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教育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

  在这次的国培——校本研修网络培训中,让我走*名师、体味名师风采。特别是听了陶妙如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报告后,让我感到陶妙如老师对学生的温情关照,荡漾着一个为师者的宽容善良和殷殷期待,在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时时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为什么有时会熟视无睹呢?有人说冷漠是当代教育改革最大的敌人。

  是呀,看看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焦虑、功利、浮躁、冷漠……教师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脸上的疲倦和冷漠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的教育不能缺少温度,缺少基于人性所需要的精神温度,更不能缺少让孩子的心灵富足和自豪的精神温度。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温暖和幸福。关注学生成长的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也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展开真正的心灵对话。以农夫的姿态做教师,天天去地头走走,看看这株,摸摸那株,观察观察这些庄稼有何新的成长,甚至像老朋友似地与某几株庄稼打打招呼。当孩子犯错误时,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如果我是你,我也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曾……”当孩子进步时,让我们也由衷地说一声:“孩子,你真棒!”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教育就是教师用温暖的心灵去感应学生的存在,用饱满的情感和积极的状态去感染孩子,让孩子们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

  一个小小的进步,一个小小的愿望,或者只是一个成长进行时的微笑都来自孩子天真的小小努力,来自他们真诚的不着修饰的童心。我们用自己的言行温暖着孩子们心灵的同时,也一定会从孩子的成长中收获温暖,这份温暖在播种中,在耕耘中,在守候中,在陪伴中,在鼓励中,在坚信中……林格教授说:柔和的气息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能流畅的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能更准确的表明与人*等的信念。如果我们的心灵是温暖的,孩子就一定能感觉到温暖。离功利主义远些,远些,再远些,离孩子们*些,*些,再*些!为师者唯有具备对孩子、对教育、对未来的温暖情怀,才能真正将教育扎根于人性,才能实现走向人的教育。“温暖”与温度无关,与季节无关,这是对教育的真诚,是一种炽热的情怀,怀揣对教育的真心,与温暖同行,便不知疲倦。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2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

  *段时间,我读了万*老师写的《教育是温暖的》感受很深。“温暖”,更多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到春日的阳光,父母的慈爱,家庭的温馨,想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想到孩子们一张张健康的笑脸——是的,那是我们的心灵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应该保有的温度。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来自于老师们的倾情付出,这种付出承载着大爱无疆的师爱。万老师说得好,“唯有良心,才有教育,因为它是教育的准绳”。良心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是一名教师的师德底线,而师爱即是来自于教师良心的升华。

  教育是一个洋溢温暖、注足温馨、充满温情的过程。让每一个儿童**,让众多孩子成才;让每一个儿童合格,让更多孩子优秀,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温暖的教育。

  在万老师的眼里,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因为翅膀受伤了才跌落到人间,只要有人能够将他们的翅膀修补好,他们就能再次飞起来。而我们老师,则是上天派来专门修补翅膀的人,我们以时间为针,以爱心为线,以智慧为眼来发现每一副翅膀断裂的伤处,使无数的天使再次振翅重返天庭。这段话让我感受到在所有的学生当中,身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问题,细致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耐心地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见到一点“亮”就夸,使他们由不起眼到越来越亮,最终能振翅高飞。

  万老师的差生转化工作很到位,效果也很好,除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学校教育外,还通过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谬误,努力构筑家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期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孜孜不倦,勤于学*,才能洞悉教育的奥秘,做起教师工作来才能驾轻就熟;笔耕不辍,善于总结,才能在反思中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漏洞,从而不断修正提高。在学*中感悟,在总结中提高,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走向另一个制高点。万老师的著作教育我们不断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细。唯有做细,才能演绎教师工作的精彩,才能成就我们教师职业人生的精彩。

  万老师说他最崇拜的人是玄奘法师,因为,玄奘法师是一个有梦的人。他在取经的路上,虽然遇到千难万阻,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最后达成自己的梦想。做为教师,教育的真经,不在西天,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行在路上,路在脚下。

  她说,我们人应该敬畏两样东西,一是种子,二是大地。“教育,是温暖的!教育是人类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的劳作和耕耘;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世界上最具力量的是种子,最具特性的是种子,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制造一粒哪怕是最简单的种子。因此,播种与呵护其成长实在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南橘北枳”的故事强调我们所经营的“水土”和“气候”;冬小麦播种的过早就容易因生长过旺而“窜苗”,导致收成减半,这是播种的“时机”问题;有的瓜果,如果不打去枝桠,就会满地托。

  秧,鲜有收获,有的树木,移栽之时需要去其枝叶,但如果修剪过度,只留主干,往往会被“闷死”,这是呵护中“度”的把握问题。以上种种,足可以充实或耗去一个老师几乎所有的工作时间,况且老师的工作状态和休息状态本*线可言,难怪万老师会用“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来形容!但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到“教育是温暖的”确非易事,它甚至需要教师付出毕生的心血。但是我们却可以播种幸福于学生的心田!

  万老师一直在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温暖的词:幸福,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涤。

  “温暖”,这个词很难让我们联想到太深奥、太艰涩的东西,很难让我们联想到日日耕耘的艰辛与劳作,这个词甚至不会让我们想到教师这份职业常常是让教育者鞠躬尽瘁的……

  “温暖”,更多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到春日的阳光,想到真、善与美,想到孩子们一张张健康的笑脸——是的,那是我们的心灵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应该保有的温度啊!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吧,陪着每一个孩子绽放!

  教育是温暖的,给孩子的教育就是有温度的。教育是温暖人心的事业。温暖自己,温暖儿童。它就像小火煨汤:精心熬制,慢慢炖煮……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就会弥漫在你的生命周遭、贯穿你的生命全程。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有温度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愿景、温暖的情怀。做一个温暖心灵、点亮人生的教师,才是最幸福的。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3

  步履匆匆,登上讲台22年,从事这份职业,让我倍感欣慰,因为这样可以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着童年的快乐,体验着成长的幸福,孩子成长,我更是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学生到一个中年教师,一步步走来,快乐幸福着。读《做有生命的教育者》这本书,更是找到了共鸣,找到了心灵的安慰和支持。

  在每天流动着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只是知识、方法、技术,在教师创作的大量教例和课例中,寻觅不到生命的跳动和呼吸,处处发现的仍然是如何上课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在每天都在诞生的庞大的教育论文中,依然看不到生命的气息和光华,除了概念、术语,就是推理和演绎:从一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篇文章到另一篇文章,把前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把外国人的文章变成自己的文章。生命创造的光影就在如此这般的推演中遁入黑夜。

  正因为如此,叶澜教授才会呐喊疾呼: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然而,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有这样的生命感。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但他想到的只是书本和各种符号如何化为自己的教案和话语,但对学生的生命本身却视而不见了。这时的教育者看到的只是知识,他的眼中没有生命,他的生活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机械辗转于教材与教室之间。有的教师看到了生命,他以一颗敏感、敏锐和细腻的心,捕捉着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每一次欢笑和哭泣、每一声叹息、每一次皱眉。这样的教师敬畏学生的生命,却未必尊重自己的生命,所以教师的生命感也是不完整的。只有把生命放在生命里,努力将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生命的成长建立起内在的关联:受教育者的生命成长就是教育者自我的生命成长,他希望彼此的生命能通过教育之树而成功地实现相互嫁接和疏通,在同一棵树上绽放花朵。

  有着生命感的教育者,都是有时间感的教育者,时间感不断撞击着他的心灵,他的手和灵魂都充满了时间,他知道每一个生命的教育,都需要时间,都有着内在的时间节奏和韵律,在教育中,生命何时开花,何时结果,都有定期。他与受教育者一起守候时间,让石头在时间中开花,让心脏为每一次绽放而激动。

  有生命感的教育者,需要把教育的实践当作一门学问来钻研,当作一门生命的学问来贯穿一生。把生命放在生命里的含义是:教育者只有把教育的学问变成自己的学问,把学生的生命落在自我生命的核心里,同时又把自我的生命化进学生的生命里,成为其今后生命成长中的核心资源,教育者才将是一个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一个有真学问的人。这个学问就是一种以生命感为基础的,关于生命成长的学问。其内核是:让每一次教育的过程,都变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回家的过程,即回到生命之家的过程。

  每一个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迷宫。开掘人性,让人性生动起来,丰厚起来,高尚起来,博大起来,让人的生命富有人的意义和价值,是教育者的使命之一。走出迷宫的方法是:倾听和对话。

  李政道教授将教师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匠师。无论匠师的技术如何高超,始终缺乏两样东西:思想和激情。而我们希望的教育,是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二是艺师。艺师把教学艺术化,甚至浪漫化。艺师的课堂很活跃,很生动,但有时会失之于随意和散漫。三是儒师。儒师具备传统的知识分子风范,有强烈的使命责任感,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孩子的温情,且富有牺牲精神。他是本学科的专家,他的视野始终是在自己的学科世界里,对自我的形象定位依然是蜡烛,是奉献者和牺牲者。四是哲师。哲师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牺牲者,他试图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创造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精神世界。他还是一个超越者,超越已有的经验、已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甚至超越已有的生存方式。最理想的教师,是将上述四种类型的教师特征融为一身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将从优秀教师走向卓越教师。他将拥有三种东西:教育中的大智慧、大爱心、大境界。

  读过这本书以后,才发觉自己永远走不出自己划的教书匠这个圈。教育本身就是背负重轭。我们将重负背在肩上,用手中的刀雕刻它们,刻出生命的神采,挽留轻飘而逝的时光,实现自我生命的创造性价值。教育要发展,理念得更新,追寻的路上,我们会一直都在!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1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

  *段时间,我读了万*老师写的《教育是温暖的》感受很深。“温暖”,更多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到春日的阳光,父母的慈爱,家庭的温馨,想到人世间的真、善、美,想到孩子们一张张健康的笑脸——是的,那是我们的心灵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应该保有的温度。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来自于老师们的倾情付出,这种付出承载着大爱无疆的师爱。万老师说得好,“唯有良心,才有教育,因为它是教育的准绳”。良心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是一名教师的师德底线,而师爱即是来自于教师良心的升华。

  教育是一个洋溢温暖、注足温馨、充满温情的过程。让每一个儿童**,让众多孩子成才;让每一个儿童合格,让更多孩子优秀,让每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温暖的教育。

  在万老师的眼里,她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因为翅膀受伤了才跌落到人间,只要有人能够将他们的翅膀修补好,他们就能再次飞起来。而我们老师,则是上天派来专门修补翅膀的人,我们以时间为针,以爱心为线,以智慧为眼来发现每一副翅膀断裂的伤处,使无数的天使再次振翅重返天庭。这段话让我感受到在所有的学生当中,身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注,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问题,细致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耐心地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及时鼓励,见到一点“亮”就夸,使他们由不起眼到越来越亮,最终能振翅高飞。

  万老师的差生转化工作很到位,效果也很好,除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学校教育外,还通过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谬误,努力构筑家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期还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量,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孜孜不倦,勤于学*,才能洞悉教育的奥秘,做起教师工作来才能驾轻就熟;笔耕不辍,善于总结,才能在反思中看到自己工作中的漏洞,从而不断修正提高。在学*中感悟,在总结中提高,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走向另一个制高点。万老师的著作教育我们不断把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细。唯有做细,才能演绎教师工作的精彩,才能成就我们教师职业人生的精彩。

  万老师说他最崇拜的人是玄奘法师,因为,玄奘法师是一个有梦的人。他在取经的路上,虽然遇到千难万阻,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最后达成自己的梦想。做为教师,教育的真经,不在西天,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行在路上,路在脚下。

  她说,我们人应该敬畏两样东西,一是种子,二是大地。“教育,是温暖的!教育是人类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的劳作和耕耘;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世界上最具力量的是种子,最具特性的是种子,迄今为止,人类还不能制造一粒哪怕是最简单的种子。因此,播种与呵护其成长实在是一门奥妙无穷的艺术。“南橘北枳”的故事强调我们所经营的“水土”和“气候”;冬小麦播种的过早就容易因生长过旺而“窜苗”,导致收成减半,这是播种的“时机”问题;有的瓜果,如果不打去枝桠,就会满地托。

  秧,鲜有收获,有的树木,移栽之时需要去其枝叶,但如果修剪过度,只留主干,往往会被“闷死”,这是呵护中“度”的把握问题。以上种种,足可以充实或耗去一个老师几乎所有的工作时间,况且老师的工作状态和休息状态本*线可言,难怪万老师会用“最具理想、最具热忱、最具智慧”来形容!但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感到“教育是温暖的”确非易事,它甚至需要教师付出毕生的心血。但是我们却可以播种幸福于学生的心田!

  万老师一直在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温暖的词:幸福,给了我们一次心灵的洗涤。

  “温暖”,这个词很难让我们联想到太深奥、太艰涩的东西,很难让我们联想到日日耕耘的艰辛与劳作,这个词甚至不会让我们想到教师这份职业常常是让教育者鞠躬尽瘁的……

  “温暖”,更多的时候会让我们想到春日的阳光,想到真、善与美,想到孩子们一张张健康的笑脸——是的,那是我们的心灵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所应该保有的温度啊!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吧,陪着每一个孩子绽放!

  教育是温暖的,给孩子的教育就是有温度的。教育是温暖人心的事业。温暖自己,温暖儿童。它就像小火煨汤:精心熬制,慢慢炖煮……最后,那种特有的香气就会弥漫在你的生命周遭、贯穿你的生命全程。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有温度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愿景、温暖的情怀。做一个温暖心灵、点亮人生的教师,才是最幸福的。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2

  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教育乃是精神**的宏伟事业。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我们面对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等”的教育,更是具有“生命感”以及“责任感”的教育,我们要将这些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中,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最有“生命感”的教育。

  以往的教育,教师、家长似乎更看重学生的成绩,所以,每个学生也会特别在意成绩,认为成绩就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显然,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是依靠成绩的高低排序来选拔人才,但我们学*的目的却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我们所追求的应是高能力。成绩固然重要,但能力更加重要。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光有高分数而没有高能力是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对教育的不全面的理解,缺乏生命感。

  教师,作为学生学*生涯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我们一定要认识具有生命感的教育的含义,准确理解了才会击中要害帮助到学生。往往我们在课堂上,面对一张张鲜活稚嫩的面孔时,我们会想:学生是否喜欢我?他们能否接受、尊重我的教学?面对课堂上的种种意外,我该怎么办?我的教学能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在我看来,这些却不应成为教师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更应关注:我们是精神生命的锻造者和构建者,我们能够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给于学生什么样的生命教育?

  在给予学生的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给自己自信,强大自我的精神生命。这样,我们才不会怕,不会恐惧,不会担忧我们的精神生命无法应对日益强大起来的学生的精神生命,从而来成就我们有生命感的教育。

  我们的精神生命强大了,再努力把我们自己的生命放进学生的生命之中,让他们从我们生命的美好、生命的精彩和生命的价值中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让他们从我们的人格力量中去感悟做人的真谛。也要把学生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里,把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如同关爱我们自己一样,把爱心以及情感注入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呼唤、净化学生的美好心灵,灌注到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这样,我们才撑得起“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这本书呼吁全体教师要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正是因为现在缺乏这样的现象,缺乏这样的教师,我们不能再以以往的观念、以往的角度来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要从我们的灵魂深处感受教育的魅力,并将它灌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用生命对待生命才会有意想不到的价值。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3

  班主任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从教20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我总在比照自我,不断追寻。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要有爱心, 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存依恋之情;要有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为国育才,能够时刻为学生着想,和孩子一道成长。但却很少意识到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还必须要有童心。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均缺少童心。我们总是觉得学生很难沟通,觉得学生总是很容易就犯错误,而且好说歹说都听不进去,问题学生不断涌现,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聆听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豁然开朗,学生问题的不断出现,是我们做老师的从**的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是我们没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就很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解析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是应该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和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等的师生关系。要减少学生问题,我们须要做一个具有童心的教育者,一刻也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要和学生保持共同爱好。要有儿童般的情感、儿童般的兴趣、儿童般的纯真。还必须要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只有真正具有童心的教师才能和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谈得上*等,谈得上朋友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自然而然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回想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自己丧失了很多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机会。学生在球场篮球比赛,我为什么不能和学生一样一起在边上大声加油呢?学生参加课间跑步,我为什么不能作为学生一样和学生一起跑呢?学生在课间玩“悠悠球”时,我为什么不能从学生手里接过并向学生虚心请教呢?学生开班会表演节目的时候,叫老师唱歌,我为什么会感觉到害羞,然后迅速推掉呢?学生体育课玩篮球或者跳绳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参与进去潇洒打(跳)一回呢?如果做老师的我们能放下身段,在与学生交往中多一份童心,和学生一起玩,一起聊天,一起“疯”,师生真正心连心,师生间的关系将更加融洽,学生问题也将少之又少。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教师,秉持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在爱心、责任心的基础上再拥有童心,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心里,与生同乐,我们不仅能做快乐的教师,也能成为为国育更多栋梁的优秀教师,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那时候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是崇高而又愉快的事业。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 (菁华3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1

  这本书是陶妙如先生的教学随感,是她在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教育智慧。本书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分为: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赏、度十一个篇章。下面是我读“想”这一部分做的整理以及自己的浅显思考。

  陶老师提出了三“想”: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一、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

  想象着自己能抵达的层次,其实也就是在教育事业中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初涉教坛,陶先生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我的目标:教育家”。经过十年的历练,先生认识到教育局的价值在于开启人类的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于是她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成为教育实践家”。先生化用《苏东坡突围》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理想的高度:光辉、从容、大气、温和、淡泊、厚实、高度。

  优秀的教育者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理想能给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在不断学*中进取,不断进取中调整,不断调整中成长。

  二、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

  每接一个班,我们都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把他们的优势或者潜能都发掘出来?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进取。

  陶老师接到一个基础很差的高三普通班,在第一堂班会课之前,她了解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她理解孩子们常受批评,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心理,但是她抱定一个想法:不管他们原来怎样,我只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想优秀的。

  接下来,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座位。第一堂班会课主题定为——“大学欢迎你”,用七张幻灯片展示七所名校的照片和名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想象和憧憬自己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用训狗师的故事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告诉孩子们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目标,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下一步就是测量自己离目标有多远,正视起点,才知道怎样去努力。于是,老师展示他们高二成绩表与上一个层次班级分数的对比表和高考划线标准,让他们清楚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现实跟理想差距很大,看到录取分数线,学生刚提起的兴趣又明显地低落下去了。这时陶老师打开网站,让学生看一位学长给学弟们的一段演讲《读书是读不死人的》、《绝不让自己后悔》。

  聆听同龄人的心声,学生这次真的心动了,陶老师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心静,所以又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心不能为外物所牵制。学生若有所悟,老师紧接着提问:十八岁**礼意味着什么?做事要五讲:讲秩序、讲规范、讲方法、讲合作、讲发展整堂班会课,陶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这堂班会课里,我看到了一位温和宽厚、循循善诱的师长,陶老师果然是一个温暖又有智慧的老师!

  三、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科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在第一二节课就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让他们对学*产生一种追梦般的感觉。开始给学生上学科课,既要简明扼要地纵向介绍本学科的体系轮廓,又要横向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的奇妙与璀璨、博大与精深,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充满情趣、理趣、无尽的妙趣甚至妙境的艺术天地。

  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陶老师来了一个幽默的开场白: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眼睛*视前方,微笑着注视着前面这道风景——将陪伴大家一道学*的老师,我!学生笑声起,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堂课陶老师给出的'主题是:情趣理趣妙趣——语文,我们享受的时候。语文,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陶老师带领学生会名人:季羡林,启功大师,钱钟书,苏轼,孔孟。介绍这些文化大师,使他们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广博与璀璨,以激起孩子们的向往之情。最后老师总结:心灵之所以会枯竭是因为没有扩充精神这一时空以厚度和深度。跳出井底的那一刻,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心境以及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老师给学生描绘出语文的妙境,让他们产生学*语文的美好愿望,再给出语文学*的方法,提出语文学*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就能欣然接受,学生就愿意追随大师的方向,从而走进语文的妙境。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2

  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同儿童的学*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笔记3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做的自己》读后感 (菁华3篇)

《做的自己》读后感1

  良好的态度——成功的关键。同理心是人际交往艺术的核心准则。甚至可以说,没有同理心,即没有良好的态度,就不可能成功。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老师提出:“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要想得到他人的理解,就要先理解他人”。这些法则,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未必在实际中做的很好,或者干脆忘掉了,而李开复老师书中展开延伸出来的话,确如娓娓溪流,洞明而深刻,直达我们的心田,启悟人心,影响深刻。的确,“同理心”是情商的核心,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提高改善的确不是智商,而是更能决定人一生成功幸福的情商。

  行为——成功的核心。做的自己意味着一种全方面的奋斗,一种无怨无悔的选择。虽然我们在现在的工作中不一定会做到完美,但我们应该时刻朝着完美去努力,如果你连追求完美的心态都没有,怎么做到*乎完美的产品!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把日子过好,把工作做好,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的选择,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超越,我们的热情都必须要建立在立即行动上,只有行动才会让这一切变成现实。我们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态度,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效的执行领导给予的各项任务,学会与同事之间、合作沟通,保持终身的努力学*,在工作和生活中,努力做的自己。我相信,它将会引领我,也会召唤你,走向激动人心的成功之路和美好未来!

  做的自己,要有甘于奉献、不图名利的意气。尤其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要认识到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不怨天尤人,不随波逐流,增强定力,增强耐力,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要安贫乐道,不比收入比贡献,不比权力比奉献。要坚定理想信念,时刻反躬自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重修身养德,做的自己,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复制去吧!

  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

《做的自己》读后感2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是李开复博士的著作。李博士看到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的青年一代走入了一元化成功的误区无法自拔,他们在面对许多问题时,既没有勇气改变现实,也没有胸怀接受现实。针对这些现象李博士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关于成功的指导与帮助,以及真正有效、切实可行的成功法则。

  细细读着书中的每一段话,自我反思,我是否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是否逃避现实,刻意回避不去深思。这才发现有很多细节,被自己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但是读完本书,又让自己直面问题,不再逃避,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经常在想,对于教师而言,成功是什么?是带的班的成绩好?还是评上了高级职称?亦或是什么?以前总是*惯于从这众多的选项中选出一个来作为答案。但是读了这本书,有一点让我非常认同,那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不要用一元化的思想进行。”看到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以前钻了牛角尖。多元化的评价,我经常会用到,例如:课堂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期末对学生不再是以前的单纯以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而是每学期都要做“学生期末综合评价表”,涉及到的内容除了测试成绩外,还包括了课堂听讲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网站跟帖情况等等。不禁反思,能给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为什么从没想过对自己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顿时拓展了思路。

  或许,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成功就在于午休能让全班同学睡的香甜;在于通过努力让一名同学的成绩有了起色;在于成功录制一节微课得到大家的认可;在于集体教研时畅谈自己的想法;在于教学工作的进步;在于教育理念的革新……

  同样,对于学生,有的学*优异、有的书写工整、有的做事细致、有的热爱劳动、有的乐于助人、有的能深情的朗诵一片文章、有的能动手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有的能用葫芦丝吹出动听的音乐……我要告诉他们,你们都是优秀的孩子!我要将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进行到底!

  这本书让我看清了前进的方向。最后用一句作者的原话,与大家分享:“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

《做的自己》读后感3

  健康对于我们而言到底有多重要?相信每个人都晓得,都清楚,都明白。但真正的`珍视自己的健康,未雨绸缪的保护它们的却寥寥无几。所谓健康也罢,疾病也罢,有时并不全是由医生主宰着的,更多时候,自己承担着更大的作用。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要一处遭到损坏,就可能影响到整体生命机能的运作。既然这样,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身体和健康的管理权从医生的手中要回来?高莉敏和张世琨所著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做自己的健康天使。

  那么如何做自己的健康天使,过好自己的生活呢?通读全书,两位专家从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健康穿着打扮、科学美容瘦身、心理健康及中医养生保健七方面出发,为读者设计出了一套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法。其中既有各类饮食及养护知识,又有多种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使读者看到既贴*生活,又简便宜行,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从基本层面来讲,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和充足睡眠便是健康生活的三个鼎足。饮食*惯上,做到均衡营养,合理分配三餐,科学饮水,摄取健康、高质量的食物;运动方式上,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注重劳逸适度,协调统一;睡眠管理上,保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提高睡眠质量。而从更深层面上来讲,则是从自我自觉的积极行动中享受到健康生活的快乐,从点滴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只有做到用心,细心,养成良好的*惯,健康知识才能转化成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而所有这些,只能依靠自己长期的自觉坚持,旁人是无法代劳的。当这种坚持转变为自然而然的行动时,我们便会感受到从中的乐趣,享受到健康生活*惯的好处。

  现在的问题是,在现代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人被各种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却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如果把我们的身体当做一台机器的话,不加以精心养护,这种日积月累的磨损必将产生难以想象的伤害。所以,在压力和劳累缠身之时,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健康。比如调整自己的饮食,做一些有氧运动,类似跑步、跳绳、游泳等,不仅锻炼身心,而且协调全身肌肉,保持体形。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不心存抱怨,不消极悲观,用积极的情绪支配生活,就会发现自己在享受生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挤出点时间为自己的健康做一名守护者吧。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 (菁华3篇)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1

  深夜11点16分,我的思维仍然很活跃,我刚刚阅读完方华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

  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就想通过哪个人的介绍、哪段视频或者说哪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弋阳教育这几年的发展以此来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再耽搁。半个月前在教育交流传播群里得知方华老师出版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我当即在群里回复了一句“一定要拜读!”很庆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长看到了我发这条信息,在他的帮助下周五我拿到了这本书。正逢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将这本书看了两遍,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收获到了很多,可是,你具体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为方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我从未见过方老师本人,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有大量的实践、阅读、思考、写作经验。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做为一个新教师阅读本书后的`感触上岗后,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都陆续解决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本书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

  做为一个新教师的我对于书中一些词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过今后的工作,我定能从中领悟出它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用心学的人。我需要不断学*、思考和探索,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2

  深夜11点16分,我的思维仍然很活跃,我刚刚阅读完方华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

  正式走上教育岗位以来我就想通过哪个人的介绍、哪段视频或者说哪本书的阅读来了解弋阳教育这几年的发展以此来帮助自己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规划,可是因为某些原因一再耽搁。半个月前在教育交流传播群里得知方华老师出版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我当即在群里回复了一句“一定要拜读!”很庆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长看到了我发这条信息,在他的帮助下周五我拿到了这本书。正逢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气呵成将这本书看了两遍,阅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通过这本书我收获到了很多,可是,你具体问我收获了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于是,我开始了第二遍阅读。

  这本书有方华老师这些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等。这些文章有的是从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还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实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为方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本书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的解决方案和采取策略。我从未见过方老师本人,但是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有大量的实践、阅读、思考、写作经验。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通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方老师对教育的独特见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做为一个新教师阅读本书后的感触上岗后,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可以说大部分问题在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都陆续解决了,但是还有些问题没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时,本书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豁然开朗。

  做为一个新教师的我对于书中一些词句还无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过今后的工作,我定能从中领悟出它们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用心学的人。我需要不断学*、思考和探索,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渗透在教育中,让孩子在有温度的教育中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感3

  这个寒假有些漫长,但是,也有一些幸运的事情,遇见《做有温度的教育》这一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就能预想到作者一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教育学者。事实也是如此。百度百科里有他的人物介绍,他更是20xx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教育局长,20xx年度“*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未来教育家》等报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方华局长不仅是个有教育情怀的教育局局长,更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家。他认为“办好教育需要静下来”、“求高、会干扰成长规律”“求快,会打乱成长节奏”、“求全、会破坏成长环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们自己认可、快乐参与的教育,才是他们喜爱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难。因为这是从认知改变到思维改变再到行为改变的漫长过程。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内涵:关注学*,关注个体通过学*的成长,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务是向内的探索,当教育“慢下来”,更多关注孩子本身,并给予多元评价,孩子才能温暖绽放。

  认知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他们不太能够理解抽象的符号,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学*,所以当老师遇到低年龄段孩子学*的时候,应该配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来进行。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的身心发展,孩子们天生喜欢游戏。他们借由种种的游戏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样的知识,学*使用语言,与人沟通,表达需要。儿童的学*与发展都是为了提升生活适应能力来做准备。所以,如果老师能够结合游戏和教学,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他们就能在愉快的情绪下自然地学*。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游戏化。

  当我们明白教学游戏化的目的之后,而能够在孩子的学*过程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学*复*,不仅能够活络气氛,在愉快的情绪当中,能够自然有效地学*,而且,能够在娱乐当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和内化知识。

  举个例子,在教学一年级的孩子10以内的分与合的时候,等教学结束后,我会给孩子们介绍“抢10”游戏:把1-9的数字做成卡牌,小组4-6人进行,每人手中一张牌,同时翻开,然后看是否有两张卡牌的数字加起来正好是“10”的,如果有,马上按铃抢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说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赢走那两张卡牌,如果没有可以组成10的卡牌,继续每人翻一张牌,赢牌数最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小朋友特别喜欢这个游戏,回家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既促进了亲子交流,同时10的分与合更是牢记在心。

  儿童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响而转移。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让孩子们能够专注的元素。而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对有兴趣的事物,会有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是让孩子们愉快,并且与他们的生活相关。在教学活动设计游戏配合复*,就可以让学*变成一件愉快的事。而这样的学*就比较有成效。并且当孩子们觉得学*有成效的时候,就会更多地增加他们学*的动机,建立多元化的学*兴趣。这样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温暖的吧。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 (菁华3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1

  假期里,认真阅读着陈震先生的《做温暖的教育者》,全书*二十七万余字,文章一百五十三篇,从教育到教师再到教学,让我们深深感动的是先生对教育和教学的执着和热爱。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轻松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将带我们实现一个温暖教育的梦。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可以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可以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在浮躁与功利充斥当今社会每个角落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物质的富有与占有。”“教师的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抉择的私密问题,而是关乎他人的共域论题。”阅读则成了实现品质生活的核心。“阅读是我们美化心灵、愉悦身心、提升自己、影响他人,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我们坚守精神家园。”

  “养鱼贵在养水,养花贵在养土,教育贵在温暖人心”,静静地合上书,让音乐继续,心中默默地祈盼,让我怀揣对教育的真心和爱心也在阅读、反思和实践中学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2

  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透过系统理论学*;透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同儿童的学*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齐,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书心得3

  这本书是陶妙如先生的教学随感,是她在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教育智慧。本书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分为: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赏、度十一个篇章。下面是我读“想”这一部分做的整理以及自己的浅显思考。

  陶老师提出了三“想”: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一、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

  想象着自己能抵达的层次,其实也就是在教育事业中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初涉教坛,陶先生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我的目标:教育家”。经过十年的历练,先生认识到教育局的价值在于开启人类的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于是她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成为教育实践家”。先生化用《苏东坡突围》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理想的高度:光辉、从容、大气、温和、淡泊、厚实、高度

  优秀的教育者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理想能给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在不断学*中进取,不断进取中调整,不断调整中成长。

  二、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

  每接一个班,我们都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把他们的优势或者潜能都发掘出来?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进取。

  陶老师接到一个基础很差的高三普通班,在第一堂班会课之前,她了解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她理解孩子们常受批评,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心理,但是她抱定一个想法:不管他们原来怎样,我只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想优秀的。

  接下来,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座位。第一堂班会课主题定为——“大学欢迎你”,用七张幻灯片展示七所名校的照片和名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想象和憧憬自己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用训狗师的故事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告诉孩子们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目标,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下一步就是测量自己离目标有多远,正视起点,才知道怎样去努力。于是,老师展示他们高二成绩表与上一个层次班级分数的对比表和高考划线标准,让他们清楚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现实跟理想差距很大,看到录取分数线,学生刚提起的兴趣又明显地低落下去了。这时陶老师打开网站,让学生看一位学长给学弟们的一段演讲《读书是读不死人的》、《绝不让自己后悔》。

  聆听同龄人的心声,学生这次真的心动了,陶老师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心静,所以又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心不能为外物所牵制。学生若有所悟,老师紧接着提问:十八岁**礼意味着什么?做事要五讲:讲秩序、讲规范、讲方法、讲合作、讲发展整堂班会课,陶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这堂班会课里,我看到了一位温和宽厚、循循善诱的师长,陶老师果然是一个温暖又有智慧的老师!

  三、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科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在第一二节课就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让他们对学*产生一种追梦般的感觉。开始给学生上学科课,既要简明扼要地纵向介绍本学科的体系轮廓,又要横向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的奇妙与璀璨、博大与精深,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充满情趣、理趣、无尽的妙趣甚至妙境的艺术天地。

  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陶老师来了一个幽默的开场白: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眼睛*视前方,微笑着注视着前面这道风景——将陪伴大家一道学*的老师,我!学生笑声起,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堂课陶老师给出的主题是:情趣理趣妙趣——语文,我们享受的时候。语文,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陶老师带领学生会名人:季羡林,启功大师,钱钟书,苏轼,孔孟。介绍这些文化大师,使他们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广博与璀璨,以激起孩子们的向往之情。最后老师总结:心灵之所以会枯竭是因为没有扩充精神这一时空以厚度和深度。跳出井底的那一刻,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心境以及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老师给学生描绘出语文的妙境,让他们产生学*语文的美好愿望,再给出语文学*的方法,提出语文学*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就能欣然接受,学生就愿意追随大师的方向,从而走进语文的妙境。


做温暖的教育者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优选【五】份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1

  最*,我读了《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书中收集了作者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随笔,内容丰富,论及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而贯穿其中的,则是作者从生活中采撷教育智慧、在教育中追求人生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形成了作者独特的教育观、教师观、教学观;举例生动形象,比喻独到精确,提出了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教育思想。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内涵。是啊,在信息量特别大的当今社会,在大力提倡教育走向书本的`今天,书籍作为生活的一个载体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发展、进步的必需品,有了书籍才使我们的话语有了意义,让我们的存在有了价值。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把读书视为生活中的*常事、必做事、份内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不作为任务安排,而应该自觉阅读,持之以恒地阅读,日积月累地阅读,整本著作地阅读,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的*惯,使读书成为我们主动自觉的行动,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书香。

  回顾历史,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爱读书的人;再看看周围,那些明智的人也都是手不释卷的。显而易见,读书能提高个人素养,能明心志,能冲走灵魂中的沙砾。读好书有如品尝美味食品,细细咀嚼精心细读,细心品味,充分享受其味,充分吸收其养。朱永新教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读书史。可见,书籍能浸染人的灵魂,书籍能陶冶人的情操,书籍能影响人的气质。书籍是人的精神营养液。读一些经典,与大家对话;读一些人文,陶冶情操;读一些喜欢的书籍,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读一点生活书籍,享受生活的多彩。读书是自己成长的必需,读书是精神成熟的必需,读书是修养高洁的必需。多读点书,即使你不能成功,也可以在失败的时候知道自己跌倒在哪里。我们不但要读专业的书,还要读政治的书;要读自然的书,要读人文的书,还要读科技的书;要读有文字的书,要读经典的书,还要读生活的书。“每天读书”并不难,贵在坚持。长此以往,也许成不了“大气候”,但至少能成就“小气候”。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需要读书,在书籍的海洋里泛舟,品味生命的芳香;在精神的宇宙中徜徉,放飞人生的理想;在阅读的体悟中提升理念,更新自己的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我们肚子里真的有文章,何愁好词佳句不来呢?读书,然后使其内化,也正是党员所要做的。书只读还远远不够,读书的同时还得“思考”,离开了深入的思考,所有的书都将是过眼云烟,如空气般触摸不到,更谈不到拿过来为我所用了。与书为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让我们享受读书的过程、读书的价值、读书的乐趣吧!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2

  xx年踏入教师这个岗位以来,从一开始的期待、迷惘,逐渐变成*惯、熟练,工作内容觉得越来越简单,但也感到愈发疲惫,工作中的期待、幸福感却是越来越少了。

  趁着暑假这个机会,来寻找一下身为教师的幸福感吧,从看一本好书找起。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很久以前就知道了,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标题,看着心里就暖洋洋的,简短温馨的用语,让人感觉充满希望。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准确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这本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收集了作者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教学随笔,内容丰富,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当然这本书目前还没看完,但从已看的内容中就受益匪浅。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大家都说我脾气好,对学生凶不起来,每每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都在想,为什么非要凶学生,是不是只有严厉才能压得住学生?我经常有这样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依然坚持我原本的性格,很少对学生发脾气,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也都很配合老师,看了陈震老师的书,发现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比如书中提到:“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朋友之爱,因为朋友之爱才是*等的。”“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能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全面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过程中的建议,比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作者还认为要追求有境界的教育,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的.,总体说来,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在书中看到这样的观点,让我心里感触很深。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认识世界,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这样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扪心自问,我们身为一线教师,做到了吗?

  从书中简短明了的话语中,我看到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3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教育书籍《做温暖的教育者》,作者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者的职业生涯不长,但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经历过苦难,经历过战争和失败,也经历过生活的幸福。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对他的教育事业的不负责和对孩子们的伤害。所以他认为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没有好的教育。在面对和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时要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就像我们看到许多现实中存在着矛盾、挣扎的灵魂一样。而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是如此的渺小,又该如何去处理我们的这些孩子呢?所以我就想到要读读这本书,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

  01.一份责任,一份爱

  书中说:“教师,是把学生从家庭推向社会的人,是一个用自己的心灵教育学生的人,也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教师在我的认知里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也是最辛苦的职业。但是我们总是把教师当成了一个很轻松的职业,认为只要付出了爱就可以了,其实我们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无私的。因为孩子并不知道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他们也觉得我们并没有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所以说孩子们看到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些家长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说我们要多一些包容之心。如果家长不理解或者不支持也不要轻易地打骂或体罚学生或者采取过激的方式对待所有孩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给学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和心理负担。其实每个人都是有着自己需要被尊重和理解的一面,我们应该以一份责任来鞭策自己成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心和爱学生的教育者。

  02.一种境界,一个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老师曾经说过,“我的教育目标不是一天也不会改变的,我要做的只是尽量使学生不受影响地学*和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教育本就是一个不停的问题,“教”是第一步,“育”是第二步…教育是一个不断更新自我的.过程,我们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迭代和更新,也因此而拥有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行为方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作为教育者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迭代……才能实现对孩子最大限度地爱!苏霍姆林斯基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自己有个儿子叫亚历山大虽然与自己同龄,但是亚历山大不是他亲生的哦!

  03.一个人,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一生,一个幸福的人会受很多的委屈。如果一个人总在外面受委屈,那这样的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把目光局限在自己身上,要多去关注自己。因为一个人的经历要比孩子多得多,不能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总在外面受委屈,总会有人站出来保护他们吧?所以,在我看来,孩子们之所以受委屈,可能是因为他们把心里的委屈和怨恨都表现在了身上,这是一种不成熟和脆弱,也是对人没有安全感和爱心在作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并且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是一个人幸福和满足最好的方式。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4

  xx年踏入教师这个岗位以来,从一开始的期待、迷惘,逐渐变成*惯、熟练,工作内容觉得越来越简单,但也感到愈发疲惫,工作中的期待、幸福感却是越来越少了。

  趁着暑假这个机会,来寻找一下身为教师的幸福感吧,从看一本好书找起。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很久以前就知道了,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标题,看着心里就暖洋洋的,简短温馨的用语,让人感觉充满希望。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准确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这本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收集了作者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教学随笔,内容丰富,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当然这本书目前还没看完,但从已看的内容中就受益匪浅。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大家都说我脾气好,对学生凶不起来,每每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都在想,为什么非要凶学生,是不是只有严厉才能压得住学生?我经常有这样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依然坚持我原本的性格,很少对学生发脾气,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也都很配合老师,看了陈震老师的书,发现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比如书中提到:“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朋友之爱,因为朋友之爱才是*等的。”“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能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全面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过程中的建议,比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作者还认为要追求有境界的教育,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的,总体说来,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在书中看到这样的观点,让我心里感触很深。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认识世界,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这样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扪心自问,我们身为一线教师,做到了吗?

  从书中简短明了的话语中,我看到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做温暖的教育者》教师读书心得 5

  xx年踏入教师这个岗位以来,从一开始的期待、迷惘,逐渐变成*惯、熟练,工作内容觉得越来越简单,但也感到愈发疲惫,工作中的期待、幸福感却是越来越少了。

  趁着暑假这个机会,来寻找一下身为教师的幸福感吧,从看一本好书找起。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这本书很久以前就知道了,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他的标题,看着心里就暖洋洋的,简短温馨的用语,让人感觉充满希望。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准确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形成了这本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书中收集了作者从教30多年对为师、做人、教育感悟的153篇教学随笔,内容丰富,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当然这本书目前还没看完,但从已看的内容中就受益匪浅。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大家都说我脾气好,对学生凶不起来,每每听到这句话我心里都在想,为什么非要凶学生,是不是只有严厉才能压得住学生?我经常有这样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依然坚持我原本的性格,很少对学生发脾气,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也都很配合老师,看了陈震老师的书,发现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比如书中提到:“教育教学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要条件是教师应具有爱心。教育要用爱来温暖,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朋友之爱,因为朋友之爱才是*等的。”“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能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自我教育、自我践行、自我评价,全面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书里说到了很多对教育过程中的建议,比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形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作者还认为要追求有境界的教育,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的,总体说来,教知识、教心态、教方法,可以形成教育的三种境界。

  在书中看到这样的观点,让我心里感触很深。第一,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认识世界,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第二,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这样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扪心自问,我们身为一线教师,做到了吗?

  从书中简短明了的话语中,我看到面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我也希望能经过书上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在教育者的工作道路上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最后送你们文中的原文: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