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

首页 / 故事 / | 笑话故事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1

  一个市井百姓受了官府封赏、县官接见了他。县官见他年纪大,就称他老先。这人从官府回来,很不高兴。儿子见状就问是怎么回事,这人说:县官欺我太甚。他本该称我老先生才是,偏自作歇后语,叫什么老先,明明是轻薄得很嘛!好在我回称时也没便宜了他。

  儿子忙问是怎么称呼的,这人说:我本该称他老父母,当时我也故意把后一字给省去了,只叫他一声老父。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2

  原文:一人往观武场,飞箭误中其身。迎外科治之,医曰:“易事耳。”遂用小锯截其外竿,即索谢辞去。问:“内截如何?”答曰:“此是内科的事。”

  译文:有个人去武场观看比赛,身上误中一箭。找外科医生来为他治病,医生说:“小事一桩。”于是用锯子锯掉体外的箭竿,就索要费用打算离开。有人问:“留在体内的箭头怎么办?”医生回答说:“这是内科医生的事。”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3

  原文:孔子见死麟,哭之不置。弟子谋所以慰之者,乃编钱挂牛体,告曰:“麟已活矣。”孔子观之曰:“这明明是一只村牛,不过多得几个钱耳。”

  译文:孔子看见死麒麟,大哭不止。其学生为了安慰孔子,把铜钱串起来,挂满牛身,告诉孔子说:“麒麟已经复活了。”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后说:“这明明是一只蠢牛,只不过多了几个钱罢了。”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4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

  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的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

  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

  毕矮说:“我邻居的一只狗,*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拿出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的坏画(话)。”

  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5

  一天,纪晓岚(清代大学者)陪同乾隆游大佛寺。君臣二人来到天王殿,但见殿内正中一尊大肚弥勒佛,坦胸露腹,正在看着他们憨笑。乾隆问:“此佛为何见朕笑?”

  纪晓岚从容答道:“此乃佛见佛笑。”

  乾隆问:“此话怎讲?”纪晓岚道:“*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所以说是佛见佛笑。”

  乾隆暗暗赞许,转身欲走,忽见大肚弥勒佛正对纪晓岚笑,回身又问:“那佛也看卿笑,又是为何?”纪晓岚说:“*,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

  乾隆称赞纪晓岚善辩。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6

  有个小和尚,三更半夜拿根长竹竿跑到院子里,对著夜空又挥又打,闹得不可开交。终於,惊动了老和尚。老和尚喝问道∶「三更半夜不睡觉,你在搞什麽鬼?」小和尚诚惶诚恐鼓起勇气的回答∶「师傅,我想要天上的星星,可是,不管我怎麽努力的挥打,始终就是打不下来……」老和尚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大笨蛋,连这麽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真是蠢得不可原谅。站在那种地方怎麽打得到……你不会爬到屋顶上。」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1)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5篇)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1

  原文:一鬼托生,冥王判作富人。鬼曰:“不愿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足矣。”冥王曰:“要银子便再与你几万,这样安闲清福,却不许你享。”

  译文:有个鬼要托生,冥王判他托生为富人。鬼说:“不愿意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没有是非,烧清香,吃苦茶,安稳清闲地过日子就满足了。”冥王说:“如果要钱就再给你几万两银子,这样安闲清福,不许你享受。”

  点评:古今人情不变,那个鬼的要求很“小资”,和今天“执一杯清茶,品一段书香,守一份恬静,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这类文艺女常用的台词何其相似!

  荣华富贵不如安闲清福,但是世间又有几人真能在这多变的、不安定的滚滚红尘中获得安闲清福呢!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三年之后,秦国陷入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由于大批军人转业需要安置,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滞留在咸阳,洛阳等大城市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六国混战时迅猛发展的军工企业也因为订单的突然消失而大量倒闭,大批工人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只能回到家乡种地。造成大量的民工返乡潮。

  倘使如此,也就罢了,问题是秦始皇为了笼络人心,前六国时期的官员全部留用保持原位,形成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官民比例高达1:26。为了安抚他们,秦朝不断给公务员加薪,三年翻番。而为了养活这高达7000万人的公务员队伍,秦朝制订了极其严苛的赋税制度。除了高达25%的企业所得税外(刚降了7个点以后的数字),月入2000钱以上的工薪阶层也要交纳个人所得税,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名第三。

  秦朝的运输工具燃料—青草由两大集团中草化和中草油垄断。虽然国际草价由最高峰的147罗马银币降到了60罗马银币,但两大青草企业仍死撑不降,老百姓怨声载道。而且93号青草虽然要每升6个铜钱,远远高于罗马国的每升3个铜钱(折算价),但是不包括青草税。马车主们另外需要缴纳每年1200钱的养路费,每公里0.4钱左右的高速官道使用费。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年轻的始皇帝应该怎么做?与三公九卿商议之后,他决定拿出4万亿钱出要拉动内需。可是怎么拉动?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偏重那个?

  没错,结果你已经猜到了—–修建万里长城和阿房宫,以基建投资拉动内需。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3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

  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的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

  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

  毕矮说:“我邻居的一只狗,*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拿出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的坏画(话)。”

  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4

  杨大年长得挺精神,特别是他的胡子又密又长,都过了胸脯,真叫漂亮。 天下了早朝,杨大年从皇宫里出来,正好碰上了丁谓。丁谓看着杨大年 的那把长胡子,就跟他开玩笑说: 内翰拜时须扫地; 内翰,就是翰林。意思是说,你这个大胡子翰林,向皇上磕头下拜的时 候,长胡子就跟笤帚〔tiáo zhǒu〕 似的直扫地。这个丁谓是个什么人呐? 这可是个大人物!丁谓和奸臣王钦若几个排挤抗辽〔北方的辽国〕 宰相寇准, 末了他当上了宰相、晋国公。丁谓和王钦若,还有三个坏家伙,被人们叫做 “朝廷五鬼”。 杨大年对这个“五鬼”里头的“大鬼”,早就恨透了,他看了丁谓一眼, 冷冷地对了这么一句: 相公坐处幕漫天! “相公”,指宰相丁谓:“幕”是大帐子。杨大年在说,你这个宰相净 排挤好人,独霸朝廷,真能一手遮天! 丁谓一听杨大年拐着弯儿骂自己,挺有气。可又一想,这是自己招出来 的,也没法发火,只好干笑了几声。 据宋?欧阳修《归田录》。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5

  刘备当了皇帝后

  刘备当上了皇帝,所有卖草鞋的扔鞋相庆,幻想着这次会迎来草鞋界的春天。

  可没过多久蜀国诏令天下:经营草鞋加税30%,殊不知刘备太清楚卖草鞋能赚多少钱了。

  月球上的火山为什么都是死的

  上小学的明明问妈妈:"月球上为什么没有活火山?"

  妈妈告诉他:"月亮爷爷己经过了青春期,所以不长豆豆了。"

  劫色

  一女*夜归,突被两男架上车,一男威胁说:老实点,劫色的!女*闻听笑骂道:你大爷的,这事呀,吓死我了,还以为是被了呢,原来是双飞呀!

  不是你带着吗?

  美国登山运动员对同伴说:"为了把**插在珠穆朗玛峰上,几乎花去了一生的时间,不过也值得,快递给我**。"

  同伴傻眼,说:"啊,不是你带着的吗......"

  取名

  那天和我的几个同学喝酒,就说他们准备给孩子起什么名字。

  一个姓刘的说,我如果生个儿子,就叫他刘览器,和专业相*。然后对一个姓黄的同学说:你呢?

  这家伙眼都不眨:我如果生个女儿就叫黄页。

  瓜子脸

  qq上一美女说自己瓜子脸,特漂亮。

  我淌着口水出去约人家见面。夜,推门回来就扑倒在床上号啕大哭:"西--瓜子脸也就罢了,关键问题是她的尖头朝上啊!"

  防不胜防

  老鼠:我现在正和蝙蝠谈恋爱,以后孩子们就生活在空中,不怕你们猫了。

  猫冷笑一声,指着树上的猫头鹰说:看见没有,她已经怀上我的孩子了!

  如来过安检

  一天,如来坐地铁,入口处安检员指着他的脑袋,说:"不要急,不要急,大包小包过安检啦啊......"

  不用排队加油

  蜗牛妈妈背着一只小蜗牛在马路上爬行,最后到达了目的地,而与它们同时启程的小汽车却姗姗来迟。

  小蜗牛觉得很奇怪,就问:"妈妈,怎么汽车没我们快啊?"

  蜗牛妈妈答道:"孩子,我们不用排队加油。"

  重修天堂的门

  天堂的门坏了,招标重修。

  印度人:只要3千块就弄好,材料费1千,人工费用1千,我自己赚1千;又来个德国人,德国佬:要6千块,材料费2千,人工费2千,自己赚2千;最后跑来一个*人:这个要9千块,3千块给你,3千块我的,剩下3千给那印度人!

  事出有因

  一位自视甚高的法官傲慢地说:很多人都搞不清究竟是法律重要,还是法官重要。你认为呢?

  鞋匠说:当然是法官重要啦!

  法官高兴地多给了他小费,然后问: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鞋匠说:因为法律不需要我为他擦亮皮鞋。

  喵一下

  阿花跟阿狗说:"今天考试的时候,我踢你一下,你就要给我瞄一下。"

  到了考试的时候,阿花踢了阿狗一下,阿狗便回答:"喵~~~喵~~~"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2)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9篇)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

  寓言故事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春秋时期,朝廷政令残酷,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极其贫困,有些人没有办法,只好举家逃离,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泽去住,那里虽同样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远”,官府管不着,兴许还能活下来。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脚下,一家三代从早到晚,四处劳碌奔波,总算能勉强生活下来。

  这泰山周围,经常有野兽出没,这家人总是提心吊胆。一天,这家里的爷爷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家人十分悲伤,可是又无可奈何。过了一年,这家里的父亲上山采药,又一次命丧虎口。这家人的命运真是悲惨,剩下儿子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俩商量着是不是搬个地方呢?可是思来想去,实在是走投无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样没有活路,这里虽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还能侥幸活下来。于是母子俩依旧只有在这里艰难度日。

  又过了一年,儿子进山打猎,又被老虎吃掉,剩下这个母亲一天到晚坐在坟墓边痛哭。

  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过泰山脚下,看到正在坟墓边痛哭的这个母亲,哭声是那样的凄惨。孔子在车上坐不住了,他关切地站起来,让学生子路上前去打听,他在一旁仔细倾听。

  子路问:“听您哭得这样的悲伤,您一定有十分伤心的事,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这个母亲边哭边回答说:“我们是从别处逃到这里来的,住在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里,如今,我儿子又被老虎吃了,还有什么比这更痛心的事呢?”说完又大哭起来。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

  这个母亲忍住哭声说:“我们无路可走啊。这里虽有老虎,可是没有残暴的政令呀,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们一样是躲避*才来的。”

  孔子听后,十分感慨。他对弟子们说:“学生们,你们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猛啊!”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的统治下。

  故事唐朝的大臣羹光上书唐玄宗要求把唐初名相魏征整理修订过的《类礼》(即《礼记》)列为经书,也就是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玄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命元澹等仔细校阅一下,再加上注解。不料,右丞相张说(yue)对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说,现在的《礼记》,是西汉戴圣编篡的本子,使用到现在*千年;再说东汉的郑玄也已加了注解,已经成为经书,有什么必要改用魏征整理修订的本子呢?玄宗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便改变了主意。但是元澹认为,本子应该改换一下。

  为此,他写了一篇题为《释疑》的文章表明自己的观点。《释疑》是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先是客人问:《礼记》这部经典著作,戴圣编篡、郑玄加注的本子与魏征修订的本子相比,究竟哪个好?”主人口答说:“戴圣编篡的本子从西汉起到现在经过了许多人的修订、注解、互相矛盾之处很多,魏征正是考虑到这些因素而重新整理,谁会想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会反对!”,客人听后点点头,说:“是啊,就像下棋一样,下的人反倒糊涂,旁观者却看得很清楚。”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2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3

  1、《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3、《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4、《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4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5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

  “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

  “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6

  1、《完璧归赵》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的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恐怕打不赢。最后,秦王见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也没有为难他,便放他回到赵国去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2、《渑池相会》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十七年(公元前282年),秦借口赵不跟它联合攻齐,派兵攻下赵的两座城池。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秦兵侵赵,攻下石城(约当今河南林县西南)。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秦将白起率军攻赵,取光狼城(约当今山西高*县西),斩杀赵国三万人。秦在对赵进行军事威胁的同时,又在外交方面迫使赵国屈服。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于是赵王决定去和秦王相会,带蔺相如同行。廉颇送到国境上,与赵王诀别时约定说:“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上,秦王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对赵王说:“我听说您喜欢弹瑟,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就在筵*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饮,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现在我奉献盆缶,请秦王敲敲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肯答应。蔺相如捧着盆缶上前,跪着献给秦王。秦王还是不肯敲。蔺相如说:“我跟大王的距离不满五步,大王要是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可要把颈上的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卫们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起眼睛,大声呵斥他们,吓得那些人直向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也说:“请秦王把国都咸阳送给赵王作为献礼。”直到酒筵完毕,秦始终不能占赵的上风。赵国调集了大军提防秦国进犯,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3、《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自己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以后,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4、《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因为我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5、《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7

  岳飞抗金

  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

  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风而逃,收复了江南重镇建康(今南京)。不久,他又率军收复了湖北河南一部分失地,大大鼓舞了宋朝军民。可是皇帝宋高宗和奸臣秦桧一心想求和,竟答应向金国称儿称臣,每年进贡,换取可怜的“和*”。岳飞坚决反对,上书皇帝说:和议不可靠,金人不可信,我请求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不久,金国果然撕毁和议,再次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进行反击,直入中原。在郾城一战中,击垮了金国的主力军,又穷追不舍,到达了离故都汴京(今开封)不远的朱仙镇。金军统帅兀术(wūzhú)哀叹说,这是开仗以来,最惨的败仗啊。他只好率部下渡过黄河,往北逃走了。岳飞也准备渡河北上,彻底打败敌人,收复北方。不料宋高宗听了秦桧的话,连下12道金牌命令岳飞撤军,不准再打。后来秦桧又诬告岳飞谋反,害死了这位大英雄。岳飞抗金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可他的斗争业绩将永载史册,受到人民的怀念。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8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的方方面面。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9

  不知趣的猎狗

  艾子喜好打猎,那骑在马上追逐鸟兽的感觉真是痛快极了。

  为了打猎的爱好,艾子养了一条非常善于抓兔子的猎狗和一头机警敏捷的猎鹰。

  每次外出打猎,艾子都带上他的猎狗和猎鹰。凡是捕到兔子,艾子就必定掏出兔子的心肝给猎狗吃。

  因而,每次一捉到兔子,猎狗也就总是摇着长尾巴,竖起一双前腿,不停地上下跳跃,等着艾子喂它吃兔子的心肝。

  一天,艾子又出外打猎,山上兔子很少,转悠了大半天还未发现一只兔子,猎狗的肚子已饿得咕咕直叫。

  正在这时,艾子忽然看见有两只兔子从草丛中跳跃出来,向林中一片灌木丛跑去,艾子放出猎鹰去追捕兔子。

  两个兔子敏捷地在灌木丛中乱跳乱窜,猎鹰上下腾飞追捕。

  这时,猎狗也飞跑过来,对准兔子一头猛扑过去,不料,正好误咬住了猎鹰。

  结果,猎鹰被咬死了,那两只兔子却乘机逃走了。

  等到艾子跑上前来,见此情景,十分伤心。他把死鹰拿在手里,又是懊悔又是气愤,不觉掉下泪来。

  正在这时,猎狗又像从前那样,竖起它的一双前爪,摇着尾巴,在艾子面前腾上落下,摇头摆尾,沾沾自喜地像立了大功似地看着艾子,等待艾子喂它吃心肝呢。

  艾子瞪着猎狗,气不打一处来,他大声斥骂道:“你这不知趣的狗,干了坏事,还好意思来邀功领赏哩!”

  生活中有些人与这猎狗颇相似,自己明明做了错事,不但缺乏自知之明,反而还自以为是地希望得到优厚的报酬,真是厚颜无耻。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3)

——*古代民间谚语 50句菁华

1、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2、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5、宁可负我﹐切莫负人。

6、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7、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8、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9、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10、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11、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12、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3、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14、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1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16、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17、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

18、穷人不攀高亲,落雨不爬高墩。

19、人怕私,地怕荒。

20、生人不生胆,力大也枉然。

21、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22、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23、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24、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25、不怕虎狼当面坐,只怕人前两面刀。

26、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27、胆大骑龙骑虎,胆小骑猫骑兔。

28、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29、刀伤易治,口伤难医。

30、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31、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

32、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33、不是你的财,别落你的袋。

34、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35、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36、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37、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38、人怕引诱,塘怕渗透。

39、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家当。

40、小燕来,好种田;大雁来,好过年。

41、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42、邻舍好,无价宝。

43、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44、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45、吃萝卜,喝热茶,大夫改行拿钉耙。

46、作者:流浪珠

47、吃得好,穿得好,不如两口白头老。

48、先胖不会胖,后胖压塌床。

49、纸上画藤不结瓜,芦花虽白难纺纱。

50、有情饮水饱,无情吃饭饥。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4)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 (菁华6篇)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1

  隶书

  隶书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因为籀文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直的笔画。这种字体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开来。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晋代卫恒《四体书势》说:“下士人程邈为衙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作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损减,方者使员,员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以为御史,使定书。或曰邈所定乃隶字也。”其实,秦人写简笔字并不是秦始皇统一*时才有。历年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兵器、漆器、陶器上,笔划省减、直多弯少的简体字都出于当时的工匠之手,已是隶书的雏形。程邈本是小吏,在狱中对照大篆把他熟悉的简体字加以整理,也是合乎情理的事。

  关于隶书的起名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这种字体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差役、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隶变之后的汉字形体,基本就接*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了。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2

  妻

  古代的“妻”是抢来的。古文的“妻”字生动地描绘了上古社会中抢夺别人的女子作为自己配偶的一种风俗。

  抢别人的女子为妻这在古代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古代抢妻的方式是很多的,有的是通过战争公开夺取,将战败部落的女子抢来作为配偶。也有的是暗抢,或者是夜间去抢另一部落的女子为妻。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抢婚*俗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人们的婚姻中,还保持着一种假抢的情形。所谓假抢,就是这种婚姻是得到女方和女方家长同意的“抢”。现在许多地方流行的娶亲要在天亮之前,或者是在天黑时的*俗,就留有古代抢妻*俗的痕迹。

  《说文解字1女部》:“妻,与夫齐者也,从女,从,从又。又,持事,妻职也。”许慎的说解告诉我们,“妻”与“齐”是两个读音相*的字。“与夫齐者” 的意思是:在妻妾之中,唯有妻才与丈夫有同等的地位。从字形看,“妻”从“又”,“又”就是手,所以可表示“秉持妻职之义”。古人造“妻”字之所以千方百计表明其比较尊贵的身份和主子的地位,当然是因为在家庭中还有比妻子更低贱的,被妻子支配的妾的存在。不过,在古代的家庭中,妻子对于丈夫来说又永远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也就是说“妻”子不可能与丈夫“齐”,不可能享有*等的地位。

  “妻”由“配偶”又引申为动词,指以女嫁人或娶别人的女子为妻。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罪也。’以其子妻之。”其意思是:孔子说公冶长这个人(很好),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在监狱之中,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有罪。因此,(孔子)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一次,他有个远房亲戚赴考,这个人不学无术,接到试卷一看,竟然一题也不会答。此时他灵机一动,突然想到自己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戚,于是在试卷上写道:“我是当朝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这个不学无术的亲戚竟然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于是在试卷上批道: “既是中堂大人的亲妻,我不敢娶。”因此,这个亲戚还是落第了。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3

  國(国)

  甲骨文中的“國”(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國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國”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國”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國家。

  在古汉字中,“國”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國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國家的“國”字。这是任何一个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國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國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4

  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甲骨文“家”

  古时*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家庭的住所。学术流派。”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5

  因为书是新的,我翻开来的时候也就特别慎重。书本上的第一页第一行是这样的: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始也。”

  那一年,我十七岁,望着《尔雅》这部书的第一句话而愕然,这书真奇怪啊!把“初”和一堆“初的同义词”并列卷首,仿佛立意要用这一长串“起始”之类的字来作整本书的起始。

  也是整个*文化的起始和基调吧?我有点敬畏起来了。

  想起另一部书,《圣经》,也是这样开头的: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真是简明又壮阔的大笔,无一语修饰形容,却是元气淋漓,如洪钟之声,震耳贯心,令人读着读着竟有坐不住的感觉,所谓壮志陡生,有天下之志,就是这种心情吧!寥寥数字,天工已竟,令人想见日之初升,海之初浪,高山始突,峡谷乍降及大地寂然等待小草涌腾出土的刹那!

  而那一年,我十七,刚入中文系,刚买了这本古代第一部字典《尔雅》,立刻就被第一页第一行迷住了,我有点喜欢起文字学来了,真好,*人最初的一本字典(想来也是世人的第一本字典),它的第一个字就是“初”。

  “初,裁衣之始也。”文字学的书上如此解释。

  我又大为惊动,我当时已略有训练,知道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有一幅图画,但这“初”字背后不止一幅画,而是长长的一幅卷轴。想来当年造字之人初造“初”字的时候,也是煞费苦心之余的神来之笔。这件事无形可绘,无状可求,如何才能追踪描摹?

  他想起了某个女子的动作,也许是母亲,也许是妻子,那样慎重地先从纺织机上把布取下来,整整齐齐的一匹布,她手握剪刀,当窗而立,她屏息凝神,考虑从哪里下刀,阳光把她微微毛乱的鬓发渲染成一轮光圈。她用神秘而多变的眼光打量着那整匹布,仿佛在主持一项典礼,其实她努力要决定的只不过是究竟该先做一件孩子的小衫好呢?还是先裁自己的一幅裙子?一匹布,一如渐渐沉黑的黄昏,有一整夜的美可以预期——当然,也有可能是噩梦,但因为有可能成为噩梦,美梦就更值得去渴望——而在她思来想去的当际,窗外陆陆继继流溢而过的是初春的阳光,是一批一批的风,是雏鸟拿捏不稳的初鸣,是天空上一匹复一匹不知从哪一架纺织机里卷出的浮云……

  那女子终于下定决心,一刀剪下去,脸上有一种*乎悲壮的决然。

  “初”字,就是这样来的。

  人生一世,亦如一匹辛苦织成的布,一刀下去,一切就都裁就了。

  整个宇宙的成灭,也可视为一次女子的裁衣啊!我爱上“初”这个字,并且提醒自己每个清晨都该恢复为一个“初人”,每一刻,都要维护住那一片初心。

古代汉字笑话故事6

  古时候有个地主识字不多,花钱买了一个县官,上任第一天就升堂问案,师爷递上犯人册,又将犯人带上了公堂,第一个犯人名字叫再往俊,县官一看,心里就纳闷:这个犯人名字怎么叫再往后?但为了显官威,便一拍惊堂木,大喊:“再往后”!再往俊一听,心里也很纳闷:“以往县官都是先叫名字的,怎么这次却先叫我再往后?”但他还是往后退了一步,县官一看,心说:怎么叫你名字你却往后退。于是有一拍惊堂木,大喊:“再往后!”再往俊一听,又退了一步,县官一看,心说:怎么第一天就给我找麻烦。于是大吼:“再往后!”再往俊一看,知道动真格的了,便说:“老爷,不能再退了,后面是墙了。”县官说:“我叫你名字”“小的不叫再往后,叫再往俊。”

  县官一听,脸就红了,说:“俊个屁,一脸麻子!”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5)

——古代经典笑话 (菁华6篇)

古代经典笑话1

  古时侯,有一个县官,任期满了,返回故乡。

  他发现家中有一个陌生老头儿,从未见过,便问:“你是什么人?”

  老头儿说:“我就是你刚卸任的那个县的‘土地神’啊!”

  县官说:“你怎么来了?”

  土地神说:“那里的地皮都被你刮来了,叫我怎么不跟着来呢!”

古代经典笑话2

  瘟狗有福

  有一天,孙财主准备设宴请客。长工毕矮跟他上街买菜,买了整整一筐鱼肉。

  回来路上,毕矮见不远处有只黄狗,就故意把筐放低拎着。那黄狗窜过来猛一口叼走了肉。孙财主命毕矮去追。毕矮追了一会空手回来说:“唉,真是瘟狗有福!”

  孙财主莫名其妙地问:“你说什么?”

  毕矮说:“喏,我们当长工的,一年到头拼死干活,从没吃过一顿肉,这下正如你东家

  所说,‘命里注定’,没福气呀。”

  财主点头道:“对!吃肉有吃肉的福气。我为啥酒肉不断?

  这是‘命中注定’的!”

  毕矮笑道:“东家,那死瘟狗把肉叼去,像你一样,嗨嗨,也有吃肉的福气哩。”

  财主愣了。

古代经典笑话3

  真假道学

  两个道学先生的学术见解不合,争论不休,各自夸耀是自己得了道学的真传,都说自己是真道学,大骂对方是假道学。

  吵了很长时间,没有胜负,就一起走到孔子的讲坛前,请孔子给评判一下。

  孔子慌忙走下台阶,向二人深施一礼,恭恭敬敬地说;“我儒门广大,和而不同,二位老先生都是真正道学,我孔丘一直都是非常敬仰,怎么会有假的呢?”

  两个道学先生听了,喜笑颜开,非常得意。

  二人走后,众弟子都抱怨孔子,说不应该奉承这两个道学先生。

  孔子说:“对这种浅薄无知的人,把他们哄走就行了,招惹他们干嘛!”

古代经典笑话4

  心中有妓

  一群人在一起饮酒作乐,有歌妓陪酒。

  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唯有坐在首*的一位长者闭着眼睛,叉着两手,装模装样,端坐不看。

  酒*散,歌妓向长者要赏钱。长者非常生气,说道:“我又没有看你,要什么赏钱!”

  歌妓反唇相讥:“看的倒也无妨,倒是闭着眼睛的,心里想得厉害!”

  见此情景,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饮酒欢笑,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第二天程颐为此事去责问哥哥,程颢笑着说道:“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房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程颐听后,面带愧色,对哥哥下拜。

  心染,则世间染;心净,则世间净。

古代经典笑话5

  到底谁凶

  有位老翁乐善好施。

  一个大雪天,他见一个人冻得哆哆嗦嗦在门口避雪,心中怜悯,就把这人让进屋里,温上酒让他喝了御寒,还热情地留住了一宿。

  第二天,雪下得很大,不能上路,又把那人留下吃住了一日。第三天也是如此。

  第四天,天晴好了,那人告辞要离开,却特意向老翁借把刀一用。

  他接过老翁递来的刀,在手中把玩着,对老翁说:“咱们素不相识,这几天承蒙您的盛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可报答您的,只好以杀身相报了。”说着,就要用刀自杀。

  老翁见了,非常惊恐,连忙上前劝阻:“你如果这样,就把我害苦了!”

  那人问:“这怎么说?”老翁说:“家里无端死了一个人,要吃官司自不必说;即便是无事,也要白白拿出烧埋钱十二两。所以,万万使不得!”

  那人也就不再装模作样地自杀,转而说:“既然如此,也就承蒙您老的关照,拿十二两烧埋钱给我,让我走吧。”

  老翁好心未得好报,一时大怒,与那人争执起来,一下子惊动了四邻乡亲。

  乡亲们围上来解劝,好说歹说,总算减了一半数目,让老翁给了那人六两银子作罢。

  三天三夜包吃包住不说,还白白赔上了六两银子,老翁越想越觉得冤枉,无奈地叹息道:“哪料到竟遇上这种凶残之人!”

  那人听了,也责怪说:“不说你凶,反倒说我凶,真是岂有此理!”

  老翁追问道:“怎么是我凶?”那人说:“既然你不凶,为什么留我住了三夜,就按二两一夜扣我的银钱?”

古代经典笑话6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

  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住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

  吟送了两句诗: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6)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 (菁华5篇)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1

  伯愁是伯乐幼年时的好朋友。**后,以磨面为生,本小利薄,小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整天愁眉苦脸,像根秋丝瓜。

  这天,他从城里回来,却一反常态,笑逐颜开。

  老伴惊诧地问:“你拣到宝贝啦,今天这么高兴?”伯愁说:“我在城里碰到伯乐啦,他答应送我一匹千里马!你算算,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磨多少面?往后,咱们的日子不用愁了!”

  老伴也听别人说过,伯乐善识千里马。丈夫这么说,她心里也挺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伯愁就把家里那匹拉磨的黑马牵到城里去。中午,骑着一匹浑身像锦缎裹着似的枣红马回来了。他高高兴兴地对老伴说:“看见没有?这是匹千里追风赤兔马!我骑着它从城里回来,百把里路,不到一个时辰就到家了!”

  奇怪的是,这匹赤兔马拉起磨来,并不比原来那匹黑马快多少,伯愁的日子还是不好过。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脸上又堆满了愁云。

  “唉!世人都说伯乐善识千里马,我看他是徒有虚名而已!”伯愁长吁短叹地说。

  不久,从城里回来的人说,伯乐在马市上又发现了一匹千里乌骓马。这匹乌骓马,很像伯愁家原来那匹拉磨的黑马。

  伯愁听了,一个劲地摇头:“笑话!笑话!”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2

  被释放的猴子

  峨嵋山一处摄影点,老板从山里捕捉了一只猴子来陪照以招揽顾客。猴子蹲在一根高1。5米的柱子上,脚上系了一根链条。它必须永远蹲在那儿,因为链条只有30厘米长,如果它跳下来,它就倒吊在上面了。它的尊容被摄进了无数的照片,同娇美的太太、潇洒的绅士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伴;然而领略峨嵋山风光的乐趣同它都是无缘的,它不过是一个柱子上的囚徒,严寒酷暑,日照霜落,它都只能在那儿忍受煎熬。

  后来被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现了。协会认为这是虐待动物,要求老板释放这只猴子。老板认为这是他养的牲畜,别人无权干涉。经过激烈的争执,老板提出除非他们出钱赎出这只猴子,要不他就继续这样经营。协会没有办法,只好接受老板的讹诈,用3万元的高价赎下猴子,让它返回山林。

  当链条解开以后,猴子用惊疑的眼神望着这些陌生人,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人们送了它一挂香蕉,一把花生米,示意它回山林里去。他们还放了一挂很长的鞭炮,来庆祝它的**。猴子摸摸它的被链条磨光了毛并且流着血的小腿,一颠一跛不好意思地走了。到了山林深处,它长叫了一声,不知道是悲哀还是高兴。

  人们散了,山里恢复了*静。那天晚上,获得全胜的老板自然睡得香甜。黎明时分,听到窗外有什么动静,老板开门一看,发现那只猴子又规矩地蹲在原来的柱子上。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3

  斩蚯蚓

  花草地上,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在看啥呢?噢,一只名叫翠翠的螳螂正在表演魔术:斩蚯蚓。翠翠举起一只镰刀形的前足,喀嚓一声,把草地中间的蚯蚓斩成两段。观众的心一下子都悬了起来:斩断了的蚯蚓还能复活吗?还能长成原来的样子吗?正当大伙在这样想的'时候,奇迹发生了:两截断蚯蚓都变成了有头有尾的完整蚯蚓。观众为螳螂翠翠的绝技欢呼起来。

  这时,一只名叫青青的螳螂对大伙说:“这有什么稀奇的!我们螳螂都有两把天生的刀,谁不会斩蚯蚓?我马上再给大伙表演一个。”它把一条红蚯蚓放在草地中问。翠翠赶忙对它说:“先别斩,听我把要领告诉你。”青青才不相信斩蚯蚓有什么要领呢,它举起前足,照蚯蚓的后部就是一刀,翠翠连阻挡都没有来得及。

  “完了!”翠翠叫了起来,“让你这么一斩,那段只有尾巴没有头的蚯蚓再也不会长出头来了,只能成为一条两个尾巴的变态蚯蚓。”

  “哼,我才不信呢!”青青不服气地说,“你斩的就能长出头来,我斩的就不能,岂有此理!”

  “斩的地方不同,后果就不一样。我让你先听听要领,你偏不听。嗨!结果害了这条蚯蚓。”

  “我就不信斩蚯蚓还有什么要领。”

  “有。在蚯蚓前五节到八节的地方斩断,就能很快再生成完整的蚯蚓。在十五节以后斩断,后半截就不能再生头部了,只能长出尾巴来。我斩的是五至八节的中央;你呢,正巧斩断了十五节以后的地方。”

  “我不信!我不信!”青青嚷嚷起来。

  “那就等着瞧吧。”

  观众们都紧张地瞅着断蚯蚓。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后,那段只有尾巴没有头的蚯蚓果真从切断处长出了一条尾巴,变成了一条无头的两尾蚯蚓。

  青青呆住了。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4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噹”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古代经典寓言故事5

  在离我们这儿很远的青松国森林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人们都很喜欢她。由于她的脸太白了,白的就像天鹅的羽毛,所以,大家都叫她“天鹅姑娘”。

  这天夜晚,青松国里下起了雪,雪下得好大、好大,夜又黑极了,一只狐狸,在雪地里,艰难爬着。腿上,滴着涔涔的血,它眼中含着泪花,泪水一滴、一滴的流下来,它已有三天没吃饭了,又让猎人打了一枪。它慢慢的向小屋爬来,纷纷的雪花,落在它身上,快把它埋住了。

  狐狸终于爬到了小屋门前,喊着:“救救我,救救我吧。”

  想,它以前经常干坏事,和山猫一起偷吃雀妈妈的小雀雀啦,这样的大坏蛋,也该救它吗?可是,它又多可怜啊……

  她向灶炉里添了些树枝,火越烧越旺,周围渐渐暖和了,过了好一会儿,狐狸慢慢醒来了,它蠕动着嘴唇对天鹅姑娘说:“谢谢你!我向*发誓:我一定报答你的恩情,让你过上最幸福的生活。穿上用天鹅羽毛、凤凰彩冠做成的衣服,让孔雀为你弹琴,百灵为你歌唱。

  到那时,你将成为青松国的公主。天鹅姑娘的脖子。顿时一股血流了出来。森林仿佛在做着梦,一切都是那样*静。天鹅姑娘似乎睡着了,睡的那样香、那样甜、那样莫名其妙……


经典古代民间笑话故事 (菁华6篇)(扩展7)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故事(精选5篇)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故事 1

  宁波谚语。喻卖力干活 ,但得不到赞赏。宁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传统的宁波*俗中,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惯,即男子不做家务。炒年糕须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务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窍门,会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会炒焦。他出了力气不但得不到表扬,还会遭到妻子的臭骂。由于“火旺”和“阿旺”谐音,于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讲作“阿旺炒年糕”。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故事 2

  秋战国时期,赵国优秀将领廉颇以英勇善战闻名立下无数战功,地位很高。蔺相如当时是一位赵王身边宦官的门客,被推荐完成送和氏璧换取秦国十五做城的任务。

  当时秦国强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国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国蔺相如肩负国家利益和荣辱,冒生命危险以聪明才智和胆识完壁归,赵得到赵王赏识和封赏。不久秦赵两国国君在滇池相会,蔺相如又立大功为、找国挽回面子。赵王封他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不满,觉得自己在沙场上为赵国拼命攻下无数城池,立下汗马功劳,蔺相如动动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劳还大,很不服气。蔺相如得知廉颇对自己有意见,处处忍,让别人说他是怕廉颇,他却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能怕廉将军,现在秦国不敢入侵,因为赵国有得力将相,一旦我们不和就会削弱赵国力量,秦国趁机入侵怎么办?我不论功争权为的是国家大局,将相的共同利益。”

  此话传到廉颇耳里,廉颇也是身明大义之人,主动负荆请罪。将相和的佳话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故事 3

  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故事 4

  中国古语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说法,这个论点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有转机的。

  其实这个“现象”很简单:船横着的时候受到水的大面积力量的冲击就发生了偏转,受到的作用力沿水流的方向,故船沿水流方向前进形成保持直向的受力稳定形状了。

  生活中亦是如此,许多的事情很微妙,常让人难以真正去透澈了解,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譬如说小时候常常听到长辈们说:『船到桥头自然直』,我总觉得这种想法很消极、甚至很阿Q,谁能保证船到桥头自然直呢?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这句话还真有几分道理;上班族朋友们如果也能体会到这个道理,一定有助于在工作和学*中放松心情。

  中国古代民间谚语故事 5

  汉朝末年的时候,一个大官叫杨彪,他有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名叫杨修,在宰相曹操手下做官。

  有一天,曹操的新花园修好了,曹操看后,什么也没说,只在门上写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不懂他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

  “丞相是嫌门太阔了!”原来“门”中加个“活”字是“阔”。于是人们便将门改小了些,曹操看后很高兴。

  又有一次,西凉有人送了一盒酥糖来,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个字,大家又不懂是什么意思,杨修笑道:“如果把合字拆开来读,就是‘一人一口酥’,我们大家分了吧于是一人一口吃了。曹操知道后,口头虽夸他聪明,心里却很忌惮他。

  曹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常常怕人暗害他,就对人说:“我梦里喜欢**,因此我睡着了,你们不要靠过来呀。”一天午睡时,他的被子落在地上,侍从慌忙取起给他盖上,结果曹操一剑把他杀了。又睡了过去,半天后起来,假装问:“是谁杀了他?”大家说:“是您在梦中杀的。”曹操假装伤心痛苦,命令手下好好抚恤他的家人。杨修叹气道:“丞相并没有在梦中,你真是死得糊里糊涂啊!”曹操听说后更加厌恶杨修。

  杨修和曹操的小儿子曹植非常要好,他预先给曹植写了有关**大事的答案十条。曹操每次试问,曹植都对答如流,令曹操很喜欢。后来曹操听说是杨修教的,便存了杀他之心。

  这年,曹操带大军来进攻汉中,被诸葛亮连败了几次,心中很苦恼。正好有人来请示今夜的口令,曹操正在吃鸡,随口就说:“鸡肋。”杨修一听就命令左右收拾行装准备回去。左右问他原因。杨修说道:“鸡肋上没有多少肉,吃起来无味,丢掉了还可惜,所以我猜丞相是要退兵了。”曹操又一次被杨修猜中了心事,更加怒火中烧,说杨修造谣生事,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了,他的父亲非常难过。一天碰见曹操,曹操说:“啊呀!你怎么瘦成这样了?”杨彪叹气回答道:“我还怀着老牛舐犊之爱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