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

首页 / 教案 /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一.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

  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小数除法

  单元要点分析

  1.小数除以整数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

  2.一个数除以小数

  2.练*课

  3.求商的*似值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过程

  一、复*

  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

  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 1÷11

  2÷11

  3÷11

  4÷11

  5÷11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分析:

  1÷11的循环节是09

  2÷11的循环节是18

  3÷11的循环节是27

  4÷11的循环节是36

  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

  (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

  7÷11=0.6363

  8÷11=0.7272

  9÷11=0.8181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

  3.3×7=22.11

  3.33×7=222.111

  3.333×7=2222.1111

  (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

  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

  3.3333×6666.7=22222.111111

  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并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自身条件,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面积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组合图形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组合图形的多种面积计算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简单图形所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汁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各种*面图形。

  生:七巧板、简单图形学具、少先队中队旗实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玩过七巧板吧,在七巧板里都有哪些图形呢?(长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什么图形来?指几名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图形,并展示。

  通过学生拼出的图形引出组合图形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板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互动新授

  l.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出示教材第99页的各种图形。

  这些组合图形里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情境图中的组合图形是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交流汇报。

  2.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厨房里的三角架、房子的分布图、桌子等。

  3.引导思考: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它的什么知识?

  4.出示教材第99页例4: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并思考:怎样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再算一算。集体汇报。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二十二”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二十二”第2题。

  3.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二十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大的不规则图形叫组合图形。

  5×5+5×2÷2 (5+5+2)×(5÷2)÷2×2

  =25+5 =12×2.5÷2×2

  =30(2) =30 (2)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不认识天*的学生认识天*,了解天*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一第2题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题

  板书

  方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3)能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5)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学*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认识对称物体

  1、出示物体:今天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这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参加数学竞赛获得的奖杯。这时一架轰炸战斗机。这是海狮顶球。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想一想它们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可能的回答:对称)

  (但部分学生这时并不真正理解何为对称)

  追问:对称?你是怎样理解对称的呢?

  (可能的回答:两边是一样的)

  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像这样对称的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吗?谁来说说看?

  (可能正确的回答:蝴蝶、蜻蜓……)

  (可能错误的回答:剪刀)

  若有错误答案则如此处理。追问:剪刀是不是对称的?学生产生分歧,有说是,有说不是。剪刀两边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它不对称。但是沿着轮廓把它画在纸上,是一个对称的。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这些对称的物体,我们把它画在纸上,就得到这样一些*面图形。(出示图片)这些图形还是对称的吗?(是对称的)

  同学们真聪明,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那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生齐说:对称图形)

  (师在“对称”后接着板书:图形)

  2、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又是怎样对称的?我们又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些问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些*面图形,你们看——

  (师在黑板上贴出图形)

  边贴边说:汽车图形、钥匙图形、桃子图形、蝴蝶图形、青蛙图形、竖琴图形、香港区徽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吗?(不是)

  3、你们能给它们分分类吗?(能)谁愿意上来分一分?

  你准备怎么分类?(分成两类:一类是对称图形,一类是不对称图形)

  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吗?(同意)

  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吗?(对折)

  好,我们用这个办法试一下。谁愿意上来折给大家看的?自己上来,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折给大家看。

  4、图形对折后你发现了什么?谁先说?(可能的回答:对折后两边一样或对折后两边重叠)

  你们所说的两边一样、两边重叠,也就是说对折后两边重合了。

  (师板书:重合)(若有说出完全重合则板书:完全重合)

  请将对折后的对称图形贴到黑板上,谢谢。

  师指不对称图形。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把这些对称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两边重合了,现在再请几位同学上来折一折不对称图形,看看这次又有什么发现?还是自己上来。

  折后你发现了什么?(可能的回答:没有重合、对折后两边不一样)它们有没有重合?一点点重合都没有吗?

  (有一点重合)

  拿一个对称图形和同学折过的不对称图形比较。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

  (可能的回答:这个全部重合了,这个没有)

  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

  (师在“重合”前板书:完全)而不对称图形只是部分重合。

  好,谢谢你们,请将图形放这(不对称图形下黑板)

  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奖励一下我们自己,来拍拍手吧!

  “一——二——停!”我们的两只手掌现在是——

  (生齐说:完全重合)

  三、认识对称轴,对称轴的画法

  同学们都很聪明,课前你们都准备了彩纸、剪刀,如果请你用这些材料创作一个对称图形,行吗?

  1、请将你创作的对称图形,慢慢打开,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中间有一条折痕)

  大家把手中的对称图形举起来,看看是不是每个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折痕。这些折痕的左右两边——(生齐说:完全重合)。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有它独有的名称叫做“对称轴”。

  (在“对称图形”前板书:轴)

  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轴对称图形”。

  (师手指板书,边说边把“对折——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连起来)

  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呢?这个呢?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请你看着自己创作的图形说说。

  谁来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可以上来拿一个轴对称图形说。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2、师拿一张轴对称图形,随便折两下。

  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是的。师随便折两下。

  谁来说说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那条?

  (一条都不是。)为什么?

  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才是对称轴。

  请你来折出它的对称轴。通常我们用点划线表示对称轴。

  师示范。请你在所创作的轴对称图形上用点划线表示出对称轴。

  四、*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及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1、对于轴对称图形,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认识的一些*面图形中应该就有一些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先回忆一下学*过的*面图形有哪些?

  (可能的回答: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圆形、梯形、三角形等等)(教师板书,适当布局)

  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如果它是轴对称图形,那它有几条对称轴呢?

  好,那我们就拿出课前准备的*面图形,用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注意如果它有对称轴请你折出来。

  结论出来了吗?现在你的判断和刚才还是一样的吗?

  3、问:你想汇报什么?学生汇报。教师机动回答,回答语可有:

  这位同学既能给出判断结果,又能说出判断的理由,非常好。

  看来,仅靠经验、观察得出的结论有时并不准确,还需要动手实验进行验证。

  能抓住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进行分析,不错!

  也许一般的*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有些特殊的*行四边形却是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以此类推……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讨论*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时,我们既要考虑一般的图形,又要考虑特殊的图形。但是关于圆形,我们却无需考虑这么多,正如你所说的,所有的圆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存在什么特殊的情况。看来,数学学*中,具体的问题还得具体对待。

  (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直角梯形、一般*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1条),正五边形(5条),圆(无数条)

  4、用测量的方法找对称轴。

  刚才,大家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了他们的对称轴,但是如果老师请你在黑板面上找出对称轴呢?

  大家都有一张长方形纸,假设它就是不能对折的黑板面,怎么画出它的对称轴?(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找出对边的中点,连结中点。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画出另一条对称轴。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画出书上长方形的对称轴。(小组内交流检查)

  五、练*

  1、学*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现在请在你身边的物体上找出三个轴对称图形。(瓷砖面、电视机柜、衣服、**?、凳面、桌面)

  问:**是轴对称图形吗?

  产生冲突。说明:不但要观察外形,还要观察里面的图案。

  2、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找***数字中的轴对称图形

  4、领略窗花的美丽,再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创作轴对称图形。教师可出示一些指导性图片。

  选择一些贴到黑板上,最后出示“美”字。

  总结: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服装、家具、交通、商标等方面的设计中,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的知识,把我们的教室、把你的家以后把我们的祖国装扮得更漂亮。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声不吭”等词语。对世界二战有所了解,认识***的罪恶。

  2.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孩子们对***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人物语言,自主尝试以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孩子们对***的痛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出示图片,积蓄感情

  1.上学期我们学*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还记得吗?那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什么?(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要和*,不要战争!)的确,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令人难以忘却!不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体出示“战火中的孩子”一组照片,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积蓄感情。

  2.今天我们学*《六个孩子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二、介绍作者、背景,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课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师介绍作者(详细见教参)

  2.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生交流有关二次世界大战,教师归纳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某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而以某年某月某日“九一八”事变至某年某月某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亿美元。

  3.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描写二战期间,德国***轰炸西班牙,远在捷克的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们对***的憎恨。)

  三、读悟体会,感受情感

  1.分组学*,阅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当时的神态、动作交流,板书完成表格。

  2.学生自由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是一群天真、可爱、贫穷、痛恨***的孩子)

  3.讨论:这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吗?既然是,为什么还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挑选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结合犹豫、庄严、一声不响、惋惜、惭愧等词语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

  5.教师引到读课文,根据表格,自主尝试以主要人物、事件为纲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时间、起因、事件的意义用概括的语言归纳。

  (课文描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轰炸西班牙,捷克的安东尼、甫兰杰克、罗达、依沃塞夫等六个孩子卖掉自己的心爱之物,捐钱到前线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们对***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1)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20份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惯的要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

  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学*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生字,读顺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2、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3、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A、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B、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C、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D、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E、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

  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F、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六、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2、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4、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5、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 呼吸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6、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7、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1、 我们对鲸的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3、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4、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三、板书设计:

  体形:大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哺乳动物)

  分类:须鲸和齿鲸

  生活*性:吃食、呼吸、睡觉

  繁殖生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流程】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设计思路是:

  1、学生汇报查阅的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检查字词读音书写、课文朗读的情况,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丝绸之路的意义;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5、拓展丝绸之路上的故事资料。

  6、最后联系课**学*乐园上相关练*。

  “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没有感性材料,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帮助孩子走*历史,更好地去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是我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重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影视资料。也鼓励孩子们自己查资料,读课后资料袋。使他们初步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了张骞的丰功伟绩。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读书收获,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

  【自我问答】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主要通过张骞这一人物的事迹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和意义。教学本课时我依据课后的问题“课文主要写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为什么还写恺撒大帝看戏?”和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这两点入手,让学生感悟写作中的一些技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4

  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性,学*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2、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生字,读顺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2、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3、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A、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B、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C、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D、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E、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

  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F、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六、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2、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4、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5、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 呼吸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6、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7、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1、 我们对鲸的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2、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3、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4、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三、板书设计:

  体形:大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哺乳动物)

  分类:须鲸和齿鲸

  生活*性:吃食、呼吸、睡觉

  繁殖生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一些读书和*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及多音字,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课件4)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真情实感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出示课件6)

  板书: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出示课件7)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出示课件8)

  板书: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师总结: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积累(出示课件9)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词语。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道理浅显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解决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把握重点句子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延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感受,进行*作练*,这样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又能指导学生*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自主理解并积累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内涵丰富的句子;根据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3、根据人物的特点和特定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

  4、感受六个孩子对***的憎恨、对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学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

  学生:

  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援助、惋惜等。

  2、按课后要求预*课文。

  [教学设计]

  一、简介背景,激**感。

  1、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师:1936年7月,西班牙发生内乱。德国、意大利***乘机侵略西班牙,派往西班牙20万军队。三年的战争使西班牙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人民开展了反***的斗争,各国人民纷纷募集粮食、药品、捐款予以支援。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讲述了六个孩子的故事。

  说明: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可以给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生活画卷和无穷宇宙间的自然奥秘,可促使学生进入探幽觅胜、奇思遐想的学*境地。本课的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是学生所不了解的。背景资料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六个孩子,围绕他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2、出示填空:

  一天,六个的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他们(时间)(地点)(谁)(做什么)想______,于是他们______。(结果)

  3、概括一件事情需要讲清楚哪些内容?

  说明: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本篇课文的篇幅很长,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不易。利用填空练*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线索,降低概括的难度。然后,让学生了解概括事件要讲清楚事件的“六要素”,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交流。

  板书: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三、研读课文,感悟六个孩子的品质。

  (一)学*课文1-8节。

  1、师:六个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张残缺不全的西班牙孩子的脸。

  出示图片。

  2、轻声读课文1-8节,思考:

  六个捷克孩子从报纸上看到了被***强盗炸死的西班牙孩子的残缺不全的脸,想到_______,想到_____,还想到______。

  3、交流。

  4、小结:六个孩子对那个可怜的西班牙孩子满怀同情,对***强盗满怀怒火

  5、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文3-8节。

  过渡:孩子们多么想帮助那些饱受战争苦难的西班牙人民啊,他们能做的只有捐钱了,可是钱太少了,只有半克隆,这相当于人民币1角5分左右,于是他们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二)学*课文14-18节

  1、课文14-18节写了4个孩子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14-18节,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

  2、交流。

  安东尼:

  ⑴敬佩安东尼的同学齐读14节。

  ⑵交流敬佩安东尼的原因。板书:折刀

  ⑶出示骑士画面,理解“骑士”

  ⑷随机指导朗读:

  突然,安东尼说:“我有一把折刀,”他犹豫了一会儿,又加上一句,“可以卖掉它。”

  ⑸小结:安东尼第一个想到了卖掉自己最宝贵的东西,那把折刀是一件宝贝,是每个孩子都幻想拥有的,他虽然有太多的不舍,还是毅然捐了出来,他真了不起。

  ⑹孩子们对他的举动充满敬佩,出示句子朗读:

  甫兰杰克庄严地站了起来。其余孩子也站了起来。他们紧紧握住了安东尼的手,紧紧地——成年人只有在遇到危险的时刻才这样握手。

  甫兰杰克: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鞋油盒

  ⑵出示鞋油盒实物。师:这个盒子可有趣了,轻轻一扭,盒子就打开了,甫兰杰克可是等了好久,鞋油用完了,才归他所有的,这里面可以藏很多宝贝,或许就藏着孩子们最喜欢的弹子,你喜欢吗?舍得卖掉吗?

  ⑶朗读句子:甫兰杰克一声不响地拿出一只铁制的鞋油盒,轻轻地放到安东尼的刀子旁边。

  罗达:

  ⑴学生交流敬佩的原因。板书:弹子

  ⑵出示句子朗读:

  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依沃塞夫:

  ⑴师:没有人觉得依沃塞夫了不起,他真的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

  ⑵出示:但是当依沃塞夫把自己的哨子放到安东尼的刀和甫兰杰克的铁盒旁边时,罗达觉得惭愧了。他在自己那十三粒弹子里又加了一粒。第十四粒是用锡做的,他用这粒弹子玩的时候总是赢的。

  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依沃塞夫*时用哨子可以干什么呢?板书:哨子

  总结:课文写了四个孩子,但我们知道六个孩子都是一样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有那么多不舍,但是他们在不舍时,在犹豫时,仿佛又看见了西班牙孩子那残缺不全的脸,毅然捐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14-18节。

  说明:

  文章14—18小节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六个孩子为了帮助西班牙人民,决定卖掉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的过程。然而,折刀、鞋油盒、弹子、哨子这些*常得不能再*常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些孩子最宝贵的?这是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的。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用“你觉得哪个孩子最了不起,为什么?”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走*这些孩子。通过想象练*,有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让学生明白,东西虽然*常,但对于六个穷孩子来说,是最喜欢的,是独一无二的,把这些宝物卖掉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不舍,从而体会他们的善良和对***的憎恨。

  过渡:孩子们捧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来到了老依查克收旧货的铺子,在他们心里,他们正做着一件最神圣的事情,他们的脚步是那样的坚定,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庄严,他们的心情又是那样的激动。这一段写得十分感人,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19-20节,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孩子们激动的心情。

  (三)、学*课文19-20节。

  1、配乐朗读。

  2、想象说话:孩子们心情是那么激动,是因为___________。

  四、小结复*,简介作者。

  1、总结:战火无情人有情,东西有价,情谊无价。通过这些*常却又宝贵的东西,我们分明看到是六个孩子,六个捷克的孩子,六个善良的捷克孩子,六个充满正义感的捷克孩子,让我们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安东尼、罗达、甫兰杰克依沃塞夫。

  2、更要记住的是文章的作者,简介作者:伏契克

  说明:

  在分析与探讨将*尾声之时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名篇的兴趣。

  3、教师总结:伏契克说过:“为了汲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我想:这样的一尊尊塑像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里。

  4、拓展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

  附板书:

  35、六个孩子的故事

  (捷克)

  安东尼折刀

  罗达鞋油盒援助→西班牙人民

  甫兰杰克弹子

  依沃塞夫哨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卡罗纳宽容,善良的优秀品质。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这老师的话语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卡罗纳是怎样用爱去温暖科罗西的心。

  【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老师宽恕了四个淘气的肇事者。

  【教学准备】

  1、课堂辅助课件。

  2、同类相关文章(辅助阅读)。

  【课时安排】

  3课时

  【相关资料】

  《爱的教育》一书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全书共一百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本篇课文就节选于〈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导入

  1、在我们身边常有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你理解他们的需要吗你知道关爱残疾人,关爱弱势群体是一份美好的情感吗今天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他们的情感生活。

  2、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3、以个人为单位汇报自己学*目标。确定本节课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来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3、检查预*。检查字词预*情况,及课文阅读情况,及时纠错指正。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收获。(注意强调正音字和区别字)

  4、分自然段,指读课文,订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5、默读并思考:读懂了什么

  三、作业

  1、书写生字。

  2、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自由提问。

  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仍无法解决的提出来班内交流。

  2、归纳问题。

  问题主要有两类:

  (1)卡罗纳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科罗西受欺负的时候什么心情当卡罗纳承认的时候科罗西又是什么心情最后科罗西会怎么看卡罗纳

  3、选择问题进行理解性阅读。

  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个问题重要,就带着这个问题学*,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

  4、班内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其他同学予以补充。

  5、说一说你怎么看文中的卡罗纳。(不要求整体划一、要体现自己的感受。)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组织朗读练*和比赛。同桌分工,一个读一个评读,然后参加班级朗读表演赛。

  二、巩固生字,完成练*

  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查找后全班交流,同桌互评。

  三、组织讨论

  1、说一说。结合P25"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谈一谈自己对两个问题如何理解

  读后小组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发言。

  2、想一想:读课文怎样提问题畅所欲言后总结出读书提问题的方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①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③重点感悟描写“我” 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 造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①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三、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五、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汇报交流

  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④诵读句子。

  六、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②尝试分段,体会提炼作者的写法。

  七、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综合性学*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9

  学*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正确认读 “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树、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并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示对课文中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理解,能背诵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

  3.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识别文中“先概述后分述再概述”的写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写话。

  4.能搜集有关非洲的其它图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教前准备:

  1.预*课文。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

  3.课件准备。

  4.设计学生的学*检测。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检查生字词。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一篇略读课文,出示课题《28彩色的非洲》。谁能把课题读准确?抽几个同学朗读。(评价:你不光把课题读准确了,还知道了题目中的重点词是“彩色”。)我们学着他,一起把课题读好!

  2.课前,我们已经预*过课文了。文中提到了许多的非洲的景物,会读吗?谁能来读一读?

  出示:(1)炽热的骄阳 充沛的阳光和雨水 硕大的野花

  红霞般的火炬树 七彩的巨蟒 粉红的木薯

  红沙瓤的西瓜 强悍 、 粗犷的音乐、舞蹈 熊熊燃烧的篝火 ——指名读 。(正音:炽、沛、硕、篝等。)

  ——换词理解“炽热 、 充沛 ”就是:极热、充分等。

  ——借助图片认识“ 火炬树 木薯 篝火”。

  ——齐读。

  小结:大家不光把这些短语中的生字音读准了,还抓住了短语中的重点词,读得真好!

  二、初读课文,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导:放眼辽阔的非洲,还有许许多多的景物,等着大家去细细品读。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默读课文,用“---”找出课文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2. (1)指名回答出示:“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色彩斑斓”(板书:色彩斑斓),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五彩缤纷,五彩斑斓,多姿多彩(理解了这个词后,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名朗读。)

  (2)还有吗,指名回答出示:“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板书:多姿多彩)

  (3)读一读,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啊的位置不同,第二句抒发的感情更强烈等)

  (4)把这两句话放回文中,你又有什么发现吗?(一句是总起段,另一句是总结段;既首尾照应,又呼应课题。)

  3.师:课文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世界”(指板书),写了非洲在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

  指名交流:非洲的骄阳蓝天(自然景观)、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都是彩色的。(随机板书五方面内容)

  4.师:大家真会读书!现在看着黑板,你能用自己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吗?(讲全面、通顺即可) 我们可以先把总起、总结段中的重点词放在前面,把文章分述的内容放在后面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世界”,向我们介绍了非洲的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都是彩色的。)

  三、精读第4自然段,学*描写景物的写法。

  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先去看看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吧!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1.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非洲植物世界是多彩的呢?读好后,也用波浪线画一画。

  2.学生交流:从学生的回答中,随机出示有关句子,进行教学。

  3.教师总的方法: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特别关注了哪些词语,哪些句子;说说这些词语,句子好在何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1)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到处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指导读通;理解繁华似锦、绿海荡波的意思; “满眼、处处,到处”。体会到非洲是“花海”的特点。再引导学生体会读好这几句。可以指名2——3名学生读一读。)

  (2)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盆栽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

  (引导学生体会“无论还是到处”师:非洲真是“处处是花海”啊! 不光如此还写出了非洲花的特点“野花,比盆栽的花还要还要还要”。你体会得真好,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谁也来读一读。)

  (3)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学生找到这一句,谈了自己的理解后:一方面承接第一层写花的多,一方面分述非洲许多植物都开花。学*语言点“( )开花,( )开花” 师:非洲真是一个花的世界啊!齐读好这个句子。)

  (4)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要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从星星点点 金灿灿,体会花的形状、色彩丰富;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 比较:“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和“一棵火炬树盛开的花朵就像一团火,一排火炬树盛开的花朵就像是天边的一片红霞。”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文章用相对的词语,简洁明了地写出了火炬树开花的艳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多种形式地读——背一背。

  师:走进非洲,就走进了花海深处。师:这么多的花,这么多的颜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5)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成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明白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读好这句话。)

  (6)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出示花树的图片,看着这么美丽的树,你想说些什么呢?再把这几句读好——背一背。)

  3.教师小结:作者在这段话中,先概述了非洲花的多,再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非洲的树也开花。那么作者分别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树都开花了呢?预设:有排比、有比喻、还有联想。

  4.学完这一自然段,也请学生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如:作者围绕“非洲真是花的世界”,向我们介绍了非洲的各种植物开花,特别是树也开花。)

  四、学*第四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和构段方式,迁移运用。

  1.师: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课前,我还请同学们搜集了许多非洲木雕面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注意观察:这些木雕面具都有哪些形状,哪些色彩?看着这些木雕你有什么想法呢? 请模仿课文第四自然段用先概述后分述的写法,用上比喻,排比或联想,来写一写吧!出示:非洲的( )是( )的。

  2.师生评议。(投影出示,找到分述的句子,评议里边是否用上了比喻,排比,联想。)

  3.教师总结: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世界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来欣赏这彩色的非洲吧!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齐读课题!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1

  学*目标

  1.提高同学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他人的喜爱,让他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俺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沛的准备.

  考虑“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用.

  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身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干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规范是什么?)

  第二、三课时 *作

  确定*作内容

  默读本次*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作内容.

  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如、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自主*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作者通过写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了解挑山工的话,从其登山中感受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预*要求:

  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

  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

  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学*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

  从今天起我们学*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

  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

  [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

  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

  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

  [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

  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2、组织交流;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

  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

  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

  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学*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

  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

  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

  [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

  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

  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

  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对比结果:

  (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

  (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

  [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

  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

  (1)放手让学生自学。

  (2)组织交流评议。

  (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的地方?

  (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

  (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

  [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

  三、再读深思,学*表达

  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作。

  [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

  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

  [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

  五、赏读品味,激**感

  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

  [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要求。]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3

  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

  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课后的拓展练*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中来。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说清其尊敬的原因。

  2、进一步提高有条理地介绍一个人物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向先进英雄人物学*品质。

  教学设计:

  一、复*入题,明确要求。

  1、你是怎样介绍一个人的?2、人是怎样介绍最高兴的?讨论归纳:

  ①人—样子、特征、特长②最高兴的是抓住高兴来说清高兴的原因。

  3、提出目标:人们要把以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介绍自己最尊敬的(人)。

  二、试说点拨,掌握方法。

  1、学生试说:我的老师:①总说②具体、关心、帮助、鼓励③总结

  2、学生自由说时提出:请你说说最尊敬的是谁?

  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点拨学生自由说。

  3、学*例文:

  ①在生活中,我最爱的是我的爸爸妈妈,而我最尊敬的是×老师。虽然他其貌不扬,但能说会道;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心灵手巧,画得一手好画,剪得一手好剪纸,写得一手好字;能文能武,不光能写得好文章,还能带领我们打篮球,踢足球。在我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能人。

  ②其实最让我服贴的还是他对我们的教育。*时他虽然经常和我们嘻嘻哈哈。但对我们的教育可严啦,在行规上,你绝对钻不到空子。记得有一次,×老师宣布去看电影,我因为最*学*太紧张,有放松的机会真是太高兴了,我就忘形地怪叫一声,当时急着排队,老师也没有理睬我,我也以为没事,在去电影院的路上,他走在我旁边,和我说着话。忽然前面出现了几个吹口哨怪叫的人,老师话头一转问我:“前面几个人很潇洒是不是?”我“哼”了一声:“小流氓!”老师却淡淡一笑:“可有人还在教室里怪叫呢?”听了这话我的脸红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做过类似的事。

  你说,这样的老师你能不尊敬吗?

  4、总结方法:①以总—分一总的方法介绍他人。抓住你尊敬人的样子、特征、特长来反映人物,并要让听者一开始就对人物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②尊敬他人要从内心开始,只有从心里发出的那种真实情感才能使人感动,要用真实的事例,采用总一分一总方法来说明你为什么最尊敬他。

  三、指名全班说,师生评议打分,明确要求。

  四、四人小组互说打分

  五、作业:生活中值得你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在班级《英雄故事会》上作介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5

  教学内容: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原文,积累语言。

  2、知道《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了解孝敬父母,互相谦让是传统美德。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

  3、培养学生“感恩、爱”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学*古人的孝敬父母。互相谦让礼仪道德。

  教学准备:

  1、《黄香温床》《孔融让梨》配音动画课件。

  2、《三字经》朗读录音。

  3、学*内容的课件设计。

  4“经典诵读能手”头饰、“经典诵读小名星”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黄香温床》《孔融让梨》的故事吗?想看一看吗?

  2、播放《黄香温床》《孔融让梨》动画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用心听,用脑想,能说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各做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做?看完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的《三字经》的.片段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课件出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二、诵读感悟

  1、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2、学生自由读,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龄、能、融、染、犁、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熟读顺。

  4、看大屏幕个别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布置诵读评比规则。

  5、师提示,古文的朗读不但要正确还要读出节奏韵律,播放《三字经》朗读录音,学生听后先说感悟再试着自己读一读。

  6、指名学生个别读——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出示课件: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7、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8、由“经典诵读能手”上讲台诵读,评选“经典诵读小明星”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9、男女生互相接读。为人子,xxxxxxx。亲师友,xxxxxx。香九龄,xxxxxx。孝于亲,xxxxxx。融四岁,xxxxxx。弟于长,xxxxxxx。

  10、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1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三、拓展升华

  1、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2、在生活中,你是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的呢?看到别人做不对时你会说什么?

  3、你该怎样和同学、小朋友相处呢?

  四、总结提高

  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的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可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谦虚礼让,富有爱心,懂得礼仪是多么重要。这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更要学会用爱和感恩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6

  学*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

  2、搜集*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

  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①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

  ②请同学们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

  ③明确要求:

  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

  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

  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

  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①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启发的事情;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

  ②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

  ③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听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①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②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说到了什么启示。

  ③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评价。

  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

  第二课时* 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获得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好吗?

  自主汇报,确定*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作想写的是什么。

  自主*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课点评一、两篇*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①教师发下*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作。

  ②请学生展示自己在本次*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成绩优秀的作文,以培养学生的*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

  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①教师从优略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作的情况。

  ②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

  ③宣读优秀*作,学生进行欣赏。

  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性。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

  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性的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8

  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同学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同学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誊写竞赛,引导同学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同学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效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俺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俺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同学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同学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同学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俺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胜利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同学课后将自身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19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难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

  “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

  (二)新课讲授

  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惯。因为学*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来学*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老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学生:简介王安石。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二)解诗题

  学生:理解“泊”的意思。进而解题: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师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诗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弄懂了诗题的意思。这”知诗人,解诗题“是学*古诗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帮助我们理解诗的内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时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

  三、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老师: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了,往下读。

  学生: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

  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师: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

  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四、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老师: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

  学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老师: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

  学生: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2)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5份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13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造句。

  2、会借助课题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按“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质疑→读议(解疑)→说练”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以启发式为中心的“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法,在读议、理解过程中穿**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关注课文的深厚的人文内涵的同时,避免把课文上成空洞的说教课,政治思想课。应把时间限度地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整个教学流程自然、流畅,没有斧凿的痕迹,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读懂课文,掌握方法,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深悟两位首长乃是***领导人高尚人格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严守军纪、关爱群众、以身作则、模范表率,才使“军爱民,民爱军”,“军民一条心”,才使自己的政党有了极强的凝聚力,使自己的战斗部队坚不可摧,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拥护,才使我们伟大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二十八年,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了腐朽黑暗的*****统治,取得了人民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教学重点】

  1、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军民鱼水般的深情。

  2、借助课题,结合相关的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按照“塞银元——缝银元——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教时

  一、实物展示,激趣导入

  1、出示两块银元,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银元,是***时期的钱币。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和这两块银元有关,围绕这两块银元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记记生字的字形,想想新词的词义。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二题,做完后自由轻声朗读,全体完成后齐读。

  (2)出示*题:

  埋怨(mán mái )缝补(fèng féng )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暂时不要求学生十分完整的概括,

  只要求学生说个大概)(孙老汉给刘司令员和邓政委沏茶时不小心打碎了茶壶,邓政委塞给他两块银元叫他再买一把。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了刘司令员的衣领里。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又派人把银元送还给孙老汉)

  二、分段理清文章线索

  1、围绕着银元,你能给课文理出一条线索来吗?

  (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塞银元——(孙老汉的老伴)缝银元——(刘司令员和邓政委)送还银元。

  2、根据以上线索,给课文分段。

  (1)学生根据提示分段。

  (2)交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惯。

  教学重点:

  以读感悟,理解什么是“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度过一天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初读感知

  阅读思考:佩佳是怎么失去这一天的?

  三、细读感悟

  1、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板书: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

  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练*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谈谈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板书设计:

  失去的一天

  睡、坐、吃、嬉戏——游手好闲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理解效果。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同学们,最*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启发学生:谁能利用老师提供的作战图和人物画像,把“赤壁之战”向同学们作个简要介绍?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辩论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曹操一方为什么不该输,却输了?周瑜一方不可能赢,却赢了?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3)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范文5份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 1

  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①一些鲸的图片。

  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

  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除了让学生感知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重点引导学生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课后的拓展练*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中来。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 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音乐《神秘园》

  二、在影音欣赏中回忆旧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看到了什么(鲸)?是呀,在无边无际的蓝色的大海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今天,我们继续学*《鲸》(板书:22 鲸)。同学们,你们喜欢鲸吗?老师也很喜欢,*时也经常画鲸,想看看吗?(在黑板上画一只鲸),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鲸,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乘着“蓝鲸”探索号,一起去海洋里欣赏鲸,好不好?

  生:欣赏图片。

  师:这些好看吗?(好看。)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对刚才哪幅图的印象最深?可惜没有解说呀?有了解说文字,会让我们了解到鲸的更多知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谁愿意来当一回小小的解说员,对鲸的形体特点为大家解说解说?

  生:(解说。)

  师:哇,这位同学真不简单,灵活地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鲸的“大、重、长”这些形体特点介绍给大家,的确做得很好,谢谢你!(板书:特点:大、重、长)

  三、在通读课文中质疑问难

  师:对于课文,大家除了已知道了鲸的形体特点外,还写了有关于鲸的哪方面知识?

  生:学生回答。

  可以把它们归纳为①进化过程;②鲸有哪些种类;③鲸具有哪些生活*性;④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写清楚?(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写在黑板上。)

  四、在合作学*中转换角色

  师:每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来源,就像人类一样,是由类人猿逐渐演变为当今的人,那鲸是如何演变的呢?

  师: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划出关于鲸进化的重点词。

  师:(边板书:演变过程:陆地 浅海 深海)想不想看看鲸的进化图?(课件展示)

  师:假如上午你回到家,当你弟弟得知你学到《鲸》这一课时,她缠着你,要你扮演鲸讲述你的'演变过程,我当成你的弟弟,你打算怎样讲?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讲述的情况进行调控,如随机进行提问等。)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学*了鲸的演变过程?(自述法)

  师:学*课文,理解课文,除了运用这种方法外,还有哪些学*方法?(表格法、画图法、朗读法)是呀,学*方法很多,但大家必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进行学*。

  师:(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学生质疑的板书)我们已经知道了鲸的进化过程,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

  师:嗯,这些问题,请大家注意看。(出示自学提示)

  生:学生自学。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故事讲着,有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最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各色各样的鱼都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师:通过刚才自学,你知道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吗?

  学生汇报

  师:教师小结。(哦,原来是因为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所以蟹将军才不让鲸参加比赛的。蟹将军言之有理,鲸不得不空叹息了。)

  师:讲到这里,老师打算在家里养一头鲸,你们赞同吗?

  生:不赞同。

  师:为什么?你能结合课内外的资料,来劝说老师改变计划吗?要求:说话要有礼有节,有根有据,有说服力。(主要原因有1、淡水无法饲养2、食量惊人3、睡觉时喜欢围在一起,一头鲸不想自个儿睡4、虎鲸、蓝鲸太凶猛)

  五、在读写拓展中延伸课外

  1、教师总结课文。

  2、布置课外作业。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就在谢老师与咱们五年甲班全体同学的愉快的学*声中过去了,刚才,我们一起学*了鲸的进化过程、类属、种类及生活*性,你们还有哪些问题未解决吗?因为时间关系,暂时不能解决了。不过,老师告诉你们一些方法,比如可以在《动物百科全书》《海洋世界》等书籍上找答案。

  虽然跟我们五年乙班的全体同学相处只有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但你们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在学*上都是很棒的。今天同学们的精彩很表现。让我想起了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出示“招聘启事”)大家课后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最后,老师建议同学们回去去找一找有关鲸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的资料,做成手抄报,全班交流。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本课生字新词。

  5、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学*要求”与“自学程序与方法”。

  3.明确本课时学*内容:本课时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①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②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③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3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2一7自然段),写鲸的生活*性。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①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②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后肢、鳍。通过查词典,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③完成课后*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①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②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①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②检查生词学*情况。

  ③订正课后*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小结

  小结本课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内容;

  2.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四、五。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大”,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oo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公斤重,17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①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②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③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4.“宽敞”的反义词“狭窄”。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牙齿。

  三、读练四——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4j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①朗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4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②朗读第5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5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鲸的鼻孔……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③朗读第6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④朗读第7自然段,引导评议,第7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10多米长,7删公斤重,一天能长30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⑤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题三、四、五。

  六、小结

  1.学生谈学*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1) 大

  二(2) 哺乳动物

  14、鲸   三(3) 种类

  吃食

  四(4-7)生活*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 4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鲸”)

  3、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二、自由朗读,自主学*

  1、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2、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① 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

  ② 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 捕获 宽敞 倾斜 适应 比较 胎生哺乳动物 鳍 吞进)

  ③ 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④ 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性。(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⑤ 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完成作业

  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性

  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1、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

  ①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② 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

  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种类: 须鲸、齿鲸

  生活*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2、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

  探讨一:鲸的形体很大

  1、从哪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2、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说明鲸的.形体很大?有什么好处?

  用了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具体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探讨二:鲸为什么不是鱼

  1、鲸是哺乳动物。

  2、为什么形体像鱼?

  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

  3、鲸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了在海洋生活的?

  4、从鲸的进化过程可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鲸的进化过程与人类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一样需要了很长时间,找出描写时间的词。

  5、课件出示鲸进化过程示意图,让学生看图复述鲸的进化过程。

  6、联系上下文还从哪看出鲸是哺乳动物?

  用腮呼吸、胎生、用母乳喂养。

  探讨三:鲸的种类与食物

  说说鲸可以分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齿鲸:大鱼和海兽

  须鲸:虾和小鱼 一顿两千公斤

  须鲸、齿鲸的区别(课件出示)

  探讨四:鲸的生活*性

  1、文章中介绍了鲸的那些生活*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

  2、请你用不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

  呼吸出的水珠形状可以描述,可以画图。

  看课件认识须鲸和齿鲸呼气喷出的不同形状的水柱。

  鲸睡觉的方式也可以用图画表示

  3、作者用哪些方法来说明鲸的生活*性?

  数字法、举例法、对比法。

  4、再读课文。想想鲸有哪些特点。读课文的时候,通过语气、速度的变化,突出和强调鲸的这些特点。

  三、你还知道鲸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大家

  四、回顾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下来。

  2、自己整理笔记。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五年级上册《鲸》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吨、敞、哺、滤、矮”5个生字,会写“吨、敞、哺、滤、肺、潜、矮、判、胎”9个字。掌握“宽敞、哺乳动物、又矮又粗、判断、胎生”等词语。

  2、初步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3、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鲸的生活*性

  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宽阔的海面;深海中各种海底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戏,一只庞大的巨鲸浮出海面。)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特别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鲸)

  2、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面请大家借助资料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然后将资料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学*,交流、汇总资料,做好汇报准备。)

  3、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鲸”这篇文章。(板书课题: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一下:课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也可以提出来。

  (这样设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字词)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一吨 宽敞 哺乳动物 过滤 肺部 潜水 又矮又粗 判断 胎生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吨、哺”两个字的读音。

  (在写字上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哺”字右边上面的点不要丢掉。“滤”字笔画多,左窄右宽。“肺”字右边不要写成“市”字。“矮”字左右不要写反。)

  2)交流:课文每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引导学生把“吃食、呼吸、睡觉”这三部分概括为鲸的生活*性。)

  [通过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3)理解词语:胎生 哺乳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们最想了解鲸的哪一部分情况呢?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探究性学*。

  (课件出示学*要求)

  (1)找出并朗读相关段落,说说介绍的内容。

  (2)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鲸的这一特点。

  (3)围绕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你能读出相关的语气吗?试一试。

  2、在小组汇报自己的学*成果。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鲸的外形特点:

  (1)(课件出示)

  ●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从这几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学生练读,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的.嘴里,举起手来……还显得很宽敞。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行比较,体会出鲸的大。再练*朗读。)

  (2)指导朗读

  (3)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还记得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吗?还记得我们的学*要求吗?(课件出示学*要求)

  请你打开书,把你最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再仔细读一读,再交流学*所得 。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2、学生小组学*。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点拨指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以下过程是教学的预测,不是教学的程序,教学关键在于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演变(可以以鲸的角色来自述)

  在远古的时代,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形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课件演示鲸的进化过程。)

  (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在( ),鲸和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 ),它们的前肢和尾巴( )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抓住“很远的古代”、“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看出鲸进化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2)种类:须鲸 ——没有牙齿

  齿鲸 ——有锋利的牙齿

  3)生活*性:

  ①吃食 (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须鲸 吃小鱼小虾 (“吸进”“闭上”“滤“吞进”等词写出了捕食经过。一顿可吃两吨多,说明食量大。)

  齿鲸 吃大鱼海兽 (“扑上去”“咬住”“很快”看出很凶猛。)

  ②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汇报)

  共同点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教师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朗读。(……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③睡觉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

  生把画好的简单图画展示出来,再用语言描述。体会出鲸的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

  ④生长

  胎生 生长快 寿命长

  4、朗读感悟

  我们对鲸的特点和生活*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这一课自己的收获。

  2、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六、布置作业

  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课外资料,并从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进行练笔。

  1、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2、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3、根据收集的资料,出一期介绍鲸的小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4)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色,掌握邻*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色进行涂色练*。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对比色,比较邻*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的色彩,称为邻*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色,并说说邻*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色的调配方法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5.课后拓展

  教后反思:教学设计流程主要采用图片导入,合作探究,欣赏感悟,实践创作,展示评议和课后拓展。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和谐统一的美感,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导入新课。接着通过课件观察色相环直观认识邻*色,紧接着继续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的邻*色,在最后的展评作业时的效果很好。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教学目标: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4、作业(自评、互评)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了。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教材分析

  礼品包装属于商品装潢设计领域,商品装潢设计包括很多因素,如:包装的结构设计、图案设计、色彩设计、外部装饰设计等。包装结构是为了保护商品,便于运输、销售和美观等要求而设计的,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盒式、袋式、异形式等,本课中所展现的主要为盒式和结扎式。包装的图案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装饰的设计及所运用材料等因素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体现礼品包装的性质,渲染气氛,以体现美好的祝福和深厚的情谊,这一点从现今中秋佳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月饼包装设计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讲,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理性的东西较多,所以本课的重点侧重于包装的图案、色彩、立体装饰方面。

  学情分析

  这是人教版美术学科五年级上册第4课。这节课,主要是想通过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实践、创造和情感的感受,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关爱别人和受到别人关爱是多么的幸福和快乐!为此,我在整个课堂,都贯穿了一个爱,而“礼品”就是我们生活中表达爱的一种形式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知道礼物包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礼品包装的兴趣。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包装。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讲解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利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导入,明确学*目标:

  出示学生在教师节时送的一些包装精美的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送给老师的这些礼物,老师可喜欢了,不仅因为它代表着同学们的心意,还因为它们的包装非常精美,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包装的吗?

  生自由发言。

  师:是呀,礼品配上精美的包装,更显得礼品的珍贵,也更能表达同学们的一片心意和美好情感。礼品经过包装后送出,能使收礼人感到受到尊重而更加喜悦。所以,让礼品穿上美丽的外套,能使人们更加喜爱。

  引出课题:礼物的外套

  二、探究交流,掌握包装方法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型纸盒的包装,让学生学会包装方法。

  包装方型纸盒的方法步骤: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3)抓住包装纸,沿着礼盒边缘,将有打折的部分往下折。左右部分的纸,也是沿着礼盒边缘往中间折入。

  (4)将底部的纸对折,再粘上双面胶或胶水固定,注意折线须对准盒高的中线。另一面做法相同。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到底是怎么包装的,先小组讨论,后师生交流。

  三、尝试练*(播放音乐)

  1、学生练*:用废旧的盒子或纸袋,尝试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可以设计单独一个的包装,也可以设计几个一组的包装。

  2、教师巡视全班,对于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重点加以指导。

  四:点评作业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看谁的作品最有新意,包装得最好看。大家评出优秀作品加以表扬,并在摆放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五:拓展延伸:

  除了今天我们设计的以外,我们还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六、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感受美术的节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根据美术的节奏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型。

  教学难点:

  有关美术的节奏意境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准备:

  美术的节奏图片,课件、实物展台等。

  学具准备:

  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展示动画和图片,在宁静幽雅的音乐中将学生的思维、想象。

  2、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景色?(……)

  3、渗透美术的节奏知识:

  二、欣赏课本的图片:

  1、欣赏:

  2、拓展:

  三、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

  欣赏老师课前准备的作品,(利用实物展台或课件,逐图播放,欣赏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作业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谈谈准备怎么画,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五、学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画面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七、合作学*

  八、课后拓展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风景画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赏析风景画的能力。

  操作目标:学会运用构图知识和多中技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的美。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书上作品,体会风景之美,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构图知识,多角度、多方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风景美。

  教学难点:画面上能注意适当取舍,画出动人的风景画。

  教学准备:

  教师:风景写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画……)、取景框、画板、颜料、纸、笔等。

  学生:画板、取景框、颜料、纸、毛笔等写生具。

  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书中的大师和学生作品,了解风景画写生的一般常识,然后让学生走进自然,学会观察,细心体会,在常见景物中去发现美、表现美,用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方法写生自然景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世界风景名胜,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光旅游”,让学生充分感受自然风光的优美,由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

  二、欣赏作品探究技法

  欣赏教材和收集到的风景画作品,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副。为什么?

  研究这些风景画是用何种形式表现的,思考如何用这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作品。

  学生讨论,了解风景画的技法:单色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油画,可以用综合材料来表现。

  三、指导写生绘画实践

  学会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纷繁,选景时既要关注新鲜奇特的景物,也要从*时的景物中发现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炼概括。

  风景表现:风景写生,空间层次表现要丰富,注意*、中、远景的表现,掌握*大远小的规则。

  教师可提供几张风景照片和相对应的风景写生画,让学生比较领会老师是怎样构图和取舍景色的。

  学生写生。

  帮助学生找位置,明确所画目标。

  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风景(如素描、铅笔淡彩、纸版画、水彩、水粉画等,也可以用综合材料表现)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其自由作画,根据画面需要,将眼前景物适当增减,也可移动物体,力求完美动人。

  四、展示作品整理环境

  展示学生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写生感受,相互观摩,让学生推荐好的作品进行评价,表扬构图新颖、表现力强的学生,进一步激发的写生热情。整理写生场地,教育学生呢感爱护环境。

  五、走向生活分享快乐

  将自己的风景写生作品装入镜框,或做成挂历,美化教室和家庭。也可作礼物赠送亲友,让学生充分享受写生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5)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二十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按预*题预*

  (三)检查预*情况

  1. 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 人物:我

  地点:海上 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5.听写词语:

  浅蓝 红霞 范围 扩大 夺目 光彩 分辨

  灿烂 紫色 奇观 目不转睛 一刹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vcd光盘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

  2、读课题。

  3、过学*,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气壮山河惊心动魄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二)第2节

  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

  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生找、画、读全班交流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呢?师总结: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齐读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

  4、读第二节。

  (三)学*第3、4两节。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分别活动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四)*第5节。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4、齐读全节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练背——指名背——齐背。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五)观看vcd

  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

  五、教学结束:

  作业:《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性。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性的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性。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

  三、检查学*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类历史上第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惊喜 收获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方法展开学*。

  (二)学*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仿编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学*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创编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活动:

  分两组比赛,说一说“自”字开头的成语。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课前的比赛中,大家说了许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简介矛与盾(矛:长矛,古代用于进攻的武器;盾:盾牌,古代用于防守的武器。)

  4、播放《自相矛盾》的FLASH

  二、精读《自相矛盾》。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正音。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夸口”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师: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4、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6、现场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说一说,最好演一演。)

  7、通过学*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三、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四、仿编成语故事。

  1、播放自相矛盾现代版

  2、四人小组编成语故事。

  3、交流,评价。

  五、教师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教学目标

  1、根据*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作训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三、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明确要求,读读“*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五、各自*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作草稿。

  2、誊写*作。

  六、*作讲评。

  1、小结*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作情况,并表扬*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3、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4、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5、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6、自读*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7、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写作是一种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书面表达。

  一篇为人称道的好文章,往往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过程中,学生常常觉得没话说,没有表达的也有不少学生占有了材料,心中好像也有话要说,却陷入一种不知怎么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尴尬境地。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得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加以生动化和形象化,以培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和分析的基本素质。而要使学生通过文字,写出对人或事物神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尤为重要,这需要执教者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本课以话说“母爱”贯彻始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本课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用歌声拨动学生情感之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弊端。

  二、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热情的言行,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本课中,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传递着教师真挚的情感,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振奋的情感体会,诱发学生对作文的内驱力,从而积极思维,兴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动中。

  三、思想情感是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在作文中,思想情感与语言文字一个个聚焦点的整体联系,才构成了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有机结合的有血有肉的鲜活文章,才使得我们面对的文中景物是那么活现,人物是那么活脱,情感是那么真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住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探究,促使对语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思想情感的深切领悟,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水**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抒**感,这既是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又是情感熏陶的有效手段。本课中执教者以“排比句”句式语言学*与情感实践的结合点,由句式学*延伸开去,指导写作实践,达到了语言运用与情感熏陶的较好结合。

  这次“口语交际·*作”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口语交际

  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

  先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课后还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上面的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与父母交流。

  教学中,结合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同时,要注意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师都要加以引导。

  *作

  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选择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作能否做到真实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具体体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这《四十田园杂兴》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诵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父母对我们的爱会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妈妈对我们的爱如春风,那么温柔,那么温暖;爸爸对我们的爱是秋风,能扫去我们的浮躁。爸爸妈妈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爱着我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样用爱引导孩子不断成长的吧!

  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梳理课文内容。

  2.标出自然段的段落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理清脉络层次。

  生总结,汇报

  生认清字形,并能一字组多词,规范书写,理解词语。

  板书:主要内容:

  作者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小诗,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他从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的爱。

  板书:脉络层次。

  第一部分(1-14):写“我”创作的小诗得到了母亲“精彩极了”的表扬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

  第二部分(15):写几年之后,“我”意识到了父亲的评价是对的,并继续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功,归功于父爱和母爱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细读,感悟表达。

  1.品读巴迪情感变化。

  (1)在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巴迪对父母两种截然不同评价的认识一样吗?速读1-14自然段,用横线标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词语。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满怀信心 紧张极了 湿润 沉重 失声痛哭

  板书: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

  表扬与批评共存

  (2)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读懂此时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巴迪对两种不同的声音的认识吗?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父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声音,让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浏览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来。

  (2)找出文中对爸爸妈妈的动作描写,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3.关注文章细节描写。

  巴迪面对母亲雨点儿般的赞扬和热烈的拥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亲的赞扬,我们来看细节描写----

  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读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体会巴迪正确认识父母的评价的情感升华。

  (1)默读第15自然段,思考:几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评价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理解“不得不承认”。

  板书:长大感悟 母亲鼓励,父亲严格

  慈母与严父同在

  (3)自由朗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4)体验交流

  ①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对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提醒。)

  板书: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评价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同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责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说)

  五、总结全文: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学了课文,我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正是他们的爱让巴迪成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不同的爱。)

  师:有一首诗,正说明了这一点: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六、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本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曾经历过的爱的故事,以及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写诗:母亲表扬,父亲批评,表扬批评共存

  长大感悟:母亲鼓励,父亲严格,慈母严父同在

  成年体会,精彩极了是创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这两种爱缺一不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0

  说教材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长春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跌倒》,这是一首诗歌,只有12行,分为2个小节,以诗歌特有的节奏感营造出一个深邃的思维空间,耐人寻味。

  说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节奏。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本诗优美语言。

  说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在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更好地落实重点分散难点,我采用自学感悟、小组交流、有感情读等方式来完成本节教学的。

  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课堂

  以理解“跌倒”的`含义入手,让学生讨论说一说什么时候跌倒过,在学生介绍基础上进入课文,使学生走进课堂。

  二、整体感知,融入课堂

  在理解诗歌内容过程中,我采用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方式来完成。首先,我打乱课文定式,让学生从读中收获了什么来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无论学生从哪一个知识点入手,都顺势来理解课文。

  但在教学过程中收放有度,在理解过程中适时知道感情朗读,并在读中试着背诵。

  三、总结收获,走出课堂

  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再读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来总结全文,再次认知全文。

  以上是对本节初步设想,望各位指出宝贵意见。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

  教学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时的学*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板书设计:

  读书 作文

  饱览“香烟人”画片

  看图书:报偿《秋天来了》 甲优

  阅读文艺书籍:馈赠《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赞誉

  读中外名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2

  教材分析

  这篇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告别的感人情景。

  教学要求

  了解首都人民送别***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本课6个生字,根据课后思考练*题,学*并理解“灵车、、焦急而又耐心、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全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人民群众对***体会人民群众对***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在预*时简介***的生*,加强朗读训练,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了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加强学生语感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一课讲得是***去世后,人民群众与他告别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文章回答问题。)

  3、教师简介***的生*。

  二、放送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听录音的要求:

  (1)小声跟读录音。

  (2)思考: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两旁迎候中**的灵车,向敬爱的***告别的感人情景。

  三、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了什么?(天气)通过写天气,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悲痛心情)

  2、同位讨论:

  (1)课文哪些词句可看出十里长街送**的人非常多?(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引导体会:望—人们急切盼望见到灵车的心情。

  (2)这许多人的心情都一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三个“都”写出佩戴意志、动作一致、沉痛悼念**的心情也都一样。

  3、那么,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

  4、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1)老奶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树、焦急而耐心。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对**的热爱)

  (2)青年夫妇:抱着、领着、全家出动、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3)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张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师小结:这种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灵车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失去***的悲痛心情和对***的热爱。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来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1)课文怎样写灵车的样子?给你的感觉如何?(庄重、肃穆、缓缓而行。好像**也舍不得离开人民群众远去。)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们极其沉痛的心情?动笔画下来。并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句子中的含义。

  a、人们的心情悲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车,盯着灵车,生怕错过了这及其短暂的时刻,因为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都想多看一眼,写出了人们对***的热爱、思念。)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说明什么?(表现非常一致)

  当时,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但是当灵车缓缓开来时,大家都怎样?(不约而同、脱帽、站直、望、哭泣着)

  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灵车看清楚,多看上两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灵车的时间。)

  5、感情朗读表现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读课文,同位思考、讨论: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的悲痛。)

  7、默读课文,思考:灵车慢慢地过去了,人们又是怎样做到?心情怎样?

  理解:

  牵动——表面上讲人们的心随着灵车而动。实际上时说人们的心跟**紧紧地连在一起。

  (1)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引导体会:为的是什么?(多看一眼***的灵车。)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回来。引导体会:你怎样理解“好像在等待***回来”的?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希望***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在一起。)

  四、回读全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思考:学*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

  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聚集长安街迎候**灵车向***告别的感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无限热爱无比怀念***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人民因失去**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给父母听。

  2、收集查找关于***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睁睁 不约而同 **和人民心连心

  追 ……希望……希望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语言表达人们对***思念、爱戴之情,并学*和运用作者的表现手法。查找有关***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学*过程

  一、重温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离去了)

  2、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讲述在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注意:让学生抓重点词语。

  3、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对***的思念、爱戴之情,**和人们心连心)

  4、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熟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2、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地等待着。

  3、好像有谁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地望着灵车,哭泣着,( )擦去腮边的泪水。

  4、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北。(句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焦急”与“耐心”用词矛盾吗?)

  三、领会表达。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人们对***的爱戴?

  2、想想这些地方的描写为什么能打动你?好在什么地方?

  3、想想文章运用了哪些内容来表达思想的?

  4、学*作者对动作的描写。(找出这样的词语来说好处)

  四、指导背诵

  1、学生默读课文。

  2、先逐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3、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来时望灵车,想**”、“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居与句的联系和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4、采用个人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的方法检查。

  五、教师总结全文。

  本课通过理解人们是怎样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六、课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的事迹。

  2、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的印象。

  3、讨论交流,体会***的优秀品质。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自己听到的有关***的事迹说给家长听。

  2、感情背诵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

  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

  灵车来时望灵车,想**

  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

  课后小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3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学*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课文。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水浒传彭公传三侠五义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滚瓜烂熟偏科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苗苗季羡林)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苗苗的见解我的感受季先生的见解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通过刚才的学*,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阅读,是——,为我————。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xx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教学总结】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名叫苗苗的小学生与季羡林先生的“访谈录”,全文运用对话形式,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这两个人虽然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差距,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却*等和谐。所以,在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爱和季羡林先生的和蔼、亲切及对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关爱。

  “访谈录”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文体,我是这样让学生认识这种新文体的:一开始,我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苗苗和季羡林先生来朗读课文(他们读的时候教师读旁白,学生采用直接对话的形式),其他学生都捧起书认真听对话内容。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读得自然。

  课上,我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抛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如:季羡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说说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议读中,学生不断地进步与升华,总的来说课堂效果还算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

  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

  学*目标

  1、从找骆驼这件事中,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因为老大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为老二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为老三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因为老四看见XXXXXXXXXXXXXXXXXXXXXXX,所以知道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骆驼主人和四兄弟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一点不错”“谢天谢地”“真奇怪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说写任选其中一项练*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叔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感受浓浓的爱国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奇怪在哪?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句子,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词语。

  (2)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交流回报:按照“给叔公送礼物成了头痛的事-——回忆叔公眷恋祖国的事——全家讨论送什么——寄去奇怪的礼物——叔公的回信”这个过程记叙的。

  写小标题:发愁——回忆——讨论——邮寄——读信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

  (2)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能否换成“与众不同”?

  2、全班交流,边理解边有感情地朗读,并解决问题:

  (1)第17自然段:“故乡的泥土。”

  (2)第20自然段:“祖国的泥土。”

  (3)第24自然段:“内容价值——无价之宝;”“中国药材——令人奇怪。”

  (4)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地眷恋。

  五、拓展阅读

  师生朗读《乡愁》一诗,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学生不难理解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体会,重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过本课生字中有些书面语,*时比较少见,我就给足了学生时间自学并交流。比如“蹂躏”“玄虚”学生不是很理解,我们就一起交流,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

  1、窃读记

  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

  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篇课文,也不仅仅是记住某些知识在课文中出现过,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东西,也就是让学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会发怵,都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1、通过对“窃读”一词的理解,把握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会梳理文章的脉络。

  3、了解并会区分详写和略写。

  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拓展活动

  1、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

  2、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利用课余时间读读。

  教学反思:

  这一设计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发,每一教学环节目标明确,各环节之间层次明显。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不仅了解了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阅读的重要性。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惯。

  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

  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vcd光盘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

  2、读课题。

  3、过学*,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气壮山河惊心动魄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二)第2节

  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

  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生找、画、读全班交流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呢?师总结: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齐读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

  4、读第二节。

  (三)学*第3、4两节。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分别活动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四)*第5节。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4、齐读全节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练背――指名背――齐背。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五)观看vcd

  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

  五、教学结束:

  作业:《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9

  【教学目的】

  1、学*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学*说明静物的写作方法

  3、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观察能力,领略荔枝的鲜美

  【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预*作业

  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相关资料】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一副荔枝图写的序,图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传荔枝的意思。

  《荔枝图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绍荔枝知识的文章。教学内容不太难,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运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对荔枝有直观上的了解,比如树行团团如惟盖,更重要的是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规律可帮助学生的记忆。如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色香味尽去,也可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 整体感知

  1. 解题

  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

  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

  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老师巡视

  辅导。

  华:huá 花

  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3. 齐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

  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5.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 小结课文。

  三. 拓展训练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产地、形状、叶、花 (略)

  果实:朵、核、壳、膜 (详) 由外到内

  保鲜: (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一些读书和*作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积累: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书----------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读书经历----------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写作心得----------别出心裁、真情实感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6)

——五年级级音乐上册教案范文五份

  五年级级音乐上册教案 1

  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乡间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带气息的歌唱和头声。

  2、技能目标:尝试头声的练*和带气息的歌唱,学唱《乡间的小路》。学会看指挥歌唱。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走进八十年代台湾校园歌曲,并充满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练声中训练呼吸音高

  师:听着美妙的音乐感觉不错,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同学们细想一下,如果是你离开喧闹的城市,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师:让我们带上气息来唱一唱这条练声曲吧。

  3ˇ|2— — || lu lu lu

  二、学*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合钢琴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设置疑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情绪如何?”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生回答)

  师总结:“同学们找的非常对!共三个部分,一三部分旋律相同。” A段悠闲自在;B段激情飞扬。

  2、视唱曲谱。

  (学生边划节拍边视唱曲谱、老师钢琴轻弹旋律)

  3、跟琴学唱歌曲。

  (要求: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演唱——结尾句处理(渐弱))

  师:感觉同学们都有点专业水*了,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示范)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生:跟琴哼唱一下。(加和弦唱唱)

  4、加入打击乐器。

  除了可以用手击拍,我们也可以加入一些打击乐器。(尝试第一部分加入响板、第二部分加入三角铁、碰铃,学生练一练。)

  5、歌曲处理。

  师:“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回答)

  师:“是呀,《乡间的小路》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都可以,那么第一部分就用领唱的形式,谁来领唱呢?”

  小组合作:一位学生领唱第一部分,四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中响板找三位学生、碰铃一位学生),一组学生伴奏型拍手伴奏;第二部分请学生齐唱(其中三角铁和碰铃各找三位学生);第三部分,两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其余的边演唱歌曲边伴奏型伴奏。注意歌曲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延伸中了解多元文化

  1、师: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呀?生:叶佳修

  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叶佳修吧。(课件出示叶佳修的简介)我们前面学*了叶佳修的那一首歌曲?生:外婆的澎湖湾教师:一起来演唱一遍?

  2、教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小村之恋》,齐读课题首先老师给介绍一下这部作品......

  A、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作品,请同学们说出反映了什么内容?学生:恋乡

  B、教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可以轻声跟唱

  C、教师:我们听听歌曲分了几个乐段?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吗?学生回答。

  D、教师:我们再来跟唱一遍,表达一下恋乡的情绪,到间奏的独白处,我们自己用语言即兴表达。

  3、教师:古往今来,有很多人用唯美的文字描写着自己美丽的家乡,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诗歌:阿紫的诗歌《故乡》

  四、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五年级级音乐上册教案 2

  教学内容:

  接力出版社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45页歌曲《愉快的梦》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演唱、感受歌曲,引导学生在歌唱时能突出6/8拍节拍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歌曲《愉快的梦》,让学生放飞心中梦想,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梦想。

  教学重点:

  能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一声部。

  教学难点:

  6/8拍的强弱规律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谈话:同学们,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日本这个国家,你了解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做出评价及鼓励)

  2.播放多媒体课件:“哦!看来,你们对日本的了解还真是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到美丽的日本去看一看。(播放有关日本风景、名胜、饮食、服饰等图片。同时配上日本民歌。如:《樱花》、《四季歌》。)播放时,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

  二、聆听歌曲范唱

  1.“就在这个美丽的国家,有一个可爱的,和你们同龄的孩子,他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做了一个神奇而有趣的梦。你们想知道他梦到了什么吗?(想!)那就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和老师一起伴随着音乐走进他的梦乡……(播放歌曲《愉快的梦》最好是带有动画的VCD歌曲,或独立制作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他都梦到了什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边听边打拍子。(3/4拍)

  2.歌曲聆听结束后,师生谈歌曲的内容。

  问:刚才,在同学们听音乐的同时有谁注意到老师在做什么?(打拍子)

  三、学*歌曲

  1.初听音乐。

  2.复听音乐。

  师:歌曲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它的这个愉快呢?你能不能从力度,演唱形式这两个方面来说说呢?

  3.用“LU”哼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4.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5.唱歌词,随琴一起。

  6.再听歌曲,分析歌词内容。

  7.有感情地演唱。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你能告诉大家你做过哪些十分美丽的、令人愉快的梦呢?能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起分享吗? 师:有一个日本小朋友,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也做了个神奇而愉快的梦,那么他梦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姑且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师: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你能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们吗? 学生演唱

  四、延伸创编

  1.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听。下面,请大家每人选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让我们一边唱着梦之歌,一边折一支满载理想的梦之船。让我们把自己心中的梦想都装载到梦之船上。看谁折的又快又好。(播放范唱带,边唱边折)

  2.折好后,拿着自己的梦之船,相互交流自己的梦想。教师给予鼓励,支持。

  3.同学们,你们的梦想可真是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同学们,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格言我们大家共同勉励: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辛勤的劳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老师做简单讲解)

  “同学们,快为你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

 六、最后,在歌曲《愉快的梦》中结束本堂课。

  五年级级音乐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内容:

  歌曲《清晨》,聆听《晨景》

  教学重难点:

  1《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歌曲《清晨》

  1、导入:

  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

  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

  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

  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

  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5、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

  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

  1、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

  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

  五年级级音乐上册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

  (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

  (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

  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五年级级音乐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乐曲欣赏,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广泛了解异国文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舞曲音乐的鉴赏能力。

  2.记忆第一圆舞曲主题旋律,模唱主题旋律,了解圆舞曲的速度、旋律特点,体验乐曲充满活力的、抒情优美的情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了解作曲家创作的其他代表作品。

  2.感受圆舞曲的节奏速度特点,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记忆乐曲中第一圆舞曲的旋律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解:

  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新年音乐会的返场节目里都会有一曲蓝色多瑙河。这充分说明

  了蓝色多瑙河在奥地利人们的心中,乃至全世界人们的心中占有相当高的位置,是世界流传的经典名曲。

  2.教师讲解乐曲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简介),并对乐曲进行全面地分析,使学生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

  3.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视频。

  二、欣赏圆舞曲

  1.初次聆听乐曲童声合唱《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教学要求:听辨五个圆舞曲主题旋律,能够分辨乐曲的段落。感受每首圆舞曲的情绪特点。(圆舞曲旋律听辨)

  2.复听乐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师:歌曲是几拍子的?

  学生听后自由回答。

  3.听赏第一圆舞曲。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记忆第一圆舞曲的旋律,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生: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师: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这么的旋律我们来视唱旋律乐谱。

  (1)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学生也可以用口风琴演奏,熟悉这一主题旋律。感受圆舞曲速度、节奏、旋律特点。

  4.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教学要求: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轻快、优美,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师: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生: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学生体会演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它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最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利用网络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7)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五)份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似值。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3+0.74、1.25×8、0.25×0.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个小数的*似数。(投影出示)

  2.095、4.307、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似值。(板书课题:积的*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书:0.049×45。

  4、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学生独立探究,指名说说取*似值的过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强调横式中应当用约等号,而不能用等号。

  6、专项练*(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7、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运用

  一千克白菜的价钱是6.78元,妈妈买了0.8千克,应付多少题?(虽然此题没要求保留两位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所以应保留两位小数。)

  课后小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课后*题

  1、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似数是3.58,准确值(三位数)可能是下面哪个数?

  3.0593.5783.5743.5833.585

  3、两个因数的积保留整数的*似数是14,精确值可能是哪些数?个位上的数是4,十分位的数是4、3、2、1、0;个位上的数是3,十分位上的数是5、6、7、8、9。

  板书

  积的*似数

  2.45×2.5≈6.13(元)

  竖式

  答: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第1节用字母表示数52—5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3、使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4、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和便利,感受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字母?它们都代表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结合课件出示你们看,字母不仅和生活密切相连,简洁地表示一些特定的名称、场所或标志,而且在数学王国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例1

  (1)彤彤11岁对吗?老师比刚才这位同学大30岁。(幻灯片)现在你知道老师几岁吗?怎么算的?

  (2)当彤彤1岁时,2岁,6岁,18岁时老师多大?怎样才能用一个概括的式子简明地把你们的年龄,和任何一年老师的年龄都表示出来呢?

  (3)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自己开动脑筋。学生思考交流师:当a是一个具体岁数时,a+30表示什么?

  (4)比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具有一般性。a+30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5)字母的取值范围:师:根据你的经验,可以是哪些数?

  (6)代入求值当彤彤11岁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岁?

  (7)小结例1:

  2、自学例2

  (1)课件:航天知识

  (2)看书例2,思考问题,自主学*。

  (3)课件:

  自学提示:

  1、说说省略乘号的*惯写法。幻灯片

  2、6x表示什么?

  3、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

  4、例1中a与例2中x,表示的数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4)课件:为什么人到月球上举重是地面的6倍。

  (5)、汇报:

  (6)、小结:用字母表示数6x,a+30非常简洁概括,有一般性,含字母的式子即表示一种数量关系,也表示一个量,取值范围由实际情况所决定。这就是代数学。

  (7)课件,韦达简介

  三、快乐儿歌,新知延续

  1、数青蛙歌曲填空,说出数量关系,拍手齐说。

  2、趣味练*,巩固知识课件:练*判断,填空

  3、拓展知识:感知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自学提高)

  4、作业设计:

  课下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生活中和学*中的字母。

  四、谈收获,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到了什么呢?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简明概括,便于应用。你喜欢用字母表示数吗?(喜欢)如果教师对你们今天的表现打一个分——“A”你认为属于你的A应该表示多少?同学们说得真好。

  字母与我们的生活和学*是密切相关的,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之人,能够发现数学中更多的奥秘!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做一做,练*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数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认真的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这样的字母,你们知道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吗?(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把学生带入数学。)

  课件出示:CCTV KFC NBA QQ (中国中央电视台肯德基美国男子篮球联赛腾迅聊天工具)

  大家想想,用这些字母来代替这些名称有什么样的好处?

  (简单好记。渗透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其实,这样的字母不仅仅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也经常会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1:(探秘)

  (1)观察第一组三角形中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两底角的数字之和等于顶角上的数字)

  那么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数字呢?(指名口答)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尝试练*: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

  ①2、4、6、c、10、12 c=( )

  ②b+ b + b=24 b=( )

  ③a×5=40 a=( )

  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

  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2、教学例2

  (1)a×b=b×( )

  a+b=( )+( )

  (课件出示)

  师:你怎么想到要填a,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我是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交换律来填的。

  师:如果用a、b、c来表示三个数,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其它运算定律吗?

  学生尝试写,后汇报展示。

  (2)你们认为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运算定律,你会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运算定律是怎么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出来,然后指名汇报。

  师:我们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你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3)让学生看书45页的“你知道吗?”然后汇报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计量单位。

  3.教学简写

  (1)师:观察6×X,你们发现了什么?(X和×长的很象),因为这个,在数学王国里曾经引发过一场风波:一天早朝上,乘号对国王说:“国王,我和X长的太象了,您得想个办法把我们区分开来呀。”国

  王下令:“+”“-”“÷”先行退朝,“×”号留下下议事。第二天,国王宣布了以下规定:(多媒体出示)

  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b=a.b=ab, 4×a=4.a =4a ②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可以写成以下形式:如:a×a=a.a=a2读作:a的*方,表示2个a相乘。

  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也省略不写。如:1×m=m (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学*国王的规定: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的要求:

  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记录员记录学*过程。

  4、阶段练*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2、小小审判官。

  ⑴6+a可以简写作6a。 ( )

  ⑵6×4可以简写作*** ( )

  ⑶x2与2 x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

  5、教学例3。

  今天我们跟字母成了好朋友,其实以前也和字母打过交道,比如计算公式。

  回顾:你们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吗?

  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字母S表示,边长用字母a表示,你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

  C= S=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那能不能用字母它们呢?真自信。好!下面请大家写在练*本上。

  反馈:说说表示的是什么计算公式?师:你们能利用这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出示例题:你能利用公式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黑板贴出正方形纸片)

  师:6㎝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师:你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和周长吗?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来做,其余学生在下面练*)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做得怎么样?

  生1:我认为做得比较可以。

  生2:我认为他的面积单位应写成㎝2,不应写成㎝。

  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利用公式计算”就是要求我们在计算时先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轻松一刻,发展提高。

  (一)数青蛙

  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

  (课件):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我们先试着读一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首儿歌吗?

  (二)练兵营

  填空

  1、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表示成( )。

  2、用字母a表示苹果的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那么c=( ),b=( )。

  3、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a米。它的周长( )米。

  4、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300千米,*均每小时行( )千米。***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加工了a小时,一共加工了( )个。

  5、5x+4x=( )

  8y-y=( )

  7x+7x+6x=( )

  7a×a=( )

  15x+6x=( )

  5b+4b-9b=( )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2与( )相等。

  (1)a×2 (2)a+2 (3)a×a 2、2x一定( )x2。

  (1)大于

  (2)小于

  (3)等于

  (4)不能确定

  3、丁丁比昕昕小,丁丁今年a岁,昕昕今年b岁,2年后丁丁比昕昕小( )岁。

  (1)2 (2)b-a (3)a-b (4)b-a+2 4、当a=5、b=4时,ab+3的值是( )。

  (1)5+4+3=12 (2)54+3=57 (3)5×4+3=23

  四、走进名人屋

  最早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作出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师:看了介绍你想对韦达说点什么吗?

  生1:韦达,我要对你说,你的智慧真是不可限量。

  生2:韦达真伟大,你发明的用字母表示数使人类生活和学*方便了许多,谢谢你!

  师:你们想不想像韦达一样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

  师:那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成功秘诀,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师:看了这个公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我知道了只要艰苦劳动,掌握了方法,少说空话,就能成功。

  师:说得真好,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刻苦努力,少说空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祝你们早日成功!

  五、课堂小结,质疑评价。

  阅读课本第44-46页。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今天的收获。谁来说说你收获些什么?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第49页练*十第1、2、3题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培养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感悟、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复*旧知识、自学教材中三个关系式,观察与分析,将旧知识推移到新知识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哪位同学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吗?

  师: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猜测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师: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

  2、验证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每一组算式都相等。

  师: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师: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生:不能。

  师: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同学们你们能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学生动手写,让学生进行汇报,尽量让多个学生进行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教师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师:小组同学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4、应用

  出示例7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0.65×202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本上。

  (2)指明学生板演。

  (3)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运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师:第①题,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

  生:因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计算起来比较的简便。(使学生体会理解算前先观察题中有没有特殊的数,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10、100、1000等等,运用运算定律先算,这样使计算简便。)

  师:你认为第②小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师: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

  (4)交流评价。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运用了乘法的运算定律,使小数乘法简便了许多,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怎样算合理简便,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4.8×1.25

  (1)让学生独立做。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汇报(体现算法多样化)

  (4)评价总结。

  四、巩固练*:完成做一做题目。

  五、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练*三第4.5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8)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范文5份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1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 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

  一、引出新课

  [教师活动]

  1、师谈话: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往事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常常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爸爸妈妈也会常常回忆他们童年的趣事!

  2、揭题:今天,我们学*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板书课题:桂花雨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话,把精力投入新课的学*中。

  2、齐读课题。 通过老师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力投入新课。

  二、检查预*情况。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朗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根据“阅读提示”进行预*。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欣赏、桂花、台风)

  [学生活动]

  1、 同桌之间互相读一遍课文。

  2、 学生介绍学*的方法与步骤并自学。

  3、学生联系语境体会词语意思并与同组人员交流。 在阅读课文中联系语境理解词义,并帮助学生提高学*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2、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

  4、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质疑问难。 在学生自学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学*精神。

  四、深入学*课文。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组织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 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

  引导学生想像。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1)从哪儿看出来母亲对故乡桂花十分怀念?

  2)知道学生仿照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如:这里的环境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选择一两处示范朗读。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刚才质疑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学生交流再读课文的收获。

  3、学生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像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乐趣。

  4、请学生朗读,再做评议。 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摇花乐和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五、交流收获 师引导学生谈谈阅读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民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此的感受。 深化认识,领会思想。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

  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

  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提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板书:喜欢桂花)

  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

  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9、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家乡的桂花到底有多香?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用﹏﹏画出来。

  出示: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品香韵。

  1、师:请同学们把这4句话,反复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香?

  出示: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师:现在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3、我们再慢些、再轻点,来读一读。(生齐读)

  4、师:当你读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浸)

  5、那我们就来品品这个”浸“字吧,开始自由读吧。

  6、师:这个”浸“字可以换成哪些字?(泡、醉、迷、飘、笼罩……)

  7、那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好?(浸)

  8、师:为什么?(因为”浸“字最能体现出桂花香的时间长。)

  9、师:桂花香的时间多少长?(全年)

  10、假如去掉”全年“能换上那个词?(今天)

  师:除了”今天“还有什么呢?(半年、十二年、每年、几年、每天……)

  11、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全年啊﹗(师生接读)

  师:十二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年四季,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个月,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生: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2、师: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生:桂花的美丽。桂花的香气。

  对桂花的感情。)

  13、师:是啊,桂花之香持久,无时不在。我们大家一起来读出这种长长久久的感觉吧。(生齐读)

  14、师:同学们,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整个村子)这仅仅只有桂花的香气吗?还有什么?(野花、菊花、村子里的每一位人、每一物。)

  15:师:他们的回忆也香,他们的话也香了,怪不得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四、摇花乐。

  1、桂花是芳香的,桂花是美丽迷人的,而令小琦君难以忘怀的还有一件什么才是件大事?(板书:摇桂花)

  2、师:现在我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吧。请同学们自由地去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吧,找出自己在摇桂花时,特别快乐的句子。(指名说)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3、师: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赛读)

  4、师:同学们,这些句子,你觉得哪些词应该读重音。(变色:“乐”“纷纷”“满头满身”)

  5、师:请同学们一起去摇一摇桂花树的乐趣吧,读。(生齐读)

  6、师:读着读着,此刻我们也都浸在香气四溢的桂花香里了。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像()。

  7、师:(引导:摇啊摇,桂花落下来,(老师走下去,走到学生身边)落到你的脚上,落到你的肩上,落到你的手上,脖子里,鼻尖上,头上身上、心上、地上……)此时此刻,你就是小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淋浴着缤纷的桂花雨,你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上这样的句式,说几句话,好吗?

  (预设: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身上,像穿了一件黄大衣。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黄的帽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到我的心上,像一场滋润心里的雨。……)

  8、师:你们的想象能力真丰富,让老师仿佛你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9、最能体现作者心情地哪一句(变色:“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0同学们,桂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让我一起尽情地喊一喊吧(生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1、师:你快乐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开心地喊一声——生接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2、师:同学们,除了快乐,还摇出了什么?(演示图片讲)

  (预设:摇出了一个个甜甜的糕饼;摇出了一碗碗桂花汤圆;摇出了满头满身的桂花;摇出了好香好香的桂花。)

  五、悟乡情。

  1、师:“桂花雨”,是迷人的雨,是快乐的雨;如今,桂花雨,是回忆之雨,更是思乡之雨!难怪母亲会说——(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母亲会怎样说这句话?(压低声音,放慢速度来说。)

  3、师: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生:想起家乡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

  生:想起家乡的田野。

  生:想起家乡的老宅子。

  生:想起家乡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

  生: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茶。

  生:想起家乡的桂花糕。

  4、出示“这里的`环境再好,也比不上()。”

  “这里的邻居再热情,也比不上(家乡的左邻右舍好呀!”)

  5、师:同学们,能自己模仿这个句式说几句话吗?

  生交流

  6、师:同学们,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念情)

  7总结:

  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化作成了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地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的心间。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师: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听了老师介绍她的生*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2、师:琦君:

  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

  11岁来到杭州,

  32岁移居台湾,

  60岁移居美国,

  84岁回故乡探亲,

  86岁定居台湾。

  3、师:就是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老师这里有一段话想展示给大家看,这是作者在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每回,写到父母家人与师友,

  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如果让我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

  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

  五、作业。

  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愿你们在这浓浓的书香中也能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摇桂花”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见过桂花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桂花吧。

  2、今天我们和琦君一起回忆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童年的幸福美好是最耐人寻味的记忆。课文一开始作者就写到:小时侯最喜欢桂花。那同学们去文中找找作者写了什么景什么事呢?

  2、自由朗读。

  3、交流汇报:作者写了桂花和摇桂花,(板书:桂花摇花)

  三、品味桂花香

  1、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字前后出现了八次,而且这个字也突出了桂花的特点,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吗?

  2、交流汇报:香。

  3、画出文中所有带香的句子。

  4、出示句子。带着对桂花的喜爱来读一读吧。

  5、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桂花香,可是写法却不相同,你发现了吗?

  6、交流写作手法。

  7、那么这些句子中有没有写香很妙的词语呢?你可以圈出来,点出来,或者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这种方法叫做批注,也是常用的读书方法。同学们现在就可以试一试。

  8、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感受“摇花乐”。

  1、桂花的香,我喜欢,告诉你,其实呀,小时侯的我更喜欢“摇桂花”呢!请大家边读边划一划:从哪个词可以点出了“我”对摇桂花的期待?

  学生边读边圈画。{读书就要勤动笔,要在语言文字间留下自己的思考。}

  (1)“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看看提示语“缠着问”,你们*时有没有缠过大人做他们不愿让你们做的事情?(有)

  想想你是怎么缠的,来读读这句。指名读。

  ①你的语气里有缠!告诉你,丰富的表情能让你的朗读更有色彩!!

  ②你的表情里有缠!

  ③你的表情、语气里都有缠了!!

  (2)“就在这时………提前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这下看你的行动喽!出示:“这下我可乐了……使劲地摇。”指名读

  ①乐的不够,再来!

  ②加把劲!

  ③没开足的桂花得使劲地摇才能摇下来呀!!再读。

  (真会读书!谁再来使劲地摇一摇,乐一乐!)

  (3)摇桂花是作者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了!师读:“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

  ①如果此时你是那个桂花树下的孩子,你会怎么表达内心的快乐呢?

  (抱着树使劲摇;在树下跳舞;大声喊;变成小蜜蜂;捧在手心使劲闻……)

  ②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桂花的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这段话中,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达自己快乐的情感,细心的你能不能发现作者还用了什么方式来传达自己的快乐?(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除此之外,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可想而知,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是多么欣喜!这已经不能全部用语言来表达了。标点符号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表达感情。)

  ③让我们把作者三个叹号表达的快乐通过朗读体现出来:“桂花纷纷……好香的雨呀!”真美,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那落英缤纷的桂花雨,感受到了那童年时的乐!

  五、送桂花传乡情

  1、桂花丰收给作者一家带来的快乐,我们还要学会把快乐与他人分享。

  2、你想把桂花送给谁?演一演。

  秋天你给他们送去桂花,冬天他们会给你送来软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小小的桂花传递这浓浓的乡情。(整个村庄,是呀,全村的人!)

  生活中处处有桂花:*日里喝着桂花茶,冬天一起吃桂花糕;来客人时可以做桂花酒冻,夏天可以做桂花沙冰。真可以说:全年真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着桂花带给他们的快乐。

  六、对比感悟思乡情

  1、后来,作者一家移居杭州,每次去赏桂花,总要给同样爱桂花的母亲捧上一大袋。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不是)那么为什么就比不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用心读读母亲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想一想)(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在母亲眼里多了一份思乡情!)

  ※板书:思乡情

  2、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的情感世界,一起满怀深情的读一读:可是……

  3、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想起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七、总结课文

  1、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花是故乡浓。母亲难忘,我亦难忘。出示:☆每当……(师读)

  2、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爱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呀。愿那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飘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份(扩展9)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范文五份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 1

  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 2

  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 3

  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1.搜集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二、学*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第6自然段,想像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能力目标

  ⑴学*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⑵学*用列举数字、举例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学*“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等词。

  二、教学重点

  学*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太*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中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鲸”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大家?(出示课件后,生生交流)

  (三)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是怎样介绍鲸的,你们想知道吗?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朗读课文。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读书的建议:

  课件出示要求:

  ⑴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⑵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⑶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

  (学生自读自悟,分组学*)

  (四)学*第1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们说鲸大吗?那么鲸到底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吧。

  1、速读第1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

  2、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⑴和大象比,比大象大得多。(出示课件:与大象比较)

  ⑵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出示课件)

  大的有16万公斤重,小的有20xx公斤重。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3、指读有表示鲸很大数字的句子。然后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指读。(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17米长,一条舌头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出示课件)

  4、你还能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

  ⑴举起手摸不到上腭。⑵四人在嘴里看书,很宽敞。(出示课件)

  5、鲸真的很大!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学*第2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长得又像鱼,许多人都叫它鲸鱼。它是属于鱼类吗?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画出写鲸是怎样进化的语句。

  2、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3、指名汇报,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出示课件帮助体会)

  (六)学*第3自然段

  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鲸分为两类: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七)学*第4——7自然段

  师: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

  1、默读第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性。(吃食、呼吸、睡觉、生长)

  2、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3、鲸在睡觉和生长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愿意把你读文后的体会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八)创设情境,理解重点,学*写作方法。

  1、学完了课文,我们已经详细了解了鲸各方面的特点,收获实在不小。回头再想想刚才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谁能说说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吗?

  2、作者为了让我们能详细地了解鲸的特点,在介绍鲸时采用了不少方法。你能说说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吗?(生谈体会)

  (九)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的介绍,画出鲸呼吸和睡觉时的样子。

  2、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2鲸

  形态:大重长

  哺乳动物:形状像鱼

  特须鲸

  种类

  点齿鲸

  吃食

  生活*性呼吸

  睡觉

  小学五年级语文鲸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课文内容,了解有关鲸的知识。

  2、学*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鲸的生活*性,学*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简)

  一、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板书:鲸jing)

  出示投影:

  你们看,这就是鲸。文中向我们介绍了许多有关鲸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

  1、初读感知:

  ⑴ 检查预*情况,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读音。

  ⑵ 说说你在预*时,发现哪些字,词容易写错或读错。

  ⑶ 说说你通过预*,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

  2、指明分节读课文。

  3、理清脉络:

  说说每节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4、教师小结。

  5、布置作业:

  课后每人画一条鲸。

  第二课时

  一、听说训练

  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

  鲸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它们的生活*性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以上两句话第一句听一遍,第二句听两遍,再分别请若干学生练说。)

  老师把这两句话写在了大屏幕上。(媒体出示)请大家再一起读一读。

  二、讲读第一段

  是的,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动物,它到底有多大呢?

  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边思考边圈画有关词句。

  (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鲸很大很大,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00公斤。

  你觉得哪一句话意思更明确读第二句,琢磨一下怎么读才能读出鲸的大。这种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这段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说明鲸很大呢?(其它各句)

  师生小结:

  (投影出示画面。)

  根据投影,师生一起说第一段重点内容。这里,作者把我们并不熟悉的鲸与我们*时熟悉的大象,大肥猪等进行比较,这也是说明文中常用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三、讲读第二段

  这里,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都是为了说明鲸的特点:大。(板书:大)这

  很大很大的鲸就生活在海洋里,因为形体象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呢?

  自由轻声读第二段,思考上述问题。

  请你概括地说说鲸变成鱼的样子必须有哪几个条件?

  1、很长很长的年代。

  2、环境变化,器官退化。

  四、引读第三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另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是须鲸和齿鲸最大的区别。

  1、自学第四段:

  须鲸和齿鲸的生活*性中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快读第四段,然后分小小组讨论。并试着用“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填空

  句式媒体出示)的句式汇报你的自学结果。

  2、汇报自学结果:

  ⑴ 吃食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食量大,吃食速度快;不同点是吃的食物不同,方法也不同。指明1~2位学生上台演示须鲸吃食进程的抽拉式投影片。

  ⑵ 呼吸方面: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用肺呼吸,换气时都有喷潮现象;不同点是喷潮的水柱各不相同。出示投影片:说说图上的哪一头是须鲸,哪一头是齿鲸,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相机揭示另一说明事物的方法:打比方。

  ⑶ 睡觉方面:

  方法相同,请同学们画一画鲸睡觉时的样子,选择2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出示。议一议:他们画的.对吗?

  ⑷ 生长方面:

  相同点是胎生,生长速度快,寿命很长。说说这段中主要用到了今天学到过的哪一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3、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五、总结课文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内容。

  创设说话情境:

  假如我国捕获的那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被运送到常州,陈列在动物园里,来观看的游人络绎不绝,你能给他们当一回解说员吗?根据你今天学到的知识,结合你*时看到的知识,同桌先练说,再指名上台表演。

  六、布置作业

  请你运用今天学到的一种(或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一种动物或植物。

  【教学体会】

  《鲸》是一篇说明文,文章语言*实,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难免会感到有些枯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在教学时努力做到了这几点:

  一、变语言文字为生动的画面

  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喜欢新异的事物,所以我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将鲸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醒目的颜色,鲜明的对比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不再只是简单的句子了,而成了学生头脑中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自学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方法,只要提出恰当的自学要求,学生就能主动叩开知识的大门。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以“须鲸和齿鲸的生活*性中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这一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再以“我发现它们在__方面有__同,表现在__”的句式练说,使每个学生都有练说的机会。而且这一问题又照顾到全体学生,一般同学能从文中字面上找到答案,还有一些优秀生则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进一步概括,这样便使每一位学生在自学时都能摘到“果子”了。

  三、变简单刺激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心理学指出: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更能增强学*的效率。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听,说外,还安排让学生看,画,思,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感官,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大大提高了学*效率。

  由于做到了以上几点,学生的学*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所以在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解说员时,学生兴趣浓浓,争着上台表演。其实,学生的解说就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这比老师生硬地总结内容生动多了,也巧妙多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