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也便于巩固加深。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5-2=10+7=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 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 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 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 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13+4=13+6=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 (板书:15-2= )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 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 ?(抽生上台边拨边说) 先拨15, 再减去2。 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 。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 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 (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 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九第2题)

  12+5=8+11=16+2=17-4=7+10=13+6=16-5=20-10=

  3、看图填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看一看,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了什么?

  五、板书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3+2=15 15-2=13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 3

  教学内容: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多种计算方法。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幻灯片、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有一天,天气晴朗,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到河边钓鱼,钓了一整天,猫妈妈钓了13 条鱼,猫宝宝钓了2 条鱼。猫宝宝着急地就想吃鱼,猫妈妈却让猫宝宝先提一个数学问题,才让它吃鱼,小猫很着急。同学们,你们能替猫宝宝想法,让它尽快吃上鱼吗?

  学生间互相讨论,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

  (1)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2)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了多少条鱼?

  (3)猫宝宝比猫妈妈少钓了多少条鱼?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予充分肯定。

  同学们提出了这样3个问题, 首先来解决第1问:猫妈妈和猫宝宝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

  教师:猫宝宝吃上鱼,猫妈妈让宝宝再多多努力,将13+2计算出来。同学们,你们也要再努力来学*如何算13+2。

  (1)探讨算法。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3+2 怎样算?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教师在投影仪上摆), 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 根)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请在4 人小组里,互相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教师巡视)好了,下面请各组代表说说你们组的意根合起来是5根(学生边说边做合起来的动作),再加在1 捆上就是15

  教师:请在投影仪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学生上台操作演示)

  学生:我们这组里还有一种方法是数,1 捆是10 根,从10 起接着数剩下的几根:11,12,13,14,15,数完后是15

  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我们组中也有人用数的方法,但是与刚才的不同,我们是从13数2个数:14,15。

  教师: 看来小朋友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大部分人都知道如果是用小棒做 这种加法,要先把什么加起来?(单根的)再加在什么上?(整捆上)

  (2)教师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并在算式下板书:加数、加数、和。

  (3)操作练*。课堂活动第1 题:摆小棒,算一算:14+2= 13+6=

  教学例2

  解决提出的第2个问题:教师:猫妈妈比猫宝宝多钓多少条金鱼呢?首先写出算式:15-2。

  (1)操作引入。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桌上先摆15 根小棒,再从中拿走2 根,现在还剩多少根小棒?

  学生:13

  教师:谁会用算式表示?

  学生:15-2=13。

  (2)探讨算法。

  教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刚才我们算的13+2=15,所以15-2=13。

  学生:我是往前数2 个数:14,13。

  学生:我们刚才摆小棒时,拿走2根里拿走的,剩下的3根合在教师:要不要把同学说的过程再看一遍?(要)教师在投影仪上用拖动的复合投影片演示(先出示第1 根〉,然后在2片上慢慢拖走2

  (3)介绍各部分名称并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哪些同学还有别的想法?

  (4)操作练*。

  课堂活动第1题:18-4=

  教学例3

  教师呈现例3的金鱼图。用小棒代替金鱼,先在桌上摆11 让学生列算式,并讨论算法。

  教师:由11+6=17,是不是还能想到其他算式?幻灯片出现17只金,圈出6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7-6,并讨论算法。

  教师给学生点明:由11+6=17 能想到17-6=11,还能想到17-11=6。

  教学例 4

  (1)教师用幻灯片呈现例4

  教师:请同学们看小鸟图,左边图中有多少只鸟?右边图中小鸟有飞走的,也有飞来的,飞走了多少只小鸟?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学生通过数鸟数,得到右 边一共13 只鸟,右图中飞走了2 只,又飞来了3 只。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 飞走与飞来的意思。原来有13 只鸟,飞走了2 只,又飞来了3 只,那现在还有 多少只鸟?

  教师写出算式:13-2+3。

  (2)教师:同学们,在第2 章中我们学*了连加、连减,那算式13-2+3, 就可以先计算13-2,用小棒的方法可得结果11,然后将11 与算式中的3 相加, 得到结果14,也就是13-2+3 的结果。

  (3)操作练* 算一算: 15+2-4= 18-5-2= 17-6+3=

  三、课堂作业

  课堂活动第2,3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计算方法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从中产生主动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口算题卡。学生准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数数。

  2、师:小朋友,请你算一算。(课件出示)抽生口答

  3+2=5-2=10+7=10+9=

  师:同学们真棒!下面再来看一道题。(课件出示:13)

  师:在13这个数里面,3在什么位上?

  生:3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一

  师: 那1在什么位上?

  生:1在十位上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

  3、师:今天我们就用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学*新知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师:小红到商店里去买铅笔,她先买了13枝铅笔,又买了2只铅笔。小红一共有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买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3+2= (板书:13+2= )

  1、摆小棒

  师:那13+2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3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2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 (15根)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3根小棒,再摆2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生:加在3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2根小棒加在3根小棒里呢?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3+2。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3, 再加2。 这2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生拨珠) 13+2=15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3, 还要加2颗算珠。这2颗算珠该加在哪位上呢?

  生:个位 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生:2表示2个一。

  师: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加。 现在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合起来就是——15。不管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都要个位对齐个位加。(板书)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3+2=?呢?

  生:我们是从13起接着数2个数:14,15。 (板书:接着数)

  生:3+2=5,10+5=15

  4、练*(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4+2=13+4=13+6=12+6=

  5、介绍加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里,每一部分都有他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吗?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教学例2

  师:小红买了15枝铅笔,送了2枝给明明。小红还剩多少枝铅笔?(课件演示送铅笔图)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生:15-2= (板书:15-2= )

  师:那15-2=等于多少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摆小棒

  哪些小朋友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的?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5根小棒,再拿走2根小棒,你是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还是一捆里拿出2根小棒?

  生:从5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从5根小棒里拿出的2根呢?

  师引生:5根小棒表示——5个一,拿出2个一。等于3个一 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 (13根)

  2、计数器

  师:谁会用计数器算15-2= ?(抽生上台边拨边说) 先拨15, 再减去2。 是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刚才小朋友拨算珠的过程。(课件演示拨算珠)先拨15,再减去2 。从哪位上减去2颗算珠?

  生:个位为什么要从个位上减去2?

  生:2表示2个一。 等于13。

  师:说明我们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和刚才个位对齐个位加和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个位对齐个位加、减(板书)

  3、口算

  师:做减法的时候也要注意个位对齐个位减。

  生:5-2=3,10+3=13

  生:13+2=15,15-2=13 (板书:想加法,做减法)

  生:我们是从15起倒着数2个数:14,13。(板书:倒着数)

  4、巩固练*(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抽生口答说算法

  18-4= 17-5=

  5、介绍减法各部分名称

  师:在减法算式里,每一部分也有他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板书:被减数、减数、差)

  三、课堂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看图填数。(课件出示:教材74页练*九第1题)

  2、计算。(小黑板出示:教材74页练*九第2题)

  12+5=8+11=16+2=17-4=7+10=13+6=16-5=20-10=

  3、看图填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看一看,今天这节数学课你学*了什么?

  五、板书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个位对齐个位加(减)

  13+2=15 15-2=13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使学生通过练*,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戏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师:怎样列式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汇报:13-7、13-6。

  师:该怎样计算,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

  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由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观察今天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十几减7、6。

  师:计算十几减7、6,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汇报。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1)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实用十篇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

  活动目标:

  1、体验加减法运算的乐趣。

  2、学*4的加减法。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我是汽车小司机》幼儿做开汽车动作入室。

  1、教师引导语:"今天邹老师要开着小汽车搭小朋友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请跟随我来吧。

  2、"瞧瞧,我们来到哪里了?"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出:"农场"。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农场。

  二、学*4的加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进入马棚,幼儿观看动画,引导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1+3=4,教师引导幼儿看算式,交换其中两个数,得数不会变,还可以怎么列算式?"3+1=4,教师告诉幼儿,交换前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的得数不变,这种方法叫加法交换律。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继续往前走,来到奶牛栏,幼儿观看动画,引导幼儿列出相关算式题:2+2=4,

  三、学*4的减法

  1、播放课件,带领幼儿来到羊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1=。

  2、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鸡舍,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2=2。

  3、播放课件,带领幼儿前往猪棚,幼儿观看动画,并根据动画写出相应的算式题:4—3=1。

  四、游戏"给动物喂食",复*4以内的加减运算。

  1、播放课件,"因为农场里太多动物了,饲养员实在忙不过来,请我们帮他给动物们喂食,你们愿意么?"请幼儿观察画面,并说出有哪些动物需要喂食,它们是吃什么食物的?

  2、游戏规则:根据动物要吃的食物,给动物喂食,没种食物身上都有一道算式题,只要把算式题算出来,可以给所需要的动物喂食了。

  五、送动物们回家,复*4的加减运算。

  播放课件,"天晚了,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帮饲养员把动物们送回家吧。"幼儿观看图画,每个动物的'家都有一把锁,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把动物身上的密码解开了,动物们就可以回家了。

  六、结束活动:

  天快黑了,我们也要结束一天的农场生活了,开着我们的小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十几减7、6。

  难点:使学生通过练*,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回顾

  1、口算

  11-814-913-815-9

  11-917-912-8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8十()=13

  5十()=117十()=14

  9十()=16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

  师:游戏园除了有卖各种各样小朋友喜欢的玩具,还有别致的景色呢。你看,这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察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课本第14页例3图

  学生汇报:有13条金鱼,黑金鱼有7条,红金鱼有几条?

  有13条金鱼,红金鱼有6条,黑金鱼有几条?

  师:怎样列式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汇报:13-7、13-6。

  师:该怎样计算,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上下两题的关系。

  2.完成课本第13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3.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由学生独立完成。

  4.完成课本第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所题写的算式,说说上下两个算式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师:观察今天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是十几减7、6。

  师:计算十几减7、6,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汇报。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3

  设计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数学,能激起学*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4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 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5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 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6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2:8+3=8+4=8+5=8+6=8+7=8+8=8+9=7+4=7+5=7+6=7+7=7+8=7+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7

  活动设计背景

  5以内的加减法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由幼儿园学*的基础,计算除去个别学生有难度,大多数学生掌握较好,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这个内容上面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8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9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经验,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说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能看实物、图片或情景,初步学会仿编9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内的加减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图卡:红花,黄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学挂图一张。

  3、各种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老师说:"小朋友,告诉我,8可以分成2和几。"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着问:2加6等于几,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题来考考你。

  1、谈话交流,让小朋友帮助中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小明做了5朵红花,4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

  2、理解应用题的结构。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还问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感知应用题的结构:要说一件事,2个数,还要问一个问题。

  三、接龙游戏:大家来编题。

  1、出示图片,老师讲事情,请幼儿提一个问题。

  2、老师出示实物2支短铅笔,3支长铅笔,幼儿看着说一件事,并说出两个数,可由老师提问。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编实物,一人提问。

  三、操作活动:看题卡编应用题(题卡上有算式,还画有实物)

  1、教师引导,看题卡如:23=?编一道关于铅笔的应用题。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题卡,一人说条件,一人问问题,然后交换提问。

  3、幼儿反馈信息。

  四、我编你算看图上不同的'东西编出不同的加法应用题。幼儿两两结伴,一人编应用题,一人在横线上列算式。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10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2)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精选十篇)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作好铺垫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交流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

  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2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已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计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作好铺垫

  用和小动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内的数的分与合卡片,让学生猜小动物们身后藏的数字。(设计意图:小学生比较喜欢小动物,用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复*旧知,既为本节课的学*辅垫,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师结:原来有3人在浇花,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认识加法提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交流想法)师: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计算加法时要用到加号(板书:+)也就是3+2一共有5人。写成3+2=5(板书:3+2=5)认识加号,学生读算式。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图

  3、理解算法提问: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学生各抒已见)小结:3和2合成5,所有3+2=5

  4、学写算式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算式(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算法: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让学生把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了,也是对简单数量关系的渗透)

  5、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提问: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边1人和右边2人怎样呢?

  (3)追问:把1人和2合起来,可以写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课本上填写算式,算出得数。(设计意图:有前一例题的基础,这里可以简单一些,并且多进行同桌交流,给每个人更多的`锻炼机会)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3+2”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1+2”呢?可能怎样算它们的得数?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看图列式(“想想做做”第1题)依次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说算式,算法。独立填写课本上的算示并求出结果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看第1小题,弄清题目要求,画后算出得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两个小题

  3、送信游戏(“想想做做”第5题)动物王国国王送来了许多奖品,要想得到奖品,必须把信送对(准确计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设计意图:课将结束,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题设计成答对题得奖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加法计算从看图算到脱离图进行计算,从计算到课堂都达到了高潮)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再次带学生回忆加法的含义、加号、等于号,算式的读法,加法的作用)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2、复*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掌握5的加减法。

  2.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5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①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

  ②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3个减去一个,又是多少?

  ③引导幼儿说出加减法的含义以及3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二、复*5的组成

  ①让幼儿回忆5可以分成几和几

  ②幼儿边说教师边往黑板上写

  三、出示直观教具

  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3个狮子(出示1个狮子图片) 过了一会又来了2头狮子(出示4个狮子图片)问

  (1)3头狮子再添上2头狮子是几头?

  (2)为什么3+2=5?写出算式3+2=5

  (3)可是开舞会的时候有2只先回家了,那么还剩几只?为什么5-2=3?写算式5-2=3?

  (4)依次出示老虎、大象、斑马表示加减法算式(方法同上)

  五、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1.教师举例,讲清口述加减法应用题的要求

  2.让幼儿任意选一道5的加减法进行口述应用题

  3.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启发和帮助

  六、玩"谁最快"游戏

  1.每组做一道必答题(5的加减法)

  2.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每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快哪组胜利

  七、书写算式

  1.让幼儿书写加减法算式

  2.教师检查,对书写有错误的幼儿给予帮助

  八、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复*5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学生初步学会看图列式,跟着老师的引导理解图意。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5

  活动目标:

  1、复*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6

  活动目标:

  1、学*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列出算式。

  2、复*5的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换都等于5。

  3、进一步认识理解、=号的含义。

  4、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愉悦,提高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副,动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15数字,加、减、等号各一个。

  3、学具:数量不等的物体图片(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5的组成

  幼儿人手一份卡片,教师引导一起共同复*5的组成。

  (二)学*5的加法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的兴趣。

  教师出示背景图,以小动物一起玩游戏的'情节进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戏,后来跑来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5只)

  2、师生一起共同游戏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会跟着老师一起来玩游戏。妈妈昨天买回4个苹果,爸爸又带回1个苹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个苹果了。幼儿一边听老师讲述,一边摆卡片。

  3、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所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妈妈买回的4个苹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带回的1个苹果)

  表示什么?(妈妈和爸爸的苹果合起来)

  (2)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是表示这个游戏。

  14=5(集体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较两道算式,说一说它们的异同点

  41=5和14=5,位置换过来了,但是得数是一样的。

  (三)幼儿操作,并做记录。

  幼儿根据老师说的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用作业本把算式写下来。

  活动评价: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7

  活动目标

  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

  1、开展购物活动,学*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并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还剩3元钱。)

  2、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

  “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

  (1)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教师就可以肯定他们猜对的一样,即:4元钱的可乐猜对了,而1元钱的糖不对,幼儿则需重新猜另一样,他们就会猜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饼干。)

  (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肯定其中的一样但不告诉幼儿是哪一样,让幼儿通过类推的方法去猜测。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教师可表示有一样猜对了,一样猜错了,请幼儿再猜。幼儿说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冰棒,教师表示还不对,幼儿又猜是4元钱的××和1元钱的糖,老师表示:这次你猜对了。

  3、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8

  活动目标

  1、学*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学*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9

  活动目标

  1、讲述自己的购物过程,学*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学*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超市场景及贴有1—4元价格标签的商品若干。

  2、幼儿人手一张5元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

  3、超市货架图一张(如图5-8)。

  活动过程

  1、开展购物活动,学*5以内的加减。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每位小朋友用5元钱买一样物品,如果需要找零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按数目取出零钱,再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你有几元钱,用了几元钱,还剩几元钱。”并用一道算式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如: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牙膏,还剩1元钱。用一道算式记录。)并和同伴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

  (3)请个别幼儿根据所列的算式讲述自己的购物情况。(如:5-2=3,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xx,还剩3元钱。)

  2、带领幼儿进行购物猜测活动,学*用推类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引导幼儿观察货架图,知道实物图上数字的含义,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测:

  “我用5元钱,买了货架图上的两样食品,你们猜猜我买的是哪样食品?”

  (1)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请大家判断对错并说出理由,再肯定其中的`一样食品,让幼儿重新猜另一样食品。(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因为这两样食品合起来是5元钱。教师就可以肯定他们猜对的一样,即:4元钱的可乐猜对了,而1元钱的糖不对,幼儿则需重新猜另一样,他们就会猜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饼干。)

  (2)当幼儿说出两样食品后,教师可肯定其中的一样但不告诉幼儿是哪一样,让幼儿通过类推的方法去猜测。如:幼儿猜出的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糖,教师可表示有一样猜对了,一样猜错了,请幼儿再猜。幼儿说是4元钱的可乐和1元钱的冰棒,教师表示还不对,幼儿又猜是4元钱的××和1元钱的糖,老师表示:这次你猜对了。

  3、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幼小衔接数学5以内加减法教案 10

  设计思路

  我们知道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 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总结: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

  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3)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法教案范文五份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法教案 1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组织教学时孩子们兴趣不是很高,主动学*的欲望不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作为幼儿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探究学*的空间。根据我班幼儿对10以内数字加减初步学*情况,我设计了本次以闯关游戏为主进行数学教育的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获得"10以内数字加减"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配套课件:《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PPT课件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画板、画笔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

  1.图片导入,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1)教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看图片里有什么?(出示PPT)"(请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出示PPT)

  (3)教师:"那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开小汽车去看看吧!"(出示PPT)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蝴蝶关。(出示PPT)

  ①教师:"它是谁?原来是蝴蝶姐姐,她说要考考大家,答对通过第一关才能进快乐城堡哦!"

  ②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蝴蝶姐姐的题目吧!"(出示PPT)

  ③教师:"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不一会飞来了4只,现在又有多少只?"(请个别幼儿回答)

  ④教师小结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第二关--蚂蚁关。(出示PPT)

  ①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它邀请我们去它的小草坪坐坐,我们去看看吧。"

  ②教师:"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③教师:"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说出7-4=3的算式)

  ④教师小结回顾共有10块饼干,吃了3块还剩7块,然后又从7块中分走4块还剩3块饼干。

  (3)第三关--小白兔关(出示PPT)

  ①教师:"红眼睛长耳朵猜猜我是谁?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它?"(出示PPT)

  ②教师:"小白兔的园里种的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出示PPT,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

  ③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太聪明了,通过三关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会去哪?"

  (4)第四关--国王关(出示PPT)

  ①教师:"哇!这是哪呀?原来我们来到城堡最漂亮的地方了,这会是谁的城堡呢?

  ②教师:"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大家想要吗?我们来看看国王又考我们什么?"(出示PPT)

  ③教师:"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请个别幼儿回答)(出示PPT)

  ④教师:"我们来看看国王考的最难得这个,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打答案写在画板上,我们写好和国王对对,看看写对没有?"(教师做一个示范指导幼儿填写)

  (5)闯关结束

  教师:"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去看看吧!"

  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去快乐城堡赢得了很多奖品也学了很多数字宝宝们的加减,小朋们都要把它们记住哦!现在我们开着汽车去数学区角玩玩吧!"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法教案 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法教案 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法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圆圈学*10以内的加法。

  2、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复*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 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 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幼小衔接数学10以内加法教案 5

  设计意图:

  本学期,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学*数的分合和10以内数的加减了,针对孩子们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几乎没有的情况,我将数学的学*融入故事、图片、游戏等活动中,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孩子们在这种学*氛围中学得轻松自如,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由此设计了这堂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复*5的分合,在掌握5的分合的基础上,学*5的加减.

  2.进一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加减问题.能根据分合式说出加减法算式.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算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背景图一幅,活动动物卡片(小兔子5只),5的加减算式2+3=53+2=55-2=35-3=2,5的分合式

  物质准备:

  幼儿已有5的分合知识

  活动过程:

  一、复*5的分合。

  1.出示5的分合式,请幼儿认读。

  2.游戏:碰球(复*5的分合)师: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嘿嘿嘿,你的1球碰4球,1和4合起来是5。(依次说完5的分合)

  二、新授5的加减。

  A1.出示背景图,老师边操作边讲解:草地上先跳来了2只小兔子,又跳来了3只小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2+3=5)6.提问:如果草地上先跳来3只兔子,后跳来2只兔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一名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3+2=5)8.比较两道加法算式的异同。

  9.拓展练*:8+9=17

  B1.老师再次出示背景图,操作并讲解:草地上的5只小兔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兔子?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5-2=3)

  5.提问:如果先跳走了3只兔子,还剩下几只兔子?

  6.请幼儿交流、讨论并回答。(5-3=2)7.比较两道减法算式的异同。

  C游戏:你问我答师:小朋友,我问你,23=?生:老师,告诉你2+3=5依次说完所有的算式。游戏熟悉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提问回答,巩固加减法计算.

  D抢答:看谁最快?

  老师准备一些口头的加减法应用题,师读生抢答,比一比,谁最快?例如:河里游来了3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答得多又对的为胜,可以得到老师的奖励教师总结: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鼓励相对不积极的幼儿,再次带领幼儿巩固知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把今天学到的加减法与自己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4)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汇总10篇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1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孩子们对于如何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的方法较为熟悉,因此我们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台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弥补实地参观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台了解自己将要上的小学以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上网搜集信息.体验网络的便捷。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进行“我要上的小学…‘我想知道的”两项调查。

  3.教师根据调查表上的信息在电脑中收藏相关小学的网页。

  4.电脑室。

  活动过程

  一、观看“我要上的小学”调查表并谈话

  1.小朋友们很快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了。有的将上××小学,有的将上×××小学。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离我们最*的南湖一小,不过很多小朋友不是上南湖一小的,他们非常想知道、也想让大家知道自己要上的'那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校里有哪些活动。怎么办呢?

  2.许多小朋友说要一所所地去参观,可是小学那么多,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可能一所所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上网看一看。)

  二、到网上“参观”小学

  1.与幼儿共同浏览**路小学的网页。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路小学吧!(教师点击“**路小学”,从首页至“走进拉小”……直至进入“分校风采”的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等内容。)

  (2)我们先参观一下**路小学美丽的校园吧!(点击“分校风采”的“走进校园”,教师边点击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的画面边提问。)

  (3)(点击“走进拉小”的“现任校长”。)这么美丽的校园的校长会是谁呢?原来是个女校长,她姓周。周校长还是南京市的名校长呢!

  (4)(点击“教师之家”的“名师工作室’’)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来看一看**路小学都有哪些老师。这些都是南京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呢。

  2.幼儿自由浏览学校网页,相互交流感受。

  (1)BI导幼儿在“收藏”中寻找自己将要上的小学并浏览。

  师:每一所小学的网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路标,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标。;请你们顺着自己所选小学的路标仔细地看一看吧。

  (教师巡视,发现幼儿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我要上的小学”的有关信息。

  师:刚才你们浏览了什么小学的网页?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网络的快捷。

  师:有了计算机网络,我们在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自己将要上的小学校园是什么样的,还认识了学校的老师,真是太方便了。

  三、借助网络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1.回顾调查表“我想知道的”上的问题。

  (1)在参观南湖一小前,你们提出了许多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可有些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问题。

  (2)小学生除了上课、写作业外,还有其他活动吗?他们会有些什么活动呢?

  2师幼共同浏览**路小学的网页。

  (1)**路小学会组织哪些活动呢?(点击“学生乐园”的“阳光少年”:少儿频道、嘉年华)小学生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小学的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2)**路小学的小学生还非常能干!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点击“学生乐园”进入“才艺广场”。)

  师:这是什么?这是“、学生做的电脑小报,他们真是太能干了,还拿到了许多奖状呢!(点击“分校风采”的“校园快讯”:科技模型。)

  3.幼儿自由浏览网页,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4.观看视频“校园生活直播”:小学生的课间生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学生在课间都干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共同操作,交流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2

  设计思路

  大班下学期,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了附*的小学。在参观后的谈话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孩子感到不满,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将要上的那所学校;有部分孩子感到紧张,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会被很多的作业“压倒”,失去游戏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我园正在进行的“信息技术与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的课题,我们设计了网络活动“上小学了”。

  我们一方面试图通过这一活动,解决“学校多、路途远,无法一一参观”的困难,满足绝大多数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由于我园一直在进行信息技术和园本课程的整合研究,孩子们对于如何上网浏览、搜集信息的方法较为熟悉,因此我们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台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以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弥补实地参观的不足,激发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利用计算机网络*台了解自己将要上的小学以及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能大胆地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上网搜集信息.体验网络的便捷。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进行“我要上的小学…‘我想知道的”两项调查。

  3.教师根据调查表上的信息在电脑中收藏相关小学的网页。

  4.电脑室。

  活动过程

  一、观看“我要上的小学”调查表并谈话

  1.小朋友们很快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了。有的将上××小学,有的将上×××小学。前几天,我们参观了离我们最*的南湖一小,不过很多小朋友不是上南湖一小的,他们非常想知道、也想让大家知道自己要上的那所小学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校里有哪些活动。怎么办呢?

  2.许多小朋友说要一所所地去参观,可是小学那么多,有的离我们很远.我们不可能一所所去。想想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上网看一看。)

  二、到网上“参观”小学

  1.与幼儿共同浏览**路小学的网页。

  (1)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路小学吧!(教师点击“**路小学”,从首页至“走进拉小”……直至进入“分校风采”的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等内容。)

  (2)我们先参观一下**路小学美丽的校园吧!(点击“分校风采”的“走进校园”,教师边点击操场、阅览室、第一机房的画面边提问。)

  (3)(点击“走进拉小”的“现任校长”。)这么美丽的`校园的校长会是谁呢?原来是个女校长,她姓周。周校长还是南京市的名校长呢!

  (4)(点击“教师之家”的“名师工作室’’)这是什么地方?我们来看一看**路小学都有哪些老师。这些都是南京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呢。

  2.幼儿自由浏览学校网页,相互交流感受。

  (1)BI导幼儿在“收藏”中寻找自己将要上的小学并浏览。

  师:每一所小学的网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路标,有的是文字,有的是图标。;请你们顺着自己所选小学的路标仔细地看一看吧。

  (教师巡视,发现幼儿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

  (2)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我要上的小学”的有关信息。

  师:刚才你们浏览了什么小学的网页?你看到了什么?

  (3)体验网络的快捷。

  师:有了计算机网络,我们在幼儿园就可以看到自己将要上的小学校园是什么样的,还认识了学校的老师,真是太方便了。

  三、借助网络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1.回顾调查表“我想知道的”上的问题。

  (1)在参观南湖一小前,你们提出了许多想知道、想了解的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可有些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问题。

  (2)小学生除了上课、写作业外,还有其他活动吗?他们会有些什么活动呢?

  2师幼共同浏览**路小学的网页。

  (1)**路小学会组织哪些活动呢?(点击“学生乐园”的“阳光少年”:少儿频道、嘉年华)小学生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小学的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2)**路小学的小学生还非常能干!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点击“学生乐园”进入“才艺广场”。)

  师:这是什么?这是“、学生做的电脑小报,他们真是太能干了,还拿到了许多奖状呢!(点击“分校风采”的“校园快讯”:科技模型。)

  3.幼儿自由浏览网页,了解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4.观看视频“校园生活直播”:小学生的课间生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小学生在课间都干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5.幼儿邀请同伴、教师共同操作,交流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3

  游戏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书包的特征,并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小书包。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几何形盒子,卡纸、蜡笔、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书包的外形特点。

  1、教师出示各种书包,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外形特征。

  2、我们马上就要步入小学了,每个小朋友都要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都看过什么样子的书包呢?这些书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3、我们看到的书包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布料、或者是皮料)。今天我们来学*用纸张折书包!以前你们折过吗?

  4、出示上周的折纸:书包

  小朋友看这是我们上个星期学折的书包,小朋友都会折了吗?(会)我们上周用的是正方形的折纸来折出的书包,那小朋友想想除了用折纸的来折书包,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包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倾听幼儿讨论的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包呢?(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5、幼儿交流。

  原来你们想到的是这样的'方法,那你们要用那些材料呢?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吧!

  二、介绍区域的主题。

  今天的区域活动我们就要来制作书包,我们上次是折的书包,今天我们就要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书包。你想制作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自己先想好,想好后可以到各个区域去制作。

  三.介绍操作材料。

  老师在手工区投放了各种的制作材料:有卡纸、海绵纸……等。在图书角投放了纸张和笔可以让你们先去设计,你先设计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书包你就先设计好,设计好后可以放到手工区去制作生产,制作好后在放到超市去买,想要的可以到超市去买。

  四、幼儿自选区域进行制作。

  1、你们想好了就可以到各区域进行制作了。

  2、幼儿自选区域,开展区域制作。

  3、图书角开展设计“我的书包”的设计。

  4、手工区的幼儿开展书包的制作。

  五、指导幼儿制作。

  1、引导图书角的幼儿大胆设计。

  2、指导幼儿大胆制作书包。

  六、各区域互动。

  图书角的设计,放到手工区制作,制作好后放到超市销售。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学*按一定规律排序。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幼儿制作的红、黄、蓝三色的花朵

  活动过程:

  一、我们都是花仙子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花儿有哪些颜色?说说你是什么花仙子。

  观察花朵排列的颜色规律

  二、游戏:花仙子找椅子

  1、两种颜色排序:AB

  请两名幼儿手持红黄颜色的花朵站好,其他幼儿依次按规律排队。

  2、三种颜色排序:ABC

  请三名幼儿手持红黄蓝颜色的花朵站好,其他幼儿依次按规律排队。

  3、两种颜色排序:ABB

  请四名幼儿手持红黄黄颜色的花朵站好,其他幼儿依次按规律排队。

  游戏时,帮助幼儿掌握排序规律。鼓励幼儿自己纠错检查。

  三、少了哪朵花

  请若干幼儿按一定规律站好,请幼儿观察其中缺少哪朵花巩固对排序规律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5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的点数5个物品,感知其含义

  2、能从多个物品中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重、难点:能从多个物品中按物取数或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今天是小熊5周岁的生日,他邀请小伙伴们到家里做客,小朋友们看看,都谁来了?(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鸟)我们一起数一数来了几个小伙伴?

  二、情境、练*

  1、小熊带着小伙伴们来到餐桌前做好,可是呢,小熊不知道怎么给小伙伴分餐盘,他想请咱班的小朋友帮忙,要想每个小动物都有餐盘应该怎么分呢?一共要有几个盘子呢?

  2、餐盘分好了,那么小动物们爱吃什么,你们知道吗?{小猫吃鱼、小狗吃骨头、小鸟吃虫子、小猴吃桃子、小兔吃萝卜}现在,我请小朋友帮助小熊给每个小动物分食物。小猫一顿分吃2条鱼,小狗一顿吃3个骨头,小鸟吃4条小虫,小猴吃5个桃子,小兔吃1个胡萝卜。

  3、小动物们吃的饱饱的。他们现在也有礼物送给小熊,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都送了什么礼物?都有几个?

  4、我们帮小熊记录一下,小动物们分别送给小熊几个礼物?用画圆圈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操作

  过生日好友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什么呢?对了,是点蜡烛吃蛋糕,那我们为小熊点生日蜡烛吧!(事先准备好橡皮泥,和蜡烛)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点了几根蜡烛?为什么?

  四、活动延伸

  放生日歌,和小朋友们一起随着歌曲跳舞,为小熊庆祝生日!

  活动反思

  这节课是中班的课程,我是应用的白板进行教学,非常吸引幼儿,幼儿课上表现的很活跃,更能着我的思路走,学*兴趣浓,活动目标基本完成。不足的地方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制作蛋糕的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部分幼儿动手能力差,需要教师的帮忙。记录卡的部分,也同样有部分幼儿操作不好,不会记录。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6

  设计意图

  幼小衔接活动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而定的。我们在进行幼小衔接工作中了解到:不少幼儿入学后易兴奋、缺乏自制力、较自由散漫,不能遵守日常学*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因此我们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作为大班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以此活动为切入口,设计了系列关于规则培养的主题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活动目标

  1.学*整理活动用具,保持环境的整洁有序。

  2.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惯。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杂乱无章的整理区,音乐《劳动最光荣》。

  2.超级大转盘游戏。

  3.“迷宫”:自制棋类。

  “垂钓区”:小鱼、鱼竿。

  “图书吧”: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代表丫丫游乐园给小朋友送来一封邀请函,邀请小朋友去参加“智勇大冲关”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了,那我们现在就出发!

  1.我是整理小能手。

  放音乐,来到第一关。

  师:我们的第一关到了。

  场地布置:杂乱无章的场景。

  第一关:我是整理小能手。

  闯关要求:请小朋友把物品有序归位。

  师:现在闯关开始。

  放音乐《劳动最光荣》,整理。

  师:请整理完的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休息。

  现场采访:请问你刚才整理了什么物品,怎么整理的?

  我要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能不能闯过第一关。

  这里现在整洁有序,说明我们小朋友很能干。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我现在宣布:我们第一关闯关成功。

  2.游戏《超级大转盘——谁对谁不对》。

  师:我们现在向第二关进发。

  放音乐,来到第二关。

  师:我们第二关是《超级大转盘》,闯关规则:转动大转盘,当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到数字几,就打开旁边相应的数字几的图画,并按照图画上回答问题的方式,说一说“谁对谁不对”。

  教师示范第一次,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序排队,物品归位,轻拿轻放,节约用水,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应该互相谦让。

  师:现在我宣布,我们第二关闯关成功。

  3.我是文明小公民。

  师:我们现在向第三关进发。

  放音乐,来到第三关。

  师:我们第三关是《我是文明小公民》,里面有三个活动项目,即图书吧、垂钓区、迷宫。

  闯关规则:请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参与三个活动项目,分组讨论各自活动项目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并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讨论结束,请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幼儿分组游戏,遵守基本的行为规则。

  迷宫:各种棋类。

  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轻拿轻放,互相谦让,不大声喧哗,友好竞赛,乐于合作,物品归位。

  图书吧:自制图书。

  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轻拿轻放,保持安静,不损坏书籍,友好交换,物品归位。

  垂钓区:鱼钩小鱼。

  遵守规则:有序排队,轻拿轻放,不大声喧哗,物品归位,互相谦让,合作分享。

  师:第三关闯关时间还有2分钟,请小朋友做最后的整理工作。请整理好的小朋友坐回座位,我要检查闯关结果。

  教师简单评价。

  宣布:第三关闯关成功。

  4.结束冲关,发奖牌。

  师:小朋友在刚才的闯关游戏中都做得不错,都能遵守游戏规则,我现在宣布我们的智勇大冲关全部闯关成功。每人获得一枚奖牌。我们一起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吧。

  活动反思

  1.课程设计打破了学科界限。我们组织的活动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课程设计自然,整个活动,从情景的不断深入到材料的逐步投放,过程的开展都是环环相扣、自然过渡,渗透了操作、合作、挑战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闯关情景的不断深入,幼儿的心境也紧紧地投入其中,其能力和规则意识在活动中都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2.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一环扣一环逐步深入,孩子们在操作、尝试、讨论、合作的过程中,整理了活动用具,理解并遵守了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则,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惯。

  3.关注幼儿最*发展区。整个活动过程,一步步提高要求,让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到,在一步步的挑战中感受游戏的乐趣,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4.活动内容选择生活化。本次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接受能力来选择的,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扩展了生活经验,真正体现了在生活中学*,在学*中生活的主题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7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1~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1~5的组成

  教学过程:

  <2的分解和组成>

  师:小朋友们,喜欢笑脸吗?看看老师手中有好多笑脸,咱们一块用笑脸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首先,老师先拿出2个来,我找一个小朋友把这两个笑脸分别放到两个碟子上。

  学生放笑脸

  师:瞧,这位小朋友把笑脸分开了,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有一个笑脸,也就是说,2分成了1和1,(幻灯片演示)

  师:我再找一个同学将这两个碟子里的笑脸放到一块儿。

  学生放笑脸

  师:他把红色碟子里的一个笑脸和蓝色碟子的一个笑脸放在一块,就变成了2个笑脸,也就是说,1和1组成了2(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3的分解和组成>

  做游戏,老师手里拿着三个笑脸(两手都有),展示一只手,另一只手里多少笑脸让小朋友们去猜。从中体会3的分解。老师再将自己两手中的笑脸都放在黑板上,同上引导小朋友们去理解3的组成。(幻灯片演示)

  学生动手写一写,练一练

  <4的分解与组成>

  师:2和3会分解了,小朋友们会不会分解4呢?在按照前面的方法将4个笑脸放到2个碟子里面。(连续找三个小朋友)

  学生尝试的`放,老师对每一种方法进行解释。幻灯片展示。

  再让三个小朋友将分好的笑脸分别放在一起,幻灯片展示

  学生动手练一练

  <5的分解与组成>

  师:接下来,我们要将老师手中的五个笑脸分发到两个盘子里面,那个小朋友自告奋勇,主动来发一发。

  学生发(四种方法)

  老师如上强调5的分解与组成。

  小结:

  数与数之间都是有逻辑关系的。1~5可以分解,也可以由其他数组成。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8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后,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例如:参观小学、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来园讲解小学生的学*情况、幼儿画出“我心目中的小学”等。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问一些有关小学生的问题,如上小学后还能带玩具吗?上课时我想小便怎么办?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多了解有关小学的知识,我设计了“我快要上小学了”活动。目的是想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活动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萌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

  2、更多地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参观过小学。

  2、多媒体课件: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3、幼儿把画好的`“我心目中的小学”图画粘贴在展板上。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提问:歌曲里唱的什么?它是谁的歌曲?

  2、提问前段时间参观小学的事情,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

  3、出示展板,请小朋友到展板前,讲解自己画的“我心目中的小学”是个什么样子。

  4、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及时给予指导、总结并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

  5、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6、幼儿分组讨论并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7、教师小结:

  ①作息时间有了较大的变化。(课间只有10分钟,小学生要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小便等)

  ②上小学后不能带玩具,但可以带体育玩具。

  ③上小学后,上课时不能随意喝水、小便。(应在课间十分钟做好这些工作,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④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后先做什么?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9

  一、设计意图

  本节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了10以内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抽象的数的概念。因此本节教学活动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想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解10以内数字的相邻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感知数的相对性。

  3、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数学。

  三、活动重点

  了解数的简单关系,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

  四、活动难点

  用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邻数的含义。

  五、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2、动物房子图片一套。

  3、三种颜色的瓶盖各10个。

  4、彩票箱1个。

  六、活动过程

  1、导入

  ⑴师:有一座房子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里面都住着谁?

  ⑵教师出示有小动物的房子图片(房子里有狗、猫、兔子、猴子、狐狸),请小朋友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左右邻居是谁?

  ⑶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里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

  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有邻居,它们的邻居叫相邻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2、请幼儿为数字排序,知道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⑴分别取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各三个,每种颜色排成一排,讨论如何才能做到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

  ⑵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2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2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按要求排列。

  ⑶引导幼儿归纳:2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2少1的数1,排在2的前面,一个是比2多1的数3,排在2的后面。所以,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这个数多一和少一的两个数。

  ⑷组织幼儿讨论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⑸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3、游戏

  ⑴找朋友

  幼儿身上别好110的数字卡片并按1—10的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彼此,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⑵摸彩票

  让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

  ⑶大家一起玩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4、老师指导幼儿完成课本P14—P15的练*。

  七、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八、教学反思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积极性,整个活动过程课堂气氛好,幼儿学*兴趣浓。通过观察幼儿操作实物及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本次教学活动中设计的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任务,提高了学*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我观察到两名反应慢的幼儿没能跟上,此时我发现了本次教学的缺失点:在教学重点环节时语速应放慢,要让每位幼儿听清楚,给幼儿留足思考的时间。在课堂延伸中,我走进两名反应

  数学大班幼小衔接教案 10

  活动设计

  随着时间的临*,大班的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上周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参观了盛大花园小学,那美丽的园舍,鲜艳的红领巾、绿领巾都一一让孩子们向往,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同时他们又非常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四年之久的同伴和老师。虽然,孩子们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但在活动中还是会显现出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的比较,让孩子感受的成长经历,体会现在的成长变化,从而感同身受要珍惜时间,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思考怎样合理在好自己的时间,改变家长要“我”做什么,而成为“我”要做什么。短短的三十分钟里,孩子们并不可能完全掌握其中的内涵,好*惯是日积月累的,因此,活动后将在学*性的.区域中以“安排的时间表合理吗”开展个别化的活动,并围绕珍惜时间开展“课间十分钟”、“一分钟能干什么”集体活动,以次激发孩子,为将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照片回忆过去,感受自己已长大,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

  2、再看看说说中体会时间的宝贵,从而懂得要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

  活动准备

  幼儿过生日照片一套、活动vcd、故事背景图、日程设计表。

  活动过程

  一、我们的过去。

  1、前几天,我在教室的时候,发现了一张vcd,我们一看里面有什么内容?(幼儿观看)

  2、讨论:

  你看到了录像里有谁呀?

  这是你们什么时候的活动录像呀?

  和现在比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引导幼儿说己的成长变化)

  3、还有几天就是xxx小朋友的生日了,他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欣赏一组照片)

  提问:

  xxx小朋友过了几个生日?

  看了照片,你对他几岁生日印象最深?

  想一想,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过生日时的样子?

  那么你们还能不能回到小时候了呢?

  4、:时间是不停的向前走,过去的时间已经回不去了,以前我们是什么也不懂的小娃娃,一转眼即将大班毕业了,时间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

  二、回忆故事《等明天》,说说我的现在。

  1、(出示故事背景)

  提问:

  还记得这个故事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

  (教育幼儿做事不能拖拖拉拉)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你会是一个爱等明天的小学生吗?

  2、最*我知道你们都在准备考小学,在家里也挺忙的,有那么多的是要做,你是怎样安排的呢?

  交流:离开幼儿园之后……

  三、我们的将来。

  1、刚才,我们各自都说了这一段时间的学*生活,我觉得你们都是会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的孩子,不过你们离小学生还有点距离,因为真正的小学生是会自己安排好什么时候学*,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2、(出示小学生的课程时间表表)

  提问:

  这是什么?你能看懂表上的安排吗?

  这个表格有什么用?

  3、教师:课程时间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好时间,我们以后也来试着安排一下吗?时间是最宝贵的,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们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好好利用它,学会和时间赛跑。

  四、延伸。

  1、区域活动中幼儿设计周末作息表,并与同伴交流。

  2、集中展示幼儿制作的时间安排表,并在以后的活动中讨论哪些是比较合理的.。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5)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范本10份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1

  课题:

  认位置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场景中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通过各种不同的练*活动,学生初步具有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正确的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能联系生活运用。

  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通过练*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课后延伸围绕自己身体上的组成部分辨认左右,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并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通过“想想做做”第2、3题,围绕学生间的座位关系的讨论,学生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置时,应该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2

  活动目标

  1、练*7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

  3、怎强分工合作学*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重点

  练*7以内对应计数的表达。

  活动难点;

  能进行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

  活动准备

  1、“田”字形玩具架和5-7的数群卡。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3、1-7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7以内计数

  1、出示5-7的数群卡:冬爷爷给我们班送来很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4本书,5辆小车、6只小熊、7个皮球。)

  2、这些礼物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二、空间方位对应练*

  1、冬爷爷想得很周到,他还给什么送来了一个玩具柜,我们把这些礼物放在哪儿呢?怎么放?

  2、请你们用手脚来表示玩具柜上的各个格子,老师说出玩具名称,你们用动作告诉我这种玩具的位置。

  3、老师用动作来表示玩具柜的各个格子,你们说出这个格子里有几个什么玩具。

  三、操作练*

  1、出示教学挂图: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有什么?我们小朋友要干什么呢(给孩子读题目)

  2、幼儿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展示幼儿作业,交流评价。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3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内容】

  一、自主探索,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

  1、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分组操作。

  2、摆积木,提供两种颜色的积木,让孩子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3、摆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让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变化规律排序。

  二、探索活动的交流。

  1、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引导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并排一排,强调排列的规律性。

  3、讨论和小结,练*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顺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种,出了按形状,颜色,数量等特称排序外,还可以按照方位,类别等特征进行。

  三、小小设计师

  1、运用自己有排序知识,给毛巾,床单,手绢等设计花边或者图案。

  2、请孩子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说明图案的排列规律。

  提示:鼓励孩子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设计”,**只需提示要按照规律排列图案。

  活动要点:

  1、观察大自然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是这一部分知识学*的真正意义。

  2、带着问题观察事物,将所学到的知识渗透并运用到生活中,以激发孩子的学*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活动前孩子都有走迷宫的经验,对于走*面迷宫我班的孩子已没有什么难度,这个活动区别于迷宫的就是它连接的地点很多,而不是单一的起点和终点,就是说这个活动中难度就是连接的地点越多,难度就越大。

  这个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还是有挑战性的,孩子探索的兴趣还是挺浓的,孩子经过多次的尝试基本上都能完成操作练*。不过在实践操作练*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孩子探索如何用最少的路径图板将固定的另一方连起来,多提供一些动物图卡给孩子进行情景演示,提醒孩子可以连接多几个地点,这样能进一步拓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怎样走最*等。活动后能跟孩子一起小结,让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连接的?如看图卡的接口有几个?引导孩子用什么快捷的方法连接,这样给孩子的学*有一个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无形引导孩子怎样总结经验。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4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每一个数字都有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整数的相邻数。

  2、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互动中学*数学。

  3、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

  2、动物房子图片,小动物图片(小狗、小猫、兔子、猴子、狐狸)

  3、空纸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风景优美的树林里,一条小河缓缓地流着,小树林旁边有一栋漂亮的楼房,

  里面住着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一看里面都住着谁,好不好?

  2、教师出示有小动物楼房的图片

  分别是:小狗(一楼)、小猫(二楼)、兔子(三楼)、猴子(四楼)、狐狸(五楼)

  谁能说出这些小动物的邻居是谁?

  3、小朋友都知道了小动物的邻居是谁了,那请你们看看你们的左右邻居是谁?

  幼儿互动,教师观察。

  4、教师:我们小朋友都有邻居,数字宝宝它也想找邻居,你们想不想去帮帮他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邻居吧!

  5、教师出示1—————10数字卡片

  让幼儿知道任意数都有相邻的关系(多1和少1)

  6、老师拿出10以内任意三个相邻的数字卡片,请幼儿为三个数字排队,引导幼儿按顺序排。

  二、游戏

  1、游戏一:找朋友

  幼儿身上带好1——10的数字卡片按顺序排好队后,老师带着幼儿说儿歌:

  宝宝宝宝转一圈,宝宝宝宝瞧一瞧,

  左瞧瞧,右瞧瞧,瞧见的朋友真不少,

  你的朋友是几和几?请你快来告诉我。

  幼儿大声告诉对方,自己的朋友是几和几?

  幼儿可以交换数字卡片,反复玩几次,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排列关系。

  2、游戏二:摸彩票

  幼儿在一个装有1—9的数字卡片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并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奖励一个笑脸娃娃)大家一起玩。

  3、游戏三:找朋友

  发给每位幼儿1到10的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老师拿出任意一个数字,请小朋友把它的相邻数找出来,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积的几种比较方法。

  2、学*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知道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初步感知守恒。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小正方形

  活动过程:

  一、梳理已有的经验,运用各种方式比较面积大小,引出“面积”概念。

  1、目测法比面积大小

  老师出示两张大小差异较大的图形(绿、蓝)

  师:“两个图形哪张大?”(幼儿:“……”)师:“噢,眼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2、重叠法比面积大小,(教师出示两张大小差异小的纸)

  师:现在哪个大?有不同意见吗?(幼儿:“桔黄色的大,白的大……),师:“看着差不多,怎么比大小?”(幼儿:“重叠起来”)

  请幼儿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对齐的,你是用了什么办法?这个叫重叠法。

  师:哪个大?大了那么一点用重叠法一下子就知道了。

  总结:当两个图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好办法。

  (教师:对,当两样东西看不出面积谁大的时候,重叠法真是个不错的办法)

  3、引出“面积”概念

  师:通过刚才两组的比较,我们知道图形的(的表面)有大有小,图形的大小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图形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以说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教师指着另一组问:这组可以怎么说呢?。,(幼儿说:“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教师出示两张不规则图形,(面积一样)

  师:这里又有两个图形,可形状很奇怪,那个面积大?有(什么)办法比出来吗?重叠法可以用吗?

  教师:“别担心,我今天带来了一样工具,是什么?它能帮助两个图形测量面积、比较大小。

  怎么量呢?(教师将图形贴在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形边角都对齐。画下轮廓线,再将边去和刚才的轮廓线边角重叠,画出轮廓线,从左到右按顺序一个接一个,一行画好了,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形都量好、画满。之后用这个小正方形用同样办法,将②号图形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知道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幼儿:一样大)怎么知道?量一号图形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形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教师:那我们数数1号图形用了几个正方形,(教师边数边记下),数数2号图形用了几个正方形。所以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教师总结:看来虽然图形不一样,但面积也会有一样大的时候。)

  刚才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什么方法?(幼儿:画正形方法),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所以可以叫它数格子法。

  (教师小结:给两个形状不一样的图形比不出面积大小的时候,数格子法真是个好办法。)

  二、幼儿操作:

  师:数格子法那么好你想不想试试?

  A、(一组4个图形、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面的桌上的篮子里面给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图形,一个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知道图形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椅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形回到位置上,看谁第一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朋友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跟另外一边比一比。

  请幼儿上来:“你刚才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们俩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为什么(面积占几格)哪有没有跟你好朋友的图形面积是一样大的呢?为什么?形状一样吗?看来面积一样大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啊。谁跟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举起你的图形吧。

  ②、现在这些图形要回家了,面积一样大的图形他们都是一家人。(教师出示图形的家。这这是谁的家?这个家的图形面积都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B、教师出示图示已作好。

  请你比一比这3个图形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起从一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按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么排队?(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师:“你是用什么顺序排的,还有别的排法吗?两种方法你会了吗?排好后,将每个图形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做好了,我给你们每组也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一组,每个人拿一个图形,一个小正方形工具,将图形量好画满之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顺序排列起来。(教师字有幼儿工具),并记录每个图形面积,再请组长上来讲一讲。

  验证:你们最大图形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形数了几格,你是用什么顺序排的。

  结束: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形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看看有哪些东西可以了着用这个办法来比面积大小。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7

  设计意图:

  *期班级增加了自然测量的.区角,孩子们利用树枝、树叶、石头等自然物对身边的事物进行了测量的活动,孩子们的测量兴趣十分的高。但是在孩子们测量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孩子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大多数孩子们在测量时均出现重叠、间断的现象。《数学核心概念》中提出,测量的核心经验之一是:比较必须是“均等的”,即计量单位的大小必须相等,且必须是不间断或没有重叠的。还有就是:计量单位的大小与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当计量单位越小时,测量的物体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这样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何能让幼儿理解呢?因此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就可以帮助孩子轻松理解这个难题。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收尾相连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了解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

  2.大胆尝试,体验用身体测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跳绳(若干)、桌子、椅子等物品、纸、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语:最*我们增加了一个测量区,小朋友们都利用了哪些材料进行测量呢?除了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测量,还可以怎么来测量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乐乐,她的妈妈有一种很特别的“尺子”,这把尺子可以测量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及方法。

  引导语:乐乐长高了,衣服、裤子都短了,妈妈想要为乐乐做一件连衣裙,织一件合身的毛衣,除了毛线和织针,还需要什么?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尺子,妈妈是用什么来当的尺子?妈妈是怎么用手来测量的?请小朋友们也来试试看吧!

  重点提升: 只手这么量:手伸直一柞,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小指按住不动哦。再来, 小指按住、大拇指接住它又一柞。

  引导语:除了小手可以当尺子,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当尺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乐乐还用了什么来当尺子?用脚印来量到底是怎么个量法呢?谁能来试试?

  重点提升:人有两只脚,一个脚印量完了,后面一个脚印可以接过来,脚跟去靠脚尖。

  小结:原来我们的脚也这么管用,不但可以走路做运动,还可以做一把漂亮的尺子。

  3.初步使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1)幼儿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引导语:今天教室里有桌子、椅子、跳绳等物品,一会儿请小朋友们4人一组用刚刚我们学会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这些物品的长度。

  幼儿进行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了解幼儿用手或脚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如:重叠、起点终点没有对齐、测量时测量物之间存在空隙等。

  (2)分享交流,梳理测量经验。

  引导语:刚刚小朋友们都尝试用自己的手或脚对绳子进行了测量,接下来我们请小朋友上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怎么测量的?谁来说说看?

  小结:在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一只手(或脚)接着另一只手(或脚)进行测量,测量时不能有空隙,也不能重叠,最后数一数一共量了几次就能知道绳子的长度了!

  4.掌握测量的正确方式方法。

  (1)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

  幼儿再次探索测量,教师巡回观察,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正确掌握测量的方法。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用身体测量的方法去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并将你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

  (2)交流巩固,巩固测量经验。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可以用尺子、自然物测量,今天我们发现原来我们的手和脚也一样可以测量,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请爸爸妈妈想一想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去试一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带回班级分享!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在家与幼儿一起继续探索寻找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像尺子一样进行测量及测量的方法。

  活动反思:

  故事选自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中融入的数学元素主要是自然测量,这个故事告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使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许多标准化单位都源于人体,我们的身体具有数学价值,数学其实离我们很*。本次活动,我们预期幼儿能够获得的经验是“有学*用手及脚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体验身体真有用”。

  《我家漂亮的尺子》这个绘本很长,内容涉及比较多,在自然测量工具上,涉及了手柞量、脚印测量、步子测量、胳膊“庹”量、胳膊“抱”量等,下子将内容拓展给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对孩子来说,要完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绘本的内容进行节选,通过引导幼儿知道原来我们身体的手和脚可以当做尺子一样测量物品,在绘本的后半部分我将以活动延伸的部分进行拓展延伸。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绘本学*了如何正确的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后,大多数孩子们都学会了如何正确的用身体进行测量的方法。通过此活动发现孩子们对测量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同时还寻找了很多生活中的自然物对自己的影子进行了测量,因此这个点上教师又将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点,如何测量自己的影子?用哪些材料测量?等问题与幼儿一起探究。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1、关注和学*同伴确定物**置的方法。

  2、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感知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二、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三、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具体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难点:学会不同的起点与方向辨别序列中物体的排列位置,建立辨认物体排列位置的思维方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反口令"游戏

  玩法:

  1、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

  2、教师发口令,幼儿做动作。

  (二)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1、在演示板上出示小汽车比赛的场面,感知前后。

  2、幼儿自由讨论。

  说一说汽车各在什么位置。(设计不同的方向)

  "同一辆小汽车,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在第二个,有的说在第三呢?"

  根据孩子座位情况,说说自己的前后都有谁。

  3、创设情境,"小动物看电影"感知位置的相对性。

  小狗坐在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2个位置,它的左边是小猴子,右边是母鸡……

  4、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摆出9只小动物,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5、两人一组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三)游戏活动,巩固位置。

  1、游戏"谁不见了"。

  2、游戏"猜猜它是谁"。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9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一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兔子知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来学*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3)师生共同梳理:A.先确定好*面图的中心。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向,距离是()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距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幼小衔接数学《位置》教案 10

  教学内容:位置 (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举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根据行列举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 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 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反馈

  1、 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 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 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6)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范文五份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 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 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 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 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 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 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 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围绕“迎新年”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新年》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室里布置过新年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新年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新年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活动、放焰火等活动。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活动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迎新年的愉快情绪。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新年倒计时。

  师:离“新年”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是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二)出示新年老人的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昨天,新年老人给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新年愿望树。

  师念贺卡上新年老人“写“的话:”小朋友们,过了新年,你们就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2、师:过了新年,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录音,萌发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新年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三)引导幼儿装扮“愿望树”,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

  1、师:新年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新年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活动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新年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新年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新年氛围。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活动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

  教研组评析

  (一)选材

  丰富多彩的新年蕴含了许多节日特定的认知元素,如,新年的祝福、新年的礼物、新年人们的年龄变化等等,是幼儿学*的教材,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谈话及时捕捉教育契机,从选材来看,所选内容很恰当,很合时机,是幼儿喜闻乐见并感兴趣的。

  (二)从组织实施来看

  1、让环境说话。陈鹤琴先生在教育的原则中指出:“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环境创设,让活动室充满了欢乐喜庆热闹的气氛。

  2、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个能激**绪的情境:首先,把“新年”拟人化——“新年老人”,并巧妙地利用礼物“愿望树”,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接着,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老人,如装扮“愿望树”,然后,围坐在“愿望树”旁一起唱歌、交换礼物。在这个情境中,孩子们的情绪随着情节亦步亦趋,能大胆地表达,很自然地诱导幼儿自觉地进入情境,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从师幼关系看

  小班幼儿是言语*惯养成的时期,而小班孩子的良好语言*惯就是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此活动,孩子们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互动的,使幼儿想说、敢说,接着,带着兴趣转入操作活动,从孩子的活动表现可以看出幼儿的活动热情非常高。整个活动流程使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氛围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快乐,获得了发展。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语言环境。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 4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扑克牌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会一些比较简单的扑克牌的游戏,但是扑克牌与生活中的数学是否有联系,他们对此知识经验还比较零散,需要我们老师给幼儿提升。同时,通过扑克牌的分类和排序的游戏,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扑克牌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从中挖掘数学学*的元素,也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教学内容既要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

  经验准备:

  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

  物质准备:

  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

  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

  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大牌管小牌

  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要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

  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

  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

  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

  2、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

  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

  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

  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五、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

  案例评析: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幼小衔接趣味数学教案 5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对扑克牌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会一些比较简单的扑克牌的游戏,但是扑克牌与生活中的数学是否有联系,他们对此知识经验还比较零散,需要我们老师给幼儿提升。同时,通过扑克牌的分类和排序的游戏,不仅可以增进幼儿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扑克牌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从中挖掘数学学*的元素,也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教学内容既要贴*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原则。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能对扑克牌进行有规律的排序、接龙。

  经验准备:小朋友在家里面有过玩扑克牌的经验

  物质准备:两副扑克牌、一块黑板、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介绍好玩的扑克牌

  出示扑克牌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教师简单介绍。

  分析:通过此环节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得幼儿关注本次的活动,为活动的正常开展做好铺垫。

  二、游戏:大牌管小牌

  1、请每个小朋友都抽取三张牌,并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教师敲小鼓和小朋友共同说儿谣,听到老师说:一、二出牌的时候才能出牌,大牌的小朋友赢牌。要求输牌的小朋友给赢牌的孩子捶背、或背一下等。

  分析:这个环节的安排,一方面是让小朋友在操作前有明确的目标,内心有一种要解决问题的动力,他们更愿意投入学*。另一方面也有一个难易的递进,如会玩扑克牌比较大小,然后在进行比较难的按着花色给扑克牌分类排序

  三、给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分类和排序

  1、教师边说儿谣边发扑克牌并请小朋友数数每人发了几张扑克牌。

  2、请找手里面有四种花色尖的拿给老师。老师说我们把这个尖当作1。我们要一起玩一个按花色接龙的游戏。

  3、教师讲解规则,幼儿游戏。

  分析:这个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单一操作练*的形式,而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中止,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拓展数学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四、幼儿分小组给两种花色的扑克牌排序接龙。

  幼儿分组探索,进行互相合作和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幼儿活动中来。

  分析:这个环节是对上一个环节的检验和提升,并在活动中教师能够真正的观察到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的对分类和排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五、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家长玩扑克牌游戏

  2、请小朋友思考并尝试还有哪些排序的方法。

  案例评析:

  数学活动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能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并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快乐这是非常难得的。扑克牌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有这么多的数学的奥秘,是教师注意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课堂,幼儿在这种趣味数学活动中不仅学到到数学知识,也会自觉地的寻找生活中数学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体验。扑克牌简便轻巧,玩起来千变万化,引人入胜,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操作扑克,来玩数学游戏,幼儿能在扑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奥秘。教师通过扑克游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孩子玩得轻松,学得愉快。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7)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活动教案优选【5】篇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活动教案 1

  教案目的:

  1、认识和书写数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点:

  认识和书写数字“0”,初步理解“0”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准备:

  头饰各一个,一个盘子(内有3个寿桃),情景表演。

  教案流程:

  一、进行情景表演,初步理解数字“0”的含义。

  1、出示铅笔: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朱老师拿给XX一支,还剩几支铅笔?用数字几表示?朱老师又拿给XX一支,还剩几支铅笔?用数字几表示?老师又拿给XX一个,有没有铅笔了?用什么表示?(启发幼儿思考“没有了”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2、出示数字“0”,告知幼儿“0”也是一个数字,“没有了”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需要用数字“0”来表示。(演示出生活中各种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情景,让幼儿判断,然后让幼儿自己举出实例,如,黑板上的粉笔字都擦干净了,饼干盒里的饼干吃完了,玩具箱里的玩具全被拿走了……)

  二、认识数字“0”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说一说“0”像什么?

  2、游戏:“我会变0”,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方式编出数字“0”的造型。(绘画方式:画出一个“0”;身体动作的方式: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小0的造型,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大0的造型;材料摆放的方式:用毛线圈出一个0的造型;剪切的方式:用一张纸剪出数字0的造型。)

  三、认识数字“0”的其他含义,感知数字“0”在生活中的用处。

  1、发散幼儿思维,启发幼儿说说“0”的其他含义:盘子里没有东西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呢?它用来表示什么?(摇控器、电话键、微波炉的刻度等。)

  四、进一步拓展幼儿对数字“0”的认识。

  1、在黑板上出示算式:1-1=()、2-2=()、3-3=()、4-4=()。请幼儿算出答案写在作业纸上,并说出理由。

  2、小结:任何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数都为“0”。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活动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学*按一定规律排序。

  2、体验游戏的快乐。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幼儿制作的红、黄、蓝三色的花朵

  活动过程:

  一、我们都是花仙子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花儿有哪些颜色?说说你是什么花仙子。

  观察花朵排列的颜色规律

  二、游戏:花仙子找椅子

  1、两种颜色排序:AB

  请两名幼儿手持红黄颜色的花朵站好,其他幼儿依次按规律排队。

  2、三种颜色排序:ABC

  请三名幼儿手持红黄蓝颜色的花朵站好,其他幼儿依次按规律排队。

  3、两种颜色排序:ABB

  请四名幼儿手持红黄黄颜色的花朵站好,其他幼儿依次按规律排队。

  游戏时,帮助幼儿掌握排序规律。鼓励幼儿自己纠错检查。

  三、少了哪朵花

  请若干幼儿按一定规律站好,请幼儿观察其中缺少哪朵花巩固对排序规律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活动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录音机、磁带。

  重点:

  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难点:

  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mp3/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

  教学反思:

  1、能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进行活动,既方便又简单也很实用,很贴切农村的乡土特色。

  2、设计的活动能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水*,有利于幼儿手部小肌肉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幼儿在活动中也能大胆地和同伴交流,将自己的玩法与同伴分享,气氛活动,孩子也很积极投入。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活动教案 4

  设计意图: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将教学内容布置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了将要学到的内容,将数学与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将生活中的数学提升到理论上,在游戏吃桃子中,幼儿会直接感知到吃掉一个少一个,再与教学活动相联系,幼儿就会直接有一个体验,倒着数的时候是越来越少,每次少一个。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利于体验幼儿对数学活动的价值,更激励了幼儿数学学*的内部动力。

  学*目标:

  1、学*倒着数数,能从相反的方向感知自然数的顺序;

  2、进行10以内的倒着数数练*;

  3、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为学*减法打基础。

  活动重点:

  幼儿学*10以内的倒着数数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什么叫倒着数。

  活动准备:

  1、教学准备

  ①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②学具准备:数字卡片,彩色串珠,彩笔,托盘

  2、知识经验准备

  ①能熟练地按顺序排列彩色串珠

  ②熟悉儿歌

  3、环境准备

  将数字贴在楼梯的阶梯旁,幼儿上楼时就会感受到数字变化与脚下阶梯的变化。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小猴吃桃子

  2、学*10以内的倒着数

  ①让幼儿将串珠按顺序摆放在盘子里,感知串珠是越来越多。

  ②提问怎样将盘子里的串珠倒过来(将盘子换一个方向)

  倒过来后,串珠是越来越少。

  ③将串珠与数字相对应

  ④看着盘子里的数字倒着数

  3、游戏活动

  开火车:每个幼儿胸前贴一个数字,将10放在最前面,让后面的幼儿按倒着的顺序依次排列。

  4、分组活动:

  ①连线

  327564891

  10—□—□—□—□—□—□—□—□—□

  ②按倒着数的顺序排列串珠和数字卡。

  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33—34页的活动。

  2、利用吃饼干时,让幼儿感知吃掉一个少一个,进一步感知倒着数数。

  教学资源:

  小猴子作猴状

  吃桃子作吃状

  10个大桃子张开两只手,手指伸直

  啊作咬状

  9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啊作咬状

  8个大桃子弯下一个手指头

  …

  桃子吃完了摊开两只手

  创新意图:将教学与幼儿的动作相联系,由动作直接来感知倒着数,再与粗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利用幼儿的身体来感知数的变化与量的变化,直接来理解数学中的重难点。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活动教案 5

  一、说教材

  《比大小》是爱儿坊学前班数学下册主题三“数字的家”的一节活动课。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学*经验,制订出本次活动课的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50以内的数,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幼儿经历发现、归纳数学知识的过程,感知学*方法。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体验学*成功的快乐。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数字概念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呢?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活动中结合周围环境和季节特点,以幼儿为主体,以春游为主线,以游戏为主导。根据幼儿认知过程的直观形象性,主要采取数、认、读、比结合法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以唱、玩、赞穿插入行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和自信。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进步的方法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学*的成功与快乐。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中我为了防止了“一言堂”和“满堂吼”的现象,注重幼儿秩序性的培养及探索能力的发展,设计了以下的过程:

  1、设计一条活动主线

  在本节活动课中我设计了春有这样一个符合季节环境特点的情境主线。以开火车这样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为主导,在“准备坐火车开火车春游春游进行时”三个环节中,第一环节引导幼儿丰富对5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环节通过有顺序、有目的的关注来引导幼儿尝试比较数的大小,说出自己的想法,发现真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幼儿体验学*快乐,教师发现存在问题。整个活动调动了幼儿身体、感官、思维的活动,使枯燥抽象的数字在游戏中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活动以游戏为主的目的。

  2、培养一种快乐*惯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同样的游戏也有玩腻的时候。通过开火车游戏的不同玩法,所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快乐感受和体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培养出一种探索意识,获得一种探索的*惯。

  3、关注每一个幼儿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获得表扬和赞许的权利,每一位老师也有表扬赞许孩子的义务。在每个孩子天真稚嫩的童心中,对表演赞许的渴望不亚于花儿对阳光的渴望。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活动能力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及这节课中我都一直去留心发现每一个幼儿点滴的进步,并及时说出来。在活动中鼓励那些不积极,不善于表达的幼儿参与活动,我发现:“多给机会,多进步。”

  五、活动延伸

  回家比比家里人的年龄,你会发现什么?鼓励幼儿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小衔接数学20以内连加教案(精选5篇)(扩展8)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计划(精选五篇)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1

  活动目标:

  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前儿童入小学适应性教育,必须在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小衔接活动,从而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

  一、指导思想: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乃至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园幼小衔接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教育环境的创设、日常生活的管理、家长工作的开展等途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活动时间和班级:

  活动时间:3月——9月,为期7个月。

  活动班级:幼儿园大班全体幼儿。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2

  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学*,适应社会,减缓幼儿园与小学两学段的坡度,促进新生养成良好的*惯,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本学期制定幼小衔接计划如下:

  一、工作重点

  1、建立机制:重视衔接工作,建立形成一套相应的机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列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稳过渡:通过活动,使一年级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惯、心理特点,了解幼儿园与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方法、风格等,从而使处于衔接阶段的教师能有意识地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风格从幼儿园特点的教育向学校教育*稳过渡。

  3、递进过渡:通过活动,使学生从生活、活动、学*、心理等方面较好地适应新的学*环境,为养成良好的*惯打下基础。

  二、具体工作

  一、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二、利用班级群,向家长们宣传学校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向家长们提出一些相应的要求,如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在家督促自己的孩子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具体的任务。同时,展示孩子在过渡过程中的表现,与家长携手,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惯。

  三、加强教师的沟通和联系。这种沟通和联系,除了要加强本级部班主任之间的、还要加强本级部不同班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从而关注新生的*惯养成的培养。班主任将情况汇总后,根据具体情况调节教育方式。

  四、利用家访、家长来校接送孩子、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使家长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家校能更进一步的配合。

  五、改变以往的一些*惯做法,带大班幼儿参观低年级的课堂、课间活动、教室布置、作业本、日常礼仪等,树立榜样,激发新生的效仿心、求胜心。

  六、适当调整上课时间的活动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上课20分钟后,让学生在室内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授课,使新生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与生活的节奏。

  七、精心布置教室氛围。教室桌椅的布局,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室的装饰,有与幼儿园氛围相似的童趣部分,营造一种于幼儿园氛围相似的环境。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3

  一、师幼互动衔接。

  (一)幼儿入学的心理准备。

  1.创设心理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2.创设心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学*环境,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小组排队式的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二)幼儿入学的学*准备。

  1.注意水*的衔接。

  幼儿阶段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小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是有意注意,即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把注意指向教师。针对这一变化,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幼儿的注意水*。教师要慢慢减少教学活动的游戏成分,逐渐把幼儿的无意注意发展为有意注意。可通过教师的要求,活动的规则,幼儿间的竞争来实现。

  2.各项能力的衔接。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培养幼儿学*兴趣、想象能力、良好的学**惯、自我管理能力等,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等;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工具等。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大班的幼儿思维异常活跃,好奇心强,教学的内容要有适度的挑战性。最后,加强纪律教育,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3.知识点的衔接。

  (1)前阅读、前书写的渗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书写环境;如:将活动室的物品注上汉字、活动室环境布置图文结合、以语言区为重点,精心设计制作有关读写方面材料供幼儿操作,为幼儿阅读、书写提供条件。

  (2)数学方面的渗透:通过每次的数学活动、数学区域游戏,对幼儿进行分类、统计、简单运算、自编应用题的培养,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学*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幼小互动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因此,我们将与小学做好密切的联系工作,这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一个缩小衔接缝隙的关键点。

  (一)参观小学。结合教学主题,我们将带领幼儿定期参观小学一年级的教学活动,在教育工作上做到衔接,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使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模式,了解小学生的一些活动,浏览小学生的作品等等,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争当小学生的愿望。

  (二)教师介绍。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介绍,既要给幼儿介绍小学生的生活与学*,还要给家长们开展知识讲座,介绍孩子入学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也能引起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从而更好地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准备。

  三、家园互动衔接。

  从幼儿园生活到小学学*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因此除了我们老师为幼儿做好各方面的衔接工作以外,与家长做好家园互动衔接,这也是缩小衔接缝隙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利用家长会、校讯通互动*台、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和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除心理准备外还需要多方面的准备,如:

  (一)物质准备,家长要陪孩子购买必需的学*用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购买,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期盼;

  (二)饮食*惯的准备,幼儿园有餐点时间,上小学后没有课间餐点,所以家长应逐渐养成儿童按时进餐,尤其是早餐要吃饱、吃好;

  (三)作息*惯的准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惯,在孩子入小学前的暑假逐渐减短午睡时间,晚饭后陪孩子完成一些学*上的任务,让孩子养成晚上做家庭作业的*惯;

  (四)知识水*的准备,让家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衔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自己的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和状况,并对其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家园互动衔接促使孩子们能够为上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与生活。

  四、具体衔接行动。

  二月份:制订幼小衔接计划。

  三月份:

  1.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走*小学》,组织幼儿参观小学;

  2.召开家长会。

  四月份:

  1.逐渐延长集体教学时间;

  2.缩短游戏时间。

  五月份:

  1.改变教学模式;

  2.幼儿学*背书包上幼儿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家长开放日活动,互动交流幼小衔接的改进措施。

  六月份:

  1.召开班级家委会会议,为班级出谋划策,起到带头作用;

  2.开展《离园倒计时》的主题教学活动;

  3.做好“暑期拼音班”的宣传工作。

  通过家、校、园多方面地共同努力,多方位地互动衔接,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获得身心全面的入学准备,以充足的体力迎接即将开始的崭新生活。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4

  “幼小衔接”问题广泛涉及到家庭、幼儿园、小学等教育机构,并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园与小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所获得的成果对当前有重大现实意义。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因素就能解决的,需要调动各方面因素一起做好以下准备。

  ◆一、幼儿本身应做好以下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1)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惯。

  2)能自己整理自己的仪表,注意保持仪表整洁。

  3)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书包、铅笔盒等)

  4)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自我保健的有关常识和简单方法。能沉着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2、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复*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我们将安排各种以探索为主的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我们将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3)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和“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所以我们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因此会获得发展。

  4)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更应该加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想要、希望、认为、觉得、记得、忘记等。

  ◆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第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就要努力地让孩子对学*感兴趣。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老师怎么做?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应做好以下准备:

  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的环境。

  一、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此时,作为家长应该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夫妇俩一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田田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干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进出们总是帮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做父母的的确很辛苦,可孩子却越养越无能了。我们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整天都有老师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我从多年带班的实践中发现,小学阶段,学*成绩优秀的总是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可见,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管理,笔者建议家长们谨记: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三、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幼儿教育是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表现出很强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孩子,而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师是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教学的,与幼儿园教育相比,知识性较强。刚入小学的孩子心理上的幼稚性,依赖性,行为上的无意性仍然很突出,不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给学*带来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刚入学几天,因好奇心强,上学特别积极,浑身是劲,可是没过多久,热情就冷淡了,特别想念幼儿园,哭着要上幼儿园,不愿意上学。这就是我们小学教育中常见的“恋园”现象。“恋园”现象表明这部分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生活,还在怀念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此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置之不理,或者把孩子大骂一顿,而应该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静心耐心教育、引导孩子,从心理上和思想上与孩子取得沟通,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调节生活规律。可以带他去幼儿园看看,请教过他的幼儿园老师做做思想工作;可以跟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解决困难;还可以讲讲身边同龄孩子的故事,或者童话故事,为孩子树立学*的榜样,增强信心。

  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惯。良好的学**惯同浓厚的学*兴趣、正确的学*方法一样,在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了良好的学**惯将受益终身。

  1、养成课前准备的好*惯告诉孩子,上课之前要打两次铃,第一次是预备铃,听到预备铃,要赶紧进教室,把上课用的书、本子、笔拿好,并摆放整齐,不用的东西,不要放在桌上,然后,安安静静的坐着等老师来上课。第二次是上课铃,打了上课铃,老师就要给小朋友们上课了。上学前,家长可在家进行模拟表演。

  2、养成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身子上半部坐直、头部端正,目视前方,两手随意放在身体两侧,两腿*放,胸膛挺起。告诉他们,不要趴在桌上,或者翘脚架腿。因为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我们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提前教孩子认字、写字,往往忽视了孩子写字的姿势。“先入为主”,坏*惯形成了,就很难纠正。错误的写字方法,既影响字体美观,又影响写字速度,还影响孩子的小肌肉和骨骼的发育。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即身体直,头正,肩*,腿*。(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3、养成良好的读书*惯。要防止三种读书现象。一是“念经书”,就是眼睛看着别处,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二是“看时书”,就是读书时老是看时间,你让我读半小时,我就读半小时,看看时间到了没有;三是“数量书”,就是读书的遍数为标准,你让我读三遍,我就读三遍,读一遍数一遍。这三种读书都是没有质量的读书。教育孩子读书时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也就是边读,边看,边思考。低年级课文大多图文并茂,读读课文,看看图,图文对照想一想,读书就有效率,有质量。一二年级读书要以朗读为主,用普通话朗读,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不漏字、添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长期培养,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

  4、养成良好的交际*惯。要告诫儿童学会倾听,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学会讲普通话,声音适度,口齿清楚,语速适中,使对方能听懂自己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交谈,态度要自然、大放、有礼貌读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而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

  ◆课程设置特点:1、尽可能严格按照小学模式,上课时间,课间10分钟等。2、劳逸结合,每天提醒幼儿看课程表,做好预*复*工作。3、开设图书馆和阅览室。

  一、培养正确的坐写姿势。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三方面:1、坐姿正确,做到“一直一正二*”,即身体直,头正,肩*,腿*。2、执笔姿势正确,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其余三指托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3、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二、复*拼音,学*横竖撇捺简单的笔画笔顺。

  三、正确的书写笔画笔顺。从基本的横撇点捺开始学。

  大班幼小衔接数学计划 5

  幼儿升入大班,摆在他们面前的必由之路是升入小学,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与生活,搞好幼小衔接工作,是大班学*阶段的教育重点。

  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惯,减缓两个学段的坡度,不搞知识的超前而重探索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整体,,这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质所在。因此,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为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与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我们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家园合作是我们做好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新教材为主要教育内容并适当搞好教学补充,以确保教育措施、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气氛,让幼儿感到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这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区域型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组织幼儿到小学去参观小学生升旗仪式,早操活动、课间活动,把他们带进小学生的课堂,参观小学生的学*,课间活动等,从而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回园后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指导。

  再次,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因此,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分重要。

  最后,加强纪律教育。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心理准备方面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