+3)(-5)];(2)375

  1、P39第1、2、3、4题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2)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汇总5篇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1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需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

  例1 计算:

  例2 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3,t=2;

  ②a=3,t=-2;④a=-3,t=-2;

  教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

  1.口答:

  (1)6×(-9); (2)(-6)×(-9); (3)(-6)×9; (4)(-6)×1;

  (5)(-6)×(-1); (6) 6×(-1); (7)(-6)×0; (8)0×(-6);

  2.口答:

  (1)1×(-5); (2)(-1)×(-5); (3)+(-5);

  (4)-(-5); (5)1×a; (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教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当a,b是下列各数值时,填写空格中计算的积与和:

  4.填空:

  (1)1×(-6)=______;(2)1+(-6)=_______;

  (3)(-1)×6=________;(4)(-1)+6=______;

  (5)(-1)×(-6)=______;(6)(-1)+(-6)=_____;

  (9)|-7|×|-3|=_______;(10)(-7)×(-3)=______.

  5.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 (2)-3x=18; (3)-9x=-36; (4)-5x=0.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1)(-16)×15; (2)(-9)×(-14); (3)(-36)×(-1);

  (4)100×(-0.001); (5)-4.8×(-1.25); (6)-4.5×(-0.32).

  2.计算:

  3.填空(用“>”或“<”号连接):

  (1)如果 a<0,b<0,那么 ab ________0;

  (2)如果 a<0,b<0,那么ab _______0;

  (3)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__2a;

  (4)如果a<0时,那么a __________2a.

  探究活动

  问题: 桌上放7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 “±1”将告诉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单,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改变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改变4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永远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于-1,这是不可能的.

  道理竟是如此简单,证明竟是如此巧妙,这要归功于“±1”语言.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2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探究、合情推理等能力,会进行有理数和乘法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

  2、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

  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由前面的学*我们知道,正数的加减法可以扩充到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乘法是可也可以扩充呢?

  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例如5+5+5=5×3,那么请思考:

  (-5)+(-5)+(-5)与(-5)×3是否有相同的结果呢?本节我们就探究这个问题。

  3、在一条由西向东的笔直的马路上,取一点O,以向东的路程为正,则向西的路程为负,如果小玫从点O出发,以5千米的向西行走,那么经过3小时,她走了多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小学学过的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由前面的问题3,根据小学学过的乘法意义,小玫向西一共走了(5×3)千米,即(-5)×3=-(5×3)

  3、学生活动:计算3×(-5)+3×5,注意运用简便运算

  通过计算表明3×(-5)与3×5互为相反数,从而有

  3×(-5)=-(3×5),由此看出,3×(-5)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3与5相乘。

  类似的,(-5)×(-3)+(-5)×3=(-5)×[(-3)+3]=0

  由此看出(-5)×(-3)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5与3相乘。

  4、提出:从以上的运算中,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吗?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舞衫歌扇,并与同伴交流。

  在学生猜测、归纳、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引导、肯定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板书)有理数乘法法则: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计算

  (-5)×(-4)2×(-3.5)×(-0.75)×0

  (1)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本上完成。指定四位同学到黑板演*。

  (2)教师:要求学生明确算理,学生做练*时,教师巡视,及时引导。

  2、计算下列各题

  ①(-4)×5×(-0.25)②×()×(-2)

  ③×()×0×()

  指定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做,使学生明确,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教师提出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因数都不为0时,积是多少?

  学生小结后,教师归纳:

  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符号决定,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练*:本P31练*

  四、总结反思(学生先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积的符号;(2)把绝对值相乘。

  五、作业:P39*题1.5A组1、2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3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学生归纳法则

  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练*,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4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和探索学*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提高;第五环节:课堂;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反思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

  问题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 5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2)(-)(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3)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1

  (1)学生的参与性可以更强,主体地位可以更突出。例如在学生总结法则时,有多名同学发言且每位同学各说出了法则的一部分,此时可以让同学将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提炼,总结归纳,进而让一位同学完整的叙述出整个法则,从而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合理性,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

  (2)对学生的追问可以更深入,尽管我已经随机应变,但对学生的追问还可以更加深入一步。例如在引入有理数乘法算式时,要求学生观察(-3)×4这个算式与我们小学时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一个同学发言说“小学时学的都是正数乘以正数,但现在可能会有用一个负数乘上一个正数”。我当时的追问是“第一,你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是不确定的意思吗?还是个别的意思?”学生回答“不是不确定,而是除了负数乘以正数外,还有别的情况”。接下来我就追问了第二个问题:“第二,我们小学时只学过两个正数相乘吗?”学生略考虑回答:“应该是两个非负数相乘”。但实际上,当我在追问第一个问题时,如果能够让该生尽其所能得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列出来并板书在黑板上,由此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既能体现语言的严谨与简洁性,效果也可能会更好。这就说明追问不仅要“追”,而且要追得恰当,追得深。

  (3)语言不够简洁,该留白时没有留白,要努力做到“点到为止”。留白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探索的积极性,又能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分析,我有主要两点收获:一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是学生主动的学*,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就会得到提高,思维也会非常的活跃,这样就更容易掌握相应的知识,收获就会更多。乘法教学反思笔算乘法教学反思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一开始的复*旧知,从复*向左规定为负,向右规定为正,现在前规定为负,现在后规定为正,以及向左爬行2cm记作( ),-2cm表示( ),还有每个同学画一条数轴,就是考虑到课本中对法则的引入是结合数轴来进行理解的,这样的话,为讲解新课做了铺垫,让学生不感到突然和起到了降低难度的效果。

  在利用数轴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注意结合时间 速度=路程来考虑,二是要注意方向和现在前、后,这主要是涉及到表示速度和时间的符号问题,三是看蜗牛到达的位置是什么点,从而确定路程的表示符号和数。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解决(1)、(2)小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4)小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合作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比较差。

  根据得到的四个式子填空的时候,学生观察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最后一个“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还有就是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比较到位,这也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能力。对于“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我是直接规定告诉学生的,我觉得数学中有些规定的东西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不需要太多的深究,后面的“两数相乘得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教学是小学的学过的,我也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总结的。在教学法则运用的时候,我特别提到要分两步走,先是确定符号,然后才是绝对值的乘积,这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往往不注意符号的问题。

  点名让学生板演有理数乘法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结果发现黑板上同学的错误,然后主动上讲台把自己的答案写在旁边,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是做得较好。

  教学倒数的时候,我特地安排了一个0.75和1 的倒数,让学生自己说出结果,总结出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的步骤,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所学的知识上能够再往前走一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考察学生学*知识的灵活性。

  在做练*的第二题时,主要要求学生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总结归纳时,学生往往更注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我告诉学生几个地方要求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任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没有一种这样的意识,合作不是很好,告诫同学们不管在学*上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善于与人合作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朝这方面努力,并且表扬几个合作交流的比较好的同学,让大家学有榜样。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我觉得本节课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围着本节课的内容转,从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法则和板演的情况看,效果也较好。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3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怎么样的?前几节课采用的探索、讨论、验证的手段,是本节课继续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这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现就几个方面做一下自我反思:

  1.引入新课:学生在小学时已熟知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而且也熟悉“除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运算”的法则,所以我对新课的引入就是结合小学以及初一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用乘法引出除法,这种设计既复*了前面有理数的乘法,又合理的引出有理数的除法,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回答计算结果,而且要说明理由,即叙述所依据的法则内容,另外因为题目简单,所以我应机会全部留给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并适当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这点我觉得是做得比较好。

  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之后让一些小组派个代表说出本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在前几节课对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的语言表达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有用的数学语言,这对本节课除法法则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基础.所以这个环节也顺便训练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感觉自己唯一做得有点不足的就是;当学生讲出自己的结果,我太急于去纠正,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我的思路走,这不利于学生的表达也极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采用这种讲法,给出三个例题,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步骤,这样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犯错的概率比较小,有一位老师课后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说可以先让学生练着解题,三个题目都解出来以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步骤,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总结的能力,这样通过自己的总结也可以印象更加深刻点。所以这种教学思想以后我将试着多用在教学过程中。而且还要注意道例题讲解时,要注意板书规范,体现除法法则的应用步骤。要一边板书,一边讲述法则的内容,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依据,但应做到心中有数。

  3.在探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知识点上,我通过提出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得出。这个过程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激烈的,最后讨论结束后,我做得不大好的地方就是没让同学自己说出讨论的结果,没让学生自己分析两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而是由我自己说出来,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性,这点是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4.对于多个数相除,在讲解时,一是讲清楚多个数相除时,可按顺序依次两个数相除进行;二是要讲清楚多个数相除时,也可以类比多个数相乘确定符号的方法进行,从而转化成非负数相除的情形。在这个问题上,我讲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在开始讲解前也给足学生时间去讨论:“多个有理数相除时有几种解法?”学生讨论的还是比较激烈的,而且学生也是比较积极的说出各自的讨论结果,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在做练*的时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显得太急促了。另外我还设计一组练*题供学生巩固新知,并没有因为教科书中没有练*而忽略这个程序。

  整节课的后半部分我感觉我是讲得比较快的,主要是把下课的时间看错了,所以显得后面部分讲解的节奏明显有点快,这样学生做练*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没能很好的给予纠正,这是这节课明显不足的一个地方,以后对时间的把握还得再准确一点。

  课后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挺不错的,第一就是在上课之前告诉同学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并且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上课的时候有更明确的目标,第二就是在解题过程涉及到一些数学思想时可适当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逐步认识一些有用的数学思想,比如转化思想,这节课中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便是,可以适当的提一下。上面的两个做法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适当采纳一下。

  总之,我认为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节课正是考虑和分析到了这一事实,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并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做法已在最*几节课中都有所体现,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有理数四则运算即将结束之时,有必要对这一段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另外,我觉得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展示自我,要坚持这一做法。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4

  学情分析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已经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由此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打好了基础。、

  教学策略:对于认知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地学*,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5

  20xx年9月19日,我上了第一节进入中学后的汇报课,虽然完成的不够好,但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本节课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的:

  1、利用多媒体演示水位的变化,引出有理数的乘法。

  2、学生分组活动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3、由列举的例子得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及时地进行简单的应用。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4、在例题、*题的选择上,兼顾不同层次的同学,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成功:

  1、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掌握教材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基础出发,利用多媒体演示动画引出课题,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学*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特里的归纳,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自己的预言家一描述。

  3、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并学会与他人交流。

  4、在结果符号的确定上,教会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首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确有关有理是乘法的问题,记得符号一旦确定,其他的运算与小学乘法相同。

  5、以小组为单位,分组练*。各组展开评比,不仅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为每一位同学着想。

  不足:

  1、学生在灵活应用方面欠佳。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2、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互相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即采用“兵教兵”方法,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

  3、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次训练和技能培养。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6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过的乘法以及初中学*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以后学*有理数除法等数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能力。

  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和基础出发,精心编写学案,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有理数的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

  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动有趣的“蜗牛爬行”例子入手,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强化练*,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

  本节课主要不足体现在: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尽管在情景中的实际含义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教师的教学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可以更加开发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够。让学生过早的打开教材,学生过早的了解到了法则,在这方面处理的不适当。课堂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课堂组织的不够严谨,有点松弛。对学生灵活方法的鼓励和及时评价,还要进一步提高。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4)

——有理数教案 (菁华6篇)

有理数教案1

  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符号问题。

  突破:从 小学四则混合运算出发, 采用以旧引新,课本示范,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过程

  环节1 、温故知新

  1、计算 ( 三分钟练* ) :

  ( 1)(-2) 3 ; (2)-2 3 ; ( 3)-7+3-6 ; ( 4)(-3) × (-8) × 25 ;

  ( 5)(-616) ÷ (-28) ; (6)0 21 ; ( 7)3.4 × 10 4 ÷ (-5)、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前面我们已经学*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本节课我们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环节2、自主学*: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完预*要求,再用15分钟时间进行预*。

  预*要求:

  请同学们利用15分钟的自学时间完成学*内容中的三个模块, 自学中保持自学环境的安静,认真高效的完成自学任务。

  自学内容要求:

  1 、完成法则自学模块,理解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2 、法则的运用。完成例1 、例2 的二个自学模块。

  自学模块(一)

  仔细阅读课本66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内容。

  1、 计算:

  (1) -2 ×32=

  (2) (-2 ×3 )2 =

  2、 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3、 小组交流:

  回顾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

  自学模块(二)

  例1计算:6 1 1 5

  —×(-—-—)÷—

  5 3 2 4

  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1 计算

  1、例1 中是一些什么样的运算?像含有这样运算的*题与在小学时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观察运算:题目中有乘法、除法、减法运算,还有小括号.

  思考顺序: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

  动笔计算:按思考的步骤进行计算,在计算时不要“跳步”太多。

  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2、写出例1计算过程

  3、巩固练*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

  16×(-3/4+5/8)÷(-2)

  ① ;

  ②、

  使用运算律,解题步骤是怎样的?能计算出相同结果吗?但哪种方法更简便?

  4、小组交流

  自学模块(三)

  例2计算:(-4) 2 ×[( -1) 5 +3/4+ (-1/2) 3 ]

  1、根据以下提示分析例2计算

  仿照例1.

  观察运算:

  思考顺序:

  动笔计算:

  检查结果:

  2、写出例2计算过程

  3、巩固练*

  ( 1 )(-4 × 3 2 )-(-4 × 3) 2、

  (2)(-2) 2 -(-5 2 ) × (-1) 5 +87 ÷ (-3) × (-1) 4、

  3、小组交流

  环节3、达标检测

  ( 1)1÷(-1)+0÷4-(-4)(-1) ;

  ( 2)18+32÷(-2) 3 -(-4) 2 ×5、

  (3)计算( 题中的字母均为自然数) :

  [ (-2) 4 +(-4) 2 · (-1) 7 ] 2m · (5 3 +3 5 )、

  以小组为单位计分,积分最高的组为优胜组.

  环节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求大家做题时必须遵循“观察—分析—动笔—检查”的程序进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

  2、同级运算———————————————————————

  3、若有括号———————————————————————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能合理地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并注意符号问题。

  环节5、课后作业

  课本67页*题

有理数教案2

  一、课题 §2.9有理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3.计算:

  (1)3×(-2); (2)-3×5; (3)(-2)×(-5).

  (二)、导入新课

  因为3×(-2)=-6,所以3x=-6时,可以解得x=-2;

  同样-3×5=-15,解简易方程-3x=-15,得x=5.

  在找x的值时,就是求一个数乘以3等于-6;或者是找一个数,使它乘以-3等于-15.已知一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就是在小学学过的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讲授新课

  1.有埋数的倒数

  0没有倒数,(0不能作除数,分母是0没有意义等概念在小学里是反复强调的.)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答: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求分数的倒数是把这个数的分母与分子颠倒一下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这个小数化成分

  数再求倒数.

  什么性质

  所以我们说: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定义对有理数仍然适用.

  这里a≠0,同小学一样,在有理数范围内,0不能作除数,或者说0为分母时分数无意义.

  2.有理数除法法则

  利用有理数倒数的概念,我们进一步学*有理数除法.

  因为(-2)×(-4)=8,所以8÷(-4)=-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仍适用于有理数除法,即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不能作除数.

  例1 计算:

  课堂练*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计算:

  3.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

  观察上面的练*,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除法的商的符号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掌握符号法则,有的题就不必再将除数化成倒数再去乘了,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相除,这就是第二个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0).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化简分数.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例3 计算:

  (4)(-7)÷3-20÷3(-7-20)÷3=(-27)÷3=-9.

  (四)、小结

  1.指导学生看书,重点是除法法则.

  2.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除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商的符号;(2)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3)利用乘法计算结果.

  七、练*设计

  *题2.12 1、2、3、4、5、6题

  八、板书设计

  §2.9有理数的除法

  (一)知识回顾 (三)例题解析 (五)课堂小结

  例1、例2

  (二)观察发现 (四)课堂练* 练*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9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有理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 是理解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 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3);

  (4); (5)-5; (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2.

  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

  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计算(1)(-36)÷9, (2)()÷().

  学生尝试做此题目.

  (出示投影3)

  1.计算:

  (1)(-18)÷6; (2)(-63)÷(-7); (3)(-36)÷6;

  (4)1÷(-9); (5)0÷(-8); (6)16÷(-3).

  2.计算:

  (1)()÷(); (2)(-6.5)÷0.13;

  (3)()÷(); (4)÷(-1).

  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

  【教法说明】此组练*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

  [板书]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教法说明】通过上组练*的结果,不难看出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回顾例1 计算:(1)(-36)÷9; (2)()÷().

  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

  学生活动:(1)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

  (2)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

  提出问题:-36:9=?;:()=?它们都属于除法运算吗?

  学生活动:口答出答案.

  (出示投影4)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1); (2); (3)或3:(-36)

  (4); (5).

  例3 计算

  (1)()÷(-6); (2)-3.5÷×();

  (3)(-6)÷(-4)×().

  学生活动:例2让学生口答,例3全体同学独立计算,三个学生板演.

  【教法说明】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如在(1)()÷(-6)中.

  根据方法①()÷(-6)=×()=.

  根据方法②()÷(-6)=(24+)×=4+=.

  让学生区分方法的差异,点明方法②非常简便,肯定当除法转化成乘法时,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3)小题也是如此.

  (五)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

  1.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2.;

  3.若、同号,则;

  若、异号,则;

  若,时,则;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三个学生口答.

有理数教案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②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③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4天后,甲、乙水库各自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4=12㎝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4=-12㎝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若它一直都是沿直线爬行,而且每分钟爬行2cm,问:

  (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3)向右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4)向左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回答) 要确定蜗牛的位置需要知道:距离和方向。

  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的时间前为负,现在的时间后为正。

  (1) 情形一: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2)情形二: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3)情形三: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4)情形四: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仔细观察上面得到的四个式子:

  (1)(+2)(+3)=+6

  (2)(-2)3=-6

  (3)(+2)(-3)=-6

  (4)(-2)(-3)=+6

  根据你对乘法的思考,你得到什么规律?

  (三)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b.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四)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五)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1) (-5) (2) (-7) (3) (-3) (4)(-3) (-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 见课本P30页

  (六)分层练*,巩固提高。

  (1)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课题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五.作业布置

  课本P30页练*1,2,3.

  1.4.2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学*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 用9张扑克牌(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全部反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

  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 (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偶数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奇数 时,积是负数.

  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三)、新知应用

  1、例题3,(30页)例3,

  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例:7.8(-8.1)O (-19.6)

  师生小结: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2、练*

  计算

  1)、58(7)(0.25) 2)、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我的感受是: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五.作业布置

  一、选择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 (-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C.(-5)(-2)(-4)=-40 D.(-3)(-2)(-4)=-24

  二、计算 1、(-7.6) 2、 .

  1.4.3 有理数的乘法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 8(-7)

  [(-2)(-6)]5 (-2)[(-6)5]

  2)(- )(- ) (- )(- )

  [ (- )](-4) [(- )(-4)]

  3)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相等 .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 ( + - )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 ) 2) 9 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相等 .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1、(-85)(-25) 2、(- )15(-1 );

  3、( ) 4、 (7).

  5、-9(-11)+12(-9) 6、

  1.4.4 有理数的除法

  (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 1000 米,列出的算式为 50 20=1000 .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20 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 1000 =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比较大小:8(-4) 8(一 );

  (-15)3 (-15)

  (一1 )(一2) (-1 )(一 )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加减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 (2)(-12)(一 ); (3)(-8)(一 )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1、练*:P35

  2、P35例6、例7、

  3、练*: P36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加减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五.作业布置

  1、计算

  (1)(+48)(+6); (2) ;

  (3)4(-2); (4)0(-1000).

  2、计算.

  (1)(-1155)[(-11)(+3)(-5)]; (2)375

  1、P39第1、2、3、4题

  1.4.5有理数的除法

  (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 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乘除 法,再算 加减 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新知应用

  1、计算

  1)、186(2) 2)11+(22)3(11)

  3)(0.1) (100)

  四.课堂小结: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2、计算器的使用。

  五、作业 1、P39第7题(4、5、7、8)、 第8题

有理数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我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知识回顾和理解

  通过两节课的学*,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3名学生板书)

  [问题1]:我们将这三为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二。明确概念 探究分类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问题3]: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它标准分类吗?

  三。练一练 熟能生巧

  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互相验证。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5, , ,0。1,—5。32,—80,123,2。333。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每名学生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有下面同学补充。

  在问题2中学生说出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或按正数和负数来分,可以先不去纠正遗漏0的问题,在后面分类是在解决。

  教师可以按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标准画出结构图,,而问题3中的分类图可启发学生写出。

  在练*2中,首先要解释集合的含义。

  练*2中可补充思考: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是什么集合?(若降低难度可分开问)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是有理数(圆周率π除),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题1。2:第1题。

  作业2。把下列给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0。001,0,—1。7,15,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备选题]

  1。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5, , ,79,0,0。67, ,+5。1

  2。0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0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3。图中两个圆圈分别表示正整数集合和整数集合,请写并填入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你能说出这个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这里可以提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问题。并特殊指明我们以前所见到的数中,只有π是一个特殊数,它不是有理数。但3。14是有理数。

  作业2意在使学生熟悉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利用此题明确自然数的范围。0是自然数。这点可以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

  3题是一个探索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分步完成,不如先写出正数,在写出整数,观察都具备的是其中哪个数。

有理数教案6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二、内容分析

  有理数除法的学*是学生在小学已掌握了倒数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法则,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知道0不能作除数的规定和在中学已学过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教材首先根据除法的意义计算一个具体的有理数除法的实例,得出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的结论,进而指出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定义不变,这样,就得出了有理数除法法则。接下来,通过几个实例说明有理数除法法则,并根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得到了与乘法类似的法则。最后,通过几个例题的教学,既说明了有理数除法的另一种形式,也指出了除法与分数互化的关系,同时,还指出有理数的除法化成有理数的乘法以后,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这样,就说明了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法则。

  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法法则和倒数概念;难点是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以及乘法与除法的互化,关键是,实际运算时,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因而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有理数除法与小学除法法则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符号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复*提问:

  1.小学学过的倒数意义是什么?4和的倒数分别是什么?0为什么没有倒数。

  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4的倒数是,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是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等于。

  2.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10÷5是什么意思?商是几?0÷5呢?

  答: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15÷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15,商是3,0÷5表示一个数与5的积是0,商是0。

  3.小学学过的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是什么?

  答: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4.5÷0=?0÷0=?

  答:0不能作除数,这两个除式没有意义。

  新课讲解:

  与小学学过的一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里与小学不同的是,被除数和除数可以是任意有理数(零作除数除外)。

  引例:计算:8×(-)和8÷(-4)

  8×(-)=-2,

  8÷(-4),由除法的意义,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4相乘,积为8,

  ∵(-4)×(-2)=8,

  ∴8÷(-4)=-2。

  从而,8÷(-4)=8×(-),

  同样,有(-8)÷4=(-8)×,

  (-8)÷(-4)=(-8)×(-),

  这说明,有理数除法可以利用乘法来进行。

  又(-4)×=-1,4×=1,

  由4和互为倒数,说明(-4)和(-)也互为倒数。

  从而对于有理数仍然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提问:-2,-,-1的倒数各是什么?为什么?

  注意: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数的数分之一即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一下即可,一般地,a(a≠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

  由上面的引例和倒数的意义,可得到与小学一样的有理数除法法则,则教科书第101页方框里的黑体字,用式子表示,就是a÷b=a·(b≠0)。

  注意:有理数除法法则也表示了有理数除法和有理数乘法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与小学一样,也规定:0不能作除数。

  例1计算。(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3页例1。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3页。

  课堂练*:教科书第104页练*第l,2,3题。

  提问:l.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零的倒数是零,这句话正确吗?

  (答:略)

  2.两数相除,商的符号如何确定?为什么?商的绝对值呢?

  答:商的符号由两个数的符号确定,因为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当两个不等于零的数互为倒数时,它们的符号相同。故两数相除,仍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商的绝对值则可由两数的绝对值相除而得到。

  从上所述,可得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类似的法则,见教科书第102页上的黑体字。

  在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时,既可以利用乘法(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也可以直接(特别是在能整除时)进行,具体利用哪种方式,根据情况灵活选用。

  例2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4页例2。

  注意:除法可以表示成分数和比的形式。如84÷(-7)可以写成或84:(-7);反过来,分数和比也可以化为除法,如可以写成(-12)÷3,15:6可以写成15÷6。这说明,除法、分数和比相互可以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以简化计算。

  例3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分析:(l)有两种算法,一是将写成,然后用除法法则或利用乘法进行计算;二是将写成24+,然后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对于(2),是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接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把除法化为乘法,按乘法法则运算。

  解答过程见教科书第105页例3。

  讲解教科书例3后的两个注意点。

  课堂练*:见教科书第105页练*。

  第1题可直接约分,也可化为除法。

  第2题可先化成乘法,并利用乘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课堂小结:

  阅读教科书第102页至第105页上的内容,理解倒数的意义,除法法则的两种形式及教材上的注意点。

  提问:(l)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有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两种形式)如何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2)0能作除数吗?什么数的倒数是它本身?的倒数是什么?(a≠0)

  四、课外作业

  *题2.9A组第1,2,3,4,5题的双数小题,第6题。

  选作题:*题2.9B组第1,2,3题双数小题。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5)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一开始的复*旧知,从复*向左规定为负,向右规定为正,现在前规定为负,现在后规定为正,以及向左爬行2cm记作( ),-2cm表示( ),还有每个同学画一条数轴,就是考虑到课本中对法则的引入是结合数轴来进行理解的,这样的话,为讲解新课做了铺垫,让学生不感到突然和起到了降低难度的效果。

  在利用数轴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注意结合时间 速度=路程来考虑,二是要注意方向和现在前、后,这主要是涉及到表示速度和时间的符号问题,三是看蜗牛到达的位置是什么点,从而确定路程的表示符号和数。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解决(1)、(2)小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4)小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合作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比较差。

  根据得到的四个式子填空的时候,学生观察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最后一个“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还有就是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比较到位,这也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能力。对于“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我是直接规定告诉学生的,我觉得数学中有些规定的东西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不需要太多的深究,后面的“两数相乘得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教学是小学的学过的,我也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总结的。在教学法则运用的时候,我特别提到要分两步走,先是确定符号,然后才是绝对值的乘积,这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往往不注意符号的问题。

  点名让学生板演有理数乘法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结果发现黑板上同学的错误,然后主动上讲台把自己的答案写在旁边,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是做得较好。

  教学倒数的时候,我特地安排了一个0.75和1 的倒数,让学生自己说出结果,总结出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的步骤,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所学的知识上能够再往前走一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考察学生学*知识的灵活性。

  在做练*的第二题时,主要要求学生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总结归纳时,学生往往更注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我告诉学生几个地方要求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任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没有一种这样的意识,合作不是很好,告诫同学们不管在学*上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善于与人合作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朝这方面努力,并且表扬几个合作交流的比较好的同学,让大家学有榜样。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我觉得本节课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围着本节课的内容转,从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法则和板演的情况看,效果也较好。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怎么样的?前几节课采用的探索、讨论、验证的手段,是本节课继续学*的研究方法.总体上这节课我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现就几个方面做一下自我反思:

  1.引入新课:学生在小学时已熟知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而且也熟悉“除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运算”的法则,所以我对新课的引入就是结合小学以及初一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法,用乘法引出除法,这种设计既复*了前面有理数的乘法,又合理的引出有理数的除法,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回答计算结果,而且要说明理由,即叙述所依据的法则内容,另外因为题目简单,所以我应机会全部留给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并适当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这点我觉得是做得比较好。

  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之后让一些小组派个代表说出本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在前几节课对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的语言表达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有用的数学语言,这对本节课除法法则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基础.所以这个环节也顺便训练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感觉自己唯一做得有点不足的就是;当学生讲出自己的结果,我太急于去纠正,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我的思路走,这不利于学生的表达也极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2.在讲解例题的时候,我采用这种讲法,给出三个例题,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步骤,这样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解题的时候犯错的概率比较小,有一位老师课后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说可以先让学生练着解题,三个题目都解出来以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解题的步骤,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总结的能力,这样通过自己的总结也可以印象更加深刻点。所以这种教学思想以后我将试着多用在教学过程中。而且还要注意道例题讲解时,要注意板书规范,体现除法法则的应用步骤。要一边板书,一边讲述法则的内容,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依据,但应做到心中有数。

  3.在探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个知识点上,我通过提出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得出。这个过程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激烈的,最后讨论结束后,我做得不大好的地方就是没让同学自己说出讨论的结果,没让学生自己分析两个等式左右两边的区别,而是由我自己说出来,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性,这点是以后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4.对于多个数相除,在讲解时,一是讲清楚多个数相除时,可按顺序依次两个数相除进行;二是要讲清楚多个数相除时,也可以类比多个数相乘确定符号的方法进行,从而转化成非负数相除的情形。在这个问题上,我讲的还是比较到位的,在开始讲解前也给足学生时间去讨论:“多个有理数相除时有几种解法?”学生讨论的还是比较激烈的,而且学生也是比较积极的说出各自的讨论结果,但是有一点不足就是在做练*的时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显得太急促了。另外我还设计一组练*题供学生巩固新知,并没有因为教科书中没有练*而忽略这个程序。

  整节课的后半部分我感觉我是讲得比较快的,主要是把下课的时间看错了,所以显得后面部分讲解的节奏明显有点快,这样学生做练*的时候出现的错误没能很好的给予纠正,这是这节课明显不足的一个地方,以后对时间的把握还得再准确一点。

  课后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挺不错的,第一就是在上课之前告诉同学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并且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上课的时候有更明确的目标,第二就是在解题过程涉及到一些数学思想时可适当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逐步认识一些有用的数学思想,比如转化思想,这节课中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便是,可以适当的提一下。上面的两个做法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适当采纳一下。

  总之,我认为数学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本节课正是考虑和分析到了这一事实,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并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一做法已在最*几节课中都有所体现,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有理数四则运算即将结束之时,有必要对这一段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下一单元的教学。另外,我觉得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展示自我,要坚持这一做法。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另一种运算形式,它也是今后学*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

  1.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

  2.通过观察、归纳,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的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归纳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等能力.

  3.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展学生逆向思维及化归思想。

  4.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勇于探索、敢于发言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探究出确定两个负数相乘和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符号规律。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4

  我今年任教的班级是七年级(7)和(8)班,共有110名学生,这届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对小学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一般,而且缺乏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不浓厚。本节课主要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我采用了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找出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并学会如何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在教学实施中我比较注重过程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注意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结合小学乘法的意义引入新课,然后根据负有理数的意义,以复*数轴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作铺垫,利用动画《蜗牛爬行》和学生配合表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结合故事中的小动物的位置及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识点并突破积的符号的确定这个难点,让学生牢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规律,特别是两负数相乘,积为正;通过自主学*和具体例子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利用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学*效果,以课堂小结和适当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学生课上的表现和课堂作业的反馈,这一节课所学的概念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基本上掌握了,但是在运用法则上还存在着符号差错,不熟练。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来看,在故事和学生配合表演的情境下,学生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学生的学*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索归纳环节中,学生表现的有些束手无策,虽然得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但是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其次,课堂气氛活跃,在小组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协作,很顺利的学会了如何去确定两数相乘的符号,突破了难点;再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生基本上在理解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能正确利用法则解决问题,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不足之处,课堂环节安排的还不够紧凑,小组讨论有些学生不专注,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好,课本上的例题在学生自学之后,没有再重复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不过,在点评课堂作业的时候,规范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准确的解题格式。

  这节课我总体感觉还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学过程设计比较合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坡度小,贴*实际,易于学生接受,情景设计也很有趣,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尽快的投入到学*中来,学生学*积极性强,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非常注重适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语言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课堂上讲、练、演、思、算结合,形式多样;遗憾的是节奏不够快,容量比较少,练*的题目有些简单,同时上黑板演算的同学太多,显得乱;画数轴用的时间太长,可以再抓紧些,还能节省一些时间在安排一点训练。在今后的备课准备、教学设计和教法运用上加强,我会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和练*题的设计,

  让优生和后进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5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尽量考虑在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反思这节课,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为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现实模型“蜗牛在数轴上爬行问题”使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规定合理性”与“规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实的说明。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3、练*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 运用巩固,练*提高”、“ 课堂总结”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教学中尽量用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任务。

  不足之处是:

  1、课堂引入化时间太多。有理数的加法对本节课的作用不是很大,直接从蜗牛在数轴上爬行问题的实例引出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合作学*的环节。

  2、学生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时,正确率不高,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少数学生不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3、整堂课感觉教师启发引导的较多,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6)

——有理数减法教案(五)份

  有理数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北京天气预报网每天实时播报天气情况,它会告诉我们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下图是20xx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温差怎么算?6-(-5)=?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A.-6-7+2-9B.-6-7-2+9

  C.-6+7-2-9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1-4+5-4=1-4+4-5B.1-2+3-4=2-1+4-3

  C.4-7-5+8=4-5+8-7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下午上升到7℃,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B.3-(-2)=1

  C.(-3)+(-2)=6D.(-3)+(-2)=-5

  答案D(-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B.-10C.10D.34

  答案D可列式:(|-3|+|-14|+|7|)-(-3-14+7)=24-(-10)=34.

  有理数减法教案 2

  2.5 有理数的减法

  题 目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1

  学校教者

  年级七年

  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探索新知:

  (一)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 (-5)+(-3)= -8

  所以 (-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 -5

  容易得到 (-8)+(+3 )= -5 ②

  思考: 比较 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

  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说明:(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2) ;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三 )问题:

  问题1. 计算:

  ①15-(-7) ②(-8.5)-(-1.5) ③ 0-(-22)

  ④(+2)-(+8) ⑤(-4)-16 ⑥

  问题2.(1)-13.75比少多少??

  (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四)课堂反馈:

  1.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归纳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

  达标测评

  【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 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3.若两个数的差不为0的是正数,则一定是( )

  A被减数与减数均为正数,且被减数大于减数.

  B被减数与减数均为负数,且减数的绝对值大.

  C被减数为正数,减数为负数.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3)-(—3)= —6 B 0-(—5)=5

  C(—10)-(+7)= —3 D | 6-4 |= —(6-4)

  5.(1)(—2)+________=5; (—5)-________=2.

  (2)0-4-(—5)-(—6)=___________.

  (3)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0C,半夜是-153oC,则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___.

  (4)已知一个数加—3.6和为—0.36,则这个数为_____________.

  (5)已知b < 0>,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

  (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 a |=3,| b |=4,且a,则a-b的值为_________.

  6.计算

  (1) (—2)-(—5) (2)(—9.8)-(+6)

  (3)4.8-(—2.7) (4)(—0.5)-(+)

  (5)(—6)-(—6) (6)(3-9)-(21-3)

  (7)| —1-(—2)| -(—1)

  (8)(—3)-(—1)-(—1.75)-(—2)

  7.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8.若a<0>0, 则a, a+b, a-b, b中最大的是( )

  有理数减法教案 3

  一、课题§2.5有理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题: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有理数减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P.24例1 计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P.241、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题1.4A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а比а+2小 。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 0。

  有理数减法教案 5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态度。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学*有理数减法的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借助于已有知识,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如何省略加号,并且还要正确掌握省略加号后它们表示的是哪些数的和,强化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阅读教材23-24页。

  (二)、导学练* [活动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1.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为:

  2.计算(1)1-5= (2)8-11= (3)6-9=

  (4)9-(-9)= (5)(- )-(- )=

  [活动2]:学生先课前自主,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和大家交流讨论。

  1、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第四场2:5负。红星队在4场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2、一20十3十(十5)十(一7)(读作 , , , 的和 ) 3、 计算:(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该先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第一个数前面的一常用括号括起来,但熟练后,第一个数带负号时,通常可以不用括号手起来。 4、 计算在做有理数运算时,易出 符号错误。

  计算:(1)(一5)一(一4)一(十1)=(一5)十(一4)十(十1)

  =(一9)十(十1) =一8

  (2)(一7)一(十4) 十(一8)十(一3)一(一8) =一7十4一8一3一8 =一22. 以上两个小题均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学法指导:有理数混合运算,只有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才能省略加号,而减号不能省略。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我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为了书写简便,常常省略加号和括号。] 5、分别指出下列两个式子的读法,表示那些数的和,并计算: (1)8一7十4一6 (2)(一8)一(十4)十(一7)一(十9)。

  (三)自学疑难摘要:

  自主学*小组长检查等级 等,组长签字

  二、合作探究

  计算:1、-5+3-2 +6+7-8-9; 2、-0.5-(-3 )+2.75-(+7 )

  3、 4、

  [学法指导:在完成以上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当把 减号变为加号时,减数必须变为原数的相反数,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当减法转 化为加法后,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小组活动:1.在进行小组交流时,各位组长一定要注意每一位组员,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减法法则,特别是交流一下如何把减数变为原来的相反数。2.特别小心在省略加号时是否正确。3.组长注意自己小组到黑板上交流的任务,安排好展示的人员,督促大家掌握本节课的学*任务。]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 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计算:(1)(-41)-(-18)-(+39)-(-72) (2) 2.活动与探究:23. 1 ―3 +5―7 +9―11++97―99= 。 [学法指导:这个环节的处理方式是第1题在课堂上完成,第2题在课外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活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课后 反思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7)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实用5份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法则,会将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法则.

  2.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

  1题既复*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

  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4.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 (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 (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 (4)-().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用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5页的画面.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八、随堂练*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如果,,则的符号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4)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

  (5)若,,,.( )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83页中2.偶数题,3.偶数题,4.偶数题.

  (二)选做题:课本第84页中5、8.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答案.

  1.(1)6; (2)-13; (3)6; (4)-15;

  (5)-7; (6)-2; (7)6; (8)-4;

  (9)+; (10)8848-(-155).

  2.× × √ × √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2.(2)102;(4)-68;(6)-210;(8)92

  3.(2)-0.6;(4)0.2;(6)-1.5;(8)9.11

  4.(2);(4);(6);(8)

  (二)选做题:5.(1)-9;(2)-5;(3)1;(4)12;(5)-2.28;(6)

  8.(1)4;(2)5;(3)7;(4)5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求温差的过程,探索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减法化成加法的过程,体验、熟悉 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历观察、比较、推断、归纳形成一般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及突破: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的运算,这时用什么运算?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有理数的减法!

  二、一起研究

  下表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xx年1月28日天气预报中部分城市的和最低气温统计表

  城市/°C最低气温/°C

  昆明92

  杭州6-2

  北京-2-12

  温差怎么表示?(温差=-最低气温)

  1.那么怎么表示这一天的温差呢?学生填表回答

  城市表示温差的`算式观察到的温差/°C

  昆明9-27

  杭州

  北京

  结论:昆明的温差可表示成9-2=7°C

  杭州的温差可表示成6-(-2)=8°C

  北京的温差可表示成-2-(-12)=10°C

  2.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算式,填空:

  9+________=7; 6+______=8; -2+_______=10.

  3.比较:9-2=7 9+(-2)=7

  6-(-2)=8 6+2=8

  -2-(-12)=10 -2+(+12)=10

  思考:比较上述式子,你有什么结论?两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结果却相同。

  怎样把加法转化为减法运算?

  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对于6-(-2)=8,我们可以这样成6°C比0°C高6°C,而0°C比-2°C又高2°C。你能解释第三个问题中各个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么?

  例1(略)

  注意:减法转化为加法时,减数一定要改变符号

  例2 (略)

  三、练*:

  P28 1、2

  四、小结

  1.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法则。

  2.熟悉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两个步骤

  3.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加减运算,都渗透着数学上重要的化归思想。

  五、板书设计

  1.6 有理数减法

  1.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2.例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3

  2.5 有理数的减法

  题 目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1

  学校教者

  年级七年

  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探索新知:

  (一)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 (-5)+(-3)= -8

  所以 (-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 -5

  容易得到 (-8)+(+3 )= -5 ②

  思考: 比较 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

  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说明:(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2) ;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三 )问题:

  问题1. 计算:

  ①15-(-7) ②(-8.5)-(-1.5) ③ 0-(-22)

  ④(+2)-(+8) ⑤(-4)-16 ⑥

  问题2.(1)-13.75比少多少??

  (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四)课堂反馈:

  1.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归纳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

  达标测评

  【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 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3.若两个数的差不为0的是正数,则一定是( )

  A被减数与减数均为正数,且被减数大于减数.

  B被减数与减数均为负数,且减数的绝对值大.

  C被减数为正数,减数为负数.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3)-(—3)= —6 B 0-(—5)=5

  C(—10)-(+7)= —3 D | 6-4 |= —(6-4)

  5.(1)(—2)+________=5; (—5)-________=2.

  (2)0-4-(—5)-(—6)=___________.

  (3)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0C,半夜是-153oC,则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___.

  (4)已知一个数加—3.6和为—0.36,则这个数为_____________.

  (5)已知b < 0>,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

  (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 a |=3,| b |=4,且a,则a-b的值为_________.

  6.计算

  (1) (—2)-(—5) (2)(—9.8)-(+6)

  (3)4.8-(—2.7) (4)(—0.5)-(+)

  (5)(—6)-(—6) (6)(3-9)-(21-3)

  (7)| —1-(—2)| -(—1)

  (8)(—3)-(—1)-(—1.75)-(—2)

  7.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8.若a<0>0, 则a, a+b, a-b, b中最大的是( )

  A. a B. a+b C. a-b D. b

  9.请你编写符合算式(-20)-8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与学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4

  一、课题§2.5有理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题: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xx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合集5篇(扩展8)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1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而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尽量考虑在有利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反思这节课,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为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现实模型“蜗牛在数轴上爬行问题”使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规定合理性”与“规定必要性”都得到了事实的说明。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

  3、练*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 运用巩固,练*提高”、“ 课堂总结”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教学中尽量用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任务。

  不足之处是:

  1、课堂引入化时间太多。有理数的加法对本节课的作用不是很大,直接从蜗牛在数轴上爬行问题的实例引出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合作学*的环节。

  2、学生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时,正确率不高,容易出现符号错误。少数学生不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3、整堂课感觉教师启发引导的较多,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2

  对于《有理数的乘法》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刚迈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尝试练*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活动中来。

  首先本节课在引人时利用数轴通过蜗牛运动的例子,且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先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引例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与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与多媒体结合,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的方式得出法则。

  其次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通过归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总结。通过例2的气温变化问题和练*中的降价销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最后遵循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练*设计与作业布置中都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通过多媒体。

  辅助手段,更好地展示出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同时,也腾出了足够的时空和自由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3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过的乘法以及初中学*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以后学*有理数除法等数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能力。

  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和基础出发,精心编写学案,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有理数的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

  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动有趣的“蜗牛爬行”例子入手,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强化练*,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

  本节课主要不足体现在: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尽管在情景中的实际含义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教师的教学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可以更加开发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够。让学生过早的打开教材,学生过早的了解到了法则,在这方面处理的不适当。课堂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课堂组织的不够严谨,有点松弛。对学生灵活方法的鼓励和及时评价,还要进一步提高。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4

  我今年任教的班级是七年级(7)和(8)班,共有110名学生,这届学生普遍数学基础差,对小学数学知识掌握不扎实,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一般,而且缺乏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也不浓厚。本节课主要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我采用了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方式,共同找出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并学会如何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在教学实施中我比较注重过程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注意到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结合小学乘法的意义引入新课,然后根据负有理数的意义,以复*数轴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作铺垫,利用动画《蜗牛爬行》和学生配合表演的形式进行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结合故事中的小动物的位置及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实例,得出不同情况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结果,进而由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知识点并突破积的符号的确定这个难点,让学生牢记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规律,特别是两负数相乘,积为正;通过自主学*和具体例子学会如何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利用课堂检测当堂反馈学*效果,以课堂小结和适当的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初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通过学生课上的表现和课堂作业的反馈,这一节课所学的概念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基本上掌握了,但是在运用法则上还存在着符号差错,不熟练。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来看,在故事和学生配合表演的情境下,学生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学生的学*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索归纳环节中,学生表现的有些束手无策,虽然得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但是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其次,课堂气氛活跃,在小组比赛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协作,很顺利的学会了如何去确定两数相乘的符号,突破了难点;再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学生基本上在理解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基础上能正确利用法则解决问题,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不足之处,课堂环节安排的还不够紧凑,小组讨论有些学生不专注,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好,课本上的例题在学生自学之后,没有再重复讲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不过,在点评课堂作业的时候,规范了计算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准确的解题格式。

  这节课我总体感觉还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学过程设计比较合乎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坡度小,贴*实际,易于学生接受,情景设计也很有趣,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尽快的投入到学*中来,学生学*积极性强,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非常注重适时鼓励和表扬学生,教师语言丰富,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课堂上讲、练、演、思、算结合,形式多样;遗憾的是节奏不够快,容量比较少,练*的题目有些简单,同时上黑板演算的同学太多,显得乱;画数轴用的时间太长,可以再抓紧些,还能节省一些时间在安排一点训练。

  在今后的备课准备、教学设计和教法运用上加强,我会特别注意时间的分配和练*题的设计,让优生和后进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使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有理数乘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一开始的复*旧知,从复*向左规定为负,向右规定为正,现在前规定为负,现在后规定为正,以及向左爬行2cm记作( ),-2cm表示( ),还有每个同学画一条数轴,就是考虑到课本中对法则的引入是结合数轴来进行理解的,这样的话,为讲解新课做了铺垫,让学生不感到突然和起到了降低难度的效果。

  在利用数轴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注意结合时间 速度=路程来考虑,二是要注意方向和现在前、后,这主要是涉及到表示速度和时间的符号问题,三是看蜗牛到达的位置是什么点,从而确定路程的表示符号和数。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解决(1)、(2)小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3)、(4)小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合作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比较差。

  根据得到的四个式子填空的时候,学生观察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最后一个“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还有就是学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比较到位,这也说明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能力。对于“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我是直接规定告诉学生的,我觉得数学中有些规定的东西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不需要太多的深究,后面的“两数相乘得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教学是小学的学过的,我也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总结的。在教学法则运用的时候,我特别提到要分两步走,先是确定符号,然后才是绝对值的乘积,这也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往往不注意符号的问题。

  点名让学生板演有理数乘法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对照自己的结果发现黑板上同学的错误,然后主动上讲台把自己的答案写在旁边,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学生在这一方面还是做得较好。

  教学倒数的时候,我特地安排了一个0.75和1 的倒数,让学生自己说出结果,总结出求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的步骤,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所学的知识上能够再往前走一步,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考察学生学*知识的灵活性。

  在做练*的第二题时,主要要求学生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总结归纳时,学生往往更注重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我告诉学生几个地方要求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任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还没有一种这样的意识,合作不是很好,告诫同学们不管在学*上还是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善于与人合作是很重要的,希望同学们今后朝这方面努力,并且表扬几个合作交流的比较好的同学,让大家学有榜样。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我觉得本节课还是不错的,学生的参与率比较高,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围着本节课的内容转,从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法则和板演的情况看,效果也较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