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

首页 / 方案 /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

  一、指导思想:

  在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我们计划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注重“过程”,倡导“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心态。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询问方法的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研究和探索、实验演示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和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欣赏、尊重、珍惜生命。

  三、主要任务:

  1、构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和拓展,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学校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舞台。

  3、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个备选题目,每节课选一个进行学*,注意活动过程中的数据积累,期末整理数据。

  5、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指导每个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应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学校特色。

  四、课程内容框架:

  本学期初,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老师会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然后认真制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

  一、课程前言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与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取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惯,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认真实践、敢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怕挫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个性品质。

  三、课程内容

  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以下活动参考主题: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小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宜过大,要小、*、实,具有可操作性。

  2.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制作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或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4)交流阶段成果,指导完善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跟踪指导

  2.关注进程

  3.指导方法

  4.随时调整

  5.注意安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各班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认真抓好每月2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和学*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主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本学期,要在活动过程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确立方面作探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教育学生使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卡。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记录。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学校举行的调研,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一项内容。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开展好公开课研讨活动,利用好网络,加强校内外的横向交流,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提供保障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标本室、美术陈列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5

  一、 指导思想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理论表明,只有当学*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矗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更新观念

  加强学*,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

  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黄学明

  副组长:刘仕梅

  成员:蓝鲸 魏玉英 唐伏刚 李长福 刘亚敏 冯江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我校的具体活动主题如下:

  一二年级:我是好孩子

  三四年级:走进蒲草,美化校园

  五六年级:辨别广告真伪,谨防上当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6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各班要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与培训,提高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认真抓好每月2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和学*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过程中做到独立选题、自主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本学期,要在活动过程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确立方面作探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教育学生使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卡。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记录。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学校举行的调研,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作为一项内容。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开展好公开课研讨活动,利用好网络,加强校内外的横向交流,不断提高课程的实施水*。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提供保障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标本室、美术陈列室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如下:每月定一个主题,每个级部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制定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九月份: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

  1、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佳节思亲的文章。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思亲方面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课后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在班级内召开诗歌朗诵会。

  (四年级)

  1、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会。

  2、中国传统节日由来故事会。

  3、诗歌赏析《但愿人长久》、《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年级)

  1、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收集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歌、文章等。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册。

  4、举行资料展览会。

  (六年级)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收集有关“思念”的诗句,开展赛诗会。

  3、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

  十月份:谁不说咱家乡好

  (三年级)

  1、阅读有关家乡的文章。

  2、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

  3、唱一唱自己的家乡。

  4、写一写你心目中家乡的样子。

  (四年级)

  1、收集常州名胜古迹资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介绍常州名人。

  4、制作小报。

  (五年级)

  1、介绍家乡著名景点。

  2、说说家乡的历史名人。

  3、夸夸家乡的土特产。

  4、展望家乡的未来。

  (六年级)

  1、了解常州的历史和风土民情。

  2、开展实践活动,游览常州名胜古迹。

  3、小练笔或当小记者介绍家乡著名的景点。

  十一月份:感恩

  (三年级)

  1、收集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包括来源、风俗等。

  2、制作感恩节贺卡,说说最想感激谁,为什么?

  3、课后收集感恩节的诗歌,开展诗歌交流会。

  4、根据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排演小品。

  (四年级)

  1、名文诵读。

  2、收集父母对你爱的点滴进行交流。

  3、照片里的故事。

  4、制作感恩卡。

  (五年级)

  1、(照片展)回忆长大的点滴,感恩父母。

  2、(出示奖状或作业本)回想成长的足迹,感恩老师。

  3、感恩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

  4、欣赏绚丽的大自然,感恩自然。

  (六年级)

  1、为父母做一件事。

  2、唱一首歌献给父母。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开展一次与父母同乐的活动。

  十二月份:北小骄傲

  (三年级)

  1、说北小——说一说我们的学校。

  2、写北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北小。

  3、画北小——挑一处最美的地方画下来。

  4、为北小设计一张名片。

  (四年级)

  1、收集班级中为北小添彩的人事,作采访。

  2、班级中评选“北小骄傲”候选人。

  3、演讲:我是光荣的北小人。

  (五年级)

  1、网上浏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骄傲”评选,确立评选方向。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骄傲人物,并准备采访他。

  3、为“骄傲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

  4、评选出班级里的十大骄傲人物。

  (六年级)

  1、收集身边“感动”的故事。

  2、开展一次“感动”的故事会。

  3、写一篇专访:令你骄傲的北小人。

  4、为北小做一件感动的事。

  一月份:展望XX年(迎新春)

  (三年级)

  1、为“展望XX年”为主题制作迎新年贺卡。

  2、开展“珍惜时光,好好读书”演讲会。

  3、上网浏览“孙中山先生”图片与故事。

  4、收集并讲英雄故事。

  (四年级)

  1、收集春联,背春联(网络)。

  2、交流春联,学写春联。

  3、了解天南地北的过春节的*俗(网络)。

  4、介绍一种春节*俗,作一次图片展览。

  (五年级)

  1、小结自己最骄傲和最失落的一件事。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春寄语

  3、仿写一段新春寄语,制作新春贺卡。

  4、许下新春愿望,然后发到班级网页上,学生之间相互留言祝福。

  (六年级)

  1、新春寄语(班级主页)

  2、我的故事会。

  3、制作新春贺卡。

  三、关于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评价应有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教师、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鉴定。

  (二)学生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作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3、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

  4、研究成果。学生在研究一个阶段后,有没有如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活动等展示型的研究成果。

  (三)教师评价要求

  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测评:

  1、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2、组织、管理协调与应变的能力;

  3、探索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4、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评价的方式

  评价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主要有教学实录、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展示、评比等。

  在每个学期末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标兵”评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xxx

  成员:xxxx、xxx、xxx

  2、管理网络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各班级

  3、各部门实施计划(在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自行制定具有年级特色的)

  4、课时安排

  我们按教育局规定,合理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二课时,用于研究性学*每周一课时,一学期研究性学*20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并可与少先队,班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保证基本教学时间的落实,发挥该课程的效益。

  5、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和教学指导能力。

  6、尽可能多的组织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8

  一、 指导思想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理论表明,只有当学*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矗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更新观念

  加强学*,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

  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名单:

  组长:黄学明

  副组长:刘仕梅

  成员:蓝鲸 魏玉英 唐伏刚 李长福 刘亚敏 冯江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我校的具体活动主题如下:

  一二年级:我是好孩子

  三四年级:走进蒲草,美化校园

  五六年级:辨别广告真伪,谨防上当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同学共同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办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学生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诚实待人、对待自己的错误、失败、挫折的办法、策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离

  初三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学*”,即形成直接的体验,强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初始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环境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尝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置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这三个主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格。

  1、亲自参与实践,注重自我体验、自学实践,在开放的学*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参与实践的经验。

  2、全面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亲*自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探究学*的态度和*惯。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组织总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质。

  4、活动重点:根据初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三学生在编写“活动材料”时的重点。

  1、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系统、全面地观察。要求学生看、听、闻、尝、摸,综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进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深入观察,要求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动难点:能够从直接经验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提高学生素质。

  三、不及物动词实施战略:

  1、结合学科教学

  每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中产生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透彻,使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更加广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的。这是因为他们*惯了身边的小事。如果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还会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只会看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对一些公共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样的成就。我们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引导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从而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是综合练*的主要目的。例如,通过观察、参观、调查等形式的自然,学生可以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珍惜生命,使学生可以从人类和自然景观中获得美好的体验。

  4、结合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悠久历史中积累的文化精华是学生学*的优秀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延长的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结合学校工作

  综合实践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也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是通过学校德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发展相结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可以结合**下讲话和红领巾广播专栏,开展行为*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我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1)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十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

  一、活动目标:

  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发挥教师特长、才艺,拓展学生视野,并普及相应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师生主动学*和探究精神,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形式:

  1、发展型课程班:(人数:20~25人左右)

  以学校推荐、教师自荐形成相应的课程活动内容,由有兴趣、特长的学生自愿报名,相应课程指导老师面试,择优录取组成,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优胜劣汰。

  该类课程班以学期为单位,进行某一主题系列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在发挥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同时,发现和推出为学校增光添彩、有鲜明特长和特色的优秀学生。

  2、普及型课程班:

  由若干班级中未能加入发展型课程班的学生组成,由学校安排参加相应主题内容的普及性宣传教育活动。

  该类课程班将通过参加一个个相应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各类基础知识,激发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期末将安排进行相应的综合性应知应会测试。

  三、活动对象:

  初一、初二全体学生,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外聘的社会教育资源人员。

  四、活动时间:

  1、初一年级每周二下午第七、八课。

  2、初二年级每周四下午第七、八课。

  五、活动地点:

  初一、初二各班级和各专题活动教室,以及学校和社会适合课程活动开展的各种场所。

  六、管理考核:

  1、学生认真参加每次活动,指导老师对其参与情况进行考评,以积分形式累计,期末结合其成果、材料情况进行汇总评比,并将记录于学生成绩档案。

  2、教师或参与课程活动的组织、指导,或参与课程活动的管理、检查。其参与情况将以积分形式累计,结合相应成果、材料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作为学期、年度考核推优的依据之一。

  3、校长室将安排人员实时巡视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协调、指导。教务处也将及时反馈各种信息情况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4、管理体系:校长室——教务处——初一管理小组和初二管理小组——课程班指导老师与课程班长——课程活动小组组长——课程班参与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参观长沙生态动物园,通过参观体验,拓展学生视野,增长课外知识,培

  养学生对动物、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树立保护动物,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 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交往,学会自我保护。

  二、活动领导与组织

  组 长: 陈老师

  副组长:各小队队长

  成 员:全体学生

  三、 活动过程

  1.撰写活动方案。依据年级特点,确定班级主题。撰写班级主题活动方案。

  2.分工分组。将学生按各自的兴趣及特长分为画画组、图片资料组、写作组等。

  (具体分工见名册)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不掉队、不喧哗、不拥挤。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2)游玩安全:

  *不玩水、不去小溪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不触摸电线。

  *在老师的视线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有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遵守老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不自由行动。

  *特别是“步行区” 的活动,不要爬上栏杆看动物、不准到池塘玩水。不要戏弄动物。

  (3)文明教育

  *在来回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垃圾,将垃圾丢进垃圾桶,离开休息地时,要搞好卫生。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

  *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赶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做到文明、安全。

  *爱护动物,不要伤害动物,禁止喂食动物。

  (4)节约教育:带适量零食和零花钱

  (5)互助教育小组成员团结互助、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懂得谦让,懂得关爱他人。

  第二阶段:参观调查阶段

  1.参观生态动物园。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种动物的特点及它们的生存现状。调查了解1—2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名称、特点及消亡的原因。小组讨论:如何利用科学知识保护动物。

  2.参观活动安排

  (1)行程安排

  时间:6月3日 8:30,从学校出发前往长沙生态动物园。

  10:00,到达动物园后,导游带领各班学生前往步行去游览。

  11:30,在步行区野踪林餐厅用餐,中餐后导游带领学生前往车行区游览。

  14:00,集合乘车返回株洲

  四、活动注意事项

  1.为保证学生安全出行,班主任老师在周四放学前和周五早上出发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和文明礼仪教育;

  2.统一穿好校服、运动鞋。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鞭炮对地球的污染和人类的危害,培养学生形成禁放鞭炮的自觉和行为,并逐步提高环保意识。

2、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参与设计制作环保鞭炮,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思路,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

3、学会利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小组活动和其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态度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

调查研究活动、制作新型环保鞭炮的材料

三、活动过程:

1、同学们,我们以前燃放的鞭炮有哪些优缺点?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与交流吧。

星期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就鞭炮畅所欲言。呀,他们懂得可真不少呀:

A、鞭炮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爆竹”。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远古时代民间把春节俗称过年。源于旧时人们以放爆竹赶走怪物"年"的传说。后来渐渐成为一种*俗。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随后鞭炮就逐步演变成点缀年节热闹气氛的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了,可以说在鞭炮声中节日的气氛更浓了,人们更欢乐了。

B、放鞭炮的原始形式是火烧竹节,由于利用火烧竹节不容易产生较大的爆炸声,且不容易操作。当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产生以后,便迅速应用到制作鞭炮上,产生了以火药为主要成分的鞭炮。在鞭炮的生产、贮运和燃放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许多危险,如爆炸和火灾等,还造**身伤亡,经济损失,大量燃放普通鞭炮浓烟滚滚,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那"噼啪、砰"的巨响更是吓死人,应当说,这是种严重的嗓音污染。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人们带来浓浓年味的同时,也给一些家庭带来痛苦,被鞭炮炸伤炸残的患者成为春节期间各大医院就诊的"主流"。

调查活动结束时,鞭炮的危害性已经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最后的一致看法是:以后我们可不能再放普通鞭炮了,还是多设计和推广环保鞭炮才是明智的选择。

2、让我们一起来制作环保鞭炮吧!

(1)设计鞭炮

任务布置下去了,孩子们都忙着设计自己的环保鞭炮。他们有的请教家长,有的上网搜寻信息,有的到图书馆,有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汇报课上,他们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他们的智慧令人赞叹。

A、这种环保鞭炮是空心的,里面装入一些小石子,使用时使劲地摇动这种鞭炮,鞭炮中就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响声,多卫生。

B、这种环保鞭炮是全自动的,在鞭炮内部装入一个马达,在马达四边还要安装上一圈小铁片,并且装入许多小螺丝,只要同马达相连接的电源一接通,马达带动铁片旋转,铁片又摩擦螺丝,哗啦哗啦……多省力。

C、这种环保鞭炮更先进,它的内部由录音机组成,装上带有鞭炮的录音带和闪光灯,一开开关又闪光又有鞭炮声,多带劲。

(2)制作鞭炮

设计方案出来了,孩子们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环保鞭炮的制作中,他们把零用钱省下来买材料,能找到的材料就千方百计地去找,下课时我也经常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讨论和制作环保鞭炮的身影。

(3)推广环保鞭炮。

①开展问卷调查。

②提出推广方法。

经过讨论,学生们有主意了:

1)利用活动中查找的放鞭炮危险的新闻和放鞭炮污染环境的图文资料进行宣传。

2)制成"放环保鞭炮安全,放环保鞭炮有利环境"等宣传牌或宣传单张贴、发放。

3)遇到放鞭炮的人及时劝阻并宣传环保鞭炮好处。

4)在老师的帮助下,准备好三句半节目《环保鞭炮》,进行演出宣传。

四、活动小结:

环保鞭炮实践活动围绕着孩子们"为什么要设计制作环保鞭炮,如何设计制作环保鞭炮,如何推广环保鞭炮等"的一系列困惑,一步一步深入研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更重要的是活动让孩子们强烈地认识到放普通鞭炮对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危害,禁放普通鞭炮,推广环保鞭炮是迫在眉睫的重大事情。当活动结束时,可以说是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受益匪浅。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

  一、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理论表明,只有当学*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颗明珠,璀璨夺目。它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面狭窄、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了,在这一课程实施中要统筹设计,周密计划。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各种经验、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课题或项目)的形式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方式和学*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强调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的亲历和体验。基于以上理论结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确立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在劳动技术中学会花卉的种植与管理,制作折纸花卉、小动物。在研究性学*中,了解研究内容知识,学会制作活动方案、多种研究方法、策划各种展示活动。在湿地文化节中,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了解湿地、观察湿地、保护湿地;在学生课堂中,学*各类课外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方案设计更强调学生亲身体验学*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在各活动载体中,发展学生的多方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综合发展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要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三、年段分目标

  四、课程内容

  五、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保障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学校校长为组长,教务处、级部长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年级各阶段活动策划负责人,落实相关的责任任务。

  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胡顺利副组长:张兰英李雪梅三到六年级的级部主任组员:三到六年级的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2、课时设置

  根据学校特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采用固定课时每周2课时。根据需要可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办法。

  3、师资力量

  我校特别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区率先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专职化,将年轻、求知欲、上进心强的三名教师来担任综合实践老师。三名教师,在区内优质课评选中都获得一等奖,两名获得市一、二等奖。其中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创新大赛中纷纷获奖

  (二)课程实施措施

  1、准备阶段

  (1)成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学*专项理论。

  (2)召开教师会议,通过学校综合实践方案。

  (3)以年级为单位,选择子课题内容,撰写年级活动计划。

  (4)对教师进行案例撰写和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5)分析学情,确立主题,设计教案。

  2、实施阶段

  (1)制定学校实施计划。

  (2)分年级组按计划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收集记录学生体验、反应。

  (3)定期召开综合实践老师碰头会,对活动进行交流、探讨,对案例进行反思和评价。

  (4)开展学生评价指导、探索并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评价指导体系。

  3、成果展示阶段

  (1)积累资料,创造性地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2)举行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质量,完善机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课程评价

  1、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地评价。坚持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鉴赏。

  2、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成果汇报式、作品评价式、展示与交流式。

  3、对教师的评价

  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并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6

  一、课程前言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与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取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惯,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认真实践、敢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怕挫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个性品质。

  三、课程内容

  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以下活动参考主题: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小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宜过大,要小、*、实,具有可操作性。

  2.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制作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或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4)交流阶段成果,指导完善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跟踪指导

  2.关注进程

  3.指导方法

  4.随时调整

  5.注意安全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江都区第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课题,如遗

  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方式上表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3)探索性

  研究性学*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4)实践性

  “研究性学*”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内容上看,研究性学*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学*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

  (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

  (3)中小学生假期学*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4、行业辅助性活动,如

  (1)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

  (2)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

  (3)担任所在乡镇、街道某一企业管理助理或义务监督员;

  (4)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

  (5)支援农忙等。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填在《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视频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的《江都区第一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成《江都区第一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机构、**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10个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评选出优秀活动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时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乔志军校长

  组员: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及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过程。

  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8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之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学生创设一种动态、开放、主动的学*环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信息时代所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开展教育教学系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贯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有章可循,并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依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科研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带动学校教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以学校现阶段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

  1.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针对现时段我校学生实际,我们提出通过活动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即为人之道、为事之道。这是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具体是引导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下列目标。

  第一,学会认知。通过经历文本资料的搜集、调查、访问、实验等方法实践,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从活动中总结经验,逐步养成方法论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关注自我的学*方式和思维方式,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发展问题意识和创新品质。

  第二,学会做事。通过对各种复杂的活动情景的体验,学会合理地应对各种具体的、现实的冲突和问题,妥善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逐步学会在现实情景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借助必要的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

  第三,学会交往。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展开,指导教师应引导初中生在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自己应总结在活动过程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得失,学会表达、交流与合作。

  第四,学做完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心灵启迪。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学会对自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我负责的责任感,关注自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方式。

  2.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的活动

  学校开设研究性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对学*和生活,对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1通过开展研究性学*课程,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2了解研究性学*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4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2.5通过开展研究性学*活动,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需求的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2.6构建学校新型的课程体系。通过努力,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体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每学年开学初至9月底)

  1.1成立组织机构,制订《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2建立校园网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

  1.3落实柳亚子纪念馆、黎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三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1.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第一学期10月~第二学期5月)

  2.1以教务处、德育处、班团队组织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体验”为主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2.2以教务处、教研组为主体逐步实施以信息技术为主体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的活动。

  2.3以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机构为主体,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动态管理和调控;

  2.4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总结;

  2.5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参观学*和培训活动;

  2.6及时收集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和活动经验。

  3.总结阶段(第二学期6月)

  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会课评比及成果展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活动,编印案例、学生子课题设计方案、学生心得,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小组;完成有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确定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思路。

  四、探索有本校特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其中,初一年级每周安排2课时信息技术课,初二安排1课时,在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调配使用信息技术学科,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体验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学*研究中去;初一年级每周单独安排1课时劳技课,初二、初三每周在校本课程课中安排0.5课时,主要学*中国结的编织、折纸等技能,配以布艺、陶艺、雕刻等制作,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断提高发展;活动课安排与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劳动课相结合,由学校德育处、班团队组织根据德育工作安排,从小事出发,以低起点为要求让学生体验为主体的公益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每月安排1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框架内,有分有合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由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班团队组织、思想品德老师负责,明确活动主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安排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2.团结协作,分块到位,职责明确。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探索与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基础上分块到各处室,并各负其责。

  2.1组织保障:由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指导并督促每个教师、每个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从下学期起,在初一年级各学科组先挑选一名教师开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

  2.2资源保障: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素材信息库,并经常性地、有意识地补充资料,以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信息来源,定期开放综合实践成果展览室和信息中心资料室及实验室。校电视台及时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热点、亮点课题,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2.3安全保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原则上由学生自行组织,独立研究,针对学生身边、学校周边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研究,部分课题组如需要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的,必须征得各自家长同意,并尽可能由家长陪同进行,由家长负责监护,以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4后勤保障:总务处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后勤保障。

  五、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信息中心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德育处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各年级组、信息组和科技教师认真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以及本学期的主题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时的监督调控,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附:黎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六、教学评价

  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

  1.教师评价

  1.1每个教师都有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和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义务,这作为教师职评、评先、评优的必要条件之一。

  1.1.1从下一学期开始,学校在每个班(初一、初二年级)定期开设“活动”指导课、方案策划课,同学科教师观摩学*,观摩课等同于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将记录备案。学校将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对开放周的指导课、方案策划课按市级公开课计分,有外校教师参加观摩、学*。

  1.1.2每学年学校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开展一次活动成果评比,并在每个年级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编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文集,从中选出成果突出课题参加上一级相关单位评比。对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获奖的,第一指导教师在评先、评优和职评中以同级论文获奖计分,第二指导教师减半计分;对指导多个学生课题获奖的教师,可累计得分。学校每学年将在每个年级中取3~5名分值较高教师给予表扬、奖励。

  1.2每个学科组都安排一位教师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为两年,在初二学年末写出结题报告,对研究成果,学校组织人员从中分选一、二档次,按校一、二等奖计入年度考核分值。

  2.学生评价:

  2.1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对每个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登记,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任务之一,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

  2.2以“重过程、轻结果”为评价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进行激励性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对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展示的课题小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2.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9

  选题背景:(依据和意义)

  武术作为我国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渊源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竞技比赛,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喜欢看武打电影,武侠小说,甚至有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模仿几“招”。看到学生对武术如此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加一引导,来开发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再说,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是模糊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认为武术是用来打架的,武功的得来也是偶遇一“大侠”指点就拥有的,电影中的“飞檐走壁”是真的。但不知武术的练*也是通过最基本的手形、步形,一招一式,经过长期的'“冻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怕严寒酷暑换来的,它也需要常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得来的,也是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的,不是想飞多高就飞多高的,再说,学生对我们中华武术的历史一无所知,作为中国人应该对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有所了解,更何况学生在这方面有强烈的兴趣和要求。所以我们就借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东风把武术介绍给学生。我们开发的目的并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个“大侠”,而是让学生对具有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活动主题设计:(学生研究课题或探讨的话题)

  (1)、“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中小学体育课不是培养高水*运动员。“健康第一”将成为体育课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体育课的名称也变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新的体育课将淡化“竞技运动”教学模式,对运动项目教学不再强调技术传授的完整性、系统性,也不苛求每一个动作的细节。

  (2)、“满足学生兴趣”的思想

  “体育课太无聊,我不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老师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我们开展的武术基本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响应这一课改号召,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挖掘出适合我们本校学生特点的武术常识和套路。要学*武术,首先要认识和了解武术,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体育项目,它的发展历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了解我们中华武术既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特征,又具有东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体育领域中的智慧结晶,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东方民族文化的光彩。从而弘扬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开发这一综合实践课的社会价值所在。

  1.传承武术精神,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在不断的学*积累中,通过一些武德故事和影片及武术人物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武德观念。武术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传承武术技能与文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练*技术动作来慢慢体会其中的文化和含蕴,武德教育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武术的意义和精神,真正达到修养学生身心,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和传承民族传统项目的目的。

  2.增强学生体质、磨练意志品质

  在武术校本课程的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上下肢的不同技法,提高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例如,我们开展蹲马步比赛,柔韧比赛等等。学生在蹲马步比赛时,即使累得腿脚哆嗦、汗如雨下,也仍然不放弃,咬牙坚持。这种练*有效的提高了肌肉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痛苦煎熬与胜利的喜悦,培养不言放弃的品质。随着年级的增长会进入到套路练*,武术套路动作多样,包含了屈伸、回环、静止、*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这些锻炼方法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衡,调气养血,疏通经络,强健脏腑都十分有益。通过练*,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性等各种素质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武术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全面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主动的个性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0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2)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汇总10篇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1

  一、实施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

  1.研究性学*。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活动。

  3.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活动

  1.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并完成2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10个学分,高二为5学分。

  2.时间安排。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高一第一学期每周安排3课时,以后减少课时。

  3.课题研究: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6—8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由学校推荐,填写申报表,由教务处和年级组负责协调。

  课题研究一般应经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二)社会实践

  1.组织形式:学校或班级统一组织和小组组织相结合,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

  2.时间安排:三个学年总数不少于三周。其中“军训”安排在高一(上)开学前,“社会回乡调查”安排在高一(下)的暑假期间,其他形式的安排在高二寒假进行。

  3.活动记录:由政教处统一记录。

  (三)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

  2.时间安排:利用学校规定时间、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团委统一记录;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后交团委以确定学分。

  四、学分认定

  由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初步认定学分,教务处组织公示并确认,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复议。

  1.研究性学*。必须具备五个条件。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③有符合课题成果报告;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⑤实际参加的活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以上。以小组上交的《使用手册》为考评主要依据。

  2.社区服务。具备三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①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②《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③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无异议。服务时间10个工作日以上。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修6个学分。其中“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和其他活动分别计2个学分。

  本方案自20xx年9月开始实施。研究性学*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各另行制定具体详细的操作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若有改进,以届时公布的实施细则或年度实施计划为准。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不是随意性的自由活动。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摸索新课程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实力。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学校工作意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集研究性学*、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为一体,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程。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社会、与某学科紧密结合、相互交叉。

  三、课程内容安排

  (一)课程设置思路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学*能力、综合能力。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重阳节开展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中秋节传统风俗文化研究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如结合**下讲话、赤中精神等开展行为*惯、文明道德、时事热点、自主管理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6、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对于山区高中学生来说,上网浏览还不会或者不够熟练,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挖掘社区中人力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的学*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活动。

  (二)课程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进一步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研究性学*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研究性学*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渗透到研究性学*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领域。通过该学*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臻于完善,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3、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为特征的学*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创新教育内容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学*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在指定领域之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田径运动会、元旦文娱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学生间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共同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5、丰富学生文体生活与社团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加强学生文体生活,丰富社团活动,以促进精彩的校园生活。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总的说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年级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子主题(或次子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小组围绕主题所要探究的几个问题,交活动导师挑选,活动导师根据探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考虑,帮助每一小组确定探究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讨论实施方案,在实施中做好指导工作。小组成员根据子主题实际可进行调整,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年级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

  (三)课程安排

  根据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为了便于活动,打破传统的静态课时管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需要,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课程总目标: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程的价值:表现在对学生的发展功能上,作为国家规定的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反映国家的教育意志,有利于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是: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课程结构:研究性学*、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核心内容:研究性学*。各项内容有着共同的的教育目标,又有侧重,不能互相代替。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在活动指导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

  1、学生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1)学生的态度。学生参与状况、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精神。

  (2)学生的体验、知识的应用和方法。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表现、感悟的情况。

  (3)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过程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和增长情况,在活动中施展个性和才能发挥程度。

  2、教师方面评价的主要内容及要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1)对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2)组织指导、管理协调与应变能力。

  (3)评价导向是否正确。是否重视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感态度、探究创新、合作状况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改善学*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人文素质的提升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学生评价的方式

  本课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避免教师评价唯一、终极结果唯一的现象。提倡协调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1、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重视学生通过反思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活动经历做出评价并和其他人讨论他们所开展的活动。

  2、日常观察与成果展示相结合。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以便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探索的成果、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让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参与评价,使他们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有利于拓展课程资源,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评价的具体操作方式有:自我阐述、交流讨论、观察记录、档案袋、评语、成果展示、调查问卷、实际操作等。

  要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以促进社会综合实践课程健康有序地开展,并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水*。

  (三)学分的认定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分认定应该包括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政教部门审核等程序,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验证制度,防止弄虚作假。

  除上述基本认定程序和内容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组成部分还应有自己的认定要求和内容:

  Ⅰ研究性学*:

  具备下列条件,可得到学分:

  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

  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

  ③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④有三级(自评、小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

  ⑤达到规定的课时。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课程指导中心复议。

  具体见《中学研究性学*课程实施方案》。

  Ⅱ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一是要有参与社会实践或社区服务的对象方式或组织者的有效证明,如实践单位或服务接受单位负责人写明的活动项目、内容、时间、联系方式并签章,无单位的由组织者或带队教师签署证明,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要有签到本;

  二是要有学生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如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感想、体会或小结等内容。

  学分认定由学校课程指导中心组织评审,每学年一次。评审组负责实施本学科学分认定相关事宜,其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务主任、科组长、年级长、班主任、指导老师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人员(如学生家长、服务单位负责人)等。

  五、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科组成员

  组长:xxx

  成员:政教处人员、教务处人员、各年级长、全体班主任、研究性学*指导教师

  科组具体职能:

  (1)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指导制订年级和班级课程计划等;

  (2)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

  (3)规范全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如活动主题或项目管理、过程档案管理、活动成果管理、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管理等。

  (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校内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与龙川县德育基地、中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有关单位签定共建活动协议;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三)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本课程教师承担指导任务制度、工作量计算制度、培训进修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培养建设一支专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有关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车中精神和专长教师的作用,鼓励他们向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发展。

  每位教师都有承担综合实践课程指导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义务与责任,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目标。

  (四)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发展状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纳入高中毕业生学业评价的范畴,该工作由学校政教处和教务处负责。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4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形式:学*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5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

  3—6年级每周3课时,

  7—8年级每周2课时,

  9年级每周1课时。

  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0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一)组织形式力求灵活多样。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组织形式,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的办法,灵活运用,相互配合。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活动日记,及时记录活动基本情况。

  (二)教师指导必须细致到位。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必须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编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预设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方案,并认真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三)实施过程务必安全合理

  各校必须逐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数量、活动小组、活动结果、教师工作、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要增强安全防患意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各校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和预案,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师生开展各项外出活动的安全。

  八、评价奖励

  学校要根据整体性、多元化、过程性等原则,运用成长记录袋、活动过程的观察、学生自我反思、师生协商式民主评议、成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每一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作出相应的阶段性评价。在学生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提出改进计划;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小组、评价周期与时空、多元主体评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专兼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教师的评价,应侧重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设计、指导、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实效的评价。根据温教中〔20xx〕33号精神,常年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专职教师,其任职时间可按二分之一计入班主任工作年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应纳入教师课时总量。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满三年且成绩优秀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予以优先推荐。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作为教师教学业务考核、晋级、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依据之一。

  市教育局要建立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体系,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课时安排、师资安排、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校本教研实施、管理制度、具体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结果将与学校评先评优及校长年度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不符合要求且整改不力的,予以全市通报批评;申报创建各类市级先进学校的,其参评资格予以一票否决;属于省、市示范学校的,警告且整改不力达两次及以上者报请上级有关部门取消示范学校称号。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6

  一、课程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三、活动步骤

  1、制定《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分层次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3、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5、分年级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四、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xx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五、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学生培训工作,并负责协助各年级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7

  一、实施依据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新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

  二、实施内容

  1.研究性学*。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两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

  2.社区服务。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社区环境建设(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和其他志愿者活动。

  3.社会实践。内容包括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值周班管理实践、社会考察、社团活动等。

  三、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活动

  1.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一般每生三年参加并完成2个课题研究(含项目设计,下同),其中高一完成的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每个课题10个学分,高二为5学分。

  2.时间安排。每个课题研究时间总量90课时,课题研究开始和结束阶段集中进行;中间研究过程分散落实,高一第一学期每周安排3课时,以后减少课时。

  3.课题研究:可以学生自行申报课题,组成6—8名学生的课题研究小组,实行分工合作制,自行聘任教师;也可由学校推荐,填写申报表,由教务处和年级组负责协调。

  课题研究一般应经确定课题—制订方案—搜集材料—整理分析—总结报告—交流评价。每一步骤工作情况必须记录,以备学分认定。

  (二)社会实践

  1.组织形式:学校或班级统一组织和小组组织相结合,以行政班或小组为单位。

  2.时间安排:三个学年总数不少于三周。其中“军训”安排在高一(上)开学前,“社会回乡调查”安排在高一(下)的暑假期间,其他形式的安排在高二寒假进行。

  3.活动记录:由政教处统一记录。

  (三)社区服务

  1.组织形式:由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

  2.时间安排:利用学校规定时间、课余、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3.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团委统一记录;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后交团委以确定学分。

  四、学分认定

  由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初步认定学分,教务处组织公示并确认,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复议。

  1.研究性学*。必须具备五个条件。

  ①有符合要求的课题方案;

  ②研究过程记录完整;

  ③有符合课题成果报告;

  ④有三级(自评、组评、师评)合格评估结论;

  ⑤实际参加的活动时间达到规定时间以上。

  以小组上交的《使用手册》为考评主要依据。

  2.社区服务。具备三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

  ①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②《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

  ③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无异议。服务时间10个工作日以上。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修6个学分。其中“军训”、“社会回乡调查”、“素质教育基地实践”和其他活动分别计2个学分。

  本方案自20xx年9月开始实施。研究性学*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各另行制定具体详细的操作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若有改进,以届时公布的实施细则或年度实施计划为准。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8

  一、课程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三、活动步骤

  1、制定《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分层次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3、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5、分年级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四、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五、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学生培训工作,并负责协助各年级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也不是随意性的自由活动。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学*课程改革纲要,不断摸索新课程实践经验,逐步提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实力。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学校工作意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宗旨,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力度,创新学*的形式,集研究性学*、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社团活动、信息技术教育为一体,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我校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程。

  二、时间安排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极具开放性,它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因此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采用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主要做法有:教师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及时对班级或小组的活动情况加以指导;走出校门开展实地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社会、与某学科紧密结合、相互交叉。

  三、课程内容安排

  (一)课程设置思路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学*能力、综合能力。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当前高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重阳节开展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中秋节传统风俗文化研究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如结合**下讲话、赤中精神等开展行为*惯、文明道德、时事热点、自主管理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6、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对于山区高中学生来说,上网浏览还不会或者不够熟练,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引导、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挖掘社区中人力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让教师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

  学生的学*方式各不相同,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的探究方式和活动手段,刺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活动。

  (二)课程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的开发与实施以学生为核心,实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三种关系的整体整合,最终指向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进一步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当地情况、学校的差异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同,选择切入点。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

  研究性学*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活动。研究性学*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研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研究性学*具有时代使命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生活教育、主体文化与多元文化等内容都可以不断渗透到研究性学*活动之中,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值得学*领域。通过该学*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人格臻于完善,如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让学生开放性的主体体验实践,在体验与探究活动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3、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为特征的学*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以创新教育内容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4、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不仅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学*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在指定领域之外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田径运动会、元旦文娱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学生间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相结合,共同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5、丰富学生文体生活与社团活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加强学生文体生活,丰富社团活动,以促进精彩的校园生活。这样一来,既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实现个人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总的说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活动课程采用小组活动为基础,并与年级活动、班级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单元中均采用小组学*的形式,每一个小组围绕一个共同的子主题(或次子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小组围绕主题所要探究的几个问题,交活动导师挑选,活动导师根据探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考虑,帮助每一小组确定探究问题,并与小组成员讨论实施方案,在实施中做好指导工作。小组成员根据子主题实际可进行调整,组长民主产生,每一个小组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小组活动产生结果之后,以汇报材料,调查报告、设计方案、研究报告等形式通过班级或年级交流、展览体现活动的成果。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10

  一、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理论表明,只有当学*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1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探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往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

  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学生真实学*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今学*理论表明,只有当学*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却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1)信息技术教育

  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参加实际,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增加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富有生命力。

  3、实施步骤

  (1)加强学*,更新观念

  加强学*,转变教育观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成败的关键。这不是几个担任该课程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事。通过学*和研究,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学*观,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是一种新生事物,必须动员全员参与,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以协调和组织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必须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与协作小组,制定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3)选好主题,落实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开发和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选题既要体现学校特色(文学)和社区实际情况(城乡结合部),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加强联系,取得支持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探究建立社区、家长有多效参与实践活动的新机制,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它应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多样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鉴赏。以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注重学*过程,注重情感表现,注重实际环节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培养学生要有时空观念,明确课程目标和实施策略,对于实现新一轮课改有着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不能说课改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的理解课改的理念。”于是,为了更好的深入新课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慢慢的起步,力争在探索中发展,在实践中结出果实。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 恰当的处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深层性目标、深层性主题的关系。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新目标、新课题的必然性,并充分肯定其产生的价值。应该特别强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和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

  3、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任何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要整合。

  5、以融合的方式来制定三大知识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与学校的课程资源,以总和主题或总和项目的形式将三大领域的教育融合在一起,达到总和理想状态。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内容及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方向

  1、亲身经历、深入探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

  实施要点:

  (1)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自主去选择,把学科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回归于生活、回归儿童、回归自然,使学生顺利的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2)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操作与活动等获得丰富的体验。

  (3)在活动方式中尽量采取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上网、设计操作获得信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

  2、自主发展、提供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教师只是学生学*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实施要点:

  (1)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一种真诚*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的环境和心理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适当安排学*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什么,想要做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学什么,做什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和活动方式,能够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途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3)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引发的兴趣而产生一些新的目标和新的课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去研究,肯定其研究价值。鼓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新的感受,达到持续的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发展,科技研究领域才有所突破,研究成果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4)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应导航指路,教给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障碍,知道自身的价值和自身的意义,从而更愿意深入、更持久的投入到学*中去。

  (5) 教师在活动中不能“授人以鱼”,而是要“教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应传授“养鱼技术”,使之终身受益无穷。

  3、探索发现、拓展提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机会和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实施要点:

  (1)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以及实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力。

  (2)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在开放性的情境中自觉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协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注重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不能把学生的探究引入一个已有的结论。

  (4)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注重探究学*过程,不能完全看结果,结果可能是多种答案。注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的掌握,不能只看掌握知识量多少。注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不能只看别人传授知识掌握多少。注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不能只看固定程序的再现和重复。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4、交往合作、融于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生、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

  实施要点:

  (1)由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与社会各方面人员,为学生提供多种的条件和机会,融洽合作形成合力。

  (2)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调整。

  (3)当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开展活动时,引导学生制订小组本资。共同目标,拟定活动方案,做到分工合作,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分担不同角色及承担相应的责任。收集资料,组织小组成果交流汇报,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归因。

  三、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三,四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主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善于探究,用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

  五年级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批判性反思,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条件的方法,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四、规范课程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整合程度很高的新课程,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也是必备的条件。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该课程象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成为“常态课”,我们深知,光靠领导和教师的热情、责任感是不行的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设施和考核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制定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学期的活动计划。

  2、课时的保证,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另外每班还设有一节科技活动课作为机动调配。

  3、制定评价制度,建立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中学综合活动课程老师考评、教学过程的评价等制度。每学期学校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五、注意事项

  1、学生利用双休日在校外开展活动的时候,要让父母知道,最好有家长陪同,保证安全。

  2、课程表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利用,让学生进行活动情况的交流,方案的调整,教师进行指导、点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4

  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历体验,追求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1、加强学*,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继续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对学生活动过程以及教师指导任务、方式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组织学校课程管理人员及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认真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学*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把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2、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学校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不断优化课程的管理、实施和研究。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⑵认真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⑶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活动,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获取和使用信息、沟通交流、计划与监控、方法选择、资料整理与处理、分析综合、评价反思、操作与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⑴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方法指导的序列化、生活化”、“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⑵各教研协作片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小学、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或观摩活动。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随堂听课至少一次。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针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总结和提炼师生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水*的同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5、活化交流,努力促进区域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⑴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⑶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5

  一、研究背景: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科技和信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悄然兴起,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既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又要求发展和保护并重。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了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但是,在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特别是小学。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课改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即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材,这对于*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小学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的经验。因此,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xx小学,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经验,为课程的正式实施做好师资准备。

  3、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在教育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提升办学层次。

  4、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有效案例,提供xx地区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共性经验。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

  (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资源开发

  (2)小学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及学*包编写

  (3)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1)小学低年级主题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2)小学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3)小学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评价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织管理

  5、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四、研究的主要步骤

  1、准备阶段(xxxx年3月-xxxx年8月):

  (1)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2)分层次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

  (3)送骨干教师到上海参观学*;

  (4)强化劳技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

  (5)建好校园网,构建初步的校园网络文化,建好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

  (6)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分年级编写好综合实践活动学*包;

  (7)成立少年海洋科学院,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8)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2、组织实施阶段(xxxx年9月—xxxx年7月):

  (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

  (2)分年段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调控;

  (4)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5)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动态培训,外出参观学*;

  (6)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五大块研究任务。

  3、总结阶段(xxxx年8月):完成课题研究主报告,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网络化辅助管理软件。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法

  六、研究的条件分析:

  1、学校主要领导对研究课题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经验,承担过多项省规划课题的研究,而且研究课题获得过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校长本人对信息技术教育、小学劳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比较熟悉,有过十年的小学海洋教育活动课程研究经历,接受过为期一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2、综合实践活动所包含的四大指定性学*领域学校都已陆续开展,最短的也已有一年的工作积累。

  3、学校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方面后来居上,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校园网,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准备了优良的网络条件。

  4、*两年,教师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为教育科研提供了师资队伍基本素质上的保证。

  5、学校所在的沈家门街道对社区管理作了重大改革,一大批热心教育工作的青年社区干部充实到各社区管理层,客观上为学校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研究的组织管理: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周旭光,校长,负责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课程研究的全面领导,在总结阶段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副组长:徐海兵,**,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成员:张朋军,教导主任,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领导完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翁舟梁,办公室主任,领导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负责课程评价;

  张英,教科室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分析,课题档案管理。

  2、根据研究内容规定的五大块,按年级段建立子课题组。

  3、按教师个人特长,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

  4、班主任组织班内综合实践活动分组管理和协调。

  八、研究的主要措施:

  1、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指定学*领域的时间。

  信息技术课:一、二年级每周安排2节信息技术课,其中1节为汉字输入技能训练;三、四、五、六年级每周开设1节信息技术课,其中五、六年级可以根据课题研究情况调剂使用,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整合到整个课题研究中去。三年级开始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提前到一年级使用。

  劳动与技术课:一、二、三、四年级每周单独开设1节劳技课,五、六年级劳技课并入课题研究,作为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来体现。

  一、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安排4次统一的主题活动,其中2次为自然考察,2次为社会考察;三、四年级每学期安排2次主题活动,尽可能做到自然和社会和自我发展研究*衡;五、六年级每学期安排1次自选课题的研究活动。

  2、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背景,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体现由扶到放。

  一、二年级段以教师主导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三、四年级学生能按照学*包所规定的范围和提示的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有活动过程中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

  五、六年级则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

  一、二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初步感知;三、四年级注重的是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进一步认识、体验,并能参加符合自身年龄特点的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运用在实践中;五、六年级则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的能力,强调理性思维和综合性。

  3、在综合实践活动大的思想框架内,对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性学*进行有分有合的安排,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除了在活动中作为主要的载体之外,从一到六年级进行系列安排,规定服务和实践的总课时,保证每位学生有足够的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量。

  4、除在课题实施之前对教师进行的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之外,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同步进行具体的操作培训,保证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和对研究过程的有效监控。

  九、研究的成果表述:

  研究报告、论文、辅助管理软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4)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菁华5篇)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1

  暑假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具有时间长、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适宜户外活动等特点,为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过一个文明、有益、健康、充实的暑假,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制定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目标,以“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参与实践”为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了解国情乡情,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基。

  二、基本内容

  紧扣“把暑假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暑假的主人”这一原则来组织暑假活动,体现参与、环保、节约、和谐、亲情、奥运、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等主题。因校制宜,结合学校特点和周边社会自然环境确定活动内容和主题。主要包括:

  (一)社会参观活动

  通过社会参观活动旨在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师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调查了解,从而感受社会的变化,自己得出结论,如通过调查身边人、身边事的环保节能意识,人们的奥运情怀等,比在课堂上硬性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小学高年级因地、因人布置不同的调查任务并写出调研报告。

  2、体验类活动

  体验类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解、认识、提高,学会“换位思考”,锻炼交际能力,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动力。如参加收旧利废节能减排、和有条件的四川灾区小朋友联谊活动、节粮在我身边——20xx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是暑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到社区、公园、车站等实践基地参加环境保护、秩序维护、助残帮困、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供养社会新风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四)家庭服务活动

  号召学生孝敬父母,自觉地做家务,生活上的事情自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活动原则及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第一。根据学生和地域实际,分析活动安全隐患,提出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措施,并由家长把好学生活动的安全关,确保活动安全。

  (二)就*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就*就便,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规模适中,不提倡开展跨区域的活动。

  (三)贴*生活。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关注生活问题;从而学会健康愉悦、负责而有创意地生活。

  (四)兴趣选择。捕捉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五)自主协作。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己体验乃至创造。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等),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目标。以“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参与实践”为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乡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基。

  二、活动目的:

  通过村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安全、有意义的阳光假期,让孩子们接*自然,深入社会,体验生活,使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珍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活动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9月

  四、活动参加人员:

  1—5年级全体学生

  五、组织领导

  组长:郑宝银

  副组长:黄新康叶新

  成员:张世专陈赛雪陈水妹

  二、活动内容:

  (一)、鼓励学生在假期里参与村的文明创建活动,活动的开展可以是个人,鼓励以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有:

  1、关爱弱势群体。为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户等送去

  关怀和温暖,定期为他们打扫卫生、排忧解难。

  2、开展“绿色环保小卫士”活动。在村里定期开展清除垃圾、清除污染、除掉各类牛皮癣、保护生态环境等活动,在活动中增强环镜保护意识。

  (二)、鼓励学生在假期里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学会节能、环保,内容有:

  1、与家人一起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标语的设计活动。要求每一名学生设计1—2条环保标语,宣传环保知识。标语要简洁易懂,朗朗上口。

  2、在假期里做一些节能环保的事情,并将自己所做的事

  情写成体验日记,如你是怎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你有哪些节能环保的好办法等,并向家人、邻居宣传有关的内容。

  (三)、鼓励学生在假期里广泛阅读各种经典书籍,并书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内容有:

  制作好书推荐卡。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的经典书籍向大家推荐,制作好书推荐卡,可自己再设计、制作精美,写出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人物及推荐理由,每人制作1—2张。各中队要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安排好暑假生活,各班主任要认真做好每次活动的组织发动、活动的开展,要认真做好记载,暑假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先进事迹要及时予以表扬,加强宣传,并书面上报德育处。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3

  暑假生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具有时间长、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多、适宜户外活动等特点,为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过一个文明、有益、健康、充实的暑假,进一步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制定小学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目标,以“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参与实践”为主题,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了解国情乡情,为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奠基。

  二、基本内容

  紧扣“把暑假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暑假的主人”这一原则来组织暑假活动,体现参与、环保、节约、和谐、亲情、奥运、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等主题。因校制宜,结合学校特点和周边社会自然环境确定活动内容和主题。主要包括:

  (一)社会参观活动

  通过社会参观活动旨在让学生充分融入社会,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师指导下,确立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实践活动

  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调查了解,从而感受社会的变化,自己得出结论,如通过调查身边人、身边事的环保节能意识,人们的奥运情怀等,比在课堂上硬性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小学高年级因地、因人布置不同的调查任务并写出调研报告。

  2、体验类活动

  体验类活动使学生融入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解、认识、提高,学会“换位思考”,锻炼交际能力,增加知识积累,激发学*动力。如参加收旧利废节能减排、和有条件的四川灾区小朋友联谊活动、节粮在我身边——20xx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

  (三)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是暑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到社区、公园、车站等实践基地参加环境保护、秩序维护、助残帮困、义务劳动等社会公益活动,供养社会新风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四)家庭服务活动

  号召学生孝敬父母,自觉地做家务,生活上的事情自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活动原则及要求

  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采取集体活动、团队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第一。根据学生和地域实际,分析活动安全隐患,提出详细的安全工作方案,落实安全措施,并由家长把好学生活动的安全关,确保活动安全。

  (二)就*就便。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就*就便,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的社区或者本村范围内开展活动。规模适中,不提倡开展跨区域的活动。

  (三)贴*生活。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角色,关注生活问题;从而学会健康愉悦、负责而有创意地生活。

  (四)兴趣选择。捕捉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五)自主协作。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自己体验乃至创造。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六)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现有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社会实践基地等),提高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要制定详细的学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实施,并在暑假结束后及时报送总结。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4

  活动目标和要求:

  1、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学生踏青春游的好季节.通过踏青春游活动,让学生亲密接触大自然,欣赏春天美景,拓展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景.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2、教育学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绿化,严禁学生攀摘花草树木,乱丢垃圾,每生自带保洁袋,返回时清理好环境卫生.为强化春游活动安全管理,增强带队老师、活动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过程中,应急措施必须落到实处,以利于及时应变。

  活动计划:

  (一)安全教育:

  1、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2、游玩安全:

  (1)不玩水,不去小溪边玩耍,不攀爬石头,树木;

  (2)不钻草丛、树丛,不做危险游戏;

  (3)不触摸电线。

  (4)在老师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

  (二)文明教育:

  1、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2、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乱丢废弃物,扔在自己带的塑料袋里,离开休息地,要搞好卫生。

  3、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4、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在游玩过程中做到文明、安全。

  学生实践探索活动:

  在公园里,让孩子们找一找鸟窝,听一听虫叫鸟鸣,数一数树的数量,比一比树的高矮、粗细、看一看哪些树是长叶子的,哪些树是开花的,体会语文书上写到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活动建议:

  1、全班分成7个组,每组5人、小组长.1人,负责每一场地清点人数,组织同学午饭和游戏。小组分工:带塑料布、带创可贴、晕车药等。

  2、建议学生讲究节约,带适量的物品,不宜多。动员不带相机等贵重物品。如果带了,请教育好注意保管。

  3、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每人自带一个塑料袋,以便装垃圾。

  4、活动结束后,对学生强调一定要立即准时回家,不能在路上、同学家逗留。

  5、建议同学统一穿校服、穿运动鞋。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急措施

  如遇一些突发事件,(如:演出场地发生火灾,学生摔伤等)发生意外时,要注意的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作业设计:

  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写一段描写春天的话。

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5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共青团市委携手莲城公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部门配合组织实施:(xx派出所已经同意暑期实施。)

  1.文明交通,用行动见证文明(让孩子们协助交警做好行人的交通文明劝导工作,体验警察工作的辛苦,掌握一些文明交通的知识,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文明交通。)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

  2.参与治安巡防,保一方*安(协助片警做好治安巡防工作,让孩子们学*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做一个安全小天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

  需要城管部门配合组织实施:(已经和女子城管大队组织实施)

  1.参与城市管理,从小树立文明意识。(协助女子城管大队捡拾街道上的垃圾,劝阻一些不文明现象,维持城市秩序等。)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

  需要环保部门配合组织实施:

  1.城市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协助环卫工人做好每天早晨街道的清扫工作。早上6点——7点)

  参与对象:中学、高中学生

  难题:笤帚需要赞助?需要*部门配合保证孩子参加活动时段的安全。

  莲城公益组织实施:

  每周六组织义卖报纸勤工俭学、扶残助学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

  给孩子们开放免费图书室,免费游泳池,免费娱乐室,免费健身房,免费网吧等,让各个学校的体育场无偿开放供孩子们使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免费项目共青团市委采用文件的形式下放到各个学校。

  活动标志:

  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能力,是我们每个公民的重要责任。只有全员参与,营造氛围,孩子们才能健康茁壮成长。目前我们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六一路和七一路段,给这个路段设立标志“少先队一条街”,七一路和南关大街交叉口的岗亭命名“少先队文明岗”等,都是在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教育兴则国兴。我们担负的是祖国未来的教育重担,只有你我同心,你我同行,孩子的明天才会更加灿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5)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菁华6篇)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1

  一、课程背景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它适合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

  目前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上,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密切联系,强调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再纵观我校学生的发展现状,我们发现学生对社会缺乏认识,对家乡缺少了解,对处理问题缺少责任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及创建一流中学的信念,本学期将积极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与实践中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2、建立实践第一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我们要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各年级可让学生畅谈自己最常做的事与自己最想做的事,由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入手,自主开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考察、访问、宣传、调查、收集材料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寻找研究的方法,自主进行总结,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全体老师要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特色建设等设计方案、科学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

  三、活动步骤

  1、制定《墩欢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分层次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做好教师培训;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理解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3、召开课题中心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

  4、准备好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5、分年级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观摩活动;

  7、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8、总结、交流,编印案例、活动设计集,档案袋,典型个案追踪集等。并争取拿出高质量论文向有关教育刊物投稿。

  四、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教务处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负责课题组各成员、学校相关的各部门、各子课题组的协调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课题档案管理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组负责信息技术教育,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辅助管理软件的设计、编写。

  (1)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专业指导小组

  组长

  成员(农科站农业技术员)、xx(农科站淡水养殖技术员)、xx(工业管理中心工程师)

  2、组建课题研究中心小组。以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主体,小组设立组长各一名(各年级组长)负责召集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详案。各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本班各小组的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点拨、督促,提供条件。

  3、课题研究组员:各年级全体老师

  五、加强过程管理

  加强研究、分工合作。期初,由校长室负责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教务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学生培训工作,并负责协助各年级制订综合活动课程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年级组应加强*时的研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相互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互相学*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思对策。并及时记录每一次的活动情况,由教务处负责*时的监督调控,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工作例会,交流做法,解决问题,提高实效。并及时反馈给校长室

  六、教学评价

  本课程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要求其教学评价也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1、学生评价。

  (1)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j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

  随着课程改革和规范办学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步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了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增强教育教学实力,我校英语组全体教师发扬“善于学*、精于教学、强于研究、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大力开展多姿多彩的学科特色实践活动。

  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先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重过程、重创新,实验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校情,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开展多元化多姿多彩的英语特色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浓郁的英语学*氛围,搭建展示英语才能的舞台,发展学生联系英语与生活进行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施原则:

  1.配合教学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真正的英语第二课堂,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配合,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学以致用、用中提高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实施中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教学规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活动内容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4.活动内容要突出优质性、适应性、功能性和发展性

  5.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英语活动课要使英语爱好者和有英语特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活动课使他们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把他们培养成学*、活动的骨干,去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具体实施:

  一、创设校园英语环境

  1.校园标牌双语化

  为给学生创设英语氛围,把校园、班级、处室的标志牌、标语牌进行英汉双语标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英语语言,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对照汉语、询问同学、老师等方式进行理解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这些语言。

  2.校园内设固定的英语角

  每月进行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事先收集与话题有关的资料,在英语角活动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校园内设英语宣传栏

  创设学生英语表演的舞台,让学生show出自己。学生们自主确立主题、写主持台词、出宣传海报,体验成功,感受语言的魅力。

  4.校园英语名言工程

  精选许多英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布置于走廊台阶。学生踏进校门,从大门口,到楼梯,到走廊,处处都能见到英语格言,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得环境。教室是学生每天学*的地方,老师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熟悉的环境。英语标注学生们天天都能看到。通过构建“英语无处不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英语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校园英语活动的开展

  1.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校英语手抄报展览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涂涂画画、填空、排序等方式进行手抄报的创作。通过展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上。

  2.每周固定进行校园英语广播

  可由学生轮流主持,内容包括日常英语、魅力音乐、英语天地等,借此提高全校同学的英语听力水*,扩大信息量,开阔视野,提升英语素养。

  3.开展英语兴趣小组

  每班级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活动,通过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游戏、日常会话、英语故事、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英语特长生,并以点带面,带动全校同学共同进步。

  4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

  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和圣诞节等节日来临之前,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人制作一张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美好的祝愿,在活动课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

  5每日一句

  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教室,在黑板上每日书写一个英文句子或单词,让学生记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由教师或英语能力特别强的同学每天在黑板上规范地书写一个学过的或没学过但较常用的句子或单词,在早上晨读时领读几遍,然后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会读、会用。

  6课本剧表演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熟悉台词,策划动作,分小组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惯和合作精神。

  7作业秀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养成正确的书写规范,在输入语音,训练标准的语音、语调的同时加强书写训练。课外不定期地组织优秀“作业秀”,把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流畅、格式精美的作业本展示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让同学们有了书写的标准,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形成正确、优美的书法。

  8写作竞赛

  我们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比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9演讲比赛

  例如:talk about my name .talk about sb’s past.something about sb…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10歌曲比赛

  通过课堂内外教学歌曲、向学生推荐英语歌曲录音带等方法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歌曲。同时不定期地举行英语歌唱比赛,选拔出优秀的英语歌手。在举行英语歌曲比赛的过程中发动更多的学生学英语、唱英语,激起学英语的高潮。 共2页,当前第1页12

  11英语收集活动

  英语收集活动包括收集英美国家的邮票、英文包装纸、英文说明书、各种英文标识等。收集英语国家的邮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这些国家的概貌,并提高审美情趣。收集英文商标、包装纸和说明书也是一项课外学英语的有益活动。

  12举办富有英语特色的节日活动

  学*英语不仅是为了学*英语语言本身,还应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举办富有英语特色的节日活动介绍异国风情,不仅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还可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圣诞节“merrychristmas”、万圣节“happyhalloween”、感恩节“happythanksgivingday”之际,张贴宣传海报或表演精彩的英语节目,并在英语广播中介绍各个节日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令学生沉浸于英语学*的快乐中。我们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在必要时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指导。

  13借助媒体学英语活动

  教师可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的英语节目推荐给学生。也可播放英语电影让大家欣赏。

  14英语图书角

  学生捐助或自发集资购买一些英语书籍,固定场所,责任到人,随时借阅,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

  15聘请外籍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

  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接触较为纯正的口语。这样的活动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6校园英语节

  每学期末,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大型英语节活动,学生们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英语技能,体现了英语学*“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英语节根据年级特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比赛,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英语的大舞台。

  三、运用语音实验室的原声功能,创设纯正的听觉环境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两个高标准语音实验室,尝试发掘英语口语校本课程,为学生学*英语提供良好的技术设施和语言环境。语音实验室能产生一种纯正的、*乎没有人为修正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纠正发音、积累英语语境体验、增强在口语环境中的自我调整能力。

  评价机制:

  英语特色实践活动效果是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的,每次活动结束后,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三者综合评价的方式,认真地对学生活动的效果、态度、情感和心灵的投入程度进行公正的评价,用等级制表示,即:一、二、三等奖。必要时设立“最佳表演奖”、“编剧奖”、“敢于开口奖”、“进步奖”和“积极参与奖”等,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另外,及时记载对学生作出的相应的定性评价,同时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以期今后改正,积累实践活动经验。

  20xx年2月13日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3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1、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抓住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

  情调查等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 2、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一负责实施。各年级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四、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

  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②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③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④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⑤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六、奖励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学校给与表彰。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精神,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形成学校的活动特色。

  二、活动目标:

  1、活动主题:实现整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整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活动形式:体现多元。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努力做到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外与校内结合,集体与个体结合,自主与创新结合。

  3、活动过程:常态规范。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要求做到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指导,课后有反思,力争每堂课都实实在在。

  4、活动评价:不断完善。注重过程性评价,继续展开以现场观察、学生座谈,成果展示为主要形式的督查评价,促使活动深入开展。

  5、活动资料:注重积累。每位任课老师要及时记录活动中的成败得失,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更新活动网页。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学*,提升活动课程的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随着课改应运而生的。教师唯有不断学*,不断更新,才能充分认识开设此课程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明确此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

  1、加强自身学*。期初全体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每位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每位教师要善于从报刊杂志、教育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课改信息,明确活动动态,学*优秀案例,汲取成功经验,边学*边实践,不断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认识。

  2、重视同伴互助。同年级的老师要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教师之间要经常切磋交流,形成合力。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人人要出谋划策,寻求对策,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活动内容的开发、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途径的展开等等,老师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跟进。

  (二)注重整合,丰富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必须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实现多方整合,以拓展活动的实施空间。各年级在制订活动方案时,要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结合起来构想。开展活动时,力求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语文综合性学*中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研究;启发学生从数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深入调查;与劳动技术教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开展学*技能、科技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上查阅资料,网页制作等……各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重视引导,努力寻找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点。

  2、与特色活动相结合。教师要用心抓住时令特色,关注校园动态,挖掘课程资源,开展主题系列研究。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指导学生进行考察、研究、体验等活动。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劳动技术研究”这一课题,组织学生开展“走进红豆”、“走进红豆杉林”、“走进香樟苗木基地”、“走进养蟹养虾场”等体验性活动。在活动中反思,在活动中成长。

  (三)关注常态,规范活动课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要扎扎实实开展好活动,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从细节着眼,从实效入手,关注*时,关注问题,关注专题,关注典型,把握好活动的全过程。本学期,我校将特别关注常态下活动的开展,做到规范,有序。

  1、期初,精心制订计划。

  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内容(研究性学*、信息技术、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结合学校的校本特色,多方整合,制订好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形成系列,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2、期中,常态实施计划。

  每位教师要严格按照期初计划上好每堂课。课前重准备,及时备好每节课,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观点争鸣,组织学生分工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全面指导;课后重延伸,督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开展活动,不可“放任自流”。同时,要及时记录活动点滴,设计活动方案,及时向“小能人网站”推荐优秀活动成果,积累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教导处。继续开展教研活动。

  3、期末,全面总结活动。

  结合期初制订的活动计划和学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六个一”的考评要求,认真反思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结合亲历活动的体会,认真撰写活动案例;及时做好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工作、资料的整理工作。学期末,每位任课老师向教导处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活动资料。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召开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会议,贯彻活动计划。

  3、围绕下发材料,各班讨论活动内容,制订本学期班级活动方案。

  4、综合实践年级负责教师会议,整理形成一学年研究系列。

  5、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三月份:

  1、抽查各年级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按计划进行)。

  2、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准备参加区级评比。

  3、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4、参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开发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更新综合实践活动网页制作。

  2、组织全体师生春游活动。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五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堂展示。

  2、上交每月活动方案以及相关资料。

  六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上交活动总结与案例。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师生考评工作。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5

  一、指导思想

  今年暑假假期将至,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有益补充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宣传发动

  1.以感恩孝亲为主题,开展“家务劳动我来做”活动。请全体学生结合自己年龄和家庭生活的实际,帮助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拖地、做菜烧汤、收拾餐桌等日常家务劳动,帮助家长分担家庭事务,体会家长操持家务的辛苦,争做感恩孝亲的好儿女。本项活动为必选项目,全体学生均参加活动并填写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记录表中活动情况简述、家长评语和个人体会,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该项活动材料。

  2. 以共建和谐邻里为主题,开展“文明礼仪我来传”活动。请全体学生在假期中,时刻以文明中小学生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树立良好的迎春学校学生形象。本项活动由班主任在班内做好宣传引导并根据实际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不做统一要求。

  3.读书陶冶情操。暑假中,请全体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和好书换着看活动,居住地临*的学生可以组成读书小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小型的读书交流会,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自觉接受科学人文教育,自主地获得丰富的思想启迪,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开学后每人上交一篇读后感,以班级为单位在班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评选出2篇优秀读后感,交至学校团委评比。

  4.*字静养心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学*书法、绘画。力争通过一个假期的训练,个人写字水*有明显的进步。本项活动要求全部参加,开学后各班将学生*作全部收交并在班内展评,每班级选择6幅书法作品、2幅绘画作品上交团委。

  书法版画社团成员每人上交一幅原创作品,漫画社团成员每人上交一份原创作品,纳入优秀社团成员年度考核。

  5.科技小作品

  看一次科普影视、读一本科普书籍、撰写一个发明提案或制作一件小发明作品。将自己*时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介绍给邻居和身边的朋友,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的科学知识,倡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

  6.第二课堂绽光彩。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积极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可以是手抄报制作、剪纸、橡皮泥、竖笛、布艺等第二课堂的活动项目。通过活动使每一名同学在假期中都有一项值得自豪的成果产生。本项活动由班主任自行安排。

  7.社会实践亲体验。同学开展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活动,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进行“导购员、售货员、引导员、服务员”等多种角色的生活体验活动,或者进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等社会调查,形成800字左右的活动体会或调查报告,开学后每班择优上交2篇,学校统一组织评选。

  8.暑假是学生集中休息的时间,合理进行暑假生活的规划能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做到休息与学*两不误,班主任在放假前要指导学生对暑假生活进行科学的规划,班主任通过划分假期联系小组或利用电话、网络等通讯途径进行监控调度,保证暑期生活充实有意义。班主任检查学生的假期规划安排落实情况。

  9.开展以“大手牵小手,*安一家人”活动,以学校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为参考,使学生在家或外出要注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认真学*自护、自理、自救等知识,掌握预防火灾、煤气中毒、食物中毒、溺水、、防盗、防水、防触电、防控夏季传染病等安全卫生常识,让学生和家长一块了解安全法规与卫生知识,确保每个学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本项活动由班主任做好强调要求,确保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

  三、总结评比

  1.各位同学要认真填写暑假社会实践表。准备好推选材料,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天把评选材料交给班主任。上交作品标清楚班级、姓名。

  2.开学第一周内各位班主任要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假期活动情况记录表内容和实际表现,进行评比,评出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总人数10%)。

  3.开学第二周星期一各班将社会实践材料上交团委(附社会实践表、书法作品、生活体会或调查报告等),团委将评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6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师德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当名教师、做名校长、创名学校”主题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名”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丹徒区教育“十二五”规划,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在全校开展“当名教师、做名校长、创名学校”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三名”活动(即争当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名教师;争做理念先进、作风过硬、善于创新、有志成为教育家的名校长;争创时代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广泛、示范引领典型的名学校),不断浓郁“比、学、赶、超”的创先争优氛围,进一步壮大我校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办学水*,促进我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到“十二五”末,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队伍在现有基础上增长20%,校长成为丹徒区、镇江市名校长,学校成为社会公认、群众满意、办学质量突出的名学校。

  三、实施步骤

  (一)制订方案(20xx年4月28日一一5月15日)

  学校在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领会开展“三名”活动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集聚集体智慧,反复讨论研究,认真分析校情,科学谋划发展,细化策略举措,制订出顺应发展、以校为本、便于操作的“三名”活动实施方案,并于5月20日前报局人事科。

  (二)宣传发动(20xx年5月2日——5月20日)

  1.强化学*宣传。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板报、橱窗等阵地,围绕“三名”活动方案,全方位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浓郁开展“三名”活动的氛围。加大教职工学*力度,促使每位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开展“三名”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全员参与,全力推进。

  2.召开专题会议。召开炳荣中学“三名”活动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和要求,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3.扩大活动影响。在全校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我心中的名师、名校、名校长”征文活动;关注区电视台 “教师、校长、局长谈‘三名’”专栏,对活动全程进行系列跟踪报道,让全社会知道“三名”、了解“三名”、支持“三名”,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树立丹徒教育的崭新形象。

  (三)学比争创(20xx年5月21日一20xx年6月14 日)

  1.开展“五学”(学为人师表、学爱岗敬业、学教育理论、学专业知识、学教学技能)、“五比”(比师德、比学识、比技能、比课堂教学效果、比教书育人成绩)专题活动,要求全校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撰写2万字读书笔记、上好2节公开课(或专题讲座)、撰写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参与(或主持)一个研究课题,进一步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师德水*和能力素质。

  2.要求全校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对照各级骨干教师的要求(教坛新秀、青年教师标兵、教学能手、区级骨干、市级骨干、市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明确差距,找出不足,制订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切实予以落实,增添前行与奋进的动力。要求学校各部门加强跟踪管理,强化考核,不断提高“名师工程”的实效性。

  3.校长要认真参与读书活动和“校长论坛”,每年研读两本教育专著,撰写2万字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不少于2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类文章不少于1篇,不断提高校长的科学管理水*。

  4.学校要认真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校园管理等十项基本管理制度,结合学校特色建设和各类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提升办学层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四)推荐考核(20xx年6月)

  学校根据开展“三名”活动的具体情况,对在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分别予以表彰奖励(具体考核办法另定)。

  四、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丹徒区炳荣中学“三名”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炳荣中学党支部*、校长

  副组长:炳荣中学党支部委员、副校长

  炳荣中学副校长

  成员:炳荣中学政教处主任

  炳荣中学教务处主任

  炳荣中学总务处主任

  炳荣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炳荣中学工会委员

  炳荣中学语文组组长

  炳荣中学数学组组长

  炳荣中学英语组组长

  炳荣中学理化组组长

  炳荣中学综合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党支部活动室,z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五、活动要求

  (一)学校要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考核。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按照《关于建立市、区两级骨干教师成长档案袋的意见》(镇徒教[20xx]20号)精神,建立骨干教师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骨干教师电子档案要及时公布在教育信息网、学校网站专栏,放大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学校要高度重视并精心组织好“三名”活动,确保活动有序推进,取得实效。20xx年下半年将根据《关于评选第二批“丹徒区名校长(园长)”的通知》精神,参评丹徒区名校长(园长)。20xx年上半年将参评丹徒区名学校。

  (三)学校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各部门、各科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和跟踪了解,检查结果将以简报等形式在全校通报并作为“三名”活动考核的依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6)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菁华5篇)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1

  临*期末,为切实搞好总复*,真正实现复*课的有效性、科学性,我校将举行“切实提高复*课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

  活动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月27日—12月31日。集体研讨,同伴互助。各教研组分年级分学科组织教研活动,讨论并形成本学科复*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1月4日—1月8日。骨干教师复*课观摩,专业引领。各教研组安排一位教师按照讨论的教学设计上一节复*研讨课,然后是互动评课,对教学设计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后再安排另外一名教师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继续上复*研讨课,之后再讨论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1月9日—20日。自我深化,自我反思。各教研组成员在集体研讨,观摩的基础上按照相对统一的教学模式上复*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改革。学校教研处进行听课检查。

  备注:各教研组成员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写好发言提纲,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须将每位教师的发言提纲、活动记录、实施方案(复*课设计讨论稿、复*观摩课具体安排)于本周五上午下班之前交教研处。

  如何上好一节复*课

  一、把握好准确的复*方向

  无论是大小考试的考前复*还是上完一章的章节复*,都要根据《课标》要求,紧扣重要考点、紧扣考试题型、紧扣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不盲目练*,不做无用功,不引学生入歧途。

  二、安排好合理的复*进度

  一旦进入复*阶段,事先要根据复*时间、复*内容合理安排好复*进度,用几轮复*、每轮复*用多长时间、每节课复*多少内容……千万不可走到哪算到哪、那黑哪歇店。

  三、设计好复*思路与方法

  每节复*课前,对本节课复*的重要知识点要进行规划,针对这些知识点,用什么样的思路、方法去复*和巩固。是“讲练讲”式(先复*回顾知识点,再用*题进行针对练*,最后讲解*题再次回顾),还是“练讲练”式(先针对重点内容设计一至二道*题让学生进行练*,再通过分析解题过程回顾所学知识点,最后再次进行练*)。前者属于“用法练题”型,后者属于“见题思法”型。大多数教师*惯于用前一种方式复*,而笔者更主张多用后一种方式复*,因为后者更多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落实好典型练*题

  *题的选择一定要针对重点、要少而精、要体现学科性和时代性。“宁缺勿滥”是落实练*题的重要原则。若复*时间有限,宁可放弃一些次要知识点不复*、不练*,也绝不照着一份资料从头做到尾。当然,要针对重点内容设计落实好一份*题,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而且更要注重*题的*时积累,同时还需要教师投入足够的精力。

  五、强调好答题技巧与格式

  答题技巧是能否准确、迅速答题的关键。很多老师都有“某种题课堂上讲了无数次可学生考试时总不会做”的同感,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善于总结、缺乏答题技巧,从而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复*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引导学生总结答各类题的技巧,如何抓住“题眼”、如何切入、如何用少而准的语言或步骤解决问题、如何总结“做一个知一类”的经验。同时,复*过程中要强化答题格式的训练,尽量不要让学生把本不应该丢的分弄丢了。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2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根据省委教育工委“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的部署和区教育文体局党委关于开展“践行师德提升师能,办好教育服务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制定实施方案。

  一、参与范围:

  全体教师。

  二、目标任务:

  弘扬高尚师德,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评价激励机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不断提升爱博教育品质,为教育优质均衡示范校创建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措施和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第一季度)

  认真开展调查,明确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方案。校党支部根据省市区总体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公开承诺。校党支部组织好班子成员及党员的公开承诺,承诺要注意和以往承诺相衔接,要务实,要立足本职岗位,不说大话、套话、空话,突出教好书、育好人,扎实推进公开承诺。

  3、同步开展“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二)集中推进阶段(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二季度)

  推动支部制定具体争创目标,开展各具特色的争创活动,共性的工作有:

  1、加强理论学*,开展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服务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水*,严格遵守职教规律,因材施教,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开展教师素养大赛,以赛促学,评选出一批业务标兵和技术能手,重点培养一批名师。

  3、抓好讨论反思,找准查深问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德水*的提高。讨论反思是把师德教育引向深入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围绕“新时期师德规范包含哪些内容?”、“小学教师如何落实师德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反思。

  4、开展师德主题活动,从正面对师德典型进行一次概括提炼和升华。开展示范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标兵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具体开展教学示范课活动和教育工作沙龙等活动,加强交流学*。

  5、加强领导,典型引路,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长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一是抓好班子带动作用。要重视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和班子成员要争做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头人,以党风带教风,以党性铸师魂。二是抓好典型示范。要注意归纳、挖掘、提炼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好思想、好作风,使他们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进而带动校风学风的全面建设。三是抓好制度建设,修订责任追究制度和教学事故处理认定办法。

  (三)评议表彰阶段(20xx年第三季度)

  坚持将党员自评与群众评议结合起来,做好评议表彰工作。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因师德师风问题而产生教育教学事故的个人在评先评优时予以“一票否决”。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通过学生座谈会、家长会等途径对师德师风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评价体系,达到纠正不良师德行为,积极改进工作,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的目的。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3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按照中关工委关于“学雷锋、心向党、讲品行、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部署和市、县关工委文件精神,不断培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根据县教育局关工委关于在全县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部署与要求,我校特制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为指针,以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深入贯彻中央[20xx]8号文件以及市、县关工委等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贯彻《小学生守则》,引导全镇小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品德、见行动,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努力做到知行统一、学做统一、言行统一,促使全镇小学生在讲社会公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奉献他人的过程中培养文明*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切实推进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活动目的

  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镇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惯,培养高尚情操,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原则

  1.坚持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活动贴*化、效果目标化的原则。

  2.按照简单易行、切实有效、就*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

  3.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相结合的原则。

  4.体现学生的日常学*、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开展实践活动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

  根据我镇小学生实际情况和上级的工作安排,按照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原则,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为主题,着力开展如下系列活动:

  (一)组织开展学*活动:

  学*主要以德育课本为基础,同时结合下列内容:

  1.学*中央[20xx]8号文件,学*“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2.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经典著作。如《弟子规》等。

  3.学*古今中外道德典范人物故事。

  4.学**现代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如《雷锋的故事》、《郭明义事迹》、《小英雄葛鑫》等。

  5.要结合学*《中小学生守则》。坚持在校学*和家庭自学相结合。通过学*,使学生受教育、受启发、受鼓舞。要求每位学生查摆自己身上的陋*,形成文字,自我改正,同伴监督,逐步养成好*惯。

  (二)组织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

  1.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

  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老龄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结合“送温暖、献爱心”、“捐资助学”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和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培养学生真诚交往、真心关怀、传递爱心的良好品德。

  2.开展“在家庭孝敬父母”活动。

  提倡未成年人主动分担家务,在父母的指导下买菜、做饭、洗碗、洗衣、叠被、扫地、浇花等,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培养自理、自立能力。引导未成年人尊敬父母,组织学生开展“我为长辈做一件事”、“和父母说句贴心话”、“我当一天家”,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制作一件小礼物送给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等活动,使学生理解父母、感谢父母,培养孝心,学会感恩。

  养成未成年人勤俭节约*惯,教育未成年人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惯。

  3.开展“在学校尊敬师长”活动。

  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各班可以利用班会宣讲礼貌用语,如“我不给别人添麻烦”、“礼貌和文明是我们共处的金钥匙”、“保持公共环境卫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

  组织学生开展“三礼”即知礼仪、重礼节、懂礼貌活动,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节日联欢、补*功课、赠送学*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开展“为创建和谐校园做一件实事”活动。通过给学校提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进班级、进课堂、进活动,从而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道德行为。另外,通过唱好一首道德歌曲,精读一本道德好书,宣讲一个中华道德小故事,举办一次道德专题队会,每个学生完成道德主题手抄报一份,每班出一期道德主题黑板报,确保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开展“在社会奉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要根据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组织开展“清洁家园、从我做起”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七个一”的要求(即: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个出行*惯),学*宣传礼仪知识,引导未成年人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礼貌待人接物,做“文明小使者”。

  五、几点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我校把此项工作作为开学初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抓实、抓细,长期坚持下去。

  2.强化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相应会议进行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要求,分阶段,分主次。

  3.营造浓厚氛围。我校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加大对“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增强做好主题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使学生做到:在社会讲公德:遵守一切公共秩序,爱护花草树木,保护自然环境,语言文明、行为礼貌,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在校园讲美德:遵守《小学生守则》,不打仗骂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刻苦学*,保持节俭,崇尚先进,积极向上。在家庭讲孝道: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听从教诲,爱护幼小、关爱家人。达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总要求,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4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植物与环境卫生,领略家乡植物与环境卫生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因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继力量,振兴祖国离不开科技和教育。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树立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的同时,努力在学生中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技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科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深入地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为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方法,培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并从学校实际,立足课堂,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开展生动、活泼,实用的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我校的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开展以“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身边做起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

  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做到植物与环境卫生的和谐相处是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植物与环境卫生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的生存与植物息息有关。本活动结合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从学生身边的植物入手,使学生在认识和观察身边环境的过程中,熟悉一些经常见到的植物,并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喜爱,和植物交朋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进了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

  三、活动目标

  1、先引导学生认识校园内的各种植物。了解一些关于植物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留心环境的良好*惯。

  2、学生亲手为校园内的植物设计不同风格的名片,加深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巩固一些关于植物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

  3、扩大视野,丰富课外植物知识,了解一些奇特,有趣的植物。

  4、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看到的植物,主动地观察和了解,培养学生观察生存环境的*惯,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

  5、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四、活动计划。

  1、活动时间:20xx年9月——20xx年2月

  2、参加人员:五年级二班学生。

  3、活动内容;了解身边的植物;制作植物小名片:认识一些奇物,有趣的植物;植物博览会。

  4、活动方式:教师讲解,带领观察,动手制作,走进自然,讨论交流。

  五、活动实施。

  〈一〉、认识身边的植物。

  1、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了解其名称及一些相关知识。

  2、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植物的名称及特点,观察相关图片,填写表格(一)。

  认识校园内的植物

  3、调查身边的植物,指导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学校周围,居住环境周围的植物状况,培养环境意识填写表格(二)

  <二>我为植物设计名片。

  1、谈一谈自巳最感兴趣的植物。

  2、引导学生制仆作植物名片,在制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陶冶情操。

  <三>通过一些奇物、有趣的植物。

  1、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奇物、有趣的植物资料。

  2、学生展示自己了解掌握的奇物植物,讲述有关植物的故事。 <四>植物博览会。

  1、提前让学生到植物较多的地方收集一些直观资料,如树叶、果实等。

  2、为自己的植物查找资料,准备汇报内容。

  3、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汇报,实物、图片等。

  <五>活动展示。

  1、召开一次以“我与植物交朋友”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汇报展示本活动的一些成果。

  2、学生心得体会交流。

  3、植物小名片展示。

  4、活动调查记录展示。

  5、怎样保护环境卫生展示

  六、活动预计达成目标。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回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能自己设计活动方案并进行探索实践;具有友善交往、协调工作、敢于探索的品质。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思维,科学素养,分工协作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使自己的创造新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的到发展。

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5

  为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教育体育局20xx年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工作,让学生走*自然、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就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社会实践活动总时间,一般每学年不少于3天。社会实践活动所需时间,利用课内、课外和节假日时间解决,课内时间由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时间解决。

  (二)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班级、学生自行联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活体验、国防教育、安全演练、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活动。

  (三)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中、高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国防教育、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以校外教育场所为主要实践阵地,外出活动一般应在市行政区内。

  (四)鼓励教师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一)坚持教育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坚持主体性和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思考、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坚持时代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学生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校创“合格+特长”学生活动,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文明、环保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特长的培养。

  (四)坚持安全性和严密性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主要责任人。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分工严谨,有条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救和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到社会实践场所(含校外教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生产实践教育基地、社区等)班主任要和社会实践场所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按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郑州市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相关精神解决处理。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定和考核

  (一)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切实予以保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并作为评定“合格+特长”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的一项依据。

  (二)社会实践活动评定分A(优)、B(良)、C(中)、D(差)四个等级,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考评。

  五、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各班制定活动计划。

  2、一年级在家里结合刚学过的课文对学生进行爱长辈,爱家人的教育。并把活动延伸到实际行动中去,在家里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父母,体谅父母。

  3、二年级教室验证鱼放入盛满水的杯子里,水会不会满出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养成遇到问题动手实验的*惯!

  4、五、六年级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感受秋天。

  5、六年级南村小区进行讲文明、讲礼貌、帮助社区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等。

  十月份

  1、 一年级通过上网、请教家长及阅读图书查阅一些资料,了解关于动物尾巴的用途,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 三年级龙归公园欣赏郁金香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五年级在班级开展养殖活动,了解生物生长过程,发现生物生活、生长规律。

  十一月份

  1、二年级在教室学生动手做一做,看看谁的手最巧!展示自己的小制作,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2、 三、四年级购书中心带领学生来到书店,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能够推进课外阅读活动更好地开展,让学生成为爱读书的人。

  3、六年级到南陵公园游园接受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了解大自然。

  4、三——六年级学生到故乡里参加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7)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优选【20】份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

  为配合xx市第十届青少年科技节,同时更为了培养金东方学校学生的社会活动和调查实践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检验我校素质教育水*,展示科技活动成果,决定在我校开展以“体验生活、感悟社会、创新思想、提高能力”为主题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比赛。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实施

  主要负责人:

  职责: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资料的收集、整理与评比,结果公示及成果展出等。

  布置与督促:各班主任要在本周做好宣传,协调、落实好人员与实践内容,各班上交“社会实践活动”作品数量不得低2份(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学科)。

  二、有关要求

  1、利用暑假及早准备作品,特别是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活动过程记载的相关资料等要在假期准备完成。作品上交时间截止到10月10日21:00。

  2、作品呈现形式:以纸质(a4纸张)和电子文稿各一份的形式上交,电子文稿发送到邮箱。

  (1)上交作品格式:标题为三号黑体,作者姓名、班级、正文等为小四号宋体,行距为18(作者可根据自己内容的多少对行距做适当的调整)。

  (2)上交作品内容应包括:活动计划、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总结评价报告。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或录像 、新闻报道材料等,用以反映该项活动情况。

  注意:作品呈现形式可参考网址:

  3、学校将对上交作品进行集中评选,作品若被选中,将在学校网站上分等级发表,特别优秀的,学校还将向市里推荐上报,参加市级科技节的评选;若未被选中,则作为落选处理,请各位参赛同学自己做好备份。

  4、对于选题、创作,同学们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比如说:父母的工作单位性质、个科任教师、网络等,但必须是自己创造的,不能照搬照抄。

  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选题确定

  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突出的实际问题、低碳环保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调查与实践(类似于暑假的“打工日记”和“社会实践体验”)。

  注意:课题的确定由学生自己确定,所确定课题的课题要有主题性、可操作性、实用性,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热点度 如:暑期教师、学生补课现象等。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要求,建立大课程的教育理念,拓展学校教育空间,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以“五个一”引领学生课外自主学*实践,丰富学识,锻炼能力,养成*惯,进而形成热爱读书、热爱劳动、关爱他人、感恩社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等情感态度与意志品质。

  二、“五个一”内容:

  1、坚持课外阅读,每天写一次读书笔记。

  2、坚持帮家长做家务,每周写一则日记。

  3、坚持做公益事情,每月写一篇随感。

  4、每学期主持一次班级或小组活动,设计一份主持方案。

  5、每年画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梦想。

  三、准备工作:

  1、集中学*:听取徐校长关于开展学生 “五个一” 成长实践活动的专题动员,了解活动的具体内容,认识活动的深刻意义。(10月15日)

  2、调查研究:教导处、德育处、六个年级组要结合年级学生的特点深入思考研究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步骤等。(10月16日——10月24日)

  3、确定实施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学校基本实施方案。(10月27日——10月29日)

  4、召开启动会:公布学校实施方案,明确学校安排与要求。(10月31日)

  四、开始时间:

  20xx年11月3日

  五、实施要求:

  1、各班级组织召开实施启动会,教育学生清楚“五个一”活动的内容、意义、班级安排要求等,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五个一”成长实践活动。

  2、各班主任可结合年级学生特点,与学校、班级相关工作有机整合,科学调整“五个一”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避免重复累加形成负担,以利于保护学生积极性,利于使活动常态开展。

  3、让学生为自己建立一成长实践记录本,指导学生按日期记录“五个一”的学*实践内容。

  4、各班主任要经常了解本班学生成长实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肯定和鼓励。

  5、建立从班级到学校两个层面的评比激励机制。学期末,班级和学校评选奖励优秀学生和优秀班级。

  6、适时举办交流展示活动。各班级和学校可选择时间举办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交流展示活动,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7、基于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的思想,希望教师和相关领导建立课题研究意识,深入研究和总结,使活动开展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8、教导处、德育处、各班主任要分别建立“五个一”学生成长实践工作记录,可以是电子文档。可在班级博客中设立专栏,做到经常交流共享。

  六、活动保障

  1、成立活动指导组。由教导处、德育处组成活动指导小组,检查、指导、评价活动开展情况,适时组织交流展示活动。

  2、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在教师学*、培训、研究和活动奖励等,学校将给予经费支持。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3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良好行为*惯。从20xx年1月开始,学校将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长期坚持,我们以“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当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我校实际,全面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引导学生“修身、养性”,从而全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的提高。

  三、实施原则

  1、坚持贴*实际、贴*生活、贴*未成年人的原则。

  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5、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

  6、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个从学善、行善、思善到扬善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感受、体验,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学*生活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凡是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五、活动对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活动范围: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七、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八、活动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具体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学*、纪律、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其次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再次,礼貌待人。遇到同学、老师要问好,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紧密结合学校已开展的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做善事的快乐。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学校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做好记录。每天选取一件善事记录在《“行善”日记》中,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内容要真实,写成“行善日记”。学校将加大检查力度,对学生的“行善日记”由各班小组长、班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由年级组、少先大队部、政教处以及活动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行善日记”将作为学生、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可以与品德课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校本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存善心要与音乐、美术、体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与班级的“每周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纳善言应该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与语文的摘抄、日记和周记等结合。行善事要与*时的一举一动、行为*惯的养成相结合。总之,要把德育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学校主抓、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5、把“日行一善”活动和学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一是着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行动,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一对一”“多帮一”活动,把“日行一善”落实到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关爱之中。二是成立“志愿者小分队”,把“日行一善”落实到交通安全宣传、维护交通安全、帮助老弱病残安全过马路等行动之中。三是开展“绿色小卫士”行动,把“日行一善”落实到维护公共卫生、进行环保宣传、环境保护实践等行动之中。四是班级成立“日行一善”志愿者小分队,利用下午放学、周末及节假日,深入社区,进行法制、环保、禁毒等方面的宣传,开展教授普通话、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

  6、广大教职工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善行来感动和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日必须做到关心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学*进步情况,同时以学生课业辅导、心理辅导为主,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家庭,献出自己的爱心。

  7、从学生“文明礼仪”入手,深入开展“五不五多行动”,即:不随意扔废弃物,多弯腰捡起一片纸屑;不浪费水资源,多拧紧一个水龙头;不践踏花草,多保护环境;不讲脏话粗话,多说“您好、谢谢、对不起”;不自私自利,多伸援助之手。让学生明白: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对身边人和事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帮助、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等都是善举。

  8、进一步完善多元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每周的“行善之花”,鼓励学生行善举,做善事。要把对“日行一善”的检查督导纳入到*时的检查、监督之中,建立监督机制,通过检查、督促,促进“日行一善”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9、要求德育处和团总支积极发动学生收集向善从善的名人故事、诗词和身边的善人善事,要求每人会讲一个善人善事故事;每月办一期黑板报,并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善德,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

  九、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月)

  1、20xx年1月上旬,举行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宣讲活动主要内容、活动范围和活动要求,让学生深刻认识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良好氛围。

  2、学校制定活动方案。各班根据年级特点制定班级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1月)

  1、每天坚持至少做一件好事,每天认真记录“行善日记”。

  2、发动学生通过看、读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

  3、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做善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校报、黑板报等途径宣传优秀事迹。

  4、在全校各年级举行“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比赛,检验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第三阶段:年度总结表彰阶段(20xx年12月~2013年1月)

  1、在各班级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将结合活动,对“日行一善”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2、过程性资料

  (1)将通过看、读,将感悟(包括家长、学生、教师)汇集成册。

  (2)优秀故事选(收录古今中外优秀行善故事)和古今中外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集。

  (3)学校总结材料。评选先进教师与优秀学生。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4

  一、活动背景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秀丽的山川,承载着世代相袭的众多民族。几千年来,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极其丰厚又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中饮食*惯、特色饮食、地方风味构成了灿烂的中华饮食文化。此次活动通过对峰峰地区的饮食*惯及特色饮食的调查研究,了解峰峰地方的的饮食状况,探求饮食的营养价值,学会科学饮食,养成健康的饮食*惯。开展此项活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环境;通过学生对周边感兴趣的人和事进行调查、了解和访谈、咨询活动的开展,学会求知、做人、合作的本领;同时还借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峰峰饮食*惯及特色饮食的调查研究,了解峰峰地方的饮食状况及探求其饮食的

  2.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饮食文化的进一步了解。 3.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在学*中实践操作的能力,树立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制订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等。联系热心的家长和教师参与。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与指导。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按计划开展相应的活动,随时记录活动中的点点

  四、课程资源分析

  1.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饭店、小吃店、快餐店、网络的资源,让学生调查、访问,参与实践。

  2、家长资源:成立家长协助指导小组,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支持和帮助活动的开展。有家长是饭店的工作人员,烹调专业的指导老师,他们可以为主题活动的开展给予专业知识上的指导。

  五、活动过程

  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8周

  阶段一:(一周)确定主题,小组分工人员分工,分为不同的美食小组,制订峰峰美食文化研究计划、方案。

  第一组:皮渣美食小组 第二组:豆沫美食小组 第三组:豆腐汤美食小组 第四组: 三下锅美食小组 第五组:熏肉美食小组 第六组: 羊汤美食小组

  阶段二:(三周)通过参观、实践操作、实地调查、访谈、实验、上网查找方式开展活动。

  1、上网查找峰峰美食资料

  2、访问邻居,问父母了解峰峰的美食有哪些。

  3、去二矿访问了解豆腐汤,彭城参观了解三下锅、豆沫,和村参观和村皮渣、羊汤、熏肉的做法

  4、用视频、文字、照片记录过程性资料。

  阶段三:(两周)整理峰峰美食文化的来历、内容整理资料,办手抄报、分析、总结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活动材料。

  阶段四:(两周)总结、汇报交流,活动评价。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5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文明创建”实践活动相关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我校将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劝导”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以实际行动来号召长沙市民,加强自身文明建设,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在七月中旬,连续几天进行上街活动,主要向市民宣传文明知识,针对交通协管、行人走斑马线和随地乱吐滥扔三大现象进行文明劝导,力图通过此项活动,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惯养成的明确目标,特拟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7.10日---7月15日,上午7:30--9:30在荷花路与马王堆路相交十字路口、校门外东路段100米、路口超市处,进行文明宣讲、劝导活动。

  二、活动主题:安全出行,文明礼让,做文明长沙人

  三、活动目的:

  1、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常识,增强市民交通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在全市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

  2、开展交通劝导,引导市民从基本的“红灯停,绿灯行”做起,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养成文明出行*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3、通过本次学生上街文明劝导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安全知识,提高市民文明安全意识,促进市民文明出行,文明待人文明处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文明*惯的.养成,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四、文明劝导实践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z副校长

  总协调:z(教导处教育主任)z(团委**)

  带队行政及老师:z

  各班班主任校医

  活动用品:z(总务处)百事可乐公司

  一小组成员:1001班5人1002班5人

  二小组成员:1003班5人1004班5人

  三小组成员:1005班5人1006班5人

  四小组成员:1007班5人1008班5人

  五小组成员;1009班5人1010班5人

  五、活动内容:

  1、在马王堆路口人人乐超市设立长郡蓉芙中学文明宣讲台,学生以快板、文明歌、小品等形式宣讲文明知识。

  2、学生发挥书法特长,书写文明提示语,向过往市民发放手写宣传单。

  3、在荷花路与马王堆路口向行人进行安全文明劝导活动。

  4、在长郡蓉芙中学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六、具体安排:

  1、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地点;与路口超市联系,在超市门口设立文明宣讲台。

  2、向学校初一学生宣讲活动形式、内容及目的,学生自愿采取自愿报名,确定参加人员名单;

  3、以家庭作业形式将此项活动告知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家长,请家长签字;与带队老师签订活动安全责任状,建立活动学生通讯录。

  4、教导处、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备好学校校旗、活动标语、学生文明劝导标识。

  5、学生做好活动准备:文明宣讲台学生准备文明宣传节目、文明标语、书写标语的纸、笔、墨等;卫生文明劝导员准备好一次性手套、火钳等。

  6、7月9日召开活动动员会,由教导处组织、各班班主任与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参加,向学生介绍劝导方法、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强调学生个人安全。

  7、7月10日----7月15日上午7:30--9:30,初一5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活动主场设在人人乐超市,进行文明宣讲、分发文明传单;马王堆路与荷花路路口人行横道为交通文明劝导员,劝导市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扶老人过马路;在长郡蓉芙中学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8、活动中及时做好小结和宣传,并注意留取活动资料。

  七、注意事项:

  1、学生参加活动要注意路途安全,活动结束后马上回家,不要在外逗留。

  2、分小组活动,参与交通安全文明劝导的学生要注意个人安全,站在安全岛上;不要与被劝导人员发生争执。

  3、参与卫生文明*惯劝导学生要备好口罩、手套、筷子,在劝导过程中,注意来往车辆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6

  一、活动目的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这次“水果拼盘”活动,使学生增加对水果的认识和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活动时间

  20XX年3月30日下午第六节课1:20——2:00

  三、活动对象

  全体一年级学生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自带水果、盘子、水果刀、塑料手套。

  2·教师准备水果拼盘的图片。

  3·奖状和奖品若干。

  4·收集水果的相关资料。

  五、注意事项

  1·在制作水果拼盘前教师要明确要求,学生要听从指挥。

  2·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一名同学切水果,其他同学负责拼摆,不能随意乱动水果刀。

  3·制作完毕后,要及时收起水果刀,放在安全的地方。

  4·拼摆时要带塑料手套,保持卫生。

  5·学生回家了解水*拼盘所需的材料。

  六、活动过程

  第一节:

  1·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认识水果,介绍水果的相关知识。

  2·欣赏水果拼盘的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同学介绍水果拼盘所需的材料。

  3·小组讨论要创作什么作品,需要带哪些水果和工具,进行分工。

  第二节:

  1·在小组内交流创造的过程,进行分工。

  2·宣布评比规则:最佳造型奖:作品制作精美,颜色搭配好,水果的样式多;最佳创意奖:作品的名称与作品的内容独具一格;最佳合作奖:在制作的过程中,分工合理,配合默契,轻声交流,不到其他组走动。

  3·明确要求和注意事项,动手制作水果拼盘。(15分钟)

  4·小组汇报作品的名称和创意。

  5·将各班作品放在窗台上进行展览,各班学生老师,也可邀请学校领导进行参观,可以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美造型奖”、“最佳合作奖”若干名,进行表彰。

  6·合影留念,品尝作品。

  七、活动总结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7

  一、课程前言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与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取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惯,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认真实践、敢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怕挫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个性品质。

  三、课程内容

  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以下活动参考主题: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小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宜过大,要小、*、实,具有可操作性。

  2.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制作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或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4)交流阶段成果,指导完善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跟踪指导

  2.关注进程

  3.指导方法

  4.随时调整

  5.注意安全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8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二、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进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等;可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机构、**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三、组织管理形式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德育处统一负责实施。年级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5-10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可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四、学分配置、认定与时间安排

  1、军训: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时间不少于一周,①考勤记录 ②个人总结 ③班任或教官签名 ④相片和奖状等证明材料。时间1周。

  2、社会参观、社团活动与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参观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社团活动和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安排,小组成员不能少于5人,时间安排在八年级阶段,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①参加活动证明(由学校或活动单位提供)②调查计划、报告③相片和奖状等有效证明材料④教师签名。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2学分):①参加学校安排的学生值周活动,每学年第一学期安排高二级学生值周,第二学期安排七年级学生值周,人人参与。②当班主任助理,管理班集体,填写管理表。③参加包干区清洁,有小组长的证明。④参与宿舍轮值,有宿舍舍长的证明。⑤参加课室值日,有劳动委员的证明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

  六、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②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③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④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⑤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管理。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具体考评方法如下:

  ①军训评价:A、 学生个人自评(撰写军训小结);B、 班主任和教官初评,进行等级认定;C、 教务处、德育处审核。

  ②主题活动(社会调查)评价:

  评价内容:主题活动评价要考察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③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评价。

  评价内容: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也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考核等级:从活动态度和活动收获等方面进行考核。活动用时合计不少于7日;活动态度和活动收获可进行定性评价,使用“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等描述性语言。

  4、评价学分认定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主任或导师初评、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教导处登记学分。

  七、奖励

  对于那些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强,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精神的学生个人或小组,他们付出了努力且有了丰硕的收获,等级认定为A者,学校给与表彰;对于三项活动评价均获A等的学生,学校给予专项奖励;如果社会实践成果经专家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科学价值或实用价值,学校给予特殊奖励。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9

  为了活跃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磨练其意志,充分开阔生活视野,体验社会生活百态,让同学们走出校门后,更贴*生活。为此,商学院新南区开展以“展现自我,实践价值”为主题的创业实践周活动,锻炼同学们的创业能力,更好的适合社会发展。

  这次“创业实践周”活动是为了丰富校园气氛,展现团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提高商学院新南校区知名度的特色活动。

  xx年3月21日-xx年3月26日

  商学院新南校区的羽毛球场

  ㈠3月15日,申请场地,估量摊位数量,从而申请帐篷、桌椅;团学内部工作人员分组,内外负责每项工作;并进行一系列的宣传策划准备;

  ㈡3月18日,分配2—4位工作人员粘贴宣传海报(5份);

  ㈢3月19日,之前各组成员汇报工作进程,明确摊位数量及所批准的帐篷、桌椅数量,秘书处分配具体工作人员值班(维持现场秩序);

  ㈣3月20日,下午2:00工作人员(大量)布置活动现场,如:在主场横挂一条主题为“预祝新南区首届实践周取得圆满成功”的横幅,布置展位及搬相应数量的桌椅。

  ×年3月21日~×年3月26日

  早上9点活动开始至下午6点活动结束

  (活动期间中场不休息,工作人员以轮班制)

  项目横幅宣传海报宣传宣传单宣传校园论坛宣传

  1、3月21日早上8:00工作人员就位,各施其职;

  早上8:50之前,各摊位商品上架,做好销售准备;

  早上9:00准时进行新南区首届创业周开幕式(团学负责人发言);

  早上9:15创业周活动正式开始

  2、3月21日在原有商品摊位中,增设一个主题为“网络对抗*台”的摊位。

  3、3月21日活动照常进行。

  4、3月21日上午活动照常进行;

  下午2:00—6:00进行抽奖活动。

  建立消费者至上的概念,保证优质的服态度,内部设立可行的优惠活动,如抽奖等;

  项目、数量、金额总计

  帐篷、30个、学校申请0元

  桌子、120张、学校申请0元

  椅子、120张、学校申请0元

  排插、20件、学校申请0元

  横幅、3条、400元

  海报、10张、300元

  怡宝矿泉水、10箱、500元

  气球、10袋、100元

  喷画、1张、500元

  奖品不定、1000元

  宣传单、×张、800元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0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文明创建”实践活动相关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我校将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劝导”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以实际行动来号召长沙市民,加强自身文明建设,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在七月中旬,连续几天进行上街活动,主要向市民宣传文明知识,针对交通协管、行人走斑马线和随地乱吐滥扔三大现象进行文明劝导,力图通过此项活动,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惯养成的明确目标,特拟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7.10日---7月15日,上午7:30--9:30在荷花路与马王堆路相交十字路口、校门外东路段100米、路口超市处,进行文明宣讲、劝导活动。

  二、活动主题:安全出行,文明礼让,做文明长沙人

  三、活动目的`:

  1、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常识,增强市民交通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在全市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

  2、开展交通劝导,引导市民从基本的“红灯停,绿灯行”做起,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养成文明出行*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3、通过本次学生上街文明劝导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安全知识,提高市民文明安全意识,促进市民文明出行,文明待人文明处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文明*惯的养成,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四、文明劝导实践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z副校长

  总协调:z(教导处教育主任)z(团委**)

  带队行政及老师:z

  各班班主任校医

  活动用品:z(总务处)百事可乐公司

  一小组成员:1001班5人1002班5人

  二小组成员:1003班5人1004班5人

  三小组成员:1005班5人1006班5人

  四小组成员:1007班5人1008班5人

  五小组成员;1009班5人1010班5人

  五、活动内容:

  1、在马王堆路口人人乐超市设立长郡蓉芙中学文明宣讲台,学生以快板、文明歌、小品等形式宣讲文明知识。

  2、学生发挥书法特长,书写文明提示语,向过往市民发放手写宣传单。

  3、在荷花路与马王堆路口向行人进行安全文明劝导活动。

  4、在长郡蓉芙中学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六、具体安排:

  1、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地点;与路口超市联系,在超市门口设立文明宣讲台。

  2、向学校初一学生宣讲活动形式、内容及目的,学生自愿采取自愿报名,确定参加人员名单;

  3、以家庭作业形式将此项活动告知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家长,请家长签字;与带队老师签订活动安全责任状,建立活动学生通讯录。

  4、教导处、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备好学校校旗、活动标语、学生文明劝导标识。

  5、学生做好活动准备:文明宣讲台学生准备文明宣传节目、文明标语、书写标语的纸、笔、墨等;卫生文明劝导员准备好一次性手套、火钳等。

  6、7月9日召开活动动员会,由教导处组织、各班班主任与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参加,向学生介绍劝导方法、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强调学生个人安全。

  7、7月10日----7月15日上午7:30--9:30,初一5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活动主场设在人人乐超市,进行文明宣讲、分发文明传单;马王堆路与荷花路路口人行横道为交通文明劝导员,劝导市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扶老人过马路;在长郡蓉芙中学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8、活动中及时做好小结和宣传,并注意留取活动资料。

  七、注意事项:

  1、学生参加活动要注意路途安全,活动结束后马上回家,不要在外逗留。

  2、分小组活动,参与交通安全文明劝导的学生要注意个人安全,站在安全岛上;不要与被劝导人员发生争执。

  3、参与卫生文明*惯劝导学生要备好口罩、手套、筷子,在劝导过程中,注意来往车辆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1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履行方案

  1、 活动主题

  “共建和谐 宣扬荣辱 珍视科学 珍视实践”

  2、门生个人实践

  参加20xx-2011学年度寒假个人社会实践的门生必须是我院在校生,本着就*当场就便的原则,分散到各自家庭地点县、乡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3、活动时候

  20xx年1月—20xx年3月

  4、紧张活动内容

  1、大门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查看团

  2、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办事活动

  3、各种公益工作

  4、深切出产一线,明白行业状况

  5、大门生支教办事团

  6、展开办事本地经济文化构筑活动

  7、自愿办事活动

  8、与书交心,提交读书报告

  9、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减排”活动

  10、寻访校友

  5、总结表扬

  1、开学后,利用2周摆布的时候,各系部团委对门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环境进行总结和料理工作。

  2、做好社会实践进步个人和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的报告工作,学院团委将根据各系部团委活动履行环境,评比优秀构造奖和社会实践进步个人。

  3、各系部团委要做好20xx-2011学年度寒假社会实践的安排工作。

  4、在寒假社会实践中表现凸起的个人将经过议定院报及学院网站进行报导。

  6、活动有关要求

  1、盼望各系部团委、带领员要珍视寒假社会实践,联合各系特点,细致构造,真正为团员青年充裕社会经验,使他们担当熬炼、认清局势、进步本质、增加才华。

  2、加强安定教诲,进步安定意识,有构造地进行社会实践,确保人员安定。

  3、经过议定实践和查看,盼望同学们自动摸索,当真总结,写出必定思维深度,能真正反应社会现象及客观事物规律的书面查看报告或总结(门生个人实践报告不得少于1500字,必须为手写稿)。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2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xx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重点学*p53-p167);《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苏教基[20xx]81号文件;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形式:学*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3

  为了让学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共青团市委携手莲城公益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需要**部门配合组织实施:(xx派出所已经同意暑期实施。)

  1.文明交通,用行动见证文明(让孩子们协助交警做好行人的交通文明劝导工作,体验警察工作的辛苦,掌握一些文明交通的知识,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文明交通。)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

  2.参与治安巡防,保一方*安(协助片警做好治安巡防工作,让孩子们学*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做一个安全小天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

  需要城管部门配合组织实施:(已经和女子城管大队组织实施)

  1.参与城市管理,从小树立文明意识。(协助女子城管大队捡拾街道上的垃圾,劝阻一些不文明现象,维持城市秩序等。)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

  需要环保部门配合组织实施:

  1.城市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协助环卫工人做好每天早晨街道的清扫工作。早上6点——7点)

  参与对象:中学、高中学生

  难题:笤帚需要赞助?需要**部门配合保证孩子参加活动时段的安全。

  莲城公益组织实施:

  每周六组织义卖报纸勤工俭学、扶残助学

  参与对象:小学学生和大学生志愿者

  给孩子们开放免费图书室,免费游泳池,免费娱乐室,免费健身房,免费网吧等,让各个学校的体育场无偿开放供孩子们使用。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和免费项目共青团市委采用文件的形式下放到各个学校。

  活动标志:

  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能力,是我们每个公民的重要责任。只有全员参与,营造氛围,孩子们才能健康茁壮成长。目前我们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六一路和七一路段,给这个路段设立标志“少先队一条街”,七一路和南关大街交叉口的岗亭命名“少先队文明岗”等,都是在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教育兴则国兴。我们担负的是祖国未来的教育重担,只有你我同心,你我同行,孩子的明天才会更加灿烂!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4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响应**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关于“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和未成年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使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市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工作要求为重点,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鼓励青少年学生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高尚品质。并由此引发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影响,带动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共同受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面和满意度,在全社会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最终实现学生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二、活动内容

  (一)“小手牵大手” 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动员活动

  各县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在20xx年9月1日至7日期间,以校为单位,利用开学典礼或周一的**下讲话活动时间,在全校师生中召开一次“小手牵大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仪式。动员仪式中,学校主要领导要做动员讲话、充分阐明和强调开展此次教育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布置好活动开展的内容和步骤,此外,还可采取宣读倡议书、全体师生集体宣誓、签名仪式、师生代表发言等多种形式将启动仪式推向高潮。通过启动动员仪式,壮大“小手牵大手”主题活动的声势,轰轰烈烈地将未成年参与共建文明城的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开来。

  (二)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市民”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邀请老干部爱国主义报告团进校宣讲和班会课、思品课、家长会等教育时机,发挥广播站、宣传栏、橱窗的宣传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引导中小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做到以下六点:注重自身仪表形象、使用文明礼仪用语、不乱扔果皮杂物、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坪损坏公物、不乱闯红灯乱穿马路。此外,学校可以开展“文明之星”、“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和“文明流动红旗”等做法,有效调动在校师生参与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三)积极参与“我做文明小志士”实践活动

  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握“创城”教育契机,通过中小学生的实际行动,切实影响和增强全体市民的责任感,树立“讲文明人人努力”的观念。各县区和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机会,积极组织少先队员、***赴社区开展“我做文明小志士” 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可以主要以下列几项为主:一是赴公共场所开展清除城市牛皮癣实践活动,还我城市整洁面貌;二是参与社区街道清洁绿化实践活动,动手清除社区卫生死角、宣传环境保护理念;三是开展社区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为社区出一期文明黑板报或是准备一台文明宣传汇演;四是为社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四)开展“迎世博、迎亚运,与文明携手走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

  为贯彻***、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1部委召开的“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视频会议精神和迎接20xx年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南昌市的胜利召开,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决定于20xx年3月至12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迎世博、迎亚运,与文明携手走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各县区和各级各类中小学要按照《南昌市中小学“迎世博、迎亚运,与文明携手走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切实开展好四项活动:一是开展迎世博、迎亚运宣传活动;二是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活动;三是开展净化校园环境活动;四是开展扶弱助困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引导中小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迎接世博会、亚运会,使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五)开展一次征文活动

  市教育局与市妇联联合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主题为“家庭亲子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征文活动,今年将契合“共创文明城”这一主题,抓住暑期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机会,让同学们走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山河,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感受身边的文明之风,或者记录亲子参与的公益之旅,从而增进与孩子之间感情,学生和家长实现共同学*和成长。此项征文活动主要由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若干。本次获奖的征文将被收录,对于获奖的学生和家长,将由市教育局和市妇联联合表彰,予以奖励。

  三、实施步骤

  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此阶段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为“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预热造势,重点工作是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召开,由此向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发出“文明从我做起,争做四有新人”的倡议,使广大中小学师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此阶段开展时间为20xx年9月1日至7日。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工作方案的有关部署,全面启动“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结合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开展,贴*未成年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现实,突出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引青少年参与。在活动中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周密部署活动安排、有效控制活动进程、仔细收集活动资料,活动过程确保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不走过场不流形式,确保教育实效。此阶段开展时间为20xx年9月7日至30日。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

  各县区及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将“小手牵大手”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创建办,并对创文明城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同时,各单位应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底的工作考评范围,以便推动我市中小学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持续发展,确保“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始有终,圆满取得成功。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各县区及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作为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该项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突出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抓紧抓好。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区、各学校要加大宣传声势,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橱窗、黑板报、**下讲话、班会和主题家长会等一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广大师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将系列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使广大师生、家长们的思想统一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来,真正理解创建,积极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在创建文明城期间,市创建办将对在公共场所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学生所在的中小学校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因此,各单位务必重点把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抓实抓好,共同为树立南昌市作为文明城的良好形象做出努力。

  3.注重组织,加强指导

  各单位要加强对各项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到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对系列活动的开展的配合,要引导学生讲究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做好活动跟踪记录,不断总结经验。班主任教师要协助学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5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文明创建”实践活动相关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我校将组织学生开展“文明劝导”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文明素质,以实际行动来号召长沙市民,加强自身文明建设,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在七月中旬,连续几天进行上街活动,主要向市民宣传文明知识,针对交通协管、行人走斑马线和随地乱吐滥扔三大现象进行文明劝导,力图通过此项活动,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惯养成的明确目标,特拟定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20xx年7.10日---7月15日,上午7:30--9:30在荷花路与马王堆路相交十字路口、校门外东路段100米、路口超市处,进行文明宣讲、劝导活动。

  二、活动主题:安全出行,文明礼让,做文明长沙人

  三、活动目的:

  1、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常识,增强市民交通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在全市倡导文明交通新风尚。

  2、开展交通劝导,引导市民从基本的“红灯停,绿灯行”做起,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养成文明出行*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3、通过本次学生上街文明劝导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安全知识,提高市民文明安全意识,促进市民文明出行,文明待人文明处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文明*惯的养成,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

  四、文明劝导实践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z副校长

  总协调:z(教导处教育主任)z(团委**)

  带队行政及老师:z

  各班班主任校医

  活动用品:z(总务处)百事可乐公司

  一小组成员:1001班5人1002班5人

  二小组成员:1003班5人1004班5人

  三小组成员:1005班5人1006班5人

  四小组成员:1007班5人1008班5人

  五小组成员;1009班5人1010班5人

  五、活动内容:

  1、在马王堆路口人人乐超市设立长郡蓉芙中学文明宣讲台,学生以快板、文明歌、小品等形式宣讲文明知识。

  2、学生发挥书法特长,书写文明提示语,向过往市民发放手写宣传单。

  3、在荷花路与马王堆路口向行人进行安全文明劝导活动。

  4、在长郡蓉芙中学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六、具体安排:

  1、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活动地点;与路口超市联系,在超市门口设立文明宣讲台。

  2、向学校初一学生宣讲活动形式、内容及目的,学生自愿采取自愿报名,确定参加人员名单;

  3、以家庭作业形式将此项活动告知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家长,请家长签字;与带队老师签订活动安全责任状,建立活动学生通讯录。

  4、教导处、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备好学校校旗、活动标语、学生文明劝导标识。

  5、学生做好活动准备:文明宣讲台学生准备文明宣传节目、文明标语、书写标语的.纸、笔、墨等;卫生文明劝导员准备好一次性手套、火钳等。

  6、7月9日召开活动动员会,由教导处组织、各班班主任与参加文明劝导活动的学生参加,向学生介绍劝导方法、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强调学生个人安全。

  7、7月10日----7月15日上午7:30--9:30,初一50名学生参加上街文明劝导活动,活动主场设在人人乐超市,进行文明宣讲、分发文明传单;马王堆路与荷花路路口人行横道为交通文明劝导员,劝导市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扶老人过马路;在长郡蓉芙中学校门外100米路段进行卫生劝导及保洁活动。

  8、活动中及时做好小结和宣传,并注意留取活动资料。

  七、注意事项:

  1、学生参加活动要注意路途安全,活动结束后马上回家,不要在外逗留。

  2、分小组活动,参与交通安全文明劝导的学生要注意个人安全,站在安全岛上;不要与被劝导人员发生争执。

  3、参与卫生文明*惯劝导学生要备好口罩、手套、筷子,在劝导过程中,注意来往车辆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6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响应**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关于“创建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号召,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和未成年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使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落实市委、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关工作要求为重点,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鼓励青少年学生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高尚品质。并由此引发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影响,带动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共同受教育,从而提高全体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面和满意度,在全社会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最终实现学生文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二、活动内容

  (一)“小手牵大手” 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动员活动

  各县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要在20xx年9月1日至7日期间,以校为单位,利用开学典礼或周一的**下讲话活动时间,在全校师生中召开一次“小手牵大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仪式。动员仪式中,学校主要领导要做动员讲话、充分阐明和强调开展此次教育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布置好活动开展的内容和步骤,此外,还可采取宣读倡议书、全体师生集体宣誓、签名仪式、师生代表发言等多种形式将启动仪式推向高潮。通过启动动员仪式,壮大“小手牵大手”主题活动的声势,轰轰烈烈地将未成年参与共建文明城的教育活动全面启动开来。

  (二)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市民”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邀请老干部爱国主义报告团进校宣讲和班会课、思品课、家长会等教育时机,发挥广播站、宣传栏、橱窗的宣传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引导中小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做到以下六点:注重自身仪表形象、使用文明礼仪用语、不乱扔果皮杂物、不随地吐痰、不践踏草坪损坏公物、不乱闯红灯乱穿马路。此外,学校可以开展“文明之星”、“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和“文明流动红旗”等做法,有效调动在校师生参与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三)积极参与“我做文明小志士”实践活动

  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握“创城”教育契机,通过中小学生的实际行动,切实影响和增强全体市民的责任感,树立“讲文明人人努力”的观念。各县区和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利用社会实践课的机会,积极组织少先队员、***赴社区开展“我做文明小志士” 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可以主要以下列几项为主:一是赴公共场所开展清除城市牛皮癣实践活动,还我城市整洁面貌;二是参与社区街道清洁绿化实践活动,动手清除社区卫生死角、宣传环境保护理念;三是开展社区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为社区出一期文明黑板报或是准备一台文明宣传汇演;四是为社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谈心、读书读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四)开展“迎世博、迎亚运,与文明携手走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

  为贯彻***、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11部委召开的“迎世博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视频会议精神和迎接20xx年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南昌市的胜利召开,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决定于20xx年3月至12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迎世博、迎亚运,与文明携手走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各县区和各级各类中小学要按照《南昌市中小学“迎世博、迎亚运,与文明携手走向未来”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切实开展好四项活动:一是开展迎世博、迎亚运宣传活动;二是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活动;三是开展净化校园环境活动;四是开展扶弱助困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壮大志愿者队伍,引导中小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迎接世博会、亚运会,使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五)开展一次征文活动

  市教育局与市妇联联合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主题为“家庭亲子游——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征文活动,今年将契合“共创文明城”这一主题,抓住暑期家长带孩子出游的机会,让同学们走出课堂,领略祖国大好山河,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感受身边的文明之风,或者记录亲子参与的公益之旅,从而增进与孩子之间感情,学生和家长实现共同学*和成长。此项征文活动主要由南昌市网上家长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征文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若干。本次获奖的征文将被收录,对于获奖的学生和家长,将由市教育局和市妇联联合表彰,予以奖励。

  三、实施步骤

  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此阶段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为“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预热造势,重点工作是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的召开,由此向全市广大中小学生发出“文明从我做起,争做四有新人”的倡议,使广大中小学师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步调一致,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此阶段开展时间为20xx年9月1日至7日。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工作方案的有关部署,全面启动“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中小学校要结合九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开展,贴*未成年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现实,突出活动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引青少年参与。在活动中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周密部署活动安排、有效控制活动进程、仔细收集活动资料,活动过程确保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不走过场不流形式,确保教育实效。此阶段开展时间为20xx年9月7日至30日。

  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

  各县区及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将“小手牵大手”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创建办,并对创文明城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同时,各单位应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底的工作考评范围,以便推动我市中小学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持续发展,确保“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始有终,圆满取得成功。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各县区及各级各类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开展“小手牵大手”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作为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该项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突出活动主题,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抓紧抓好。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县区、各学校要加大宣传声势,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橱窗、黑板报、**下讲话、班会和主题家长会等一切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小手牵大手”活动,让广大师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将系列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使广大师生、家长们的思想统一到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来,真正理解创建,积极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在创建文明城期间,市创建办将对在公共场所出现不文明行为的学生所在的中小学校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因此,各单位务必重点把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抓实抓好,共同为树立南昌市作为文明城的良好形象做出努力。

  3.注重组织,加强指导

  各单位要加强对各项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到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对系列活动的开展的配合,要引导学生讲究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做好活动跟踪记录,不断总结经验。班主任教师要协助学生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0一0年八月二十七日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7

  为了贯彻执行市教育局、崇安区教育局和学校提出初中学生应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培养个人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环保意识、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意识,开展一次有实效的综合素质教育活动的指示和要求,学校确定十一月三十日到十二月二日为初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日。

  为确保这次活动安全、有序、顺利、愉快的完成并有成效,具体的实施意见如下:

  1.活动领导小组:组长z校长;副组长z;组员z。

  2.活动时间及地点:

  ①时间:20xx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

  ②地点:马山龙头渚

  3.活动批次及时间和班级:

  第一批:11月30日至12月1日,初二(7)班至初二(12)班;

  第二批:12月1日至2日,初二(1)至初二(6)。

  (每批在校集中上车时间为当日上午8:30,每批活动时长二天一夜)

  4.11月21日初二教师预备会议:介绍活动概况及对教师的要求。

  5.11月23日家长会议,下发关于活动的通知书,介绍活动概况及对学生、家长的要求。

  6.11月24日学生干部培训。初二年级班主任会议,落实活动组织工作。

  7.11月27日学生广播会议:介绍活动概况及对学生的要求。

  8.该活动的具体方案依照基地所定的'进行。(另说明)

  9.用餐由基地负责安排。具体是二中一早一夜。(有烧烤内容)

  10.每批的开营式须由李校长讲话,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11.每班的组织工作,有各班主任具体操作。要求:以班级整体组织为中心,另编成活动小组,住宿为5人小组,设定每组舍长。

  12.在该活动中,要开展一个“纪律、秩序、安全”为主的评比活动,由领导小组评比,并颁发单项和团体证书。

  13.活动结束后,每位学生要认真进行一次总结,以书面形式上交,每班须交一份情况总结。

  14.活动车辆由活动领导小组解决,要求使用符合客运要求及手续的车辆。(关于用车安全的相关手续另附)

  15.为保证实践活动和上课教学工作两不误,经讨论决定,当第一批学生在实践活动时,第二批学生在校上课一天,即:11月30日;当第二批学生实践活动时,第一批的学生在校上课一天,即:12月2日。课务有教务处安排。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8

  一、指导思想

  今年暑假假期将至,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有益补充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宣传发动

  1.以感恩孝亲为主题,开展“家务劳动我来做”活动。请全体学生结合自己年龄和家庭生活的实际,帮助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拖地、做菜烧汤、收拾餐桌等日常家务劳动,帮助家长分担家庭事务,体会家长操持家务的辛苦,争做感恩孝亲的好儿女。本项活动为必选项目,全体学生均参加活动并填写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记录表中活动情况简述、家长评语和个人体会,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上交该项活动材料。

  2. 以共建和谐邻里为主题,开展“文明礼仪我来传”活动。请全体学生在假期中,时刻以文明中小学生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树立良好的迎春学校学生形象。本项活动由班主任在班内做好宣传引导并根据实际自主开展活动,学校不做统一要求。

  3.读书陶冶情操。暑假中,请全体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和好书换着看活动,居住地临*的学生可以组成读书小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小型的读书交流会,使广大中小学生能够自觉接受科学人文教育,自主地获得丰富的思想启迪,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开学后每人上交一篇读后感,以班级为单位在班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评选出2篇优秀读后感,交至学校团委评比。

  4.*字静养心性。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学*书法、绘画。力争通过一个假期的训练,个人写字水*有明显的进步。本项活动要求全部参加,开学后各班将学生*作全部收交并在班内展评,每班级选择6幅书法作品、2幅绘画作品上交团委。

  书法版画社团成员每人上交一幅原创作品,漫画社团成员每人上交一份原创作品,纳入优秀社团成员年度考核。

  5.科技小作品

  看一次科普影视、读一本科普书籍、撰写一个发明提案或制作一件小发明作品。将自己*时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和科技动态介绍给邻居和身边的朋友,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的科学知识,倡导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

  6.第二课堂绽光彩。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积极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可以是手抄报制作、剪纸、橡皮泥、竖笛、布艺等第二课堂的活动项目。通过活动使每一名同学在假期中都有一项值得自豪的成果产生。本项活动由班主任自行安排。

  7.社会实践亲体验。同学开展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活动,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进行“导购员、售货员、引导员、服务员”等多种角色的生活体验活动,或者进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等社会调查,形成800字左右的活动体会或调查报告,开学后每班择优上交2篇,学校统一组织评选。

  8.暑假是学生集中休息的时间,合理进行暑假生活的规划能使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为使学生做到休息与学*两不误,班主任在放假前要指导学生对暑假生活进行科学的规划,班主任通过划分假期联系小组或利用电话、网络等通讯途径进行监控调度,保证暑期生活充实有意义。班主任检查学生的假期规划安排落实情况。

  9.开展以“大手牵小手,*安一家人”活动,以学校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为参考,使学生在家或外出要注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认真学*自护、自理、自救等知识,掌握预防火灾、煤气中毒、食物中毒、溺水、、防盗、防水、防触电、防控夏季传染病等安全卫生常识,让学生和家长一块了解安全法规与卫生知识,确保每个学生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暑假。本项活动由班主任做好强调要求,确保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

  三、总结评比

  1.各位同学要认真填写暑假社会实践表。准备好推选材料,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天把评选材料交给班主任。上交作品标清楚班级、姓名。

  2.开学第一周内各位班主任要根据方案内容及个人假期活动情况记录表内容和实际表现,进行评比,评出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总人数10%)。

  3.开学第二周星期一各班将社会实践材料上交团委(附社会实践表、书法作品、生活体会或调查报告等),团委将评出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19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探索和活动能力,增加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信息,xx中学园艺社决定与xx文学社联合组织部分学生成员于XX年4月23日外出xx生态农庄等处开展科技摄影、参观走访和观察自然环境活动,同时邀请团支部部分教师带队指导,请有兴趣的同学踊跃报名参加。

  一、科技实践活动主题(或者课题)

  1.观察有科学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拍摄有科学研究意义的瞬间相片,观察和认识豆科植物资源,采集样品带回学校或家里栽培种植。

  2.观察和研究生态农庄及周围的环境状况,观察和认识野生百合科植物,探索百合科植物的开发利用价值,采集样品带回学校或家里种植。

  二、科技实践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的陆生野生植物和水生野生植物。

  2.拍摄代表自然风景、植物生长环境、动物生活环境以及代表自然特色和风景特色的科技相片,对这些相片进行处理和加工,一方面可以作为我们活动的档案材料(例如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可以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参加摄影竞赛。

  3.观察生态农庄、生态树林、生态竹林布局的科学性,研究生态情况。

  三、外出活动时遵循的原则

  1.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来去的路上一律服从带队老师的安排和指挥,在活动期间一律听从讲解员的指挥和安排。

  2.必须具备安全第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换句话说,在来去的路上和活动期间不得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3.爱护公物和野生植物,特别注意森林防火,因此,除了允许野炊的地方外不得在野外随意用火。

  4.考虑到要在生态农庄、xx沙滩和烈士墓等处需要活动接*一天的时间,因此,自己事先买好中饭吃的东西。在吃中饭的时候,照样保持环境的卫生,不得随意乱扔垃圾。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一)第一次活动时间:XX年4月23日。

  (二)第一次活动地点:xxxx生态农庄、沙滩等处,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去子胥村参观学*。

  (三)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完成的作业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研究报告(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记录。

  5.最好每人带一只花盆,在基地内种一植物带回来

  五、活动时间和带队老师。

  1.带队老师:xxx等。

  2.XX年4月23日上午8时30分在学校门口集中出发。

  六、活动后的作业:

  1.撰写调查报告和观察报告,题目(主题)根据自己的观察信息自拟。

  2.整理和处理自己拍摄到的相片。

  3.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科学、合理性的研究性学*资源。

  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20

  为全面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大力推进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常态化,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的意见》、《浙江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试行)》、《浙江省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试行)》及《温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温教中〔20XX〕33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学段衔接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项要求的全面落实。

  二、实施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是促进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密切教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扩展德育的空间和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课时安排

  根据浙教基〔20XX〕120号精神调整后的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规定:3-6年级每周3课时,7-8年级每周2课时,9年级每周1课时。上述课时均不含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各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每周均为1课时。所有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科教学均不得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各校在安排课时时,在确保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课时并不超过周总课时数、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随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弹性课时,可集中几天或一周时间搞一项主题活动。全市各类学校每年级每学期至少要设计和指导3个以上的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不少于3课时。建议周四或周五安排2节,以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周一或周二安排1课时,用于交流、小结或提出下一阶段的活动要求等。

  五、活动内容

  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

  各校可按照亲*与探索自然(人与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人与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人与自我)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主题活动形式开展,具体如:

  (一)文化艺术类主题:如各地的传统文化、家乡风情、家乡名人、运动会标志设计、板报设计、我心中的居室、剪纸艺术、插花艺术欣赏等。

  (二)社会生活类主题:如饮食与健康、乐清方言、本地特产、零花钱压岁钱的去向、学做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贫困学生失学问题、关注外来人口等。

  (三)科学技术类主题:如环境污染及其保护、校园环境调查、垃圾问题、城市与绿化、身边的科学等。

  (四)科技制作发明类主题:如模型制作、发明创作、插花艺术设计、雕刻工艺、电脑设计、纸工、泥工等加工工艺等。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如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军训、社会生产劳动、郊游、参观等。

  各校组织的校班(班团、班队)活动课符合主题的,可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可整合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进行(3-8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和《话说温州》2本教材,每周1节,各校可根据实际每学期单独教授一种,也可以交错隔周教授一种,但不能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提高认识,率先学*,努力实践,使自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行家。

  (二)建立队伍,完善网络

  1.学校要鼓励教师任教或转岗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省、市示范学校力争从本学期起,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其他规模较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上)从下学期起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指导教师,规模不大的学校(18个教学班以下)要配备多名兼职指导教师;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建立"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的教师使用机制,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在市教研室教研员指导下,各学区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选择组织能力、责任心、综合素质强的专兼职教师担任组长,配合教导(务)处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参与实施及开展教研活动,从而初步形成市、学区、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各级教研机构要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分层次、分批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培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修班,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力。

  (三)整合资源,积极开发

  全市各校要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时,要关注教师、学生和社会相关人员的人力资源,重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伴随的信息资源。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博物馆、科技馆、德育基地、科技示范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周密组织,认真实施

  1.各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校长必须亲自担任组长,同时指定一位校级领导分管、负责课程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要从社区学校资源、师资条件、场地设备和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开齐、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2.教导(务)处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学期课程实施计划"和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考核细则,指导和审核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时做好全校总结,做好每个活动主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相关工作,为以后的教学教研积累素材。

  3.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教师责任制。根据学校学期课程实施计划,确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应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务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制定活动周历表,以"周"为单位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时监督、检查课程实施与计划执行情况,做到专时专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经费中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开展等。

  5.加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市教育局争取在2015年至少建成2个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当地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综合实践基地。

  七、过程管理

  科学地组织和有效地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精选10篇)(扩展8)

——综合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

  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1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方式,体现“自主学*、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研究性学*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一)评价原则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组织与学*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评价内容和方式

  1.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七、课程管理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

  (二)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三)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1)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2)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3)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4)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5)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1)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2)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3、教研组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八、教材建设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九、课程保障措施

  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考核、存档、教师培训与考核奖励等,负责校本课程实施基地的建设、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及活动的各种协调工作。

  1、师资队伍管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工作情况是学校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条件,工作成绩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根据各教师的实际指导情况计算工作量,并以学期为单位折算一定工作量。学校教务处设一名专职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常规组织管理与教学工作。

  2、学生档案管理。学校建立规范的学生活动档案,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对学生参与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3、课程资源管理。学校重视图书资料、师资配备与培养、校内活动场所建设、活动基地建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

  4、诚信安全教育。学校在活动开展前,通过班级分散教育和年段集中教育,由专职教师、各职能部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诚信安全等教育工作,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5、课程的研究与建设

  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学校以前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验,但不规范;尽管学校的有关部门开展了大量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探索工作,但不系统;绝大多数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操作也不是很有把握。因此特别强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如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实施策略研究、过程管理的研究、评价与考核的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程实施实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系的研究等等。

  十、步骤与措施

  1、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第三周起——20XX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2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二、课时安排。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04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三、实施过程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1)各学校认真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学*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2)各学校总结反思2004学年课程实施情况,结合学校特点,研讨并制定20xx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1)学*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方案;

  (2)学*形式:学*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3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中国书法,不是绘画,却有绘画的形象感;不是诗,却有诗的意境;不是音乐,却有音乐的神韵;不是舞蹈,却有舞蹈之柔姿;不是生命,却有生命般的形质和神采。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千古流芳,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书法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美学意义,书法教育的功能不仅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教育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我校把书发教育作为校本课程主要基于一下几方面的考虑。

  1. 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需要

  在我国以书法作为教育手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隋唐以后是书法发展过程的鼎盛时期,人们更是以书法作为取仕的条件之一,不仅提高了书法的地位,也增强了人们对书法技艺的追求热情。唐代楷书的镌美,被人们誉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书法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也是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书法的。如:横若千里之阵云,点如高峰之坠石,等等。人们都是以审美的眼光来衡量其艺术价值的。

  改革开放,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先进文化确实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发展,给中国人带来了实惠,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泱泱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几千年的传统精髓也应继承与发扬,民族性的东西,属于世界性的。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融入在一支毛笔之中,一支毛笔书写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不知道毛笔为何物,现代社会似乎一味的泊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离人们越来越远,本来中国人的闪光点似乎丧失殆尽。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书写、绘画很多被计算机所取代,但是写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书法有几千年的艺术沉淀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抓住民族性的东西,走有中国特色之路才能被世界认可。

  2.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年来,到中国高等院校进修或考书法学位的韩、日、新加坡等国的书家日益增多。这也促使我们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否则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公民如何将祖国灿烂的文化与外国学者交流。目前,国家科委定书法为二级学科,书法学科也形成了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的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书法教育更应有连续性与系统性,这也是时代的要求。新一论全国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应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教改之路,中小学生应继承我过传统文化精华,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是有裨益的。

  3、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

  我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台,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舞台,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

  二. 课程目标

  1. 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

  2.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3. 通过书法史的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书法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力、鉴赏力、创造力有巨大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

  4. 通过对优秀书家的学*使学生懂得好的书品要有好的人品。

  5. 通过学*写字学会做人做事。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具有独立的学*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培养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通过指导学生临摹书法名碑法帖,从中可以汲取文学素养,提高文字修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4

  一、需求评估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程教学理念

  1、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3、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4、生活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五、评价建议

  1、评价主体多维化:指导学生自评、生生、师生互评、请家长评。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让学生来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夸夸自已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老师更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受到学生的监督。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背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行为变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演讲德育故事、现身说法、经典诵读、课本剧、相声、吟唱《弟子规》、《弟子规》书法比赛等形式检验《弟子规》的教学成果。

  六、保障措施

  1、教学时间保障:每周周一、周三早午诵读,校本课间周一节。

  2、坚持教研制度,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不断地完善和向纵深发展。

  3、学校将尽力地在经费、人力和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学生有读本有成果记录本。

  4、学校将对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在绩效工资上予以一定的倾斜。

  5、组织的保障。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组如下:

  组长:周伟建

  副组长:史兰陈镇江

  成员:全体班任、语文教师

  5、具体实施本方案的人员

  校本课程主编:全体语文老师

  教学评价:谢莹莹**飞

  学生评价:史兰朱芳芳

  综合课程实施方案 5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根据实验中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2、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二、基本理念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课程内容的范围。

  3、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4、校本课程的学*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方式。

  5、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三、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做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四、教学形式

  作为一门以学生实践为主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要打破课堂教学固有的模式,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活动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上拟采用以下形式:

  1、个体式。如书法、计算机、剪纸、舞蹈、音乐、美术、体育项目训练、棋类等。

  2、集体活动式。如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体育竞赛、艺体节、科技创新大赛等。

  3、团队式。如合唱、舞蹈、球类选项、学科竞赛等。

  五、课时安排

  校本课程每大周5课时,安排在下午3、4节公共自*课上。

  六、教学内容及目标

  我校实施校本课程,要遵从我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构建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3)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

  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八、师资培训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承担校本课程的主体,依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结合各地的教研情况,目前师资培训应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回校后积极辐射。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

  3、老带新——通过名师带教,“一帮一”结对互助,培养青年教师。

  4、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让教师自主学*,以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九、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校本课程的基础。任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务实钻研学*,自己动手编写教材,学校资助教材的刊印,通过实践,反馈调节,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裢学校校本课程教材。教师开发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查收集学生现阶段的发展基础和差异。掌握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素质的水*,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材料,为课程选材的提供依据。

  2、提供反馈资料,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中的差错并分析原因的反馈材料,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找出课程学*中的难点。

  3、组织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4、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鉴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学*需要和学*风格的能力。

  5、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资源,促进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在我看来,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不断学*、发展、成长的过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继续努力,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开拓、去创新,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篇章,开发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自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