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读书笔记,孟子

《孟子》读书笔记1

  《孟子》全书我并没有通读,对于孟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上,十分的不足。在阅读过程中,尽可能的查阅背景资料去加以了解。在读到告子章句上第四篇时,感触颇大。此篇主要是告子与孟子在讨论内在的心理善恶与外在的行为关系上。

  告子认为,仁是内在,义是外在,二者毫不相干。他说“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 他年长而我尊敬他,见面问声:爷爷好,也许还扶他过马路。但这并不代表我心中对他有尊敬之情,因为从小父母老师就告诉我,要尊敬师长,而他为什么值得尊敬,尊敬之处在哪里,我不知道。这是我的家教、*惯使然。就好比那东西是白色的,而我把它作为白色的东西,是随从它外表的白色,里面是啥,我不知道啊。这就是义是外在行为的表现。为什么说仁是内在呢?他觉得,是我的弟弟,我就好好去爱护她,秦人的兄弟,我就不爱,亲人之间的爱,是存于内心的,是内在的,这是无可争议的。而孟子呢,他很厉害,雄辩之术十分的了得,以告子之例反攻告子,以吃肉为例:“嗜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万事万物,道理相通,你吃秦人的烤肉难道和吃自己的烤肉有什么不同吗?难道秦人的烤肉有毒吗?你吃东西的时候不分敌我,不分种族,因为喜欢,你就去吃了。为什么谈到爱人的时候,你就开始挑三拣四,不能如你吃东西一样,去包容呢?

  细细揣摩一下二者的观点,不难发现,告子的所言,可以归结于一个“性”字。开篇便讲:“食色,性也。”我吃东西,喜欢吃辣的还是清淡的,红烧还是清蒸的,这完全取决于我自己的性子啊!口味淡了,我吃点辣的,上火了,我就吃点清淡的,或者说,我还要吃辣的!随着我的性子来嘛,人活着为了什么,不就是去追求幸福和快乐吗?何必非要拘束自己呢?孟子你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很对啊,我也可以试着去做,但是你不能强迫我去爱我敌人的兄弟啊!万一有一天,他拿起了长戈,刺向我的'亲弟弟呢?这不等于我害死了我弟弟,这我还能就开心吗?这是违反了我的本性啊!

  孟子呢,他的心胸十分宽广,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才会有善恶之分。“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这不怪他,既然环境影响使他变坏了,那么给他换个环境,以我之仁心、爱心,去改变、净化他的恶,不就可以了吗?所以孟子认为君王要施行仁政,讲究仁义,感化邪恶,发扬人善本性。但是人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很难说清,各家都有各家的观点,难以讨论个透彻。其实,孟子所提出的“仁义”,已经包括了告子所言的“性”。例如,公孙丑章句上中,讲:“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浩然正气是集仁义所生,若是行为有违反自己内心的,气便会消失。气都消失了,况乎仁义?更不用说性了。

  告子和孟子所说,是很多儒家知识分子在后期成长中主要选择的两条路,随性如诗仙李白,讲仁如诗圣杜甫。但在当今社会,主张人的**,大众意识的苏醒,这种随性的思想越发的被人接受。反倒是过分提倡物质,讲究现实,爱谈柴米油盐,孟子的这份仁,却是淡出大众视线。为什么呢?因为他太理想,没有现实性,没有利益可捞,只谈奉献,不可能实现,谁又会去做呢?事实上,孟子的仁义,是站在至高点上提出的,他是一个宏观指引我们的大方向,他不可能告诉你去哪家买醋会比较便宜。但是我们要去学*,要去做,要去爬这个至高点,不能因为不能实现就放弃。因为仁义,好比海里的灯塔使航船不易迷路,学好、做好仁义,可以使我们不在道德上迷失。

《孟子》读书笔记2

  不忍人之心,什么意思?以前我也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孟子:行为与责任的故事》之后,我才懂得了什么叫“不忍人之心“。若大家有兴趣,不妨听我一一道来。

  《孟子:行为与责任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聪,小顺,铁蛋和孟子哥哥。孟子哥哥本是一位无工作的青年,后来遇到了一位老道爷爷,那位奇怪的老道爷爷偏说孟子哥哥是转世的孟子,经过一系列的酸甜苦辣后,孟子哥哥将成为下一任总统但奇怪的是,他在听完老道爷爷的一*话后,毅然决定:不当总统了!

  这本书只要体现了*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著名观点“仁政”。仁政是指施行“不忍人之政”的政治,而“不忍人之政”又是“不忍人之心”的延伸。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他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和奶奶一起看“第一时间”里的一件让人为之动容的事情。

  在一个普通的小区里,人们出去上班的上班,买菜的买菜,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与祥和的。可谁又会注意到,三楼的一个三四岁大的小宝宝正趴在阳台上呢!也不知怎么的,小宝宝的身体开始倾斜。一开始,他的一只小脚离开了阳台,渐渐地他的一条腿腾空了,又过了一会儿,他的半个身子都离开了阳台。多么令人胆战心惊呀,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最后,那个小宝宝的身体以趴着的姿势往下坠。天哪,很快就要掉到地上了!有的居民正要快速地赶往这里,也有的居民眼睛睁的老大,很想去救那个小宝宝,但腿脚都如灌了铅一般,脑子瞬间短路。一秒,两秒,三秒,“嗖——”一个身影如飞箭一般窜过人群,那小宝宝正好落入一位年轻妇女的怀里,一个小生命免于升天!原来,那小宝宝的爸爸上班去了,妈妈又去买菜,便把小宝宝放在了阳台旁的推车里。而小宝宝又阴差阳错地爬上了阳台,这才导致了刚才这一幕的发生。不过,这小宝宝上辈子一定积了不少的福,有位善良的阿姨看到了,勇敢地接住了他。记者采访那位阿姨是,她正在病房,因接那个小宝宝而手臂骨折了。但她仍然笑着说:“我的手臂虽然骨折了但挽回了一个小生命,我觉得很值得!”于是,记者又问她,你为什么能如此处变不惊地去救那个与你非亲非故的小宝宝呢?那位阿姨轻松地说道:“其实我当时也没想什么,就是想着一定要接住他,”那位阿姨并没有讲太多话,但她的话却是足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其实,当别人遇到生命危险时,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看到了,一定会去救他。那不是为了得到他父母的报酬,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更不是为了不想听到“见死不救”的谴责。这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同情之心。

  我们要坚信: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读书笔记3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

  2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天下,有人的地方就是天下,王天下使天下民心归顺而非霸天下,王与霸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施行仁政,仁的根本在于爱人,仁政的中心在于爱民。

  孟子的抱负,在于使诸侯国施行仁政进而王天下,虽然其很多地方都说到七十里而王,但实际上还是认为大国施行仁政进而王天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虽然先后到了不少的诸侯国,感觉上他对滕、邹、鲁等小国不够尽心,而在魏、齐两个诸侯国花费较多的心神,特别是齐国。孟子根据对当时形势的把握,认为春秋以来连年的征战使民不聊生,人们都盼望有仁德的君王来解救,就如同被倒悬的人希望得到别人解救那么迫切,所以,如果能有哪个国君能够施行仁政,那么天下民心必然归顺,从而达到王天下理想。孟子的这个期望在梁惠王身上并没有实现,短短的魏国之行,一年以后梁惠王就死了,而继任的梁襄王看上去就不是一个能施行仁政的人。而当时的齐国,国势正盛,土地宽广,人口众多,贤士云集,因而孟子先后两次很耐心地呆在了齐国,而且时间很长,第二次去已经71岁高龄,仍然试图说服齐宣王施行仁政,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结果与齐宣王的意见相左,郁郁而去,齐宣王甚至没有派人来挽留。 如果说王天下是孟子的终极目标,那么起点就是在国内施行仁政。孟子把仁政的施行分作四个层面:一、保护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保证百姓的生老病死有所依,使百姓不离开国土;二、教导百姓自给自足,保证生活的基本需要,同时国家要重视生产的季节,使百姓能安心生产;三,减免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四,在前三个方面都实现之后,再进行道德教化,形成尊老爱幼

  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四个层面是逐步递进的,能按此施行仁政,那么这个国家君主的仁德就会声名远播,使天下百姓都向往到这个国家来,到那个时候王天下就易如反掌。

  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获取天下的民心,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救他国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问题,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过程。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实际上战国时期也是如此,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土地、人口的争夺,说统一天下在当时并不实际,只有到战国后期,在秦国强的国势下,其它诸侯国摧枯拉朽,统一天下才成为一个目标。孟子说的王天下,其实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义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能获取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至于征伐他国,必出于义,义,在孟子看来也就是民意,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说孟子言必称尧舜,其实并不完全,其更多说到的是商汤和周文王,其中说到商汤更详细。如对于王天下,商汤实际上就是孟子经常提到的君王榜样,商汤的征伐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东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没有先来解救自己,可见这种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来帮助自己解脱困厄。因此,当“义师”到来的时候“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征战必势如破竹,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

  孟子非常重视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彰显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来警戒君王。虽然孟子终其一生没有实现理想,但其对于民心的重视及其对于仁政的阐释对后世无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都有着较大的影响。

  (一) 持志养气

  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与孔子一样,孟子也要求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这点说,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与道德意识对立起来,这也是片面的。

  (二) 深造自得

  孟子强调学*、修身的关键在于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 他认为君子深造要有正确的方法,这就是要求他自觉的追求而得到。自觉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会比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会积蓄得很深,积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据此,孟子主张,学*的深化,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尤其是学*中要有独立思考精神,读书是必要的,但应求理解,而不能书云亦云,对前代的文献典籍,不要轻信,不能盲从。

  (三) 专心有恒

  孟子认为,学*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举例说:"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个人同时跟一个围棋国手学*下棋,但结果大不相同,这决非由于其智力差异,而是由于专心与不专心的缘故。因此,孟子认为,学*必须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这是孟子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原则。

  孟子主张专心致志的同时,还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诫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山间小道经常去走就变成了一条路,如果有一段时间不走,便会被茅草所堵塞。学*亦然。如果停下一个时期不用心学*,学到的知识也会遗忘。因此,学*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他说"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有所作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水,就停止挖掘,结果等于没挖,这说明有为者必须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学*也是如此,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功亏一篑。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学*态度,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长。都是反复强调学*要持之以恒。

  (四) 教亦多术

  学*主要靠学生深造自得、专心有恒,但教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教师的作用在于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他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又说:"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对学生,有的应及时指点,有的应成就其德行,有的要发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问,不能及门者可以间接地进行教育,甚至拒绝教诲,足以成为人的警策,本身也是一种教导之法。总之,教法很多,要因人而异。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1)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孟子》读书笔记1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孟子》读书笔记2

  不忍人之心,什么意思?以前我也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孟子:行为与责任的故事》之后,我才懂得了什么叫“不忍人之心“。若大家有兴趣,不妨听我一一道来。

  《孟子:行为与责任的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小聪,小顺,铁蛋和孟子哥哥。孟子哥哥本是一位无工作的青年,后来遇到了一位老道爷爷,那位奇怪的老道爷爷偏说孟子哥哥是转世的孟子,经过一系列的酸甜苦辣后,孟子哥哥将成为下一任总统但奇怪的是,他在听完老道爷爷的一*话后,毅然决定:不当总统了!

  这本书只要体现了*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著名观点“仁政”。仁政是指施行“不忍人之政”的政治,而“不忍人之政”又是“不忍人之心”的延伸。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这种“不忍人之心”,他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和奶奶一起看“第一时间”里的一件让人为之动容的事情。

  在一个普通的小区里,人们出去上班的上班,买菜的买菜,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与祥和的。可谁又会注意到,三楼的一个三四岁大的小宝宝正趴在阳台上呢!也不知怎么的,小宝宝的身体开始倾斜。一开始,他的一只小脚离开了阳台,渐渐地他的一条腿腾空了,又过了一会儿,他的半个身子都离开了阳台。多么令人胆战心惊呀,可是,没有人注意到。最后,那个小宝宝的身体以趴着的姿势往下坠。天哪,很快就要掉到地上了!有的居民正要快速地赶往这里,也有的居民眼睛睁的老大,很想去救那个小宝宝,但腿脚都如灌了铅一般,脑子瞬间短路。一秒,两秒,三秒,“嗖——”一个身影如飞箭一般窜过人群,那小宝宝正好落入一位年轻妇女的怀里,一个小生命免于升天!原来,那小宝宝的爸爸上班去了,妈妈又去买菜,便把小宝宝放在了阳台旁的推车里。而小宝宝又阴差阳错地爬上了阳台,这才导致了刚才这一幕的发生。不过,这小宝宝上辈子一定积了不少的福,有位善良的阿姨看到了,勇敢地接住了他。记者采访那位阿姨是,她正在病房,因接那个小宝宝而手臂骨折了。但她仍然笑着说:“我的手臂虽然骨折了但挽回了一个小生命,我觉得很值得!”于是,记者又问她,你为什么能如此处变不惊地去救那个与你非亲非故的小宝宝呢?那位阿姨轻松地说道:“其实我当时也没想什么,就是想着一定要接住他,”那位阿姨并没有讲太多话,但她的话却是足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其实,当别人遇到生命危险时,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看到了,一定会去救他。那不是为了得到他父母的报酬,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更不是为了不想听到“见死不救”的谴责。这只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同情之心。

  我们要坚信: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读书笔记3

  孟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孟”思想后来也成为*封建思想的主流。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道”的学说。“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孟子提出这样的政治理想,根源于他的民本思想。随着奴隶制的逐渐瓦解,人的价值提高,战国时期人的力量更充分地显示出来,统治者也不得不重视百姓的力量,于是重民思想发展起来了。孟子更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暴君可诛的主张,还指责了*之下严重的阶级对立:“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孟子的王道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合理的民主因素。但他的思想依然是剥削阶级的,他虽然看到了社会分工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但他以社会分工为理由来论证社会上剥削制度的合理性。

  孟子提倡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他的性善论是道德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他提出要找回善心,就要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这便是孟子的认识论,这种思想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它的进步性是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西周以来传统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作主观主义的改造。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2)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1

  前天我们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文中讲了两件事:第一件,奶奶去商店买东西,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等到奶奶跟上才松开手。当奶奶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能有人为她开门。”第二件,“我”陪患病的母亲看病,一名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我”正要抱怨几句,母亲却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成功了。护士对母亲说:“我是来实*的,第一次给别人扎针,不是您的鼓励,我不敢给您扎了。”母亲对护士说:“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正在医科大学读书,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希望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温暖了许久。

  学了这篇课文,让我明白的一个道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为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做一个爱人者,敬人者。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将心比心》,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奶奶给"我"讲了一件小事情,有一次她去一家商店买东西,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来才松开,t听说这位阿姨的母亲和奶奶年纪差不多,也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帮助,阿姨也希望这样,听完后"我"的心温暖许多。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给母亲扎针的护士是一个来实*,因为太紧张,给母亲连扎了两针都没扎进去在母亲的鼓励下,第三次终于扎成功了,母亲告诉护士她希望"我"也能得到第一个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这时"我"的心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是啊,谁的一生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互相帮助,当别人遇到困难要多给别人一些关爱和鼓励,有一句话说的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我身上也有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次我的语文书丢了,但是又失而复得,这是一件小事,可是这件小事却让我的心里暖暖的,热心的邻居家叔叔和同学们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想如果有一天,别人也需我帮助,我也会这样做!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将心比心》读书笔记3

  今天,我们学*了课文《将心比心》,我还记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是呀,将心比心学会关心,我们都爱自己的亲人,我们也希望亲人在有困难时得到关爱,不止我们的亲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样深厚的。他们也爱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可如果人人都只想着自己的父母以及家人有困难时得到帮助,而自己却不在别人困难大的时候去帮助别人。只有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我们的关怀像流水一样经过他(她)的心田。我们都有美好的童年,也将会有白发苍苍的暮年。难道你希望像小的'时候一样,跌倒了大哭也没人理你吗?难道你不希望过马路的时候有人来帮助你吗?文明是靠每个人来维护的,不是靠个人完成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妈妈上了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才挤到一个座位,这时,一个年*九旬的老爷爷上了车,妈妈立刻站了起来,把坐让给了老爷爷,回家后,妈妈对我说:生活中,如果能将心比心,就可以帮助别人。

  是呀,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3)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1

  以前也曾看到过这篇鹰的故事,但今天重识这篇文章却让我感触颇深。

  提出鹰的重生口号的是我们集团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优秀的模块事业部。不由让人心生感慨,可以说成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没有在有了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时刻树立居安思危意识,不断地推进变革创新,巩固和提升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升团队竞争活力和能力。

  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我们晨兴希姆通电子推行“鹰的重生——变革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晨兴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曾经支撑我们成功的因素,时至今日,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固步不前,不再有持续的创新和突破,也许过往我们引以为豪的产品和研发优势、供应链优势、制造效率和成本竞争等优势将不复存在,由于*惯于墨守成规,得过且过,相互抱怨、推诿责任等不良现象的沉积,加上长期以来由于种种需要,发布了一些制度规范、流程文件,甚至短期行为的“补丁”文件,又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形成公司里的规章制度、流程和信息有些混乱,甚至有不相容、相互矛盾,以及某一环节流程陈旧缺失等情况,这些繁琐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也加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致使员工陷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甚至沟通扯皮之中,致使公司人员结构变得冗余,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竞争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公司员工的激情和活力在减退。从而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减退,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陷入低谷。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我认为,陷入低谷的公司,更加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再造和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力和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根据公司业务定位和发展需要——向ODM防线进行全面转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思维进行变革,转身成为决策快,创新能力强、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我们需要建立和维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塑造一流团队。

  20xx年集团提出我们的工作重点或者关键词是:服务、创新、管理和执行力。服务好客户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创新,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之本;管理是企业不断提升、永续经营的基石,而执行力,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词。我们可能不缺乏好的战略方针,企业基础条件也具备,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达成企业的目标呢?这就是执行力问题。如何将公司的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它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首先,我公司全体员工要形成目标一致、价值观统一的氛围,大家心往一块想,力向一块使。对于与集团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有不一致的言行存在,是对企业发展很大的破坏,能力越强者,可能这种破坏力越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确保在公司内有一批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拥护公司核心价值观、对公司忠诚可靠的优秀人才。

  对一些遇事踢皮球、推诿责任,缺乏担当的管理者,继续让他们身居其位,这种情形不但有碍于公司的发展,影响公司经营,也会影响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员工成长。长期发展下去,只能是有能力的员工另觅他就。我们要给有激情、有能力,愿意做事的员工更多的机会。怎么做呢?此时就要求我们能够像对待老化的喙、趾甲、羽毛一样,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能沉迷于既往的工作中,没有创新、没有改善,每日按部就班的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薪酬绩效、招聘、培训、行政后勤工作。我们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学*他人的闪光点,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能不能打破固有思维的模式,用更用心、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每天进步一小步,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水*,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做有纪律、有激情、有执行力的团队。过程中虽然会痛、会流血。但是就犹如鹰一样,我们亦将会获得重生,会重新开始飞翔,从而有效改进人事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2

  以前也曾看到过这篇鹰的故事,但今天重识这篇文章却让我感触颇深。

  提出鹰的重生口号的是我们集团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优秀的模块事业部。不由让人心生感慨,可以说成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没有在有了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时刻树立居安思危意识,不断地推进变革创新,巩固和提升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升团队竞争活力和能力。

  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我们晨兴希姆通电子推行“鹰的重生——变革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晨兴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曾经支撑我们成功的因素,时至今日,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固步不前,不再有持续的创新和突破,也许过往我们引以为豪的产品和研发优势、供应链优势、制造效率和成本竞争等优势将不复存在,由于*惯于墨守成规,得过且过,相互抱怨、推诿责任等不良现象的沉积,加上长期以来由于种种需要,发布了一些制度规范、流程文件,甚至短期行为的“补丁”文件,又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形成公司里的规章制度、流程和信息有些混乱,甚至有不相容、相互矛盾,以及某一环节流程陈旧缺失等情况,这些繁琐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也加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致使员工陷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甚至沟通扯皮之中,致使公司人员结构变得冗余,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竞争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公司员工的激情和活力在减退。从而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减退,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陷入低谷。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我认为,陷入低谷的公司,更加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再造和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力和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根据公司业务定位和发展需要——向ODM防线进行全面转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思维进行变革,转身成为决策快,创新能力强、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我们需要建立和维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塑造一流团队。

  20xx年集团提出我们的工作重点或者关键词是:服务、创新、管理和执行力。服务好客户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创新,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之本;管理是企业不断提升、永续经营的基石,而执行力,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词。我们可能不缺乏好的战略方针,企业基础条件也具备,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达成企业的目标呢?这就是执行力问题。如何将公司的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它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首先,我公司全体员工要形成目标一致、价值观统一的氛围,大家心往一块想,力向一块使。对于与集团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有不一致的言行存在,是对企业发展很大的破坏,能力越强者,可能这种破坏力越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确保在公司内有一批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拥护公司核心价值观、对公司忠诚可靠的优秀人才。

  对一些遇事踢皮球、推诿责任,缺乏担当的管理者,继续让他们身居其位,这种情形不但有碍于公司的发展,影响公司经营,也会影响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员工成长。长期发展下去,只能是有能力的员工另觅他就。我们要给有激情、有能力,愿意做事的员工更多的机会。怎么做呢?此时就要求我们能够像对待老化的喙、趾甲、羽毛一样,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能沉迷于既往的工作中,没有创新、没有改善,每日按部就班的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薪酬绩效、招聘、培训、行政后勤工作。我们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学*他人的闪光点,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能不能打破固有思维的模式,用更用心、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每天进步一小步,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水*,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做有纪律、有激情、有执行力的团队。过程中虽然会痛、会流血。但是就犹如鹰一样,我们亦将会获得重生,会重新开始飞翔,从而有效改进人事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3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20xx年罹患癌症,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思路应对治疗,逐步康复,并以亲身经历写下《重生笔记》。读过之后,大受感动,买了10本,送给朋友。凌志军在书中说:在所有死亡的癌症患者中,三分之一是被吓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只有三分之一是真正因病而死。有90%以上的癌症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方案。

  这些数字令我震惊,癌症患者中竟有如此多的人不是死于自己的疾病,而是死于自己的恐惧和不正确的治疗。

  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无知。我们不了解癌症,不知道癌症其实并非绝症,只不过是一种慢性病。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肌体,很容易过低地估计自己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却过高估计药物能力,不知道那些所谓“特效药”有可能是致命的杀手。我们会犯错误,除了因为我们恐惧,还因为我们过分相信医生,不知道即使是最权威最有经验的医生也会犯错误。事实上,医生不仅会犯专业性的错误,还经常会犯常识性的错误。然而他们最大的错误,是从来不会把自己的错误告诉患者,只一味地对患者讲述自己的成功病例。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4)

——《母亲》读书笔记 (菁华3篇)

《母亲》读书笔记1

  昨天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读了高尔基的《母亲》,读完母亲,确实在一些方面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亲——作为生活在当时俄国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工人代表,从一个没有灵魂的麻木的人,一跃而为一个具有先进思想,为推翻沙皇统治而站在第一线的人。

  母亲身上,所发生得重大变化,让我们震撼,尤其是母亲不识字,却比那些识字的理解真理,理解俄国的未来。这些与她的儿子帕沙卡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她的儿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不断对他的母亲灌输革命的真理,将母亲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这与母亲本身也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她对儿子的理解,对儿子所从事事业的信任,没有对儿子的自豪,对儿子深深的爱,也不会使她在儿子被捕后,下定决心走儿子的路,从而真正成为一个革命者,一个大造新时代的人。

  这里我们谈到了理解,这不仅让我想到一句话:理解万岁。确实,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无价的,理解可以创造奇迹,就像理解可以将帕沙卡和她的母亲,两个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信任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很多问题有待于理解来解决,代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试想,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又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有时候我感觉父母不理解我,当然,为题是出在双方。父母当总是让我一个劲的学*,殊不知,为了责任而学*是很累人的。

《母亲》读书笔记2

  今天我在《伊索寓言》里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小偷和他的母亲》,这是一篇对人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

  故事中说:有个小孩在学校里偷了一块写字板,拿回家给了母亲。他的母亲不但没有批语,反而还说他能干。第二次,这个小孩偷了一件大衣交给母亲,母亲很高兴。随着时间的流逝,小孩长成了大小伙子,胆子也大了,力气也大了,便去偷更大的东西。最后,他被当场捉住,判了死刑,押到刑场。他的母亲知道了,跟在后面捶胸痛哭。临死之前,小偷要求让他和母亲说句悄悄话。母亲上前把耳朵凑过去,想听听他有什么话说,小偷张开嘴,一口把她的耳朵咬了下来。母亲大骂:“你这忤逆不孝之徒,犯了杀头之罪还不够,还要咬你母亲。”儿子说道:“当初我偷写字板的时候,如果你打我一顿,我今天怎么会落到杀头的地步?”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受启发:如果小偷的母亲在他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并教育他,不要偷东西,他就不会养成偷东西的*惯,更不会被杀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文章告诉我们,家长不仅要管孩子的吃、穿、学*,还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批语,甚至打骂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成材,我们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不能怨他们。“小错起初不惩治,必将酿成大错。容忍小的过错就是给自己挖更大的陷阱。”文中的小偷因为犯了小错,没有得到制止,酿成了大错,最终走上死路。

  看完,令我想起了《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

  我读了这个故事,深有感受,同时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

  家长的教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必须及时纠正,任其发展必然铸成大错。

  我们一定要吸取他的教训,从小就改掉坏*惯,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读书笔记3

  “母亲”这个词语在我心目中是伟大的,但不能代替“父亲”。可是当我读了梁晓声的《母亲》后我突然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作者的母亲是顽强的、坚持不懈的、永不服输的。

  文中,作者的母亲为了孩子不挨饿以至于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到铁路那里做临时工去翻砂。大家知道翻砂是很累很重的男人做的活,可是作者的母亲却冒着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的危险去工作怎么凸显不出母爱的伟大呢?母亲为了让孩子们每天吃到鸡蛋,她不顾自己那劳累的身体用自己那双瘦小温暖的双手代替母鸡去孵化那一只只小鸡,当她看到鸡蛋里的小生命在缓缓蠕动时,母亲兴奋地让她的孩子们看。可作者看到的确是母亲那只手也变成了红色的,是血红色的,血仿佛要从母亲的指缝滴滴下来!是呀,那个生命体会吸血!把母亲全部的心血全都吸走了。还有顶着“洋拉子”爬树、在又小又闷的破房子里工作……

  虽然母亲经济*困,但她的尊严却丝毫不比任何人差。在最贫苦的时候孩子摘来的食物被别人抢走。当母亲了解此事的原委后她却丝毫不生气,并教导孩子有好事情要与别人分享,这样不但他人快乐了,而且自己也会快乐。

  就是这样善良劳苦的母亲,一辈子都在为别人操劳。待她老时眼睛都因从前在若光下缝补而模糊不清。在古惑之年被烫伤还未痊愈的母亲还不忘赶去孩子家帮孩子忙。

  母亲就是这样,比任何人都伟大。

  世上母亲千千万,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愿孩子健康、聪慧、善良、真诚;世上母亲万万千,但她们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施不图报,无偿付出。母亲的全部含义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奉献。即使儿女再孝顺,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我们给母亲的仅仅是一把土,而她给我们的却是一座山。我们给母亲的只是一条小河,而她给我们的却是汪洋大海。

  母亲是一本无字的书,她教给我们无限的慈爱,也教给我们如何去奉献爱;母亲是一首无声的歌,她默默地劳作,谱写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播撒着人生的真谛。母亲滋养着人间*,洗涮着世上假丑恶。母亲是一团不熄的火,她将自己燃烧,把世界照亮。失去母爱,天地将一片黑暗。

  让我们牢记母亲的深沉与博大,无私与温暖。

  真想把自己化作一团火,温暖母亲的心;真想把自己变成一座山,将母亲的重负托起;真想把自己变成一泓清泉,洗去母亲的倦容,擦亮她明亮的双眼;真想将自己铸成一块钢,为母亲架起通向希望的桥梁,好让母亲跨越苦海,走向光明。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5)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 (菁华3篇)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1

  以前也曾看到过这篇鹰的故事,但今天重识这篇文章却让我感触颇深。

  提出鹰的重生口号的是我们集团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优秀的模块事业部。不由让人心生感慨,可以说成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没有在有了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时刻树立居安思危意识,不断地推进变革创新,巩固和提升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升团队竞争活力和能力。

  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我们晨兴希姆通电子推行“鹰的重生——变革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晨兴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曾经支撑我们成功的因素,时至今日,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固步不前,不再有持续的创新和突破,也许过往我们引以为豪的产品和研发优势、供应链优势、制造效率和成本竞争等优势将不复存在,由于*惯于墨守成规,得过且过,相互抱怨、推诿责任等不良现象的沉积,加上长期以来由于种种需要,发布了一些制度规范、流程文件,甚至短期行为的“补丁”文件,又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形成公司里的规章制度、流程和信息有些混乱,甚至有不相容、相互矛盾,以及某一环节流程陈旧缺失等情况,这些繁琐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也加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致使员工陷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甚至沟通扯皮之中,致使公司人员结构变得冗余,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竞争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公司员工的激情和活力在减退。从而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减退,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陷入低谷。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我认为,陷入低谷的公司,更加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再造和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力和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根据公司业务定位和发展需要——向ODM防线进行全面转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思维进行变革,转身成为决策快,创新能力强、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我们需要建立和维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塑造一流团队。

  20xx年集团提出我们的工作重点或者关键词是:服务、创新、管理和执行力。服务好客户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创新,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之本;管理是企业不断提升、永续经营的基石,而执行力,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词。我们可能不缺乏好的战略方针,企业基础条件也具备,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达成企业的目标呢?这就是执行力问题。如何将公司的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它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首先,我公司全体员工要形成目标一致、价值观统一的氛围,大家心往一块想,力向一块使。对于与集团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有不一致的言行存在,是对企业发展很大的破坏,能力越强者,可能这种破坏力越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确保在公司内有一批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拥护公司核心价值观、对公司忠诚可靠的优秀人才。

  对一些遇事踢皮球、推诿责任,缺乏担当的管理者,继续让他们身居其位,这种情形不但有碍于公司的发展,影响公司经营,也会影响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员工成长。长期发展下去,只能是有能力的员工另觅他就。我们要给有激情、有能力,愿意做事的员工更多的机会。怎么做呢?此时就要求我们能够像对待老化的喙、趾甲、羽毛一样,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能沉迷于既往的工作中,没有创新、没有改善,每日按部就班的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薪酬绩效、招聘、培训、行政后勤工作。我们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学*他人的闪光点,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能不能打破固有思维的模式,用更用心、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每天进步一小步,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水*,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做有纪律、有激情、有执行力的团队。过程中虽然会痛、会流血。但是就犹如鹰一样,我们亦将会获得重生,会重新开始飞翔,从而有效改进人事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2

  注意到这本书是从研究生室友的微博上看到的',而且她还做了推荐。

  乍看以为是本鸡汤浓浓的励志书,没想到打开来里边满满的方法和技巧,干货十足,是一本打开来就想一口气读完并付诸实践的书。

  这本书从娜里跑自己的经历出发,讲述自己如何用十个月的时间转换人生跑道并不断活出进阶版的自己。

  她将自己的方法总结出来,让更多人认识“重生年计划”,践行“重生年计划”,由内而外搭建个人成长系统。

  书里讲什么

  实施“重生年计划”最关键的就是找到人生关键词,人生关键词一般是三个,它就像一座灯塔,为你的人生设置导航系统。

  找到人生关键词的方法首先是自由书写,回答100遍“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你这辈子会做哪些事情?”在整个自由书写的过程中,放空自己,不去评判写下来的东西,不去操作自己的思维,只管写。从写下来的文字里提炼关键词。

  其次是进行偶像分析,找一个我们想要成为的人,问自己:她的人生是你也想体验的吗?为什么?这样的人至少列出三位。找出三位精神偶像的共同之处,从共同之处提炼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仅能从偶像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关键词,还能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

  找到人生关键词后,要开始绘制“人生寻宝图”。如果说人生关键词是前行的灯塔,指引你始终航行在使命的方向上,人生寻宝图就像一张地图,可以告诉你最适合的寻宝路径。

  绘制人生寻宝图的方法就是从你人生的高峰与低谷事件,找到你的优势与短板。在一张白纸中间画条横线,高峰事件在横线上方,低谷事件放在横线下方,将不同事件带给你不同的兴奋与痛苦的点连起来就是你个人的人生寻宝图了。高峰事件可以是考试第一名、考上大学、带父母旅游等,同样地,你人生中的挫败、遗憾、后悔构成了你低谷的线路图。

  通过对人生关键词和人生寻宝图的探索,你对自己的热情和优势也逐步有了了解,下一步就是画一画你的钻石人生图,主要从热情、知识、优势、资源四个维度来评分,评分低的维度就是接下来一年你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钻石人生图是一种有结构地成长的工具,它就是根据当下的状态,找准切入点启动成长。现阶段突破进入下一个阶段后,继续找准切入点带动成长,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实现升级和突围。

  书里教了我什么

  以前看关于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的书,都强调首先找到个人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不断地迭代升级,可是我的问题恰恰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而怎么找到自己喜欢的却没有相关的方法。娜里跑教给我很实用的方法——自由书写。

  自由书写的步骤是:第一,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关掉手机和网络;第二,端坐在书桌前,深呼吸30次,清空大脑;第三,用空白的纸张开始进行自由书写;第四,用笔手写,不建议电脑打字;第五,在完成100条书写之前,不能打开手机;第六,书写中若遇到卡住的地方,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想象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等待新的画面出现,然后继续记录书写;第七,书写过程中不需要评判和思考,如实记录念头就好,即使重复也没有关系;第八,若被外界干扰离开座位,则视为中断书写。

  完成自由书写字后:第一步,快速浏览你书写的内容,将重复、*似的内容提炼成词语。比如体验、学*、家庭、帮助他人等。

  第二步,如果有某条你特别心动的书写,请重点关注,尝试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

  第三步,将前两步提炼出来的词语合并一下,最后归纳出三个人生关键词。

  另外一个对我工作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是“模板思维”。每开始做一项工作之前问下自己:这件事情能不能做成模板?这件事情用工具软件能不能处理得更快?

  比如作为职业规划咨询师的娜里跑在搜集来访者信息时,用在线表单“金数据”设计一套表格,而在设计表格的时候又将问题进行拆解,比如要搜集来访者第一份全职工作信息,两种不同的题设,对于搜集信息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题设一:请描述一下你第一份全职工作的经历。

  题设二:分拆成几个小问题,①请问你第一份全职工作是通过什么途径入职的?(下设几个选项)②这份工作你做了几年?(下拉菜单)③在工作期间,是否得到过升值加薪?(选择题)等。

  试着将你工作中能够形成模板的内容都做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凡是能用工具软件实现的就不用人力。“你能在两小时内教会一名零基础实*生胜任你的岗位吗?”如果能,你就离升职加薪不远了。当你具备“模板思维”能力的时候,你就不再是简单的执行者,而是有全局思维的管理者了。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知道而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只有知道并且做到了才能慢慢走上从迷茫到清晰、从匮乏到丰盛、从局限到自由的自我升级之路。

《重生笔记》读书笔记3

  以前也曾看到过这篇鹰的故事,但今天重识这篇文章却让我感触颇深。

  提出鹰的重生口号的是我们集团无论是经营业绩还是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优秀的模块事业部。不由让人心生感慨,可以说成功从来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没有在有了成绩后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时刻树立居安思危意识,不断地推进变革创新,巩固和提升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提升团队竞争活力和能力。

  由此更加深深体会到我们晨兴希姆通电子推行“鹰的重生——变革创新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晨兴公司成立于199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曾经支撑我们成功的因素,时至今日,如果仍然一成不变,固步不前,不再有持续的创新和突破,也许过往我们引以为豪的产品和研发优势、供应链优势、制造效率和成本竞争等优势将不复存在,由于*惯于墨守成规,得过且过,相互抱怨、推诿责任等不良现象的沉积,加上长期以来由于种种需要,发布了一些制度规范、流程文件,甚至短期行为的“补丁”文件,又没有及时更新,从而形成公司里的规章制度、流程和信息有些混乱,甚至有不相容、相互矛盾,以及某一环节流程陈旧缺失等情况,这些繁琐的规章制度、流程规范也加剧了信息管理的难度。致使员工陷于繁杂的日常工作和数据处理工作、甚至沟通扯皮之中,致使公司人员结构变得冗余,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相应的竞争力却没有同步增长;公司员工的激情和活力在减退。从而使企业综合竞争力减退,盈利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陷入低谷。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我认为,陷入低谷的公司,更加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再造和开发,激发员工的潜能、创造力和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根据公司业务定位和发展需要——向ODM防线进行全面转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思维进行变革,转身成为决策快,创新能力强、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我们需要建立和维持合理的人才结构,塑造一流团队。

  20xx年集团提出我们的工作重点或者关键词是:服务、创新、管理和执行力。服务好客户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必要条件;创新,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之本;管理是企业不断提升、永续经营的基石,而执行力,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词。我们可能不缺乏好的战略方针,企业基础条件也具备,但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达成企业的目标呢?这就是执行力问题。如何将公司的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它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

  首先,我公司全体员工要形成目标一致、价值观统一的氛围,大家心往一块想,力向一块使。对于与集团长期战略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有不一致的言行存在,是对企业发展很大的破坏,能力越强者,可能这种破坏力越大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确保在公司内有一批经验丰富、善于自我激励、拥护公司核心价值观、对公司忠诚可靠的优秀人才。

  对一些遇事踢皮球、推诿责任,缺乏担当的管理者,继续让他们身居其位,这种情形不但有碍于公司的发展,影响公司经营,也会影响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员工成长。长期发展下去,只能是有能力的员工另觅他就。我们要给有激情、有能力,愿意做事的员工更多的机会。怎么做呢?此时就要求我们能够像对待老化的喙、趾甲、羽毛一样,改变我们的思维、改变我们的行为。

  我们不能沉迷于既往的工作中,没有创新、没有改善,每日按部就班的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薪酬绩效、招聘、培训、行政后勤工作。我们能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学*他人的闪光点,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能不能打破固有思维的模式,用更用心、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每天进步一小步,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水*,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做有纪律、有激情、有执行力的团队。过程中虽然会痛、会流血。但是就犹如鹰一样,我们亦将会获得重生,会重新开始飞翔,从而有效改进人事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的.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去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6)

——中庸读书笔记 (菁华3篇)

中庸读书笔记1

  做生意,是为了求利,求利就很难做到不报怨。进货求人家优惠,人家不优惠,抱怨了;卖货求人家买,人家不买了,抱怨了。有怨,心气就不顺,心气不顺,做事也很难顺遂。因此,我们要时常修心养性不抱怨,不怨天尤人。

  那么如何修身养性以无怨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产生抱怨的最大原因,一个字:求。因为有“求”而不得才会生怨。求天保佐不顺遂,求人施助不顺遂,便产生了怨,怨天尤人。因此,《中庸》说,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意思是说君子高居上位不去欺凌下位的人,君子处在下位不去高攀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读书笔记2

  人之所以有“求”的原因在于不能端正自己,即不能正己。因此,生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正己。能正己则无怨。

  在其位谋其职,则无怨。人最大的怨来自于自身所处地位和环境。人们总是在其位而妄想他位高位,则怨气常生。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生*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愿者,怨也。君子无愿,故自在自得。

  其三,失败导致生怨,怨天,怨人、怨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和困难,要解决问题和困难必须“反求诸其身”,要反省、总结失败的原因,然后再接再励。所以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意思是说没有射中靶心,要找自身的原因,不能怨靶心不够大不够*。这里也有一个“求”字,求自己也会有怨生,怨自己太笨。所以人一定要中正,也就是一定要端正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反省认识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不怨天不尤人。

中庸读书笔记3

  圣人之道,“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而其基础,是对万物本性,对事物运行规律的敬畏,此之谓“尊德性”;是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消亡背后的各种因素的不懈探索,此之谓“道问学”;是目光极于天地万物,而用心尽于精妙幽微;是不断修行调整自己,引导事物发扬本性。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朱熹说:“此五句,大小相资,首尾相应,圣贤所示入德之方莫祥于此,学者宜尽心焉。”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7)

——做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做读书笔记1

  *段时间,读了荆志强老师的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颇有收获。特别是荆志强在谈到“开展生本教育的具体做法”一节讲道:老师是前置学*的精心设计者,要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问题设计首先要浅入浅出激发学*兴趣要让学生能学。根本就是重点问题化,要形成问题串,知识辨析,问题导学。结合我校开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研究,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前置性学*的问题设计是开展良好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不是越简单越好,也不是越深奥越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完成问题设计,那么问题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

做读书笔记2

  如何做有效的读书笔记?

  1、读书首要的是概括清楚作者的观点,而不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所以不能有太多的自己的发挥,否则那是读后感,或者是书评,而不是读书笔记。

  2.、读书笔记,最主要的用处,是方便自己日后阅读查看。因为任何一本书,读后不超过三个月,就只剩下对书籍的大体印象和基本观点了,如果在写论文和教学中使用,必须要再重读。而读书笔记能解决这个问题,好的读书笔记,能够帮助你在多年之后仍能够明白书籍的内容和构架。

  3、读书笔记关注三个问题:(1)作者的论点(包括全书的主要论点和分论点)是什么?各个论点是靠什么样的逻辑串联起来的?(2)作者使用的证据材料、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3)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流程,去组织材料、使用方法得到论点的?

  4、读书笔记还需要问自己:作者是否将你说服了?你觉得作者对论点的论证有力吗?

  5、读书笔记不是对书中好句子的摘抄,我心中最好的笔记,是完全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书籍缩写成20xx字以内的文章。更不是对观点和结论的列举,那纯粹是没有一点意义的。

  怎么阅读学术文献?

  1、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

  2、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

  3、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

  4、这样的读书*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那样,将来可以随时找回检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

  理论学*的目的是什么?

  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另一个有用办法是:区别经典理论与庸俗理论;前者较少,后者俯拾皆是。前者一般视野比较宽阔,提出的概念更清晰并强有力,后者则比较模糊繁杂,除非和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直接联系,一般用途不大。

  学*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较宽阔,提出的概念更清晰并强有力,后者则比较模糊繁杂,除非和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直接联系,一般用途不大。

  如何写读书报告?

  学术著作都应带有一个中心论点,而阅读那样的著作,首先是要掌握其中心论点,用自己的话(一段,甚或是一句话)表达出来。然后,用三、四段总结其主要的次级论点,同时总结其经验证据。总结的时候,关键在于不要摘抄,要用自己的话,因为那样才会消化,使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甚或更进一步: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至于比较纯理论性的著作,我们要问:它对了解*的实际或你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用?这样的看书写笔记方法乃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也是养成自己的思考、写作*惯的办法。关键在养成看后就写系统笔记的*惯,不可依赖自己的记忆,因为几个月(最多一两年)之后肯定会变得模糊不清。笔记最好既不要太简短也不要太详细,应在一、两千字的范围之内。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将来的研究和教学之用。

  如何开展研究性写作?

  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设计论文首先应要求自己能在经验层面作出前人所未做的贡献,因为作为一个青年学者,思想上多未完全成熟,若能老老实实做经验研究,最起码可以在那个层面上做出新的贡献。但这不是说要只作经验信息的简单堆积,因为那样无从区别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优秀的学术贡献需要带有明确的问题,经验证据的目的是用来解决重要的问题,而问题的建立要靠经验与理论的连同使用,不可只靠单一方面。最理想的状况是通过新鲜的经验证据来提炼新鲜的概念,用以解决重要的理论问题。而所谓理论问题,上面已经提到,既可以是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也可以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点。另外,最好是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因为那样才会有驱动力,使自己作出批判性的反思(a critical review),以及长时期的持续投入。

  读书报告应该由两个主要的部分构成:

  1、所谓的分析,在这里指的是揭示出你所阅读的内容中的内在逻辑,弄清楚原文的作者所要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他/她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他/她提出了那些证明来支持这样的观点,他/她对于其他人的观点及其证明有什么样的评论等等。一句话,就是要梳理出原文内容中所蕴涵的“论证(argument)”。(对于学术文章或者著作来说,第一位的内容是论证,第二位的内容是论证,第三位的内容还是论证。)

  2、对于经过分析之后的观点进行评论。

  这里所说的评论,不是表达一种主观情感或者没有根据的遐想,而是要你针对你所梳理出来的论证而研讨其合理性(rationality),你可以尝试去揭示作者做出这样一个论证是否蕴涵有内在的矛盾?是否依赖于一个不太可靠的前提?是否会导向一个十分不良的推论?等等这些内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分析,但是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分析,或者说批判性的分析了。(这一部分在学*的初期阶段在重要性上低于上一部分的内容,所以你现在可以主要努力尝试把上一个部分完成好。)

  你应该在两个方面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一是做论证的能力,二是反驳论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说到底都是一种“分析”的能力。通过梳理式的分析别人的论证,你将会渐渐熟悉要如何去论证自己对于一个问题的观点。通过批判性的分析别人的论证,你将会渐渐熟悉要如何反驳自己不同意的观点,以及在面对可能的反驳的时候要如何为自己的观点做辩护。

做读书笔记3

  随着学校学*提升年活动渐渐深入,我已细读三本书了,觉得这三本都很精彩,因为这三本书都和我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本是《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第二本是我们教师共读的《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再一本就是今天要交流的《做最好的中层》。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做最好的中层》一书,不似其他书在讲管理方法时那样的枯燥,而是用了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和在管理中简而易行的方法,条理清楚的讲述了一个中层应该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和怎样带好一支团队。通过正反的对比,通过几个著名企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著名企业中比较典型中层代表的事迹,让我更深入的理解了怎么做中层?怎么做一流的中层?

  一、树立自己的威信。

  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工作的好坏与管理干部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我们校干自己就要做到,只有“正人先正己”才能使教师“信服”。作为团队领头羊的中层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为大家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我们校干要学会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创建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我们中层经常与教师接触,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这时教师最需要的是我们校干帮助他们解决和调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给其创造一种团结、友爱、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再就是我们中层要多深入教学一线,不摆架子,教师才会没有顾虑地吐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也才能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因为,交流与信任是建立威信的最好办法。作为教务处主任要在与老师的真诚交流和相互信任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大家记住:威信不是靠力量树立的。

  二、做智慧型中层。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如果你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请奉献你的汗水;如果两者你都没有,就请你离开公司。”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领导最看重的能力,什么是我们发展的关键。那就是智慧!智慧型的中层管理者是组织和领导最看重、最需要的。或许有的中层管理者会问:“难道勤劳苦干就不被领导看好吗?”当然不是。勤奋的下属到哪里都会被领导看好,而踏实勤奋也是一个好中层的基本素质。但是,能够被领导重视、欣赏的下属,必然是智慧型的。优秀的中层,必然是勤奋的干部,但是,在勤奋的基础上加上智慧,才能成为真正一流的中层。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那么,智慧来源于哪里?智慧来自实践,也应用于实践。整天坐在办公桌旁的干部,眼光只能局限在小范围中,而好点子、好方法,多是来源于工作现场。智慧来自于终生学*,一个善于学*的干部,才能够拥有不竭的智慧之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来自对知识的终生不渝的追求。”

  三、要敢于承担。

  在工作中,有不少人*惯于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没有完成任务而推卸责任。推卸责任的典型做法就是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一个逃避困难、不敢承担责任的中干,必将缺乏干事创业的能力和勇气,很难让人相信他会干好工作。

  那么什么才是“敢于担当”呢?古人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国事担当的情怀,也曾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胆报国的誓言,可见,敢于担当就是一种境界,一种责任。对于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要有勇气、顶着压力去做。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所以,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素质,这就是担当精神。当前,我们高新区各个学校的发展都非常迅速,每一个单位的校干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学校发展好,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咱们校干要敢于担当,一定要对上、对下负起责任。

  四、要树立大局意识。

  这一点看似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很难。在做工作时,我们是否考虑过“我这样做老师们会怎么样看待我,评价我?”,“我这样做会有哪些人不高兴?”,“我这样做会伤害到哪些人的利益?”。我想,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完全否定的回答是很难。如果我们总是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总是在想做每一件事时寻求所有人的认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是最有害的私心,是工作中最危险的陷阱。

  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是非常肯定的。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用心良苦地去寻找利益的*衡点只会使自己缠足不前,一事无成。

  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个别利益,而是学校的整体利益,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有些工作在全局看来是可办的,在局部看来是不可办的,也得办;在全局看来不可办,在局部看来可办的,同样不能办。所以我们做每一件工作时,都要问自己:“我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只有出于公心,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第六小学是我们共同的家,第六小学的事业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今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道路更加曲折,工作更加艰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所有的中层干部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以团结协作的精神、海纳百川的胸怀、卓有成效的工作去面对事业和未来,我们的前途会更加光明,事业会更加辉煌!


《孟子》读书笔记 (菁华3篇)(扩展8)

——孟子优秀的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孟子优秀的读书笔记1

  《孟子》是儒家的一部经典巨著,系统的为我们阐述了治国之道和孟子思想。与孔子相比,《孟子》对中华儒家思想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它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完善,是剖析“仁爱”精髓的亚圣之作。每次读《孟子》,都会有洗涤心灵的感觉。

  与孔子时代的儒家思想相比,孟子不仅仅是传承,而且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完善和解释。“仁”本来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没有理论基础来解释,孟子修缮了理论基础,弥补了不足。对于“仁”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这一切都来源于人的本能。他认为这是人与身俱来的人性,这是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善一直存在于人的心中,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一己私欲而做的坏事,这是私欲对于善念善念的控制。孟子对于“人本善”的提出无疑是对“仁爱”的最好解释,这也是对后人道德修养方面最大的启发。道德修养的提高也是《孟子》中很重要的内容,孟子认为个人的反思和思考相对于教育来说,更显得重要。教育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个人对于自己德行的`思考才是升华。一个人要有好的修养,首先要接受教育,要刻苦学*,反复思考和反思,这样才会有进步。对于反思,也就是孔子《论语》所说的“一日三省吾身”。孟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宋明理学家们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这是孟子在政治主张上一个缩影。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君王个人德行的重要性,这是才是仁政的基础。君王对待子民就应该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子女对于父母也要顺从。当然,在那个时代,这些先进的理念有着历史的局限性,孟子没有考虑到封建阶级制度的根深蒂固,这些都是不能实现的”空谈”。但是这些政治主张的提出也从侧面体现了孟子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

  “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梦珂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读《孟子》,就是学做人、为政。这是两千年多来《孟子》一直深受我们喜爱的原因。

孟子优秀的读书笔记2

  孟子:民本思想的先驱者。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孟”思想后来也成为*封建思想的主流。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道”的学说。“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孟子提出这样的政治理想,根源于他的民本思想。随着奴隶制的逐渐瓦解,人的价值提高,战国时期人的力量更充分地显示出来,统治者也不得不重视百姓的力量,于是重民思想发展起来了。孟子更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思想。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暴君可诛的主张,还指责了*之下严重的阶级对立:“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孟子的王道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有合理的民主因素。但他的思想依然是剥削阶级的,他虽然看到了社会分工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但他以社会分工为理由来论证社会上剥削制度的合理性。

  孟子提倡仁政说的基础是性善论,他的性善论是道德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他提出要找回善心,就要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路线,这便是孟子的认识论,这种思想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它的进步性是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对西周以来传统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作主观主义的改造。

孟子优秀的读书笔记3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此节有两个重要观点,一个是“人皆有不忍之心”,这是孟子伦理学中"性善说"的心理学基础理论,也是由此推及的孟子王道爱民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石。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即来源于此。第二个观点是人有“四端”,即同情之心,羞耻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即。有了同情心才能将心比心,建立起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系;有了羞耻心,才会自觉的把自己的行为置于群体中比较,产生自我约束心理,才不会做出伤人害人的事情;有了谦让心人与人之间才会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也才能自觉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有了是非心,才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觉从善弃恶。由这两个观点可以看出,孟子是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由此才产生对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学说的进一步发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