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

首页 / 教案 / |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题,第71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经历数出 1120 各数的过程,认识 1120 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 1120 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读1120各数,并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十个一是一个十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1、 投影出示文具用品商店的背景图,小红和小明买了一些铅笔,(出示铅笔)

  学生观察,分别说说这是几支铅笔。对照图2,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10个支铅笔捆成一捆,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也把10个物体放在一起,你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实物或图。(例如:一盒口服液,一包皮筋,一包餐巾纸等)。

  2、茄子老师想买10支铅笔,请小朋友做售货员,比谁拿得快,让快的小朋友介绍经验,小结:10个放在一起,拿起来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数学学*有两个体验:即生活体验和成功体验。通过生活体验,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创设生活情景,并且让学生找出生活中10个物体放在一起的事例,就很自然地将数学中的计数单位十与生活中最熟悉的一捆铅笔有10支、一包餐巾纸有10袋等建立起联系,获得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学*例1:

  学生经历数数过程: 下面,我们来进行摆小棒比赛,数12根小棒,比谁摆得又快又好,能够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小棒, 可能会出现多种摆法,教师指名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种摆法?为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小结:小朋友想出的各种方法都很好,第6种摆法, 把10根小捆成一捆,(师带着学生一起捆),桌上还有2根小棒,更容易一眼看出是12根小棒。这样,和文具商店里面的摆法一样。

  ⑵初步认识计数单位: 1捆小棒里有几个一呢?(10个一)

  这10个一我们也叫它1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

  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

  2、摆一摆,数一数

  ①1120这些数,你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②学生操作小棒,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数表示?

  ③你能数出20根小棒吗?学生操作小棒,可能会出现以下摆法:

  或者: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哪一种摆法好?

  说明: 2捆小棒是2个十。(教师板书)

  3、 认识生活中的数。

  ①我们已经认识了1120这些数, 他们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能举例吗?学生如果说到直尺,请学生拿出直尺,读直尺上的数。

  ② 从0读到20 。讨论交流:读了着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如果说到书上的页码,则让学生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页码,读一读,认一认

  ④出示羽毛球比赛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学生发现小棒数目多的时候,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于是学生就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此尝试探索的学*时空中,充分体现学生学*方式的个性化,他们在操作讨论中,明事理,悟方法,自始至终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资源共享、学*互补,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三、拓展深化 发展数感

  1、 看图认数:(图略)

  2、 游戏:规则如中央电视台幸运52的看商品,猜价格。

  3、想想做做第2题:草莓图和伞图,先让学生猜一猜各有几个?你能够用好的方法,使大家一眼就能准确地看出是多少个吗?(学生探索后交流)

  3、 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抓一小把小棒,猜一猜有几根?

  【设计意图:游戏是低年级十分感兴趣的活动,这里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利用猜一猜的游戏对包容大的练*进行了彩色包装能起到变教师要我练为我自己要练的理想效果。】

  四、总结评价: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有什么疑问?学得开心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为此,不仅要让学生评价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的经验,还要积极地关心学*的方法和学*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体验。】

  【评析: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不应该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指导思想。

  1、 帮助学生搭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才能学得主动,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学生的生活。所以,教者根据学生数学学*的心理规律,选择他们乐于学*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给数学找到活水源头和生活原型,既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学*数学的价值意义所在,又帮助学生建构了良好数学模型。

  2、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 、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本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的目的。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我采用了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了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活动,学生将感性的实际活动和内心体验结合起来,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并且练*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竟猜的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情感目标:3、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棒、白纸、信封

  板书预设:

  11-20各数的认识

  11121314151617181920

  10个一是十

  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或者)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十三

  2个十是二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十几

  1、师: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你们会唱《数鸭子》吗?(会)我们一起唱。

  小朋友们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数鸭子》

  课件:多媒体出示鸭子游泳的情景:游来13只

  2、猜、数鸭子

  师:门前大树下有数不清的鸭子,请你来猜一猜这个画面上有多少只鸭子呀?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13

  3、写数字13,有序地写出11-20各数

  师:13怎么写呢?(板书)你还知道哪些十几的数字。

  (学生说一说,有序的板书,2位)

  师:19后面是多少呢?(20)小朋友很棒,已经会数大一些的数了。

  4、导入课题:1-10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字,今天我们就来学*11-20这些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联系情境,理解十几和20的含意

  (一)数的组成

  1、数小棒、摆小棒(同桌合作摆)

  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用1根小棒代替一只鸭子,那么13只鸭子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生:13

  要求:从信封中数出13根小棒,把纸上的双面胶撕掉,把小棒摆在白纸上,谁能把小棒摆好之后一眼就看出来是13根,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2、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展示生摆的多种方法,在黑板上画出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尽量展示学生能够摆出的各种方法)

  比较:这么多方法中,哪一种最清楚,能够一眼就看出来是13根?(师引导)

  得出:先摆10根,再摆3根最好

  师:(指着10根小棒)这边有多少根小棒?(10根)那就是几个1呀?(10个一)

  (板书:10个一)

  师:(抓成一把,用橡皮筋扎在一起)变成几个十啦?(板书:1个十)写上是

  4、感受一个十

  师:你能在你的信封里找出捆成一捆的小棒吗?(拿出教具一个十)就是这个,也就是1个十。

  5、再摆一摆13(师摆)

  师:我们要用简单的方法摆13怎么办?只要拿了一捆,再数出三根就可以了。

  师:先摆1个十,再摆3个1,就是多少啦?(板书: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6、摆11(生摆)摆法巩固、运用

  师:现在我们要摆11,你打算怎么摆?(放开,让学生说)

  师:这个好办法,小朋友学会了吗?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摆一摆11?

  师:两个1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7、想象

  (1)老师在脑子里先摆1个十,再摆7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也就是说17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2)在黑板上选一个数,在自己的脑子里摆一摆,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先摆。。。再摆。。。合起来是。。。)

  8、理解20

  生摆18

  ,展示,师:摆对的小朋友请对自己微笑一下。

  师:在旁边添一根是多少?(19)再添一根呢?(20)

  师:这边有几个十呀?这一边又有几个一呢?我们又可以怎么样啦?(作捆绑的动作。)(换成1个十)

  师:现在有几个十啦?(板书:2个十)是多少呀?(板书:2个十是二十)

  (二)数的顺序

  1、出示尺子体会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我们学*上的好朋友。它是谁?(尺子)尺子上的数你都认识吗?一起来读一读。是不是所有的尺子都只有这么长呢?

  (多媒体出示尺,再将尺延伸到20)

  师:你能帮老师填完尺吗?(请小朋友在尺上填出空缺的数)

  发现规律:

  左边第一个数是几?第二个是几?第三个,第四个呢?数越往右,越来越怎么样了呢?(越来越大了)

  那么右边第一个数呢?第二个是几?第三个,第四个呢?数越往左,越来越怎么样了呢?(越来越小了)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小结:从左边看尺上的数越来越大,从右边看数越来越小了。

  2、数数

  师:你能从1数到20吗?(齐数)谁愿意来从20倒数到1的。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谁来从7数到17呢?那11数到20呢?那有谁来从19倒数到9的?

  三、巩固练*

  1、估一估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些草莓,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个呀?(幻灯片3秒)

  师:看清楚多少了吗?把你的答案悄悄的'告诉同桌。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些小花伞?(出示图片)同样也把你的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师:究竟有多少呢?

  2、猜数游戏(自己先选一个,题目难度从简单开始到难)

  师:你们看,这是谁?(小花猫)你们欢迎吗?

  师:这些房子里啊,都住满了小朋友,他们不让小花猫住进去,要他回答了一个问题,才让他住进去,你们愿意帮助小花猫吗?

  师:你想让他想住在哪个房子里?(生说出房子的号码)问题答对,小猫住进去

  师:他不想呆在这了,想换个位置,你想让他到第几个小房子里?

  比17少1的数()

  15后面的一个数()

  16和18之间的一个数()

  1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8个一和1个十组成()

  2个十组成()

  ()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3、生活中的数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一些数?(11-20)

  说说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它们?

  师:老师这里也找了一些,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红绿灯:

  (1)绿灯:这是什么呀?现在是什么灯?(绿灯)能不能进马路?还有几秒?

  (2)红灯:现在是什么灯?(红灯)红灯能不能走?还有几秒?

  (3)黄灯

  老师有首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师:小朋友们*时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

  大米:有几千克?

  电梯:电梯现在到第几层了阿?

  路牌:是什么?几路车?

  限速牌、台历

  小结:小朋友,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在身边找到好多数学问题。

  4、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想不想知道自己能抓多少?(学生上来抓一抓,并和学生数一数)

  评价:小朋友真棒,已经可以这么流利的数数了。

  四、总结

  师: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呢?你认识11~20各数吗?

  你对今天的学*满意吗?请做自我评价。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

  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

  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

  根小棒是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

  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

  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

  (3)教学20

  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是

  20根?(10根又够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是几个十?

  2个十,所以是20,读作:二十)4.数序

  (1)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直尺上表示学过的数。(课件出示0-10的数)那你们知道,今天学*的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帮忙。

  (排完后请学生各自读一读,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后一个数是多少?17和19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数一数上页中的学具各有多少。

  2.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同桌互相数给对方听)

  3.读一读,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我们班足球运动员去北京参加比赛,这是他们休息室的门牌号。请你来猜一猜他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

  三、合作探究、激趣引新

  (一)新授:

  1、建立“十”的概念。

  (1)师: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说: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

  (2)师: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3)师:这样太乱,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根的?(指名说)

  (4)师示范数:一根小棒是一个一,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就捆成1捆,就是1个10,出示:10个一是十。1捆是1个10。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建立“十”的概念,为下面学*做好铺垫。)

  2、数一数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棒,现在,请你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开始!好,请捆好的同学把你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能告诉老师,这一捆中有几根小棒?(10根),那么10个1根小棒就是1捆,也就是1个__(生齐答:10),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再放一根呢?(12),再放……(到20)

  (2)你们会往下数吗?下面在桌子上摆小棒往下数。

  (3)师:刚才听到同学们数数的声音很响亮,谁来数一数?师摆小棒,学生数。

  能不能从“0~20“数一遍,齐数。

  男女拍手数:到小,从小到大。从7数到17,从9数到20。

  (4)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主题图)我们过马路时要怎样做?

  (5)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跟你的同桌数一数。

  小结:看来,数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你们要善于发现呀!自己数一数自己组的人数。

  (设计说明:通过从数小棒到不同形式的数数,最后到出示主题图数生活中的数的这一过程,使学生从具体事物抽象到数的概念。活动情境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3.摆一摆,说组成。

  (1)师出示1捆小棒说:1捆就是1个(),1根是一个(),那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2)那么,一捆就一个十,用右手举起1根小棒,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呢?11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贴)11中的这两个1表示的都是1根吗?

  师小结:左边的1表示1个十,而右边的1表示的是1个1,那谁能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呀?

  (3)请同学们摆出15根小棒?请1个学生到黑板摆。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出示15,那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师指黑板,谁还记得刚才我们在数这些小棒时,一共有多少根?看,刚才,我们把正好的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代表1个十,剩下的这些小棒,你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1篇三:认识11~20各数教案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练*十第1题、第2题教学目标:

  1、认识11~20,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教学重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值的概念

  教学准备:幻灯片、计数器、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幻灯片:糖宝,播放音乐《一年级》)

  师:你能做到吗?

  师:糖宝最喜欢吃叶子了,我们来帮他数数吧!学生数,师依次出示1~10

  师:还有一片叶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10大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1

  1、初步认识“十”

  幻灯片出示一堆小棒

  问:你能帮糖宝悄悄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问: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抽生回答

  师:聪明的糖宝说1根1根的数太麻烦了,看我把10根小棒捆成了1捆(师幻灯片演示捆小棒),以后我只要看到这样的1小捆小棒我就知道是10根了。

  抽生回答(板书10个一)

  问:我们知道1根小棒是1个一,2根小棒是2个一,3根小棒是3个一,那么这10根小棒是多少个一呢?

  抽生回答(10个一)

  师:那么这一捆里有多少个1?也就是说这一捆是多少个十?抽生回答(这一捆里有10个一,这一捆是1个十)

  师:现在请同学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它用橡皮筋捆起来生动手操作

  师举起1个同学的小棒问:这1捆是多少个十?抽3个学生回答

  2、学*例1

  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1根小棒

  问:这一共是多少?生答11根

  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抽生回答,评析

  引导学生理解并板书:1捆小棒就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11

  齐读十一(两遍)问: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数字11,那这

  又是多少呢?(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3根小棒)

  学生数后抽生回答板书: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十三13齐读十三(两遍)

  师: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用你的1个十和其他的小棒再摆一些比10大的数吗?摆的时候想一想你用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得到了十几。抽生回答自己摆的数,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11~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1~20,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齐读

  3、游戏“幸福拍手歌”

  (二)教学例2

  1、认识计数器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了11和13,其实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师拿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用计数器表示数

  幻灯片出示例2第一幅图

  师边示范拨珠边讲解:在十位上拨1颗就表示有1个十,在个位上拨1颗表示有1个一,写的时候十位上有一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读作十五.

  问:这又应该怎么拨呢?幻灯片出示例2第二幅图

  抽生问答师引导学生拨珠:这里有2个十,我们就先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没有,我们就不拨。写的时候十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没有珠子,我们就在个位上

  用0占位,读作二十

  问:这又应该怎么拨呢?谁再来教教大家

  抽生上台示范拨珠师引导:这里十位上1个十,我们就先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个一。写的时候十位上有1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3颗珠子,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

  3、学生用计数器表示数

  问:你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20中的哪些数呢?拨的时候想一想:先在十位上拨1颗表示什么,再在个位上拨几颗,表示几个一,读作多少

  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内一人拨一人说

  抽生上台展示

  三、巩固练*

  1、数一数,填一填(练*十:第1题)

  幻灯片出示题目,生思考后抽生回答

  2、看图写数(练*十:第2题)

  幻灯片出示题目,生思考后抽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5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范文

  篇一: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学*10以内的认识与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的,也是为以

  后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作准备。而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读、书写、大小比较不存在任何困难,而对于以“十”为计数单位及11——20数的组成认识不多,但这个知识却是后续学*的关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以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这个概念为起点,逐步学会掌握11——20数的组成,并能够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正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直尺、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今天老师请了一位朋友来和大家一起学*。他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铅笔)谁来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呢? 每人心里猜一个数。到底谁猜对了?怎么办呢?(让我们数一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探索过程。

  1、摆一摆,说一说:我们用数一数的方法,知道老师有12枝铅笔,可每次都这样数一数多麻烦呀!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我有12枝铅笔?请你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

  2、学*12的组成。

  (1)操作反馈。把学生摆的情形展示出来,说说你觉得最好的是哪种摆法,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怎么摆的?

  (2)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3)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4)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板书: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

  (还可以说)1个十和2个一组成12。

  3、学*十几的数的组成。

  (1)现在米老鼠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他摆了多少根小棒吗?用卡片来表示。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1、16根小棒,说一说:()个十和( )个一是( )

  (2)我们也来很快摆出小棒,行吗?出示数字。(14、15、18、17、19) 你是怎么摆小棒的。说一说:()里面()有个十和( )个一。

  4、学*20的组成。

  (1)现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19根小棒,再放1根是几根?该怎么放?为什么?

  (2)说一说: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还可以怎么说?

  (3)20的末尾为什么是0?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数。揭示并板书课题。

  三、生活中的数。

  1、出示气球图。怎么数?

  2、数学书第84页主题图。小朋友在生活中这样的数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到图里面去找一找这样的数。

  3、生活中还有在哪里看到或用到11-20的数?

  四、11-20的数序、大小。

  1、出示10个数,小朋友你们会读这些数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提问:一共有几个数?从左到右数第4个是几?从右到左数第4个是几?中间有几个数?是几和几?

  2、这些数排成这样你喜欢吗?怎么排?下面我们把这些数请到一条神奇的线上?大家知道这条线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1)读一读。

  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7读到13,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10读到19,从20读到13。一起来读读,从0读到20,从20读到0。

  (2)看数轴回答问题:11比()大1,19比()少1;

  12<() 18>()

  12<()<18()

  五、游戏中运用。

  1、数一数

  (1)看到这条线,小青蛙要来玩一玩。它是怎么跳的?(2格2格)这些数都叫双数。剩下的都叫单数。分别读一读。

  (2)小兔也来凑热闹。看看它是怎么跳的?(5格5格)

  (3)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米老鼠奖励大家许多草莓,一下子引来5个小动物,它们想知道这些草莓有几个,却有不同的数法。大家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

  2、猜一猜

  (1)我是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

  (3)我在11和13的中间()。

  (4)我比14多1的()。

  (5)我比18少1的()。

  (6)我和我的朋友是19的邻居。

  六、全课总结,加以延伸。

  1、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3、还有什么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突出体现了: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学生的合作学*没有落到实处,生生交流做得不到位;(2)有几个问题的设计还不能贴*学生,如:20根小棒为什么要这样放,如果改成19根小棒再放一根怎么放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3)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激励性的语言还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

  篇二: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单位:长风小学学科:数学姓名:张璐 教学目标:

  ⒈会准确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⒉初步认识计算单位“一”和“十”,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 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0-10的数字。

  ①要求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数字。

  ②复*0-10数字的顺序。

  二、揭示课题,

  ⒈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比10大些的数,(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⒈ 认识10

  ①出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如图显示:

  师:谁能告诉老师,10根小棒里面有几个一根?

  也就是10里面有10个1。

  ②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多少根?(生答)是几个10根?(生答) 师:这一捆表示一个10根,就表示一个十。

  ③要求学生说一说一捆的表示意思(板书:一个十)。

  ⒉数的组成及读法

  ⑴教学11的组成和读法。

  ①摆11根小棒。

  小组合作摆小棒,指名说说

  ②老师指着学生的摆法问学生:谁可以看着图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指名回答)合起来读作:十一。

  ③学生读一遍。

  ⑵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学*13、15、20的组成及读法。

  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摆20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2捆小棒)指名回答20的组成和读法。(黑板上贴20根小棒图)

  ⑷要求学生说一些数量是14、16、19、20的东西。

  ①指一个学生说出数量是14 的东西。

  ②同桌互说一些数量是16、19、20的东西。

  ③师小结情况并要求学生要善于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数11-20各数,并认识20的表示意思。

  ①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数到20时,要求学生把最后10根也捆成一捆。(放在桌面)

  ②让学生看着桌面的2捆小棒说20的表示意思。(板书:20里面有2个十) 3、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 ⑴显示直尺,要求学生从左到右把直尺上的数读一遍。 ⑵学生读数。 四、 练*设计: 1 、 2、

  3、看图填空。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17和19中间的数是( ).

  (4)比大小。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1)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方式,在关注学*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学前班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

  学前班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木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学前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识。让学生猜一猜有几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是多了还是少了,然后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不过,在这将*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2)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

  教学内容:青岛版68——70页。

  教学目标:

  a类:

  能正确认识11—20各数并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b类: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

  2、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c类:

  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是本课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每人20根游丝每人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海边的孩子也喜欢小鸟。让我们一起到海边看一看,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给大家提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只海鸥?

  先猜一猜有几只?

  到底谁猜的对呢?

  怎样才能数出准确的数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说明,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

  数一数,你一共摆了多少根?(板书:11)

  你猜对了吗?恭喜你。

  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数出呢?

  (学生汇报数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1根1根地摆。

  2根2根地摆。

  3根3根地摆。

  5根5根地摆。

  10根10根地摆。

  (评价学生摆的方法,根据学生摆的情况进行反馈和引导。如果认为自己摆的方法是最好的,可以接着继续摆其他的20以内的两位数,在摆的过程中感受10根一捆最好数)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几个十?还有几根?大家看,这样一眼就能看出是11了。

  (教师演示10根捆成一捆)

  说明:1就是1一个一。11里面有一个十和1个一。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板书:一个十(捆成一捆的小棒图)1个一(1根小棒图)

  2、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教师圈一只,学生摆一根小棒。

  数一数,你摆了几根?

  你摆的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来吗?说说你的方法。(10根捆成一捆,还剩3根)

  教师边巡视边反馈。

  问: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我们就说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板书:131个十3个一)

  3、解决:礁石上有几只海鸥?

  边数边摆。摆完后问:你发现了什么?(20根能捆成2捆)

  有没有剩下的?

  2捆是几个十?

  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板书:20 2个十)

  4、小结: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没用老师教就知道了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两个十就是20。

  我们认识了11、13和20。想一想,20以内我们还有哪些数没有学?

  5、数数

  正数、倒数11——20。

  6、填数练*:有的数字喜欢捉迷藏,悄悄藏了起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7、学*数位

  同学们,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借助计数器介绍数位:右边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拨11。(一个一个地拨,满10个后说明在计数器上10个可以进到十位上拨1,个位上是0,继续在个位上拨1)

  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

  写的时候,十位上是1对着十位写1,个位上也是1,我们对着个位写1。

  拨13。

  拨20。

  说明:20的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写0。

  师生互动,拨数。

  小结:以前我们学*了0到10十一个数字,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0个新朋友。哪10个?(学生齐数,教师板书课题)

  你了解它们吗?

  三、巩固练*,加深印象

  1、圈“10”练*。

  2、写一写,画一画。

  3、填空。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11——到20十个新朋友。以后我们经常和它们打交道,一定要好好和它们相处啊!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十位个位

  11

  1捆1根

  20

  2个十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

  认识11~20各数

  教材分析:

  11~20各数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体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20各数学生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不了解。还有就是10根捆成一捆的简便性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0个的数的简便性,是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但是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操作、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教具学具:

  10根一捆的小棒和10根散开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火眼金睛,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有多少?

  生1:图中有水果、小棒、正方体、圆球。

  生2:水果有11个,小棒有10几根,正方体也有10几块

  师:说的真不错,那到底它们的数量是多少呢?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物体的个数超过10的时候,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老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张老师这里有一些铅笔,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有多少根?

  师:指名学生来数一数。 师:你猜对了吗?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大家一下子看出铅笔有多少根?

  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先数出10根,十个一是10;捆成一捆,一个十是10。因此,10个一就是1个十。

  学生操作:自己先数出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的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1)师:现在,您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老师手里的铅笔有多少根?(11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捆是10根,还有1根,合起来就是11根),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如果现在让你自己摆15根小棒,你会怎样摆?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己开始摆小棒,并思考: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现在再添上1根小棒,是多少根?(16根)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现在摆出19根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说一说再添加1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3、数的顺序

  (1)补充上面没有涉及到的11~20的各数,并齐读一遍。

  (2)看着直尺上的数,从0数到20,20倒数到0。再从7数到13,20倒数到11。

  (3)13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4在15的( )面,14小于15;15在14的( )面,15大于14。

  (4)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既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

  三、练*延伸

  1、数一数73页的学具各有多少?

  2、读一读。20 13 15 18 11

  3、翻书游戏:比一比,看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的第7页、12页、18页、20页。介绍好的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是 11~20各数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数?你能用从这之间选一个数,说一句话吗?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11~20以内的数?找一找。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1—20物体的个数。

  2、 通过看图数数,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良好的观察*惯。

  3、 在学*数学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巩固数序知识,渗透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11—20这些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例6插图,提问:大家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表扬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看看需要解决的

  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答?组织学生讨论

  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让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办法给予肯定

  三、模拟训练,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教材79页“做一做”

  2、练*十八第5题和第6题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小猴子]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教学总评: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情境):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观察。

  教师: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

  (2)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教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数小棒来继续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捆成一搁,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着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20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2、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师(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的11~20各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忙。

  让学生分别帮11~20各数在直尺上确定位置。由此认识11~20各数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师先引导学生各自读一读0~20各数,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先整体认识11~20各数,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的后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和19的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数中,哪个数离18最*、哪个数离18最远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有序、不重复也不遗漏有什么好办法?(使学生懂得要认真仔细,按照一定顺序去点数,帮助学生积累数数经验,熟练掌握点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做一做第2题

  指导学生按照题中提示练*分段数数,让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数给对方听。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数数练*。

  3、做一做第3题

  指导学生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让我们来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吧一一猜休息室门牌号。

  教师(课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动物):森林里,小动物们正要举行运动会,这是小动物的休息室,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动物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教师提供信息,学生来猜,具体如下。

  (1)小兔子的门牌号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小兔子的门牌号是多少?

  (2)小猪的门牌号是11和13的中间数。小猪的门牌号是多少?

  (3)小羊的门牌号是16前面的那个数。小羊的门牌号是多少?

  (上面关于组成的练*也可以设计为本班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如给学生胸前分别配戴11~20各数的号牌,由教师或学生说组成,请学生猜是谁的号牌。以此吸引学生,并在游戏中强化对组成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1、展示生活中的数

  教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的资料。

  教师:生活中经常要用到11~20各数。如:温度计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标志;日历上的日期都会用到11~20各数。

  2、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11~20各数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11~20各数,并充分肯定学生合理的发言,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五、全课小结

  (1)鼓励学生交流本课时学*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时注重激发学生认识数、发现数的兴趣,为后续学*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如下。

  11~20各数的认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7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小猴子]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教学总评: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培养想和省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是学生正确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用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自觉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小棒、皮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数数的本领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我们来一次数数比赛好不好!(请同学们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师:同学们,你们数数的本领真的很强。但是,我们学*认数,不但要掌握数数的本领,而且还要学会有关数的很多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学*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主题图教学

  师: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

  课件显示:(1)

  哎,这是什么地方?

  谁知道,马路上这一条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

  学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对。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小学生过马路,他们多么遵守交通规则啊!请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多少人?(10人)

  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干什么的人?(略)

  让我们一起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师指屏幕示意:先数马路这边的,再数马路那边的。)

  问: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互相说一说)

  想一想,19人再添上一个人是多少人?

  谁知道多少添上1是20?

  学生回答。(19个人再添上一个人是20个人。)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图上还有什么?(树、汽车、自行车)师:赶快数一数有多少棵树?自行车呢?有几辆汽车?

  师:刚才我们一齐数了图中所有的人和物,大家数得非常准确。小精灵听说你们数得这么好,也想和你们一块儿学数数,看一看它要和我们数什么呢?

  2.教学例1

  出示课件3

  (全体学生随着课件显示过程,一根一根地数小棒。)

  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问:一捆小棒有几根?它表示几个十?

  学生回答。

  小结:一捆小棒有10根,它表示1个十。大家说一说。

  课件出示4-7

  (全体学生接着“10”后面继续数,数到“20”。)

  问:图中有几捆小棒?这是几个十?

  学生回答:有2捆小棒,这是2个十。

  问:2个十是多少呢?(指名4人回答)

  学生回答:2个十是20。

  师:请同学们学着小精灵的样子,迅速地数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数10根也捆成一捆。(生动手操作)

  3.教学例2

  课件出示8

  生动手操作,照样子数小棒。

  问:1捆小棒表示几个几?1根呢?(让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一捆小棒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

  问:这些小棒是几个十和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根小棒?(告诉你的小伙伴)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生齐读“11”)

  问: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答略)课件出示9

  师:同桌互相说说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课件出示10:数字卡片13.15

  教师: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教师: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回答:15里面有1个十和5个一。

  课件出示11:数字卡片:20

  师:谁会读这个数?20是几个十组成的?几个十是20?

  师:下面请大家先读数再摆小棒,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课件12依次显示各数:18、12、14

  (同时指名到实物投影上摆)

  4.教学例3

  电脑显示课件13:

  问:图上的数字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齐读:0——20、20——0。

  问:10的后面是多少?(悄悄地告诉同桌小朋友)

  问:谁知道,排在15和17中间的是哪个数?

  学生回答。

  师:你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么大家知道20前面一个数是多少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19)

  三巩固练*

  1.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课件出示14的数字卡片。同桌位之间可以合作。

  2.猜数游戏。课件依次出示15-20.

  注意:第二十张课件让学生仔细看有什么错误?

  3.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

  课件订正:第87页练*十四第2小题

  4.翻书游戏。课件出示21.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分组交流)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1篇二:11-20各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获得初步的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

  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

  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

  根小棒是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

  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

  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

  (3)教学20

  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是

  20根?(10根又够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是几个十?

  2个十,所以是20,读作:二十)4.数序

  (1)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直尺上表示学过的数。(课件出示0-10的数)那你们知道,今天学*的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帮忙。

  (排完后请学生各自读一读,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后一个数是多少?17和19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数一数上页中的学具各有多少。

  2.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同桌互相数给对方听)

  3.读一读,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我们班足球运动员去北京参加比赛,这是他们休息室的门牌号。请你来猜一猜他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

  三、合作探究、激趣引新

  (一)新授:

  1、建立“十”的概念。

  (1)师: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说: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

  (2)师: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3)师:这样太乱,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根的?(指名说)

  (4)师示范数:一根小棒是一个一,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就捆成1捆,就是1个10,出示:10个一是十。1捆是1个10。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建立“十”的概念,为下面学*做好铺垫。)

  2、数一数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棒,现在,请你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开始!好,请捆好的同学把你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能告诉老师,这一捆中有几根小棒?(10根),那么10个1根小棒就是1捆,也就是1个__(生齐答:10),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再放一根呢?(12),再放……(到20)

  (2)你们会往下数吗?下面在桌子上摆小棒往下数。

  (3)师:刚才听到同学们数数的声音很响亮,谁来数一数?师摆小棒,学生数。

  能不能从“0~20“数一遍,齐数。

  男女拍手数:到小,从小到大。从7数到17,从9数到20。

  (4)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主题图)我们过马路时要怎样做?

  (5)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跟你的同桌数一数。

  小结:看来,数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你们要善于发现呀!自己数一数自己组的人数。

  (设计说明:通过从数小棒到不同形式的数数,最后到出示主题图数生活中的数的这一过程,使学生从具体事物抽象到数的概念。活动情境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3.摆一摆,说组成。

  (1)师出示1捆小棒说:1捆就是1个(),1根是一个(),那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2)那么,一捆就一个十,用右手举起1根小棒,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呢?11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贴)11中的这两个1表示的都是1根吗?

  师小结:左边的1表示1个十,而右边的1表示的是1个1,那谁能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呀?

  (3)请同学们摆出15根小棒?请1个学生到黑板摆。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出示15,那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师指黑板,谁还记得刚才我们在数这些小棒时,一共有多少根?看,刚才,我们把正好的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代表1个十,剩下的这些小棒,你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11篇三:认识11~20各数教案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例1、例2,练*十第1题、第2题教学目标:

  1、认识11~20,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2、认识计数单位“十”和“一”,初步知道“十位”“个位”教学重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位置值的概念

  教学准备:幻灯片、计数器、学生准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出示幻灯片:糖宝,播放音乐《一年级》)

  师:你能做到吗?

  师:糖宝最喜欢吃叶子了,我们来帮他数数吧!学生数,师依次出示1~10

  师:还有一片叶子,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比10大的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1

  1、初步认识“十”

  幻灯片出示一堆小棒

  问:你能帮糖宝悄悄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问: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抽生回答

  师:聪明的糖宝说1根1根的数太麻烦了,看我把10根小棒捆成了1捆(师幻灯片演示捆小棒),以后我只要看到这样的1小捆小棒我就知道是10根了。

  抽生回答(板书10个一)

  问:我们知道1根小棒是1个一,2根小棒是2个一,3根小棒是3个一,那么这10根小棒是多少个一呢?

  抽生回答(10个一)

  师:那么这一捆里有多少个1?也就是说这一捆是多少个十?抽生回答(这一捆里有10个一,这一捆是1个十)

  师:现在请同学们也数出10根小棒,把它用橡皮筋捆起来生动手操作

  师举起1个同学的小棒问:这1捆是多少个十?抽3个学生回答

  2、学*例1

  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1根小棒

  问:这一共是多少?生答11根

  问:你是怎么数出来的?抽生回答,评析

  引导学生理解并板书:1捆小棒就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11

  齐读十一(两遍)问: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数字11,那这

  又是多少呢?(幻灯片出示1捆小棒加3根小棒)

  学生数后抽生回答板书: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十三13齐读十三(两遍)

  师: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用你的1个十和其他的小棒再摆一些比10大的数吗?摆的时候想一想你用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得到了十几。抽生回答自己摆的数,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11~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11~20,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齐读

  3、游戏“幸福拍手歌”

  (二)教学例2

  1、认识计数器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摆出了11和13,其实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表示。师拿出计数器,引导学生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用计数器表示数

  幻灯片出示例2第一幅图

  师边示范拨珠边讲解:在十位上拨1颗就表示有1个十,在个位上拨1颗表示有1个一,写的时候十位上有一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5颗,就在个位上写5,读作十五.

  问:这又应该怎么拨呢?幻灯片出示例2第二幅图

  抽生问答师引导学生拨珠:这里有2个十,我们就先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表示2个十,个位上没有,我们就不拨。写的时候十位上有2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没有珠子,我们就在个位上

  用0占位,读作二十

  问:这又应该怎么拨呢?谁再来教教大家

  抽生上台示范拨珠师引导:这里十位上1个十,我们就先在十位上拨1颗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表示3个一。写的时候十位上有1颗珠子,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3颗珠子,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

  3、学生用计数器表示数

  问:你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20中的哪些数呢?拨的时候想一想:先在十位上拨1颗表示什么,再在个位上拨几颗,表示几个一,读作多少

  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同桌内一人拨一人说

  抽生上台展示

  三、巩固练*

  1、数一数,填一填(练*十:第1题)

  幻灯片出示题目,生思考后抽生回答

  2、看图写数(练*十:第2题)

  幻灯片出示题目,生思考后抽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9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

  同时又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板书设计

  放大的课本上的图

  学生学*活动设计

  按学生的座位分三组,从每个组找同学提问,回答正确加100分,打错不加分。

  教学反思

  学*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0

  设计意图:

  一、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此,我从知识技能和发展性领域两个方面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即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知道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各数的意义;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掌握数位顺序;能读会写11-20各数,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数数,了解数序。

  2、发展性目标。即通过《11-20各数的认识》的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如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等六个方面加以概述的。

  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在小组里商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家想办法一眼就看出有几支铅笔,以及在学*应用时,让学生把生活情景图上看到的事物写一写、说一说等。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也有利于培养数感。

  二、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把握教学的重点,处理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

  1、11-20的数数,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离开实物数数的活动,并通过顺看数,倒看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下去。这样处理教学内容,有利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系列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计数单位个和十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计数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读数和写数的依据,教学时,从“用什么方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们组里的铅笔支数”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铅笔的支数,让学生感悟到把10支捆成1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或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在展示评议讨论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以1代10的表象,了解个和十的实际大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初步感受位值在计数中的作用。

  3、读写11-20的数,是在认识计数单位的基础上学*的,而学*的重点,不在于学生读得对不对,读得快不快,写得对不对、快不快,而是在于对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能加以说明,对看到的一个数,它所表示的意思能进行解释,以理解数的意义。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把握教学的重点,处理教学内容的意图在于针对学生不懂的、有困难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的需要、学*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学*引入

  出示20支铅笔,创设情境猜一猜铅笔的支数引入新课。

  看,老师手上有1把铅笔,请你猜一猜共有多少支?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猜一猜铅笔的支数,激发孩子参与学*的积极性,同时在猜一猜的过程中领悟到数数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11~20的数数和数序

  (1) 数11~20的数。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说的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2) 了解11~20的数序(顺数、倒数)

  如果不看铅笔谁能从1数到20?指名顺数、倒数。从刚才的数数中你们能发现什么吗?(顺着数一个一个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小起来)

  (3) 按数序填数

  a) 找10、15、19的相邻数。

  谁能说出比它们大1和小1的数?指名口答。

  b) 找规律填数。

  20 19 18(17)(16)15

  10 12 141618(20)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为此,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数的顺序,在填数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

  (1)小组实践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个抓铅笔的游戏。请你抓1把,4个人比一比,谁抓得最多?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抓了几支?然后商量一下,把你们组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2)反馈小组活动结果。

  看一看,小朋友的想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看一看,写一写。

  出示4幅表示十几的图(动态呈现),生写数并核对(静态)。

  ① 快速呈现图片,生写数。

  ② 反馈写的情况,检查数量与写法是否正确。

  (4)认识计数单位

  ①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其实数学上早已规定了数位顺序(出示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1个十。15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5,它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②说说这几个数的组成分解

  3、读写11~20的数

  (1) 看图写数(课本第86页第2题)

  (2) 听意思写数

  十位上有1颗珠子,个位上有6颗,这个数是几?

  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几?

  十位上有2颗珠子,个位上1个也没有,这个数是几?

  (3) 比较数的大小(课本第86页第2题的珠子图)

  (三)学*应用

  用数表达交流信息

  1、投影显示:生活情景图(课本),生打开课本

  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请用数把它们写下来,再说给小朋友听一听你写的数是什么意思。

  2、生活中的数

  这些数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吗?出示生活中的数。用自己认识的数讲一件身边的事。

  (四)小结延伸

  物体的估计(占有不同空间相同数量的物体,估计数量的大小)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3)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班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

  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我教学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我觉得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棒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注重动手操作,

  在玩中学*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上完本节课后,让我有以下几点困惑:

  1、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的关注学生,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是一个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一年级学生动手各种学*能力尚未形成,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我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培养,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新课引入时,带领学生复*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数学的意义。

  二、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第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总结: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4)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菁华3篇)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就把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和尝试跟大家汇报一下。

  一、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与把握

  《11-20各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一课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的第一个目标是能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部分的,而要想掌握这些知识,首先必须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另外,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也是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二、教学设计说明

  1、导入环节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效果,并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大海边入手,让学生回忆大海边都有什么?然后直奔主题达到引入本课的目的。

  2、主动探究、合作学*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在这一大的环节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小环节:

  (一)估数与数数

  通过问题一: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的出示,引导学生对沙滩上海鸥的只数进行估计,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然后在估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数来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的特点,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渗透数数策略,并引导学生用做标记的方法来数,做到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二)初步感受10个一就是1个十。

  小棒怎样摆能让人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根?这一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有1个1个摆的、有2个2个摆的、有5个5个摆的,还有5加6的,还有10和1的……引导学生对这些摆法进行评价筛选是这一环节的关键,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逐个淘汰,最后选出10和1这种摆法,但是学生的这种摆法只是一个雏形, 于是我运用课件对此进一步加工,边演示边解说,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出是10根,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并顺利成章的让学生体会了10个一和在一起就是1个十。

  (三)认识十位与个位。

  (1)通过小棒的操作,引导学生从意义上进行理解。

  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操作,教师向学生渗十与个透摆放位置的重要性,并通过11进行重点讲解,引出十位与个位,并通过11的两个1因为位置不一样,身份就不一样向学生进一步揭示了每个数位上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计数器上数位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观察计数器,找到个位与十位,然后结合自己学的方位知识对个位的位置进行描述,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的含义。

  (四)写数

  通过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也可以用计数器来拨,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2个十是20,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0也是20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讲解20 的写法。

  3、巩固练*

  本节课的巩固练*都是围绕着数的读、写及意义进行的.,首先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数,然后通过提高练*对数的顺序进行判断。

  三、教学特色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的一些想法、做法,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教材第73~74页

  【教材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这是建立十进制数位概念的重要阶段。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数一数,摆一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各数的表象;摆一摆,想一想,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把图像与数结合起来,这也是学生过渡到抽象符号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本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二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安排了在直尺上读数。

  【学情分析】

  10到20各数学生大部分能数出来,但是对于它们的组成还不了解。对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概念更是一片空白。怎样能让学生感知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来理解和建立数位的概念。而一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样实效地组织活动也是本节课所要考虑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多媒体、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难点: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

  四、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卡片图让学生数一数,由此揭示11-20的主题并复*数数的方法是按顺序点着数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过程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数一数多少根?

  数出10根小棒,10个一是十,捆成一捆,一捆就是代表10。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一捆就是10,为以后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学生摆小棒游戏,学生先观察多媒体播放的11组成过程再同桌之间摆出12-19,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摆完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填空格

  ②多媒体出示3道小题,学生看着直尺上的数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0-10这11个数的顺序很快的完成这几道小题,是对学生以前知识的一个复*和巩固。

  4.巩固练*

  (设计意图:书本上的和课外相结合,让学生把本节课知识学会应用以至于熟练运用)

  5.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由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知识?可以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整节课感觉很多地方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1.在课堂上怕学生说错,不敢放手让学生说,一节课觉得自己说的多。

  2.在课堂上也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怕混乱收不住。

  3.总之还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11—20各数的认识》课程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拓展资源、检测试题、教学反思五部分。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中要求:应让学生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学*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准备。教材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创设小朋友在海边沙滩上喂养海鸥的生活情景图,借助“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由10以内的数数到10以上的数,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内容。

  (三)学情分析

  通过课堂前测得知,学生在学*本节课之前,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同时大多数学生已经会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十”这一计数单位和十位、个位这样的数位是第一次接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

  根据课堂前测和教材分析,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能正确书写11-20各数,认识“个位”、“十位”,理解计数单位“个”、“十”。

  3、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操作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对具体事物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计数单位“个”与“十”的关系,认识“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是: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五)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设计了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有课件、师生每人一个计数器、操作板、20根小棒。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主要采用笔试与操作相结合,师评和生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教学环节三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1的达成;通过学生在计数器上找数位、交流所拨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试写数字检测目标2的达成;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检测目标3的达成;通过教学环节三中的估一估检测目标4的达成。

  (七)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板块,使学生亲历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

  1、复*旧知,导入新知;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3、借助学具,解决问题;

  4、分层练*,巩固提升;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6、达标检测。

  第一环节:复*旧知,导入新知。(时间预设:1分钟)

  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比较强,新旧知识的关系总是环环相扣,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接纳也是借助旧知识为跳板去领会新知识。复*数字0—10的数法,温故而知新,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

  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时间预设:1分钟)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大海边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借助学具,解决问题。(时间预设:27分钟)

  (一)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时间预设22分钟)

  1、估一估。

  借助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一猜沙滩上海鸥的只数,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初步感知估计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数一数。

  在数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进行数数方法指导,体会数数策略的多样性。

  3、摆一摆。

  (1)用小棒摆11。

  出示杂乱的小棒,让学生感受一根一根数的不方便,之后提出要求,把这些小棒重新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让学生带着思考进行操作,使操作活动具有实效性。

  (2)优化方法,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为了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可以把10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初步渗透十进制。由于学生亲自经历了计数单位“十”的构建过程,感知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读十几,这样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学读数自然水到渠成。

  4、拨一拨。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并在拨的过程中感知11—20各数的排列顺序,将写法贯穿其中,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解决“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时间预设:4分钟)

  数感的建立是一个逐步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在用计数器体验了“19添上1就是20”后,让学生通过估计礁石上的海鸥和沙滩上的小朋友的数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通过数一数进一步加深对11—20各数的数感培养,在练*中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从而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

  (三)引出课题。(时间预设:1分钟)

  第四环节:分层练*,巩固提升。(时间预设:5分钟)

  在练*中第一题是一道基础的根据题意写数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数学模型。第二题融入了生活中的尺子,让学生在尺子上找11—20各数,还按不同的顺序读数、猜数,使学生巩固了对数序的掌握,从而继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

  第五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时间预设:3分钟)

  在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见过11—20各数之后,课件出示生活中11—20各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时间预设:3分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检测试题我注意到了问题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以闯关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

  第一关:填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关:按照规律填一填,

  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关: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领导和老师多批评指正。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5)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3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我教学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我觉得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棒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注重动手操作,

  在玩中学*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上完本节课后,让我有以下几点困惑:

  1、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的关注学生,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是一个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一年级学生动手各种学*能力尚未形成,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我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在学*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4.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方式。

  通过在看尺子提问题时,生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培养,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新课引入时,带领学生复*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数学的意义。

  二、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第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总结: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6)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大小和顺序,通过摆小棒,学生感知了10个一是1个十,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本单元最成功之处是运用数的组成口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虽然这一环节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反复引导,给学生提供充分说的机会,最后大约有半数学生会说。这一过程对今后教学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算理起到很好的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不足之处是,学生口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速度和正确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会算,但速度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口算。在后一段时间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口算中来,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甚至超过本学段目标。

  本单元检测:90分以上33人,80—89分22人,60—79分14人,60分以下7人。存在的问题是:口算不熟练;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差;还有一些学生年龄太小,不知何为考试。通过这次检测,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凸现出来,两级分化相当严重。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日的认识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学校文明校园,和老师一起出去走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在学*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整节课中,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如,认识11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拿出11根小棒有什么方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担心学生拿出学具后很难维持纪律,不敢放开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而改为看图说话,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动手的'时间有点不足。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并理解10个一和1个十的对等关系,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用小棒先来摆出11,思考如何摆放才能一眼看出数量的多少,从而引出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对等关系,把10根小棒变成1捆小棒后,更容易数出物体的数量。这种摆法也让孩子们把11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捆和一根,即1个十和1个一,从而引出11的组成。这一过程的主要教学理念就是把动手操作与概念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十几的数的特征。然后用此种方法,进一步来探索13和15等其它十几的数的组成,从而总结出十几的数的组成特征。这一部分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所占比重比较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组成这一目标外,本节课还要求学生掌握数数,数序和读作,后面的这三个目标比较简单,在课堂上一带而过,通过*题加强巩固。

  通过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可以发现孩子对这堂课的学*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对重点和难点的掌握情况也比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空间,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这次是我上班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正式的讲课,讲课的课题是《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先夸夸我自己:第一,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授课,重点学*了11和20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第二,注重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产生更浓的学*兴趣。第三,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歌曲进入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喜欢的方式中完成学*。第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高效的方法、有效的知识,进一步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师语言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语言要严谨,比如在学*10个一是1个十的时候,在拨一拨的环节中,不是珠子拨完十个没有了,而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二,教师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具体。评价语言要丰富,不能仅仅是干瘪瘪的,要让学生感觉到在真心的夸奖他。评价要具体,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夸奖他,对以后的行为有指导作用。第三,不能对小学教材的整个体系很好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对章节知识很好的定位,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长远的发展,不会为以后的学*做出合理的铺垫。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要加倍努力的提高自己,第一,认真做好备课,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仔细斟酌,如何去说、如何去讲、如何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需要向老教师们学*和自己慢慢实践摸索。第二,通研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把握各年级之间的知识关系,更好的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表达,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丰富评价语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方式,在关注学*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7)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11月9号,我们举行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这次个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页受益匪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整个教学过程,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一个小熊卖铅笔的`活动情境,先出示了小动物买一枝、五枝铅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下面的学*做好铺垫。接下来通过出示“买十枝铅笔可以怎么拿的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多次的操作:1、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计数单位10的意义,抽象出10个一就是1个十。2、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怎么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呢?为什么不一根一根的摆呢。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深刻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加深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老师摆,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的互动中体会1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巩固练*部分:1让学生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并体会数的大小顺序,渗透数与数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草莓、小伞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指导学生怎么数才能不重不漏呢。最后通过小熊去进货的场景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数。

  在上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也经过了试上再试上,吸取了师傅和其他数学老师的一些建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突显了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有些欠缺,导致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小棒和学具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接受新知,对此,吴老师页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方面,吴老师提出,在教授20的认识是有点突然,衔接部分不太完善,并且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吴老师建议针对这个难点的教学,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

  背景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课:

  师:这些数都是几以内的数?

  生:10

  师:比10大的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哎,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马路上这一条条白色的是什么线?

  生:斑马线。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周围这些人在干什么?生:骑车。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抢着说)19

  师:再加上一个人是多少人?生:20

  师:多少人加上1是20?生:19

  师: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

  生:树、汽车……

  师:赶快数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及组成

  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

  师: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1:15

  生2:20

  生3:11

  ……

  (数一数:验证哪些小朋友猜得最准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

  师:(让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不容易猜准?

  生1:太快了。

  生2:太乱了。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摆一摆: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师(随手拿起一捆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几?

  生:一个十。

  师:这个十里有几个一?生:10

  师:刚刚摆的是多少生:11

  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一个一。

  师:那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生: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要摆13根小棒怎么摆?

  生:再加两根小棒。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加一根呢?(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9是由一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小结)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9再加一根是多少?(20)20应该怎么摆?

  生(想了想说):两个1捆。

  3、联系生活,理解数的顺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师:老师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顽皮,弄坏了尺子,你能帮忙把数字补起来吗?

  师:(补好后)老师代表小弟弟感谢大家的帮忙,还要告诉小弟弟要爱护东西。现在从0开始按顺序数一数?

  生:0、1、2、3、4、5、6……(从小到大)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从大到小

  师:刚刚是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2个2个数一起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5个5个数

  ……

  师:在尺子上陈老师能提这样的问题:16比15大几?谁也会提?

  生:20比*几?

  ……

  师:(小结)在尺子上我们还可以提好多好多的问题?小朋友回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问题?

  (2)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11—20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学生发言积极)我喜欢20,因为它最大。

  生2:我喜欢15,因为它正好是10—20的中间。

  ……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接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自由活动,非常投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上讲台:16先上来(小朋友高举自己的数上讲台)

  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师:你写的数这里有吗?如果没有,你手中的数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小朋友都急着看自己的数,想上台排队)

  三、练*反思,巩固新知

  (1)读卡片,并说出数字的组成

  师:(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准备了一堆水果要送给大家,但它有一个要求:你得读准水果后面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兴致高昂,教室里只听到“我来我来”的声音)

  (2)猜数游戏

  师: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看过李泳叔叔的幸运52吗?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数,就可以拿到奖品。(师读卡片上的条件,小朋友来猜。如:比11大1的数;比14大比16小的数;与19相邻的两个数;由2个十组成的数等。)(小朋友的兴致依旧很高)

  (3)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你手中的这个数。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3.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的需要,学*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这次是我上班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正式的讲课,讲课的课题是《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先夸夸我自己:第一,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授课,重点学*了11和20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第二,注重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产生更浓的学*兴趣。第三,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歌曲进入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喜欢的方式中完成学*。第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高效的方法、有效的知识,进一步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师语言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语言要严谨,比如在学*10个一是1个十的时候,在拨一拨的环节中,不是珠子拨完十个没有了,而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二,教师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具体。评价语言要丰富,不能仅仅是干瘪瘪的,要让学生感觉到在真心的夸奖他。评价要具体,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夸奖他,对以后的行为有指导作用。第三,不能对小学教材的整个体系很好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对章节知识很好的定位,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长远的发展,不会为以后的学*做出合理的铺垫。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自己要加倍努力的提高自己,第一,认真做好备课,要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仔细斟酌,如何去说、如何去讲、如何达到教学目标,这些都需要向老教师们学*和自己慢慢实践摸索。第二,通研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把握各年级之间的知识关系,更好的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应该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三,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表达,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丰富评价语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大小和顺序,通过摆小棒,学生感知了10个一是1个十,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本单元最成功之处是运用数的组成口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虽然这一环节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反复引导,给学生提供充分说的机会,最后大约有半数学生会说。这一过程对今后教学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算理起到很好的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不足之处是,学生口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速度和正确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会算,但速度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口算。在后一段时间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口算中来,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甚至超过本学段目标。

  本单元检测:90分以上33人,80—89分22人,60—79分14人,60分以下7人。存在的问题是:口算不熟练;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差;还有一些学生年龄太小,不知何为考试。通过这次检测,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凸现出来,两级分化相当严重。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活动教学理论,他指出知识是由儿童通过他的心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个体积极主动的活动而产生的。因此,从儿童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活动,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通过教师布置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让儿童自由操作、摆弄、实验、观察和思考,自已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得出答案,而不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演。这一节课,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学生在活动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成长。

  一、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快乐的体验者。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将静态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有趣的数学活动,使数学学*成为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经历、感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学生愉快地操作,自由地体验,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能力,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可见,只有让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享用一生。

  二、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活动过程既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更是“合作学*”、“相互沟通”的过程。创造性的学*单靠教师的单向传递显然不行,必须在课堂学*过程中,贯彻学*者之间的横向交流为主的操作方法,通过多种“探究式”学*,培养学生主动学*能力和创造力。数学活动,为这种交流、沟通提供了机会,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合作者。

  以上片段中,学生或是两人合作,或是四人合作。他们合作的活动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启发,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把数学学*看做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三、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

  活动是儿童学*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活动既是儿童认识数学的源泉,又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学*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他们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这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不断地升腾,他们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被发挥出来,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而成为了主动的探索者。

  四、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成为伟大的创造者。

  长期以来,被动的学*方式导致了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学生创造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提供活动的空间,便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了条件。

  在摆11根小棒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由地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我清醒地认识到我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拓宽孩子们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以上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少遗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之后,认识15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重新用皮筋扎起来,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5根的摆法。直至后面认识14、18、20、13时,还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只是人数有所下降。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而问题是没有把11的摆法处理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在讨论喜欢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15时,仍旧1根1根地数。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自然,“12—20”各数的组成,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几根就可以了。

  2、课堂上数数的活动过少,影响目标的达成。《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因此,在这节课中,培养数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时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比一比等手段,加强感性经验,逐步培养数感。但是,在课堂上数数的活动安排的太少,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数,可不排除个别学生还不会数的可能。如果能够安排多种形式的数数活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序、大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

  3、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够。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4、这个问题该不该提?课后,大家探讨了一个问题:教师提出要小朋友摆得让老师一看就知道是11,是否合适?因为小朋友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那么这个问题到底该不该提呢?提,还是不提?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教师最终目的是得到正确的答案,还是给学生提供学*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我想应该是后者,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提,或者可以改变一下提法。那么学生缺少这方面的实际生活经验,怎么办?可以适当地为学生的探索活动作一些铺垫。只是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点到为止。在这节课中,我也利用课前活动为学生后面的探索活动作了铺垫。只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

  新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活动是儿童学*数学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成长中的他们需要活动,需要有趣的活动,需要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更需要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他们才会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张扬出自己的个性,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才会把数学学*看做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才能在数学活动中快乐成长。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8)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菁选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上的一节教研课。经过认真备课,集体教研,反复修改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2、会读11-20各数,知道数的顺序、组成和大小比较。

  3、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我潜心研究,反复琢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环节,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兴趣,我利用书上“过马路”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上都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教育。但是我把数数的目标安排在了这一环节,孩子们自己数出了数量以后,我又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把图上数量在11~20的所有物体都一样一样的数了一遍。之后让孩子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用11~20各数表示的例子,我又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课件出示:钟面,日历一年有12个月,今天是11月4日,运动员身上的号码,门牌号等,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讲了这么多内容以后才进入新课的学*,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后边重点内容的学*时间不够充足。我应该把这一环节处理得简单一些,去掉学生小组交流的环节,把数数的目标移到例1进行。

  教学例1时,我手上抓了一把铅笔,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有12根铅笔?”这样一个问题入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用一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铅笔的支数时,由于我们班孩子在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经历了摆小棒的过程,孩子们摆出的方法很多,有的摆成了4个三角形,有的摆成了3个正方形,有的摆了2个6,也有的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等等,对孩子们摆出的方法我都给以了夸奖。在展示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最好?虽强调了把10支捆成1捆这种方法,也让他们动手数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但一部分孩子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认为还是自己的方法好,以至于后面我让他们摆十几时,他们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方法摆成正方形或三角形。如果把12根小棒换成11根,这些摆法就会少些。在学生摆出各种方法后,我不应及时评价,而应该在孩子们汇报时把这些方法都展示在屏幕上,让他们共同去比较哪种摆法最简便。我还可以这样说:用刚才的办法,你会用小棒摆出十几的数吗?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我想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例2时,我先讲十几的组成,通过边摆小棒边说数的组成,以及师生、生生对口令,使学生对十几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有了较熟练的掌握。之后让孩子们摆出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几根?该怎么摆才能让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满10进一,20是由2个十组成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如能及时总结出方法,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学生对数的组成掌握得就会更好。

  一个数的大小,总是与数轴上的某一个点相对应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摆卡片和观察学生尺,引导学生认识点的位置与数的大小之间所构成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也是儿童学*数学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在练*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翻书比赛,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我还利用翻书进行了巧妙的过度: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数宝宝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把书翻到87页,第二题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就知道了。这样过度即自然巧妙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孙主任和年组教师的评课,使我对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了清楚的认识,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一定会去粗取精,把这节课上得更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准备这堂课,我首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开始,目标设定要明确,有针对性。理清重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理解10个一是1个十,从形象到抽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培养数感,我觉得是我这节课想体现和突破的。

  一、追根溯源,品出“数学味”

  每节课的导入,我总是思索再三。数来源于数,数的形成发展是有迹可循的,比起那些为了迎合儿童心理而刻意编撰出来的故事情景,我想,让孩子追溯历史足迹,感悟智慧的萌生,岂不妙哉!课的开始从古人摆小石子开始,告知摆一个小石子表示一只羊,两只羊呢?三只羊呢?古人计数用的是小石子,我们小朋友认数用什么呢?孩子们马上想到了圆片、小棒等,孩子们趣意盎然,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

  二、培养数感,悟出“数学味”

  数感是比较高层次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低年级学生的数感需要以认数为依托,通过丰富的直观活动,在建立数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具体的说,在这一课中,要重视数出数感,读出数感,用出数感。

  1.“摆”出数感

  低年级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活动离不开实践操作的支撑。因此,在认识11-20各数的过程中,要借助摆小棒来帮助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首先通过摆、数、捆10根小棒,认识计数单位。在数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数了两遍,加深印象。就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这些简单的活动中,孩子经历了将10根小棒变成1捆的过程,感受到”10个一”和“1个十”是相等的。其次通过尝试摆12根,体会计数单位。虽然有了游戏的铺垫,但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学*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在交流的过程中自主体会到摆出“十”更加简便。最后在互动中摆11-20根,抽象认识11-20。深刻认识了计数单位“十”,在此基础上结合2捆认识20,强化认识“2个十是20”。

  2.“读”出数感

  数感是读出来的,孩子在读数的过程中,协调眼、口、耳等多感官活动,看数的同时将抽象的数用嘴巴读出来,再通过有韵律的声音传入耳朵,在看、读、听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数的顺序、大小等。在孩子们每新接触一个十几的数时,我都要求他们说说这个数的组成,让孩子在别人说、自己说的过程中体悟出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

  3.“用”出数感

  孩子的数感只有在用数表达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得到培养。本节课通过设计了“帮助诺一、夏天、轩轩解决问题”中的数,用数表达生活中的事情,估一估物品的数量的环节,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体会了估计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后再在生活中碰到类似情况,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

  4.“玩”出数感

  针对低年级孩子特点,结合当前流行的“抢红包”,设计了一个符合孩子兴趣的游戏,但是这红包里装的不是钱,是与本课学*有关的问题,只有回答正确,才能给自己小组增加能量。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在互助合作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使知识增加了趣味。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每个学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这一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我们老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我想,在以后的数学课中,也一定要创设好符合孩子心理年龄的情景,将孩子带入数学的世界,让他们感悟到数学之美。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学*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学*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 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第一次准备邀请课,说实话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自己就一个人先准备起来了,在参考了多个教案以后,星期一我把自己准备的课试上给了师父王老师看了。整节课上下来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乱,非常乱。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只是在我的传授下机械地捆小棒,学生也不明白要他们捆小棒到底有什么目的,自己上下来感觉也很累。之后就向师傅请教,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节课还是挺乱的。之后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重新跟我讲了一遍,怎么样做才会将本节课的重点正确并清楚地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得本节课的内容。

  经过修改,本节课的终于成型了,星期三正式上了这节邀请课。先来说一说这节课的一些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学*本课内容所起的作用。

  教学片断1:

  出示10根小棒。

  师:数一数有几根小棒?生:10根。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竖着摆10根吗?看谁摆得又快又整齐,摆好后抱臂坐端正。

  提问:这些小棒里有几个一根呢?生:10个。【板书:10个一】

  师:接下来看看老师把这10根小棒怎么样了?

  课件演示捆成一捆。生:把小棒捆成了一捆。

  师:请你也像老师这样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看谁捆得又好又快。捆好后抱臂坐端正。

  师拿着一捆小棒问:这一捆小棒有10根,是几个十呢?(通过这个提问引导学生建立“十”的概念,明白“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刚才我们把10个一根捆成了一捆,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追问:几个一是1个十?(再次追问学生“几个一是1个十”,强化概念的形成。)

  (课件出示)生反复说这句话,开火车说。

  教学片断2:

  摆12根小棒。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1捆有10根,是1个十,那要摆12根小棒,只要再怎么样就可以了呢?

  生:再加2根。(课件演示)

  师提问:看,这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呢?生:1捆加2根。【板书:1捆加2根】

  师:你会说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12根小棒是几捆加几根?再请几位学生说一说。

  师:12根小棒就说1捆加2根,(边说边摆在黑板上),你会像老师这样一边摆一边说吗?

  在教学这一过程时发现学生在说“12根小棒是1捆加2根”这据话时还是不太能够清楚地表达,课后就在想是否应该将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照着样子去说。低年级的学生在说话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我们老师就得慢慢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惯,并且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是想法,这也是我今后课堂上关注的重点。

  下面简单说说上了这节课自己的一些收获。

  1、真正地明白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明白自己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之间存在的.差距,明白一节课的背后你得付出多少心血。通过这次自己先试上,之后师傅帮助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怎样的问题才是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易懂易答,什么样的问题才真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课堂问题在一节课中是最重要的。因此有效的提问才会激发起学生对新知探索的兴趣。

  2、适时的鼓励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促进他们好好表现的动力,只要我一说:“表扬谁谁谁。”所有的学生都会坐的很端正,而且表扬的话语要多变才会让学生感到新意,他们才不会腻烦,从而才能专心地听讲,积极地表现。

  3、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也是要关注的,本节课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只回答一半,说得不完整,我一次一次地强调要说完整,但还是说不全,日后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本次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自己学到了很多,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才真正适合学生的认知,如何问才会让学生既明白你的意思也能够正确地回答,如何组织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得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的乐趣才是真正快乐的学*。通过这次邀请课的锻炼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能使学生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方式,在关注学*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不过,在这将*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整个教学过程,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一个小熊卖铅笔的活动情境,先出示了小动物买一枝、五枝铅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下面的学*做好铺垫。接下来通过出示“买十枝铅笔可以怎么拿的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多次的操作:1、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计数单位10的意义,抽象出10个一就是1个十。2、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怎么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呢?为什么不一根一根的摆呢。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深刻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加深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老师摆,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的互动中体会1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巩固练*部分:1让学生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并体会数的大小顺序,渗透数与数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草莓、小伞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指导学生怎么数才能不重不漏呢。最后通过小熊去进货的场景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数。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突显了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有些欠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此,教研员沈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方面,在教授20的认识是有点突然,衔接部分不太完善。特别是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讲解不够透彻。我想如果能像上同题课的沈琦老师一样处理,让学生经历从“1个一到10个一”的过程,学生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结论的理解就会比较透彻了。课后反思了一下,我觉得针对这个难点的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可能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加简单明了一些。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 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将书本上的情境图替换成文具的`实际生活情境,在这一情境中蕴念着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将数学知识“一个十”、“几个一”等蕴念其中,将数的组成蕴含在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中,在这样的生活情境游戏当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却更超越知识本身,启迪学生的智慧。

  在摆小棒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知识点:1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0个一的关系,然后寻找出问题的实质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便是十几,二个十便是20。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智慧爷爷的故事情境,让学生结合动作学*“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增添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在*题的设计方面,需要更加的突出所学知识的前后关联,以达精练和高效。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1、学生的学*方式是多样的。纵观《11-20各数认识》的教学,一般教师采取边进边演示的方法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告诉学生表示1个十,然后逐一加上1是11、12,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思认识计数单位。这样以教师教为主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尝试发现的机会,形成认真听、认真记,用老师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种学*方式,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入手,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己思考、尝试发现、相互交往、合作研究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时,我以小组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他们一起研究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铅笔是多少?把10根捆成一捆,用1捆加几根表示十几的方法,作为学生的创造活动的闪光点。

  3、在学*应用这一教学环节时,让学生看生活情境图,用数把看到的事物表示出来。在这里我没有采取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而是给予学生自主学*的权利,他们可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事物,用数表示个数,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观察能力,发现不同的类型的物体,用不同的数表示他们的个数。自己学*,更能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教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以改变学生学*行为为重点,选择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我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创设民主的、*等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去满足学生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需要,减少压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另一方面借助评价的手段,促进师生情感,激励学生的学*,让他们体验成功,促进自身价值的形成。

  5、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何等的重要。在小组实践活动中,有的孩子抓了一把铅笔争执不下,……因为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大大降低了小组活动的实效性,严重影响课堂的推进,目标的达成。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学生的学**惯前提下,慎用类似的操作活动。换一种思路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如仅提供给小组十多支铅笔,直接让学生思考可能更适合一年级的学生。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

  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但在整节课中,我忽略了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过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时间过多,导致新课没能按时完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一开课,我就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看图、提问。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我注重了学生学*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活动,自主、合作等的学*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但是细细琢磨一下,也有不少遗憾。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十”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

  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认识11时,请小朋友摆一摆,大多数小朋友都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有的小朋友重新用皮筋扎起来,有的小朋友则仍然采用左边10根,右边1根的.摆法。我起初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这样?考虑再三,觉得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十”的概念没有建立好,没有对多种摆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在讨论喜欢哪一种摆法时,选择左边10根,右边1根这种摆法的很少,学生认为10根放一起,数起来麻烦。我在课堂上顺水推舟说,我们就来看这种摆法。通过课件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和1个一是11”。而对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不了了之。所以导致学生在摆15时,仍旧1根1根地数。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再来探讨,(在那些摆法中加入1捆加1根的摆法)现在你觉得哪种摆法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讨、交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建立1捆就是一个“十”的概念。自然,“12—20”各数的组成,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几根就可以了。

  2、没有组织有效的合作学*。

  课堂上没有把握好机会,组织起有效的合作学*。现在想一想,在动手操作摆11以及讨论哪种摆法好等环节中,是否可以安排合作学*,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摆好小棒后,小组或者同桌讨论哪种摆法好。让每一位学生在独立思考后,都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哪种摆法好这个问题也许就不会不了了之了。

  3、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够。

  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在课堂上,虽然我发现“十”的概念建立得不理想,但是碍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继续探究,而是按照原来的设计继续进行教学。虽然课堂上我及时发现了问题,可是我回避了。虽然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新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使个学生都能在学*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实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掌握数的构成。

  研究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掌握数的构成。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观认为,学*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讨论“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自动探索与动手实践的学*方法,在存眷学*历程的同时,资助学生得到乐成的体验,树立自大心,加强上进心。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单一“你真棒”的评价语,使孩子的答复得不到实时而公道的反馈,讲堂缺乏积极性。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会合十几分钟,整堂课我注意知识的教学,缺乏游戏关键,没有充实变更学生的学*兴趣,没有到达我要学的教学结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争取让我的课堂更加生动,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颇受关注的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捆一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教师选择一捆和十根之间的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12根。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这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音节,18路汽车,12色水彩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草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翻书页、数出10页纸摸摸有多厚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1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本节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xxxx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管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通过这次比赛,使我真正意识到了教师终身学*和不断反思的重要性。现把我讲的这节公开课的一些所得所想总结如下:

  1、巧妙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本节课的开端,我以“古人计数”的故事导入,当我询问学生“你知道牧羊人一共数了几只羊吗?”学生竟然有些茫然。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其让学生成为旁观者,不如让学生成为当事人。我应该这样子询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你知道你一共有几只羊吗?”

  2、让预设成为生成的基石。吴正宪老师说过:“教师要使预设的问题,是学生想要研究的问题。”引出“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进而推出“一捆就代表一个十”课题后,我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依次摆出从盒子中数出11根、13根等数量不同的小棒,看谁数得又快又好。令我没有预料到的是,部分学生竟然把捆好的一捆小棒重新拆开,试图一根一根地数。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前面环节的设计,没有突出计数单位“十”的在日常生活计数或数数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面对自己没有预设到的课堂生成,在*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积累一些教育机智。

  3、教师要善于发问,努力融爱于语言的锤炼中。有位我非常敬重的教育家对我说过:“你的语言素养决定你的课堂效率和效果,你千万别把教室变成你的演讲场所,哪怕你有超常的表达天赋。”教师的语言要精练、吸引人,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课堂上容易过于频繁地提问一些看似有效,实则没有真正启发孩子思考的问题,譬如:“是吗?”“对吗?”“同意吗?”“你们听懂了吗?”

  4、教师要学会放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新授课时,我总是担心孩子们回答不出来、学不会怎么办,总是替学生去回答。学生课堂讨论和思考没有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长远考虑,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是不利的。比如,这节课中,我在处理数一数的练*题时,小天使问道:“你有什么发现吗?”刚开始学生回答不上来,但教师不要过于心急,应该循循善诱,逐步让学生发现“十加几,就是十几。”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用学过的数介绍自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家庭等活动,既与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又复*了0~10的数。接着通过奖励的小红花让孩子猜猜它们的后面都会写哪些神秘数字,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又为新课的学*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4、注重将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全面理解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把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我让得到小红花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小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红花背后的神秘数字,让孩子无序地站立,使学生产生想把他们排一排的想法,在排队中他们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大小,体会到数学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享受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5篇(扩展9)

——幼儿园小班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实用五份

  幼儿园小班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情感目标:

  3、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教育,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从中品尝到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棒、白纸、信封

  板书预设:

  11-20各数的认识

  11121314151617181920

  10个一是十

  13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或者)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十三

  2个十是二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十几

  1、师: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你们会唱《数鸭子》吗?(会)我们一起唱。

  小朋友们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数鸭子》

  课件:多媒体出示鸭子游泳的情景:游来13只

  2、猜、数鸭子

  师:门前大树下有数不清的鸭子,请你来猜一猜这个画面上有多少只鸭子呀?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生:13

  3、写数字13,有序地写出11-20各数

  师:13怎么写呢?(板书)你还知道哪些十几的数字。

  (学生说一说,有序的板书,2位)

  师:19后面是多少呢?(20)小朋友很棒,已经会数大一些的数了。

  4、导入课题:1-10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字,今天我们就来学*11-20这些数。(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联系情境,理解十几和20的含意

  (一)数的组成

  1、数小棒、摆小棒(同桌合作摆)

  师:小朋友们如果我们用1根小棒代替一只鸭子,那么13只鸭子需要多少根小棒呢?

  生:13

  要求:从信封中数出13根小棒,把纸上的双面胶撕掉,把小棒摆在白纸上,谁能把小棒摆好之后一眼就看出来是13根,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2、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

  展示生摆的多种方法,在黑板上画出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尽量展示学生能够摆出的各种方法)

  比较:这么多方法中,哪一种最清楚,能够一眼就看出来是13根?(师引导)

  得出:先摆10根,再摆3根最好

  师:(指着10根小棒)这边有多少根小棒?(10根)那就是几个1呀?(10个一)

  (板书:10个一)

  师:(抓成一把,用橡皮筋扎在一起)变成几个十啦?(板书:1个十)写上是

  4、感受一个十

  师:你能在你的信封里找出捆成一捆的小棒吗?(拿出教具一个十)就是这个,也就是1个十。

  5、再摆一摆13(师摆)

  师:我们要用简单的方法摆13怎么办?只要拿了一捆,再数出三根就可以了。

  师:先摆1个十,再摆3个1,就是多少啦?(板书: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6、摆11(生摆)摆法巩固、运用

  师:现在我们要摆11,你打算怎么摆?(放开,让学生说)

  师:这个好办法,小朋友学会了吗?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摆一摆11?

  师:两个1表示什么意思?是不是一样的?

  7、想象

  (1)老师在脑子里先摆1个十,再摆7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也就是说17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2)在黑板上选一个数,在自己的脑子里摆一摆,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先摆。。。再摆。。。合起来是。。。)

  8、理解20

  生摆18

  ,展示,师:摆对的小朋友请对自己微笑一下。

  师:在旁边添一根是多少?(19)再添一根呢?(20)

  师:这边有几个十呀?这一边又有几个一呢?我们又可以怎么样啦?(作捆绑的动作。)(换成1个十)

  师:现在有几个十啦?(板书:2个十)是多少呀?(板书:2个十是二十)

  (二)数的顺序

  1、出示尺子体会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我们学*上的好朋友。它是谁?(尺子)尺子上的数你都认识吗?一起来读一读。是不是所有的尺子都只有这么长呢?

  (多媒体出示尺,再将尺延伸到20)

  师:你能帮老师填完尺吗?(请小朋友在尺上填出空缺的数)

  发现规律:

  左边第一个数是几?第二个是几?第三个,第四个呢?数越往右,越来越怎么样了呢?(越来越大了)

  那么右边第一个数呢?第二个是几?第三个,第四个呢?数越往左,越来越怎么样了呢?(越来越小了)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小结:从左边看尺上的数越来越大,从右边看数越来越小了。

  2、数数

  师:你能从1数到20吗?(齐数)谁愿意来从20倒数到1的。我们一起来一遍?

  师:谁来从7数到17呢?那11数到20呢?那有谁来从19倒数到9的?

  三、巩固练*

  1、估一估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些草莓,想不想知道有多少个呀?(幻灯片3秒)

  师:看清楚多少了吗?把你的答案悄悄的告诉同桌。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些小花伞?(出示图片)同样也把你的答案告诉你的同桌。

  师:究竟有多少呢?

  2、猜数游戏(自己先选一个,题目难度从简单开始到难)

  师:你们看,这是谁?(小花猫)你们欢迎吗?

  师:这些房子里啊,都住满了小朋友,他们不让小花猫住进去,要他回答了一个问题,才让他住进去,你们愿意帮助小花猫吗?

  师:你想让他想住在哪个房子里?(生说出房子的号码)问题答对,小猫住进去

  师:他不想呆在这了,想换个位置,你想让他到第几个小房子里?

  比17少1的数()

  15后面的一个数()

  16和18之间的一个数()

  1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8个一和1个十组成()

  2个十组成()

  ()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3、生活中的数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一些数?(11-20)

  说说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它们?

  师:老师这里也找了一些,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红绿灯:

  (1)绿灯:这是什么呀?现在是什么灯?(绿灯)能不能进马路?还有几秒?

  (2)红灯:现在是什么灯?(红灯)红灯能不能走?还有几秒?

  (3)黄灯

  老师有首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师:小朋友们*时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

  大米:有几千克?

  电梯:电梯现在到第几层了阿?

  路牌:是什么?几路车?

  限速牌、台历

  小结:小朋友,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在身边找到好多数学问题。

  4、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想不想知道自己能抓多少?(学生上来抓一抓,并和学生数一数)

  评价:小朋友真棒,已经可以这么流利的数数了。

  四、总结

  师:今天你又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呢?你认识11~20各数吗?

  你对今天的学*满意吗?请做自我评价。

  幼儿园小班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点评】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用数一数小叮当获得了几朵小红花,来创设“数到10朵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幼儿园小班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获得初步的数感.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了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

  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老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同桌互相讨论)

  今天我们就通过数小棒来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请你拿出小棒,数出10根,捆成一捆。

  捆成一捆,10个“一”就变成了一个“十”。好,请将

  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

  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

  老师: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读“十”,1

  根小棒是1个“一”,合起来就是11,读作:十一。

  刚刚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2)老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的继续添小棒,学

  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

  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

  (3)教学20

  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的看出是

  20根?(10根又够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是几个十?

  2个十,所以是20,读作:二十)4.数序

  (1)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直尺上表示学过的数。(课件出示0-10的数)那你们知道,今天学*的这些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帮忙。

  (排完后请学生各自读一读,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后一个数是多少?17和19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数一数上页中的学具各有多少。

  2.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同桌互相数给对方听)

  3.读一读,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我们班足球运动员去北京参加比赛,这是他们休息室的门牌号。请你来猜一猜他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

  三、合作探究、激趣引新

  (一)新授:

  1、建立“十”的概念。

  (1)师:老师拿出一把小棒说:猜一猜有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

  (2)师: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到底有多少根小棒?(数一数)

  (3)师:这样太乱,有没有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10根的?(指名说)

  (4)师示范数:一根小棒是一个一,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就捆成1捆,就是1个10,出示:10个一是十。1捆是1个10。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建立“十”的概念,为下面学*做好铺垫。)

  2、数一数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棒,现在,请你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圈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开始!好,请捆好的同学把你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能告诉老师,这一捆中有几根小棒?(10根),那么10个1根小棒就是1捆,也就是1个__(生齐答:10),好,请将这一捆小棒放在桌子上,看黑板,老师在一捆小棒旁,又放了一根小棒,这时是多少呢?再放一根呢?(12),再放……(到20)

  (2)你们会往下数吗?下面在桌子上摆小棒往下数。

  (3)师:刚才听到同学们数数的声音很响亮,谁来数一数?师摆小棒,学生数。

  能不能从“0~20“数一遍,齐数。

  男女拍手数:到小,从小到大。从7数到17,从9数到20。

  (4)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主题图)我们过马路时要怎样做?

  (5)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跟你的同桌数一数。

  小结:看来,数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你们要善于发现呀!自己数一数自己组的人数。

  (设计说明:通过从数小棒到不同形式的数数,最后到出示主题图数生活中的数的这一过程,使学生从具体事物抽象到数的概念。活动情境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

  3.摆一摆,说组成。

  (1)师出示1捆小棒说:1捆就是1个(),1根是一个(),那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2)那么,一捆就一个十,用右手举起1根小棒,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呢?11可以用这样的数来表示,(贴)11中的这两个1表示的都是1根吗?

  师小结:左边的1表示1个十,而右边的1表示的是1个1,那谁能说一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呀?

  (3)请同学们摆出15根小棒?请1个学生到黑板摆。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师出示15,那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师指黑板,谁还记得刚才我们在数这些小棒时,一共有多少根?看,刚才,我们把正好的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代表1个十,剩下的这些小棒,你

  幼儿园小班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情境):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观察。

  教师: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

  (2)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教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数小棒来继续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捆成一搁,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着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20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2、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师(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的11~20各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忙。

  让学生分别帮11~20各数在直尺上确定位置。由此认识11~20各数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师先引导学生各自读一读0~20各数,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先整体认识11~20各数,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的后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和19的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数中,哪个数离18最*、哪个数离18最远

  三、巩固练*,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有序、不重复也不遗漏有什么好办法?(使学生懂得要认真仔细,按照一定顺序去点数,帮助学生积累数数经验,熟练掌握点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做一做第2题

  指导学生按照题中提示练*分段数数,让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数给对方听。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数数练*。

  3、做一做第3题

  指导学生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让我们来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吧一一猜休息室门牌号。

  教师(课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动物):森林里,小动物们正要举行运动会,这是小动物的休息室,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动物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教师提供信息,学生来猜,具体如下。

  (1)小兔子的门牌号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小兔子的门牌号是多少?

  (2)小猪的门牌号是11和13的中间数。小猪的门牌号是多少?

  (3)小羊的门牌号是16前面的那个数。小羊的门牌号是多少?

  (上面关于组成的练*也可以设计为本班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如给学生胸前分别配戴11~20各数的号牌,由教师或学生说组成,请学生猜是谁的号牌。以此吸引学生,并在游戏中强化对组成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1、展示生活中的数

  教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的资料。

  教师:生活中经常要用到11~20各数。如:温度计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标志;日历上的日期都会用到11~20各数。

  2、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11~20各数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11~20各数,并充分肯定学生合理的发言,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五、全课小结

  (1)鼓励学生交流本课时学*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时注重激发学生认识数、发现数的兴趣,为后续学*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如下。

  11~20各数的认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幼儿园小班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⒈会准确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⒉初步认识计算单位“一”和“十”,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 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0-10的数字。

  ①要求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数字。

  ②复*0-10数字的顺序。

  二、揭示课题,

  ⒈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比10大些的数,(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⒈ 认识10

  ①出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如图显示:

  师:谁能告诉老师,10根小棒里面有几个一根?

  也就是10里面有10个1。

  ②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多少根?(生答)是几个10根?(生答) 师:这一捆表示一个10根,就表示一个十。

  ③要求学生说一说一捆的表示意思(板书:一个十)。

  ⒉数的组成及读法

  ⑴教学11的组成和读法。

  ①摆11根小棒。

  小组合作摆小棒,指名说说

  ②老师指着学生的摆法问学生:谁可以看着图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指名回答)合起来读作:十一。

  ③学生读一遍。

  ⑵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学*13、15、20的组成及读法。

  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摆20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2捆小棒)指名回答20的组成和读法。(黑板上贴20根小棒图)

  ⑷要求学生说一些数量是14、16、19、20的东西。

  ①指一个学生说出数量是14 的东西。

  ②同桌互说一些数量是16、19、20的东西。

  ③师小结情况并要求学生要善于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数11-20各数,并认识20的表示意思。

  ①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数到20时,要求学生把最后10根也捆成一捆。(放在桌面)

  ②让学生看着桌面的2捆小棒说20的表示意思。(板书:20里面有2个十) 3、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 ⑴显示直尺,要求学生从左到右把直尺上的数读一遍。 ⑵学生读数。 四、 练*设计: 1 、 2、

  3、看图填空。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17和19中间的数是( ).

  (4)比大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