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教学准备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学*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学*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拍手。

  2、学*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 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活动过程:

  1、跟随音乐拍手。

  2、学*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1)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 (菁华3篇)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1

  一 活动目标

  1学*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二 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师网!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 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学*民间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舞谱”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

  3通过筷子发出的有节奏的悦耳声响,训练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

  4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

  二活动准备

  1为幼儿准备每人两束“筷子”,筷子尾部系上小彩带。

  2舞谱

  3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谈话:感到幸福的时候,你还想干什么?

  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幼儿充分回答)

  2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兴趣。

  3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

  4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

  5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6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向老师们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棒,舞蹈表演的真好!欢迎老师们六一儿童节那天到我们小朋友在舞台上演出好吗?跟老师们再见吧!

  活动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幼儿表现出对筷子的喜爱和熟悉,回答问题也十分踊跃积极,因为生活中筷子是非常熟悉的一样东西。但是在课程教学中,发现幼儿虽然对筷子十分的熟悉,但是会正确拿筷子的幼儿却不多,大部分幼儿只是用右手握着,不知道应该用手指头拿好。

  在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的积极性都很强,由于课堂提供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等食物,幼儿都十分兴奋的拿着(握着)筷子在夹小碟子里面的食物,正确拿着筷子的幼儿可以很快就夹起小碟子里面的食物,相反,其他的幼儿就有点困难了。

  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幼儿是否还不够理解,所以我想,如果让幼儿在吃饭的时候尽量的抛开汤匙进而使用筷子这样会不会慢慢改进幼儿拿筷子的错误拿法呢?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让幼儿实行这一措施。

  课堂的气氛还算稳定,幼儿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有集中在教师身上,只是幼儿能不能正确的拿好筷子进餐这方面还需要大大的加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教学准备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2)

——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范本五份

  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 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教学准备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 2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二、活动准备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三活动过程1、跟随音乐拍手。

  2、学*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导入部分非常顺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词也非常简单,因此孩子们学得得心应手,但活动的难点是要孩子唱准弱起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谱子展现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个标记,临时顺手拿了一个红苹果贴着,然后反复强调,反复教学,再加上的肢体提示,从而让孩子较顺利地学会控制性歌唱,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

  由于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戏和创编游戏,我们先进行了一个“默唱游戏”,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避免孩子因为一首简单的歌唱久了失去兴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声的没有感情的声音演唱,于是我们用某个动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来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词,如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时,不唱“小花”而是拍手,这个游戏重新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活动中发现它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总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们能很认真的学,不厌其烦地进行尝试,或许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也可以运用这个游戏来延长幼儿学*的兴趣。活动最后进行了创编,孩子们把“张家爷爷”改成了我们班小朋友的名字,顿时把活动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而后又是为“小狗”创编了很多的新名字,因为孩子对学*的事物感兴趣时,才想学、爱学、乐学,并在创编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 3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教学准备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 4

  一、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初步学跳双圈集体"筷子舞"。

  2、通过使用道具,尝试探索"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3、表现舞蹈欢快、热烈的情绪。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在学*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二、活动准备1、活动前让幼儿欣赏乐曲,并准备好配套磁带或CD。

  2、每人一副筷子(两双一捆,用橡皮筋扎紧,尾部系上绸带),幼儿腰扎红腰带。

  三活动过程1、跟随音乐拍手。

  2、学*舞蹈动作。

  (1)自由创编男、女小朋友的舞蹈造型动作(预备动作)。

  (2)探索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师:小朋友,筷子可以在胸前敲,还可以在身体的什么位置敲呢?

  (3)和老师一起练*在身体不同位置敲击筷子的动作。

  (4)看两位教师完整示范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5)男女小朋友分别学*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6)站成双圈(女内、男外),完整地跳1~16小节的舞蹈动作。

  (7)听17~24小节的音乐,看教师的舞蹈示范动作。

  (8)学做17~24小节舞蹈动作。

  3、完整地跳双圈集体舞。

  (1)第一、第二遍注意动作合拍。

  (2)第三、第四遍,逐步能有表情地跳舞。

  活动反思:

  本活动导入部分非常顺其自然,而且整首歌的歌词也非常简单,因此孩子们学得得心应手,但活动的难点是要孩子唱准弱起拍,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我把整首歌的谱子展现在孩子面前,并在弱起拍的地方作了一个标记,临时顺手拿了一个红苹果贴着,然后反复强调,反复教学,再加上的肢体提示,从而让孩子较顺利地学会控制性歌唱,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

  由于歌词内容比较简单,在孩子掌握歌曲之后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演唱游戏和创编游戏,我们先进行了一个“默唱游戏”,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避免孩子因为一首简单的歌唱久了失去兴趣要么不唱要么用很大声的没有感情的声音演唱,于是我们用某个动作或是拍手或是拍腿等来取代歌曲中的某句词,如选择“小花”的歌词,带领幼儿演唱歌曲,在唱到“小花”时,不唱“小花”而是拍手,这个游戏重新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活动中发现它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孩子总是不能按要求做到位,但孩子们能很认真的学,不厌其烦地进行尝试,或许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也可以运用这个游戏来延长幼儿学*的兴趣。活动最后进行了创编,孩子们把“张家爷爷”改成了我们班小朋友的名字,顿时把活动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而后又是为“小狗”创编了很多的新名字,因为孩子对学*的事物感兴趣时,才想学、爱学、乐学,并在创编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能力。

  大班音乐教案《筷子舞》 5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欢乐和节奏。

  2、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教幼儿学会舞蹈的表演。

  教学重难点

  有节奏地敲击筷子。

  教学准备

  废旧筷子、彩色皱纹纸、橡皮圈、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捆扎筷子》。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废旧筷子。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筷子。“那我要和小朋友一块来将这些废旧的筷子捆扎成我们舞蹈的道具,把他装饰得更美丽行吗?”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操作,对个别能力稍差的幼儿可请能力稍强的给予帮助,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基础部分:舞蹈《筷子舞》

  1、请幼儿欣赏音乐一遍,从音乐中感受节奏的欢快,并请幼儿把自己听到的,有什么感觉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刚才每个小朋友都说听到音乐想跳舞,那么我们就跟着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用筷子进行动作想象。

  3、“小朋友的动作都想得很不错,那老师把它变成一个整体的舞蹈,请我们大家来表演行吗?”,全体幼儿欣赏教师示范表演舞蹈。

  4、全体幼儿跟着教师重点练*用筷子敲击有节奏的声音,可变换不同方位的敲击方法,在幼儿练*中提示幼儿注意随着音乐的开始起落有节奏地敲击,不要乱让筷子发出声音。

  5、全体幼儿跟着教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练*,教师可进行整体示范和个别指导幼儿掌握舞蹈动作,可反复几次。

  6、鼓励幼儿想象变换筷子的不同敲击方法:上下敲、左右敲、前后敲、体侧敲、两个小朋友对敲等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教师不规定和教师的动作一样,幼儿自由地表演。

  7、提示幼儿除了变换筷子的不同方位敲击,我们还可以变换队形进行表演(四路纵队、两个小圆、一个圆环),播放音乐幼儿表演,教师指导。

  三、结束部分:游戏《玩筷子》。

  1、教师提问:“我们手上的筷子可以供我们舞蹈还有什么作用?”请幼儿展示想象(可以吃饭,还可以放在地上玩),教师抓住幼儿的思路,鼓励幼儿进行玩筷子的游戏活动。

  2、全体幼儿在自由自在的玩筷子活动中结束。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3)

——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合集5篇

  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 1

  设计思路:

  大班律动活动《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幼儿成为更好的朋友。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

  活动目标:

  1、感知3/4拍中的强拍,尝试跟着音乐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重难点:感知强拍,能跟着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准备:

  自录集体舞视频、《圆圈舞》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感知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感知圆舞曲的形式。

  2、跟我们看到的舞蹈有什么不一样呢?

  很多人都整齐的跳着同一个舞蹈动作,这就是集体舞。

  二、学跳集体舞

  1、倾听和感知《圆舞曲》乐曲。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3/4拍的节奏。

  重点:关注幼儿强弱拍的表现。

  3、教师示范圆圈曲的整体动作。(播放视频,教师示范)

  4、幼儿表现,自由模仿。

  5、幼儿展示,教师提升重点动作和节奏的把握。

  6、幼儿练*,教师指导。

  三、学*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 2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圆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思路:

  大班下半学期开始尝试性的让幼儿接触各种形式的舞蹈,《圆圈舞》是一种起源与英国的舞蹈,它通过舞蹈中的"问好、握手、交换舞伴"等细节帮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为朋友。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觉得,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前提,只有满足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动具有生命力,活动才会真正的属于幼儿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应激发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动性。《圆圈舞》出现于英国乡村舞蹈,肢体动作并不丰富,动作简单、规律、通常都包括交换舞伴的环节,十分简单易学,很适合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的兴趣也非常高。

  新《纲要》中指出:老师在日常的学*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主动性学*,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圆圈舞》活动中,教师都让音乐"说话"、让幼儿"说话"、让图谱"说话",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熟悉音乐旋律,从而更好的进行舞蹈的演绎。

  活动目标:

  1、学*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难点:

  学*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

  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 3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学*坐在椅子上坐律动。

  2、知道手腕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舞伴。

  3、舞蹈时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难点

  熟悉音乐,学*坐在椅子上坐律动。认读数字1-10,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手腕花戴在幼儿的右手上,幼儿两个戴红花、两个戴黄花,两两间隔围成圆圈坐下。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在座位上学*舞蹈中的几个基本动作。

  幼儿认识左、右,分清圈里、圈外。

  师:现在我们围成圆圈坐下来,先请小朋友们伸出左手,想一想哪只手是左手呢?(不戴手腕花的手)再换右手,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做的对不对。好,现在我们每人向着圆心站好,这叫做面向圈里,每人向着自己的'左方向转,看着前一个小朋友的后脑勺,这叫做面向圈上。你们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转向圈上,现在请你们跟老师学一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练*"踏步转向圈上"的舞蹈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学*根据手腕花的颜色练*找朋友,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练*"找朋友"的舞蹈动作。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学*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来听音乐,跳一段座位上的圆圈舞。音乐比较长,舞蹈动作也比较难,所以学*的时候,请你们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身体姿态以及与同伴间的配合,再次听音乐练*。

  师:怎样才能跳得更美?请大家注意身体姿态,我们再来试一试。

  3、教师引导有反思,让幼儿知道手腕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舞伴。

  师:今天你是怎样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什么帮助了你?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中的主题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第二个环节”学*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使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我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地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地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够到位。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够。整个活动得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得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

  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 4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学*坐在椅子上坐律动。

  2、知道手腕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舞伴。

  3、舞蹈时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难点

  熟悉音乐,学*坐在椅子上坐律动。认读数字1-10,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手腕花戴在幼儿的右手上,幼儿两个戴红花、两个戴黄花,两两间隔围成圆圈坐下。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在座位上学*舞蹈中的几个基本动作。

  幼儿认识左、右,分清圈里、圈外。

  师:现在我们围成圆圈坐下来,先请小朋友们伸出左手,想一想哪只手是左手呢?(不戴手腕花的手)再换右手,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做的对不对。好,现在我们每人向着圆心站好,这叫做面向圈里,每人向着自己的`左方向转,看着前一个小朋友的后脑勺,这叫做面向圈上。你们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转向圈上,现在请你们跟老师学一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练*"踏步转向圈上"的舞蹈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学*根据手腕花的颜色练*找朋友,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练*"找朋友"的舞蹈动作。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学*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来听音乐,跳一段座位上的圆圈舞。音乐比较长,舞蹈动作也比较难,所以学*的时候,请你们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身体姿态以及与同伴间的配合,再次听音乐练*。

  师:怎样才能跳得更美?请大家注意身体姿态,我们再来试一试。

  3、教师引导有反思,让幼儿知道手腕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舞伴。

  师:今天你是怎样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什么帮助了你?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中的主题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第二个环节”学*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使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我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地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地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够到位。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够。整个活动得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得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

  大班音乐圆圈舞教案 5

  活动目标:

  1.阅读图示,理解舞蹈队形的变化,了解交换舞伴的方法,初步学会圆圈舞。

  2.体验与同伴一起自主学会舞蹈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音乐《圆圈舞曲》,能分清左右手。

  2.材料准备:《圆圈舞曲》音乐,表示圆圈舞队形的图示,红绿手环人手一对。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掌握节奏

  1.引出内容:前两天我们听了一段欢快的音乐,叫作《圆圈舞曲》,还记得吗?其实这段音乐是舞蹈《圆圈舞》的音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学圆圈舞,好吗?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

  重点引导:中间三拍子的节奏。

  师:中间有一段音乐比较特别,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随着音乐,找到重拍,拍拍腿。

  3.完整欣赏音乐,随音乐叉腰踏步、拍手,巩固对节拍的听辨。

  师:这个舞蹈最基本的一个动作就是叉腰踏步,让我们听着音乐试着做一做,好吗?听到中间一段特别的音乐时,我们就停下来,在重音处拍拍手。

  过渡:音乐听明白了,这个舞蹈到底怎么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仔细看就能学会。

  二、阅读图示,尝试学*圆圈舞

  1.出示第一张图示,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

  (1)跳圆圈舞时小朋友们要站成什么队形?(站成圆形)

  (2)这个圆圈是随便站的吗?有什么要求?(引导幼儿关注男孩、女孩的标志)

  师:一男一女就是跳舞的舞伴,要找好,而且要站在一起。

  (3)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还是右边?(关注图示上的位置关系)

  (4)站成圆圈的时候,脸朝向哪里?你怎么知道?(引导幼儿关注鼻子的方向)

  小结:原来跳圆圈舞要先找好舞伴,一个男孩找一个女孩,站在一起。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大家的脸都对着圆圈的'中间。

  (5)幼儿尝试找到舞伴,站成圆圈,脸朝向圆心站,男孩站在女孩的左边。

  2.逐张出示图示2-3,共同阅读并理解。

  (1)队形变了吗?谁变了?女孩怎么变?中间细细的线条代表什么?(拉手)男孩动吗?

  (2)男孩该怎么变?男孩的手要做什么?男孩的手放在女孩的哪里?

  (3)幼儿根据图示进行尝试,用叉腰踏步的方式变队形。

  3.出示图示4-6,引导幼儿共同学*。

  (1)阅读图示,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拉手的位置。

  师:男孩的手在哪里?手不松开,怎样才能放到女孩的后面呢?

  现在女孩的手在哪里?

  最后又变成了什么队形?他们的脸朝向哪里?

  (2)幼儿进衍尝试(教师引导幼儿不变动位置,不放手)。

  4.随音乐将前半部分连起来试一试。

  (1)教师播放音乐变化图示,让幼儿感知队形与音乐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的队形要变了,但是什么时候变呢?老师把音乐和这些图片同时放一放,请你们边听,边看,边记,记住哪一句音乐要变成什么队形,好吗?

  (2)教师哼唱音乐,引导幼儿做动作(慢一些,并用简单语言提示)。

  (3)随音乐跳舞,提醒幼儿音乐与动作要配合。

  过渡语:真厉害,大家基本上都学会了圆圈舞。不过,一直和一个舞伴跳也没有意思。所以在舞蹈中还可以交换舞伴,和不同的朋友一起跳。该怎样交换呢?你们可要仔细听清楚了!

  三、学*交换舞伴的方式

  1.教师出示红手环,一边讲解一边引导幼儿进行尝试。

  (1)请幼儿将红手环戴在右手上。

  (2)教师运用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红手握,交换背对背。

  (3)重点关注:交换舞伴背对背时,要从握手的一边走成背对背。要看清楚新的舞伴后再面对圆心站好。

  2.教师念儿歌,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3.幼儿听着音乐进行尝试。

  过渡语:我们看了图示,学会了圆圈舞的队形,又带上了手环,知道了怎样交换舞伴。这样,你们就真的学会了圆圈舞。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看看你能请到哪些舞伴和你一起跳舞!

  四、跟着音乐集体跳圆圈舞

  教师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跳舞,并提示幼儿动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在以彩带舞的轨迹请幼儿在圆圈上进行添画,完成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画讲述一个故事。老师在示范时更多地是添成太阳花朵等几幅简单的图画,没有更多给幼儿观看一些关于圆圈可以变成什么的案例,所以导致幼儿在画的过程中都是和老师一样的,并且在讲述故事时幼儿也不能很好的讲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4)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 (菁华3篇)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1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学*坐在椅子上坐律动。

  2、知道手腕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舞伴。

  3、舞蹈时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难点

  熟悉音乐,学*坐在椅子上坐律动。认读数字1-10,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手腕花戴在幼儿的右手上,幼儿两个戴红花、两个戴黄花,两两间隔围成圆圈坐下。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在座位上学*舞蹈中的几个基本动作。

  幼儿认识左、右,分清圈里、圈外。

  师:现在我们围成圆圈坐下来,先请小朋友们伸出左手,想一想哪只手是左手呢?(不戴手腕花的手)再换右手,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做的对不对。好,现在我们每人向着圆心站好,这叫做面向圈里,每人向着自己的左方向转,看着前一个小朋友的后脑勺,这叫做面向圈上。你们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

  幼儿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转向圈上,现在请你们跟老师学一学"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练*"踏步转向圈上"的舞蹈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踏步转向圈上"的动作。

  幼儿学*根据手腕花的颜色练*找朋友,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幼儿跟随相应的音乐,练*"找朋友"的舞蹈动作。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学*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学*在座位上的身体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来听音乐,跳一段座位上的圆圈舞。音乐比较长,舞蹈动作也比较难,所以学*的时候,请你们思想集中,听清音乐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身体姿态以及与同伴间的配合,再次听音乐练*。

  师:怎样才能跳得更美?请大家注意身体姿态,我们再来试一试。

  3、教师引导有反思,让幼儿知道手腕花可以帮助自己找到舞伴。

  师:今天你是怎样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什么帮助了你?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中的主题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第二个环节”学*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使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我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地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地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够到位。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够。整个活动得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得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2

  设计思路

  圆圈舞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集体舞,人们手挽着手,围成一个圆圈,边歌边舞边转边跳。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真正的圆圈舞有点太难了,所以我在圆圈舞的基础上,找了一首相对简单的歌曲,并修改部分动作,让幼儿试着尝试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在开阔他们的眼界的基础上,激发他们音乐游戏的兴趣。

  此次游戏,我利用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导入圆圈舞,让幼儿更容易接受这种新颖的舞蹈形式。根据中班年龄阶段的特征,我在游戏中加入创编动作,增加圆圈舞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理解音乐,感受圆圈舞音乐的欢快轻松,尝试不一样的音乐游戏形式。

  2、在游戏中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并跟随音乐舞动。

  3、遵守圆圈舞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两个小人,图谱,右手标志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拉个圆圈走走

  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加一个舞会。首先我们先来热热身,一会好跳舞,好吗?

  玩圆圈游戏。

  二、分析理解音乐,并尝试创编舞蹈动作

  我们今天要去跳的舞名字叫圆圈舞,它会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播放第一遍音乐

  听完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2、第二遍音乐,教师同时画图谱。

  这个音乐有几段?

  那你觉得这个圆圈舞应该怎么跳呢?

  3、第三遍音乐(第一段)

  我们看看这个小朋友它是跳圆圈舞中的一个人,他在圆圈上,我们看看音乐响了以后他会怎么走第一段?

  请幼儿尝试小人跟着节奏,围着圆圈走一走。(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在里圈)

  4、幼儿自己尝试。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这里有两个圈,围成两圈。

  我们先请外圈的小朋友跟着音乐走一走吧!

  再请里圈的小朋友围着圆圈试一试

  5、小朋友,第一段音乐结束了,它找到了他的好朋友,那你觉得第二段音乐应该干吗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觉得他找到了他的好朋友,会做些什么?(两人合作做各种动作)

  6、完整尝试。

  三、参加圆圈舞舞会

  1、接下来我们来参加圆圈舞会了。为了让小朋友跳的时间长一点,音乐有两段,小朋友要注意一下。

  2、完整游戏,教师适当提醒。

  3、幼儿自主游戏。

大班音乐教案:圆圈舞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特有的“重轻轻”的节奏特点。

  2、在合作表演中,享受集体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1、游戏:我说你做(最好有《圆圈舞》的乐曲作伴奏)。 老师喊口令,幼儿做动作:

  (1 ) 1 2 3 | 2 2 3 | 站 成 圆 | 圈 -- -- | ; (2 ) 1 2 3 | 2 2 3 | 向 中 间 | 走 -- -- | 3 2 3 | 4 2 3 | 退 回 原 | 地 -- -- | ;

  (3 ) 1 2 3 | 2 2 3 | 向 左 旋 | 转 -- -- | 3 2 3 | 4 2 3 | 向 右 旋 | 转 -- -- | ; (4 ) 1 2 3 | 站 成 圈 | 向 左 旋 | 转 -- -- | 2 2 3 | 唱 着 歌 | 向 右 旋 | 转 -- -- | 3 2 3 | 手 拉 手 | 向 中 间 | 走 -- -- | 4 2 3 | 手 拉 手 | 退 回 原 | 地 -- -- | 每个动作做二遍,然后完整地做一遍(4)。

  2、在游戏中学*歌曲。

  (1)放录音,完整欣赏一遍后提问歌名及内容。

  (2)按照节奏跟着老师念歌词二遍。

  (3)出示图谱,边看图谱边念歌词二遍。

  (4)看图谱配合音乐学唱歌曲,唱出三拍子“重轻轻”的特点。

  3、集体舞《圆圈舞》。

  (1)老师范唱,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2)放录音,幼儿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3)全体幼儿边唱边跳。

  (4)分小组边唱边跳。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5)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通用10篇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2、京剧脸谱实物。

  3、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断。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实物,与幼儿进行谈话,导入活动。

  师:您们见过这些面具吗?在哪儿见过的?教师简单介绍这些面具的特定名称——京剧脸谱的由来。

  二、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图,让幼儿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

  师: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唱起来很有精神;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三、幼儿学*歌词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蓝脸的窦尔顿在深夜偷偷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杀敌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非常的神气、机智;白脸的曹操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2、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配上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

  3、幼儿学*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四、幼儿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1、教师表演范唱。

  2、幼儿跟随教师学唱。

  活动反思: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国粹而扬名海内外。现代京剧唱段《说唱脸谱》,将脸谱人物和浓郁的京剧韵味结合起来,几位人物性格一目了然。从京剧脸谱入手,更容易激发出幼儿喜爱京剧艺术的情感。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说唱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2

  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5、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有感教案反思

  《戏说脸谱》是大班"成长快乐"主题艺术领域的一节歌唱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情趣;二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回忆对既有人物脸谱的认识。二是让幼儿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与韵味。第一个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加深,同时初步培养幼儿对国粹京剧的兴趣。第二个目标是引导幼儿学唱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戏说脸谱》,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魅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孩子会唱容易,可是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却很难。

  根据这两个活动目标,我在活动前先给孩子进行了关于脸谱和面具的知识准备。*时幼儿已经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因为面具是幼儿常见、常戴的爱不释手的玩具,比如:孙悟空、奥特曼、各种各样动物面具等等,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认识更多新奇的面具,我把暑假旅游参观博物馆的照片带给孩子们看。另外,还在家教园中请家长配合带一些资料来丰富资料区,让孩子们自由观看和讨论。在美术角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京剧的人物脸谱,让孩子们自由学画,同时在故事课上用一个个小故事介绍脸谱人物。这样通过欣赏、绘画、制作、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面具"。

  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我觉得孩子们学*歌唱活动《戏说脸谱》自然会得心应手些。我按照一贯的教学程序,课前准备了各种脸谱、挂图、碟片等。导入部分我出示了许多脸谱,幼儿兴致勃勃,因为活动前已经熟悉,所以幼儿对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和性格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导入部分进行的顺利流畅,为学唱歌词做好铺垫。有了这些知识准备,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对歌词内容进行朗诵。开展部分欣赏唱段《说唱脸谱》,引导幼儿说说与*时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京剧唱段。活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开展部分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快就学会哼唱了,但是,毕竟对京剧很陌生,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很难,特别是后面的"啊",尾音此起彼伏,高低长短都不同,总是唱不好。无奈,我便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唱,还是唱不出京剧的韵味。孩子渐渐不感兴趣了,没办法活动就草草结束了。感觉活动的难点完成得不够好,成了本次活动最大的遗憾,得想办法补救。于是,我决定为这次活动延伸一个课时,来弥补第一课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

  在设计延伸活动时,我仔细的回忆了上次活动的过程,同时反思遗憾之处的原因。其实活动的遗憾之处不能怪孩子,因为我自己对京剧唱法就欠缺韵味,怎么能教好孩子呢?为了上好第二课时的活动,我苦下了一番功夫。先是继续给孩子们讲些关于脸谱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又在网上找了一些京剧段子,反复的听唱,对着镜子找感觉,为了更深情并茂些,我跟朋友借了套戏服,真真切切过了把戏瘾,孩子们看了我的表演,高兴的手舞足蹈,学的有模有样。我把第二课时变成了个戏曲表演。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次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师幼间的互动性、参与性。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促进幼儿在感知京剧内涵中表现自我和创造自我。活动过后,家长反映孩子回家都嚷嚷着要看戏曲频道,都成小戏迷了。说张老师会唱戏,看看电视里有没有张老师。我乐了,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幸福,哈哈……孩子们成了我的粉丝啦!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次活动,重点并不是幼儿把这首歌唱的有多好,而是培养幼儿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中体验到快乐,而不是枯燥和压力,让他们在课后还能保持对京剧的兴趣并回味无穷。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2.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3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独有的京韵唱腔,初步学会演唱歌曲。

  2.能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3.感受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为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而自豪。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的片段。

  2.视频、图谱、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体会京剧的唱腔,引导幼儿学唱拖长腔乐句。

  1.播放视频,初步感知京剧唱腔。

  (1)他们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小结:张飞生气的时候就爱乱叫、叫喳喳。

  2.再次观看视频,学唱拖长腔乐句。

  (1)引导幼儿尝试演唱

  (2)出示图谱,学唱拖长腔乐句图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导幼儿随图谱进行学唱。小结: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拖长腔是京剧的.特点。

  二、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理解人物特点与脸谱的关系,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1.出示脸谱,回忆已有经验。

  有哪些颜色的脸谱?

  2.教师范唱歌曲,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及人物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曲?

  (2)你听到蓝脸的、红脸的、黄脸的、白脸的唱的是谁?

  (3)为什么会有不同颜色的脸谱?小结:京剧的脸谱真有趣,颜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励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最后一句。你听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你听到老师唱张飞和窦尔敦的声音是怎样的?黄脸和白脸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声音大小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初步学唱。

  三、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1.老师大声唱,幼儿跟着一起小声唱一唱。小结:不同颜色脸谱代表的人物特点不一样,因此他唱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2.幼儿集体唱。

  3.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及动作来演唱歌曲。

  四、播放视频,幼儿随音乐加动作演唱歌曲。

  1.观看演唱京剧的视频。

  (1)小演员是怎样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动作?请个别表现,教师提升,幼儿互相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唱唱试试。

  2.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表演。想不想像小演员一样来试试?幼儿随音乐一起表演。五、教师演唱歌曲,激发孩子继续演唱的兴趣。小朋友,这首歌还唱了很多颜色的脸谱,老师唱给你们听听怎么样?你还听见有什么颜色的脸谱?我们回到教室再把这些颜色的脸谱唱出来吧!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4

  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5、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有感教案反思

  《戏说脸谱》是大班"成长快乐"主题艺术领域的一节歌唱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情趣;二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回忆对既有人物脸谱的认识。二是让幼儿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与韵味。第一个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加深,同时初步培养幼儿对国粹京剧的兴趣。第二个目标是引导幼儿学唱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戏说脸谱》,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魅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孩子会唱容易,可是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却很难。

  根据这两个活动目标,我在活动前先给孩子进行了关于脸谱和面具的知识准备。*时幼儿已经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因为面具是幼儿常见、常戴的爱不释手的玩具,比如:孙悟空、奥特曼、各种各样动物面具等等,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认识更多新奇的面具,我把暑假旅游参观博物馆的照片带给孩子们看。另外,还在家教园中请家长配合带一些资料来丰富资料区,让孩子们自由观看和讨论。在美术角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京剧的人物脸谱,让孩子们自由学画,同时在故事课上用一个个小故事介绍脸谱人物。这样通过欣赏、绘画、制作、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面具"。

  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我觉得孩子们学*歌唱活动《戏说脸谱》自然会得心应手些。我按照一贯的教学程序,课前准备了各种脸谱、挂图、碟片等。导入部分我出示了许多脸谱,幼儿兴致勃勃,因为活动前已经熟悉,所以幼儿对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和性格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导入部分进行的顺利流畅,为学唱歌词做好铺垫。有了这些知识准备,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对歌词内容进行朗诵。开展部分欣赏唱段《说唱脸谱》,引导幼儿说说与*时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京剧唱段。活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开展部分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快就学会哼唱了,但是,毕竟对京剧很陌生,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很难,特别是后面的"啊",尾音此起彼伏,高低长短都不同,总是唱不好。无奈,我便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唱,还是唱不出京剧的韵味。孩子渐渐不感兴趣了,没办法活动就草草结束了。感觉活动的难点完成得不够好,成了本次活动最大的遗憾,得想办法补救。于是,我决定为这次活动延伸一个课时,来弥补第一课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

  在设计延伸活动时,我仔细的回忆了上次活动的过程,同时反思遗憾之处的原因。其实活动的遗憾之处不能怪孩子,因为我自己对京剧唱法就欠缺韵味,怎么能教好孩子呢?为了上好第二课时的活动,我苦下了一番功夫。先是继续给孩子们讲些关于脸谱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又在网上找了一些京剧段子,反复的听唱,对着镜子找感觉,为了更深情并茂些,我跟朋友借了套戏服,真真切切过了把戏瘾,孩子们看了我的表演,高兴的手舞足蹈,学的有模有样。我把第二课时变成了个戏曲表演。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次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师幼间的互动性、参与性。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促进幼儿在感知京剧内涵中表现自我和创造自我。活动过后,家长反映孩子回家都嚷嚷着要看戏曲频道,都成小戏迷了。说张老师会唱戏,看看电视里有没有张老师。我乐了,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幸福,哈哈……孩子们成了我的粉丝啦!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次活动,重点并不是幼儿把这首歌唱的有多好,而是培养幼儿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中体验到快乐,而不是枯燥和压力,让他们在课后还能保持对京剧的兴趣并回味无穷。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2.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5

  【活动目标】

  1、能用分组接唱、加衬词不同的手法来演唱《戏说脸谱》。

  2、通过在看、学、唱中进行趣味创编,鼓励幼儿大胆演唱。

  3、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走台步上场、亮相。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上场的?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京剧里的台步和亮相。

  二、复*京歌

  1、幼儿演唱《戏说脸谱》。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力度或表情演唱京歌。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最轻;“红脸的关公战场杀”稍用力;“花脸的孙猴”神气;“白脸的`曹操”奸诈;“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最响亮。)

  3、引导幼儿在适当的乐句后“叫好”。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6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初步学唱京剧《戏说脸谱》学*根据不同的脸谱角色,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京剧脸谱图片:蓝脸、红脸、花脸、白脸、黑脸。

  2、京剧脸谱实物。

  3、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断。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实物,与幼儿进行谈话,导入活动。

  师:您们见过这些面具吗?在哪儿见过的?教师简单介绍这些面具的特定名称——京剧脸谱的由来。

  二、教师出示京剧脸谱图,让幼儿初次欣赏京剧《戏说脸谱》

  师:京剧听上去与我们小朋友*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唱起来很有精神;有很长的拖音,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三、幼儿学*歌词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的代表人物,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蓝脸的窦尔顿在深夜偷偷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杀敌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非常的神气、机智;白脸的曹操精明、奸诈;黑脸的张飞侠胆仗义、但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2、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配上一定的表情声调及动作。

  3、幼儿学*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四、幼儿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1、教师表演范唱。

  2、幼儿跟随教师学唱。

  活动反思:

  京剧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被称为国粹而扬名海内外。现代京剧唱段《说唱脸谱》,将脸谱人物和浓郁的京剧韵味结合起来,几位人物性格一目了然。从京剧脸谱入手,更容易激发出幼儿喜爱京剧艺术的情感。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说唱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7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能尝试用京剧里的表情、动作、声音来表现歌曲中的人物形象。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培养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

  1、熟悉音乐。

  2、窦尔敦、关公、孙悟空、曹操、张飞的脸谱各一张。幼儿自制脸谱。

  3、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一次备课

  一、欣赏脸谱,理解歌词

  1、教师出示脸谱,请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些脸谱。

  2、教师简单介绍这些人物: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盗走了皇帝的御马;

  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英雄无比;

  花脸的孙悟空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

  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时喳喳乱叫,

  很远的地方都能听的见。

  二、欣赏脸谱,学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在范唱的过程中唱到哪个人物就出示哪个脸谱。

  2、结合歌曲中人物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创编相应动作,并试着边唱边表演。

  3、引导幼儿尝试用京剧的唱腔演唱。

  三、佩带脸谱,学表演

  幼儿戴上自制脸谱,随歌曲音乐边唱边表演。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8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知道可以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之一--京剧,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戏说脸谱》的旋律。

  2、自制的京剧脸谱面具人手1面。(脸谱面具与幼儿用书中的脸谱图相同)

  3、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戏说脸谱》。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歌词内容。

  师:有一个好听的古代故事,说的是几个英雄的事儿。现在一起来边看图边听我说一说。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特征。

  师:现在你们知道图上的认识谁了吗?(幼儿自由讨论)师: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很暴躁,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朗诵时要注意表情、声调及动作。

  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这几个人。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儿歌里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你会说哪一句?试着和老师说一说。

  教师运用动作和表情的暗示帮助幼儿进行进一步记忆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试着念儿歌。当你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幼儿学*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戏说脸谱》

  教师示范表演唱,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刚才的演唱与*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与我们*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这首歌唱起来很有精神,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且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师:最后一句"啊……"怎么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分角色演唱。

  师:你们觉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句应该怎么唱?(最轻)"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呢?(稍用力)"花脸的孙猴"呢?(用力)"白脸的曹操"呢?(用力)"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呢?(最响亮)好!每一句的唱法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完整地演唱歌曲。

  5、幼儿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歌曲,教师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师:小朋友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我扮演观众。你们听一听在每一句的结束我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叫好的声音要短而快,最后一个"好"可长一些。

  6、教师请幼儿戴上脸谱面具,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9

  一、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观察图片的排列顺序,熟悉歌词的顺序。

  3、感受京剧的效果,产生喜爱京剧的情绪。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有关的脸谱各一张。

  2、圆舞板、大鼓各一只。

  3、戏说脸谱的伴奏带。

  三、活动过程:

  (一)脸谱配对游戏,认识张飞,以念的方式感受人物的性格。

  1、观看ppt,孙猴、窦尔敦、曹操、关公,找到相应的脸谱,并根据小节线的提示依次摆放。

  2、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他长得怎么样?生气起来可不得了。猜猜他会是什么脸呢?

  (二)说脸谱,摆脸谱,尝试有节奏地完整念歌词。

  1、圆舞板也想来认识他们,你听:打节奏念歌词。跟念一遍。

  2、你听到了什么?或者是不一样的地方?出示马、大刀、喳喳。

  3、想不想和圆舞板合作,他说前半句,你们来接后半句,再交换。

  4、大鼓也想加入呢?你会跟着大鼓完整地说一说吗?

  (三)通过倾听、比较、接龙游戏等方式来戏说脸谱,体验京剧的唱腔。

  1、告诉你们哦!这就是一首京剧,名叫《戏说脸谱》。想不想听?教师范唱。

  2、想不想学呀?

  3、唱的和说的有什么不一样?拖音——喳,出示图谱多音——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唱。

  4、接龙游戏,教师与幼儿。

  5、京剧唱起来和其他歌曲不一样,除了歌词的变化,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对呀!很有力也很有节奏,你会跟着京剧里的伴奏来唱一唱吗?

  6、秘密导入,尝试多次的比赛练*。

  (四)观看视频表演,尝试迁移动作来表演。

  1、在京剧中,脸谱的形象也是很讲究的,红色代表忠勇、白色代表奸邪、孙猴代表神的力量,那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京剧演员他们是怎么做的?

  3、跟着他们一起来做一做。

  4、听音乐加上自己的动作声音表演一次。

  5、走到家长面前,与家长合作表演。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5、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有感教案反思

  《戏说脸谱》是大班"成长快乐"主题艺术领域的一节歌唱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提出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与审美情趣;二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根据纲要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回忆对既有人物脸谱的认识。二是让幼儿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与韵味。第一个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加深,同时初步培养幼儿对国粹京剧的兴趣。第二个目标是引导幼儿学唱具有京剧韵味的歌曲《戏说脸谱》,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魅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孩子会唱容易,可是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却很难。

  根据这两个活动目标,我在活动前先给孩子进行了关于脸谱和面具的知识准备。*时幼儿已经认识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因为面具是幼儿常见、常戴的爱不释手的.玩具,比如:孙悟空、奥特曼、各种各样动物面具等等,为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认识更多新奇的面具,我把暑假旅游参观博物馆的照片带给孩子们看。另外,还在家教园中请家长配合带一些资料来丰富资料区,让孩子们自由观看和讨论。在美术角里,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京剧的人物脸谱,让孩子们自由学画,同时在故事课上用一个个小故事介绍脸谱人物。这样通过欣赏、绘画、制作、游戏、舞蹈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主题系列活动"有趣的面具"。

  有了这些活动的铺垫,我觉得孩子们学*歌唱活动《戏说脸谱》自然会得心应手些。我按照一贯的教学程序,课前准备了各种脸谱、挂图、碟片等。导入部分我出示了许多脸谱,幼儿兴致勃勃,因为活动前已经熟悉,所以幼儿对脸谱所代表的人物和性格特征有了初步了解,导入部分进行的顺利流畅,为学唱歌词做好铺垫。有了这些知识准备,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对歌词内容进行朗诵。开展部分欣赏唱段《说唱脸谱》,引导幼儿说说与*时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对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京剧唱段。活动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了,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开展部分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快就学会哼唱了,但是,毕竟对京剧很陌生,要唱出京剧的韵味很难,特别是后面的"啊",尾音此起彼伏,高低长短都不同,总是唱不好。无奈,我便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唱,还是唱不出京剧的韵味。孩子渐渐不感兴趣了,没办法活动就草草结束了。感觉活动的难点完成得不够好,成了本次活动最大的遗憾,得想办法补救。于是,我决定为这次活动延伸一个课时,来弥补第一课时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

  在设计延伸活动时,我仔细的回忆了上次活动的过程,同时反思遗憾之处的原因。其实活动的遗憾之处不能怪孩子,因为我自己对京剧唱法就欠缺韵味,怎么能教好孩子呢?为了上好第二课时的活动,我苦下了一番功夫。先是继续给孩子们讲些关于脸谱人物的故事,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又在网上找了一些京剧段子,反复的听唱,对着镜子找感觉,为了更深情并茂些,我跟朋友借了套戏服,真真切切过了把戏瘾,孩子们看了我的表演,高兴的手舞足蹈,学的有模有样。我把第二课时变成了个戏曲表演。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这次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师幼间的互动性、参与性。一方面加深了幼儿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促进幼儿在感知京剧内涵中表现自我和创造自我。活动过后,家长反映孩子回家都嚷嚷着要看戏曲频道,都成小戏迷了。说张老师会唱戏,看看电视里有没有张老师。我乐了,终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这就是幸福,哈哈……孩子们成了我的粉丝啦!

  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教师成长"反思本次活动,重点并不是幼儿把这首歌唱的有多好,而是培养幼儿对我国国粹京剧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中体验到快乐,而不是枯燥和压力,让他们在课后还能保持对京剧的兴趣并回味无穷。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2.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教案:戏说脸谱 10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京剧《戏说脸谱》。

  2、通过京剧脸谱熟悉歌词内容,知道可以用合适的力度与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之一--京剧,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欣赏过京剧表演片段,熟悉《戏说脸谱》的旋律。

  2、自制的京剧脸谱面具人手1面。(脸谱面具与幼儿用书中的脸谱图相同)

  3、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戏说脸谱》。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歌词内容。

  师:有一个好听的古代故事,说的是几个英雄的事儿。现在一起来边看图边听我说一说。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或幼儿用书,带领幼儿认识不同脸谱代表的人物,并简单介绍这些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特征。

  师:现在你们知道图上的认识谁了吗?(幼儿自由讨论)师: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很暴躁,发脾气时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教师用儿歌的韵律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朗诵时要注意表情、声调及动作。

  师:有一首儿歌说的就是这几个人。听一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儿歌里说了什么?你听懂了吗?你会说哪一句?试着和老师说一说。

  教师运用动作和表情的暗示帮助幼儿进行进一步记忆歌词。

  师:这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试着念儿歌。当你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注意看老师的动作和表情。

  幼儿学*朗诵儿歌,加深对歌词的印象。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戏说脸谱》

  教师示范表演唱,请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感受刚才的演唱与*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与我们*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总结:这首歌唱起来很有精神,最后一句"啊……"拖得很长,且声音有高有低不一样。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戏说脸谱》,重点学*最后一句"啊……"的唱法。

  师:最后一句"啊……"怎么唱?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并分角色演唱。

  师:你们觉得"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这句应该怎么唱?(最轻)"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呢?(稍用力)"花脸的孙猴"呢?(用力)"白脸的曹操"呢?(用力)"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呢?(最响亮)好!每一句的唱法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力度完整地演唱歌曲。

  5、幼儿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歌曲,教师扮演观众在每个句末叫"好"。

  师:小朋友扮演京剧演员演唱,我扮演观众。你们听一听在每一句的结束我会说什么。

  引导幼儿通过讨论发现:叫好的声音要短而快,最后一个"好"可长一些。

  6、教师请幼儿戴上脸谱面具,边演唱边表演动作。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课上,我一开始出示了许多脸谱,使幼儿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简单的介绍,为学*歌词作了铺垫,接着用儿歌的形式将歌词内容朗诵给幼儿听,并鼓励大家一起朗诵加深了对歌词的熟悉。接着老师就播放唱段《戏说脸谱》,让小朋友说说与*时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活动中的难点唱句进行了模仿练*,通过个别唱,小组唱,集体唱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歌曲。再观看老师地表演,到尝试用声音动作表现歌曲,到最后带上脸谱面具边唱边表演。

  活动中虽然幼儿学*的积极性比较高,但对重点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适的力度演唱每个乐句,用动作表现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幼儿对难点的突破和重点的把握应利用简单的图谱来提示幼儿回忆歌词,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和听老师的示范演唱学会演唱。

  活动中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剧图片,鼓励幼儿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进行创编展示中,老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每位幼儿展示自己的动作。这样,能充分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使难点在幼儿的自主学*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更尊重幼儿,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6)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通用五篇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看图识方位并随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2、乐意与同伴合作探索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随音乐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学会看图并进行游戏。

  (一)师:小红和小兰也想和我们做游戏,大家来看看,他们在圈上玩的是什么样的游戏?(出示图1)师带领幼儿逐一观察图谱并做动作。

  请幼儿起立找到自己的朋友,跟着音乐玩一次。

  (二)游戏一:相同方向转圈。(图2)1、师:1、我们来看看小红小兰带来了什么样的游戏。

  2、他们在玩什么样的游戏?怎么站的?他们的 方向呢?

  2、请幼儿扮演小红小兰站在内圈、外圈上。

  3、跟着音乐前四句玩一玩(重点是在走的时候要走到 下一个 点,避免有的小朋 友丢了朋友。)4、出示(图3、4、5、6)交待玩法。

  5、请幼儿和着完整的音乐做游戏。

  (三)游戏二:"剪刀、石头、布"1、师:小红小兰想让游戏更好玩,来看看怎么玩的。(出示图7贴在图6上)2、在歌曲的那一部分玩的"剪刀、石头、布"?

  3、教师和幼儿玩"剪刀、石头、布",问:输的怎么惩罚?打*手怎么办?

  4、请幼儿和着音乐玩游戏,在音乐最后一句提醒幼儿玩"剪刀、石头、布"的 游戏。

  (四)游戏三:相反方向转圈找朋友。

  1、师:小红小兰想让游戏更有趣,我们看看怎么玩?(把图8贴在图2上)2、师:有什么变化?谁变了?

  3、请幼儿和着音乐玩相反方向转圈的游戏。

  三、延伸:变换走的动作游戏1、师: 谁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请幼儿模仿有趣的走法。

  2、请幼儿站在圈上和着音乐玩有趣的走的游戏。

  3、师:你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走法,我们到外面去玩一玩好吗?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活动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教学反思:

  在音乐欣赏方面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无论聆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要给幼儿留有一个想象和发展的空间。音乐有内容,但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音乐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实践者的个性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引导幼儿去主动的聆听和欣赏。对于某一音乐作品如何理解,对于一首歌如何表现,我们都应鼓励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结果,有更多的表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会倒计时,从10~0。

  2.学*歌曲《恭喜恭喜》,并能有表情地、配合上道具表演歌曲,体验过新年的气氛。

  3.进一步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过年装饰物,如:中国结,红灯笼、小气球等。

  2.歌曲《恭喜恭喜》,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通过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小朋友,你们发现教室里多了什么?”

  “请你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要在教室里装饰这些喜庆的东西吗?”

  “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吧!10、9、8、7、6-----

  -0”,播放音乐《新年好》

  二.学*歌曲

  1.“过年了,爸爸妈妈带你们到亲戚家拜年,你们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引出歌名《恭喜恭喜》。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过新年的歌,歌的名字就叫做《恭喜恭喜》,想听吗?”

  3.播放歌曲《恭喜恭喜》1遍,提问幼儿:你在歌曲里听见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一遍,“你还听见了什么?”

  5.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念歌词2遍,快、慢各一遍。

  6.幼儿随磁带演唱歌曲1遍。

  7.幼儿随磁带有表情的演唱歌曲2遍。

  三.表演歌曲

  1.“听了这首歌,学会了这首歌,你们心里有什么感觉?”

  2.“让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好吗?”3遍

  3.教师引导幼儿利用道具表演歌曲,提醒幼儿可以相互拜年。3遍

  4.“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给她们拜个早年,好吗?”3遍

  四.游戏歌曲

  1.这首歌其实也是一个游戏,想玩吗?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演唱歌曲《恭喜恭喜》1遍,唱到最后一个词“恭喜你”时,倒计时10、9、8------0,幼儿像小鞭炮一样“炸开来”。幼儿游戏1遍。

  3.以同样的方法再次游戏1遍,用踩气球的方式代替幼儿像鞭炮一样“炸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气球,唱到最后就倒计时,数到‘0’时,我们就踩响气球,欢迎新年。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 5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熟练掌握歌词,熟悉旋律。

  2、教幼儿熟练唱会整首歌。

  活动准备:

  钢琴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摘果子》、《织布》

  二、练声《山谷回声真好听》、《小鸟醒来了》

  三、学*歌曲《雨点沙沙》。

  1、回忆以前下雨的经验,引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春天,天气很潮湿多雨,你知道下雨会发出什么声音吗?你能说说下雨时要带什么出门?

  2、出示雨伞,引起幼儿学*歌曲的兴趣。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把雨伞,我边撑伞边唱一首好听的歌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3、教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2)教师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你听后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幼儿说不出,可再欣赏音乐。教师可加入简单的动作。

  (4)教师与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两遍。

  (5)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完整演唱歌曲。

  3、教师放音乐,幼儿边跟唱边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复*歌曲《春天在哪里》,结束本活动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7)

——大班音乐减肥记教案通用5篇

  大班音乐减肥记教案 1

  一、活动背景

  艺术教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它对人的情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幼儿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必须以优秀作品的美和情去感染、熏陶幼儿,而憨厚、滑稽的唐老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之一,通过帮助唐老鸭减肥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

  教师以自己夸张、丰富的表情和情绪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乐于表现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在创编韵律操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绘画、语言、表演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发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体验、审美体验。教师为孩子们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风细雨的滋润,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投入到亲自然、亲社会、完善自我的活动中去。充分体验到愉悦的情绪,感受到心灵的舒畅,真正使艺术教育成为心灵的体操,让幼儿在感受乐曲的过程中体验创编的快乐,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惯。

  4、初步学*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

  (1)《再试一次》音乐;板凳舞律动音乐

  (2)绘画图谱表及画笔

  2、知识经验:幼儿会做板凳舞律动;幼儿接触过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勾画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体验不同性质的音乐,选择适合做韵律操的音乐。

  1、幼儿和配教教师一起表演音乐律动,欢迎唐老鸭。

  2、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帮助唐老鸭选出适合做操的音乐。

  (二)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编韵律操。

  1、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体验音乐欢快的特征,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2、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画在图谱上。

  3、分组合作创编,每组整理一套韵律操动作进行表演。

  4、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一套完整的韵律操,集体表演。

  (三)、尝试配上器械表演韵律操。

  五、延伸活动:

  1、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六、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本次活动讲了“唐老鸭减肥记”这样一个故事。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唐老鸭减肥前胖胖的样子,减肥时卖力地运动,减肥后变苗条了,摆出优美的动作这样几个环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大班音乐减肥记教案 2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会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及做运动的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中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音乐(瑞典狂想曲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会合拍的做胖鸭走、瘦鸭走的动作,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及乐句变化创编并合拍的做健身动作。

  教学方法和手段:视听讲结合法、游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活动过程:

  一、律动《母鸭带小鸭》进入场地。

  1、师: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鸭)把这小鸭戴在我的身上,那我是谁?谁是我的鸭宝宝?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

  2、律动:《母鸭带小鸭》

  (评:通过引导幼儿做律动《母鸭带小鸭》,激发幼儿学*的兴趣)

  二、初步欣赏a段音乐,探索胖鸭走的动作。

  1、师:嘎嘎嘎,谁来了?他长得怎样?(胖胖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动作表示大肚子)自从唐老鸭住进迪斯尼乐园以后,它就开始懒惰了。他每天就知道吃,又不做运动,结果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你们听,它来了!(播放a段音乐)

  2、你觉得唐老鸭是怎样走过来的?谁来学一学?

  小结:这只鸭子很胖,走起路来很笨重,一步一步慢慢走,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胖鸭子走路。原来胖鸭子是这样走路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学一学胖鸭子走路。

  (评:肥胖唐老鸭滑稽、幽默的形象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大胆夸张地用动作表现这一形象。幼儿集体探索a段音乐并用动作表示,要求表现出唐老鸭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

  三、欣赏b段音乐,创编做运动的动作。

  1、师:唐老鸭很胖上楼很吃力、小动物们笑话它、医生告诉他肥胖会带来很多疾病、跑步比赛得到倒数第一名。它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它?

  你们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来听一听胖鸭子到底在干什么呢?(播放b段音乐)

  师:你觉得唐老鸭在干什么?唐老鸭在做运动,谁来学一学唐老鸭做运动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他的动作。那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做运动吧!(播放b段音乐)

  (评:结合音乐的节奏变化引导幼儿进行动作创编,让幼儿在创编和聆听的结合点上有机整合,创作出各具个性的动作来。

  四、欣赏c段音乐,探索c段动作。

  1、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

  师:胖鸭子通过运动会变成一只什么样的鸭子呢?(播放c段音乐)我们来听一听。瞧!它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鸭子?

  2、(出示瘦鸭)胖鸭子变瘦了,它的心情会怎么样了?谁来学一学瘦鸭自信、高兴的表情,轻快走路的样子。我们一起来跟着他学一学。下面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瘦鸭走路变得样子。

  (评: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唐老鸭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 xx| xx xx|)

  五、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进行表演。

  1、师:下面我们跟着音乐完整地表演唐老鸭减肥的经过。(完整播放音乐)

  2、幼儿再次集体表演。

  师:唐老鸭胖的时候走起路来是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在做运动的时候要用力做这样才可以减肥,瘦的唐老鸭走起路来是很轻快地,减肥成功是很快乐的,所以走路的时候表情应该是很高兴地。(完整播放音乐)

  (评:此环节中幼儿有模仿,有创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让幼儿体验与同伴表演的快乐,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的现代学*方式。)

  六、教师小结。

  师:你喜欢胖胖的唐老鸭还是瘦瘦的?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时要热爱运动,不懒惰,合理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见到爱吃的就吃那么多,不爱吃的就不吃。

  (评:让幼儿了解了肥胖给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提醒幼儿*时要多做运动,身体才会更健康!)

  大班音乐减肥记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创编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三段式的结构特点。

  2、合拍地学胖猫慢走、瘦猫快走,体验乐曲的变化。

  3、知道肥胖会给人的活动带来不便,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健身运动表现中,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PPT图片(胖猫、瘦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胖猫图,幼儿观察讲述。

  师:你们认识它是谁吗?(它的名字叫加菲,我们都叫它加菲猫)

  你们看它长得怎么样?(胖胖的)

  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胖了?(用动作表示大肚子)

  二、进行部分。

  故事激趣,引入课题。

  (1)完整欣赏音乐。

  故事:加菲是一只又贪吃又贪睡的猫。它每天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又不做运动,结果怎么样?就越来越胖,肚子也越来越大。它走一小段路,就累得满头大汗。它拍着自己的肚皮说:真的太胖了!我要减肥了!它开始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最后终于减肥成功了!你们听,它来了!

  师:你听了刚才的音乐后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问:在刚才的音乐中你们听出来加菲什么时候在走路,什么时候在锻炼,什么时候减肥成功了吗?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好吗?

  再次完整欣赏感受。

  问:听出来了吗?让我们分段来感受一下吧!

  (2)欣赏A段音乐。

  a、减肥前的`加菲走路是什么样子的呢?集体听音乐探索表现胖加菲的动作:慢慢走,慢慢走。(要求表现出胖加菲摇摇摆摆,笨重的样子。)节奏为:XX|XX|

  b、孙老师做了一张图谱,请小朋友们看看胖加菲减肥前是怎样的再次欣赏A段音乐,讲解图谱。

  c、集体跟随图谱进行表演。

  (3)探索B段动作,倾听B段音乐。

  a、师:加菲猫胖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它心里可着急了,怎么办呢?(运动)那它会做哪些运动呢?

  b、师:小朋友们帮加菲猫想想看可以做什么动作(大考吧幼儿教育 )锻炼身体?幼儿自由回答表现。

  c、师:你们能随着音乐的节奏把锻炼身体的动作做出来吗?试试看好吗?欣赏B段音乐,要求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探索锻炼身体的动作。

  d、教师进行点评,再次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节奏,根据图谱上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集体表演。

  (4)探索C段结尾动作

  a、出示瘦猫图,激发幼儿兴趣。

  师:加菲猫经过了锻炼以后,它的肚子就慢慢的小了下去。你们看,现在的加菲猫变得怎么样了?走起路来会怎么样?

  b、欣赏A段结尾音乐,幼儿探索表现减肥后加菲猫的动作(又轻又快)快快走,快快走。节奏为:XXXX|XXXX|

  c、减肥后的加菲猫参加了“动物狂欢节”,还表演了舞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教师表进行表演。加菲跳得怎么样?你们想学吗?

  d、出示图谱,和孩子们探索动作。欣赏音乐,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1、完整表演。

  2、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在*时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

  3、小朋友们今天为了帮加菲猫减肥已经很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去休息一下吧!

  大班音乐减肥记教案 4

  一、活动背景

  艺术教育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它对人的情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幼儿来说,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必须以优秀作品的美和情去感染、熏陶幼儿,而憨厚、滑稽的唐老鸭,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之一,通过帮助唐老鸭减肥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

  教师以自己夸张、丰富的表情和情绪去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乐于表现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在创编韵律操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绘画、语言、表演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及时的支持与发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体验、审美体验。教师为孩子们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陶冶作用,像和风细雨的滋润,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投入到亲自然、亲社会、完善自我的活动中去。充分体验到愉悦的情绪,感受到心灵的舒畅,真正使艺术教育成为心灵的体操,让幼儿在感受乐曲的过程中体验创编的快乐,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惯。

  4、初步学*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

  (1)《再试一次》音乐;板凳舞律动音乐

  (2)绘画图谱表及画笔

  2、知识经验:幼儿会做板凳舞律动;幼儿接触过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勾画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体验不同性质的音乐,选择适合做韵律操的音乐。

  1、幼儿和配教教师一起表演音乐律动,欢迎唐老鸭。

  2、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帮助唐老鸭选出适合做操的音乐。

  (二)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编韵律操。

  1、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体验音乐欢快的特征,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2、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画在图谱上。

  3、分组合作创编,每组整理一套韵律操动作进行表演。

  4、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一套完整的韵律操,集体表演。

  (三)、尝试配上器械表演韵律操。

  五、延伸活动:

  1、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本次活动讲了“唐老鸭减肥记”这样一个故事。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唐老鸭减肥前胖胖的样子,减肥时卖力地运动,减肥后变苗条了,摆出优美的动作这样几个环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大班音乐减肥记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三段体的变化过程。

  2、初步学会合拍地做胖鸭走、瘦鸭走及做运动的动作。

  3、感受音乐活动中带来的快乐,知道肥胖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不方便,我们应提倡合理饮食,运动健身。

  活动准备:

  音乐(瑞典狂想曲前半段)图片(胖鸭、瘦鸭)运动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胖鸭图片,幼儿观察讲述:谁来了?他长得怎么样?你怎么看出它很胖?(用动作表示)

  二、故事导入课题,探索A段动作。

  1、教师讲述唐老鸭的故事,重点讲述肥胖给唐老鸭带来不方便:上楼很吃力、小动物们笑话它、医生告诉他肥胖会带来很多疾病、跑步比赛得到倒数第一名。

  2、探索胖鸭走路动作,个别模仿→教师总结→全体模仿。

  3、合音乐节奏表演第一段动作。

  三、探索B段动作

  1、倾听音乐,让幼儿说说象在干什么?

  2、引出运动主题,探索运动的方式和动作,教师用简图的方式记录。

  3、带领幼儿按顺序把运动动作喊节奏做一遍。

  4、试着合音乐节奏做运动动作。(选择有代表性的动作)

  四、探索C段动作

  1、出示瘦鸭图,激发幼儿兴趣。通过故事激发幼儿表演欲望,带领幼儿探索瘦鸭走与胖鸭走动作的区别。

  2、用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做瘦鸭跑步动作。

  3、随音乐做瘦鸭奔跑动作。(注意提醒幼儿跑步时与别人共享空间)

  五、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节奏快慢的区别。

  2、带领幼儿根据设计的情节来合节奏表演动作。

  注意让幼儿在结束的地方摆造型表示庆祝跑步得第一的心情。

  3、重复表演1-2次(幼儿可以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运动)。

  六、教师小结"通过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时该怎样做呢?"

  1、注意饮食:少吃零食、多吃水果蔬菜,不挑食。

  2、注意运动健身。

  3、祝愿每个孩子都是健康的、快乐的'。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本次活动讲了“唐老鸭减肥记”这样一个故事。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唐老鸭减肥前胖胖的样子,减肥时卖力地运动,减肥后变苗条了,摆出优美的动作这样几个环节。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8)

——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通用5篇

  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1

  活动背景:

  孩子进入大班后,对值日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劳动的小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喜爱。《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懒惰人描写得惟妙惟肖。通过歌唱,它能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

  2、启发幼儿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3、启发幼儿用“他在……,他在……,他还在……”的句式为“勤快人”“懒惰人”创编新歌词并演唱,体验创作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干活的情景。

  2、图片“勤快人”“懒惰人”; 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解决难点。

  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幼儿知道勤快和懒惰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并有节奏地说出“他在…他在…他还在…”的歌词。

  1、出示勤快人图片并提问。

  2、出示懒惰人图片并提问。

  二、学唱歌曲,分析歌词。

  1、第一遍听录音欣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与速度。

  提问:听后有什么感觉?

  2、第二遍欣赏,教师清唱。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有节奏地完整地朗诵歌词。

  4、幼儿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进行演唱。

  三、提问引导,创编歌曲。

  1、勤快人在厨房除了烧菜、煮饭、蒸馒头,还会做些什么事情?相反,懒惰人呢?

  2、我们把这些事情也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2

  活动目标:

  1.用自然的声音歌唱,能唱出歌曲的诙谐感。

  2.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3.学*创编歌词并演唱,体验创作歌曲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了解厨房工作

  2.?与歌词匹配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玩的`歌曲,请你们听一听,然后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2.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诙谐

  (2)幼儿跟读歌词,教师出示与歌词相关的图片。

  (3)幼儿跟唱歌曲。

  (4)熟悉歌曲后,尝试使用不同节奏表现不同情绪。

  4.创编歌曲

  启发幼儿想出勤快人、懒惰人在家里干的其他事情,并编成歌词演唱。

  活动延伸

  进行歌曲表演唱。

  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3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不同速度、力度的变化及表现的不同形象,大胆地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勤快人、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2、尝试与同伴一起合作编歌词并即兴演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常厨房里都有哪些活要干?"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有这么两种人,他们都在厨房里,请小朋友听听歌声,再告诉老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歌曲,着重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有力,快速的歌声表现的勤快人和无力、慢速的'歌声表现懒惰人的不同,让幼儿讨论音乐为什么这样表现。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指唱,幼儿能听节奏指图。

  5、动作表现:鼓励幼儿尝试听音乐边演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现勤快人与懒惰人。

  6、其他幼儿割据自己演唱,即兴编动作。

  7、趣味对唱: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勤快人和懒惰人。启发幼儿用越唱越快、越唱越有力的方法演唱第一段,表现动作麻利和勤快人;用越唱越无力的歌声表现懒散的懒惰人。

  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4

  活动背景:

  孩子进入大班后,对值日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劳动的小技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喜爱。《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懒惰人描写得惟妙惟肖。通过歌唱,它能使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然的声音歌唱,吐字清楚,正确地表现歌曲的节奏。

  2、启发幼儿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变化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的形象。

  3、启发幼儿用“他在……,他在……,他还在……”的.句式为“勤快人”“懒惰人”创编新歌词并演唱,体验创作歌曲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请孩子回家观察父母在厨房干活的情景。

  2、图片“勤快人”“懒惰人”; 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解决难点。

  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幼儿知道勤快和懒惰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并有节奏地说出“他在…他在…他还在…”的歌词。

  1、出示勤快人图片并提问。

  2、出示懒惰人图片并提问。

  二、学唱歌曲,分析歌词。

  1、第一遍听录音欣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整体风格与速度。

  提问:听后有什么感觉?

  2、第二遍欣赏,教师清唱。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有节奏地完整地朗诵歌词。

  4、幼儿跟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进行演唱。

  三、提问引导,创编歌曲。

  1、勤快人在厨房除了烧菜、煮饭、蒸馒头,还会做些什么事情?相反,懒惰人呢?

  2、我们把这些事情也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四、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勤快人和懒惰人》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不同速度、力度的变化及表现的不同形象,大胆地用歌声和动作来表现勤快人、懒惰人的不同形象。

  2、尝试与同伴一起合作编歌词并即兴演唱,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导入:"*常厨房里都有哪些活要干?"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有这么两种人,他们都在厨房里,请小朋友听听歌声,再告诉老师他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歌曲,着重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有力,快速的歌声表现的勤快人和无力、慢速的歌声表现懒惰人的不同,让幼儿讨论音乐为什么这样表现。

  3、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4、教师带领幼儿指唱,幼儿能听节奏指图。

  5、动作表现:鼓励幼儿尝试听音乐边演唱歌曲边用动作表现勤快人与懒惰人。

  6、其他幼儿割据自己演唱,即兴编动作。

  7、趣味对唱: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勤快人和懒惰人。启发幼儿用越唱越快、越唱越有力的.方法演唱第一段,表现动作麻利和勤快人;用越唱越无力的歌声表现懒散的懒惰人。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9)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优选【五】篇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 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恢。

  活动准备:

  场地、录像、音乐、黑板、三幅画、厨师服具。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活动。

  1、音乐伴奏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舞蹈。

  2、游戏:

  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来摸摸口袋,呀!我这有一颗珠子,它会发出好看的光!(教师做神秘状,吸引幼儿的注意)咦?我的珠子越来越(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带动幼儿一起表现)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

  刚才我手里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颗神奇的珠子?对了,当我们想象自己有这么一颗珠子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幼儿观看录像)提问:面条煮之前是什么样的?把硬硬的直直的面条放进锅里它会慢慢弯曲,慢慢变软,火越来越,水开了,面条在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好像人的肢体缠绕,四肢波浪,(谁能来表现一下?)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二)乐曲的想象和表现。

  1、我这有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仔细听,边听边想,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是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音乐伴奏,幼儿欣赏)

  2、再来感受一下(音乐伴奏,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3、我们来边感受音乐,边欣赏煮面的过程。(教师将图片一一对贴在黑板上)

  4、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5、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6、好,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做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当厨师煮面喽!

  (音乐伴奏,幼儿舞蹈教师指挥)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快慢慢的出来到碗里来,我要撒调料了,边撒边说"各种味道的调料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教师说,让我来品尝一下,太香!太棒了!我还想吃一碗,面条准备好了我再来下一碗,(音乐伴奏)游戏一边。

  7、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8、根据时间,再请个小厨师。音乐伴奏游戏开始。

  三、结束部分。

  我们来请老师尝尝面条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辣还是酸还是苦的呢?你可要在表情与动作上表现出了哦,还记得刚才我教你们的只要我们想象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嘿嘿,快去吧!问问老师们是什么味道啊?

  我们去请别的小朋友也尝一尝吧!引导幼儿出活动室,跟老师说再见。

  活动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 2

  活动的目标: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欢乐。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活动(一)音乐伴奏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舞蹈。

  (二)游戏:

  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来摸摸口袋,呀!我这有一颗珠子,它会发出好看的光!(教师做神秘状,吸引幼儿的注意)咦?我的珠子越来越大(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带动幼儿一起表现)大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

  刚才我手里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颗神奇的珠子?对了,当我们想象自己有这么一颗珠子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

  二.基本部分(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幼儿观看录像)提问:面条煮之前是什么样的?把硬硬的直直的面条放进锅里它会慢慢弯曲,慢慢变软,火越来越大,水开了,面条在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好像人的肢体缠绕,四肢波浪,(谁能来表现一下?)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二)乐曲的想象和表现1.倾听第一遍音乐,感受乐曲的结构。

  (这一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这首乐曲由三段体组成以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再来感受一下(音乐伴奏,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3.我们来边感受音乐,边欣赏煮面的过程。(教师将图片一一对贴在黑板上)4.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5.感受滑音。

  (这一环节教师启发幼儿根据滑音创编各种动作,增加了幼儿活动的情趣,也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游戏做好准备。

  6.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7.好,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做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当厨师煮面喽!

  (音乐伴奏,幼儿舞蹈教师指挥)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快慢慢的出来到碗里去。

  8.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三.结束部分我们去请别的小朋友也尝一尝吧!引导幼儿出活动室,跟老师说再见。

  《面条舞》教学反思本周,学校组织了我们新入园十位老师的汇报课活动,我精心准备了一节音乐游戏活动《面条舞》。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真正的动起来了,配合着生动的音乐将面条的变化过程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本活动来源于生活,便于幼儿观察理解,模仿表现,又有一定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在活动中,孩子们并没有大胆、有创意地表达。在讲述面条下锅的符号时我没有很好的引导、表现让孩子们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还有在最后表演煮面条的过程中孩子们太高兴了,场面有点失控。以后我要多听多向像其他教师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活动反思: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因此,我首先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面条,作为活动的内容。并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感、表现自我。让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音乐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段体结构(中速,慢板和快板),并理解音乐的性质,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 3

  一、目标:

  1、在了解煮面条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像,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的感受的乐趣。

  二、准备:

  1、幼儿在家观察过煮面条的过程,吃过拌面。

  2、幼儿具有一定的肢体表现能力。

  3、煮面条的录像带,录有进行曲的音带,代表调味品的各色皱纸。

  4、铺有地毯的活动室,旁边画有若干圆圈。

  5、音乐《喜洋洋》

  三、过程:

  一、进行热身运游戏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来摸摸口袋……呀!我这儿有一颗珠子,它会发出好看的光!(教师做神秘状,吸引幼儿的注意)

  师:咦?我的珠子越来越……(教师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带动幼儿一起表现)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刚才,我手力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颗神奇的珠子?

  幼:没有,是假的,是想出来的。

  师:那珠子在哪儿?

  幼:在脑子里。

  师“对了,当我们想像自己有这么一颗珠子时,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怎样才能让别人也认为你有一颗珠子?也被我们的表演吸引呢?

  幼:动作很像,表情也很像。

  师:首先自己要相信,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记住这两点,接下来我们的游戏会更有趣!

  二、观察表现对象

  师:接下来我们模仿的是:在煮面条。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煮面条吗?

  幼:看见过。

  幼:我自己也煮过面条。

  师:好,我们来看一段煮面条的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你们看,烧面条前先往锅里加些什么?(水)什么水?(冷水)面条怎样了?(开始翻滚)这是什么动作?(关火)面条熟了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变软了)

  师:面条没有煮熟之前是怎样的?请你来模仿一下。(幼儿用手捏紧拳头、站的笔直动作来表现)面条煮好后是什么样子的?(幼儿用身体柔软无力、放送手腕和膝关节、低垂着头等来表现)面条是突然变软的还是……

  幼:一点一点变软的。

  师:一开始面条沉在锅底,水开了,面条怎样了?

  幼:浮在水面上。

  幼:像蛇一样缠在一起。

  幼:好像在发抖。

  幼:扭莱扭去转圆圈。

  三、想像与表现

  师:好,我们也来学学面条。看看谁像一跟面条?师边看边摸,促使幼儿增加力度)面条在热水里,慢慢地变软,(幼儿身体左摇右摆,逐渐下蹲,软绵绵地蹲在地上)水越来越热,水开了,面条浮起来了,开始不停地扭动、旋转、抖动。(幼儿跟随教师的语言提示用肢体动作表现翻滚的面条,教师也从孩子的动作中吸取有创意的动作)加水了,哧……哧……(幼儿的身体保持不动,个别幼儿用弯曲的身体表现面条柔软的状态,一位幼儿将腿伸到半空中,静止不动)我看到很多面条变软,可有的面条好像还不够软,等会儿水开的时候要翻滚得更厉害才行。咦,这跟面条的一头还挂在锅子边上,真有趣!水又开始变热了,面条怎么样了?(幼儿用更幅度的动作进行表现,由于受同伴的影响,幼儿相互学*,表现的方式更丰富了)啪!我关火了!(幼儿随即就地到下)让我来看看哪跟面条熟了,看上去最软?(幼儿努力调整自己的姿势,用松弛、弯曲的动作加以表现,神态懒洋洋、无力的)让我来把面条捞起来,我捞———(幼儿随教师的手势,被动得站起来,有的幼儿低垂着头,耷拉着手,以表现被捞的感觉)哎呀!面条太滑,滑下去了!(幼儿一下子躺倒在地上)这回我用筷子夹,我夹———(部分幼儿下腰,双手挂下来,表现得很传神!其余幼儿纷纷仿效)把面条放到盘子里。(幼儿开心地集中躺在一起)我来尝一尝,哎呀!怎么没有味道?

  幼:忘了放调料了!

  幼:家点调料!

  师:好,那我们就在来煮一锅面条吧!

  四、讨论并丰富表现内容

  师:我们怎样才能表现得更像,让别人更相信呢?面条下锅前是什么样的!

  幼:一把一把的。

  幼:一束一束的。

  师:我们怎样来表现一束面条呢?(幼儿迅速拢抱在一起,但因为拥挤,有点拉扯推挤)看来有的面和别的面条粘住了,那可就不好吃了!(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陆陆续续送开手,同时调整自己的空间位置,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间距。与同伴如此*距离的对视,令孩子们感到新奇有趣)

  师:想一像你是中间的还是外围的面条,怎样才能均匀地撒到锅子里。怎样才能均匀地撒到锅子里。准备!我撒下去喽!(幼儿用眼神和身体与同伴进行沟通,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站位,慢慢后退散开,最后软软地沉到锅底)水开了……加点冷水了……火关了!(幼儿表现)我要把这些面条捞起来放到盘子力。(教师以不通的方式将“面条“盛成四盘)我来拌一拌。请你用柔软的部位和其他面条缠在一起。(幼儿尝试用手臂和腿与同伴充分缠绕,身体的接触使幼儿非常开心,所形成的身体造型也非常有趣。教师不断地做搅拌动作,引导幼儿进一步相互缠绕)

  师:现在我来撒调料喽!各种味道的调料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教师分别假装在幼儿身上撒上辣椒纷、花生酱、、葱花……幼儿做相应的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

  师:让我来品尝一下,真香!太棒了!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 4

  活动目标:

  1、在了解煮面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明显的节奏变化,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恢。

  活动准备:

  场地、录像、音乐、黑板、三幅画、厨师服具。

  活动过程:

  一、热身准备活动。

  1、音乐伴奏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随音乐舞蹈。

  2、游戏:

  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来摸摸口袋,呀!我这有一颗珠子,它会发出好看的光!(教师做神秘状,吸引幼儿的注意)咦?我的珠子越来越(教师用夸张的动作带动幼儿一起表现)得我都快抱不住了,珠子好像在慢慢变小,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把它小心地放回口袋里。

  刚才我手里是不是真有那么一颗神奇的珠子?对了,当我们想象自己有这么一颗珠子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录像,进行肢体动作的想象和表现。

  小朋友在家见过煮面条吗?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面条是怎样变化的?(幼儿观看录像)提问:面条煮之前是什么样的?把硬硬的直直的面条放进锅里它会慢慢弯曲,慢慢变软,火越来越,水开了,面条在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好像人的肢体缠绕,四肢波浪,(谁能来表现一下?)煮熟了以后还要注意关火,聪明。

  (二)乐曲的想象和表现。

  1、我这有一首好听的曲子,你们仔细听,边听边想,哪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哪一段表现的是刚下锅的面条,哪一段是在锅中沸腾的面条。(音乐伴奏,幼儿欣赏)

  2、再来感受一下(音乐伴奏,教师用画来表现)音乐结束后,教师边指画便问幼儿这是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直直的硬硬的面条,第二段表现的是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是不断翻滚、转圈的面条。

  3、我们来边感受音乐,边欣赏煮面的过程。(教师将图片一一对贴在黑板上)

  4、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一下没下锅时硬硬的直直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刚下锅时慢慢弯曲变软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再请几个小朋友来表现不断翻滚、转圈、跳上跳下的面条。

  我们一起来表现一下,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表现。

  5、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煮面的全过程。(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完整舞蹈)

  6、好,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做小面条,站到锅边准备好,我来当厨师煮面喽!

  (音乐伴奏,幼儿舞蹈教师指挥)注意最后强调关火,提醒幼儿关火后面条就不能动了。

  教师边做捞面条的样子,边说哎呀把面条捞出来啦,快慢慢的出来到碗里来,我要撒调料了,边撒边说"各种味道的调料洒在面条上面条会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咳嗽、皱眉、伸舌头等动作。教师说,让我来品尝一下,太香!太棒了!我还想吃一碗,面条准备好了我再来下一碗,(音乐伴奏)游戏一边。

  7、请幼儿当厨师下面条,教师幼儿一起表演。

  8、根据时间,再请个小厨师。音乐伴奏游戏开始。

  三、结束部分。

  我们来请老师尝尝面条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辣还是酸还是苦的呢?你可要在表情与动作上表现出了哦,还记得刚才我教你们的只要我们想象时,然后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别人也相信,我们游戏起来就会很有趣的。嘿嘿,快去吧!问问老师们是什么味道啊?

  我们去请别的小朋友也尝一尝吧!引导幼儿出活动室,跟老师说再见。

  大班音乐教案:面条舞 5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了解煮面条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表演。

  2、幼儿能听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3、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煮面条的过程。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入教室。

  2、出示:“神秘的宝物”,引起幼儿兴趣并导入课题。

  3、回忆下面条的整个过程,引导幼儿想出面条的动作并表现出来。

  (1)刚刚下到锅里的小面条是什么样?

  (2)面条是突然变软的?还是……?)

  (3)小面条变软了,沉到锅底,水沸腾了,面条怎么样了?

  (4)关火后,小面条是怎么样的?

  4、把幼儿想出来的动作串起来,与幼儿一起表演。

  5、教师引出舞蹈名称,请幼儿听音乐的变化。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后回答问题。

  (2)分段欣赏,幼儿进一步感受乐曲变化并表现下面条的过程。

  6、听音乐完整表现。

  7、教师带幼儿出活动室。


大班音乐筷子舞教案通用5篇(扩展10)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通用5篇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1

  设计意图:

  1、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并能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整体素质。

  2、《森林狂想曲》形象鲜明,三段体音乐变化明显、突出,便于幼儿分辨,表现旋律的内容,音乐美好、有趣、有意义,很适合大班的幼儿欣赏。

  3、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于通过《森林狂想曲》这一音乐欣赏活动,集艺术、语言、健康等于一体,让孩子们在自由愉快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帮助幼儿认真倾听的*惯

  2、感受大自然中音响的和谐与优美的同时,初步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表演(歌声与微笑)

  2、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歌声与微笑):

  教师:小宝贝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跳个舞吧,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师幼共舞。

  二、听一听

  1、教师以讲述的形式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宝贝们,你们刚才累了吗?大家今天这么开心,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现在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听了感觉怎样。

  教师放音乐幼儿欣赏

  提问1、刚才小宝贝们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鸟、知了、蟋蟀、小鸭等)

  2、听了音乐感觉怎样(抒情、欢快)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加上优美动听的乐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优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欣赏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请幼儿第二次边欣赏乐曲,边看画面感受“乐曲和画面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

  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2、这样的音乐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样?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动作表演,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动物动作。

  四、动一动大家一起模仿小动物的样子。鼓励小组幼儿自愿地按音乐内容扮演角色、表现情绪、创编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五、想一想

  教师小结;这么美的音乐,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大自然原来这么美!”那就让我们好好的去欣赏自然,保护自然吧!

  提问: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怎么做(不伤害小动物、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鸟)等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们自己做到还要监督我们周围的人好吗?

  六、结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动物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吧,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孔雀开屏的动作)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

  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

  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

  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尝试即兴演奏)

  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重点学*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

  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

  (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

  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

  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

  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四、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

  课后反思:

  当孩子们聆听那潺潺流水、雀鸟、蛙声、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时,我感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其次,乐曲中欢快的主旋律、鲜明的形象,清晰的结构是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的,曲中变换的旋律又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根据大班年龄特点,使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的'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知道好奇是幼儿学*的重要契机。活动开始我让幼儿以倾听乐曲前奏,在我语言描述下的森林美景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制造悬念,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这里,我结合图谱让幼儿分段欣赏,并利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性质和各段的情绪。在欣赏时,我引导幼儿只要不影响同伴,可以摆各种造型动作,随着旋律释放表演激情,欢快的乐曲加上有趣的情节,幼儿想象着自己是小动物,用创造性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欣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孩子意犹未尽中结束整个活动。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捕捉孩子话语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给予积极恰当地回应;个别环节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我有些急躁,没有及时的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睿智地促进师幼良性的互动,是我今后教学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3

  设计意图:

  1、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力,理解力,并能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整体素质。

  2、《森林狂想曲》形象鲜明,三段体音乐变化明显、突出,便于幼儿分辨,表现旋律的内容,音乐美好、有趣、有意义,很适合大班的幼儿欣赏。

  3、我的设计意图是在于通过《森林狂想曲》这一音乐欣赏活动,集艺术、语言、健康等于一体,让孩子们在自由愉快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音乐活动的兴趣;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加强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森林狂想曲》,帮助幼儿认真倾听的*惯

  2、感受大自然中音响的和谐与优美的同时,初步学会用表情(神态)、动作、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3、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表演(歌声与微笑)

  2、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跳(歌声与微笑):

  教师:小宝贝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跳个舞吧,播放音乐(歌声与微笑)师幼共舞。

  二、听一听

  1、教师以讲述的形式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师:小宝贝们,你们刚才累了吗?大家今天这么开心,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现在一起来听一听,看看你们听到了什么?听了感觉怎样。

  教师放音乐幼儿欣赏

  提问1、刚才小宝贝们听到了什么(青蛙、小鸟、知了、蟋蟀、小鸭等)

  2、听了音乐感觉怎样(抒情、欢快)

  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加上优美动听的乐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优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们欣赏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请幼儿第二次边欣赏乐曲,边看画面感受“乐曲和画面带给我们的视听享受”。

  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自由回答

  2、这样的音乐中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样?请你选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动作表演,鼓励幼儿表现不同的动物动作。

  四、动一动大家一起模仿小动物的样子。鼓励小组幼儿自愿地按音乐内容扮演角色、表现情绪、创编与内容相关的动作。

  五、想一想

  教师小结;这么美的音乐,这么可爱的小动物,大自然原来这么美!”那就让我们好好的去欣赏自然,保护自然吧!

  提问: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怎么做(不伤害小动物、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鸟)等等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们自己做到还要监督我们周围的人好吗?

  六、结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动物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和小动物再见吧,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来我也比较喜欢带领孩子唱唱跳跳。《纲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森林狂想曲》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想象空间并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动。上完这个音乐活动,我总体感觉比较满意。幼儿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较认真地欣赏音乐,也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活动气氛也挺活跃,仿佛他们一个个就是那森林里可爱的小动物。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音响设备

  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

  活动过程:

  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员们可真厉害,跳的舞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参加舞会吧!

  活动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由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作发出的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仿佛把人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感受温馨,感受自然,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播放视频,音像结合,使学生从各方面感受热带雨林的神奇,体会乐曲中描绘的.景象,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听辨乐曲小片段,辨别是哪些乐器演奏的,使学生认识笛子、小提琴、吉他,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接着认识三段主题旋律,随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再听辨,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印象,然后完整欣赏乐曲给旋律排顺序。

  我还设计了图谱,让学生聆听歌曲找出其中的小动物。邀请孩子们一起参加表演,孩子们一下子兴趣就来了,首先通过图谱,让大家掌握节奏,由老师的示范,渐渐的大家都能够自己拍出其他小动物的节奏,然后再大家都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加上音乐的渲染,把孩子们都带入到音乐会的情境中,紧接着在大家注意力集中又熟悉旋律的前提下,又呈现乐器,让大家更有欲望参加演奏,通过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再与动物的鸣叫声和动作相比较,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配乐乐器,既有助于孩子记忆又体现了参与性。最后的正式演出环节,让孩子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使情境更加真实,孩子表演的十分认真,整齐的打击节奏,使最后的表演非常精彩,大家的掌声也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

  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孩子们的兴趣高昂,活动气疯活跃,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了满足所有孩子的欲望,在最后表演环节还组织大家交换乐器演奏,让孩子都有机会演奏三种乐器。但在交换乐器时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能够演奏到三种乐器,个别孩子甚至一直演奏一种乐器,失去了其他乐器的演奏机会,对于这个现象我想是因为在交换乐器时我选择让孩子们自由交换的方式而产生的,若老师在交换前能够明确要求,或者由老师来统一交换,那么孩子们演奏的机会会更加*等,同时也能够掌握整首歌曲四种不同节奏。

  大班森林狂想曲音乐教案 5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音响设备

  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

  活动过程:

  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员们可真厉害,跳的舞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参加舞会吧!

  活动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由森林中多种动物鸣叫以及动作发出的'声音合成的音乐,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轻快鸟鸣,仿佛把人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感受温馨,感受自然,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在这堂课中,我通过播放视频,音像结合,使学生从各方面感受热带雨林的神奇,体会乐曲中描绘的景象,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然后让学生听辨乐曲小片段,辨别是哪些乐器演奏的,使学生认识笛子、小提琴、吉他,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接着认识三段主题旋律,随着老师的琴声轻轻哼唱,再听辨,加深学生对主题旋律的印象,然后完整欣赏乐曲给旋律排顺序。

  我还设计了图谱,让学生聆听歌曲找出其中的小动物。邀请孩子们一起参加表演,孩子们一下子兴趣就来了,首先通过图谱,让大家掌握节奏,由老师的示范,渐渐的大家都能够自己拍出其他小动物的节奏,然后再大家都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加上音乐的渲染,把孩子们都带入到音乐会的情境中,紧接着在大家注意力集中又熟悉旋律的前提下,又呈现乐器,让大家更有欲望参加演奏,通过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方式再与动物的鸣叫声和动作相比较,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配乐乐器,既有助于孩子记忆又体现了参与性。最后的正式演出环节,让孩子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使情境更加真实,孩子表演的十分认真,整齐的打击节奏,使最后的表演非常精彩,大家的掌声也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信。

  整个教学环节很流畅,孩子们的兴趣高昂,活动气疯活跃,孩子们意犹未尽,为了满足所有孩子的欲望,在最后表演环节还组织大家交换乐器演奏,让孩子都有机会演奏三种乐器。但在交换乐器时发现,部分孩子并没有能够演奏到三种乐器,个别孩子甚至一直演奏一种乐器,失去了其他乐器的演奏机会,对于这个现象我想是因为在交换乐器时我选择让孩子们自由交换的方式而产生的,若老师在交换前能够明确要求,或者由老师来统一交换,那么孩子们演奏的机会会更加*等,同时也能够掌握整首歌曲四种不同节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