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

首页 / 教案 / |

  《给予树》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12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语言。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自制幻灯片、七块磁铁、两张生字卡片、四张小卡片。

  2、学生:

  语文书、课堂作业本、铅笔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宁镇路小学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我姓叶,所以你们应该叫我──(叶老师)。真聪明!聪明的孩子们,看,这张图片,是什么节日呢?(圣诞节)。知道圣诞节吗?谁愿意来谈谈?

  2、圣诞节是西方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那天,孩子们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礼物,所以可高兴了!然而,贫困人家的孩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没有礼物,许多愿望都无法实现。于是,一些慈善机构、援助中心就让这些贫困孩子把愿望写在卡片上,插在圣诞树上,让好心人看了以后,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板画)

  我们把这样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31、给予树。

  齐读题目。

  大家发现了吗?这两个括号为什么不一样啊?

  齐读课题。

  31课《给予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叶老师读了,深受感动,大家想读吗?那我们打开课本,把书翻到123页,自由地、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正确,遇到生字,请大家借助拼音这个工具把它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字词

  1、过渡:

  刚才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叶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棵圣诞树,想得到树上的糖果礼物吗?

  2、指名读──齐读。

  3、猜字谜,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裕”和“卡”:

  指出“裕”左边部分,书空“卡”的笔顺。翻开课堂作业本,让学生把这两个生字各写3个,学生练写,师评价。

  4、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读课文,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三、学*课文第四节

  1、通过填空,我们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

  3、(出示人物说的话)那金吉娅在说这些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一边读一边体会体会。

  4、指名读。相机交流:

  ⑴出示句子:

  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换人称说话。

  ⑵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⑶金吉娅把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时,看课文插图,想想阿姨会怎么说?她又是怎么回答呢?

  ⑷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

  5、指导朗读。

  四、初步体会妈妈情变化

  1、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

  出示: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2、妈妈心情是怎样呢?谁愿意来说?

  (高兴、激动、开心、快乐、自豪、骄傲、感动……)

  3、当时妈妈是──,那么之前,妈妈心情还有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1~3节,圈出描写妈妈心情的两个词语。

  板书:

  担心、生气

  4、妈妈开始为什么担心?后来为什么又生气?最后,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深入研究。

  五、作业

  1、最后,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给予树上还有几张卡片,小朋友愿意像金吉娅一样,拿下来看看吗?

  2、指名上来读卡片。

  3、如果咱们班同学也能像金吉娅一样,课余能主动地去认识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杨科等人,能主动地读读相应的文章,那今天叶老师来给大家上课,也就如愿以偿了。

  《给予树》教案 2

  课时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播放《圣诞歌》,渲染气氛。

  1、看到圣诞树,听到圣诞歌,你想到些什么?你对圣诞节还有什么了解?(无需多讲,补充漏讲的即可)

  2、圣诞节:是一个充满了浓浓爱心日子,能让人们分享幸福和快乐的日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出示拼音,“给”还有一个音读“ɡěi”组词,都有把东西交与、送与别人的意思,“给予”也带有“给”的意思,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给,是一种无私的付出,无条件的帮助,不讲回报的赠送。如上星期我们对甘村小学的捐款捐书的行为就是给与,就是给与甘村小学的的帮助和关爱,是不求回报的。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读准“给予”,理解“给予”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给予树”的深层含义进行铺垫,从更深层面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过渡:那“给与树”究竟是怎样的一棵树,又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吗?请打开P123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了解了解吧。读的时候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一类生字:(开火车读---纠正字音---同桌互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识记字形(猜字谜):这些字我们除了会认读,还得要会写,在写之前你能提醒大家要注意些什么?(范写:裕、即、买、贴)

  4、把你觉得难记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5、学*二类字:(指名读---齐读---去拼音读)出示句子再齐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采用当互读、开火车接读和会认的抢读等方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记住生字

  过渡: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生字词掌握得不错,老师要欣赏一下同学们的朗读本领如何,是不是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作适当的纠正和适时的鼓励)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把这些词准确地填到相应的空格里去吗?(填空)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齐读)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故事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大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交待清楚,这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非常重要。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才刚上三年级,对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把概括课文内容,变成填空式来进行,降低难度,让学生领会方法为重)

  过渡: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谁给与了谁什么呢,找出文中反映给予的事来。

  四、再读课文,体会“给予”。

  1、学生默读

  2、文中谁给予了谁些什么东西?(出示)

  ①(慈爱的)妈妈给与(五个)孩子每人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②( )金吉娅给与( )家人棒棒糖/兄弟姐妹间互送礼物------手足之情

  ③( )金吉娅给与( )女孩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无私的爱

  3、在这充满着爱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也一定会关爱去周围的人和物的。课文虽没有华丽的词语,但却处处充满着爱意,请你再选取你喜欢的段落细细地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主线,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词语认读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一)体会妈妈的担心

  1、在圣诞节快到时,孩子子们心情怎样,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那样的开心、兴奋,你能用你的朗读把他们的开心兴奋读出来吗?

  2、在那样的开心、兴奋圣诞节前,妈妈的心情的又是怎样的,用笔画出妈妈心情的句子。

  3、汇报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4、妈妈担心什么?为什么担心?

  5、体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它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6、可妈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她担心攒的钱不多面没能让孩子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而扫了孩子们的兴。多好的一位妈妈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过渡:妈妈虽然担心,但还是在圣诞节前夕,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他们每人准备至少四份礼物,让他们自己采购。就在回家的路上,妈妈的心情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二)体会妈妈的生气

  1、看来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回家的时孩子们表现得怎样?“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既然每个人都兴高采烈,让我们来试试读读,也感受一下他们的兴高采烈。

  2、那时候的妈妈心情怎样?妈妈为什么生气?

  出示: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讲解二十美元)

  3、指导朗读。(妈妈的生气只是心里的生气,而不是言语上的指责,是含而不露的)

  4、是啊,大家都兴高采烈,可金吉娅却沉默不语,与大家不一样,请大家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读读金吉娅的话,看看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

  5、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是买了东西吃了,还是藏起来舍不得买礼物呢?

  6、、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没有什么?(猜测)

  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一直盼望圣诞老人能给予她一个洋娃娃。这愿望谁帮她实现了?

  7、出示金吉娅说的话

  8、理解“援助中心”(师说:援助中心是一种慈善机构,专门为在生活上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红十字会。)

  9、为什么金吉娅要帮助那个陌生的小女孩?她帮助了小女孩是做了好事应该高兴都对呀,现在她高兴吗?从哪句话中可看出?

  10、这也正是金吉娅在回家时沉默不语的真正原因!所以她在跟妈妈解释的时候还内疚得连说话的声音都很低,谁来读读?

  出示: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11、金吉娅拿着妈妈给她为亲爱的'家人准备节日礼物的钱去买礼物,却在给予树上看到了陌生女孩的愿望卡片,是去买礼物呢,还是去帮助女孩呢?在亲情和助人的决择上,年仅八岁的金吉娅最终选择了给予,她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简单而充分的理由:(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2、可怜的小女孩要是我不送给她洋娃娃,她会什么也得不到,可是哥哥姐姐除了我的棒棒糖还能收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呀,了不起的小金吉娅!小小年纪却懂得关爱别人、为人着想,多体贴的金吉娅啊!哥哥姐姐你们会原谅我吗?妈妈还会生气吗?

  五、体会妈妈的激动

  1、听了金吉娅的一番话妈妈怎样了?(出示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妈妈紧紧地抱着金吉娅,此时此刻妈妈的心情怎样?(板书)妈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你能替她说几句话夸夸金吉娅吗?

  2、文章到此你觉得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只是一个洋娃娃吗,送给哥哥姐姐的只是那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吗?这个圣诞节她给予大家的是什么?(板书)

  3、从金吉娅的行为中,你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妈妈说的还送给我们------

  4、圣诞节的钟声响起来了,原来一无所有的小女孩终于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愿望得到实现用书上的一个词该怎么说?(如愿以偿)她双手紧紧地抱着洋娃娃,眼中含着晶莹的泪花,她激动地说:“--------”(音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

  六、小结、升华:文章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线索,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金吉娅,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像金吉娅这样的人,你能说说吗?

  1、爱永远都能创造爱,爱永远都能传递爱,爱是给公共汽车上老奶奶让出自的己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送上一杯热茶,爱是给遇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希望爱能撒播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相信给予树永植每个孩子的卫心田。

  2、回去把大家说的整理成一段通顺流利的话,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

  3、配乐《爱的奉献》齐诵小诗。

  (设计意图:在教学即将结束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本中陌生女孩写“感言”,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

  《给予树》教案 3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这一课,生字你们一定会读了,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提个醒。(生生互查。)我来考考你们。(分别出示生词。生读,师相机正音。)

  师:“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援助、救援、声援……

  师:大家*时要注意积累。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出示“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

  生:是专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慈善机构。

  师:查找了资料,预*得多充分呀。

  生:圣诞节的时候,援助中心在商场里设置给予树,挂上一些人的心愿,希望大家帮他们实现愿望。

  师: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棵挂着愿望卡片的树就是给予树。(师板画并贴心愿卡。)

  师:再来看最后这个词。(出示“棒棒糖”。生读。)看这个“糖”字怎么才能写好?谁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生:左窄右宽。

  生:“米”变成偏旁时捺就得变成点。

  师:(板书“米”字旁),再看右边,横真不少,也有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板书“唐”。)大家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要注意写字姿势。(生练写“糖”字。)

  师:我发现同学们学得就是快,一下子就掌握了规律,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师:生字大家掌握得不错,谁愿意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分别读课文。)

  师:他们读正确了吗?(生纠正。)

  师:听得真仔细。熟能生巧,多读几遍就能读好。那谁来说说文章都讲到了谁?

  生:妈妈、金吉娅、小女孩、兄弟姐妹。

  师: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金吉娅。师板书“金吉娅”。)

  师:她做了什么事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生:金吉娅给陌生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自己的家人买了棒棒糖。(师相机贴图。)

  师:(指板书)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送给自己家人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同学们,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呢?

  (三)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师:对啊,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画的描写金吉娅的句子是什么?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将此句颜色变深。)

  师:金吉娅现在什么样啊?

  生:沉默不语。(课件颜色变红。)

  师: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语吗?(生作沉默状。)对,就是这样,一句话也不说。文中的金吉娅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

  生:不对,是什么也没说,可并不是什么也没想。

  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读。)

  生: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多不好意思。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他联系了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到了金吉娅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金吉娅的心里还会想什么?

  生:妈妈好不容易攒了钱,我给小女孩买了礼物,怕妈妈生气。

  师:是的,她的心里始终想着妈妈,很在乎妈妈的感受。

  生:我应该向大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怎么面对大家呢?

  师:这是对家人,对妈妈的愧疚呀。多么体贴的孩子。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

  师: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是什么样?(生作手舞足蹈兴奋状)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生表演沉默状)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生又读。)

  师:我们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自读,画句子。)

  师: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生: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我注意到有不少同学都找了这句话,我把它打在屏幕上,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出示漏掉“什么都”的句子。生读,发现错了。)

  生:老师你打错了,少了三个字。(师:少了哪三个字?)“什么都”。师:(出示正确的句子)不加“什么都”三个字不行吗?也很通顺呀,不信你们读一读。

  生:不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丁点儿也没有,丝毫都没有,任何礼物也没有,比一般的没有程度更深。

  师: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课件变成空白)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礼物,没有关心,没有快乐,没有爱。

  师:是的,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在金吉娅心里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音乐响)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前夜她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娅,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棵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金吉娅,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一生摘下卡片,读:快乐的圣诞节又到了,可是我总想哭。我一直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我要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孤单。请好心人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吧。)

  师:原来,小女孩她一直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她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好可怜呀,她什么也没有。

  生:我想给她买一个洋娃娃,我想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来分享礼物,你确定要帮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她更需要礼物,更需要我的帮助。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生再读。)此时,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我们全明白了。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生:还送给了她快乐,送给了她温暖,送给了她关心,送给了她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感受到了她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出示需补充的句子)同学们如果你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欣慰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自豪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感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

  师:作为姐姐的你会──(生读。)

  师:作为哥哥的你会──(生读。)

  师: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会──(生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金吉娅,记住金吉娅给予我们的这些,一起来背诵,背不过的可以看着屏幕读。(生背诵。)

  师:同学们,八岁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大家能够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二、《给予树》设计思路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设计本节课,我力求: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点,落实一个统一,体现一个情趣。

  (一)围绕“一个中心”──体现主体性

  “围绕一个中心”,即设计本节课时,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呢?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运用透过词语体会内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默不语”等词句,练*默读、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突出发展性

  关键点一: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就是触摸人物内心的重点和关键。也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关键点二: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我抓住最能体现金吉娅矛盾心情的重点词语“沉默不语”进行训练。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联系上下文透过该词体会金吉娅的内心,再通过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等策略,来感悟她对家人的爱。此环节,既学*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透过神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出了情感。这样,从词入手,不仅读懂词语的表面意思,又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还追求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实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关键点三: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我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句话。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课堂上,我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学生真正在情感体验中做到了入境动情。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发现生活世界中向善的人性,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也带着一颗善心去融入社会、关爱生命。

  (三)落实“一个统一”──突出学科性

  落实“一个统一”主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突出了它也就凸显出了“语文味”。在指导学生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重点词句时,力求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的有机结合,既不是孤零零的训练语言文字,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去凭空感悟,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突出学科性。

  (四)体现“一个情趣”──凸显情趣性

  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美、理的,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情趣教学的思想,有意识地营造了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游戏激趣,课中的创境激情,课后的写话释情等,使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始终投入地、情趣盎然地、充满自信地学*语文。

  让学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觉地享受学*语文的幸福和快乐,在趣与情的完美结合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语文素养。这就是设计这节课的基本理念。

  教学评析

  这是一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知识、*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

  (一)含英咀华,品味语言体悟作品语言之精妙乃学生学*语文的根脉所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最能反映主人公金吉娅内心世界的语句,找准其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关键处、精妙点,让学生咀嚼体味、交流碰撞,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触摸人物丰富的情感领域,令人回味无穷、赏心悦目。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金吉娅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语”,由表及里深层剖析,联系生活的表演体会,联系文本的词意辨析,走进文本的揣摩碰撞,抒**怀的多元朗读。透过“沉默不语”,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

  再如,引导学生发现金吉娅对妈妈讲述中所强调的──“什么都没有”,通过比较句子、文字解读、形象感受、拓展想象,丰富与拓宽语言内涵及外延,推想小女孩无助与孤单的生活现状,为动情入境地体会金吉娅美好的品性与纯洁的心灵做足铺垫。

  (二)情理交融,文意兼得

  叩击心门的文本解读当依文入境、由境动情、因情悟理、明理陶性。学生当作金吉娅走进商场亲手摘下心愿卡,轻声读出小女孩心中的渴求,自由抒发自己此时所思所想,辅以教师语言渲染、音乐烘托、画面陪衬。用文之情、师之情、境之情将学生情感心弦拨动、思维闸门打开、智慧火花点燃,他们积极主动、入情入境地表达、交流、运用、诵读、积累。此刻,学生已不再是旁观者、阅读者,他们就是金吉娅,毅然决然地去帮助那个需要关爱与温暖的孩子;他们就是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去真诚地拥抱令人激动、自豪、欣慰、幸福的亲人。宽松愉悦的学*氛围,巧妙创设的教学情境,情真意切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生发多层面、多纬度的心灵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

  (三)自主探究,促进发展

  “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目标摆在了重要位置。本文教学从整体感知切入,设置对比点,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提出有助于深入感悟主人公思想情感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给陌生人买贵重的礼物?”通过金吉娅为家人买了便宜的棒棒糖后复杂心情的体会,了解到她也在体贴、惦记着自己的家人,随着越来越强烈的矛盾冲突,更加印证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增强其深度探究的意义。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引导学生关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引发探究欲望,在积极的自主实践中实现自主建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给予树》教案 4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够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31、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简老师觉得非常高兴。所以,特意为你们带来一副画,(出示课件)看到这副画,你想到了什么?

  生:圣诞节

  师:(出示课件:圣诞节。)

  师:你了解圣诞节吗?

  生:汇报。

  二、细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板书:

  前夕,理解:前夕。

  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和妈妈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划记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生:孩子的心情很高兴、激动;妈妈很担心。

  师:妈妈担心什么?

  板书:

  担心

  生:担心孩子们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2、师:尽管家里并不怎么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均分给了五个孩子,并提醒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金吉娅多幸福呀!可是,在购物回来的路上,金吉娅的妈妈却生气了。她为什么会生气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三自然段:

  ⑴ 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板书:生气)(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为什么生气。)

  生:妈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⑵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请用~~勾画出相关句子。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哥哥姐姐呢?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师:哥哥姐姐买到了满意的礼物,所以他们兴高采烈,而金吉娅只买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所以她沉默不语(生)。她在为自己没能买到很好的礼物而难过。她的妈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生气。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妈妈的生气。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1、师: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吧。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金吉娅说话的内容。

  生:指名读金吉娅的话。

  师:金吉娅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

  出示课件:

  援助中心、给予树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

  师:这些人为什么需要帮助?

  生:因为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爱,什么都没有。

  师:金吉娅看到给予树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看图)

  生: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师:金吉娅是怎么想的?

  生:可是妈妈,我们没有。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又有怎样的?她是怎么想的?请你们勾出相关的语句。

  生:可是也没有。

  出示课件:

  1、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2、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比较两个句子,理解:什么都(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生齐读)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难怪金吉娅会用妈妈辛苦攒下的钱帮助她,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吉娅是一个

  板书:

  善良、仁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地去感受她的善良仁爱,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体会妈妈的心情?

  板书:

  高兴、激动

  师:妈妈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妈妈知道金吉娅是为了帮助别人

  师:金吉娅不但送给家人棒棒糖,还送给了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使她的愿望实现。那么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有洋娃娃吗?小女孩孩得到了什么?

  生:善良、同情、爱心、体贴(教师板书)

  师:金吉娅通过给予树送给小女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其实还有很多人通过给予树得到了善良、爱心、同情。多么可爱的金吉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她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

  生:(生齐读)

  师:你们不但读出了妈妈的高兴,而且读出了对金吉娅的喜爱。谁能用不但而且夸一夸金吉娅。

  生:汇报

  五、小练笔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会有话想对金吉娅说,请你写下来。

  六、总结

  同学们,金吉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上也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 5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 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 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⑴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⑵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①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②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⑶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①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②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⑷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二、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继续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予、宽、买、卡”4个生字,并理解“援助、如愿以偿、宽裕”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复*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给予树》这篇课文(手指写好的课题说)。首先,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重点词语)

  师:谁愿意接受挑战,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随机指正)

  生:按照教师提示个别朗读

  师:能做个“拥抱”的姿势吗?课文中指谁和谁拥抱着?

  生:学生做“拥抱”姿势。

  师:“圣诞节”在哪一天?

  生:12月25日。

  师:这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犹如中国的——(生:春节),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

  师:谁愿意在字音、字形方面给大家提个醒。

  生:字形,予——矛买——卖;字音,给担即

  师:我们一起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生:根据教师所指的易错内容集体读。

  2.了解内容

  师:看来,大家已经扫除了字词障碍,这对于阅读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在圣诞前夕,发生了一个与小女孩金吉娅有关的故事。”谁愿意叙述一下这个故事?教师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结合屏幕上的词语或者手中教材给自己提提醒。

  生1: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

  师:你能简单地概括事件。

  生2:圣诞节快到了,金吉娅去买圣诞礼物,在援助中心看到一棵给予树,她用妈

  妈给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妈妈知道后很感动。

  师: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发展过程来叙述,让人清楚地了解故

  事,而且有条理性,这也是我们*时说话时要注意的。

  二、情境导入

  (出示:金吉娅图片与小声配乐)

  师:看,这就是那个令妈妈十分感动的小女孩——金吉娅,一个可爱的女孩子!相

  信妈妈的这份感动也会同样感染着我们三年一班的每一位孩子!

  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也一定是一个纯洁的人!”

  三、情境感悟

  1.布置阅读要求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找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轻轻地画下来,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或者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接下来,大家就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读书,老师建议大家采用轻声朗读的方式,有利于思考,而且不影响别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3.组织汇报(音乐停)

  从你们笔直的小胸脯,看出来你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同分享彼此的感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及时梳理:

  第1自然段:姊妹之间的相互探听,体现了亲情——第2句话

  妈妈对孩子的担心,体现了对孩子的爱——第3句话

  (注意指导朗读)

  第2自然段:妈妈将100美元分给5个孩子,体现对孩子的爱——第1句话

  第3自然段:哥哥与姐姐之间采购礼物后的喜悦,体现了家庭的融洽——第2句话

  如果直奔第4自然段,可以进行以下处理:

  师:你能读读这部分吗? (生读后不说了)

  师评价:你的感动理由很简单,如果能结合具体词句来体会就更好了。谁接着谈谈:

  1句.从“到处逛逛”和“漂亮的礼物”体会到金吉娅对家人的体贴

  2句.“援助中心”的理解

  师:知道援助是什么意思吗?

  生:帮助。

  师:那么你能想一想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你的生活经历以及你在书本上、影视上看到的,想一想有哪些人需要援助?

  生1:在大街上乞讨的人需要援助。

  师:是啊,所以我国有流浪人员收容机构,专门帮助他们。

  生2:失学的孩子需要援助。

  师:对失学儿童的援助我国有著名的工程——希望工程。

  生3:卖火柴的小女孩需要援助。

  生4:受灾的人们需要帮助。

  (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这句话,可以适机处理:文中两次提到“援助中心”,它是干什么的呢?)

  3、4、5句重点词:“一直盼望”体会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孩

  师: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不知道他家里的情况,也不知道他对什么感兴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他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你能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她可能是一个孤儿,晚上一个人很孤单。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一直盼望她什么都没有

  师:你很会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生:她生活在很偏僻的地方,没有伙伴。

  师:圣诞节快到了,这个小女孩寄给“援助中心”一张卡片(放

  音乐、小女孩、卡片)你能想象一下,她会写些什么吗?

  生:(想象交际)

  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也做了想象,听,她是这样写的:(播放小女孩的话)

  师:孩子们,如果这个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可怜,我送给她一个(师:有同情心)

  生:我把她接回家(师:有爱心)

  师:小金吉娅和你们一样,把妈妈给的20美元几乎用尽,买了一个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金吉娅家很有钱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前文第1、2自然段体会)朗读这部分内容

  师:家里不宽裕,却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如果你是金吉娅,当时决定帮助别人时心理怎么想的?但面对家人时,内心却是复杂的。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这段话的时候声音并不大,而且速度还很慢,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金吉娅心里很难过。

  师:她明明做了一件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呢?

  生:因为妈妈当时还不知道她干了什么,妈妈的误会让她难过。

  师:可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向妈妈解释了呀?

  生1:她也不知道妈妈是否同意她的作法,所以说话的时候底气不足。(感情读)

  生2:我认为是因为金吉娅的钱不够了,不能给哥哥姐姐买礼物了,所以有点难过。(感情读)

  生3:在她的心里,哥哥姐姐和那个陌生的女孩一样重要,但是“忠孝不能两全”,(笑声)她也是思考了一番才作出这个决定的。

  师:你能从中看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女孩吗?

  生1:金吉娅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

  生2:金吉娅还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怕妈妈生气对身体不好,所以一回家就赶紧跟妈妈说了事情的真相.

  师:(做“恍然大悟”状)原来是这样!你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下子就读懂了金吉娅的心。

  生:金吉娅是个善良美丽的女孩子。

  师:你这里所说的“美丽”指的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金黄色的打着卷儿的头发吗?

  生:我觉得她的心灵和外表一样美。

  师:美得和谐,美得统一。

  (适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师:面对这样一个女孩,妈妈怎能不激动呢?怎能不欣慰呢?

  (投影打出最后一段: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生齐读)

  师:什么叫如愿以偿?

  生:就是愿望实现了。

  师:愿望得以实现,就叫如愿以偿。

  4.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现在如果请你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呢?

  (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

  生1:给予树是一棵挂满希望的树。

  生2:给予树是一棵充满梦想的树。

  生3:给予树是一棵能让人梦想成真的树。

  生4:给予树是一棵挂着卡片,卡片上写着心愿的树。

  师:是啊,给予树是一棵挂满了心愿的树,是一棵充满了梦想的树,是一棵神奇的树,能让孩子的梦想成真,愿望实现。

  四、拓展延伸

  师:那么,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到底应该种在哪呢?

  生:在援助中心。

  (多媒体:在《让世界充满爱》(或《相亲相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战争、灾害、无助的照片)

  师: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人比盼望获得洋娃娃的小女孩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孩子们,给予树到底在哪里呢?

  生1:在我们的心里。

  生2: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

  师:是啊,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给予树》教案 7

  1.师: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出示新词:圣诞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对圣诞节了解吗?指名说二个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2.师: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金吉娅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圣诞节呢!你们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期待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待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师:是啊!这钱是妈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来得多不容易啊!现在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吗?所以妈妈觉得很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3.那么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31给予树,读课题,给、予正音

  二、自读课文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三、了解自学情况,整体感知。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能说就说,不会说引导:出示词语:援助卡片礼品,老师送三个词语给大家,现在谁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择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5.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那个女孩,这个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叫做如愿以偿。出示词语:如愿以偿

  6.齐读这段话

  (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难过心情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难过,你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她的这种心情呢?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2.师:所以你们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语,而其他的孩子呢?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原来她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也在为这个比自己生活更艰辛的小女孩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

  4.师:金吉娅的家境并不富裕,妈妈分给每人只有二十美圆,她给家人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女孩,她后悔吗?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2.师:金吉娅的言和行不仅打动了她的妈妈,也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4.出示:()给予了()。分层引导:(1)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写谁给予了谁什么?(2)金吉娅只是给予这个女孩洋娃娃吗?(3)其实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予她很多,你发现了吗?随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4)还有谁给予了谁什么呢?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五、课后作业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反思:

  此课的教学可以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助。通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教案 8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课前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准备圣诞心愿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给予树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醒概括主要内容小妙招: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3、质疑: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给陌生女孩买洋娃娃呢?

  二、抓住“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感悟金吉娅对家人的爱。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生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有金吉娅沉默不语。

  (1)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表演金吉娅当时的样子。

  (2)请生联系上下文想想,沉默不语的她究竟想些什么呢?

  (3)此时金吉娅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谁能读出他这时的心情?指名读,评价,齐读。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你能想象他们一路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还能用哪些成语形容他们的高兴呢?如果把金吉娅与哥哥姐姐样子对比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的心情了。指名读,评价,齐读。

  (5)小结。

  三、创设情境,感悟金吉娅的爱心。

  1、默读第四段金吉娅的话,请生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金吉娅这么做原因的句子。

  2、比较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能去掉吗?为什么?)

  3、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

  4、这是个可怜的小女孩,谁来读这句呢?指名读,齐读。

  5、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1)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2)请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多么想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睡觉前,她 ;梦中,她 ;早晨醒来后,她 。)

  (3)从晚上到早上,从清醒的时候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你能读出这份渴望吗?(感情朗读。)

  6、 给予树上挂满了卡片,其中一张卡片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孩子们,让我们取下卡片,来读一读吧。(指名配乐读)

  7、 小金吉娅们,当你读着这样的卡片,你心里想什么?

  8、 再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读出小女孩的同情心与决心。

  9、 小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有爱与温暖......

  10、 孩子们,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那封卡片和洋娃娃来到小女孩的住的地方。一个雪花飞舞的早晨,小女孩打开邮包, 。(小女孩看到会怎么样?说些什么?)请孩子们拿出卡片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11、 正因为有了金吉娅的帮助,小女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叫做____如愿以偿。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圣诞音乐响起)!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你就是妈妈,听完了金吉娅的话,你的心情怎么样?哥哥、姐姐刚开始可能并不太高兴,当他们知道这一切后,他们心情怎么样?把这情感带入句子中读。(导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更是一棵——( )的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爱心之树!)

  3、是呀!同学们这样的一棵爱心之树应该种在哪儿?(种在人们的心里)

  4、是呀!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5、推荐几句名言。

  五、作业小超市

  1、小练笔(二选一)

  (1)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或者从电视、报纸上感受圣诞节的氛围,并用上“诚挚、祝福、分享、甜蜜、笑容。”写写你心中的圣诞节。

  (2)小女孩拿着卡片和洋娃娃给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他们的对话。如果能用上说的三种形式,那更好。

  2、推荐阅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树》教案 9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教案 10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莹莹的眼睛,让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在她们的世界里,缺少着亲人的关爱,圣诞节来临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课文,一起再来重温着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 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2.教师:妈妈此时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很激动,(板书)

  但是妈妈由始至终都是这种感情吗?

  3.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妈妈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直线在课文中画下相关句子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6.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8.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9.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0.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1.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2.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3.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4.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5.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阅读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1)

——给予树教案菁选

给予树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树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给予树教案1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生活中的“阅读”,它承载着识字学词、训练语言、积累语感、*得读法、陶冶情操等教育任务,因此,本设计力图追求阅读课的教学意义,注重识字、写字教学,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在对内容的理解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语言的训练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

  收集、了解西方过圣诞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

  ____树。

  学生齐读。

  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树,见过这种树吗?补充板书“给予”。

  指导学生读准“给予”一词。

  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想象一下,“给予树”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字新词:

  ⑴投影打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⑵在认读“圣诞节”一词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

  ⑶在认读“沉默不语”时,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⑷在认读“援助”一词时,投影打出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直接做出解释:“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⑸在学*“如愿以偿”、“仁爱”、“体贴”等词语时,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指导学生读好。

  设计意图:不识字不能读通课文,而“读通”课文是阅读学*的根本,本固才能枝繁叶茂。因此,从新课导入时就开始学认生字新词,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不同阶段将一些词语随文而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能有机、多变地让学生读相关的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整体感知中培养语感。

  二、再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

  ⑴读通课文,把不易读准的地方多读两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完成下面的填空:

  在( )到来之前,( )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 ),送给了一个( )的女孩。金吉娅是个( )的孩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通全文的过程中,解题审题、学*字词、了解层次、粗知大意、整体感知,为深读课文打好基础,应是第一教时──初读课文阶段所追求的教学目标。而“粗知大意”,也未必只有“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这一种方式,本教案采取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填一填,说一说,既训练了思维,又训练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12个生字。

  2、练*组词:

  予( )买( )即( )

  矛( )卖( )既( )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4、家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写字是识字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课上动笔写一写,不但是巩固识字的手段,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组词练*的设计,目的在于及时抓住本课中出现的形*字让学生加以比较,体现了温故知新、重视训练、夯实基础的思想。默读思考的作业设计,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读全文

  师: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

  指名5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前,设计“激情导入、通读全文”的环节,既是与前面的学*进行有机衔接,又能起到创设情境、激起情感的作用,为进一步展开理解课**好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铺垫。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

  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

  (课件打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学生读。

  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2、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板书“分享”。)

  3、引导想像:

  师: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

  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4、观察书上的插图:

  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么漂亮的洋娃娃,花掉了多少钱?你家一定很有钱吧?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5、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你怎样理解“如愿以偿”?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师: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多次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这其间,既有想象力的培养,又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分析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又有高尚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水**融。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师:课文读到这里,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爱心

  2、从下列口语练*中选择一条,练*复述:

  ⑴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在与家人聊起这件事时,你又会怎么说呢?

  ⑶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该怎么说?

  ⑷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3、师小结:

  一棵给予树,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礼物,更是无形的爱心和美好的品德(勾画板书,画出心形图案。),让我们记住这个感人的故事,记住小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的奉献”,结尾处设计的教学环节,意在通过进一步挖掘“给予树”的内涵,带给学生思想的启迪,激起学生向善的情感和爱心。另外,课文中有很多凝练、优美的语言,应让学生吸收、内化,因而设计了口语练*,意在挖掘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人人参与,从不同角度练*表达、积累语言,体现语文学*的本体目的。同时,这一设计也力图起到进一步理解深化主题的作用。因为文章写的是金吉娅的爱心,而这爱心却与金吉娅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不无关系。细细品味,母子之爱,手足之爱溢于字里行间,更衬托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的可贵。因而站在家人的角度讲述金吉娅的'故事,为金吉娅的行为感到骄傲,也在情理之中。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分享爱心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难点,又体现了本课情感的目标。心形简笔画,暗示了课文的主题,意在以鲜明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特别建议】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本设计突出体现了在情境创设中激起情感,在情感的不断升华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练*表达。因而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课件,除本课需掌握的生字新词以及相关的重点语句要做成演示文稿之外,愿望卡的制作和圣诞音乐的插入都应提前做好准备。教学中做到使用适时、适度、自然、流畅,与语言学*整合起来,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本教案多处设计运用语言练*表达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地给予恰当地评价,既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又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给予树》反思1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在我们国家,也只有春节能和圣诞节相提并论了。一样的热闹,一样的充满了欢乐。不同的是,在我们国家,小孩子都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只是不断的得到礼物,但不会有人苛求送出什么。家长也不会让孩子拿着钱跑到超市去买礼品,就更不用提送礼品了。在春节里,得与失是相互的,孩子磕头,大人给压岁钱。超市也不会设计"给予树"这样的慈善创举,只是不停的促销。

  《给予树》这篇课文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同时,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当然,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马上是新年了,能看到我们身边的金吉娅吗

  《给予树》反思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给予树教案2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⑵ 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⑵ 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⑶ 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⑷ 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4、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两遍。

  2、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2、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⑴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⑵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①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②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⑶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①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②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⑷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二、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妈妈感情变化的句子,理清课文层次;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想象。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31课给予树,我们都知道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通过上节课的学*,你能说说课文中是——给予————吗?(学生自由说)

  1.同学们理解的不错,让我们再一起用心地读一读课题吧。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说)

  3.是啊,这是一棵怎么样的树呢?为什么以给予树为课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好吗?

  二.整体感知

  那就请你打开语文书,翻到31课,去读一读,同时找一找课文中写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注意,用笔划一划。

  1、学生读课文,在课文中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2、交流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结合板书:担心——生气——激动)

  三.品读、感悟

  (一)品读“担心”,体会妈妈的爱。妈妈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学生自由说)

  1、课件出示:让我担心的是……

  自己再读一读,又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妈妈特别担心?(只、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把妈妈的这种担心放进你的朗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觉得妈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爱自己孩子)

  4、是啊,妈妈的爱是无处不在的,在这里,化作了一种担心,把你现在理解到的放进这句话里,肯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

  5、学生读,指名读(适当点评)

  (二)品读“生气”

  但是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了20美元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们买完礼物,该回家了!那么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的表现又怎么样呢?赶紧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学生自读,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从哪儿可以看出孩子们兴高采烈呢?为什么会兴高采烈呢?(学生回答)

  2、对啊,确实应该兴高采烈,但是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沉默不语”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沉默不语呢?(学生自由说)

  3、看到这个情形,妈妈会怎么样?(生气)请你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觉得已经读得像妈妈一样生气了,就举手,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从XX的朗读声中,除了很生气,你还听出了什么?(疑惑)在疑惑什么呢?说一说

  把你现在有的体会,再放进这句话里,肯定能读得更有味道!快试试吧!

  4、那么金吉娅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第四自然段,请你反复地读读,肯定能找到答案!

  5、课件出示:后来……礼品区

  这么重要的.句子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再去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6、是啊,金吉娅给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却只给佳人买了棒棒糖,这又是为什么呢?你能从这段话里找到理由吗?(能)那就快去读一读,找一找吧!

  课件出示:我的钱就……只够…………却什么都没有

  多读几遍,读懂的就更多了!(学生自由说,主要是小女孩和金吉娅的对比)

  把你的体会放进这句话里,一定能读的更好!试一试吧!

  7、金吉娅给可怜的女孩买了洋娃娃,就没有钱去给家人买漂亮的礼物了,她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再读一读,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而难过

  重要的句子再读几遍,就能读懂更多了(学生自由说)

  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被家人责怪,却使小女孩得到了——(洋娃娃)

  是啊,给予就是这样,在得到的同时,还会放弃、失去一些东西,这真让金吉娅为难呀,把你理解到的再放进这句话里,肯定也能读得非常好!

  8、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说)

  (三)品读“感动”

  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怎么做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此时,妈妈已经激动的说不话了,你能代妈妈跟她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说)

  1、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2、是啊,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还……以及……

  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的小女孩,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说)

  3、说的很好,表达了小女孩的心声,请你把最后一段有感情的多读几遍,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4、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板书:一棵树,一个问号?)

  课件出示:给予树是一棵()的树(学生自由说)

  结合板书,随机选择词语

  三.拓展

  是呀,援助中心有需要我们关心爱护的人,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也有很多贫困、战争、闹灾害的地方,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这个世界会有许多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的人,更需要我们的善良和同情,同学们,这么一棵美丽的心灵之树应该种在哪里呢?

  我们的心里!是呀,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爱做阳光,精心地栽培这棵给予树吧,让她在我们的心里开花,结果!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问题贯穿始终,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人物心理的变化、以及课文里的饱含的对同情、善良、仁爱、体贴的美德的赞美之情。我认为,这些层层深入的提问就是有效性提问!

给予树教案4

  【设计思路】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描述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的故事,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人为本、以读为本。抓住妈妈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领学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在创设情境、自读自悟、交流互动中感悟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圣诞节相关图片,播放圣诞歌曲)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揭题板书: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个发生在圣诞期间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树》。

  (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能自如轻松地导入新课。)

  3、学生读题,正音并解释给予:

  语文教学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此环节既帮助学生弄清字音、词义,又为后面课文的学*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3、在这件事中妈妈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

  4、指名读出表现妈妈情感变化的句子。生说师板书:

  担心、生气、激动。

  学生是学*的主体,老师是学*的主导。本环节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时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理解感悟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细读感悟,深入体会

  走进妈妈的精神世界:

  1、投影出示担心一句: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多的礼物呢?

  ⑴ 自由品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⑵ 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师引导学生扣只、却、怎么可能。

  ⑶ 你已经读懂了妈妈的心,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吗?

  ⑷ 指名读、齐读。

  ⑸ 师小结:

  我们抓住了这几个关键词,就能把课文读得很有味道。谁也能用这种方法读读生气这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充分调动和培养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投影出示生气一句:

  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⑴ 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实现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⑵ 男、女生赛读。

  ⑶ 师导读:做为妈妈,她多希望金吉娅能把这二十美元与哥哥、姐姐一起分享,为他们送出──生齐读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所以,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生接读。

  教师导读激情,师生互动,使感情朗读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过渡:可是课文的结尾呢?

  3、投影出示拥抱一句: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⑴ 生读。

  ⑵ 妈妈为何如此激动,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反复品一品,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随手画下来,也可以在旁边写上感受。

  (生自由读,批注。)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真正拥有学*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走进金吉娅的精神世界:

  讨论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出示)。

  1、投影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能够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⑴ 生说感受,读句子,生评价。

  ⑵ 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没有什么?生说时,师随即评价,你很善解人意;你也有一颗同情心。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尊重学生主体,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扎实有效。

  2、投影出示: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⑴ 指名读,说感受。(引导学生扣住一直盼望)

  ⑵ 我们不认识这个小女孩,但我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

  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

  ⑶ 让我们带着小女孩的渴望读读这句话。

  ⑷ 如果你就是金吉娅,当你看到这个小女孩写的这张卡片时,你会怎样想?

  (生说。)

  她一定会这么想,但真的就这么快做出了决定吗?当时,她犹豫过吗?她左右为难过吗?

  换位思考,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⑸ 此时,你觉得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孩子?

  3、(呈现图片)小结:

  善良的金吉娅为可怜的小女孩送出了最诚挚的祝福。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接过礼物,道出了一声沉沉的、深深的感谢。这个圣诞节也因为有了这样一份特别的礼物而变得特别有意义

  4、带着我们的感动一起读第四段。

  在充分的情感渲染中,以情促读,以读怡情。

  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1、小女孩如愿以偿,可哥哥、姐姐的愿望却没有实现,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怎样对妹妹说呢?

  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感染和熏陶。

  2、引读最后一段:

  在这个洋溢着浓浓爱意的圣诞节里,金吉娅送给陌生女孩的是什么?送给哥哥姐姐和我们的是什么?

  3、在《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中,播放各种贫困、灾害、战争、无助的照片。

  师小结: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他们需要我们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创设情境,巧妙自然地引领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提升情感。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与文体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对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四个词便有了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情感主线,引领学生走进妈妈和金吉娅的精神世界。然后围绕学生找出的感受最深的句子,通过导语、图片、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由浅入深积极引导,召唤学生心中那份纯朴的人性,使学生受到浓郁的人文熏陶。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给予树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抓住重点段做为切入口。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给予树》。 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出示:

  把 ,给予了 。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二、研读最后一小节,初次体会感情。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 ),还送给我们( )。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5、师引:是啊,在妈妈的心里,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啊!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是??(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等)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

  指名、齐读

  三、研读三、四两小节,再次体会感情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师引:是啊,金吉娅心里很担心、难过而沉默不语,哥哥姐姐们却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1) 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划出那句话。

  (2) 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3) 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4)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四、课文,升华情感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

  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4、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

  5、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五、全文: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学*吧

给予树教案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教案7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教案8

  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争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细心品味,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从而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给予”和“给予树”,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全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1、读课题,质疑:

  这个课题不仅读音很特别,它的意思也很特别。你们看到这个课题觉得它奇怪吗?心中有没有疑问?

  2、学生质疑。

  3、教师帮助整理:

  “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二、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联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

  1、直觉猜测“给予”的意思。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给予”的意思。

  生活中你给予过别人什么?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3、读课文,理解“给予”的意思:

  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⑴“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妈妈给孩子的一种给予。

  ⑵“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⑶“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女孩”

  ⑷“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⑸“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4、根据自己的体会,再说说“给予”的意思。

  三、深入课文,理解“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导语:

  我们已经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有信心解决第二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去解决?──读书。

  1、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那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找到,大声地读一读。(充分读)

  2、课件出示: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⑴学生反复读、细细读,不放过一个字地去读。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援助中心”、“卡片”、“一直盼望”理解。

  ⑵学生用心去读课文。

  ⑶汇报交流:

  ①援助中心:

  援助──帮助,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联系生活想想哪些人需要帮助?

  ②一直盼望:

  想想:她为什么一直盼望有一个洋娃娃?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一直盼望洋娃娃干什么?

  ③卡片:

  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这个女孩写的,卡片上有她一个小小的愿望。你能看到这张卡片吗?写着什么?感人吗?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3、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三、联系全文,深入品悟,突破难点

  导语:

  一棵能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多么神奇!当金吉娅站在这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她会想些什么呢?──满足陌生女孩的愿望。

  1、金吉娅一定会这样想的。但真的就这样简单地作出决定吗?当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棒棒糖的时候,她的表情是怎样的?──沉默不语。

  2、这是为什么?她当时会怎么想?

  3、学生发表想法。

  4、多么复杂而艰难的选择,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金吉娅多么的爱他们啊,多么想送给他们精美的.圣诞礼物,真诚的圣诞祝福;一边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她多么可怜,只是想得到一个洋娃娃,多么微小的愿望。最后金吉娅最终选择了___放弃了____。

  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金吉娅说的话,体会她内心艰难的选择。

  6、金吉娅终于买了洋娃娃,在她送出去的时候,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

  7、学生在卡片上写话。

  8、交流卡片内容。

  9、当金吉娅把卡片和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后,我们可以想象到:

  陌生女孩得到了什么──洋娃娃、关爱。

  金吉娅得到了什么──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

  我们得到了什么──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0、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导语:

  “给予”不仅仅是是送、给,不仅仅上如愿以偿,不仅仅是付出,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现在如果让你给给予树另外取个名,你会取什么名字?

  2、上课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给予树在援助中心,现在你还认为在那里吗?

  3、学生发表感想。

  结束语:给予树是是一棵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这个世界上会有许多的比我们更贫穷、更孤单、更无助,让我们伸出双手,奉献爱心,这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给予树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3)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四、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图片。

  ②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金吉娅:沉默不语、难过

  妈妈:担心、生气、被感动

给予树教案11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理念:

  本课的设计重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

  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具体词语语句的“画外之音、言外之意”。

  学情分析: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重点语句的理解,充分让学生感受。

  2.对文本中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学生基本能理解。而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理解金吉娅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了母爱和手足之情。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爱”,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找到金吉娅所受到的爱。

  3.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出10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地写出由12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学会如何体会、感受、体验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懂得如何去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本文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1.本文的教学将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发现金吉娅身上蕴藏着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2.创设情境场。为学生创造了听、说、写的实践机会,从而感受语言学*的魅力和由此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1.今天我看到大家晶莹莹的眼睛,让我感受到大家很幸福,但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还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在她们的世界里,缺少着亲人的关爱,圣诞节来临之前,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为他们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课文,一起再来重温着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文悟情,探究释疑

  1.教师: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2.让学生带着感受读一读 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2.教师:妈妈此时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很激动,(板书)

  但是妈妈由始至终都是这种感情吗?

  3.教师:让学生找一找妈妈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用直线在课文中画下相关句子

  4.教师:一个叫金吉娅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到底送给了我们什么?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

  学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5.学生质疑或教师提问:什么是如愿以偿?仁爱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愿望得到实现。仁爱就是同情、爱护和帮助人。

  6.教师: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小女孩有什么愿望?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2)看到卡片上的内容金吉娅会想什么?此刻你就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怎么想?

  (3)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你从金吉娅的所说所想中体会到了什么?

  (3)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妈妈听了金吉娅的话后,有什么变化?妈妈一开始就是激动高兴吗?

  学生:妈妈一开始很生气。

  8.教师:妈妈一开始为什么很生气?

  学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9.教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10.教师:小组讨论,妈妈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

  学生:因为妈妈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1.教师:我们从金吉娅的身上感受到了爱,为什么金吉娅能够有这样的爱心、同情心?找出句子来说说?

  12.学生:(1)母子之爱

  (2)手足之爱

  13.教师:出示最后一句话,再读,体会句子的含义。

  14.是啊,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分享着圣诞礼物。谁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

  15.在这个圣诞节中金吉娅的一家仅仅分享了礼物吗?还分享着什么?还有谁也分享着?

  设计意图:借助对“给予树”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爱意回荡

  1.假如你就是那个小女孩,你接到这盼望已久的礼物时,你会怎么想?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时间允许,可在堂内解决)

  2.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给予了我们什么?它还可以叫什么树?

  3.其实在我们国家像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很多很多,大家发现了没有?(时间允许,可在堂里解决)

给予树教案1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写的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课前游戏:看图猜节日

  (课件出示相应节日中秋节、感恩节、春节和圣诞节的图片)

  2、了解圣诞节(课件出示圣诞节图),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圣诞节的时候,孩子们能收到很多礼物,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有关圣诞节送礼物的故事,相信你们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课题导入,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____树。(学生齐读)

  2、指导学生读准给予一词。理解给予的意思吗?想象一下,给予树什么样?会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地方。

  4、学*生字新词:

  ⑴投影打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⑵在认读圣诞节一词时,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

  ⑶在认读沉默不语时,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这个词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⑷在认读援助一词时,投影打出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教师直接做出解释:援助中心就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⑸在学*如愿以偿、仁爱、体贴等词语时,教师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指导学生读好。

  二、再读课文,粗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⑴读通课文,把不易读准的地方多读两遍。

  ⑵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完成下面的填空:在()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送给了一个()的女孩。金吉娅是个()的孩子。

  板书:金吉娅陌生女孩

  三、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1、在田字格中书写12个生字。

  2、练*组词:

  予()买()即()

  矛()卖()既()

  3、默读课文,思考文中的两个泡泡。

  4、家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通读全文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一些非常渴望得到别人帮助的人,他们的世界里缺少亲人的关爱,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架起了这爱的桥梁,今天我们继续学*《给予树》这篇课文,一起来重温这感人的爱的故事。(指名5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披文入境,体会情感

  1、教师引读:在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课件打出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指名学生读。

  2、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呢?她内心的难过还从哪里能够看出来?(引导学生阅读后文金吉娅的自述。)

  3、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如果你是妈妈会怎么想?(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家里并不宽裕来体会。体会分享与分的不同。

  4、引导想像:让我们跟随着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音乐声起,课件打出根据课文内容写成的小卡片,指名学生读一读。)

  5、看了这张卡片,金吉娅会想到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读后结合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一说。重点体会以下两层意思:

  ⑴小女孩太可怜了。

  ⑵只有20美元,买了洋娃娃哥哥姐姐的圣诞礼物怎么办?

  (学生发言中教师指导朗读。)

  6、观察书上的插图:当金吉娅把洋娃娃和那张卡片送到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她又会和工作人员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和老师一起演一演。

  (教师扮演工作人员,相机向金吉娅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金吉娅善良、纯洁的爱心。)

  7、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指名学生读。

  8、想象一下,那个得到圣诞礼物的小女孩会怎样想?你能替她说两句感激的话吗?

  9、如果你们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当得知这一切,你们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10、在这个圣诞节,你认为除了棒棒糖,大家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

  三、深入解读,适度拓展

  1、谈一谈你怎样理解给予树的含义?它到底给予别人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愿望快乐爱心友谊真情

  2、从下列口语练*中选择一条,练*复述:

  ⑴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明天你打算怎样对你的同学说起这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事?

  ⑵如果你是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回到家里,在与家人聊起这件事时,你又会怎么说呢?

  ⑶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妈妈,第二天早上一出门,就遇到热心的邻居,听说昨天你的女儿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说给我听听吗?你该怎么说?

  ⑷如果你就是那个得到礼物的小女孩,你又会怎样对别人提起这件事呢?

  3、小结:勾画板书,画出树形图案。

给予树教案13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能够来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学*31、给予树。

  板书:

  给予树

  简老师觉得非常高兴。所以,特意为你们带来一副画,(出示课件)看到这副画,你想到了什么?

  生:圣诞节

  师:(出示课件:圣诞节。)

  师:你了解圣诞节吗?

  生:汇报。

  二、细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

  1、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

  板书:

  前夕,理解:前夕。

  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和妈妈的心情又分别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划记出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生:孩子的心情很高兴、激动;妈妈很担心。

  师:妈妈担心什么?

  板书:

  担心

  生:担心孩子们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2、师:尽管家里并不怎么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均分给了五个孩子,并提醒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有一个这么好的妈妈,金吉娅多幸福呀!可是,在购物回来的路上,金吉娅的妈妈却生气了。她为什么会生气呢?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三自然段:

  ⑴ 师:妈妈为什么会生气?(板书:生气)(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为什么生气。)

  生:妈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⑵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请用~~勾画出相关句子。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出示句子)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哥哥姐姐呢?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兴高采烈,非常高兴。

  师:哥哥姐姐买到了满意的礼物,所以他们兴高采烈,而金吉娅只买到了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所以她沉默不语(生)。她在为自己没能买到很好的礼物而难过。她的妈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生气。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妈妈的生气。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1、师:金吉娅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吧。谁能正确、流利地读读这一段?(指名读)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金吉娅说话的内容。

  生:指名读金吉娅的话。

  师:金吉娅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

  出示课件:

  援助中心、给予树

  师: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生:

  师:这些人为什么需要帮助?

  生:因为他们没有亲人、没有爱,什么都没有。

  师:金吉娅看到给予树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看图)

  生: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师:金吉娅是怎么想的'?

  生:可是妈妈,我们没有。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又有怎样的?她是怎么想的?请你们勾出相关的语句。

  生:可是也没有。

  出示课件:

  1、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2、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比较两个句子,理解:什么都(让学生说自己的理解。)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生齐读)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难怪金吉娅会用妈妈辛苦攒下的钱帮助她,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金吉娅是一个

  板书:

  善良、仁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让我们再一次地去感受她的善良仁爱,请同学们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课件: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体会妈妈的心情?

  板书:

  高兴、激动

  师:妈妈的心情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妈妈知道金吉娅是为了帮助别人

  师:金吉娅不但送给家人棒棒糖,还送给了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使她的愿望实现。那么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只有洋娃娃吗?小女孩孩得到了什么?

  生:善良、同情、爱心、体贴(教师板书)

  师:金吉娅通过给予树送给小女孩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其实还有很多人通过给予树得到了善良、爱心、同情。多么可爱的金吉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她牢牢地记在我们心里。

  生:(生齐读)

  师:你们不但读出了妈妈的高兴,而且读出了对金吉娅的喜爱。谁能用不但而且夸一夸金吉娅。

  生:汇报

  五、小练笔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会有话想对金吉娅说,请你写下来。

  六、总结

  同学们,金吉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上也会出现更多的金吉娅!

给予树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悟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

  1.揭题导入新课。

  2.检查预*。检查学生自主学*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2)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2)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巩固

  1.谈话激趣。

  2.复*巩固。

  二、依据文路,深悟亲情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三、创设情境,读写练笔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四、指导写字,积累巩固。

  五、分层布置作业。

给予树教案1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出示课题)

  生:给予树

  师: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有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

  生:给予树

  师:这个课题很特别,不仅是读音,还有他的意思,我看到这个课题是就觉得很奇怪,你们现在觉得奇怪吗?看了课题,心中有没有疑问?

  生: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生:给予树会结果吗?

  生: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生: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

  生:给予是什么意思

  ……

  师:是啊,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正的.会有许多疑问,有疑问是好事。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疑问,带着疑问学*才会有进步。现在,同学们的心中已经有许多问题了,我们可以开始学*了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师:有了疑问能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进步。那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体会,就一定能解决。

  理解一个词语有很多方法,有一种方法最简单,就是依靠我们的感觉,现在,你闭上眼感觉一下“给予”是什么意思?

  生:“给予”就是给与。

  生:“给予”就是帮助。

  生:“给予”就是送。

  ……

  师:感觉很简单,却不一定正确。感觉只有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准确,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给予”的经验吗?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师:是啊,给予好像很难说明白,但是我们有都好像很熟悉。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那就是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同学们读得很起劲,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边读边划。

  师: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些“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师:现在你能准确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给予就是送、就是给。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2)

——给予树说课稿范文十份

  给予树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亲人的关爱中学生关心他人,无私奉献之心比较淡薄。通过两年多的语文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阅读感悟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重点学*第3、4小节,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的基础上,以“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如手足之爱,母子母女之爱等等,升华情感,更深刻地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采用以下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更是拓展和延伸的前提。在导入中,除了要创设一定的情镜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做由浅入深,变抽象为具体的引导。因此我在开课伊始,首先播放圣诞节的图片,(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载着送礼人的马车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学生引入圣诞节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我努力落实“打造精品的常态课”这一教学理念。我今天的课虽然与精品搭不上边,但我努力地向“常态课”迈进,体现扎实性,大家都看到了,今天的课堂上,我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明确的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我足足花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字,读词语,并逐段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每一环节的落实我都努力体现扎实,到位,真正为后面品读重点词句打好基础。

  三、品读感悟,以情促情

  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这一问题,我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品读第三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沉默不语”的意思,并通过与前两个小节的联系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又引导学生把金吉娅的“沉默不语”与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语所揭示的不同情感。这样通过抓住“沉默不语”和联系上文,使学生体会到了金吉娅体贴着家人,担心着家人,感受到心灵之美。

  四、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才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所以我在学生前几个环节生成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还是以问题情境:“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为线索,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第四小节,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积极阅读课文,找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什么都没有。”我牢牢地抓住了这句话,以这句话为走进金吉娅内心的突破口,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漏字揣摩语言:我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但故意漏掉“什么都”,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小女孩一丁点,丝毫都没有”,从教师追问“

  小女孩没有什么?”中,学生了解到小女孩“没有礼物”,“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圣诞节的乐趣”。学生体会到小女孩渴望得到关爱的愿望,自然也从金吉娅用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只为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却为小女孩买洋娃娃这一行为中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2、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我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师引语: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但你来到商场,走到这课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时,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随即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说说看到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的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说,写延伸,品味给予,情感升华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课文后,请学生说说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给予了什么此时我创设了一个练笔情境,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说些什么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可以“我手写我心”,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给予树说课稿 2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儿童之间的故事,都体现了“美的情感,爱的奉献”这一专题,都是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这种感情。《给予树》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前夕,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亲人的关爱中学生关心他人,无私奉献之心比较淡薄。通过两年多的语文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通过阅读感悟来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读词语,读通课文,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上的把握,重点学*第3、4小节,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能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的基础上,以“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如手足之爱,母子母女之爱等等,升华情感,更深刻地理解“给予树”的含义。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采用以下设计理念及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其审美价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重要在精神上,美的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应成为孩子“精神的天堂”。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努力让孩子通过这篇课文的学*,展现语言的美,还原人性的美,享受生命的美。

  【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最基础的环节,更是拓展和延伸的前提。在导入中,除了要创设一定的情镜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做由浅入深,变抽象为具体的引导。因此我在开课伊始,首先播放圣诞节的图片,(挂满礼物的圣诞树,快乐的孩子们,载着送礼人的马车等)以及《铃儿响叮当》这首大家熟悉的圣诞音乐,欣赏后,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将学生引入圣诞节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带着美的心情对课题进行质疑,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立足课堂,打好阅读基础

  我努力落实“打造精品的常态课”这一教学理念。我今天的课虽然与精品搭不上边,但我努力地向“常态课”迈进,体现扎实性,大家都看到了,今天的课堂上,我不仅仅引导学生“口诵”,更要求学生“心维”,带着明确的要求去读书,“字字入目,句句铭心”。我足足花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读课文,学生字,读词语,并逐段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每一环节的落实我都努力体现扎实,到位,真正为后面品读重点词句打好基础。

  三、品读感悟,以情促情

  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这一问题,我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品读第三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沉默不语”的意思,并通过与前两个小节的联系体会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又引导学生把金吉娅的“沉默不语”与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对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语所揭示的不同情感。这样通过抓住“沉默不语”和联系上文,使学生体会到了金吉娅体贴着家人,担心着家人,感受到心灵之美。

  四、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才能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所以我在学生前几个环节生成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还是以问题情境:“为什么金吉娅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而给自己的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呢?”为线索,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第四小节,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学生在问题的激励下积极阅读课文,找到了回答上述问题的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什么都没有。”我牢牢地抓住了这句话,以这句话为走进金吉娅内心的突破口,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1、漏字揣摩语言:我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但故意漏掉“什么都”,在比较中学生知道“什么都没有”就是“小女孩一丁点,丝毫都没有”,从教师追问“

  小女孩没有什么?”中,学生了解到小女孩“没有礼物”,“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圣诞节的乐趣”。学生体会到小女孩渴望得到关爱的愿望,自然也从金吉娅用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只为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却为小女孩买洋娃娃这一行为中感受到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2、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他们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我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师引语: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但你来到商场,走到这课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时,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随即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说说看到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并通过角色表演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的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说,写延伸,品味给予,情感升华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课文后,请学生说说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给予了什么此时我创设了一个练笔情境,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说些什么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一写。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可以“我手写我心”,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我们的身边,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给予树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 “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能借助字典识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同形似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词语学*上,可引导学生学*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我班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的好*惯。但根据本单元目标,对学生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文中对于“圣诞节”、“给予树”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查找资料,并能按要求分类整理、归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给”是多音字,在这儿读jǐ 不读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对于词语“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目标二: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

  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我”的观察及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诚挚的爱心而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而引领全文的学*。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

  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教学结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展开想象,并用通顺的语句连贯地写清楚一段话,这也是本学年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发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课题入手,从圣诞树引发到圣诞节的介绍。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提升学*的整体效益。

  (三)细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她决定买吗?”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四)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让学生说说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设计拓展练*: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读相关故事,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写愿望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我针对学生的最*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课伊始,我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 :“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还为凸显文中金吉娅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2、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文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引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如:抓住重点语句,我尝试通过引读来帮助学生感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和学生配合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此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理解课文的深意,发展了语言。

  4、深化主题,。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穷苦的孩子写爱心卡,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一写话练*无不是对课题《给予树》,以更深入的理解。“给予树”实际上是人化了的树,暗示金吉娅像给予树一样能送给人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是唤醒、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学生们学*课文后,通过发放爱心卡,使情感得以内化,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课文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给予树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以点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金吉娅那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2、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5、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亚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五、教学流程:

  (一)收集课外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教师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并请他们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以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自己或小组合作体会: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谁?他们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汇报兄弟姐妹的心情(高兴)。

  (2)汇报表现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怀疑—感动、高兴)。

  (3)学生体会那个收到礼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娅说自己想要说的话。

  教师相机进行词句训练(重点理解“沉默不语”和“兴高采烈”)和朗读指导。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图和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同时辅助说一说,演一演,找一找,议一议,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1、看课文插图,想象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的阿姨会说些什么,同桌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2、品读金吉娅的话。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再读金吉娅的话,边读边想,哪些地方使自己感动,同桌的学*伙伴一起交流。接着全班交流阅读感受,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让学生再次看图,想想自己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通过体会“紧紧地拥抱”和朗读最后一段,感受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的心情。

  5、理解“如愿以偿”

  (五)想象写话,拓展升华情感。

  1、小女孩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想给金吉亚姐姐写几句心里话,你能帮助她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象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a、播放音乐,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给予树说课稿 5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是一个主动*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

  给予树说课稿 6

  一、说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说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分段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层层提问,让学生在问答中寻找答案,认真思考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热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其任务在于:通过教和学这种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掌握学*方法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标志。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 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 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

  3。 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4。 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精神。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播放,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国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接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 “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

  2、分段学*,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1、2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理念:为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到了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品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同过哥哥姐姐和金吉娅的心情对比,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抓住重点句,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起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紧抓住重点句: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品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情感升华。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小女孩的洋娃娃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从满爱》,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下课。

  六、板书设计

  家人:棒棒糖 善良 仁爱

  金吉娅 同情 体贴

  小女孩:洋娃娃

  设计理念: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能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又可知道课文的主旨。在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划一颗心,让我们把这样的一棵给予树永远种在心中。

  给予树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简析:《给予树》是小学人教版语文第五册中的第31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在去给家人买圣诞礼物的时候,,选择买棒棒糖给家人,却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不相识的贫困小女孩子,也给予了她同情与关爱。本文的语言*实也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潜在的关爱别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妈妈的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2、教学目标

  (1)、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 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2)、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学*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爱的教育,,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教师的初衷。

  3、教学重点:通过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

  教学难点:体会这种给予的精神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

  问题要简单而细致,经过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金吉娅的付出和作出的选择是属于一种牺牲自我的关心别人的行为。

  三、教学策略的具体运用

  1、课前铺垫: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通过读名人名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整体感知善良、关爱的美好所在,也为下**好适当的铺垫。

  2、通过课文的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更要学生体会到做好事是要有牺牲和选择的,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对帮助别人这一“爱”的主题比较熟悉,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不一定能做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的行动有所缺失?作为教师应关注到这点——金吉娅的思想过程。为此,预设如下:

  A读课文,说说金吉娅的那些地方令最为感动?

  B讨论: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她的做法中体会感悟到了什么?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从给予树取下卡片,你准备给小女孩写什么内容的信,请你写一写。

  C让学生在朗读、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试说、加强感情体验。

  D交流讨论:金吉娅做了好事,为什么还要难过?她会想些什么? (她可能会想:我买了洋娃娃给别人,那我拿什么给自己的亲人呢)可怜的小女孩子,她心中的天*应该倾向于哪边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有必要让学生和金吉娅一起接受挑战和作出选择,可怜的孩子终于选择了去关爱别人。但是也没有忘记给自己的亲人买些棒棒糖。这种内化,需要已有的信息和以往的经验进行相互地作用才可以得到真正的答案。在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感悟之后,组织学生做深入思考,让倾听感得到升华,认识得到提升:做好事需要有牺牲和选择。

  3、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共识。

  师:同学们,金吉娅送给哥哥、姐姐和妈妈的仅仅只有甜甜的棒棒糖吗?

  (供替换:同学们,金吉娅还送给哥哥姐姐和妈妈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另外在《爱的奉献》歌曲之中,可以问学生:这样的树是一种什么树?这样的树应该种在哪里?教师做总结:让我们用爱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做阳光,精心地栽培“给予树”,让它在我们的心田里枝叶繁茂,开出最美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5、板书与贴画,总揽全文。《给予树》是以“给予”为重点词,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我们可以在“给予”这个词上延伸出“善良同情”和“牺牲和选择”,以及能够在旁边贴上学生想贴的图片,并说说理由,比如有的学生会说,自己想贴上爱心卡或者是一大袋精美的礼物(用来送给金吉娅的亲人,帮助金吉娅填补缺失的美好)。

  ,并能说说理由。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课堂学*氛围。并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说话能力。

  总之,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情操,在共鸣共悟中发展思维,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克服阻碍行动的困难石,那么我们为人师者也为之而欣喜。

  给予树说课稿 8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 “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能借助字典识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同形似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词语学*上,可引导学生学*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我班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的好*惯。但根据本单元目标,对学生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文中对于“圣诞节”、“给予树”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查找资料,并能按要求分类整理、归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给”是多音字,在这儿读jǐ 不读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对于词语“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目标二: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

  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我”的观察及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诚挚的爱心而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而引领全文的学*。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

  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教学结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展开想象,并用通顺的语句连贯地写清楚一段话,这也是本学年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发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课题入手,从圣诞树引发到圣诞节的介绍。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提升学*的整体效益。

  (三)细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她决定买吗?”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四)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让学生说说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设计拓展练*: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读相关故事,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写愿望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我针对学生的最*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课伊始,我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 :“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还为凸显文中金吉娅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2、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文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引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如:抓住重点语句,我尝试通过引读来帮助学生感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和学生配合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此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理解课文的深意,发展了语言。

  4、深化主题,。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穷苦的孩子写爱心卡,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一写话练*无不是对课题《给予树》,以更深入的理解。“给予树”实际上是人化了的树,暗示金吉娅像给予树一样能送给人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是唤醒、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学生们学*课文后,通过发放爱心卡,使情感得以内化,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课文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给予树说课稿 9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给予树》。

  一、教材理解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的。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在去给家人买圣诞礼物的时候,,选择买棒棒糖给家人,却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不相识的贫困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金子般的爱心与善良。文章的语言*实也真诚,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道理。通过本文的学*,旨在激发学生关爱别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孩子们认识了很多汉字,也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时也有良好的小组学*气氛。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具体可感又贴*他们生活的内容容易接受,对人对事开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学*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重视读和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情感表现出来,通过说去交流感受金吉娅的爱心与善良。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去体会人物内心这样的办法来理解词句,感悟金吉亚美好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4、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

  四、教学方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点、落实一个统一、贯穿一个情趣。

  (一)、围绕一个中心,体现主体性。

  设计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个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根据学情、学段的特点以及本教材的特点,确定了以下目标:会认、会写生字新词,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去体会人物内心这样的办法来理解词句,感悟金吉亚美好的品质,从而受到感染何熏陶。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实现发展性。

  第一个关键点是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我抓住了金吉亚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孩子的思考去进行质疑。让孩子们提出金吉亚为什么给小女孩买洋娃娃这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又是触摸金吉亚美好品质的一个关键点和重点。这个环节也想对三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孩子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就会更加的深入,他们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第二个关键点是抓住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我抓住了最能体现金吉亚矛盾心情的“沉默不语”这个词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既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又能够让学生透过过词语、透过人物的神情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情感。这样,学生不仅能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能读懂词语背后含着的东西。从词语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训练,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还力求实现三个纬度的整体推进,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

  第三个关键点,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我抓住了金吉娅跟妈妈解释的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言为心声,这是一个8岁小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美好的品质,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所以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这一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孩子去体会金吉娅为什么帮助小女孩实现这个愿望,去帮她买洋娃娃。从而去触摸金吉娅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也让孩子们在入情入境的真情体验中达到心灵的净化。

  (三)、落实一个统一,体现学科性。

  这个统一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其实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只有突出了这个特点,才能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才能使教学有语文味,所以在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就力求让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不是孤零零地去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凭空地去感悟体会,而是让这三个纬度整体推进,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来体现学科性。

  (四)、贯穿一个情趣,突显情趣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身就是充满了情、趣、美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情趣教学的地方比较多。比方说在课前的情景激趣,到课中的创景激情,以及课后的朗读释情等等,设计有意识地营造一种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在整个语文学*的过程中都能投入地学*语文,充满信心地学*语文,有情有趣地学*语文。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语文学*的快乐和幸福,让孩子们在情和趣的完美结合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心灵的感染,发展语文的素养。这也是我永恒的追求。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同时教师在黑板画一棵圣诞树。

  (2)、教师板题、读题。

  2、句中自主识字

  (1) 初读课文,找出会认字,多读几遍。

  (2) 自学会认字,同桌互相考一考。

  (3) 句中巩固会认字:老师编一段带有各个会认字的句段,让学生在读句子中巩固会认字。

  (4) 学生画出不懂的字和词语,与同学讨论。

  (5) 读准课文中有生字词的句子,指导读准轻声。

  3、记忆会写字,指导书写

  (1) 自由学会写字。

  (2) 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3) 教师指导写,重点指导难写的“糖”和“宽”。

  (4) 同学们在抄写本把“糖”和“宽”等生字各写两个,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4、研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一)、透过“沉默不语”,体会金吉娅内心

  (1)、小组分工读全文,思考:课文都写了谁?

  (2)、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板书:金吉娅)那么金吉娅做了什么事给大家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啊?(板书:棒棒糖和洋娃娃的图)

  (3)、圣诞节的时候,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却对自己的家人只买棒棒糖,你对金吉娅的这个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过度:她为什么这么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我们先来看看

  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4)、个人汇报,读句子。问:金吉娅现在怎么样了?什么是“沉默不语”啊,同学们表演表演看。

  (5)、沉默不语就是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想,她真的什么都不想吗?

  (6)、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一到三自然段。(汇报)

  (7)、指导读金吉娅“沉默不语”句子。

  a)

  b)

  c) 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读。 兴高采烈是什么样啊,表演表演看,沉默不语又是什么样啊?一边想象一边读。 要是和哥哥姐姐们的兴高采烈相对比,就更能读出金吉娅的心情了,谁再来读一读。

  (二)、透过“什么都”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

  (过度:透过“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我们体会到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但她为什么只给他们买棒棒糖呢?)

  (1)、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金吉娅为什么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画出相关语句。

  (2)、汇报相关语句,课件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问:要是句子去掉“什么都”行不行?为什么?透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3)、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许多礼物”、“什么都没有了” ,她没有了什么?

  (4)、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看到这个卡,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5)、你认为金吉娅真是个( )的好女孩(学生回答)。

  5、 朗读释情,体会文章中心

  (1)、那孩子们,金吉娅送给想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诵最后一段:

  作为妈妈的我,(师读)

  作为哥哥的你,(生读)

  作为姐姐的你,(生读)

  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啊,(集体读)

  6、课后练*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

  六、小结

  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同学们都能在学*过程中触摸到金吉娅那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都能在入情入境的真情体验中达到心灵的净化。也希望孩子们在这种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投入地学*语文,充满信心地学*语文,有情有趣地学*语文。自然而然地享受到语文学*的快乐和幸福,发展语文的素养。这也是我永恒的追求。

  当然,这节课的设计,还有许多不足和欠缺之处,恳请尊敬的评委们多多指正。

  给予树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书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给予树》,这组课文的专题是爱的奉献,《给予树》这篇课文正是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结合本组课文及本文的实际,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难点: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可以说,重点难点的确定与本组的专题是一脉相承的,充分体现了组元意识。)

  四、教学过程

  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 检查预*,整体感知;

  (三)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 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学*一篇课文,如何更好的导入,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教学本课,我开门见山,从课题导入。

  首先:板书并解题。板书《给予树》,请大家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教师相机提示学生明白“ 给予”的意思,并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搞清楚“给予树”是西方慈善组织办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继续问:“结合本组课文的专题,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圣诞树上的卡片写着什么内容?是谁把自己的爱奉献给了别人?”等等。那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这篇课文。

  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引导从题目提出问题,不仅培养了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整体感知。

  第二大环节是检查预*,整体感知。

  正像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这充分说明了预*的重要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一贯坚持课前预*,课上检查这一做法。

  检查预*分以下三个小环节:

  1、检查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字词教学仍是中年级的重点之一。我从三个方面来检查字词的预*情况。

  首先,检查词语是否读得准确,本课“给予”的“给”,“予”, 学生容易读错,那么我采取多种读的方式,直到这些字音在学生的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接着, 对个别容易写错的形*字字加以区分强调,“予”和“矛”, “即”和“既”,“买”和“买”。然后, 指导学生把“予”、“仁”两个字书写匀称。

  交流课文中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如:如愿以偿。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检查切实夯实了字词教学。

  3、预*检查的第三个环节是再次浏览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预*课文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思考,为了进一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浏览课文,结合题目,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归纳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学过程的第三大环节是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服务的,而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学生在细细的读与思考中进行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静静的去读去感悟呢?设计细读感悟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的感情的基础上,我以课后题为细读感悟的切入点: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母亲心情变化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的的词句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体会好了,小组进行交流。

  设计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然后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汇报的重点部分,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感受母亲心情的变化以及有这种变化的原因。

  对于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提到的母亲的“担心”(板书),师生以读代讲,让学生了解到母亲在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给每个孩子们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母亲“生气”是因为别的孩子都买了像样的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且金吉娅却只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

  教师追问: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体会到金吉娅在想些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学生:一方面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当学生汇报到母亲的高兴时,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片段进行感悟: 句子1: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结合“一直盼望”体会那个需要帮助的小女孩长期以来多么渴望得到一个洋娃娃,教师相机提问想想一下卡片上会写什么?

  而金吉娅又是如此理解小女孩的这份心情,并深深地同情着她,结合“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体会金吉娅对小女孩的同情,爱护和帮助。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句子2: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引导抓住“这么多人”,“得到许多礼物”,“却什么都没有”感受金吉娅对那个小女孩的同情与爱心。看到女儿有这样一番举动,母亲能不激动吗?

  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采取指名读,范读,评价读,练读再指名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这段话,充分感悟金吉娅那颗纯洁的爱心。

  在此基础上,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不但…还…以及…

  这一部分的教学真正落实了本篇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金吉娅的一片爱心。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读体现悟,悟促进读。而且在如情入境地读文的同时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在此基础上,进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回读课文,升华感情。

  (五)课文小结,当堂测验

  1 给带点字注音

  给予()

  2组词

  予( )即( ) 买( )

  矛 ( ) 既 ( ) 卖( )

  3写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4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3)

——《给予树》的教案优选【5】份

  《给予树》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

  2、 感情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

  3、 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体会她对家人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金吉娅沉默不语的原因,体会她对家人的爱。

  教学准备

  给予树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一、欣赏图片、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节吗?

  生:圣诞节

  师: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你们知道圣诞节是几月几号吗?

  生:12月25号

  师:你们了解圣诞节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1、出示图片欣赏,了解圣诞节。

  (圣诞节到了,人们在圣诞树上挂满了什么小礼物,多漂亮啊!这是圣诞节大餐,有什么火鸡、烤鹅,多丰盛啊!在这团聚的节日里,大家互相赠送什么礼物,希望能送出自己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多温馨啊!还有慈祥的圣诞老人,赶着驯鹿给孩子们分发什么礼物,多幸福啊!)

  师:圣诞节真是个美好的节日啊!今天,/就让我们来学*这个发生在美丽的圣诞夜的故事吧!

  2、出示给予树:

  师: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师: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

  3、出示给予注音:

  师:多音字给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

  生:gěi

  师:咱们仔细地来看看,写予要注意什么?

  生:与矛的区别,不要多一撇

  师:请小朋友拿出手,跟老师一起课题写到黑板上

  4、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23页,在课题下面写写予,注意写字的姿势要正确。

  书写予。

  二、走*文本,初知大意

  师:《给予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读课文。

  出示: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请教同桌或借助拼音帮忙;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1、自读课文,个别指导。

  师:请小朋友看看大屏幕,课文中这几个比较长的句子你们能读通顺了吗?

  出示:孩子们热烈地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试探对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有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2、自读,指名读(正音,读好生字)齐读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可以借助老师给你的这几个词语简单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出示:20美元 50美分 棒棒糖 洋娃娃

  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买礼物。金吉娅买了一些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送给哥哥姐姐,却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

  三、走进文本,解疑悟情

  (一)感悟哥哥姐姐的兴高采烈

  师: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了棒棒糖,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那哥哥姐姐们都买了什么?

  学生说一说

  师:他们买了这么多这么好的礼物,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开心、兴奋、/article/兴高采烈

  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他们买了礼物后兴高采烈的句子吗?赶快找一找。

  1、读课文,找句子。

  指名读句子

  2、出示: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师:谁想读读这一句?

  指名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体会。

  师:请你( )地读一读。2名

  师:从你的读中老师感受到了你的( ),尤其是兴高采烈这个词,读得特别到位。

  《给予树》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认读“给予、分享、试探”等词语。

  2、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 说写结合,初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的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课前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准备圣诞心愿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课文——生齐读课题:给予树

  2、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醒概括主要内容小妙招: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3、质疑: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给陌生女孩买洋娃娃呢?

  二、抓住“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感悟金吉娅对家人的爱。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请生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有金吉娅沉默不语。

  (1)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表演金吉娅当时的样子。

  (2)请生联系上下文想想,沉默不语的她究竟想些什么呢?

  (3)此时金吉娅心事重重,忐忑不安,谁能读出他这时的心情?指名读,评价,齐读。

  (4)哥哥姐姐的这时候的心情呢?你能想象他们一路上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还能用哪些成语形容他们的高兴呢?如果把金吉娅与哥哥姐姐样子对比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的心情了。指名读,评价,齐读。

  (5)小结。

  三、创设情境,感悟金吉娅的爱心。

  1、默读第四段金吉娅的话,请生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金吉娅这么做原因的句子。

  2、比较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能去掉吗?为什么?)

  3、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

  4、这是个可怜的小女孩,谁来读这句呢?指名读,齐读。

  5、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1)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2)请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

  (课件出示:小姑娘多么想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呀!睡觉前,她 ;梦中,她 ;早晨醒来后,她 。)

  (3)从晚上到早上,从清醒的时候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真是——一直盼望。你能读出这份渴望吗?(感情朗读。)

  6、 给予树上挂满了卡片,其中一张卡片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卡片上有她的一个小小的愿望。孩子们,让我们取下卡片,来读一读吧。(指名配乐读)

  7、 小金吉娅们,当你读着这样的卡片,你心里想什么?

  8、 再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很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读出小女孩的同情心与决心。

  9、 小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有爱与温暖......

  10、 孩子们,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带着那封卡片和洋娃娃来到小女孩的住的地方。一个雪花飞舞的早晨,小女孩打开邮包, 。(小女孩看到会怎么样?说些什么?)请孩子们拿出卡片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11、 正因为有了金吉娅的帮助,小女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叫做____如愿以偿。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圣诞音乐响起)!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你就是妈妈,听完了金吉娅的话,你的心情怎么样?哥哥、姐姐刚开始可能并不太高兴,当他们知道这一切后,他们心情怎么样?把这情感带入句子中读。(导读最后一段)

  2、同学们,这不仅仅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更是一棵——( )的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爱心之树!)

  3、是呀!同学们这样的一棵爱心之树应该种在哪儿?(种在人们的心里)

  4、是呀!把给予树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吧!让我们世界充满爱,充满温暖!

  5、推荐几句名言。

  五、作业小超市

  1、小练笔(二选一)

  (1)圣诞节快到了,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或者从电视、报纸上感受圣诞节的氛围,并用上“诚挚、祝福、分享、甜蜜、笑容。”写写你心中的圣诞节。

  (2)小女孩拿着卡片和洋娃娃给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段他们的对话。如果能用上说的三种形式,那更好。

  2、推荐阅读《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树》的教案 3

  【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2、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4、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⑵ 边读边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⑴ 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如愿以偿

  ⑵ 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1、指导写字:

  ⑴ 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⑵ 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

  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2、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 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 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的教案 4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的教案 5

  一、教学实录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

  师:请同学们抬起头,先看老师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谁再来读。(生再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这一课,生字你们一定会读了,打开书找到认字表,同位之间互相检查,有读不准的就提个醒。(生生互查。)我来考考你们。(分别出示生词。生读,师相机正音。)

  师:“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援助、救援、声援……

  师:大家*时要注意积累。课文中还提到了援助中心,(出示“援助中心”)你了解“援助中心”吗?

  生:是专门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慈善机构。

  师:查找了资料,预*得多充分呀。

  生:圣诞节的时候,援助中心在商场里设置给予树,挂上一些人的心愿,希望大家帮他们实现愿望。

  师:这位同学说到的这棵挂着愿望卡片的树就是给予树。(师板画并贴心愿卡。)

  师:再来看最后这个词。(出示“棒棒糖”。生读。)看这个“糖”字怎么才能写好?谁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生:左窄右宽。

  生:“米”变成偏旁时捺就得变成点。

  师:(板书“米”字旁),再看右边,横真不少,也有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板书“唐”。)大家拿出笔来试着写一写,要注意写字姿势。(生练写“糖”字。)

  师:我发现同学们学得就是快,一下子就掌握了规律,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师:生字大家掌握得不错,谁愿意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首先听听他们读得对不对,然后找一找,故事里都写到了谁?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分别读课文。)

  师:他们读正确了吗?(生纠正。)

  师:听得真仔细。熟能生巧,多读几遍就能读好。那谁来说说文章都讲到了谁?

  生:妈妈、金吉娅、小女孩、兄弟姐妹。

  师:谁给你的印象最深?(生:金吉娅。师板书“金吉娅”。)

  师:她做了什么事给你们留下了这么深的印象?生:金吉娅给陌生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自己的家人买了棒棒糖。(师相机贴图。)

  师:(指板书)大家看,在圣诞节前夕,金吉娅送给自己家人棒棒糖,却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同学们,对金吉娅的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呢?

  (三)精读品赏,解疑悟情

  师:对啊,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吧,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画的描写金吉娅的句子是什么?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将此句颜色变深。)

  师:金吉娅现在什么样啊?

  生:沉默不语。(课件颜色变红。)

  师:知道什么是沉默不语吗?(生作沉默状。)对,就是这样,一句话也不说。文中的金吉娅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我理解的对吧?

  生:不对,是什么也没说,可并不是什么也没想。

  师: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生自读。)

  生:妈妈让我们每人至少买四份像样的礼物,可我只买了棒棒糖,多不好意思。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他联系了文中具体的句子,体会到了金吉娅没有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心里很难过。金吉娅的心里还会想什么?

  生:妈妈好不容易攒了钱,我给小女孩买了礼物,怕妈妈生气。

  师:是的,她的心里始终想着妈妈,很在乎妈妈的感受。

  生:我应该向大家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可我只买了棒棒糖,怎么面对大家呢?

  师:这是对家人,对妈妈的愧疚呀。多么体贴的孩子。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

  师:哥哥姐姐兴高采烈是什么样?(生作手舞足蹈兴奋状)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生表演沉默状)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试试?(生又读。)

  师:我们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可是她却只买了棒棒糖给家人,而给陌生小女孩的则是洋娃娃,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可以画出相关的句子。(生自读,画句子。)

  师: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你画了哪些句子?

  生: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生: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我注意到有不少同学都找了这句话,我把它打在屏幕上,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出示漏掉“什么都”的句子。生读,发现错了。)

  生:老师你打错了,少了三个字。(师:少了哪三个字?)“什么都”。师:(出示正确的句子)不加“什么都”三个字不行吗?也很通顺呀,不信你们读一读。

  生:不行,“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丁点儿也没有,丝毫都没有,任何礼物也没有,比一般的没有程度更深。

  师: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课件变成空白)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礼物,没有关心,没有快乐,没有爱。

  师:是的,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在金吉娅心里小女孩多么可怜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音乐响)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圣诞前夜她什么都没有,孩子们,现在你就是金吉娅,你走进圣诞节的商场,看到了那棵挂满心愿的给予树,小女孩的心愿卡吸引了你,金吉娅,摘下这张卡片,小女孩写什么了?(一生摘下卡片,读:快乐的圣诞节又到了,可是我总想哭。我一直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我要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孤单。请好心人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吧。)

  师:原来,小女孩她一直盼望一个洋娃娃呀,白天,小女孩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一直盼望,晚上,面对着漆黑的屋子,小女孩还在盼望,甚至在梦中她还想着洋娃娃呀。看着小女孩的卡片,金吉娅,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好可怜呀,她什么也没有。

  生:我想给她买一个洋娃娃,我想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来分享礼物,你确定要帮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她更需要礼物,更需要我的帮助。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段话。(生再读。)此时,金吉娅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却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我们全明白了。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

  生:还送给了她快乐,送给了她温暖,送给了她关心,送给了她爱。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呀,我们感受到了她的仁爱,感受到了她对小女孩的同情和体贴。(板书“善良”“仁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如果我就是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出示需补充的句子)同学们如果你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欣慰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自豪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感动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啊,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

  师:作为姐姐的你会──(生读。)

  师:作为哥哥的你会──(生读。)

  师:还有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会──(生齐读。)

  师:让我们记住金吉娅,记住金吉娅给予我们的这些,一起来背诵,背不过的可以看着屏幕读。(生背诵。)

  师:同学们,八岁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大家能够想象到小女孩收到洋娃娃时幸福的笑脸,那一刻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

  二、《给予树》设计思路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设计本节课,我力求: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点,落实一个统一,体现一个情趣。

  (一)围绕“一个中心”──体现主体性

  “围绕一个中心”,即设计本节课时,都围绕着“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这节课要让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呢?我依据学情、年段特点、课文特点等实际情况,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运用透过词语体会内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沉默不语”等词句,练*默读、朗读,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抓住“三个关键点”──突出发展性

  关键点一: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一问题,这就是触摸人物内心的重点和关键。也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关键点二:抓重点词──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得到发展。我抓住最能体现金吉娅矛盾心情的重点词语“沉默不语”进行训练。从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体验理解它的表面意思,到联系上下文透过该词体会金吉娅的内心,再通过对比朗读、想象朗读等策略,来感悟她对家人的爱。此环节,既学*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又透过神情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出了情感。这样,从词入手,不仅读懂词语的表面意思,又读出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还追求达到披文入情的目的,实现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关键点三:抓重点句──挖掘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我抓住“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有许多礼物了,可是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句话。言为心声,这是一个八岁女孩的真情流露,它展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课堂上,我抓住这个动情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什么都没有”入手,理解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透过金吉娅的这一语言,去触摸她关爱他人的那颗善良的心灵,学生真正在情感体验中做到了入境动情。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发现生活世界中向善的人性,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也带着一颗善心去融入社会、关爱生命。

  (三)落实“一个统一”──突出学科性

  落实“一个统一”主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突出了它也就凸显出了“语文味”。在指导学生理解“沉默不语”和“什么都没有”重点词句时,力求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的有机结合,既不是孤零零的训练语言文字,也不是脱离语言文字去凭空感悟,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落到实处,突出学科性。

  (四)体现“一个情趣”──凸显情趣性

  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美、理的,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情趣教学的思想,有意识地营造了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游戏激趣,课中的创境激情,课后的写话释情等,使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始终投入地、情趣盎然地、充满自信地学*语文。

  让学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觉地享受学*语文的幸福和快乐,在趣与情的完美结合中,自然而然地发展语文素养。这就是设计这节课的基本理念。

  教学评析

  这是一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知识、*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

  (一)含英咀华,品味语言体悟作品语言之精妙乃学生学*语文的根脉所在。教学中,教师抓住最能反映主人公金吉娅内心世界的语句,找准其体现人物善良品质的关键处、精妙点,让学生咀嚼体味、交流碰撞,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触摸人物丰富的情感领域,令人回味无穷、赏心悦目。

  例如,引导学生关注金吉娅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语”,由表及里深层剖析,联系生活的表演体会,联系文本的词意辨析,走进文本的揣摩碰撞,抒**怀的多元朗读。透过“沉默不语”,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

  再如,引导学生发现金吉娅对妈妈讲述中所强调的──“什么都没有”,通过比较句子、文字解读、形象感受、拓展想象,丰富与拓宽语言内涵及外延,推想小女孩无助与孤单的生活现状,为动情入境地体会金吉娅美好的品性与纯洁的心灵做足铺垫。

  (二)情理交融,文意兼得

  叩击心门的文本解读当依文入境、由境动情、因情悟理、明理陶性。学生当作金吉娅走进商场亲手摘下心愿卡,轻声读出小女孩心中的渴求,自由抒发自己此时所思所想,辅以教师语言渲染、音乐烘托、画面陪衬。用文之情、师之情、境之情将学生情感心弦拨动、思维闸门打开、智慧火花点燃,他们积极主动、入情入境地表达、交流、运用、诵读、积累。此刻,学生已不再是旁观者、阅读者,他们就是金吉娅,毅然决然地去帮助那个需要关爱与温暖的孩子;他们就是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去真诚地拥抱令人激动、自豪、欣慰、幸福的亲人。宽松愉悦的学*氛围,巧妙创设的教学情境,情真意切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生发多层面、多纬度的心灵对话,潜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

  (三)自主探究,促进发展

  “学贵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目标摆在了重要位置。本文教学从整体感知切入,设置对比点,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提出有助于深入感悟主人公思想情感的核心问题──“为什么给陌生人买贵重的礼物?”通过金吉娅为家人买了便宜的棒棒糖后复杂心情的体会,了解到她也在体贴、惦记着自己的家人,随着越来越强烈的矛盾冲突,更加印证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增强其深度探究的意义。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引导学生关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引发探究欲望,在积极的自主实践中实现自主建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4)

——《给予树》说课稿 (菁华6篇)

《给予树》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给予树》。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我想通过本文的学*,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言语。

  3.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在精读品悟的过程中,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之心,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三、设计理念: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我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运用了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方式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永远是教与学互相作用的统一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法指导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法:

  教法:

  1.读写结合法,我利用读与写相通之处,让学生写爱心主语。

  2.电化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

  3.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4.师生互动法,根据教学目的、课文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以问答谈话形式师生进行互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结论。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精神。

  本文教学我预计用2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第一课时同学们在简单交流搜集的圣诞资料的基础上,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圣诞节的图片和背景音乐,让学生说说圣诞节与*的春节(学生回忆春节欢快的生活),使学生立刻感受到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孩子们心中的位置就像*的春节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这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还为后面的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给一个盼望圣诞老人送给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买洋娃娃这一举动的体会做了铺垫。同时我还会在黑板上画一棵圣诞树。然后引导学生从预*中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洋娃娃、笑脸、棒棒糖”,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接着引出课题,让学生简单地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让学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再次提醒学生“给”是一个多音字,并分清“矛”与“予”。然后让学生对课题质疑,从“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走进文本。

  第二课时,复*完生字,回忆好第一自然段的意思后,直奔中心,牢牢抓住中心问题“看到孩子们买的礼物,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来展开教学。

  (二)品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

  1、(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有哪些人?谁给你印象最深刻?

  设计理念:从金吉娅入手,我想很多学生都会说金吉娅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然后问:为什么金吉娅给你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述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妈妈的爱。

  2、(第二课时)读中感悟,体会人物情感。

  (1)轻读,探知故事背景。

  设计理念: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该选购礼物了,从五个孩子分100美元中体会这个家庭不是很宽裕,从而体会妈妈的担心,了解妈妈的辛苦,为体会金吉娅的美好品质做好铺垫。

  (2)细读,抓住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设计理念:通过研读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会生气?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吉娅的?哥哥姐姐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读课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的,只有金吉亚是“沉默不语”。重点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通过抽生读、齐读、读重点句,引导学生回答: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以及一系列的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在想些什么?金吉娅给家人买到了礼物没有?买了什么?这么便宜的棒棒糖,妈妈生气了吗?)让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3)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的有关句子,并划出来。研读第一个重点句: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让学生想象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为什么那么想要洋娃娃,发挥学生想象及体会小女孩的愿望很强烈;研读第二个重点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进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什么都没有,从而使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一下子涌上心头,进一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再以“妈妈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是否确定帮助一个陌生女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与爱心,同时激发学生们自己的爱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同情和决心再次读第四自然段,情感得到升华。

  (4)研读,情感的升华。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理念: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和妈妈深深被感动以及激动地拥抱金吉娅的心情,反复地研读,让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与延伸。

  (三)爱心奉献,生活拓展。

  1.师:八岁的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想呢?

  设计理念:发挥学生想象,替小女孩说几句话,为写作打基础,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感恩教育。

  2.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了吧?这样的一棵给予树,应该把它种在哪里呢?(种在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画心)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更加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请记住——出示名言: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高尔基。

  设计理念:升华给予树的形象及让学生积累名言。

  3.作业布置: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金吉娅这样善良的人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吗?选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把你的爱心写下来,做一张爱心贺卡,写上你的爱心主语,交给老师,老师一定把你们的爱心转达给他们。

  设计理念:走进现实生活,献出自己的爱心。

  4.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结束本课。

《给予树》说课稿2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设计意图:“给予树”是我们学生不熟悉的,但他存在于圣诞节中的一项献爱心的活动,在学生不明白的情况下设疑引题,找出所有学生共同的疑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是教师赐予学生学*方法的时刻,给学生一个方法主动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

  a、游戏:击鼓传花读生词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但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一节课的兴趣。而对于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更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加深。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内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布置作业。

  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培养一种*惯。而以上这些词也是本文的重点。从而更直接地,自然地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二)理解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这一课时是两课时中最关键的地方,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中的中心。

《给予树》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给予树》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整一个单元课文的基调是“爱”,而《给予树》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同时也揭示了“给予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优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 等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2、用心体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学*金吉娅的话和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给予树》这篇课文的主旨在于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爱的教育。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和思想,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把体会金吉娅的“爱”作为了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以及人物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金吉娅无私给予的仁爱之心。

  这篇文章的文本价值就是让学生从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中受到爱的教育,让这种爱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影响他。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理解上确实有点难度,离孩子的生活有一点点的距离,于是把它作为了教学难点。

  四、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情境导入法:过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从春节说起,创设情境,先让孩子们说说春节,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再拿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做比较,孩子们更有求知的欲望了。

  2、读思议结合:这个故事不仅需要学生朗读体会,还要求学生思考,比如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陌生女孩,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又如妈妈的心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等等.采用读思议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教学要简单而细致,经过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阅读体会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认识金吉娅的付出和作出的选择是属于一种牺牲自我的关心别人的行为。

  (二)说学法:

  设计教学时,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通过品读词语对文章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理解、积累。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来发掘文章的情感内涵。

  学生的学法准备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指导。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起情感

  1、谈谈春节

  2、引出圣诞

  3、出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给予树》中的故事是发生在西方圣诞节的,对孩子们来说不是非常熟悉。然而过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从我们的春节开始说起,他们一定会有兴趣的。再拿圣诞节和我们的春节做比较,更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的欲望。“给予树”的读音则在孩子们朗读过程中被掌握了。

  二、初读课文 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初步地感受课文,自主地学*生字、生词。“授之与渔”才是课堂真正的目的,让学生主动识字、同桌互相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自主学*完成后,检查读书情况,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学*完了生字词,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这样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深入故事 研读课文

  1、以词引入

  出示: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A、1、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2、金吉娅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呢?

  3、金吉娅看到给予树上的卡片时,她会想什么?

  4、看图说话:金吉娅会和援助中心的阿姨说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B、1、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2、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

  出示沉默不语、如愿以偿、仁爱、体贴几个重点词语,请学生朗读,一方面可以再次巩固对生词的掌握,另一方面以重点词引入重点句,请孩子在课文中找到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抓住重点句,让学生感悟、体验金吉娅对他人的关爱和她的善良。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再看看自己手里的二十美元,她决定买吗?”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金吉娅会和援助中心的阿姨说什么?这个想象说话的训练,既锻炼了孩子的说话能力,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爱,那是一种无私的爱。。

  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 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的?这两个问题则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对别人的关爱,以及帮助别人的快乐。因为什么,小女孩才能如愿以偿?正是因为世界上有爱,正是因为金吉娅的爱,小女孩的愿望才能实现。

  四、体会妈妈心情变化

  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

  我们再把眼光从金吉娅身上转移到妈妈身上,体会妈妈心情的变化。请孩子找到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再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找原因。这样,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提升学*的整体效益。从妈妈的心情变化中,再一次感受到“爱”的力量。

  整一个教学过程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五、总结全文 再次感悟

  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女孩如愿以偿了,如果她知道帮助她的是金吉娅,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发放爱心卡)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一环节,以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为基础,请学生代表小女孩对金吉娅说几句感谢的话,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爱心,贴在给予树上。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对“给予树” 形象的丰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六)板书设计

  给予树

《给予树》说课稿4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 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四、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

  2、 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圣诞节。

  3、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设计意图:“给予树”是我们学生不熟悉的,但他存在于圣诞节中的一项献爱心的活动,在学生不明白的情况下设疑引题,找出所有学生共同的疑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设计意图:(课堂是教师赐予学生学*方法的时刻,给学生一个方法主动识字,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动地识字。)

  a、游戏:击鼓传花读生词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检测自学情况是必要的,但采用多变的形式进行更能提高学生 一节课的兴趣。而对于选择自己感动的地方读,更能让学生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加深。让课文本有的闪光点内在学生的脑海中闪烁。)

  (三)布置作业。

  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检测词语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词语,培养一种*惯。而以上这些词也是本文的重点。从而更直接地,自然地进入教学的下一环节。

  (二)理解课文。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训练:

  1、 小练笔: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

  2、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这一课时是两课时中最关键的地方,抓住文中小女孩的“沉默不语“和妈妈的心情变化,由点入手辐射全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蕴理解能力,让课堂轻松而不繁琐。

  (四)总结全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文中的中心。

《给予树》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讲述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叙述角度独特,从妈妈 “我”的角度来叙述这个美丽的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整篇课文处处洋溢着爱的思想、美的情感,时时闪烁着人文的光彩。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虽已能借助字典识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字词教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尤其这一课的音同形似的字词较多,教师可运用归类、辨析、比较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词语学*上,可引导学生学*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我班的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课前预*的好*惯。但根据本单元目标,对学生预*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例如文中对于“圣诞节”、“给予树”这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学*查找资料,并能按要求分类整理、归纳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过圈画文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现今时代的孩子,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一: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本课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要重点指导。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给”是多音字,在这儿读jǐ 不读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写错,如“裕”,教师需引导学生予以关注。对于词语“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目标二: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我”的观察及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和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诚挚的爱心而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从而引领全文的学*。

  目标三: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鲜活的学,灵动地进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种生活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教学结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文学作品中的穷苦孩子写“爱心卡”,从而给“爱”赋于新的生命,又带动了名篇的阅读。能根据一定的情境展开想象,并用通顺的语句连贯地写清楚一段话,这也是本学年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写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并非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又是层层深入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过语言实践的手段,如朗读、说话等,感受词语的内涵是内在的;联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关于教学设计: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导入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 ,引发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课题入手,从圣诞树引发到圣诞节的介绍。并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二)品读课文,体会妈妈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妈妈担心什么——妈妈为什么生气——妈妈为什么激动”这三个问题来划找句子。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航拍”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提升学*的整体效益。

  (三)细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做法。

  这一环节着重品读课文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主要围绕着“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娅在拿卡片时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写着19美元50美分,她决定买吗?”这一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矛盾的心理,让学生明白“给予就是这样,在获得的同时,还意味着放弃” ,“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时的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体验,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内化语言,加深情感,对“给予”一词赋予新的生命。

  (四)研读课文,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让学生说说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设计拓展练*: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穷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如: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读读相关故事,当你看到或听到她们的情况后,你愿意将自己的爱心献给她们,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吗?(教师发放爱心卡)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学生将自己的爱心写在小卡片上,并进行交流。最后小结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一定会充满——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

  这样的课堂结尾,借助写愿望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给爱赋于新的生命,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树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要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参天大树,并为自己的心灵修筑一座符合自己梦想、适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园。

  教学反思

  1、创设情景引**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因此我针对学生的最*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课伊始,我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入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如 :“援助中心”、“给予树”可以通过让学生读文找句或让学生在预*时查找相关资料来予以理解,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这样还为凸显文中金吉娅广博无私的爱心做铺垫。

  2、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全文的灵魂。课文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在本课的朗读教学中,我通过指名读、引读,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如:抓住重点语句,我尝试通过引读来帮助学生感悟。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和学生配合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以此帮助学生去体会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理解课文的深意,发展了语言。

  4、深化主题。

  人文是语文的底色,是语文的生命。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穷苦的孩子写爱心卡,为他们实现心中的愿望。这一写话练*无不是对课题《给予树》,以更深入的理解。“给予树”实际上是人化了的树,暗示金吉娅像给予树一样能送给人们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篇课文的人文关怀是唤醒、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学生们学*课文后,通过发放爱心卡,使情感得以内化,更为深入地领会了课文的主旨,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给予树》说课稿6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是一个主动*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5)

——给予树教学反思菁选

给予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予树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予树教学反思1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课堂展示,听课的老师比上课的学生多一半,给予我的却是收获良多!对于《给予树》的教学,也算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抓住主线——妈妈的情感变化为切入口,层层推进,引导孩子进入文本,逐步体会主人翁——女孩金吉娅善良、仁爱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仁慈待人的思想感情。

  课文是一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围绕“给予”展开教学,从而体会“爱”是本躺课的教学主要特点。在设计教学时,我重点放在了凭借文本体验课文蕴涵的人文精神。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用说一个日子猜节日的方法来导入课堂,创设与故事北京想融合的教学情境。

  二、紧扣课题,展开教学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这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对问题解决过程一层一层的感知文本,渗透情感。

  三、层层递进,品位“给予”

  品味“给予”的过程正是他们受到爱心教育的过程。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

  (一)初品“给予”。理解“给予”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

  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初品“给予”:一是凭直观感觉,揣摩“给予”;二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给予”;三是联系课文,理解“给予”。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

  (二)细品“给予”。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三)再品“给予”。这一环节,是通过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来完成的。读完本段后,先让学生体会妈妈拥抱时的心情,比较妈妈前后的心情变化。接着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女孩得到了什么?金吉娅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层层递进,在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总结“给予”所折射的深层含义:给予不仅是送、给,不仅仅是让人如愿以偿,不仅仅是意味着放弃失去,也不仅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上完此课,总觉得这节课的内涵不够丰厚。尽管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的体验,暴露了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人文内涵上费时,用力过多,以至挤占了语文训练的时间。尤其对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读”的落实不够扎实。整堂课问多读少,学生对文本虽有体验,但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体验。情感由文本生发,但却没有回归文本。

  可能不足还有很多,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因为通过这一次课,我学到了很多,包括一些以前可能没有注意起来的问题被及时地发现,这为我的前进扫去了障碍。 相信在名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给予树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给予树教学反思3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三个重点句段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

  精彩之处:

  1、理解“给予”

  其实“给予”即为有形的赠送礼物和无形的给予帮助两个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在一开始便让学生对这个词理解到位,所以也为后来所提出的 “课文中的给予指的是哪些事情呢”这个问题做了很好铺垫,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寻找。

  2、体会“给予”。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盼望”一词入手,什么叫‘一直盼望’?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

  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注重情感的升华

  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建议:

  1、对于“给予”意义的延伸

  其实“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文中提到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沉默不语”、“低着头”,她说话时那种羞愧、难受,说明了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在这里教师是否可以点拨一下“给予”其实是在自己放弃、失去某种东西的基础上带给别人快乐的。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2、朗读的方式可以更多样话

  本课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教师指导个别孩子朗读和整体朗读。其实可以穿插一些小组竞赛读、男女生读等,激励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同时,多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教师反馈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本堂课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很及时,但是比较单调。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回家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会更好。

给予树教学反思4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课堂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课很朴实,也很扎实。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把握主线,个性解读

  《给予树》是一个妈妈以第一人称写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变化。文章比较长,线索也很多。我就进行长文短教,一堂课紧紧围绕着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拎出一条主线,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很巧妙地画了一个“圆”。第一层次:找心情变化的句子,初步说说体会,进行质疑;第二层次:细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语言,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金吉娅的内心,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第三层次:说写延伸,品味给予,升华情感。其间通过情境创设、通过情感的共振,逐渐深入本。

  二、深入文本,感悟“给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我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结合文本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借助文本“披文以入象”、“披文以入情”,使学生读出理解。首先,以妈妈为什么那么激动?这疑问自读第四自然段。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援助中心?

  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关键。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可以“我手写我心”,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给予树教学反思5

  本篇课文,我用了一节课和同学们学*,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却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在于我把两课时的内容融在了一节课里,就像姬燕老师所说的课堂容量大,是一节很完整的语文课。但正因为如此,哪一点都想接触,可又难把每一点都体会透彻。

  在这堂课中既有《铃儿响叮当》的情境导入,又有字词的识记、课文朗读检查,还有课文的整体感知,更有人物的解读,在最后还有情感的升华。但是对于三年级三班的'学生来说,这几点要想在一堂课上全部掌握却很难。本节课我的生字实际环节就用了将*10多分钟,检查课文朗读又用去将*10分钟,加上课前的情境导入、课文链接,那品读课文时间就只有10分钟左右了。因此在品读课文时我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学生自主品读的时间少了,我说的多了,指导朗读的时间少了。

  因此,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设计我修改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那个脉络,分享初步阅读感受。第二课时:学*全文,练*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另外要有金吉娅的爱延伸到文中的母爱、手足之爱。还可以展开想象,联想陌生的小女孩的生活境遇、愿望卡上的内容、收到礼物后的来信等,进行说和写的训练。

给予树教学反思6

  准备这节《给予树》前,我又重新研读了课标对于中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力求使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科学简约,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学*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学效果突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尽量围绕“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中心展开,所有环节的设计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学*字词,自主质疑,个性化地理解,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的教学中,我从金吉娅入手直奔重点段,抓住一个关键词“沉默不语”,一个重点句,深刻体会出了金吉娅的美好品质。这是我尝试对教材大胆取舍,从中选取了能体现金吉娅美好品质的三个关键点,引导学生上下联系,通过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在学生理解、感悟和体验的过程中,发展了语文素养。

  课文一开始,我抓住金吉娅给家人和陌生小女孩所送礼物的.强烈反差,引发学生思考并质疑,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给陌生的小女孩送洋娃娃?”这也是触摸人物心灵的重点和关键问题。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思维有了方向,思维也就更加活跃,思考也会更加深入,理解也自然就更加深刻、富有个性了。随后抓重点词“沉默不语”——精选训练点,在训练中促进发展,实现个性阅读。既引导学生理解了词语,又学*了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透过神情想象了人物内心,体会了情感。从词入手,引导学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读出词语背后的内容。落实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的课标要求。最后运用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感情朗读,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

  这节课的教学,我还有很多不足,如抓重点句“可是……什么都没有。”的理解时,我意在挖掘学生的动情点,在体验中受到熏。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学生只是停留在文字浅层次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课后的反思中,我想到,抓住这一动情点,还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口、动脑、动心、诵读,联想、想象,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想象内心,才能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进作品的生命。如果能够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入手的同时,就能帮助学生理解了金吉娅要送洋娃娃的原因,触摸到了她善良的心灵。

  语文课应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当前小学语文研究的重点话题。我在以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做到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有机结合,既不孤零零的训练语言,也不是脱离语言去凭空感悟,进行情感教育,而是真正让三个维度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充满情、趣、美、理的。在课堂上,我要有意识地营造有情有趣的教学氛围,如课前的游戏激趣,课中的创境激情,课后的写话释情等。让学生在整个学*过程中,始终情趣盎然、充满自信。让学生在情趣中,不知不觉地享受了学*语文的幸福和快乐,在趣与情的完美结合中,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语文素养。

给予树教学反思7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有幸在镇级公开课上教了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文本对话,培养感悟。

  引领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实现语言、情境、精神世界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如在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我从让学生理解“什么都没有”入手,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抓住“一直盼望”,想象“ 她想要洋娃娃做什么?”“她怎样一直盼望?”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也使我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那样的可怜,那样的需要人们的同情。此后,在后面的学*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想象中感受小女孩的可怜,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一读。接着出示可怜的小女孩图像配上贝多芬的悲伤的《月光奏鸣曲》及老师解说,此时此刻让我的孩子们说说自己心里想要说的。“她真可怜!”“我想让她快乐。”“我想带她一起回家过圣诞节。”……孩子们说得很精彩,配乐朗读也富有个性。从孩子们的话语间,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这是二读。金吉娅也是这么想的,大家一起读。这是三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情感由文本生发,又回归文本。

  三、以“情”为线,双性结合。

  语文是心灵的学问,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这堂课,我立足于“情感”主线,引领孩子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为了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我注重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因此,课堂上学生诗意盎然、灵气勃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后,让学生明白,“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然后出示小诗让生仿照着写上一两句,还要求感兴趣的学生自己也能编一首。期间,我还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以及句式,让后进生也能写上几句。写的落脚点落在了学生的情动处。就这样,浓浓的诗意回荡在教室里,充满爱意的给予之花开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四、课堂驾御,走进学生。

  课后,有同事问我:“你班学生为什么举手这么积极?”我说:“那是黑板上挂着的圣诞礼物发挥了作用。”那天刚好是10月24日,晚上就是*安夜,我也是因为这个,才萌发了让课堂上表现得好的学生上台去摘一个礼物的想法。(这礼物包括剪成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片)其实,当初我还在想,礼物是不是太抢眼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可后来从学生的《公开课上的我》一文中了解到,学生都将得到礼物作为积极举手的动力,课堂上也无一人目光紧盯礼物。就连我班成绩最差的林邦琪同学,也积极地举起了手,动情地朗读起句子来。由此可见,用送礼物来激励学生的方法在这堂课上运用是成功的。可这礼物难道仅能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吗?评课时,有同仁指出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这些得到礼物的同学将表达爱意的诗句写在卡片上再贴回给予树上。让文本中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与课堂上学生自发的对所有需要送去爱的关怀的人的爱的自然融合。同仁一语点破梦中人,这不是对学生灵魂塑造与精神引领的又一大好时机吗?

  课堂是灵动的,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聆听学生。可能由于紧张的缘故,课堂上,我只顾自己教学环节的落实,有的甚至没有听清学生说什么。应此,就有林校长的评课:“你在课堂上太严肃了,应该还学生以微笑。”校长这句话意味深长,我欣然接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最后一段的教学还不够落实,“为什么把这棵圣诞树称为给予树?” 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等,都有待改进提高。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让教学反思成为自身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主动反思、深入反思、不断反思,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提高。

给予树教学反思8

  一、学*第一自然段,谈话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圣诞节吗?猜猜12月25日是什么节日?出示新词:圣诞节

  (1).指名读—齐读

  (2).你对圣诞节了解吗?指名说二个

  (3).打开书本,指名读书中的资料袋。

  2、师:这就是圣诞节,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金吉娅一家也正在准备过圣诞节呢!你们看,

  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学*期待部分

  师: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

  生:孩子们……收到最甜蜜的笑容。

  师:孩子们的心情是多么的——

  生:兴奋、激动……

  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吧!指名读——齐读。

  (3)学*担心部分

  师:在大家兴奋期待的时候,妈妈又为什么担心呢?

  生:因为家里并不宽裕。

  师:你从那些词句看出她的家里并不宽裕?

  生:我只攒……却要……分享

  师:是啊!这钱是妈妈一分一分地攒起来的,来得多不容易啊!现在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吗?所以妈妈觉得很——

  生:担心

  师:谁来读出妈妈的这份担心?自己试试,指名读——齐读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你看,妈妈的担心和孩子们的兴奋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段话吧!

  3、那么孩子们到底有没有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师板书课题:31给予树,读课题,“给、予”正音

  二、自读课文

  什么是给予树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了,把课文读通顺了。

  三、了解自学情况,整体感知。

  1、出示新词:给予树,说说什么是给予树?

  能说就说,不会说引导:出示词语:援助卡片礼品,老师送三个词语给大家,现在谁什么是给予树?

  2、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出示:金吉娅给予陌生如愿一偿

  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选择这些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练*:

  在圣诞节到来以前,()看到()上的(),就用给家人买()的钱,给一个()的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的事。

  指名说二个——齐读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如愿以偿”

  1.师点如愿以偿:愿就是——

  生:愿望。

  师:这个陌生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这段话“妈妈,我拿着钱……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指名读——齐读

  2.现在你能来说说她的愿望是什么吗?指名读

  3.那么金吉娅是如何实现这个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4.联系上下文,填上合适的词句,把金吉娅实现愿望的过程说得更具体些。指名说

  5.金吉娅买了洋娃娃送给那个女孩,这个小女孩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就叫做如愿以偿。出示词语:如愿以偿

  6.齐读这段话

  (二)对比体会小女孩的难过心情

  1.师:如愿以偿的小女孩是多么——

  生:开心、激动…….

  师:但此时的金吉娅,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名读,出示这段话“金吉娅的声音很低……却什么也没有”。

  师: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难过”,你怎么读才能表现出她的这种心情呢?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点评:读出难过的感受了吗?

  是啊!你也在为金吉娅感到难过呢!

  师:她只是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吗?她还在为谁感到难过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名说。

  2.师:所以你们看,在回家的途中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出示“回家途中……沉默不语”,而其他的孩子呢?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指名说

  师:你能不能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原来她还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也在为这个比自己生活更艰辛的小女孩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吧!齐读

  4.师:金吉娅的家境并不富裕,妈妈分给每人只有二十美圆,她给家人买了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而把剩下的大部份钱买了洋娃娃送给了那个陌生女孩,她后悔吗?

  指名说,点评:她真是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乖孩子。

  5.齐读这两段话。

  (三)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1.师:听了她说的话,妈妈被深深地打动了,她——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如愿以偿的笑脸。”

  生齐读:紧紧地拥抱……如愿以偿的笑脸。

  引读三次,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

  2.师:金吉娅的言和行不仅打动了她的妈妈,也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哥哥姐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说话练*:金吉娅的哥哥姐姐对金吉娅说:“()”。

  点评适当加入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师:哥哥姐姐被金吉娅深深地打动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良仁爱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啊!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故事啊!其实这篇课文还蕴藏着很多爱意和给予之心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你发现了吗?齐读课文。

  4.出示:()给予了()。分层引导:(1)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写谁给予了谁什么?(2)金吉娅只是给予这个女孩洋娃娃吗?(3)其实金吉娅在给予别人的同时,别人也给予她很多,你发现了吗?随机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4)还有谁给予了谁什么呢?

  5.师小结:其实这个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给予而充满了温暖,让我们把这些记录着让人觉得幸福的词语写一写,记一记吧!生写善良、同情、仁爱、体贴。

  五、课后作业

  1.出示新词,请你用这些词语复述课文

  2.2.替这个陌生女孩给金吉娅写一张感谢卡。

  反思:

  此课的教学可以从“给予”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白金吉娅给予了陌生女孩一个洋娃娃,给她帮助。通过读文,学生了解到她的家庭很不富裕,她的给予是很高尚的,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给予是不容易的,并不是偶然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给予树教学反思9

  《给予树》是一篇充满“爱”的。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到来之前,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本文有条主线,就是妈妈的情感变化。因此我以“妈妈的.感情变化”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沉默不语”来揣摩人物的内心,采用了反复的朗读、默读、指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金吉娅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的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但是很遗憾的是学生只说出了担心的心情。

  我紧紧把握语文的工具性,让孩子从语言文字中悟情。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很多孩子说到她没有新衣服、没有礼物,甚至有些孩子说到了她没有温暖、没有爱。让学生感同深受,从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课堂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金吉娅,我扮演工作人员,通过人物之间的交谈,感悟到金吉娅的善良。学生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

  当然,我的教学过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和学生互动的经验不足,对三年级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倾听和课堂机智都做得不够好,有被教案牵着走的感觉。

给予树教学反思10

  一、导入新课,感受心情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给予树》,把题目齐读一遍。(生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妈妈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分头去采购。两个小时过去了,圣诞礼物买好了,在回家的途中,大家的心情各是怎样?请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标出最能表现大家心情的词语。(生动笔)

  师:谁找到了?

  1、兴高采烈:

  师:“兴高采烈”什么意思呢?能换个词吗?

  生:是非常高兴。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我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很多礼物,所以很高兴。

  师:那快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

  2、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是心里很难受不说话。

  师:是呀,那你为什么不说话呢?

  生:因为我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心里害怕妈妈挨骂。

  生:因为我觉得很惭愧,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

  ……

  3、生气:

  师:可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生:因为金吉娅乱花钱。

  生:因为金吉娅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没为家人买像样的礼物。

  ……

  师:是呀,透过塑料口袋,妈妈发现了金吉娅用二十美元只买了五十美分的棒棒糖,她有些生气:(生接读)

  师:可后来母亲的心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妈妈变得很高兴。

  师: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体会到的?

  生: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动笔划出)

  师:是呀,又是什么原因让母亲的心情有了这样的变化呢?

  二、以读促思,感悟给予

  师:请孩子们默读课文第四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用“~~”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生默读并动笔找。)

  师:你们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陈老师发现不少孩子都说到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请孩子们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你觉得哪个词很难理解或你能从这个词中读懂什么,你抓住它,做个重点符号。

  (生动笔。)

  1、援助中心:

  师:孩子们“援”是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生读)

  师:什么是“援助”?

  生:援助是帮助的意思。

  师:“援助中心”就是一个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师:孩子们,想想生活中需要援助的人有哪些?

  生:有流浪的人;失学的孩子;没有父母的孤儿;贫困山区的人……

  师:再想想看,课文中需要援助的小女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

  生:也许她是一个没有伙伴的人;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父母疼爱的孤儿;也许她是一个没有童年回忆的女孩……

  师:你看,她多么需要人们的帮助呀!而有时谁援助了她?

  生:金吉娅。

  2、一直盼望:

  师:一直盼望又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天想,每时每刻都在想。

  师:那你为什么一直盼望呢?

  生:因为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很孤独,所以我很想要洋娃娃。

  生:因为我一人躺在医院里很痛苦,没有一个人愿意来陪我,我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如果有一个洋娃娃来陪我就好了;……

  师:我们看看她有时怎样一直盼望呢?

  出示句式:

  晚上,她盼望──;梦中,她盼望──;早晨,她盼望──;

  师:谁能读出小女孩急切的心情?

  (生悟读。)

  3、卡片:

  师:(看课文插图)孩子们,你们看在商场中有一棵给予树,树上挂着──,其中一张就是一个──,

  (生接读)卡片上还有她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你们快看看卡片上写了什么?

  生:我是一个失学的孩子,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我希望有一个洋娃娃,能陪我度过每一天。

  生:圣诞老人,您好!我是一个残疾人,别人都笑我,不愿意跟我玩,您能送我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吗?

  ……

  师:是呀,金吉娅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情景,她被小女孩的心愿感动了。

  (师生齐读。)

  师:于是,金吉娅取下____(生接读。)

  师:是呀,洋娃娃被寄走了,(板书:洋娃娃),但我知道小女孩她现在的心里一定充满了____。(生说)

  师:我们再听听金吉娅又对妈妈说了什么?(生读)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师:发现了什么?

  生:少了“什么都”这三个字。

  出示句子: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生:一样东西都没有;一点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那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父母;没有伙伴;没有食物;没有房子……

  师: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圣诞节快到了,却没有一个人对她说圣诞快乐,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个别读)

  师:你听,孩子们唱起了歌,打开了礼物,而那个小女孩却孤零零的,一想到这呀,金吉娅的心里就──(生齐读)

  师:孩子们,现在这个八岁的金吉娅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我觉得她是一个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女孩;我觉得她有一颗天使般的心灵……

  板书: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三、总结给予,升华情感

  师:金吉娅的行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你看。

  出示句子: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孩子们,“偿”是我们这课的生字,把这个词读两遍。

  师:什么是“如愿以偿”?课文中将谁的什么“如愿以偿”了?(生说)

  师:是的,母亲她知道了,她是怎样夸金吉娅的?(角色体验)

  生:金吉娅,我为你感到骄傲!(生读)

  生:金吉娅,我的女儿,妈妈觉得你做得对,之前妈妈还错怪你,对不起!(生读)

  生:金吉娅,你的行动感动了我!(生读)

  ……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赞扬金吉娅!(师生齐读)

  师:现在呀,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给予树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你们能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生:幸福树、爱心树、天使树、快乐树……

  师:是呀,一个洋娃娃,一棵给予树,却寄托了许多人的爱。(板书:爱)愿这样的一棵树永远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孩子们,再读最后一段。

  (师生有感情地读。)

  四、课后延伸,感恩给予

  师:孩子们,陈老师知道这个陌生女孩收到礼物后特别高兴,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好,请同桌互相交流。

  (同桌交流。)

  生:我很激动,现在有了这个洋娃娃,我不在寂寞了。有人陪我一起玩,一起睡觉,我很快乐,我想对金吉娅说我很感谢你。

  生:我想对金吉娅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

  师:可孩子们,这个小女孩希望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她一个忙,就是帮她写几句话感谢金吉娅,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不过你们写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谁?

  生:金吉娅。

  师:好,动笔。

  (生动笔,师巡视。)

  【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有关“爱心奉献”的故事。课文写了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孩金吉娅把原本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文本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如“你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一直盼望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通过体验告诉孩子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当妈妈被金吉娅的行动所感到时,我问孩子,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样赞扬金吉娅呢?”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有的'孩子说:“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你使我感到很温暖,我现在很快乐,每天晚上都抱着它进入香甜的美梦。”

  三、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而这种情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如,我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抓住三个表达心情的词语“兴高采烈、沉默不语、生气”,引导孩子们思考他们的心情为什么不同,通过咀嚼、想象,在情境的创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读得有滋有味。

  可回想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存在着不少需改进的地方:

  一、词语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有效方法

  如“兴高采烈”我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是兴高采烈,还可以通过换词“兴奋不已”“兴致勃勃”等来体会孩子心情的愉快。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语言,善于捕捉意外之处

  如,我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时,有位孩子说到我很惭愧,如果我再加以追问,也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课堂的调动也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评价语言,对激励孩子的学*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要恰到好处

  课堂是个包罗万象的空间,要不断地摸索、探讨、研究,才会成长。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我坚信会更加成熟!

给予树教学反思11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在我们国家,也只有春节能和圣诞节相提并论了。一样的热闹,一样的充满了欢乐。不同的是,在我们国家,小孩子都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只是不断的得到礼物,但不会有人苛求送出什么。家长也不会让孩子拿着钱跑到超市去买礼品,就更不用提送礼品了。在春节里,得与失是相互的,孩子磕头,大人给压岁钱。超市也不会设计"给予树"这样的慈善创举,只是不停的促销。

  《给予树》这篇课文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同时,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当然,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马上是新年了,能看到我们身边的金吉娅吗

给予树教学反思12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在教学中重点理解“给予”,但要理解着一个词语,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就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课已结束,但留给自己思考的东西却很多,我是第一次上三年级的语文课,心里既激动又紧张。在课后,孩子们告诉我,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里的乐趣。今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多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学*,也许会有新的启发和收获。

给予树教学反思1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已经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在第一课时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进行了处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在设计这课时,我主要抓住“以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为主线,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从母亲的心情变化读“给予”

  在这堂课上,抓住重点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用一个问题“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引导学生找到了妈妈的情感变化:先是担心,而后又生气。为学*下文埋下了伏笔。金吉娅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用给哥哥姐姐买礼物的钱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尽管她知道她这么做,可能会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她还是这么做了,初步显示出了她的善良。妈妈的心情变化,在里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从人物言行读“给予”

  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两个,一是金吉娅。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金吉娅说的最后一句话,重点理解“得到许多礼物”和“什么都没有”,通过理解、想象、朗读,来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第二个人物是妈妈。通过“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动作,来体会此时妈妈的激动以及对金吉娅举动的赞许。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揭示中心的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个环节,我没有过多让学生谈理解,重点放在了引读上,希望学生能在读中充分感悟。

  三、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读到&qut;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qut;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并结合《语文同步》中的小练笔进行了小练笔。课后,我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批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练笔写得都不错,不仅把对金吉娅感谢的话写出来,还写出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而且条理清晰。这中练*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不足

  反思这节课,整体比较顺利,教学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处理得不够精炼。今后应多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信息,从中抽取与学*任务有关的内容。

  2.朗读训练还是不够,关于妈妈的心情变化的句子读得略少。

给予树教学反思14

  《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我在教学时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第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15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老师在教这门课时如何设计教学的呢?今天,一起来分享下老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些说与写的环节。当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后,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有娃娃的心情。在学*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学生很喜欢做。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6)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菁选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心灵。

  3、在朗读、品味的过程中,关注课文的表达方式,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抓住重点段做为切入口。

  1、师引: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继续来学*《给予树》。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了解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你能用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2、出示:

  把,给予了。

  3、学生回答,并借机追问,你是从哪一小节中读懂的?请你把它再好好读一读。

  二、研读最后一小节,初次体会感情。

  1、齐读最后一小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解释“如愿以偿”(你读懂了“如愿以偿”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课文中讲谁的什么愿望终于实现了?

  是谁帮她实现的?请你连起来说一说。

  3、师引:那个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小女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后,她绽开了甜蜜的微笑,这就是一个??(学生齐: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师引: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我想这个填空题一定也难不倒你了。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还送给我们()。

  但是如果,我这样表达这句话,你能说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了吗?

  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提示:交换了位置,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不同,在妈妈的心里,对一个陌生女孩的爱心和棒棒糖相比,哪个更让妈妈喜欢?)

  5、师引:是啊,在妈妈的心里,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啊!此时此刻,妈妈的内心是??(高兴、激动、自豪、兴奋等)你能读出妈妈的心情吗?

  指名、齐读

  三、研读三、四两小节,再次体会感情

  1、师引:金吉娅送给一个陌生女孩的是昂贵的洋娃娃,送给自己的家人的却只是棒棒糖,难道金吉娅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细细读读课文,找到句子来体会体会。

  2、出示交流:(注意要求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并加上自己的理解)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该是怎样的?

  B、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注意用第一人称)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师引:是啊,金吉娅心里很担心、难过而沉默不语,哥哥姐姐们却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4、师引:那金吉娅为什么还要把那么贵的礼物送给陌生的小女孩呢?

  (1)找出金吉娅说的'理由,并用笔划出那句话。

  (2)我们在读这段话时,是不是也要象金吉娅前面说话的声音那样很低吗?为什么?(想得到妈妈的谅解、肯定、支持)

  (3)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试读)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金吉娅的话吧!(师生合作读)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听了金吉娅轻轻的叙述,你了解到金吉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提示用上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来说一说。所有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都源自于一个字,那就是??“爱”。

  2、感情引读最后一小节:

  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作为孩子的母亲,所有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她此时此刻内心的激动,只有??(激动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也为刚才误解了孩子而感到深深的歉意,千言百语化作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

  作为孩子的母亲,更为有一个这样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他人的孩子而

  感到自豪,于是??(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4、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金吉娅收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来信,那是那个收到洋娃娃的小女孩的来信,信上会怎么说?(想象说话)

  5、师引:

  同学们,“给予”是一种快乐,快乐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给予”是冬是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你的心,也温暖了他的心……你觉得“给予”是什么?(要求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

  五、全文总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学*吧

给予树第二课时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娅 妈妈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生气

  激动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7)

——《给予树》教学反思菁选

《给予树》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予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给予树》教学反思1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有幸在镇级公开课上教了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文本对话,培养感悟。

  引领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实现语言、情境、精神世界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如在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我从让学生理解“什么都没有”入手,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抓住“一直盼望”,想象“ 她想要洋娃娃做什么?”“她怎样一直盼望?”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也使我的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女孩是那样的可怜,那样的需要人们的同情。此后,在后面的学*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如在让学生感受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启发学生想象,“小女孩没有什么?”想象中感受小女孩的可怜,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一读。接着出示可怜的小女孩图像配上贝多芬的悲伤的《月光奏鸣曲》及老师解说,此时此刻让我的孩子们说说自己心里想要说的。“她真可怜!”“我想让她快乐。”“我想带她一起回家过圣诞节。”……孩子们说得很精彩,配乐朗读也富有个性。从孩子们的话语间,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善良而富有同情的心。这是二读。金吉娅也是这么想的,大家一起读。这是三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悟,情感由文本生发,又回归文本。

  三、以“情”为线,双性结合。

  语文是心灵的学问,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这堂课,我立足于“情感”主线,引领孩子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为了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我注重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因此,课堂上学生诗意盎然、灵气勃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当学生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后,让学生明白,“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然后出示小诗让生仿照着写上一两句,还要求感兴趣的学生自己也能编一首。期间,我还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以及句式,让后进生也能写上几句。写的落脚点落在了学生的情动处。就这样,浓浓的诗意回荡在教室里,充满爱意的给予之花开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四、课堂驾御,走进学生。

  课后,有同事问我:“你班学生为什么举手这么积极?”我说:“那是黑板上挂着的圣诞礼物发挥了作用。”那天刚好是10月24日,晚上就是*安夜,我也是因为这个,才萌发了让课堂上表现得好的学生上台去摘一个礼物的想法。(这礼物包括剪成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片)其实,当初我还在想,礼物是不是太抢眼影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可后来从学生的《公开课上的我》一文中了解到,学生都将得到礼物作为积极举手的动力,课堂上也无一人目光紧盯礼物。就连我班成绩最差的林邦琪同学,也积极地举起了手,动情地朗读起句子来。由此可见,用送礼物来激励学生的方法在这堂课上运用是成功的。可这礼物难道仅能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吗?评课时,有同仁指出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这些得到礼物的同学将表达爱意的诗句写在卡片上再贴回给予树上。让文本中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与课堂上学生自发的对所有需要送去爱的关怀的人的爱的自然融合。同仁一语点破梦中人,这不是对学生灵魂塑造与精神引领的又一大好时机吗?

  课堂是灵动的,是不断生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聆听学生。可能由于紧张的缘故,课堂上,我只顾自己教学环节的落实,有的甚至没有听清学生说什么。应此,就有林校长的评课:“你在课堂上太严肃了,应该还学生以微笑。”校长这句话意味深长,我欣然接受。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最后一段的教学还不够落实,“为什么把这棵圣诞树称为给予树?” 学生理解还不够透彻等,都有待改进提高。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让教学反思成为自身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主动反思、深入反思、不断反思,促进个人的发展与提高。

《给予树》教学反思2

  《给予树》是一篇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主题,在本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我预计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初步理解“给予”和“给予树”的意义。

  我以圣诞音乐和圣诞图片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踊跃谈论关于圣诞的知识,我总结: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2月25日,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又称*安夜,在这天晚上传说圣诞老人会从烟囱爬到房里给小朋友们送礼物。圣诞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

  一开始,我叫学生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生字,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这个环节学生自己出现了齐读现象,我未能及时制止,使得后进生没能真正练*到初读课文。

  生字词教学,我把生词结合拼音投影出来,首先叫学生个别读,然后纠正读音,然后再开火车读。把这些词读完一遍后把拼音去掉,考察学生当场掌握的能力。也采取开火车读的方式。掌握词语后,为了让学生有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熟悉课文,我把含有生词的文中句子投影出来,叫学生读,读完纠正错别字,以及大致纠正读的语气。其中要学生填“____的祝福”和“_____的微笑”,考察形容词的运用。结合上下文要学生理解“沉默不语”和“如愿以偿”两个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打下铺垫。对于写字的辅导,我特别指导了“裕”的写法,从结构指导写,从字形理解字的意思:有衣穿,有谷吃,代表不愁吃穿,生活富裕。然后叫学生用“宽阔”、“宽敞”、“宽裕”三个词填空,考察学生辨别词语的能力,并进一步掌握“宽裕”的用法。我还叫学生区别“买、卖”、“即、既”两组形*字,并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方式考察字掌握的程度,以及增加课文的熟悉度。

  初读课文环节,课文有五段,我叫每个组各读一段,最后一段跟老师一齐读。读的时候叫学生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组读完的时候,我都会纠正一些明显的错字、漏字的情况。学生讲课文大概内容的时候,我直到学生要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学生开始不怎么会说,有些人照着课文读,我提醒他们抓主要的说,并提示,比如时间,我们可以在课文第二段找到时间:圣诞节前夕。后来学生就陆续把故事大概说完整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用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了一些棒棒糖送给家人,还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了解了课文大概内容,我问学生,课文中,金吉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多学生都能说到有爱心、善良等词。我提醒他们,课文最后一段就描述了金吉娅是个怎样的人。

  本来我还设计了叫学生读第四段,并说一说金吉娅做了件什么事情,从这件事中理解什么是“给予”。还从第四段找到描写“给予树”的句子,说一说,什么是“给予树”。我设计的提问是这样的:

  师: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是“给予树”吗?从文中找到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我们可以想象,“给予树”是这样一棵树,是圣诞节的时候,援助中心放在商场的。树上放了卡片。

  师:你们知道这些卡片是什么人写的吗?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

  穷人、什么都没有的人,

  从课文里金吉娅说的话可以看出来“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通过这棵“给予树”我们可以帮助这些什么都没有的人。我们可以怎么帮他们呢?看看金吉娅是怎么做的。

  “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给予树”吗?

  奉献爱心的树,又可以叫“爱心树“。

  通过回答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白课文的题眼,以及明白课文的主题是“爱“。

  完成以上任务后,再叫学生齐读。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由于时间没掌握好,对“给予”和“给予树”的理解没能够完成。

《给予树》教学反思3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的课堂展示,听课的老师比上课的学生多一半,给予我的却是收获良多!对于《给予树》的教学,也算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抓住主线——妈妈的情感变化为切入口,层层推进,引导孩子进入文本,逐步体会主人翁——女孩金吉娅善良、仁爱的思想境界,从而培养孩子们关心他人,仁慈待人的思想感情。

  课文是一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围绕“给予”展开教学,从而体会“爱”是本躺课的教学主要特点。在设计教学时,我重点放在了凭借文本体验课文蕴涵的人文精神。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用说一个日子猜节日的方法来导入课堂,创设与故事北京想融合的教学情境。

  二、紧扣课题,展开教学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这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对问题解决过程一层一层的感知文本,渗透情感。

  三、层层递进,品位“给予”

  品味“给予”的过程正是他们受到爱心教育的过程。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

  (一)初品“给予”。理解“给予”这个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

  让学生有一个直接的感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来初品“给予”:一是凭直观感觉,揣摩“给予”;二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给予”;三是联系课文,理解“给予”。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

  (二)细品“给予”。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三)再品“给予”。这一环节,是通过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来完成的。读完本段后,先让学生体会妈妈拥抱时的心情,比较妈妈前后的心情变化。接着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女孩得到了什么?金吉娅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层层递进,在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总结“给予”所折射的深层含义:给予不仅是送、给,不仅仅是让人如愿以偿,不仅仅是意味着放弃失去,也不仅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上完此课,总觉得这节课的内涵不够丰厚。尽管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有着深刻的体验,暴露了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人文内涵上费时,用力过多,以至挤占了语文训练的时间。尤其对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读”的落实不够扎实。整堂课问多读少,学生对文本虽有体验,但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体验。情感由文本生发,但却没有回归文本。

  可能不足还有很多,不过我还是很开心,因为通过这一次课,我学到了很多,包括一些以前可能没有注意起来的问题被及时地发现,这为我的前进扫去了障碍。 相信在名师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会很快地成长起来!

《给予树》教学反思4

  给予是快乐的,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一切!有的孩子在语文课堂上感动得哭了,有的孩子在那小声地抽泣,因为有了共鸣,所有他们很感动。

  将这个故事继续,让这份感动延续,这是我想要做的。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文中出现的援助中心作为故事继续的载体,利用语文课堂中积累的情感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体会到了幸福,学*不再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的活动。

  在这次整合课堂上,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一、利用课堂相关视频和音乐资源,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故事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学生在欢快的圣诞节歌曲中进入教室,环境的给予让学生融合在这样的课堂之中。紧接着圣诞节视频的播放,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他们的心便自然地融入到了圣诞节快乐的.气氛中了。所以说,音乐、视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二、利用语文课创设的情景资源,碰撞学生内心情感

  读陌生小女孩的心愿,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信息课上再次出现这个环节的时候,孩子们的心被再次碰撞,他们的心与文章中主人公的心再次共鸣,就这样碰触了他们的内心。利用情感教学,就必须有一个情感的触发点,而情景迁移正是一条好途径。

  三、利用故事的可再生性特点,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故事性文章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任务设置上出现了一个难题。思考后,发现整合可以从学科特点出发的,故事性文章的特点就是再生性,当想到这三个字的时候,灵感就油然而生了。利用“援助中心”这个部门,将故事再编,使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又有了新的结合契机。

  在这次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我没有说:“今天我们要做是什么,我们要完成的是什么……”但是孩子们说:“我们要干什么……”新课程理念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也许就是一种变革吧!

《给予树》教学反思5

  《给予树》是新教材第八组课文“爱的教育”专题下的一课,课文主要讲了小女孩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圣诞礼物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实现了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故事。

  我深入钻研教材,细细揣摩编者的意图,了解通过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明确了,再思考要设计什么样的内容,通过怎么样的形式来达到。最后,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点为: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上完课,自我感觉一般。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未能达到我预期的效果。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我们在上课时,始终不能忘记时刻要渗透道德情感教育,从小让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上《给予树》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为教学重难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破呢?我发现,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卡片上写着:她一直盼望着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而这正是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礼物的钱为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所在。于是,在教学中,我以此为突破口,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纷纷想象卡片上的内容了。这时,我再出示一张设计好的卡片,卡片上写着:“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又到圣诞节了,可是我还是什么都没有。我没有父母,没人亲人。我多么盼望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啊!我会做它的妈妈,不让它像我这样孤单。”学生读了这段文字,不禁被小女孩凄惨的生活所感动,从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可以看到,他们已完全进入到与文本的对话情境中去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这一教学环节的成功,更进一步地肯定了我“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的观点。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台、一个依据。但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以教材为唯一,而应当积极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相密切的环境中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艳丹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师亦友,师生共同构筑生活化课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四、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五、不足之处:牵得太多,未能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课后,很多老师提出了,在本课教学中老师牵得太多,学生缺乏主动性。其实,在教学设计时,我就意识到这一点了。但为什么还是实施了呢?我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此次教学过程的。因为:首先,《给予树》是一篇说理的课文,编排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这样的课文,如果放在高年段,我会设计主题教学。而在中年段,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认为,牵一牵,让他们初步认识这种文章的特点,学会学*它的方法,在以后遇到同类课文的时候,再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效果可能会比现在就急于“放”会好。其次,更重要的是,我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已有水*。这篇文章,如果放得太多,过半数的学生学*效果会交白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教学的最终,是我的教学工作的目标。但一味求新、求异,而不考虑学生的已有水*、接受能力,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很多优秀的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但不应盲目使用,否则,可能会产生“拔苗助长”的效果。

《给予树》教学反思6

  教学过程中,我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我先由学生质疑出发,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这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

  孩子在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下,找出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同时也引导他们更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低着头、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堂上,每个孩子似乎都被金吉娅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震撼了,大家都在理解中感动,在感动中理解。

  另外,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凸显课堂浓浓的语文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体会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份礼物的`心情时,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为帮助孩子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

  在学*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感觉还不错。

《给予树》教学反思7

  给予是快乐的,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深深体会到了金吉娅带给我们的一切!小女孩给予大家的,不仅仅是棒棒糖,还给予大家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将这个故事继续,让这份感动延续,这是我想要做的。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文中出现的援助中心作为故事继续的载体,利用语文课堂中积累的情感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让我体会到了幸福,学*不再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的活动。在这次整合课堂上,我因势利导,让孩子完成课后小练笔----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写话练*,我故意没做任何要求,反而让我收获到更多感动。

  一、自由的形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留白的作业,孩子们一直认为是最有趣的作业。他们有制作可爱的小卡片的,有制作心愿卡,有写成漂亮的信装在信封里的。形态各异的作业更承载着孩子小小的美好感情。孩子们兴趣盎然,没觉得这是作业,更没觉得这是负担。

  二、简单的语言,直抒学生内心的情感

  读陌生小女孩的`心愿,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环节,在语文课堂上,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回头再写感谢的话,孩子们的心被再次碰撞,他们的心与文章中主人公的心再次共鸣,就这样碰触了他们的内心。利用情感教学,就必须有一个情感的触发点,而情景迁移正是一条好途径。

  在这次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我没有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给予”,什么是“关爱”,但孩子们浓浓的爱心都在温情的感谢信、心愿卡上流淌。德育教育最高的形式,应是“润物细无声”,这也许就是一种无声滋润吧!

《给予树》教学反思8

  本课写了一个生活在互相关爱的家庭里的外国小女孩金吉娅。她富有同情心,在圣诞节用仅有的给兄弟姐妹买圣诞礼物的钱满足一个陌生小女孩的想要“给予树”的圣诞愿望。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找了出来。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受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理是怎么想的?”“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是有很大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惯的养成的渗透。

《给予树》教学反思9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三个重点字词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做了点滴的探索。

  精彩之处

  1、感受愿望,激发同情心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如愿以偿”一词入手,什么叫‘如愿以偿’?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中,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

  2、感受陌生、理解“并不宽裕”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文体会:“金吉娅是谁?她的好朋友吗?(不是)你是从课文哪个词语知道的?”为了更深刻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理解金吉娅对小女孩的仁爱与体贴。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联系同龄孩子的生活需求,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再次升华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

  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再解题目,强化课文主题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在此环节让学代表小女孩写一写对金吉娅的感谢。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不足之处:

  虽然在这堂课上我做了精心的设计,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朗读上形式不够多样,比较单一,只是采用齐读、男女读。其次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方法还需不但改进,让自主阅读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真切提高。

《给予树》教学反思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已经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在第一课时结合课后的“资料袋”进行了处理,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在设计这课时,我主要抓住“以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为主线,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从母亲的心情变化读“给予”

  在这堂课上,抓住重点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用一个问题“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引导学生找到了妈妈的情感变化:先是担心,而后又生气。为学*下文埋下了伏笔。金吉娅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用给哥哥姐姐买礼物的钱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尽管她知道她这么做,可能会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她还是这么做了,初步显示出了她的善良。妈妈的心情变化,在里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2.从人物言行读“给予”

  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有两个,一是金吉娅。第四自然段的教学,我抓住金吉娅说的最后一句话,重点理解“得到许多礼物”和“什么都没有”,通过理解、想象、朗读,来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第二个人物是妈妈。通过“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动作,来体会此时妈妈的激动以及对金吉娅举动的赞许。最后,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揭示中心的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个环节,我没有过多让学生谈理解,重点放在了引读上,希望学生能在读中充分感悟。

  三、注重读说思结合。

  在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当读到&qut;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qut;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并结合《语文同步》中的小练笔进行了小练笔。课后,我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批改时,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练笔写得都不错,不仅把对金吉娅感谢的话写出来,还写出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而且条理清晰。这中练*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不足

  反思这节课,整体比较顺利,教学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处理得不够精炼。今后应多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信息,从中抽取与学*任务有关的内容。

  2.朗读训练还是不够,关于妈妈的心情变化的句子读得略少。

《给予树》教学反思11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爱的奉献”来组织单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二、设计理念: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给予”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给予”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已经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关于圣诞节的资料,在第一课时进行了处理,教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公开课上,我以圣诞节开头,引导学生从预*中已知的内容入手,尽快将学生带入情境,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的意义,同时我的板书设计就是一棵圣诞树,在圣诞树上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这几个关键词。课中,我还设计了朗读小女孩的心愿卡的环节,目的都是为了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文本,激发学*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情感。

  在这堂课上,我是从“沉默不语”这个词入手,引导学生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金吉娅美好的心灵。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

  1、从母亲的心情变化一读“给予”

  我抓住重点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统领了课文的前三自然段。用一个问题“金吉娅为什么会沉默不语”,引导学生找到了妈妈的情感变化:先是担心,而后又生气。为学*下文埋下了伏笔。金吉娅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用给哥哥姐姐买礼物的钱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尽管她知道她这么做,可能会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但她还是这么做了,初步显示出了她的善良。妈妈的心情变化,在文章里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给予树》教学反思12

  《给予树》是新教材第八组课文“爱的教育”专题下的一课,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忘掉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要做到扎实,并要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文主要讲了小女孩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圣诞礼物的钱为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实现了陌生小女孩的愿望的故事。

  我深入钻研教材,细细揣摩编者的意图,了解通过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明确了,再思考要设计什么样的内容,通过怎么样的形式来达到。最后,我确定了这节课的重点为: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

  一、抓住文本主旨,自主阅读,深入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自主阅读、品读体悟、讨论探究、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适当补白,个性阅读,培养语感。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我们在上课时,始终不能忘记时刻要渗透道德情感教育,从小让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在上《给予树》时,我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明白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的道理”为教学重难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突破呢?我发现,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卡片上写着:她一直盼望着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而这正是金吉娅把本用于购买礼物的钱为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的原因所在。于是,在教学中,我以此为突破口,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以生活为源泉,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我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纷纷想象卡片上的内容了。这时,我再出示一张设计好的卡片,卡片上写着:“圣诞老人啊,您在哪?又到圣诞节了,可是我还是什么都没有。我没有父母,没人亲人。我多么盼望得到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啊!我会做它的妈妈,不让它像我这样孤单。”学生读了这段文字,不禁被小女孩凄惨的生活所感动,从他们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可以看到,他们已完全进入到与文本的对话情境中去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这一教学环节的成功,更进一步地肯定了我“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的观点。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台、一个依据。但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以教材为唯一,而应当积极拓展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生活相密切的环境中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

  三、透过文本,读向生活,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如果你就是那个陌生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什么?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这是把读说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如有同学说:“亲爱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真不知怎样感谢你!我也要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上完此课,总还觉得学生虽能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有爱心,但并不很受感动。细想一下,并非我们的学生不懂感恩,只是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而要让学生有较深的体验,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完全进入到文本,与文本、人物进行三维的对话,应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自己走进,而不是被老师拖进去。如在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之前,可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然后,启发学生想象卡片上的内容。这时再出示卡片,也许有前面的铺垫,学生思维就可能一下子打开了。此后,在后面的学*中,他们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了金吉娅为什么会这样做,并深刻体会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体贴和同情了。

《给予树》教学反思13

  《给予树》是一篇有浓浓人文情怀的课文。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这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对问题解决过程一层一层的感知文本,渗透情感。

  理解“给予”这个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联系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默读课文,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展现人物间的相互给予。如从“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可以看出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给予;从“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 可以看出这是兄弟姐妹间的相互给予等等。最后学生自然初品出“给予”就是“送、给”的意思。在解决问题“‘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给予树的句子。引导学生对“一直盼望”一词展开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得到洋娃娃?她希望洋娃娃能陪她做些什么?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因为小女孩很贫穷,买不起洋娃娃,所以盼望得到洋娃娃。”“因为她喜欢。”“因为她很孤单,她希望洋娃娃能白天黑夜地陪着她,和她玩耍。”从而感受小女孩那种盼望得到洋娃娃的急切之心。紧接着,我让学生再次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些什么?”进而对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就能顺理成章地说出“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让人如愿以偿的树。”……同时也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沉默不语”、“低着头”想象金吉娅此时会想些什么,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

  再品“给予”。这一环节,是通过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来完成的。读完本段后,先让学生体会妈妈拥抱时的心情,比较妈妈前后的心情变化。接着提出了三个问题:小女孩得到了什么?金吉娅得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层层递进,在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总结“给予”所折射的深层含义:给予不仅是送、给,不仅仅是让人如愿以偿,不仅仅是意味着放弃失去,也不仅仅是得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给予树》教学反思14

  《给予树》所在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我在教学时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第二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第三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

  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植树问题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给予树》教学反思15

  《给予树》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家里并不宽裕的八岁小女孩金吉娅,在商场的给予树上发现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渴望得到洋娃娃的心愿卡,便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小女孩。展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听完洪老师的课,我想谈以下几点:

  1、这是一堂朴实、扎实、情趣盎然的语文课。张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准确定位年级特点、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展开心灵对话。寓教于思、寓教于情、寓教于法,让学*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境地,使学生在学*知识、*得方法、自主实践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情感体验、推动心智发展。

  2、以妈妈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组织教学。在品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中,张老师请同学们读课文,发现妈妈心情变化,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情感的变化线索,“感受”妈妈心情变化的过程,初步感知妈妈美的情感。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情感得到尊重。接着,根据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组织教学。学生紧紧抓住“担心”一词,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心灵的美好,用美好的亲情去感受亲情的美丽,用对母亲的爱去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丽的品质,使词句段篇都诠释出人类的文化精神,流淌出滋润生命的情感之水。

  在生气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重点在于通过妈妈的情绪变化,引出对金吉娅内心世界的探求。引导学生关注金吉娅走在回家路上的神情──“沉默不语”,“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让学生咀嚼体味、交流碰撞,感受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触摸人物丰富的情感领域,让学生真切感受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因没能给家人买像样礼物那种担心、愧疚、难过的复杂心理。张教师用这些富有实效而又了无痕迹的指导,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关注语言,关注情感,并且调动自己的情感,调动自己积累的语言。

  3、深入研读,引导学生个别读、齐读。一开始,深刻理解为什么“妈妈说金吉娅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以愿以偿的笑脸。”这样突破了课文的难点。又使学生在理解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同时掌握了学*方法,升华情感。

  4、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 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高效的语文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合作。一切的努力都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场。让学生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熏陶。教师就是那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那个带领学生走向高尚精神世界的引路人。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8)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实用10份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快乐”入文,揭示课题

  1、探讨“快乐”

  ①、板书“快乐”,学生汇报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原因。

  ②、教师总结,梳理整合。

  2、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因为得到很多而感到快乐,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故事,作者对快乐的感觉却是这样的。(板书:给予)学生齐读课题

  二、“给予”出题,朗读悟情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方法。(出示大屏)

  略读课学*方法:读文知内容,思考不明处,圈圈重点词,标注谈感受。

  1、读文知内容

  ①、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学生汇报预*情况。

  2、思考不明处,圈圈重点词,标注谈感受。

  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试着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对抓住文章的内容,加深认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出示大屏)

  发问的方法:

  (1)、从文章的题目处发问,

  (2)、从课文的结尾处发问。

  (3)、从课文的难点处发问。

  (4)、从含义深刻的句子处发问。

  (5)、从课文的原因处发问。

  (6)、从课文的矛盾处发问。

  3、学生讨论从文章中提问题并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学生汇报,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5、师:文中有没有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出示大屏)

  保罗错误的想法:

  (1)、保罗原以为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罗原以为_______________,没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能提一个和上面相反的问题。

  保罗是不是没有对的表现?

  三、升华主题,快乐给予

  师:为什么说这个夜晚对他们来说是难忘的?(讨论)

  教师小结:同学们,给予是快乐的,哪怕是给予有困难的人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别人带来帮助,从而给自己带来快乐。大家还记得这句话吗?(出示:“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也有因帮助别人而感受到快乐的经历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谈一谈自已的经历和感受。(出示大屏)

  学*本课以后,我知道,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教师总结: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染,也将关爱送给了小男孩和他的弟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给予的快乐。是啊!关心别人快乐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做的很多。送给大家几条名人名言与大家共勉。(出示大屏)

  四、我的作业我做主:

  1、快乐繁衍快乐,扩写本文结尾处。

  2、爱可以启迪爱,阅读主题相*的其他文章,如《给,永远比拿快乐》、《一个苹果》、《感恩之心》、《乞丐》。

  3、将爱心和快乐进行到底,综合自己的读书的感受,以“爱”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师:同学们放飞爱心就是放飞快乐,给予是快乐的,快乐的给予。最后在一首小诗中结束我们这节课。

  《给予》

  你把爱给予小草,大地还你一片绿色!

  你把爱给予云朵,蓝天还你一片晴朗!

  你把爱献给大地,祖国和你携手同行!

  你把爱赋予奥运,世界与你共圆梦想!

  板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

  (索取) (给予)

  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希望有一个送给他 希望成为一个

  汽车的哥哥 这样的哥哥

  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会用羡慕造句。

  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初步感知给予这一高尚的快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板书:

  快乐

  齐读。

  2、指名问:

  你快乐吗?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3、小结:

  的确,在得到精美的礼物,或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时,是那么令人开心和快乐,但今天,我们要去感受的是一种不同一般的,高尚的快乐。

  板书:

  给予

  理解给予,谁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给予的?

  (就是给别人什么,就是帮助别人,就是付出,奉献,助人为乐等。)

  二、授新课

  1、初读第一段:

  ⑴ 请大家先听老师读一段话: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幻灯出示)指名读。

  大家能像老师那样有滋有味的读一读吗?

  板书:

  羡慕

  ⑵ 齐读羡慕,用羡慕说一句话。你猜这位男孩羡慕什么?

  ⑶ 那保罗看到这种情形,他会怎么想?

  2、初读第二到第七段:

  ⑴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到第七自然段。

  (读的时候应当有滋有味。)

  板书:

  吃惊

  ⑵ 指名分角色朗读。我想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来朗读。

  ⑶ 齐读吃惊。吃惊地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表演。为什么保罗会感到如此吃惊?

  (根据学生回答,幻灯出示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这句话中哪个词应重读,读一读。

  ⑷ 幻灯句式变换为我希望自己也能当( )的哥哥。

  小结:是呀,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是,男孩的回答却是希望当这样的哥哥,这完全出乎保罗的意料,保罗想错了。

  3、初读第八到第十段:

  ⑴ 第二次又错了。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并把有关保罗第二次犯错的语句划出来多读几遍。

  板书:

  湿润

  ⑵ 交流,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幻灯出示:

  保罗认为男孩会想:

  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

  男孩对弟弟说:

  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

  ⑶ 你觉得哥哥在跟腿有残疾的弟弟在将这番话的时候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坚定的.,充满自信的。)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语气读。

  师接读: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作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⑷ 你觉得此时保罗眼眶里含着的是怎样的泪水?

  小结:究竟是什么打动了保罗,是什么让保罗懂得了给予是一种尚的快乐?

  【板书】

  给予 快乐

  羡慕 吃惊 湿润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3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优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本课几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四、默读课文

  读了课文给人的感觉是太出乎意料了,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 ”

  讨论、交流

  五、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3、交流。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读课题

  ○这小艇前加了个威尼斯,你怎么看?

  ○我们在读课文之前,好好琢磨题目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

  2、小艇有什么与众不同?威尼斯和小艇有什么关系?

  3、读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来提问。

  4、这篇课文读完了,你想跟大家说些什么?

  5、假如你是作者,真的到了威尼斯,真的坐上了威尼斯的小艇,真的看到了那里的桥梁,看到那里的人们,看到那里的月光,看到那里的一切,你带了照相机,你最想将哪个地方拍下来?大家读读课文,找找看。

  6、反馈,朗读指导。

  7、细读,谈谈你的新感受,等等交流,注意把自己读懂了的地方用波浪线划一划。

  第二课时

  1、说说船夫。

  2、此时此刻你就在威尼斯,你在小艇旁边,你就面对船夫,你想对他怎么说?

  3、表演。

  4、威尼斯的船夫真是厉害,有精湛的技术,又有经商头脑,对威尼斯的风景点非常熟悉,那么威尼斯到底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呢?威尼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这些地方用笔划出来。

  5、白天,威尼斯充满生机活力,晚上,寂静围绕着威尼斯入睡,这些情景产生都跟什么有关。

  6、想一想,除了书上用小艇做来的事外,你想想,还有哪些人用小艇做什么事?

  7、学完了这些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话来夸夸威尼斯的风景,赞美威尼斯?把你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感觉,想法写下来。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男孩的新愿,体会“给予是快乐的”的意思。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自己有感悟的地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快乐的事。

  2、理解“给予”的意思。

  二、自学课文,交流汇报

  1、齐读课题。

  2、布置自学课文的要求:遇到自己有感悟或感动的地方,跟我们*时自学一样,拿起笔圈一圈,注一注。等会儿我们一起交流汇报。

  3、用“开始……后来……”的句式说说课文的大意。

  4、学生交流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 你觉得男孩希望什么?他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吗?

  (2) 男孩说要当这样的一个哥哥,你觉得容易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3) 男孩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啊?

  (4) 男孩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仅仅是一字之差,你觉得是哪个字?

  (5) 朗读指导,加重音读“当”字。

  (6) 集体朗读,读出两种想法的强烈反差来。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1) 读了这段话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 为什么男孩要送一辆车给自己的弟弟?

  (3) 这段话其实是男孩对弟弟的一个什么?他将来能实现这个承诺吗?

  (4) 朗读指导:“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这句话要读得坚定些。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1) 理解“湿润”这个词的意思。

  (2) 保罗对男孩的感情一开始是怎样的?找到两处保罗不理解男孩的地方,理解保罗的内心是怎样想的。

  (3) 在这个难忘的夜晚他们会干些什么呢?他们各自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4) 与遇到男孩相比,保罗认为什么更快乐?

  三、谈亲身经历

  1、请学生说说自己给予别人而获得快乐的经历。

  2、结合课文的理解,再说说“给予”的意思。

  3、给予更是一份真诚的爱——板书爱心。

  四、阅读诗歌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

  1、老师朗诵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感悟

  五、布置作业

  自选作业:

  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伙伴、家长听。

  2、每个同学到课外找相同主题的文章阅读。

  3、课外搜集“给予是快乐的”名人名言。

  六、总结谈话

  师:同学们,其实老师觉得今天这堂课最好的作业还是让我们记住“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像文中的保罗、像文中的小男孩学*,像那些已经实践这句话的人学*。所以我希望我们405班同学们,在已经做得不错的基础上,今后呢再多给予一些关怀、一些帮助。我觉得有的时候,哪怕是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丝甜甜的微笑,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那种无比的快乐的,好不好?今天课文就上到这。

  七、课堂反思

  今天很有幸在上完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略读课文后,接受了陈老师的指导,并与陈老师交流了自己*时在上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方面的疑惑和问题。

  在课后交流的过程中,陈老师告诉我,她曾经也用这篇课文上过公开课。当时这篇课文还没有被选入教材,她是在课外找来的。她在设计时,利用三个信封将文本进行了重组,让学生的思维与文本发生碰撞,以此来展开教学。听了陈老师的课堂设计,我觉得启发很大。如果采用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的话,学生在学*课文时思维的面会更广,在学*课文内容时也会充满了新鲜感。同时,陈老师就我上的这堂课,提出了自己的两个看法: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更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应该让学生读出声音来,而不是直接引导学生轻声或默读课文,虽然这两种读书的方法是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但陈老师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还是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二、当遇到课件操作上的问题出现时,要镇静,要学会运用教育机智,退出幻灯片的放映后,再直接点到自己需要的幻灯片。

  听了陈老师的一*话,我深有感触。同时她也帮助我理清了一些教学思路。在*时的课堂教学时,我会更加注意利用教师自身的朗读优势,为学生做一些示范朗读,并加强朗读方法的指导。同时在遇到学生回答问题偏离主题时,要进行适当而有效的指导,而不是一味耐心地等待学生回答完问题,要努力学会在学生还没走入“岔口”时就及时地把学生拉回来。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6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优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本课几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四、默读课文

  读了课文给人的感觉是太出乎意料了,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 ”

  讨论、交流

  五、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3、交流。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7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看看吗?(出示)

  漂亮吗?看得这么入迷,心里在想什么呢?

  老师今天不但带来了这么多汽车,还带来了一个跟汽车有关的动人故事,题目是“给予是快乐的”。(同时板书: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让我们暂时抛开世俗的纷扰,用心聆听这个感人的故事!(出示)

  2、谁来说你此时的心情?

  3、过渡:带着你们的感动,打开课本到142页,轻声地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内容。

  4、学生自学

  3、全班讨论

  l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哪两个是主要人物?

  l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

  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2、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我们来看这几句话?

  A、(出示第二次对比):

  l指名读

  l再次将保罗的想法和小男孩所说的话对比,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l错在哪儿?

  B、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谁知道这个节日?

  (出示“圣诞节”)

  C、师:

  圣诞节,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节日,每个孩子本应无忧无虑地等待着它的到来,然而小男孩却一心想着他那脚有残疾的弟弟。对于脚有残疾的人来说,最大的痛苦是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自如。小男孩要给弟弟一辆新车,对弟弟来说这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

  l你们认为小男孩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弟弟的什么情感?

  l自己练读,读出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l指名读。(你认为小男孩以后会努力实现这个承诺吗?读出他的那种坚定的决心!)

  l挑战读。

  多么坚定的`承诺,多么美好的愿望。相信小男孩会在多年后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为了别人的梦想。你们认为那时最快乐的人是谁?为什么?

  E、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如何?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来吗?齐读小男孩的话。

  3、

  A、(出示最后2节)

  指名读

  l同学们,假如此时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小弟弟,闭上眼睛,朝车窗外看,圣诞节快到了,你看到了些什么?快举手告诉我。心情怎样?

  l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三个人心情一定难以*静。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小男孩、小弟弟或是保罗,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呢?围成三人小组分角色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l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

  B、这真是一个令他们三人都难以忘记的夜晚,

  尤其是保罗,因为从此他真正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D�D“给予是快乐的”。

  齐读。

  通过刚才的学*,谁能告诉我“给予”就是指什么?(相机板书:奉献、帮助、关怀、关爱……)

  师领读课题。(突出“给予”再突出“快乐”)

  三、总结深化

  1、过渡: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于小弟弟的幸福,感动于小男孩的无私,感动于保罗思想的升华。

  我把自己的收获总结为这样一句话:

  (出示)

  2、学了课文,你们想到了什么呢?拿出小卡片,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生书写,小组交流。

  4、选比较1-2个优秀的打到电脑上,大家一块儿读。再指名说说自己写的。

  5、师总结:看到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想,老师感到很高兴,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一丝关怀,一份帮助,同时也获取一份真正的快乐。

  四、

  布置作业

  尝试给予别人一句关怀、一次援助,哪怕是一个笑容,并将自己的快乐与同学交流。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奉献

  帮助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

  2、今天我们也要学*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

  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给予?

  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

  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第24课 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导读,看看学*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

  (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

  (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生齐读这个句子。

  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指名同学讲故事。)

  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5、交流:

  ⑴ 出示: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身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身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

  小男孩惊讶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这样的新车吗?让我们替小男孩说出心里的话。

  (指名回答。)

  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身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身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

  ⑵ “保罗惊讶地看着这个男孩,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生:我觉得这里让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罗怎么会邀请一个陌生人与他一起兜风呢?保罗可能被男孩的语言给感动了。

  ⑶ 还有哪些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

  生:保罗把车开到小男孩家门口,以为男孩是想在伙伴面前炫耀自身坐着一辆漂亮的新车,可是保罗又错了,男孩是想去接他的弟弟,让他弟弟也看看这样的新车,并许下了他也要送一辆车给他弟弟的许诺。男孩一定想把他的快乐与他弟弟一起分享。

  ⑷ 教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① 出示: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度过的?同桌先说一说,全班再交流。

  ② 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给予是快乐的确事情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也许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颗慷慨的爱心。只要能做到奉献与付出,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他人一份关爱,一份协助,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付出往往比获得更愉快。我们课后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天性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同学,思路也很清晰。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同学自身寻找学*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同学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沛发挥了同学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同学充沛阅读后,使同学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发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同学在后面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身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第三、对保罗的内心感受抓得不实,同学虽然有读,但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而且,同学读的情感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比方说,小男孩的那种羡慕与惊叹没有体现出来。老师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的知道。

  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课后评议】

  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体现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同学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同学,文中的几个局部设计让同学自渎自悟,也是比较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较清晰,但是在最后掌握阅读链接的局部,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入,只是带过,可能比较匆促。

  王莉华:课文中心是“给予是快乐的”,但是在听完课后连局部老师都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我想同学更难以掌握,这也说明教学中情感没有到位。对于内容浅显的文章,应在读中感悟,而不应该过多涉和内容。应从课题入手,“谁”给予“谁”?“给予什么?”在前面的内容中就应该说清晰,给予的含义是什么?

  祝怡婷:曹老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比较充沛,注重了以同学为主。缺乏的地方,课文给人以快乐的感情,但是整堂课师生情感似乎没有进入课堂,学完课文后没有与文中人物发生共鸣,有可能是在备课时,曹老师目标订的过高,导致难以在课堂中落实。同时开课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可能提的过早,同学在开始的地方不理解,导致文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情感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熊顺华:曹老师整堂课目标清晰,课堂中各种方法设计也不错,导入局部的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同学说的也很有兴趣。缺乏的地方:教学本课时,似乎是为了使同学进入一个预设的课程中,没关注同学的“生成”。在课文的后半局部,曹老师让同学说说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因为时间过短,同学没有说到位,我认为,课堂气氛的关注应该在研讨的过程中烘托出,使整堂课的学*在一种好的氛围中结束。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快乐”,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

  2、今天我们也要学*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补充课题:

  给予是快乐的。

  3、那么,快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给予?

  生: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

  ……

  5、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第24课 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本113页,自由读一读预*导读,看看学*这篇课文有那些要求。

  (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自字音,认清字形,句子要读流利。

  (指名回答,请同学补充。)

  2、那么这件事让保罗明白什么呢?

  (指名回答:明白了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出示: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生齐读这个句子。

  3、是什么让保罗如此真切的感受到给予是快乐的,让我们来读1~12自然段。读后,请同学来复述这个故事。

  (指名学生讲故事。)

  4、在这些事中有哪些是让你或者保罗感到意想不到的呢?请同学们默1~12自然段,并用笔划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5、交流:

  ⑴ 出示: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体会“睁大眼睛”和“惊叹”,为什么男孩会感到惊讶。

  小男孩吃惊仅仅是因为羡慕保罗有一辆这样的新车吗?让我们替小男孩说出心里的话。

  (指名回答。)

  是啊!保罗错了,小男孩不是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而是希望自己想当这样的一个哥哥。男孩从小就立志要在圣诞节为弟弟送上一辆新轿车,多么了不起啊。

  ⑵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生:我觉得这里让我感到很意想不到,保罗怎么会邀请一个陌生人与他一起兜风呢?保罗可能被男孩的语言给感动了。

  ⑶ 还有哪些是让你意想不到的呢?

  生:保罗把车开到小男孩家门口,以为男孩是想在伙伴面前炫耀自己坐着一辆漂亮的新车,可是保罗又错了,男孩是想去接他的弟弟,让他弟弟也看看这样的新车,并许下了他也要送一辆车给他弟弟的承诺。男孩一定想把他的快乐与他弟弟一起分享。

  ⑷ 教师引读第十二自然段:

  ① 出示: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请同学们猜猜,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度过的?同桌先说一说,全班再交流。

  ② 那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给予是快乐的确事情呢?

  三、总结全文

  是啊,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我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也许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颗慷慨的爱心。只要能做到奉献与付出,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给别人一份关爱,一份帮助,同时,你也会收获一份真正的快乐。付出往往比获得更愉快。我们课后就有一篇这样的文章《给,永远比拿愉快》,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整堂课基本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把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思路也很清晰。在开课时能抓住阅读提示,让学生自己寻找学*目标并针对两个目标进行教学。讲解课文时,我首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先对整篇课文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围绕“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是你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展开的。并进行了引读,在想象“这个夜晚,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做了什么”这里,让学生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最后是一个拓展延伸,在学生充分阅读后,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体会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同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在导入时没有抓准切入点,过多的强调快乐,而忽略了“给予”的含义,以至于学生在后面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时都只说到自己快乐的事情而没有说到给予的快乐。有些偏离文本主题。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很多,没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体现其情感的变化,而在课文的内容方面花的时间太多,本课的语言训练重点没有体现到位。

  第三、对保罗的内心感受抓得不实,学生虽然有读,但读的时间还是太少了。而且,学生读的情感不是很到位,没有很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比如说,小男孩的那种羡慕与惊叹没有体现出来。老师也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的知道。

  最后,我思索,一节课是否称得上好或者差,不在于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手段,也不在于搞了多少新颖的形式,而在于看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重点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实实在在的课才是最好的课。

  【课后评议】

  辜淑华:曹老师作为新老师体现了教学创新的精神,教授本课时好的方面贯穿了以学生为主的精神,坚持把课堂交给学生,文中的几个部分设计让学生自渎自悟,也是比较好的,同时,曹老师教学态度自然,教学层次也比较清晰,但是在最后把握阅读链接的部分,却因为时间过短,没有进行深入,只是带过,可能比较仓促。

  王莉华:课文中心是“给予是快乐的”,但是在听完课后连部分老师都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情感,我想学生更难以把握,这也说明教学中情感没有到位。对于内容浅显的文章,应在读中感悟,而不应该过多涉及内容。应从课题入手,“谁”给予“谁”?“给予什么?”在前面的内容中就应该说清晰,给予的含义是什么?

  祝怡婷:曹老师的教态大方得体,课前准备比较充分,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不足的地方,课文给人以快乐的感情,但是整堂课师生情感似乎没有进入课堂,学完课文后没有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有可能是在备课时,曹老师目标订的过高,导致难以在课堂中落实。同时开课的问题“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可能提的过早,学生在开始的地方不理解,导致文中有些问题没有深入,情感没有达到目标要求。

  熊顺华:曹老师整堂课目标清晰,课堂中各种方法设计也不错,导入部分的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学生说的也很有兴趣。不足的地方:教学本课时,似乎是为了使学生进入一个预设的课程中,没关注学生的“生成”。在课文的后半部分,曹老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因为时间过短,学生没有说到位,我认为,课堂气氛的关注应该在探讨的过程中烘托出,使整堂课的学*在一种好的氛围中结束。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10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道理。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给予是快乐的`教案教学设计精品优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本课几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体验,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四、默读课文

  读了课文给人的感觉是太出乎意料了,请你到课文中找一找,有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 ”

  讨论、交流

  五、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1、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2、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3、交流。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9)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优选【10】份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1

  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课前准备

  ①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②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

  ①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感悟

  ①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②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③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布置作业

  ①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②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3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n”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4

  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5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6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出示课题)

  生:给予树

  师: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有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

  生:给予树

  师:这个课题很特别,不仅是读音,还有他的意思,我看到这个课题是就觉得很奇怪,你们现在觉得奇怪吗?看了课题,心中有没有疑问?

  生: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生:给予树会结果吗?

  生: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生: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

  生:给予是什么意思

  ……

  师:是啊,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正的会有许多疑问,有疑问是好事。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疑问,带着疑问学*才会有进步。现在,同学们的心中已经有许多问题了,我们可以开始学*了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师:有了疑问能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进步。那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体会,就一定能解决。

  理解一个词语有很多方法,有一种方法最简单,就是依靠我们的感觉,现在,你闭上眼感觉一下“给予”是什么意思?

  生:“给予”就是给与。

  生:“给予”就是帮助。

  生:“给予”就是送。

  ……

  师:感觉很简单,却不一定正确。感觉只有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准确,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给予”的经验吗?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师:是啊,给予好像很难说明白,但是我们有都好像很熟悉。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那就是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同学们读得很起劲,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边读边划。

  师: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些“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师:现在你能准确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给予就是送、就是给。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9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课前准备

  1、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圣诞节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圣诞资料,导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理解给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圣诞有关的资料,创设西方孩子过圣诞节装饰圣诞树、制圣诞卡片,送圣诞礼物的快乐氛围,导入金吉娅一家购买圣诞礼物这一新课内容。

  二、细读感悟,体会感情

  1、金吉娅和哥哥姐姐高高兴兴去商场采购礼物,回来的路上他们有什么表现呢?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3、当妈妈看到金吉娅知买了一些很便宜的棒棒糖时,心情怎样?

  4、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5、想象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心里怎么想的?

  6、课件出示: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孩却什么都没有……”

  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7、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妈妈的心情是怎么的?

  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尝的笑脸”。

  为什么说吉娅还送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理解这一段话。

  8、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她的愿望实现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9、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对金吉娅说什么?

  三、课堂练笔,升华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替小女孩写下感谢的话。

  四、拓展活动,表达感情。

  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组制作礼物,奉献爱心。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给予树》教案 10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两遍。

  ②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检查

  ①读下面的词语: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②说一说上面四个词语的.意思。

  理解重点词句

  ①学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②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并出示:

  a.“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b.“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③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这两句话。

  a.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有关的句段。

  b.那个陌生女孩有什么愿望?又是怎样如愿以偿的?

  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④用“﹏”画出妈妈前后心情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学生选择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全文

  雨果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永远记住在这个善良、可爱的金吉娅。

  布置作业

  ①抄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②替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案范文10份(扩展10)

——《给予树》教学教案(精选十篇)

  《给予树》教学教案 1

  一、复*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上节课你们读了课文,那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三、学课文1到3自然段

  1、指读1、2段后讨论:

  你读懂了什么?

  2、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⑴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⑵圣诞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20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为什么不是五份呢?

  3、指导朗读,体会盼望圣诞节的心情。

  4、指读第3段,学生边听边评议:读得有感情吗?为什么?

  5、指名再读,再评议,再指导朗读。

  四、学*4、5段

  1、齐读第4段,讨论: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在感情地朗读第4段中金吉娅说的话。

  3、用横线划出金吉娅买洋娃娃送给女孩的句子。

  4、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体会。

  5、指读第5段:

  ⑴讨论:金吉娅给家人的圣诞礼物只是50美分一大把棒棒糖吗?为什么?

  ⑵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心情的变化。

  ⑶齐读,让学生充分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五、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给予树》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写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妈妈的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圣诞节图)问:这是什么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2、板书课题:31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生字新词。)

  2、扫除字词障碍。

  (1)、指名读,全班读,开火车读。

  (2)、(出示:援)重点指导援的写法以及援助中心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2、全班交流,教师并板书:金吉娅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学*第三自然段:

  1、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课件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从沉默不语可以看出金吉娅这时心情怎么样?

  2、金吉娅这么难过,而哥哥姐姐们表现得怎么样?能找出句子读一读吗?

  3、(读相应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问:兴高采烈什么意思?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学*第四自然段:

  1、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她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洋?

  (出示相应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什么都”说明什么?

  (2)想想她没有什么?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拓展训练: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你会想些什么?

  3、总结金吉娅的品质。(板书:善良仁爱)

  学*第五自然段

  1、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2、课件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5、小女孩愿望实现了,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几句感谢的话。

  五、布置作业:

  1、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贺卡送给你最爱的人。

  教学反思

  上完课,自我感觉挺顺利的。这节课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有些细节地方还做得不够好。课后,老师们也肯定了这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之处。

  一、突出了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给予树》这篇课文以“爱”为线索,突出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抓住“爱”进行教学。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过重点语句表现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二、课堂教学扎扎实实,注重读写结合。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很花俏的东西。我重视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理解课文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又如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也是以对“沉默不语”的理解来引入新课的。

  在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能为陌生小女孩写几句感激的话吗?指导学生动笔写一写。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一下子就写了四五句话来,既写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写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如陈瑾是这样写的:“金吉娅,你送给我的洋娃娃,我已经收到了。我多么感激你呀!我会好好照顾它,像它的妈妈一样。金吉娅,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女孩!”从学生的话语中,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已完全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了。

  三、亦师亦友,师生共同构筑生活化课堂。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老师不再是背着手在课堂上踱步,远远地观望,而是做为本次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其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一样,可亲可爱,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如文章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指导朗读的部分。在指导学生地有感情地朗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时,我以请教的姿态让学生教我应当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不仅积极思考怎样才能读出感情,还乐于示范。

  四、 恰当的评价语,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上课时,我们老师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去重复学生的答案。有时是不知道怎么含接,有时是怕其他学生听不清楚。其实,老师听同学回答问题,关键要对他的答案进行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问题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有时是回答不完整的要帮他表达清楚;有时是不正确的要引导学生给予纠正;有时是要对其看法进行肯定,表示赞赏。这样,学生的认识、表达等才能得到提高。

  在这节课中,我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我认真听他们的发言,对不同的回答我都尽量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如:让学生说说“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时,有学生回答:“沉默不语的意思就是说低下头不说话。”我便肯定地说:“你回答得真精炼。”另一个学生接着说:“老师,我认为沉默不语的意思是说因不高兴或心里有事而不说话。”时,我高兴地告诉全体学生:“原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上都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吗?”这就无形中在对学生进行一种良好学**惯的养成的渗透。

  上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要上好一节课不容易。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方面,要考虑得很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老师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老师事先可以估计,列出几种可能,制订几种应变的方案,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应对自如,从容不迫。例如,我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理解完全失误的现象,有时是你如何也想象不出的低级的错误。所以在备课时,我就充分考虑了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自己该如何引导。因此,在现场教学中,当学生真的又再现这样的现象时,我才能做到不急不燥,沉着地引导学生从另一个正确的方向去理解课文内容。

  我认为,课堂上当学生对某一问题迷惑,出现冷场时,我们老师要想办法去引导学生,打开学生的思路。并不是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课就是好课,现在的课堂关键要看当学生不懂时你老师如何去引导。当然,对于事先没有想到的,课堂上才生成的东西,那就要靠老师的机智了。所以备课时,除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五、不足之处:

  1、 导入过于繁琐,以致于时间花了太多,变成前松后紧了,导致课的收尾比较苍促。

  2、 在上课时我的语速偏快些,导致部分学生反应不过来。

  3、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与肯定。在这节课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而忽略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

  总之这堂课有精彩,也有不足,今后继续努力。

  《给予树》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援助、如愿以偿”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2、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

  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给予”,谁能读好这个词?这个词什么意思?

  2、板书“树”,齐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

  金吉娅给予圣诞节分享沉默棒棒糖到处逛援助中心仁爱如愿以偿

  (1)上面这些生字哪些你早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把第一次见面的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带读生字词、齐读。

  (3)单独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予圣诞享默糖逛援仁偿

  (4)哪个词语你还不太理解,请大家帮助你。

  知道“圣诞节“吗?谁来说说?

  出示课后“资料袋“内容,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解“给予”

  1、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用“——”画出来,看看他们之间谁给予了谁什么?

  2、交流。

  (1、妈妈给予孩子们20美元;2、孩子们相互买礼物;3、金吉娅给哥哥姐姐买棒棒糖;4、金吉娅给陌生的女孩一个洋娃娃;哥哥姐姐给予家人礼物。)

  3、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能从文中找到这么多的给予。那么在这些给予当中,谁对谁的给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四、深入研读,感悟金吉娅的“给予”

  1、请认真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金吉雅对妈妈说的话,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看看你会有什么感悟?

  2、这段话真的好感人,只读一遍是不可能理解金吉娅的内心世界的。你们要反复地读,细细地读,不放过一个字、一个标点,这样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有那么一个词突然就跳入你的眼帘,抓住这个词,用“”把它画下来,好好想想你能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3、出示金吉娅说的话。学生交流。我们来看一看那个词跳入了你的眼帘,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重点指导以下几个词。

  (1)什么都没有。

  出示句子: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这个小女孩可能没有什么?你觉得这个小女孩怎样?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富有同情心,把你的这份感受带到句子中,读出你的小女孩的同情来。指名读、齐读。

  (2)援助中心。

  出示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援助”是什么意思?(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是一个怎样的机构?(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慈善机构。)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人最需要别人的帮助?文中的小女孩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再读这个句子,用“○”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看看你从中金吉娅的做法中体会到什么?

  此时,你就是金吉娅,我很想问问你,你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时怎么想的啊?可是,你和家人买完礼物回来的途中,哥哥姐姐们都兴高采烈,你为什么沉默不语呢?

  师:金吉娅毅然决然地买了洋娃娃送到了援助中心,读出金吉娅的这份坚决来。指导朗读。

  (3)一直盼望。

  出示句子: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一直盼望”是什么意思?她都是什么时候盼望?盼望的什么?(早晨、中午夜里、梦中……)

  师:从早晨到晚上、从梦中到醒来,小女孩每时每刻都在盼望有一个洋娃娃,这就是——一直盼望。读出小女孩一直盼望的心情来。指导朗读。

  假如这个小女孩就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

  师:你和金吉娅一样也是一个善良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4)省略号

  你从这个标点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

  五、学*最后一段,

  1、看着如此懂事的可爱女儿,妈妈紧紧拥抱着她,此时,妈妈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呢?

  2、师: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妈妈深情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同学们再想一想,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她送给家人的仅仅是一把棒棒糖吗?

  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3、此时,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骄傲、自豪……)请再次回到课文,看看之前妈妈的心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

  4、妈妈所有的担忧和生气在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举动面前变成了高兴和自豪!此时的哥哥姐姐也来到了她们的身边,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

  5、此时此刻,我想每你们都对“给予树”有了深刻的理解,你现在可以给“给予树”再起个名字吗?

  6、这样一棵充满了爱心的给予树应该种植在我们每一个的心里!

  六、拓展写话

  1、同学们,当那个小女孩从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自己期待已久的洋娃娃的时候,她会说什么?请你们替这个女孩写一写感谢的话。

  2、交流写话。

  板书:

  给予树

  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给予树》教学教案 4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给予树》教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沉默不语”“仁爱”等词的意思。

  2、通过阅读课文中描写金吉娅和妈妈神态、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心情和内心变化。

  3、有感情朗读,感受金吉娅美好的品质,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词语,练*写话。

  重点:通过品读金亚娅的话和妈妈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美好善良的品质。

  难: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3分)

  1、复*课文主要内容:

  导入:孩子们,知道12月25日是西方的什么节日吗?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许多圣诞礼物,喜欢吗?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的这篇课文也跟圣诞礼物有关,题目叫什么?一起书写课题:给予树。δ出示多音字:给g?i给jí形*字:予矛学生复*巩固

  2、检查生字

  给予圣诞分享

  宽裕猜测棒棒糖立即

  援助中心卡片盼望仁爱体贴

  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

  二、品读“沉默不语”,感受金吉娅心情(10分)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在(圣诞)到来之前,(金吉娅)用妈妈给的(20)美元,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只给自己家人买了(棒棒糖)。

  2、同学们,你们帮助了别人心情会怎样?(高兴、开心),可是金吉娅帮助了小女孩后,又是怎样的?请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或词语说说。

  3、交流:金亚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出示课件1:对比“兴高采烈”和“沉默不语”,理解“沉默不语”

  学生朗读,读出两种心情的不同。

  追问: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你能猜出她在想什么?(担心妈妈生气,担心没用礼物给哥哥姐姐)难道她不想买漂亮的礼物给哥哥姐姐吗?是什么改变了她的想法?找出课文的句子读读

  生: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

  4、老师把这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带到这里了,你们想知道,这张卡片写了什么?

  (课件2)老师读。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金吉娅,此时此刻,你读到这张卡片,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

  三、品读金吉娅,体会人物品质(10分)

  1、对呀,金吉娅也是跟你们一样想的,她用买礼物的钱买了洋娃娃送给小女孩,可是,没有礼物给哥哥姐姐,她又是怎么跟妈妈解释的呀?(课件)

  课件3: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δ对比: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小女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她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礼物,甚至连一句温暖的祝福都没有,更不会有圣诞节的快乐。)

  2、是呀,金吉娅有太多的理由要把这个洋娃娃送给小女孩了,谁愿意当金吉娅,把你的理由跟妈妈说一说?(指名读,读出感情。)

  再读句子“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飞达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3、金吉娅送给陌生小女孩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洋娃娃吗?

  课件4:她送给小女孩的还有一份(),一份()一份()一份()。

  4、老师也被你们这么多金吉娅的爱心感动了,那金吉娅的妈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品读妈妈的变化,感受母亲的心情(8分)

  1、当妈妈知道金吉娅只买了棒棒糖时,心里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找出句子读读。(生气、疑惑)

  2、可是,当妈妈知道金吉娅为什么只买了棒棒糖的原因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3、此时此刻,妈妈是这样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能用一个词形容妈妈的心情吗?

  (激动、开心)上学生说。

  课件6:是啊,妈妈()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因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我们(),还送给我们(),以及()。

  δ理解:如愿以偿、仁爱

  齐读该这段话,体会含义。δ用“不但……还……”说一句话

  4、圣诞节的晚上,当妈妈把这件事告诉哥哥姐姐后,他们拿着金吉娅送的棒棒糖,会怎样?

  哥哥()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

  姐姐()极了,因为这个圣诞节,()。

  5、课件7: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也收到一份()的礼物,心里()极了,因为这节课,我们学到了()。

  6、升华感情(5分)

  a)这棵给予树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美丽善良的金吉娅,也让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如愿以偿,在你心中,你觉得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b)给予树已在金吉娅的心中生根,相信它也在同学们的心中生根,今后还会在我们学校,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扎根。

  c)圣诞节那天,陌生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的礼物非常开心、激动,她有很多话想对金吉娅说,δ请你替小女孩来写一写吧。

  学生在小卡片上写话。(播放音乐)

  d)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课后把给予树贴到黑板上的圣诞树上,让这棵充满爱心的树在我们班生根发芽,用我们的热情,用我们的爱心装扮棵给予树,装点我们美好的世界。

  五、推荐阅读文章:《给予是快乐的》、《小音乐家杨科》、《凡卡》、《穷人》

  同学们:这棵给予树上还有其它的卡片,你们想摘下来,帮助写卡片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心愿吗?

  “我叫扬科,我喜欢音乐,可是我家很穷,妈妈没有钱给我买小提琴,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我用树皮和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么拉,也不象真的小提琴那样好听。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我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我也够满意的了。”

  “我叫凡卡,我的爷爷是一个善良的老人。他死了,我很伤心。我盼望圣诞老人能带带给我一个爷爷。”

  “我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盼望圣诞老人送给我一只火炉,一只烤鹅,一双鞋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通过阅读和收集资料,或观看录像,了解圣诞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有些什么风俗。

  3、理解“宽裕”“分享”“沉默不语”“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熟读课文,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流利。

  2、学*十二个生字,并进行书写指导,通过读课文,理解:宽裕、分享、沉默不语、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用以下提示:

  在(圣诞)到来之前,(金吉娅)用妈妈给的(20)美元,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只给自己家人买了(棒棒糖)。

  4、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或课堂上老师提供有关圣诞节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西方人过圣诞节的浓重,相当于我国的春节。

  5、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联系小女孩的遭遇,想象课文中小女孩的处境。

  《给予树》教学教案 6

  一、谈话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第31课。

  1、板书课题:

  这个“给”以前读什么?送给的给,这儿读“给”,给予的给。来,一起把课题念一下,学生读题。

  2、学*这一课,咱们首先要做的事是:正确认读生字词。请大家拿起笔,划出书中带有拼音的词,要边读边划。划后交流。

  3、我也给你准备了几个生字和新词,你会认吗?出示:圣诞、享、逛、援、仁、偿、宽裕、试探、暗示。

  二、通读课文

  1、接下来要做的事是:读通课文。怎么读呢?听我读第一段:

  师示范。

  我读的怎么样?我对自己的评价是:字正腔圆,一字不差。要知道我能读到这个水*,是反反复复练出来的。你们呢,也要象我一样,反反复复的练。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深究课文

  1、读通了课文,我们再来说说金吉娅。金吉娅是个怎样的人,他做了些什么,他家人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说,甚至还可以这样说,比如,圣诞节前夕,金吉娅得到了20美元钱用来买礼品。会说吗?看着课文,准备准备。学生交流。

  2、在这个故事里,金吉娅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什么事?关于这件事,金吉娅自己有一个说法,他是怎么说的呢?指名同学反复读金吉娅说的话。他为什么难过,这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联系上下文来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3段。想一想,这究竟是因为什么?金吉娅难过是因为他看到了、想起了一些事。他刚才看到了什么?

  (他看到了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看到了他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他看到了他的妈妈生气了。)

  追问:给“兴高采烈”换个词。妈妈为什么生气?看到的同时他又想起了在这之前发生的一些事,什么事?圣诞节快到了,哥哥姐姐们热烈地讨论……这句话告诉我们象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呀?

  (很显然,棒棒糖不是哥哥姐姐们想要的,那个东西五十美分一大把,太普通了,*时也能得到。)

  圣诞节前夕,妈妈也曾担心,担心什么呢?圣诞节前夕,妈妈也曾说过……想起这些,金吉娅就难过,但是,难过归难过,金吉娅这时要说服妈妈。所以,在妈妈把他叫到房间时,不等妈妈开口,金吉娅先开口了……学生齐读金吉娅说的话。

  3、齐读最后一段:

  想一想,应该用什么口气读?为什么?我激动是因为我想不到啊,我想不到什么?再读这一段。哪些词用的好?是啊,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都送来了,美啊!跟这句差不多美的句子还有啊!你能把它找到吗?齐读找到的句子。

  小结:学语文就应该这样,既要明白课文说什么,又要知道课文是怎么说的。最后让我们用朗读来结束今天的课堂。课件出示美句,学生齐读。

  四、设计意图

  总的指导思想是把课上得朴实、*实一点,尽量地贴*教学的实际,所以教学时就是一本书,一支粉笔,其它什么都不用。这一课的教学,从教学进程上看,运用的是一种“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分三步走:第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朗读,采用的是“小步轻迈,层层推进”的方式,先是读好生字、新词,然后是朗读课文,要求是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给予树》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说出课文的大意。

  3、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

  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课件(出示圣诞树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看到了这么漂亮的圣诞树,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圣诞节、圣诞礼物、圣诞老人。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在一个难忘的圣诞之夜,这棵圣诞树把两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连在了一起,因此得名“给予树”。

  板书:《给予树》

  3、通过预*,你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中,哪个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为什么?

  过渡:文中写了谁拥抱了谁?请你回忆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课的主要意思。

  2、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快请同学打开书,画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来。

  生:找到担心、生气、激动。

  3、针对这些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吗?引导学生提出妈妈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好,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变化的。

  (1)妈妈担心什么?理解宽裕一词,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生:只攒了一百元,由五个孩子分享。

  问:不宽裕就别买礼物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分享快乐?

  让学生体会这恰好体现了妈妈源自对孩子的一种爱。

  对比理解: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让学生理解后再指导朗读。

  (2)妈妈为什么生气?

  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显然看出棒棒糖太便宜了……

  问:请你仔细读课文,找出妈妈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

  生: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让学生体会妈妈是一位严格的家长。

  (3)妈妈为什么而激动?

  用(因为……所以……)回答。

  就让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小金吉娅一起来到这棵圣诞树下,取下那张牵动人心的小卡片。

  金吉娅看到卡片,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让我们回到书中,再一次体会金吉娅,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出示句子:

  生:先开口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让学生理解金吉娅所做的一切正体现了她有一颗同情心。正是这样,小金吉娅才对妈妈说话时显得声音很低。

  师指导朗读第二段。

  5、当妈妈激动不已时,是怎样想的?朗诵最后一段。填空练*。

  问:如愿以偿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

  金吉娅送给我们的礼物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给予树》教学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赞扬了她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本文故事情节简单,学生较易读懂。关键是阅读故事的同时,仔细品读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话,体会她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而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爱。教学设计是以金吉娅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诵读中、体悟中及拓展中体会浓浓的爱意。

  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担心、宽裕、兴高采烈、猜测、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读中悟情,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4、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重点词句,通过妈妈的感情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爱的情境。

  1、以单元主题引入:

  29课《掌声》告诉我们:爱是掌声,它能改变一个残疾女孩的命运。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告诉我们:爱是教育家的“逃生”实验中互相谦让获得成功。31课《给予树》告诉我们爱又是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地去体会在这爱意浓浓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板书课题,正音。(指导“予”字的书写)

  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多读几遍。一会儿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师生合作读文。

  4、检查读书情况,解决生字词语,读通难读的句子。

  (1)重点指导的词语:

  担心 宽裕 分享 给予树 金吉娅 陌生 如愿以偿

  (2)重点解决的句子:

  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在圣诞节来临时,( )看到( )上的卡片,就用给大家买礼物的钱,给一个( )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让她终于( )的事。

  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连词成句就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点评: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训练,初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要内容,并渗透学法的指导,扎实有效。课伊始,教师以单元主题引入,为后面的学*奠定了基础。】

  (二)、深读课文,感受爱的语言。

  走进小女孩的内心:

  1、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她的愿望是什么?课文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但她的愿望就藏在金吉娅说的话中,让我们静静地默读第四自然段,把它画下来。

  2、理解“援助中心”。

  援助中心的叔叔阿姨在商场最醒目的地方设立了一棵与众不同的树,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心愿卡,这棵树就叫——给予树。一个小女孩的卡片引起金吉娅,来,请你把卡片摘下来,读给大家听?

  3、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谁来读一读?小女孩一直盼望,什么是一直盼望呢?从清晨到梦中,小女孩每时每刻都盼望着: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把小女孩的想法读出来;

  每当孤单寂寞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把小女孩的盼望之情读出来;

  每当开心快乐的时候,小女孩就想——;我们一起读出小女孩的心愿。

  走进金吉娅的内心:

  4、小女孩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金吉娅,此时此刻的金吉娅,在想什么?

  老师把“什么都”去掉,谁来读一读?“什么都”去掉行吗?为什么?

  过圣诞节最快乐的就属孩子,他们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沉浸在快乐之中,可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小女孩都没有什么呀?

  随机指导朗读。

  5、想到这,金吉娅是怎样做的?谁来读?

  6、看到了心愿卡,想到小女孩的可怜,金吉娅就做了这件事,让小女孩如愿以偿了。下面让我们再把事情的经过完整地读一遍。这回咱们变一变,老师引读,同学们接读:

  7、金吉娅放弃了给家人买一份好的圣诞礼物,却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漂亮的洋娃娃。金吉娅送给小女孩仅仅是洋娃娃,还是什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让我们看到了金吉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是善良、同情、体贴。(板书)

  走进金吉娅的兄弟姐妹:

  8、小女孩终于如愿以偿了,可是金吉娅怎样面对兄弟姐妹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9、沉默不语的金吉娅想些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10、金吉娅是不是不关心她的兄弟姐妹?金吉娅给予兄弟姐妹的是什么?仅仅是棒棒糖?这是什么样的爱?(这份真挚的爱就是手足之爱。)

  【点评:本课的教学以金吉娅的内心变化为重点,教师改变了常规的教学,采用了直奔重点段的方式,抓住了金吉娅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活动,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在读读说说中,体会到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语文课,是诗性的,是童趣盎然的,更是语言文字彰显魅力的圣地。教师能将重点词语提炼出来,在孩子们的眼前幻化出绮丽的景致,文章的灵魂更加鲜活。】

  (三)品析段落,感悟爱的情感。

  走进妈妈的内心:

  1、作为妈妈的我,曾经担心孩子们买不到很好的礼物,看到金吉娅的棒棒糖却有些生气,不知她做了什么?可是听了金吉娅的讲述,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当我拥抱着金吉娅的时候,我是一个什么心情?大家猜一猜?那么哥哥姐姐听到事情真相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角色转换,感受爱的美好)

  句式训练:(作为读者的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2、我们被金吉娅地言行感动了,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最后一段:

  3、在圣诞节前,孩子们互相赠送礼物,这是一种给予,体现的是手足之爱;妈妈攒了一百美元送给孩子买礼物,这也是一种给予,这是怎样的爱?(母子之爱)金吉娅给小女孩买洋娃娃这更是一种——(给予),金给陌生人的爱,体现的是什么爱?(无私的爱)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我们才能读懂了母子之爱,感受到手足之爱,才能深深地体会到无私的爱。正是这么多的爱凝聚在这棵特殊的树上,我们才称之为——(给予树)。这棵给予树,在这一家人心中搭成了一座爱的桥梁,让我们把爱融入话语中,再读这段话。

  【点评: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动情的朗读,使本课推向高潮,情感得以升华。这样的设计不仅给孩子表达善意的机会,而且使善意的表达更真挚,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博大的爱。】

  (四)、拓展延伸,升华爱的意蕴。

  1、小女孩收到了梦寐以求的洋娃娃,我们仿佛看见了她久违了灿烂的笑脸。请你们想象一下,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呢?

  2、小女孩仅仅只是感谢吗?爱是会传递的,小女孩还会怎么说?

  3、爱是奉献,爱是给予,让我们去创造爱,去传递爱,让这棵给予树开满的爱的硕果。

  《给予树》教学教案 9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

  2、学*是一个主动*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爱。本文的语言*实,但它很真,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学生自主学*,体会人物内心;合作探究,懂得爱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

  3、体会到金吉亚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一、课前预*,自主学*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

  2、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或不理解的词句认真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1、一边播放圣诞节的音乐,一边展示师生们共同收集到的圣诞节的图片。

  2、上节课已经布置大家预*了,这节课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读书的感受。

  三、汇报感受,初知文意

  1、学生说出自己所喜欢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板书。

  2、交流识记生字、新词的方法。

  3、用小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4、学生按要求充分读课文

  四、课后练*,巩固新知

  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给予树》教学教案 10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⑵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⑶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了解母亲的心情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了解金吉娅怎么花出20万美元购买圣诞礼物的。

  2、体会文章最后一节的含义,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心教育。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

  学生交流汇报所收集到的有关圣诞节的资料。

  2、了解圣诞节,学生看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录像(或图片)。

  3、谈话:

  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4、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给予树”)

  5、理解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

  ⑴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字音。

  ⑵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⑴出示生字卡片,抽读,正音。

  ⑵出示词语读词。

  ⑶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语、仁爱、如愿以偿。

  3、学生讨论: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生汇报,师点拨。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节读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等会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

  2、先读读,再组词。

  3、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写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4、指导写字。

  5、评议: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生展示)

  6、学生练写: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作业

  抄写生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