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

首页 / 工作计划 / |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1 1

  2 做酸奶 1 2

  3 馒头发霉了 2 2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3

  5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2 4

  2 地球的表面 1 6

  3 地球的内部 2 7、8

  4 火山与地震 1 8、9

  5 地表的变迁 2 10

  6 单元总结 1 11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 蜡烛的变化 2 11、12

  2 铁钉生锈了 2 12、13

  3 变色花 1 13

  4 洗衣服的学问 1 14

  5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 登月之旅 1 15

  2 太阳系大家庭 1

  3 看星座 1 16

  4 探索宇宙 1

  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 17

  6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 假设 1 18

  2 实验 1

  3 单元总结 1 19

  考核 2 20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学生学*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年级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自然学*,对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

  1、可喜之处:通过三年级的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

  按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阅读了《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学生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5

  暑假轻轻地告别了我们,新的一个学期悄然来临。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为了搞好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2)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天气——1—5周

  第二单元 溶解——6—9周

  第三单元 声音——10—13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14—16周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1)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同学对科学课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同学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身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由于同学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局部同学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经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珍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同学在学*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沛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第一单元“电”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同学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丈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同学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同学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同学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同学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身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协助同学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其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同学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同学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维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加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同学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丈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身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身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维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沛了解同学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干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防止客观事实与同学的想象混淆。

  2、指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和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协助同学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同学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同学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同学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身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同学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同学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协助同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同学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五、说课稿进度表:

  0301-0305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点亮小灯泡

  0308-0312

  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0315-0319

  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

  0322-0326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单元复*

  0329-0402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0405-0409

  3、花、果实和种子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0412-0416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

  0419-0423

  7、动物的繁殖活动

  单元复*

  0426-0430

  1、一天的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0503-0507

  五一长假

  0510-0514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0517-0521

  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

  0524-0528

  7、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单元复*

  0531-0604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0607-0611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述矿物(一)

  0614-0618

  5、观察、描述矿物(二)

  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0621-0625

  7、岩石、矿物和我们

  单元复*

  0628-0702

  期末考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衡”统整教学内容,共设6单元,22个课题。

  本册侧重“作用与*衡”中的“*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衡‘而这种*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衡现象。因此,自然界的物质永远都处在相互作用之中。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使学生: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表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

  2、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发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各种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五、课时安排

  1.怎样才能省力……………………………………….1课时

  2.撬棍的学问……………………………………….…1课时

  3.轮子的妙用……………………………………………1课时

  4.斜坡的学问……………………………………………2课时

  5.自行车…………………………………………………2课时

  6.小鸟和小猫……………………………………………2课时

  7.落地生根………………………………………………2课时

  8.相似与差异………………………………………….…2课时

  9.克隆羊——多莉………………………………………2课时

  10.生命从哪里来………………………………………..2课时

  11.寻找进化的证据……………………………………..2课时

  12.生物进化的秘密……………………………………..2课时

  13.山脉的变化…………………………………………..2课时

  14.沙洲的形成…………………………………………..2课时

  15.溶洞里的钟乳石……………………………………..2课时

  16.人类改变地表………………………………………..2课时

  17.常见矿物……………………………………………...2课时

  18.金属的来历……………………………………………2课时

  19.煤与石油………………………………………. ……..2课时

  20.矿产资源………………………………………. ……..2课时

  21.工具——人类的帮手…………………………. ……..2课时

  22.机器人………………………………………………….1课时

  共计40课时,机动五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学*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透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资料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善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透过对水的观察,持续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状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此刻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我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资料(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一样意见、合理的推荐、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我的*时状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资料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我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带给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潜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资料:低年级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好处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潜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潜力。透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活动资料:学生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我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资料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孩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孩子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孩子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孩子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孩子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孩子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孩子: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孩子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孩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孩子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孩子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孩子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孩子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孩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孩子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孩子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孩子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孩子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2)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1

  我担任五年级两个班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与全体老师一道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顺利地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科学学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转变育人观念,进一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加强学科质量意识,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因此,为总结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现将本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基本情况

  五年级有学生70人,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三、具体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4、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学*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做到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落实课堂教学40分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5、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1、继续深入学*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要点,以熟练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2、认真学*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知识水*,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有少数学生认识不够,参与活动不积极。

  4、少数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怕麻烦,走捷径,没有认真动手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走进新的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自己,学*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业务水*,更好的教学育人。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具体做法:

  1、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做到科学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3、仪器的使用与保管

  在教学中,我对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对易碎的玻璃等仪器要小心轻放。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损失率。同时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使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事项,因而降低了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动手能力差。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没有很好的掌握,从而导致操作的失误。对实验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归纳整理。

  2、有部分实验由于缺乏器材,不能开展,而且数量不足,因而影响实验效果。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

  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但是学校的条件往往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去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3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

  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书面作业,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

  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提高教学水*。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

  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对于后进生的态度经常是比较急躁,这些都需要我在工作中逐步的改进,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xx年7月13日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4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结束了,为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的学*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认清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改革目标的能动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具体做法: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实施科学新课程标准,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科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培训材料,明确目标和任务,理清新课程的结构、理念。

  2、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把科学课程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真正做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严格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

  实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

  4、创造性的挖掘课程教学资料,布置探究式的课外作业。

  为了结合探究性学*方式的要求,转变评价方式与知识的形成的方式,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课外作业尽可能地有探究性的课题。虽然那些课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但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在科学学*的兴趣与探究能力上有长足的进步。

  通过努力,本学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惑,以待于以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解决:

  一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原有教材中没有而新增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去学*;

  二是如何更好地把信息技术与新课程进行整合的问题;

  三是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更多的外界条件的支持,如何合理地解决好这一问题。

  四是如何把新课程的实施与学生升学更好的融合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去思考。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将过去了。这时又该静下心来把这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了,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学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紧张而充实的氛围中度过。从总体上来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新思维,使我受益匪浅。为了激起学生的数学学*兴趣,更好地培育学生良好的学*气氛,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详细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按照数学学科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新教师的身份要求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切实做好一切教学常规工作,尤其是在备、讲、批、辅各方面,兢兢业业,从不敷衍了事,并坚持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每期常规检查都得到肯定。

  1、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2、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加强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6、通过练*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课,讲究练*方式,提高练*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和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长会、或与家长通电话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的精神。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的目的不够明确,学*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或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差。

  3、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4、计算能力差异太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可是却有大部分学生计算时不认真,粗心大意,导致两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三、改进的具体措施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1、结合教材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虚心向有经验教师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学困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及时家访,家长配合抓好学生的学*。

  7、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的精神。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3)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1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3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观察,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五年级的学生最大的特点知识丰富,很喜欢发明创造,本学期我准备在实验上加大难度,锻炼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的能力。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2、活动内容:

  低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还可与媒体沟通在报纸上刊登。

  3、活动时间:xxxx年10月份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用年级:三、四、五年级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3、活动时间:xxxx年12月份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通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进评价激励机制,帮助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惯、行为*惯和生活*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的小朋友,纪律良好,学**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强大内驱力和学*动力。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知道收集证据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题。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一定的办法研究问题。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5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促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和实验操作能力,总结*年来的经验得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特拟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抓实常规工作和教研工作,积极探索正确、严谨的实验教学方法,并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新课程理论学*,适时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基本过程的实验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的素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争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李学权

  组员:科学任课教师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学好小学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了以单一文化课为主的形势,而科学的课程不为教师和学生重视。学校把新课改工作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趁此契机,成立科学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以此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在学生中的宣传,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实验意识——实验是要求我们得出正确结论的同时,追求正确的实验过程。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进行实验教学的备课,同时组织外出参加科学教学培训,并及时传达培训精神。学*课程标准,使全体教师更系统地领悟新课改的内涵,更全面地把握住新课改的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同时根据我校实际,科学老师是兼职的这一情况,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开展好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自身实验素养。通过教师实验操作规范示范和教师实验教学比武,强化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3、做好实验室资料建设工作,完善实验室资料建设。

  完善实验室资料建设,使实验器材的去向和流动有凭可依,有据可寻。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能根据*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验器材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此做好记录。

  4、认真落实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的关键所在,对于教材中规定的实验教学要开足,开好。认真对待学生的实验,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对于个别实验,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开展,或者由于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上正常完成的实验,能够利用课外、课余时间完成。监督学生完成教学中需要长期坚持的实验。

  5、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定时开展教研组活动。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工作中,教研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开展。一、*时教学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如何调整实验教学工作;二、*时实验教学时,学生的哪些实验会出现和设计比较大的偏差的,自己课堂上是如何纠正,以及今后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三、学生对实验操作中主要存在的误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四、对实验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四、教学安排:

  三月份:开学前积极采购好各种实验器材和药品。各班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和工作措施。成立组织领导,督促认真落实。

  四月份:按照实验目录要教学要求开展好实验教学,完善各种资料。

  五月份:继续按要求开展好实验教学,组织好学生的一次实验竞赛。

  六月份:搞好实验教学,开展实验评比,做好科学实验期末复*。

  七月份:收集完善各种资料,迎接复*考试,做好期末总结。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4)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12篇)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 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 34 人;女生 23 人;合计 57人。

  2、学生学**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

  三、 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

  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周~第4周

  《生物与环境》

  第5周~第7周

  《光》

  第8周~第12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13周~第15周

  《运动和力》

  第17、18周

  复*、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八个课题,这八个课题即是学*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生物与环境”单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光”单元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1、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运动和力”单元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

  191.5-1.9复*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根据市、县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4、根据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好全国、省、市有关学科竞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适用年级:一、二年级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二十四个课题,三十二课时。个单元均已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调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是教科书的灵魂。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3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单元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加强对教材的研读。

  继续加强对教材的研读,本项工作要贯穿于教研工作的始终,通过市、区、校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予以落实。重点从单元整体结构出发,对每一课教材进行理解和把握,从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确定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围绕单元核心概念的建构来开展每课教学活动,切实落实课时目标。

  2、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市教委提出的高效教学要求,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好科学课。

  3、做好优秀教研成果的交流研讨。

  在充分做好上述两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经验和成果的推广工作,使我们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建立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交流推广,深化我们的研究,形成潜心钻研、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推进我们的教学研究不断深入。计划于5月份召开优秀教研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深化课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主要通过教学研究成果的经验介绍、现场教学的展示和课后评析等内容方式来交流推广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化。

  4、继续推进区际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

  本学期,继续大力倡导区际间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各区县在展示各自教学研究成果的同时,重在做好相互间的交流研讨,促进彼此共同提高。在上学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3月份召开由河北、南开、红桥三区联合组织开展的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活动主要交流三区教师对四年级《电》这一单元教材教法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研究成果。

  二、强化课改教科研工作

  5、推广课改专题的经验成果。

  做好第一轮课改专题的成果推广工作。利用下校调研、教研员工作会议、市中心组活动和市级教研活动等时机,介绍推广专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参与活动教师的辐射作用来向更多的教师介绍专题研究成果,以期教师并能把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课堂教学面貌有进一步的改观。

  同时,也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科现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议题,为研发第二轮课改专题指南和申报工作做必要的准备。

  6、做好《学生学业评价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做好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学生学业评价的实验与研究》中期总结,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课题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在2月15月前上报参会论文,为参加2月份在福建召开的课题中期交流研讨会做好准备。

  7、做好《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部署,做好《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开题准备及申报子课题的工作。

  8、组织实验基地校的相关教师做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组织实验校的教师对实验教材进行认真的实验与研究,做好实验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梳理和研究工作,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丰富先期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力争创生出新的教学。计划3——7月份,每月组织实验校教师集中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交流各自经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共谋解决发展之策。

  三、做好日常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

  9、切实加强教学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指导。

  采取集中调研与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学期调研的主题仍然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展开。调研的形式主要是听课和座谈。每次调研做到:

  (1)调研前有沟通,围绕调研的主题,被调研的区县教师要认真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上传至教研室,教研员在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并充分作好准备的前提下,再进行调研活动;

  (2)调研中有交流,一方面要倾听教师的心声、要求,为今后确立教研工作的着力方向积累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师们提出的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教师们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切实提高调研的实效性;

  (3)调研后有反馈,调研后要对调研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作好调研校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本学期除参加本室集体组织的到大港、北辰普育学校开展的调研活动外,还要继续加强对较边远地区的指导与服务,计划于四、五月份分别到西青、宝坻两区进行教学调研服务工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科中心组等其他形式的活动加大听课调研力度,切实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10、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充分调动各区教研员的工作潜能,充分发挥咨询委员和兼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通力协作共同担负起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围绕“科学课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计划在4月份组织召开以教研员和咨询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要成员的教学论坛活动,旨在引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们深入思考该问题,以期统一认识,形成共识,促进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此项活动也为锻炼和打造一支较为过硬的多层面的骨干教师队伍,使其在深化课改,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方面作出贡献。

  本学期继续组织中心组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利用每单周四上午的时间,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和课改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理论的学*和学*心得的交流,真正使青年教师在理论学*和实践应用的交互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教学真谛的认识,增强教学能力,使教师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 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1.加强对教材的研读。

  继续加强对教材的研读,本项工作要贯穿于教研工作的始终,通过市、区、校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予以落实。重点从单元整体结构出发,对每一课教材进行理解和把握,从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确定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的难点,围绕单元核心概念的建构来开展每课教学活动,切实落实课时目标。

  2.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主题,展开教学方法的研究。

  根据市教委提出的高效教学要求,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着力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好科学课。

  3. 做好优秀教研成果的交流研讨。

  在充分做好上述两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经验和成果的推广工作,使我们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建立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并通过交流推广,深化我们的研究,形成潜心钻研、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推进我们的教学研究不断深入。计划于5月份召开优秀教研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活动的主题是《深化课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主要通过教学研究成果的经验介绍、现场教学的展示和课后评析等内容方式来交流推广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不断深化。

  4. 继续推进区际间的教学交流与研讨。

  本学期,继续大力倡导区际间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各区县在展示各自教学研究成果的同时,重在做好相互间的交流研讨,促进彼此共同提高。在上学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3月份召开由河北、南开、红桥三区联合组织开展的教学交流展示活动。活动主要交流三区教师对四年级《电》这一单元教材教法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的研究成果。

  二、强化课改教科研工作

  5.推广课改专题的经验成果。

  做好第一轮课改专题的成果推广工作。利用下校调研、教研员工作会议、市中心组活动和市级教研活动等时机,介绍推广专题研究的成果,通过参与活动教师的辐射作用来向更多的教师介绍专题研究成果,以期教师并能把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使课堂教学面貌有进一步的改观。

  同时,也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学科现状,研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议题,为研发第二轮课改专题指南和申报工作做必要的准备。

  6. 做好《学生学业评价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做好国家级十一五课题《学生学业评价的实验与研究》中期总结,利用寒假期间组织课题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在2月15月前上报参会论文,为参加2月份在福建召开的课题中期交流研讨会做好准备,工作计划《科学工作计划》。

  7.做好《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部署,做好《天津市中小学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开题准备及申报子课题的工作。

  8.组织实验基地校的相关教师做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组织实验校的教师对实验教材进行认真的实验与研究,做好实验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的积累、梳理和研究工作,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案例,丰富先期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力争创生出新的教学。计划3——7月份,每月组织实验校教师集中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交流各自经验体会及存在的问题,共谋解决发展之策。

  三、做好日常教学的研究、指导与服务

  9. 切实加强教学调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指导。

  采取集中调研与分散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学期调研的主题仍然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展开。调研的形式主要是听课和座谈。每次调研做到:

  (1)调研前有沟通,围绕调研的主题,被调研的区县教师要认真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上传至教研室,教研员在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并充分作好准备的前提下,再进行调研活动;

  (2)调研中有交流,一方面要倾听教师的心声、要求,为今后确立教研工作的着力方向积累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师们提出的和在实际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教师们提供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切实提高调研的实效性;

  (3)调研后有反馈,调研后要对调研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作好调研校的信息反馈,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本学期除参加本室集体组织的到大港、北辰普育学校开展的调研活动外,还要继续加强对较边远地区的指导与服务,计划于四、五月份分别到西青、宝坻两区进行教学调研服务工作,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科中心组等其他形式的活动加大听课调研力度,切实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

  10. 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充分调动各区教研员的工作潜能,充分发挥咨询委员和兼职教研员的引领作用,通力协作共同担负起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围绕“科学课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主题,计划在4月份组织召开以教研员和咨询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要成员的教学论坛活动,旨在引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们深入思考该问题,以期统一认识,形成共识,促进科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此项活动也为锻炼和打造一支较为过硬的多层面的骨干教师队伍,使其在深化课改,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方面作出贡献。

  本学期继续组织中心组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利用每单周四上午的时间,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和课改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理论的学*和学*心得的交流,真正使青年教师在理论学*和实践应用的交互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教学真谛的认识,增强教学能力,使教师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

  191.5-1.9复*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5)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1 1

  2 做酸奶 1 2

  3 馒头发霉了 2 2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3

  5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2 4

  2 地球的表面 1 6

  3 地球的内部 2 7、8

  4 火山与地震 1 8、9

  5 地表的变迁 2 10

  6 单元总结 1 11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 蜡烛的变化 2 11、12

  2 铁钉生锈了 2 12、13

  3 变色花 1 13

  4 洗衣服的学问 1 14

  5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 登月之旅 1 15

  2 太阳系大家庭 1

  3 看星座 1 16

  4 探索宇宙 1

  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 17

  6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 假设 1 18

  2 实验 1

  3 单元总结 1 19

  考核 2 20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区教育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方式,继续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积极组织教师上好各种公开课,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各校教研联动搭建*台,努力促进全区教学的均衡发展;

  2、组织本学科教师j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应用模式,片区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3、充分发挥教研组合作研究的优势,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等形式教研活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以点带面,辐射全区。

  5、品德学科注重调研、视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

  6、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努力学*,适应信息教育大环境下的教研模式,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7、安全教育课程要列入课程计划。学校要制定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并要有专门的安全教师,安全教案,保证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学、品德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科学、品德试卷分析及教研活动

  四、五月份: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

  六、月份:

  1、进行四、五、六年级实验操作检测;

  2、筹备本学期期末测查及命题工作。

  3、期末考试、总结。

  六月份:检查学校各年级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和安全课开设情况。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

  191.5-1.9复*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围绕我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科学教学的教研质量与教研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有效资源,强化教师业务学*水*,实施专业化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增进我校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加强学*与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构建学*型组织。

  本学期拟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活动:

  (1)继续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两本最基本的导向性书,把握科学教学的基本方向与目标。

  (2)组织学*《科学课》等专业性杂志,加强*时的与反思。

  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要求科学教师在理论学*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参加“教海探航”论文评比活动。

  3、“上网学*”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的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网上学*实践活动。

  二、继续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要抓好实验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苏教育网”(xxkx.cn)中的教材教法培训资料,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亮点与精华,向全镇科学教师展示一些精品课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强与溧阳市教研室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依托远程教学资源,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调动教师参与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挖掘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师学*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学*,汲取营养,共同协商、互动交流,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2、积极探索“看中学”的形式、内容,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资源。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制订课题组计划。

  2、制订各年级教学计划

  十月份:中学《科学》新教材分析与培训活动。

  2、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积极参加“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实验教师研讨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优秀课”评比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元月份:做好科学的的期终考核工作。

  2、归纳收集资料,检验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共有6个*行班,每班学生均为3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

  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改教研课题

  科学课中学生倾听现象的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如有不足之处,工作中及时调节与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6)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菁选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二十四个课题,三十二课时。个单元均已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调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是教科书的灵魂。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3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单元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促进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和实验操作能力,总结*年来的经验得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特拟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抓实常规工作和教研工作,积极探索正确、严谨的实验教学方法,并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新课程理论学*,适时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以“问题—设计—行动—反思”为基本过程的实验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专业的素养和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积极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并争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组织领导:

  组 长:李 鹏 副组长:李学权 组 员:科学任课教师

  三、工作措施:

  1、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学好小学科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往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形成了以单一文化课为主的形势,而科学的课程不为教师和学生重视。学校把新课改工作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趁此契机,成立科学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以此促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加大在学生中的宣传,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实验意识——实验是要求我们得出正确结论的同时,追求正确的实验过程。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校组织教师集体进行实验教学的备课,同时组织外出参加科学教学培训,并及时传达培训精神。学*课程标准,使全体教师更系统地领悟新课改的内涵,更全面地把握住新课改的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同时根据我校实际,科学老师是兼职的这一情况,对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开展好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自身实验素养。通过教师实验操作规范示范和教师实验教学比武,强化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严谨性。

  3、做好实验室资料建设工作,完善实验室资料建设。完善实验室资料建设,使实验器材的去向和流动有凭可依,有据可寻。并且在此基础上,教师能根据*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验器材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此做好记录。

  4、认真落实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的关键所在,对于教材中规定的实验教学要开足,开好。认真对待学生的实验,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对于个别实验,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开展,或者由于实验时间过长,无法在课堂上正常完成的实验,能够利用课外、课余时间完成。监督学生完成教学中需要长期坚持的实验。

  5、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定时开展教研组活动。在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工作中,教研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开展。一、*时教学工作是否能够正常开展,如何调整实验教学工作;二、*时实验教学时,学生的哪些实验会出现和设计比较大的偏差的,自己课堂上是如何纠正,以及今后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三、学生对实验操作中主要存在的误区,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四、对实验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四、教学安排:

  三月份:开学前积极采购好各种实验器材和药品。各班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和工作措施。成立组织领导,督促认真落实。

  四月份:按照实验目录要教学要求开展好实验教学,完善各种资料。

  五月份:继续按要求开展好实验教学,组织好学生的一次实验竞赛。

  六月份:搞好实验教学,开展实验评比,做好科学实验期末复*。

  七月份:收集完善各种资料,迎接复*考试,做好期末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水”、“天气”、“空气”等三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学生学*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学*与自主学*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实验也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去做,学生的实验能力得不到发展,活动时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对这学期的教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到生物园里学生物》、《课外活动》、《文艺汇演》、等4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中、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土壤与岩石》单元主要让学生做土壤成分实验,知道土壤的结构是由沙、黏土、腐殖质组成;通过实验认识三类土壤的特点;能设计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等教学内容。《和谐的自然界》列举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事实,知道保护色、拟态、冬眠等保护方式。通过实验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特性研究蚂蚁和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懂得食物链的含义,理解为什么要保持生态*衡。了解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如何保持珍稀动植物的生态*衡,制定计划开展保护动植物的活动等主要内容。《热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主要学*热的传递方式及热对物体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及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等主要内容。《透镜与生活》要求学生用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及成像规律及应用;做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了解*视眼的形成及预防;注意用眼卫生。《地球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形成昼夜变化,做模拟实验。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查阅资料观察记录月相变化,了解月食、日食现象。查阅资料了解月球概貌:大小、月表特征、有无动植物和空气等内容。《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种花的过程;在校园或家庭创设生物角,栽培植物。

  三、教学目标:

  1、探究土壤的成份及特点(如:保水性)及与植物的关系。

  2、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生物链的知识及打破生态*衡的危害,教育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衡。

  3、探究热传递的方式及与人们的关系。

  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眼球成像的原理,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

  5、了解地球、月球的公转及位置关系形成的月相、日食、月食、昼夜产生及对生物的影响。

  6、了解生物群落并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及相互间的联系。

  7、通过探究、游戏、体验、播放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与热传导有关的实验、貌相形成及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了解眼睛的构造及看物体的生理机能的模拟实验仪器缺少、材料也不好带,也不好组织,这此是本册的教学难点,同时这部分内容也很重要。

  五、教学基本措施:

  1、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

  我所教学的每个班,我打算本着就*的原则给他们分组,每组4-6人,每组学*最好的那个学生为组长,字写得最好的那个学生为记录员。组长负责小组活动纪律、安全、组织、分配带材料等工作,记录员做好实验记录。在教学中逐渐教会他们怎样组织实验、交流、带材料、作记录,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原则上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小组内评,再推荐优秀学生在班上评。

  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它承载着科学教学的所有价值,但现实却不能让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我打算抓住那些利于探究的内容、核心内容、重要的内容设计并开展探究式教学,每课进行探究的问题不能超过两个,如果探究的问题超过两个,则次要的内容要用其它方法进行变通,如视频、游戏等方法组织教学。探究时,要独立与合作结合起来,能分组做实验就分组做,不能分组做的老师要演示实验,不能演示实验的,要运用多媒体播放,不能播放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设计。总之,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合理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我即不强制学生的学*,也不放任自流,用语言、情境、游戏等到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科学教学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其它方法运用得当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就经常在教学中运用游戏、讲科学故事、观看视频等手段,这些手段有的让学生亲历过程、有的在故事有原理、有的增强材料的直观性,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个学期,我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作为探究式教学的补充。

  3、向其它学科融合

  科学有时向语文、音乐、美术融合,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审美、科学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土壤,我计划让学生赞美土地,学*珍稀的动植物,我计划在课堂上开展一次即兴演讲,探究月球,我打算让学生畅想未来……

  4、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下载并保存文字、在网上观看科学视频等。

  六、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除《植物向哪里长》《密切联系的生物界》《温度计的秘密》《凸透镜》《弯弯的月亮》外,其它都是一课时,每学一单元都要复*、测试,大约要两个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学*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三 、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一班的学生不如二班发言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四、 教材内容简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1课。

  第一单元 机械和工具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木才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 热和燃烧 本单元结合热和燃烧之间的特征让学生探索热和燃烧之间的联系及其相关问题,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四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主要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

  情景模拟 科学设计和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欣赏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家庭科技活动 科学幻想

  七、教改实验课题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课题提出原因: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往往活动的实效性较差,学生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良好的探究*惯需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培养。

  研究方法:

  1、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掌握探究活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探究*惯。

  2、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和小专题研究。

  3、开展资料搜集活动。

  4、科技小制作比赛。

  八、教学进度

  第一周 第一单元 第1、2课

  第二周 第3、4课

  第三周 第5、6课

  第四周 第7、8课

  第五周 第二单元 第1、2课

  第六周 第3、4课

  第七周 第5、6课

  第八周 第7、8课

  第九周 第三单元 第1、2课

  第十周 第3、4课

  第十一周 第5、6课

  第十二周 第7、8课

  第十三周 第四单元第1、2课

  第十四周 第3、4课

  第十五周 第5、6课

  第十六周 第7课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期末复*

  第十九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

  191.5-1.9复*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科学的价值。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经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善评价激励机制,帮忙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惯、行为*惯和生活*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二、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的小朋友,纪律良好,学**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强大内驱力和学*动力。

  三、教学目标:

  1、明白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明白收集证据能够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动物的名称,能用不一样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珍爱动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能清晰表述自我的问题,明白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明白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5、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我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我能够研究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题。

  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能清晰表达自我的问题,能从问题中筛选出自我能够研究的问题,能够想出必须的办法研究问题。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年级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自然学*,对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

  1、可喜之处:通过三年级的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

  按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4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如有不足之处,工作中及时调节与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五篇)(扩展7)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优选【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1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方式,学*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兴趣。

  2、通过各单元的学*,掌握各单元的知识。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针对该科和本年级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使学生养成探究*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以实践为主,采取“大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只起引导和教正的作用,由学生自己归纳和概括,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光盘,电脑,教学仪器。

  (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d)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e)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

  (g)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h)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五年级学生经历了五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 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本学期撰写3篇实录与案例分析。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在相关章节内容中渗透法制教育。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3

  一、 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 34 人;女生 23 人;合计 57人。

  2、学生学**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

  三、 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

  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第1周~第4周

  《生物与环境》

  第5周~第7周

  《光》

  第8周~第12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13周~第15周

  《运动和力》

  第17、18周

  复*、检测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4

  一、班情分析 (包括同学数、同学原有成果、知识掌握情况、学*态度和作业*惯以和差生情况等)

  五年级有四个班,共140多人,经过二年的学*,同学已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据说这届同学大局部学*比较自觉,但不够稳定,尤其要抓好几个调皮的同学,才干维持好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上学期的考试成果,除了四班不和格的较多以外,其它各班不算太差,今年又重新分班,各班情况基本*衡,所以抓好学*态度不放松,锲而不舍,应该能教好。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同学有了自身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同学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局部知识比较笼统,和同学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学要求 (按大纲要求,结合本班同学的知识基础实际,制定一学期切实可行的教学总要求)

  过程和方法:

  1.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1.2能对自身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出书面计划。

  1.3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1.4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1.5能浓度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2.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悼念可以有、实验等多种方法。

  2.3知道猜测或推测与经探究证实的结论是不同的。

  2.4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5会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评议或质疑,并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探究。

  3.1能提出某项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2会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3.3能用自身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4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4.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4.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悼念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4.3在探究过程的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4.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

  5.1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5.2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5.3会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5.4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

  5.5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5.6能用自身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5.7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5.8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知识与技能:

  1.1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用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1.2懂得怎样才干让天*和杠杆料理*衡。

  1.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

  2.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

  2.2能根据特征对问题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

  2.3能将资料的特征与它们的用途相联系。

  3.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一起特征。

  3.2列举常见的败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3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不同繁殖方式。

  4.1能捆常见的岩石特征,如颜色、颗粒、软硬等。能列举岩石的功用。

  4.2知道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合而成的,知道铜、铁等金属的来源。

  5.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官是对外界的反应。

  5.2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5.3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5.4能认识到养成良好*惯的重要性。

  5.5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与锻炼,注重个人保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1.1尊重证据。

  1.2愿意合作与交流。

  1.3认识到科学是不时发展的。

  1.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技有关的社会生活。

  2.1想知道,爱提问。

  2.2在学*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3愿意合作与交流。

  2.4认识科学是不时发展的。

  2.5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2.6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1能参与较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2愿意合作与交流。

  3.3珍爱生命。

  3.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1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2喜欢用尝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发生负面影响。

  5.1愿意合作与交流。

  5.2珍爱生命。

  5.3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同学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送角度论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同学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同学已经学过了常见资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同学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同学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同学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一起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同学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同学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同学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维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第五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动身,再一次选择同学所熟悉的事物――自身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布置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同学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广义地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况与水*等等,都是质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只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局部,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四、教学措施(按大纲要求,结合本班同学的知识基础实际,制定一学期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

  1、 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同学进行主动地探究学*。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同学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身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同学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同学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同学的学*状况。

  4、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

  6、树立*安意识。培养同学具有*安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5

  一、 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 34 人;女生 23 人;合计 57人。

  2、学生学**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

  三、 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

  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6

  一、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主要目标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科学。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教材设计这些学*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标。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对海尔蒙等人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剖析,和对自己在本学期“模型与解释”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知道建立模型不能随意的构建,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精密的推理、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元认知水*。

  四、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6、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齐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我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异常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我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我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构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经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经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之后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终经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明白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构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资料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本事方面

  实验本事:实验操作方法,比较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本事:分析综合本事,想象本事,推理本事,制作本事,创造本事。

  3、德育方面

  (1)经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经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能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十分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经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构成较强的科学探究本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一样的课型用不一样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本事。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8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这个学期里,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学。我会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好工作,从培养孩子道德素养出发,制定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教师法》、《教育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新出台的教育规划刚要,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认真细致的学*,切实履行科学发展观,吃透精神实质,使自己的理论水*和思想觉悟得到更大的提高,做到从言语到行动与***保持一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做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同时,要关心学生的学*、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误人子弟,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另外,要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大家庭。

  二、具体措施

  1、读书学*。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不贪名利,切实提高自身理论水*和业务水*,力求为学生创造的教育。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尽快的提高,读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所以我在本学期要坚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2、师德。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我要使自己具备更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当好人梯,对教育事业忠诚不二,矢志不渝,无怨无悔。要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3、教育教研。教育教学离不开教学研究,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我要积极向同伴学*,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并积极完成每周的教研,把握组内开展的各种学*机会,向同组教师学*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尝试课堂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学*兴趣不高,而且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并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思记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互动、勤于动脑的特长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4、自我管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服务的对象是很多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利益去牺牲孩子们的利益。本学期,我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串课要课。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素质,能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学**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在这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会在各位校长和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继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为把我们的学生打造成师生素质高、学风正的校园而努力,争做一名家长、学生满意的教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9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

  1、有趣的动物

  2、到苗圃去

  3、能源与矿产

  4、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1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12、知道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由空气、水、土地和其他生物等共同构成的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体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13、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14、注意安全与健康,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5、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知道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四、创新教学设计: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

  2、注意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方法。

  3、结合学生学*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10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对于激发儿童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儿童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验教学目标

  继续坚持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三、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本学期实验教学侧重“作用与*衡”中的“*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衡,而这种*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衡现象。因此,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做到;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衡、滑轮、斜面、轮轴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 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

  3、 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实验教学安排情况

  实验日期

  实验题目

  实验类型

  20xx、3

  怎样使杠杆保持*衡

  分组实验

  20xx、3

  研究斜面的作用

  分组实验

  20xx、5

  探究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

  演示实验

  20xx、6

  光滑的鹅卵石

  分组实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