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

首页 / 方案 / |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

  为认真贯彻落实达州市国土资源局,教育局《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校区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确保全县中小学校安全,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望遵照执行。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中小学校是未成年人集中场所,确保安全至关重要。受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县不少学校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防灾能力和措施相对薄弱,随时面临地质灾害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目前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

  各中小学校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高度重视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把它作为执政为民,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行动,彻底排查隐患,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坚决杜绝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学校重(特)大伤亡事故。

  二、建立机构,全面普查

  为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的精神,有效防止中小学校校区(舍)周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经县国土资源局、县教育局会商决定:从十二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开展全县中小学校校区(舍)及周边地质环境普查工作,凡是存在(可能存在)地质灾害的学校都要分类登记造册,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整治、加强监督的依据,作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工作,向各级人民**申报立项整治的依据。普查工作按照分片普查,逐校排查的原则,采取重点查和一般查相结合,彻底摸清辖区学校面临的地质灾害威胁,存在后地质灾害类型和危险程度。第一普查小组:由莫建全、吴世康、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渠江、天星、城郊、板桥、三板、宝城、有庆、鲜渡、琅琊、卷硐片区;第二普查小组:由程兴社、许明勇、涉及乡镇分管国土、教育工作的副乡(镇)长、学校校长、国土资源所所长组成,负责临巴、土溪、流溪.三汇、丰乐、文崇、涌兴、贵福、岩峰、清溪、静边片区。

  三、健全制度,落实应急处置预案

  凡是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都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做好日常(特别是汛期)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处置预案,尽量周全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研究制定对策,同时加强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储备相应抢险物资,全面提高学校应急应变能力。

  四、加强教育,努力提高师生防灾救灾能力

  学校是加强防灾救灾教育的主要阵地。各中小学校要把防范地质灾害的要求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增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活动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借助科普读物、影像资料、互联网络等手段,通过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疏散演练、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师生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要特别注意加强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好应急预案演练,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增强各中小学校防灾救灾能力,从而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

  为切实作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校舍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法律法规,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订本预案。

  一、灾害性质

  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陷塌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应急分类

  地质灾害应急分: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三、救灾机构及职责。

  (一)、地质灾害防治、救灾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 ……

  成 员:…… …… ……及班主任

  领导组主要职责:

  1、建立学校及周边地质、地貌档案,建立有效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快速反应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作好日常监控工作。

  2、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上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指挥和下达其它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3、监督、检查、落实各部门地质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调查,预防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的威胁,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分组及职责

  指挥组负责人:……

  警戒组负责人:……

  救护组负责人:……

  疏散组负责人:……及班主任

  1、救灾注意事项:

  ①、当某处发生地质灾害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救灾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

  ②、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等。

  ③、救灾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

  ④、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2、各组职责:

  指挥组:(1)、熟悉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清楚学校地质灾害的地点、范围;(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4)、了解电线铺设的线路;(5)、了解灾害的走势;(6)、确定逃生路线、避险场所、救护方案。

  警戒组:(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当某处发生灾害时,应迅速确定安全逃生的路线,避险场所,以便疏导他人逃生;(3)、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灾害现场。

  救护组:(1)、应具备救护常识;(2)、应了解一般药物的使用;(3)、清楚指定的逃生路线;(4)、根据伤情紧急救护,或送医院治疗。

  疏散组:(1)、利用学校报警设施和广播迅速报道逃生方案;(2)、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班主任有序疏导学生。

  四、灾情调查

  灾情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查明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

  五、善后处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过程中,应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尽量安慰受伤人员及家属,妥善解决他们的要求,并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事故处理结束后,及时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县教育局。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3

  为确保我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每天的正常上课工作,根据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威宁自治县教育局有关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的原则,实行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学校领导负责制,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置学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学校,坚持自保、自救,防大灾、保安全,确保学校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安全。

  二、防汛应急预案内容

  1、坚持实行教育局、气象等有关部门发布暴雨将达起始标准,学校值班校长和值班人员必须到位,加强值班,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在汛期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和报告制度,做好防汛值班记录,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2、当教育局、气象台发布暴雨警报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全部到位。及时通告各班防汛信息,通报风情、水情、雨情。各班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加强值班,进一步检查落实各项防汛应急措施。

  3、遇暴雨突发性灾害天气时,学校要迅速组织人员及时检查疏通排水管道和沟渠,做到排水畅通;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学校易倒塌、易滑坡、易积水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报告灾情,监督学校有关人员到位、到岗,确保学校排涝设施全过程、满负荷运转,必要时及时组织足够的临时排涝设施进行强排,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当遇到暴风雨袭击时,学校应及时把校舍倒塌、师生受伤情况在第一时间报告迤那镇教育管理中心办公室,及时查明是否有人员被困,如发现人员被困,要立即组织营救,并做好伤员的抢救工作,转移和安置师生。各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落实安全工作的责任制。要特别注意预防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

  根据校内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诱发因素,立即对低洼地带、操场、校舍和易发生山体滑坡地带等地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凡有安全隐患的,要立即转移到安全地方上课。必要时要采取停课等紧急措施,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汛期期间严禁各校组织学生外出及重大活动。各班要通过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师生开展汛期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学校一旦发生汛

  情,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根据灾情,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做好抢救、转移和安置受灾师生工作,把受灾情况降到最低点。

  三、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四、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职责

  1、全面掌握汛情、灾情和各类动态等消息,按重要信息汇报制度在第一时间报送一念之间办公室,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学校的防汛和抢险工作,做好学校防灾、抗灾和灾后恢复教学活动的指导工作。

  2、负责检查、监督各学校防汛措施的落实情况,负责检查、监督学校的防汛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组织一定的人力,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师生安全,杜绝人员伤亡。

  各成员除上述职责外,在学校汛情紧急时,均需承担突击性防汛救灾任务。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4

各村(居)委会:

  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本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避免经济损失,提高预报成功率,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20xx年地质灾害概况

  当前,我镇地质灾害隐患点发展趋势不稳定,主要集中于xx村和xx村,并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为主。主要特点:一是受气候差异影响,与汛期暴雨、台风强降水天气有密切关系;二是山区因降水渗入岩体,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发生区大多处于变质岩、花岗岩分布的丘陵山区;三是小型山体滑坡多。其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如公路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四是部分地区地下岩溶发育,或因人工采矿、抽排空地下水形成采空区。

  二、20xx年地质灾害防护重点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xx年雨季(4—6月)降水量比多年*均值略偏少,为800毫米左右,而且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局部800毫米以上,仍有降水集中期,部分乡村可能发生山洪或内涝,加上今年伏秋期台风强降水影响,所以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在3—9月份。汛期期间因暴雨将引发较严重的洪涝或内涝,造成突发群发性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汛期期间可能有以下趋势:

  1、我镇的xx村等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在集中降水期可能出现较为集中的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具体发生的区域和强度与当时集中降雨的区域和强度有关。

  2、地质灾害主要发生时段为3—9月,今年全镇的防范期应为3—9月份。在集中降水时段,当连续降水达到1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时,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机率较大;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内)降水150毫米以上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将有可能发生。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连续降水时段要加强监测,出现变形加剧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3、乡村建设和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山区建房切坡段、采石场和矿区排土场、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都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

  4、xx地面塌陷防护段,要特别注意在汛期和枯水期两个时段防范地面塌陷发生。

  由于长期降水预测难度大、精度有限以及集中性强降水的时间、区域不确定等因素限制,本地质灾害预测仅是趋势性预测,各村及社区要密切关注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积极开展本辖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提高警惕,防范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和重点防范期

  (一)重要防护区段

  1、xx村农民切坡建房、傍山建房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护段;

  2、xx村岩溶地面塌陷防护段;

  3、全镇水库堤坝、溢洪道岩土稳定防护段;

  4、全镇公路干道防护段。公路两侧陡坡、滑坡以及挡土墙崩塌防护段。

  (二)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镇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2处,主要分布于xx村、xx村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镇历年来地质灾害主要发生的时段,预测受长江流域周期性影响,雨季延长到3—9月,汛期和台风影响期间,当降雨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能发生以风化残坡和岩土山体以及人工边坡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一些崩塌滑坡和矿山的尾砂库、废渣在山洪作用下,易形成泥石流,个别地区在降雨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地面塌陷。应加强重点区段、重要地质灾害的防范,必要时,应采取临时避让措施,避免人员伤亡。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的防范期为3—9月份。

  四、防御方案

  (一)汛期应急调查与制定防治方案

  1、汛前,各村(居)委会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和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面排查,核实隐患点和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

  2、根据调查情况和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各村(居)委会要制定本辖区或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镇人民**批准,方案要明确划定重要防御区段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

  3、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工作。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的,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并作出应急处理。发生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派员协助技术支持单位进行调查和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发生大型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里以上国土资源部门派员进行调查或协助调查。危及100人以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调查。危及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调查,由市以上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进行调查。

  (二)监测与巡回检查

  1、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防御区段由所在村(居)委会负责巡查监测工作,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内容及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相关的地质灾害,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监测。

  2、各村(居)委会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防御区段的巡回检查工作,汛期巡查一般不少于2次,重点区域、重要时段要加密巡查。

  3、监测期如发现重要异变情况,应按照速报要求及时、逐级上报。

  (三)预防、预报、预警

  1、所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凡是有条件进行治理的,要作出治理规划,并应针对可能诱发灾害的情况,采取简易应急防范措施,以遏制或减缓险情的发生;由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要责令并监督有关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治理。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临灾预报工作。险情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的;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的;

  临灾级:经监测,隐患体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位移加快或者变形明显加剧,处于临灾状态的。

  地质灾害隐患点报告:

  口头报告:对异变级和临灾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发现或接到报告后的半小时内须口头报告镇人民**及镇国土资源所,重大险情同时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和省国土资源厅。

  书面报告:

  (1)当发现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镇国土资源所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并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市、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家国土资源部。

  (2)当发现大型和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镇国土资源所在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的基础上,大型在2日内、中型在3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县国土资源局,同时上报市、省国土资源厅。

  (3)当发现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镇国土资源所应采取有效的监测、防范措施,在3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措施报告县国土资源局。

  3、对一般级地灾隐患体由镇国土资源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对异变级、临灾级地灾隐患体,镇国土资源所要报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业人员作详细调查论证,确认进入临灾状态;并在地质灾害隐患体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要根据不同规模、不同危害情况发布预警。预警分四级:

  特级预警:由省级**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一级预警:由市**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二级预警:由县级**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一般预警:由镇**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四)应急准备与避险

  1、对预警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技术支持单位等部门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

  2、预警点所在的村(居)委会根据险情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并发布告示,发放“防灾明白卡”。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避险、救灾方案,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准备。

  3、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靠*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地段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要作出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方案;出现临灾级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员要立即撤离,重要财产立即转移,并作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对灾害影响范围的重要设施,如重要交通线、军事设施、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等,要做好保护工作。

  (五)抢险和救灾

  1、灾情发生后的速报制度:发生造**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必须在接到灾情后的半小时内报告镇人民**,报告镇国土资源所,并可同时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和市、省国土资源厅。

  2、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按不同地灾级别,镇人民**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并及时报告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各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系统,按预案的职责分工,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开展灾情收集,报告与评估;抢险救援和转移安置灾民;应急保障,请求支援,次生灾害预防,灾后恢复与重建等各方面抢险救灾活动。镇国土所要在技术支持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和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加强现场监测,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参与指导抢险救灾。

  3、做好善后工作。镇国土所要在抢险结束后,及时统计人员伤亡情况,调查评估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提出灾害治理措施。并在基本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后5日之内,上报抢险救灾情况总结,为灾后恢复与重建决策提供依据。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各村(居)委会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行政首长对所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居)委会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所在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重要地质灾害危险地和灾区要建立前沿防灾救灾指挥机构。镇国土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在镇**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做好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灾具体业务管理工作。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其他部门,要按照镇**的部署及其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各村(居)委会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的汛前排查、汛期巡查、巡后复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对已查出的地灾隐患点,发放“防灾明白卡”,层层落实群测群防工作,严格无灾情零报告制度。

  (三)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专业监测预防由镇国土所负责。镇国土资源所要尽快建立监测预报组织,配备人员,建立联系工作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联络畅通。认真做好监测、预报等各项基础工作,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同时,要根据辖区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层层建立地质灾害隐患体的群测群防组织,落实防灾任务,并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业务培训。

  (四)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镇国土所和县气象局要加强协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建立气象短信预报预警网。镇国土所要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灾害信息,转发到各村(居)委会、各隐患点监测负责人,以提前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汛期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培训、报刊、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科普读本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消除和减少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可能导致重大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要坚决制止纠正,并监督责任单位采取有效的预防保证措施,对已经造成危害的,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负责治理。

  (六)保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投入。各村(居)委会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确保汛期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和工作经费。要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做好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5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鄂教发办〔20xx〕7号)和《县委办公室、县**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溪办发电〔20xx〕17号)文件要求,全县各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强化地质灾害和汛期风险排查、防范和应对,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当前全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为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立足防大灾、抢大险、应大急,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县教育局决定成立竹溪县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琪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徐国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督导办公室、项目科、安全管理科等科室负责人,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各幼儿园园长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李思忠任办公室主任,柳垂锋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督促、指导、检查各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总体安排,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制定竹溪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二、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各学校要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查险、排险、除险。

  一是要做好排查整治。各学校要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做到不重不漏,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特别是鄂坪乡中心学校原校址、丰溪镇洞滨教学点、桃源乡杨寺庙教学点等要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深入细致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点,要及时报告,积极争取支持,制定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对于尚未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的隐患点,必须逐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成功临灾避险。

  二是认真做好督促检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6月22日全省教育系统暑期及秋季开学工作视频会议工作部署,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全县各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力的将追究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要强化预警,提前研判。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预报的雨情、水情,提前研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抓好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和雨前排查、雨中核查、雨后复查,做好洪峰过境期、强降雨期防灾减灾。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包括临时停课、调整假期时间等,提前做好应对。

  四是要加强在建工程防范,确保施工安全。暑期是各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期,要严格履行好相关建设手续,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规划选址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施工,并确保不因施工引发地质灾害。

  五是要继续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落实好安全逃生演练制度。将演练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方案、有预案。学校即将放假,各学校要在放假前对师生开展以防汛防灾防溺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三、压实压牢防汛工作职责,强化防汛抗灾措施

  一是要落实工作职责。各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同乡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防汛工作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将防汛抗灾责任落实到预报警、隐患排查整治、指挥调度、巡查值守等各个环节。尤其是在预报有强降雨时段要将防汛抗洪作为当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二是要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应对。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变化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实时雨情信息。特别是地处库区、矿山及新修公路附*的学校要关注地质变化;加强对山区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管理和临水临涯路段的安全管理。要强化联防联控,一旦发生灾害险情,各学校要根据灾情等级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安程序及时上报,联系有关部门开展救援等工作。

  三是严肃纪律,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各学校从6月25日开始,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如遇重大险情、灾情,必须按程序迅速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阅读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1)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菁华3篇)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为切实做好2017年度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条例》,《湖南省地质灾害保护条例》和《衡阳县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村组主要有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西村村周山组、塘湾组、下皂组、新建村六*组,这些村组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

  2、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交通路线

  三湖镇地处偏远地区,境内有甘泉村至南北村公路、鼓峰村至中合村公路,文光村公路,管桥村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深挖、高填、切坡的特点,且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容易发区,工程建设对地表破坏严重,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二)地质灾害威胁范围

  1.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2017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区是:西村村塘湾组、周山组、下皂组,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新建村六*组。

  2.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镇范围内有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见表1)。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重点防范期及区域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强度和方式等因素影响,以及我镇村组道路建设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

  暴雨是我镇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我镇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总的降水趋势是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原。根据气象部门2017年度趋势预测分析今年汛期(4——9月)降水正常。其中,前期汛期(5——6月)降水正常偏高,局部可能有短期洪灾的发生,后汛期(7——9月)降水较小,秋季明显,特别注意防范(7——8月)强台风对我镇的影响

  (三)重点防范区域

  *年来,由于乡村公路建设增加,甘泉片责任区和西村村、文光村、永安村、新阳村地质灾害频发,这些区域地质疏松,而且夹杂石块,一遇到暴雨、雨水沿裂缝侵入土体,导致滑坡和小型泥石流。需加大这些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

  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组织机构、单位责任

  (一)、地质灾害调查

  我镇24个村、1个居委会,451个小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野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为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完成《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镇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3月,对全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和巡逻。

  (二)、地质灾害监测

  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本镇重点监测对象。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于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变形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要采取汛期巡查和监测结合、并且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三)组织机构

  镇人民*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指挥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设在镇人民*办公室,值班电话:联系人:电话:

  (四)明确相关单位防治责任

  1.党政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重大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2.各村委会及居委会:*、主任要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镇*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承担本区域内地质灾害全面巡查,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落实隐患点的监测人及警示标志,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搬迁避让措施,接到或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及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及时报告镇*和镇国土资源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灾区重建和治理工作,积极配合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

  3.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批准后公布;对基层上报的地质灾害险情,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到现场勘察,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向上级国土部门和镇*报告;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4.安监站:要对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各类选厂、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镇卫生院:组织本单位人员赶赴灾区抢救伤员,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及药品供应。

  6.水管站:要对全镇河道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预报降雨强度及分布范围,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天气的研究,会同国土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7.路政中队: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加强交通线路的边坡防护;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路段的巡查,危险及潜在隐患地段应加以治理;同时对拟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监管,通过合理选线、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治理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8.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组织核查灾情及上报。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灾民生活,负责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工作,组织指导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与重建。

  9.财政所: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及时到位

  10.派出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灾区道路的交通的疏导工作。

  11.住建站:要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处理;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合理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2.中心学校:对各校区周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学生防灾知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员工,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

  13.环保站:负责灾害影响的环境评估;负责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14.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侦查灾情,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重点是抢救被埋人员,救扶受灾群众、工程抢险、处置次生灾害。

  15.镇纪委: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履行职责实施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各村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到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将地质灾害危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治理及突出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镇国土资源所应在总结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到本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主要负责人,协调各村委会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批示后公布,并上报国土资源局备案。对违反规定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重大伤亡和事故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村委会和国土资源所,要按照市人民*《关于印发(衡阳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快形成“*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二是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作用。三是要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区域树立警示牌,让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备“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防范的能力”。四是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汛期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做到“快调查,快定性、快决策、快实施”。五是各村委会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任务。

  五、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镇人民*将按照《地质灾害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自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在镇*的统一领导下,镇国土资源所要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共享机制。要加强与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互通情报,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加强协作,传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镇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提供信息渠道。

  七、加强监测,提高地质气象预警预报

  要加大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工作。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通过气象部门现有的群发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加强监督,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

  各村委会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大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注意预防集镇基层设施建设、中心、村庄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合理开发利用矿山资源,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矿山地质环境和保护责任,有效防治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九、加强宣传,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各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山,特别是要让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颁布群众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安。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

  一、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主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防治,突出重点。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是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预报成功率,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20xx年地质灾害防护重点

  根据遂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全镇发生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相关分析,我镇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范围主要有衙前村街组、潭背组、金田坑组、大东坑组、店下组;士高村乐木会组、泥坑组、东边坑组、蕉坑组;上芫村曲尺坑组、洋金坑组;溪口村、茶盘洲组、龙凤桥组、嵩岭洞口组、横坑组;双镜村岭子脑组、郑花坑;段尾上庄组、庙山组、老屋场组;石盘村桂林坑组、高车坳组、双斗坑组、足子坑组、大坑组。灾点威胁农户96户,人口574人。重点防护段为衙前街、士高、段尾、溪口、石盘崩滑群和公路沿线崩滑体,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与山体滑坡。各村委会和水利、道路工程受益单位对灾害点、灾害段进行逐一检查,对危险处抓紧实施整改措施,避免因工作失职而造**为的损失。

  三、20xx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降水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今年雨季(3—9月)*均雨量比往年年略偏多,汛期*均降雨量为700—800毫米,局部1000毫米以上,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并考虑台风影响,所以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期在3-9月。

  (二)地质灾害预测

  1、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形成的实际,结合气象、水文部门降水趋势预测,20xx年全县汛期由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范围和强度略高往年。在汛期部分地方会有降水集中期和强降水。各村委会和镇直各单位要密切注意当地实时天气预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注意防范。

  2、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地段,在雨量集中的3-9月,特别是6-9三个月受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常因灾害性暴雨和特大暴雨而引发地质灾害。我镇属暴雨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在集中降水时,当连续降水达到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将出现崩滑流灾害;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一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崩滑流灾害将大量发生。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连续降水时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3、城镇、乡村建设和工业、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山区建房切坡段,城镇规划区切坡段、矿山、采石场,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应加强监测防范,特别要注意防范山区傍山切坡建房地段的滑坡危险,不得新增傍山高切坡建房,防止出现新的隐患。

  四、地质灾害防御方案

  (一)汛前调查与制定防治方案

  汛前镇国土资源所会同水利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镇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检查,核定危险点和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编制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核定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灾责任。

  (二)巡视监测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国土资源所、水土保持站、民政所、各村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内容与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监测工作。

  (三)预警和防治工作

  1、重要地质灾害危害点,应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险情监测预报工作,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

  临界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加快或有其他明显征兆者。

  3、对异变级临界级预报点,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作进一步调查论证。对确以进入危险阶段者,要根据地质灾害可能的规模、地域重要性及危险性,分别由县和镇人民*发布预警,在地质灾害危险点,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预警分三级。

  一级预警:由市*或省*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二级预警:由县*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三级预警:由镇*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4、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四)应急准备与避险

  1、预警点所在村要立即成立有关人员参加的防灾领导小组,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避险、救灾方案,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的准备工作。

  2、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地段的'人员要撤离,重要财产要转移;出现临界级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按转移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做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五)抢险和救灾

  1、地质灾害发生后,镇*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镇*有关部门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2、灾发地的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各村委会要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协助进行工程抢险。民政、卫生、水利、工商、*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质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助、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等工作。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各村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肖邦*任组长,肖瑞培同志任副组长,曾令春、刘见生、谢晓弘、郭薇薇、汤仰永、罗海春、彭丽芸、谢大源、胡毅辉及镇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统一组织协调镇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制。

  (二)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各村要根据村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落实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群测群防和防治工作任务,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村民建设用地选址,严防高切坡建房,发生一起坚决制止。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

  防治地质灾害的最终成效必须依靠全民参与,要利用生动案例、气象短信、宣传单、黑板报等手段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3

  为了切实做好全乡20xx年地质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北湖区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以及我乡*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防治经验,编制本预案。

  一、20xx年全乡地质灾害情况

  乡*对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工作布臵早,及时下发了《xxx瑶族乡20xx年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与各村委会主任签订了防灾避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村行动迅速,宣传到位,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及知识增强。20xx年汛期与往年相比,降雨量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4月、5月,由于防范早,加上雨水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大的地质灾害。

  二、20xx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村

  ①xxx村 ②十寺村 ③桃仁村 ④太阳村 ⑤茶元村 ⑥介木山村 ⑦正冲村

  2、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矿区(点)

  ①十寺矿区 ②亭子板非法砂场

  3、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交通干线路段

  ①郴仰公路xxx段 ②xxx——桃仁路段 ③xxx——太阳路段

  4、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几年我乡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共有地质灾害隐患*十处,其中有些隐患点潜在危险较大,若诱发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要特别加强防范。

  ①正冲至下介木山新村泥石流

  位于正冲村至介木山新村河谷地段,山高坡陡,溪沟狭窄,河床纵坡比大,三面环山,集雨面积大,具有短时间内大量来水的地形,而且因修建郴仰公路境内的生态尚未得到全面恢复,泥石流物源丰富,遇到大暴雨或强降水,就可能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正冲、介木山新村居住在河口、临*河床的95户、43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赵家湾后山滑坡群该滑坡群

  该滑坡群在20xx年“8。8”洪灾后,虽未见明显滑动,但仍于不稳定状态,其后缘裂缝长260米,宽50米,滑体体积约5000立方米。该滑坡群对赵家湾3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③十寺矿区

  十寺矿区虽然是*年来才启动开发工作的,但其矿区开采历来已久,地表山坡随处可见大大量堆放的煤矸石、废石,地下采空区域越来越大。大暴雨时极易引发大范围的矿渣流及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矿区民工、居民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亭子板非法砂场

  此处砂场临*郴仰公路,其周围植被严重被破坏,裸露的砂石透水强,抗冲力弱,经暴雨冲刷和长时间浸泡极易形成泥石流和山洪,给郴仰公路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及不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预测今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份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6—8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另外为注意防范夏季热带风暴对我乡的影响。矿业活动强烈的地区要高度注意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

  原则上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本年度监测的范围,在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中,应重点核查并作出稳定情况的初步判断。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

  一般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乡、村两级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并落实监测责任。

  2、群测群防监测

  利用已建立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监测人,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对灾情及早发现,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驻村乡干部的指导下,由各行政村和当地群众组织实施监测。

  2、危及主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

  3、其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直接防灾单位负责监测。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乡*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防灾预案的同时,各村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和编制防灾预案,将防灾避灾工作落到实处。对重点管理地段要明确专人进行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监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对山洪地质灾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时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绿化和保护好环境;对处于山洪河谷中的住户要进行避让搬迁;对隐患点要加大监测和巡查力度,发现的裂缝及险情要及时上报并夯实,在其上方开挖截水沟、排水沟。

  3、尽量做到勤监测、早发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疏散人员。

  4、建立健全重大险情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应在6小时内速报乡*(电话:2705003)并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做好应急处理,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防止灾情扩大。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2)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菁华3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做好全镇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修编制定本方案。

  一、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开展群测群防,采取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损失。遵循"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以下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原则;

  2、专业队伍与当地群众相结合,技术业务与行政措施并重原则;

  3、事先摸清灾情、充分做好准备与应急处置原则,分部门负责并协调一致原则;

  4、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原则;

  5、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6、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发展的原则;

  7、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照防灾方案要求,快速、有序、高效、科学地实施境内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治地质灾害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目标

  地质灾害的危害极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破坏房屋、交通、水利设施,造**员伤亡,破坏生态环境等。因而,推广普及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建设,要求全镇积极主动地、科学地、有计划地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与威胁是全镇工作的重要目标。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措施,做到提前预警,应急得当,达到尽量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危害的目的。

  三、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形势

  (一)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概况

  镇位于县中部,全镇面积202*方公里,耕地面积4.413万亩,林地面积21万亩,辖36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总人口4.3万人,古宁线、福汾线、古屏线穿越境内。

  镇属于亚热带山区季风气候,溶蚀高原地貌显著,石头山多,地表缺水,土层微薄,降雨渗漏严重,地表水源贫瘠。*均海拔650米,常年*均气温17.8℃,最低气温-5℃,最高气温38.6℃,年降雨量168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280天。镇区地质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主要有NNE、NE、SN、NW向断裂,断裂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致使岩石破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速度,削弱岩石的强度。对地质灾害的产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地质灾害现状

  全镇是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镇之一,全镇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1个,其中滑坡12处,崩塌9处,分布于全镇16个行政村,其中一般隐患点7处,较大隐患点14处,重大隐患点0处,威胁76栋房屋,123户,合计599人。全镇共有高陡边坡地质灾害点9处,分布于6个行政村。其中,银场村、周厝村、牛峰村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高陡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分布的行政村。

  (三)防治现状

  全镇在县相关单位的领导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所成效,建立了灾点监测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抗灾、救灾应急反应系统,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高。但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整体较为被动;防治工作和技术管理能力薄弱以及麻痹侥幸心理尚存等问题。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仍然繁重。

  四、20xx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局发布的20xx年气候预测:

  1、早春季(3-4月):预计早春季总降水量偏多1-2成。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和4月偏多1-2成。

  2、雨季(5-6月):预计雨季总降水量偏多1-3成。雨季可能出现持续性暴雨过程。

  3、夏季(7-9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3成。

  4、秋季(10-11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

  5、预计20xx年登陆或影响我县的热带气旋(俗称台风)总数4-5个,较常年略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秋季台风影响。

  台风和强降雨时期将可能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同时,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仍为各村地灾点,可能在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灾害;其他低山区的一些房后高陡边坡、沟口民房等,均有变形破坏或出现滑坡、泥石流的可能。

  五、地质灾害防治部署

  (一)落实防治地质灾害责任制

  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组**员名单如下: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村、各单位、企业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要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地质灾害责任人由镇*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主干担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居,由村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开展巡查、监测。

  国土资源所是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方案,宣传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点资料库与群测群防网络,实行汛期24小时专人值班,时刻保持与防汛抗旱、气象等有关部门的紧密联系,按规定及时报告、转达和指挥治理,加强防治地质灾害的技术指导工作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其它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落实防灾责任制,认真做好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回检查

  各村、各单位、企业应组织人员对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点、灾害重点防护区进行巡回检查,其主要任务是:

  1、检查地质灾害防灾方案落实情况

  主要内容:组织机构(各村、各单位、企业防灾责任人),危险点监测(监测责任人、观测点布置、观测方法、记录、汇交整理),信息网络,防灾预报,危险区群众的防灾意识,应急方案及措施等。

  2、检查主要灾害危险点

  对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划定警戒区,设立告示牌;行政村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并挂牌警示;对辖区有险情的灾害点进行现场和室内检查,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有明显异常情况的,所在村应及时上报镇人民*,并组织调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三级时,镇*、国土资源所应部署防灾工作,加强值班;应及时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巡查;隐患点和易发区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加强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镇*应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其他部门和单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加强监测、巡查,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2、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二级时,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应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特别是高陡边坡)进行加密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协管员应对隐患点和易发区的加密监测和防范。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易发区受威胁人员要根据当地雨情、险情,适时转移避让。

  3、当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为一级时,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投入抢险救灾的准备,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的群众转移至地质灾害避险点。

  4、地质灾害转移对象: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山坡、边坡建筑物内的群众;易发生泥石流山沟及沟口(低洼)地带的群众;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其他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员伤亡的地带的群众。

  5、各村委会、各单位、企业应成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救组织,配足必要的物质装备,提高防救队伍的素质;制定具体的防救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避险步骤及撤离路线示意图

  1、由责任人发布命令。

  2、采取电话、鸣锣、鸣哨等办法通知和预警。

  3、防治应急分队组织人员撤离。

  4、镇、村组织安置群众。

  5、撤离路线示意图:隐患点安置点:避灾点。

  (五)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各村、各单位、企业应按既定的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援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民政、建管、卫生等部门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安置抚恤等;交通、通迅、*等部门应做好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请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援,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六)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各单位、企业对特别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要进一步健全防治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上下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汛期期间,各村、各单位、企业要及时向镇人民*报告重大灾情,每月1日—3日报送上月灾情情况,每年11月25日前报送全年灾情报告和有关资料。

  六、防灾预案的实施

  (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条件。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和监督单位责任人,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的预报网络体系。

  (二)安排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镇村两级要拨给一定经费重点解决地质灾害点的监测、群测群防和治理的费用。用于防治地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

  为切实做好20xx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xx]20号)、《陕西省人民*关于贯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xx]59号)和《旬阳县20xx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和20xx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报,制定本方案。

  一、全镇地质灾害现状及20xx年地质灾害概况

  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类型。其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强降雨、冻融作用以及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我镇山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在时间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5-9月主汛期。

  20xx年,在县委、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相关单位密切配合下,我镇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一是推进了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加固,落实了群测群防责任人、监测人、监测补助经费,夯实监管责任;三是加快了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准确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我镇由于各项防范措施得力,责任落实到位,全年未造**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安康市气象台中长期气候预报资料:预计20xx年降水量较往年正常略偏多,旬阳900~1100毫米。预计冬季降水较常年略偏少,春季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第一场透墒雨预计出现在4月中旬,接*常年出现日期;初夏汛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同期偏早;汛期分布规律。结合20xx年地质灾害特点、隐患点稳定状况和市气象台对20xx年全市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预计20xx年全镇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与20xx年相比呈上升趋势,灾害类型将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预计局部地区暴雨可能造成滑坡、泥石流灾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三、重点防范区段和防范期

  (一)重点防范的村、社区

  **、**、**、***、***等村庄社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口集中,在强降雨、不合理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二)重点防范的矿山及集中开采区

  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矿山及集中开采区有:**镇南沙沟铅锌矿区,主要表现为泥石流、矿渣水石流、滑坡等灾害。

  (三)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交通干线

  县道蜀小路**段;镇域内通村到组公路。上述公路位于山区,修路切坡造成的不稳定边坡较多,若遇暴雨、连阴雨局部地段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我镇目前已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及危险性,选择27处作为20xx年度省、市、县级重点监测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应急防治措施,明确负责人、责任人、监测人等(详见附表)。

  (五)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预测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20xx年预计地质灾害相对集中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至9月,其中7月至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在降水作用下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因此,在这段时期需加以重点防范。各级人民*及各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防灾预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完善应急预案。

  汛前各村(社区)要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以及降雨、洪水等趋势预报,及时编制并发布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分布、危害预测、重点防范期、人员避险转移路线、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措施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二)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工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演变过程,捕捉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为正确分析和预报灾情提供科学依据。简易的监测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裂缝相对位移监测法。该方法是监测滑坡体裂缝两侧相对张开、闭合变化和塌陷区地裂缝变化的监测方法。监测点选择在裂缝两侧,一般2个一组,测量其距离,或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和垂直变化。此外,还可在建筑物(房屋墙、挡土墙、浆砌片石沟侧壁等)的裂缝上贴水泥砂浆片等观测裂缝的变化情况。另外,可用已有的设备仪器进行专业化监测。二是宏观地质调查法。该方法是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变形形迹进行追踪调查的监测方法。应在变化明显地段设立监测点和调查路线,采用专人巡视或动员附*群众监测等方式,及时掌握隐患点各类变化。

  (三)突出重点隐患区域防治。

  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干部群众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认真实施汛前巡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制度,把工作重点放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将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列为重点搬迁对象,结合陕南避灾搬迁工程进行搬迁。搬迁避让是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最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可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1.滑坡。一是采取排水治理,在滑坡体外围设置一条或几条环形排水沟,使滑坡体外的地表水不能进入滑坡体内。对大型滑坡体,可在滑坡体上设置排水沟,使地表水排出滑坡体,不致渗入滑坡体内部;二是采取工程治理,在滑坡体及坡脚建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三是按设计方案或应急调查指导的方法及时实施防治。

  2.崩塌。对崩塌体采取卸载、清除、固化、坡面防护、喷浆等工程措施。

  3.泥石流。采取生物措施提高流域内沟谷坡面植被覆盖率、工程措施(拦挡、排导)、流域内综合治理等措施。

  4、地面塌陷。在采空区上方应设立警示牌、围栏,严禁在采空区上建房、修路;对已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回填,避免人畜误入,同时也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汛前将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抢撤方案”制定完成,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户,逐点落实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现“两卡”和“预案”的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要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区段设立警示标志,禁止受威胁对象进入危险区,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地质灾害防治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组社区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完善防治制度,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密切协调配合。镇属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对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预警、预报;加强对在建工程的监督管理,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工程,督促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采取预防治理措施;相互通报地质灾害监测信息,实现资料共享。

  (三)强化宣传教育。各村社区单位要持续深入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逐级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同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按照《旬阳县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开展镇级、村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现场的抢险救灾的应急处置,达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

  (四)落实工作责任制度。防汛办、民政站、国土资源所等部门要相互配合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期险情巡查、应急调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一旦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发现临灾险情,要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迅速采取避让、应急处置措施。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在立即处置的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迅速上报上级*和各有关部门。

  **镇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

  值班电话:0915-*******,传真:0915-*******。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3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鄂教发办〔20xx〕7号)和《县委办公室、县*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溪办发电〔20xx〕17号)文件要求,全县各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强化地质灾害和汛期风险排查、防范和应对,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当前全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为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立足防大灾、抢大险、应大急,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县教育局决定成立竹溪县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琪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徐国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督导办公室、项目科、安全管理科等科室负责人,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各幼儿园园长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李思忠任办公室主任,柳垂锋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督促、指导、检查各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总体安排,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制定竹溪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二、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各学校要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查险、排险、除险。

  一是要做好排查整治。各学校要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做到不重不漏,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特别是鄂坪乡中心学校原校址、丰溪镇洞滨教学点、桃源乡杨寺庙教学点等要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深入细致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点,要及时报告,积极争取支持,制定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对于尚未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的隐患点,必须逐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成功临灾避险。

  二是认真做好督促检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6月22日全省教育系统暑期及秋季开学工作视频会议工作部署,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全县各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力的将追究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要强化预警,提前研判。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预报的雨情、水情,提前研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抓好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和雨前排查、雨中核查、雨后复查,做好洪峰过境期、强降雨期防灾减灾。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包括临时停课、调整假期时间等,提前做好应对。

  四是要加强在建工程防范,确保施工安全。暑期是各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期,要严格履行好相关建设手续,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规划选址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施工,并确保不因施工引发地质灾害。

  五是要继续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落实好安全逃生演练制度。将演练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方案、有预案。学校即将放假,各学校要在放假前对师生开展以防汛防灾防溺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三、压实压牢防汛工作职责,强化防汛抗灾措施

  一是要落实工作职责。各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同乡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防汛工作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将防汛抗灾责任落实到预报警、隐患排查整治、指挥调度、巡查值守等各个环节。尤其是在预报有强降雨时段要将防汛抗洪作为当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二是要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应对。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变化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实时雨情信息。特别是地处库区、矿山及新修公路附*的学校要关注地质变化;加强对山区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管理和临水临涯路段的安全管理。要强化联防联控,一旦发生灾害险情,各学校要根据灾情等级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安程序及时上报,联系有关部门开展救援等工作。

  三是严肃纪律,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各学校从6月25日开始,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如遇重大险情、灾情,必须按程序迅速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3)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十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原的前缘,地势较*。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

  (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

  (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挖土、建房;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区域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国土资源

  部门将组建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在市**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小组,负责本县区的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各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将防治任务逐级明确到单位到人,确保发生重大地质灾害或出现重大地质险情时,能够及时进行抢险救灾。

  (二)健全防治、抢险、救援机制

  各级**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坚持汛期巡查和值班电话制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设立明显标志,明确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预设医疗救治点,同时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

  灾害或灾情出现后,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民政、卫生、药品监督、经贸、**部门,应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护、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工作;气象主管部门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通讯、铁路、交通部门要保证通讯畅通和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三)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灾害或灾情发生后,各县区**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查明灾害发生的原因,并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继续扩大,并按照地质灾害分级报告的有关规定,向市**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遇到人员伤亡的,应在6小时内将灾害情况报告市**。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鄂教发办〔2017〕7号)和《县委办公室、县**办公室关于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溪办发电〔2017〕17号)文件要求,全县各学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强化地质灾害和汛期风险排查、防范和应对,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就当前全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有关工作紧急通知如下:

  一、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为做好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把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立足防大灾、抢大险、应大急,进一步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强化督导、狠抓落实,县教育局决定成立竹溪县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王琪同志任组长,副局长徐国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局办公室、基础教育科、督导办公室、项目科、安全管理科等科室负责人,县直各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各幼儿园园长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李思忠任办公室主任,柳垂锋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督促、指导、检查各学校(幼儿园)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办公室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总体安排,协调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制定竹溪县教育系统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二、深入推进排查整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求,各学校要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切实查险、排险、除险。

  一是要做好排查整治。各学校要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做到不重不漏,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特别是鄂坪乡中心学校原校址、丰溪镇洞滨教学点、桃源乡杨寺庙教学点等要作为重中之重,进行深入细致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点,要及时报告,积极争取支持,制定监测预警、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对于尚未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的隐患点,必须逐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够成功临灾避险。

  二是认真做好督促检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和6月22日全省教育系统暑期及秋季开学工作视频会议工作部署,教育局将组织专班对全县各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和防汛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行动迟缓,工作落实不力的将追究校长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要强化预警,提前研判。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预报的雨情、水情,提前研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抓好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和雨前排查、雨中核查、雨后复查,做好洪峰过境期、强降雨期防灾减灾。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包括临时停课、调整假期时间等,提前做好应对。

  四是要加强在建工程防范,确保施工安全。暑期是各学校基本建设工程的主要施工期,要严格履行好相关建设手续,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规划选址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避免在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施工,并确保不因施工引发地质灾害。

  五是要继续加强对广大师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落实好安全逃生演练制度。将演练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方案、有预案。学校即将放假,各学校要在放假前对师生开展以防汛防灾防溺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三、压实压牢防汛工作职责,强化防汛抗灾措施

  一是要落实工作职责。各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同乡镇党委**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防汛工作进行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将防汛抗灾责任落实到预报警、隐患排查整治、指挥调度、巡查值守等各个环节。尤其是在预报有强降雨时段要将防汛抗洪作为当前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抓实。

  二是要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应对。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变化动态,及时、准确掌握实时雨情信息。特别是地处库区、矿山及新修公路附*的学校要关注地质变化;加强对山区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管理和临水临涯路段的安全管理。要强化联防联控,一旦发生灾害险情,各学校要根据灾情等级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安程序及时上报,联系有关部门开展救援等工作。

  三是严肃纪律,规范信息报告制度。各学校从6月25日开始,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如遇重大险情、灾情,必须按程序迅速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瞒报。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3

  为扎实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布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县境内分布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二)地质灾害点整体分布情况: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共分布各类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50余处,其中重点监测灾害隐患点29处。地质灾害整体随地形地貌的变化呈区块分布,南部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灾害类型。山前丘陵地区主要发育有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类型,地面塌陷和采空区主要分布于矿山开采区,中部*原区基本没有统计规模以上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为因挖砂取土形成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及讯期洪水诱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三)2015年全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县受全年干旱气候影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和监测巡查区内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特成立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其组**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情况通报。

  三、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以往地质灾害体复活移动情况及气象水文特征,圈定2016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并拟定以下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村*顶五组QT-13、QT-14点,其QT-14山体滑坡灾害点为活动性中等规模滑坡体,其滑坡面在雨水的侵蚀和暴雨的冲刷下可能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负责组织可能受威胁群众及时搬迁避让,圈定预防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及放牧人畜注意安全,汛期和雨季期间指定专人定期监测,将监测记录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

  (二)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内分布有多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乡南山牧区大南沟QT-18滑坡体,沟QT-19和QT-20滑坡体,缠头湾子QT-21和QT-22滑坡体。特别是位于沟的QT-20滑坡体,经调查该滑坡体下有流动牧民居住,目前,该滑坡体已出现多处裂缝,山体已出现不同程度滑动。其余4处滑坡体虽没有直接威胁到牧民,但一旦发生山体滑坡会直接破坏该处公路和牧道造成该地段交通中断,在汛期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负责在汛期雨季及时巡查并组织受QT-20滑坡体威胁的流动放牧的牧民及时搬迁避让,并定期开展对QT-18、QT-19、QT-21和QT-22滑坡灾害点的监测预报工作,在醒目处设置警示牌,汛期雨天提醒过往行人应注意通行不要在该地段滞留。

  (三)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内分布有2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乡宽沟中部西侧陡崖的QT-30崩塌灾害点,碧流河上游东直沟南侧山体的QT-31滑坡灾害点。其中QT-31滑坡体长约700米,宽约300米,为一中型规模滑坡地质灾害。该滑坡体已出现多处裂缝,最宽处可达1.5—2米,且已发生相对位移,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在雨水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可能造成更大的位移或山体滑坡,并形成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威胁到支沟下游2户牧民的安全。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具体负责,及时组织受QT-31滑坡灾害点威胁的2户牧民做好搬迁避让工作。在QT-30崩塌灾害点两侧醒目处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人员注意,

  (四)镇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镇辖区内分布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河道冲蚀塌岸等灾害类型。

  2.重点监测点:镇有滑坡灾害点7处,崩塌灾害点1处,河道冲蚀塌岸灾害点4处。其中,位于沟中部西侧QT-45滑坡灾害点为一中型规模滑坡地质灾害点,该滑坡点地形较为复杂,在同一个滑坡山体上还有2处小型滑坡体,已形成多处不同的滑动面,且分布多处不同程序的地裂缝,滑坡体极不稳定,在雨水或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遇到暴雨还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直接对该滑坡体下部居住的1户牧民共6人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达板河东侧QT-47滑坡灾害点上居住有牧民1户共4口人,在达板河西侧QT-54滑坡地质灾害点不稳定山体顶部居住牧民1户共5人。另外在达板河东西沟内还分布有4处潜在冲蚀塌岸不稳定边坡,如有大的洪水泥石流发生,将威胁岸坡上居住的4户牧民。

  3.防治措施:由镇人民**负责,及时组织对QT-45、QT-47、QT-54滑坡地质灾害点和达板河东西沟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牧民的搬迁避让工作,并指定专人定期对辖区内上述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在危岩崩塌灾害点两侧醒目地段设置警示牌或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

  (五)族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南部山区分布有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重点监测点:乡烧房沟内QT-56、QT-57、QT-68、QT-69、QT-73五处滑坡灾害点和大泉塔塔乡半截沟QT-59、QT-60、QT-61、QT-61四处泥石流灾害点为重点监测防治点。另外QT-57、QT-68滑坡灾害点为中型规模滑坡体,稳定性极差,如遇雨水侵蚀和地质应力作用等因素或暴雨冲刷可能形成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发生,威胁到该滑坡体下游过往行人和牲畜1生命安全。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负责对以上灾害点进行定期监测预报,并将监测数据和变化情况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对灾害隐患点周边设置警示牌,对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做好防灾避让各项工作。

  (六)半截沟镇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镇辖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半截沟镇新户河河源支沟QT-27、QT-28,中葛根沟支沟(东沟)QT-29三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为全年巡查和监测重点。在汛期和雨季经地质应力作用或暴雨冲刷极易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到下游居住农牧民、道路、过往行人和牲畜的生命安全。

  3.防治措施:由半截沟镇人民**负责在灾害点设置警示标志,向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汛期雨天提醒群众不要在此搭建临时定居设施,并及时提醒过往行人车辆注意避让。

  (七)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北山、北塔山南明水及南部山区分布着十多家矿山开采企业,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也逐渐增多,目前主要有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地下采矿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类型。

  2.重点监测点:原青河二煤矿因采矿活动形成的3k㎡燃空区和0.8k㎡地面塌陷地裂缝区;双泉金矿矿区内因露天开采形成的总长约4—8㎞,宽1—2㎞,最深达20M的露天采槽;萨惹什克锡矿原浅部露天开采形成的长70m,宽3—5m,深10—30m的露天采槽;南明水金矿矿区因采矿活动形成的20余处遗留废弃矿井。

  3.防治措施:由经信委、煤炭局负责,对原青河二煤矿的煤层地裂区周边实施封闭,并设警示标志;对双泉金矿采槽封闭围栏,设置警示标志,对区内废弃露天矿坑进行填埋处理;对萨惹什克锡矿区废弃采槽实施填埋处理,设警示标志;对南明水金矿矿区遗留废弃矿井要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废弃矿井实施填埋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灾知识宣传,向受灾害威胁的群体和个人及时提醒并发放抢险、避险明白卡,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危险区段,设立警示标志、围栏,最大限度减少各族群众的生命及财产损失。要进一步加大巡测人员培训力度,确保巡测人员全面了解防灾知识。

  (二)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掌握地质灾害演变过程,及时捕捉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等可靠资料,为县人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潜在地质灾害点巡视检查力度。各乡镇及相部门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和巡回检查。要进一步完善融雪期、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发现重大地质灾害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要及时处理并上报县人民**,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演*,提升地质灾害的识别、避让、应急处置的水*,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五)加强合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重大工程、交通沿线、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4

  为保障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我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为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发生灾害后为抢险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专业组,办公室设在市地质矿产局。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的职责:接受市委、市**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对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出论证意见,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部署组织各防灾救灾专业组实施救灾行动。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各专业组主要职责分别为:

  (一)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组

  市人武部负责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受灾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二)特种工程抢险组

  市***、建设局、水利局、电业局、物资总公司、石油公司等部门负责特种工程抗灾抢险,包括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它严重灾害的抢险任务。

  (三)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组

  市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四)紧急救援组

  市民政局、***、教委、物资总公司等部门负责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产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的教学秩序。

  (五)市政保障组

  市水利局、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灾区居民的给排水等公共设施进行抢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对灾区房屋进行抗灾性能鉴定,组织搭建临时住宅。

  (六)治安与交通管理组

  市***负责情报信息工作,密切注视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好灾区治安管理、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七)通讯保障组

  市网通、移动、联通等公司负责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八)电力保障组

  市电业局负责组织修复输变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等,尽快恢复灾区供电。

  (九)应急运输组

  市交通局负责组织修复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十)灾害调查及监测组

  市地质矿产局会同市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十一)应急资金保障组

  市财政局负责应急资金的预算、筹措和拨款。

  各乡镇人民**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负总责。

  二、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机构在灵宝市人民**的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各乡镇、各专业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成立抢险救灾领导机构,组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队伍,配备抢险救灾装备,备足救灾物资,确保发生灾害后,抢险救灾队伍能够快速出动,及时救援灾民。各乡镇人民**、各成员单位务必于5月30日前将抢险救灾机构及抢险救援队伍人员名单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三、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一)地质灾害的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害影响分析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灾情影响分析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分临灾和灾后两种情况:

  (一)临灾时的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地质灾害处于临灾状态时,隐患所在乡镇人民**要及时向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并立即做出临灾应急反应,做好启动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乡镇人民**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根据灾情发展情况,组织避灾疏散;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因险情扩大,危害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建议及险情实际,决定是否启动市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通报市地质灾害各抢险救灾专业组做好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工作;乡镇人民**应密切注视和跟踪灾情,随时将灾情变化趋势报告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若发生小型地质灾害,由地质灾害发生地的乡镇人民**立即启动乡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乡镇主管领导必须亲赴现场指挥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同时将灾情规模等情况及时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措施,避免灾情进一步扩大。

  若发生中型、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乡镇人民**在启动乡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同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主要领导必须赴现场进行应急指挥,采取应急措施,启动市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部署、指导和协调各抢险救援专业组进行救灾工作,安置和疏散灾民,组织干部群众进行自救互救,接待安置救援人员及救灾物资,*息灾害谣传,解除群众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安定。

  市地质矿产局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及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五、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一)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警信号见附件

  (二)发生地质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保障

  发生地质灾害时,由灵宝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通知有关通讯公司检查修复通讯设施,保证抗灾救灾信息畅通。

  六、各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的启动

  各乡镇及交通、水利、建设、旅游、教体等有关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完善行业和乡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发生时,按照市**命令及时启动本部们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各项防灾救灾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务必于5月30日前报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备案。

  七、人员财产转移路线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点的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见附件

  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各专业组应急预案和各乡镇的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配套预案,一并实施。

  附件:重要隐患点灾情影响分析、预警信号及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5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去年由于降雨量局部较为集中,受灾情况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的趋势预报及危险区

  (一)汛期天气情况及地质灾害预报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年气候预测,我区今年降雨量为700—860MM,年降雨量正常,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早,大部分地区将在5月左右开始,于11月中下旬结束。气候预测年冰雹、局部地区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偏多,在汛期中区域性暴雨引发的山地灾害比偏重,所以今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容懈怠,形势十分严峻,各村委会要高度重视,提前计划、提前安排落实责任。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

  1、镇村方山岩脚一带滑坡危及150户600人安全;

  2、下湾坎头滑坡危及2户10人和成昆铁路安全;

  3、上湾房背后滑坡危及70户290人安全;

  4、高速公路段及弃土场。该段公路坡度较陡,由于风化残积、坡积层结构疏松,颗粒间结合力差,易被冲刷。如果出现暴雨等天气就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滑坡、崩塌,甚至发生泥石流灾害;

  5、各采石矿企业排土场及高速公路排土堆放场,多为露天开采作业的企业,大量剥落的废石及废土的堆积形成了排土场。这些堆积体结构松散,结合力差,在雨水的渗透下很容易产生滑动引发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危险区

  1、村迤布滑坡危及54户223人房屋人生安全;

  2、村迤布泥石流灾害点危及5户23人房屋人生安全;

  3、村半箐洽么田滑坡危及农户19户86人房屋人生安全、农田30余亩;

  4、村双龙潭白瓦房滑坡危及3户18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5、冷水沟滑坡危及2户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6、村田房芹菜塘滑坡危及2户10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7、大村滑坡危及34户135人房屋人生安全;

  8、村长箐组户、村小村组户两个分散户滑坡体危及2户9人房屋人生安全安全。

  三、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委会、乡属各部门、各矿山企业要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辖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负责落实24小时值班情况、灾害点监测人员责任工作情况等落实措施是否到位。

  (二)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村委会及有关企业职责:

  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的组织协调工作。

  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全镇水利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区内企业排放废渣废料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并指导监督矿山企业,特别是非煤矿山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开采,避免因违反安全规定开采引发地质灾害。

  社会事务办:负责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维护和非常时期交通管制工作;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灾区的民政救济工作。

  卫生院:负责调度卫生技术,及时抢救受灾伤病员,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监督和防止灾区疫情、疾病的传播、蔓延;及时向乡**和上一级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救助和疫情情况。

  各村委会:负责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和救灾工作。

  矿山企业:负责企业生产厂区及周边可能受其生产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排土场、矸石、废土、废渣、尾矿堆放场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塌陷的隐患消除工作和防治工作。

  (三)严格执行汛期地质灾害24小时值班报警制度。5月20日至11月30日是汛期值班时间,按照公布的报警电话,各责任人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地质灾害汛期24小时值班报警电话号码:xxxx

  (四)坚持报灾制度。各村委会及各矿山企业要坚持值班和报灾制度,汛期每周一、周四向乡**上报上周辖区内地质灾害情况,并做好相关登记,坚持每天10:00必报,有灾报灾、无灾报*安、防止漏报。

  (五)加强监测预报工作。一是:各村委会、矿山企业要高度重视辖区内的防灾工作,要落实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对所属区域自行开展监测,并成立防灾领导机构,建立汛期值班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监测工作,责任明确到人;二是:加强群测群防,通过各种方式普及防灾知识宣传,增强群众防灾意识。

  (六)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认真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镇属相关部门,各村社、各矿山企业要紧密联系,加强协作、互通信息,进一步完善镇、村、社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认真落实巡查、避险疏散、抢险救灾、避让搬迁等防范措施,危险区域内的危险点建立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户,使其提前明白,预警信号、及时撤离路线、避灾地点,尽量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6

  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100米,最大宽为300米,估计厚5—10米,体积1.68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25户130人,约125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必须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个性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

  (一)灾前预警

  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职责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状况进行统计,决定出险情时发出预警。预**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职责,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职责,服从组织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

  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四清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

  1、灾害调查组: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3、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具体负责救护工作,首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4、秩序维护组:由司法所、派出所组成,负责秩序维护,组织疏散、保护财产等。

  5、后勤保障组:由民政所及财政分局组成,负责对灾后状况进行统计上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援助,尽量减少人民的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7

  为切实做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令第394号)、《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认真做好20xx年至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易发地点

  根据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地点主要包括: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村庄、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点是和办事处),人工开挖的高陡边坡的坡脚和自然土质斜坡附*的居民居住区,矿山开采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它在汛期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综合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列出本地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地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对危害严重、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治到位。

  二、重点防范期

  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我市主汛期是5月至10月,这段时间暴雨、持续降雨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1日至月30日。

  三、监测、预防责任人

  ㈠各乡镇(办)地质灾害隐患点,由乡镇(办)人民**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在主汛期增加监测巡查频次,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体的变形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报。

  ㈡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河堤及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㈢危及学校、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受灾主体单一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测、采取防范措施并落实防灾责任人。

  ㈣其他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由建设责任单位负责监测。

  四、防控措施

  20xx年至20xx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并采取以下防治管理措施,力争把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㈠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地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㈡明确职责,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气象等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责,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巡查、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治工作。要督促、配合建设、交通、铁路、水利、教育、旅游等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

  2、市***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斜坡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勘察、施工,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3、市交通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在隐患路段设立醒目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建立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4、市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人员防灾知识的宣传。

  5、市教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各中小学校区(舍)的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中小学校区(舍)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每年汛前、汛中,对中小学校区(舍)及其周边的地质灾害或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校区(舍)要加强巡查与监测,落实防灾责任、防灾措施和应急措施。

  6、市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特别是病险水库(坝塘)的巡查、监测、预报,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

  7、市气象部门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要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及责任人。

  ㈢排查隐患,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汛前、汛中、汛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对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防灾预案,落实监测责任人、预警信号、撤离路线等,连同防灾避险明白卡,一并发放到每户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㈣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其宣传计划,扎实细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工作,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月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月等,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㈤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得到及时监测、预报、调查、勘查和治理,保障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有效运行。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8

  今年以来,毕节市加大力度排查辖区地质灾害隐患,对已查明的1210处地质灾害隐患着力抓好监测预警预报,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

  “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今年入汛以来,地质灾害形势较去年严重,我们深化工作机制、布好监测网、落实‘五级全覆盖’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抓实地灾防治工作。”毕节市矿产资源勘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管庆军说。

  据介绍,入汛以来,全市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深入隐患点调研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召开了全市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前谋划部署相关工作。

  同时,全市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全面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无空档;开展全覆盖排查巡查和复查工作,针对性落实防治措施,共巡查排查隐患9000余人次,发现新增隐患3处,现已全部纳入群测群防管理;每个县(区)至少安排1支专业技术保障队伍参与巡查排查、宣传培训、研判分析、应急处置等工作。

  “科学的监测能帮助我们减少工作难度。”管庆军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665处隐患点已安装群测群防设备,共安装裂缝报警仪533台,远程智能预警仪565台。

  据了解,毕节市严格落实地质灾害“三项抽查调度”措施,切实做到“五级全覆盖”(即群防群测群防员要每天巡查全覆盖、村级每周循环抽查全覆盖、乡级每月循环抽查全覆盖、县级每季度循环抽查全覆盖、市级每年对中型以上隐患循环抽查全覆盖)。截至目前,值班领导共抽查调度24次,值班室共抽查调度43次,市地灾办共抽查调度威胁100人以上隐患点101处。

  按照强降雨时紧急撤离,隐患点发生异常险情时紧急撤离,对隐患点险情不能正确研判时紧急撤离“三个紧急撤离”要求,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堤。截至目前,共组织群众临时撤离避险11起,共3204人。

  为有效提高基层群测群防员识灾、辨灾和防灾能力,今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和避灾知识宣传240次,发放宣传资料39148册。全力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开展921次地质灾害隐患点避险演练,参演人数38040人。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9

  日前深圳市**通过最新一期市**公报印发了《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20xx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14处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建成更加完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记者了解到,深圳属于低山、丘陵、台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叠加部分不规范的房屋、道路、水务等工程建设,受强降雨影响,形成了大量的自然斜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筑边坡。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形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农村居民建房多依山削坡而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受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滑坡、崩塌。

  截至20xx年底,全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57处,威胁总人口5285人,潜在经济损失5.5亿元。其中,威胁10人以上的较大隐患点14处,一般隐患点1043处。

  为此,《方案》提出,统筹考虑安全、生态、景观要求,采取生态修复手段,有计划地实施工程治理。20xx年底前,完成全市14处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和竣工验收。各区在组织实施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基础上,对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综合治理,力争早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同时,按照“降低存量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的思路,深入排查削坡建房风险点,加强综合治理。20xx年底前,在既往削坡建房排查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削坡建房风险点排查,加强台账管理,制定综合治理措施。20xx年底前,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将组织开展农村削坡建房综合整治,基本完成辖区内农村削坡建房风险点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削坡建房的用地管理,对违法用地严格查处,从源头上遏制新增削坡建房风险点。

  此外,20xx年底前,我市还将整合全市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成果,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管理。将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纳入城市大数据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各区、市相关单位提供防治信息服务,实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0

  为继续做好我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连续性,根据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令394号),在上年度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我市地质灾害分布与防治区划分情况

  菏泽市地处黄河冲积*原的前缘,地势较*。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在区内遗存有数条古河道带。区内西部聊考断裂活动强烈,因此在地质构造上属不稳定和次不稳定地区。受自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超采漏斗、砂土液化等。根据其发生几率及危害程度,我市建立了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鄄城红船地面塌陷等3个重点监测与防治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防治对策

  (一)菏泽城区深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地面沉降)区

  1、灾害现状菏泽市城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已存在多年,自80年代中期就初具规模。90年代漏斗面积*1000km2。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且下降速度惊人。据80年代初期监测资料,当时水位埋深仅6m余(406孔1980年9月11日监测值);至1995年,水位埋深已达45.603m。15年间水位下降了*40m,下降速率为2.6m/a。406孔位于漏斗的上缘,位于漏斗中心地带的城东地区,该层水水位埋深已达100m。由于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城区地面沉降也随之发生。XX—~年城区地面最新沉降数据为26mm。牡丹区在~年汛期出现两起地面塌陷,其中牡丹办事处苇子园村塌陷已威胁到人员安全。

  2、致灾原因

  无规划、无节制、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城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及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

  3、灾情趋势预测分析及风险评估

  短时间内如不能削减深层地下水开采量,该漏斗将进一步扩展,漏斗区水位将不断下降,甚至有与东明县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连接的可能,已发生的地面沉降也将随之发展。这势必会对菏泽城区建设、工业生产等造成直接影响。

  目前,地下水是菏泽城区主要的供水水源。而由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质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且恢复难。因此,灾情若得不到控制,由此造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禁止城区地下水的乱开乱采,重新分配水源量,合理开采地下水;

  (2)开辟新的供水源地;

  (3)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

  (4)做好地下水及地面沉降的监测工作。

  (二)南部黄河故道带地面塌陷与地裂缝区

  1、灾害现状

  自九十年代初,南部黄河故道带已发生多起地面塌陷、地裂缝,致使道路破坏,房屋受损。1992年7月10日,单县高韦庄镇赵集村发生地裂缝,地裂缝走向以北西方向为主,缝宽5—20cm,单条长10—20m不等,有十几条之多,并伴有地面塌陷发生,一桥梁撕裂,30余农户房屋因地裂缝造成不同程度破坏。1993年8月5日,曹县梁堤头镇石香炉村发生地裂缝,呈北西和北东西个走向,单长20多m,宽10cm,深4—5m,可见地裂缝4条,其中一条切房基而过,另一条穿过一农家院落,造成房屋墙体开裂。

  2、致灾原因

  地面塌陷、地裂缝发生于黄河故道带上,地表岩性以粉细砂或粉土为主。灾情多发生于雨季,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原因共同作用而引起。

  3、灾情趋势分析

  该区地面塌陷、地裂缝是由地质、气象及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降等因素引起,只要影响因素存在,在其共同作用下,在适宜的时段内就有灾情发生的可能。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控制地下水水位的升降幅度;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用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新建建筑物应避开古河道带。

  (三)鄄城红船地面塌陷区

  1、灾害现状

  地面塌陷区主要分布于鄄城县红船镇前梁楼村西,长、宽各约500m,面积2.5万m2。自八十年代末以来,每逢雨季时有发生。地面塌陷区内共有塌陷坑二十七个,陷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表层粘土亦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塌陷有时发生在个别农户的房前屋后,甚至危及到居民安全,造成居民心理恐惧。

  2、致灾原因分析

  经考察,地面塌陷区位于古河道带上。地表岩性为一层厚0.3—0.5m的粉质粘土,其下为粉细砂或粉土,约1.5m深处为厚约10cm的淤泥层,以下又为粉细砂,在17m深处有一黑色砂砾土层。雨季时,在表层土被破坏处,雨水直接下渗,以至下漏,地下粉土由于液化等原因随水流失,日久便形成一定空间,上部土壤重量因降水等因素增加或超过空洞承受极限时,便形成塌陷。

  3灾情趋势分析及风险评估

  雨季降水较大时,该区仍有地面塌陷发生的可能性。由于塌陷区紧邻村庄,应做好地面塌陷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以防灾情发生,危及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4、防、灾对策及建议

  (1)做好群众宣传工作,不要在塌陷区及其附*挖土、建房;

  (2)保持地表岩性不被破坏;

  (3)在该区应采取湿润灌溉,不可漫灌;

  (4)做好监测工作。

  (四)巨野煤田在建矿井的地质灾害防治

  巨野煤田的多个井田现已开钻,个别主井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难度相当大。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地环监测机构一定要做好日常煤区地环监测管理,保证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4)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菁华3篇)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为切实做好2017年度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条例》,《湖南省地质灾害保护条例》和《衡阳县2017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村组主要有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西村村周山组、塘湾组、下皂组、新建村六*组,这些村组自然因素和人为工程活动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

  2、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交通路线

  三湖镇地处偏远地区,境内有甘泉村至南北村公路、鼓峰村至中合村公路,文光村公路,管桥村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由于公路建设具有深挖、高填、切坡的特点,且部分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容易发区,工程建设对地表破坏严重,导致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二)地质灾害威胁范围

  1.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2017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高发区是:西村村塘湾组、周山组、下皂组,南北村胜利组、甘泉村千步组、丫木组,新建村六*组。

  2.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镇范围内有7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见表1)。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与重点防范期及区域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受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强度和方式等因素影响,以及我镇村组道路建设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期

  暴雨是我镇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我镇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总的降水趋势是山区大于丘陵,丘陵大于*原。根据气象部门2017年度趋势预测分析今年汛期(4——9月)降水正常。其中,前期汛期(5——6月)降水正常偏高,局部可能有短期洪灾的发生,后汛期(7——9月)降水较小,秋季明显,特别注意防范(7——8月)强台风对我镇的影响

  (三)重点防范区域

  *年来,由于乡村公路建设增加,甘泉片责任区和西村村、文光村、永安村、新阳村地质灾害频发,这些区域地质疏松,而且夹杂石块,一遇到暴雨、雨水沿裂缝侵入土体,导致滑坡和小型泥石流。需加大这些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

  三、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组织机构、单位责任

  (一)、地质灾害调查

  我镇24个村、1个居委会,451个小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野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为防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查清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完成《三湖镇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为镇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3月,对全镇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和巡逻。

  (二)、地质灾害监测

  本方案附表中所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本镇重点监测对象。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于重点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变形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要采取汛期巡查和监测结合、并且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三)组织机构

  镇人民*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织指挥全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室设在镇人民*办公室,值班电话:联系人:电话:

  (四)明确相关单位防治责任

  1.党政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重大事件的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指导工作。

  2.各村委会及居委会:*、主任要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在镇*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承担本区域内地质灾害全面巡查,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落实隐患点的监测人及警示标志,组建应急队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搬迁避让措施,接到或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时,要及时组织人员及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及时报告镇*和镇国土资源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安排灾区重建和治理工作,积极配合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

  3.国土资源所: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报镇人民*批准后公布;对基层上报的地质灾害险情,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到现场勘察,提出应急处理措施,向上级国土部门和镇*报告;不得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4.安监站:要对非煤矿山、工业企业、各类选厂、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5.镇卫生院:组织本单位人员赶赴灾区抢救伤员,负责灾区防病治病和卫生防疫工作及药品供应。

  6.水管站:要对全镇河道周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及时预报降雨强度及分布范围,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天气的研究,会同国土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

  7.路政中队:要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加强交通线路的边坡防护;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路段的巡查,危险及潜在隐患地段应加以治理;同时对拟建和在建交通工程项目进行监管,通过合理选线、科学设计、规范施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治理施工中发生的地质灾害。

  8.民政办:在地质灾害预警期内要做好抢险救灾准备,筹措资金和救灾物资;灾情发生后应及时做好优抚工作;组织核查灾情及上报。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组织指导救灾捐赠、组织转移、安置受灾人员及灾民生活,负责救灾物资的组织和供应工作,组织指导灾民倒塌房屋的恢复与重建。

  9.财政所:保障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及时到位

  10.派出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机关维护灾区社会治安,参与抢险救灾,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做好灾区道路的交通的疏导工作。

  11.住建站:要对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处理;在进行城镇规划时应充分考虑遭受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合理规划布局;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范围内的建筑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2.中心学校:对各校区周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学生防灾知识教育工作;负责组织、转移受灾学校师生员工,做好灾后学校教育、教学组织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校舍的恢复、重建工作。

  13.环保站:负责灾害影响的环境评估;负责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

  14.武装部: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投入抢险救灾,侦查灾情,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应急动员,重点是抢救被埋人员,救扶受灾群众、工程抢险、处置次生灾害。

  15.镇纪委:负责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履行职责实施监督;对国家工作人员和村组干部及隐患点监测人员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进行查处。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各村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部署和落实,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落实到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追究制,将地质灾害危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预防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报预警、群测群防,治理及突出地质灾害应对工作。

  (二)制定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镇国土资源所应在总结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实际情况,认真组织编制和落实到本辖区内《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主要负责人,协调各村委会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及时报同级人民*批示后公布,并上报国土资源局备案。对违反规定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造成地质灾害重大伤亡和事故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村委会和国土资源所,要按照市人民*《关于印发(衡阳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负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系,尽快形成“*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应急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预报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二是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的作用。三是要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明白卡,在危险区域树立警示牌,让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具备“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防范的能力”。四是要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在汛期时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巡回检查,做到“快调查,快定性、快决策、快实施”。五是各村委会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任务。

  五、落实经费,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保障制度

  镇人民*将按照《地质灾害条例》和《湖南省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自理经费,纳入年度计划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财政状况和防灾工作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措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危害大,影响严重、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行彻底治理或搬迁避让,有效地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强协调,确保信息畅通无阻

  在镇*的统一领导下,镇国土资源所要加强与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共享机制。要加强与防汛救灾部门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互通情报,确保镇、村、组三级之间信息畅通,加强协作,传达下情上报及时准确,为全镇汛期地质灾害工作提供信息渠道。

  七、加强监测,提高地质气象预警预报

  要加大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工作。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通过气象部门现有的群发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八、加强监督,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

  各村委会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管理,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审批新建住宅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加大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地质灾害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注意预防集镇基层设施建设、中心、村庄建设、农村建房和山体过度开发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合理开发利用矿山资源,认真做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落实矿山地质环境和保护责任,有效防治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九、加强宣传,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

  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各村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抢险、治理等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预防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山,特别是要让地质灾害严重地区的颁布群众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增强防灾意识,提高抗灾能力,确保一方*安。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

  一、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陷等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主要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防治,突出重点。

  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是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预报成功率,促进地质环境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20xx年地质灾害防护重点

  根据遂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全镇发生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条件相关分析,我镇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分布范围主要有衙前村街组、潭背组、金田坑组、大东坑组、店下组;士高村乐木会组、泥坑组、东边坑组、蕉坑组;上芫村曲尺坑组、洋金坑组;溪口村、茶盘洲组、龙凤桥组、嵩岭洞口组、横坑组;双镜村岭子脑组、郑花坑;段尾上庄组、庙山组、老屋场组;石盘村桂林坑组、高车坳组、双斗坑组、足子坑组、大坑组。灾点威胁农户96户,人口574人。重点防护段为衙前街、士高、段尾、溪口、石盘崩滑群和公路沿线崩滑体,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与山体滑坡。各村委会和水利、道路工程受益单位对灾害点、灾害段进行逐一检查,对危险处抓紧实施整改措施,避免因工作失职而造**为的损失。

  三、20xx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降水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今年雨季(3—9月)*均雨量比往年年略偏多,汛期*均降雨量为700—800毫米,局部1000毫米以上,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并考虑台风影响,所以我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防范期在3-9月。

  (二)地质灾害预测

  1、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形成的实际,结合气象、水文部门降水趋势预测,20xx年全县汛期由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范围和强度略高往年。在汛期部分地方会有降水集中期和强降水。各村委会和镇直各单位要密切注意当地实时天气预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注意防范。

  2、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地段,在雨量集中的3-9月,特别是6-9三个月受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常因灾害性暴雨和特大暴雨而引发地质灾害。我镇属暴雨型地质灾害高发区,在集中降水时,当连续降水达到50毫米或日降水100毫米以上,将出现崩滑流灾害;当连续降水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一日或数小时)降水150毫米以上,崩滑流灾害将大量发生。已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连续降水时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组织人员撤离。

  3、城镇、乡村建设和工业、交通、水利、矿山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是诱发崩滑流灾害的重要因素。山区建房切坡段,城镇规划区切坡段、矿山、采石场,新建和改扩建公路边坡、水库(电站)坝肩、溢洪道及引水(灌)渠等是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的主要地段,应加强监测防范,特别要注意防范山区傍山切坡建房地段的滑坡危险,不得新增傍山高切坡建房,防止出现新的隐患。

  四、地质灾害防御方案

  (一)汛前调查与制定防治方案

  汛前镇国土资源所会同水利等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镇内地质灾害险情进行检查,核定危险点和危险区段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根据调查情况,编制全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核定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提出防范措施,落实防灾责任。

  (二)巡视监测

  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国土资源所、水土保持站、民政所、各村委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内容与方法,落实监测人员。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危险点,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监测工作。

  (三)预警和防治工作

  1、重要地质灾害危害点,应采取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

  2、做好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险情监测预报工作,预报分三级。

  一般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没有明显异变情况者;

  异变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情况者;

  临界级:经监测,隐患点险情异变情况特别显著,加快或有其他明显征兆者。

  3、对异变级临界级预报点,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作进一步调查论证。对确以进入危险阶段者,要根据地质灾害可能的规模、地域重要性及危险性,分别由县和镇人民*发布预警,在地质灾害危险点,一定范围内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预警分三级。

  一级预警:由市*或省*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二级预警:由县*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三级预警:由镇*向社会发布划定危险区告示。

  4、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四)应急准备与避险

  1、预警点所在村要立即成立有关人员参加的防灾领导小组,加强对险情监测、避险救灾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避险、救灾方案,做好必要的抢险救援力量和抢险器材物资的准备工作。

  2、做好人员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保护工作。出现异变级险情,地质灾害体地段及灾变主要方向临*地段的'人员要撤离,重要财产要转移;出现临界级险情,灾害影响范围内人员要立即按转移路线转移到安全地带,重要财产要尽可能转移,并做好抢险救灾临战准备,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五)抢险和救灾

  1、地质灾害发生后,镇*启动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镇*有关部门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工作。

  2、灾发地的防灾领导小组要立即按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要求,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各村委会要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迅速进入现场,抢救被压埋人员,协助进行工程抢险。民政、卫生、水利、工商、*等部门,应当及时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质供应点,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做好医疗救助、卫生防疫、药品供应、社会治安等工作。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各村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肖邦*任组长,肖瑞培同志任副组长,曾令春、刘见生、谢晓弘、郭薇薇、汤仰永、罗海春、彭丽芸、谢大源、胡毅辉及镇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统一组织协调镇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制。

  (二)加强监测预报,实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地质灾害防御重在监测预报,各村要根据村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落实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群测群防和防治工作任务,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村民建设用地选址,严防高切坡建房,发生一起坚决制止。

  (三)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

  防治地质灾害的最终成效必须依靠全民参与,要利用生动案例、气象短信、宣传单、黑板报等手段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3

  为了切实做好全乡20xx年地质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北湖区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以及我乡*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防治经验,编制本预案。

  一、20xx年全乡地质灾害情况

  乡*对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工作布臵早,及时下发了《xxx瑶族乡20xx年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与各村委会主任签订了防灾避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村行动迅速,宣传到位,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及知识增强。20xx年汛期与往年相比,降雨量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4月、5月,由于防范早,加上雨水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大的地质灾害。

  二、20xx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村

  ①xxx村 ②十寺村 ③桃仁村 ④太阳村 ⑤茶元村 ⑥介木山村 ⑦正冲村

  2、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矿区(点)

  ①十寺矿区 ②亭子板非法砂场

  3、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交通干线路段

  ①郴仰公路xxx段 ②xxx——桃仁路段 ③xxx——太阳路段

  4、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几年我乡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共有地质灾害隐患*十处,其中有些隐患点潜在危险较大,若诱发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要特别加强防范。

  ①正冲至下介木山新村泥石流

  位于正冲村至介木山新村河谷地段,山高坡陡,溪沟狭窄,河床纵坡比大,三面环山,集雨面积大,具有短时间内大量来水的地形,而且因修建郴仰公路境内的生态尚未得到全面恢复,泥石流物源丰富,遇到大暴雨或强降水,就可能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正冲、介木山新村居住在河口、临*河床的95户、43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赵家湾后山滑坡群该滑坡群

  该滑坡群在20xx年“8。8”洪灾后,虽未见明显滑动,但仍于不稳定状态,其后缘裂缝长260米,宽50米,滑体体积约5000立方米。该滑坡群对赵家湾3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③十寺矿区

  十寺矿区虽然是*年来才启动开发工作的,但其矿区开采历来已久,地表山坡随处可见大大量堆放的煤矸石、废石,地下采空区域越来越大。大暴雨时极易引发大范围的矿渣流及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矿区民工、居民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亭子板非法砂场

  此处砂场临*郴仰公路,其周围植被严重被破坏,裸露的砂石透水强,抗冲力弱,经暴雨冲刷和长时间浸泡极易形成泥石流和山洪,给郴仰公路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及不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预测今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份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6—8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另外为注意防范夏季热带风暴对我乡的影响。矿业活动强烈的地区要高度注意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

  原则上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本年度监测的范围,在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中,应重点核查并作出稳定情况的初步判断。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

  一般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乡、村两级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并落实监测责任。

  2、群测群防监测

  利用已建立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监测人,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对灾情及早发现,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驻村乡干部的指导下,由各行政村和当地群众组织实施监测。

  2、危及主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

  3、其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直接防灾单位负责监测。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乡*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防灾预案的同时,各村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和编制防灾预案,将防灾避灾工作落到实处。对重点管理地段要明确专人进行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监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对山洪地质灾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时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绿化和保护好环境;对处于山洪河谷中的住户要进行避让搬迁;对隐患点要加大监测和巡查力度,发现的裂缝及险情要及时上报并夯实,在其上方开挖截水沟、排水沟。

  3、尽量做到勤监测、早发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疏散人员。

  4、建立健全重大险情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应在6小时内速报乡*(电话:2705003)并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做好应急处理,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防止灾情扩大。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5)

——地质灾害工作简报(5)份

  地质灾害工作简报 1

  *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江西省重点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竞争性遴选,井冈山市成功列入了全省首批5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根据***相关规定,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为核心,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据悉,井冈山市拟安排约857万元用于该项目实施,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约600万元,项目将着重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增强临灾避险能力等方面进行试点突破,加强地质灾害防灾手段的信息化应用,加大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力度,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工作简报 2

  20xx年5月xx日,区**组织召开了20xx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区委常委副区长陈世刚、区国土规划局局长叶忠元、及相关责任部门、各街(乡)、国土所长主要负责领导参加会议。

  区国土规划局叶忠元局长首先通报了20xx年黄陂区地质灾害防治上半年情况,提出了省、市、区各级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明确了当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会议中,各责任单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困难进行了通报。

  最后,区委常委副区长陈世刚强调了三点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全力应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二是行动要坚决。对于防灾工作,不要怕小题大做,不要怕兴师动众,不要怕劳民伤财。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分别就国土、建设、水务、旅游、安监、气象等部门和街乡的职责进行了明晰,同时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要明晰职责,加大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把领导负责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巡查到位、宣传到位。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狠抓责任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工作简报 3

  自从4月份进入汛期以来,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咸塘国土资源所认真细致地安排和布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其主要做法是:

  一是制定地质灾害值班值勤表。所内制定了汛期值班制度,由所长为值班总负责人,周一至周日由一名副所长带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值班人员每日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及时搞好值班交接岗,针对雨量较集中的强降雨时段,还另行专门安排值班表。

  二是完善相关地质灾害资料。所内制定了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向地质灾害隐患点居民发放了地质灾害明白卡,收集了各村村、支两委人员和隐患点组长的电话号码。制定各隐患点的疏散路线和疏散地点。

  三是积极做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利用木板和油漆自制了隐患点的安全警示牌,组织全所人员学*了县**、局下发的一系列关于地质灾害有关文件精神,对存在隐患威胁的农户进行了走访并发放明白卡。

  四是加强重点部位的`监测制度。长塘村周坟山组和咸塘村夏家湾组、上新屋组、下新屋组往年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且长塘村周坟山组是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这几处隐患点是地质灾害巡查的必走、必看、必问、必查之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国土所全体人员视咸塘为家乡、咸塘人民为亲人,加强值班巡查,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所内每个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和更大的奉献。

  地质灾害工作简报 4

  日前,汶川县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针对全县11个乡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隐患点、河道疏浚等领域,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活动,确保全面摸清全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县、乡、村、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措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隐患排查工作,该县要求各乡镇、部门经常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单位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要紧盯不放,经常进行回头看,切实杜绝新隐患产生;要注意对隐患排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发现共性和规律性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在砂石河道疏浚整治上,做到及时坚决。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风险评估,挂牌督办和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制度,继续实行隐患"整改销号"责任制,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对一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人、整改资金、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应急方案"五落实";对限期整改不到位,达不到生产安全标准的企业,该取缔的.坚决予以取缔,该关闭的必须予以关闭,确保隐患排查整改全方面到位。

  地质灾害工作简报 5

  1月18日上午,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应急办)副主任薛佩瑄在京解读《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他指出,到20xx年,中国将全面完成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为主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

  中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薛佩瑄指出,截至20xx年底,全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万余处,共威胁约1800万人和4000多亿元人民币财产的安全。

  薛佩瑄表示,"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将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全面完成全国重点防治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现山地丘陵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6)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合集五篇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1

  为保护黄沙管委会煤矿采煤塌陷区域地质灾害居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解决区域群众的居住隐患,推进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区域整体搬迁移民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搬迁原则

  1.坚持**引导,群众主体的原则。

  2.坚持自愿申请,政策扶持的原则。

  3.坚持统筹安排,理事会运作的原则。

  二、安置对象

  本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为黄沙管委会新岭村黄金、廖屋、李屋、竹兴、下湾等五个村小组农户。

  三、安置方式和地点

  1.就地集中安置:可选择在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黄沙管委会油茶站附*)宅基地建房安置。

  具体安置办法见附件1。

  2.进城进园安置:鼓励搬迁户选择进城进园购房安置,重点鼓励搬迁户到县引农进城进园移民搬迁试点项目(金塘花苑)购房。

  四、政策扶持

  1.基础设施项目:整合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建设、扶贫移民等项目资金,支持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2.房屋拆除补助: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拆除土坯房房屋(主房)按照占地面积补助60元/㎡,拆除水泥房房屋按照建筑面积补助120元/㎡。

  3.建房、购房补助:

  (1)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的搬迁户,按一般户1.5万元/户、“四类人员”2万元/户标准进行补助。

  (2)就地集中建房安置的,按搬迁户实有人口数(公职人员除外)给予14875元/人的项目资金补助。

  (3)进城进园购房的,按搬迁户实有人口数(公职人员除外)给予17500元/人的项目资金补助。

  20XX年3月31日前没有拆除本户在新岭地质灾害区内的所有房屋(包含主房和所有厨房、厕所、猪牛栏、围墙、临时建筑等附属建筑物)的搬迁户视作主动放弃搬迁,不享受上述任何政策扶持。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动员,调查摸底阶段(2014年3月—6月底)。

  重点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实施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意义,成立理事会,选举理事会成员,建立搬迁户基本信息库。

  2.项目选址,规划设计阶段(2014年6月—7月31日前)。

  2014年7月15日前完成选址安置区土方工程预算;2014年7月25日前完成安置区建设项目规划。

  3.组织实施,拆房建房阶段(2014年8月1日—20XX年3月31日前)。

  2014年8月20日前完成安置区征地拆迁工作;2014年9月10日前进场土方施工;2014年10月10日开始地质灾害区主房外房屋拆除;2014年10月20日前进场建房施工;2014年10月31日前完成土方*整;2014年12月1日开始地质灾害区主房房屋拆除;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安置区一层以上房屋建设及安置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20XX年春节前地质灾害户搬入新居;20XX年3月31日前拆除地质灾害区全部房屋。

  六、组织机构

  成立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成员有:黄沙管委会、县委农工部、县农房办、县扶贫与移民办、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林业局、县矿管局、县煤监局等单位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廖献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日常事务,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同时,成立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理事会,理事从本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对象中选举产生,并依照理事会议事规则开展工作。

  七、工作要求

  1.及时调度,解决问题。

  实行定期工作调度和联*会制度。

  每周由黄沙管委会牵头召开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建设调度会。

  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由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2.细化措施,稳步推进。

  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各责任领导和干部要深入实际和工作一线,认真了解搬迁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搬迁户的工作,确保稳定有序推进。

  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理事会要全程参与搬迁安置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3.强化责任,严格考核。

  各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把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实行工作倒计时、责任倒排查。

  附件:1.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就地集中安置办法

  2.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置换办法

  附件1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就地集中安置办法

  1.原则:坚持“一户一宅”原则,搬迁户可在新岭地质灾害避险安置区内选择一块宅基地建房。

  2.建房户型:安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户型,分别为占地面积72㎡和88.8㎡两种户型。

  3.户型选择: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含)以下的只可选择一块72㎡的宅基地建房;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以上的可任选一块88.8㎡或72㎡的宅基地建房。

  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以已公示确认的为准。

  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虽然在72㎡(含)以下,但因长期居住在新岭地质灾害区、无其他房源且人口较多等特殊情况的,经本户申请,理事会讨论决定,可选择88.8㎡的宅基地建房。

  超过72㎡面积部分,搬迁户应对理事会予以补偿,具体标准由理事会另行研究并报领导小组决定。

  4.建房方式:集中安置的搬迁户由黄沙管委会会同理事会商议,选择有资质的建房企业,按照统一建设的模式,集中时间建设安置房基础及第一层房屋。

  鼓励搬迁户对一层以上建筑部分集中一次性统一建设,相同建设要求的优先集中安排相邻区域建房用地。

  所建房屋共基础共墙体或共基础各墙体。

  5.选房原则:选择集中建房安置的搬迁户,按照签订弃房协议和缴交集中建房资金的先后顺序确定2个选房顺序,同一天的按照抓阄方式确定选房顺序。

  待新建房屋竣工验收后按照搬迁户的2个选房序号的*均数顺序,选择新建房屋。

  6.用地成本分摊:建房户须按建房占地面积150元/m2的标准,分摊部分土地征用成本,分摊外的征地费用由黄沙管委会负责。

  附件2

  龙南县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置换办法

  1.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区域所在地搬迁户宅基地使用权全部退出,予以注销。

  另选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作为新的宅基地。

  2.在黄沙管委会新岭地质灾害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区统一规划,按72㎡和88.8㎡两种户型面积的宅基地,提供给搬迁户建房安置。

  3.根据《集中安置办法》,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含)以下的只可选择一块72㎡的宅基地建房;搬迁户原有房屋占地面积在72㎡以上的可任选一块88.8㎡或72㎡的宅基地建房。

  4.搬迁户现有宅基地面积与新选择安置建房用地面积不一致的,面积欠缺方应按所欠缺面积以不超过560元/㎡的标准支付宅基地使用权补偿金,具体价格由理事会研究并报领导小组决定。

  该补偿金全部用于补偿面积多余方,并按照自求*衡的原则确定受补偿的价格。

  5.搬迁户原在新岭地质灾害区内的所有房屋及土地证照必须全部收回,待房产和国土部门注销后,方可办理新建房屋相关证照。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2

  1、 总则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xx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发生或者临灾时的应急处置反应。

  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分级管理,属地为主。

  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

  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市人民**成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其组成如下:

  总指挥长:主管副**

  副指挥长:市人民**主管副秘书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市**各有关部门、军分区司令部、**支队等部门负责同志。

  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安康军分区司令部、**安康支队迅速组织指挥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军分区司令部、**支队和市人民**各相关部门及有关部门联络员为成员。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与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与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市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为市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起草市应急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市应急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市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级地方**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市国土资源、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3.2 预防预警行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同时要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

  地方各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对出现的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当地县区**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3.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

  县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和市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立即如实向市人民**和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和市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省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4、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

  地质灾害按照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四级:

  (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ⅰ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或潜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造成河流被阻断,严重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ⅱ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

  造成铁路干线、公路主线、民航和航道中断,或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地质灾害。

  (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ⅲ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

  (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ⅳ级)

  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

  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

  5 、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分为险情应急和灾情应急。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

  5.1 险情应急

  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当地人民**或者县级人民**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及时上报,同时应当立即派出专业人员(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省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市级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进行应急调查。

  地质灾害险情确定为临灾状态时,当地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立即成立现场险情应急抢险指挥部,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启动“防、抢、撤”方案,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加强监测预报,有序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必要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市、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县级人民**应解除险情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危险区管制措施,提出下一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并移交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

  5.2灾情应急

  5.2.1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ⅰ级)

  市和县人民**的应急行动

  市和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紧急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组织动员全市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请求省**有关部门进行紧急支援。

  5.2.2 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ⅱ级)

  市和县人民**的应急行动

  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市和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当地人民**和基层组织按照预案,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

  根据救灾工作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并向上级人民**及有关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5.2.3 中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ⅲ级)

  市和县人民**的应急行动

  市和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省人民**及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在灾害发生后迅速派出工作组开展应急调查,核查灾情,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应急调查报告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灾害发生现场应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监测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并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5.2.4 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响应(ⅳ级)

  (1)县级人民**的应急行动

  县级人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进入工作状态,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了解灾情,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人民**及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迅速派出由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组成的应急调查组,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应急调查,核查灾情,查明灾害类型、规模、成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范措施,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将应急调查报告上报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灾害发生现场应成立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并根据需要和部门分工,设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各应急工作组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监测预警,划定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抢救受伤、被埋人员,转移受威胁居民并安排好灾民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及死难者的善后事宜等工作。

  (2)市人民**的应急行动

  市人民**可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灾害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工作,慰问受灾群众。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省国土资源厅并在事后上报应急调查报告。

  5.2.5应急响应结束

  灾情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县级人民**应当根据现场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建议,及时解除灾情应急期,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

  6 、部门职责

  6.1 紧急抢险救灾

  由安康军分区司令部、**安康支队、市***、建设局、水利局、安监局、安康供电局、旅游局、教育局、市扶贫办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2 应急调查、监测预警和治理

  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地震办、气象局、环保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

  市卫生局、农业局、经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 治安、交通和通讯

  市***、交通局、西安铁路局安康办事处、安康民航站、无线电管理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5 基本生活保障

  市民政局、商务局、***、盐务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6 信息报送和处理

  市广播电视局、国土资源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6.7 应急资金保障

  由市***、财政局按照各自的部门职责开展工作。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方人民**要组织建立抢险救灾应急队伍,并与当地同级**部队建立抢险救灾的协调机制。抢险救灾应急队伍要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抢险救灾演练;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加强救灾装备建设,配备专用越野车辆、无线通讯设备、信息传输工具、应急用品、抢险救灾装备等。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7.2 通信与信息传递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无线电台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信息网,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7.3 应急技术保障

  市国土资源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

  各级**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工作力度和投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和培训工作。

  7.4 宣传与培训

  加强公众防灾、减灾、自救知识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7.5 监督检查

  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检查,及时总结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各县区人民**应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负责落实相关责任。

  8、 预案管理与更新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各县区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备案。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修订更新,修订更新后的预案,报市**批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更新期限最长为5年。

  9 、责任与奖惩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10 、附则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3

  蕉城区虎贝乡新亭甲地自然村位于虎贝乡西北面,共有28户122人。根据20xx年11月4日至5日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和蕉城区地质调查组的现场勘察甲地自然村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为了甲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需搬迁异地安置。因此特制订虎贝乡新亭甲地自然村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实施方案。

  一、地灾点的状况:

  滑坡体后存在一条长约40m,宽约60m,土方量约9600m3,滑坡方向98°,甲地自然村位于滑坡体的下方。

  二、开展动员宣传:

  召开甲地自然村全村户主大会,向群众讲解该村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性及后果,但在筹备动员搬迁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阻力是由于群众经济存在差异有的肯搬有的不肯搬,针对这种情况,把村两委成员和国土所所长、村建所所长、民政办主任、新亭村包村干部分成三个动员小组,包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向他们宣传地质灾害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党委和**对他们的关心和政策,经过动员群众都同意搬迁并与村委签订了协议书。

  三、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办文书,国土所所长、村建所所长、民政办主任、新亭村村民主任、新亭村包村干部为组员的搬迁安置领导小组。

  四、确定搬迁对象:

  新亭甲地自然村28户122人。(具体名单附后)

  五、筹集资金拼盘:

  安置点的建设资金以群众自筹为主,据测算总投资应268万元,自筹200万元,缺口资金68万元。

  六、搬迁计划安排:

  搬迁时间为20xx年3月16日至20xx年12月31日,4月底完成安置点的*整,7月底完成地基,10月底至少完成一层的建筑结构,12月底整村搬迁完毕。

  七、搬迁安置点:

  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就*选择在前甲地旁处安置,该安置点的土地是水田,“五通”比较方便。经规划拟建房层数统一为二层;第一层为砖混结构,第二层为砖木结构,同时做到人畜分开建设。

  八、迁后土地整理:

  整村整迁后进行旧村土地整理,实行复耕,预计可整理土地20余亩。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4

  xx日前,省**发布了《陕西省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陕西省今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及防范期作了划定,并对地质灾害监测人、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省气象局20xx年气候趋势预测,今年1-10月陕西省总降水量与去年同期比较,陕北南部、关中中东部、陕南东部偏多,陕北北部、关中西部、陕南中西部偏少。春季全省大部降水偏少,夏季(主汛期)关中大部、陕南中东部降水偏多。据预测,20xx年全省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呈增大趋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重点县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结果及时提交当地县级以上人民**,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县、乡(镇)**要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群测群防员等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加快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继续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建设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地质灾害应急反应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方案》还指出,市、县、区**主要负责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各地市要建立完善市、县、区、村逐级负责制,各市、县、区**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汛中、汛后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健全完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专人职守的值班制度,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同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也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加强与发展改革、气象、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力,提高防灾减灾水*。

  地质灾害搬迁实施方案 5

  为了切实做好全乡20XX年地质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根据《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北湖区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以及我乡*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和防治经验,编制本预案。

  一、20XX年全乡地质灾害情况

  乡**对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对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工作布臵早,及时下发了《xxx瑶族乡20XX年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与各村委会主任签订了防灾避灾责任书,建立健全了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各村行动迅速,宣传到位,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及知识增强。20XX年汛期与往年相比,降雨量相对较少,且相对集中,主要发生在4月、5月,由于防范早,加上雨水较少,因此没有形成大的地质灾害。

  二、20XX年地质灾害威胁对象与范围

  (一)地质灾害威胁对象

  1、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村

  ①xxx村

  ②十寺村

  ③桃仁村

  ④太阳村

  ⑤茶元村

  ⑥介木山村

  ⑦正冲村

  2、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矿区(点)

  ①十寺矿区

  ②亭子板非法砂场

  3、存在地质灾害的主要交通干线路段

  ①郴仰公路xxx段

  ②xxx——桃仁路段

  ③xxx——太阳路段

  4、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

  根据*几年我乡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共有地质灾害隐患*十处,其中有些隐患点潜在危险较大,若诱发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即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要特别加强防范。

  ①正冲至下介木山新村泥石流

  位于正冲村至介木山新村河谷地段,山高坡陡,溪沟狭窄,河床纵坡比大,三面环山,集雨面积大,具有短时间内大量来水的地形,而且因修建郴仰公路境内的生态尚未得到全面恢复,泥石流物源丰富,遇到大暴雨或强降水,就可能发生泥石流。严重威胁着正冲、介木山新村居住在河口、临*河床的95户、43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②赵家湾后山滑坡群该滑坡群

  该滑坡群在20XX年“8.8”洪灾后,虽未见明显滑动,但仍于不稳定状态,其后缘裂缝长260米,宽50米,滑体体积约5000立方米。该滑坡群对赵家湾35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③十寺矿区

  十寺矿区虽然是*年来才启动开发工作的,但其矿区开采历来已久,地表山坡随处可见大大量堆放的煤矸石、废石,地下采空区域越来越大。大暴雨时极易引发大范围的矿渣流及透水事故,严重威胁矿区民工、居民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④亭子板非法砂场

  此处砂场临*郴仰公路,其周围植被严重被破坏,裸露的砂石透水强,抗冲力弱,经暴雨冲刷和长时间浸泡极易形成泥石流和山洪,给郴仰公路及下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三、重点防范期

  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我乡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及不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关系极为密切,预测今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份的集中降雨时段,其中6—8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另外为注意防范夏季热带风暴对我乡的影响。矿业活动强烈的地区要高度注意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监测

  (一)重点监测的范围、内容

  原则上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本年度监测的范围,在汛期地质灾害巡查中,应重点核查并作出稳定情况的初步判断。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形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情况等。

  (二)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采取汛期巡查和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和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

  1、汛期巡查

  一般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时期,乡、村两级必须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并落实监测责任。

  2、群测群防监测

  利用已建立形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落实监测人,通过监测及时掌握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对灾情及早发现,主动避让。

  (三)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

  1、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在驻村乡干部的指导下,由各行政村和当地群众组织实施监测。

  2、危及主要交通干线、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监测。

  3、其他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直接防灾单位负责监测。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乡**成立山洪地质灾害防灾避灾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制防灾预案的同时,各村各单位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班子和编制防灾预案,将防灾避灾工作落到实处。对重点管理地段要明确专人进行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以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监测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2、对山洪地质灾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时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绿化和保护好环境;对处于山洪河谷中的住户要进行避让搬迁;对隐患点要加大监测和巡查力度,发现的裂缝及险情要及时上报并夯实,在其上方开挖截水沟、排水沟。

  3、尽量做到勤监测、早发现,在第一时间内及时疏散人员。

  4、建立健全重大险情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应在6小时内速报乡**(电话:2705003)并组织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抢险救灾,做好应急处理,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防止灾情扩大。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7)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文通用五篇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文 1

  第十一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依据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编制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经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原批准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内容包括: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保障措施等。

  第十三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级人民**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拟订市、县(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作出明确安排,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

  (一)本行政区域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威胁范围;

  (二)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重点防范期、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安排;

  (四)防治项目与防治措施等。

  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为公众查询提供服务。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文 2

  第二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批准后公布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五年修订一次,遇有重大变故及时修订。

  第三十条 发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时,群测群防人员、事发单位应当及时报告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报告县(区)人民**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小型以上地质灾害灾情或者险情发生后,事发地县(区)人民**和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一小时内向市人民**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将灾情或者险情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县(区)人民**。

  第三十一条 地质灾害或者险情发生地的县(区)人民**、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险情或者灾情扩大。

  情况危急时,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先行组织受威胁群众躲避险情。

  第三十二条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险情,需立即应急抢险处置的,市、县(区)人民**应当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应急抢险处置方案由应急抢险现场指挥部确定,并指定符合要求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开展应急抢险排险处置,同时明确排险经费结算原则。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费用,县(区)人民**组织应急抢险处置后,有权向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追偿。

  第三十三条 地质灾害应急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应当从应急抢险救援储备库中抽取确定,可不进行招投标,但应当抄送同级招投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需要,市、县(区)人民**可以调集人员,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采取交通管制、组织避灾疏散、拆除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或者妨碍抢险救灾的建(构)筑物等措施。

  征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交通工具、设施、设备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并依法给予补偿;拆除建(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五条 县(区)人民**应当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并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工作的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第三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台和物资储备制度;组建地质灾害应急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和应急专家队伍等应急抢险救援储备库,并向社会公示;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增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保障能力。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文 3

  第一条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活动。

  第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职能部门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水务、交通运输、国资、城市管理、人防、气象、地震、教育、民政、安全生产监督、文化旅游、卫生计生、生态、农业、**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健全辖区内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和避难场所,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发布制度,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支持和鼓励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单位和个人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鼓励社会和个人在市、县(区)人民**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县(区)人民**应当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条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开展和配合协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或阻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文 4

  第十六条 县(区)、乡镇人民**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组织开展防灾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建立巡查档案。

  群测群防人员有权劝阻、制止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对发现的险情应当及时处理和报告。

  群测群防人员补助经费列入当地人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

  第十七条 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地质环境群测群防监测的技术指导,帮助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掌握地质环境监测基本知识,指导基层组织设立群测群防简易监测点。

  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向当地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协助组织受隐患威胁群众开展简易监测,落实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做好临灾预报,并协助组织灾害发生前的救助、避险工作。

  第十八条 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制度,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核查和调查,掌握隐患发育特征、动态变化情况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工矿区和村庄、部队营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重大隐患点,制定落实监测和防治措施,及时消除灾害隐患。

  第十九条 县(区)人民**应当制作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发放给监测、预防责任人和防治责任单位。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应当标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灾害体与住户的关系、灾害诱发因素、监测人员及其联系电话、预警信号及发布人、撤离路线、安置地点、负责人及其联系电话、救护单位、住户注意事项等。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应当标明:地质灾害位置、类型及其规模、诱发因素、威胁对象、监测负责人、监测的主要迹象、预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临灾预报的判据、避灾地点、疏散路线、报警信号、疏散命令发布人、抢险单位负责人、治安保卫单位负责人、医疗救护单位负责人值班电话等。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的主要内容应当在地质灾害隐患范围内公告。

  第二十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联合向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由地质环境监测点、地质环境监测站和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组成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

  第二十二条 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设施管护工作,保障其防灾减灾效能的发挥。

  第二十三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挪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施和监测设施、标志的,应当报设施、标志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区)人民**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设定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的边界警示。

  第二十五条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对已建、新建工程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情形,其所有权人、建设单位等相关监测、预防责任人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 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建设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县(区)人民**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治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

  主体工程与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同时验收合格后,其所有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负责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县(区)人民**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未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及防治工程均不得投入使用。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全文 5

  第一条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活动。

  第四条 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职能部门分类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水务、交通运输、国资、城市管理、人防、气象、地震、教育、民政、安全生产监督、文化旅游、卫生计生、生态、农业、**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健全辖区内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和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和避难场所,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协同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灾情信息发布制度,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和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地质灾害灾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支持和鼓励地质灾害防治科学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单位和个人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鼓励社会和个人在市、县(区)人民**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开展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县(区)人民**应当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条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开展和配合协助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或阻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8)

——地质灾害应急服务方案合集五篇

  地质灾害应急服务方案 1

  为切实做好我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确保大风、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组织抢险救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条例的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演练预案。

  一、地质灾害抢险工作方针

  地质灾害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二、领导成员及职责

  1.如发生地质灾害和出现严重地质灾害险情时,xx小学立即成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

  成员:xx小学全体教师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根据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和组织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执行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救灾任务。

  2.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现场抢险组、引导学生疏散组、治安保卫组、各工作组组成及主要职责:

  (1)综合协调组:由校长xx负责。主要职责:调查、核实险情或灾情,组织险情或灾情监测和评估,预测灾害发展趋势和潜在威胁,提出应急防范对策、措施。负责协调、落实并督促、检查各项应急工作;有关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和现场联络等工作。

  (2)现场抢险组:由教务主任xx、安全管理员xx和少先队辅导员xx负责。主要职责:组织抢险救灾队伍和必要的设备,抢救被压埋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3)引导学生疏散组:由生管老师及各班班主任担任。主要职责:负责清点班级学生人数并组织本班学生有秩序逃。

  (4)治安保卫组:由体育教研组xx、数学教研组组长xx、语文教研组组长xx和门卫xx负责。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校园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校园内无关人员,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担负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的老师和个人,必须服从区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领导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三、险情汇报和抢险处理程序

  (一)险情汇报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有地质灾害险情,学校要坚持昼夜24小时值班制度。发现灾情须向当地xx和镇中心学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小组或教育局值班人员汇报,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避险预案。

  (二)抢险处理程序

  1、当地质灾害险情发生时学校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小组根据险情拟订抢险方案、采取必要措施,并指派教师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其他各组按照职责开展工作。

  2、当重大险情发生时我校地质灾害抢险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成员单位协同行动。

  3、转移信号、路线及地点当险情发生时,由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险情信号,并按指定的'线路、地点进行紧急疏散,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应急服务方案 2

  一、总则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察是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的紧急行动方案。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突然发生的、成灾过程即致灾速度较快的地质灾害。包括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三)地质灾害灾、险情按照人员伤亡多少,经济损失大小,受威胁的人数及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分为四个等级:

  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受威胁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

  大型: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下或者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

  按照地质灾害预警等级划分标准,依次为I级(特大)、II级(重大)、III级(较重)、IV级(一般)。

  (四)地质灾害应急是指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时,而采取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救灾行动。

  临灾状态:是指岩(土)体在短时间内不断发生位移、变形明显加剧,短期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并造**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急状态。

  地质灾害应急分为临灾应急和灾害应急两类:

  临灾应急: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临灾状态后,即进入临灾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防灾避险行动称为临灾应急。

  灾害应急:地质灾害发生后,即进入灾害应急期,所采取的紧急抢险救灾和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的行动称为灾害应急。

  (五)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有备无患、快速高效。

  二、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市**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按照《市人民**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在市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和市**领导下,统一指挥和组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

  (一)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组成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由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指挥现场抢险救援队伍;

  2、迅速有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预测、分析、评估工作,判断灾害的等级和影响范围及其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

  3、制定并组织实施防止或减轻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扩大的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的具体措施;

  4、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

  5、负责迅速组织、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三)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机构的组织和分工

  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办公室)、灾险情评估组、现场抢险组、现场治安组、医疗救治组、灾后重建组、物资保障组。其组成与职责分工:

  1、综合协调组(办公室)

  (1)由市国土局、民政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气象局,安监局、***、卫生局,滑坡泥石流预警一级站、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灾害发生地所在乡镇**负责人组成。市**副秘书长任组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在指挥部决定启用本预案后,通知协调其他各组、各有关部门和县(区)**具体实施;及时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报指挥部审定后,立即送观场抢险小组组织实施;负责应急抢险救灾工作情况与信息的搜集、汇总形成书面材料,及时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上管部门报告;掌握现场抢险救灾工作进度,及时预测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并研究对策;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新闻报道、涉外事务、接受援助等工作;承办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灾险情评估组

  (1)由市国土局、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组织专家开展现场调查,查明灾害形成的条件、引发因素。影响范围和人员财产损失情况,确定灾害等级;设立专业监测网络,对灾害点现状稳定性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提出能够阻止或延缓再次产生灾害的措施;提供灾害发生地详细准确的气象预报;提出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最佳路线和灾民临时安置地点意见;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

  3、现场抢险组

  (1)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中队、灾害发生地所在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中队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指导遇险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负责统一调集、指挥现场施救队伍,实施现场抢险救灾;负责实施抢险救灾中安全措施,抢救遇险人员;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

  4、医疗救治组

  (1)由市卫生局、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有关技术专家组成。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迅速组建、调集现场医疗救治队伍;负责联系安排救治医院,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疗救治,减少人员伤亡;负责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负责向上级医疗机构求援;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

  5、现场治安组

  (1)由市***、**支队、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迅速组建现场治安队伍;维护现场秩序和区域交通秩序;组织现场保护,疏散受灾区域内无关人员;市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

  6、物资保障组

  (1)由市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中小企业局、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乡镇**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负责灾民的临时安置工作;负责救灾物资的调运、存放、发放;为灾民提供维持基本生活必需品,灾民和抢险救灾人员的生活保障。

  7、灾后重建组

  (1)由市建设局、民政局、规划局、***、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

  (2)主要职责:负责及时组织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帮助灾区修缮、重建因灾倒塌和损坏的居民住房;修复因灾损毁的交通、水利、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帮助灾区修复或重建校舍、医院等;帮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提出治理恢复与重建方案。

  (四)地质灾害发生后,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应全力参加、配合施救组工作,提供必要的图纸、资料等,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发生地周围群众的防护工作。

  (五)本市相关单位以及担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任务的单位与个人,必须服从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三、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一)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

  1、抢险救援的人员主要由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的**中队、基层民兵和青壮年劳动力组成,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当地人民**要建立抢险救灾应急小分队;灾害规模较大时,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组织市**支队及预备役民兵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必要时请求当地驻军支援。

  2,抢险救援人员由现场抢险组统—指挥调度,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分工,尽职尽责,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物资保障组的成员单位*时要做好救灾物资的储备。***门要把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民政部门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棉絮和维持灾民生活—段时间所需的粮食和饮用水等救济物资;交通部门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保障运输线路的畅通;中小企业、商务部门负责其他生活必需品物资的储备和调运。

  四、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一)地质灾害等级判断

  根据地质灾害区划与调查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有关材料,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市、县(区)**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汛前调查工作,判断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预测地质灾害的等级和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发生时,依据已掌握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状况,迅速确定实际发生灾害的等级。

  (二)地质灾害的影响分析准备

  1、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具有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该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和财产情况,分析地质灾害发生后可能造**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范围、地质灾害的影响区域。同时,必须对地质灾害发生后产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次生灾害的类型、威胁对象、影响范围等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分析。

  2、地质灾害发生后,灾险情评估组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原来已掌握的资料,评估灾害的稳定性。评估的内容包括灾害点目前的稳定性、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产生次生灾害和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程度、灾民安置点的选择、抢险救灾现场和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线路的安全性等。

  五、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和处理程序

  (一)地质灾害的调查程序

  1、本应急预案启动后,市国土资源局应立即组织灾险情评估组专家赶赴现场,开展现场调查,迅速查明灾害的规模、成灾的范围等情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灾害点的稳定性,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凋查,查明灾害发生的位置、行政区划、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发展趋势,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和今后防治工作建议,及时提交调查报告。

  (二)地质灾害的报告程序

  1、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其他部门或者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接到报告的,应当立即转报当地县(区)人民**,县(区)人民**根据《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中型地质灾害24小时内、大型地质灾害12小时内、特大型地质灾害6小时内报市人民**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并按有关规定越级上报省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2、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根据已获得的信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速报报告,向市**和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汇报,阐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的类型、灾害体的规模、成因和发展趋势,及已采取的对策和措施、防治工作建议以及灾民生活安置情况、灾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等。

  3、综合协调组要及时汇总当日各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向现场指挥负责人报告,并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规定,在每日下午17:00向市**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4、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综合协调组负责将地质灾害损失和抢险救灾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材料,报市**和省、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三)地质灾害的处理程序

  1、按到地质灾害险情报告的基层人民**、群众自治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应当在上报灾情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宣布进入临灾状态。当地人民**应成立临灾应急抢险指挥部,采取临灾应急措施,按照既定的财产转移和人民撤离路线,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紧急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并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加强预报监测,有序组织抢险防灾各项工作。

  2、地质灾害发生后,各级人民**立即启动并组织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根据预案的规定,组织人员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对出现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专家调查,确定引发灾害的主要条件并提出的处理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阻止或延缓灾害的发生。接到特大型或大型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应急调查,专家组赶赴现场,协助和指导现场临灾应急指挥部开展抢险防灾工作。必要时建议应急指挥部提前启动灾害应急预案。

  4、地质灾害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时,应解除临灾应急状态,确定撤销或者继续保留有关事项,提出下—步防灾、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移交地方**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禁上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地质灾害灾情。

  六、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一)灾害监测、预报

  各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气象、预警等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态监测,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要及时发出预警,划定危险区,下发《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并制定隐患点的突发性应急预案、设置警示标志予以公告。要加大汛期巡查力度,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部门要在汛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并联合发布预报。预报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二)预警信号的发布

  1、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各级人民**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布置,明确预警信号的形式和发布方式,—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换。

  2、预警信号应具有震撼力,并用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工具发布,可采用广播、警报器、喊话器、敲锣打鼓等方式报警,必须有两种方式可以利用。预警信号的形式和发布方式必须告知所有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对有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隐患点,同时要告知可能受次生灾害威胁的群众。

  3、预警信号必须由专人发布,一般为灾害点的监测人成群测群防组织的负责人,预警信号发布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为群众服务的意愿。

  (三)通讯保障

  1、各级**和有关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联系人要建立通讯联系制度,主汛期24小时都要保证通讯工具的畅通,在危险区、危险点应保证有线或无线通讯设施有一种完好。

  2、抢险救灾期间,各级**的负责人、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场抢险人员必须保持移动通讯工具的畅通。

  3、抢险救灾现场为移动通讯盲区或移动通讯设备被损毁时,电信部门要架设临时设备,保证通讯的畅通。

  七、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一)人员财产的撤离、转移路线

  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的成果,在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预案中确定人员财产的撤离和转移路线,撤离和转移路线的选择必须遵循安全和迅速的原则;原转移路线遭到破坏时,要根据专家的意见重新确定路线。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保证《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下发到群众手中,并可组织防灾救灾演*。

  (二)应急、卫生防疫措施

  1、由市卫生局牵头组成医疗救治组,调集。安排医疗器材和救护车辆,组织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疗救治,技术力量不足时向请求上级医疗机构帮助。

  2、开展灾民临时安置场地的消毒工作,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公共水源地的卫生,及时对灾害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其他应急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可以紧急调集人员、调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区域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以及其他应急措施。

  八、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启动程序与要求

  (一)市国土资源局接到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后,应立即向市人民**分管副**或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负责人请示同意启动本预案,并通知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二)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立即组织制定应急处理和抢险救灾方案;灾害发生地所在县(区)**应立即启动本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基层人民**、群众自治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自救,及时动员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控制危害和损失扩大,并随时报告灾情情况。

  (三)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办公室)立即通知各小组负责人、有关组**员和有关专家,到指定地点就位,履行职责。

  (四)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各小组负责人,、有关组**员、技术专家和抢险救援的人员接到通知后,应装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携带有关仪器、设备,迅速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应急服务方案 3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水*和紧急救援的快速反映能力,以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置地质灾害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相关要求,按照“及时施救、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掌握灾情,如实上报

  镇辖区内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后,镇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应急调查,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及时向上级汇报灾害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发展趋势,为**提供决策依据。积极组织指导抢险排危工作。

  二、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救援程序和措施

  镇**领导接到地质灾害事故后,应及时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分析灾害发展趋势,组织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对工作做细致安排,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各施其职,各负其责。

  (一)工作步骤

  1.成立指挥小组;

  2.调集力量,开展施救;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4.配合上级开展灾情调查工作;

  5.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二)工作内容

  1.成立指挥小组

  (1)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由镇党政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组成。镇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工作。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和经济事务办公室。

  (2)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工作职责

  ①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转移行动。

  ③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受灾情况。

  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条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⑤认真开展受灾情况调查工作,并写出书面材料上报。

  (3)现场处理工作指挥小组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所在地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抢险施救,现场保护和灾害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2.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后,可根据灾情下设:

  (1)综合协调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灾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专业抢救组:主要任务是对受灾群众进行现场救治,如组织机械、挖土、工程拆除等。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

  (4)医疗救护组: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保证救护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做好灾后的防疫工作。

  (5)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集车辆运送现场急需物资、装备、药品等。输送现场受灾群众,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

  (6)搬迁安置组:负责协调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如协调搭建临时建筑、帐篷等。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伤者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在开展抢险救灾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协调好各类救援力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地质灾情向市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将上级的指示及时传达到基层。

  4.灾后调查工作

  在灾情调查过程中,相关各行政村、社、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一)镇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听取汇报,作出指示,调集力量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灾情情况。

  (二)镇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具体组织受灾情况处理工作。

  (三)镇党政办: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小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落实镇、村24小时值班监测制度。

  (四)镇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

  (1)根据领导指示,综合协调灾情事故处理;

  (2)与相关部门配合搞好地质灾害重点地段的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预防措施;

  (3)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镇广播站:负责灾后广播、电视系统的抢修、恢复和灾区救灾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派出所: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治安保卫、道路交通、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七)镇武装部:组织和指挥民兵抢险救灾工作。

  (八)镇综合治理巡逻中队:在市交通局的帮助指导下,具体负责转移、输送受灾群众,做好抢险救援物资的组织和调运工作。

  (九)镇农业办:在市农业局的领导和帮助下,统计好受灾农作物的损失情况,并指导好受灾群众的农作物自救工作,将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

  (十)镇民政办:积极做好受灾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十一)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受灾群众伤员的救治工作,以及灾后防疫工作等,及时通报人员的救援与疫情的控制情况。、

  (十二)镇分管教育工作人员:在市教育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安排好受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十三)镇供电所:在市供电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地质灾害区的电力供应和抢修,确保灾区用电安全。

  (十四)通信单位:负责灾区的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十五)凡属镇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收到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时应立即派出救援队伍、调运救援设备、物质赶赴受灾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四、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

  由派出所牵头,由民兵、城管办20人组成,每人配备必要抢险装备,在镇地质灾害指挥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征调抢险必需的机械设备,储备、筹集足够的抢险物资,民政、粮站、供销等部门要储备、筹集足够的救助物。

  五、善后处理工作

  1.为确保安全,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住户随时观察。

  2.灾情稳定后,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组织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家财毁光重灾户以及困难户的情况。

  地质灾害应急服务方案 4

  一、演练目的

  为了检验在地质灾害发生的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险区受威胁住户,做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和抢险救灾工作,提高村居、科室、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演练时间:

  20XX年5月1日-20XX年6月30日

  三、演练地点:

  辖区所有登记备案地质灾害隐患点

  四、演练任务

  凤城地区因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和三峡水库蓄水等因素诱发,滑坡崩塌、坍塌等地质灾害有可能产生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领导下,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积极配合,由村居和企事业单位用最短的时间组织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所有住户和人员用最快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快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的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五、演练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村居负责,群众参与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干群配合、假戏真做的原则。

  六、演练步骤

  1、全体演练单位及驻村人员于演练前30分钟集中村居委会,所有参演的工作人员就位待命。

  2、村居委会**演练零时宣布演练开始。

  3、村居委会主任演练零时一分接到监测人报告,因连续降雨、强降雨等因素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点活动性增强,有明显下滑趋势,地质灾害有可能随时发生。

  4、村居委会主任立即向村居委会**报告建议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经村居**批准,于演练零时五分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单点应急预案并通知分别由村居委会**、主任担任队长和副队长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队伍,并报告街道地防办主任黄长丰、职能分管领导和驻村居领导。

  5、村居综治专干、楼栋长、湾长、组长以及自愿者组成的抢险队伍立即赶赴现场,监测险情,于演练零时十分实行交通管制,根据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设立危险区警戒线控制周边区域,阻止非抢险救灾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同时,监测人员佩戴醒目抢险标志,于演练零时十分用话筒根据避险明白卡人员名单通知危险区域的每一个人让群众知晓险情,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6灾害点监测人于演练零时十五分鸣锣报警。受威胁群众听到鸣锣警报立即按照先人后物,先妇女、儿童、老人后青壮年的顺序开始撤离。综治专干、楼栋长、湾长、组长等抢险队员佩戴抢险标志迅速进入危险区按照避险明白卡人员名单对未撤离的人员进行清场,对拒绝撤离的立即按照4:1的比例安排强壮抢险队员依法强制带离。抢险队员要牢记使命、严格履职和避险人员积极配合、互相协调,务必将避险明白卡中人员全部转移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带离到安全区域,做到紧急避险不放弃一人,抢险救灾不放弃一人,真正做到不离不弃(即群众不撤干部不走),真正做到宁愿群众骂不愿群众哭,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夺取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7、演练零时三十分务必撤离完毕。

  8、村居委会**、主任演练零时三十一分到灾民转移临时安置点看望灾民撤离安置情况,村居主任组织灾民学*《江西小萍乡鸟嘴岭滑坡成功避险》,并对演*进行点评并进一步完善预案。

  9、演练一时村居**宣布演练结束。

  七、各村居将20XX年度备案地灾隐患点演*方案和演***或视频于6月30日前报街道地防办。

  地质灾害应急服务方案 5

  为进一步提高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的防灾避灾意识,根据上级要求和应急管理计划安排,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20xx年x月x日举行一次突发地质灾害逃生演练。通过这次演练,保证在发生突发地质灾害的情况下,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能够迅速、高效、有序的安全撤离危险区,做好地质灾害的防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的任务是:设定20xx年x月x日x时x分,我市发生x级地震,震源深度x公里。我校及时启动《防范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快速有序安全撤离,尽快采取防灾减灾有效措施。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照:

  1、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3、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4、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组织

  1、由局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挥部组织实施。

  2、参加人员: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

  四、演练时间

  20xx年x月x日x时x分。

  五、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步骤

  1、9:00时:突感地面震动,教学楼摇晃,预测地震发生,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

  2、9:01时:学校吹响紧急撤离哨音,指挥部各成员分别把守各楼道口,按原定路线组织人员有序安全撤离办公楼。

  3、9:04时:人员撤离到楼院空旷处,各单位对人员进行清点,并向指挥部报告。

  4、9:06时:根据汇总情况,对未及时撤离人员进行救援。

  5、9:08时:指挥部组织人员对学校全体教师工和全体学生安全情况进行统计。

  6、9:18时:指挥部组织人员继续跟踪监测灾情,有情况迅速报告。

  7、9:20时: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8、9:35时:宣布演练结束。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9)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精选5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重庆市林业局办公室转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渝林办[20xx]42号)要求,针对林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的行业特点,汛期极易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

  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5月16日,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率领局种苗站、防火科、森林***、安全办及西山林场负责人,深入西山林场西湖管护站、白云寺管护站、桫椤管护站林区一线,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拉网式检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措施实。

  每到一个地方,局领导都详细了解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要求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做好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监测防范工作。同时强调要求∶西山林场要尽快对辖区管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隐患点全面深入具体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并建立健全以林场、管护站、护林员为责任人的防灾责任体系,实行清单式管理;要加大监测力度,安排专人值守,设置警示标志,保证过往群众的安全。

  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撤离受威胁人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要认真贯彻落实险情巡查,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理等制度,认真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确保汛期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2

  日前,国土资源厅、财政厅20xx-20xx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核查组一行8人,在乐山市国土资源局召开核查工作见面会,市、县(市、区)两级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业务科(股)长、业务骨干参加了会议。会上,核查组组长李俊传达了两厅关于核查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明确了有关核查工作重点,宣布了核查工作方案,安排部署了核查工作内容。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余红卫、市财政局总会计师张雷代表全市国土资源、财政系统,对两厅核查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态全市将积极主动配合开展核查,为核查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实事求是报告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对自查发现和核查组核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积极为国家层面中期评估作好相应准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重庆市林业局办公室转发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渝林办[20xx]42号)要求,针对林区山高、坡陡地形复杂的行业特点,汛期极易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

  我局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5月16日,由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队,率领局种苗站、防火科、森林***、安全办及西山林场负责人,深入西山林场西湖管护站、白云寺管护站、桫椤管护站林区一线,开展汛前地质灾害拉网式检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措施实。

  每到一个地方,局领导都详细了解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要求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做好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等监测防范工作。 同时强调要求∶西山林场要尽快对辖区管理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隐患点全面深入具体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并建立健全以林场、管护站、护林员为责任人的防灾责任体系,实行清单式管理;要加大监测力度,安排专人值守,设置警示标志,保证过往群众的安全。

  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撤离受威胁人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要认真贯彻落实险情巡查,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理等制度,认真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确保汛期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4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消息,国土资源部*日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xx年,建成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显著减缓地质灾害风险,有效解决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规划》要求,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全面完成全国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现山地丘陵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规划》称,到20xx年,建成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

  《规划》强调,在重大工程所在区域、重要城市、人口聚集区等区域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显著减缓地质灾害风险,全面降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有效解决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报 5

  为了搞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早准备、早部署、早行动,横县人民**于*日组织召开了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横县人民**谢文华副**、县**办公室副主任陆云海,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人民**乡(镇)长或者分管领导、横县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成员、各乡(镇)环保规建国土安监站站所长及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横县国土资源局王克律总结了20xx年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析了当前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工作计划向县领导作出了汇报。

  横县人民**谢文华副**对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要认真组织落实防灾措施。要严格落实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灾工作责任制,明确乡(镇)**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二是要抓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要制定好地质灾害排查、巡查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任务,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工作,在检查、排查中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三是要着力抓好群测群防工作。

  在目前阶段,群测群防是有效、可行的防灾手段,在避免人员伤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群测群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必须长久坚持、持之以恒。四是要抓好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报刊、手机短信和地球日、减灾日、集镇圩日、下乡调研、基层干部培训等人员集中的时候对公众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谢文华副**强调,各部门要在横县人民**统一组织领导下,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扎实工作,迎难而上,努力夺取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胜利。


学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通用5篇(扩展10)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合集五篇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1

  第十六条 县(区)、乡镇人民**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组织开展防灾知识技能培训,增强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建立巡查档案。

  群测群防人员有权劝阻、制止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对发现的险情应当及时处理和报告。

  群测群防人员补助经费列入当地人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

  第十七条 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地质环境群测群防监测的技术指导,帮助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掌握地质环境监测基本知识,指导基层组织设立群测群防简易监测点。

  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向当地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协助组织受隐患威胁群众开展简易监测,落实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做好临灾预报,并协助组织灾害发生前的救助、避险工作。

  第十八条 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排查制度,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经常性巡回检查、核查和调查,掌握隐患发育特征、动态变化情况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对可能威胁城镇、学校、医院、集市、工矿区和村庄、部队营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重大隐患点,制定落实监测和防治措施,及时消除灾害隐患。

  第十九条 县(区)人民**应当制作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并发放给监测、预防责任人和防治责任单位。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应当标明:地质灾害类型、规模、灾害体与住户的关系、灾害诱发因素、监测人员及其联系电话、预警信号及发布人、撤离路线、安置地点、负责人及其联系电话、救护单位、住户注意事项等。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应当标明:地质灾害位置、类型及其规模、诱发因素、威胁对象、监测负责人、监测的主要迹象、预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临灾预报的判据、避灾地点、疏散路线、报警信号、疏散命令发布人、抢险单位负责人、治安保卫单位负责人、医疗救护单位负责人值班电话等。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的主要内容应当在地质灾害隐患范围内公告。

  第二十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系统,联合向公众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建立由地质环境监测点、地质环境监测站和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组成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动态监测。

  第二十二条 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监测设施管护工作,保障其防灾减灾效能的发挥。

  第二十三条 因工程建设确需占用、挪移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施和监测设施、标志的,应当报设施、标志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四条 县(区)人民**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设定本辖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的边界警示。

  第二十五条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 对已建、新建工程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情形,其所有权人、建设单位等相关监测、预防责任人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七条 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申请人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同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应当作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

  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建设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县(区)人民**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治理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

  主体工程与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同时验收合格后,其所有权人或者实际使用人应当负责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县(区)人民**或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配套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未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及防治工程均不得投入使用。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2

  第十一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依据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组织编制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经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原批准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内容包括: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防治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

  (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及保障措施等。

  第十三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级人民**公布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拟订市、县(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作出明确安排,报本级人民**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

  (一)本行政区域内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威胁范围;

  (二)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重点防范期、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

  (三)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工作安排;

  (四)防治项目与防治措施等。

  第十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为公众查询提供服务。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3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妨碍或阻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及其有关部门、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挪用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

  (二)未及时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或者拒绝提供查询服务的;

  (三)接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报告后,未立即派人进行现场调查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四)违反地质灾害防治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的有关手续的;

  (五)其他滥用权利、假公济私、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4

  第三十七条 经专业监测、调查认为需采取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危险区,由县(区)人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明确治理工程或搬迁避让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确定,应当与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规模以及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无法治理或者治理成本过高的,市、县(区)人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生命、财产受威胁的住户搬迁避让。

  第三十八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分析论证地质灾害的成因,认定治理责任主体。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主体承担治理责任。存在多个治理责任主体的,各自承担相应治理责任。

  因自然原因产生的治理费用由市、县(区)人民**承担。

  第三十九条 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其防治责任主体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负责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依法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开展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工作;

  (二)在治理工程施工前,应当将勘查、设计资料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三)负责治理工程实施期间的监测、管理工作;定期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施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县(区)人民**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四)竣工验收时报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验收合格的,于三十日内将竣工验收资料送交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十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将搬迁避让措施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廉租房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相结合,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

  第四十一条 搬迁避让住房安置可采取集中建房、分散自建、自行购房等多种方式,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开展。

  市、县(区)人民**应当组织对搬迁避让安置项目进行验收。

  第四十二条 实施搬迁避让或无法治理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当划定为禁建区或慎建区。

  地质灾害禁建区内,除进行危岩滑坡整治、绿化和必不可少的市政工程外,严禁其他建设活动。地质灾害慎建区内,从严控制工程建设活动。凡在慎建区内申请选址,必须先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认定。

  第四十三条 从事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对形成的危岩、危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恢复治理,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产生地质灾害。

  第四十四条 市、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相关部门应当严格遵守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管理使用规定,接受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市、县(区)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监管。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5

  第二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编制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批准后公布实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五年修订一次,遇有重大变故及时修订。

  第三十条 发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时,群测群防人员、事发单位应当及时报告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报告县(区)人民**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小型以上地质灾害灾情或者险情发生后,事发地县(区)人民**和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一小时内向市人民**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将灾情或者险情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影响的相邻县(区)人民**。

  第三十一条 地质灾害或者险情发生地的县(区)人民**、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险情或者灾情扩大。

  情况危急时,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先行组织受威胁群众躲避险情。

  第三十二条 发生地质灾害或者险情,需立即应急抢险处置的,市、县(区)人民**应当及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应急抢险处置方案由应急抢险现场指挥部确定,并指定符合要求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开展应急抢险排险处置,同时明确排险经费结算原则。

  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费用,县(区)人民**组织应急抢险处置后,有权向责任单位、责任人依法追偿。

  第三十三条 地质灾害应急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应当从应急抢险救援储备库中抽取确定,可不进行招投标,但应当抄送同级招投标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需要,市、县(区)人民**可以调集人员,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可以采取交通管制、组织避灾疏散、拆除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或者妨碍抢险救灾的建(构)筑物等措施。

  征用单位和个人的物资、交通工具、设施、设备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并依法给予补偿;拆除建(构)筑物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十五条 县(区)人民**应当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并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和防治工作的需要,统筹规划、安排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第三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台和物资储备制度;组建地质灾害应急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和应急专家队伍等应急抢险救援储备库,并向社会公示;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增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处置保障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