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

首页 / 教案 / |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2

  教材分析:

  1、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内容选择体现儿童已有生活经历,如:交叉路口红绿灯、家中物体的位置关系、拍手游戏等,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数学学*活动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数学学*在活动中进行,在游戏中思考,在生活中运用。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

  3、体现数学学*的个性化要求。教学中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实践,去应用。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上下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确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对性。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惯,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教学难点: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能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本,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游戏导入,感知上、下、前、后:

  大家根据教师的口令做游戏好吗?(教师发口令,学生动手做游戏,感知上、下、前、后)大家喜欢做这样的游戏吗?喜欢的请举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看到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问题:

  (1)学*这节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2)怎样才能正确很快区分上、下、前、后呢?

  (3)学*这节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课本第1页的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上的南京大桥,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二)出示自探提示:

  (1)图上都画有哪些物体?

  (2)汽车在火车的什么面?

  (3)火车在汽车的什么面?

  (4)汽车在轮船的什么面?

  (5)轮船在火车的'什么面?

  (6)汽车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导学生看图,独立探究出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5、6),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解决。

  3、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4、反馈练*

  (1)简单应用。出示教学模具,让学生说位置,说意义。

  做一做第1题。

  (2)趣味应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观察周围情况,用上、下,前、后说明问题。指名说出自己的前后都有哪些同学?

  趣味测试: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两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两人又怎么站?

  三、质疑再探(5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已解决?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学了这节课还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样才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样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上、下、前、后说一句话,讲一讲教室里(或校园中)一件物品的位置吗?

  2、请你画一画:先画一个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画圆,在它的上面画长方形,在它的前面画五角星,在它的后面画正方形。

  3、学生谈学*收获。教师:本节课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火车在汽车的下面。

  汽车在轮船的上面,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张宁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共有15把号,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板书:

  15-8=□

  你想怎样计算呢?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

  方法二:10-8=22+5=7

  方法三:8+()=158+(7)=15

  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

  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出题目所表示的意思。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使学生加深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不要求统一算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交流时可以根据学会的错误说说计算方法。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十几减8、7)

  板书设计:十几减8、7

  15-8=7方法一:15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6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完成练*八余下的练*。

  二、完成练*: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7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在图中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2.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3.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在多次的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和小组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正确找到最*的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能尽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线。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实物投影仪、6小组的示意格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亚和小巧)

  今天他们是和我们一起来学本领的,你们愿意吗?

  看看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起来读读看。(依次出示:前、后、左、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前后左右。(出示课题:前后左右)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掌握新知

  (一)看格子图说圆点的移动路径:

  1.首先我们一起来看格子图。看看图上的圆点它是怎么移动的?一起边看边想,跟着读读看。(出示图上的圆点移动路径)

  2.看懂了吗?看懂的同学试着自己来说说圆点移动的.路径。(出示下一幅图的圆点移动路径过程)

  向后两格,有圆点的这一格要算吗?为什么不要算?(因为有圆点的这一格是圆点本身所在的位置,没有移动过,所以不要算。)

  3.现在都看懂了吗?那这幅图上的圆点是怎样移动的,你们能把它的移动路径写出来吗?请大家分组合作,一起来完成练*1。

  4.核对练*1: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二)学看教室里的前后左右

  1.图上的前后左右你们会看了,那你们知道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在哪里吗?我们一起用手来指指看。(全班用手指前后左右)

  2.(出示小熊猫乐乐)你们看,谁来了?你们想不想和乐乐握握手啊?谁想来?(抽2生分别和小熊猫乐乐握手)

  3.谁来说说他是怎么走的?(向走,向走,说方向)

  (三)学*公园图

  1.根据路径找地点

  (1)刚才同学们学*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跟着小胖,小亚和小巧一起去公园玩玩,你们愿意吗?

  (2)出示公园图:图7):你们看,小胖,小亚和小巧在公园里玩的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他们三人决定分组自由活动。小胖想这样走(出示图8),小亚想这样走(出示图9),小巧想这样走(出示图10)。他们三人各自的走法都不同(出示图11中的三种走法),根据他们不同的走法,你们能知道他们是想去买花,划船,还是去玩滑梯吗?

  (3)完成练*2

  请每组同学拿出笔和尺,在你们这组的图上画画看。画的时候要从他们头上的圆点处出发哦。(头上的圆点闪动)得出结果以后,把他们去的地方在练*纸上圈出来。

  (4)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5)核对: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胖到了哪里?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胖经过的路径,看看我们做对了没有?(出示图1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小亚和小巧(依次出示图13和图14)

  (三次核对依次以点头,举手和人坐正来表示)

  2.找最*的路

  (1)学找最*的路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了。你们觉得小巧的走法好吗?为什么不好?你能为小巧找一条更*的路吗?可以怎么走呢?(根据回答任意出示2种答案)

  进行德育渗透(保护环境)

  (出示小巧穿过草地斜行的路线)能这么走吗?为什么不行?

  师述:花草树木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去爱护它们,从而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美好。

  要知道这几种方法哪种最*?有什么好办法?(数格子)一起来数数看,看看最*的路是哪条?

  总结:因此,我们不但要能找到正确的路径,更要能找到一条最*的路来走。

  (2)练*(小胖玩滑梯)

  现在,小胖又想去玩滑梯了(出示图17),你们能为他找到一条最*的路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先在你们小组的图上画出路径,然后把路径写在练*纸上,开始。

  学生分组练*,教师巡视指导。

  核对: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找到的路径是怎样的?(根据回答任意出示图18或图19)

  你们觉得哪种走法比较好?为什么?(一样*,因为他们走的格数都是15格)

  三、练*反馈,巩固新知

  去养马场

  (1)现在小亚和小巧想一起到养马场去玩。但是他们两人分别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如果他们想去养马场,你们能分别为他们两人各找一条最*的路来走吗?请大家分组合作。同样的,先在图上画,再在练*纸上写出路径。

  (2)核对

  四、总结

  1.在今天这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2.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学会找最*的路来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德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找实际问题里数量间联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通过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感受学*、探索的成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去掉多少即求减数的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看图提问题(出示图)

  小猴上次从果园里采到桃之后,回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吃桃了!过了几天,小猴到筐子里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问的什么?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自主探索

  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2、画图帮助

  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一齐来画图研究,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28个桃(板书)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板书:28—7=21(个))

  4、揭题

  谈话:28减7等于21中,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21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这类问题,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启发:原来有27只小船,划走一些后分成了哪两个部分?求划走了多少只可以怎样想?和同桌说说想法。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完成算式。

  交流解法,说说各个数的意思,再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要求学生口头回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再把问题和条件连起来说一说。

  书本上填写算式。

  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你能看着图说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吗?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指名板演。

  交流解释算法。

  四、归纳总结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识*面图及*面上的前后左右的相对位置。

  2. 认识*面的路径,并能通过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描绘出所走的路径。

  3. 尝试设计路径,知道从同一出发点到同一目的地有不同的路径,并能通过比较,从各种不同路径中选择较合理的路径。

  4. 在学*活动中,体验并获得*面图和客观空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表达等能力。

  5. 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按要求描绘出所走的路径,根据路径寻找目的地。

  教学难点:

  正确的描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1. 创设情景,导入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玩,进了公园后你们想到哪里去玩?这里有一张公园导游图,(出示导游图)你们看得懂吗?

  2. 认识*面上的前后左右。

  师:①从图上看,公园里有什么?引导得出:“--在左面,--在右面,--在前面,--在后面。” ②我想去亭子,应该怎么走?我想去--,应该怎么走???

  3. 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师:①用双色片代替自己在*面图上走一走(一生演示,其余自练) ②把双色片放在大门位置,听口令:

  (1)向左-格、向右-格、向前-格、向后-格;

  (2)先向左-格,再向前-格;先向前-格,再向右-格。

  ③在这张图上,哪里是左?哪里是右?哪里是前?哪里是后?

  4. 学看*面图

  师:(出示图) ①在这张图上,这里是什么位置?

  (在图上标出前、后、左、右。)

  ②图上有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上出示花圃、游船码头、儿童乐园、养马场的标记)

  二、认识、描述路径。

  师:小巧、小亚、小胖也在这儿玩,这些点代表他们所在的位置。

  1. 根据路径,语言描述。

  (1)出示图题1。

  ①小亚录音:我想去花圃,我是这样走的:你们能不能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说说我是怎样走的?

  ②小亚请你们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走几格来说说她走的路线,(板书:前后,左右)可以数一数、说一说;也可以用双色片走一走,再说一说。

  (2)生操练,师巡视。

  (3)反馈交流:根据反馈情况,引出“起点格不要数。”

  2. 根据描述,画路径,找目标。

  (1)出示题3/1。

  ①小亚录音:现在我把走的路线告诉你们,向右2格、向前4格、向右1格、向前2格。猜猜看,我去了花圃?游船码头?还是儿童乐园呢? ②学生讨论、猜测。 ③验证:画一画、走一走,圈出目的地。

  (2)根据小胖、小巧说的路线,找找他们去了哪里?

  ①出示题、学生练*题3/2、3。

  ②生操练,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

  三、设计、选择路径。

  1. 设计路径: ①小巧录音:我想去游船码头,可是我迷路了。小朋友们,能帮帮我吗? 把剩下的路线画出来,并记录下来。

  ②学生练*,教师巡视。

  ③反馈交流。(对不同的路线加以肯定)

  ④如果你是小巧,你认为还可以怎么走?

  ⑤学生练*,完成练*纸第4题。(要求:画出路线并做好记录)

  ⑥反馈交流:还有其它设计吗?

  ⑦师小结: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各种各样设计都可以。

  2. 选择路径。

  ①师:老师从小朋友的设计中选了几种,画在一张图上,(出示)你想走哪一条?为什么?(同桌讨论)

  ②交流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最*的路线走。

  3. 巩固提高。

  ①小胖也想请你们帮他设计,他想到儿童乐园去。

  ②请你先设计一种路线,并记录下来。如果你还有其它路线就在下面的图中画出。

  ③生练*,师巡视。

  ④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从这里出发到儿童乐园还有好多路可以走,课后大家还可以设计。

  四、总结归纳,完整课题

  师:今天玩的开心吗?在玩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路)

  五、联系实际,拓展运用。

  1. 出示学校*面图。(师介绍)

  2. --在校门口,--在教室前,--在操场边。他们都想到歌唱室,该怎么走呢?大家来设计一些路线。 学生练*后展示、交流。

  3. 回家后自己出题,自己设计。 如:从校门→→→食堂、从操场→→→教室,可以怎么走?怎样走最*?明天我们来评一评,谁是设计师。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会辨认上、下方向,体会学*上、下方向的必要性,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上、下方向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会辨认上、下方向,会用这些方向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图片。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了前和后,你能用你学过的方向词来给我们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吗?

  学生的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会用前和后来介绍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了,下面老师再让你来介绍一下这些小动物的位置。

  教师把例2的参观动物图片贴在纸板上,把这张图片竖立起来。

  教师:你还能用你们学过的前后方向来介绍这幅图中的各个动物的方位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仅仅用“前、后”方向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方位。

  教师:为什么?

  让学生意识到前、后位置是在一个水*面上的,而这幅图却竖立了起来,有些在一个面上的,没有前、后的区别。

  教师:你准备用什么词来介绍这些动物的位置呢?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作出用“上、下”来介绍这些动物位置的决定。

  教师:为什么要用上、下来介绍?

  要求学生这样想,这张图是竖立起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在上面,有些在下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上和下。板书课题。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重视用即将要学*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原来掌握的知识——“前和后”主要用于描述在一个水*面上的前后位置,而对于竖立的一些物体,显然就不能用“前、后”的方向词来描述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前面所学知识和将要学*的知识的区别,还突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向词,使学生能体会学*上、下的必要性,通过上、下的学*使学生对方向词的使用更加准确,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例2

  教师:除了这张图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的物体是竖立起来的?需要用上、下这些方向词来介绍?

  学生讨论后回答,比如楼房、书柜这些物体都是竖立起来的,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

  教学随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图。

  教师:对了,像楼房、书柜这些竖立的物体,都要用上、下这些词来介绍物体的位置。你家住的是楼房吗?你能不能用“上、下”这样的方向词来介绍你的邻居?

  指导学生用“我家的楼上住着×××,楼下住着×××”来介绍自己邻居家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上和下来介绍你家楼上和楼下住的邻居,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这幅竖立的图,这幅图像你们家的那座楼房吗?

  学生:像。

  教师:那么你会用上和下来介绍这幅图中大熊猫的邻居吗?

  指导学生说出“大熊猫的上面是羊”,“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图板上贴上往上和往下的箭头(如上图所示),用箭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和下。

  教师:现在小朋友清楚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了吗?用手指一指你的上面,再用手指一指你的下面,你们指的`方向和图板上箭头的方向是一样的吗?

  学生:是的。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什么叫上,什么叫下以后,请你用上、下来说一说其他动物的位置。

  学生自由地说。如“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下面是老虎”、“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猴子的下面有斑马和狮子”等。

  教师:刚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刚才我们不是说“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吗?怎么又变成了上面了呢?

  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有了“大熊猫的下面是大象”的现象,就可以反过来说“大熊猫在大象的上面”。

  教师:请同学们像这样用两句不同的话来说一说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

  指导学生用“梅花鹿的上面是小兔”、“小兔的下面是梅花鹿”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位置。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用竖立的图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上下关系,并强调启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过程;二是把课内学*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首先意识到自己住的楼房也是竖立着的,也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介绍楼上或楼下邻居的位置,然后用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三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话来描述两只动物的上下位置,使学生感受位置的相对性,并从中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的作用,发展主动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

  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

  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一共采了多少个?

  松鼠妈妈采了25个,小松鼠采了4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二、解答问题。

  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

  学生说,板书:25+4= 25-4=

  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

  2.操作验证。

  (1)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根和4根合在一起是9根,20加9等于29,板书:5+4=9 20+9=29

  (2)摆小棒:左边摆25根,右边摆4根。5-4=1 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

  32 + 4 = 26 + 3 = 54 + 4 =

  48 – 5 = 87 – 7 = 66 – 5 =

  三、作业。

  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19个草莓,吃了9个,还剩多少个?

  列式:19 – 9 = 10(个)

  2.第2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

  (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

  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

  25-2 = 23(米)

  4.独立完成第3、5题。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2)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优选【10】份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1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先用游戏的形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规律,再通过观察与分析例题掌握与巩固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喜欢的的游戏活动与“联欢会”这些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合作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体会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

  4、创设多元情景、发展多元智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我创设多元情景,如画规律,摆规律,听规律,说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宝盒,我想变一些礼物送给你们,老师来变,你们来猜,猜猜看老师接下来会变出什么?请你仔细看喽。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边出示边让学生猜,下一朵会是什么颜色的花?

  2、(把花展示到黑板上)师:刚才在猜的时候,老师发现,一开始有小朋友猜错了,可是后来小朋友们越猜越准。我想你们一定有什么窍门,能告诉我吗?

  (生:他们是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再两朵黄一朵红的,生边说师边画虚线隔开。)

  3、师:你说得真棒,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是)像这样2朵黄1朵红,2朵黄1朵红排列着叫有规律地排列(边说边板书规律)。请小朋友和我一起读一遍。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生活中向这样的规律啊,有许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找规律,请小朋友们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找规律”

  师:瞧,一群小朋友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里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又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请跟同桌说一说,看谁找得多?出示课件“联欢会”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红绿红绿红绿??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4、小练*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屏幕上的规律都被你们找出来了,那老师这里还有几题,你还想找吗?(想)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够很快找出来。

  课件出示有规律的几组图片。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那我们的小手,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拿出作业纸和水彩笔,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2、说说生活中和学*中的规律:

  师:你们能说说我们的生活中和学*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吗?

  3、动手做一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规律:

  师:小朋友们都画得不错,老师除了会找规律、画规律以外,还会用动作和声音来表示规律,你相信吗?(有的说相信,有的说不相信)请你看仔细喽!(师示范做出有规律的动作并配上声音,全班一起跟做一遍。)

  师:谁也能用这样的动作或声音来表示规律呢?(请一到两个同学来表示规律,全班跟做。)

  师:你会创造这样的规律吗?请把你想到的规律做给同桌看一看。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在数字的王国里就有很多有趣的规律,我们下节课在一起去发现与探究吧!下课!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本单元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对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会分组,说出是怎样的规律了,能找出生活中简单的规律,

  本节课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去观察发现规律,而本课时也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很感兴趣,这样为我的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图与图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画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颜色、数量、形状等方面的观察,发现规律能按规律画出后面若干个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数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惯。教具准备

  1、小正方形、三角形、圆片、小正方形若干。

  2、学生配套的学具、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

  猜猜星星里面藏着一个是什么?(课件演示)

  二、教授新课

  教师:复*题中同学们都猜对了,也说出了它的规律。如果让你们给它划组,你知道会画吗?

  学生:会(点名说说)

  (一)教学例4。

  1、教师:现在老师这有几个小正方形,谁能用它来摆出一列有规律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88页主题图)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3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叫规律,怎样找规律。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指指眼睛、摸摸鼻子、揪揪耳朵再按顺序指眼——摸鼻子——揪耳朵练*。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找规律。

  (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在探究中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一说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回答是儿童节)

  1、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布置的教室多漂亮啊!他们是用什么来布置的?(出示图片)(生:他们是用彩旗、小花、灯笼来布置的。)那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你们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2、出示彩旗图(彩旗按红黄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红黄红黄红黄红黄

  师: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这面旗是黄色的)。

  师:你猜得真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彩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一定是黄旗。)

  师: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小花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3、出示小花图

  绿玫红绿玫红绿玫红绿玫红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我通过观察知道下一朵花是绿色的)。

  师:再下一朵呢?(再下一朵是玫红色的)。

  4、出示灯笼图让学生同桌互说:它有什么规律?再让学生说说下一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

  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5、大家看到自己动手布置的会场特别漂亮,高兴地在会场中围成一圈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按一女一男的.规律站的)。

  师:你真会动脑筋。

  6、看教材88页例1。

  你找到这四种事物排列的规律了吗?每个事物后面一个应该是什么?圈出来

  三、在操作中创造规律

  1、涂一涂

  师:同学们想不想利用刚才学的知识来做一个涂色比赛,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教师巡视,挑两位同学上台涂色。

  2、摆一摆

  ①老师摆规律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大声说出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好吗?

  ②学生摆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挑几名学生上来摆图形,其他同学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几种简单的图形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小发明家。

  师:不光图形有规律,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老师常用掌声来鼓励你们,请你们找找老师掌声中的规律。

  (师有规律的鼓掌)

  四、联系生活、生活实际找规律、欣赏规律带给我们的美。

  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现象,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日出日落。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可以创造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按照“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顺序进行复*的。同时在细节上又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点、*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知识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知识的复*,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复*作铺垫。

  ⊙复*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这两方面的知识。

  1.复*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按照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继续画下去,应该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如果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巩固练*。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细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寻找规律,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六一”儿童节到了,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小朋友们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可漂亮了,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展示88页主题图)

  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摆得很漂亮,它们不是乱摆乱放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出示课题: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引导学生找出彩旗的规律。

  (1)课件展示彩旗图,问:请大家猜猜,这面旗的后面一面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发现的?可以把几面看成一组?有几组?

  2、寻找小花的规律。

  出示小花图问:最后一朵小花的颜色是什么?你是什么知道的?把你的秘密小声告诉同桌。

  3、灯笼、小朋友、又有什么规律呢?后面一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讨论交流,发现图中灯笼、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排列的.。

  4、小结:像彩旗、灯笼等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排列下去,我们就说它们的排列有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多美呀!

  三、参与活动、创造规律

  1、摆一摆

  课件出示88页例2(图略)让学生试着摆,并说规律。

  2、排练节目

  “六一”联欢会上有一个节目是小组唱,下面我们来排练:(1)排队:请6位女同学上来,要求每个女同学旁边站一个男同学,该请几个?你发现队伍有怎样的规律?

  (2)师生共唱一首歌,并有规律地拍手。问:谁能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

  3、教学例3

  课件展示P89例3.(图略)

  涂一涂,下一个是谁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并说为什么这样涂。

  4.猜规律。

  出示练*题1:猜猜星星盖住的是谁?指名说想法。

  5.小小设计师。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来当设计师,创造出最美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4人合作)

  (2)展示作品

  先请排列规律不同的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图形排列的规律。问;还有谁想展示自己的作品?请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四、走进生活、寻找规律

  1.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2.找找身边、生活中有规律的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

  五、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你是通过什么来找规律的?

  2、规律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思考,一定会创造出更美的规律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6

  设计说明

  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和等差数列的知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十分抽象,结合这一点,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复*旧知,激发兴趣。

  在复*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成果展示,通过展示上一节课学*内容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有规律的图形的美,明确这是我们自己运用学过的有关规律的知识设计出来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建立起学*新知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学*兴趣。

  2.扶放结合,认识规律。

  例题的讲解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根据图形的规律找出数字规律,第二个层次直接抽象出了数字规律,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几组数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每一层次的讲解都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层次的题意,然后根据题意去发现规律,最后根据发现的规律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喜悦,调动了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或正方形、卡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

  ⊙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1.成果展示,复*旧知。

  (1)看一看:课件呈现学生课外收集的利用重复规律形成的美丽图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规律美吧!

  (2)想一想:这些图片漂亮吗?图片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

  2.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重复出现。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找规律,但今天学*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有信心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展示一些学生收集的有规律的图片是对学生学*成果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梳理与复*,同时通过教师语言的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教材87页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

  (1)说一说: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规律吗?

  学生小组内交流,选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出这几组图形吗?或者利用手中的笔将这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那你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表示出来呢?

  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的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该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愿意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的重复,而今天学*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动态演示与教师的引导,利用图形与数的结合,注重图形与数的一一对应,让学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能初步抽象出等差数列的一般规律。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课件呈现例3第(1)小题下面的四组图形。

  师: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2)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3)小结。

  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

  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4)简单介绍等差数列:像这样,后一项是前一项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并且通过比较、概括,发现这两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了全面的认识。

  3.独立学*,认知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87页例3第(2)小题。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等差数列的变化规律: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直接在教材上填数。再进行简单的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层层过渡与递进,学生已经完全能借助方法的迁移,顺利地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研究过渡到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完整地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4.适时反馈,巩固认知。

  (1)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1题。

  (2)你能自己设计一组这样的数列吗?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 ,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8和89页,《找规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

  本课时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利用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 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规律。

  1、师:上课之前,先贴上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奖品智慧花吧。老师要把它奖给善于思考、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和学*快乐的同学,你们有信心得到吗?(有)哇,盒子里有好多呀!

  老师贴两朵花。什么颜色的?(红色、黄色。)

  你猜老师接着会贴什么颜色的智慧花?(生猜师贴)你猜对了吗?

  2、再猜、再贴;再猜、再贴。预设学生一定会越猜越准。追问学生原因。

  3、师边与孩子一起说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的虚线。红、黄,又是红、黄,还是红黄。

  师揭示课题:像红黄这样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板书:规律。(跟老师学读一遍)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齐读:找规律。

  (二)探究发现规律

  第一次探究:找一找

  (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一群小学生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

  2、师:哪些地方排列是有规律的?又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同桌两个小朋友为一组互相说一说,看谁发现得多。

  3、汇报交流:谁愿意第一个来试试?

  (生说到哪种事物便点击课件使之放大)

  (1)我发现小花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

  (2)我发现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

  (3)我发现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再一个紫灯笼一个红灯笼……;

  (4)我发现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一个男同学、一个女同学……

  师在学生汇报每条有规律的排列事物时,可有意识地提示孩子可让自己的表达简单些。在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了规律的排列情况后,都追问孩子们接着往后排下一个应该是什么?

  4、师:我们找出了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队伍它们排列的规律。像灯笼的一紫一红、小花的一绿一红、彩旗的一红一黄、小朋友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一黄一蓝,我们都把它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

  当我们找图形排列的规律时,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再看一看后面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齐读)如果是,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第二次探究:摆一摆

  摆学具

  师:小朋友找规律找的很不错,老师摆一个规律看谁能接着摆(摆例2第一个规律)。啊!你们真厉害,我再来一个(摆例2第二个规律)。

  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

  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第三次探究:涂一涂

  师:孩子们,还能用我们灵巧的小手涂出漂亮的颜色吗?小朋友们翻书89页看例3,独立完成涂色,教师注意订正。把学生涂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追问这样涂的原因,并表扬涂得漂亮的同学!

  师:有些同学涂得真漂亮,看谁涂得又对又漂亮。(完成89页的“做一做”)

  第四次探究:练一练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谁找能找出生活的规律吗?(出示练*一)

  师:你们还想不想再来一个呢!好的,来一个难点看谁能战胜。(出示例3)

  (三)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吧!(出示练*)

  师: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除了老师说的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的规律吗? 今天晚上“找一找”看看我们身边的还有哪些?下节课汇报自己找到的规律。看谁能找到生活的规律,成为小小发现家。

  (四)活动总结。

  师:是呀,其实,像这样有规律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我们生活中的规律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小朋友回家再去找找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对图片进行简单排列。

  (3)、使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摆、涂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充分体验、感知规律就在自己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找规律的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按一定的要求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准备:

  1、课件

  2、各种*面图形,白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规律

  1、今天,光明小学的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到他们的班里去参加联欢会,可是去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小朋友们给我们出了几道题,答对了,才能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出示一组笑脸,笑脸的颜色无规律。

  学生猜出来的答案各种各样。

  (2)出示一组按照颜色规律重复出现的笑脸,请学生猜一猜。

  为什么刚才你们会猜出这么多答案,而现在却马上就猜到了呢?

  这串笑脸是按一红一绿的顺序重复出现,我们就说这串表情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跟老师读一下: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

  二、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恭喜同学们,都答对了刚才的题目,现在我们进到了光明小学的教室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观察提问:

  (播放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啊,原来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唱歌、跳舞呢!

  (播放音乐,学生跟随着音乐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3、发现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按一定的顺序一直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面,看看哪些事物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重复)的?说给你同桌小伙伴听一听。教师指名学生起来说,说到哪种事物幻灯片就相应的出现。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来看看彩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运用课件,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它们是哪几个在重复出现?)

  再来看看彩旗和灯笼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生汇报。

  彩旗、花、灯笼都是按颜色有规律排列的(板书:颜色)小朋友们在唱歌跳舞,他们的排列是怎样的?生:一男一女排列的。

  他们是按性别排列的(板书:性别)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三、操作中深化规律

  1、帮老师摆一摆:

  例3: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看,老师这有两组图形,可是没摆完,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小组讨论: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想一想空白处该什摆什么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帮小兔涂一涂(例2):

  (1)看到同学们回答的这么好,有一只小动物也着急了,它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有几个图形没有涂颜色,你们能帮小兔涂上颜色吗?

  (电脑出示例2)

  汇报: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说一说空白图形该涂什么颜色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掌握了排列的规律,很快就会涂好的。

  (2)做一做:我们再来看几组图形。这里有三行图形,请大家先思考: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想想:每组中带有问号的图形涂对了吗?该涂什么颜色?

  3、考眼力

  课件出示一组练*题,让学生猜猜问号处应该是什么物体。学生猜的同时让学生说清楚是按什么排列,是怎样排列的?

  4、创造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利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或画一画创造出一个规律吗?(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先示范一个)

  (1)请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

  (2)请大家注意听老师的要求:一会儿小组内同学一定要团结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进行创造,然后跟你们成员说一说你的`规律。每组要摆出或画出两种不同的规律,

  教师巡视,选择几个比较特别的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并说说他的规律。如果你们继续摆下去,应该是什么呢?

  小结:大家很善于研究,小组合作的非常好!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来表扬下自己。(学生齐拍手,打出有规律的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节奏打的。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棒。你们瞧,连声音都可以有规律呢。那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节奏拍出有规律的掌声吗?我们来试一试。(XXXXX)(XXXXX)(XXXX)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按照规律排列的事物呢?想一想,在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还见过哪些有规律的事物?

  生自由发挥举例说明。

  五、小结

  师:这节课给你们感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做个细心人,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更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们能创造出更多的规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好吗?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按()为一组的顺序重复出现

  一红一黄

  一红一绿颜色

  一红一紫

  一男一女性别

  一女一男

  正方体、圆柱形状

  声音

  动作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会对图片进行简单排列。

  (3)、使学生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摆、涂等活动,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2)、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充分体验、感知规律就在自己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找规律的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并按一定的要求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有规律的图案。

  教学准备:

  1、课件

  2、各种*面图形,白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规律

  1、今天,光明小学的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到他们的班里去参加联欢会,可是去之前,我们必须要做小朋友们给我们出了几道题,答对了,才能去。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到底给我们出了什么样的题目。

  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出示一组笑脸,笑脸的颜色无规律。

  学生猜出来的答案各种各样。

  (2)出示一组按照颜色规律重复出现的笑脸,请学生猜一猜。

  为什么刚才你们会猜出这么多答案,而现在却马上就猜到了呢?

  这串笑脸是按一红一绿的顺序重复出现,我们就说这串表情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跟老师读一下:规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去找规律。(补充板书:找)

  二、情境中发现规律

  1、创设情境:

  恭喜同学们,都答对了刚才的题目,现在我们进到了光明小学的教室里,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2、观察提问:

  (播放动画)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啊,原来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唱歌、跳舞呢!

  (播放音乐,学生跟随着音乐一起唱《幸福拍手歌》)

  3、发现规律: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按一定的顺序一直排下去,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排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面,看看哪些事物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重复)的?说给你同桌小伙伴听一听。教师指名学生起来说,说到哪种事物幻灯片就相应的出现。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来看看彩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发现的规律。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运用课件,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它们是哪几个在重复出现?)

  再来看看彩旗和灯笼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生汇报。

  彩旗、花、灯笼都是按颜色有规律排列的(板书:颜色)小朋友们在唱歌跳舞,他们的排列是怎样的?生:一男一女排列的。

  他们是按性别排列的(板书:性别)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都是有规律排列的。

  三、操作中深化规律

  1、帮老师摆一摆:

  例3: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看,老师这有两组图形,可是没摆完,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小组讨论: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想一想空白处该什摆什么图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帮小兔涂一涂(例2):

  (1)看到同学们回答的这么好,有一只小动物也着急了,它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可是有几个图形没有涂颜色,你们能帮小兔涂上颜色吗?

  (电脑出示例2)

  汇报: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说一说空白图形该涂什么颜色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掌握了排列的规律,很快就会涂好的。

  (2)做一做:我们再来看几组图形。这里有三行图形,请大家先思考:每组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再想想:每组中带有问号的图形涂对了吗?该涂什么颜色?

  3、考眼力

  课件出示一组练*题,让学生猜猜问号处应该是什么物体。学生猜的同时让学生说清楚是按什么排列,是怎样排列的?

  4、创造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们。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利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或画一画创造出一个规律吗?(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先示范一个)

  (1)请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放在桌面上。

  (2)请大家注意听老师的要求:一会儿小组内同学一定要团结合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进行创造,然后跟你们成员说一说你的规律。每组要摆出或画出两种不同的规律,

  教师巡视,选择几个比较特别的演示给其他学生看,并说说他的规律。如果你们继续摆下去,应该是什么呢?

  小结:大家很善于研究,小组合作的非常好!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来表扬下自己。(学生齐拍手,打出有规律的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拍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节奏打的。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棒。你们瞧,连声音都可以有规律呢。那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节奏拍出有规律的掌声吗?我们来试一试。(XXXXX)(XXXXX)(XXXX)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按照规律排列的事物呢?想一想,在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还见过哪些有规律的事物?

  生自由发挥举例说明。

  五、小结

  师:这节课给你们感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规律,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做个细心人,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更希望我们班的同学们能创造出更多的规律,当一个小小发明家。好吗?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按()为一组的顺序重复出现

  一红一黄

  一红一绿颜色

  一红一紫

  一男一女性别

  一女一男

  正方体、圆柱形状

  声音

  动作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3)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主动权,做学*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让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学生独立表演。

  ②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嬉戏,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嬉戏.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交流:为什么要“6+3”呢?(因为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因为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交流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根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顺序)

  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

  小朋友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比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比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第3题

  1、指导学生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4张2角纸币,8个1角硬币,一个5角硬币。

  思考: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

  操作。

  交流汇报,投影显示所有拿法。

  五、课堂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主动权,做学*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让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作业

  1、书p151、2

  2、《自主练*》p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用迁移的学*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

  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复*铺垫

  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

  10(8,)10(7,)10(6,)

  (2)第二关(算一算)

  9+4=9+5=9+8=

  9+6=2+9=9+3=

  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

  8+2+4=147+3+2=126+4+7=17

  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

  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

  (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情预设:

  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

  ②从1开始数,1、2、3、4、5……、13;

  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

  (4)摆一摆

  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

  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

  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

  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方法算的。

  学情预设:

  ①玩碰碰车和激游涌进一共多少元?8+7=□

  ②玩碰碰车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8+6=□

  ③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8+5=□

  ④玩碰碰车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8+4=□

  ⑤玩激游涌进和观览车一共多少元?7+4=□

  ⑥玩激游涌进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7+5=□

  ⑦玩激游涌进和旋转木马一共多少元?7+6=□

  ⑧玩旋转木马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6+5=□……

  (6)优化算法

  ①7+6=□,请你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为什么把6拆成3和3。

  ②回顾比较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可以用凑十法。

  不同点:9加几是把9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

  8加几是把8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2和几;

  7加几是把7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3和几;

  6加几是把6凑成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4和几;

  ③优化算法:

  在做8、7、6加几时,可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大家认为哪一种方法方便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

  (7)你觉得玩碰碰车和过山车一共多少元?

  8+9=□(说一说你的算法)

  学情预设:

  ①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和7合起来就是17

  ②因为9和8=17,所以8+9=17

  小结:在做计算时,可用“凑十法”来计算比较快,也可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来计算。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摘星星。

  8+7=★4+8=★8+3=★2+8=★

  8+6=★9+8=★8+5=★8+8=★

  (1)指名算,划线的要求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生独立在书上算

  (3)校对

  2、想想填填。

  8○6=149○8=178○4=13

  8○6=29○8=112○7+7

  6+5○=105+8○7+6

  四、归纳小结,完善认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做8、7、6加几的题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分析

  《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找回多少钱”。因此,学*这一部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照着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结合生活经验,认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点是说出几元化成 几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想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时独立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机会应该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个前测,只出了3个小题。

  (一)、前测试题:

  1、在○里填上“>”“<”“=”

  1元○1角 1角○1分 1元○1分

  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

  你应该给我( )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

  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

  员阿姨应该找给你多少钱?

  (二)、测试结果:

  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第二题正确率是43.75%(

  32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第一题是65.63%(

  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

  (三)、测试结果分析: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楚1元=10角,证明*时有这个购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分”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经验。对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号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还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

  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3、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⑴ 认识1角=10分

  ①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②生思考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给老师这么多?

  ③当孩子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馈的换法也一一说出来,巩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⑵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从而引到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

  ⑶1元=100分

  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元换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2、进行简单的换算

  第一层次的练*我设置的比较简单,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换,(如:7角=( )分等)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 )分 7角就是( )个10分 就是( )分)最开始扶着学生理解,慢慢过渡到独立思考。

  3、学数学用数学

  第二层次的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学具,你打算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巩固了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的教育。

  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和谐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年级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版)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凡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务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现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出示课件。

  2、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小刚排在第几?

  (3)排在第1的是谁?原来老爷爷排第几?老爷爷怎么又排到第一了呢?

  (进行礼貌教育。)

  (4)黄头发的小姑娘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 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 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 书上练*。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

  3.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4.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5.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这一段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了肯定自己,又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从中补充、完善了自己的认识。另外,这里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互帮互助,真正做学*的主人.]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3.发散练*。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动画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数学的魅力。练*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 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 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 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p6

  小纸条

  课件

  板书

  桌子有多长

  1.

  ( )cm

  2

  ( )cm ( )cm

  ( )cm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行为*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主动权,做学*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让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5)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优选【10】份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4课时

  六十八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 学*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 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 巩固练*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 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六十九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二、探索新知:

  1、 小组合作学*,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 学生小组活动。

  (2) 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 小组交流。

  (4) 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七十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学具:课件 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二、探索新知:

  1、 学*例7。

  (1) 小组合作学*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 学*例8。

  (1) 小组合作学*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2

  一、教学内容:

  找规律

  二、教学目标:

  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⒈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⒉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

  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

  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⒈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

  ⒉生猜中颜色(黄色)。

  ⒊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

  1、动脑练*:(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

  练*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

  练*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5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1.利用乒乓球串,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想看看吗?

  师:(拉出1个黄球)瞧,这是什么?什么颜色?(再拉1个白球)现在呢?(又拉出一个黄球)再看,(再拉出一个白球)再看看。那你们猜,下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黄球,因为一个白球后面就是一个黄球,这样有规律的排下去的。

  师:哦,我们发现是有规律的,那你说说是什么规律呢?

  生:是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排下去的。

  师:说得非常好,他认为这串球是按照一个黄球一个白球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是“一个一个”。

  (师拉出下一个黄球,并且一端固定,使球串*直展现在学生面前)

  师:真的哦,是黄球。其实老师这份神秘的礼物就是一串球,(手指着球)而且是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依次排列着。

  师:(指着球)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我们称它为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我们就叫它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下面老师带大家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一看。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师创设故事情境,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在这个画面当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哪些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你能够找出几组来?

  (生汇报:手帕与夹子、兔子与蘑菇、木桩与篱笆)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到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是否隐藏着什么规律?下面我们就四人小组合作,观察这几组一一间隔排列,完成你们手中的工作表。

  (生汇报)谁来展示一下?

  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也一样?

  我们继续看图:

  师:每一组两端的物体相同吗?我们来看看,就以兔子与蘑菇这一组为例,是不是两端相同?最前面是(兔子),最后面也是(兔子),两端怎样?那其他两组呢?

  (生答,师板书:两端相同)

  师:既然排在两端的.物体都相同,那我们干脆把它们统称为“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那么中间的另外一种物体,比如蘑菇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呢?

  生:中间物体。

  师:好,那我们就统称他们为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在这些排列中,两端物体的数量和中间物体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

  生: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体个数多1。

  (板书:两端的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三、验证规律:

  1、谈话:刚才这个规律我们是通过老师提供的信息总结出来的,到底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大家想不想验证?

  2、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小棒和圆片按照要求摆一摆,想一想,验证一下,开始吧。

  3、汇报交流:谁来展示一下。(利用实物投影)

  师:这里的两端物体是?中间物体是?它们有什么规律?和刚才的规律是否一样?

  四、总结规律(课件出示)

  老师也帮你们总结了一下,请看:

  五、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1、列举规律:

  师:其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这样规律,瞧:(欣赏一组照片)师介绍卢沟桥,长城,高速公路。

  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使物体看起来非常整齐,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2、应用规律:

  (1)间隔问题:(课件出示刘翔跨栏图)

  师:看!这是谁?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的冠军,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骄傲。这是雅典奥运会比赛现场,瞧:

  看完后适当评价:刘翔*时非常刻苦努力取得这样的成就,同学们你们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学*,这样你们也会成功的。

  其实在刘翔的运动场地上也有咱们今天研究的规律呢。

  出示:110米跨栏,10个栏中间有多少个间隔?师评价

  (3)锯木料问题:木工师傅锯木料,也有这样的规律,看:

  引导学生用图表示出锯木料的过程,再结合所学的规律来分析。

  3、规律拓展:认识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指着“神秘礼物”已经拉出了一部分的球串(另一端仍然隐藏着)。

  师:你们都知道今天老师带来的礼物黄球和白球是一一间隔排列,那这一串球中黄球多还是白球多?

  (生猜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是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相同,两端物体多。

  师:说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

  师:仔细看,我现在把它拿掉一个黄球,它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

  生:是。

  师:那现在是黄球多还是白球多?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一样多。两端的物体不同的一一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头尾相接围成一圈)那现在还是一一间隔排列吗?哦,是的,这是一一间隔排列,其实这是一种封闭式的一一间隔排列。那黄球多还是白球多?

  生:一样多。

  师:通过老师把它们围成一圈,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围成一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4、规律运用:圆周问题

  欣赏:西湖苏堤春晓图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欣赏一些西湖美景。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

  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

  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

  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

  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

  三、巩固练*。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7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中的乐趣和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难点: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朵卡片、磁力贴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们,今天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2组数字,一组有规律,一组没有看谁记忆快)问:第一组猜出来了,是不是第一组记忆力更好呢?

  问:为什么呢?

  对了,像第一组数字这种前面是什么样,后面也是什么样的,按相同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一般来说重复三次以上,我们就说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齐读2遍)。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完善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观察场景,探究规律

  (1)师: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就快到来了,你们喜欢过节日吗?这些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过节日,瞧,他们把学校装扮得多漂亮啊。(出示课件)

  提问①: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都是同样的颜色?)

  生:有花、彩旗、灯笼。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紫灯笼、绿灯笼,还有红花和蓝花。

  提问②:为什么这些彩旗、小花和灯笼能布置得这么漂亮呢?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它们排列的有规律。

  (2)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或:可能有的同学还没观察出来,那我们一起来仔细的找一找它们都有怎样的规律。)

  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出示课件彩旗页)

  提问①:仔细观察彩旗的排列(闪动),你发现了它的规律了吗?

  师:找的很准确,彩旗的规律就是先一面黄色旗子,再一面红色旗子这样不断重复的,我们可以用一句更简单完整的话来描述:“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面黄色、一面红色为一组有顺序的重复排列的。“(板书,打上括号)

  师:找出了彩旗的规律,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的85页,找到图上的彩旗,像老师这样把彩旗重复的部分圈起来。

  提问②:找完彩旗的规律,我们再来看看小花吧,小朋友们,你能找出这些小花的排列又有什么规律吗?请你把小花的排列中重复的那部分圈出来。再把你发现的规律分享给我们听一听。(小花的规律是按红蓝为一组有顺序的重复排列)

  提问③你能正确涂出下一朵小花的颜色吗?

  提问④:那图上的灯笼和小朋友呢?他们也有类似的规律吗?先圈一圈,再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课件出示灯笼和孩子的排列,留给思考讨论的时间,最后请学生汇报。)

  (3)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就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三、课堂练*,知识运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找规律。那下面我们来智力闯关吧?夺取动物城堡的门票(出示课件练*页)

  (1)一个蓝色正方体,一个橙色圆柱体为一组按顺序的重复排列,圆柱体后面图形是什么呢?

  (2)一个红色三角形,再一个黄色三角形,再一个绿色正方形为一组按顺序的重复排列。红色三角形后面是什么呢?

  (3)图形按顺序的重复排列。”(让学生知道有规律的图案关注的不仅仅只有图形,还要关注它的颜色)

  (4)做一做红灯笼绿灯笼的题目。

  (5)体育园我们已经过关了,接下来来到了聪明园。

  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规律哦!黄色的小黄星挡住了什么呢?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有规律。

  四、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小小设计师

  师:小朋友们今天找到了这么多规律,那你能创造出规律让别人来找一找吗?现在,我们先欣赏设计师设计的一组规律吧!接下来,看看迷糊设计师设计的怎么样?

  生:设计错了。

  师:很好,一起说说吧!

  接下来,就请你们当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说说都有什么规律。评选出优秀设计师,上台设计。

  2、欣赏规律美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找到这么多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图案有规律,一些动作甚至声音也是有规律的。老师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规律,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演示)

  五、总结

  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理解规律

  (一)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举行一个联欢会,你们打算怎么来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1.学生交流汇报

  2.老师的想法也和大家的差不多(呈现例1的情境图中的上半部),你们看,漂亮吗?

  3.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彩旗、灯笼和花朵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的。并指出:这样的排列就叫有规律的排列。

  5.教师说明:一般来说,一组实物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找规律并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寻找规律

  (一)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找一找:让学生自己观察,去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2.说一说:

  (1)让学生说出彩旗的排列规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的规律来排列的。

  (2)教师提问:

  ①彩旗是每排几面就出现重复的?引导学生说出:每两面出现重复。

  ②那我们能不能把这两面看成一组,所有的这些彩旗都是这样一组一组的重复排列的.呢?

  3.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彩旗重复的部分。

  (二)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圈一圈:让学生圈出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排列中的一组重复部分。

  2.说一说:

  (1)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分别是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分别说一说:小花、灯笼与小朋友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分别是什么?特别强调:灯笼是三个为一组。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板书:重复排列)

  (三)反馈练*

  1、动脑练*:(课件出示)

  (1)、说一说:图中缺了3个小朋友,你知道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吗?(学生讨论,指明回答。)

  (2)、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指明回答)

  (3)、说说身边的规律。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2、动手练*:

  (1)、第一关:画一画并圈出重复出现的部分。拿出1号作业纸,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交流)

  (2)、第二关:圈一圈,完成在2号作业纸上。(展示交流)

  (3)、第三关:涂一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规律来涂色,完成P85的“做一做”。

  三、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二)呈现例2的第(2)题:

  1.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填空。

  2.说一说:图形与数字有什么排列规律?

  3.完成P86“做一做”第1、2题。

  (一)数学游戏

  做动作,猜规律:

  课件分步呈现每个动作,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做了三组后,让学生猜下一个动作是什么。并说出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

  (二)基本练*

  练*二十第2题。

  (三)提高练*

  练*二十第1题。

  四、谈收获: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指明回答。)

  全课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律带给我们的美,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一个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9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

  1、出示练*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

  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

  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 兔子和蘑菇 木桩和篱笆)

  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

  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

  生:不是。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

  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

  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夹子数比手帕数多1,手帕数比夹子数少1。)

  4、观察“蘑菇和兔子”(出示部分兔子图)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蘑菇和小兔子吧,他们又是怎么排列的呢?第一个是谁?最后一个是谁?两端都是谁?那么小兔子的只数与蘑菇的个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谁来说一说。(小兔和蘑菇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小兔,小兔数比蘑菇数多1,蘑菇数比小兔数少1。)

  5、观察“篱笆和木桩”(出示部分木桩图)

  师:再来看木桩和篱笆,你找到其中的规律了吗?

  说一说:你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

  6、归纳小结:

  通过观察,我们一起发现了图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一般来说,像夹子、小兔、木桩这样,是处于两端的物体(板书:两端);像手帕、蘑菇、篱笆这样,是处于中间的物体(板书:中间)。

  现在,谁来说一说,两端的物体与中间的物体间存在什么规律?

  [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要多1(板书:要多1)反过来,处于中间的物体比两端的物体要少1(板书:要少1)。]

  三、动手操作:

  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题目)

  请同学们拿出身边的小棒和小圆片,摆一摆,使得你摆出的图形也符合这种规律,看谁摆得又快又正确。(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呢?谁上来摆一摆,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摆的。

  (让摆得较快的学生上前,在投影上演示自己摆的情况)

  师:如果将最后一个小棒拿掉,结果会怎么样呢?

  问:为什么同样是间隔排列,却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小棒和小圆片个数相等)

  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也是间隔排列,但两端的物体不相同)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不同,那么排在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个数同样多。

  四、巩固、应用:

  1、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也有这样的规律。你能说一说吗?((生举例说明)

  *如:树和树之间的空档间隔排列,两端都是树,空档比树少1。

  *又如:有的人穿的衣服一条蓝的一条黄的排列着。

  *再如:每天学校做操时,操场上排列的队伍、广场的栅栏、……

  2、师:老师这儿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解决。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题目)

  (1)、“电线杆和广告牌”

  仔细看这幅图,这是马路的一边,有电线杆和广告牌,仔细观察它们是怎么排列的?谁是两端的物体,谁是中间的物体?现有25根电线杆,那么会有多少块广告牌呢?为什么?

  (有24块。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广告牌的块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

  追问:如果有25个广告牌,那又会有多少根电线杆呢?为什么?

  (2)、“锯木头”

  师:图中这人在干什么?

  锯木头中是不是也有这种规律呢?

  A、把这根木料锯一次,能锯成多少段?锯2次呢?(课件出示)

  B、 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课件出示)

  问: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谁来说一说?(锯的段数总是比次数多1,锯的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用这个规律快速抢答:锯7次能锯成多少段?锯9次呢?55次?

  反过来,如果要锯成8段,需要锯多少次?9段呢?24段呢?

  3、小结: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思考的速度就快了。

  五、拓展规律:

  1、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河堤上种的树。(课件出示)

  师:有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要种一棵桃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桃树?

  (口答)你是怎么想的?

  2、请同学们再看这一题和上面一题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上一题是在河堤的一边栽树,这一题是在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那答案一样吗?(同桌交流)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75,74)哪一种是正确的呢?

  课件出示,一起交流。 师: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柳数和桃数相等)为什么会相等?(因为它们是在一个圆形池塘的一周栽树,圆形是一个封闭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首尾相连的图形,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接下来我们再看两幅图。(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这都是封闭图形。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桃树?小结:在封闭图形里,如果两种物体间隔排列,那么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现在同学们知道刚才哪一个答案正确了吗?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还运用这条规律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6)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合集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1

  第1课时 数一数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5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共l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

  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

  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拉单杠?(2个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看书,2个同学在观看踢足球……它们的数量都是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3个小朋友)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小朋友踢足球,3条凳子,3个女孩跳绳,它们的数量都是3。

  (板书“3”,全班跟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5朵花)

  (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

  (板书“7”,全班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

  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2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数学必须*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课进行巩固复*。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

  14-8=

  15-7=

  18-9=

  11-8=

  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

  3、看图列式。(课件六)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

  教学反思: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作练*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下、前、后”之后。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性。在教学巩固环节,发现少数学生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需要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才可能掌握得更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

  2、口答。

  ①6前面是几?

  ②6后面是几?

  ③与5相邻的是几?

  二、新授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7的组成。

  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77

  615243

  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练*

  1、对口令。

  2、完成练*九的第4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

  2、出示以下复*题。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2)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3、汤姆讲述:我带来了鲜花送给吉利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旁边的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整捆10根和单独的3根),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一样,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一个计数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个位和十位各拨一个珠子,表示数字几?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子。

  3、汤姆提醒学生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13,我把刚才的2个拿走了,可以写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数吗?

  3、小结:小朋友会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生日晚会开始了,可还有几把筷子没数好,出示78页做一做1题。

  2、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糖,咦,糖下面还有个算式,你会填吗?完成做一做2题。

  四、齐唱生日歌,祝汤姆生日快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学*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2、学*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9

  1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掌握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在观察图意的过程中,将图意转化成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抽象成算式,重点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培养理解符号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3教学过程

  3.1第一课时

  3.1.1教学活动

  一、复*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喜欢的数学课了,你们开心吗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我们学*的知识你们是否记得请看大屏幕。方框里的数应该填多少呢

  指名回答2~5的分成。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减法意思

  1、今天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呢,马戏团的小丑来给我们表演了!(出示主题图)

  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指名到黑板用原片演示减法过程。

  3、讲解减号的意义去掉用“—”表示,你能试着用手势表示去掉吗(板书减号)

  学生齐读“减号”

  4、想刚才我们提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可以用减法来表示。(板书4-1=3)

  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主要内容的“减法”。(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6、指名试着读出减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读法。

  7、请学生观看动画

  教师指名说减法4-1=3中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

  (二)体会减法意思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出示25页图)

  你能说说图中的算式各表示的意思吗

  2、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这样广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数学知识。

  (三)理解减法的意思

  1、马戏团的小丑还没走,小松鼠知道了也想来看一看。

  观看动画之后出示26页主题图。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课件出示5-3=)

  3、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各种计算方法分成,倒着数等方法。

  三、巩固提高

  现在老师被几道题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出示26页练*题)

  指名学生到电脑上完成,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强调虚线表示的意思)

  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完成练*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根据算式编故事。(给算式,请学生编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四、课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你们的进步真大,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可真高兴。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我们要好好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7)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教案(五)份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教案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四、结课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

  1、“期末复*”第16题。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第17题。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第18题。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教案 3

  课型:复*

  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退位减法表。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发表。

  教学重点: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

  教具准备: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二、引导学生找规律:

  1、仔细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看看算式是怎样排列的,一共有多少个?

  2、小组活动: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互相商量商量,看看这个表有那些规律?学生可能找到横、竖、斜等各种规律。

  3、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启发: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各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算式卡片重新排一个表,以展示各组的新发现。

  四、利用退位减法表复*: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说一说差是6的算式有哪几道?除了表中算式,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2、看一看这些算式,哪些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是我们刚刚学*的?哪些是以后要学算式?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整理和复*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复*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  7+5

  7+7  7+9  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  7+()=12

  7+()=15  7+()=16  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

  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11减7等于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教案 5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可自己适当调配


一年级数学下教案优选【10】份(扩展8)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范文5份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1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

  如:学生A:13-9=

  学生B:4+9=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课堂作业设计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二的第3题

  七、思维训练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来猜字迹的有3个男生,6个女生?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十几减9可以这样想,见到减法想加法,用“破十法”算也可以连续减……十几减9的差,要比被数个位数多1。

  教学板书:

  十几减9

  有15个气球,卖9个,还有几个?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2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小兔请客》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二)中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教材分析

  《小兔请客》一课是有关100以内整十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今后学*100以内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重要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借助“小兔请客”这一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量关系以及算法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3、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学*的兴趣较为浓厚,而且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比较活跃。学生们在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已接触过100的加减法计算的知识,因而学*本课的.内容,不会很吃力。经过开学以来的常规训练,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学*的意识,为本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评价任务

  1、完成课本第50页的“练一练1、2”并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3题和第4题。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3

  单元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重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难点: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数……………………………………………6课时

  4、整理和复*………………………………………………………2课时

  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

  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真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

  1、口算:3+2=4+5=6—4=

  30+20=40+50=60—40=

  3、练*十第1、2、3题

  4、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

  五、思维练*

  一个小组的同学站成一队,组长的前面有3个人,组长的后面有4个人,这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减,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把以十为单位的数相加、相减

  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例1、10+20=30

  一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

  30—10=20

  用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4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例5、例6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

  口答

  1.3元=()角50角=()元

  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练*十三第1、2、3题。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xxxx,计算

  数学一年级下教案 5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按照“图形间的规律—数字间的规律—数组中的规律—找规律解决问题”这一顺序进行复*的。同时在细节上又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点、*题的设计由浅入深,易于学生掌握。

  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关注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复*效果。

  2.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培养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找规律的相关知识。(板书:找规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都学*了哪些有关找规律的`知识呢?

  (图形的排列规律,数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找规律相关知识的复*,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为下面的复*作铺垫。

  ⊙复*整理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这两方面的知识。

  1.复*图形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2)提问:这组图形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呢?你能继续画下去吗?

  预设

  生1:这组图形是按照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重复出现的规律排列的。

  生2:如果要继续画下去,应该接着先画出一个正方体,再画出两个上下放的正方体。

  (3)如果只出示

  这一组图形,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排列规律吗?(引导学生说出不能找出规律,只有三组以上重复出现的一组图形才能确定排列规律)

  (4)提问:如果用数字表示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该怎样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

  (5)巩固练*。

  □△△△□△△△□△△△ ____ ____ ____ ____

  (6)教师小结。

  图形、数字或其他事物以不同的颜色、形状及其他形式为一组重复排列,就称之为有规律的排列。

  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数的排列规律。

  (1)课件出示。

  3 6 9 12 15 ____ ____

  (2)仔细观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所给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总是前一个数加3得到的)

  (3)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横线上的数。

  (4)教师说明:这组数中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一列数叫等差数列。

  提问:你能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自己写出这样排列的一组数吗?

  (引导学生自己写出一组等差数列,并说明自己写出的数列的排列规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