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读书笔记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

  昨晚吃过晚饭,我们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儿子,在返回来的路上,我与大家商议:“今晚我们开一次家庭会议好吗?”“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态度,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马上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家庭会议。

  走到家时7:45,小女儿累得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宝贝东西,孩子的爸爸又顺手拿起沙发上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个个似乎都很忙的样子,“看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吧,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的家庭会议定于7:50准时开始。”大家没有异议,于是,我也赶快跑到厨房喝一杯水,让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悄然而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我拿来纸和笔,儿子做记录,我是主持人。“家庭会议现在开始!首先我宣布一下家庭会议的原则,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一番解释。儿子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小女儿也兴奋地坐在小凳子上一个劲儿地直拍手。“会议第一项是致谢。感谢你们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饭,感谢小宝中午我去奶奶家时在路上接我,感谢小苗晚上妈妈择菜时送来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儿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儿乐得笑开了花。其实,刚才在做准备的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在想我要感谢什么,本来以为很难发现的内容经我细细回顾原来都在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轻轻的感谢,没想到带给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许*时,我们太多地关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说得更多的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视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间诚心诚意的互相道谢。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说:“感谢你们的妈妈做好了晚饭,感谢小宝从老家带回了捎来的东西,感谢小苗刚才帮爸爸拿剪刀。”呵呵,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啊!接下来,儿子的致谢开始了:“感谢爸爸妈妈刚才教育我骑车子要小心,感谢小苗上楼时帮我拿东西。”儿子刚才回来的路上,骑着车子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诉他骑车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快慢无所谓,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骑快车、骑逞能车。孩子又想起了刚才的事情。最后轮到小女儿了,她想了半天,摇摇说:“不知道。”我们在旁边一起提示她:“刚才吃的饭是谁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谁牵着你的手的?“经我们一番提醒,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地致谢一番。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解决我们的家务问题。

  *时一日三餐主要以我为主,打扫卫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来做,孩子们参与得较少。自己独揽家务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机会。首先我们通过一项决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认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时间认领自己可以完成的卫生任务。儿子认领的任务有:刷碗、扫地并尝试每周做饭两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厅与大卫生间的拖地任务兼每天的早饭,小女儿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刚才吃完晚饭就是小女儿擦餐桌,她也感觉自己特别能干。“你还可以摆鞋子呀!”儿子在旁边提醒,是啊!小女儿*时喜欢把放在门口的鞋子一双双的摆放整齐,儿子一提醒她也连忙答应下来:“对,我摆鞋子。”剩下的家务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及厨房的打扫。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最后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一次家庭会议的时间。就这样,第一次家庭会议圆满结束,大家感觉很满意,小女儿还恋恋不舍地问:“妈妈,还开会吗?”期盼下一次家庭会议吧!同时也期盼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共同解决我们家庭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孩子们更懂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2

  作者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很多父母和家长的疑问,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心和上进心了呢?”,对此,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见解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这个给我的感想就是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既往的经验和观念上面,育儿方面更是如此,若是父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老是想着“我当年没有如何如何不还是正常长大了”、那怎么有能期望小孩好好成长呢。再有就是不要拿着以前对待小孩的标准和尺度来要求现在的小孩,毕竟大家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都不同了,像是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追求小朋友吃好喝好“胖乎乎”的,现在则更关注的是“健康”,等等。

  几个比较触动我的关键词

  和善与坚定。这是作者多次强调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其中“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父母和老师会*惯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并对孩子提要求。孩子们经常以抵制或反叛作为回应。多学*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的合作。

  行为不当。作者对行为不当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不良行为。同样,作者指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而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对上述3个概念加以深入理解,就能正确看待小孩子的所谓“不良行为”并加以和善而坚定地应对。当然了,具体到行动上面如何应对、怎样应对还需要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共勉!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3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诸多批判、期望、职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4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疫情期间我又读了一遍《正面管教》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对“和善而坚定”这几个字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态度坚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规则。其次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避免过度控制或骄纵。

  一、寻找不良行为的原因

  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因为他们在以错误的方式追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因此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生气,而需自我检讨。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注意:当孩子犯错时,千万不要啰嗦,不要说“我早就说过……”。这样的话语,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无益,只会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问启发性问题

  在孩子犯错时,不直接告诉孩子要怎么做,而是多问启发性问题,如“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觉得该怎么办呢?”“下次怎么避免呢?”。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能引发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三)积极的暂停

  当发生冲突时,给双方情绪缓冲期。如果孩子还小,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暂停”,如一起阅读。如果孩子比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沟通,如果发生冲突时,你会先暂时离开现场,等你们都冷静下来了,再一同商量解决方案。

  (四)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孩子做什么。

  当孩子反复出现某些不良行为时,不要去唠叨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告诉孩子你自己会做什么。如孩子总是将脏衣服乱扔时,不要去强制要求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面,你只需告诉孩子你只会洗脏衣篮里面的衣服,并和善而坚定地实施。

  (五)教孩子从错误中学*

  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而不是在犯错后垂头丧气。在犯错后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便是给孩子树立了正面的榜样。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错误,接受自己的错误,同孩子一同寻找解决方案。

  (六)定期开家庭会议

  每周可以设定固定的一天开展家庭会议。由家庭成员轮流主持。

  家庭会议的内容如下:

  1、表达对家庭成员的感谢,并举出实例。

  2、专注于前段时间出现的问题,并达到全员一致意见。如未达到一致意见,该问题推迟至下次家庭会议。

  3、讨论家务事分配,鼓励孩子承担家务活。

  4、计划家庭活动。

  5、分享错误经历,并一同讨论解决方案。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5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6

  昨晚吃过晚饭,我们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儿子,在返回来的路上,我与大家商议:“今晚我们开一次家庭会议好吗?”“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态度,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马上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家庭会议。

  走到家时7:45,小女儿累得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宝贝东西,孩子的爸爸又顺手拿起沙发上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个个似乎都很忙的样子,“看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吧,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的家庭会议定于7:50准时开始。”大家没有异议,于是,我也赶快跑到厨房喝一杯水,让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悄然而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我拿来纸和笔,儿子做记录,我是主持人。“家庭会议现在开始!首先我宣布一下家庭会议的原则,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一番解释。儿子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小女儿也兴奋地坐在小凳子上一个劲儿地直拍手。“会议第一项是致谢。感谢你们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饭,感谢小宝中午我去奶奶家时在路上接我,感谢小苗晚上妈妈择菜时送来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儿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儿乐得笑开了花。其实,刚才在做准备的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在想我要感谢什么,本来以为很难发现的内容经我细细回顾原来都在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轻轻的感谢,没想到带给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许*时,我们太多地关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说得更多的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视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间诚心诚意的互相道谢。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说:“感谢你们的妈妈做好了晚饭,感谢小宝从老家带回了捎来的东西,感谢小苗刚才帮爸爸拿剪刀。”呵呵,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啊!接下来,儿子的致谢开始了:“感谢爸爸妈妈刚才教育我骑车子要小心,感谢小苗上楼时帮我拿东西。”儿子刚才回来的路上,骑着车子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诉他骑车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快慢无所谓,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骑快车、骑逞能车。孩子又想起了刚才的事情。最后轮到小女儿了,她想了半天,摇摇说:“不知道。”我们在旁边一起提示她:“刚才吃的饭是谁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谁牵着你的手的?“经我们一番提醒,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地致谢一番。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解决我们的家务问题。

  *时一日三餐主要以我为主,打扫卫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来做,孩子们参与得较少。自己独揽家务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机会。首先我们通过一项决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认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时间认领自己可以完成的卫生任务。儿子认领的任务有:刷碗、扫地并尝试每周做饭两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厅与大卫生间的拖地任务兼每天的早饭,小女儿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刚才吃完晚饭就是小女儿擦餐桌,她也感觉自己特别能干。“你还可以摆鞋子呀!”儿子在旁边提醒,是啊!小女儿*时喜欢把放在门口的鞋子一双双的摆放整齐,儿子一提醒她也连忙答应下来:“对,我摆鞋子。”剩下的家务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及厨房的打扫。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最后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一次家庭会议的时间。就这样,第一次家庭会议圆满结束,大家感觉很满意,小女儿还恋恋不舍地问:“妈妈,还开会吗?”期盼下一次家庭会议吧!同时也期盼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共同解决我们家庭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孩子们更懂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7

  正面管教,可谓是最*非常流行的育儿之法,今日受命于学校拜读之下写之如下之愚见。

  一、孩子是在追寻归属感中成长的

  我们再成长,我们却忘记了曾经的我们成长的“坑”。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想确认的其实是爸爸妈妈是否真的爱我。这种爱,十分的奇特,它完全与家庭的贫富程度是区别开来的。为之父母的我们十分简单又异常复杂的便是,如何让孩子能感受到这份爱,给予孩子归属感。孩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群体,从一出生确定与确信世界归我,我心动而万物随我心动,慢慢变为我是宇宙的尘埃,漂浮于尘埃,如何找到依靠,这也是很多家庭出现问题的根本。在他们觉得是尘埃时,我们并未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是他可信任的朋友,家庭是他们的港湾。好的亲子关系,绝对是有归属感的亲子关系。

  二、承担后果的能力

  当年,巨婴国可谓轰动一时,“啃老族”、“巨婴大母神”这些词的出现正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没有承担后果的能力,或者说连根本的因——果关系都没有弄清楚,就“被迫”长大,使得巨婴们根本没有行为能力。婚姻中最常被抱怨“云老公”不就是我们教育的问题,从小没有承担过行为能力的后果,多数希望寄托于长大后他能明白,或者,父母总是为他们托起天,天大的事有“老子”顶,却不知小时不承担后果,生活总有一天会让我们吃够苦头。责任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是在承担行为后果的总结。不去承当应有的后果,哪来的责任?

  三、我们厌恶着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却又不得不重复他们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

  我小时候,每每觉得父母教育之不妥处,时常会心里暗自想着:以后,我有孩子坚决不那样。然而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却无意识地去重复一些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不当方式,而这种无意识非常之可怕就是,你能明白,在这些不当的方式会带来什么伤害,却还是不自觉地对着你的孩子在重复。这就需要你更多地去了解,有什么其他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或许可以请你的孩子的老师,其他妈妈,看看相关的书,集思广益。毕竟,教育孩子是比造宇宙飞船更加复杂以及困难的事。

  四、我们的语言是有力量的

  这是我们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我们忽视了语言的力量。我们生气时,那些没经过大脑的语言,能深深伤害到别人,这一点适合于对孩子也适合于夫妻,情绪脑发挥作用时我们都冷静一下,再沟通。读后感·这也是本书最喜欢的一个点,积极暂停,当我们被情绪脑控制时,不要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应该各自暂停、冷静。

  五、孩子出来问题100%是你出了问题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为此感到生气、沮丧、懊恼时,请停下来指责孩子,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方式哪里没有正确,我们应该在修正中前行,而不是指责傲慢中失去了我们的孩子。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方式,曾经的教育圣经都不断被现今理念所不断打破,所以,你还信你的方式能一条路走到底?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不断磨合、改进,出来挨着石头过河,行不出更好的方式。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8

  作者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很多父母和家长的疑问,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心和上进心了呢?”,对此,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见解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这个给我的感想就是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既往的经验和观念上面,育儿方面更是如此,若是父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老是想着“我当年没有如何如何不还是正常长大了”、那怎么有能期望小孩好好成长呢。再有就是不要拿着以前对待小孩的标准和尺度来要求现在的小孩,毕竟大家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都不同了,像是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追求小朋友吃好喝好“胖乎乎”的,现在则更关注的是“健康”,等等。

  几个比较触动我的关键词

  和善与坚定。这是作者多次强调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其中“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父母和老师会*惯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并对孩子提要求。孩子们经常以抵制或反叛作为回应。多学*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的合作。

  行为不当。作者对行为不当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不良行为。同样,作者指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而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对上述3个概念加以深入理解,就能正确看待小孩子的所谓“不良行为”并加以和善而坚定地应对。当然了,具体到行动上面如何应对、怎样应对还需要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共勉!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9

  1、正面管教是什么

  一种区别于严厉和骄纵的管教方式。和严厉的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发号指令不同,正面管教会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和在规则以内的自由;正面管教也和骄纵不同,不会给孩子无限的自由和无限的选择。正面管教主要旨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当做社会人一样尊重、*等的对待,而不是粗暴的发出指令,或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具体的方法是:废除惩罚;废除骄纵;态度和善而坚定;当心惩罚带来的负面效果;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放弃一些荒诞的观念;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的过程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

  其中惩罚的长期负面效果,被称为4R: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2、阿德勒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6)*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指所有人对*等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7)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正面管教实际的应用

  (1)懂得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并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鼓励孩子。

  (2)重新认识不良行为

  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所谓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时候只是小孩子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已,之所以表现出不良的特征,无非是因为孩子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或者缺乏有效的技能,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阴蚀王而产生的行为等。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错误目的。德雷克心理学解释四个错误目的包括: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针对孩子的错误目的,选择适宜的鼓励方式。

  (针对各种错误目的的解决方式,因为太程式化,不摘录)

  (3)区分好逻辑后果和被包装的惩罚。

  首先要区分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就是类似于不吃饭会饿这样的,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让孩子知道这个自然后果的存在,从而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父母让孩子做什么。而逻辑后果相比于自然后果,就是有大人干预的后果。

  要防止逻辑后果滥用,或者成为被包装的惩罚,必须符合逻辑后果的四R,相关、尊重、合理和预先告知。相关的意思是,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打骂等,而是应该和善而坚定的执行。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4)关注于解决问题

  (5)有效地运用鼓励。

  其中认为比较关键的是,区分鼓励与赞扬,和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的好时光。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成年人往往有一个误解,以为孩子的自尊是从赞扬中得到的,但是其实自尊只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大量的错误中学*才能*得的。

  (6)家庭会议和家庭活动

  (虽然很欣赏组织家庭会议的办法,但是书中的模式,有点太做作了。个人观点。)

  个人感想

  书中给的一些方法有些老派,而且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国情,但是这个教育观念值得推崇。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需要时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衡量,考量自己是不是过分控制或者过分骄纵。具体的操作也要因材施教,因大环境施教,也不要指望证明管教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方式。

  简单说正面管教就是正向鼓励,不要对孩子惩罚,也不要过分骄纵,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并且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等的社会人来对待,给予尊重和关注,用和善坚定的态度来传递讯息。

  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错误中学*,改善不良行为等,从而建立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家长或者教师要实施好正面管教,要清楚惩罚存在的问题、骄纵孩子的问题,并且掌握正面管教的方式,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具体的情况用好正面管教这个工具。

  这本书有一整个系列,给出系统的解决办法,不准备拓展阅读了,有兴趣可以当育儿工具书看看。根据这个核心观点,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能更实用。尊重、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建立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规则,然后温和坚定的执行、引导和改良,就是所有的核心。这必然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往复的过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扩展阅读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扩展1)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诸多批判、期望、职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2

  昨晚吃过晚饭,我们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儿子,在返回来的路上,我与大家商议:“今晚我们开一次家庭会议好吗?”“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态度,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马上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家庭会议。

  走到家时7:45,小女儿累得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宝贝东西,孩子的爸爸又顺手拿起沙发上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个个似乎都很忙的样子,“看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吧,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的家庭会议定于7:50准时开始。”大家没有异议,于是,我也赶快跑到厨房喝一杯水,让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悄然而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我拿来纸和笔,儿子做记录,我是主持人。“家庭会议现在开始!首先我宣布一下家庭会议的原则,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一番解释。儿子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小女儿也兴奋地坐在小凳子上一个劲儿地直拍手。“会议第一项是致谢。感谢你们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饭,感谢小宝中午我去奶奶家时在路上接我,感谢小苗晚上妈妈择菜时送来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儿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儿乐得笑开了花。

  其实,刚才在做准备的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在想我要感谢什么,本来以为很难发现的内容经我细细回顾原来都在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轻轻的感谢,没想到带给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许*时,我们太多地关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说得更多的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视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间诚心诚意的互相道谢。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说:“感谢你们的妈妈做好了晚饭,感谢小宝从老家带回了捎来的东西,感谢小苗刚才帮爸爸拿剪刀。”呵呵,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啊!接下来,儿子的致谢开始了:“感谢爸爸妈妈刚才教育我骑车子要小心,感谢小苗上楼时帮我拿东西。”儿子刚才回来的路上,骑着车子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诉他骑车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快慢无所谓,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骑快车、骑逞能车。

  孩子又想起了刚才的事情。最后轮到小女儿了,她想了半天,摇摇说:“不知道。”我们在旁边一起提示她:“刚才吃的饭是谁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谁牵着你的手的?“经我们一番提醒,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地致谢一番。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解决我们的家务问题。

  *时一日三餐主要以我为主,打扫卫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来做,孩子们参与得较少。自己独揽家务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机会。首先我们通过一项决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认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时间认领自己可以完成的卫生任务。儿子认领的任务有:刷碗、扫地并尝试每周做饭两次。

  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厅与大卫生间的拖地任务兼每天的早饭,小女儿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刚才吃完晚饭就是小女儿擦餐桌,她也感觉自己特别能干。“你还可以摆鞋子呀!”儿子在旁边提醒,是啊!小女儿*时喜欢把放在门口的鞋子一双双的摆放整齐,儿子一提醒她也连忙答应下来:“对,我摆鞋子。”剩下的家务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及厨房的打扫。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最后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一次家庭会议的时间。就这样,第一次家庭会议圆满结束,大家感觉很满意,小女儿还恋恋不舍地问:“妈妈,还开会吗?”期盼下一次家庭会议吧!同时也期盼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共同解决我们家庭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孩子们更懂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3

  今天来谈谈《正面管教》这本书。

  《正面管教》这本书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版了。经过几次修订。作者是简·尼尔森。在今天的*,它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本儿童教育书和一种教育方式。甚至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机构。

  我接触《正面管教》是最*一两个月的事情,很遗憾,自己没有更早接触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其实正好可以解决我心中的一些困惑。如果能够更早的应用这本书中提供的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我是非常诚恳的推荐这本书的。

  当今育儿的书特别多,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因为这本书主题鲜明,方法简洁有效。它的主题之一就是大家非常头疼的孩子的不良*惯和不良行为问题。当然内容远不止如此。同时,它是一本理论坚实简洁,且在方法和案例方面,讲得非常通透且详实的一本书。它所基于的理论,正是来自我非常欣赏的心理学家阿德勒。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却言之无物的书。

  01 正面管教理念核心:和善而坚定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和善、坚定四个字。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式。

  正如正面管教字面意义所示,它倡导的是正面而非负面的方法,也就是避免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而是正面的鼓励的方式。正面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和善,也就是对孩子态度友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另一个是坚定,就是在对孩子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方面立场坚定,避免滑落到宠溺、娇纵的一面。

  这实际上遵循了*的中庸之道,是我很欣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式能达到什么目的呢?在这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能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正是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和梦寐以求。

  02 理论基础

  尼尔森在书中指出,它的理论基础来自阿德勒,后者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正是心理学名著《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只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在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

  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

  尼尔森采纳了这些基本概念,尤其是社会的人(合作)和社会意识。不过尼尔森把社会意识称为社会责任。她在书中谈论的许多方法和工具,例如著名的逻辑后果,都是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理论。

  所以对《正面管教》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理论和著作是有帮助的。

  03 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概览

  正面管教不仅有坚实的基于阿德勒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基于这个理论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并把这套方法总结为简洁的几个工具,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这大概是很多人喜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中并没有将它的方法和工具做一个罗列和总结,这里我试图梳理和总结一下:

  1.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工具。

  3.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4.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5. 有效的鼓励方法。

  6. 解决权力之争和促进合作的家庭会议和班级会议。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工具。如果我们孤立的来看待使用这些工具,会显得有些零散。实际上,所有这些方法和工具都有共同的内核,我总结为理解,尊重,合作,责任八个字。全书倡导的和善和坚定,也是建立在这八个字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我们就能更好的做到发自是内心的和善;而之所以对孩子坚定,也是因为基于合作和责任的要求。

  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不良行为态度粗暴,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了解和不理解。如果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尊重孩子。而目的揭示法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样的,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要尊重孩子。所以我认为,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以及目的揭示法,处于所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其他方法和工具,都是它们的一个扩展和延伸。

  通过上面梳理,我们就对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内在要求和联系,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

  另外正面管教孩也谈到了父母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重要的内容。

  正面管教篇幅很长,方法和工具也非常多,这里我重点谈一谈,对我帮助比较大的几个方面。

  04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孩子出现问题或者不听话时,很多父母倾向于控制和责备孩子。但书中指出,不要赢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前者意味着控制,后者意味着尊重和合作。怎么来赢得孩子?书中提供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向孩子表达你的理解,并向孩子得到核实。

  第二步:向孩子表达同情。但同情并不意味着认同和宽恕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向孩子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也有的类似行为和感受,可以向孩子说出。

  第四步,询问孩子,要避免将来出现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

  前两个步骤是最关键的。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和艺术。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才愿意听你的,才会跟你合作。

  当我读到这些时,其实发现这跟咨询师和来访者相处是类似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学*正面管教的方法时,是在要求父母成为一个初级的心理咨询师。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尊重,共情这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

  这几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其实对父母要求蛮高的,需要父母们耐心体会和练*。

  05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许多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其实父母们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看法就发生了问题。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行为。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书中指出大人眼中孩子“不良行为”的几种情况: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其实并非真正的不良行为。只是行为不当。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也就是说,孩子行为背后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这一共同目的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小的目的和行为,其背后对应不同的错误观念。即:

  错误目的一:获得关注。错误观念:我只有获得关注,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二:获得权力。错误观念:只有我说了算时,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三:报复。错误观念:我不好过,但你也别想好过。

  错误目的四:自暴自弃。错误观念:我觉得我做不好了。

  作者指出,父母需要仔细的鉴别这四种不同的错误目的和行为。因为它们对应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目的一和四比较相像,孩子都表现为失望和沮丧。但目的一在孩子获得关注后会有好转,而目的四中,孩子则要求父母走开。

  另外一种鉴别线索是,父母对照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到受到伤害,那就是目的三:报复。如果感到受到控制,那就是目的二:权力。

  对于目的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对目的二,父母就应该适当的退出权力之争,改由合作和建设性的方式。对目的三,实际上是孩子的补偿机制,仍然需要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对目的四,则需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小的目标,一点点帮他建立自信。

  因此,这对父母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父母需要仔细的观察,并且体会孩子行为的目的和逻辑,予以不同的恰当处理。

  06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这也是两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用来解决孩子的不良*惯,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非常有效。

  所谓自然后果,就是一种不加干涉的方式,完全由孩子去体会和承担这种不良*惯造成的自然会发生的后果。

  书中讲了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后果的例子。

  孩子上学需要自己带午餐。但这个孩子上学经常忘带午餐。以前妈妈会给他送去。但学*了正面管教后,这位妈妈不再给孩子送午餐。孩子只有向老师借钱买午餐。妈妈知道后跟老师约定,不要让老师借钱。孩子没有饭吃,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就和善而坚定的说,我相信你能自己解决。

  这个孩子就只能问同学借一点面包吃。这样他就吸取了教训。以后就很少再忘记带午餐了。

  这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惯,父母其实不应该替孩子承担他们该做的事。但心软的父母可能经常不忍心,所以就需要父母在执行时非常坚定,狠下一条心来。

  而逻辑后果是,某一个后果,是双方事先约定的。与自然后果不同的是,逻辑后果要求父母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

  书中同样讲了另一个精彩的逻辑后果的例子。

  一个妈妈,她的几个孩子经常不按时吃饭。后来她和孩子约定,早饭在8点半结束。如果晚于这个时间还没有吃饭,就只能等到中午再吃。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某件事情逻辑后果。

  其中一个孩子挑战了这个规则,故意拖到8:31来吃饭。但妈妈和善而坚定的跟他说,对不起,早饭已经结束了,我相信你能坚持到中午,这是我们约定好的。孩子哭闹着去抓食品吃,但妈妈每次都坚定的制止,一直持续了45分钟。第二天仍然如此,但持续的时间短了。此后,孩子就再也不敢挑战规则,乖乖的执行。

  所以要执行好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关键是父母要意志坚定,但仍然以和善的态度进行。从而帮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承担起他们该有的责任。

  另外我注意到,和很多吹嘘自己的书的作者不同,尼尔森在这里谨慎地指出,父母要非常慎重的使用这些工具。因为在多年的教学中,尼尔森发现很多父母使用逻辑后果,进行变相处罚。这也是各位父母们要用心体会和注意的。

  07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

  当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时,可采用积极暂停的方式,让双方都冷静一下。

  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命令的方式。书中也举了一个比较精彩的例子。例如,当要求孩子学会打扫厨房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在厨房变得干净之前,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如果孩子遗漏了什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提醒。总之,我们不应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直接命令。

  08 有效的鼓励方法

  尼尔森非常提倡对孩子进行鼓励。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

  但鼓励也需要有效的方法。倒如,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安排特殊的时光;抱一抱;让孩子从错误中学*,等等。

  09 一点体会

  正面管教确实是一套有效而实用的教育方法。尽管我接触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尝试使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我感觉,要正确应用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式,关键仍然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对于那些惯于批评或惩罚孩子的父母,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尊重和理解孩子,如何变得和善。对于那些惯于娇纵孩子的父母,则需要学会如何变得坚定,要学会让孩子承担他们的责任。

  同时,每个工具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场合,要仔细辨别。

  对于今天对孩子娇纵和惩罚大行其道的*,正面管教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我衷心希望*的学校和家庭都能推广正面管教的方法和理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和社会合作能力,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建立自信,为他们将来建立健全的自尊自立的人格打下基础。

  如果比较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和正面管教教育法,我发现它们的内核仍然是一致的,就是,都是要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予孩子爱。但蒙台梭利法更注重孩子自我内在天性的发展,而正面管教更侧重于父母和老师以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发展孩子社会化的一面。两种方法真实可以互相补充。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更多的应用蒙台梭利法,利用其精神胚胎和敏感期原则,以便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则可以更多的应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发展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

  但所有方法的前提,都要求父母和老师,从尊重和理解孩子开始。

  20xx/4/13,北京。

  《陪伴》是一个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系列文集,也是一部孩子陪伴散文随笔集。按照孩子成长时间顺序,每篇文章均会重点探讨某个亲子教育主题,寓教育理念和方法于活泼的亲子互动和真人真事之中。从来没有一本书,既是孩子的成长记录集,又是父母的自我成长集;既是亲子互动集,又是教育理念和方法集;既是一个家庭的镜子,也是天下家庭的镜子;既是一个女儿的童心,也是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陪伴》,一部岁月的留痕,一部未来的期许。

  《正面管教》文字缩略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

  饮水思源806

  88《正面管教》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这个词常常被误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

  Sting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

  白瑛

  《正面管教》积极的纪律,笔记002

  和善而坚定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 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 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

  让爱在每一天

  正面管教精华

  荐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了...

  梦*

  爱,不是说说而已

  一个离异的女人,外加慢跑了四年的爱情长跑。总是看不到结局,在现任丈夫的出现果断结束了,毫无留情的感觉。期间,有美好的花前月下,有痛苦的死去活来。 不过总会过去了。 恋爱都是美好的,丈夫的出现,曾几何时令自己幸福的忘了自我。他幽默诙谐,大方开朗,体贴醉人...一切看来都是优点...

  若香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4

  作者最开始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很多父母和家长的疑问,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在以前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心和上进心了呢?”,对此,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见解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这个给我的感想就是时代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既往的经验和观念上面,育儿方面更是如此,若是父母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老是想着“我当年没有如何如何不还是正常长大了”、那怎么有能期望小孩好好成长呢。再有就是不要拿着以前对待小孩的标准和尺度来要求现在的小孩,毕竟大家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都不同了,像是以前生活条件不好追求小朋友吃好喝好“胖乎乎”的,现在则更关注的是“健康”,等等。

  几个比较触动我的关键词

  和善与坚定。这是作者多次强调的对待孩子的态度。其中“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父母和老师会*惯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并对孩子提要求。孩子们经常以抵制或反叛作为回应。多学*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并增进孩子们的合作。

  行为不当。作者对行为不当进行了全新的定义。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不良行为。同样,作者指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而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对上述3个概念加以深入理解,就能正确看待小孩子的所谓“不良行为”并加以和善而坚定地应对。当然了,具体到行动上面如何应对、怎样应对还需要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共勉!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5

  今天来谈谈《正面管教》这本书。

  《正面管教》这本书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版了。经过几次修订。作者是简·尼尔森。在今天的*,它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本儿童教育书和一种教育方式。甚至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机构。

  我接触《正面管教》是最*一两个月的事情,很遗憾,自己没有更早接触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其实正好可以解决我心中的一些困惑。如果能够更早的应用这本书中提供的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我是非常诚恳的推荐这本书的。

  当今育儿的书特别多,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因为这本书主题鲜明,方法简洁有效。它的主题之一就是大家非常头疼的孩子的不良*惯和不良行为问题。当然内容远不止如此。同时,它是一本理论坚实简洁,且在方法和案例方面,讲得非常通透且详实的一本书。它所基于的理论,正是来自我非常欣赏的心理学家阿德勒。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却言之无物的书。

  01 正面管教理念核心:和善而坚定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和善、坚定四个字。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式。

  正如正面管教字面意义所示,它倡导的是正面而非负面的方法,也就是避免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而是正面的鼓励的方式。正面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和善,也就是对孩子态度友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另一个是坚定,就是在对孩子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方面立场坚定,避免滑落到宠溺、娇纵的一面。

  这实际上遵循了*的中庸之道,是我很欣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式能达到什么目的呢?在这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能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正是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和梦寐以求。

  02 理论基础

  尼尔森在书中指出,它的理论基础来自阿德勒,后者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正是心理学名著《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只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在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

  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

  尼尔森采纳了这些基本概念,尤其是社会的人(合作)和社会意识。不过尼尔森把社会意识称为社会责任。她在书中谈论的许多方法和工具,例如著名的逻辑后果,都是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理论。

  所以对《正面管教》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理论和著作是有帮助的。

  03 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概览

  正面管教不仅有坚实的基于阿德勒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基于这个理论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并把这套方法总结为简洁的几个工具,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这大概是很多人喜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中并没有将它的方法和工具做一个罗列和总结,这里我试图梳理和总结一下:

  1.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工具。

  3.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4.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5. 有效的鼓励方法。

  6. 解决权力之争和促进合作的家庭会议和班级会议。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工具。如果我们孤立的来看待使用这些工具,会显得有些零散。实际上,所有这些方法和工具都有共同的内核,我总结为理解,尊重,合作,责任八个字。全书倡导的和善和坚定,也是建立在这八个字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我们就能更好的做到发自是内心的和善;而之所以对孩子坚定,也是因为基于合作和责任的要求。

  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不良行为态度粗暴,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了解和不理解。如果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尊重孩子。而目的揭示法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样的,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要尊重孩子。所以我认为,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以及目的揭示法,处于所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其他方法和工具,都是它们的一个扩展和延伸。

  通过上面梳理,我们就对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内在要求和联系,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

  另外正面管教孩也谈到了父母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重要的内容。

  正面管教篇幅很长,方法和工具也非常多,这里我重点谈一谈,对我帮助比较大的几个方面。

  04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孩子出现问题或者不听话时,很多父母倾向于控制和责备孩子。但书中指出,不要赢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前者意味着控制,后者意味着尊重和合作。怎么来赢得孩子?书中提供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向孩子表达你的理解,并向孩子得到核实。

  第二步:向孩子表达同情。但同情并不意味着认同和宽恕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向孩子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也有的类似行为和感受,可以向孩子说出。

  第四步,询问孩子,要避免将来出现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

  前两个步骤是最关键的。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和艺术。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才愿意听你的,才会跟你合作。

  当我读到这些时,其实发现这跟咨询师和来访者相处是类似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学*正面管教的方法时,是在要求父母成为一个初级的心理咨询师。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尊重,共情这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

  这几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其实对父母要求蛮高的,需要父母们耐心体会和练*。

  05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许多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其实父母们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看法就发生了问题。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行为。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书中指出大人眼中孩子“不良行为”的几种情况: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其实并非真正的不良行为。只是行为不当。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也就是说,孩子行为背后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这一共同目的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小的目的和行为,其背后对应不同的错误观念。即:

  错误目的一:获得关注。错误观念:我只有获得关注,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二:获得权力。错误观念:只有我说了算时,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三:报复。错误观念:我不好过,但你也别想好过。

  错误目的四:自暴自弃。错误观念:我觉得我做不好了。

  作者指出,父母需要仔细的鉴别这四种不同的错误目的和行为。因为它们对应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目的一和四比较相像,孩子都表现为失望和沮丧。但目的一在孩子获得关注后会有好转,而目的四中,孩子则要求父母走开。

  另外一种鉴别线索是,父母对照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到受到伤害,那就是目的三:报复。如果感到受到控制,那就是目的二:权力。

  对于目的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对目的二,父母就应该适当的退出权力之争,改由合作和建设性的方式。对目的三,实际上是孩子的补偿机制,仍然需要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对目的四,则需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小的目标,一点点帮他建立自信。

  因此,这对父母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父母需要仔细的观察,并且体会孩子行为的目的和逻辑,予以不同的恰当处理。

  06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这也是两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用来解决孩子的不良*惯,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非常有效。

  所谓自然后果,就是一种不加干涉的方式,完全由孩子去体会和承担这种不良*惯造成的自然会发生的后果。

  书中讲了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后果的例子。

  孩子上学需要自己带午餐。但这个孩子上学经常忘带午餐。以前妈妈会给他送去。但学*了正面管教后,这位妈妈不再给孩子送午餐。孩子只有向老师借钱买午餐。妈妈知道后跟老师约定,不要让老师借钱。孩子没有饭吃,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就和善而坚定的说,我相信你能自己解决。

  这个孩子就只能问同学借一点面包吃。这样他就吸取了教训。以后就很少再忘记带午餐了。

  这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惯,父母其实不应该替孩子承担他们该做的事。但心软的父母可能经常不忍心,所以就需要父母在执行时非常坚定,狠下一条心来。

  而逻辑后果是,某一个后果,是双方事先约定的。与自然后果不同的是,逻辑后果要求父母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

  书中同样讲了另一个精彩的逻辑后果的例子。

  一个妈妈,她的几个孩子经常不按时吃饭。后来她和孩子约定,早饭在8点半结束。如果晚于这个时间还没有吃饭,就只能等到中午再吃。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某件事情逻辑后果。

  其中一个孩子挑战了这个规则,故意拖到8:31来吃饭。但妈妈和善而坚定的跟他说,对不起,早饭已经结束了,我相信你能坚持到中午,这是我们约定好的。孩子哭闹着去抓食品吃,但妈妈每次都坚定的制止,一直持续了45分钟。第二天仍然如此,但持续的时间短了。此后,孩子就再也不敢挑战规则,乖乖的执行。

  所以要执行好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关键是父母要意志坚定,但仍然以和善的态度进行。从而帮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承担起他们该有的责任。

  另外我注意到,和很多吹嘘自己的书的作者不同,尼尔森在这里谨慎地指出,父母要非常慎重的使用这些工具。因为在多年的教学中,尼尔森发现很多父母使用逻辑后果,进行变相处罚。这也是各位父母们要用心体会和注意的。

  07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

  当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时,可采用积极暂停的方式,让双方都冷静一下。

  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命令的方式。书中也举了一个比较精彩的例子。例如,当要求孩子学会打扫厨房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在厨房变得干净之前,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如果孩子遗漏了什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提醒。总之,我们不应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直接命令。

  08 有效的鼓励方法

  尼尔森非常提倡对孩子进行鼓励。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

  但鼓励也需要有效的方法。倒如,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安排特殊的时光;抱一抱;让孩子从错误中学*,等等。

  09 一点体会

  正面管教确实是一套有效而实用的教育方法。尽管我接触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尝试使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我感觉,要正确应用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式,关键仍然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对于那些惯于批评或惩罚孩子的父母,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尊重和理解孩子,如何变得和善。对于那些惯于娇纵孩子的父母,则需要学会如何变得坚定,要学会让孩子承担他们的责任。

  同时,每个工具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场合,要仔细辨别。

  对于今天对孩子娇纵和惩罚大行其道的*,正面管教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我衷心希望*的学校和家庭都能推广正面管教的方法和理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和社会合作能力,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建立自信,为他们将来建立健全的自尊自立的人格打下基础。

  如果比较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和正面管教教育法,我发现它们的内核仍然是一致的,就是,都是要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予孩子爱。但蒙台梭利法更注重孩子自我内在天性的发展,而正面管教更侧重于父母和老师以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发展孩子社会化的一面。两种方法真实可以互相补充。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更多的应用蒙台梭利法,利用其精神胚胎和敏感期原则,以便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则可以更多的应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发展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

  但所有方法的前提,都要求父母和老师,从尊重和理解孩子开始。

  20xx/4/13,北京。

  《陪伴》是一个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系列文集,也是一部孩子陪伴散文随笔集。按照孩子成长时间顺序,每篇文章均会重点探讨某个亲子教育主题,寓教育理念和方法于活泼的亲子互动和真人真事之中。从来没有一本书,既是孩子的成长记录集,又是父母的自我成长集;既是亲子互动集,又是教育理念和方法集;既是一个家庭的镜子,也是天下家庭的镜子;既是一个女儿的童心,也是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陪伴》,一部岁月的留痕,一部未来的期许。

  《正面管教》文字缩略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

  饮水思源806

  88《正面管教》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这个词常常被误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

  Sting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

  白瑛

  《正面管教》积极的纪律,笔记002

  和善而坚定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 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 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

  让爱在每一天

  正面管教精华

  荐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了...

  梦*

  爱,不是说说而已

  一个离异的女人,外加慢跑了四年的爱情长跑。总是看不到结局,在现任丈夫的出现果断结束了,毫无留情的感觉。期间,有美好的花前月下,有痛苦的死去活来。 不过总会过去了。 恋爱都是美好的,丈夫的出现,曾几何时令自己幸福的忘了自我。他幽默诙谐,大方开朗,体贴醉人...一切看来都是优点...

  若香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6

  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的家校合作,开启了我与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以往的亲子阅读都是陪伴他读绘本故事,真正的用理论指导自己参与孩子的人生这还是第一次。

  《归属幸福论》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杨洪兴老师所著,偶然一次的交谈中,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物质的丰盈并不能带给孩子满足,精神的充实也难以产生幸福感,这种感觉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有体现,这是为什么呢?杨老师的回答给了我答案:人的幸福,不是人物质或精神需求的满足,而是人需要具备的改变世界的能力。这和我们所选择的力旺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我由衷的庆幸。

  书中向我们传递了幸福是人毕生的追求,我们用感通感知幸福的真谛;用关系编织幸福的圆满;用艺术构筑幸福的环境,用归属标志幸福的实现;用生命使幸福永恒。

  结合这一年陪伴孩子的过程,我感触很多,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一、从微小生活中发现幸福快乐的能力。

  俞敏洪在《奇葩大会》上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认为: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去看所谓的“伟大志向”能不能让他更加快乐和幸福。这也是我陪孩子这一年中不断学*到的,这一年,我从“口耳相传”的教育观到理论学*的过渡,首先感谢的就是在家长课堂中聆听陈默老师的“不做焦虑的小学生家长”,从此我就不放过校家合作中的任何一个和教育相关的信息,从中受益良多。从每天睡前的快乐分享,到班级优化大师中的表扬优点,都默默的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快乐幸福源泉,也让我深思快乐幸福其实很简单。

  二、心无旁骛,培养快乐的学*能力。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做起来太难,没有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能逃开这个魔咒。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20xx年考生高考成绩分布公布后,盲校学生王蕴与本地高考分仅差3分,孩子和家长都很淡定的说:“他们从不考虑排名、比较、不问分数,只想着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点,学*是一生的事情,小学、初中、大学只是学*的一个阶段。”诚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心境,但我们还是要多改变一下自己,学会尊重和帮助孩子从内心去热爱学*,探索知识。孩子的世界很清澈,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慢慢改变,在上学期老师给孩子们放映《*机长》影片,至今我的孩子还在迷恋刘传健机长,并为此查找资料、锻炼身体,保护视力等,对他而言,这些努力是实现理想的幸福的事情。

  三、不忘初心,守住家长的心理底线。

  写到这里想起了孩子小时候自己的愿望:希望他健康快乐。那时候的愿望简单而纯粹,只有对孩子深深地爱,不为他识多少字,会多少知识,只希望他健康快乐,慢慢走着可能忘了这份初心,时时反思,也使我们寻回了初心,依旧愿他健康快乐。每次讲起,都和他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对父母的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这份缘纯净悠远。

  幸福的追求,不是需求的实现,而是生命状态的释放与形成。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人也像花一样,有一种人结果,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一种人不能结果,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只要有健康的性格与心态,气质可嘉,照样可以像玫瑰和郁金香一样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使世界充满阳光和快乐,影响万物的幸福。愿我们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坚守幸福。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7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8

  家长要学会肯定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把每次犯错当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要用和善而坚定的爱。最好选择在*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们来看看严厉的教育方式:用严厉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来说会产生四个反弹:憎恨、报复、反叛、退缩,这四个词语是孩子所做的反应。越是严厉,孩子的自尊水*就越低,从而就没有自律性。当父母盯着孩子从小到大学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其实孩子在那时是没有自律的,全是父母逼迫自己做的不想做的事情。好比一根弹簧,不断的积压、把压力放到最大的时候,父母放手的时候,就立马反弹了,所以一到大学就懈怠了,就放纵自我了。试问家长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应该像个导游一样,去解读、去告知。

  可以学着,用和善而有边界的爱,让孩子找到自我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觉得有人爱。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是在寻找归属感,希望有人爱。童年没找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会到成年后从配偶哪里获得。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长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坚定。当与孩子有正面冲突的时候,学会转身离开,告诉孩子:今后每当你让我生气的时候,我都会转身离开。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和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感到有价值的,如何赢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爱的联系,当孩子表现出错误的时候,父母会说,妈妈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以告诉事情的自然后果,没关系的。学会了什么?

  把孩子的犯错当作是学*,而不是谴责。如果一味的谴责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就是想划清界限和孩子,你认为这不是父母的错,我教过他了,其实是自我怕受到谴责,不能面对问题。读后感·因为父母也有*惯性的不愿意面对困难,这是一种自然性。但是当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学会道歉,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寻求原谅,找到解决方法。任何一个家庭都会犯错的,当孩子学会道歉的时候,家庭会出现很多修复的机会。价值感:日行一善,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不求回报的事情。生活中是有很多机会是可以为别人做事的,其实是很美好的。自我认同感就会上升。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9

  1、正面管教是什么

  一种区别于严厉和骄纵的管教方式。和严厉的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发号指令不同,正面管教会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和在规则以内的自由;正面管教也和骄纵不同,不会给孩子无限的自由和无限的选择。正面管教主要旨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当做社会人一样尊重、*等的对待,而不是粗暴的发出指令,或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具体的方法是:废除惩罚;废除骄纵;态度和善而坚定;当心惩罚带来的负面效果;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放弃一些荒诞的观念;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的过程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

  其中惩罚的长期负面效果,被称为4R: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2、阿德勒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6)*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指所有人对*等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7)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正面管教实际的应用

  (1)懂得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并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鼓励孩子。

  (2)重新认识不良行为

  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所谓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时候只是小孩子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已,之所以表现出不良的特征,无非是因为孩子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或者缺乏有效的技能,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阴蚀王而产生的行为等。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错误目的。德雷克心理学解释四个错误目的包括: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针对孩子的错误目的,选择适宜的鼓励方式。

  (针对各种错误目的的解决方式,因为太程式化,不摘录)

  (3)区分好逻辑后果和被包装的惩罚。

  首先要区分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就是类似于不吃饭会饿这样的,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让孩子知道这个自然后果的存在,从而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父母让孩子做什么。而逻辑后果相比于自然后果,就是有大人干预的后果。

  要防止逻辑后果滥用,或者成为被包装的惩罚,必须符合逻辑后果的四R,相关、尊重、合理和预先告知。相关的意思是,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打骂等,而是应该和善而坚定的执行。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4)关注于解决问题

  (5)有效地运用鼓励。

  其中认为比较关键的是,区分鼓励与赞扬,和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的好时光。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成年人往往有一个误解,以为孩子的自尊是从赞扬中得到的,但是其实自尊只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大量的错误中学*才能*得的。

  (6)家庭会议和家庭活动

  (虽然很欣赏组织家庭会议的办法,但是书中的模式,有点太做作了。个人观点。)

  个人感想

  书中给的一些方法有些老派,而且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国情,但是这个教育观念值得推崇。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需要时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衡量,考量自己是不是过分控制或者过分骄纵。具体的操作也要因材施教,因大环境施教,也不要指望证明管教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方式。

  简单说正面管教就是正向鼓励,不要对孩子惩罚,也不要过分骄纵,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并且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等的社会人来对待,给予尊重和关注,用和善坚定的态度来传递讯息。

  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错误中学*,改善不良行为等,从而建立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家长或者教师要实施好正面管教,要清楚惩罚存在的问题、骄纵孩子的问题,并且掌握正面管教的方式,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具体的情况用好正面管教这个工具。

  这本书有一整个系列,给出系统的解决办法,不准备拓展阅读了,有兴趣可以当育儿工具书看看。根据这个核心观点,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能更实用。尊重、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建立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规则,然后温和坚定的执行、引导和改良,就是所有的核心。这必然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往复的过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扩展2)

——正面管教读后感 (菁华9篇)

正面管教读后感1

  以前在樊登读书会听过这本书,时间久了忘光了,前天偶然机会再听樊登老师讲的时候感悟颇深,有些感悟记录下来。

  在本书《正面管教》中心就是一句话:和善而坚定。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有爱也要有边界,有原则。光有爱没有边界就成了骄纵,光有原则没有爱,孩子就不会听我们的,只能解决短暂问题,如果我们感觉教育孩子很费力,那么说你的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甚至也只能是解决短暂问题。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爱是一切问题根源,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大人问题也是如此,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在3岁之前我们可以给予无条件的.爱,哭闹时就要去哄,3岁以后孩子已经懂得很多,这个时候不能光有爱,还有有边界。但是孩子又跟大人不一样地方在于,孩子对于事情的理解方面,更多靠感知力,解读能力很差。书中举例子,二胎来到后,因为小宝宝不会照顾自己,家里更多精力观照老二,老大就错误认为当自己是个小宝宝,爱哭闹,需要奶瓶,尿裤子爸爸妈妈就会照顾自己,结果是适得其反,阿黛尔解释并非事实,只是他通过感知得来的,他的行为取决于他认为的事实。其实这个时候孩子是需要关爱,一个拥抱一个无言的暗号就可以满足孩子。通常这个时候大人往往就会更加气愤,其实越是愤怒,呵斥效果越差。让他感知父母是爱她的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训来的快。

  爱是教育的前提的话,那么原则才会让这个孩子更加健康自信成长呢。何为原则,何为边界。为何要对小孩有原则,有的人喜欢对出问题孩子说,那是孩子天性,实则是大人对孩子的骄纵。我们要尊重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以后也是社会人。我们不教育,迟早会被社会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懂法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小事告知他。这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大连14岁男孩猥亵10岁女孩不成将其杀死的案件,如果说14岁还不构成法律责任的话,那么未来这个孩子也将是父母的终生负担与遗憾,因为这个孩子这么小就做出这样事情,没有走向社会,完全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父母还以为对孩子的骄纵是爱,实则是害,今天的结果可以说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今天能**,并且**后如此淡定,还在同学群云淡风轻的谈起此事,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积纵成害呀,再比如李双江儿子李天一也是一样,孩子后半生就这么让父母给毁了。

  本书中介绍几种家教类型,严厉型,顾名思义有原则,缺乏爱的沟通;骄纵型,放任,给予无限自由,没有原则,有爱。正面管教型,是既要有爱也有原则。在现实中,每每遇到问题我们都会头痛,其实每一次问题都要把他看成学*机会,跟孩子一起解决,先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同时由要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当孩子不哭闹时候,再去训练孩子,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书中案例,如何解决孩子早晚作息问题。可能我们会遇到,到了该吃饭时候不吃,该刷牙时候,去玩玩具,该睡觉的时候,却要看绘本.....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都是我面对的。本书观点是:让孩子参与到日常作息计划中来,征求孩子意见,一起参与制定晚间作息时间表:哪个时间段玩游戏,哪个时间看动画片,哪个时间运动,哪个时间要刷牙洗脸上床,上床进行几个游戏后要关灯睡觉。包括早晨要穿什么衣服,提前一天跟孩子沟通好,这样早上时间就很轻松。甚至早餐吃啥,当让孩子参与制定这些后,早晚时间都会很美好轻松了。通过让孩子参与制定孩子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有动力。这样做起来不费力还有效。

  赢得孩子还是赢了孩子这是一个我们选择。当我们赢了孩子,孩子就选择输了。教育孩子的路上,自己还有很长路要走,未来要正视自我问题,自我成长,孩子才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后感2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在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时的语言讲解作者和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总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词,在精彩之处画上几个着重号。有些教育观念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真的能够拿来管教班里的孩子吗?怀揣了一丝不解和怀疑,我跟随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老师和家长培养成“讨好着”或是“总是

  寻求别人认可的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学生还处在道德观念发展较为低级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书中提到的“积极的暂停”便与我们*时经常讲的“冷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赢得学生的赞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静下来,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在心*气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犯错的学生需要“暂停”下来去冷静地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老师也需要时间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行为的目的或是动机。严厉的训斥或许可以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对学生却尊重,而且从长期效果来看,也是不奏效的。当然如果想将“暂停”的价值充分利用,还要遵守书中列出的四项指导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告知孩子使用“冷却时间”等心情好转,再在互敬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将积极的“暂停”变成消极的生闷气。用启发引导犯错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3

  最*,陈锦颜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正面管教》,初看书名令我感觉这是一本让家长、老师不要批评或者惩罚孩子的说教类书籍,说实话,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我当初是挺抗拒读这本书的。不过,当我翻开这本书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简·尼尔森的这本《正面管教》里有很多观点都刷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如“惩罚并不符合有效管教的任何一条标准”“若想让孩子做得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是非常荒诞的”“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在看《正面管教》这本书前,这些观念我是很难理解、接受的,但当我读完整本书后,觉得尼尔森教育孩子的方法还真是有一套。就如尼尔森认为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在我们看来,犯了错误就得改,首先就得让犯错的人严肃认真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可否认在我们眼中,“犯错误”就等于“坏事情”“很糟糕”,但尼尔森认为“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的.好机会”,这样的想法是以前的我决不能接受的。

  我带的班级是年纪较小的孩子,每到下课休息时间,总有那么几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把桌椅都撞乱了。有时候,孩子会不小心磕到桌子椅子上,腿上、手臂上会留下一道红印子,严重时还会把膝盖磕破,作为老师,看着是既着急又生气。此时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犯错了,低着头走到老师身边,等着老师的发话。在以前,我会认为“让孩子害怕”才能让孩子记住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再犯的,所以总是严词厉色地对他们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可就要让班长给你扣分了。”看着孩子们听完我话后那紧张害怕的样子,我会想,这次教育起效了,他应该会记住了,如果孩子们笑嘻嘻的,我则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一点都不觉得自己犯错了呢?要是这样,我会继续说教一番,直到我认为他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为止。

  可是,没隔多长时间,这种追逐现象又出现了,当时我就很苦恼为什么会屡教不止?现在再想想,当时的教育方法可能真的不好,我并没有让学生从错误中学到什么,有的只是学生犯错后对老师的害怕,一旦老师不在场,这种“害怕”就会降低,于是,学生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读后感·对此,尼尔森认为,我们要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学*的机会。作为大人,我们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不要认为孩子犯错了是一件多么令人头疼的事情,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的好机会。我想,下次班上再出现学生追逐的情况,我得尝试笑着跟我的学生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这样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正面管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再三品读。当然“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把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断思考,积累经验才是最有意义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4

  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值得推广给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以及现代儿童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些在书的开头就提到了。孩子要想具备这些能力要允许孩子边学边干,自然的培养能力,家长要与孩子在相互尊重中建立合作关系。

  在书本的第一章中提到了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严厉型—这些是你必须遵守的规则,这是你违反规则会得到的惩罚;骄纵型—我们没有规则。我相信我们会爱对方,并且会幸福,我相信你以后会选择自己的规则;正面管教—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断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从女儿出生到现在,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们自己确实走过很多弯路。曾经觉得批评和指责可以帮助女儿矫正一些不良*惯。在*常的管教中是对孩子严厉地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表面听话了实际心里很不服气,而我们事后也很内疚。对比了下书上说的三种互动方式,我们是严厉型的,常常是我们对她唠唠叨叨,她茫然地被动接受,但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时,错误依旧发生。而我们只能是对她惩罚,收效甚微。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使用过骄纵的方法,认为这是培养她自信的一种方法。我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她犯错误的时候我们也不说教,让她自己解决,甚至不指出她的错误,怕伤到她的自尊和自信,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似乎也不行,因为这样以后小孩子意识不到很多错误,甚至认为我们家长就不应该管教她了,或者在事情上她总认为她有道理,家长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我行我素。

  阅读了《正面管教》后,发现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骄纵的方法。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既不用像严厉控制那样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从头到尾都是大人在承担责任,当大人不在场的时候,孩子们没办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用像骄纵型那样在教导孩子时不负责,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放弃了责任。正面管教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四个标准:和善与坚定并行,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期有效果,教给孩子各种技能,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用和善的语言和孩子沟通,不惩罚不说教,而是问一些启发性语言,使孩子积极地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良好品格。

  读完之后,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可总结为以下四步:第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第二、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再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第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这只是本书中**与孩子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在**友善、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下完全是能够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由此我们能够感受到这是本非常实用的书。不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的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诸多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针对困扰大家的众多问题,作者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既浅显易懂而又非常透彻、深刻,可谓触及灵魂,深深地震撼了我。理论结合实际后,发现自己在以前的教育中出现的错误基本上都能在书本中找到实例,而且作者在这些事例后面都提出了正确的处理方法以及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结果。这种方式更加说服了我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处理和小朋友的关系,同时也心服口服地认为这是一本值得推广的好书。

  所有这些总结下来,我们最最需要的是我们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的世界看做独立的世界,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尊重、理解、关爱孩子的成长,赢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纵孩子。试着努力改变我们旧的*惯,耐心下来,随着对于原理的理解的加深是能够看到问题的改变的。

正面管教读后感5

  我们的学*或是读书也是为了改善现在的状态,但如果追求完美,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只求改善,不必期待完美,对待孩子亦是如此,承认孩子的进步,学会鼓舞孩子,才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当我看到138页的图时非常的震撼,我们*时不就是如此吗,只看到了孩子的缺点,却没看到优点。85%的优点看不到,唯独盯着那15%的缺点,要学会从每个孩子的行为中寻找优点。

  有时我们在实践这些知识时会有压力可能家人会不理解,可能同事不会理解,但这时我们必须要保持头脑清醒,并且去做最有成效的事。遇到问题并处于压力之中的时候,要记得离开旁边的观众,这样才能更好的在私下里解决问题。

  安排特别时光,这里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每天必须给孩子一个小时或怎样,但是这个特别时光必须有,而且要让孩子确切的知道这段时间是为他们设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特别时光的安排。在学校中也可以给一部分学生一些特殊时光,要记得每个孩子都要有每天几分钟,让孩子感受到特别关注,让他们获得归属感。

  我们常常用赞扬来让孩子达到一些行为目的,但赞扬真的能给孩子自尊吗?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错误中学*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花时间训练孩子,当我们指望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时,需要教给他们怎样收拾告诉他们这一步怎样做,下一步怎样做。但要记住,孩子总归是孩子,不要苛求他们事事做的完美。

正面管教读后感6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等的对话。有了*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面管教读后感7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在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时的语言讲解作者和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总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词,在精彩之处画上几个着重号。有些教育观念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真的能够拿来管教班里的孩子吗?怀揣了一丝不解和怀疑,我跟随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老师和家长培养成“讨好着”或是“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学生还处在道德观念发展较为低级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不过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对极度叛逆,并且态度非常恶劣的孩子时,往往会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对的,觉得都是学生的错。一番指责之后,能解决问题倒还好,怕就怕学生更加极端地为自己辩解,使小问题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当我们要求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书中提到的“积极的暂停”便与我们*时经常讲的“冷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赢得学生的赞同和支持,首先就得冷静下来,任何问题都应该是在心*气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决。犯错的学生需要“暂停”下来去冷静地思考自己做错了什么,老师也需要时间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行为的目的或是动机。严厉的训斥或许可以迅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对学生却尊重,而且从长期效果来看,也是不奏效的。当然如果想将“暂停”的价值充分利用,还要遵守书中列出的四项指导原则,对学生进行训练。告知孩子使用“冷却时间”等心情好转,再在互敬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绝对不能将积极的“暂停”变成消极的生闷气。用启发引导犯错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还是很听话的,都想要在老师面前当一个好学生,但是当他们犯错的时候,却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对。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犯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师和家长往往更加关注于惩罚而不是问题的解决。犯了错误的学生为了避免责罚和保持良好的形象,于是短期性地表现良好,以达到弥补过错,重新获得认可的目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只是暂时性的,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好了疮疤忘了痛”,继续犯同样的错误。然而,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且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做得更好。不过,首先我

  们自己就得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让孩子认识到犯了错之后,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师的斥责,而是从错误中得到了哪些收获。在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犯错的孩子。启发性的问题的首要目的就是让老师会和家长停止告诉孩子答案。当孩子的思想或是行为不恰当时,帮助孩子分析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总结,最终与孩子一起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还能对解决方式更加认同。作者还认为,将启发式问题运用在班会当中,效果也很不错。作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会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降低,同时他们的自主意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长期以往,也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班会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在遇到困惑的问题时,应该如何解决。问学生该怎么做比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体会到冷静思考的好处之后,他们的自我价值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对我们教师来说,正面管教既不会让学生感到屈辱,也不会让老师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与合作的基础上,教会孩子学会对他人理解和宽容,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起责任。这样好的教育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在*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正面管教读后感8

  因为有了前一本书的基础,看这本书时有些东西就比较好理解些了!这里说的不要问圈套式问题,好像是我常干的,我总是*惯性的回到家,看到他就会问今天作业做好了吗?什么什么的都干了吗?可以想象到我接下来面对他的回答会做出什么相应表情了!还有就是我家现在看到什么好玩的新鲜的东西都想要,都想买来玩一下,不给买还要想办法让我们给他买,有点头疼,*常我们只能和他说:什么都想买,我们家又不是开银行的或者你买过了玩不到三天就又不玩了之类的话,所以还是要让孩子知道欲望与需要之间的区别,耐心的帮助他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做出惩罚是希望他能记住并吸取教训,让他下次不要再出现类似问题。帮助孩子为了将来而学*,而不是为现在或过去付出代价,这个说的很好,发生了就要想办法补救,让损失伤害降要最低,而不是纠结懊悔。我们经常通过说教和解救协助孩子避免出现错误,可是不自己亲身经历体验,就不会记忆深刻,也不会成长改变!关于奖励小红花的策略,我家原先也用过,后来没有用下去,可能我不是个坚定者,所以他有时会耍赖,而在集体中就不一该怎样就怎样,这是规矩!以后我也要努力做到,这样就不用左一遍右一遍的唠叨了!

  我有多了解我的孩子,以前总觉得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所以有时会很烦燥的,希望他立马就能改变!可现在有点茫然了,当你认真的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时,有些缺点不过是路边的小草,轻轻一拔也就去掉了,趁现在他们还很依赖我们的时候要珍惜多和他们相处交流,也许再过上个几年他们大了就享受不到他的撒娇抱抱了。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同样我们也会犯错,有次我生气无端的对他发了脾气,事后觉得这样不对就向我家浩浩坦承道歉了,他的表现让我很欣慰!所以犯错不可怕,如何妥善处理,如何从错误中学到经验,这是需要让孩子知道的:承认、和好、解决,这三步缺一不可。但是同样的错误是要避免再次发生的,要明确告诉他什么是‘错’,什么是‘恶’,以示警戒。

  现在和他聊天,都在刻意的让他多说,让他说

正面管教读后感9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当班级里出现一些比较难管教的学生,常常产生一种无力感。我没有太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除了说教,就是批评指责。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我们的说教和指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最*,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阅读这本书时,看到很多事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深受启发。可能再遇到问题到底怎样正面管教不一定马上找到最好的方法。但书中很多理论像警钟一样不断敲打着我的心。

  感受尤深的是一条是:“把孩子不良的行为转变为贡献行为”。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就和文中的史密斯老师一样,总觉得对于问题孩子(马克)不良的形为,必须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然后牢牢地记住,以后才能不再犯。看过这本书,觉得悚然一惊,我们的错误观念是:为了让孩子们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书中提到:孩子们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按照这种方法,我在班级管理中做了尝试,原来一个总不写作业的孩子,再怎么教育也不能做到每天写作业。但课堂如果你给她展示的机会,她就会很积极,经常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且正确率颇高,在小组合作中,她在课堂的表现得分经常超过了不少同学。这样的调整能够一定程度的调动她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小组的4号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她不写作业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总体学*情况还不是很好,只是在课堂表现有所好转。不过,能够转变一点也有进步。本次期中考试中,她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那么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我们也努力做到: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这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书中还讲了出现问题该怎样处理的方法。就是大家一起讨论规则。以前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解决问题的实质——尊重孩子,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所有人的首要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句话在这本书中反复出现,孩子的四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当每个人都有了这种感觉,就会喜欢一个集体。对于问题孩子,我们尤其应该注重方法,以尊重为前提进行的活动,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当我们了解,就会理解,当我们理解,就会尊重。只有真正尊重,才会给人归属感和价值感。让孩子感觉好,他们才能做得更好!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扩展3)

——《正面管教》的读书笔记 (菁华3篇)

《正面管教》的读书笔记1

  当我们与孩子相处时,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不听话,或者行为不规范,而去对孩子进行惩罚,惩罚的作用可谓是立竿见影,短期有效,但*日里的惩罚累计起来,却发现我们的惩罚在慢慢失去效果,或者说,只有加重惩罚的力度才能达到效果。日积月累的惩罚后发现,孩子的脾气随着惩罚越来越大,那当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正面管教》里提出,我们需要用坚定且和善的态度去对待孩子。“积极的暂停”就是孩子在犯错时,我们可以去运用的一个小工具。

  我们都听说过“冲动是魔鬼”,因为人在暴怒的瞬间,理性脑的盖子打开了,人在此刻处于被“动物脑”控制的时刻,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就是气话,做出来的事也是极具破坏性而且对解决问题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不论是孩子还是**,在意识到自己有脾气来了,理性脑的盖子即将要掀开了,要有意识的察觉并采取“积极暂停”的方法。

  适当的停一停,听上去很不合理。问题都发生了,为何不立即解决,反而要求停止呢?可是这恰恰符合人的心理诉求。我们只有在情绪*静的情况下,才能比较理智的解决问题。当我的孩子因为触犯了一些原本定好的规则时,我会去指出,或者制止孩子,但孩子的反应很有可能是不认同,不配合。而他的不配合,就会引起我的怒火,开始骂孩子这不对,那不对,越说越来气,这时的我简直是点着的炮竹,如果他再做一点点错事,我绝对是会忍不住想要动手惩罚他了。

  经过多次的努力后,我尝试了积极的暂停,当我意识到自己在不停的唠叨时,我决定暂时离开案发现场,去没有孩子的地方呆着,这样的好处是,没有孩子在眼前,你的理智脑仿佛在恢复过来,动物脑开始慢慢退下去。当我觉得可以再面对孩子时,我重新找到我的孩子,跟他说,妈妈刚才太着急,态度不好。我发现当我的态度处于*和状态时,孩子也不那么激动,而且也愿意配合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积极暂停”的功效。

  “积极的暂停”,不只是为了让孩子感觉好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感觉好起来后,一起商量计划,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书中还提了几点怎样进行“积极的暂停”,和孩子一起创建一个暂停去,让他们自己决定暂停区是什么样的,放什么东西。还可以让孩子给暂停区取个特别的名字。当他们沮丧时,问“去你的某某区有帮助吗?”让孩子意识到暂停区的作用。还有就是做出使用积极暂停的榜样,等我们自己沮丧或者生气时,去我们自己的暂停区。

  也许家长们会问在孩子“暂停”时允许他们做些愉快的事情,允许孩子玩儿玩具、读书、休息或听音乐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奖励。大家会觉得孩子要遭到惩罚(感觉更糟)才能做得更好,当往往是当孩子们感觉更好时会做得更好。如果孩子在你让他积极暂停的时候跑了出来怎么办?是不是要继续送回“暂停区”呢?实际上只要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改变,就没有必要再送孩子回“暂停区了”

  我们要做的是要记住积极暂停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改变行为,而不是用权力让孩子吃苦头,如果当时孩子自己选择去他的“特别的地方”——一个他帮着布置的地方——直到他心情好起来,就会更有效。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对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正面管教》的读书笔记2

  时光在书香中飘逝,《正面管教》这本书也伴着夏日的缓缓炎热慢慢展开。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他是个特别不合群的孩子,上课时永远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并把椅子360度旋转。喜欢插话,走路永远不在队伍里,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级后面,作业不按时交,订正从来不按老师的要求写……我跟他讲了无数次的道理,也经常在下课后把他单独留下来进行教育批评,可是大半学期下来,我的批评教育对他似乎不起什么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时都是低着头,但常常是我在唱独角戏,后来还是老样子。因为我不认为他是一个笨孩子,所以我决定要在他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争取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这句话,忽然领悟到,这个让我如此头疼的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正是缺爱的表现吗?我决定用爱“收服”他。于是我在每一次的作业中都加一张用可爱的便签纸写的小短语,信中着重表现了其实我内心有多喜欢他,字写得越来越有进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诉他他是我在班里第一个注意到的孩子,我觉得他优秀又阳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一点从未变过!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他的变化,至少上语文课时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

  后来,我对他更加关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带的却还是凉水,于是我就给他倒了一杯开水,还一天多次询问他有没有感觉好一些;而当我发现他有一个很不好的*惯——喜欢在课堂上玩愤怒的小鸟橡皮,有时还打扰到别的同学。思考良久,我让他带着所有的橡皮来我办公室,在他疑惑时把我准备的两块崭新的学*橡皮和他作交换,并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话……终于,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获,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当然成绩也突飞猛进,期末考试考了“优”。

  《正面管教》一书中“安排特别时光”一节中讲到“放学后只要花几分钟作为给一个孩子的特别时光、就能帮助这个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停止其不良行为,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并没有提到不良行为。”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班里有一个小朋友,上课极易分神,学*上很不踏实,试卷常常做的一团糟,小测验的成绩也不行极差。因为家长做生意,接小孩经常晚点,她常常是一个人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的。

  有一次,我很偶然的发现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并且整理讲桌,我很感动,大大地表扬了他,并且跟她约定以后一段时间如果妈妈又来晚了的话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间将有十分钟的“特别时光”,孩子听了很兴奋,像和我共有了一个小秘密。事实上我也照做了,一开始他跟我聊天时很拘谨,后来在我的引导下越来越放得开了,她很愿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时间状态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妈妈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诉了我……当然,在“特殊时光”的作用下,她进步非常大,不仅是成绩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书中还告诉我们要常常鼓励孩子。说真的,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班主任,通常由于心急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批评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很少有人深想过批评带来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积累的效果。这一点对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时的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让学生们受益。

《正面管教》的读书笔记3

  鼓励的方式有很多。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例如:班主任安排课堂上爱捣乱的学生当班长来管理班,交警叔叔安排闯红灯的行人在路边维护几分钟的交通秩序。

  作出弥补。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感觉与等值惩罚有点相似。

  安排特别时光。想起在《小王子》这本书中,狐狸请小王子驯养他的那个故事。“第二天,小王子来到原地。‘最好是在同一时刻赴约’狐狸说,‘比方说,你定在下午四点钟来,那我从三点钟开始就会感到高兴。会面的时刻愈是临*,我就愈发感到高兴。一到四点钟,我就会激动起来,兴奋起来,我会认识到要获得幸福是要付出代价的!可是,如果你什么时候来压根就没准儿,那我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酝酿我的心情……会面就得有会面的讲究。’”狐狸的这段话不由让我们感受到约会般的美好心情。在家中,虽然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但是,哪段时间是真正属于孩子的美好时光呢?安排一个与孩子共处的特别时光,让一个时间从此变得意义非凡,让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光也充满美好的回忆。

  鼓励自我评价。从肯定孩子的有点开始,鼓励孩子对自我进行评价,从而改进不完善的地方。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训练孩子要注意:用清晰的语言使孩子明白该如何做,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用启发式的语言帮助孩子改进。可以用充满乐趣的游戏方式来进行训练。在我们改变做法之前,要告诉孩子。

  日常惯例表。在寒假,孩子制定了寒假作息计划,其中包括起床、学*、睡觉、玩耍等的时间。今天上午,到了学*的时间,孩子还在玩得兴高采烈的,我提醒他说:“接下来到什么时间了?”他回答说:“作业时间。”说完,就去房间写作业了。按照日常惯例表帮助孩子慢慢学会自我管理。

  启发式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试试抱一抱。有一次,小女在卫生间不小心摔倒了,她哭着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的我给了她一个拥抱。没一会儿,她就不哭了,告诉我说:“不疼了,妈妈。”然后就去玩去了。拥抱好像是一张创可贴,能够安抚受伤的心情。

  这一章的内容非常丰富,中心是让我们牢记一点“鼓励”,只要心中想到的是给予孩子信心,那么就不会做出惩罚的事情。面对不良行为,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对于孩子不会做的事情,要花一些时间通过训练让孩子学会。在家庭中安排一个特别时光,感受家庭的温馨,让浪漫与爱驻我家。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扩展4)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5篇)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1

  苏州的好朋友告诉我她在理发时一个年青的理发师说的话,他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我认为,一个人的管教方式对他的性格有所影响,而性格会在有爱人有子女后展现出美与不美。我相信人的一生最关键的是家庭,家庭的美满与否是幸福指数的最关键。

  马斯汀太太与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朝她吼。马太太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你都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的回答:我什么也没做。

  马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发火呢。

  琳达阴着脸颓丧的坐在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太太继续以责备的口吻说: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没什么可做的。

  马太太在学*正面管教,也想到了“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种态度,以和善的语气说:我敢肯定老师当众吼你,你一定觉得非常丢脸(1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狐疑的看着转变态度后的妈妈,马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众吼我了,我觉得又生气又丢脸。(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我不过是想借别人铅笔,我认为老师不应该为这点小事吼我,这不公*。

  马太太说:恩,我理解你肯定那么想,你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还会这么难堪。(4关注于解决问题)

  最后琳达以多准备铅笔解决了问题。

  我的回忆里很多次这种问题造成的不愉快的.经历,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连向我倾述的意愿都没有了。只让孩子不信任我,不再和我分享她在学校的一天。我想和她做朋友的愿望也被自己推向更遥远的日子。

  之前,我想我们可以直接表达有多么爱她,愿意和她分担一切她所遇到的问题,我通常会告诉她: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愿意和你一起解决。但仅仅这么说了,并没有好好的做,因为我没有做好情绪控制,事情也没有得到良性的发展。

  当妈妈以不和善的语气责问时,孩子的内心充满敌意和受伤害之后的委屈。一旦妈妈和善的用合作的4个步骤后,问题能随之解决。

  这4个步骤可以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友善的做了1、2两点,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尊重,关心,是上述步骤的根本。

  这本书里有上百条非惩罚式管教的实用建议。然而,在知道怎么做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坚定的做下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忧心忡忡,很多父母“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准确的表达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如果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到地上,解决办法是让他清理干净,只要大人以和善坚定的语气——哎呦,你该怎么办呢?来引起孩子的注意。问比教来得更有效,告诉孩子怎么做可能会引起他的拒绝或反抗,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中还有一个我们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自尊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种伤害。自尊是孩子自己内在的感觉,而不是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这些给予孩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很可能变成讨好者,学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不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得到的是“他尊”。

  我们能为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教会孩子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观点。通过允许孩子失败来学会解决问题,这些将会使孩子受益无穷。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2

  今天来谈谈《正面管教》这本书。

  《正面管教》这本书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版了。经过几次修订。作者是简·尼尔森。在今天的*,它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本儿童教育书和一种教育方式。甚至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机构。

  我接触《正面管教》是最*一两个月的事情,很遗憾,自己没有更早接触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其实正好可以解决我心中的一些困惑。如果能够更早的应用这本书中提供的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我是非常诚恳的推荐这本书的。

  当今育儿的书特别多,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因为这本书主题鲜明,方法简洁有效。它的主题之一就是大家非常头疼的孩子的不良*惯和不良行为问题。当然内容远不止如此。同时,它是一本理论坚实简洁,且在方法和案例方面,讲得非常通透且详实的一本书。它所基于的理论,正是来自我非常欣赏的心理学家阿德勒。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却言之无物的书。

  01 正面管教理念核心:和善而坚定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和善、坚定四个字。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式。

  正如正面管教字面意义所示,它倡导的是正面而非负面的方法,也就是避免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而是正面的鼓励的方式。正面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和善,也就是对孩子态度友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另一个是坚定,就是在对孩子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方面立场坚定,避免滑落到宠溺、娇纵的一面。

  这实际上遵循了*的中庸之道,是我很欣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式能达到什么目的呢?在这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能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正是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和梦寐以求。

  02 理论基础

  尼尔森在书中指出,它的理论基础来自阿德勒,后者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正是心理学名著《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只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在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

  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

  尼尔森采纳了这些基本概念,尤其是社会的人(合作)和社会意识。不过尼尔森把社会意识称为社会责任。她在书中谈论的许多方法和工具,例如著名的逻辑后果,都是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理论。

  所以对《正面管教》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理论和著作是有帮助的。

  03 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概览

  正面管教不仅有坚实的基于阿德勒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基于这个理论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并把这套方法总结为简洁的几个工具,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这大概是很多人喜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中并没有将它的方法和工具做一个罗列和总结,这里我试图梳理和总结一下:

  1.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工具。

  3.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4.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5. 有效的鼓励方法。

  6. 解决权力之争和促进合作的家庭会议和班级会议。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工具。如果我们孤立的来看待使用这些工具,会显得有些零散。实际上,所有这些方法和工具都有共同的内核,我总结为理解,尊重,合作,责任八个字。全书倡导的和善和坚定,也是建立在这八个字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我们就能更好的做到发自是内心的和善;而之所以对孩子坚定,也是因为基于合作和责任的要求。

  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不良行为态度粗暴,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了解和不理解。如果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尊重孩子。而目的揭示法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样的,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要尊重孩子。所以我认为,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以及目的揭示法,处于所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其他方法和工具,都是它们的一个扩展和延伸。

  通过上面梳理,我们就对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内在要求和联系,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

  另外正面管教孩也谈到了父母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重要的内容。

  正面管教篇幅很长,方法和工具也非常多,这里我重点谈一谈,对我帮助比较大的几个方面。

  04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孩子出现问题或者不听话时,很多父母倾向于控制和责备孩子。但书中指出,不要赢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前者意味着控制,后者意味着尊重和合作。怎么来赢得孩子?书中提供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向孩子表达你的理解,并向孩子得到核实。

  第二步:向孩子表达同情。但同情并不意味着认同和宽恕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向孩子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也有的类似行为和感受,可以向孩子说出。

  第四步,询问孩子,要避免将来出现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

  前两个步骤是最关键的。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和艺术。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才愿意听你的,才会跟你合作。

  当我读到这些时,其实发现这跟咨询师和来访者相处是类似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学*正面管教的方法时,是在要求父母成为一个初级的心理咨询师。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尊重,共情这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

  这几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其实对父母要求蛮高的,需要父母们耐心体会和练*。

  05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许多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其实父母们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看法就发生了问题。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行为。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书中指出大人眼中孩子“不良行为”的几种情况: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其实并非真正的不良行为。只是行为不当。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也就是说,孩子行为背后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这一共同目的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小的目的和行为,其背后对应不同的错误观念。即:

  错误目的一:获得关注。错误观念:我只有获得关注,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二:获得权力。错误观念:只有我说了算时,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三:报复。错误观念:我不好过,但你也别想好过。

  错误目的四:自暴自弃。错误观念:我觉得我做不好了。

  作者指出,父母需要仔细的鉴别这四种不同的错误目的和行为。因为它们对应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目的一和四比较相像,孩子都表现为失望和沮丧。但目的一在孩子获得关注后会有好转,而目的四中,孩子则要求父母走开。

  另外一种鉴别线索是,父母对照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到受到伤害,那就是目的三:报复。如果感到受到控制,那就是目的二:权力。

  对于目的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对目的二,父母就应该适当的退出权力之争,改由合作和建设性的方式。对目的三,实际上是孩子的补偿机制,仍然需要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对目的四,则需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小的目标,一点点帮他建立自信。

  因此,这对父母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父母需要仔细的观察,并且体会孩子行为的目的和逻辑,予以不同的恰当处理。

  06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这也是两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用来解决孩子的不良*惯,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非常有效。

  所谓自然后果,就是一种不加干涉的方式,完全由孩子去体会和承担这种不良*惯造成的自然会发生的后果。

  书中讲了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后果的例子。

  孩子上学需要自己带午餐。但这个孩子上学经常忘带午餐。以前妈妈会给他送去。但学*了正面管教后,这位妈妈不再给孩子送午餐。孩子只有向老师借钱买午餐。妈妈知道后跟老师约定,不要让老师借钱。孩子没有饭吃,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就和善而坚定的说,我相信你能自己解决。

  这个孩子就只能问同学借一点面包吃。这样他就吸取了教训。以后就很少再忘记带午餐了。

  这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惯,父母其实不应该替孩子承担他们该做的事。但心软的父母可能经常不忍心,所以就需要父母在执行时非常坚定,狠下一条心来。

  而逻辑后果是,某一个后果,是双方事先约定的。与自然后果不同的是,逻辑后果要求父母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

  书中同样讲了另一个精彩的逻辑后果的例子。

  一个妈妈,她的几个孩子经常不按时吃饭。后来她和孩子约定,早饭在8点半结束。如果晚于这个时间还没有吃饭,就只能等到中午再吃。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某件事情逻辑后果。

  其中一个孩子挑战了这个规则,故意拖到8:31来吃饭。但妈妈和善而坚定的跟他说,对不起,早饭已经结束了,我相信你能坚持到中午,这是我们约定好的。孩子哭闹着去抓食品吃,但妈妈每次都坚定的制止,一直持续了45分钟。第二天仍然如此,但持续的时间短了。此后,孩子就再也不敢挑战规则,乖乖的执行。

  所以要执行好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关键是父母要意志坚定,但仍然以和善的态度进行。从而帮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承担起他们该有的责任。

  另外我注意到,和很多吹嘘自己的书的作者不同,尼尔森在这里谨慎地指出,父母要非常慎重的使用这些工具。因为在多年的教学中,尼尔森发现很多父母使用逻辑后果,进行变相处罚。这也是各位父母们要用心体会和注意的。

  07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

  当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时,可采用积极暂停的方式,让双方都冷静一下。

  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命令的方式。书中也举了一个比较精彩的例子。例如,当要求孩子学会打扫厨房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在厨房变得干净之前,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如果孩子遗漏了什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提醒。总之,我们不应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直接命令。

  08 有效的鼓励方法

  尼尔森非常提倡对孩子进行鼓励。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

  但鼓励也需要有效的方法。倒如,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安排特殊的时光;抱一抱;让孩子从错误中学*,等等。

  09 一点体会

  正面管教确实是一套有效而实用的教育方法。尽管我接触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尝试使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我感觉,要正确应用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式,关键仍然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对于那些惯于批评或惩罚孩子的父母,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尊重和理解孩子,如何变得和善。对于那些惯于娇纵孩子的父母,则需要学会如何变得坚定,要学会让孩子承担他们的责任。

  同时,每个工具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场合,要仔细辨别。

  对于今天对孩子娇纵和惩罚大行其道的*,正面管教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我衷心希望*的学校和家庭都能推广正面管教的方法和理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和社会合作能力,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建立自信,为他们将来建立健全的自尊自立的人格打下基础。

  如果比较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和正面管教教育法,我发现它们的内核仍然是一致的,就是,都是要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予孩子爱。但蒙台梭利法更注重孩子自我内在天性的发展,而正面管教更侧重于父母和老师以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发展孩子社会化的一面。两种方法真实可以互相补充。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更多的应用蒙台梭利法,利用其精神胚胎和敏感期原则,以便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则可以更多的应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发展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

  但所有方法的前提,都要求父母和老师,从尊重和理解孩子开始。

  20xx/4/13,北京。

  《陪伴》是一个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系列文集,也是一部孩子陪伴散文随笔集。按照孩子成长时间顺序,每篇文章均会重点探讨某个亲子教育主题,寓教育理念和方法于活泼的亲子互动和真人真事之中。从来没有一本书,既是孩子的成长记录集,又是父母的自我成长集;既是亲子互动集,又是教育理念和方法集;既是一个家庭的镜子,也是天下家庭的镜子;既是一个女儿的童心,也是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陪伴》,一部岁月的留痕,一部未来的期许。

  《正面管教》文字缩略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

  饮水思源806

  88《正面管教》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这个词常常被误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

  Sting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

  白瑛

  《正面管教》积极的纪律,笔记002

  和善而坚定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 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 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

  让爱在每一天

  正面管教精华

  荐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了...

  梦*

  爱,不是说说而已

  一个离异的女人,外加慢跑了四年的爱情长跑。总是看不到结局,在现任丈夫的出现果断结束了,毫无留情的感觉。期间,有美好的花前月下,有痛苦的死去活来。 不过总会过去了。 恋爱都是美好的,丈夫的出现,曾几何时令自己幸福的忘了自我。他幽默诙谐,大方开朗,体贴醉人...一切看来都是优点...

  若香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3

  南京的天气又回到了寒冷。

  早晨出门穿鞋时,我发现她穿着我为她新准备的夏天的短袜,我告诉她这是夏天的袜子,今天穿会冷的。她说不怕冷。

  正准备开始无聊又可笑的说教时,立刻冷静下来,我想今天穿也不会造成她感冒,鞋子还是挺保暖的,便由她去,心里期待晚上回家她自己会有体验。

  晚上,主班老师和我微信沟通,认为她的袜子不够保暖,还有裤子,我想老师在换室内鞋或午休时发现了短袜。我没有就此事再和孩子沟通。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早晨,我看见她穿了冬季袜子。我想她自己的体验告诉了她生活的经验。

  鲁道夫·德雷克斯把对待孩子时的和善和坚定并行的重要性教给了我们。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

  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举一个实例,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

  在一个严厉型家庭,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最好:比如下雨天该穿什么,每天吃什么。

  乔尼是个3岁的孩子,为了让她吃早饭,妈妈做了以下步骤:

  1妈妈先说服乔尼今天为什么要吃玉米粥,可3岁的孩子不会对那些话有感觉,他还不想吃早餐。

  2妈妈把玉米粥做的更好吃点,可他还是不想吃。

  3妈妈试图给他上一课,比如告诉他非洲有多少孩子正承受饥饿的痛苦(我曾经常用)。

  4不吃就饿着吧!

  5妈妈对这种感觉维持了30分钟后,便开始内疚,孩子饿坏了怎么办?

  6孩子从游戏中结束,开始对妈妈叫:我好饿!

  7妈妈又开始无聊可笑的说教“我早就告诉你不吃早餐会....”(我经常用)。此时的乔尼目光呆滞的看着远方,而妈妈对自己的说教很满意,她已经让孩子又一次知道妈妈有多正确。

  8妈妈做了乔尼喜欢吃的,早餐结束。猜一猜乔尼的午餐会怎么样?

  我们继续乔尼的早餐,在一个骄纵型家庭。我假设做早餐的人是奶奶或外婆。

  1奶奶强调今天的早餐很有营养很好吃,可是乔尼不想吃。

  2乔尼只想吃面包,于是,奶奶回到厨房,加热起面包来。

  3面包好了之后,乔尼又想起昨天广告中的“维蒂麦片,冠军早餐”,于是,奶奶赶紧让爷爷去买。

  这样的故事,我相信现实中会有。很多家庭,到孩子入学,父母才承担起管教孩子的责任,这时再进行正面管教,所花的时间与坚持需要更多。

  乔尼继续来到正面管教型家庭,或许,这是一个最难处理的早餐,至少在短期来看。

  1今天的早餐是谷物类,妈妈让他选择小麦圈还是麦脆。

  2乔尼看过麦脆的广告,于是,他选择了麦脆。在他吃第一口后,他并不觉得好吃,麦脆不脆,于是要求妈妈重做。

  3妈妈说,我现在没有办法再做更好吃的,我们吃午餐时再解决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妈妈没有进行任何说教!

  4一段时间后,乔尼饿了。妈妈以尊重与温柔的口气说:我想你肯定饿坏了,但我相信你肯定能挺到午餐的。

  假如乔尼懂事听话,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但乔尼还没有*惯妈妈这种新方法。

  5乔尼先沮丧,后发起脾气来,这时,妈妈们会觉得正面管教并没有什么效果,好在乔尼妈妈很清楚正面管教的节奏和步骤,理解这是因为刚开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往往会遇到的情形。

  当乔尼发脾气时,妈妈可以用“冷静期”方法,走到另一间房间,让乔尼没有观众,妈妈也可以“我要抱抱法”。年龄小的孩子,先要让她得到妈妈的关怀(除了再做早餐),或转移注意力,慢慢改变他的行为。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足够大,可以两人共同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后面章节)。

  也许有人会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管教的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孩子们要想成为真理与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源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励,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孩子在家里以及学校的表现,包括成绩还有与同伴的关系,都是受归属感和价值感所影响。而惩罚是无益于培养这些,这也是惩罚从长远来看无效的原因。

  特别强调:惩罚的长期效果,要么孩子变得叛逆,或因恐慌而顺从。

  惩罚造成的4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我不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说的去做。

  4退缩Retreat--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能让他们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是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上的。

  之前,我通常会这样:我们共同制定好的事她没有完成或遵守规则,那我们这周末的出行就取消了。接下来,孩子会在周末前沮丧或讨好,而我心意不决,到周末时仍然带她出行。然而,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我想她也不会尽力做好,因为妈妈并不坚定。读这本书后,我想我们需要重新共同制定一些方法。

  关于和善,许多父母或老师抱有模糊的认识,他们决定采用正面管教方法时,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由于他们不想再惩罚孩子而变得对孩子骄纵。其实,和善并不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骄纵。和善不仅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自己。

  假如孩子在和你顶嘴,你可以走开,这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开端,在进入*静期后,和孩子谈刚才发生的问题并制定以后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此后按照共同制定的方法执行。走开是尊重的和善的,后来解决问题是坚定的。

  大多数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合适的解决时机。在生气的时候,人接通的是“原始脑”--只有争夺“权利”或“逃”,不能理性思考。这也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技能,暂停,是一项控制情绪的技能。

  原生家庭的影响:具有两种相反观念的人往往会走到一起,我理解为这是互相吸引的原因。严厉的那一位会更严厉,以弥补另一位的宽大。宽大的那位会更宽大,以弥补严厉造成的刻薄对待。实际这两种做法都是无效的。帮助家庭的方法是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从中选择对每位成员都尊重的方法,并和善与坚定的执行。

  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要做,不要做(例如:*静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一些正面管教工具:

  1废除惩罚

  2废除骄纵

  3和善而坚定

  4给孩子培养“七种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

  5当心什么在起作用(惩罚立竿见影可长期的是负面效果)

  6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的更好就先让他感觉糟。

  7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

  8问启发式问题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4

  昨晚吃过晚饭,我们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儿子,在返回来的路上,我与大家商议:“今晚我们开一次家庭会议好吗?”“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态度,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马上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家庭会议。

  走到家时7:45,小女儿累得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宝贝东西,孩子的爸爸又顺手拿起沙发上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个个似乎都很忙的样子,“看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吧,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的家庭会议定于7:50准时开始。”大家没有异议,于是,我也赶快跑到厨房喝一杯水,让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悄然而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我拿来纸和笔,儿子做记录,我是主持人。“家庭会议现在开始!首先我宣布一下家庭会议的原则,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一番解释。儿子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小女儿也兴奋地坐在小凳子上一个劲儿地直拍手。“会议第一项是致谢。感谢你们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饭,感谢小宝中午我去奶奶家时在路上接我,感谢小苗晚上妈妈择菜时送来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儿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儿乐得笑开了花。其实,刚才在做准备的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在想我要感谢什么,本来以为很难发现的内容经我细细回顾原来都在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轻轻的感谢,没想到带给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许*时,我们太多地关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说得更多的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视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间诚心诚意的互相道谢。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说:“感谢你们的妈妈做好了晚饭,感谢小宝从老家带回了捎来的东西,感谢小苗刚才帮爸爸拿剪刀。”呵呵,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啊!接下来,儿子的致谢开始了:“感谢爸爸妈妈刚才教育我骑车子要小心,感谢小苗上楼时帮我拿东西。”儿子刚才回来的路上,骑着车子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诉他骑车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快慢无所谓,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骑快车、骑逞能车。孩子又想起了刚才的事情。最后轮到小女儿了,她想了半天,摇摇说:“不知道。”我们在旁边一起提示她:“刚才吃的饭是谁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谁牵着你的手的?“经我们一番提醒,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地致谢一番。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解决我们的家务问题。

  *时一日三餐主要以我为主,打扫卫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来做,孩子们参与得较少。自己独揽家务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机会。首先我们通过一项决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认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时间认领自己可以完成的卫生任务。儿子认领的任务有:刷碗、扫地并尝试每周做饭两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厅与大卫生间的拖地任务兼每天的早饭,小女儿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刚才吃完晚饭就是小女儿擦餐桌,她也感觉自己特别能干。“你还可以摆鞋子呀!”儿子在旁边提醒,是啊!小女儿*时喜欢把放在门口的鞋子一双双的摆放整齐,儿子一提醒她也连忙答应下来:“对,我摆鞋子。”剩下的家务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及厨房的打扫。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最后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一次家庭会议的时间。就这样,第一次家庭会议圆满结束,大家感觉很满意,小女儿还恋恋不舍地问:“妈妈,还开会吗?”期盼下一次家庭会议吧!同时也期盼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共同解决我们家庭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孩子们更懂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5

  1、正面管教是什么

  一种区别于严厉和骄纵的管教方式。和严厉的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发号指令不同,正面管教会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和在规则以内的自由;正面管教也和骄纵不同,不会给孩子无限的自由和无限的选择。正面管教主要旨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当做社会人一样尊重、*等的对待,而不是粗暴的发出指令,或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具体的方法是:废除惩罚;废除骄纵;态度和善而坚定;当心惩罚带来的负面效果;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放弃一些荒诞的观念;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的过程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

  其中惩罚的长期负面效果,被称为4R: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2、阿德勒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6)*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指所有人对*等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7)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正面管教实际的应用

  (1)懂得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并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鼓励孩子。

  (2)重新认识不良行为

  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所谓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时候只是小孩子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已,之所以表现出不良的特征,无非是因为孩子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或者缺乏有效的技能,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阴蚀王而产生的行为等。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错误目的。德雷克心理学解释四个错误目的包括: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针对孩子的错误目的,选择适宜的鼓励方式。

  (针对各种错误目的的解决方式,因为太程式化,不摘录)

  (3)区分好逻辑后果和被包装的惩罚。

  首先要区分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就是类似于不吃饭会饿这样的,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让孩子知道这个自然后果的存在,从而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父母让孩子做什么。而逻辑后果相比于自然后果,就是有大人干预的后果。

  要防止逻辑后果滥用,或者成为被包装的惩罚,必须符合逻辑后果的四R,相关、尊重、合理和预先告知。相关的意思是,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打骂等,而是应该和善而坚定的执行。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4)关注于解决问题

  (5)有效地运用鼓励。

  其中认为比较关键的是,区分鼓励与赞扬,和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的好时光。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成年人往往有一个误解,以为孩子的自尊是从赞扬中得到的,但是其实自尊只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大量的错误中学*才能*得的。

  (6)家庭会议和家庭活动

  (虽然很欣赏组织家庭会议的办法,但是书中的模式,有点太做作了。个人观点。)

  个人感想

  书中给的一些方法有些老派,而且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国情,但是这个教育观念值得推崇。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需要时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衡量,考量自己是不是过分控制或者过分骄纵。具体的操作也要因材施教,因大环境施教,也不要指望证明管教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方式。

  简单说正面管教就是正向鼓励,不要对孩子惩罚,也不要过分骄纵,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并且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等的社会人来对待,给予尊重和关注,用和善坚定的态度来传递讯息。

  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错误中学*,改善不良行为等,从而建立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家长或者教师要实施好正面管教,要清楚惩罚存在的问题、骄纵孩子的问题,并且掌握正面管教的方式,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具体的情况用好正面管教这个工具。

  这本书有一整个系列,给出系统的解决办法,不准备拓展阅读了,有兴趣可以当育儿工具书看看。根据这个核心观点,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能更实用。尊重、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建立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规则,然后温和坚定的执行、引导和改良,就是所有的核心。这必然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往复的过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9篇)(扩展5)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范本10份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1

  苏州的好朋友告诉我她在理发时一个年青的理发师说的话,他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现在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但我认为,一个人的管教方式对他的性格有所影响,而性格会在有爱人有子女后展现出美与不美。我相信人的一生最关键的是家庭,家庭的美满与否是幸福指数的最关键。

  马斯汀太太与作者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朝她吼。马太太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你都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的回答:我什么也没做。

  马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发火呢。

  琳达阴着脸颓丧的坐在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太太继续以责备的口吻说: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没什么可做的。

  马太太在学*正面管教,也想到了“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种态度,以和善的语气说:我敢肯定老师当众吼你,你一定觉得非常丢脸(1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狐疑的看着转变态度后的妈妈,马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众吼我了,我觉得又生气又丢脸。(2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我不过是想借别人铅笔,我认为老师不应该为这点小事吼我,这不公*。

  马太太说:恩,我理解你肯定那么想,你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还会这么难堪。(4关注于解决问题)

  最后琳达以多准备铅笔解决了问题。

  我的回忆里很多次这种问题造成的不愉快的经历,最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孩子连向我倾述的意愿都没有了。只让孩子不信任我,不再和我分享她在学校的一天。我想和她做朋友的愿望也被自己推向更遥远的日子。

  之前,我想我们可以直接表达有多么爱她,愿意和她分担一切她所遇到的问题,我通常会告诉她:爸爸妈妈是你最好的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愿意和你一起解决。但仅仅这么说了,并没有好好的做,因为我没有做好情绪控制,事情也没有得到良性的发展。

  当妈妈以不和善的语气责问时,孩子的内心充满敌意和受伤害之后的委屈。一旦妈妈和善的用合作的4个步骤后,问题能随之解决。

  这4个步骤可以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友善的做了1、2两点,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尊重,关心,是上述步骤的根本。

  这本书里有上百条非惩罚式管教的实用建议。然而,在知道怎么做之前,最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才能坚定的做下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忧心忡忡,很多父母“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准确的表达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如果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到地上,解决办法是让他清理干净,只要大人以和善坚定的语气——哎呦,你该怎么办呢?来引起孩子的注意。问比教来得更有效,告诉孩子怎么做可能会引起他的拒绝或反抗,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

  第二章中还有一个我们容易造成错觉的概念:自尊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种伤害。自尊是孩子自己内在的感觉,而不是通过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这些给予孩子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很可能变成讨好者,学会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不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得到的是“他尊”。

  我们能为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教会孩子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别人的观点。通过允许孩子失败来学会解决问题,这些将会使孩子受益无穷。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2

  家长要学会肯定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把每次犯错当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要用和善而坚定的爱。最好选择在*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们来看看严厉的教育方式:用严厉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来说会产生四个反弹:憎恨、报复、反叛、退缩,这四个词语是孩子所做的反应。越是严厉,孩子的自尊水*就越低,从而就没有自律性。当父母盯着孩子从小到大学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其实孩子在那时是没有自律的,全是父母逼迫自己做的不想做的事情。好比一根弹簧,不断的积压、把压力放到最大的时候,父母放手的时候,就立马反弹了,所以一到大学就懈怠了,就放纵自我了。试问家长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应该像个导游一样,去解读、去告知。

  可以学着,用和善而有边界的爱,让孩子找到自我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觉得有人爱。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是在寻找归属感,希望有人爱。童年没找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会到成年后从配偶哪里获得。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长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坚定。当与孩子有正面冲突的时候,学会转身离开,告诉孩子:今后每当你让我生气的时候,我都会转身离开。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和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感到有价值的,如何赢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爱的联系,当孩子表现出错误的时候,父母会说,妈妈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以告诉事情的自然后果,没关系的。学会了什么?

  把孩子的犯错当作是学*,而不是谴责。如果一味的谴责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就是想划清界限和孩子,你认为这不是父母的错,我教过他了,其实是自我怕受到谴责,不能面对问题。读后感・因为父母也有*惯性的不愿意面对困难,这是一种自然性。但是当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学会道歉,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寻求原谅,找到解决方法。任何一个家庭都会犯错的,当孩子学会道歉的时候,家庭会出现很多修复的机会。价值感:日行一善,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不求回报的事情。生活中是有很多机会是可以为别人做事的,其实是很美好的。自我认同感就会上升。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3

  寒假里,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书中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

  在家庭和学校里,我们有时都会认为惩罚和骄纵会永远存在。很多人都会从这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那些认为惩罚有效的人,通常就会惩罚孩子。那些不相信惩罚的人,常常就会走向另一端,对孩子骄纵。正面管教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时找到一条既不惩罚又不骄纵的路。在学校里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常会让我们不知道拿他怎么办,往往我们采取的态度就是让学生站一会,或是课后留下他再就是请家长了。第二天他来学校就乖乖的一段时间了,老师们往往这时会觉得“还是请家长有用啊”。看了这本书发现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没有真正有收获,没有爱上学*,反而会对这门课的老师产生厌恶,根本达不到学*的目的。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有时我们会认为鼓励并不容易,因为老师或是家长很*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惩罚能促使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老师和家长也没有深想过惩罚带来的影响。这也就回到我们上面的问题,遇到孩子们犯错,特别是还要请家长去学校了,当然是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帮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对他做错的事进行惩罚,才不会再犯。而这本书告诉我们的是要鼓励。而书中说到的是鼓励而非赞扬。鼓励是给孩子机会,是对孩子的相互尊重。书中讲到一个叫杰森的五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如何的捣蛋,杰森的老师在开始也试到这些惩罚,留下抄几遍课文,请他站起,送校长办公室,而结果是杰森只会做鬼脸。之后老师怎样运用鼓励,给与尊重和友善的态度,在杰森每取得了一点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今天的课堂只是比前两天的课堂少了几声乱叫,老师都会鼓励并回以微笑,终于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越来越愉快地相处。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让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的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的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4

  作为一名普通的望子成龙的家长,我常常困扰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不十分明晰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圆满有效。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我学着作一名合格家长的过程。我通过与优秀孩子的家长、老师的探讨,不断地自我反省并改进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也读了大家公认的育儿方面的一些好书。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刚读完两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国外著作,心灵被触动,深有感慨。这里摘录一段与大家共享:

  “鲁道夫.德雷克斯把对待孩子时和善与坚定并行的重要性教给了我们。“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对孩子的管教,我们作为家长或者老师,都应该避免两种极端情形。孩子的要求和行为不论对错全盘服从,过于溺爱与娇惯的结果最终很可能培养一个寄生虫;无论何种情形都由家长主观臆断,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要求孩子无原则服从、过度控制的结果也只可能造就一个 毫无创新力的应声虫而已。所以,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的基础上,找到一些易于被接受的处理方式,既让孩子体会到爱与关怀(和善),又让他们自觉遵从一些必须的准则(坚定)。相互的理解与尊重,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讲究技巧的。

  希望通过我们家长和老师的不断自我完善与正面管教方式的实施,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集阳光、向上、富有责任感等诸多美德于一身之人。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5

  利用假期,把《正面管教》这本书拿出来仔细读一读,感觉不论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启发。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感受。

  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我想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二、理解了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三、自尊,一个容易造成错误的概念,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

  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她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我要好好的琢磨,并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不断的通过改进而实行。

  四、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我们怎样来“赢得”孩子。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

  五、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六、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

  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七、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当老师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我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我深有同感,多少次我和学生们都是在爱的信息传递中消除隔阂,增进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好书,以后在工作中,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6

  昨晚吃过晚饭,我们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儿子,在返回来的路上,我与大家商议:“今晚我们开一次家庭会议好吗?”“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态度,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马上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家庭会议。

  走到家时7:45,小女儿累得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宝贝东西,孩子的爸爸又顺手拿起沙发上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个个似乎都很忙的样子,“看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吧,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的家庭会议定于7:50准时开始。”大家没有异议,于是,我也赶快跑到厨房喝一杯水,让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悄然而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我拿来纸和笔,儿子做记录,我是主持人。“家庭会议现在开始!首先我宣布一下家庭会议的'原则,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一番解释。儿子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小女儿也兴奋地坐在小凳子上一个劲儿地直拍手。“会议第一项是致谢。感谢你们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饭,感谢小宝中午我去奶奶家时在路上接我,感谢小苗晚上妈妈择菜时送来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儿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儿乐得笑开了花。其实,刚才在做准备的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在想我要感谢什么,本来以为很难发现的内容经我细细回顾原来都在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轻轻的感谢,没想到带给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许*时,我们太多地关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说得更多的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视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间诚心诚意的互相道谢。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说:“感谢你们的妈妈做好了晚饭,感谢小宝从老家带回了捎来的东西,感谢小苗刚才帮爸爸拿剪刀。”呵呵,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啊!接下来,儿子的致谢开始了:“感谢爸爸妈妈刚才教育我骑车子要小心,感谢小苗上楼时帮我拿东西。”儿子刚才回来的路上,骑着车子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诉他骑车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快慢无所谓,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骑快车、骑逞能车。孩子又想起了刚才的事情。最后轮到小女儿了,她想了半天,摇摇说:“不知道。”我们在旁边一起提示她:“刚才吃的饭是谁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谁牵着你的手的?“经我们一番提醒,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地致谢一番。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解决我们的家务问题。

  *时一日三餐主要以我为主,打扫卫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来做,孩子们参与得较少。自己独揽家务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机会。首先我们通过一项决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认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时间认领自己可以完成的卫生任务。儿子认领的任务有:刷碗、扫地并尝试每周做饭两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厅与大卫生间的拖地任务兼每天的早饭,小女儿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刚才吃完晚饭就是小女儿擦餐桌,她也感觉自己特别能干。“你还可以摆鞋子呀!”儿子在旁边提醒,是啊!小女儿*时喜欢把放在门口的鞋子一双双的摆放整齐,儿子一提醒她也连忙答应下来:“对,我摆鞋子。”剩下的家务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及厨房的打扫。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最后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一次家庭会议的时间。就这样,第一次家庭会议圆满结束,大家感觉很满意,小女儿还恋恋不舍地问:“妈妈,还开会吗?”期盼下一次家庭会议吧!同时也期盼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共同解决我们家庭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孩子们更懂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7

昨晚吃过晚饭,我们三人一起回老家接儿子,在返回来的路上,我与大家商议:“今晚我们开一次家庭会议好吗?”“好啊!”大家齐声赞同,看到家人支持的态度,我的心里也特别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到家,马上开始我们期盼已久的家庭会议。

走到家时7:45,小女儿累得躺在沙发上休息,儿子跑回他的卧室查看自己的宝贝东西,孩子的爸爸又顺手拿起沙发上的《三国演义》看了起来,一个个似乎都很忙的样子,“看大家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样吧,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的家庭会议定于7:50准时开始。”大家没有异议,于是,我也赶快跑到厨房喝一杯水,让嗓子更舒服一些。

一切准备就绪,时间也悄然而至,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我拿来纸和笔,儿子做记录,我是主持人。“家庭会议现在开始!首先我宣布一下家庭会议的原则,第一是互相尊重,第二是解决问题。”然后进行了一番解释。儿子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小女儿也兴奋地坐在小凳子上一个劲儿地直拍手。“会议第一项是致谢。感谢你们的爸爸早晨做好了早饭,感谢小宝中午我去奶奶家时在路上接我,感谢小苗晚上妈妈择菜时送来小凳子。”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微微笑着,儿子不好意思地抿着嘴,小女儿乐得笑开了花。其实,刚才在做准备的五分钟的时间里我就在想我要感谢什么,本来以为很难发现的内容经我细细回顾原来都在这些很小很小的事情中,而我一句轻轻的感谢,没想到带给家人的是如此美妙的表情。也许*时,我们太多地关注了家人哪些地方没有做好,说得更多的是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而忽视了家人做得好的地方,缺少了彼此之间诚心诚意的互相道谢。孩子的爸爸也接着说:“感谢你们的妈妈做好了晚饭,感谢小宝从老家带回了捎来的东西,感谢小苗刚才帮爸爸拿剪刀。”呵呵,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也很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啊!接下来,儿子的致谢开始了:“感谢爸爸妈妈刚才教育我骑车子要小心,感谢小苗上楼时帮我拿东西。”儿子刚才回来的路上,骑着车子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和孩子的爸爸告诉他骑车一定要牢记安全第一,快慢无所谓,一定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要骑快车、骑逞能车。孩子又想起了刚才的事情。最后轮到小女儿了,她想了半天,摇摇说:“不知道。”我们在旁边一起提示她:“刚才吃的饭是谁做的呀?去奶奶家的路上是谁牵着你的手的?“经我们一番提醒,小女儿也像模像样地致谢一番。非常顺利,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会议的第二项,解决我们的家务问题。

*时一日三餐主要以我为主,打扫卫生也是我和孩子的爸爸两个人来做,孩子们参与得较少。自己独揽家务活不仅累得腰酸腿疼,而且还会造成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机会。首先我们通过一项决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这些公共空间的卫生进行认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或者时间认领自己可以完成的卫生任务。儿子认领的任务有:刷碗、扫地并尝试每周做饭两次。孩子的爸爸承包了客厅与大卫生间的拖地任务兼每天的早饭,小女儿思考了一番,也提出了自己要做的事:“我擦桌子。”她指了指餐桌,“嗯,很好啊!”刚才吃完晚饭就是小女儿擦餐桌,她也感觉自己特别能干。“你还可以摆鞋子呀!”儿子在旁边提醒,是啊!小女儿*时喜欢把放在门口的鞋子一双双的摆放整齐,儿子一提醒她也连忙答应下来:“对,我摆鞋子。”剩下的家务活就是我的了,基本上就是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及厨房的打扫。我一下子感觉轻松多了。

最后我们还确定了每周一次家庭会议的时间。就这样,第一次家庭会议圆满结束,大家感觉很满意,小女儿还恋恋不舍地问:“妈妈,还开会吗?”期盼下一次家庭会议吧!同时也期盼通过家庭会议能够共同解决我们家庭中的问题,让家庭更和谐,孩子们更懂事。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8

  正面管教的书本中好多概念让我意识到我传统的观念或者传统的养育方面需要进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次大变动。在书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如何与小孩子更加友好,亲密的大门。

  “和善与坚定并行”。感觉上我在很多方面也是做到尊重小孩子的想法但是有时候让我疑惑的是我是否让他学*到了尊重或者尊重他人呢?书中说过“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但是如何去做到和善与坚定呢?

  我们总会*惯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并对孩子提要求,孩子经常以抵制或反叛作为回应。孩子是随时随地的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的归结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我们培养成“讨好者”或者“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书中有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我们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之后自己在生活中要将这些话语运用起来。

  有时候我不知道如何能够去让孩子感觉我们的爱吧。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怎么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小孩只有感受到爱后才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错误是学*的好时机。就如书中所说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做学*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了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时,我们是否就不会介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呢!反而可以从错误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够照着去做。

  在我没有接触书本之前我会在女儿在一些犯错误的时候会告诉她:“早跟你说过了”,“让你不要这么做,你不听”等等的话语,在接触书本后感觉到我的话语是会让他失去自信,不敢冒险,逃避事情,害怕等等情绪。希望自己之后可以告诉她:“太好了,我们在这件事情上面又可以学*了。”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接触书本后我才知道所谓的不良行为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中。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利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书中提出了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使我们了解到孩子是通过这些方式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样我们之后可以运用这四种错误目的表从中寻找我的感觉对应上去从而她现在是通过何种方式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感从而我们找到相对应的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他,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9

  正面管教的书本中好多概念让我意识到我传统的观念或者传统的养育方面需要进行一次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一次大变动。在书本中很多概念如同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如何与小孩子更加友好,亲密的大门。

  “和善与坚定并行”。感觉上我在很多方面也是做到尊重小孩子的想法但是有时候让我疑惑的是我是否让他学*到了尊重或者尊重他人呢?书中说过“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但是如何去做到和善与坚定呢?

  我们总会*惯性对孩子进行说教,并对孩子提要求,孩子经常以抵制或反叛作为回应。孩子是随时随地的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的归结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我们培养成“讨好者”或者“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书中有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有助于我们避免使用不尊重孩子的话语,之后自己在生活中要将这些话语运用起来。

  有时候我不知道如何能够去让孩子感觉我们的爱吧。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怎么做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小孩只有感受到爱后才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错误是学*的好时机。就如书中所说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做学*的机会,而不是表明了自己能力不足。当我们能够真正理解了可以通过犯错误来学*时,我们是否就不会介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呢!反而可以从错误中获得有价值的帮助的机会!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够照着去做。

  在我没有接触书本之前我会在女儿在一些犯错误的时候会告诉她:“早跟你说过了”,“让你不要这么做,你不听”等等的话语,在接触书本后感觉到我的话语是会让他失去自信,不敢冒险,逃避事情,害怕等等情绪。希望自己之后可以告诉她:“太好了,我们在这件事情上面又可以学*了。”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接触书本后我才知道所谓的不良行为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中。这正是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权利之争如此常见的原因。书中提出了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使我们了解到孩子是通过这些方式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样我们之后可以运用这四种错误目的表从中寻找我的感觉对应上去从而她现在是通过何种方式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感从而我们找到相对应的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他,从而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10

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类书籍,《正面管教》(简·尼尔森)确实值得仔细品读。

《正面管教》是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根据作者的的实践经验,为许多家长和老师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操工具。正如文题所示,书里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正向教导”,它倡导教育者要通过鼓励、感知孩子的感受等方式激发孩子内心向善、向上的力量,从而培养孩子具有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的家教观念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在这种教育观念下,“严格”成了必要的教育态度,“慈爱”变成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即使内心是慈爱的,然而,脸上还要端着严肃,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适时的打击,泼冷水,避免孩子骄傲。这样的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对抗的发生。*几年,随着“正面管教”的兴起,这样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可以说,随着孩子接收知识渠道的增多,他们对于师长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崇拜和敬畏,因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只会带来更大的阻力。《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教育方法适时而变,比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教育结晶,其中有几点让人印象深刻。

其一,《正面管教》指出,有效管教的有四个标准:

一是教育态度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二是教育行为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三是教育措施是否长期有效;

四是教育内容是否能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和善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语气要*和,不要情绪化。坚定是指教育时,家长或者老师要坚守原则,不能毫无底线,过于宠爱。而父母和教师在坚守原则时,不能过于强势,态度要和善。良好的态度是沟通的前提,坚守原则和底线是教育的基石。

作者一直强调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是由于他们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假如教师在实施教育行为时,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么,教育行为是有效的。而哪些教育行为能为孩子提供归属感和价值感?作者提出,倾听、共情,认同,激励等行为能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判断一个教育措施是否有效,作者指出,这要看这种措施是否长期有效。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家长会进行惩罚,之所以要进行惩罚,很多家长认为,惩罚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避免以后再次犯错。然而,尼尔森教授认为,惩罚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不能起到长期的效果,鼓励或者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起到长期的效果。有时候,孩子受到惩罚后,会因为生气而不去反思自己行为,他暂时不干“坏事”只是畏惧惩罚,而不是认识到问题所在。很多孩子还会继续干“坏事”,只是行为更加隐秘而已。教育不是看管,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孩子形成自律。

其二,《正面管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即合作四步法。当家长与孩子发生摩擦,或者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四是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第一步是拉*两位沟通者心理距离的方法。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原因之一是矛盾双方互不理解,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只有理解学生的感受,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而教师在表达出对学生的理解后,还要表达出对他们的同情,感同身受能让人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使对方放下敌意,*和沟通,这样,沟通双方也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在与对方建立好良好关系后,教育者可以着手解决双方的矛盾,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表达感受时,注意要客观地描述事实和感受,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例如,你可以说:“你今天在课堂上对我大声地反驳让我心理难受。”这样的描述是比较客观的。假如你说的是“你总是喜欢顶撞我,让我很没有面子”,这样的描述可能会激起学生的愤怒,因为“总是和顶撞”这两个词是带有评价性质的,会让人内心不愉悦。因而,客观地描述事实、表达感受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困扰,从而理解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合作四步法”的最后一步是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一直强调,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教育者要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把重心放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放在惩罚孩子这件事情上。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教师或者家长引导孩子想出来,不是教师或者家长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三,《正面管教》提倡师生或者亲子一起解决问题。尼尔森教授指出,教师可以尝试在班里召开民主会议,师生一起探寻解决班级存在问题的方法。具体操作是每一位同学提出一个本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召开会议之前,选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在民主会议上轮流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说,问题一旦被提出来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可能就被解决了。尼尔森举出一个例子,她说有一位老师发现他们班同学*段时间经常嗑瓜子,后来她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那次会议学生似乎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老师比较烦恼,后来有位学生告诉她,班级嗑瓜子的现象少了。她才意识到,原来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后,可能就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而问题就被慢慢解决了。所以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召开民主会议,解决班级问题。而在家庭中,家庭会议也十分重要,家长通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慢慢变得自律,有责任心。尼尔森教授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双方的,受教育者只有内化了教育内容,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主动参与教育,就是对教育积极内化的过程。

《正面管教》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类书籍,仔细研读,用心实践,我相信很多教育难题会迎刃而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