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

24个比利读后感1

  据说。普通人对大脑的利用率只不过2%-5%左右。 如果大脑的2%-5%就足够支配一个普通人的正常人生。那么我们的大脑体积或许应该只有现在的10%大才对。而超额的未被开发的部分是用来做什么的。 如果说存在即合理的话。 它们应该是用来进化的吧。我猜想。 就像是未开启的密码一样。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逐步开发。现在人类对于大脑的开发应该远比原始社会程度高才对。可是我们的大脑体积变化似乎也并不显著。 据说。具有多重性人格障碍的人。智商都非常惊人。 就拿比利来说吧。他拥有24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智商参差不齐甚至连国籍都有差异的内在人格。有人精通电子技术,有人擅长绘画诗作有人能控制肾上腺素能激发超人的体力有人对医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这都是让人很难想象的。如果说我们利用大脑的5%创造了现有的性格智力以及所区别于他人的特征那么比利就是动用了大脑的其他未被开发的部分才创造了这24个内在人格。 专家门致力于对他的治疗也就是统和他的内在人格。目的是让他与现有的社会相匹配。可是我始终觉得像比利这样的人或许是先行进化的新人类也不一定。只是因为他超前于我们的进程。成为了和我们分歧的人种。所以被视为异类。才需要被“治疗”。 在我看来那简直是对其天赋的抹杀。 天才往往因为其天分无法被世人理解而被称为疯子。 拥有多重人格是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啊。想想看。在你的身体里似乎居住着和你完全不同的人。他们的人生阅历信念和能力都不相同。在你遗失的时间里。不自觉的经历着别人的人生。哪天一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身处异地。眼前的人也毫无概念。像穿越了时空一样。在别人的叙述里重拾遗漏的部分。就像听爸妈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时总是乐此不疲一样。明明是听着别人的事情。却又真实的存在于自己的人生里。 可惜我没有比利的智商。 真想试着分裂出另一个人格来。

24个比利读后感2

  不可思议的比利,不可思议的一生。

  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偶尔还能给人以玩味,笑过之后却更令人深省。

  每个人心中都住了无数个人格,我想我也是的。主导理智的人格告诉我,要努力学*,不断提升自己,经营出更成功的人生;懒惰的人格有时候会把理智拉出聚光区,偶尔变成主导;还有那么个放浪不羁爱自由的人格,觉得人生应该活在当下,不需要想什么未来,不应该背负成就什么的责任;还有个小女孩的人格,觉得应该被保护和关爱,觉得世界还是美好;嗯,还有那么个汉子,独立并且自强,不依靠依赖,尽可能不给人造成麻烦;还有个文艺青年的人格偶尔会跳出来,安静的画画,看书,听音乐,伤春悲秋一小会儿;遇见不顺心的事情,承受痛苦的人格会跳出来,自己慢慢消化或者释放……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吧,其实不同的人格不过是一个人的不同的方面,然后整个的人生过程,不过是个各方面的互相拉扯。我们各个人格同时拥有着彼此的记忆,互相管束着,最终有一个综合性的行为导向。

  不同的是天才比利的各个人格分离开了,到达了一个忘记彼此的境界。所以各个人格的思想是独立且互不可控的,于是不同的人格之间便拥有了完全不同的行为导向。

  最后,我的里根人格说:关爱孩子,坚决抵制虐待儿童。

24个比利读后感3

  24个比利,二十四重人格。

  变态心理学课上,专业一个同学介绍了多重人格并推荐了这本书,令我感到非常好奇,所以专门找来了这本书,听说还有电影版《拥挤的房间》,但是还未上映。

  起初,我根本不敢相信,一个人居然可以分裂出其他23个人格,而24重人格居然不仅仅只是性格不同,而且语言、肤色、年龄、发型等等都不同,就像一群人一样,24个比利,这庞大的家族。他们中有知道所有事情的“老师”,有力气巨大的里跟,有智商130的阿瑟,有承受所有痛苦的戴维,有三岁可爱的小妹妹,有稍微大一点的小哥哥…随着情节的深入发展,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源于比利童年受到卡莫尔的虐待,童年的事情会对长大以后或多或少的产生影响,尤其是不快乐的有特殊阴影的童年。

  人格与人格之间起初是不能交流的,阿瑟的聪明才智发现了自己遗落的时间,原来丢失的时间是在其他人格的控制之下啊。

  他是美国第一个因为多重人格而被释放的罪犯,人格中有好的也有邪恶的反社会的。他是不幸的,新闻报道的不友好,美国居民的不信任,法院错误的判决,致使他因考尔医生治疗渐渐愈合的人格又四分五裂了…

  昨夜看完后久久不能入眠,真是个悲剧,后续还有《比利战争》,准备入手看看。

  小孩子的童年很重要,关爱儿童!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

24个比利读后感1

  可能很多人对心理学的关注,都是始于自身或者身边人的问题。这些人敏感、多思,承受着作为一个人难以承受的东西。有些事情痛苦了,就过去了,但并没有真的过去,你以为你忘记了,其实你只是“丢失了时间”。

  比利是世界上首个被研究,被广泛了解的多重人格(现在叫做DID,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并且在犯下重罪之后因为这个原因被宣布无罪。可能很多人觉得难以接受,因为他毕竟犯罪了!犯下罪的不管是他的哪个人格,都是他!不过其实呢,“无罪释放”多半是媒体宣传的一个噱头,真实的比利最终被投入与监狱无差的精神病院(后改为监狱)受到严酷的“治疗”,本有好转的他从此终身受到多重人格病患的折磨。

  在看比利的事情的时候,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似曾相识吧……你有没有经常感到时间的丢失,过去某段时间的某些事情,完完全全想不起来?或者一觉醒来,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身在此处?你有没有突然感到灵魂出窍,好像自己看着自己在做一些事情,却毫无知觉?在可怕的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有没有突然大脑放空,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思维停滞?

  所以这样就是多重人格?那岂不是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你别说,还真有学者持这种观点,大概区别只是你的自我是不是足够强大,能否意识到甚至控制住其他人格的表演。说得更远一点,现在不是有很多人乐于在网上扮演不同的人吗?或许这与多重人格的精神疾病相距甚远,但正说明了每个人都有扮演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的冲动。

  和比利的情况最像的,也许是民间传说中的“鬼上身”了,这种传说经久不息,是不是说明这种人格疾病由来已久呢?此外,民间的祭司在“鬼上身”之前,往往需要一些仪式和药物来帮助鬼附体,这在现代研究中也能找到共通之处:类似多重人格的症状,在正常人身上也可以通过药物、暗示等实验室条件制造出来——这成为很多人质疑DID的论据,可是反过来说,这难说不是因为,每个人身体内都居住着几个你不知道的沉默灵魂。

  就像“认识你自己”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之一,可每个人看自己的时候,都像是隔着重重迷雾。没有几个人能记得小时候的事情,特别是重大的创伤往事。可经过催眠,很多人都能想起来。比利的全知人格“老师”甚至能记得婴儿时期的事情。你觉得这是天方夜谭?No,也许只是你的记忆被你的沉默的人格偷去了。

  回到比利,他创造出的女性人格阿达拉娜,作为一个女同性恋,利用了他自己的男性身体,侵犯了别的女子(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无疑是犯罪,可比利的不幸在于,他甚至从没学会过如何正确地活着(谁又学会了呢)。在承受继父的暴行、深受母亲不负责任折磨之后,他其实已然丧失了活着的理由,理性已经失败了,只剩求生的本能拯救了他;而他,也只能学会父母那种暴力的生活方式。

24个比利读后感2

  作为一部纪实小说,虽然我并不能肯定其中的真实性比例,但这部作品无疑是震撼人心的。这种震撼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猎奇,或者医学上的突破。我们更看到了一种“新鲜事物”(人权?)的出现以及其最终被世人接受途中遇到的种种障碍。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种因循守旧的动物,排斥着自己不了解的一切事物。但正是因为世人的这种常态,那些少数能看清新事物本质并愿意为了其而努力奋斗的人才更令人值得钦佩。他们不是不知道其中的代价有多高,也不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失去。明知道其中的代价有多高,也清楚这样的努力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却仍然在坚持,这才是最令人感动的。正如那些历史上为了低级阶层而努力斗争的人。(美国黑人奴隶的**;LGBT人权的斗争,女性基本权利的恢复等等)恰恰是因为这些勇敢的开拓者,现在的人们才拥有了大部分的基本权利。

  另一方面,关于多重人格分裂,我想这个一个悲伤的病症。大部分多重人格分裂患者首先是个被害者,他们的分裂或多或少都是因为他们曾经受到过的伤害。虽然我们并不能因为他们曾经受到了伤害而原谅他们去伤害别的人,但我想虽然不可原谅其罪行,但也需铭记他首先是一个受害者,他需要接受的更多的是帮助而不仅仅是惩罚。正如文中最后《邮报》所说:如果我们不能为他做些什么,至少要给予他所需的支持。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张开双臂欢迎他,但至少希望大家能理解他。

24个比利读后感3

  不可思议的比利,不可思议的一生。

  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偶尔还能给人以玩味,笑过之后却更令人深省。

  每个人心中都住了无数个人格,我想我也是的。主导理智的人格告诉我,要努力学*,不断提升自己,经营出更成功的人生;懒惰的人格有时候会把理智拉出聚光区,偶尔变成主导;还有那么个放浪不羁爱自由的人格,觉得人生应该活在当下,不需要想什么未来,不应该背负成就什么的责任;还有个小女孩的人格,觉得应该被保护和关爱,觉得世界还是美好;嗯,还有那么个汉子,独立并且自强,不依靠依赖,尽可能不给人造成麻烦;还有个文艺青年的人格偶尔会跳出来,安静的画画,看书,听音乐,伤春悲秋一小会儿;遇见不顺心的事情,承受痛苦的人格会跳出来,自己慢慢消化或者释放……所有人都是这样的吧,其实不同的人格不过是一个人的不同的方面,然后整个的人生过程,不过是个各方面的互相拉扯。我们各个人格同时拥有着彼此的记忆,互相管束着,最终有一个综合性的行为导向。

  不同的是天才比利的各个人格分离开了,到达了一个忘记彼此的境界。所以各个人格的思想是独立且互不可控的,于是不同的人格之间便拥有了完全不同的行为导向。

  最后,我的里根人格说:关爱孩子,坚决抵制虐待儿童。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三个儿子》读后感 (菁华3篇)

《三个儿子》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三个儿子的故事》,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从前有个老人,他有三个儿子,老人为了让他们多一些人生历练,便让三个儿子出门去,回来时把各自做的最得意的事说给他听。

  三个月以后,三个儿子都回来了。他们各自把自己遇到的事说给老人听。有一个人把一袋珠宝放在大儿子那里,当那个人找他要的时候,大儿子都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他。二儿子救了一个落入水中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送给他厚礼,他没有收下礼物。三儿子看到一个人躺在山顶上,只要一翻身就会掉下去摔死,他走*一看,那个人竟然是他的仇人,可是,他没有记仇,反而救了那个人。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能随便拿。我们还要多帮助别人,帮了别人不求别人的回报。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那样就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

《三个儿子》读后感2

  我今天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国王和三个儿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老国王准备把他的王位传给他的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他要求他的儿子们到外面去游历一年,看谁做的事情最高尚,就把王位传给他。

  一位陌生人托大王子将一袋金币转交给住在另一个村庄的儿子。大王子把金币原封不动的转交给了陌生人的儿子。二王子帮一个村庄的村民赶走了强盗。三王子看到他的仇人正在悬崖边睡觉,只要他轻轻一推,他的仇人就会掉入悬崖,但他过去轻轻叫醒仇人,“注意安全。”说完就继续赶路。当他来到河边准备渡河时,一只猛虎向他扑了过来,正在这时,他的仇人突然冲过来,一刀刺死老虎,救了他一命。他问仇人:“为什么要救我?”“因为你救我在先,是你的仁爱感化了我的仇恨。”

  国王听完三个儿子的故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并对他们说:“大王子,你做得很对,但诚实是你做人应有的品德,不能称得上是高尚的事情。二王子,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责任,还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三王子,你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圣的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只有仁爱才能化解仇恨,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三个儿子》读后感3

  我们学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讲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儿来好听极了,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二个妈妈问这个妈妈,说:"你的儿子有什么好的呀?"这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打了水,三个妈妈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面走着,水桶可重了!三个妈妈也走走停停,胳膊酸了腰也酸了这时跑了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跟斗,一个孩子在唱歌,只有另一个孩子帮妈妈拎水桶。一个妈妈问老爷爷:"怎么样啊?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了一个。"

  这一篇课文告诉我们,不能像那两个孩子,我们应该学*第三个孩子的品质——孝顺。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两个朋友读后感 (菁华3篇)

两个朋友读后感1

  当我读了《沙漠里的两个朋友》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朋友之间发生点误会是常有的,但是最重要的是,情感和友谊是最重要的。

  《沙漠里的两个朋友》在沙漠旅行途中,为了一件小事,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人在沙子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在河边,那个被打一巴掌的人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

  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朋友好奇得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又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着回答:“当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深处,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是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美好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永恒的,是任何力量都打不垮的,也就是说,真正的朋友也许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将会发现这世上,真心的朋友不断地多起来。

两个朋友读后感2

  有一则***的传说: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行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一个人走到帐篷外,一声不语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绿洲,停下来饮水和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儿淹死,幸好被朋友救了起来。

  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下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朋友好奇地问道:“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他笑着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容易忘记的地方,风会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大道理:真正的朋友的伤害也许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的真心帮助,你将会发现这世上真心的朋友不断多起来。

两个朋友读后感3

  今天是九月五日,我读了《沙漠里的两个朋友》,有点感受。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另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沿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不久,他们来到一片绿洲,又热又渴,便停下饮水和洗澡。结果,被打的人蹲在那里饮水和洗澡。结果一不小心滑进了河里。他是个旱鸭子,在水中大喊“救命”,他的朋友见状冲到河里把他救起来了。

  被救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刀在石头上刻上:“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朋友好奇地问:“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可在石头上呢?”

  她笑着回答:“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真的朋友的伤害也许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的帮助,你将会发现这世上真心的朋友不断多起来!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三个强盗》读后感 (菁华3篇)

《三个强盗》读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三个强盗》这本书,我看到书面的封面时,很害怕。三个强盗穿着黑色的斗篷,戴着黑色的帽子,只露出凶狠的眼睛。

  我很好奇地打开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了,故事和画面并没有我相像的那么可怕。读后,反而让我觉得三个强盗也挺可爱的。他们收养了许多许多的孩子,他们的城堡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孤儿院,后来变成了一个小村子。

  原来,一个孩子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孩子可以改变整个世界,爱会让我们得到幸福。

《三个强盗》读后感2

  这是一个有点吓人的故事。不要说故事了,就是书名加上封面,也会让胆小的孩子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三个强盗扛着一把红色的大斧头,头戴黑色高帽、身披黑色斗篷,只露出一双白色的眼睛,像三个可怕的鬼影一样从黑夜里冒了出来,他们身后的天空蓝得异样。这样一个黑夜,三个黑衣强盗会干出什么样的罪恶勾当呢?

  汤米·温格尔说《三个强盗》是献给女儿Phoebe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知道女儿长大了会喜欢听恐怖故事,才创作了这本“月黑风高”的图画书?

  这三个强盗刚一开始登场时,还和别的故事里的强盗一样的坏,一样的十恶不赦,你看,他们不是用胡椒粉喷马的眼睛,就是抡起斧头砸车轮……如果不是有一天他们无意中劫持了一个名叫芬妮的孤儿,这三个蒙面大盗可能会一辈子这样坏下去,这样十恶不赦下去,永远做强盗。可是,天真无邪的芬妮的一句话,却让这三个罪孽深重的强盗迷途知返了。小小的芬妮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其实,她面对一箱箱的金银财宝,只是问了一声“这些是做什么用的?”就是这么一句话,让三个强盗的人生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弃恶从善,坏人变成了好人,成了“所有走丢了的小孩、不快乐的小孩和没人要的小孩”的养父。

  芬妮是天使,她拯救了三个强盗的灵魂,让他们获得了新生。可是,一个小女孩的一句话,就让三个坏人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三个好人吗?

  汤米·温格尔是借用了民间故事的躯壳,透过民间故事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想向孩子们传递这样一种现代的思想:坏人的恶,不是与生俱来的;好人的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坏人可以变成一个好人,同样,一个好人也可以变成一个坏人。

  他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这部作品的主题说:“我认为人不单纯,即使只有一个身体,也可以拥有多重人格。人有善恶两面,在善恶之间有一块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无人地带’。我不知道《三个强盗》里所描绘的三个强盗,是不是坏人。这三个强盗在通过善恶之间的那块既不是善也不是恶的的领域时,时而变善,时而变恶。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不管孩子过去干过什么坏事,也没有必要一直追究下去,持有‘明天就会好的’这样一种心情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不断地传递这种心声。故事里包含这种心声,比起看上去醒目的口号来,记忆更深刻。”

  实际上,当故事里的三个强盗还是三个冷酷无情的坏人时,他就已经在为我们悄悄地展示三个强盗人性中温柔、善良的一面了。你看,当强盗用暖和的斗篷紧紧地裹住小芬妮时,那是一种怎样爱怜的表情啊。还有,你看他们还会像父亲一样,体贴入微地为小芬妮铺上一张柔软的床……

  《三个强盗》既然是汤米·温格尔的代表作,当然就缺少不了“温格尔式”的讽刺与幽默了!故事的开头还有点吓人,但读着读着,作者的那颗“游戏心”就渐渐地浮现出来了——昏过去的淑女、吓得一大群男男女女瑟瑟发抖的喇叭枪、孤儿们的高帽子、三座和三个强盗的高帽子一样形状的高塔,都会让孩子发出一阵阵会心的微笑。

  汤米·温格尔不是一位墨守成规的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他更是喜欢推陈出新,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乐意尝试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去打破单调,我讨厌用老一套来重复自己。”在这本《三个强盗》里,他不但大胆配色,还用颜色来讲出文字所没有讲出来的故事。

  例如红色,在封面及故事的前半段那些以黑、蓝为基调的画面中,一把红色的斧头格外的刺眼。这时的红色,毫无疑问,是血、暴力及杀戮的象征。但到了后面,就是一群穿着红斗篷、戴着红帽子的孤儿走进城堡的那一幅画面时,红色则又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了。

  还有一个例子不知你看出来了没有?最后一页,长大的孤儿们为纪念三个强盗的养育之恩而建的那三座帽子形状的高塔,被涂成了苔绿色,这其实就是芬妮打开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问三个强盗“这些是做什么用的”时穿的那条连衫裙的颜色。这既可以看作是对唤醒三个强盗良知的芬妮的怀念,也可以看作是三个强盗弃邪归正的象征。

《三个强盗》读后感3

  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

  从前有三个强盗,他们都戴着黑帽子,穿着黑衣服,第一个强盗的武器是喇叭枪,第二个强盗的武器是胡椒粉的'喷壶,第三个强盗的武器是一把红色的斧头。

  到晚上,他们开始行动了。哪个人看见强盗都吓跑了——男人跑了,女人昏过去了,小狗飞快地跑了。三个强盗每天拦截一辆马车,先把胡椒粉喷到马眼里,第三个强盗用斧头把车轮弄坏,第一个强盗用喇叭腔把车上的人赶走,三个强盗把车上的珠宝运到高山上,他们觉得把宝藏藏在那里比较安全。当强盗们打开宝箱时,眼前金光闪闪,他们看见宝石很亮,都瞪直了眼了。

  夜里,强盗们又拦截一辆马车,车上有一个孤儿,三个强盗把那个孤儿带到他们家里,他们弄了一张大床,哄着小女孩睡着了,小女孩早晨起来,发现好刺眼睛的金色的东西——她看见好多亮亮的珠宝,小女孩就问:“你们用这么多珠宝干什么呀?”三个强盗把孤儿都用马拉到一座城堡里,从城堡里出来一个人,那个人说:“让这些孤儿住到城堡里吧。”孤儿们戴上红色的帽子,穿上红色的衣服。三个强盗每在他们家门口发现一个孤儿,就把孤儿带回城堡……

  渐渐地,孤儿长大了,有的人要结婚了,他们建了很多房子,也给三个强盗建了三个高塔。

  由此,我明白强盗们以前是坏的,现在他们已经变好了,他们把孤儿弄到城堡里是对的,孤儿们感谢三个强盗对他们的照顾,他们给强盗盖了宝塔,强盗和孤儿们在一起快快乐乐的玩耍,这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两个朋友读后感 (菁华3篇)

两个朋友读后感1

  真正的朋友,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为你雪中送炭,帮你度过难关的。然而,我今天读了《沙漠中的朋友》这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却辜负了他的朋友为他真心付出的一切!

  故事讲的是,有两位朋友在沙漠中迷路了。由于缺水缺粮,有一个快不行了,他的朋友便让他躺下,自己去为他找水来,还给了他一把枪,让他一个时辰鸣一次枪,共可鸣三次,好让自己回来时不致迷失方向。

  结果,这个快不行的人鸣完两次枪后,觉得自己难受不已,肯定不行了,心想在沙漠中行走多么艰难,也许朋友找不到我了,也许是不会来找我了……与其如此受罪,不如早去了事。于是他把第三枪对着自己的脑门放去……

  然而,就在他倒下不到5分钟,他的朋友就拎着一壶水,满怀希望地回来了……但一切都晚了!

  从中,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朋友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即使他也处于最困难的时候,都不会放弃你,一定会与你共度难关的!因为友谊是最珍贵的。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对朋友、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要放弃希望!不要辜负了你的朋友!

两个朋友读后感2

  《两个朋友》是讲有个地方山青水秀,花红叶绿,不知名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胖子和瘦子两个好朋友约好到这儿玩,瞧他们玩得真开心啊!

  忽然,灌木丛中一声咆哮,一只大熊吼叫着,向两个朋友扑过来,《两个朋友》读后感作文。

  “救命啊!救命!”两个朋友叫感着,拼命向前奔跑,瘦子真灵活,他几下爬上了树,胖子拼命地大叫:“瘦子瘦子快拉我一把,快拉我一把,可瘦子像没听到一样,续继往上爬,绝望中,胖子忽然想起熊是不吃死人的,胖子赶紧往地上一趟。像死人一样,熊看了看就走了。

  这时瘦子看见熊走远了,就从树上跳下来拽起胖子说:“兄弟你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胖子却说:“你在危险时候不救我,却在安全时来讽刺我,你这种人算什么朋友。”胖子说完头也不回走了。

  我读了这个故事懂了一个道理:遇到危险,只顾自己逃命,不顾别人死活的人不能算是朋友。

  这个故事使我想到:如果有二个朋友在森林游玩,一个朋友有了危险,那另一个不顾自己的死活去救那个有危险的朋友,那么他们才是真正的朋友。

两个朋友读后感3

  有一则***的传说: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他们为了一件小事争吵起来,其中一个还打了灵异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人觉得深受屈辱,走到帐篷外,一言不发地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一片绿洲,停下来饮水洗澡。在河边,那个被打了一巴掌的人差点被淹死,幸亏被好朋友就起来了。

  被救起之后,他拿了一把小刀在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好朋友好奇的问:“为什么我打了你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可在石头上呢?”

  他笑着回答:“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的深处,那里任何风都不能磨灭它。”

  我知道了:真正的朋友的伤害也许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的帮助,就会发现这世上真心的朋友不断多起来。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匆匆读后感450个字 (菁华3篇)

匆匆读后感450个字1

  这是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形容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走过。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好,还是学*或睡觉,时间都“滴滴嗒嗒”得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时间是公正无私的,他对什么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几秒,也不会少给那个几秒。谁想让时间过得快点,谁想让时间过的慢点,都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学*中,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在学校,上课认真听讲,充分利用每节课35分钟的时间。放学后,认真完成作业,挤出时间看书,参加有益的活动。这样,就成了时间的主人。

  去年暑假,爸爸出差了,妈妈要上班,我天天一个人在家,作完了作业,就练*画画。大家在外面玩得好开心啊,我真想马上跑出去玩。但是我想:放假了只知道玩,不就成了时间的奴隶了吗?所以我就低下头,继续埋头画画。

  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匆匆》的理解: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哪怕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很空虚!

匆匆读后感450个字2

  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是价值连城的钻石,是豪华的别墅,还是可爱的宠物……我要告诉你,都不是。那是什么呢?是时间。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最*,我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本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学完后,让我深深地领悟到:时光如流水,稍纵即逝。它一旦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时间,千万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过去的我太傻了,竟然一直以为可以利用“时空穿梭机”回到过去。使我白白浪费了多少时光啊!

  每到星期六、日时,我便喜欢赖床,“一日之计在于晨,”就这样,我便错过了早上的好时光。慢悠悠地吃完早餐后,我并不想做作业,心想:都已经学*五天了,总该娱乐一下吧,下午再做作业吧。到了下午,想起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即将播出。于是,整个下午,就在电视机前度过。到了晚上,才想起自己还没做完作业呢。

  就这样,我白白浪费了很多大好的时光。等到我现在开始后悔时,那些日子早已不见了踪影。正像朱自清先生所说:“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头发短了,又再长的时候:衣服脏了,又再干净的时候;雨停了,有再下的时候;小草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时间过去了,却没有再来的时候了。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地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再后悔了。

匆匆读后感450个字3

  在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后,我有了许多感悟,它是我受益匪浅……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不论怎样,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一天过去了,就不能指望再重复着一天了,只能勇敢,从容地去过下一天。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好,还是学*或睡觉,时间都“滴滴答答”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去了。

  看书时,它从书中逃走了,我悲伤。在做作业时,它又从我的笔尖滑过,我叹息。时间总是那么的匆匆,它从没有停息过,也不会为谁停止。

  它只是继续着它的步伐,永不停止。

  学*了这篇文章后,我感受到时间是公正无私的,它对任何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人几秒,也不会少给那个人几秒。谁想让时间过得快点,谁想让时间过得慢点,都是不可能的。学*中,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而不做时间的奴隶。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教书育人。工作之余,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挤出点时间看书,参加有益的活动。这样,就成了时间的主人。

  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只给他几分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哪怕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得很空虚!


24个比利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我想有个家的读后感 (菁华3篇)

我想有个家的读后感1

  文章写了爸爸和妈妈离了婚,“我”跟了妈妈,可还想着爸爸。上幼儿园时,一天忽然下起了雨,别的小朋友都被父母接走了,唯有“我”焦急地等待妈妈,这是何等的孤独。此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爸爸,要是他在,“一定会来接我!”泪,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泪是幼小的心房流出的血呀。后来妈妈又把“我”送到爸爸家,她悄悄地走了。“我”又在每年的假期里盼望妈妈。

  读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多少这样的人在期盼着一个温暖的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闹了别扭,妈妈一气之下回了老家,我看了非常地伤心,泪流满面。因为我失去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有时候,我甚至有不想上学的念头,回老家跟妈妈过日子。但是,让我考取清华一直是妈妈的心愿,为了不辜负她对我的期望,我只好又打消这个念头。我好几次劝妈妈回来,妈妈都不答应。爸爸是一位军人,总是在为事业而忙,甚至晚上都在办公室过夜。我是一名小学生,总是在为学业而忙,做作业经常做到9点多。由于我们两个总是起早贪黑,所以衣服都放在桶上没人洗,只要一走进那堆衣服,那简直就是“臭气熏天”。每当我走进桶时,就想起妈妈在家总是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可是,如今已经是“臭气熏天”了。我劝爸爸跟妈妈说对不起,爸爸看我是那么的心痛无比,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给妈妈,劝她回来,妈妈接到爸爸的电话,惊奇无比。他们在电话里聊了一会儿,爸爸挂下电话后高兴地对我说;“妈妈说她明天就回来!”我听了,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爸爸妈妈又和好了,我又得到了母爱!第二天,当我放学回来时,看到了亲爱的妈妈,我一把抱住她,对她说:“妈妈,你以后跟爸爸好好过日子,别再离开我了,可以吗?”妈妈听了,直点头,泪水模糊了她那明亮的眼睛。她哽咽着对我说;“我的乖女儿,妈妈以后一定在你身边,再也不离开你了”听了妈妈的话,我高兴极了!

  是啊,如果一个家庭失去了妈妈,那么这个家庭是不幸福的,是不美好的。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伟大的母亲,在街道上看见别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出去玩时,心里是多么的羡慕!俗话说得好:父爱如山高,母爱似海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爱和母爱的滋润、呵护。如果失去一方的爱,那么这个孩子得到的爱是不健全的。我希望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幸福地在一起,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庭,拥有一份健全的爱吧!

我想有个家的读后感2

  请问一下:“你有家吗?”哦,你当然有家。要是你知道还有人没有家,只能住在机场,你肯定会大吃一惊的。

  《我想有个家》这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和爸爸暂时生活在飞机场,他们都很努力地赚钱,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的故事。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穷人,他们无家可归,我们要帮助他们。

  小男孩和爸爸是两位乐观、细致的人,故事是通过小男孩的嘴讲述出来的。他讲述得*淡而真实,让我时而开心,时而伤感,心情不断地变化。小男孩和爸爸,每天都提心吊胆地生活在机场,每晚都坐着睡觉,以免被保安赶走。如果被赶走,他们真的就彻底没有住的地方了。除了小男孩和爸爸住在机场,还有丹妮一家、斯洛卡姆先生……他们都住在机场。斯洛卡姆先生、威尔森先生和一位女士就被赶出机场了。如果他们有家,他们就不必这样小心翼翼地生活。如果他们有家,他们就不会流浪,会过上美好生活。

  我要帮助这样的流浪汉,我的榜样是海莉福特。

  海莉福特五岁时,在路上遇到了爱德华,让妈妈给了他一块三明治。从那天开始,海莉福特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情景,她开始在院子里学着种菜,然后送给穷人。她还为穷人建房子,让他们有自己的家。海莉福特得到了许多人的鼓励和赞赏,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心。她一直坚持帮助流浪汉。

  《我想有个家》这个绘本让我们感受到了伤心和悲痛,我们要向海莉福特一样,关心帮助流浪者,让他们有自己的家。

我想有个家的读后感3

  读了《我想有个家》这本绘本,我的感触颇深,不吐不快。

  《我想有个家》这本绘本,作者是伊芙·邦婷。这本书讲了“我”和爸爸因家庭变故,被迫住在机场,他们在机场要时刻提防,不被发现,并为自己想有个家的梦想努力着。

  文中讲到“我看见一只小鸟飞进机场出不去,经过几次周折终于飞出去了。”和“当我看到别人有个家想抓狂的时候,我想起了那只小鸟,他努力想飞出机场,最终飞出去了。”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那段文字看似举了一个小鸟飞出机场的事件,实际上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暗示着,我和爸爸“人穷志不穷”,只要努力地攒钱,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奋斗,就一定会有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寓。

  读着读着,我不禁联想到,一些人为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的努力着。著名女作家张海迪,因五岁患罕见病而高位截肢。但他并不自暴自弃,而是完成自己的梦想,创作文学作品几百多万字。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但并不与音乐隔绝,相反,还通过自己的灵性创作了一部又一部美妙的音乐作品。汉朝司马迁,写《史记》时被处宫刑,但他仍然忍辱负重,咬牙写完了《史记》这部巨著。这些例子,跟主人公为想有个家的梦想努力是多么相似。

  可是,这个世界上却有多少人放弃了自已梦想,有多少人在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半途而废,有多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这多么可悲呀!连残疾人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呢?

  《我想有个家》这本绘本意义深刻,仅仅通过文字和图画,就让我们懂得了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不管你的处境和遭遇。因为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的梦想,到时候你会感谢当年努力的自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