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教案 / |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青蛙的基本特征,尝试用动作模仿小青蛙游泳。

  2、借助椭圆形变换不同方向,画出小青蛙的游泳姿态。

  3、养成细致观察、大胆作画的*惯。

  活动准备

  1、课件,范画一幅、青蛙照片一幅。

  2、表现青蛙身体的椭圆形硬纸片若干。

  3、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图形联想。

  1、教师出示椭圆形纸片。

  2、提问:看看、猜猜这个图形像什么?

  教师:还像什么?

  3、出示青蛙的影像图。

  看,椭圆形变成了什么?

  二、观察图片,了解青蛙特征。

  1、青蛙长什么样?

  2、青蛙会什么本领?

  三、模仿体验,通过头、四肢的动作变换不同的游泳姿态。

  1、青蛙做预备的时候,腿是怎样的?学一学。

  2、青蛙游向前的时候,腿是怎样的?学一学。

  3、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老师用语言提示和启发:

  小青蛙,学游泳,向左游游,向右游游,向前游游,向下游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4、引导其余幼儿观察其头和四肢的位置。

  四、讨论作画。

  1、借助椭圆形图片摆造型。

  2、请小朋友帮忙,先把青蛙的身体摆一摆。

  3、讨论:小青蛙向下游时,头在哪里?眼睛在哪里?向左游呢?

  (幼儿可以将椭圆形任意摆放:横着、竖着、斜着,教师只要巧妙根据椭圆形的方向添画出青蛙的

  眼睛、四肢等,便可表现出姿势各异的小青蛙了。)

  4、请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教师用语言提示:你想让青蛙朝哪里游?那它的头和眼睛画在哪里?

  5、提出绘画要求:画出不同方向的小青蛙,比一比谁的青蛙游泳姿势最漂亮。

  五、幼儿自由作画。

  绘画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作画要求:

  给小青蛙穿上衣服,小青蛙累了,给它画些荷叶,让它休息休息。

  六、师生讲评。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小青蛙。评一评谁的青蛙游泳姿势漂亮。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

  2、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有保护青蛙的意识,知道青蛙是我们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铅笔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长图片一套。

  3、玻璃缸里养了许多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1、教师: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题。

  二、通过提问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点。

  1、教师: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长大了,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什么呢?小蝌蚪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呢?

  2、启发幼儿根据个人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三、出示青蛙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说说:

  1、这是谁?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青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2、青蛙头上有什么?腿长得怎样?脚趾间有什么?

  四、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五、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出示青蛙生长图片或观察幼儿用书上的青蛙生长演变的画面,说说:小蝌蚪是怎样慢慢变成小青瓦的?

  2、幼儿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小青蛙—长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变生长过程。

  六、组织幼儿讨论,了解青蛙的生活*性,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3、菜市场,有人捉了青蛙来卖钱,他们这样对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七、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小青蛙》。

  八、幼儿操作活动。

  知道幼儿观察幼儿用书,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启发幼儿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性。

  2、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有保护青蛙的意识,知道青蛙是我们的朋友。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铅笔人手一支。

  2、青蛙生长图片一套。

  3、玻璃缸里养了许多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小蝌蚪。

  1、教师:这是什么?小蝌蚪在水利干什么呢?

  2、教师和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小蝌蚪》,引出主题。

  二、通过提问的方式,初步了解青蛙的特点。

  1、教师:小蝌蚪在水中游呀游,慢慢地长大了,小蝌蚪长大了就会变成什么呢?小蝌蚪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呢?

  2、启发幼儿根据个人已有经验讲述自己对蝌蚪和青蛙的认识。

  三、出示青蛙图片或幼儿用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了解青蛙的主要特征,说说:

  1、这是谁?青蛙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青蛙的身体是什么颜色的?

  2、青蛙头上有什么?腿长得怎样?脚趾间有什么?

  四、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五、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出示青蛙生长图片或观察幼儿用书上的青蛙生长演变的画面,说说:小蝌蚪是怎样慢慢变成小青瓦的?

  2、幼儿清楚地了解到:青蛙卵—小蝌蚪—长出后腿小青蛙—长出前腿的小青蛙—青蛙。青蛙完整地演变生长过程。

  六、组织幼儿讨论,了解青蛙的生活*性,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1、你知道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青蛙喜欢吃什么》为什么说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3、菜市场,有人捉了青蛙来卖钱,他们这样对吗》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七、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小青蛙》。

  八、幼儿操作活动。

  知道幼儿观察幼儿用书,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启发幼儿用画箭头的方式,表现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学*按顺序观察的方法,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性。

  2、尝试用声音和动作模仿青蛙的特征,加深对青蛙的印象。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题

  “呱呱呱,呱呱呱,鼓鼓的眼睛宽嘴巴,白白的肚皮绿绿的褂,专吃害虫保庄稼。”

  请小朋友猜测它是谁?

  我们仔细看看,青蛙长得是不是这样的。

  二、出示图片,幼儿认识青蛙

  1、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

  提问:青蛙长得怎么样?(学*按顺序观察:眼睛——嘴巴——背——肚皮——四条腿)

  2、了解青蛙的生活*性。

  提问:青蛙是怎么运动的?(幼儿学*蛙跳)

  青蛙是怎么叫的?(幼儿学*蛙叫)

  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爱吃什么?

  3、教师小结:青蛙爱吃虫,所以它生活在农田里。青蛙一天能吃好多害虫,是除害虫的能手。这样就保护了庄稼,它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

  三、欣赏《青蛙》

  1、欣赏歌曲《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学*朗诵儿歌。

  2、幼儿边朗诵儿歌边做青蛙跳的动作。

  3、听着歌曲,小青蛙们,跳到外面捉害虫去啦!

  四、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青蛙、关心动物的情感。

  2、培养幼儿大胆的创造能力、观察力、合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体态特征,尝试用准确的指印方法指印青蛙。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青蛙头饰、歌曲磁带、指印画范画。

  2、各种广告色、调色盘、抹布、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小青蛙回家》入场。(戴青蛙的头饰蹦跳入场)。师:“听,什么声音?”作倾听状。放蛙叫声音激发幼儿兴趣点。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青蛙体态特征,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进一步了解青蛙,激发幼儿喜爱动物、关心动物的情感。

  重点观察青蛙的体态特征。

  小结:青蛙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它们身上长有各种各样的斑点和花纹,鼓眼睛,大肚子前腿短后腿长,发声时鸣囊圆圆的,专门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爱护它。

  3、出示范画,示范指印画青蛙的技巧。

  1、利用手指小士兵的游戏让幼儿掌握指印画技巧(不同部位、不同方向)

  2、重点示范点、按、提的作画技巧。

  3、引导幼儿作画,鼓励幼儿合作,大胆用色并进行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重点:大胆用色,动态创新。

  4、作品展示,引导、鼓励幼儿互相欣赏、讲评。

  5、活动结束:组成青蛙护卫队,争做一个保护动物的小卫士。(口号:我们大家,爱护青蛙)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6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很多小朋友都对昆虫很感兴趣,所以特设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青蛙。

  活动目标

  1、明白青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关注小动物的情感。

  2、观察并描述青蛙的外形特征,通过故事《小青蛙找妈妈》了解青蛙从卵变蝌蚪最后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3、锻炼幼儿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青蛙为什么是益虫?

  活动准备

  青蛙图片,《小蝌蚪找妈妈》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并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

  2、这些青蛙*时都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3、你们害怕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会去捉青蛙或吃青蛙吗?

  二、青蛙外形特征

  1、自主探索:请幼儿仔细观察青蛙图片、模型,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如并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通常为经绿色,趾间有薄膜相连,青蛙生活在水中或靠*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

  2、集体探索:你见过青蛙,听过青蛙的叫声吗?说说青蛙和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青蛙生长过程

  1、出示《小蝌蚪找妈妈》挂图,讲述故事。

  2、提问:水草上沾着的一团圆圆的东西是什么?大脑袋长尾巴、游来游去的动物是什么?是由什么变来的?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幼儿复述故事。

  4、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玩法:小朋友围成圆圈站好,老师一边出示字卡一边说:青蛙妈妈产下许多圆圆的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形状),又成小蝌蚪(幼儿小跑步双手放在身后做摇摆状),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幼儿伸出两只胳膊继续小跑做游泳状),又长出两条后腿(幼儿把两腿分别伸一伸),最后成青蛙呱呱叫又跳(幼儿做蛙跳状,嘴里学青蛙叫声:呱呱呱)。

  教学反思

  1、在本节课中,小朋友学到了青蛙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演变过程。幼儿在本节课中知道也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了。

  2、本节课少讲了青蛙的益虫,教导幼儿要从小保护它们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告诉大家环境在不断恶化,但有些小动物还是坚持自己的工作,帮人们捉害虫,引入本篇课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7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生长变化。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准备:

  1、在自然角的鱼缸里,养数条小蝌蚪。

  2、蛙类的成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察蝌蚪的特征

  请幼儿猜谜:河里抓青蛙,抓到黑娃娃,大大头来,细尾巴中的黑娃娃是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水里的蝌蚪,并提问:蝌蚪长什么样子?(头大大的、圆圆的,有一条长尾巴,像个音符)

  2、请幼儿再看一看每只蝌蚪是否长的一样?幼儿自由发言。

  3、蝌蚪是怎样运动的?是用身体的哪个部分让它前进呢?(游动、尾巴)

  二、观察蝌蚪的生长过程

  1、观察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提问:

  ⑴从小蝌蚪到青蛙会经过哪些变化?

  ⑵蝌蚪变青蛙是先长出前脚还是后脚?

  ⑶身体的哪个部分会消失?

  ⑷变成青蛙后都停在哪里?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以幼儿用书中蝌蚪的生长过程图统整概念。

  三、比较青蛙和蝌蚪

  1、教师请观察比较蝌蚪和青蛙,然后提问:

  ⑴青蛙长什么样子?(有四只脚,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⑵青蛙是怎样运动的?

  ⑶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么不同?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幼儿回答并统整概念。

  四、观察不同蛙类

  1、观察不同的蛙类后,提问:

  ⑴蟾蜍长得好像青蛙,有没有发现它们哪里不一样?(颜色较深、皮肤有疙瘩)

  ⑵树蛙和青蛙哪里不一样?(居住环境不同、脚趾没有蹼有吸盘)

  2、让幼儿思考后回答,教师再总结说明幼儿的讨论。

  活动反思:

  能说出青蛙的生长变化,能排列出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根据观察幼儿用书上的内容,能说出两种不同蛙类的外形特征。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8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青蛙头饰 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

  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青蛙图片,问幼儿青蛙长什么样子,并叫幼儿学青蛙叫、学青蛙跳。

  二、学*青蛙的生长过程

  1、引题性提问: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跟它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

  2、放幻灯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解说后跟老师复述。

  3、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根据它的生长顺序给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或是给所有的图片排列顺序,做得好的幼儿将给一张贴图。

  4、用头饰玩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1、告诉幼儿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简单讲解青蛙捕虫的知识。

  3、观看青蛙捕虫的幻灯片。

  4、讨论:说说自己怎样保护青蛙。

  四、结束活动

  1、做律动《我是小青蛙》。

  2、老师戴头饰扮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们在乐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小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

  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

  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识“清、情”等12个生字和病字旁一个偏旁,会写“请”字和横折提笔划。

  2、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3、正确朗读儿歌,喜欢小青蛙,有自觉保护青蛙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字族汉字的特点,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识写“青”字

  1、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写一个字,(书写甲骨文“青”字)你认识这个字吗?这个字是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它的本意是蓝色或草木的颜色,后来延伸到绿色。

  2、(出示课本小青蛙插图)同学们再看,这是什么吗?现在你知道它为什么叫青蛙了吗?(因为它是绿色的。)这种颜色可以让它在草丛中更好的保护自己,避免天敌的伤害和人们的捕杀,所以我们叫这种颜色为保护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小青蛙有关的儿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青”是后鼻音,谁来拼读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青字,怎样写才好看?教师指导学生书写“青”字。

  【设计意图:从甲骨文“青”入手,导入课题,既使学生了解青字的意思、小青蛙名字的由来,又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再识写“青”字,为后面学*“青”字族形声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俩互相检查儿歌朗读情况。

  3、读儿歌光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像老师这样读出节奏感,教师范读,学生拍手读。

  4、这首儿歌的主人公是谁?它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识字,同桌检查,帮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师范读,使学生由读准确到读出节奏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后问这首儿歌的主人公是、谁它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感知儿歌内容,为后面的深入阅读做好铺垫。】

  三、倾听故事,品读儿歌

  1、教师讲故事:(课件出示图片)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太阳公公暖洋洋的照着大地,碧绿的稻田一望无际,小河里的水哗啦啦的流着,同学们请看,这水怎么样呀?

  (1)我们把这就叫做河水清清。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的眼前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啊?像清清这种两个字叠加起来的词,我们管它叫叠词,在诗歌中,叠词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指导朗读——河水清清天气晴。

  (2)这么美的天气,这么美的河水,把谁吸引来了?小青蛙高兴极了,它呱呱的叫着,那小青蛙长什么样啊?你来和小青蛙打声招呼吧。刚才我们学*了叠词的读法,它可以使诗歌朗朗上口,你来试着读读这句——小小青蛙大眼睛。(指导朗读,强调“眼睛”的“睛”在词语里读轻声)

  (3)两句连起来一起读——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2、老师要接着讲故事了:这时,小青蛙突然发现有一只害虫,你猜猜小青蛙会怎么做啊?(1)学生猜想(2)只见小青蛙嗖的一声跳起来,伸出舌头,一口就把害虫吃掉了,原来它是在帮人们做好事情。你想对小青蛙说什么?学生交流(3)小青蛙可真棒啊,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资料:一只成年青蛙一天就能吃掉60只害虫,一年可以吃20000只害虫,有“捉虫能手”“农田卫士”等美称。)(4)小青蛙本领这么大,让我们一起夸夸它吧。指导朗读——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强调“事情”的“情”在词语里读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3、小青蛙做了这么多好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1)学生交流(2)爱护这个词在文中有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保护)保护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保护说一句话吗?小青蛙把害虫吃光,就能保护禾苗不生病,所以我们要爱护小青蛙(3)指导朗读——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4)我们不仅要自己爱护小青蛙,当身边有人伤害小青蛙时,你要对他说什么?

  4、这首儿歌这么美,谁愿意来扮演小青蛙,把这首儿歌给大家读一读?(1)指名读。(2)全班带着动作来读读。

  【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画面,教师生动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儿歌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了儿歌内容,边讲故事边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在读中感受到河水的清澈、天气的晴朗,小青蛙的可爱、小青蛙本领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自觉爱护青蛙的意识。】

  四、学*生字,方法归类

  (一)学*形声字

  1、现在让我们再看看这首儿歌,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预设:我发现晴、清、睛、请、情还有小青蛙的青都非常像)(1)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啊,小青蛙不仅能捕捉害虫,瞧,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组生字呢(课件出示:晴、清、睛、请、情),请同学们一起拼读一下吧。生齐读,指名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2)刚才读的时候有个同学们读错了,那是因为这些字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他们像在哪里啊?(他们的字形、字音都很相似)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呢?(根据偏旁)不同的偏旁代表不同的意思,那么这几个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吧。(预设:“清”是三点水旁,表示清水的意思。“晴”是日字旁,表示有太阳,是晴天。“睛”表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3)师总结:在这些字中,青字表示它的读音,我们把青叫做声旁,而偏旁表示它的意思我们把它们叫做形旁,像这样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字,我们叫做形声字,利用形声字识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方法。(教师贴图板书:形声字识字)

  2、了解了这些字的字音和字义,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给这些字找个好朋友吗?(连线)

  3、要想把生字记得牢,还要动笔写一写。认真观察这个请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导学生书写。(着重强调言字旁的写法)学生写,教师点评。

  4、青字像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一样会不停的变化,它加不同的偏旁就能组成不同的字,请听《“青”字变化歌》。学生拍手读,师生对读。

  5、青字还可以加什么偏旁,变成哪些字?(倩、精、蜻等)快看,老师也找了一些与青有关的形声字(大屏幕出示),除了青字还有很多字也有庞大的家族,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到汉字王国中继续去寻找去发现,那么你会收获到更多。

  (二)认读其他生字

  1、除了这几个生字,本课还有一些生字宝宝也需要我们来认识。(1)带拼音齐读。(2)去拼音开火车读。

  2、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呢?同学们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掌握了这些识字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准确的认识更多的生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类识字方法——加一加、生活经验、编故事、编顺口溜等,并贴板书。)

  3、认识病字头这个字读什么(病),你能给这个字组个词吗?同学们请看,甲骨文中的病字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好像一个病人躺在床上,只不过人和病都竖了起来。)病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这个丙表示读音的,外面的这个是它的偏旁,我们叫它病字头,请同学们跟老师读——病字头,现在大部分病字头的字都跟疾病有关,比如疼、疯、瘫、痴等。

  4、巩固生字这节课所有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让我们一一和他们打声招呼吧。(教师出示字卡,学生读生字)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关于小青蛙的儿歌,同学们想读吗?(课件出示:青蛙种豆)学生打着节奏读。青蛙妈妈到底种的啥?(小蝌蚪)

  2、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呀。课后希望继续探索形声字,找到另外一组像“青”字族这样的形声字。最后一首好听的歌曲送给大家(播放《小青蛙》歌曲)。

  【设计意图:读与小青蛙有关的其他儿歌、加深了对小青蛙的了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小结,回顾了整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好*惯,课后作业—探索另一组形声字,讲识字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理解。】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10

  活动目标:

  ⒈比较长短,能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⒉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展示台。

  幼儿材料:操作材料人手一份(五条长短不同的小船、五队数量不同的青蛙)、自制小船6只。

  活动过程:

  一、小船排队——学*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排序

  ⒈PPT导入,发现小船的不同。

  ⑴池塘里开来了什么?一共有几条船?(点数:一共有4条船。)

  ⑵这些船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①颜色不一样。有红色船、黄色船、蓝色船、黑色船。

  ②长短不一样。黑色船最长,黄色船最短。

  小结:池塘里的四条船颜色不一样、长短也不一样。

  ⒉为小船排队,根据长短探索排队方法。

  ⑴(出示操作材料)小船要靠岸了,请你按照船的长短沿着红旗一边直直的河岸从上到下整齐的排排队,一条波浪上排一条船。

  ⑵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

  ⑶交流:你是怎么给小船排队的?

  小结:小船排队的方法有两种,可以是最短的、短的、长的、最长的这样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也可以是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这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

  ⑷幼儿再次按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的顺序纠正排序。

  二、青蛙坐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⒈青蛙来了,初步感知青蛙数量与队伍长短。

  (PPT结合青蛙叫声)听!谁来了?小青蛙排着队来了,看!排成了几排?(4排)每排数量一样多吗?队伍长短一样吗?

  ⒉青蛙乘船,初步感知船的长度与所载青蛙数量之间的关系。

  ⑴小青蛙要乘船去旅行了,每条船上只能乘一排青蛙,请你根据青蛙的数量和队伍的长短帮小青蛙坐上合适的船吧!

  ⑵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⑶交流:为什么要让青蛙这样乘船?

  小结:青蛙越少,队伍越短,乘的船就越短;青蛙越多,队伍越长,乘的船也越长。

  三、乘船游戏——巩固长短排序,并感知乘坐数量与船长短的关系。

  ⒈小青蛙们坐上了船去旅行咯,小朋友想不想坐小船去旅行呢?(出示四条自制船)这里有几条船,你们觉得哪条船乘的人最多?那条船乘的人最少?为什么?

  ⒉请幼儿根据船舱数量乘船,注意一个船舱乘一个。

  ⒊我们出发去旅游咯!根据指令(从长到短或从短到长)开船离开。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 (菁华5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青蛙头饰 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

  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青蛙图片,问幼儿青蛙长什么样子,并叫幼儿学青蛙叫、学青蛙跳。

  二、学*青蛙的生长过程

  1、引题性提问: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跟它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

  2、放幻灯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解说后跟老师复述。

  3、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根据它的生长顺序给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或是给所有的图片排列顺序,做得好的幼儿将给一张贴图。

  4、用头饰玩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1、告诉幼儿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简单讲解青蛙捕虫的知识。

  3、观看青蛙捕虫的幻灯片。

  4、讨论:说说自己怎样保护青蛙。

  四、结束活动

  1、做律动《我是小青蛙》。

  2、老师戴头饰扮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们在乐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小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

  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不同的练*方法,锻炼幼儿跳跃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

  2、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好品质,激发幼儿的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

  竹筐20个(边筐高25厘米)、4张圆形大小不一的荷叶、纸皮(荷叶)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音乐游戏"小青蛙醒来了"。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各种动作,活动身体。

  2、幼儿每人选一张"荷叶",摆在地上,进行跳进跳出动作练*,(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起跳时先屈膝,落地要轻)

  二、基本活动练*一"勇敢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跳过高25厘米的障碍物。

  老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们一起到野外去玩玩,好吗?路上会有一些小土坑和小土堆,我们可以跳进、跳出、跳上、跳下,可好玩了!"

  1、将竹筐*放,小青蛙跳进跳出小土坑。

  2、将竹筐倒扣放,小青蛙跳上跳下小土堆。

  练*二"互相帮助的小青蛙":训练幼儿*衡能力及为他人提供帮助。

  老师:"前面的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桥,你们想不想玩惊险的"两人过桥"的游戏?"老师讲解游戏的方法,提示"小桥的桥面比较窄,小青蛙们过小桥的时候,要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想一想怎样才能又快又稳的过桥。"将幼儿分成两组,各自站在两边的起跑线上,听口令同时过桥(竹筐倒扣,一个挨一个摆放成一座小桥)

  ①过直线型小桥:

  ②过型小桥:

  ③过型小桥

  ④过间隔式小桥(在活动中,教师重点提示两人相遇时,要照顾到对方,保证不让自己,也不让别人掉下桥)练*三"团结友爱的小青蛙":让幼儿学会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老师:"小青蛙们都累了,请你们听指令,以最快的速度跳到指定的一张荷叶上,全都能坐下来休息,行吗?"

  1、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大的荷叶上

  2、听口令,全体坐在较大的荷叶上(幼儿紧贴着坐)

  3、听口令,全体坐在中等大的荷叶上(幼儿拥挤着坐,个别需坐在别人腿上)

  4、听口令,全体坐在最小的荷叶上,教师启发幼儿如何能让大家都能坐下?如何提供帮助?(半数幼儿需重叠抱坐)(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合作,能在越来越小的荷叶上坐下来,从中体验到"分享"后的快乐)

  三、放松活动"小青蛙回家"老师:"小青蛙们,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家了。"

  1、两人一组手拉手绕过障碍物(竹筐)

  2、四人一组手拉手以转圈的方式绕过障碍物四、活动结束。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3

  设计意图:跳跃是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跳跃训练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提高有特别的帮助。但是由于连续性的跳跃动作对身体的体力和体能要求较大,幼儿容易产生兴趣上的疲劳和怕苦怕累的情绪,于是我们以小青蛙为角色设计了这次活动,以其达到玩中学*,学中练*,乐中锻炼的目的。

  活动目标:《纲要》在健康领域提出,幼儿要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微目标:

  1、乐意参加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的方法。

  3、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

  重难点:学*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荷叶、害虫。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设置导入主题师:宝贝们,春天来了,我们来活动一下身体吧。律动《我们来运动》

  二、讨论青蛙的本领师:宝贝们来告诉妈妈我们青蛙有哪些本领吧。

  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小结:青蛙的本领可真多,会游泳、跳跃、会帮农民伯伯捉害虫。你们想不想做一只本领大大,农民伯伯超级喜欢的青蛙呀?那我们就一起来练*青蛙跳跃的本领吧。

  三、进行双脚并拢向前连跳的技巧练*,掌握动作要领

  1、幼儿自由跳,然后说说自己总结的经验,并示范。

  2、师小结,引出口诀:小脚并并拢,膝盖弯弯曲,跳。

  3、幼儿熟练技巧后再一次练*

  四、游戏:捉害虫农民伯伯打电话来求救,我们要出任务了。跳过荷塘,去稻田捉害虫,再从荷塘跳回来

  五、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回家观察认识一下这些害虫吧!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小青蛙的生长过程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利用夸张的动作,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幼儿,满足孩子想爬、想跳的欲望。并且抓住每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环节与细节,例如:数虫子,可以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利用废旧纸皮做的荷叶及幼儿用报纸卷成的小虫,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2、让幼儿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使幼儿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找朋友。"小朋友,你们听是谁在和你们打招呼呀?"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听辩,导入新课。

  二、认识青蛙

  "小朋友你见到的青蛙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它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小结:小蝌蚪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变成青蛙的,我们看段视频就明白了!

  三、观看课件,幼儿总结出青蛙的生长过程。

  1、播放课件一遍,提问:

  "小蝌蚪经过哪些变化,最后才成了青蛙呢?(师根据幼儿回答,张贴图片。师不做评价)

  2、再次播放课件一遍,提问:"小蝌蚪是这样变成青蛙的吗?(请个别幼儿参与评价。)

  师小结:原来呀,青蛙是经过了:卵→小蝌蚪→长出前腿→长出后退→小青蛙→大青蛙的生长过程。

  四、分发作业单,巩固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

  五、总结:青蛙生活在小河、水沟及水田中,以蛾、蚊、蝇类等农业害虫为主要食物。据统,一只青蛙一年至少要吃掉1500只害虫。每只青蛙吃掉这么多害虫,成千上万只青蛙吃掉的害虫就很多了。因此,人们把青蛙称为"捉害虫高手",并把青蛙当做人类的好朋友。

  相信小朋友们,从今天起,我们一定能做到保护青蛙,爱护青蛙。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5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也会时常遇到一些失败的课。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确不错,当我们每个人在遇到失败时,如何去正确面对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尝试、改进,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以求得发展呢?

  新理念、新教材指导下得幼儿教育事业,要求教师“一切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幼儿得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创新,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不断的尝试中,求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21世纪的幼儿教师正是需要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一、设计意图:

  我选择的是一个科学活动《青蛙》,现在正是春天,结合春季的特征,我们开展了春季的主题教育,由于青蛙是在春天里繁殖的一种动物,青蛙妈妈生下了许多的宝宝——小蝌蚪。所以,幼儿们就会经常走到自然角去观察小蝌蚪,对小蝌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我问幼儿:“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说:“小青蛙”。我又说:“那小蝌蚪怎么长得和青蛙不一样呢?”幼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疑惑的样子。故我又根据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中央教育研究所的刘占兰教授也指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有益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使他们从小善于观察和发现。为此,我就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次科学教育活动。

  二、主要的教学描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青蛙,初步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生长过程。

  2、使幼儿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硬件方面:青蛙玩具或图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小蝌蚪软件方面:事先饲养小蝌蚪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蝌蚪引出课题,激发幼儿观察青蛙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是谁呢?(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二、出示青蛙玩具或图片,让幼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们好!我是玩具厂的叔叔根据青蛙的样子做成的青蛙玩具。

  提问:

  1、青蛙长得怎么样的?

  2、眼睛、嘴巴怎么样的?

  3、肚皮、背是什么颜色的?

  4、青蛙有几条腿?

  5、青蛙有颈吗?头能转动吗?

  6、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

  三、初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现在,小朋友们都认识我了,但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1、幼儿先借助已有的经验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2、教师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青蛙爸爸和妈妈身下宝宝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慢慢长大后又变成怎么样了?最后又变成怎么样了?

  3、游戏《蝌蚪宝宝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①假如你是一只蝌蚪宝宝,圆溜溜的,用身体的动作怎么做?

  ②变成小蝌蚪了怎么做呢?

  ③长出后退怎么做?

  ④长出后退怎么做?

  ⑤脱掉尾巴怎么做?

  最后,教师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宝宝一起游戏,将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四、知道青蛙与人类的关系。

  1、青蛙有什么本领?

  2、青蛙对我们人类有这么大的用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精选10篇)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1

  一、设计意图:

  在观看班上张一超小朋友的成长相片后,小朋友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有了很大的关注,很想了解变化的秘密。而我们周围的事物又时时在变,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只不过有的时间快,有的时间慢。大班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幼儿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知识,并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科学的兴趣,既然班上的幼儿对变化这么的好奇而且有探索的欲望,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一切物体都在变,通过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物体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2,技能目标:帮助幼儿掌握实验的正确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和科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活动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2,材料准备:各种杯子、各种纸、橡皮泥、酒精灯、试管、夹子、吸管、打气筒、各色颜料、电筒、电池、电线、蜡烛、等等。

  3,环境准备:布置一个照片展板和幼儿个人像册。

  四、活动过程:

  (一)实践探索,观察变化。

  1,请小朋友看气球的变化过程。拿出一只气球做由小变大的试验。提示语:“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它怎样就会变大了呢?”

  2,幼儿想办法并实践(提醒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试)

  3,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东西,大家可以去试一试,看看有什么方法能让他们起变化?

  4,幼儿自由去操作,材料分为四组:第一组大变小,第二组干变湿,第三组不动变动,第四组冷变热。

  5,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6,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感知物体的不同变化。

  (这个环节我用了实验法和发现法,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并且满足了每个小朋友的不同探索需求。)

  (二)出示照片,交流讨论。

  1,教师出示一组人的成长照片,提问:“小朋友,这些照片拍的是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猜测后,教师告诉幼儿是老师自己。

  2,人与照片对比,提问:“现在的我与小时候的我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3,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同伴相互介绍、讨论,说说自己的变化。

  4,提问:“猜一猜,我们小朋友再长长会有什么变化呢?”(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大人上班、看报、做事的样子,也可以表演老奶奶、老爷爷走路的样子。)

  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讨论都知道人是在不断变化的,由小变大,由年青再变老,最后死亡。

  (这一环节我用了讨论、表演法,幼儿不仅能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三)引导观察,扩散思维。

  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大操场,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景物。

  然后围坐在一起提问:“你发现幼儿园的什么东西在变化?”

  “那,除了这些东西在变,你还看到生活中哪些东西会变化呢?”(天气、大树、太阳等)

  (这一环节,我用了谈话法,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力和观察力。)

  (四)提出疑问,生成子课题。“小朋友,在你们说的各种变化中,你最想了解什么的变化过程?”

  教师记录幼儿的话语,生成下面的探索活动。

  (这一环节我用了提问法,有利于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环境的好*惯,从而能促进幼儿继续探索秘密。)

  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一个重点,培养辨证科学的态度

  在科学活动中,以下几个要素彼此作用、互为关联:

  (1)幼儿探索的态度。

  (2)幼儿探索的对象。

  (3)幼儿探索所需要的技能(观察、分类、测量、描述、比较等)。

  (4)幼儿探索的结果(所得到的经验、事实或者所形成的概念)。其中探索态度的养成是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把这个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为:

  学*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虽说态度非短时间内可以养成,也很难测定,但在该活动中,活动一开始,当我拿起幼儿放在“不变”一栏里的生活物品时,只有一半幼儿认为“这些物品会变化”,到活动最后,每当我拿起一样物品,几乎每个幼儿都说“会变化”,并且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表明幼儿会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去观察一样物品了。而且,从讨论自然界的变化到生活中物品的变化,由大到小,由远及*,幼儿对“变”这个概念有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

  二、多重互动,呈现不同变化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和材料、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人回味。

  (1)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活动中,自然界是幼儿探索的对象。我们通过帮助幼儿梳理四季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培养孩子们敏于发现自然的心。

  随处可取、随时可见的生活物品虽然普通,却可以激发幼儿对“变化”的辩证思维。也正因为材料的普通,幼儿言之有物、思之有据。例如。有的幼儿说饮料瓶会变旧,变破;有的幼儿注意到时间长了,瓶子里的水会变质;有的幼儿说时间长了,瓶盖会变松,等等。

  (2)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该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始终互相启发、互为依托。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而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如,当幼儿把许多物品放在“不变”这一栏时,我便提出疑问:“瓶子真的不会变化吗?”从而引发了孩子们对物品性状的思考。有个幼儿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脱口而出:“其实,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会变化。”虽然他已经达到了我预想的目标,但我还是立即针对他在活动中不喜欢倾听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不对的表现,说:“对于你来说,今天的最大变化就是学会了倾听。”当有幼儿大胆地说世界上有不会变化的东西,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时,我马上询问大家:“谁有不同意见吗?”以引导大家运用已有经验说服该幼儿,使之理解事物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被幼儿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所感染,为他们的思维发生变化而欣喜。为他们的妙语连珠、童言无忌而赞叹;孩子们也在我隐性或显性的推动下向前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那么的不同。我觉得可以用线来形容。有的幼儿像一根直线,就如那位认为世界上所有东西都会变化的男孩;有的幼儿是一条曲线,或许经过谷底与波峰的反复挣扎。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如那些原先把一些物品放在“不变”一栏中,最后都主动放在“变”一栏里的孩子;有的幼儿就像一条省略号般的虚线,通过一点一点的理解,串成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可贵、最令人回味的。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2

  活动设计背景

  寒冷冬季,教室玻璃窗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水雾,幼儿用嘴吹一下 ,那些水雾变得更明显,用手指摸会清楚的出现一些印记。于是早上入园孩子们总围到窗子边很好奇地对着玻璃吹气,接着用小手画画,玩得非常开心。我想:孩子们对这现象很感兴趣,设计一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他们会有更大的积极性。于是,我设计了这堂科学活动《水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知道水的三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2、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发现*时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观察、感知水的三态及三态的变化条件

  活动准备

  冰、水、酒精灯、烧杯、酒精炉架、夹子、火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根据幼儿*时发现的生活现象,即是:玻璃窗上在冬季的早晨是雾蒙蒙的,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可以画画。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什么季节才会有这种现象?

  2、基本环节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我们吹出的.热气遇到玻璃上的冷空气,就会凝结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水汽。然后出示实验需要的器材,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教师用实验验证,引导幼儿探索。实验过程:用夹子取一块冰放在烧杯中,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把装了冰的烧杯用酒精炉架固定,请幼儿观察冰慢慢变成水,然后蒸发的过程。

  3、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烧杯里面的冰慢慢变成水,然后水慢慢蒸发,烧杯里面有水蒸气冒出来,用一个烧杯收集起来,水蒸气又变成了水,然后把水放到冰箱里面,又变成了冰地这个循环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极大地兴趣,由于这个现象是幼儿在*时生活中遇到过的,幼儿比较熟悉,在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过程中,幼儿对这个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水的三态可以转换有了一定的了解,互动也比较好,能够根据老师的提醒积极思考。但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由于酒精灯,烧杯,火柴,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危险,幼儿不能动手自己操作,需要有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或者帮忙,所以缺乏自己对该活动的实际的操作,实际感受,也许幼儿的世界中,对水的三态变化还不是完全懂,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请家长参加,帮助幼儿完成,相信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理解,能够使幼儿对科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积极探索,在*时生活中能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想象,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接受,提高幼儿自主学*的能力。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3

  活动目标

  1.乐意发现四季的变化。

  2.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季节特征,四季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循环交替的。

  3.能根据图片上的特征分辨四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四季循环”图片;“四季”组图;《四季童谣》儿歌视频。

  纸面教具:《错误的四季》。

  材料准备: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知道四季的排列及交替顺序

  ——现在是什么季节?

  ——一年之中一共有几个季节?

  二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四季主要的季节特征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知道哪一张图片画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象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四季的.季节特征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儿歌视频,请幼儿欣赏视频。

  四发放教具鼓励幼儿按四季找出错误的季节特征

  ——每张图上都有错误的季节特征,请你们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4

  设计意图:

  了解、回顾四季的变化是大班幼儿的学*内容之一。在设计“我发现的变化”这个教学活动时,我们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回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除了验证一些变化现象外,我们还尝试把科学启蒙活动的大目标——科学态度的养成融入其中。

  这个活动的脉络有两条:自然界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变化。其中,“自然界的变化”包括两个小环节:(1)回忆冬季的变化。(2)回顾四季的变化。“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两个小环节:(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2)欣赏其他的变化。我们力求环节安排小步递进,为达成目标服务。

  目标:

  1.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以辨证科学的态度看待周围事物。

  2.大胆表述生活中自己发现的各种变化。

  准备:

  1.课件《四季的变化》。

  2.一些会变化的东西:记号笔、固体胶、铅笔、未充气的.气球、袋装速溶咖啡、积木、回形针、米、饮料瓶(内有少许水)、石头、纸张、书本、纸质小盒子、橡皮泥、蜡烛、毛巾、肥皂。

  3.有关变化的ppt,包括:人类的进化、货币的演变、文字的演变、购物袋的变化、通讯工具的变化、房屋的变化。

  过程:

  一、四季的变化

  1.发现冬季来临时的变化。

  师:当冬季来临时,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

  师(小结):大家发现冬季来临时有许多变化:树叶变黄,纷纷飘落;花儿凋谢;气温降低……

  2.回忆其他季节的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师:大家还能回忆起春暖花开的春季、烈日炎炎的夏季、桂花飘香的秋季是怎样的吗?各个季节有什么特征?是怎么变化的?(教师播放课件《四季的变化》,帮助幼儿完整地回顾四季特征,感受四季的变化。)

  (1)分别点击课件画面上方的文字“春”“夏”“秋”“冬”,引导幼儿欣赏四季的特征,巩固幼儿对四季的认识。

  (2)再次点击课件“春夏秋冬”,整体播放四季更迭的过程,引导幼儿感受四季连贯的变化过程。

  二、生活中的变化

  1.交流:我发现的变化。

  师(出示一些生活用品):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请你分类——选择你认为会变化的物品,放在“变”这个汉字前;选择你认为不会变化的物品,放在“不变”的汉字前。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变”字前的物品):它会变吗?会怎么变?

  师(逐一出示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物品):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师:有人说它会变。那它会变成什么?怎么变?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分析归纳变化需要一些条件,如时间、外力等;一种物品会有多种变化等。)

  [例如,教师举起幼儿放在“不变”两字前的袋装速溶咖啡与幼儿互动。

  师:它到底会不会变?谁有不同意见?

  幼:用热水冲泡,会变成可以喝的咖啡,香香的……

  师:哦!会从粉末状变成浓浓的可以喝的咖啡。味道好极了!不过需要热水这个条件,变化是需要条件的。

  幼:时间长,这袋东西会变质。

  师:是吗?这上面确实写着保质期到x年x月X日呢!除了咖啡,还有些什么东西也会过期变质呢?]

  师(小结):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生活中,我们周围很多物品也在发生变化,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形状变了,有的味道、重量变了,这真是一个变化的世界。

  师:生活中有从来不会变化的东西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出回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揭示生活中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的规律。)

  [例如:

  幼:电视机不会变化。

  师:大家的意见呢?

  许多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电视机的画面会变化;时间长了电视机会变旧……]

  师(小结):通过辩论,我们明白了很多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都会有变化。关键是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发现它们的变化。

  2.了解、欣赏其他的变化。

  师:大家发现了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变化,现在我也要和大家分享我发现的变化。

  (1)播放反映人类进化、货币演变、汉字演变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一组变化的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有些东西的变化过程缓慢而漫长。)

  (2)播放反映购物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保护环境的想法和做法进步了。)

  (3)播放反映通讯工具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4)播放反映房屋变化过程的ppt。

  师:看了这个变化,你有什么想法?(这种变化表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师 (总结):自然界和我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会变化的,季节会轮换,人会长大……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马上就能看到或感觉到的,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发现的,如人类的进化、文字的演变,等等。前不久,全世界的人们迎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日历从20xx年变成了20xx年。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 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凉凉的>,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的小水滴有什么变化?使幼儿加深对水的三太变化的了解。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了解风速的不同。

  2、愿意积极交流自己对风的印象,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活动准备:风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风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师:看,今天朱老师带来了什么?(风车)

  师:风车可以转吗?风车为什么能够转起来呢?

  师小结:原来是因为有风吹着,所以风车就转起来了!

  二、尝试用不同的风力转动风车,感受风力的不同对风车的影响。

  1、引导幼儿用身体制造出风。

  师:怎样用我们的身体制造出风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制造出风。

  如:用手扇出风。

  3、引导幼儿用嘴吹气制造出不同大小的风带动风车转动,观察风力不同对风车转动的影响。

  师:你每次用嘴制造的风力大小一样吗?

  师:风车转动的情况一样吗?怎么不一样?风力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关吗?

  师小结:当我们风吹得大,风车就转得快,风吹得小,风车就转得慢些。

  三、通过故事,了解风力大小对事物产生不同变化。

  1、教师讲述故事。

  师:风力大小对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风娃娃的故事》。

  师:故事中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都做了些什么?你喜欢风娃娃的哪些事呢?不喜欢它做的哪些事?(教师根据孩子们对故事中的风进行小结)

  2、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自己对风的印象。

  师:你还见过哪些风?他们怎样?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四、了解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与危害。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观察哪些是有好处的风,哪些是没有好处的风。

  师:你喜欢图片上的哪些风?不喜欢哪些风?为什么?

  师:我们怎样可以减少不好的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加强天气监测并及时预报,提醒大家在不好的风来之前做好防范措施,还可以在我们多植树,树能够挡住一些风,这样带来的危害就更小。

  2、教育引导小朋友从现在开始要学好本领,想出更多的好办法让风比现在更加听话、更有用、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师小结:生活中有一些会对我们生活带来危害的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知识,防止不好的风破坏我们的生活。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7

  一、设计意图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发现班里的几个孩子在争论一个问题,仔细一听,才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东西会发生变化,什么东西不会发生变化。我知道这里蕴含着一个科学哲理,于是我灵机一动,设计了这一课,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品可能发生的变化。

  2、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物品变化的现象,感知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激发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热情。

  三、活动准备

  1、与本课有关的各种实物教具。

  2、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出示实物教具,让孩子们根据要求进行区分。

  1、幼儿任意选取一样物品,经过观察、摆弄、分析和思考后说出该物品是否发生变化。

  2、孩子们根据自己所得出的“变”或“不变”的`结果,把手中的物品放到相应的位置。

  3、根据幼儿所区分的结果老师逐一讲解,并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叙述物品发生变化的现象。

  :物品加些条件(水、火、电、风、时间、手操作等)就会发生变化(大小、重量、形状,形态、长短、质地等)

  (三)欣赏一些伟大的变化。

  1、人类的演变。

  2、汉字的演变。

  3、钱币的演变。

  4、珠峰高度的变化。

  5、通讯工具手机的变化。

  6、房屋的演变。

  7、家乡阜阳的变化。

  (四)师幼共同欣赏彼此的变化,探讨自然界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没有一直不变的东西。

  五、活动结束

  1、

  2、延伸

  六、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8

  活动目标:

  1、 探索物体由浮变沉、由沉变浮的方法。

  2、 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水里加盐等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 初步感知物体的沉浮与水的浮力有关。

  活动准备:

  1、 金鱼缸5个。

  2、 毛线、泡沫、玻璃瓶、木质方块、回形针、木筷、橡皮泥、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有玩具吗?你们的玩具一般会装在哪儿呢?有个小女孩,和你们一样也有许多玩具,他喜欢把玩具装在玩具盒里,有一天她抱着心爱的玩具盒经过小河边,被一条小鱼看见了,小鱼忙叫住小女孩说:“小姐姐,你手里的盒子里装的什么呀?”小女孩说:“是我*时爱玩的玩具呀,有利有很多呢?”

  提问:孩子们,小女孩玩具盒里的玩具就在你们桌上的篓子里,请一个孩子告诉我,她的盒子里有些什么玩具?(毛线、泡沫、玻璃瓶、木质方块、回形针、木筷、橡皮泥、磁铁)

  师:小鱼听说小女孩有这么多玩具很羡慕,于是哀求道:“小姐姐,能把你的这些玩具借我带回家玩玩吗?”小女孩惊讶的说“你的家住在河底下,这些玩具你怎么带回家呀?小鱼紧跟着说:“你把这些玩具放到水里,它们会沉到水底的。”小女孩疑惑的问:“真的吗?”

  提问:孩子们这些物品放到水里真的会沉到水底吗?(个别回答)

  二、观察物体的沉浮

  提问:刚才都是你们的猜测,怎样才能验证你们猜的对不对呢?(做实验)

  师:好,现在请你们将篓子里的物品一件一件放到鱼缸里,然后观察结果。(幼儿操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物品是沉到水底的?哪些没有沉到水底的?它们在水里是什么现象?(浮起来)

  三、探索如何使水面上物品沉到水底

  师:小鱼看到橡皮泥、磁铁—————沉到了水底非常开心,可是发现还有一些玩具没有沉下去有很失望,她再次哀求着小女孩:“小姐姐,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让那些浮在水面的玩具也沉到水底呀?我保证在太阳落山之前一定将所有玩具还给你,小女孩站在小河边苦思冥想了起来。

  提问:孩子们,你们能帮助小女孩一起想想办法吗?

  师:下面请你们一组一组的互相商量一下,想到办法后就动手试一试,那一组最先完成任务的我奖励他们一张小贴画。(幼儿操作)

  提问:你们用的什么办法使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的?(个别回答)

  四、探索如何使沉到水底的物品浮上来

  师:小鱼看到所有物品都沉到水底特别激动,他跟玩具们在家里玩的可开心了,时间过得很快,太阳就要落山了,小女孩要赶着回家,于是,她对着小河大喊道:“小鱼宝宝,我要回家了,你赶快把我的玩具还回来吧!小鱼听到了呼喊声,赶紧停了下来,他着急了,他不知道怎么让这些沉到水底的玩具浮到水面上去。

  提问:孩子们,你们有办法让这些沉到水底的玩具浮起来吗?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方法,商量好了就动手试试吧。(幼儿操作)

  提问:你们用的什么办法使沉到水底物品浮起来的?(个别回答)

  教师总结:

  五、探索让“土豆”浮起来的方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让土豆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师:老师带来了一瓶神奇的水,能让土豆浮起来,你们相信吗?我请一个孩子拿着土豆来试试,你们观察结果。(个别孩子操作)

  提问:为什么我的这杯水会让土豆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师:请一个孩子来尝尝水的味道。(个别孩子品尝)

  提问:告诉大家什么味道?为什么是咸的?

  师:也为你们准备了盐,你们来试试放了盐的水真的能使土豆浮起来吗?请一个孩子放盐、一个孩子用筷子搅拌,其他孩子数数需要放几勺盐才能使土豆浮起来。(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师:原来放了盐,土豆就能浮起来了,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片大海它的本领更大,我们来看看,他能让什么东西浮在水面。(观看视频)

  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浮在水面上了?为什么那些不会游泳的人也能躺在水面上而不会淹死呢?

  师:原来这片大海里盐的含量相当的高,高到了几乎没有动物和植物在里面生存,所以这片大海有个名字叫“死海”。

  师:小女孩知道了死海的秘密,她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玩具而去破坏小鱼生活的环境,于是她对小鱼说:小鱼宝宝我的土豆玩具就送个你吧!我回家了,再见。”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助小鱼和小女孩一个很大的忙,小鱼和小女孩很感谢我们,我们也从中了解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现象:知道了,有些物品放到水里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我们还通过想办法让浮着的物品沉到水底,再想办法让沉到水底的物品浮到水面,其实,水底的物品能浮到水面最大的功劳是水,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叫做“浮力”,水就像一双大手,把水里的物品往上托,所以有的物品能自己浮起来,但是因为,水的浮力有很有限,所以,有的物品不能自己浮起来,必须依靠着浮起来的物品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还有在水里放盐加大水的浮力。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9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时段影子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线有关。

  2、能有始有终做好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粉笔等。

  活动过程:

  1.、观察上午的人影:

  教师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幼儿两两组合,选择一个地方站立,用粉笔画下对方的'人影,并在人影旁边写上两人的名字。

  教师帮助操作有困难的幼儿完成记录人影的任务。

  2、观察中午的人影:

  记录的方法同上午。幼儿在上午记录的人影旁边记录中午的人影,并进行比较。

  教师提问。

  ——“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午的影子和上午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幼儿讨论,教师倾听幼儿的解释并进行辅导。

  3、观察下午的人影:

  同样的方法记录下午的人影。

  ——“为什么三次记录的情况不一样?”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大班科学变化教案 10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再探索试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激发学*兴趣——“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影子)

  2、引导幼儿回忆说出影子与光的关系。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

  “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

  “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操场上你呢?)

  “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都有影子)

  3、游戏:猜影子

  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

  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3)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4、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5、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活动延伸:会走的影子

  小朋友,刚才我们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走影子也走,现在老师请一个小朋友蹲在地上不动,咱们猜猜他的影子会怎样?教师拿着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幼儿,并让手电筒围着幼儿走一圈,观察影子的变化,提出再次探索的要求自然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精选5篇)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 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物体进行属性分类,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和归类能力。

  2.使幼儿初步理解集合概念,能够按照物体的种类属性进行正确分类,并能够正确表述。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归类整理的好*惯。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二、游戏导入

  听觉接受信息训练:教师一次说两个卡片,让幼儿快速找出来,放在桌子上,按排排列。如“第一组:黄瓜、苹果,预备,开始!”幼儿拿出后,再分别进行第二组“茄子、菠萝”,第三组“葡萄、西瓜”。

  三、操作探索

  游戏一:感知物体的属性

  教师依次问幼儿“黄瓜是水果还是蔬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让幼儿感知思维卡片上物体的属性。

  游戏二:学*按属性分类(分组员)

  教师:“植物王国要举行一次比赛,植物宝宝们要分成蔬菜和水果两组参赛。小朋友,我们快来帮它们分分组吧。”(请幼儿在桌子上将同类的卡片摆成一排)

  请举手的幼儿说一说:“你把哪些卡片分到了一组,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把黄瓜和茄子分到了一组,因为他们都是蔬菜;把苹果、菠萝、葡萄、西瓜分到了一组,因为他们都是水果。

  游戏三:补队员

  教师:“蔬菜组和水果组的队员一样多吗?”

  幼儿:“不一样多。”

  教师:“哪组队员少?哪组队员多?”

  幼儿:“蔬菜组队员少,水果组队员多。”

  教师:“蔬菜组和水果组要进行拔河比赛。请你再拿出一些思维卡片给蔬菜组补队员,使两组队员变得一样多。”

  引导幼儿再拿出两张蔬菜卡片,放在蔬菜组后面。

  教师巡回检查幼儿做得是否正确。

  经验提升:

  1.教师说分类标准,请幼儿将思维学具进行分类,如:“请把思维学具分为软软的和硬硬的两类(幼儿将思维绳归为一类,思维体和思维盒归为一类)”。分类标准还可以是:纸做的与不是纸做的(纸做的有思维卡片、课本,不是纸做的有思维体、思维绳、思维盒)、带孔的和不带孔的(带孔的有思维体、思维板,不带孔的有思维盒、思维绳、思维卡片)等。

  2. 练*《课堂用书》P4。

  延伸训练:

  1.教师指出教室里的某种物品(如玩具、教具等),让幼儿找同类物品。

  2.练*《家庭辅导用书》P4。

  教学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 2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2、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幼儿分类用的小垃圾箱。

  4、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大家记录这几天家里产生的垃圾,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快把记录结果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小组交流。(拿着记录表,互相说说)

  (2)个幼介绍。(谁想把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

  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这么多垃圾你们*时是怎么处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类放进垃圾箱"师说:你在哪儿看到分类垃圾箱的?)

  2、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

  ①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颜色、标志)(找两三个孩子说)这是什么标志?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①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划圈的,再说不划圈的)

  ②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③个幼回答。

  小结:

  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幼儿自由回答。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 3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给垃圾分类。

  3.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收集来的矿泉水瓶、可乐罐、塑料袋、废旧电池、果皮、废纸、树叶等废弃实物或照片。

  2.做纸浆的工具、三个垃圾桶、白色卡纸和水彩笔。

  3.有关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什么是垃圾吗?环卫工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清扫垃圾呢?”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①教师:“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处理垃圾?”

  ②教师:“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介绍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给垃圾分类呢?”

  教师:“像塑料制品、玻璃、金属、纸制品这样还可以利用的垃圾叫作可回收垃圾,像腐败的菜叶这样没有用的垃圾叫作不可回收垃圾。”

  2.认识有机垃圾。

  (1)教师:“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2)学*词汇:有机垃圾。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3)看影像资料(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3.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1)看影像资料(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以保护环境。

  (2)教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有哪些危害?”

  (3)看影像资料(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废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教师:“废电池是有毒垃圾,乱扔能使一大片的土地不长庄稼或污染水源,我们要把它进行单独回收,专门处理。

  (4)经验扩展:“还有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

  4.观察“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1)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纸可以做成纸浆再造出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叫‘可回收垃,圾’,学*词汇:‘可回收垃圾’。

  三、垃圾分类。

  1.看影像资料(四):垃圾分类、回收的录像片段。

  提问:“垃圾车把垃圾送到哪里去了?垃圾回收后可以制成哪些新的产品?”

  2.认识“回收利用”标记。

  (1)出示“回收利用”的标志,让幼儿根据图意猜测该标志的含义,并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一标志。

  (2)讲解“回收利用”标志含义。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纸、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造出新的产品。)

  (3)启发幼儿设计“不能回收利用”的标志图。

  提问:“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能回收利用?为什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焚烧或深埋。)

  (4)将黑板上的磁性垃圾图片按可以回收利用与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两类,教师检查幼儿分类情况。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回收利用这些物品,就能净化环境,保护资源。

  3.引导幼儿将垃圾分类。

  (1)教师:“怎样才能让工人叔叔更好、更方便地处理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

  (2)游戏:看谁做得对。教师说出某一垃圾的名称,如果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幼儿就做形似的动作;如果是不可以回收利用的,就做形似“X”的动作。

  (3)出示贴有标志的三只垃圾分类装桶(可回收、不可回收、废旧电池回收),请个别幼儿将垃圾按标志分类。

  (4)组织幼儿戴上手套清理北京市的垃圾,并进行分类。

  四、学*制作垃圾标记及分类垃圾桶。

  (1)出示垃圾桶,提出制作标记来区分垃圾桶。

  教师:“老师这儿的垃圾桶都一样怎么办呢?我们该做什么样的标记呢?”

  (2)幼儿分组进行设计垃圾桶标记,在白纸卡片上画标记。

  (3)展示各组幼儿设计的标记,请幼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标记。

  (4)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垃圾桶,请幼儿粘贴标记。

  (5)师幼共同欣赏彼此设计的标记并说出其含义。

  (6)欣赏儿歌:

  活动延伸:

  1.将垃圾分装桶放在活动室的一角,督促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分类处理垃圾。

  2.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向父母宣传垃圾分的意义,做个“环保小卫士”。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 4

  活动目标

  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了解垃圾的分类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分类投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垃圾的简单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物质准备: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认识有机垃圾

  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学*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

  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儿观察教师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学*词:可回收垃圾)

  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

  三、垃圾分类

  1.请幼儿设计有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2.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助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学*分类处理垃圾。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主题活动――垃圾中的第三个活动,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了两个实验,所以本课时是整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重点内容的提炼。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通过看录像回忆实验过程、结果和做实验来完成。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了解事物的直观性,同时考虑到幼儿对看录像和做实验的极大兴趣,曾经有好几个幼儿来问我什么时候能看看实验录像。直观形象的录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能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关注,同时,实验的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能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获得有关垃圾的常识。本课时的侧重点在于认知和技能,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不同特性,从而学会垃圾分类。

  二、效果分析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对前两个实验活动做出了总结,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科学教案:分类 5

  【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2、分辨回收的垃圾。

  3、尝试进行垃圾分类。

  4、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制作一张家里垃圾记录表,认真填写。

  2、搜集并了解有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3、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各2个、幼儿分类用的生活垃圾、幼儿分类用的小垃圾箱。

  4、分类垃圾箱大挂图、垃圾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1、交流分享,说说生活中的垃圾。

  师: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请大家记录这几天家里产生的垃圾,你们完成了吗?(完成了)快把记录结果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1)小组交流。(拿着记录表,互相说说)

  (2)个幼介绍。(谁想把记录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

  每天我们的家里会产生许多垃圾,主要有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厨余类、有毒有害类垃圾。这么多垃圾你们*时是怎么处理的?(放到垃圾箱里;如果孩子回答"可以分类放进垃圾箱"师说:你在哪儿看到分类垃圾箱的?)

  2、问题思考,商讨垃圾处理方法。

  (1)认识垃圾分类标志。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个垃圾箱,我们快来看看!

  ①提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颜色、标志)(找两三个孩子说)这是什么标志?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物是什么意思?

  ②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这是可回收标志,这是不可回收标志。回收以后经过特殊处理能再为我们服务的就是可回收垃圾,这样的垃圾应该扔到可回收垃圾箱中;除了这些,剩下的就是不可回收垃圾,应该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中。

  (2)讨论垃圾分类方法。

  师:咱们记录的垃圾要跑进哪个垃圾箱?先把可回收垃圾圈出来,然后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①幼儿小组讨论。(引导孩子说塑料瓶、牙膏盒是可回收垃圾,电池、果皮是不可回收垃圾,也就是先说划圈的.,再说不划圈的)

  ②提问:谁愿意把讨论结果介绍一下?

  ③个幼回答。

  小结:

  哦,原来废纸类、塑料类、金属类、玻璃类、织物类是可回收垃圾;厨余类、有毒有害类是不可回收垃圾。

  3、辨析明理,懂得垃圾分类意义。

  师:咱们刚才分的特别好,老师特别佩服你们!为什么要将垃圾分类处理?

  幼儿自由回答。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大班科学教案手机(精选五篇)

  大班科学教案手机 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手机是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手机的样子和功能吸引了很多很多的孩子。他们非常喜欢、爱不释手,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满足每个不同幼儿的合理需要。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幼儿生动活泼的主动活动,重视幼儿自身的实践过程,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手机 2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机的功能和用途,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发现。

  2、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幼儿的研究性学*意识,启动幼儿主动探究问 题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机广告的报纸、关于手机资料的书籍、记录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嘉兴手机城群众抢购手机的画面

  2、多媒体出示一群人在车上、家里谈论关于手机的话题

  3、投影出示关于手机广告的报纸

  提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一些录象、投影都与什么有关?你对手机熟悉吗? 你对手机又知道些什么?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让幼儿畅所欲言。把对手机的一些了解由教师汇总(用表格形式)

  二、揭示本次活动主题,布置任务

  1、师:小朋友,刚才大家都说到你对手机的一些了解,但关于手机的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发展史、机型、品种、使用注意点等等,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手机的问题。

  2、发放填写关于幼儿想了解手机的哪些知识的表格

  3、集体汇总,确立研究小组预设成立四个小组。

  4、幼儿共同讨论、寻找合作伙伴——进行问题的解决

  5、展示幼儿活动的成果

  三、教师总结:本次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发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兴趣。

  3、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二、活动材料:

  1、彩色纸剪的各种物体形象,立体玩具和影子棋盘。

  2、白纸、手电筒、胶水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

  3、无影灯图片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 以谈话活动“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儿探索欲望。

  师: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今天我们准备了四组材料玩影子,而且这四组材料都不一样,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材料玩一玩、画一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演示并介绍记录结果)

  师:(整理记录)当光线位置变化了,影子会变;当物**置变化了,影子同样会变。

  (示图一)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示图二)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玩“影子棋盘”。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选择红方、蓝方。轮流把中间的水彩笔的影子照在对方的棋盘标志上,影子的最远处停在不同的标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数,比一比谁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种运用。

  师: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什么时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动:踩影子。

  6、亲子活动:制作影子钟

  四、注意事项

  为了活动的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防紫外线的窗帘进行遮挡。

  五、知识背景材料:

  影子产生条件: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当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

  大班科学教案手机 3

  活动目标:

  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感知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了解向日葵种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了解*时吃的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

  2、物质准备:有关向日葵的视频3、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谜语: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像太阳,籽香又香。(谜底:向日葵)

  二、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图片(用葵花籽制作的食品和工艺品等)引导语:看看这些是什么?你见过吗?猜一猜这些食品和工艺品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引导幼儿观看有关向日葵的视频,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1、出示教育挂图《向日葵》,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和朝阳的特性。

  2、出示《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A、引导语: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你认为这些图怎样排列更合适,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B、提问:你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向日葵是怎样长大的呢?

  四、品尝用向日葵种子制作的食品,感知向日葵与人们的关系。

  1、引导语:你们尝过葵花籽吗?好吃吗?

  2、幼儿与教师一起品尝用葵花子制作的食品,边品尝边交流食品的味道。

  3、讨论:向日葵种子做得食品可以吃,向日葵的种子还能做什么?

  五、种植与记录引导语:春天到了,我们有这么多向日葵的种子,大家一起来种一种,看看到底是不是按照我们知道的过程长大的。大家要细致地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做一个很棒的小小记录员。

  六、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种植葵花籽。

  大班科学教案手机 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机的构造和功能,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记录。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观察家长的收集,收集手机模型。

  2、手机店:摆放各款玩具手机。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的兴趣。

  教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周老师刚开了一个店,开了一个什么店呢,先不告诉你们,现在跟着周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乐,参观手机店)

  二、了解手机的构造。

  1、教师:刚刚参观了周老师的手机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2、(出示翻盖手机和直板手机)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款手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原来有盖子的叫翻盖手机,打电话时需要打开盖子的。没有盖子的叫直板手机,打电话时不需要打开盖子。

  3、(出示滑盖手机)教师:看,这款手机好奇怪啊,没有盖子,但是能往上推,你们知道这种手机叫什么名字吗?原来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滑盖手机。

  4、教师:工人叔叔真聪明,设计出了翻盖手机、直板手机、滑盖手机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手机,真了不起。

  5、(投影仪出示手机实物)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手机上面都有些什么啊?手机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键盘,键盘上有数字,这些事数字键,还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键。

  6、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手机里还藏着秘密呢!(拆开手机)原来手机里还藏着电板和SIM卡呢,手机要有了电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了解手机的功能。

  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拍照…)手机有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手机到底有哪些本领。你们想先试一试手机的什么本领呢?(打电话)(请一个小朋友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刚刚小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我们知道了手机有打电话的功能。(接着试一试拍照、录音等功能)

  四、学当小记者。

  1、教师:手机又很多的本领,今天请你来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

  2、教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图片表示可以发短信,钟的`图片表示时间,话筒图片表示可以录音,照相机图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师的手机还有新本领,就请你用你看得懂的图画画在下面空格里。

  3、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采访并记录。

  五、集中讨论交流。

  1、教师:现在请小记者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哪些本领。(幼儿介绍)

  2、教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手机一般都有拍照、发短信、听音乐、摄像等本领,手机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手机还有更多的新本领等着我们去发明呢,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小发明家的。

  大班科学教案手机 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手机的构造和功能,感受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能用连贯、完整的语言与客人老师进行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图案进行记录。

  3、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收集有关手机的信息,观察家长的收集,收集手机模型。

  2、手机店:摆放各款玩具手机。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参观手机店,引起孩子学*的兴趣。

  教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周老师刚开了一个店,开了一个什么店呢,先不告诉你们,现在跟着周老师一起去参观一下吧,好不好啊?(播放音乐,参观手机店)

  二、了解手机的构造。

  1、教师:刚刚参观了周老师的手机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手机,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2、(出示翻盖手机和直板手机)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款手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原来有盖子的叫翻盖手机,打电话时需要打开盖子的。没有盖子的叫直板手机,打电话时不需要打开盖子。

  3、(出示滑盖手机)教师:看,这款手机好奇怪啊,没有盖子,但是能往上推,你们知道这种手机叫什么名字吗?原来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滑盖手机。

  4、教师:工人叔叔真聪明,设计出了翻盖手机、直板手机、滑盖手机等这么多不同款式的手机,真了不起。

  5、(投影仪出示手机实物)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手机上面都有些什么啊?手机上面有屏幕,下面有键盘,键盘上有数字,这些事数字键,还有是表示功能的,是功能键。

  6、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手机里还藏着秘密呢!(拆开手机)原来手机里还藏着电板和SIM卡呢,手机要有了电板和SIM卡才能使用。

  三、了解手机的功能。

  教师:你们在家里玩过爸爸妈妈的手机吗?他们的手机有什么本领呢?(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拍照…)手机有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手机到底有哪些本领。你们想先试一试手机的什么本领呢?(打电话)(请一个小朋友打电话给爸爸妈妈,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刚刚小朋友打了一个电话给妈妈,我们知道了手机有打电话的功能。(接着试一试拍照、录音等功能)

  四、学当小记者。

  1、教师:手机又很多的本领,今天请你来当一回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客人老师的手机有什么本领?

  2、教师:这里有一张调查表,上面有很多图片,你们认识吗?(介绍各种图片代表的意思:信封图片表示可以发短信,钟的图片表示时间,话筒图片表示可以录音,照相机图片表示可以拍照)如果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这种本领,就在图下打√,没有就空着,如果客人老师的手机还有新本领,就请你用你看得懂的图画画在下面空格里。

  3、幼儿找一位客人老师进行采访并记录。

  五、集中讨论交流。

  1、教师:现在请小记者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采访的客人老师的手机有哪些本领。(幼儿介绍)

  2、教师:通过采访,我们知道手机一般都有拍照、发短信、听音乐、摄像等本领,手机的作用可真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手机还有更多的新本领等着我们去发明呢,相信我们小朋友肯定能做一个小发明家的。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水大班科学教案(精选五篇)

  水大班科学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

  3、初步了解水与人类生活关系,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

  4、让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5、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针吃药,做个勇敢的孩子。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沙。

  每组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一个缸里装着米。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米米萝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3、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5、请幼儿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6、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沙不会被水溶解)

  7、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会变得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师:我们知道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则不会,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做过实验的水倒到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再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尝试活动,总结水的性质。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尝一尝、看一看、抓一抓,去观察、发现、思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没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为理念,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给幼儿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学*,提高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水大班科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

  活动过程:

  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

  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

  活动延伸:

  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

  活动过程的对话:

  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

  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 陈新说:“水壶唱歌了。” 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

  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

  有小朋友说冒烟、

  有小朋友说烧开水,

  蓝钧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

  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

  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

  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

  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

  感受冰块的冰冷:

  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

  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

  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

  评价: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水大班科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碘洒与淀粉所产生的变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淀粉的食物。

  2.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实践来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碘洒、土豆、青菜、镘头、苹果、笔、记录纸人手一份

  3.写字板、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

  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彬彬长得怎么样?为什么?

  2.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

  二、幼儿猜测

  1.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

  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测。

  三、实验验证

  1.出示碘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是“魔水”。

  2.引寻幼儿记录“魔水”的颜色。(荼褐色)。

  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柴色。

  4.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

  五、游戏:找一找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猜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2.点击课件:一一验证

  3.赛一赛: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

  (1)介绍比赛规则;根据课件和食物,各组讨论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写字板上,哪组猜对的多,就在哪组上插上一面红旗。游戏共进行四次,哪组旗帜多,哪组就赢。

  (2)幼儿比赛延伸:当碘洒遇到淀粉时,有时变色深,有时变色浅,为什么?

  水大班科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人体中多种重要的水。

  2、知道水的作用,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了解了水的特性

  (材料准备)新童易软件,图画纸、水彩笔若干。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中、人体中的水

  难点:人体中几种重要的水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水在哪里

  1、讨论: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水?

  2、播放新童易软件《水在哪里》,引导幼儿欣赏,发现许多地方都有水(大自然、生活用水、植物等)。

  二、找一找,身上的水(重点)(难点)

  1、讨论:除了这些地方可以找到水,我们身上有水吗?在哪里?

  2、播放《身上的水》,引导了解人体内几种重要的水及其作用:

  汗水——帮助我们排出热量。

  泪水——湿润眼球,冲洗眼睛里的脏东西。

  口水——把食物残渣冲洗掉,帮助我们保持口腔的清洁。

  小便——排除身体里的病菌。

  血液——运输身体里的各种营养物质。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里有这么多重要的水,这些水都维持着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离不开水的。

  三、看一看,水的作用(重点)

 1、播放《水的作用》的主画面,请幼儿讨论六个小画面的内容:

  分别点击拖动“小水珠”至六个画面,请幼儿欣赏

  提问:水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

  2、讨论: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遇到什么困难?

  小结:水在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水,动植物都不能生长,人类不能生存。

  四、尝一尝,水的味道

  1、各种营养水

  提问: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水?这些水可以喝吗?你知道喝了这些水对我们人有什么好处吗?

  柠檬水——气味芬芳,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夏天还能解暑。

  蜂蜜水——促进肠胃蠕动,清除体内垃圾;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淡盐水——补充身体内的盐分,清热解毒,喉咙不舒服发炎,喝点淡盐水有消炎的作用。

  白开水——就是教师外大水桶里烧开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不要小看这水,这是我们最好的饮料,不仅解渴而且最容易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输送养分,白开水的作用是其他饮料无法代替的,我们每天要多喝白开水。

  2、自主品尝各种水的味道

  请幼儿先去喝一杯白开水,再进教室*常其他味道的水。

  水大班科学教案 5

  此次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水》中的一次常识活动,这个主题对孩子们来说很感兴趣,非常喜欢动手操作。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 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大班科学青蛙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精选五篇)

  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 1

  活动内容:春游去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集体春游的乐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带领幼儿外出春游,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春季的景色,鼓励幼儿大胆描述春天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春天的相关知识与体验。

  2、幼儿设计路线图的材料。

  3、公布春游计划,邀请家长志愿者参加活动。

  4、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好春游的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分组制订春游计划,讨论春游中要注意的问题。

  2、各小组交流,教师与幼儿一起评出最佳的春游路线图。

  3、按照幼儿制订的路线图,组织春游。

  4、让幼儿自由观察大自然的变化,看看小草,闻闻花香,找找树芽,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春天的变化。

  5、春游后,指导幼儿尝试用较流畅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描述春天的特征。

  6、教师与幼儿一起,用春游采集的野花、小草等装扮活动室,让春天走进班级。

  7、见幼儿用书2-2-3。

  效果评析:孩子们很喜欢春游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看小草,闻花香,找树芽,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活动内容:蝴蝶花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与初步的统计能力。

  3、引导幼儿学*10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0个物体,知道9添上1是10。

  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 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2、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课前与家长一起找春天的照片;《找春天》PPT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故事《小熊蜜蜜找春天》

  1、提问:今天我要请你们听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呢?

  小结:你们真聪明,学会了仔细观察。今天要听一个关于小熊蜜蜜的故事。

  2、观看PPT《小熊蜜蜜找春天》(完整播放)

  提问:

  ①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蜜蜜醒过来了,他发现自己的房子怎么了?

  小结:春天的时候,小熊冬眠中醒过来,发现房子经过一个冬天到处是灰。

  ②蜜蜜把房间打扫完了,觉得房间里缺了什么?发现房间里没有春天,蜜蜜决定做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小熊蜜蜜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发现房间里没有春天,于是就去找春天。

  ③小熊蜜蜜找到春天了吗?小熊蜜蜜找到了什么?小熊蜜蜜是怎么说的?

  个别幼儿说,最后整合起来。我们一起学学小熊蜜蜜是怎么说的。

  总结:我的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还有青蛙。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绿绿的柳树;还有红红的桃花。

  3、学会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播放最后一段总结句)

  总结: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还有青蛙。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绿绿的柳树;还有红红的桃花。

  过渡语(课件小熊蜜蜜说):我找到了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二、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1、观看PPT《我找的春天》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提问: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有什么?

  总结: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2、边看PPT边和朋友说说找到的春天。

  三、唱一唱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

  原来春天那么美,相信春天的歌也一定非常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 3

  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以散文诗 < 春天 > 为背景

  春天到来的时候 ,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吹开了鲜花,吹醒了野许多冬眠的动物,青蛙开始 “ 呱 呱 叫,像是在说 “ 春天来了”,燕子随着春风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用草和树枝搭成崭新的窝,成了我们的新邻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么厚重的棉衣,我们可以轻快地和春天赛跑了。

  活动目标

  1 、认识春天的特征。

  2 、热爱春天。

  3 、理解”春天” 内容,学*”吹绿” 、“吹开” 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植物、动物特点 。

  教学难点: 学*春天的特点后,对春天的仿编 。

  活动准备

  准备春天的一幅画 (略)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散文的名字 , 出示图片,教师提问,图上是什么季节 .

  2、 和幼儿一起读散文一遍,教师提问,春天到来的时候发生发什么变化?为什么说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 , 吹开了鲜花……幼儿如果回答不全 ,引导幼儿认识到,因为小草和树上的嫩芽是绿色的,所以散文里说 : “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启发幼儿思考:春天里还有什么是绿色的?

  3 、游戏 : “ 表演春天 ”。让幼儿扮演散文里的 “ 青 蛙 ” 、” 燕子” 、” 小朋友 ”

  4 、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在放学的路上观察树木和小草有什么变化,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理解。

  到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么厚重的棉衣。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以散文诗 < 春天 > 为背景

  春天到来的时候 ,春风吹绿了小草和树上的嫩芽,吹开了鲜花,吹醒了野许多冬眠的动物,青蛙开始 “ 呱 呱 叫,像是在说 “ 春天来了”,燕子随着春风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用草和树枝搭成崭新的窝,成了我们的新邻居,春天到来的时候,我们再也不用穿那么厚重的棉衣,我们可以轻快地和春天赛跑了。

  教学反思

  1 、幼儿对春天的特征只能说到简单几点,对不明显特征掌握不够,创编、仿编有困难,活动结束后 ,在散步和春游时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特点 . 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理解。

  2 、这一堂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既有幼儿喜欢的散文诗,又有春天的图画,所以生动形象 , 收到了良好效果,实现了活动目标。

  1 、幼儿对春天的特征只能说到简单几点,对不明显特征掌握不够,创编、仿编有困难,活动结束后 ,在散步和春游时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特点 . 加深幼儿对春天特征的理解。

  2 、这一堂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既有幼儿喜欢的散文诗,又有春天的图画,所以生动形象 , 收到了良好效果,实现了活动目标。

  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 4

  设计思路:

  天气渐暖,幼儿园里春意盎然,草地上小草绿了,门口花坛里开出了各种各样五颜色六色各种品种的花……每个孩子对春天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春天除了通过眼睛看,还可以充分运用多种感官来积累春天的经验。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引发幼儿踏青;在第二环节中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找春天,并运用小组合作形式共同发现春天的季节特征,共同积累对春天的感性经验;在第三环节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眼中找到的春天,并通过延伸活动中用各种形式把春天的印象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通过看看、讲讲、找找春天,激发幼儿喜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前期收集春天自然景色的照片、图片、图画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春天来了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绿了,草长出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2、小结:小草绿了、小花开了,这些都是春天的信息。春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我们身边啦!

  二、走走看看——寻找春天

  1、(带幼儿在幼儿园周围寻找春天)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能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吗?你们看的时候要在指定的范围内观察,不要走得很远。

  2、看一看,迎春花和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完整地表达:我看到柳树发芽了,我就知道春天来了。)

  3、带领幼儿更换不同区域,引导幼儿对春天有不同的体验。

  4、你还能找到其他春天的信息吗?(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感官来体验春天。)

  5、小结:我们的眼睛能看到春天的花草树木,耳朵能听见小鸟的鸣叫、身上能感受到春天春风和阳光的温暖。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春天的信息。

  三、说说讲讲——我们找到的春天

  1、刚才我们看过春天很多景色了哦,现在请小朋友再来完整地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表述:我看到迎春花开了,我知道春天来了。)

  2、春天到了,除了小草变绿了,柳树发芽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开了,你还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从人们的穿着、动植物的变化等春天特有的季节特征中找出春天来了。)

  小结:小朋友们有的从柳树发芽了,有的看到小草变绿了,有的看到迎春花开了,有的看到蝴蝶飞来了,有的看到我们的衣服穿得越来越少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老师也很喜欢春天,下次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把春天里美丽的事物找出来,用相机或者图片或者你自己画下来,把春天带到我们的教室里来吧。

  大班科学活动春天教案 5

  游戏目标:

  1、要求幼儿学会铺*、镶嵌的技能,建构出形状不同的花。

  2、能用合理的语言描述每种花的外形特征。

  游戏准备:

  1、雪花片积木、编织积木等。

  2、皱纹纸、彩色纸、毛线。

  游戏过程:

  一、谈话,激起幼儿建构的兴趣。

  1、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各种花都争相开放,你知道春天有哪些花吗?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的结构。

  3、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花?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建构?

  4、今天建构有一个新的要求。

  今天在建构时,请幼儿注意颜色的搭配和多少要均匀。

  今天我们还要学*用皱纹纸来做桃花、迎春花、黄金条。

  二、同伴之间商量,然后分组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游戏。

  第一组:用橡皮泥做花。

  第二组:用雪花片搭花。

  第三组:用编织积木做花。

  三、作品。

  请幼儿说说你在建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你在搭花的是与其他小朋友搭的有什么不同?

  要求幼儿能合理的讲述每种花的外形特征,表扬的讲述的好的幼儿。

  表扬一些在活动中认真的小朋友和帮助别人的幼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