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青蛙》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创编各种动作,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初步学会有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小青蛙害怕、笑哈哈的样子,小姑娘学做妈妈及她生气的样子。

  3.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团结友爱的情感,幼儿充分体验尝试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和《青蛙和小姑娘》磁带两盒、录音机、钢琴、投影仪、投影片、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复*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入课题。

  二、幼儿尝试部分

  (一)复*歌曲《青蛙和小姑娘》

  1.根据《青蛙和小姑娘》的投影片,引导幼儿通过回忆歌词内容,感受故事情境。

  ①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有谁和谁?小青蛙见人就怎么样?小姑娘学人做什么?

  ②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看瓜的小男孩对小青蛙和小姑娘说了什么?

  ③出示第三幅图,提问:小青蛙听到喊声怎么样?小姑娘听到喊声怎么样?

  ④出示第四幅图,提问:最后吓走了谁?气走了谁?只剩下了什么?

  2.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蛙和小姑娘》。

  (二)幼儿尝试创编舞蹈动作

  1.幼儿自由尝试。

  ①激发幼儿尝试编舞的兴趣,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想动作,动作可以自己编,也可以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舞蹈动作。

  ②幼儿跟着音乐自由编舞练*。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创编动作。

  ①第一句:小青蛙捉害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它见人就害怕又是什么样的?

  ②第二句:那家的小姑娘怎样学人做妈妈?

  ③第三句:“小青蛙,别害怕,上来请你吃西瓜。”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

  ④第四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呼喊“小姑娘,快快来”好呢?“让我们两家成一家”可以怎样编?

  ⑤第五句:小青蛙怎样笑?小姑娘怎样笑?怎样表现小姑娘不肯与看瓜的小男孩成一家的样子?

  ⑥第六句:请幼儿将自己编的动作做一遍,要求形象合拍。

  ⑦第七句:什么动作能更好地表现出小青蛙被吓走?小姑娘怎样被气走的?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提醒幼儿*常自己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剩下我的大西瓜”可以怎样来跳?

  3.完整练*。

  ①幼儿跟着钢琴将自编动作组合起来连贯完整地跳两遍。

  ②请部分幼儿表演自编的舞蹈。

  ③听录音幼儿跳自编的舞蹈两次,提醒幼儿注意音乐速度。

  (三)教育幼儿保护青蛙

  提问:青蛙的家在哪里?

  青蛙在田地里干什么?

  青蛙是益虫还是害虫?

  是否要保护青蛙呢?

  如果你看到有人捉青蛙,你该怎么办?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请部分幼儿戴青蛙头饰扮演小青蛙,部分幼儿做小姑娘,部分幼儿做看瓜的小男孩共同表演舞蹈《青蛙和小姑娘》。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结束。

  《青蛙》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学会看图计算10的加减法。

  2.根据图形正确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10的加减法。

  2.正确地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青蛙教学图片和图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复*10的组成(师:上周我们学*了10的组成,小朋友记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做拍手的游戏,把10的组成念一念,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

  二.出示青蛙教学图片,结合第1,4幅图学*看图计算第1,2题。

  1.引导幼儿观察第1幅图,10只青蛙游走了1只,还剩几只?

  幼:还剩9只青蛙。

  师: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老师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的点拔)

  师:你们能写出算式吗?试试看。

  幼儿独立写算式,教师巡视。

  2.展示幼儿的成果

  幼儿1:我写的是10-1=9,并要求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说得真捧,池塘里有10只青蛙,游走了1只,还剩9只,算式是10-1=9(板书)

  3.学*第2题

  请小朋友观察两头牛的背上各有几只青蛙?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只青蛙?

  (1)同桌互相说说,再回答

  (2)请幼儿说一说。

  幼儿1:左边的牛背上有6只青蛙,右边的牛背上有4只青蛙,合起来是10只青蛙。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捧,你们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幼儿独立写,教师巡视。

  (二)巩固练*

  学*10-4=6,6+4=10师:请大家先摆10个图片纸,再拿走4个,看看这时还剩多少个?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幼:10-4=6(师板书)

  师:请大家再摆6个图片纸,然后再摆4个图片纸,看看两次一共摆了多少个图片纸?

  幼儿:一共摆了10个,师:你能用算式写出来吗?

  幼:6+4=10(师板书)

  三.游戏

  二人一组做“凑10“游戏,幼儿1伸出3个手指,幼儿2伸出7个手指,并说出3和7组成10。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对我们今后的学*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请小朋友把今天学*的内容回去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青蛙》大班教案 3

  活动目的:

  1、幼儿在有韵律地念儿歌的基础上,尝试将计算应用题创编于儿歌中。

  2、了解青蛙的生活*性与特征,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并进行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FLASH《五只小青蛙》、背景图、青蛙10只、节奏卡、评比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谜语

  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

  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猜猜它是谁?(青蛙)

  2、青蛙生活在哪里?喜欢做什么事情?

  (引出青蛙是两栖类动物,爱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它。)

  3、小青蛙是怎么叫的?

  1)小青蛙怎么叫的(“呱呱”)

  2)用不同的节奏型(儿歌中碰到的节奏型),练*“呱呱”。

  XX│XXX│

  XXXX│X——│

  XXX│XX│XX│X——│

  二、欣赏理解《五只小青蛙》

  1、看FLASH

  儿歌中唱了什么?

  2、学念儿歌

  幼儿跟念儿歌几遍。其中最后两句师生对念

  师: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幼:………………X只。

  3、用节奏卡来练*记忆儿歌内容

  XXXX│X——

  │XXXX│X——│

  三、创编应用题

  1、演示操作:五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一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幼儿:岸上的青蛙剩3只。)

  2、操作青蛙,创编应用题。

  如:6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3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几只?

  (多次创编10以内的减法应用题)

  形式:由老师或个别幼儿操作提问)

  T:谁愿意上来试一下?

  四、创编游戏

  1、演示表演,老师请几名幼儿表演。

  2、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10人。

  合作进行创编应用题表演,教室地面布置成岸和河的场景。

  规则:

  1)、一名幼儿组织,其余幼儿合作表演。

  2)、青蛙向下跳的顺序应左向右逐一进行。

  3)、比一比、评一评

  哪队创编应用题表演得棒、儿歌念得好?(为表演的好的一队幼儿奖励★)

  (自评:你们对刚才的表演感觉怎样?)

  (互评:你觉得那队最好?好在哪里?)

  老师:我觉得每个小朋友都表演得很棒,因为你们积极地参与了游戏,老师为你们鼓掌。

  《青蛙》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学*辨别音乐的强弱、高低,并能用不同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受。

  2、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3、能从音乐高低变化中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并学*用不同的声音来演唱,体验演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大"荷叶"一片,钢琴。

  2、虫子一串,青蛙指偶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荷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一片大大地、绿绿的荷叶呀,我们让她静静的躺在水面上吧!

  2、倾听音乐,感受和辨别音乐的强弱。

  风儿吹来,荷叶会怎样呢?听,风吹来了,是什么样的风?

  轻轻的风吹过来,荷叶怎么动(轻轻的)荷叶是轻轻的柔柔的抖动。我们转起来,轻轻地抖起来,踮起脚尖。

  又来了一阵风,是什么风?

  风停啦,我们都知道风是会变的,让我们来跟着风声来变化着抖动荷叶吧!(弹两种不同的音乐,师生共同变化抖动荷叶。)

  3、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用不同的声音区别老青蛙、小青蛙声音的变化。

  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节奏表现青蛙的叫声。

  小青蛙,你们最喜欢坐在荷叶上干嘛?是怎么叫得?其实,青蛙叫不一样的声音就是在说不一样的话,听我说:××▕××▕你好!你好!×××▕×××▕真高兴!真高兴!那你们能不能把叫声也像说话一样说给大家听呢?

  倾听音乐,学*用不同的声音区分老青蛙、小青蛙。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2.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3.存在不足:在进行同声合唱时,分声部站位不明显,幼儿唱歌时容易跑调。

  4.改进措施:

  (1)加强单声部练*,练*好单声部再明显安排站位进行合唱。

  (2)在活动中,教师可视幼儿的兴趣在区角活动进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动物图片,引发幼儿想象更丰富的声音和节奏表现不同动物的叫声,以便丰富合唱内容。

  小百科: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上颌有齿,一般有犁骨齿。

  《青蛙》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会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借助节奏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体验自主学*带来的欢乐。

  3、乐意参与音乐活动并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节奏谱、音乐录音、圈5个、《小青蛙找家》图片一套。

  2、小鸡、小狗、小猫图片。

  【活动过程】

  1、练声

  2、复*××、×××两种节奏型。

  3、看图谱,学唱歌曲教师:小青蛙也想参加演唱会,你们欢迎吗?今天小青蛙带来了一首根据自己经历创编的歌曲,叫《小青蛙找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音乐录音)提问:

  (1)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里面唱的是什么?(幼儿回答)。

  (2)欣赏歌曲第二遍,要求听清楚歌词。

  (3)熟悉第一乐句和随后一个乐句的歌词。

  (4)拍说的部分的节奏,再集体说一说。

  (5)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和我们*时学得歌曲不太一样,它是说唱结合的歌曲。

  4、集体完整演唱、合作演唱

  (1)用好听的声音唱出小青蛙轻快跳跃的感觉。(放录音)

  (2)老师唱唱的`部分,小朋友唱说的部分,我们一起来合作演唱;请一半小朋友唱唱的部分,请另一半小朋友说说的部分。

  5、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夏天,害虫可多了,小青蛙们我们一起到田野里捉害虫吧。(跟音乐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我觉得我的这节课虽然提高了孩子的情绪,但是没有让孩子们理解到这节课的主要意思,这节课很短,孩子们记这首歌一定没有记清,如果让我重新再上这节课的话,我一定先给孩子们讲故事,让孩子们听得很专心,然后再给孩子们教歌,慢慢教,一节课教不完,不要急于求成。通过这节课,我以后一定要改进我的上课方式。

  小百科: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1)

——《青蛙》大班教案 (菁华5篇)

《青蛙》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静态的图片或观看"青蛙"的录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动及生活场景。

  2、学*用毛笔画各种动态的青蛙,能添画上较合理的背景。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惯。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惯。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最好分成一半教学;宣纸或毛边纸按美术本页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笔;绿、黑、红、蓝等其他颜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区;教师操作用《青蛙》图片幻灯、范画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点击播放,边放边提问: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动《小青蛙》

  三、教师讲解、示范。

  今天我们要用毛笔学着来画一画青蛙。怎么画呢?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毛笔画的青蛙图。

  2、示范绘画方法:绿身子(整支毛笔按两下完成),先长后腿再长前腿,(换色画)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笔),一只可爱的青蛙就出现了。试着换个方向再画一只……用其他笔添画上背景即成。

  3、请大家动手试试看。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表现。

  五、作品展示根据孩子先后,及时张贴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时,请大家自由欣赏并评价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教学反思:

  我们上美术校本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唤醒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热爱,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环境和学*氛围,使学生感到学*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青蛙》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内容自己创编各种动作,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初步学会有用动作和表情表现小青蛙害怕、笑哈哈的样子,小姑娘学做妈妈及她生气的样子。

  3.培养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团结友爱的情感,幼儿充分体验尝试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和《青蛙和小姑娘》磁带两盒、录音机、钢琴、投影仪、投影片、青蛙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复*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引入课题。

  二、幼儿尝试部分

  (一)复*歌曲《青蛙和小姑娘》

  1.根据《青蛙和小姑娘》的投影片,引导幼儿通过回忆歌词内容,感受故事情境。

  ①出示第一幅图,提问:图上有谁和谁?小青蛙见人就怎么样?小姑娘学人做什么?

  ②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看瓜的小男孩对小青蛙和小姑娘说了什么?

  ③出示第三幅图,提问:小青蛙听到喊声怎么样?小姑娘听到喊声怎么样?

  ④出示第四幅图,提问:最后吓走了谁?气走了谁?只剩下了什么?

  2.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青蛙和小姑娘》。

  (二)幼儿尝试创编舞蹈动作

  1.幼儿自由尝试。

  ①激发幼儿尝试编舞的兴趣,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想动作,动作可以自己编,也可以灵活运用以前所学的舞蹈动作。

  ②幼儿跟着音乐自由编舞练*。

  2.教师引导幼儿分别创编动作。

  ①第一句:小青蛙捉害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它见人就害怕又是什么样的?

  ②第二句:那家的小姑娘怎样学人做妈妈?

  ③第三句:“小青蛙,别害怕,上来请你吃西瓜。”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

  ④第四句: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呼喊“小姑娘,快快来”好呢?“让我们两家成一家”可以怎样编?

  ⑤第五句:小青蛙怎样笑?小姑娘怎样笑?怎样表现小姑娘不肯与看瓜的小男孩成一家的样子?

  ⑥第六句:请幼儿将自己编的动作做一遍,要求形象合拍。

  ⑦第七句:什么动作能更好地表现出小青蛙被吓走?小姑娘怎样被气走的?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提醒幼儿*常自己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剩下我的大西瓜”可以怎样来跳?

  3.完整练*。

  ①幼儿跟着钢琴将自编动作组合起来连贯完整地跳两遍。

  ②请部分幼儿表演自编的舞蹈。

  ③听录音幼儿跳自编的舞蹈两次,提醒幼儿注意音乐速度。

  (三)教育幼儿保护青蛙

  提问:青蛙的家在哪里?

  青蛙在田地里干什么?

  青蛙是益虫还是害虫?

  是否要保护青蛙呢?

  如果你看到有人捉青蛙,你该怎么办?

  (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请部分幼儿戴青蛙头饰扮演小青蛙,部分幼儿做小姑娘,部分幼儿做看瓜的小男孩共同表演舞蹈《青蛙和小姑娘》。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结束。

《青蛙》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会看图计算10的加减法。

  2.根据图形正确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10的加减法。

  2.正确地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青蛙教学图片和图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复*10的组成(师:上周我们学*了10的组成,小朋友记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做拍手的游戏,把10的组成念一念,10可以分成1和9,2和8,3和7,4和6。。。。)

  二.出示青蛙教学图片,结合第1,4幅图学*看图计算第1,2题。

  1.引导幼儿观察第1幅图,10只青蛙游走了1只,还剩几只?

  幼:还剩9只青蛙。

  师:你是怎么想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老师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的点拔)

  师:你们能写出算式吗?试试看。

  幼儿独立写算式,教师巡视。

  2.展示幼儿的成果

  幼儿1:我写的是10-1=9,并要求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说得真捧,池塘里有10只青蛙,游走了1只,还剩9只,算式是10-1=9(板书)

  3.学*第2题

  请小朋友观察两头牛的背上各有几只青蛙?它们合起来是多少只青蛙?

  (1)同桌互相说说,再回答

  (2)请幼儿说一说。

  幼儿1:左边的牛背上有6只青蛙,右边的牛背上有4只青蛙,合起来是10只青蛙。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捧,你们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幼儿独立写,教师巡视。

  (二)巩固练*

  学*10-4=6,6+4=10师:请大家先摆10个图片纸,再拿走4个,看看这时还剩多少个?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

  幼:10-4=6(师板书)

  师:请大家再摆6个图片纸,然后再摆4个图片纸,看看两次一共摆了多少个图片纸?

  幼儿:一共摆了10个,师:你能用算式写出来吗?

  幼:6+4=10(师板书)

  三.游戏

  二人一组做“凑10“游戏,幼儿1伸出3个手指,幼儿2伸出7个手指,并说出3和7组成10。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10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对我们今后的学*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请小朋友把今天学*的内容回去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青蛙》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青蛙害怕和高兴的情感。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

  2《小青蛙你唱吧》图画3。字精灵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她是谁?(出示字精灵图片)她说:谁猜对了就有礼物送哦!

  2猜谜语:身上衣服像西瓜,白白肚皮大又大,唱起歌来呱呱呱,会吃害虫保庄稼。(出示青蛙图片)你们猜对了,他就是青蛙。

  3咦!青蛙好像在和我说话哦,他说: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本领吗?(捉害虫)

  4你们知道青蛙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吗?(湖边)

  5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为我们捉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看看小青蛙来到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阅读图画,理解诗歌内容。

  1阅读《小青蛙你唱吧》图画1

  提问:

  〈1〉小青蛙来到哪里了?(湖边)

  〈2〉它在干什么?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躲在荷叶里,害怕的)

  〈3〉它为什么会害怕?(因为看到人了)

  〈4〉它害怕时会发出呱呱的声音,我们来模仿一下。

  〈5〉它会一直害怕下去吗?看看它又来到了哪里?

  2阅读《小青蛙你唱吧》图画2

  提问:

  〈1〉小青蛙来到哪里了?和之前的地方一样吗?(一样)

  〈2〉小青蛙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高兴的)

  〈3〉它为什么高兴?(因为字精灵说了要爱护它)

  〈4〉它高兴了在干什么?(唱歌)

  三、请幼儿欣赏诗歌

  师: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两幅画的小青蛙有时害怕,有时高兴,还忙着捉害虫呢?老师把这两幅画里的内容编成了一首诗歌。看看老师读的诗歌和图画里的内容是不是一样?

  1。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

  〈1〉诗歌的名字是什么?(小青蛙你唱吧)

  〈2〉诗歌里说了谁?(小青蛙)

  2小青蛙一开始很害怕,为什么后来就高兴了?(它听到人们会爱护它)

  四、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诗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来念念这首好听的儿歌吧!

  五、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师:学了这首诗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要爱护小青蛙)

《青蛙》大班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句子的乐趣。

  2、初步感受变废为宝的环境保护。

  3、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课件: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卖泥塘哦,快来买我的泥塘呀"

  咦?是谁在说话呀?在说什么?

  你觉得青蛙说的泥塘会是什么东西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课件)

  哦,原来是一个烂泥塘,这就是青蛙的家。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会怎样?它会高兴吗?

  对了,青蛙不愿意住在那里,于是它想把泥塘卖了到城里去。(教师假扮青蛙吆喝:卖泥塘啦,卖泥塘!谁要烂泥塘!)

  师:你要不要烂泥塘?你觉得青蛙卖泥塘这个想法好不好?(针对卖与不卖与幼儿互动,卖的道理是什么?不卖的道理又是什么?)

  可它还是想卖,有谁会来买烂泥塘呢?为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

  (1)到底会有谁来买呢?(老牛走出来)是谁呀?

  (2)提问:老牛看到泥塘会怎么说?

  幼儿讨论

  (3)到底怎么说的? 学说老牛说话的语气。

  (4)听了老牛的话,青蛙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

  观看课件(画面三)

  (5)观看课件(画面四)提问:

  这个时候,谁来了?(野鸭)

  他看见泥塘,会怎么说?

  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听听看。(观看课件)

  学说野鸭的语气。

  这个时候,青蛙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后,观看课件(画面五)

  (6)那还有谁会过来买泥塘,我们一起看看。

  观看课件(画面六)提问:

  小动物提出了这么多的意见,青蛙会怎么想?

  幼儿讨论,

  (7)观看课件(画面七)提问:

  泥塘变得怎么样了?

  青蛙看到这么漂亮的泥塘,它会卖掉泥塘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8)到底有没有卖掉,我们听听青蛙是怎么说的。(观看画面八)

  3、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1)老师把青蛙卖泥塘的事情,编成了一个故事,一起听听(完整观看课件,听故事)

  提问:(1)青蛙经过自己的努力,把烂泥塘打扮成环境优美的地方,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打扮我们周围的环境?你会怎么打扮?

  幼儿讨论

  小结:只要大家都伸出勤劳的双手来打扮我们的世界,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

  4、游戏《奇思妙想》

  把幼儿分成红黄两队,看哪一队能猜对小猴开的"变废为宝"商店里的商品,哪一对加分。

  故事:青蛙卖泥塘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它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几个钱搬到城里住。

  于是青娃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写上:卖泥塘!

  “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一头老牛走过来。它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儿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好了。”

  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一只野鸭飞来了,它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野鸭没有买泥塘,飞走了。

  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倒了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成水管,用它们把水引到自己的泥塘里来。

  等泥塘里灌足了水以后,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可是它的泥塘还是没有能卖出去。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每次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于是它照着它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卖泥塘喽,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有道路通到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它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2)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精选5篇)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锻炼弹跳能力,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难点:能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跳跃的能力

  2、物质准备:青蛙妈妈头饰、害虫图片、体能环、单元砖、*衡木、体能条、桌子、小板凳、钻圈、轮胎、口哨、毛巾、水杯、水杯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天气越来越热了,青蛙妈妈的池塘里长满了害虫,你们愿意帮她捉害虫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播放小跳蛙音乐热身

  二、幼儿自由练*、探索

  1、你们看,是谁来了?(青蛙叫的声音,青蛙妈妈出场)

  青蛙妈妈:“小朋友好,我是青蛙妈妈,天气太热了,我的池塘里有很多害虫,我要着急去捉害虫,你们要和老师学好本领,快来帮我捉害虫吧。”

  2、幼儿自由探索双脚跳的方法。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捉害虫的?我们也来学一学青蛙妈妈跳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四散开向外跳,在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落地时要*稳,不能撞到别人。”。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师:“在刚在练*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跳的很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跳的吗?”

  师:“谁能比他跳的更远呢?”

  4、教师小结,立定跳远的方法(双脚用力往前跳,胳膊前后用力摆,身体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稳,双脚同时落地。)

  5、现在请小朋友按着老师的示范,听着音乐来学小青蛙跳一跳,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到撞到别人(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三、游戏:捉害虫

  1、幼儿自由练*

  师:“我们已经学好了本领,快帮青蛙妈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帮我捉害虫”。

  师:“那我们开始吧!”

  2、幼儿自由探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师:“在捉害虫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到了水里,有的小朋友没有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有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捉到更多的害虫?”(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再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捉了这么多害虫,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辛苦了,帮我捉了这么多害虫,快来休息一下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休息一会,擦擦汗,喝喝水,补充点能量。”

  四、游戏:池塘大冒险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分组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青蛙妈妈修建2条通往池塘的小路吗?(幼儿自由回答)在修建好的小路上通过时,我们要用到钻、爬、*衡还有立定跳远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搭建的?

  3、幼儿分组游戏

  3、青蛙妈妈:“你们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捉完了,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帮手,是个环保小卫士”。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帮助了青蛙妈妈自己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吧!

  五、放松身体,游戏结束

  师:“请小朋友今天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播放轻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重点放松腿部与脚部。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这节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立定跳远,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大多数幼儿完成较好,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捉害虫”、“池塘大冒险”。

  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整节活动,大班幼儿的活动量达到了,出汗量达到了,孩子们也特别兴奋。相信孩子们在本节活动锻炼了身体,萌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 总结学*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 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 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3

  目标:

  联练*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方法,以便在以后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学*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3)

——大班语言青蛙卖泥塘教案(精选5篇)

  大班语言青蛙卖泥塘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2、体验青蛙向美好生活的感情,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感受故事的有趣,体验青蛙向美好的生活的情感,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难点:能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3、指导要点:再看看、讲讲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激发幼儿大胆设想及表达。

  四、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青蛙呱呱叫声音,卖泥塘了,卖泥塘,快来买我的泥塘呀!”

  师:咦?是谁在说话?在说什么?

  师:你觉得青蛙说的泥塘会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ppt)

  师:哦,原来是一个烂泥塘呀,这就是青蛙的家。

  提问: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它的心情怎样?它又打算怎样?(出示牌子“卖泥塘”模仿青蛙的吆喝声,营造故事情境)

  2、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和表达

  提问:如果你是青蛙,也给你一个烂泥塘住,你也想向青蛙一样吧泥塘卖掉吗?

  小结: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那青蛙的泥塘究竟卖出去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故事里的青蛙是怎么做的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看了故事就知道了。

  3、结合图片教师讲述故事至“盖了房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看上了青蛙的泥塘?它们买了吗?为什么呢?

  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野鸭又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说动物的对话)

  提问:蝴蝶、小兔、小鹿也跑来给青蛙出了什么主意?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

  4、幼儿再次欣赏故事至“盖了房子“进一步理解故事主题。

  提问:你觉得青蛙的泥塘最后卖了还是没卖出去,为什么?

  小结:“卖泥塘咧,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地上晒太阳,这里还有道路通向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着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5、完整欣赏一遍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附:故事

  《青蛙卖泥塘》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就想把泥塘卖掉,换几个钱,搬到城里去住。

  于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了一块牌子,写上:卖泥塘!

  “卖泥塘嘞,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

  一头老牛走过来。它看见了泥塘说:“嗯,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儿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好了。”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就采集草籽,播散在泥塘周围的地上。

  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嘞,卖泥塘!”

  一只野鸭飞来了,他看了看泥塘说:“嗯,这地方是挺好,就是塘里的说太少了。”野鸭没有买泥塘,飞走了。

  青蛙想,要是往泥塘里引进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倒了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结成水槽,用它们把水引导自己的泥塘里。”

  等泥塘里灌足水以后,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嘞,卖泥塘!“可是它的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

  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儿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鹿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

  每次听了小动物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了。于是她就照着它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卖泥塘嘞,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歌唱,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向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大班语言青蛙卖泥塘教案 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

  2、模仿青蛙卖泥塘的吆喝声,学会故事中动物的对话。

  3、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泡沫箱、水、泥土、花、草、树、房子、小路图片、“卖泥塘”文字图片、动物头饰、课件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有趣,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生动的模仿青蛙的吆喝声和动物的对话。

  2、活动难点:能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3、指导要点:在看看、听听、讲讲中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激发幼儿大胆设想及表达。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青蛙、泥塘)你们知道青蛙要干什么吗?

  2、初步理解故事

  1)模仿青蛙的吆喝声,帮助青蛙卖泥塘。

  2)动物依次出场

  水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鹿

  小结:每次小动物们提出的建议,青蛙都照着它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盖了房子。你们看,现在这个泥塘还是当初那个烂泥塘吗?它变成什么样子了?那你们猜猜最后青蛙还想卖掉泥塘吗?

  3、完整欣赏故事

  请幼儿说说青蛙最后不想卖掉泥塘的想法。

  4、角色游戏

  请个别幼儿扮演故事里出现的动物,剩余幼儿扮演青蛙,模仿动物们说的话。

  小结:青蛙经过自己的努力,把烂泥塘打扮成环境优美的地方,只要肯伸出勤劳的双手,一定会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5、延伸

  提问:如果你是青蛙,你还会如何把泥塘变得更漂亮?

  活动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幼儿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以读带悟、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个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走进故事,理解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青蛙卖泥塘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体验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句子的乐趣。

  2、初步感受变废为宝的环境保护。

  3、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5、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课件: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卖泥塘哦,快来买我的泥塘呀"

  咦?是谁在说话呀?在说什么?

  你觉得青蛙说的泥塘会是什么东西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看课件)

  哦,原来是一个烂泥塘,这就是青蛙的家。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会怎样?它会高兴吗?

  对了,青蛙不愿意住在那里,于是它想把泥塘卖了到城里去。(教师假扮青蛙吆喝:卖泥塘啦,卖泥塘!谁要烂泥塘!)

  师:你要不要烂泥塘?你觉得青蛙卖泥塘这个想法好不好?(针对卖与不卖与幼儿互动,卖的道理是什么?不卖的道理又是什么?)

  可它还是想卖,有谁会来买烂泥塘呢?为什么?

  2、初步理解故事

  (1)到底会有谁来买呢?(老牛走出来)是谁呀?

  (2)提问:老牛看到泥塘会怎么说?

  幼儿讨论

  (3)到底怎么说的?学说老牛说话的语气。

  (4)听了老牛的话,青蛙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

  观看课件(画面三)

  (5)观看课件(画面四)提问:

  这个时候,谁来了?(野鸭)

  他看见泥塘,会怎么说?

  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听听看。(观看课件)

  学说野鸭的语气。

  这个时候,青蛙会怎么做?

  幼儿讨论后,观看课件(画面五)

  (6)那还有谁会过来买泥塘,我们一起看看。

  观看课件(画面六)提问:

  小动物提出了这么多的意见,青蛙会怎么想?

  幼儿讨论,

  (7)观看课件(画面七)提问:

  泥塘变得怎么样了?

  青蛙看到这么漂亮的泥塘,它会卖掉泥塘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8)到底有没有卖掉,我们听听青蛙是怎么说的。(观看画面八)

  3、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1)老师把青蛙卖泥塘的`事情,编成了一个故事,一起听听(完整观看课件,听故事)

  (2)提问:(1)青蛙经过自己的努力,把烂泥塘打扮成环境优美的地方,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打扮我们周围的环境?你会怎么打扮?

  幼儿讨论

  小结:只要大家都伸出勤劳的双手来打扮我们的世界,那我们的世界将会更美好!

  4、游戏《奇思妙想》

  把幼儿分成红黄两队,看哪一队能猜对小猴开的"变废为宝"商店里的商品,哪一对加分。

  故事:青蛙卖泥塘

  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它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几个钱搬到城里住。

  于是青娃在泥塘边竖起一块牌子,写上:卖泥塘!

  “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一头老牛走过来。它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儿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好了。”

  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一只野鸭飞来了,它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野鸭没有买泥塘,飞走了。

  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泉水,又砍倒了竹子,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成水管,用它们把水引到自己的泥塘里来。

  等泥塘里灌足了水以后,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卖泥塘喽,卖泥塘!”可是它的泥塘还是没有能卖出去。小鸟飞来说,这里缺点儿树;蝴蝶飞来说,这里缺点花;小兔跑来说,这里还缺条路;小猴跑来说,这儿应该盖所房子;小狐狸说……每次听了小动物们的话,青蛙都想:对!对!要是那样的话,泥塘准能卖出去。于是它照着它们的话去做,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

  “卖泥塘喽,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有道路通到城里……”说到这里,青蛙突然愣住了,它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活动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幼儿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以读带悟、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个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走进故事,理解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青蛙卖泥塘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的过程中,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

  2.通过自主阅读,能大胆从各个角度设想,并用“什么真不错,要是有什么就更好了”的句式,阐述自己的想法。

  3.乐意参与讲述辩论,体验青蛙把烂泥塘建成美好家园的积极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能大胆从各个角度设想,并用“什么真不错,要是有什么就更好了”的句式,阐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青蛙、卖泥塘的牌子、老牛、野鸭、蝴蝶、小鸟、小兔、小鹿等图片。

  2.故事《青蛙卖泥塘》录音。

  3.幼儿人手一本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出示图片

  师:谁来了?青蛙住在哪里?原来它住在烂泥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泥塘?青蛙住在xxx的烂泥塘里心里会怎么想呢?

  过渡:是的,青蛙不喜欢这个烂泥塘,打算把它卖掉,青蛙会怎么吆喝呢?

  师:听,青蛙是怎么卖的。(播放录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卖泥塘咯!卖泥塘)

  二、谈话交流,理解画面。

  1.老牛图片。

  师:我们的吆喝声把谁引来了?老牛会想买这个烂泥塘吗?为什么?(幼儿讲述)老牛喜欢吃什么?可是周围有吗?所以老牛不想买烂泥塘。

  师:听,老牛是怎样说的,一起学一学。(播放录音)(老牛说:这个水坑坑的,在里面打打滚挺舒服的,不过要是周围有些小草就好了.)

  师:所以老牛不想买泥塘,走了。

  师:听了老牛的话,青蛙会怎么做?

  小结: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在泥塘周围播撒了种子。春天到了,看,长出了什么呀?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三、幼儿自主阅读

  1.教师交代要求

  师:还会有谁来买呢?答案就藏在你们的小书里,请你看一看,说一说,谁来了,小动物对青蛙说了什么?请你用“什么真不错,要是有什么就更好了”的话说一说。

  2.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

  师:谁来了?(出示野鸭图片)你觉得野鸭对青蛙说了什么?野鸭为什么没有买烂泥塘?青蛙会怎么做?(幼儿讲述)

  小结:青蛙想,要是能往泥塘里引些水,就能卖出去了。于是它跑到周围的山里找到水,装满泥塘。

  师:接下来谁来买了(出示小鸟图片)?小鸟会怎么说?小鸟为什么没有买泥塘?青蛙是怎么做的?

  小结:小鸟喜欢在树上,所以也没有买泥塘。

  师:到现在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我们一起帮青蛙吆喝一下:“卖泥塘咯,卖泥塘咯。”

  师:这次又把谁引来了?(出示蝴蝶图片)谁把蝴蝶和青蛙之间的事情说一说。

  小结:青蛙听了蝴蝶的话种上了花,它的烂泥塘变得更漂亮了。

  四、揭晓故事结尾

  1.幼儿辩论

  师:刚开始这是一个又脏又臭的烂泥塘,现在呢?谁来说一说?青蛙最后还愿意卖泥塘吗?

  2.投票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青蛙会卖,有的觉得不会卖。你觉得不会卖的请坐到左边来,会卖的请坐到右边来,一起看下结果吧。

  师:xxx你为什么觉得不会卖,说说你的理由。

  3.倾听故事结尾(播放录音)

  师:听,谁的想法是跟青蛙一样的。

  4.结束:青蛙最终不愿意卖泥塘了,美丽的地方人人爱,让我们一起学*青蛙,把我们的幼儿园也装扮的更漂亮吧。

  活动反思:

  《青蛙卖泥塘》是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幼儿美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以读带悟、角色扮演、想象说话等个多种手段引导孩子走进故事,理解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青蛙卖泥塘教案 5

  活动设计思路:

  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园的今天,幼儿也需要有一个温馨、和谐、环保的环境和美丽的家园。于是我在“家·我的故事·美丽的家园”主题活动中,选用了获得陈伯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的:《青蛙卖泥塘》这一故事题材,作为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青蛙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能大胆地从各个角度设想,并阐述自己的想法。

  2、能理解并欣赏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背景效果图,山脚下一块空地,一个烂泥塘,一只青蛙,一块卖泥塘的招牌)、图书若干本、板报。

  2、活动前介绍过故事的主要线索,并请幼儿思考你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好不好,有谁会来买泥塘呢;为什么;青蛙的泥塘有没有卖掉,青蛙最终的新家在哪儿。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师:前几天陈老师讲过有一只青蛙住在烂泥塘里,觉得不怎么样,想把它卖掉,搬到城里去住,还请你们思考了四个问题。(幼儿回忆。)

  师:你们都进行了思考,有的把自己的想法画成了有趣的画,有的收集了相关的材料,还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展开了讨论。接下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听听谁的想法最有趣。(幼儿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在屏幕上投射电脑制作的幻灯片:烂泥塘、青蛙等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幼:一只青蛙。/一个水坑。)

  师:对了,一只青蛙和一个烂泥塘,这就是青蛙的家。(幼儿看着图片窃窃私语:青蛙的家在烂泥塘里?)

  师:(见幼儿对青蛙住在烂泥塘里很感兴趣,于是改变了原来先讲述故事后提问的计划,即兴与幼儿互动)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会怎样?它会高兴吗?(幼:高兴,烂泥塘里有水,它可以游泳。/不高兴.烂泥塘很脏,我们不愿意住,青蛙也不愿意住的。/烂泥塘里的水不干净,青蛙吃了会生病的,青蛙不高兴住在那里。)

  师:对了,青蛙不愿意住在那里,于是它想把泥塘卖了到城里去。(教师假扮青蛙吆喝:卖泥塘啦,卖泥塘!谁要烂泥塘!)

  师:你要不要烂泥塘?你觉得青蛙卖泥塘这个想法好不好?(针对卖与不卖与幼儿互动,卖的道理是什么?不卖的道理又是什么?)

  幼:烂泥塘我才不要呢,我觉得青蛙这个想法很好,因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感到脏兮兮的',烂泥塘里水少,不太可能长荷花,青蛙不能在荷叶上自由地、欢快地跳来跳去玩,没劲!所以它要卖掉烂泥塘,搬到城里去,城里可能会有清澈的池塘,美丽的景色,青蛙该多高兴啊。

  幼:我觉得青蛙不应该卖掉烂泥塘,应该想办法让烂泥塘的水多起来,可以撒一些荷花的种子、菱角种子,等种子发芽、开花、结果,青蛙就可以在荷叶上玩耍了,生活在这样的池塘里该多快乐!

  幼:青蛙应该住在田野的池塘里,可以经常到城里去玩玩。如果觉得环境不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环境。

  幼:我觉得青蛙还是不要卖烂泥塘,如果大家都想把不好的环境卖掉,那谁来改变不好的环境呢?

  幼:对呀!青蛙本来就住在烂泥塘里,它觉得不怎样的话,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美丽起来,就像我们的幼儿园有花、有草、有树、有小河,多美啊!

  师:可它还是想卖,有谁会来买烂泥塘呢?为什么?

  幼:我觉得小动物听到这个卖烂泥塘的消息,它们都会想来买的,但是看了后可能会不满意的。因为现在大家都喜欢住在优美的环境里。

  幼:我认为蚯蚓可能会来买烂泥塘,因为它喜欢在泥巴里钻来钻去。

  幼:我认为水牛会来买烂泥塘,因为水牛喜欢在泥塘里打滚,水牛滚了一身泥,虫子就不会来咬它了。还能在泥塘周围种它喜欢吃的草。

  幼:我觉得野猪会来买烂泥塘,但是野猪买好烂泥塘后,它会在泥塘边盖一幢房子,因为晚上它要住在房子里的。(幼儿围绕着卖与不卖,尽情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既有大胆的想象,又不乏合理的推理,语言也完整而优美。)

  师:如果一个烂泥塘给你住,你会怎么办?(幼儿展开讨论。)

  幼:我会把烂泥塘改造成鱼塘,在里面养鱼,那我就有鱼吃了。

  幼:假如我是青蛙,我会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去住,那里有清澈的池塘,多干净,多舒服,就像我的家,把小房子卖掉换新的大房子,有花有草,有树有流水和小桥,景色很美。

  幼:我会想办法改造烂泥塘,把它变成度假村,开宾馆,还要种些花,把烂泥塘打扮得漂亮些。

  师:(教师见幼儿已经有了改造家园,创造美好环境的愿望)那我们也替青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来改造、美化青蛙的家园。(幼儿为青蛙提出了很多方案。)

  师:青蛙最后有没有卖掉烂泥塘?为什么?

  幼:我想青蛙最后不会再卖烂泥塘了,因为经过青蛙的努力,烂泥塘已经不再是烂泥塘了。

  幼:青蛙把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小乌在树上唱歌,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舍不得卖它了。

  幼:我想青蛙是不会卖的,因为烂泥塘的环境变美了,要是累的话,它可以躺在草地上,休息休息,还可以晒晒太阳,多舒服。

  二、欣赏故事《青蛙卖泥塘》

  师:陈老师说的这只青蛙是在一本书里找到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听这个故事,看看和大家刚才说的一样不一样。(投影配乐讲故事。)

  三、交流讨论

  师:最后动物伙伴为什么都没有买泥塘?青蛙想卖烂泥塘,最后又为什么不卖了呢?卖的理由是什么?不卖的理由又是什么?

  师:(归纳小结,重复幼儿优美的语言):原来青蛙卖泥塘有卖泥塘的道理,不卖也有不卖的道理。小动物不买泥塘也有它们的道理。青蛙追求幽雅的环境,向往美好的生活,它觉得住在烂泥塘里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搬进城里,在卖泥塘的过程中,得到了伙伴们的启发。青蛙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把一个不起眼的烂泥塘变成了清澈的池塘,还在池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铺了草地,造了房,修了路。现在,它能看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到小鸟在树上唱歌,还可以在清澈的池塘里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青蛙的家园真是太美啦,青蛙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青蛙自豪地唱起了歌。

  四、欣赏歌曲《快乐的小青蛙》(略)

  五、幼儿自由组合,看书讲故事(略)

  六、活动延伸:主题游戏“青蛙卖泥塘”(略)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则语言活动,但活动的目标与重点并不是对语言材料的学*,而是幼儿情感的激发。由于活动过程中教师给幼儿留出了较大的自主想象、推理和表达的机会,所以活动有效地让幼儿体验和感受了青蛙想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激发了幼儿创造和保护美好家园的积极情感,同时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关于动物的已有经验,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后面的故事欣赏变得水到渠成。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4)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菁华3篇)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

  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

  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5)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菁华5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青蛙头饰 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

  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青蛙图片,问幼儿青蛙长什么样子,并叫幼儿学青蛙叫、学青蛙跳。

  二、学*青蛙的生长过程

  1、引题性提问: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跟它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

  2、放幻灯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解说后跟老师复述。

  3、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根据它的生长顺序给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或是给所有的图片排列顺序,做得好的幼儿将给一张贴图。

  4、用头饰玩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1、告诉幼儿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简单讲解青蛙捕虫的知识。

  3、观看青蛙捕虫的幻灯片。

  4、讨论:说说自己怎样保护青蛙。

  四、结束活动

  1、做律动《我是小青蛙》。

  2、老师戴头饰扮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们在乐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小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

  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不同的练*方法,锻炼幼儿跳跃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竹筐20个(边筐高25厘米)、4张圆形大小不一的荷叶、纸皮(荷叶)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音乐游戏"小青蛙醒来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活动身体。

  2、幼儿每人选一张"荷叶",摆在地上,进行跳进跳出动作练*,(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起跳时先屈膝,落地要轻)

  二、基本活动练*一"勇敢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跳过高25厘米的障碍物。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们一起到野外去玩玩,好吗?路上会有一些小土坑和小土堆,我们可以跳进、跳出、跳上、跳下,可好玩了!"

  1、将竹筐*放,小青蛙跳进跳出小土坑。

  2、将竹筐倒扣放,小青蛙跳上跳下小土堆。

  练*二"互相帮助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衡能力及为他人提供帮助。

  老师:"前面的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桥,你们想不想玩惊险的"两人过桥"的游戏?"老师讲解游戏的方法,提示"小桥的桥面比较窄,小青蛙们过小桥的时候,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过桥。"将幼儿分成两组,各自站在两边的起跑线上,听口令同时过桥(竹筐倒扣,一个挨一个摆放成一座小桥)

  ①过直线型小桥:

  ②过型小桥:

  ③过型小桥

  ④过间隔式小桥(在活动中,教师重点提示两人相遇时,要照顾到对方,保证不让自己,也不让别人掉下桥)练*三"团结友爱的小青蛙":让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老师:"小青蛙们都累了,请你们听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跳到指定的一张荷叶上,全都能坐下来休息,行吗?"

  1、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大的荷叶上

  2、听口令,全体坐在较大的荷叶上(幼儿紧贴着坐)

  3、听口令,全体坐在中等大的荷叶上(幼儿拥挤着坐,个别需坐在别人腿上)

  4、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小的荷叶上,教师启发幼儿如何能让大家都能坐下?如何提供帮助?(半数幼儿需重叠抱坐)(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能在越来越小的荷叶上坐下来,从中体验到"分享"后的快乐)

  三、放松活动"小青蛙回家"老师:"小青蛙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

  1、两人一组手拉手绕过障碍物(竹筐)

  2、四人一组手拉手以转圈的方式绕过障碍物四、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3

  设计意图:跳跃是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跳跃训练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提高有特别的帮助。但是由于连续性的跳跃动作对身体的体力和体能要求较大,幼儿容易产生兴趣上的疲劳和怕苦怕累的情绪,于是我们以小青蛙为角色设计了这次活动,以其达到玩中学*,学中练*,乐中锻炼的目的。

  活动目标:《纲要》在健康领域提出,幼儿要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微目标:

  1、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的方法。

  3、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重难点:学*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荷叶、害虫。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主题师:宝贝们,春天来了,我们来活动一下身体吧。律动《我们来运动》

  二、讨论青蛙的本领师:宝贝们来告诉妈妈我们青蛙有哪些本领吧。

  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小结:青蛙的本领可真多,会游泳、跳跃、会帮农民伯伯捉害虫。你们想不想做一只本领大大,农民伯伯超级喜欢的青蛙呀?那我们就一起来练*青蛙跳跃的本领吧。

  三、进行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的技巧练*,掌握动作要领

  1、幼儿自由跳,然后说说自己总结的经验,并示范。

  2、师小结,引出口诀:小脚并并拢,膝盖弯弯曲,跳。

  3、幼儿熟练技巧后再一次练*

  四、游戏:捉害虫农民伯伯打电话来求救,我们要出任务了。跳过荷塘,去稻田捉害虫,再从荷塘跳回来

  五、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回家观察认识一下这些害虫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利用夸张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满足孩子想爬、想跳的欲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环节与细节,例如:数虫子,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利用废旧纸皮做的荷叶及幼儿用报纸卷成的小虫,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二、认识青蛙

  "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结:小蝌蚪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我们看段视频就明白了!

  三、观看课件,幼儿总结出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一遍,提问:

  "小蝌蚪经过哪些变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师根据幼儿回答,张贴图片。师不做评价)

  2、再次播放课件一遍,提问:"小蝌蚪是这样变成青蛙的吗?(请个别幼儿参与评价。)

  师小结:原来呀,青蛙是经过了:卵→小蝌蚪→长出前腿→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长过程。

  四、分发作业单,巩固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

  五、总结:青蛙生活在小河、水沟及水田中,以蛾、蚊、蝇类等农业害虫为主要食物。据统,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虫。每只青蛙吃掉这么多害虫,成千上万只青蛙吃掉的害虫就很多了。因此,人们把青蛙称为"捉害虫高手",并把青蛙当做人类的好朋友。

  相信小朋友们,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能做到保护青蛙,爱护青蛙。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5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说:“小青蛙”。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6)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范文十份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联练*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最高点。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2

  目标:

  联练*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学*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归类并讲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教学课件

  学具 人手一份数字卡片 答题卡 小青蛙操作材料及答题纸 每组一份数字卡及答题卡

  活动重点:

  看图学*6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 邀请小青蛙:复*6的组成

  春天到了,田里的庄稼请小青蛙帮忙捉害虫,小青蛙要听到密码它才来。小青蛙的密码是这样的,请小朋友仔细听小青蛙叫了几声,然后叫出和小青蛙的叫声加起来是6的青蛙叫。

  那么小青蛙就来了,你们愿意邀请它们吗?

  那让我们快点对密码吧。

  “小朋友,请听好,我叫3声呱,你叫几声呱?”

  “小青蛙,请听好,你叫3声呱,我叫3声呱。”

  二、找找小青蛙:根据画面,启发幼儿边分类边列式

  1 数数一共几只小青蛙。

  2 请幼儿分别按小青蛙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征,列出加法算式,看谁列的快。

  3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列的算式表示什么,教师出示算式。

  4 启发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算式和内容,教师出示算式。

  5“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6,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5道算式就是6的加法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将幼儿列出的算式汇总,启发幼儿观察,并找出互换规律。)

  6教师小结:像1+5=6、5+1=6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5=6马上就想到5+1=6,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4=6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3+3=6又会想到什么?…

  三、小组闯关:幼儿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1 小青蛙要在池塘闯关成功才能顺利到达,我们大家帮帮它吧!

  2 小组力量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答题,每组都答对了,就闯过了一关,你们有信心吗?

  3 依次出示图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按图意讲述应用题,并用数字卡摆加法算式以

  及相关朋友题。

  四、游戏:捉害虫 。进一步巩固幼儿对6的加法的学*

  1、小青蛙这么能干,我们也来帮它们一起捉害虫吧。

  2、小青蛙一下子吃进了6条虫子,它跳一跳,发现6条虫有两种种类,一种红一种绿,它请我们帮它记录下来,并列算式算算。当然还要列出朋友题。

  3、幼儿操作

  四、结束:小朋友真能干,小青蛙都呱呱呱的表扬我们呢。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6以内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2、在操作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小青蛙胸饰若干,虫子一条,剪刀一把,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练*卡片若干学具:虫子人手五份,记录纸人手一份,剪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

  师说:青蛙宝宝们,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音乐响起,幼儿跟老师学做小青蛙跳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中间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说:(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得多好呀!

  师说:咦!这边的稻子怎么这样乱?(有虫子)师说: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说:这条虫子长得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一个圆圈﹑一节一节的……)师说: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写"6"在记录纸上)师说:"六节虫"很厉害,它能在短时间内毁坏我们的稻田,吃掉我们的粮食,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捕虫本领。

  师说:(师拿出灭虫武器——剪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武器,看我的。(师用剪刀将虫子一剪为二)师说:我的刀剪在虫子的.第几节?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

  (老师边讲边写完整分合式)师说: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把它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了,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已经捉了一条虫子。

  师说:刚才"六节虫"被我的刀剪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剪在虫子哪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剪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宝宝们要把每次捉的虫子怎么剪的记录下来,我们比一比谁捉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师说: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宝宝们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回到自己座位上自由练*,师巡回指导。

  师说: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回中间座位)6、交流捉虫经验师说: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消灭虫子的?

  师问:

  (1)你剪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师演示并写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师说: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分合式,好吗?

  7、游戏:找朋友师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害虫消灭了,不过青蛙妈妈还要看看你们今天的本领学得怎么样?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宝宝们,看看你的小青蛙背后有什么?(数字)如果我拿出数字2,数字2的青蛙宝宝就去找和它合起来是6的数,我说:"2的朋友在哪里?"你找到后说:"我的朋友在这里。"并和找到的朋友抱在一起。

  8、结束师说: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跳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5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方法,以便在以后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6

  设计意图

  游戏应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小青蛙捉害虫学*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巅峰。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学*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55cm。

  2、丰富圈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圈,自制害虫若干,青蛙头饰一只,橡皮筋,筐,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人手一只圈斜背在身上,在操场一角呈四队站好。

  师:今天啊,老师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呢做小青蛙。妈妈要带你们学本领,你们一定要仔细听,认真学。好,现在我们出发了。

  (1)队列练*:一个大圆——走成一竖排——左右开花走——找朋友走成二竖排——走成二个小圆——走成五排。

  (2)做圈操:盖圈,翻圈,套圈,转圈,跳圈。

  2、基本部分:学*双脚立定跳远。

  (1)师:小青蛙们,到妈妈这里来,妈妈带你们炼本领了。让圈呀来帮助我们练*跳的本领好吗?等一会,妈妈要看看哪只小青蛙最爱动脑筋,想出各种跳圈的方法来。好,找空的地方去练一练。

  (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注意观察新的跳圈方法,及时相互交流。)

  (2)集体练*:集合幼儿成一个大圆,请几只小青蛙示范跳法。

  师:妈妈想请小青蛙到这里来,把刚才练的本领跳给大家看看,谁愿意来表演。一起跟着做。(向圈里、圈外跳,前后左右跳,并拢分开跳……)

  (3)师示范:妈妈也有一种跳圈方法,是从圈的一边跳到圈的另一边,跳的时候不能碰到圈。我们一起来练一练,跳。为了跳的远一点,跳前先要膝盖弯曲,用力摆臂,再跳一次。自己再练练。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布置场景)

  师:我们有了许多本领,妈妈带你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好吗?先把圈放到边上去,然后到妈妈这里来排好队。你们看,田里有那么多害虫等着我们去捉,这里有一条田沟,你们先要跳过田沟,然后跳到田里去捉害虫,每只青蛙捉一条害虫,放进筐子里,再跳过田沟回来,妈妈的话听明白了吗?跟着妈妈捉害虫了。(练*二遍)

  3、结束部分:小青蛙你们本领真大,看,捉了这么多害虫,高兴吗?天不早了,拿一个圈排好队,妈妈带你们回家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8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方法,以便在以后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5的组成。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分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的兴趣,提高学*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小青蛙捉害虫》大班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学*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锻炼弹跳能力,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难点:能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跳跃的能力

  2、物质准备:青蛙妈妈头饰、害虫图片、体能环、单元砖、*衡木、体能条、桌子、小板凳、钻圈、轮胎、口哨、毛巾、水杯、水杯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天气越来越热了,青蛙妈妈的池塘里长满了害虫,你们愿意帮她捉害虫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播放小跳蛙音乐热身

  二、幼儿自由练*、探索

  1、你们看,是谁来了?(青蛙叫的声音,青蛙妈妈出场)

  青蛙妈妈:“小朋友好,我是青蛙妈妈,天气太热了,我的池塘里有很多害虫,我要着急去捉害虫,你们要和老师学好本领,快来帮我捉害虫吧。”

  2、幼儿自由探索双脚跳的方法。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捉害虫的?我们也来学一学青蛙妈妈跳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四散开向外跳,在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落地时要*稳,不能撞到别人。”。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师:“在刚在练*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跳的很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跳的吗?”

  师:“谁能比他跳的更远呢?”

  4、教师小结,立定跳远的方法(双脚用力往前跳,胳膊前后用力摆,身体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稳,双脚同时落地。)

  5、现在请小朋友按着老师的示范,听着音乐来学小青蛙跳一跳,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到撞到别人(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三、游戏:捉害虫

  1、幼儿自由练*

  师:“我们已经学好了本领,快帮青蛙妈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帮我捉害虫”。

  师:“那我们开始吧!”

  2、幼儿自由探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师:“在捉害虫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到了水里,有的小朋友没有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有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捉到更多的害虫?”(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再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捉了这么多害虫,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辛苦了,帮我捉了这么多害虫,快来休息一下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休息一会,擦擦汗,喝喝水,补充点能量。”

  四、游戏:池塘大冒险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分组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青蛙妈妈修建2条通往池塘的小路吗?(幼儿自由回答)在修建好的小路上通过时,我们要用到钻、爬、*衡还有立定跳远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搭建的?

  2、幼儿分组游戏

  3、青蛙妈妈:“你们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捉完了,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帮手,是个环保小卫士”。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帮助了青蛙妈妈自己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吧!

  五、放松身体,游戏结束

  师:“请小朋友今天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播放轻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重点放松腿部与脚部。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这节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立定跳远,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大多数幼儿完成较好,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捉害虫”、“池塘大冒险”。

  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整节活动,大班幼儿的活动量达到了,出汗量达到了,孩子们也特别兴奋。相信孩子们在本节活动锻炼了身体,萌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青蛙》大班教案(精选5篇)(扩展7)

——青蛙写诗教案(精选五篇)

  青蛙写诗教案 1

  活动目标

  1、欣赏、跟读诗歌——青蛙写诗,巩固欣赏、跟读常规。

  2、结合诗歌内容,形象地认识标点符号。

  3、认度字词:首、诗、句号、省略。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每人一册、录音机、磁带。

  2、大范例、相应的大小字卡、常规字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幼儿表演舞蹈《小青蛙》。

  (二)基本部分

  1、提问舞蹈名称。

  2、幼儿讨论:小青蛙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一只青蛙一年能消灭许多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小青蛙需要小朋友的保护。

  3、谈话:青蛙有捉害虫的本领,还有写诗的本领哪(出示字卡;青蛙写诗),幼儿认读一遍,“我们一起来听听青蛙写的诗吧。”

  4、欣赏诗歌——青蛙写诗。

  (1)幼儿听音乐传书。

  (2)出示欣赏常规字条,放录音欣赏两遍。

  (3)让幼儿说说:青蛙写的诗是怎样的。

  5、跟读诗歌——青蛙写诗。

  (1)出示跟读常规字条,放录音跟读两遍。

  (2)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小蝌蚪说什么?小泡跑说什么?一串水珠说什么?并出示相应的“,”、“。”、“……”卡。

  (3)听音乐收书。

  6、逐一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

  7、出示大范例,让幼儿找找新认识的字宝宝,并数数大范例里有几个逗号、几个句号、几个省略号。

  8、教师与幼儿共同朗读大范例。

  9、游戏:大家都来跳跳。

  (1)听音乐传字卡。

  (2)教师念儿歌“池塘边,真热闹,大家都来跳一跳,青蛙妈妈来点名,点到谁,谁就跳。”说完儿歌,“青蛙妈妈”说出一个字宝宝,小朋友就手拿相应字宝宝跳跳,边跳边说“我带×字宝宝跳一跳。”游戏数次。

  (3)听音乐收字卡。

  (三)结束部分

  1、教师简单小结。

  2、幼儿听音乐学青蛙跳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青蛙写诗》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头点左甩头,后面点右甩头,写在底部四点底”,学生自然认清偏旁形状、记住偏旁名称,进而认识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学生在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好奇小雨点儿是怎么排队变成偏旁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情绪饱满,课堂也充满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青蛙写诗教案 2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法学*生字,在学*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读诗歌,进入情境随文识字。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会用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写诗、古诗、雨点、不要、过来、不给、当前、串门、我们、以后、成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雨中,感受青蛙的诗。

  三、精读领悟

  1、学*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逗号;

  水泡泡()——句号;

  一串水珠()——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学*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4、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认识标点逗号、句号、省略号

  (1)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比喻句。)

  (2)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6、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小雨沙沙,它现在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多么有趣的诗歌呀!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感受到了下雨的美好。

  (2)喜欢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兴趣。

  2、课堂练*:

  (1)换识字环境读文。

  写话作诗不能少。

  逗号好像小蝌蚪,

  句号好像水泡泡。

  省略号像什么?

  好像水珠串成串。

  我用它们来写诗,

  送给妈妈和老师,

  老师妈妈哈哈笑,

  夸我写作呱呱叫。

  (2)口头填空:圆圆的(),当个小句号;一串(),当省略号;()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青蛙写诗教案 3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他们准确的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助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可爱,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教学时要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

  读好儿化音;会写“雨”;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法

  朗读法、图片教学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

  朗读法、练*法、圈点法

  教学资源

  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秃宝盖和四点底两个偏旁。学写生字“雨”。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池塘里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说“我要写诗啦”。它写成了什么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青蛙写诗》。齐读、板书。

  2.出示“写、它”,比较认识秃宝盖。

  二、复*巩固词语

  1.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诗歌诗人以前以后你们他们

  写字写作业成了一个雨点儿只要

  过路给了一串

  三、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象画面。

  2.学*第一小节——创设情境,激发想象,感受雨天的美。

  (1)在美丽的池塘里,你听有什么声音?雨大吗?

  (指生读: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2)读“雨点儿”,学*点儿的儿化音,点的部首四点底。

  (3)学写生字“雨”,学生组词、观察它的占格,师范写,生练写,师巡视评价。

  (4)同学们看这幅美丽的图片,雨点都落到了哪儿呢?如果你是小青蛙,雨点落在你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如果你是小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心情怎样啊?齐读第一节。

  3.学*2~4节——分角色读诗,体会童趣。

  (1)女生齐读2至4节。听到小青蛙要写诗啦,谁来帮忙了。他们都帮了什么忙?

  (2)为什么他们能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3)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哇!我们来扮演小蝌蚪、水泡泡和小水珠说话。

  (4)多有趣的诗歌呀!想想大自然中还有谁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4.学*第5节——想象开启智慧。

  (1)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完了,我们赶快看来读一读,男生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2)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有了伙伴们的帮忙,就有了停顿和节奏。你说说这一节用了哪些你认识的标点符号?师领读(活泼轻快)

  (3)“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当个小翻译,说说青蛙在诗中说了些什么?

  5.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多团结呀!所以小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再次大声齐读诗歌。

  四、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五、作业

  回家把这首诗歌读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青蛙写诗

  小蝌蚪图片逗号

  水泡泡图片句号

  一串水珠图片省略号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图略)

  教师口述:

  1.青蛙写诗呱呱呱,标点符号来帮忙。

  2.导入:青蛙要写诗,大家来帮忙,快去看看写了什么诗。(板书课题:7青蛙写诗)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的好奇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写字写信诗歌写诗两点一点不要要钱路过过桥给你不给当家当官烤串一串我们你们可以以为变成成为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点们”,后鼻音“当”,翘舌音“诗串成”等。)

  ②学*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冖”,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冖”的字多与“家、房子”有关,含有“灬”的字多表示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指导写好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实物,让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经验识记。如,学生在学*中经常写字,回忆一下写字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写”的意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能体会“诗”的意思。

  组一些词识记。如“写诗、诗句、只要、人们、我们”。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激发识字乐趣,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多音字:笼(lónglǒng)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这里的加点字“当”读一声“dāng”,意思是“充当、担任”,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g”,意思是“合宜;吃亏、受骗”。组词分别如下:

  当dāng(当时)(当家)

  dàng(上当)(当铺)

  ②读一读:

  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乌鸦当(dāng)时非常喜欢听狐狸的奉承,就上当(dàng)了。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从字音、组词、造句,对多音字进行了非常前面的教学,使学生很快掌握“当”这个多音字。】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蝌蚪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池塘蛙或蟾蜍等的幼虫。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会写字”

  下个雨们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下”,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个”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均匀。

  “们”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第四画的竖靠*竖中线。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写字的指导,实行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后,我知道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小蝌蚪、水泡泡、水珠都来帮忙。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青蛙写诗教案 5

  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会写“下、雨”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会读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好,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的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请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猜猜它是谁?播放青蛙的叫声,学生猜是哪种动物的叫声,随机板书:青蛙。

  2、你们认识青蛙吗?说说青蛙有什么本领?

  3、青蛙不光会捉害虫,还会写诗呢!今天我们就跟随青蛙一起去写诗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写、诗”二字及部首“冖”。

  二、明标自学

  学*这篇课文,我们得完成这两个学*任务哦!师读学*目标。

  1、出示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任务。

  2、学生听课文朗读配音。

  3、读完课文后,和同桌一起把圆圈里的生字读一读。

  三、激趣导学:我跟青蛙学写诗

  (一)、我跟青蛙学认字:

  1、出示横线里的生字: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2、检查生字预*情况:指名带读,其他同学跟读。

  3、师:生字宝宝有点调皮,它们把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来吗?小组开火车认读。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点”下面有“灬”,“串”象形字。)

  5、识字小游戏:帮青蛙跳荷叶(11片荷叶,每片荷叶上有一个生字组成的词语,认对即跳过一片荷叶。)

  (二)我跟青蛙学写诗:

  1、指名朗读课文,找一找: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忙了?

  2、指名汇报,随机出示课文相关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随机完成小游戏:小小卡片找朋友(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卡片,让小朋友配对粘贴在黑板上作为板书。)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摆呢?

  3、分角色读(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

  4、角色表演读:请三位同学上台,分别戴上小蝌蚪、水泡泡、荷叶上的一串水珠头饰,进行表演读课文,随机渗透“团结互助”思想教育。

  5、过渡:青蛙在这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它的诗写成了,出示: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先是无标点的,请学生读,后出示有标点的,请学生再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作用以及停顿方法。)

  (三)我跟青蛙学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四个生字(带田字格)

  2、学生观察,重点指导书写“雨”的笔顺。

  3、学生书空。

  4、展示、点评书写情况。

  (四)一课一得,谈收获:逗号、句号、省略号。

  四、丛书链接《标点符号歌》

  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标点符号?作用分别是什么?

  2、指名汇报。

  3、小游戏:放飞气球

  五、拓展提升

  1、播放小视频,学生观看。

  2、说说观后感:渗透环保教育,团结友爱教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