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

首页 / 教案 / |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吧!

  二、学*《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掩耳盗铃》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

  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字生,会写“守”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或教训,“遇”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2、按“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

  3、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字。

  (1)借助拼音,细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教互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5、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

  (2)a、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b、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有长高时,他心情怎样?画出种田人的心情有关的词,理解:巴望、焦急,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及禾苗死后,十分失望的心理。

  (3)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读读。

  (4)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课堂小结:

  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揭示课题。

  3、录音范读,边所边标出自然段。

  二、学*课文,理解寓言。

  1、学*1、2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窜——乱跑;撞——碰

  (3)他捡到兔子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学*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个人原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守坐,庄稼全完了)

  (2)齐读了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

  (2)写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总结: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本,我们不应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4、齐读课文。

  课后小结:

  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目标

  投影出示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第一题第

  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确立学*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

  (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懂得在日常学*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4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 做法 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

  ※白费

  (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

  (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 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1)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板书课题,简介寓言

  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寓言简单来说呢,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两个说明深刻道理的小故事。

  先来学*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同时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成长”的“长”,不是“长短”的“长”。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课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让学生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二、合作交流

  1、识记生字词语

  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分段指读课文,纠正字音。想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领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借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1)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2)第二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

  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通过思考,指导学生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说明: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巩固延伸

  (一)深化感悟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说明: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复*导入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复*。

  2、师:从《揠苗助长》的学*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谁来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

  3、师:某某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再来学*另外一篇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守株待兔

  师:看到这个标题,请大家想想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跟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里,守是守护的意思,株就是树桩,待是等待,兔当然就是兔子的意思了。

  师:某某同学讲的故事真好,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视频

  (二)、初读识字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课文,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发音,体会故事讲了什么事情,说明什么道理?

  三、品读领悟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举例: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

  结果怎么样?

  这个人做得对吗?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小组汇报交流学*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

  举例: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四、巩固延伸

  (一)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说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写字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生字动画,学*“守、丢、此、桩、肥”。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相关资料

  词语解释:

  1、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2、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巴望:盼望。

  4、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6、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朗读。

  6、练*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口语交际

  1、出示图:

  看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3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揠苗助长”、“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薄型卡片。

  3.文字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

  1.学*“寓言”

  (出示词卡:寓言)

  正音。

  写“寓”字时注意最后三笔。

  (多媒体演示)

  理解:“寓”是什么意思?

  2.学*“则”

  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

  正音。

  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

  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我们先学*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揠苗助长)

  正音。

  2.范背。

  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

  1.解题。

  2.质疑。

  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

  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研究?

  ⑶交流板书:原因 做法 结果

  道理

  3.揭示本堂课目标。

  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第1自然段。

  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

  ⑵交流板书:巴望

  理解:“巴望”什么意思?

  ⑶默读,圈词。

  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巴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⑷交流。

  ※动作:“天天……看”“转来转去”

  ※神态:“焦急”

  (出示词卡:焦急)正音、理解。

  ※语言:“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

  (出示词卡:自( )自( )语)

  ※感觉:“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比较理解:两句话意思相同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

  ⑸小结,齐读。

  2.学*第2自然段。

  ⑴师生接读第2自然段前半句。

  理解:“终于”这个词儿说明什么?

  ⑵指名读。

  思考:他想出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交流板书:拔高

  弄得他──(出示词卡:筋疲力尽)

  ⑶学*“筋疲力尽”

  正音:“筋”读准什么音?

  理解:“筋”这里指身体。“疲”什么意思?“力”呢?

  “尽”这儿有四种解释,选哪一种?

  (映示投影片:“尽”四种解释)

  ⑷比较理解。

  第2自然段如果这样写可以吗?

  (映示投影片: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往高里拔,弄得筋疲力尽。)

  与书上的相比,哪句更好?为什么?

  (映示投影片:第2自然段)

  ⑸指导朗读。

  3.学*第3自然段。

  ⑴男同学读。

  他有没有为自己花费的力气后悔呢?

  ⑵交流,学词。

  ※白费

  (出示词卡:白费)理解

  ※一大截

  (出示词卡:一大截)正音、析形、理解。

  (多媒体演示:“截”的笔面顺)

  ⑶练*朗读。

  (出示词卡:喘气)

  4.学*第4自然段。

  帮助的结果呢?

  交流板书:枯死

  五.分析因果,揭示寓意。

  1.那个人原来巴望禾苗长得快些,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

  板书:→ →

  他错在中哪里呢?

  板书:错

  交流板书:急于求成 事与愿违

  2.揭示寓意。

  小朋友,从这个人的错误中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交流板书:按事物规律办事

  3.深化寓意。

  (映示投影片:判断下列想法、做法是否违背事物的规律)

  六.背诵。

  1.读读课文,看看板书,轻声背背。

  2.引背。

  七.巩固字词,布置作业。

  1.认读词卡。

  2.抄写生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2)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1

  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A 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交流讨论,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朗读。

  6、练*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口语交际

  1、出示图:

  看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字生,会写“守”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

  教学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或教训,“遇”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2、按“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

  3、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字。

  (1)借助拼音,细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教互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5、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

  (2)a、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

  b、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有长高时,他心情怎样?画出种田人的心情有关的词,理解:巴望、焦急,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及禾苗死后,十分失望的心理。

  (3)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读读。

  (4)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课堂小结:

  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揭示课题。

  3、录音范读,边所边标出自然段。

  二、学*课文,理解寓言。

  1、学*1、2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窜——乱跑;撞——碰

  (3)他捡到兔子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学*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个人原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守坐,庄稼全完了)

  (2)齐读了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

  (2)写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教师总结: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本,我们不应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4、齐读课文。

  课后小结:

  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3)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范文五份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

  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并引导发现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2、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用数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

  3、朗读词语、通过读记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背儿歌。

  5、围绕“合作”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听到选这熟悉的声音,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带有“钅、衤、疒”旁的三组字)

  钅 钢 铜 铁 钉

  衤 被 裙 裤 袄

  疒 病 疼 痛 疯

  2、同学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身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在字的前面点击偏旁)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12个字里藏着秘密呢?聪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导同学观察课件的12个字与“钅、衤、疒”字的关系。)?

  (第一行都有“钅”字旁,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第二行字都有“衤”字旁,衣字旁与服装、被子等有关;第三行字都有“疒”字旁与疾病有关)

  4、小组读、指名读、互读、再脱掉拼音读。

  5、你还知道哪些“钅、衤、疒”的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

  (鼓励同学在生活中识字,通过交流识字经验增强识字的自豪感。)

  6、 拓展:找一找“钅、衤、疒”旁的字。

  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字的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

  三、我会填?

  1、出示课件(不带词语)

  一只( ) 一个( ) 一把( )

  一块( ) 一条( ) 一盘( )

  2、你能根据量词填上相应的事物名称吗?(小组内练*后推荐一人讲给大家听)

  3、 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

  4、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你会说吗?

  5、拓展:

  五颗( ) 一座( ) 一本( )

  一幅( ) 一架( ) 一间( )

  四、我会读?

  小朋友们认得、填得真好,咱们接着往下学。(点出“我会读”。)?出示课件图片上写着“我会读”中的词语。

  书桌 板凳 椅子 棉被 运动裤

  身手 *惯 宣布 称誉 议论纷纷

  自信 容易 粗糙 疲劳 吞吞吐吐

  同学自身读一读词语,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让同学说说“吞吞吐吐”(AABB)形式的词语。

  五、读读背背

  《走山路》是一首有趣的绕口令形式的儿歌,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同学借助插图,在读中感悟。

  1、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儿歌:走山路。(出示课件、配音)

  2、借助拼音自由练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配乐朗读)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读,齐读,边读边做动作……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看课件:小猪、小鹿和小兔为了什么事急坏了?

  6、老师指着课件让同学自由发言。

  7、指导背诵(四人小组合作、开火车)

  8、齐背儿歌。(配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2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

  2、学*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重点:学*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四、教学难点: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

  1、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小黑板出示本课词语) 。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5.小结默读的方法:今天我们学*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选好学*了这篇课文,这种方法很好。你在读的时候,可以静静地思考问题。现在老师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就用默读的`方法在课外读一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它的作者就是这位法国小姑娘蒂皮,今年12岁,她从小就生活在非洲的丛林里,小蒂皮把大象视为哥哥,和狒狒相伴,与鸵鸟共舞,连危险的豹子她也尝试着去和它接*。她会跟动物说话,用眼睛跟动物交流。希望同学们用默读的方法去感受蒂皮和她的野生动物世界,希望同学们也像小蒂皮一样热爱野生动物,以真诚的爱心关爱大自然,善待野生动物,去营造一个美好的充满欢乐友爱的未来世界。

  第二课时

  实践活动

  1.我们感受到了卡罗尔和小猫之间真挚的情谊。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广告的作用真大。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广告呢?(学生自由地谈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各种广告。)

  2.试着写广告词。

  3.课外阅读作品:《我家的小猫》、《内尔罗和爱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课后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字、词的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并在学*中积累字、词。

  2.通过阅读训练,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积累知识,表达自己感想。

  3.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自主识字,积累新词。

  2.指导学生默读短文,并结合小制作进行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

  2.学生课前完成的小制作。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好孩子,请开动脑筋和我一起去发现文字王国中的奥秘吧!

  ──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正音(指名读,纠正错音)。

  3.同桌互读(说一说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4.归纳小结(归纳每组两个词语的字相同,只是交换位置,组成新的.词语,词义不同。)

  5.鼓励学生说出类似词语(教师板书)。

  如:算盘盘算到达达到喜报报喜喜欢欢喜

  6.齐读词语,师生小结(让我们牢记规律,去发现更多这样的词语。)

  二、读读认认

  1.课件演示(出示课件:肤问:谁认识这个字?并指名读,再出示拼音。)

  2.你怎么记住这个字?(出示课件:月夫肤(皮肤)说说记忆的方法)。

  3.引导学生归纳识字方法。

  4.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其它汉字。

  5.师检查识字情况(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6.巩固生字,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出示生字卡片。)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词宝宝迷路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一、我会读

  1.读一读词语,发现每组词语在意思上联系。

  2.读句子,选词填空(填完后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3.指导朗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纠正练*、再指名读)。

  4.拓展练*:用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

  二、我会读

  1.默读短文(画出生字,可借助字典或和同学交流学会)。

  2.指名读(说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朗读,特别是师范读)。

  4.说说从鲁班身上学到什么?

  5.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

  一、观察小制作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用易拉罐做成的灯笼,引导学生观察,你认为做得怎么样。)

  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小制作(把小制作放在自己课桌上)。

  三、板书课题《我们的小制作》。

  四、师生口语交际。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制作过程说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补充纠正。

  (2)分小组交流。

  ①每小组同学轮流介绍,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还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及时解答。

  ②比一比小组中哪名同学说得好,推举进行全班交流。

  ③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分别介绍,评出优秀讲解员和最佳作品)。

  五、办作品展览会,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台

  一是学生比一比谁收集的多,选出最有特色的邮票,向同学介绍它的内容。

  二是同学读自己的名言,可以说一说作者和自己为什么会收集?并开展互赠名言活动(小组成员之间)。

  三是学生自愿展示自己*期的优秀作品(如书法或美术作品,小制作或作文等)。

  (新邱区中部小学 刘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A案,二下语文园地四,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

  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5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

  2、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

  (二)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了解的传统节日,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设想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把图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基本教学思路:语文学科着力强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领域的深刻影响,强调“拓宽语文学*和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设想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观看录象(或挂图)练*说话,积累成语、诵读诗歌等形式,把语文学*同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音乐、美术等美容进行有机地渗透、链接、整合,使学生既丰富了知识,了解了民间风情*俗,又锻炼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过节吗?谁愿意介绍一自己过节的情况?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出示韵文,先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再和同桌交流:你读这些词语时想到些什么?

  用不同的形式检查自学情况

  双边互动:

  互动1

  师:谁能分别找出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舌音的字?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学生分别找出这些字,并领读)

  师:在“节日树”上有去掉拼音的词语,谁能说出这些节日,就摘走这些果子。

  (学生摘果子,读出来后请他做小老师领读。)

  教师范读词串,让学生注意词与词之间,行与行之间的停顿,然后学生练读,最后进行小组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可以自主进行识字并交流。但是识字仍然是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我们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字音的训练,在认认真真地练*中去识字,去体验并享受学*的过程。]

  互动2

  观看春节包饺子的录象或教学挂图。

  师“说说画面上放了些什么?

  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师:关于春节你还知道些什么?

  给学生交流表达的'机会,也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把自己过春节的体验讲听,心中的过节的快乐情绪被再次激起。结合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一些成语,如: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等。

  有了上面的铺垫,学生朗读好这组词语应该是水到渠成了。

  (三)达标反馈

  用上”春节 饺子 拜年“说一句话,也可以说说自己的生活实际。

  (四)学*写字

  (五)拓展延伸

  继续向家长或亲戚朋友了解关于春节的情况。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4)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五)份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6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统一美,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目标解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定位在学生已了解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让学生在发现规律,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多种方法内在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体会数学的统一美,也使学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类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同学们算题老师猜。老师猜得都对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疑合探

  (一)回顾规律,提出问题。

  1.动手操作,摆小旗。

  2.发现规律,说小旗。

  这些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说一说,接下来再摆第10面是什么颜色?第11面呢?第12面呢?

  3.提出问题,猜小旗。

  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把自己的方法表达清楚,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方法。

  2.汇报交流,组织研讨。

  (1)预设一:画图法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2)预设二:符号法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红红 黄

  3 6 9 12 15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的。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里,现在是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1)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学“整百、整千数的口算加减法”(义教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中)。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1)一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继续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如,在“克和千克”(第87页的内容、第89页第7题)和“统计”(第113页第3题)的教学中,都安排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1.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似数。

  2.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方向或竖直方向*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列的简单排列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解决问题????4课时

  2、表内除法(一)????15课时

  3、图形与变换????3课时

  4、表内除法(二)????11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6、克与千克????2课时

  期中复*????4课时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8课时

  8、统计????2课时

  9、找规律????4课时

  总复*????6课时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 剪出正方形的展开图,通过剪的过程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尝试将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3. 发展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纸正方形、剪刀、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师:上个学期,我们一起学*了正方体,谁能说一说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揭示课题:正方体 师:今天继续学*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一)题1(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纸正方体。)

  1. 师:多媒体演示,将一个正方形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板书:正方形的展示图 从展示图中你能发现什么?(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2. 学生操作:请小朋友们用剪刀沿着手中的纸正方体的棱剪开,然后把它摊*。(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路线沿着棱剪开。)

  (1)师:小朋友们都剪得很好,请每一个小朋友把你手中剪完的图形举起来,跟其他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展示交流。

  (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发现剪法不同剪出来的图形也不同,有很多种等等。)

  (2)画出草图并交流。

  (3)全班交流展示正方体的展示图。

  (二)题2

  1. 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手中的4个正方体展开图拿出来,先看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

  师:请你们把这4个图形折一下,看一看能折出正方体吗?(学生操作)

  (学生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都能折出正方体。)

  2. 补充练*:能将下面的图折成正方体吗?

  (1)先判断一下能否折成正方体?

  (2)操作验证。

  三、练*

  师:(补充说明)像这样由6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图形一共有35种,但是其中只有11种组合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把这11种组合图形画出来。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1:行100千米,剩200千米;行150千米,剩150千米。

  学生2:已行的路程越少,剩下的路程越多。

  学生3:已行路程多50千米,剩下路程少50千米。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

  2.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我比你大。”小明不服气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明年满9岁,就和你一样大,后年就比你大了。”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他们说的实际上是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探索年龄的规律。请小朋友将收集到的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年龄填在题卡上。今年5年后10年后()年后父(母)(岁)学生(岁)相差(岁)

  (1)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表格怎样填,说说这样填表的道理,展示填的结果。

  (2)观察所填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应用

  (1)刚才大家探索有关年龄的规律,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对手指的游戏。教科书第67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教科书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

  (3)●○●●○●●●○●●●●()将图填充完整后,串好可以送给最喜欢的、最要好的朋友。(蕴含情感教育)

  (4)玩一玩数学接龙游戏。

  可以小组或全班一起玩,例如第1个人说一个数2,后边的人接着说比前一个多3的数。

  也可以由大数递减为较小数。

  四、小结

  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五一”长假小朋友会过得非常快乐。老师知道,今年5月1日是劳动节,明年5月1日小朋友会过什么节呢?小朋友,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只要大家认真观察、思考,就能发现更多的规律。

  数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5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惯。

  6、进一步学*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5)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五)份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 1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3、《聪明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智力发达,还要有爱心、忘我、无畏、团结合作的品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新偏旁“羊”。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忘我、无畏的品质,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2、会写10个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题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聪明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聪明”这个词,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她)聪明呢?生答:(自由答,各抒己见)。

  4、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聪明”除了一个人的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含义呢?

  (二、)反复读课文,对“聪明”这个词进一步理解含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注意长勾子的读法,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正音,看准听得仔细、认真。

  (4)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回答思考题,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2、美国教育家让这三个孩子做什么游戏呢?在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回答板书:(干井→冒水→逃命→7秒→否则淹死)

  3、听了美国教育家话这三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指名说说孩子们是怎么做的,美国教育家的表情怎样?板书(最小的上来→7岁的上来→的上来)他们全部逃生过程用了多长时间,达到要求了吗?

  (2)指导朗读

  该孩子们的动作时你认为用什么语气来读?(要又急又快)为什么?(因为逃生的时间只有7秒钟)。

  4、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三个中国小朋友只用了5秒钟,按他的游戏规则脱离了危险,他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后来他知道这三位小朋友只用5秒钟就脱离危险的原因了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6自然段,思考:7岁和10岁这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根据回答板书(他小我要让着他;最后离开,宁可……也不……)。听了孩子的回答美国教育家表情有什么变化?(涌出泪水)。

  5、齐读最后一段,问:这三个孩子仅仅是聪明吗?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板书(无畏、关爱、忘我、团结合作)

  (三)尝试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

  把学生每4人分一组,用瓶子、丝绳、小球进行表演,可以根据书中内容,还可以想象,注意美国教育家神态的变化要突出。

  四、总结

  通过学*课文以及实际表演,你对“聪明”这个词具有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指名回答)。

  板书:

  聪明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表情(神秘)(惊呆)(流泪)

  人物最小的:先上来无畏七岁的:第二个出来关爱

  三个中国小朋友十岁的:最后上来(我,我最后忘我离开,宁可……也……5秒)团结合作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3、《聪明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美国教育家随意指定三个中国孩子做一个游戏的故事,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人不仅智力发达,还要有爱心、忘我、无畏、团结合作的品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新偏旁“羊”。

  三、教学难点:

  1、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忘我、无畏的品质,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2、会写10个生字。

  四、教学过程:

  (一)题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聪明是什么》。

  2、指导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聪明”这个词,谁能说说我们班的同学谁聪明?为什么说他(她)聪明呢?生答:(自由答,各抒己见)。

  4、师: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课文,“聪明”除了一个人的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含义呢?

  (二、)反复读课文,对“聪明”这个词进一步理解含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带拼音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注意长勾子的读法,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给予正音,看准听得仔细、认真。

  (4)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回答思考题,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2、美国教育家让这三个孩子做什么游戏呢?在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回答板书:(干井→冒水→逃命→7秒→否则淹死)

  3、听了美国教育家话这三个孩子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指名说说孩子们是怎么做的,美国教育家的表情怎样?板书(最小的上来→7岁的上来→的上来)他们全部逃生过程用了多长时间,达到要求了吗?

  (2)指导朗读

  该孩子们的动作时你认为用什么语气来读?(要又急又快)为什么?(因为逃生的时间只有7秒钟)。

  4、美国教育家看到这三个中国小朋友只用了5秒钟,按他的游戏规则脱离了危险,他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后来他知道这三位小朋友只用5秒钟就脱离危险的原因了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6自然段,思考:7岁和10岁这两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根据回答板书(他小我要让着他;最后离开,宁可……也不……)。听了孩子的回答美国教育家表情有什么变化?(涌出泪水)。

  5、齐读最后一段,问:这三个孩子仅仅是聪明吗?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板书(无畏、关爱、忘我、团结合作)

  (三)尝试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

  把学生每4人分一组,用瓶子、丝绳、小球进行表演,可以根据书中内容,还可以想象,注意美国教育家神态的变化要突出。

  四、总结

  通过学*课文以及实际表演,你对“聪明”这个词具有智商高以外,还有什么意义呢?(指名回答)。

  板书:

  聪明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表情(神秘)(惊呆)(流泪)

  人物最小的:先上来无畏七岁的:第二个出来关爱

  三个中国小朋友十岁的:最后上来(我,我最后忘我离开,宁可……也……5秒)团结合作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 3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捧读本文的时候,我们会浮想联翩,学生们充盈着童真童趣的'心理更会产生许多令人惊异的感想。因此,建议不要多讲,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当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的时候,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文章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不同的人对本文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要鼓励多元感悟

  学情分析

  《丑小鸭》是大多数同学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奇遇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情节并不陌生. 但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富有情感。这些如果没有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不会领悟,甚至熟视无睹。所以我想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体会丑小鸭的经历和情感.以体验、感悟为主要学*手段,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将课内的收获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应该能达到让学生汲取童话思想精髓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利用童话的阅读方法,学*《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定论,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2、感悟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 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能够体会到同学之间的真挚的情感,能够懂得珍惜友谊。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

  ★乐于观察和发现同学中互相友爱的事例,学*关心帮助同学。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激趣导入

  第一课时

  1.以图导入,激发兴趣,引出红气球。你们*时都是怎么玩气球的?

  2.质疑:气球为什么会跑到窗前呢?

  3、师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窗前的红气球。

  以学生喜欢的话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又为更好地学*课文,体会情感打下基础。

  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 生初读课文,师明确读书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同学或请教老师解决,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2、 小组排火车读课文,互相指正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3、班内指名排火车读文,教师适时指正读音。

  4、认读生字生词。

  5、认会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想想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交流预设

  1、我知道戈里亚病了,得的是传染病。

  2、我知道科里亚住在医院里,谁也不准来看望他,他心情很不好。

  3、我还知道戈里亚的小伙伴们在楼下为他放了一个红气球,气球上还画了一张小脸。

  师;那现在你们有谁能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呢?

  生:思考后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利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识记文中生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以“你知道了什么”为问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研读课文第二课时

  1、教师感情范读。

  2、学生听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质疑,“你有什么收获”

  4、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分析课文,感悟同伴之间的友爱。(让学生在读中悟)

  A学*1、2自然段,感受戈里亚的.孤独寂寞。

  师:指名读1、2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真没意思。

  出示插图:病中的戈里亚。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戈里亚感觉“真没意思”的呢?出示课件:显示1、2自然段的文字。(配图)

  生:交流:(抓住相关重要语句、词语谈自己的感受)

  “戈里亚病了,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

  师引导:

  “一动”也不能动,课件点击着重符号“一动”。从这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戈里亚都不能做哪些事情?

  指导感情朗读这句。

  师引导:都有谁不能来看望他?

  师:连妈妈都不能来看他,戈里亚多么孤单啊!他当然觉得真没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这句。注意停顿和重音“谁也不准来/看望他。”

  “戈里亚呆呆地望着窗户。”

  师引导:戈里亚怎样地望着窗户?

  师:你知道“呆呆地”是什么样子吗?谁来表演一下?

  一生上台表演。

  师:戈里亚就这样呆呆地望着窗户。可是,从三楼能望到什么呢?

  学生接读下句“除了天空以外,什么也看不见了。”

  “什么”一词引导学生扩展想象,都有什么他看不到呢?

  那你能感受到戈里亚的心情吗?

  B那当戈里亚看到床前的红气球时心情会怎样呢?

  你能猜测出同学们当时怎么做?怎么想得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把学生放在了学*的主体,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去体会戈里亚的心情变化。

  在学生体会到戈里亚的心情变化的同时去感受同学们对戈里亚的关爱。

  拓展延伸拓展:在日常生活中,你和你的同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事?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思想教育: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以后你打算怎样做?

  1、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情收获。

  2、带着感情赏读课文。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传”、“医”、“卡”三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情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把课文带入了生活,又用具体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

  二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引导学生懂得聪明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三个小孩儿忘我、无畏的品质。教学难点:通过演示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字词卡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一)启发谈话:你认为聪明是什么?

  (二)引导介绍:课文中三个中国小朋友用自已的行动和语言向我们诠释了聪明的另一些含义。

  (三)出示课题:《聪明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交流朗读方法

  (二)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反馈,识记生字三、学*课文,理解品味

  (一)学*第五自然段

  1.提问:哪个自然段是孩子们用行动证明自已聪明的?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3.课件演示:三个孩子拉球的全过程。

  4.理解感知。

  (二)学*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提问:三个孩子面对比赛从容不迫,为什么他们的脸上还会露出一丝紧张、惶恐的神色呢?

  2.他们面临哪些困难?

  3.*题练*,讲解关系词语“如果……就……”的用法。

  (三)学*第6——8自然段。

  1.提问:比赛结束后,美国教授怎样评价三个孩子?

  2.从三个孩子的身上你还看到了聪明人的哪些品质?

  3.讨论:如果三孩子只有忘我、无畏的品格够不够?那又会怎样呢?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拓展:你认为自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吗?

  2.讨论:如果你和与你年龄相仿的同学参加这个游戏,你会怎么做呢?

  3.课件出示:有关团结合作的事例。

  4.介绍自已与人合作完成一件事的经历。

  五、总结合文,布臵作业

  1.学*了本课你有没有收获?

  2.作业:

  (1)小练笔:你认为应该怎样做一个聪明的人。

  (2)实践:与家人合作完成一件事。(可任选其一,也可全做)

  最后学生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声中走出教室。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优秀教案范文五份(扩展6)

——二年级下册《寓言》优选【五】篇

  二年级下册《寓言》 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识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识?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 读准字音。

  ⑵ 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 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 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 寓言 焦急 盼望 喘气 总算 白费 一大截

  ⑵ 守株特兔 窜出来 撞 树桩 从此 丢下 锄头 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我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 盼望 焦急地 自言自语 终于 一直 筋疲力尽 揠苗助长

  ⑵ 忽然 窜出来 撞倒 又肥又大 乐滋滋地 从此 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我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 同学练读。

  ⑵ 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越“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竞赛

  两组竞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誊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二年级下册《寓言》 2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则”,说说“寓方二则”是什么意思。

  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5、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现在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

  小结:那么这部分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

  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

  c、指名尝试读。

  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

  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吗?

  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3)说说句子的不同。

  出示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

  ②比较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

  (4)小结。

  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

  1、我们这节课学*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我们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春种、秋收)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

  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

  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刻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

  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d、齐读。

  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慢慢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⑤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⑥拓展讨论。

  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1)现在,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等)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3、教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六、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寓言》 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重点】

  认知生字。

  【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俺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儿歌、古诗。但你读过寓言吗?寓言就是用短小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俺们就来学*27课的两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认读字音。

  教师手指题目问,这四个字中哪个不认知?生指出,并查字典加音,指名读,其他生跟读,再指各读。

  ⑵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借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是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请大家读读课文吧!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两则寓言中选一则自学),要求:

  ⑴读准字音。

  ⑵说说这两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学预*,老师指导。

  4、同学汇报自学情况:

  ⑴检查第一则:

  指名读生字,读不准请同学帮助。

  指名读带生字的句子。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揠苗助长》中的人的方法是什么?

  ⑵检查第二则:

  方法同上。

  过渡:假如大家肯努力,用心学。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三份礼物,分别放在三层楼房的三个房间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想)那大家快点练一练吧!

  三、送礼物

  1、幻灯打出第一份礼物是个玩具熊。

  要求:先默读词再读带点字音。

  ⑴寓言焦急盼望喘气总算白费一大截

  ⑵守株特兔窜出来撞树桩从此丢下锄头肥

  2、第二份礼物是,机灵猴:俺会说。

  要求:理解词义,找出本词的句子读一读并说一说意思。

  ⑴盼望焦急地自言自语终于一直筋疲力尽揠苗助长

  ⑵忽然窜出来撞死又肥又大乐滋滋地从此丢下

  3、第三份礼物是,美丽的孔雀:俺会读。

  要求:读准字音(可选一段读,可全读,读好)

  ⑴同学练读。

  ⑵小组内指名读,读的不准的地方,同组同学协助直到读好为止。

  四、小组合作讨论

  1、默读课文:

  同选一则寓言的小组交流自身的阅读体会。

  2、朗读课文:

  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五、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形成擂台赛看哪组学的好)

  1、看图讲故事。

  2、读文中带讽刺性的句子。

  六、作业

  想想实际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

  第二课时

  一、复*认读生字(卡片)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写正确:

  “丢”字是上下结构,中间的竖不能与下边的撇折合写成一笔。

  “焦”字的上半部是四横,不能少写一横。

  “算”的中间是“目”不是“日”。

  “费”字上面的“弗”要先写“弓”字。

  2、写美观:

  “守”字的横不要超越“宀”。“丢”和“算”二字的下面的横却要与写长。“费”字上边的“弗”应尽量写扁。

  3、描红。

  三、读读想想

  幻灯逐次出示三个句子:

  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在树桩旁边等着。

  读一读句子,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

  (让同学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和准确性)

  四、朗读竞赛

  两组竞赛朗读。

  五、你想对种田人说什么?

  六、拓展运用

  从文中找出你新学的词语誊写在词语积累本上。

  二年级下册《寓言》 4

  一、课文简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人的羊被狼叼走了,他没有及时修补羊圈,等羊又被叼走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修好了羊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要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用拔苗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街坊:同街巷的邻居。

  后悔:为了过去的作为或为了没有做到的事而感到懊悔。

  揠苗助长: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巴望:盼望;希望。

  焦急:指非常着急。

  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筋疲力尽:意思是指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五、近义词。

  后悔——懊悔、劝告——劝说、巴望——盼望、焦急——着急、街坊——邻居、

  筋疲力尽——精疲力竭、急忙——赶忙、终于——终究、自言自语——喃喃自语。

  六、反义词。

  后悔——无悔、明白——糊涂、筋疲力尽——精神抖擞、急忙——悠闲

  七、多音字。

  1、圈

  [ quān ]圆圈、花圈。

  [ juàn ]猪圈、羊圈。

  2、转

  [ zhuǎn ]转达、转弯。

  [ zhuàn ]转圈、转动。

  3、尽

  [ jìn ]尽心、尽力。

  [ jǐn ]尽量、尽管。

  八、段落大意。

  1、《亡羊补牢》

  第1自然段,写了养羊人的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第2自然段,写了街坊劝养羊人修一修羊圈。

  第3自然段,写养羊人目光短浅,认为没有必要修羊圈。

  第4自然段,写养羊人又丢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写养羊人后悔没听街坊的劝告,赶紧修好了羊圈,羊再也没丢过。

  2、《揠苗助长》

  第1自然段,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总是盼着自己田里的禾苗快快长大。

  第2自然段,写了有一天,他想出了帮助禾苗长高的办法,并按照这个办法去做了。

  第3自然段,写了他回家告诉家人,他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

  第四自然段,写了这个人“揠苗助长”的结果。

  九、课文提问。

  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1)亡羊补牢:羊逃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自我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2)揠苗助长: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读一读,说说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在田边转来转去。◆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分析:第一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赶紧”这个词,说明养羊人知道了修羊圈的重要性,急忙去堵窟窿。第二组中,第2句比第1句多了“焦急地”这个词语,写出了那个人希望禾苗快点儿长大的急切心情。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和同学交流。亡羊补牢事例:期中考试没考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赶快查缺补漏,争取期末考取得好成绩。

  揠苗助长事例: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学钢琴、学英语,还不停地为自己的孩子找培训班,找家教来补课,这样对孩子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让孩子更加厌学。

  二年级下册《寓言》 5

  本课本是很有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语气都符合儿童的口味,作些简单的点拨,寓言、童话也是文章的一种体裁。但本课的学*效果很不好,本人课前也作了充分的准备,由于学校今天正在演练突发事故的演*,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会儿失火警报拉响了,一会儿地震前照学*警报响了,一会儿房屋倒了……老师、学生都搞得像真有那么回事。绕乱了所有的教学程序与教学思路,只好顺其自然,干脆改变教学思路,零时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学生完全进入自主学*状态。因为演*的干扰,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最后本人干脆从课文内容的表面结束了新课内容。

  但在改变教法的过程中,阅读感悟写法,本人并没有忽视。本文是两则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那么又如何写寓言呢?(学文致用这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的精神)。点拨(写寓言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一般方法。写寓言时,一般先确定寓意,也就是确定要讽刺和劝诫人们什么。然后从生活中选取能够表达寓意的材料,再写作。比喻法。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或借此喻彼,或借远喻*,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把深刻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会出来。例如,《龟兔赛跑》。夸张法。就是用夸张的方法写,或把事情夸大,或把事情缩小,借此,给人以劝诫或讽刺。例如《刻舟求剑》。拟人法。就是用拟人的方法。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本不具有人的情感,但写寓言时,给它们赋予人的言行,心理活动和情感等,把它们当作人来写。例如、《小槐树和小柳树》

  鼓励把文中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自编一则寓言。积累寓言故事,借鉴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主要抓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的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提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教。(如、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2、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3、种田人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三个句子去掉“好像、焦急地、整天”等词后,意思和原句就不一样了。第一句去“好像”就是肯定没有长高的意思,与原句违背。第二名、去掉“焦急地”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句、去掉“整天 ”种田等待的时间就不具体了。)为了突破文本难点,最好引导学生参与动作,加以肢体语言好一些。比如、被拔高的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结合生活实际,植物的生长规律,突破难点,点出主题,不能违背禾苗的生长规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