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

首页 / 教案 / |

  小数除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挂图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P58“练*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 0.8

  × 3

  2.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做“练一练”。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纠正。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一填,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十二”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0.8×3=2.4(元) 2.35×3=7.05(元)

  0.8 2.35

  × 3 × 3

  2.4 7.05

  从积的右边起点小数点

  小数除法教案 2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当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当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槐涞男灾省焙汀靶∈?阄恢靡贫??鹦∈?笮”浠?墓媛伞保?殉??切∈?某?ㄗ??沙??钦??某?ê缶陀谩俺??钦??男∈??ā奔扑惴ㄔ蚪?屑扑恪N?舜俳?ㄒ疲?魅纷??莆坏脑?恚?缮杓迫缦禄方冢?BR>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

  (2)、商不变规律的复*

  (3)、移位练*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 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 );(2)1044÷( )=14。4;

  (3)( )÷0。0725=14。4;(4)10。44÷7。25=( );

  (5)1。044÷0。725=( );(6)1。044÷7。25=( )。

  3.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 B。0。225÷0。15

  483÷7 0。483÷7 48。3÷7

  225÷15 2。25÷15 22。5÷15

  4.口算:

  1。2÷0。3=0。24÷0。08=0。15÷0。01=2。8÷4=

  2。6÷0。2=4。6÷4。6=3。8÷0。19=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提高学生学*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四)回顾总结

  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讨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 )移动( )(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 )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看书P46--49,划出重点词语。

  小数除法教案 3

  教学内容:

  复*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能按照要求正确地取商的*似值。

  3.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等知识,能区别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知道小数按位数可以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1.小组交流: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2.小组汇报,结合汇报引导复*本单元主要知识

  (1)说一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小数可以分为几类?举例说明

  (3)怎么求商的*似数

  (4)什么是去尾法和进一法?你能举实际例子来说明吗?

  二、基本练*:

  1. 用竖式计算 (1)1.25÷0.25 (2) 0.4797÷0.13 (3) 19.5÷7.8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按要求取*似值。

  34.7÷9.7(商保留两位小数) 8.26÷0.38(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3.说说取积的*似值和商的*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要根据要保留的`位数,根据后一位来用四舍五入法取*似值。 不同点:求积时要算出整个积,而求商时只要比要保留的多除一位就行。

  三、复*循环小数。

  1、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2、什么是有限小数?什么是无限小数?

  3、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各循环小数。

  0.06262…写作() 3.2727…写作() 16.203203…写作()0.333…写作()

  4、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2.75÷6 289÷90 156÷11

  四、综合练*。

  (一)填空:

  1.两个数相除时,如果除数扩大1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2. 计算2.025÷1.47时,先将1.47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使它( ),再将2.205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最后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3. 两个不为0的数相除,除数( )时,商就大于被除数;除数( )时,商就小于被除数。

  4. 8.24÷0.063保留一位小数,商就要计算到第( )小数。

  5.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 )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 )。

  6. 3.25÷0.7保留一位小数约等于( );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

  7. 6.1919…保留两位小数是 ( )。

  8. 15.68扩大( )倍是1568,6.5缩小( )倍是0.0065。

  9.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

  10. 0.746746……用简单便方法写出来是( ),保留三位小数写作( )。

  11. 0.25时( )分 3.75千米=( )米 560千克=( )吨

  12.把6.16、6.16、6.16、6.166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13. ***0.15小时做25个零件,*均每小时做( )个零件,*均做每个零件需要( )小时 。

  (二)计算

  1.用竖式计算。

  2.5÷0.7=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10.1÷3.3=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10.75÷12.5= (计算并验算) 3.25×9.04= (计算并验算)

  2.脱式计算。

  6.8×0.75÷0.5

  13.75÷0.125–2.75

  42÷(5.25÷0.25)

  1.53+23.4÷7.2

  (三)解决问题。

  1.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0.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2.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3.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4.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5.15匹马9天喂了175.5千克饲料,*均每匹马一天要多少千克饲料?

  6.明明买了6本练*本,兰兰买了3本同样的练*本,明明比兰兰多花1.35元。

  (1)每本练*本多少元? (2)明明和兰兰买练*本共花了多少钱?

  7.甲乙丙城相距263.2千米,一辆客车2.8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3.5小时行完全程。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

  8.小明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20.1元,小芳买了1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15.1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多少元?

  9.罗老师要用1000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先花227.5元买了5个足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了一些蓝球,每个蓝球30.9元,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蓝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除法教案 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3、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教师记录下几组典型数据。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轻松愉快话题,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学*。)

  2、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么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电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电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丰富生活经验,并自然引出节能冰箱。)

  3、教师谈话并介绍节能冰箱与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计算两种冰箱每月的耗电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冰箱耗电量学生不太熟悉,教师给出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二、解决问题

  1、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也为下面用竖式计算活动经验。)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果。

  (设计意图:交流列式的想法,用语言描述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三、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问题,并板书竖式,提出:0.34有两位小数,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怎么办?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把除数0.34转化成整数34进行计算,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25.5也要扩大100倍。

  (设计意图:试算前的讨论,既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与迁移,也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及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

  2、学生自主计算,并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对比,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在思路的基础上,自主计算并检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计算的方法。)

  3、提出“节能冰箱每个月的耗电量够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补充相关问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掌握计算方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提出“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讨论、了解除数是一位、两位小数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是对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整合和理解的过程。)

  5、提出“用自己的话说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怎样计算,就是计算方法、归纳的过程。)

  6、提出第二个倍数关系的问题,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开放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列式解决问题的空间,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愿望。)

  四、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

  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到集市上买苹果,看到两家店在买却不知选择哪一家,你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展示)

  教师:到底哪一家更便宜?你会列式吗?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学生:单价=总价÷数量

  教师: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它们的被除数都是整数。

  学生2:它们的被除数都是小数,以前都是整数。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活动2【讲授】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同学们,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活动3【练*】

  三、巩固拓展

  1.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难题吗?到底哪一家更便宜?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课件展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4.(课件展示)运输队一辆货车在7天内节约了柴油35.7千克,这辆货车*均每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小数除法教案 6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教案。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似数,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体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第一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一)

  ——商大于1

  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赞同)老师也赞同他的分析.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会)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算一算.

  四、巩固练*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三的第1、2题

  课后反思:

  学生们在前一天的预*后共提出四个问题:

  1,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2,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 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

  3,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4,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特别是第4个问题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价值. 在这四个问题的带动下, 学生们一直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学*的全过程, 教学效果相当好.

  第二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二)

  ——商小于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教案《小数除法教案》。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的迁移。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

  教师出示复*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课

  1、教学例2:

  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均每周跑5.6千米, 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

  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 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

  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

  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4/3 7.2/9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5、P18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作业:P19第4题,P20第8、11题。

  五、作业:P19第3、5、6题,P20第7、9、10题。

  教学反思:

  本课新增知识点多,难度较大,特别是例3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计算依据。课堂中有同学问到“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这反映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在此应帮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学*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经过若干年后就可以通过新的方法、手段、途径来解决,从而引导其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学生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年段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但作为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小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出规范简洁的法则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作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错误:

  1、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容易遗忘商的小数点。

  2、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需要及时弥补。对于极个别计算确有困难的同学建议用低段带方格的作业本打草稿,这样便于他们检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将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第三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 15 150 ( )

  除数 5 50 500

  商 ( ) ( ) 3

  问: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4、计算:43.5÷5=8.7

 二、引入新课:

  三、新授:

  1、 出示例5

  (1)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 问:前面已经学*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猞尼?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

  小数除法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填空:(PPT课件)

  2、(PPT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列式:224÷4

  (2)为什么这样列式?(路程÷时间=速度)

  (3)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通过复*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新的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PPT课件演示。)

  (3)我们小数除法还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4)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

  6、交流两种算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相同)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算法二计算过程比较麻烦,算法一比较简便。)

  7、算一算,比一比。

  (1)42÷3= 4。2÷3=

  (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3)教师PPT课件演示。

  (4)这两道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交流。

  (相同点:整数除以整数与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小数除以整数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28÷16)

  3、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板书)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2)“120”表示120个()分之一?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3)“80”表示80个()分之一?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4、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1)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PPT课件演示:5.6÷7)

  3、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商?(不够商1,用0占位)

  4、让学生把题补充完整。

  5、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2)学生自主验算。

  (3)教师板演。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在例2、例3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探讨、交流,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验算,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强化学生验算的意识和*惯。

  三、智慧城堡

  1、下面各题的商哪些是小于1的?在括号里画“√”

  5.04÷6 76.5÷45 45÷36 0.84÷28

  (1)引导学生判断。

  (2)引导学生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

  2、

  (1)引导学生判断对错。

  (2)这道题的7应该商在哪位上?

  3、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展台展示学生做题情况。

  四、我的收获是……

  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的收获。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小数除法教案 8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P36-37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的*惯。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七第1题,做完后再说一说计算法则。

  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中易错题巩固。

  3、取商的*似值应注意什么?

  取商的*似值时要看清题目要求,需要保留几位小数就除到后面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似值。

  完成练*七第2题。

  4、计算除法时,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

  5、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总结

  注: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配针对性的练*进一步训练。

  课后小记:

  由于请学生在课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第一次要求他们写复*提纲,所以本课教学比较顺畅,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主动写复*提纲对单元整理复*效果好。

  但一课时完成全部教学内容较紧张,所以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单元知识的归纳整理,第二课时再完成部分练*的指导。

  在解决问题环节,我觉得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确实灵活多了,有的图文结合、有的题目中有隐含的条件,还有的需要统一单位后再列式计算……许多学生只要稍一大意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错,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如36页第2题,许多学生就因没认真审题落入了“陷阱”中。因为要求的问题是“*均每本书便宜了多少钱”,而条件中告诉我们的却是一套4本的书价,所以要注意除以4。

  又如37页第4题,学生看似简单却极易在路程、时间上产生负迁移。因为以往解决行程问题都是用路程除以时间求速度,所以大家*惯地列成1.5除 以9.7加2的和。但实际上此题要求的是“李大伯跑1千米*均需要多少分钟”,正确算式应该是将时间除以路程。按道理即使先求速度(即每分钟行多少千 米),再用1千米除以速度同样能得出正确结果,可此题用1.5除以11.7又恰巧除不尽,所以在教学中方法只好统一。

  小数除法教案 9

  课题六:

  练*课

  教学内容:

  P26练*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

  1、独立完成P26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

  小数除法教案 10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填空:

  (1)0.35里面含有35个()。

  (2)0.63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3)0.7里面含有7个()。

  (4)1.3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56

  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是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场景图:

  2、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中传达的'信息。

  3、教师提问:王鹏每天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你们知道: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吗?

  4、引导学生分析:由“4周跑步22。4千米”的信息列出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这道算式被除数是小数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学生汇报:具体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教师演示竖式算法

  问:24表示什么?

  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1,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

  1、观察,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互动

  问:你能说一下怎么计算小数除以整数吗?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注意小数点

  9.6÷4 34.5÷15

  三教学新课

  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生独立列式:5.6÷7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的例l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O来占位。

  引导:现在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见图3):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5、练*7.83÷9= 1.96÷28=

  四、巩固练*

  1: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2:练*六

  五、课堂总结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了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强调)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计算时要注意,整数部分除完后商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把十分位上的数字落下来,继续除。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阅读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1)

——小数除法教案 (菁华9篇)

小数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第99页例8以及练*十九的3-6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5 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1、出示例8挂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并截取商的*似值。

  300÷45≈?个)

  3、小组讨论:怎样取*似值才是合理的?(6个)

  4、: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值是不合理的,合适的*似数是6,而不是7。如果买了7个,就要超过300元。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练*;

  (2)讨论:谁的想法合理?

  (3)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合适的*似数是9,而不是8。因为过河8次后还剩6人,还需要用船再送一次。

  综合练*

  1、做练*十九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十九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似值。

  3、练*十九第6题。

  阅读“你知道吗?”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小数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到集市上买苹果,看到两家店在买却不知选择哪一家,你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展示)

  教师:到底哪一家更便宜?你会列式吗?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学生:单价=总价÷数量

  教师:这些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它们的被除数都是整数。

  学生2:它们的被除数都是小数,以前都是整数。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活动2【讲授】

  二、探索新知

  1.导入:同学们,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活动3【练*】

  三、巩固拓展

  1.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难题吗?到底哪一家更便宜?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点拨。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课件展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4.(课件展示)运输队一辆货车在7天内节约了柴油35.7千克,这辆货车*均每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小数除法教案3

  复*内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第16题,练*九第14题。)

  复*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人法取积、商是小数的*似值。复*重点: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复*过程:

  一、基本练*

  1.口算。05。381。40。20。156800。58。50。21。250。83。910

  3。91。30。630。90。170。42.填表。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10。395

  2。047

  0。9292

  二、复*指导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1)填空。①6。53表示()②6。50。3表示()

  ③8。40。4表示()④8。44表示()(2)思考并回答。

  ①小数乘以整数以及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各是什么?②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是什么?2.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1)计算下面各题。(指4名学生板演。)0。677。50。1250。241。890。547。10。125

  ①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怎么办?

  ②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确定商的小数点位置?(3)由学生小结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三、课堂练*

  1。练*九第3题: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0。350。20xx。1-0。9091。30。03

  0。78+5。4366。5090。2718。114+9。987589。76160。2532。50。680。95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取积、商的*似值,再让学生按要求计算出结果,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2。练*九第4题:一个纺织厂*均每小时生产棉纱927。5千克。如果每千克棉纱织布7。2米,这个厂每小时生产的棉纱可以织多少米布?

  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四、作业

  练*九第1、2题

小数除法教案4

  课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概念回顾。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3.25×4.83.6÷0.25

  四、简便计算。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五、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六、作业。

  1、总复*第1、2题。

  2、练*二十五第1---5题。

小数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降法的意义,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并能够正确计算.

  2.提高学生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复*铺垫

  (一)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2.1.2里面含有12个()

  3.0.25里面含有()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十分之一

  (二)列竖式计算2145÷15

  二、指导探究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小数除法的意义

  2.练*:(继续演示课件:小数除法的意义)

  (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1.(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练*

  68.8÷485.44÷16

  三、质疑小结

  (一)教师提问

  1.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2.今天学*的除法与过去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与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将课题补充完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组织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质题答疑.

  四、反馈练*

  (一)列竖式计算(分组完成)

  42.84÷767.5÷15289.8÷1879.2÷6

  (二)列式计算.

  1.两个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应用题

  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3.55公顷地,*均每小时耕多少公顷?

小数除法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口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3、运用乘除法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

  三、教学准备: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P-30第一题。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计算训练:

  1、P-46第二题。

  a、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掌握方法。

  b、说一说你为什么算得怎么快?

  c、学生报得数,进行校对。说一说你错误的原因。

  2、计算并用乘法验算。P-46第三题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学生板演,校对。

  b、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求未知数P-45第四题。

  a、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b、说一说每题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C、讲解应用题:P-46第五题和第六题。

  1、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解题思路。

  2、说一说时间、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D、发展题:

  1、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

  △÷△=□□是几?

  △-△=☆☆是几?

  △+△=○○=11.4-1=10.4

  □+○+☆=11.4

  △=()△=5.2

  E、布置作业:P-46第三题。

  课后小结: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道发散题,重在发现学生的思维,以及综合运用小数乘除加减法的能力,在这一题的练*中,我先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最后选择其中一题讲解思路。效果不错。

小数除法教案7

  教学内容:

  P33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似值。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例题创设为实际情景)。

  二、组织学生辩论,以辩明理。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3、生谈感受。

  师:看来,四舍五入取*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6、7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小数除法教案8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

  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教案9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的意义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首先提出一组应用题,通过用整数计算奶粉的总重量、每筒的重量和奶粉的筒数,列出三个算式,复*了整数除法的意义。接着把题中的重量单位克改成千克,使原来例题中的整数乘、除法算式相应地转变成小数乘、除法算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也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在整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在小数除法中,这三者有的是小数。然后,通过“做一做”中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小数除法的意义。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的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教材主要通过第16页的例1和例2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通过例1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例题的竖式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着重说明要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例如,除到个位余6,把6化成60个十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十分位上的4合在一起,是64个十分之一;除到十分位余4,再把4化成40个百分之一,并与被除数中原来百分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下去。除的时候,仍然是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由于要除的数是用小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表示的数,以后的商也应该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因此,要在商的个位数字的右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从而说明了商里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接着,教材通过例2说明,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可以在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注:教材在这里暂时先不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这实质上也是把余数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再除。在例2中是用整数去除整数,除到被除数的个位余9,就在被除数和商中个位数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当9和添上的0合在一起继续除时,让学生联系例1中的计算想一想,这个90表示什么,以帮助学生理解添0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完例1和例2,并试算“做一做”的练*以后,引导学生概括总结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第17页例3教学被除数比除数小的情况,着重说明个位不够商1,就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再在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而且像整数除法那样,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商里写0占位。这样的题目稍难一些,学生容易出错。计算完了还要求学生能够用乘法进行验算。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是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小数除法得到的商比1小,这对学生检验计算结果很有益处。“做一做”的第3题是判断题,题中的两个除法计算都有错。一个是忘了点小数点,一个是忘了用0占位,这是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除了要求学生说出对不对以外,还要求学生能说出错在哪里。

  练*四中的第1~3题是为配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例1的教学而编排的。除了练*除法的计算以外,其中第2、3题还通过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来说明,小数除法还可以用于*均分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这里求出的倍数也不再限于整数倍,而是扩展到小数倍,例如1.8倍、2.5倍等。练*中的其他练*题是为配合例2、例3的教学和进行巩固练*而编排的。在学生经过一段笔算练*,对小数除法有些熟悉以后再进行口算(第11题),小数除法口算的范围是参照整数除法口算的范围规定的,一般能归入一位数除两位数或两位数除两位数,其中小数位数一般不超过两位,而且限于能够除尽的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2)

——小数除法教案 (菁华5篇)

小数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

  3.通过学*活动,培养对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乘以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计算。

  (出示场景图)在动物乐园里有两只蜗牛欢欢、乐乐正在树林里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呈现:欢欢每小时爬行3米,一共爬行6.12米;乐乐每小时爬行4.2米,一共爬行7.98米。)

  提问:要知道谁爬行的时间少一些?要先求什么?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12÷3,7.98÷4.2。

  再问:你能估计一下,他们各自的时间大约是多少吗?

  谈话:它们爬行的时间到底是多少呢,还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先请大家算出欢欢爬行的时间。

  学生练*后,提问: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谈话:那么,怎样求出乐乐的爬行时间呢?

  引导:7.98÷4.2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方法

  1.探索计算7.98÷4.2的思路。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活动,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分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2)分别把7.98米和4.2米转化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量,再进行计算。

  交流第一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把“分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相机板书:7.98÷4.2→79.8÷42)

  <<<123>>>

  交流第二种思路时,提问:把“米”作单位的数转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0。这样就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怎样的除法?(板书:7.98÷4.2→798÷420)

  讨论:上面的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追问:这两种转化都是可以的,这样转化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在数学学*中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我们往往把新问题转化成会解答的旧问题,从而解决新问题。由此看来,转化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2.探索竖式计算的过程。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把要研究的新问题转化成了自己熟悉的旧问题。那么,怎样用竖式算出结果呢?

  提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除数小数的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被除数是79.8?(板书)

  再问:如果把7.98÷4.2转化成整数除法,就要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几位?为什么这时的除数是420?(板书)

  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一个竖式,算出结果,并和同学交流。

  指两名学生板演,评讲并反馈选择每种解法的人数。

  提问:转化成798÷420也是可以算的,为什么选择这种转化方法的人很少呢?

  小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再来把7.98÷4.2竖式的转化、计算过程在眼前展示一遍。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说明:用竖式计算环节,虽然出现了不同的方法,但结果相同。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算法优化,让学生体会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的除法算式比较方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再次体会计算策略,而且经历了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练*巩固,深化拓展

  1.专项练*。

  出示:把下列除法式子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想一想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123>>>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道题可以转化成怎样的除法算式,商的小数点在哪里。

  2.先估再算。

  下面各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计算,看谁能把每一道题都算对。

  出示:

  5.76÷1.8= 7.05÷0.94= 0.672÷4.2=

  学生练*后,组织反馈。

  说明:估算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上面的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判断、改错、计算的同时,将估算、验算等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反思能力,获得良好的数感,又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的良好*惯,从而提高计算水*与能力。

  4.总结计算方法。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拓展练*。

  (1)比一比,看谁算的既快又正确。

  0.12÷0.25 0.12÷2.5 0.012÷0.25

  提问:你能很快算出上面各题的得数吗?自己先试一试,再把你的算法和同学交流。

  学生中可以出现两种算法:① 先用竖式算出第一题的商,再直接写出第二、三题的商;② 把第一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使除数等于1,并直接用0.12×4算出得数,再直接写后面两题的得数。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的思考过程,并鼓励学生在计算一些比较特殊的除法算式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比较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有时要根据具体问题、题目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进行计算。

  说明:在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安排拓展性练*,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确定计算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惯和灵活计算的学*品质,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计算课充满思维的张力和不断探索的活力。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提问: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为什么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数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课本第99页例8以及练*十九的3-6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5 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

  二、新授

  1、出示例8挂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问题尝试列式计算,并截取商的*似值。

  300÷45≈?个)

  3、小组讨论:怎样取*似值才是合理的?(6个)

  4、: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值是不合理的,合适的*似数是6,而不是7。如果买了7个,就要超过300元。

  完成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练*;

  (2)讨论:谁的想法合理?

  (3)根据本题的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合适的*似数是9,而不是8。因为过河8次后还剩6人,还需要用船再送一次。

  综合练*

  1、做练*十九第3题。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运行30000千米。一架超音速飞机每小时大约飞行2千米。算一算,卫星运行的速度大约是这架飞机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根据商不变规律,先把“30000÷2”转化成“300÷22”再进行计算。

  2、练*十九4、5题。

  重点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用合理的方法求出商的'*似值。

  3、练*十九第6题。

  阅读“你知道吗?”

  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小数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3、练一练,练*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教学准备:

  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十六第4题。

  怎样求*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小数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

  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3、练一练,练*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教学准备: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 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十六第4题。

  怎样求*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3)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案实用5份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P33~34例7、例8及练*八第4、5、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学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课型:

  新授课教学方法:计算、观察、分析、比较、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不能,因为它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我们可以称它为“循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那么循环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共同来探究。

  1 、出示教材第33页例7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并找到数学信息,独立列算式。学生列式:400÷75。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说一说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计算,学生会发现这个算式的余数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

  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

  让学生猜一猜400÷75的商下一位是多少?并计算验证。引导学生说出:400÷75的商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板书:400÷75=5。333…)。 导语:那么像400÷75= 5。333…产生这样的循环小数是偶然现象吗?让我们继续来探究。

  3 、出示第33页例8的两道计算题,让学生自主计算,并说出商的特点。在第2小题:78。6÷11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先停一停,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指导学生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

  4 、引导学生比较400÷75,28÷18,78。6÷11的商,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师小结: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做循环,像5。333…1、555…和7。14545…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5 、引导学生自主学*。师引导:循环小数有什么特点?在循环小数里,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什么?怎样表示循环小数呢?请同学们自主学*教材第33—34页的知识。

  学生自学后指生回答,学*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7 14545…的循环节是45。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反馈)

  2 、教师总结:同学们获得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其实知识永远青睐于爱学*爱动脑的孩子,一分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好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循环小数依次不断循环出现400÷75=5。333…。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会归纳总结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3.养成良好的计算、验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2.4÷2   4.8÷6   9.09÷9

  8.24÷8   6÷5   1÷5

  2.填空,并说出为什么?

  (复*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为下面学*验算做好准备)

  3.列竖式计算(生板演)

  (1)7.44÷4   (2)7.44÷8

  (3)102÷24   (4)4.551÷5

  四道逐渐变难

  二、探究新知

  1.在评价学生的计算结果中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你能说出小数除以整数是怎么除的吗?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会把步骤在说一遍,有的会讲出前面“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两种特殊情况的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教师一一给与肯定。

  师:做小数除以整数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人小组讨论并归纳

  学情预设:生根据小数乘法经验说出转化乘整数除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哪一位不够商1就商0,然后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要添0后再除。

  课件出示补充。

  2.在暴露计算错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验算。

  (1) 师:为了保证我们的计算正确,怎么办?——验算

  验算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和*惯,怎样验算黑板上面的小数除法呢?

  学情预设:生根据整数除法经验能说出用乘法验算除法,或估算一下,或用被除数除以商等。

  师:四人小组,一人选一道进行验算,算完在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门诊台

  课件出示。

  小结:用估算能知道计算有没有错;用乘法或再除一遍的方法能保证计算正确

  三、巩固练*

  1.小马虎也做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看看他做对了吗?如果不对应该怎么订正?

  37.8÷6=63   7.4÷5=1.4……4

  2.计算并验算

  43.5÷29   18.9÷27

  1.35÷15   207÷45

  3.书第20页:7、8题

  四、课堂小结

  说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练*十八第5~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真确计算。

  2、使学生在练*中感受商的一些变化规律,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法计算的实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第5题。

  集体口答,说说0.1÷0.05、0÷0.24的思考过程。

  2、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比一比每组中的三道算式和结果,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起商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第7题。

  独立计算,按要求比较。

  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商比被除数大?

  4、完成第8题。

  你根据什么判断的?

  二、提高训练

  1、独立完成第(1)题的计算。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怎么解决呢?

  2、完成第10题。

  先计算每组中的两题,再比价,说说有什么发现?

  哪一道题计算比较简便?

  3、完成第11题。

  每一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呢?

  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4、完成第12题。

  你怎样理解“层高”的意思的?

  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

  每一步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

  独立完成计算。

  5、完成第13题。

  你能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吗?

  白色奶油 5.6 ?克

  彩色奶油 2.5克 100克

  在小组中列表整理并交流方法。

  6、完成第14题。

  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同学们的计算又有了进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发现了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且能把这些规律应用在计算上,在后面的学*中,还要多思考,多练。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4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法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电池及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针对5号电池。

  引:现在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缺什么?应该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单位呢?元做单位呢?(板:2.5元)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5元)5节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独立列式。(口答得出“每节5号电池2.5元”)

  2、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法板演)。

  3、小组交流算法.

  4、根据元角分知识引导算法。

  针对除得余数为1后引:个位商2后,余数1不够商了怎么办?得数中的“5”是怎样来的?如果余数不是1而是10该多好呀!商2后还剩下几元,1元也就是多少角?

  5、再次思考后全班内交流算法。(巡视中把各种竖式让学生板演黑板上)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数点?

  6、同桌互说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题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计算是因为什么?如果抛开元角分,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我们知道数的本身也有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你可以做了吗?来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二

  1、估算每节大约多少元。

  2、尝试竖式计算。(注意出错地方)

  3、找学生说算法。(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

  4、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

  5、小组内讨论交流。

  6、让学生说注意问题。

  三、巩固。

  1、数学诊室(改错题若干)。

  2、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选择题。(练*中的题若干)

  四、: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教案 5

  一、 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

  (2)、商不变规律的复*

  (3)、移位练*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4)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菁华5篇)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二)P30

  教学目的: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学具准备: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深化练*。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2、1.23O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P304、5

  课后反思: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课题六:

  练*课

  教学内容:

  P26练*

  教学目标:

  1、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似值。

  2、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二、巩固练*。

  1、独立完成P26 10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 11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三、发展练*

  1、P26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4

  一、讲解作业中的2例:

  1、单位换算中的2种情况(如):

  2.4*方分米=( )*方分米=( )*方厘米

  2.4*方分米=( )*方米=( )*方厘米

  比较两题的不同,指出:上面一题只有一个“=”,说明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把2.4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就是2*方分米,小数部分是0.4*方分米转换成40*方厘米

  下面一题其实是两道题。分别考虑转换成*方米和*方厘米。

  指出:要注意几个“=”。

  2、除法计算。以前的除法都是大数除以小数,现在学了小数除法后就不一定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如:32万元买了80*方米的房子

  问:

  (1)每*方米多少钱?

  (2)每万元可以买多大面积?

  这两个问题都用除法计算,关键是要能正确的区别谁除以谁?怎么判断?

  圈出问题的中的单位,指出问题1要用钱除以面积,问题2要用面积除以钱。

  二、完成书上的练*:

  1、(第5题)单位换算。指名把上节课做的得数读一读。如果有问题再指出思考方法。

  2、第6题。读题后再强调问题问“每杯可装果汁多少升?”用“升除以杯”学生列式算出结果,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3、第7题。读题后交流不同的列式及每步的算理。

  注意:1000÷10=100(千克),这里的单位是“倍”不用写,写成“千克”就是错误。

  建议学生用综合算式来表示。

  4、第8题。口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得数。

  5、第12题。读题后说说做这题要注意哪几点:

  (1)要看清楚谁是谁的几倍?顺序不能颠倒。

  (2)单位名称“倍”不用写。

  6、第13题。读题后指名说说算式以及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两种方法:153÷6÷15,153÷15÷6

  如果出现:153÷(15×6)也请学生说说想法。指出:这种做法不妥当,还是用前面两种为好。

  7、第14题。说说如何求*均体重?*均体重应该在哪个范围内?为什么?

  8、思考题:说说读题后你有什么想法?

  明确: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正好等于乙数,说明甲数和乙数是10倍的关系,一共是11倍。16.5÷11=1.5,甲数是1.5,乙数是15。

  三、作业:

  第9、10题

数学教案-小数除法的意义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应用这一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以及商的最高位是0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答:小数的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板演:30.45÷29 108÷36(与提问同时进行)

  3.上节课我们学*了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谁说一下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订正板演,30.45÷29的商中间为什么有小数点?

  5.引入:108能被36整除,如果把108改成117,还能被36整除吗?(不能)117除以36得到整数商3以后还有余数,如果继续除,应该怎么办?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二、尝试

  1.出示例2: 117÷36

  2.生分组讨论并试算。

  3.学生汇报:通过讨论、试算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0看成是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

  4. 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二。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强化理解算理,引导学生共同把这道题做完。(生说师板书)

  5.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在余数的后面添0继续除。

  6.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7.指名说说计算的步骤。

  8.尝试后练*:下面的做一做 25.5÷6(计算时,被除数末尾需添一个0)

  86÷16(计算时,被除数末尾需添三个0) 思考:遇到除不尽时怎么办? 集体订正时,说说计算步骤。

  9.通过复*和例2的学*,你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吗?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板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0.反馈练*:32÷5 6.6÷4 37.5÷6 610÷16

  三、示范

  1.出示例3:计算1.69÷26

  2.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3.师边板书例3的竖式,边提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不够商1)。不够商1怎么办?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例3是怎样算的?

  4.生看书讨论。

  5.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知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面写“0”,用0来占位。 师引导: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 启发学生回答: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你可以做完吗?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板书:个位和十分位上不够商1,都要写“0”。

  6.示范后练*:做一做

  (1)生独立计算。

  (2)分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上的个位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生仔细审题,说出错误原因(根据计算法则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去检查)

  四、应用

  生独立填在书上。你找到什么规律了吗?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13=59.8 54.4 ÷( )=16

  4 ×( )=134 ( )÷ 8=10.4

  2.42021÷18 435÷12

  五、体验: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5)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使学生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本来我班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掌握得就不够好,特别是那十几个学困生,试商时间久,计算准确率低,如今学到小数除法那更是难了,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是难中之难。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特别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加强计算训练,让学生在练*中切实体会到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与整数的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数除以整数要确定商的小数点,即要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点上商的小数点,同时当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通过几天的练*,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已是比较高些了,于是便进入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教学。教学时我同样注意让学生理解算理,经历探究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使学生经过探究,知道根据什么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在练*中,让我感到学生的困难,计算时很多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经过将*两周的教学与练*,还有许多学生没能正确进行计算,那几个后进生根本没能掌握计算步骤,让我愁肠百结,不知如何才好。后来经过不断地练*与辅导,特别是学生间的互助学*,让不少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但至今还是有几个学困生没能正确计算。

  本单元的测试成绩不理想,从卷面上看,学生主要失分还是在计算。很多学生因计算准确率低,计算题和解决问题都丢不少分。还有部分学生对于最简单的解决问题没能进行正确分析,然后进行列式计算。

  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小数除法的计算练*,逐渐提高计算准确率,同时辅导学生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种类简单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掌握了基本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2

  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在新教材五年级上册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学生的错误率却偏高,而且错误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甚至是最简单的加减法。这些错误即使对学生再三叮咛,到时仍然会出现。究其原因,应该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计算水*不理想,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经常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继续加强日常口算练*,提高口算的准确度。

  2、最大的问题还是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在小数乘整数中时常会有学生将积的小数点点错位置;在学*了小数除以整数后,商的小数点总是不能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尤其是较小的整数除以较大的整数时,有的学生弄不清楚被除数的小数点的位置。

  3、对于整数运算律的推广到小数的,并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对于乘法的分配律掌握不灵活;而在小数除法的简便运算中,对于一个数除以一个数再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成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乘积,学生总是写成除以第一个数而乘以第二个数。

  4、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为薄弱,应用和理解偏差,前后知识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于知识的规律性的探索和应用上欠灵活,掌握得不够牢固。

  5、个别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还不足,还有待继续深入培养良好的学**惯;后进生的人数还为数不少,需要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

  是什么原因造成以上问题呢?我认为:

  其一,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可能是基本的概念与算理不清晰,或者是口算与笔算不准,计算时必定会错误百出。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是建立在整数计算的`基础上的,是由“数位”、“个位”、“相加”、“满十”、“前一位”、“进一”等一系列数学概念组成的。如果概念不清,就无法依照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正确计算。例如,在小数除法计算时,部分同学出现余数的小数点没有对准的现象。

  20以内数的加减、100以内数的乘除口算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道小数四则运算都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如果口算不熟,计算时必然会出现错误。只要计算中有一步口算出错,就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错误。

  其二,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学生常用“粗心”两个字解释计算的失误,但除了由于不良学**惯所造成的错误以外,更多是心理上的原因。

  计算题的形式单调,是由一系列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但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较笼统,因此,将数字或小数点抄错的事经常发生。学生的感知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从而忽略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学生会将一些感兴趣的数字特征首先摄入脑海,而掩盖了其他的。例如凑整在计算中的特殊作用,因此,这些因素均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刺激,使学生在计算时忽略运算顺序、计算法则,导致计算出错。例如 2.5×0.4÷2.5×0.4=1÷1=1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如果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上时,也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数据较多,学生往往出现漏抄的现象。而且,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小数位数较多,或算式的外形显得过繁时,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不耐烦,不能认真地审题,也不再耐心地去选择合理的算法,这样,错误率必定会升高。

  另外,还有思维定势的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不良的思维定势表现在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计算方面,则表现为原有的计算法则、方法干扰新的计算法则、方法的掌握。例如,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开始总有一些学生不是将小数点对齐,而是将小数的末位对齐,这是受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作用。而在学会计算小数乘除法后再计算小数加减法,部分学生也会将小数的末位对齐。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分析清楚造成计算错误的归因,方可防患于未然。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计算教学,既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组织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

  几点建议:

  1、坚持每天的口算练*,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注重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入手。如:紧密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运算,使学生把整数运算知识迁移到小数运算中来。

  3、在许多学生出错或掌握薄弱的环节上反复强调,强化训练。如:在小数点的特殊性上做强调,重点突出小数点的处理,如在乘法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先写出积里的0,完整地算出结果,数出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再把积点上小数点,最后将末尾的0去掉。

  4、注意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如在简便运算中,让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和用运算定律计算,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又能对这些知识得到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

  5、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能解决小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要让法则融入心中。要养成良好的*惯,计算时细心、耐心,计算后回头检验。

  7、注重后进生双基的补*,让培优转差落到实处,以提高整体水*。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3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王世友

  在本学期的学*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课堂上注重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加强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比较;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一些现实情境,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水*我将学生的练*拿来分析,发现学生中错得较多的题主要就是被除数添“0”再除的情况。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整数除法的基础打得不牢,练*的比较少,可能是前面的教学有疏忽的地方。二是课堂上有对算理的理解不够,应该抽更多的学生来交流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三是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做题老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打小数点,就是忘了商0,或者是忘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四是训练的量少了,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认识到这些后,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做法:首先就是把这几种有“0”的类型的题进行了比较,归纳总结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出每种类型中的0的意义的不同,在学生的脑袋里建立起0的不同意义的印象;二是强化对算理的理解,每次做完题都让学生来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表示的是几个几除以几,或是几个十分之几除以几?;三是让学生尽量能验算,以便更好的检查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四是加大计算的练*量,在课堂上补充了一些计算题给学生比赛算,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五是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尤其是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一是可以相互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解疑,这样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也让我明白,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用**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而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应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估计学生在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灵活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去补救。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即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在教学时针对这些情况我作了以下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在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因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鉴于以上这几点的思圪,我私下以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可选择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5

  这节课我是这样界定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竖式计算首位能除尽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首位不能除尽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课前我先给学生出了几个整数除法算式,通过做这几个除法题让学生回忆起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接着再把这几个整数除法算式转换成被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算后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如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被除数的小数点与商的小数点有什么关系?

  3、列小数除法竖式时应注意些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均每件用布多少米?学生能很容易的列出除法算式,但在解决尚有一点困难,我就借此机会同过板书给学生板眼首尾不能除进出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的写法来突破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学反思《小数除法教学反思》。紧接着趁热打铁出示了两组练*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得知试点后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欠优生爬黑板都能正确的列竖式把题目作对,可以看出本节课学生掌握得很不错。但课后自己好好想想觉得还有以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

  1、课堂的导入要简练尽量的少浪费时间。本节课我是由整数除法导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计算法则学生心理都很明白,但让他们说出来就很困难。在这个地方太浪费时间,导致后面的课没有上完。

  2、练*要有层次性,有梯度。

  3、评价不及时。虽说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也需要表扬。采取什么方式,才能使学生更积极投入到课堂当中是我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6

  《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教学的,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小数除法计算的教学,我体会如下:

  一、处理好本单元内容中重、难点之间的关系

  小数除法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可以分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本册内容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要以小数除以整数计算为基础,抓住商的不变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突破教学难点。

  二、重视算理教学,突破算法

  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到数的含义来帮助理解就容易得多。

  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运用类比迁移方法学*新知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注意复*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奠定基础。

  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小数点位数移动不同步。通过移动除数小数点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特别是当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补“0”的情况。或者移动的位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2、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0打点的情况模糊不清,特别是被除数的个位右下角没打点,就写上0.(如:课本18面做一做的情况24÷15)

  3、商的小数点没有与移动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强调算理,多进行点商小数点的练*,并对学生作业中错例进行分析评讲。

  4、验算时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5、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如:课本18面做一做的情况1.26÷18)

  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教学如果能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予及时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更好些。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6)

——小数除法教案 (菁华6篇)

小数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的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

  〈一〉回答下列问题。

  0.5里面有几个十分之一?

  0.38里面有几个百分之一?

  1.50里有几个百分之一?

  〈二〉说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新授:

  1、新课导入,幻灯演示一组整数乘除法的应用题。

  (1)一桶奶粉500克,3桶奶粉多少克?(生答)

  500×3=1500(克)

  (2)3桶奶粉1500克,一桶奶粉多少克?(生答)

  1500÷3=500(克)

  (3)一桶奶粉500克,几桶奶粉1500克?(生答)

  1500÷500=3(桶)

  :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上题如果用千克作单位,该怎么列式?

  (生讲师板书)

  因为:500克=0.5千克

  1500克=1.5千克

  所以:相应的算式应是:

  0.5×3=1.5(千克)

  1.5÷3=0.5(千克)

  1.5÷0.5=3(桶)

  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算式的异同点,初步建立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练*课本第14页做一做。

  2、讲解例1

  (1)出示,读题,根据题意列式。

  把21.45米*均分成15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列式为:

  21.45÷15

  问:这个除法算式与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怎样来计算?(师生共同完成)

  a.如果把被除数21.45的小数部分“45”不看,整数应当怎样除?

  b.商写在哪儿?

  c.把十分位上的4移下来,合成64个十分之一,用64个十分之一除以15,商是己?表示什么?商应写在哪一位上?在商4与1之间有什么标记把分开?

  (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上下对齐)

  d.45个百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45个百分之一除以15商几?

  1.43

  ───────

  15)21.45

  15

  ────────

  6464个十分之一

  60

  ────────

  4545个百分之一

  45

  ────────

  谁能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怎样计算?与整数有什么不同?

  3、练*:第15页做一做

  68.8÷485.44÷16

  三、巩固练*:

  1、计算:练*四第一题第一行

  2、课作:练*四第一题第二行及第三题

  附:板书

小数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并应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并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以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和笔算。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似值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小数乘、除法计算中积或商的*似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6、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应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主动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7、使学生在观察、探究、实践应用等活动中,体会小数乘、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小数乘、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小数乘、除法的积极意向。

  8、通过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应的式题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挂图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月 日

  教学内容:教科书P55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P58“练*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 0.8

  × 3

  2.4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做“练一练”。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纠正。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一填,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五、课堂作业。

  1、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十二”第1题。

  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

  2、指导完成“练*十二”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3、指导完成“练*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

  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

  六、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0.8×3=2.4(元) 2.35×3=7.05(元)

  0.8 2.35

  × 3 × 3

  2.4 7.05

  从积的右边起点小数点

小数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86页:例1、“试一试”及“练一练”,完成练*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运用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小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小黑板、投影仪(片)。

  教学过程

  一、复*

  0.52+0.48=0.17+0.33=3.6+*=

  0.8×3=3.7×5=46×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2)提问:房间的面积有多大?先估计一下。

  (3)提出:列竖式计算怎样算呢?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4)学生讨论。

  得出:两个因数分别乘十,积就扩大1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倍,要除以100。原来的积是10.08。

  2、试一试。

  提出:要求阳台的面积是多少*方米?怎样列式?

  2.8×1.15=()

  计算2.8×1.15时,先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在积里应该怎样点上小数点?

  解释算理。

  得出:一个因数分别乘10,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扩大1000倍,要想把积还原到原来,积就缩小1000倍,要除以1000。原来的积是3.22。

  3、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1)引导: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

  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练一练。

  (1)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2)计算下面的题。

  总结小数乘小数的法则。

  作业设计:

  练*十五2、3题。

小数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3、练一练,练*十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似值。

  教学准备:

  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1.51×0.30.82×0.45

  说说是怎样想的?

  积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怎么办?

  2、出示练*十六第1题。

  精确到个位是什么意思?

  用什么方法保留整数?应看哪一位?

  精确到十分位呢?

  完成填写,集体核对。

  3、引入。

  我们已经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这方面的内容。

  揭示课题:求积的*似数。(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3。

  读题、理解题意。

  2、要求王大伯家去年的收入,就是求哪个数的1.6倍?

  怎样列式呢?

  3、你这样列式的根据是什么?会独立计算吗?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竖式。

  4、积是几位小数?怎样保留两位小数呢?

  要注意什么?

  将书上的例题补充完整。

  5、归纳方法。

  在计算小数乘小数时,经常需要求积的*似数,在小组中说说怎样保留小数位数?

  汇报,集体归纳。

  在计算中,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保留积的*似值。

  6、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第(1)小题中每题的得数有几位小数?要求得数保留几位小数?应看哪一位?

  第(2)小题有什么要求呢?

  集体讲评。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六第2、3题。

  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

  2、完成练*十六第4题。

  怎样求*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计算一下,看看与你估计的结果是否差不多?

  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3、完成练*十六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

  四、课堂

  通过学*,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小数除法教案5

  课题:

  小数乘法和除法

  教学目的: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概念回顾。

  1、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二、在判断中辨析概念。

  1、 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 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 3.636363是循环小数。

  4、 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 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三、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3.25×4.8 3.6÷0.25

  四、简便计算。

  0.25×32×1.25 2.85×5.2+2.85×5.8-2.85

  3.6÷0.25÷0.4 3.69-(1.69-5.8)

  五、在运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8.5元,可以买几本?

  2、工地上有160吨货物,用载重8.5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六、作业。

  1、总复*第1、2题。

  2、练*二十五第1---5题。

小数除法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4~25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六第1~6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学准备:

  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用竖式计算:2684、2244、2526、34515。

  2.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适时板书或演示PPT课件。)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同学们掌握的整数除法的知识来学*新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整数除法,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的回忆,为新知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引导理解题意。(PPT课件演示。)

  (1)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 km。)

  (2)题目中要我们求什么?(按计划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1)要求他*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2.44。)

  (2)引导思考:为什么用22.44?(路程时间=速度)

  3.揭示新课,感受学*价值。

  (1)请同学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和我们前面复*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除数还是整数,但被除数是小数。)

  (2)揭示课题:看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需要用小数除法计算的问题,小数除法还是数学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学*一个新的单元──小数除法(板书单元课题: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板书本节课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4.提出问题,自主思考算法。

  (1)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那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思维活动,参与小组交流,给予适当指导。)

  5.教师引导,交流不同算法。

  (1)我们已经会计算整数除法,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预设一: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224,把除数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变成40,再来计算。(虽然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的形式,但在计算时仍然会遇到小数除法的问题,学生无法完成计算。)

  预设二:把22.4 km改写成22400 m,再来计算。

  (3)交流对想法二的感受:这样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呢?

  6.分步探讨,理解竖式算理。

  (1)引导谈话:想法二虽然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过程比较麻烦;想法一虽然没有算下去,但却提示我们小数除法也可以列竖式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列出除法竖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计算,并适时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教师用小纸片遮挡住被除数的小数部分,并适时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4)引导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十分位的算理,并适时提问: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教师揭去遮挡的小纸片,并适时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

  (5)引导学生完成计算,并适时提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引导学生比较列竖式计算和将22.4 km改写成22 400m计算的结果,提问:这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

  7.观察对比,归纳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点的位置,提问: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对比22.44和2244的竖式计算,提问:你发现它们在竖式计算中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教师用PPT课件呈现上面两题的竖式。)

  (3)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问: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及时巩固,形成计算能力。

  (1)完成第24页做一做。(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计算。)

  (2)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例1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通过例1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理解商的小数点如何定位。在本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计算问题,感受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必要性。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教师先放手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释竖式计算过程,结合数的含义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为学生下一环节的学*做好充分的铺垫。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2816)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小组里相互交流。

  (1)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2)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1)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除?

  (3)除得的7为什么写在十分位上?

  (4)除得的5为什么写在百分位上?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5.67)

  3.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同桌相互交流。

  (1)你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2)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4.组织学生交流竖式计算过程,明确算理和算法。(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1)你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商的个位要写0呢?

  【设计意图】例2和例3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两种特殊情况,例2是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例3是被除数比除数小,整数部分不够商1。在例2、例3的教学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具体的计算方法,而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竖式计算,在尝试计算中发现它们的特殊之处,在解释每步计算的含义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

  (四)小结和验算

  1.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PPT课件演示)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末尾添0再继续除;

  (4)整数部分不够除,在个位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引导学生自己尝试验算。

  (1)引导:要检验小数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怎么办?

  (2)学生自主验算:请同学们从三道例题中任选一题进行验算。

  (3)组织学生交流验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计算体会,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为后面继续学*小数除法打下扎实的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验算,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又强化学生验算的意识和*惯。

  三、巩固练*

  (一)基本练*

  第25页做一做。

  可以让学生从每组中各选择一题进行计算练*。

  (二)提高练*

  1.练*六第1题。

  (1)指导学生按题组计算,在计算中比较每组的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

  2.练*六第6题。

  (1)学生独立判断。

  (2)组织学生交流错在哪里,并改正。

  (三)解决问题

  练*六第3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根据一共花的钱分钟数=每分钟花的钱的数量关系列式。

  (3)学生列竖式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1.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要注意什么?

  2.阅读课本第24、25页,关于这节课的学*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

  3.通过这节课的学*,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梳理,再次强化重点,并质疑解惑。

  五、作业练*

  (一)课堂作业

  1.练*六第4题(第一行)。

  2.练*六第5题。

  (二)课外作业

  1.练*六第2题。

  2.练*六第4题(第二行)。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7)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1

  第二单元随着昨天看似热火朝天的学标课的结束而告一段落了。这个战线拉的比较长,几乎*一个月的时间都是在操作《小数除法》,直到前两天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计划才发现,现在的教学进度远远慢于开学初的设计上规定的内容。今天,是对于一个单元进行一个总结和巩固,主要内容是梳理整个第二单元的知识要点,然后用典型的例题来辅助我们的梳理,因此,课前在整理知识点的时候,就刻意找了一些*期作业中出错较多的学生作业题作为本节课的训练题来巩固。在集中训练营部分,学生都感慨:“这些题好像都见过”。通过再次尝试从中发现学生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然后给予细致的巩固提升讲解,这就是我这节课的目的。

  本节课体现较好的地方是在梳理板书方面,将第二单元学过的内容都作为了一个知识链给学生呈现出来,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明确本单元的重点。还有,在用练*辅证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的学生*时作业中出错率较高的练*题,通过这样的二次训练能够看得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计算的准确率是提高了很多,但是学困生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尽管相对前面第一单元的整理和复*来说,本单元在课前设计上有了不小的改进,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小的:

  1.在板书知识要点的时候自己是做了很精美的设计,但是没有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做笔记的好*惯真是白瞎了自己的精心设计,这样的苦果只能自己硬吞了。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适时的做好笔记,养成一个随学随记的好*惯。

  2.本节课在完成练*的环节有教师包办的嫌疑。也谁就是说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是怕学生出错,我在一步步引导的时候尽可能的提示到他们能够说出准确答案为止。其实,有出错才是真正的课堂,思维有了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

  3.之前因为考试的时候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成功率较小,所以一直强调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尽量列成分步算式,这样容易得分,其实,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应试教育的体现,学生列综合算式才能训练思维的完整性,列出来的分步算式在不同个程度上会影响到他分析问题的思路,因此,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多让学生列综合算式,完整的体现整个解题思路才是“正途”!

  4.本节课在开始呈现知识链的时候,过程有些拥挤,对于做一做的提升上还缺乏方法的多样性的讲解。对于练*的辅助和铺垫作用显得过于厚重了。

  综上所述,每每接到新课题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怎样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才不耽误后边的巩固训练。而拿到复*课的时候想的更多的却是怎样才能使一节课更丰富,不要放过每一分钟,因此,每次做巩固练*一课的时候都是匆匆忙忙赶场子,不踏实就体现在了方方面面。新课需要锤炼,复*课更应该高效,在后期的教学中希望能让每一种课型都能够尽情的绽放光彩,而不是事后惋惜!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五年级上的内容,是计算的关键,其关键在于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由于把除数里的小数点去掉,是根据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来进行转化的,因此先设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接着让学生探究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从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不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或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发展。因此本节课围绕除数的转化展开教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热情, 我提供生动有趣的学*情境,通过到超市购买玩具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计算、合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其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学讨论自主 探索的过程,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

  反思存在问题:

  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学生尝试练*中出现格式上错误,出现中间0漏写错误,出现商多添0错误,

  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练*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新教学资源,学生在练*中产生的错题让学生找错改正,效果大于让学生做书上改错题。把这些错误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判断、分析、订正即对新知的巩固练*,又起到学生间互相帮助效果,学生印象更深。

  二、总结列竖式的过程进行细化: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几次变成整数。

  2、被除数也移动同样的次数。

  3、在商的位置上标上小数点,与被除数对齐。

  4、用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突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移下一个数。

  通过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分析,自己得出了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后面练*发现效果很好。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3

  《小数除法》教学重难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法就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根据的是“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这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教学时,我首先帮助学生复*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当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我引出了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能否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有的学生直接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划掉了,变成了整数除以整数,有的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扩大了相同的倍数,针对学生的种种做法,我没有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讲解,通过学生自己说理,大家都认为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去计算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出现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道理后,自己改正了错误,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作业反馈中,我发现学生计算错误较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2.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3.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4.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占位。

  现在反思其中的问题,觉得教学中在商的小数点的处理上没有具体的细化分析和引导,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错误。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很简单。教学从学生的新知理解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与及时地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好许多。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4

  教学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⑵ 学*商是纯小数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师:三峡工程不但雄伟壮观,而且还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造福人类,谁再来为大家继续介绍三峡大坝的蓄水情况?

  出示信息窗,找信息。(生答)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生:水位*均每天上升多少米?)

  三、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9.84÷3=

  师:同意吗?想一想,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生答)

  师:小数除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小数除法

  动脑想一想该怎样算呢?

  (1)估算

  师:先估算一下,3天上升了 9.84米,*均每天上升了多少米呢?你是怎样估算的?(生答)

  师:3米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多多少呢?还需要精确的计算,有办法吗?

  (2)笔算。

  师:接下来呢,老师就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这道题应该怎样算?注意小组合作的要求,第一,在组内交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最后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全班交流,清楚自己的任务吗?开始活动。

  ① 小组合作。

  ② 全班交流。

  (一)9.84×100=984

  984÷3=328

  328÷100=3.28

  师:对于这种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答)

  谁来评价一下,这种方法怎样?(学生评价)

  同学们的认同是对你们最高的评价。

  (二)9.84÷3=3.28

  竖式

  师:你是怎样做的?(生答)

  ③师结:这样看来,这两个小组的交流就不谋而合了。大家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了整数除法来做的,你知道吗,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把9.84扩大到它的100倍,结果还要缩小到它的.板书

  这种方法叫什么?

  转化有什么好处?

  你们都用哪种方法?(学生举手)

  ③讲解竖式。

  出示竖式:

  师:想一想,商里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小数点能随便点上去吗?讨论讨论,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

  (学生讨论)

  交流:

  1.从转化成整数的角度分析的。

  2.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的。(数位对齐,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结:你能说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同位两个先说说看。

  (课件出示)

  同位交流

  全班交流

  师结:数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小数点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结果是3.28.和前面估计的3米多差不多。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一下商的取值范围。研究到这,你感觉一下,小数除法在计算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注意什么?(生答:小数点对齐)为此,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练*。

  你能快速给下面各题的商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

  学生做,并说明为什么点在这?

  师:你现在会做小数除法了吗?

  (3)练*。

  ①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

  ②生讲是怎样做的。

  ③纠错(学生的错题)

  四、课堂练*:

  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到超市里面看一看。

  (课件出示)

  1.哪种彩笔更便宜?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2.四人共花了32.08元,*均每人花多少元?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3.小小对抗赛。(课件出示)

  分三大组做

  交流

  师:三个竖式展示

  观察三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小数点对齐)

  根据刚才的发现,读题,根据5823÷3=1941的商,口算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五:收获*台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使学生建立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小数除法》教学反思5

  《小数除法》在本册教材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教学的,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小数除法计算的教学,我体会如下:

  一、处理好本单元内容中重、难点之间的关系

  小数除法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可以分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本册内容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要以小数除以整数计算为基础,抓住商的不变规律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来突破教学难点。

  二、重视算理教学,突破算法

  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到数的含义来帮助理解就容易得多。

  三、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运用类比迁移方法学*新知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注意复*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奠定基础。

  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小数点位数移动不同步。通过移动除数小数点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特别是当被除数小数位数不够补“0”的情况。或者移动的位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2、商的个位不够商1,商0打点的情况模糊不清,特别是被除数的个位右下角没打点,就写上0.(如:课本18面做一做的情况24÷15)

  3、商的小数点没有与移动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

  强调算理,多进行点商小数点的练*,并对学生作业中错例进行分析评讲。

  4、验算时用商乘以移动小数点后的除数。

  5、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忘记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还有部分学生用余数再除一次。(如:课本18面做一做的情况1.26÷18)

  学生的理解也没有真正到位,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出现了纷繁的错误也就再所难免了。

  因此,只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教学,不能以为一些问题能很简单的生成。教学如果能从学生的新知生长点上去展开重点引导,在学生的迷茫处给予及时指点,这样或许效果会更好些。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8)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稿 (菁华3篇)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稿1

  一、教材内容

  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商的*似值

  3、循环小数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编写特点

  1、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中也尽可能选择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四、具体内容

  标题例题安排

  小数除以整数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例2、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例3、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

  例4、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例5、一个数除以小数例5一个数除以小数。

  例6、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求商的*似值例7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似值。

  循环小数例8、例9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用规律来计算。

  解决问题例11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

  小数除以整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贴*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例1~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

  (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例1);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例2、例3)。

  (4)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例4)。

  例1:

  (1)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22.4÷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①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②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3)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

  (1)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2)提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

  例3及“做一做”:

  (1)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

  (2)提出“接下来怎么除?”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

  (3)王鹏“每天跑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4)“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

  例4及“做一做”:

  (1)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2)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

  (3)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材的编排:

  1、例题的设计与原通用教材相同。

  2、没有安排对商不变性质的复*(前面练*中安排了)。

  3、没有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不再进行总结概括。

  例5:

  (1)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由编“*结”的情境引入。

  (2)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突出讨论的重点,用学生的话点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3)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

  (4)教学前可先复*商不变性质。

  例6及“做一做”:

  (1)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

  (2)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思考。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12.6只有一位小数,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3)“做一做”第2题,呈现了小数除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通过纠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4)到这里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小结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加以提炼。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总结出三个步骤: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商的*似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情境贴*学生的生活,体现商的*似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用计算器计算,符合生活实际,减轻学生计算负担。

  例7:

  (1)通过买羽毛球的情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可根据需要取商的*似数。

  (2)呈现用计算器算比较复杂的小数除法,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上。

  循环小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创设贴*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要学*的'内容。

  2、体现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商的规律的过程。

  3、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方式。

  例8:

  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9:

  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结合小数除法的学*,教材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10:

  (1)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其中商的规律是: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如

  1÷11=0.0909…的循环节是09,

  2÷11=0.1818…的循环节是18,

  3÷11=0.2727…的循环节是27,

  4÷11=0.3636…的循环节是36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

  (2)教学建议:

  ①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②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解决问题:

  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似值的问题(例12)。

  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6)教学建议: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

  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②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似值。

  (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似值。在取*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似值”。

  (4)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本单元学*的基础。本节课的知识点: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小数点的位置确定、商是纯小数的整数部分用0补位,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添0继续除。其中小数点的位置确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前面学*中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学*本节课的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因此学好本节课尤为重要,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所以被除数是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可以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如何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对教材的要求,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除法计算。

  2、在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学*数学的自觉性。

  四、说教学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总体教学思路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三)自主练*,应用拓展

  (四)梳理知识,总结全课

  五、说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策略:

  1、迁移转化的策略。

  利用迁移,让学生明确转化原理,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补充一点,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方法的迁移)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问题引领策略。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学*方式遵循自主性原则策略。

  促进学生学*方式变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设计本课活动时我努力以学生为主体,引领他们运用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等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中受益。

  六、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何在教学中创设良好、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条件。因此,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三峡五级船闸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利用图中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课学*有关的数学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

  为了促进知识的转移,教师有意把一组信息稍加改动:要求*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数,*均每天上升水位3.28米,3天水位共上升了多少米?让学生回忆前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旧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学*中来。为新知识的学*做铺垫。接着来做本节课提出的新问题。让学生明确学*目标,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学*第一个红点问题,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本方法

  (1)结合情境中的问题,指名列算式

  (2)寻求方法

  ①仔细观察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做一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②自己试着算一算,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小组内讨论以下,准备班内交流。

  ③班内交流

  有的可能把单位改写成整数除法来做,有的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就是把被除数转化为整数用竖式计算,都要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想法,根据是什么?引导学生有根有据的来思考、解决问题。

  ④教师小结,掌握转化方法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被除数是小数,商是不是小数,小数点位置如何确定呢?把被除数看做整数,再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做,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和商之间的变化规律,把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商再缩小的原来的100倍,从而发现商里的小数点正好和被除数里的小数点对齐。(重点引导学生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一个9除以3得3,8表示8个十分之一,除以3商是2个十分之一,还剩2个,和百分位的4合起来是24个百分之一,除以3得8个百分之一,因此,小数点的位置在整数3的后面,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学数学小数除法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是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40页-41页)的教学内容,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好。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上有较大差异。

  4、我在*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四、教学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方法的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

  五、学法指导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的学*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教学程序

  本课的关键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我准备设计如下环节:

  1、为了促进学法的迁移,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回忆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一课时内容)是先把除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的方法,也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的。学生回答后板书21.61.8,首先让学生比较这道除法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看能不能找到计算它的方法?

  反馈学生的讨论,明确转化原理,要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让学生在相互辩论中明确转化的原理。也由此达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2、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议一议,21.61.8,并讲出小数点移位的方法和理由。(板书:位移方法)

  ②.学生做试一试,(指名板演)

  82.5(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91.23.8(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

  0.361.2(被除数仍是小数)

  先各自说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的不同,注意强调:被除数位数不够用0补足后再除。

  ③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三道题,找出计算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在得出计算方法后,注意强调: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3、专项训练,增强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A、被除数仍是小数;B、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C、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板书这三种情况)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练一练第3题的前3题:3.424.59.60.62646.6

  4、总结移位方法并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新点上的小数点写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练一练第3题的后3题。)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1划、2移、3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做,集体订正时说做题思路。

  5、巩固练*:练一练

  第2题:让学生弄清题意后自己解答。

  第4题:先让学生弄清题意中的信息,再计算。(提示学生用计算器验算)

  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七、板书设计:

  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21.61.821.61.882.591.23.80.361.2

  移位方法

  1划

  2移

  3点(被除数(被除数(被除数

  21618末尾补0)也成整数)仍是小数)


小数除法教案实用10篇(扩展9)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五)份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1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小数除法中的难点。从作业情况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错误的地方还是比较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能顺利的移动小数点。通过移动小数点把除数变成整数,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也都能顺利完成,关键是后进生总是忘了同样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或者移动得次数与除数不一致。虽然他们知道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的,但是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忘记了。

  二、在完成竖式的过程中,数位对不齐。这也是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原来的小数点对齐。

  四、用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时先在商的位置上写0,再拉下一个数,学生困难较大。中间0常常忽视。

  五、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笔算后,要求学生验算的错误非常多。原来我们以前学的除法竖式,被除数、除数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验算时只要直接用商×除数=被除数即可。可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计算时首先需要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进行笔算。验算时学生受到前面知识的影响,会用转化后的除数×商=转化后的被除数,这样验算很不科学,如果学生在第一个转化整数环节中出错,验算就起不到作用,不能找出错误。因此,正确的验算方法是将原题中的原除数和商相乘是否等于原被除数。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即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在教学时针对这些情况我作了以下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在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因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的实际。教学要越贴*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鉴于以上这几点的思圪,我私下以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可选择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练*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练*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3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在学*了除数是整数除法的基础上,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因此不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或从学生以有认知结构角度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发展,而知识的生长点恰好在由整数变为小数。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商不变的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除以小数的依据。接着,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除法的算理更加清楚,我便放手让他们自己尝试去计算,看自己能用什么方法去解决问题。可以说,自己尝试,很多人不会想到转化的过程,而本节课应该说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商不变的规律来进行转化。因此,接下来我便在黑板上示范列竖式的格式、然后再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完。在这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尝试、听讲、再尝试的过程,能够很好地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可是,课上的效果可能跟预计的就有点不一样。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确实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说只用这么一节课来使学生真的掌握算法,可能是比较理想化的。整节课下来,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只是知道个皮毛,真的让他们自己去做题时,错误又会出现很多。当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是欠缺的,有时候学生做不出来了也没有很好地鼓励学生。如何高效利用课堂这40分钟的时间,一直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重点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这些情况我分类进行教学。

  首先解决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仍是小数和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这两种情况。我贴*学生的实际,根据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创设情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其次,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当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最后,我又自编了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是整数的*题,进行专项训练。如:2.70.3 3.62.5等。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反思 5

我在教学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把新知转化成旧知,从而达成知识的系统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探索,形成思维的碰撞,在教学中尝试放手,再次计算,反思总结等方式,虽有新课标的味道,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同样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1、有针对性的复*,复*商不变的规律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为学生自主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做好充分的铺垫。

2、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学要越贴*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的理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3、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专项练*使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被除数和除数要扩大多少倍应该由除数来决定。

4、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时,比如当学生讨论怎样转化3.42÷4.5,交流时受到第一位学生错误发言的影响,后面发言的几位学生明显在随意猜测,出现了多种方法。当时这种情况发生后,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我的方法是逐个让学生说想法,再逐个排除,花了不少的时间,而且教师还是有引导学生的嫌疑。反思如果学生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师应还是把问题抛给学生:问这几种想法是否都正确呢?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