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

首页 / 工作计划 / | 计划,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四个班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显微镜下的世界”的内容,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地球”主要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物质在变化”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探索宇宙”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问,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三、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物质的变化,对宇宙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显微镜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物质的变化”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1 水滴里的生物 1 1

  2 做酸奶 1 2

  3 馒头发霉了 2 2

  4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1 3

  5 单元总结 1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1 地球的形状 2 4

  2 地球的表面 1 6

  3 地球的内部 2 7、8

  4 火山与地震 1 8、9

  5 地表的变迁 2 10

  6 单元总结 1 11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 蜡烛的变化 2 11、12

  2 铁钉生锈了 2 12、13

  3 变色花 1 13

  4 洗衣服的学问 1 14

  5 单元总结 1

  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 1 登月之旅 1 15

  2 太阳系大家庭 1

  3 看星座 1 16

  4 探索宇宙 1

  5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1 17

  6 单元总结 1

  第五单元 假设与实验 1 假设 1 18

  2 实验 1

  3 单元总结 1 19

  考核 2 20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区教育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内涵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我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创新教研方式,继续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教研主题积极开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积极组织教师上好各种公开课,组织开展骨干教师上教学示范课,教研员评析课例的形式,为各校教研联动搭建*台,努力促进全区教学的均衡发展;

  2、组织本学科教师j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应用模式,片区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3、充分发挥教研组合作研究的优势,扎实开展集体备课等形式教研活动。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以点带面,辐射全区。

  5、品德学科注重调研、视导,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

  6、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努力学*,适应信息教育大环境下的教研模式,进行网络教研活动。

  7、安全教育课程要列入课程计划。学校要制定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并要有专门的安全教师,安全教案,保证每周不少于1课时。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学、品德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2、科学、品德试卷分析及教研活动

  四、五月份: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

  六、月份:

  1、进行四、五、六年级实验操作检测;

  2、筹备本学期期末测查及命题工作。

  3、期末考试、总结。

  六月份:检查学校各年级安全教育课程计划和安全课开设情况。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5(1)班和5(2)班,两班人数都60左右,还没有具体了解到。1班在三年级的时候我我教的科学,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对科学都比较感兴趣,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也不是很多,但是由于人数多,再经过一年的变动,多了很多生面孔。2班曾经试教一节课的时候上过一节,总体上可能还不如1班,再可能由于班主任换了多位,学生学*气氛比较散。四年级期末考试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今年五年级要参加全市的统考,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的起点出发,注重学生科学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促进教学的效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六、教学进度:

  周日期内容

  19.1-9.5始业教育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9.8-9.12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

  39.15-9.19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49.22-9.268维护生态*衡机动

  59.29-10.3国庆节假期

  610.6-10.10机动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710.13-10.17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10.20-10.24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10.27-10.31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11.3-11.7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11.10-11.14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11.17-11.21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

  1311.24-11.28机动

  1412.1-12.5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12.8-12.12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12.15-12.19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

  1712.22-12.26机动

  1812.29-1.2复*

  191.5-1.9复*

  201.12—1.17期末检测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研究;围绕我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科学教学的教研质量与教研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有效资源,强化教师业务学*水*,实施专业化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增进我校科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一、加强学*与研究,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精心组织各种学*活动,积极构建学*型组织。

  本学期拟围绕以下专题开展学*活动:

  (1)继续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两本最基本的导向性书,把握科学教学的基本方向与目标。

  (2)组织学*《科学课》等专业性杂志,加强*时的与反思。

  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要求科学教师在理论学*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参加“教海探航”论文评比活动。

  3、“上网学*”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的能力,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加强网上学*实践活动。

  二、继续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要抓好实验教材的研究工作,利用好“江苏教育网”(xxkx.cn)中的教材教法培训资料,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仍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亮点与精华,向全镇科学教师展示一些精品课例、精典案例等。

  3、加强与溧阳市教研室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种培训的机会。

  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依托远程教学资源,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调动教师参与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挖掘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师学*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不断学*,汲取营养,共同协商、互动交流,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

  2、积极探索“看中学”的形式、内容,依托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资源。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6、继续做好小小气象台的指导工作。

  四、具体工作:

  九月份:制订课题组计划。

  2、制订各年级教学计划

  十月份:中学《科学》新教材分析与培训活动。

  2、组建科学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

  十一月份:积极参加“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组实验教师研讨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优秀课”评比活动;

  2、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元月份:做好科学的的期终考核工作。

  2、归纳收集资料,检验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共有6个*行班,每班学生均为3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

  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改教研课题

  科学课中学生倾听现象的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作好与实验室及实验室管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如有不足之处,工作中及时调节与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扩展1)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情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同学对科学课的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同学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身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由于同学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局部同学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同学在活动的时候经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珍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同学在学*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7个课题,这7个课题即是学*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但在具体教学中可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沛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

  第一单元“电”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同学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更有基础。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丈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同学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同学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同学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第三单元“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同学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身在饮食中的不良*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食物的变化和获取食物信息方法的研究也是在协助同学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其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单元是同学初次对构成地球固体物质的探究。通过对岩石、矿物的观察、分类和描述,使同学形成关于地球物质的一般性概念,并对维护、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重要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同学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同学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加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同学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丈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身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身的假设。

  4、坚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维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具体措施:

   1、了解同学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沛了解同学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干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防止客观事实与同学的想象混淆。

  2、指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和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协助同学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同学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同学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同学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同学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身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同学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同学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同学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协助同学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5、指导同学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尤其要重视同学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从证据、表格、图形获得的一些科学信息,并引导他们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做出科学解释。

  五、说课稿进度表:

  0301-0305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点亮小灯泡

  0308-0312

  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0315-0319

  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

  0322-0326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单元复*

  0329-0402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0405-0409

  3、花、果实和种子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0412-0416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

  0419-0423

  7、动物的繁殖活动

  单元复*

  0426-0430

  1、一天的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0503-0507

  五一长假

  0510-0514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0517-0521

  5、面包发霉了

  6、减慢食物蜕变的速度

  0524-0528

  7、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单元复*

  0531-0604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0607-0611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述矿物(一)

  0614-0618

  5、观察、描述矿物(二)

  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0621-0625

  7、岩石、矿物和我们

  单元复*

  0628-0702

  期末考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衡”这组统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本册围绕“作用与*衡”统整教学内容,共设6单元,22个课题。

  本册侧重“作用与*衡”中的“*衡”,通过研究生命世界、物质世界以及地球与宇宙世界之间的复杂关系,向学生初步渗透自然界的物体无不在相互作用之中,物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达到*衡‘而这种*衡一旦被打破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产生一次新的*衡现象。因此,自然界的物质永远都处在相互作用之中。

  二、本册总目标

  通过本册学*,使学生:

  1、 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能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表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

  2、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迷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发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与*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各种岩石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 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们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三、本册的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用科学感情。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实现本学科的素质。

  四、本册的教学方法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展、创新发展。搞好各种活动,做好每个实验。

  五、课时安排

  1.怎样才能省力……………………………………….1课时

  2.撬棍的学问……………………………………….…1课时

  3.轮子的妙用……………………………………………1课时

  4.斜坡的学问……………………………………………2课时

  5.自行车…………………………………………………2课时

  6.小鸟和小猫……………………………………………2课时

  7.落地生根………………………………………………2课时

  8.相似与差异………………………………………….…2课时

  9.克隆羊——多莉………………………………………2课时

  10.生命从哪里来………………………………………..2课时

  11.寻找进化的证据……………………………………..2课时

  12.生物进化的秘密……………………………………..2课时

  13.山脉的变化…………………………………………..2课时

  14.沙洲的形成…………………………………………..2课时

  15.溶洞里的钟乳石……………………………………..2课时

  16.人类改变地表………………………………………..2课时

  17.常见矿物……………………………………………...2课时

  18.金属的来历……………………………………………2课时

  19.煤与石油………………………………………. ……..2课时

  20.矿产资源………………………………………. ……..2课时

  21.工具——人类的帮手…………………………. ……..2课时

  22.机器人………………………………………………….1课时

  共计40课时,机动五课时。

  六、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25人,大部分学生学*认真成绩良好,个别学生学*不用功,成绩较差。本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能力。

  七、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

  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使用新课程的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自主发展、创新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自主探究》为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发展大计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用心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1、透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资料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善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一样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透过对水的观察,持续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状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此刻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工作方面:

  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我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

  4、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忙、研讨中学*。

  6。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7、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资料(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一样意见、合理的推荐、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我的*时状况。

  8、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潜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9、要求学生*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10、实行课课资料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二)教师成长方面: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促使自我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带给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潜力;

  (三)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用心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资料:低年级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好处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潜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潜力。透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活动资料:学生能够利用身边的物品,自我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资料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孩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孩子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们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孩子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要求孩子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孩子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观察和收集事实上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搜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的认识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全部。

  孩子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渐进的,需要我们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活动,才能逐渐获得发展。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希望老师们勇于探索,积累更多的经验,将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三、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孩子: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音乐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相信、着重证据、敢于重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写发展。

  四、学情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孩子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孩子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孩子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孩子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孩子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孩子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孩子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孩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作不怕困难等各方面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天气变化,向孩子进行看图听懂天气变化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1.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建立初步概念。

  2.归纳、概括同类物体的共同点,发现其中规律。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孩子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孩子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孩子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九、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四年级我共有3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和课时情况: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材内容

  1 始业教育

  2 电和我们的生活

  3 点亮我的小灯泡,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4 电路出故障了、导体与绝缘体

  5 油菜花开了、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6各种各样的花、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7花、果实和种子、各种各样的岩石

  8 豌豆夹里的豌豆、进一步观察岩石

  9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10 动物的卵

  11 我来做个小开关、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2 我们选择了什么

  13 我们选择了什么

  14 一天的食物、岩石的组成

  15 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得到什么

  16 吃什么和还吃什么、怎样观察和描述矿物

  17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8 面包发霉了、岩石矿物和我们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扩展2)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10篇)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开设“问题银行”,使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科学品质;配有“小科学家记录本”,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在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利用游戏、卡通、故事、童话、谜语、诗歌、连环画、科幻作品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特别是重视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使学生从小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六年级上册包括五个单元的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第三单元:大家动手做乐器;第四单元:登上健康快车;第五单元:我们所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惯较差,第一节课便主动坦言从来都不喜欢科学。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

  1、认真学*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的引导功能。

  (三)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四)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调研、专项协作等多元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1、认真参加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认真参加《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五)重点加强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以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

  2、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健康成长。

  (六)提高研究能力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的稳步提升。

  1、加强科学教师自身的理论学*,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

  2、科学教师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3、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四年级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培养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5、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二、科学特色活动

  1、科学幻想画: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活动内容:低年级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2、明天小小科学家: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

  三年级部分学生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科学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科学学*强大的学*动力。但课外书阅读少,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联系。

  本册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对科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神秘感,认为科学是很高不可攀的事情。学生好奇心强,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

  题途径的能力。通过科学课的学*,破除学生对于科学的畏惧感,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科学当中,当好小小科学家。

  四年级:

  四年级学生学*科学课的热情较高,爱动脑,爱观察,爱实验,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指导。部分学生好动,不能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从总体来看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年级: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六年级:

  从上几学期的学*情况来看,六年级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的科学学*,学生对科学学*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为“导演”的教学模式。针对科学课的特点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体现民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教学的各方面都应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注意对学生学科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资源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2、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从如下四个方面:1、有趣的动物2、到苗圃去3、能源与矿产4、环境污染与保护等来选取与编排的,使学生从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长,能源矿产的分布、储存、利用,环境的污染及保护等来探讨与学*。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特别是学生农村生活实际,对动植物的兴趣与观察等较适合本学科的学*与探究,更适合本内容的加强与提升。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共同探究的合作不能互相配合,只注重动手不注意观察总结。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实验,操作不精密。本学科中学生对污染问题缺少实际实例以及认识模糊的现象,需要在教学中注意。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名称。了解更多的动物、植物种类,感受生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2、知道不同的动物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以及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3、知道植物繁殖方式、种子结构、生长规律,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收集现代技术繁殖动植物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现代的繁殖技术。认识现代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4、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意识到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

  5、经历较为完整的收集信息-整理证据-分析数据-形成认识的探究学*过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设计调查活动计划,详细描述调查目标、调查方法、预设调查手段,设计调查活动表格,完成相关内容记载,并归纳调查结果形成结论。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

  7、通过实践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基本方法,完成移栽后的观察记录,了解到移栽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8、知道人类利用能源的实例;知道人类利用水力风力,煤、石油、天然气的探究经历及其使用、开发。知道能源的合理开发的意义。珍惜有限能源,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

  9、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

  10、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

  1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12、知道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由空气、水、土地和其他生物等共同构成的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体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13、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14、注意安全与健康,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意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15、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知道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四、创新教学设计: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学生学*。

  2、注意培养学生由部分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究方法。

  3、结合学生学*生活实际开展交流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任务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

  通过本册教学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期目标

  1、总体知识目标

  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

  2、能力培养目标

  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

  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3、教育教学目标

  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

  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科学学*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

  “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四、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学生整体学*科学兴趣很高,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惯于常规课堂学*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学困生的转化

  在科学学*方面的学困生有:张子勇、张帆、邵兰兰,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

  (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积极性。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积极性。

  (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使他们不被落下。

  2、中等生优化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加强优生与中等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 优等生的培养

  (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心得,提高学*的兴趣。

  (3)对尖子生的*常学*,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

  六、改革设想: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时安排

  (一)、常见材料(5课时)

  1、身边的材料 2课时

  2、塑料 3课时

  (二)、声(7课时)

  3、倾听声音 2课时

  4、物体传声 2课时

  5、自制小乐器 2课时

  6、声音与生活 1课时

  (三)、光(8课时)

  7、光的传播 2课时

  8、透明与不透明 1课时

  9、镜子 2课时

  10、七色光 3课时

  (四)、电(6课时)

  11、电在我家中 2课时

  12、让灯亮起来 2课时

  13、导体与绝缘体 2课时

  (五)、磁6课时

  14、磁铁的力量 2课时

  15、制作小磁针 2课时

  16、磁的应用 2课时

  (六)、信息与通信5课时

  17、传递信息 2课时

  18、通信的发展 1课时

  19、畅想通信 2课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

  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六个单元,共二十四个课题,三十二课时。个单元均已为线索切入到基础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调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才是教科书的灵魂。

  三、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3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单元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这些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三年级共有6个*行班,每班学生均为3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

  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改教研课题

  科学课中学生倾听现象的分析与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1、通过系列化的探究活动,较全面地收集证据。

  在本册,学生除了通过观察、实验方式外,还将学会用统计、调查、收集资料等方式来收集证据。比如对垃圾问题、水资源问题的研究。

  2、对各种证据进行处理,尤其是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如根据资料对水中微生物的研究,根据八大行星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等。

  3、学*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获得概念性理解。

  本册将让学生学*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探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如画出通过显微镜观察出的结果,画日食成因图,建立环形山模型,形成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4、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如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等。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主要材料清单:

  1、“微小世界”单元。

  (1)观察工具: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玻璃片,*面镜片,显微镜。

  (2)观察对象:昆虫或昆虫器官(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标本;食盐、味精、矿物晶体;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洋葱、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

  (3)其他工具或材料: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或其他纤维。

  (4)观察的图片: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

  2、“物质的变化”单元。

  (1)实验材料:火柴、生锈的铁钉和铁片、蜡烛、米饭、淀粉、碘酒、几种常见的食物、小苏打、白醋、铁锈、硫酸铜溶液、涂有油漆的铁制品、小自行车、白糖、柠檬酸、自制电路检测器。

  (2)其他工具:滴管、榔头、镊子、玻璃杯、小饮料瓶。

  3、“宇宙”单元。

  (1)模拟实验材料:圆纸片、皮球、玻璃球、兵乓球、打气筒、注射器、沙盘、电筒、蜡烛、纸板、橡皮泥、棉线、铁丝、星空图。

  (2)相关资料:有关月球、日食、月食、太阳系、北斗一七星、夏季星座、航天器、人类宇宙历程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4、“环境和我们”单元。

  (1)观察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纸巾、墨水、有回收标志的塑料瓶、堆肥箱、包装盒。

  (2)常用工具:弹簧秤、自制量杯、放大镜、显微镜。

  (3)相关资料:有关垃圾场、垃圾污染河道、回收垃圾、水污染等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三、各单元概述、教学目标和实验清单:

  (一)“微小世界”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学生将经历用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对昆虫、晶体、细胞和微生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激发他们深人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为了更好地探索自然界,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发现了原来不知道的许多秘密。

  教学的重点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探究和发现大自然的奇妙,学*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第1课: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2——3课: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器官和物体的微细结构,体会用放大镜比用肉眼观察更有利我们对身边世界的了解。

  第4课:帮助学生了解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程,认识到是显微镜的发明及不断改进,使人类观察到越来越小和越来越精细的物体及结构,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

  第5——7课: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及细胞,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同时认识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具有生命的特征。

  第8课:对单元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以及对人类探索自然的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了解更多的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B、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C、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D、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E、一些微生物太小,没有放大镜或显微镜便不能被看到。

  F、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G、微生物有在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结构。

  H、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是多种多样的。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手执透镜及显微镜观察生物及非生物标本。

  B、学*使用适当的器材及技术观察细胞和微生物。

  C、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D、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发展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B、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C、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

  3、实验清单:

  (1)放大镜观察物体;制作自己的放大镜。

  (2)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放大镜观察蚜虫。

  (3)放大镜观察实验、白糖、碱面、味精颗粒;制作食盐晶体。

  (4)制作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下的新发现。

  (5)使用显微镜;制作并观察洋葱皮表皮细胞切片。

  (6)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切片。

  (7)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二)“物质的变化”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学生需要认识到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从学生认识发展的角度,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这对学生来说为时尚早,他们将在中学时继续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日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学*,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上能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的思想和观点、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方面能有所提高,是本单元教学所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

  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

  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

  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B、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C、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E、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F、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B、学*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C、经历简单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D、按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E、对观察研究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并概括总结,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B、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C、认识到阅读、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资料,丰富自己的认识,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的必要的。

  D、培养以证据说话的观念和行为*惯。

  E、体会科学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F、体会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以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G、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H、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3、实验清单:

  (1)观察物质的变化。

  (2)混合沙和豆子;加热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制作神秘的信件。

  (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食盐;检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5)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6)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7)观察铁钉生锈的快慢。

  (8)制作饮料。

  (三)“宇宙”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在星空下来感知宇宙,在感知的基础上,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一些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初步的、浅显的、有系统的对宇宙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宇宙的体系或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对天文的兴趣。

  通过这八课的学*,希望学生认识到,宇宙是一个系统,由大小不同的星系构成;组成宇宙的星系或星体都在运动变化,分布在不同的宇宙空间并有不同的特征;宇宙是庞大的,但是可以被人类探索、发现和认识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增强单元教学的活动性,教科书设计了一些探究性活动,如画月相、造环形山、日食的模拟实验、建太阳系的模型、建北斗一七星模型、制作活动星图等,使学生对宇宙的理解建立在一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本单元的特色之一。另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些课后的活动,如观月、观星、收集资料等,希望这些活动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天文的兴趣。

  本单元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二、夜间观察活动较难组织、开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

  第1课:让学生对月球的基本情况、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探索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完成一张自己的月球卡的制作。

  第2课: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第3课:通过一个有趣味的活动一造环形山,让学生在制作月球环形山模型的过程中,对环形山的成因展开探究。

  每4课:让学生对有趣的天文现象一日食和月食展开探究,这需要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有关日、月、地三天体运动模式的知识,模拟再现日食和月食,从而明白这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5课: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表处理数据,并建立太阳系模型。学生将惊奇地发现,所建太阳系模型与有关太阳系示意图相差甚远。

  第6课:学生将实际做一个星座模型,从而明白星座实际是远*不同、彼此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第7课:学生将了解夏季主要星座的特点,并根据制作的星图去实际观察天空中的星座。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天文的兴趣。

  第8课:学生将了解宇宙的组成、规模、运动变化等,同时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成果,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和所付出的努力。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B、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C、星座是远*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D、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E、宇宙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人们通过不断地改进各种观测技术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2)过程与方法。

  A、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

  B、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

  C、初步学*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对如何建立模型、如何让模型更具解释力有所认识。

  D、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探究天文现象或事物的成因。

  E、用合理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画简图、示意图、结构图或做实物模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在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B、认识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索宇宙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对探究宇宙天文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距离的。

  3、实验清单:

  (1)制作“月球卡”。

  (2)画月相;模拟月相变化;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3)模拟造“环形山”。

  (4)模拟日食;模拟月食。

  (5)建太阳系模型。

  (6)建星座模型;认识星座。

  (7)制作活动观星图。

  (三)“环境和我们”单元:

  1、单元概述:

  本单元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第1——4课: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线索,从研究“我家一天的垃圾”开始,认识垃圾的数量、成分,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减少垃圾和对垃圾进行科学化的处理。期望通过活动,使学生对垃圾带来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把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现在行动上。

  第5——7课:学生将统计家庭一天的用水量,了解人们日常生活对淡水资源的巨大需求,改变“地球是水的星球,水资源取之不尽”的错误观念,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探索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感受净水的来之不易。进而实际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了解家乡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8课: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认识人类应该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进而改善环境。

  2、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A、人们在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B、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C、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填埋、焚烧的方法还是会影响环境。

  D、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E、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F、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G、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H、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于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过程与方法。

  A、调查统计家庭一天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B、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C、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设计物品的重新使用。

  D、对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活动。

  E、统计、分析、比较家庭一天的生活用水。

  F、做污水净化实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

  B、关注垃圾的处理、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C、培养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惯。

  D、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E、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实验清单:

  (1)统计一天的垃圾。

  (2)填埋垃圾模拟实验;设计垃圾填埋场。

  (3)观察比较商品包装盒;设计废旧物品的重新使用。

  (4)垃圾的分类和分装;做一个堆肥箱。

  (5)统计一天的用水量;制订节水计划。

  (6)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参观污水处理厂。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查找环境污染的资料。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扩展3)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xx县教委《xxxx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为核心,以xxxx工作总体思路为统揽,以“努力强化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学*、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幸福从教、奉献育人,学校品牌发展、提质上档、特色彰显”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xx镇xxxx年教育工作计划》,深入推进高效快乐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及措施

  (一)课改工作

  总目标:实现有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打造精品课堂,推进快乐课堂。

  年度目标:开展第七届高效快乐课堂先锋杯赛课赛课活动(小学:语文、音乐、综合实践;中学: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推荐评选第二届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精品课;1-4届中小学课改达人成果展评;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在全县经验推广;镇内均达课改合格学校、班班实现合格班级;创县级课改示范学校一所;创县级课改特色乡镇;秋期各校自主开展第四届高效快乐课堂全开放活动。

  1.1全面落实《xx镇高效快乐课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董教〔xxxx〕23号)。各校要创造性地开展高效快乐课堂建设的相关活动,以“高效、快乐”为核心,扎实研究课改,有效提高质量。各校要培训好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课改初期工作。做到班班有标准,堂堂有评价,周周要应用,月月要表彰,校校有张贴。各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保存方案,记录课改路上的所有先进学生。

  2.2人人上好高效快乐课堂“合格课”,课改达人骨干教师上好高效快乐课堂“展示课”(优质课),推出高效快乐课堂“精品课”。评选第二届中小学各年级精品课、各学科精品课,打造高效快乐课堂卓越教师。将分别于春秋期开展高效快乐课堂精品课评选活动。

  3.3春期(3月)开展好第七届先锋杯赛课活动(小学:语文、音乐、综合实践;中学:数学、外语、历史、地理),同期开展“三课”之优质评课比赛活动。活动方案另行制定。

  4.4秋季12月各校自主开展第四届高效快乐课堂全开放活动,向全社会展示xx镇中小学七年的高效快乐课堂建设成果。

  5.5各校继续开展好新教师四课活动,即:入校亮相课(9-10月)、问题诊断课(3-4月)、合格申报课(5-6月)、专业展示课(9月),努力培养xxxx年入伍的和xxxx年9月入伍的新老师,从教育的源头上提高新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6秋期开展1-4届课改达人成果展评活动。展示课改达人的课改论文集、课改模式理论、心得体会集、教案,以及其他课改成果。活动方案另行制定。

  7.7秋季各中小学总结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教学模式的经验,汇编成册,在全县经验推广。

  8.8各中小学均达课改合格学校、各校自评班班实现合格班级;全镇中小学创县级课改示范学校一所,创县级课改特色乡镇。

  9.9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效快乐课堂中要予以充分应用。

  10.10积极参加县级组织的各类大赛活动。

  11.11教研员深入中小学班级指导课改,推进快乐课堂建设。

  12.12继续推行观课议课(听评课)制度,推进高效快乐课堂建设的有效性。

  教师观课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与生同行;教师评课用感受开展对话、促进反思、共同成长;执教者以课堂为*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成长自己。

  (1)行政(含教研员)观课后要检查备课(含作业设计与处理)、作业批改、测评考试等情况,并评出优、良、中、差等级。行政的观课学科在一期内必须包括本校应开设的全部学科,各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听完辖区内所有教师的课。学校非兼主课行政每人每学期观课议课不少于50节;兼主课行政每期观课议课不少于40节。

  (2)镇级骨干教师(含课改达人)每期观课议课不少于30节,校级骨干教师(含课改标兵)每期观课议课不少于25节。

  (3)学校其他一线教师每学期观课议课不少于20节。

  教师的观课议课数量及质量列入学校考核,学校教科室要对教师的观课议课数量予以科学监管,坚决打击抄袭听课记录的备查行为。学校行政的观课议课数量及质量列为教管中心对学校的考核。

  (二)教研、科研工作

  年度目标:巩固科研结题成果,科研课题一校一题,县级课题顺利结题,教研活动形式有新的发展。

  13.1继续研究好中小学发展性阅读国家级科研实验课题。小学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组严格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按时上传过程资料,定期整理研究资料,保证县级课题顺利结题。

  14.2小学继续推广乐学古诗市级科研成果,推广古诗歌曲“唱读讲传”四步教学模式教改成果。

  15.3推广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研究成果,着力培养新教师,发展好专业技能,开展好新教师月(9月)活动。

  1*出刊《xx教研》2-3期,以建设高效快乐课堂为核心,组织老师撰写高效课堂建设心得体会、操作方法和其他一些高效课堂的感受,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交流*台。

  17.5抓好校级教研活动。

  各校紧紧围绕高效快乐精品课的打造为核心,扎实研究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校教科室要收集好相关活动资料,包括教案、学案、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综合整改意见、活动记录等,归类整理建立课改档案。

  18.6积极撰写符合要求的教学反思。教科室组织学科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课改反思,每次活动后认真撰写反思材料,一期每人共有二篇课改反思(每篇1000字以上),期末根据反思,选择一个点撰写课改方面的论文一篇(20xx字以上)。反思和论文均上传到自己的博客里。上交的纸质反思材料以每次为单位,并按学校教师姓名音序顺序排列收集反思材料,形成一次反思材料一卷材料,内设目录(便于继续教育检查)。

  (三)质量与管理

  年度目标:①全镇小学实现各年级各学科整体综合成绩75%(xxxx年目标70%)跨入全县同类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综合成绩的前三分之一;②小学各校综合成绩跨入全县同类学校综合成绩的前三分之一;③小学各校任课教师先进考核有60%进入全县同类学校的前三分之一获得先进个人(xxxx年春有52.4%获先进、xxxx年秋有54.9%获先进、xxxx年春有57.3%获先进、xxxx年秋有32.09%获先进、xxxx年春有48.75%获先进,xxxx年春有35.83%获先进);④中心校、完校考核学科及格率分别达到93%、90%,学校各年级各学科达标率达75%以上。⑤中学稳住历史新高成绩,初三升学考试成绩必须进入全县前十名。

  19.1稳步发展中小幼均衡教育。学前1年幼儿园入园率达90%以上,3年幼儿园入园率达60%以上;小学正常入学率达100%,三残少儿随班就读入学率达85%以上,小学毕业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初中的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90%以上。

  20.2开展送教支教扶教联谊活动。中心校与彭家坝完小结对、支教石龙门村小,中学与飞龙完小结对。结对学校要安排活动日程,通过精设的教学联谊活动,达到支教、扶弱、互学的联动效果。由中学、中心校牵头具体安排。

  21.3巩固好“三分钟文化”活动。各中小学根据“三分钟文化建设方案”扎实开展本年度的三分钟活动,做到“三分钟有内容,三分钟不浪费,三分钟有特色,三分钟显素质”,各校通过一年的实施,修订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分钟活动方案。

  22.4认真对待县级监控学科的检测和过程督导考核。学校要花大力气,认真对待县级监控学科的检测工作和过程督导考核,做到检测高效、考核高分。

  23.5两级毕业班工作。

  (1)认真分析xxxx级中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分析透彻,找准问题,制定薄弱环节的整改措施。

  (2)学校建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好毕业班工作会,做好毕业班师生的思想工作,调动毕业班师生的工作、学*积极性,为xx中学全员输送合格新生,杜绝生源外流。

  (3)抓好中学毕业班月考工作,及时进行质量分析。

  24.6幼儿教育。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切实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中心校开展好幼儿教师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校本教研,培训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加强幼儿教育保育责任。每次大型活动邀请村完小幼儿教师参加学*研讨。

  25.7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各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干部培训、学科教研组长、普通教师的素质培训,让培训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1)组织学*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学*课改的基本理论,学*和理解“快乐是检验高效课堂的标准”的本质与内涵,为课改的全面推进服务。各校要具体制订全员培训计划,让培训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2)以课改活动为载体,以校本培训、高效快乐课堂建设培训为核心,培训教师的听评课能力、教学反思撰写能力、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师和科研干部的基本素质。

  (3)组织好教育管理干部、教师暑假大培训,保证培训有收获、有效果。

  (四)其他常规工作

  年度目标:各项常规工作齐头并举,艺体艺术科技教育刷新成绩。

  26.1继续教育工作。20xx-xxxx年度的继续教育工作,今年上半年结束,继续教育考核“三新一德”内容要根据县继教中心要求,积极参加相应版块的学*培训与考试,让相应版块的学分达到“合格”标准。继续教育检查的教学反思,必须每期2篇,每人4篇,每篇1000字以上,必须是阶段性反思或期末反思,是写自己工作、专业成长、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反思。反思材料原则上必须是自己手工撰写,不得抄袭打印。反思稿纸要统一A4纸张方格样纸,材料清理按教师姓名音序排列,以每次上交的反思为单位进行清理,每卷反思前面应有目录,每篇目必须看到作者姓名。

  27.2艺体教育。认真贯彻执行《xx县中小学艺体卫工作基本要求》。各校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学科实施“专业(职)优先、兼课集中和跨级兼课”的排课原则,确保专业(职)教师发挥其教学优势作用,大力推进各校素质教育,推进“2+1+1”工程,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项目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搞好大课间操活动。各校充分结合学校特色,把孝文化、校文化融为一体,使大课间更具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年龄特点。

  (2)按照镇教育管理中心〔xxxx〕13号文件《关于实施“2+1+1”工程,加强艺体活动的管理方案》精神,每年中、小学开展体育校级活动至少两次,其中上半年中小学春季田径运动会为大型活动,下半年秋季为小型活动(单项活动)。

  (3)积极参加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

  (4)积极组织艺术学科教师参加县级片区教研活动。

  28.3素质教育。根据渝教基〔xxxx〕17号文件《关于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试行)的通知》的要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贯彻落实“1+5”行动计划,各校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29.4卫生教育。认真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落实。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0.5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必须有教材、有教师、有备课、有计划、有课表,按课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树立爱国情感和强化*意识。

  31.6艺术教育

  (1)深入贯彻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巩固和提高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广泛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2)按照镇教育管理中心〔xxxx〕13号文件《关于实施“2+1+1”工程,加强艺体活动的管理方案》精神,每年中、小学开展音乐校级活动至少两次,其中上半年小学“六一”庆祝、中学“五四”庆祝为大型活动,下半年为小型活动(单项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书、画、工艺制作比赛至少两次,其中上半年在“六一”庆祝和“五四”庆祝期间分别举办中小学书画展,下半年在元旦期间举办中小学书画工艺制作比赛。

  32.7科技教育。狠抓中小学科技工作,提高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

  33.8远程、电教、实验、图书、学籍、档案等教育工作。配合县教委完善远程教育工作考评方案,督导各校按上级要求认真实施电教、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电教实验工作考评力度,加强电教实验常规工作的管理,增加仪器设备的投入,配备专人管理,努力搞好我镇的电教实验工作。学籍管理要准确无误。全面清理历史档案,建立档案柜,归类、成册、立卷、规范、入库,学校配置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运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

  重点是简易方程和小数的乘除法计算。

  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与延伸。其方法也是整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延伸。计算时如果数据特殊,可运用乘法的各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除法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是当除数是整数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

  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要根据商不变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始终是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

  当小数除法计算中商的小数部分位数过多或除不尽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似值。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地进行计算的能力。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土地面积计算为只学不考的内容。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需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班级分析

  本人任教的两个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四年的学*,同学们已经基本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惯,大多数同学都有预*、复*的*惯,学*数学的兴趣也比较浓,因此,数学的基础也比较扎实。但成绩不是很均衡,成绩优秀的学生比较多,待进步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家长没有文化,不懂得如何配合老师教好自己的子女,加上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因为他们为了养家护口,已经揭尽全力了,根本谈不上关心孩子的学*,另外学生本人对学*也不够主动,久而久之就导致待进生的出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有四舍五入截取积、商的*似值。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有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一般应用题。

  4、会有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数器。

  四、教学措施

  根据两班的实际情况和本册的教学目标进行安步就班地进行教学,尽量做到分层教学,让优秀生吃得饱,待进生吃得了。尽量进行自我提高,自我总结,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向课堂40分中要质量。适时考查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支持我搞好学生的学*成绩。课堂上多用媒体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兴趣,使得教学工作取得大面积丰收。

  五、教学进度略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xx县教委《xxxx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为核心,以xxxx工作总体思路为统揽,以“努力强化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学*、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幸福从教、奉献育人,学校品牌发展、提质上档、特色彰显”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xx镇xxxx年教育工作计划》,深入推进高效快乐课堂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及措施

  (一)课改工作

  总目标:实现有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打造精品课堂,推进快乐课堂。

  年度目标:开展第七届高效快乐课堂先锋杯赛课赛课活动(小学:语文、音乐、综合实践;中学: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推荐评选第二届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精品课;1-4届中小学课改达人成果展评;中小学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教学模式的经验总结,在全县经验推广;镇内均达课改合格学校、班班实现合格班级;创县级课改示范学校一所;创县级课改特色乡镇;秋期各校自主开展第四届高效快乐课堂全开放活动。

  1.1全面落实《xx镇高效快乐课堂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董教〔xxxx〕23号)。各校要创造性地开展高效快乐课堂建设的相关活动,以“高效、快乐”为核心,扎实研究课改,有效提高质量。各校要培训好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课改初期工作。做到班班有标准,堂堂有评价,周周要应用,月月要表彰,校校有张贴。各校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保存方案,记录课改路上的所有先进学生。

  2.2人人上好高效快乐课堂“合格课”,课改达人骨干教师上好高效快乐课堂“展示课”(优质课),推出高效快乐课堂“精品课”。评选第二届中小学各年级精品课、各学科精品课,打造高效快乐课堂卓越教师。将分别于春秋期开展高效快乐课堂精品课评选活动。

  3.3春期(3月)开展好第七届先锋杯赛课活动(小学:语文、音乐、综合实践;中学:数学、外语、历史、地理),同期开展“三课”之优质评课比赛活动。活动方案另行制定。

  4.4秋季12月各校自主开展第四届高效快乐课堂全开放活动,向全社会展示xx镇中小学七年的高效快乐课堂建设成果。

  5.5各校继续开展好新教师四课活动,即:入校亮相课(9-10月)、问题诊断课(3-4月)、合格申报课(5-6月)、专业展示课(9月),努力培养xxxx年入伍的和xxxx年9月入伍的新老师,从教育的源头上提高新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6秋期开展1-4届课改达人成果展评活动。展示课改达人的课改论文集、课改模式理论、心得体会集、教案,以及其他课改成果。活动方案另行制定。

  7.7秋季各中小学总结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教学模式的经验,汇编成册,在全县经验推广。

  8.8各中小学均达课改合格学校、各校自评班班实现合格班级;全镇中小学创县级课改示范学校一所,创县级课改特色乡镇。

  9.9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效快乐课堂中要予以充分应用。

  10.10积极参加县级组织的.各类大赛活动。

  11.11教研员深入中小学班级指导课改,推进快乐课堂建设。

  12.12继续推行观课议课(听评课)制度,推进高效快乐课堂建设的有效性。

  教师观课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与生同行;教师评课用感受开展对话、促进反思、共同成长;执教者以课堂为*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成长自己。

  (1)行政(含教研员)观课后要检查备课(含作业设计与处理)、作业批改、测评考试等情况,并评出优、良、中、差等级。行政的观课学科在一期内必须包括本校应开设的全部学科,各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听完辖区内所有教师的课。学校非兼主课行政每人每学期观课议课不少于50节;兼主课行政每期观课议课不少于40节。

  (2)镇级骨干教师(含课改达人)每期观课议课不少于30节,校级骨干教师(含课改标兵)每期观课议课不少于25节。

  (3)学校其他一线教师每学期观课议课不少于20节。

  教师的观课议课数量及质量列入学校考核,学校教科室要对教师的观课议课数量予以科学监管,坚决打击抄袭听课记录的备查行为。学校行政的观课议课数量及质量列为教管中心对学校的考核。

  (二)教研、科研工作

  年度目标:巩固科研结题成果,科研课题一校一题,县级课题顺利结题,教研活动形式有新的发展。

  13.1继续研究好中小学发展性阅读国家级科研实验课题。小学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组严格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按时上传过程资料,定期整理研究资料,保证县级课题顺利结题。

  14.2小学继续推广乐学古诗市级科研成果,推广古诗歌曲“唱读讲传”四步教学模式教改成果。

  15.3推广市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小学新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研究成果,着力培养新教师,发展好专业技能,开展好新教师月(9月)活动。

  1*出刊《xx教研》2-3期,以建设高效快乐课堂为核心,组织老师撰写高效课堂建设心得体会、操作方法和其他一些高效课堂的感受,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交流*台。

  17.5抓好校级教研活动。

  各校紧紧围绕高效快乐精品课的打造为核心,扎实研究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校教科室要收集好相关活动资料,包括教案、学案、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综合整改意见、活动记录等,归类整理建立课改档案。

  18.6积极撰写符合要求的教学反思。教科室组织学科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课改反思,每次活动后认真撰写反思材料,一期每人共有二篇课改反思(每篇1000字以上),期末根据反思,选择一个点撰写课改方面的论文一篇(20xx字以上)。反思和论文均上传到自己的博客里。上交的纸质反思材料以每次为单位,并按学校教师姓名音序顺序排列收集反思材料,形成一次反思材料一卷材料,内设目录(便于继续教育检查)。

  (三)质量与管理

  年度目标:①全镇小学实现各年级各学科整体综合成绩75%(xxxx年目标70%)跨入全县同类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综合成绩的前三分之一;②小学各校综合成绩跨入全县同类学校综合成绩的前三分之一;③小学各校任课教师先进考核有60%进入全县同类学校的前三分之一获得先进个人(xxxx年春有52.4%获先进、xxxx年秋有54.9%获先进、xxxx年春有57.3%获先进、xxxx年秋有32.09%获先进、xxxx年春有48.75%获先进,xxxx年春有35.83%获先进);④中心校、完校考核学科及格率分别达到93%、90%,学校各年级各学科达标率达75%以上。⑤中学稳住历史新高成绩,初三升学考试成绩必须进入全县前十名。

  19.1稳步发展中小幼均衡教育。学前1年幼儿园入园率达90%以上,3年幼儿园入园率达60%以上;小学正常入学率达100%,三残少儿随班就读入学率达85%以上,小学毕业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初中的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90%以上。

  20.2开展送教支教扶教联谊活动。中心校与彭家坝完小结对、支教石龙门村小,中学与飞龙完小结对。结对学校要安排活动日程,通过精设的教学联谊活动,达到支教、扶弱、互学的联动效果。由中学、中心校牵头具体安排。

  21.3巩固好“三分钟文化”活动。各中小学根据“三分钟文化建设方案”扎实开展本年度的三分钟活动,做到“三分钟有内容,三分钟不浪费,三分钟有特色,三分钟显素质”,各校通过一年的实施,修订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三分钟活动方案。

  22.4认真对待县级监控学科的检测和过程督导考核。学校要花大力气,认真对待县级监控学科的检测工作和过程督导考核,做到检测高效、考核高分。

  23.5两级毕业班工作。

  (1)认真分析xxxx级中小学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分析透彻,找准问题,制定薄弱环节的整改措施。

  (2)学校建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好毕业班工作会,做好毕业班师生的思想工作,调动毕业班师生的工作、学*积极性,为xx中学全员输送合格新生,杜绝生源外流。

  (3)抓好中学毕业班月考工作,及时进行质量分析。

  24.6幼儿教育。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推行小学“零起点”教学,切实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中心校开展好幼儿教师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校本教研,培训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加强幼儿教育保育责任。每次大型活动邀请村完小幼儿教师参加学*研讨。

  25.7加强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各校应加强对中小学教学科研管理干部培训、学科教研组长、普通教师的素质培训,让培训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

  (1)组织学*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学*课改的基本理论,学*和理解“快乐是检验高效课堂的标准”的本质与内涵,为课改的全面推进服务。各校要具体制订全员培训计划,让培训常规化、系统化、制度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2)以课改活动为载体,以校本培训、高效快乐课堂建设培训为核心,培训教师的听评课能力、教学反思撰写能力、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师和科研干部的基本素质。

  (3)组织好教育管理干部、教师暑假大培训,保证培训有收获、有效果。

  (四)其他常规工作

  年度目标:各项常规工作齐头并举,艺体艺术科技教育刷新成绩。

  26.1继续教育工作。20xx-xxxx年度的继续教育工作,今年上半年结束,继续教育考核“三新一德”内容要根据县继教中心要求,积极参加相应版块的学*培训与考试,让相应版块的学分达到“合格”标准。继续教育检查的教学反思,必须每期2篇,每人4篇,每篇1000字以上,必须是阶段性反思或期末反思,是写自己工作、专业成长、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反思。反思材料原则上必须是自己手工撰写,不得抄袭打印。反思稿纸要统一A4纸张方格样纸,材料清理按教师姓名音序排列,以每次上交的反思为单位进行清理,每卷反思前面应有目录,每篇目必须看到作者姓名。

  27.2艺体教育。认真贯彻执行《xx县中小学艺体卫工作基本要求》。各校音乐、体育、美术、科技等学科实施“专业(职)优先、兼课集中和跨级兼课”的排课原则,确保专业(职)教师发挥其教学优势作用,大力推进各校素质教育,推进“2+1+1”工程,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项目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搞好大课间操活动。各校充分结合学校特色,把孝文化、校文化融为一体,使大课间更具学校特点、学生特点、年龄特点。

  (2)按照镇教育管理中心〔xxxx〕13号文件《关于实施“2+1+1”工程,加强艺体活动的管理方案》精神,每年中、小学开展体育校级活动至少两次,其中上半年中小学春季田径运动会为大型活动,下半年秋季为小型活动(单项活动)。

  (3)积极参加县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

  (4)积极组织艺术学科教师参加县级片区教研活动。

  28.3素质教育。根据渝教基〔xxxx〕17号文件《关于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试行)的通知》的要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薄弱环节,全面贯彻落实“1+5”行动计划,各校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生各项能力,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29.4卫生教育。认真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确保学校卫生工作的落实。督促学校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卫生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0.5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必须有教材、有教师、有备课、有计划、有课表,按课表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树立爱国情感和强化*意识。

  31.6艺术教育

  (1)深入贯彻实施《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巩固和提高艺术课的开课率和教学质量,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广泛开展学生艺术活动,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2)按照镇教育管理中心〔xxxx〕13号文件《关于实施“2+1+1”工程,加强艺体活动的管理方案》精神,每年中、小学开展音乐校级活动至少两次,其中上半年小学“六一”庆祝、中学“五四”庆祝为大型活动,下半年为小型活动(单项活动);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书、画、工艺制作比赛至少两次,其中上半年在“六一”庆祝和“五四”庆祝期间分别举办中小学书画展,下半年在元旦期间举办中小学书画工艺制作比赛。

  32.7科技教育。狠抓中小学科技工作,提高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水*。

  33.8远程、电教、实验、图书、学籍、档案等教育工作。配合县教委完善远程教育工作考评方案,督导各校按上级要求认真实施电教、远程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电教实验工作考评力度,加强电教实验常规工作的管理,增加仪器设备的投入,配备专人管理,努力搞好我镇的电教实验工作。学籍管理要准确无误。全面清理历史档案,建立档案柜,归类、成册、立卷、规范、入库,学校配置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生学科学*情况(好、中、差)分析。

  2、学困生情况分析(含学困生名单、现状和学*困难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级,本栏目内容的填写可在开学的第一周内完成。)

  本人担任初一年级信息技术课,初二年级分4个班,共178名学生,共中优秀生共有58人,中等生共有81人,学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级学生的学*情况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上懒惰、怕动手动脑。

  学困生名单如下:

  李俊杰王倩董文龙于鑫潘胜刘瑜萍王静周佳加袁达华杨欢华锋董乃祝吴肖秦建芳方圆嵇聚泽蒋行韦栋霞林伟沈亚茜颜莹芝周勰超苏真慧洪青蓝钮秋玲程鸿福潘佳欣鲍晨霞周艺谈伟冯侠吴霞刘余成张敏张岚陈杰俞国强沈越陆梦娜

  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课后不复*。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质量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第五章、第六章,具体知识点如下:

  阅读了以上《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工作计划栏目

  第五章:了解Excel的功能与主要特点;掌握Excel的启动与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输入文字和数据;掌握工作中数据的简单计算;掌握工作中的数据操作、文字编辑;掌握工作表的打樱

  第六章:了解PowerPoint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的界面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开、保存;掌握设施模板的应用、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掌握PowerPoint的五种视图模式的切换;掌握插入文本框及文本的编辑;掌握插入与编辑图片文件;掌握观看幻灯片放映与设置放映方式;掌握幻灯片演示效果的设置(动画、声音、切换)。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

  2、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洋思、万石、邮堂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在初二时能通过《信息技术》中级考核。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二章,以Excel电子表格作为学*的重点,主要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计算、统计、分析、汇总数据;利用PowerPoint制作、设置、播放多媒体作品。

  技能训练要求:通过学*Excel电子表格软件,会计算、统计、汇总、分析数据,制作图表,并会打印报表;利用多种媒体(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合成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设置幻灯片的放映方式。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学期所学知识是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为以后深入学*计算机流行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矗Excel是优秀的数据处理软件,学好它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带来办公自动化。PowerPoint是简单、实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对于教学、广告、宣传都很有应用。两章知识是当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热点知识,学生兴趣浓,是学*信息技术的关键,培养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才能具备终身学*能力、自学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简单幻灯片的制作与播放。

  难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计算。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1.落实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一、认真备课:

  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二、认真上课:

  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三、认真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四、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

  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认真组织辅导: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考试纲要》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研工作目标和计划。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例如,在教学内容中设计了“观察大树”和“寻访小动物”等活动。作为这一线索的延续,三年级下册的主题确定为对“物质特征和变化的观察”,在这一册*安排了“混合”、“空气”、“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沉和浮”、“溶解”等六个单元。

  混合单元着重引导学生对物质混合的现象进行观察,认识有些物质混合后其中的各个成分不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物质;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亲自动手制造混合物并学*对固体混合物进行简单分离的方法。

  空气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空气作为物质的一般属性。并设计了有关认识空气的特殊性质的探究活动,最后一课时则引导学生探讨空气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溶解单元从观察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如怎样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否重新分离出来等。

  二、学生分析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6、本年级共7个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学要求与评价

  1、 学生在活动中能正确进行物质混合与分离操作,能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程序进行观察,能根据事实说明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能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了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制成一两种混合物。

  2、教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准备用于探究活动的足够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废纸、抽气筒等 。教师的引导应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应能够给学生的每一项探究活动以比较充分的时间保证,使学生的感受、思考、表达等都能得以比较充分地进行。学生在经历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知道空气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没有一定的开关和体积,但具有质量;知道固体、气体、液体的主要区别;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等;同时,潜移默化地意识到,借助于可见的物质媒介可以发现并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意识到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也可以获得对一些问题的认识。

  3、通过亲历种植、培养凤仙花的活动,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一粒种子能够发育成一株植物,并再次结出多粒种子,从中理解植物生命周期的涵义。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领悟珍爱生命的意义,知道爱护花草树木,学会持续地、多方面地对一事物进行观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确方法;学会用数据、图画、语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运用整理信息的方法发现事物变化的简单规律。

  4、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及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认识,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在经历对蚕进行养育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能按蚕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动态观察、细节观察,能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能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5、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意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一系列的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得各种观察研究活动的经历,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获得关于物体沉浮与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感受到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沉浮现象。能按要求设计、制作出简单的小船和“潜艇”。

  6、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质开始,研究观察物质之间相互混合、溶解的现象;鼓励学生对观察研究活动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结果进行想像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激励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一些物质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活动,以及对饱和溶液的分析、结晶过程的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举和爱好。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

  1、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等方法。

  5、 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科学的价值。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6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1)、(5)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

  初一(7)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教材简析本学年讲授第一册*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一册*历史叙述我国远古至南北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有*的为弹性课,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工作及措施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

  2、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4、组织学生参加广州市中学生战略战术知识竞赛。

  措施:

  1、抓好课堂40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方式,为探究性学*创造条件。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7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为研究重点,根据新颁布《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入学*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选读课文4篇,《夕照》、《迷人的张家界》、《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三峡之秋》、《军神》、《一件运动衫》、《海豚救人》、《珍珠鸟》、《大瀑布的葬礼》、《北京的四合院》及古诗等是新选入的课文。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材识字量为230个,其中要求学会的160个,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的'70个。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爱国教育。

  2、能用汉语拼音识字,学*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继续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能简要复述课文,养成先想后说的*惯,说话有礼貌。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查思考和乐于动笔的*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

  三、学生现状

  五(1)班共有学生56名,其中男32名,女24名。大部分学生上课都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不少学生学*基础差,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口语交际能力、动手能力一般,写作能力更有待提高,有部分学生甚至还不能写简短的记叙文。个别学生学**惯极差,有不写作业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教学措施: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语文的好*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重在积累。因此,*时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惯。

  4、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上述计划有待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教学活动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

  使用了维恩图、网状图、气泡图、柱形图等图表,使学生在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将事实转化成证据方面增加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教学的评价。

  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厍,向学生提供与单元学*有关的资料和拓展性活动,弥补了学生的经验不足,并提高了教科书的可读性。

  四、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

  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惯和能力,并学*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学科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题化、*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2)每一节课强化地理学案,全批全改,要求节节清,人人清。

  (3)强化阶段测试,全批全改,要求章章清,人人清。<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扩展4)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9篇)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

  新编《科学》三年级下册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游戏里的科学,主要引导学生发现在自己所熟悉的游戏中的科学知识,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第二单元:太阳与时间,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太阳与时间的关系;第三单元:电的本领,学*简单的电路的连接,知道电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了解我们的身体的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强健身体;第五单元:动物王国,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昆虫、鸟、哺乳动物等的特征。

  三、实验目标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

  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三)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五)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基本措施

  (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八)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六、主要实验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2

  高庄则中心小学;20xx――20xx年度下学期幼儿大班科学教学计;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爱;认识与探本学究;为了更加系统的促进大班幼儿的科学教学制定计划如下;一、本班基本情况:;我班幼儿对科学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于探索;欢尝试和发现一切新鲜事物,真是兴趣盎然;有些实验不能独立完成,必须得由别人帮助,常规性的;以下计划:;二、科

  xx中心小学

  20xx――20xx年度下学期幼儿大班科学教学计划 杨乃表

  根据教材大纲的`指导,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爱好,引导幼儿对大自然的奥秘的认识与探本学究。

  为了更加系统的促进大班幼儿的科学教学制定计划如下:

  一、本班基本情况:

  我班幼儿对科学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尤其是对于探索科学的奥秘有着极高的兴趣,喜欢尝试和发现一切新鲜事物,真是兴趣盎然。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还有待建构的东西,例如有些实验不能独立完成,必须得由别人帮助,常规性的东西兴趣不高等,介与此,我制定了以下计划:

  二、科学的教学目标:

  (一)主动参加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愿意用普通话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或经验。

  (二)培养重点幼儿对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认识。提高幼儿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倾听*惯,使幼儿养成读书的好*惯,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惯。

  (四)使学生掌握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常识。

  (五)知道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培养幼儿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六)学会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事物的运动变化市有规律的。

  (七)培养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学会合作,做好分工。

  (八)培养幼儿喜欢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新事物的兴趣和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上述是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我将严格按照计划对幼儿进行培养,但在具体实施的阶段如发现不足随时进行调整,以便对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一)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教育活动相结合。

  (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与其他领域教育相渗透。

  (五)幼儿园科学教育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

  (六)家园密切配合。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76人,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个器官的作用。

  2、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解剖等方法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3、了解周围更多的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对常见的植物进行分类,说出它们的典型特征。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通过栽培凤仙花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生命周期)。

  5、学*简单的栽培技术。

  6、学*用图画、数据、语言描述等方法记录观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7、学会用种子制作标本

  8、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惯。

  9、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1、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2、能通过对凤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3、了解当地濒危植物的种类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14、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单元

  1、通过喂养蚕,了解蚕的生活*性、生长过程。

  2、通过书本、上网、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与蚕相关的资料,并学会做资料卡片。

  3、通过指导学生养蚕,使学生能了解蚕的一生的形态变化。

  4、能观察并描述蚕各阶段不同形态的主要特点,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5、通过对蚕的生活*性与生活环境关系的了解、研究,体会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自然事物各种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6、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蚕,培养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兴趣和*惯。

  7、通过学生亲自养育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一些技能。

  8、通过喂养蚕和做蚕盒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9、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好品质。

  10、通过解决养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11、通过养蚕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12、意识到养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劳动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勤动手、爱劳动的好品质。13、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三单元

  1、认识几种常见布料,如:亚麻、棉布、丝绸、毛皮、化纤和毛料等。

  2、知道这些布料的主要特点、用途及原料来源。

  3、知道各种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样。

  4、知道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5、知道影响水蒸发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触面积、有无风)。

  6、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能列举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以及保温和散热的例子。

  8、能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

  9、能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同一事物的特点,并对事物特点做细致观察。

  10、能借助工具进行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认识事物特性。

  11、能有条理地经历“问题——推测——计划——实验——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12、能通过实验收集的事实对现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兴趣,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4、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

  15、了解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发明新的材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单元

  1、能判断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断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造意识。

  3、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

  4、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

  5、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类对环境负有责任。

  6、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7、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8、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9、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10、愿意合作与交流。

  11、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1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第五单元

  1、知道电流流经的道路叫做电路。电流必需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流动。

  2、了解解决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采用排除法。

  3、了解开关的结构和作用,认识开关的重要性。

  4、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

  5、了解安全用电知识。

  6、知道电能产生磁,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7、知道电能是一种常见的能源,以及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8、能组建基本电路。

  9、能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测量等方法认识有关基本电路的问题。

  10、能通过对有关电路问题的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11、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2、能在有故障的电路检修中使用“排除法”。

  13、能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

  14、意识到不同的问题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在探究活动中注意采集并尊重证据。

  16、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7、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18、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2、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学*,并应用于自己的教学,确保教学的有效、优效。

  3、充分运用现有教育资源。挖掘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实践能力。

  4、做好观察、操作、制作、记录的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和坚持力。

  5、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会探究。

  6、精心设计拓展活动,联系现代科技、生活,并加强学以致用的培养。

  7、加强优生和学困生的联系,互相帮助。

  8、将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动物的生命周期两个单元交叉进行教学,既可解决观察周期长的问题,又可同进进行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的观察,了解其相通之处,完成对生物生命周期的初步认识。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所教四年级班。这些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三、全册教学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我们吃什么:本单元从学生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养成科学饮食的好*惯。逐步从探究科学饮食的多种活动中意识到要珍爱生命;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通过本单元的学*为学生以后探究人的生长发育等方面知识打下基础。(包括1、2、3、课)

  (二)水里有什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本单元是在继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等特点的单元。在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深度用学到和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小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包括4、5、6、7课)

  (三)植物的生活(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保护法》):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常见植物的基础上,对植物的各部分进行细致的研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科学探究的经历,对科学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所以在进行本单元的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定量观察,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再加上学生对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进行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并不困难。本单元在本册书中编排体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本单元,能为后续研究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问题打下探究技能与知识的铺垫。(包括8、9、10、11、12课)

  (四)空气和水的力(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单元主要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空气及水的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密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包括13、14、15、16,17课)

  (五)热的传递:本单元主要选取了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现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引领,如杯子变热了,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游动等进入相关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并在其过程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18、19、20、21,22课)

  (六)探究与实践(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教材总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 .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1 .观察能力:观察植物的身体结构,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

  2 .实验能力:学*使用酒精灯加热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3 .探究能力:学*运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对植物实施环割有哪些益处。

  4. 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

  5.动手能力:学*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

  五、采取的措施

  1.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四下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中学*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2.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在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确实,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本册教材在这两方面就是有所侧重的。随着探究方法的丰富,探究的模式也跟着丰富起来:如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论、观察-假设(推测)-验证(测量、实验)-分析-结论等。

  3.加强对学*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本册教材是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为基础构建的,所有的活动都在对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体说,就是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今年毕业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子课题“导、学、练"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五六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

  1、课堂常规有序:课本、笔记本准备好摆放在书桌上,铃停准时上(下)课,互不侵占时间。

  2、课堂中随时提问评价给分:加分内容(发言、倾听、猜想、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合理的建议、创新的设计等),进行及时评价反馈,让学生即时掌握自己的*时情况。

  3、实验实行评分考核:为了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实行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轮流制,实验记录考核制.

  4、要求学生*时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或几个生活问题,真正实现科学的生活化。

  5、实行课课内容当堂理解掌握,下节课提问打分制度,单元一练一测验的模式,课堂作业,及时批改,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惯,而且作业也实施星级评定。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和其他学科的学*,乃至终身学*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教改设想:

  1、注重搜集信息、现场考察及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2、专题研究,注重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及讨论辩论。

  七、主要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共89人,2个班。这些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第二单元是考验学生*时的观察能力,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科学在我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等五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

  本册书22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3)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4---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水的科学:(10---1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4、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5--19)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课,以空气为主要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体会和认识空气的有关性质及空气对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

  严格按联合校进度执行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3.学*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

  4.学*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热的三中传递方式。

  5.动手能力:学*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热的三种形态及应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科学,爱动脑、爱动手,整体学*比较认真,对实验感兴趣,经过一年的科学学*,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五个单元,我们的食物、水、植物、空气、热,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调整后的新教材,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一般每个教学内容为一个课时。根据教学建议,对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应该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从学生对食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饮食与人的健康。(包括1、2、3、课)

  2、水里有什么: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课)

  3、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课)

  4、空气和水: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上升以及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包括13、14、15、16、17课)

  5、热传递: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应用。(包括18、19、20、21、22课)

  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四、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难点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实验安排

  1.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里的杂质

  5.根的吸水实验 6.分离叶绿素

  7.茎疏导水分 8.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9.气球的反冲实验 10.瓶吞鸡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热传导

  13.木屑在热运动水中的 14.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

  15.不同物体的吸热本领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9

  新的学期应该有一个新的面貌新的学期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首位,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以新的教育理念为中心,,力争在各方面的工作有新的突破。

  一、思想方面:

  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政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执教。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上班下班,按时到岗,坚守职责。严守师德规范,加强师德修养,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围绕学生展开工作。

  二、 科学教学工作和读书:

  作为科学教师应自学主动学*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认真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及时做好笔记,同时写好心得体会,领悟其中的精华,使理论在头脑中形成影像,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促进新课程的发展。本学期至少摘录5000字的读书笔记。

  积极参加科学教师教研培训活动及学校组织校本培训。在学*交流过程中,重点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集体备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课时积极发言,集思广益,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同时,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本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在研讨中是自己的工作水*不断提高。

  三 实验室管理工作:

  认真加强仪器室账目管理。努力做好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及时进行账目录入修改工作,按上级要求及时更新数据,做到帐物相符,按时完成仪器账目和各种统计表的上报工作,促进科学实验教学有条不紊的开展。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

  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及时进行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上好公开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四、其他工作:

  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技能,在本学期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组织科技制作小组并按步骤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操作技术和制作技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争取人人都会独立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期末进行作品的展示。

  篇四: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科学教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开展好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学教学计划。本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校科学教学成绩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遵循学生认识规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强学科联系,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城乡教育差别。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把三到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感知科学”、“走进科学”、“探索科学”。教材将探究过程能力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科学课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面对自然和科学现象,通过动手动脑学*基础的科学知识,在学*中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在实验活动中合作意识已经形成,纪律明显优于三年级。对科学的热情度极高,热爱科学,热爱自然。

  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因此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具体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四.科学特色活动

  (一)科学幻想画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孩子成为亲*自然、珍爱生命、热爱家乡,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全员参与,创作出与科学有关的敢于大胆创新,有意义的画作。优秀作品颁发获奖证书。

  (二)明天小小科学家

  1、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能力。通过开展科学发明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是鲜活的,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发明创造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

  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设计创作,进行科学小发明。内容体裁不限。优秀作品会在全校进行展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