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3.初步体会估算在解答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你喜欢玩具吗?

  师:我也喜欢玩具。(出示模拟商店)小胖努力学*,取得了进步,今天妈妈特地带他来玩具店买玩具,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小胖想买足球和长颈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样列式呢?你是怎样算的?

  生:34+25

  师:怎么计算,可以怎么想呢?

  生:(复*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师:小胖又改变了主意,他不想要长颈鹿了。他想买足球和小飞机,可妈妈只带了60元,够不够?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胖算一算吗?

  师:一共花了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38+25

  师:小胖估计了一下要60元,你说够不够?学生自由回答。

  师:小丁丁也说不够,到底够不够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学生独立使用位值板摆小圆片或小组合作摆。

  ②全班交流、自愿板演并说想法。

  ③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算法,但计算结果都相同。那现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结果够不够吗?

  (2)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

  第1、2种是先两位数加整十数,再两位数加一位数;第4、5、6种是先两位数加一位数,再两位数加整十数;第3种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

  三、巩固练*

  1.练一练

  师:如果我买小熊和船模,怎样列式?要多少元呢?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28+29学生汇报算法。

  (1)自己先将选的两样玩具的钱数列式计算、验证先前的估算结果够不够。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帆船和汽车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体评价。

  (3)数学书第3题。

  学生任选两题计算(可用不同算法)、组内交流核对。

  2.选择。(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判断。(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请你动手算一算,看看谁算得最快最正确?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现在每组都有100元体育用品店的购物券。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张购物券来买体育用品,每种物品仅限一件!看看哪一组买的用品最多,总价最接*100元!

  哪个小组按要求挑的体育用品最多,总价最接*100元,而且计算正确,哪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四、课堂小结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2

  教学内容: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2)2盒一共多少支?(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

  (1)第7页做一做

  (2)练*二第1题。

  练*后,教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

  练*二第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3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热情。]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交流,说说各自的计算方法。

  4.全班集体分享,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别说出思路。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学*方式和思考结果,给他们充分独立探索的空间和交流展示的*台。]

  三、深化研究,优化算法

  1.回顾:我们还没有学*2812的计算方法,同学们就能用这么丰富的计算方法得出结果,真了不起!老师想知道,你们是借助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来解决的呢?(第1种方法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笔算加法的知识;第2、3两种方法借鉴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4、5两种方法都是运用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

  2.赏析:在这些算法中,你比较欣赏哪一种算法?(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容易理解;我喜欢竖式计算,因为它比较清楚简捷;我认为四、五两种方法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只用两步就可以算得最后的结果)

  3.讨论:如果要计算2913你会选择怎样的计算方法呢?(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选择像黑板上(4)、(5)两种方法来计算呢?(4)、(5)两种方法有局限性,乘数13不能像1那样拆。

  4.比较:方法(2)、(3)都是用的竖式计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呢?(这两个竖式只是十位上的1去乘28,所得的积写法不同,其它都一样)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两种不同写法的呢?(方法(2)与以前学*的笔算一样,用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一二得二记录每步乘得的积;方法(3)乘数12十位上的1表示10,2810口算得280)思考:在方法(2)中,乘数十位上的1乘得的积28与第一次乘得的积56相比,写的位置靠前一位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这里的28表示28个十)试想:如果乘数十位不是1,而是数字较大的9时,你觉得运用哪种写法比较好呢?(口算的方法有些困难,运用乘法口诀记录每步乘积比较容易)

  观察方法(1)、(2)之间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连线。

  5、小结:方法(2)是将方法(1)分步计算的过程用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当我们理解之后,采用方法(2)的写法不仅使计算过程清晰,而且还便于检查。所以小学阶段我们进行笔算的基本算法是竖式计算,随着学*的不断深入,它的优势将会更明显。(完善课题,添上笔算)同桌小朋友相互说一说怎样用竖式计算2812,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要和十位对齐)

  6.练*:出示课本第31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独立练*后,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由算法多样化到算法优化是通过比较选优的渐进过程,教学中教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探究的实例进行扩展,在2812与2913的对比中,寻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2812与2892的对比中,得出简捷的笔算写法;在(1)、(2)两种方法的联系中,进一步明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

  四、发现规律,学会检验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228的竖式,与刚才2812的竖式比较异同。(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只是乘数的位置交换了)提问:它们的计算结果会怎样呢?学生带着猜想补充完整课本31页试一试的计算并观察验证。启发:运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行验算。

  2.课本想想做做第二题。

  [设计意图: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进行验算是本节课教学的另一任务,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思考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接受这一检验方法,获得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检查的学**惯,更能锻炼他们良好的学*品质。]

  五、熟练运用,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三题,学生纠错后在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四题,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课本想想做做第五题。启发谈话:学以致用不仅能巩固我们学*的知识,还能提高我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看到了这样的生活情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利用今天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4.提问:你能利用今天学*的知识,计算语文课本上你喜欢的一篇课文大概的字数吗?(数一数课文每行有多少字,大约有多少行,利用今天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学生试着练*。

  [设计意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练*,在学生独立笔算中,教师能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错例的纠正中强化运用新知注意的要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六、交流体会,分享收获

  启发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相信你有很多学*的体会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不仅有利于对今天学*的新知进行归整,还能让学生找到学*的成就感,使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

  3、引入新课。

  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

  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 把12套书*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

  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

  (2)汇报。

  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2.笔算: 74×3 36×6 58×9

  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

  3、列式计算。

  4个21的和 7个56的和 3个48的和

  20个21的和 20个56的和 60个48的和

  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引入例题。

  21×24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用竖式怎么计算。

  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

  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

  5.试一试。

  21×43 56×27 48×63

  6.自学课本,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

  三、巩固练*。

  1.完成书本中的练*。

  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6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优选【十】份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的重要基础。本节复*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自主归纳与整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梳理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回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借助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视练*设计的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练*题的设计具有代表性,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具体的算法,既巩固了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具体实例来分析,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估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1.学生自主整理。

  (1)先看一看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再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2)把重要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

  2.展示学生整理的内容,师生共同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

  3.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既梳理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做好了准备。

  ⊙举例分析,突出易错点

  师:对以上知识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在口算和笔算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可以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小组内交流整理。

  2.学生汇报并总结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预设

  (1)口算40×50时,容易少写末尾的0。

  (2)在笔算的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位加法出错;计算时思路不清;乘加混杂;数位没对齐;数字看错等。

  3.列举错误案例,共同分析原因。

  4.列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案例,交流估算时应注意的事项。

  估算:18×22。

  估算过程:

  方法一 把两个乘数同时看成*似数。

  18≈20 22≈20 20×20=400 18×22≈400

  方法二 把一个乘数看成*似数。

  18≈20 20×22≈440

  注意事项: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易错点,让学生明确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态度,提高学生观察纠错、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2

  教学内容:

  本单元基础: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时间:8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58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口算方法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例1图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练*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独立完成练*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十四3~4。

  第2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2(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 11×50

  2、求下面各数的*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

  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似数的。

  3、估算:

  198×4 305×6 485×3 182×5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

  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 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 = 400

  方法二:18≈20 22×20 = 440

  方法三:22≈20 18×20 = 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

  三、练*

  1、完成练*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的练*课(完成练*十四的相关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

  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

  12×300 240×2 130×2 90×3 11×3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

  40×10 30×20 30×50 300×10 300×80

  22×40 330×2 120×3 30×6 10×50

  4、估算:

  42×11 68×10 32×47

  45×17 26×18 36×21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

  1、独立完成练*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3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

  练*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4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巧用多媒体,使枯燥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数学的视野。本设计利用多媒体,以点子图的形式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笔算算理,探讨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数感。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教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用竖式计算”的问题,让学生经历学*笔算方法的过程,结合竖式讨论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看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探究买书中的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出示:每套书有14本,看到这个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算式怎么列?这些算式你会算吗?

  (生自由提出问题:如果买2套可以买多少本?买10套呢?)

  3、引入新课。

  图书室的王老师准备购进一批新书,在购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设计意图:先通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通过激趣引出教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1、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根据图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自主探究,明确算理。

  (1)独立思考:这道题该怎么列式呢?(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4×12)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就是买了12个14本书,也就是求12个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14×12)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那么14×12等于多少呢?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结果呢?

  ①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利用点子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尝试计算。

  ②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 把12套书*均分成3份,每份是4套,先求出每份有多少本,列式为14×4=56(本),再求出3份一共有多少本,就是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为56×3=168(本)。

  方法二 把12套书分成2份,其中1份是10套,另外1份是2套。先求出10套的本数,列式为14×10=140(本),再求出2套的本数,列式为14×2=28(本),最后把这2份的本数合起来就是一共买的本数,列式为140+28=168(本)。

  (4)引导学生比较上面的两种方法,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更简便?(方法二)

  3、探究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小组讨论笔算时乘的顺序和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及其算理。

  (2)汇报。

  第一步: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

  第二步: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

  第三步: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探究笔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认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6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

  练*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十)(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措施:

  1、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学*计算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8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9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 10

  一、教材内容

  (P.59例2做一做 和 练*十四的第5~11题)

  二、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两课时,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下一步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作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3.体会估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复*

  练*十四第5、6题。

  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集中订正答案。

  2.新课引入

  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计算并不要我们得出准确的结果,只要估算一下大致的结果就行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估算,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出示教材第59页例2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图上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呢?

  从小朋友的话语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要知道礼堂里的.座位能否坐下350名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2×18)

  (2)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在估算乘法的时候,是怎样估算的呢?

  师:22×18怎样估算?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估算能力较差的小组。

  师:通过上面三种估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大家认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3)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你们认为哪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准确结果?

  组织学生再在小组中讨论、分析。

  教师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思考。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尽量接*准确数。

  生:估算乘法时,把接*整十整百的因素,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就能估算出乘法的结果。

  生:分小组汇报估算的方法,教师根据估算的方法板书:

  ①18≈20 22≈20

  20×20=400

  大约有400个座位

  ②18≈20

  22×20=440

  大约有440个座位

  ③22≈20

  18×20=360

  大约有360个座位

  生齐答:能。

  六、巩固练*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算式,说说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①小组合作学*,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②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请个别同学汇报。

  (4)第62页第9题,夺小红旗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开始计算。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5)独立完成练*十四第12题。

  七、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练*十四第10、11题。

  九、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出示情境图,引出估算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探索估算结果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中得到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估算完再让学生笔算出精确的结果,通过比较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让学生明白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最为接*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些,同时让学生知道先估算再计算,可以帮助验算。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2×18≈

  (1)18≈20 22≈20 22×18≈20×20=400

  (2)18≈20 22×18≈22×20=440

  (3)22≈20 22×18≈20×18=360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演示帮助理解。

  24×2=48 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 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 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

  估算 口算 笔算 24×12=288(元) 转化

  24×10=240 2 4

  20×12=240 × 1 2

  20×10=200 4 8

  2 4

  2 8 8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29-30。

  教学目标:

  1、结合“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淘气他们学校的图书馆又来了一批新书,图书管理员准备将这些新书放在新买来的书架上,瞧,这就是新买来的书架!(师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师:图上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师板书问题)

  二、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1.列式

  师:小女孩提出的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师板书:18×11=)

  2、估算

  师:小男孩也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本书放得下吗?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吗?

  生估算

  反馈:你觉得放得下吗?谁来说说你估算的结果?你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独立计算

  师:这个书架到底能放得下本书吗?请同学们算一算。

  3、交流算法

  师:谁来说说你算出来的结果?(198)

  大家同意吗?

  师:请在4人小组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

  4人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师展示学生的算法)

  方法1:18×10=180,18×1=18,180+18=198

  方法2:11×18

  =11×9×2

  =99×2

  =198

  方法3:18

  ×11

  18

  180

  198

  4、重点介绍列竖式的方法(请列竖式的学生介绍)

  师:18为什么要和11对齐?(数位要对齐)接着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个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写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将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生:11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8乘10得180)

  谁再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请几名生说说列竖式的步骤,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三、练*:

  1、试一试

  第1小题让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第2、3小题让生用竖式算法计算,并请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师巡视指导。

  2、口算

  比一比,看谁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交流。

  3、计算

  先估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计算的结果。

  4、解决问题

  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样化。)

  5、思考题

  生独立思考,再交流、反馈。(生发现的规律若有价值性,应给予充分的鼓励。)

  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解决哪种问题?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31-32。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谈话导入:今天,我是来和大家交朋友的,欢迎吗?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们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呢?老师倒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的女孩最美,读书的男孩最帅,读书的小孩子最可爱。你们喜欢读书吗?那好,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逛书城,愿意吗?

  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就是要做对我出的题目才可以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题(多媒体出示口算)

  20×3040×5070×2030×20

  12×4013×7060×5080×40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书店看看吧!

  出示主题图(点击课件,进入书城。)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图意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红买故事书,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出问题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列式:24×12)

  (2)提问:谁能帮小红算出应付的钱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展示做题情况,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做出评价。

  5.总结并揭示知识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在帮小红计算的时候也学*了新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板书知识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师: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生总结回答: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

  三、巩固提高

  1.师:同学们帮小红算好了价钱,她很高兴。为了感谢大家她给我们介绍了买一些好书,你喜欢买哪一种书?请就把价钱算出来吧:

  (1)多媒体出示:

  (学生可以小组内完成,小组长检查,选出最优秀的作业)

  (2)展示汇报,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2.师:同学们真聪明!可是粗心的小明还没买到书哦!这是怎么回事?(多媒体出示“改错题”)

  四、拓展应用

  师:大家都买到自己满意的书,开心吗?逛书城真开心,不但买到了好书,还可以抽奖。

  (1)看图,介绍游戏规则。

  (2)师生游戏。(得分最高者胜出)

  师:你们中上了大奖了吗?我们也回家吧,今天的逛书城活动到此结束。再见!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3)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难点: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出示题目:24×11 53×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先列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2 4 5 3

  × 1 1 × 1 1

  2 4 5 3

  2 4 5 3

  2 6 4 5 8 3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

  ①24×11=264,所得的积的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4;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2;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2+4=6。

  ②53×11=583,所得的积个位上的数,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是3;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是5;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是5+3=8。

  (2)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猜测62×11的积。

  提问:猜一猜62×11等于几?

  追问: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请用竖式验证一下。

  师小结: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3)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3×11 16×11 43×11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4)出示题目:64×11

  提问:试着算一算,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追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再问:为什么百位上的数“6”变成“7”,多了1是从哪里来的?

  (5)试一试:59×11 67×11

  2.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3.提问:你能出一些像这样的算式考考大家吗?

  学生出题,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反馈完善

  1.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在小组交流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引导:像这样的算式,老师能直接算出得数,即22×28=616、35×35=1225、56×54=3024,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板书相应过程。

  (3)你随便出这样的算式老师还能一下子说出得数。

  让学生试着出题。

  (4)追问:究竟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观察这些得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2.试一试。

  (1)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3.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2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滴水,每天白白流掉12千克水和2个月浪费多少千克水?的问题情境。同时给出某一年3、4月份两个月的日历表。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一是先算出每个月浪费多少水,再相加;二是先算出两个月一共有多少,再算乘法。第二种方法就是本节课要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尝试计算和交流的机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本节课在知识窗中,介绍了格子乘法,也叫铺地锦,教师可利用配备的课件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计算浪费水的问题,经历自主尝试、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据专家介绍,一个健康的.人,如果4天喝不到水,就会有生命危险。中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因此,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命!

  教师谈话引入,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

  出示问题:

  一个没有拧紧的水笼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算,这2个月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试做,先讨论两个月是多少天?

  (1)1231=372(千克) 1230=360(千克) 372+360=732(千克)

  (2)31+30=61(天) 1261=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强调进位乘竖式的计算方法。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四、实践与应用

  1.先计算,再验算。

  5823 6951 5792

  2.书上41页第1、3题

  1. 1334 3519 5244

  2.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1) 1231=372(千克) (2)31+30=61(天)

  1 230=360(千克) 1261=732(千克)

  372+360=732(千克)

  答:2个月要浪费732千克水。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复*,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口算的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第一单元即将结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系统地整理,复*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第1题。

  让学生先口算,再说说口算方法。

  师小结:(1)两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先算0前面的数的乘积。然后数一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再在这个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一位数分别去乘两位数中的每一位,并注意进位。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上台板演。

  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计算引导学生归纳出: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乘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末位对齐乘数的十位。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引导:计算时,你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完成教材第15页“复*”第3题。

  指名估算,并引导学生回忆估算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最接*它的整十、整百的数来算。一般是先找出两个乘数的*似数,再把这两个*似数相乘。

  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组完成一题,再互相检验,看看和估算的结果是否接*。

  4.完成教材第16页“复*”第8题。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

  5.完成教材第16页“复*”第10题。

  (1)出示第一组题,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对比,交流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2)出示第二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对比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3)出示第三组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上下两题的联系。

  6.完成教材第16页“复*”第11题。

  (1)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3的1倍、2倍、3倍……时,积分别是111、222、333……

  (2)出示第二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

  归纳规律:当第二个乘数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5页“复*”第4题。

  出示表格,让学生算一算、填一填,再说说表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得出:单价×数量=总价

  2.完成教材第15页“复*”第5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懂题意。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不可能是第一种,第一种是48元,48×***约是1000元,超过800元,可能是第二种38元的篮球,38×***约是800元,且低于800元,第三种是28元,28×***约是600元,不需要付800元,所以是第二种篮球。

  追问:买篮球一共要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3.完成教材第16页“复*”第7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说说要求“电视机多少台”需要先求什么。

  4.完成教材第17页“复*”第12、13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先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再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讲。

  5.完成教材第17页“复*”第15题。

  让学生先根据学过的方位知识,弄清图中几处地点的相应位置关系。然后再根据计算的结果在*面图上指一指或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

  教学资源: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奶”问题也不例外。

  2、出示例题情境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

  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

  出示问题:订一份牛奶一年要花多少钱?

  列出算式:28×12= ( )

  4、估算。

  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

  你是怎样估算的?

  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

  或30×12=360,28×12要比360少,可能是300多。

  二、活动探究

  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

  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

  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1)28+28+28+……+28=336 (连加)

  (2)先算半年要多少钱,再算一年要多少钱?

  28×6=168,168×2=336 (连乘)

  (3)先算10个月和2个月各多少钱,再合起来。

  28×10=280,28×2=56,280+56=336 (乘加)

  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

  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出现:、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学生讨论: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讲解简便竖式。

  6、完成“试一试”,指名板演。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①理解题意 ② 小组提问 ③交流问题 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

  四、质疑反思:

  1、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2、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例题情境图 28×12=336(瓶)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笔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体会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40×20 300×8 10×70 50×80

  70×50 63×10 9×200 400×6

  教师用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随机抽取几题指名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根据13×2=26,快速说出以下算式的得数。

  130×2 13×200 130×20

  二、基本练*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二”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练*本上列竖式计算。

  指名上台板演,说说计算方法,展示正确的书写格式及得数。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二”第3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二”第4、5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提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计算,集体交流算法。

  三、综合练*

  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二”第6题。

  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你能找出有联系的条件吗?想想它们能算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评讲时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指明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二”第7题。

  学生读题,列式解答,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14页“练*二”第8题。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提问:要求“买5件大衣一共要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么求?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补》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4)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本节教学不进位的乘法,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情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计算的用处却是极其广泛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用处,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从而产生学*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利用在情境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时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编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方式的转变。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节课中,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借助旧知,独立去探索,去尝试计算。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并在互相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学着去质疑,去提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3、 精心设计练*,培养数学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加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惯。因此,在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当评委的活动,通过辨别对错,提醒学生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以外,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练*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找鞋”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积的末位和首位的数判断积的大小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检验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计算一篇课文共有多少个字的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目的,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可能遇到进位的问题,这就为下节课的学*埋下了伏笔。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够新知识的网络,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2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本节教材分“不进位”“进位”两个层次编排。本节教学不进位的乘法,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情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计算的用处却是极其广泛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用处,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从而产生学*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利用在情境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时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编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方式的转变。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再创造。”就是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节课中,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借助旧知,独立去探索,去尝试计算。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并在互相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学着去质疑,去提问,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3、 精心设计练*,培养数学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比较难掌握,小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失误,比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把积的位置写错;或出现相加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就会产生不良的学**惯。因此,在练*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当评委的活动,通过辨别对错,提醒学生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以外,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运算的技巧,使学生能够用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因此,我在练*环节中设计了一个“找鞋”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积的末位和首位的数判断积的大小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检验能力。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计算一篇课文共有多少个字的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用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目的,因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有可能遇到进位的问题,这就为下节课的学*埋下了伏笔。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够新知识的网络,从而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这几天我教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现作出如下反思:

  一、优点: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学时,我充分的利用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他们创设生动的情境,在学生入迷的听讲中,顺势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惯。A、教师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B、要求明确,包括数字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c、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D、效果明显。

  二、不足:

  (1)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新知。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教学重难点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本节课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方式的改变。即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这本节课中,在学*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组织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如请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

  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每做一道题,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优秀生教后进生;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笔算的过程;设计层次性强、生活化的练*,即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有用的数学。

  本节课虽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者用语言表达思路有困难时,总是害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害怕别的孩子听不懂,因此我经常性的把本应该学生说的抢着说了出来,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不利。

  在今后的有关计算教学中,我要坚持把枯燥的计算插上生活的翅膀,注入生活的灵性,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能说、能做的,教师坚决不代替、不包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

  本节“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为计算法则教学课,我按照传统的模式:导入,新授,巩固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设计的。

  良好的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节,就是针对新课中的“围棋”我设置了“专心致志”的故事而过渡到新课。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教学变得情趣盎然。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但是复*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本节课的亮点部分生生互动环节“蜜蜂采蜜”没有实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新课练*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做错。原因是两个数的和没有加反而也用乘法。针对错误指出错误让全班的同学引以为戒。避免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精心设计的一节课并没有上出我理想中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分析如下:

  (1)导入过长。导入过长直接影响后面的教学。

  (2)复*注重梯度练*。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练*多设置些有梯度性的题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消化。

  (3)时间分配上要调整。

  (4)尽量避免口误,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存在种种遗憾,但是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争取上好每一堂课,少上遗憾的课。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中完善,在遗憾中成长。让学生学到学好更多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5)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范本10份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P31-32。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电影院看过电影吗?笑笑的老师今天也带着小朋友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了。(出示书P31图)

  2.你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淘气请我们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

  1、你能根据淘气提出的问题自己列式解决吗?

  2、学生自主探索,列出算式解答;

  3、学生反馈,交流想法:

  (1)电影院的座位够吗?用估算的方法:最后一个座位是

  21排26号,可以看成20排25号,这样电影院的座位就有

  20×25=500个座位,500人应该够坐;

  (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计算的方法:

  21×26=

  (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时,注意提醒进位的问题。)

  4、小结:用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与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练*:

  1、练一练1: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比比谁最好最快。

  2、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进位问题。

  3、练一练3、4: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审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练一练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总结经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练一练6:这是一道探究数字模式规律的探索题。学生独立计算,再从中发现规律性。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

  1.尝试练*。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3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丫丫买了两盒水彩笔,亮亮买了10盒,每盒水彩笔有24枝,他们两人各买了几枝?

  2、学生试做,老师观察学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做法。

  4、归纳讲解典型做法。

  (2)24×2=48(枝)

  (2)24×10=240(枝)

  5、如果红红买了12盒,怎样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2)20×12=240

  (2)24×2=48

  4×12=48

  24×10=240

  240+48=288

  48+240=288

  以上两种解法要让学生多说一说。重点归纳笔算方法。

  二、练一练:

  用竖式计算。

  34×1225×44

  43×22

  32×13

  24×21

  32×21

  三、巩固练*:

  书上39页第1、3题。

  四、作业:

  书上39页第2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4

  第二课时

  口算乘法的练*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

  1、7070=答案

  6090=答案

  8050=答案

  1140=答案

  3080=答案

  20xx=答案

  4060=答案

  3120=答案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答案

  20030=答案

  3210=答案

  74100=答案

  20xx=答案

  6050=答案

  6100=答案

  10700=答案

  1230=答案

  344=答案

  406+8=答案

  570+57=答案

  2、李叔叔*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在练*中使学生巩固复*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围棋吗?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教师展示三种计算的方法。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

  1.尝试练*。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练*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口算:

  13+3=

  11+2=

  21+2=

  13+30=

  11+40=

  21+30=

  390+39=

  440+22=

  630+42=

  学生练*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

  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

  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题:

  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4、估算:

  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

  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

  5、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

  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小红一共要付288元。

  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

  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

  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

  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

  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

  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

  A、33+31=

  B、11+25=

  C、32+12=

  D、22+14=

  21+34=

  23+32=

  22+33=

  12+22=

  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

  1、书写规范;

  2、计算正确;

  3、提出相应的意见

  三、巩固提升

  1、师:小红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

  小明: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小刚:34+12=516(元)(抄错题目)

  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

  名称单价

  (元)数量

  (本)金额

  (元)

  《小房子》2241

  《勇气》1214

  《爱的教育》2911

  《爱心树》1332

  《小房子》

  《勇气》

  《爱的教育》《爱心树》

  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

  (机动)

  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

  比赛规则:

  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

  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11+11=

  61+11=

  81+11=

  25+11=

  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24+10=240(元)

  24+2=48(元)

  240+48=288(元)

  24+12=288(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口算:

  13+3=

  11+2=

  21+2=

  13+30=

  11+40=

  21+30=

  390+39=

  440+22=

  630+42=

  学生练*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

  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

  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题:

  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4、估算:

  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

  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

  5、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

  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小红一共要付288元。

  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

  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

  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

  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

  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

  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

  A、33+31=

  B、11+25=

  C、32+12=

  D、22+14=

  21+34=

  23+32=

  22+33=

  12+22=

  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

  1、书写规范;

  2、计算正确;

  3、提出相应的意见

  三、巩固提升

  1、师:小红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

  小明: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小刚:34+12=516(元)(抄错题目)

  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

  名称单价

  (元)数量

  (本)金额

  (元)

  《小房子》2241

  《勇气》1214

  《爱的教育》2911

  《爱心树》1332

  《小房子》

  《勇气》

  《爱的教育》《爱心树》

  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

  (机动)

  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

  比赛规则:

  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

  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11+11=

  61+11=

  81+11=

  25+11=

  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24+10=240(元)

  24+2=48(元)

  240+48=288(元)

  24+12=288(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8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选择了每盒彩笔24枝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和12盒彩笔的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试着解答。然后通过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的问题,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首先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计算,一方面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为用竖式计算做铺垫。在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时,重点解决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数相乘时,积的定位问题。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什么了?

  学生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观察到左边有两盒彩铅、右边有十盒彩铅,每盒里有彩铅24枝。

  学生可提出问题如:

  1. 两盒彩铅有多少枝?

  2. 10盒彩铅有多少枝?

  3. 12盒有多少枝?

  二、自主探索

  重点解决第三个问题:

  12盒有多少枝彩铅?怎样算?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

  有会用竖式计算的吗?

  1、20xx=240(枝)

  412=48(枝)

  240 + 48=288(枝)

  2、242=48(枝)

  2410=240(枝)

  48 + 240=288(枝)

  3、竖式等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总结一下你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重点交流竖式(讲清积的定位)

  1.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竖式的书写格式吗?(学生不会老师讲解)

  四、 实践与应用

  1.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2.解决问题

  一个会议室有23排座椅,每排有22个座位。召开500人的会议,座位够吗?

  3.一只杜鹃*均每天能吃掉14只松毛虫。算一算:它21天能吃掉多少只松毛虫? 1. 408 275 946

  416 504 672

  2.先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只要计算出2322=506(个),直接判断即可。

  3.独立思考再完成交流。同时,进行爱护鸟类的教育。

  294只。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2 4 2 4 2 4

  1 2 1 2 1 2

  4 8 4 8

  2 4 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2 8 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9

  设计说明

  在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2.注重搭建交流的*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

  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

  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

  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

  ……

  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

  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

  (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3.估算结果。

  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48≈50,37≈40,50×40=20xx(盒),所以大约需要20xx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xx盒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展开探究

  1.用竖式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笔算过程。

  (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观察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

  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的例1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

  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口算:

  13+3=

  11+2=

  21+2=

  13+30=

  11+40=

  21+30=

  390+39=

  440+22=

  630+42=

  学生练*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

  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

  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题:

  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4、估算:

  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

  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

  5、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

  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

  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

  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这里的24实际上表示什么?(板书24个10)这个“240”是由谁相乘得到的?(板书:24+10=240)明明是240怎么只写24?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4乘1个十等于4个十,十位上的4就表示4个十)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24的时候,要把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同意这样说的请把掌声送给他(个位的0可以不写)那揭示答案:所以D答案才是正确的,师板书完成答句:小红一共要付288元。

  7、请板演错误的学生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你现在觉得自己错在哪里?

  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相信下次你肯定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8、沟通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

  问:笔算和刚才的第一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吗?24+10在24+12这个算式中其实算出的是什么?竖式是我们的基本计算方法。

  9、方法优化:刚才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笔算简便、不容易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笔算》(补充板书)

  10、谁能把这种方法再来说一说,(生说师重新板书)

  11、快乐小尝试(分4组,每组2题,完成自己本组的题目后,可以向其他组题目挑战,最后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胜利的小朋友最多):

  A、33+31=

  B、11+25=

  C、32+12=

  D、22+14=

  21+34=

  23+32=

  22+33=

  12+22=

  请该组的学生上台扮演,其他组当裁判:

  1、书写规范;

  2、计算正确;

  3、提出相应的意见

  三、巩固提升

  1、师:小红顺利地买到了书。可是粗心的小明和他的几个朋友还没有买到书,这是怎么回事呢?(课件显示:改错题)

  小明:22+23=110(元)小亮:41+21=661(元)小刚:34+12=516(元)(抄错题目)

  2、师:通过大家的帮忙,各自都买到了满意的图书。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顾客朋友,新华书店的经理准备购买一批新书,这是他刚刚下的订单,你能帮助经理算一算各需要多少钱吗?(课件显示:一批新书的订单:

  名称单价

  (元)数量

  (本)金额

  (元)

  《小房子》2241

  《勇气》1214

  《爱的教育》2911

  《爱心树》1332

  《小房子》

  《勇气》

  《爱的教育》《爱心树》

  3、购买一批新书后,现在书店有文学类32本,故事类是文学类的11倍,故事类有多少本?

  (机动)

  4、据统计,书店上午卖出42本,*均每本书的12元,上午一共卖了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最后我们来一个计算大比拼,敢不敢挑战?)

  比赛规则:

  ①在规定的2分钟时间内完成,比一比谁的速度快,精确度高

  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11+11=

  61+11=

  81+11=

  25+11=

  运用规律,随机挑战,学生口答,课件出示题目,如:71+11=、63+11=、18+11=、33+11=、44+11=、53+11=、35+11=……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的学*大家有哪些收获?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

  24+10=240(元)

  24+2=48(元)

  240+48=288(元)

  24+12=288(元)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优选【五】篇(扩展6)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的教学反思范文五份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进位的方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惯,其中教学重难点仍是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实际教学中,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28×10=28028×2=56280+56=336或28×6=168168×2=336。我给予了肯定。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计算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在设计安排练*题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了精心安排。

  课后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学*竖式计算过程中我有点过重侧重于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只对计算过程稍加提醒。导致在竖式中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和第一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这一过程学生出错现象较多,过后我又花费了大量时间,做了很多重复的教学。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2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情境、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算理和计算的规律”。这其中提到的“具体有趣的事物”、“操作工具”“图片”、“符号”等操作的材料应该是“计算模型”的一些具体形式。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中,我发现虽然多数学生能够计算出结果,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法背后的真正算理,针对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能否有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并给予学生更大数学活动空间的直观模型呢?能否让学生享受到有营养又好吃的数学呢?在进一步研究中,我发现利用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可以解决算法易学,算理难懂的情况,因此制定了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主线。

  一、借助模型获得多种算法。

  二、借助模型理解算理。

  三、借助模型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四、借助模型渗透神学文化。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呈现出多种方法,同时在不断交流与探索中,逐步对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与算理深入的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勇敢地退下来,让学生充分展示,又能够适时的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不断深化。在借助模型支持两位数乘法的过程中,我感悟到当学生运用模型将新问题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变为已知问题时,学生不仅获得了一个计算结果,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久而久之,学生运用模型的意识会不断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逐渐拓宽,它将成为了学生学*的“有力工具”。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生在列竖式进行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对计算原理的理解有困难,要多给予解释说明和思考时间。

  2、在计算过程中,由于不细心造成两部分积的错位,导致结果不正确,在练*讲解过程中,要给予指导,注意书写*惯的培养。

  3、部分同学对乘法口诀不熟,导致计算错误,要在课前给予强调,并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3

  一、重视故事引入,先声夺人。

  很多计算法则教学课都是按“复*→新授→巩固练*”这样的环节来设计,但我在设计时是这样考虑的:其一,让学生在探索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远远比新知学*前迁移更加有效;其二,学*之前,学生的状态可谓纷繁复杂,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注意指向学*内容,全身心地进入数学学*的“门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下围棋这一情境,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内容,那我们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其呈现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好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呢?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讲故事形式,巧妙地将“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的问题融于故事情节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变得趣味盎然。这样,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学*亢奋之中,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同时,又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二、提供交流,经历计算过程。

  对计算教学来说,什么是更重要的?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致国民的一份报告中曾明确提出:“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显得更为重要。

  本节课,在独立探讨“19×19”的方法后,我安排了三次活动。首先,我让学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准备小组交流。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和思考角度不同,势必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先让他们整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自己用语言组织,为交流做好准备。然后,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在小组中尽情“展示”着自己个性化的算法,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开阔思路。最后,整理成果,全班汇报,一共获得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我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学生能否实现从旧有认知经验到新的认知图式的飞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成功地安排好迁移这一环节。在独立探究“19×19”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如果能先让学生回想一下上节课是如何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处理相关问题的相关经验,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一小部分学生在独立探究时的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了。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能够较熟练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两位数,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教学中,我从学校购新书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例:24×12,让学生以探究、活跃、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过程。

  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较好。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有的孩子用口算的方法,有的孩子用竖式的方法。其中不少用竖式的孩子是直接写出得数而没有计算过程的,说明这些孩子还没能很好的理解算理。此时,我请了几位孩子上台书写自己的方法,先请口算的孩子说了自己的想法,再请笔算正确的孩子说他的计算过程,同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达,让学生们理解笔算的计算过程。最后在比较台上错误的笔算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算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于学生而言是较难理解的,计算时需要进行3层计算。学生还未能熟练掌握时,往往会出现运算第2层时把算乘几十当成算乘几,或者将因数弄混淆导致出错。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学生书写竖式时,我要求孩子们将算理一并书写在算式的旁边,便于孩子记住自己该算哪一步,便于孩子们在思维混淆时能理清运算的顺序,在检查时便于发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对这一知识的教学千万不能急,不能光看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正确与否,而应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了算理。看似简单的计算,实际对初次学*的孩子来说是挺困难的事情。在教学中应多观察多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其从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是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关键。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优秀的教学反思 5

  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以及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和掌握笔算的算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是下一课时进位乘的基础,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从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作好准备,让学生把旧知迁移到新知中。教学中把情境图、口算算式和竖式计算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先让学生分析情境图,根据情境图运用已有的知识口算,并且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在多种算法中教师作归纳,提出根据图片可以把12套分为2套和10套,和同学们共同列算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用竖式计算,同学也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交流用分析错误的书写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将竖式计算和口算作比较,将口算和竖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新课结束后安排了多种题型的练*,基础的计算题帮助学生巩固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掌握,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明白验算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验算的*惯。同时改错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笔算时容易犯的错误,知道笔算的时的注意点,争取能做到不犯这些错误。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既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新知。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