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

首页 / 读后感 / |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1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2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

  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

  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3

  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有一天,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五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也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二、善于调整生活,学会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三、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活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4

  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有一天,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五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也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二、善于调整生活,学会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三、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活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 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5

  今年,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伏。我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厚自身的底蕴,学*,学*,再学*,脚踏实地学*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这本书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和途径以及策略,让我不再迷茫,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真正领悟到了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学*是教师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在学*时要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深入探索,自觉反思。要及时总结,着力提升。要团队合作,真诚交流。以前,我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的不能读书的借口来说服自己,使自己觉得没能读书是心安理得的。在假期来临前,总是信誓旦旦地对自己承诺这个假期一定要读多少多少本书,而结果往往是几乎很少实现预定的目标。有时,心血来潮,读书也只是囫囵吞枣,没有结合自己的工作反思,也缺少总结。通过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让我从灵魂深处领悟到了读书对作为教师的我是多么需要,多么必要,多么重要。在以后的学*、工作中,我会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督促自己多读书,多探索,多思考。把书读透,反复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作品。牢记苏轼的话“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和朱熹所言“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纯不欲杂”。

  教师的专业成长要从自我反思开始。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反思自己。反思并转变教师的角色;反思并转变学生的地位;反思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反思并转变学生的学*方式等等。正如一首歌所唱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记忆都有未曾翻开的日历。”我们要对那些视而不见、*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式的审视,用心去发现,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要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和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我在参加远程培训的过程中,就不断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反思自己以前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对照自己失败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反思自己,因为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提升,没有反思就没有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目的是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教育探索过程变为教师的教育素养。结合学校的实际和教师的特点进行的校本研修不仅能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活生生的实践舞台,对提高教师的成长效果很好。因而,我们要积极地参加校本研修,用行动研修来促进自己的成长,通过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进行反思,开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叙事研究,以此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我担任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带领老师们开展好校本研修,通过校本研修促进自己、语文老师的成长。在上学年,我所负责的校本研修项目―――“第二学段学生*作起步训练”被师培中心评为优秀校本研修项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探索校本研修的具体路径,更好地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要制定自我成长的目标。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崇尚学*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骨干教师。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6

  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有一天,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五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也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二、善于调整生活,学会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三、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活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7

  “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以上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中的一段话,读到时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许其言辞的尖锐也刺痛了你的心,觉得所指太失偏颇。但痛定思痛,*心静气地想想,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实其实真的在把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一点点击垮,不是缺乏,而是丢失,不是没有,而是忘了。该如何去改变?我想,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其实我们也都在努力地追寻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教育’少一些浅化、庸俗化的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让我们自身拥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谈我在*年教学中所作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人美版第五册有一节课叫《怪兽》,当它成为一节美术课的课题时,该如何去诠释和演绎呢?

  怪兽,是一个现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为现在太多有关国外的怪兽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充斥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有些怪兽还成为了孩子们膜拜的对象。陌生,只是因为远离得太久。孩子们不知道,在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怪兽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祈福事物,它远比外国文化中的怪兽出现得早,更比那些凶猛、恐怖的外国怪兽亲切可爱得多,其内涵更丰富、更具价值。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深入研读,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着重以下两点思想的融入:

  1、拓展审美。让学生学会对表面看似凶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质,看到它独特的美。在生活中学会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拓展视野。现代儿童,是动画片、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来文化影响很深。通过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学会沉淀,潜移默化中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把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诚然,这些美好的想法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但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画动物比赛”和“变魔术”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画的动物进行错位组合,在黑板上快速“变”出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产生了强烈的学*兴趣。而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实是对本课学*难点的巧妙突破,学生在一个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怪兽创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动物进行巧妙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怪兽”,孩子们的反应也快极了。带着对“怪兽”更大的好奇和充满探究的心情,孩子们满怀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接着,通过“认识中外怪兽”、“寻找怪兽特征”等环节使孩子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镇墓兽”等等怪兽文化,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头顶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异、背长双翼的怪兽。尤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其实也是怪兽之一后,他们不仅耳熟能详地纷纷介绍龙的特征,并且对怪兽产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不失时机进入了“赏析怪兽作品”环节,与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兽的表现方式、变化规律,启发儿童抓住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组合创造怪兽。随之进行的“谁的年兽最特别”环节,一幅幅想像独特的年兽作品纷纷诞生。因为此时的孩子,心中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年兽”,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爱或威猛的丰富多彩的“年兽”,他们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他们也已经从学*过程中最初热情的好奇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从盲目的。“奥特曼迷”变成了有思想、有正义感的“龙的传人”。

  整课教学,通过运用新颖感人的教学设计,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使孩子的学*兴趣不断高涨,纷纷大胆想像,主动创造得以不断引发。与此同时,我和孩子们也在这一次小小的“文化传承之旅”中进行了最快乐和美好的精神洗礼……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8

  肖川教授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进入了一个广阔而深邃、诗意而温暖的精神世界。

  在我看来,教师的诗意,在于真心关注和热爱教育,在于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在于从*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精彩、看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感受和需要、看到自身在促进人的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记得有一次,教育局组织全市骨干教师举行“聚焦课堂,学会学*”的教学交流活动,要求跨校借班上课。本次执教课题《亲亲密密一家子》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十六课,是一节容量大、难度高的“造型表现”课。教学重难点是学*运用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形式表现一家人亲亲密密的场景。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执教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且了解到作为教学对象的四年级学生,使用水粉颜料作画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调色、配色、涂色的基本功尚不熟练,而对于粉印吹塑纸版画这一相对专业技法难度较高的创作表现形式他们都很陌生,缺少基本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如何上好这一课?从接到通知后,我反复研读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同时积极着手各种课前准备,不断尝试制作,希望在细节的不断推敲中使教案也逐步完善,也期待带给那些陌生的孩子一份诗意而温暖的亲切感。

  这样的日子里,我醒着、睡着,脑子里满是教案。以至于在没有一次试上的情况下执教该课时把每一句过渡语都讲得非常娴熟,一些听课老师还以为我之前曾上过好多次。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以趣激学、以情促学,循序渐进地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以下是我的几点主要的做法和体会:

  一、源于生活,情趣交融

  艺术源于生活,体现人的情感。本课虽然是一节技法课,但绝非是一种单纯的技法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更是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学*。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思想的表达、情感的交流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中我通过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喜羊羊、美羊羊”动画人物创设情境,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的信息量,从动物亲情(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中的动物)到人物亲情(老师的一家),情感自然而然地不断深入,师生互动轻松快乐,生动地引发了学生对亲亲密密的亲情强烈的情感共鸣和体验,创设了愉悦亲切的学*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本课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学生,因材施教

  新课程给了教师极大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本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方法,而且创作内容是难度较高的表现一家子亲亲密密的场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对于创作内容、技法探索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因材施教,让学生快快乐乐地感知,轻轻松松地学*。

  例如:

  1.加强了对学生喜爱的动物亲情的关注,并逐渐深入到对人物亲情的感受,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亲亲密密”课题的深刻理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让不同能力水*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人物或者动物等内容进行创作。

  2.大多数学生对于*时并不常见的吹塑纸缺少认识,因此,在技法探索时,我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觉并尝试表现方法,有一点、两点收获都是很棒的,绝不强求准确到位,而是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有一个逐渐发现、感悟的过程。

  三、善于引导,培养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通过合理的启发,培养学生学会学*的能力。比如在如何表现出亲密感的方法时,我采用了请学生表演的形式,令人惊喜的是上台的学生表演生动有趣,让大家充分体会到“适当的距离、亲热的动作、眼神和表情”原来都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亲密感”,不仅潜移默化地解决了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大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表现能力!在技法探索环节,我让学生触摸吹塑纸,感受这种材质独特的质感,结合套好的粉印吹塑纸版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主动探究出粉印吹塑纸版画与普通绘画的不同之处,以及粉印吹塑纸版画的表现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后拓展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版画以及多种创作内容和方法,感受不同的肌理之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课堂,常常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本课容量大、难度高,作为示范课,又必须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把各环节都较完整地展示出来,这又带来了时间紧这一客观问题。如果对于“亲亲密密一家子”亲情的感知体验环节只作蜻蜓点水,仅侧重粉印吹塑纸版画技法的学*,那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无法体现,美术课的人文性也会因此失落。而作为只是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一次原本可以体味人间真情美的机会被纯技法课所替代的话,学*就缺乏乐趣了。思之再三,还是从情感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然后再探究技法学*进行创作。但最终展评作品环节还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给学生提供点评的机会。拓展环节也只能点到为止。“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把*凡的工作做好,你就不*凡;把简单的工作做好,你就不简单”!我为此努力着。在这努力的过程中,充满着爱,也影响着自己周围的人,教师这一职业便赐予我们诗意。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9

  “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以上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中的一段话,读到时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许其言辞的.尖锐也刺痛了你的心,觉得所指太失偏颇。但痛定思痛,*心静气地想想,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实其实真的在把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一点点击垮,不是缺乏,而是丢失,不是没有,而是忘了。该如何去改变?我想,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其实我们也都在努力地追寻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教育’少一些浅化、庸俗化的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让我们自身拥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谈我在*年教学中所作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人美版第五册有一节课叫《怪兽》,当它成为一节美术课的课题时,该如何去诠释和演绎呢?

  怪兽,是一个现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为现在太多有关国外的怪兽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充斥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有些怪兽还成为了孩子们膜拜的对象。陌生,只是因为远离得太久。孩子们不知道,在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怪兽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祈福事物,它远比外国文化中的怪兽出现得早,更比那些凶猛、恐怖的外国怪兽亲切可爱得多,其内涵更丰富、更具价值。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深入研读,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着重以下两点思想的融入:

  1、拓展审美。让学生学会对表面看似凶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质,看到它独特的美。在生活中学会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拓展视野。现代儿童,是动画片、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来文化影响很深。通过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学会沉淀,潜移默化中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把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诚然,这些美好的想法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但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画动物比赛”和“变魔术”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画的动物进行错位组合,在黑板上快速“变”出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产生了强烈的学*兴趣。而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实是对本课学*难点的巧妙突破,学生在一个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怪兽创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动物进行巧妙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怪兽”,孩子们的反应也快极了。带着对“怪兽”更大的好奇和充满探究的心情,孩子们满怀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接着,通过“认识中外怪兽”、“寻找怪兽特征”等环节使孩子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镇墓兽”等等怪兽文化,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头顶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异、背长双翼的怪兽。尤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其实也是怪兽之一后,他们不仅耳熟能详地纷纷介绍龙的特征,并且对怪兽产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不失时机进入了“赏析怪兽作品”环节,与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兽的表现方式、变化规律,启发儿童抓住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组合创造怪兽。随之进行的“谁的年兽最特别”环节,一幅幅想像独特的年兽作品纷纷诞生。因为此时的孩子,心中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年兽”,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爱或威猛的丰富多彩的“年兽”,他们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他们也已经从学*过程中最初热情的好奇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从盲目的。“奥特曼迷”变成了有思想、有正义感的“龙的传人”。

  整课教学,通过运用新颖感人的教学设计,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使孩子的学*兴趣不断高涨,纷纷大胆想像,主动创造得以不断引发。与此同时,我和孩子们也在这一次小小的“文化传承之旅”中进行了最快乐和美好的精神洗礼……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10

  学期结束时,学校下发了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作为我们理论中心组成员这个寒假的精神食粮。首先被书名深深吸引,有时真的觉得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

  出于好奇,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豁然开朗——“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还有什么不能成为享受呢!那他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学校不只是一个学*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何从诞生呢?

  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我们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其实,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换一种眼光来看,这样的“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愿意,从今天起,你就可以开始建立“诗意的生活”。

  我们把诗意看成是一个动词,寻找诗意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种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用一种超乎*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种内心的体验或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你必须应对的事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其中的诗意。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尽量做得精彩、生动,这就是诗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育智慧,体现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

  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诗意。阅读就是艺术,是灵魂的一次探险。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享受其中的诗意。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它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独行往往是不堪忍受的,而有了同行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我们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倾诉,学生把我们当成师长,更把我们当成朋友。他们从我们这里天天有所收获,有所期盼。当学生告诉你,因为你的榜样,使他更加热爱了生活时,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当你学生告诉你,等了多少年,终于遇到了你,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你的生活就已经有了诗意了;更何况,因为有了他们,你为自己坚持诗意生活的立场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来,诗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行动起来,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打量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

  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过程之中。

  老师们,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然、从容的方式来建构诗意化的生活,只是曾经自己没有觉察!想想看,从此以后,我们就能生活在一片诗意之中了,这有多好!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1)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菁华3篇)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1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期结束时,学校下发了肖川博士所著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作为我们理论中心组成员这个寒假的精神食粮。首先被书名深深吸引,有时真的觉得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

  出于好奇,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豁然开朗——“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还有什么不能成为享受呢!那他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学校不只是一个学*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何从诞生呢?

  只有诗意的追求,才能够让我们进入一种真正的教育境界。我们要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其实,我们换一个思路来看,换一种眼光来看,这样的“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愿意,从今天起,你就可以开始建立“诗意的生活”。

  我们把诗意看成是一个动词,寻找诗意就是一个过程,就是一种观察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用一种超乎*常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一种内心的体验或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你必须应对的事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寻找其中的诗意。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班级当成一块实验田,将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尽量做得精彩、生动,这就是诗意。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教育智慧,体现个性的魅力,这就是诗意。

  在广泛的阅读中,发现其中的诗意。阅读就是艺术,是灵魂的一次探险。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享受其中的诗意。来自朋友的相互激励、相互理解,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何况它还能够激励我们在寻求诗意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个人独行往往是不堪忍受的,而有了同行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的学生其实也是我们快乐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们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就像是一次倾诉,学生把我们当成师长,更把我们当成朋友。他们从我们这里天天有所收获,有所期盼。当学生告诉你,因为你的榜样,使他更加热爱了生活时,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当你学生告诉你,等了多少年,终于遇到了你,而这也正是你想说的话。你的生活就已经有了诗意了;更何况,因为有了他们,你为自己坚持诗意生活的立场找到了更加充足的理由。

  原来,诗意化生活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行动起来,用审美的眼光打量我们的生活,打量我们的工作,打量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现有生活资源中去获取一种快乐和幸福。

  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过程之中。

  老师们,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自然、从容的方式来建构诗意化的生活,只是曾经自己没有觉察!想想看,从此以后,我们就能生活在一片诗意之中了,这有多好!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2

  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有一天,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五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也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二、善于调整生活,学会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三、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活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 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3

  当拿到肖川博士所着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时,我觉得我们做教师的整天从早忙到黑,哪有“诗意”可言,“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时间是满的,心却是空的”,总是忙、盲、茫,繁、烦、凡。因此我首先翻到了“诗意的生活”那一节看,看完之后我不禁俨然一笑――“失眠”都能被人家当作享受,那人家的生活当然就很诗意的啦。带着这种兴趣我认真的看完了全书,真是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第一、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肖川博士一共总结了决定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17个因素。我反复看了这17个因素,感觉肖川博士分析得很透彻,真是一针见血。比较好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才能使教师精力充沛、信心十足、情绪饱满、热力四射,并能真切的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觉得有成就感。而压抑感、挫败感、沮丧感,这些消极的体验都可以导致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

  第二、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目标,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成为优秀教师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就行了,而是要合理的利用时间,也就是要会管理时间。决定如何以及何时做事情,能够帮助你有效利用时间和节约时间。当你把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并充分利用时,再*淡的日子也能过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压力是一个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十分重要的的成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压力,压力并非完全消极的因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我们潜能的彰显和生发。变压力为动力,面对压力,,我们应该勇敢正视而不该退缩逃避。如果你不能很好的面对压力,将会导致生理、感情甚至思维紊乱。相反如果你能恰当的面对压力,可以激发精神或身体的潜能,成为更加完美的自我。

  第三、读书与成长

  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更加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

  原来,诗意化的生活就是用审美的眼光来打量我们的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倾心于去创造一堂课,去创造一次解读的过程,去创造一次美好的生活经历,去创造美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是在创造世界了,就是在创造诗意了。所有的诗意都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体验之中。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用最佳的心跳面对学生,面对同事,面对家长,面对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这一直是我常常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在此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我看来,等待意味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分享则意味着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彼此学*,共同拥有,教师并不是学生思想的主宰者,而是他们的引导者,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与学生一同分享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宽容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态度,思想不能僵化,眼界不能狭隘,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学会选择,选择适合学生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会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合作致力于培养新时代有思想,有能力有学识的青少年;学会创新,在这个崇尚个性,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极为可贵,作为教师,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的动力与兴趣,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这个全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具有开放的头脑,积极的思维,进取的精神与探究的兴趣,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大潮中不被淘汰,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肖川博士还提出了“六个讲一点”更是为我们成就美好人生作了精辟的概括。讲一点享受,无愧于自我;讲一点奉献,无愧于亲人;讲一点真情,无愧于朋友;讲一点责任,无愧于社群;讲一点博爱,无愧于人类;讲一点信仰,无愧于天地。从自我到亲人、朋友,再到社群、人类,最后到天地,这是一个不断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于天地之间大写的“人”精神成长的历程。

  还记得书的封面上有几句深刻隽永的话,其中一句还历历在目“一个有情趣的教师,他们做人不会枯燥,讲课也不会干涩,并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从当下开始,我会将努力着成为这样一名具有诗意生活的优秀教师。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2)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菁华3篇)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1

  “我国中小学教师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富,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的高远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以上是《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中的一段话,读到时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许其言辞的尖锐也刺痛了你的心,觉得所指太失偏颇。但痛定思痛,*心静气地想想,身处如今这样一个浮躁功利的时代,现实其实真的在把我们的文化和思想一点点击垮,不是缺乏,而是丢失,不是没有,而是忘了。该如何去改变?我想,作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其实我们也都在努力地追寻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让“‘教育’少一些浅化、庸俗化的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让我们自身拥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谈谈我在*年教学中所作的一点探索和实践。

  人美版第五册有一节课叫《怪兽》,当它成为一节美术课的课题时,该如何去诠释和演绎呢?

  怪兽,是一个现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为现在太多有关国外的怪兽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已充斥和冲击着孩子们的生活,甚至有些怪兽还成为了孩子们膜拜的对象。陌生,只是因为远离得太久。孩子们不知道,在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怪兽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祈福事物,它远比外国文化中的怪兽出现得早,更比那些凶猛、恐怖的外国怪兽亲切可爱得多,其内涵更丰富、更具价值。

  通过对教材、课标的'深入研读,我得出了这样一个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着重以下两点思想的融入:

  1.拓展审美。让学生学会对表面看似凶猛、丑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质,看到它独特的美。在生活中学会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2.拓展视野。现代儿童,是动画片、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来文化影响很深。通过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摒弃外来文化的糟粕,学会沉淀,潜移默化中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把美好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诚然,这些美好的想法的实现是需要过程的,但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设计了“画动物比赛”和“变魔术”环节,教师通过把学生画的动物进行错位组合,在黑板上快速“变”出了一个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视线,产生了强烈的学*兴趣。而这一新颖的教学形式其实是对本课学*难点的巧妙突破,学生在一个直观生动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怪兽创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征的动物进行巧妙组合。“猜猜它是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怪兽”,孩子们的反应也快极了。带着对“怪兽”更大的好奇和充满探究的心情,孩子们满怀兴趣地进入了新课的学*。接着,通过“认识中外怪兽”、“寻找怪兽特征”等环节使孩子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镇墓兽”等等怪兽文化,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分析那些或头顶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异、背长双翼的怪兽。尤其了解到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其实也是怪兽之一后,他们不仅耳熟能详地纷纷介绍龙的特征,并且对怪兽产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不失时机进入了“赏析怪兽作品”环节,与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兽的表现方式、变化规律,启发儿童抓住动物形象特征进行组合创造怪兽。随之进行的“谁的年兽最特别”环节,一幅幅想像独特的年兽作品纷纷诞生。因为此时的孩子,心中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年兽”,他们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爱或威猛的丰富多彩的“年兽”,他们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他们也已经从学*过程中最初热情的好奇者成为了积极主动的创造者,从盲目的“奥特曼迷”变成了有思想、有正义感的“龙的传人”。

  整课教学,通过运用新颖感人的教学设计,营造了愉悦宽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使孩子的学*兴趣不断高涨,纷纷大胆想像,主动创造得以不断引发。与此同时,我和孩子们也在这一次小小的“文化传承之旅”中进行了最快乐和美好的精神洗礼……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2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3

  读完肖川先生所著的《教师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发现此书其实就是写给处于特殊时期的像“我”这样的老师看的。

  首先,书中探讨了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我想,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不同种类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行业,就一定能从这个行业中找到专属于这个行业的幸福感。

  在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我要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到底,我要保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在从事教师行业的漫漫长路上,我们经历着挫折,经历着烦恼,经历着无奈,因此,我犹豫过,畏惧过,退缩过。我曾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选择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甚至有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情绪低落。在那个时期,我无法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感,而被一些负面心情牵绊着,纠结着,这样的心情不断地反复。直到看到这本书,肖川先生指导我们: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怀里,为有价值的目标不懈努力;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存在下去……我想,教师这个职业确实跟别的职业不同,我们经历的过程比别的职业丰富得多,因为我们接触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对象在变,经历在变,感受也在变。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为自己寻找一份真正的职业幸福感,让自己能幸福地工作。然而,只有工作幸福了,生活也才会幸福,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工作。

  所以,我开始了自己的寻找幸福、创造幸福的教学生涯。我对自己说,幸福来源于一个教师的方方面面,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充实自己的幸福之路。

  首先,只有素质高的老师才可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享受教学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所以,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是,即使哪天做得不够好,我们也要对自己抱一颗宽容的心。其实,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对自己宽容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要学会在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

  其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有思想的,所以,学会跟学生友好地相处,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氛围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所以,我们要学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走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再者,对幸福的界定要明确。一个人生活得是否幸福,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得太多,我们要为自己创造力所能及的幸福。有些人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有些人以生活安逸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而也有些人,把一家人开开心心过日子作为自己的幸福标准。

  我想,我很简单,只要我能按时处理完当天的工作,对学生永远用一颗赤诚的心、仁慈的心去对待,加上一家人**安安,快快乐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拿到《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以为是理论类书籍,随手翻看,才知道是教育随笔,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共鸣。若不是要写读后感的话,读起来应该更加轻松,当然也许并不会去读。无论是作为工作要求,还是案头随手翻阅的文字,反正读了。

  第一辑是诗意地生活,第二辑是教师的**,第一辑给我的最多感受就是要善待自己,第二辑就是要提升自我。下面就诗意地生活谈谈善待自己。

  并没有细读,只是觉得第一辑的文字更道出了目前一线教师的心声,没有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让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岗位一样被*等看待,甚至替一线教师叫屈。在阅读《生命的境界》一文时,善待自己这个词蓦然从脑海中跳出来。一直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诗句从道德上绑架了教师,要求教师无私奉献。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对待的人怎么有力量去善待孩子?文中提到生命的境界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人;摆脱了生存危机为欲望的满足而苦心钻营的人;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永恒而不懈努力的人。对于第二类人由于道不同而不置可否,对于第三类人则是发自内心的用崇拜的眼神仰望。由于生活的原因,曾经有一个阶段自己属于第一类人,书中说到要一个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去追求崇高的生命境界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残酷的,不人道的。

  如果由于意外的原因,教师必须为了生计而忙碌,此时更需善待自己,别让所谓的崇高压倒了自己。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体,你才能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对于学校,若你的身体不好了,你的岗位可以让另一个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取代;对于学生,会有另一个他们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老师去教他们。唯有教师自己是品尝没有善待自己的苦果的人。善待自己才能有能量去善待他人。

  善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上周人民医院的医生给我们做的讲座中多次强调一个人的心理对自己的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整好心态,自己并不是救世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不必太当一回事。管理好情绪才能客观冷静地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至于怒发冲冠。善待自己,要学会给自己减压。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是对有超强内心的人来说的,要不世界上就没有那些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身亡的新闻了。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若在教育教学中尽力而为,则已经对得起所谓的良心饭。社会道德绑架的压力余威仍在,教育部门为了政绩而向下施加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学生家长举报投诉的压力,加上部分不和谐的家庭压力,若没有学会自我减压,那对自己的身心都是弊大于利,何来笑着面对每个孩子?

  特别欣赏肖川说的这句话:善待自我,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往往对别人也会比较苛刻。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3)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 (菁华3篇)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1

  寒假这几天,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关于《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肖教授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一样,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获得更多安全感和满足感,促进专业发展。我觉得在我专业成长过程中起了最大影响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肖教授提到的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人际关系。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学校领导者、学生、同事和学生家长。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学校的领导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也给予我一定的认可,让我感觉很温暖和充满不断努力工作的力量。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同事关系特别和谐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让人舒服又开心,而且同事们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在我迷惑的时候给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帮我走出困境;在我做得不足的时候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给以指导,这有助于我的教育专业成长。我和学生一直都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他们很淘气会惹我生气,但是我对他们还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解决和他们之间的摩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怎样处理同类型的问题,也更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和他们接触,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多和更开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大部分家长都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和成长的,对老师的工作都是积极配合的,这让我觉得有了坚强的后盾,更加有助于我的教学,在不断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技巧,同时也加快了我的专业成长。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增加了我的职业幸福感。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工作倦怠,那段时间每天都感觉很累,感觉课好像永远备不完,作业堆积如山,都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压力特别地大,甚至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心情,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心里就变得更焦急,一着急情绪就更不好,更加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以为是因为还没适应教师的工作,看了此书才知道这也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我的专业成长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肖教授的书中除了为我解决了很多专业成长中的疑惑之外,还为我指明了专业成长和成熟的方向。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指出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三块“桶板”,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似于“箍桶”的“铁条”。这样,教师的知识之“桶”才能形成,也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我欣赏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把书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学*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很多时都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冷落了这位朋友,导致我的“通识性知识”没多大的长进,教学上的进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这位好友形影不离,并把它教给我的知识学活,再把它传授给我的学生。肖教授指出“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还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及结合教师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有教师本人个体特征的“本体性知识”。他还用古老的“短板理论”即“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的“短板”来比喻“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由书可见,我们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所以必须通过课改改变这种现象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这两方面的知识,以修补这块“短板”保证我们知识之“桶”的“教育之水”充足。最后,肖教授还指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如果一位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他就必须重视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完善和更新。从教师的职业状况和个人有意识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较为便捷有效途径有“从写详案开始,从写反思收获、教学叙事研究和积极参与教育实验。

  肖教授的书犹如一股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对教育的热情;犹如一阵春雨,洗去了我专业发展中烦恼;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指明了我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2

  在肖川先生的书中,可以领会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一颗爱心,一颗容易共情的心。知识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前人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二是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人类历史已有几千年的记载与积淀,那些研究与经验正是文化的形成与组成部分,通过学*与教授让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学*与教授的过程中完成亲身的体验,得出自己的感悟,既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文化的积淀更深更厚,同时又将文化溶于了自身,个性真正地成长并且鲜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育人就无从谈起,充其量不过是照本宣科地教书匠罢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会出努力与汗水,还要有享受和自由。肖教授认为职业幸福感来自于自身的充实和闲适,。一个享受不到快乐与成功的教师恐怕也只能带给学生痛苦与挫败。而真正能够体验到充实与闲适的教师,绝不仅仅是拥有物质的丰富与满足,还必将从文化中提取积极的精神追求与信仰。由此来确立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这一自我的确立,才能真正体验到精神思想中的充实与闲适。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3

  成长对于孩童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标志着什么呢?以前这个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只觉得教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成长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寒假里,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这二者呈正比关系。*几年来,一片改革的呼声总传诵着“新课改不仅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替老师分忧”,可我们感到不仅没有减负、减压,反而压力与负担是与日俱增,是我们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的100%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几分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

  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写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但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4)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 (菁华3篇)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1

  假期里,我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肖川老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告诉了我,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原来的我一直觉得教师就是一个职业,是我的工作,没有和幸福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一直都很希望当一名老师,而且很喜欢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慢慢的体会到了职业倦怠,有点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后,人们都在寻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安,自由自在。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的学生,当我的学生们和我有互动的时候,当学生们在经过训练之后有了好*惯的时候,当学生们课下可以和我开心的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职业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读书。这几年,我读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书,也参加了很多关于孩子的讲座,刚开始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学*了之后我发现我学*的这些东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学*感觉统合,我理解了后进生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里玩东西,甚至更严重的是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觉失调,然后后天又没有经过训练,家里也没有重视,其实他们已经很可怜了,所以当我理解了他们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脾气变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别想去尝试着去帮助他们。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的方法。

  改变心态,不断学*。不光学*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同样因为儿子的缘故,我开始研究了幼儿英语的教学。其实幼儿学英语就和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学英语一样,都是初学者。对于初学者,该如何学*英语?现在我们的各种培训机构都有开设幼儿英语,有洪恩,剑桥等等,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学方式还是我们原来的老办法,一节课,学*一些单词,学两句话。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他们仍然在延续我们以前的学*方式——翻译式学*。现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学*过程就是翻译式的学*过程,当我想要说一句话,我要先在脑子里有汉语,然后再一个词一个词翻译成英语,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反应很慢或者听不懂。而且我们学*的东西都是*式英语,很多单词或表达方式外国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们却不知道。教材太老了。于是我开始搜寻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学*英语能不能像我们学*汉语一样呢?其实英语的学*方式应该是在大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从小我们应该给孩子寻找英文原版的东西。比如先听,磨耳朵,听大量的英文儿歌,在儿歌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很多的词汇,也许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他可以会唱,最后甚至会读。看英文绘本,可以从双语的开始看起,不要告诉他这是苹果,这是帽子,只是读出来,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可以猜出来的。通过读书,孩子学会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单独孤立的出现的,比如看见苹果,他的脑袋里不是先出现“苹果”两个字,然后再出现apple,而是直接出现apple,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他的反应时间。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任何东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学*,而不能只是翻译式学*。

  其实通过这些学*,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进步,比如在上课时我注意给孩子们设置情景,比如我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许在别人看来好像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有很大变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显现。我想,尽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英语吧!我在尽力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开心,我自己也乐在其中,这就是幸福吧。

  最后,我想说,人要永远处于一种学*的状态!我经常对我的老公和儿子说这句话。越到年纪大了也许越不爱学*,觉得反正这么大岁数了,就这样吧!但是我觉得不管你学*什么,只要你感兴趣的,应该要不断学*,学*之后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视角,也会有新的快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2

  在肖川先生的书中,可以领会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一颗爱心,一颗容易共情的心。知识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前人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二是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人类历史已有几千年的记载与积淀,那些研究与经验正是文化的形成与组成部分,通过学*与教授让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学*与教授的过程中完成亲身的体验,得出自己的感悟,既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文化的积淀更深更厚,同时又将文化溶于了自身,个性真正地成长并且鲜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育人就无从谈起,充其量不过是照本宣科地教书匠罢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会出努力与汗水,还要有享受和自由。肖教授认为职业幸福感来自于自身的充实和闲适,。一个享受不到快乐与成功的教师恐怕也只能带给学生痛苦与挫败。而真正能够体验到充实与闲适的教师,绝不仅仅是拥有物质的丰富与满足,还必将从文化中提取积极的精神追求与信仰。由此来确立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这一自我的确立,才能真正体验到精神思想中的充实与闲适。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3

  看了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认识到,幸福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书中讲到,幸福人生的四个有: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馨的家?怎样融入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关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四、家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在肖川先生的书中,可以领会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必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一颗爱心,一颗容易共情的心。知识通过两个途径获得,一是前人的研究和经验总结,二是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人类历史已有几千年的记载与积淀,那些研究与经验正是文化的形成与组成部分,通过学*与教授让文化得以传承,同时在学*与教授的过程中完成亲身的体验,得出自己的感悟,既丰富了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使文化的积淀更深更厚,同时又将文化溶于了自身,个性真正地成长并且鲜明。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育人就无从谈起,充其量不过是照本宣科地教书匠罢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要会出努力与汗水,还要有享受和自由。肖教授认为职业幸福感来自于自身的充实和闲适。一个享受不到快乐与成功的教师恐怕也只能带给学生痛苦与挫败。而真正能够体验到充实与闲适的教师,绝不仅仅是拥有物质的丰富与满足,还必将从文化中提取积极的精神追求与信仰。由此来确立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这样的人。这一自我的确立,才能真正体验到精神思想中的充实与闲适。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5)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菁华5篇)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1

  本学期,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会反思,成就名师”的真正含义。书中第139页提到“加强反思,益处多多”,主要表现在:

  (1)对学*经验进行反思能促进自我的学*;

  (2)反思性思考提高了分析和理解班级事件的能力;

  (3)通过帮助教师建立一个富有魅力的、有预见性和思想性的学*环境,反思增强了教师所在班级的生命力;

  (4)反思性教师具有自我调控的特征,这意味着他们能引导自己的个体成长;

  (5)反思引导个体成长和职业成长,使教师对教学和教育文化进行重新的设计。只有学会了反思,我们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成长自己、发展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读到“反思的益处”时,不禁让我想起叶澜说过的这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在反思中成长。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心态。

  人,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我们才能生活得快乐,才能工作得幸福,才能成长得顺利。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学会宽容别人、帮助别人,学会快乐别人、幸福自己。*日里,我们应时常反思自己的内心,享受美好的,去掉不适宜的;不快时,更要反思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太过计较了,或者是工作被动了,然后快速调整自己,保持一颗好心情,以不至于再将不好的行为或情绪继续下去。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心境。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主宰自己的心境,用光明的思维去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头顶的天原来是那样的蓝,身边的树原来是那样的绿,路边的花原来是那样的美,学生又是如此的可爱。

  二、反思自己的课堂。

  教学水*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能力的高低。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及技能、教育机智和智慧。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若要有价值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1.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新课标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教师应结合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地开发一些课程以外的资源用于教学。因此,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1.2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照顾全体,注重差异,关注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并充分将其放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1.3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可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2、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2.1思“特色”。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2.2思“偶得”。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2.3思“缺失”。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三、反思自己的成长。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教师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才能保证自己不断提高。比如,每天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失败之处,自己的计划有没有坚持去做等等,然后把长处总结成经验,把失败总结成教训,找出问题原因为以后借鉴,时刻提醒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和计划稳步前进。

  正如肖川教授所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会走向教育的幸福之路;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心理暗示,“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那教师必然是幸福的。我们需记住: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2

  幸福是什么?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活的舒坦;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无忧无虑,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对于我们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们在欢笑,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你感受到生活充满希望、充满阳光,工作过程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劳役、是自我实现而不是单纯的付出的时候,他才能创造出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才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是啊,不计较太多的得失,用心灵去打造完美的课堂,用心血去铸就孩子的人生,这就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就是幸福的。

  从书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职业倦怠,找到了倦怠产生的原因。提醒着自己做一个忙碌着的幸福人。想想自己忙碌的日子,有目标、有挑战、有成功的喜悦、有忙里偷闲的轻松。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有精神的、感觉活得踏实、有生气。所以忙碌的背后也是一种幸福。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几份了。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还介绍了许多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方法,告诉教师良好的教育要有良好的家校沟通,老师过多的肢体和语言活动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一次我刚结束一堂十分郁闷的课,,上了一年级的体育课的回到办公室,我耷拉着脑袋,十分失落,课前教材让学生熟悉了一遍又一遍,以为上课学生会表现得很好,结果上下来:课堂纪律很差,在我作示范的时候学生交头接耳,总知很乱,难道这就是我的人生?整天都要与这样一群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伴!我越想越失落,索性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想做了。走上三尺讲台也有3年多时间了,我也曾问过自己作为教师,你幸福吗?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不是肯定的。身边其他老师的答案也是大同小异。看了肖老师的这本书,现在初始的那种糟糕心情已经烟消云散,心中的那个疑问也已经在书中找到了答案:能让教师过上幸福生活的法宝,最主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有学生在上我的体育课,那表示我还有工作可做,社会上又少了一个无业游民;有学生体育成绩不合格,那表示他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待我开发;有学生在调皮捣蛋,那表示祖国将来的栋梁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自我的与众不同;有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来找我,那表示我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有人对我提出批评建议,那表示我是十全九美的。

  其实幸福的生活很简单,完美的工作也很简单,只要我们记得:快乐是一种美德(要健康、自信、开朗、爱心、善心、阳光),微笑是一种力量(更多地微笑,放飞心灵),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少一点无聊的应酬和虚假的客套),优秀是一种*惯,成功是一种心态(不与别人攀比,做最好的自己),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充实+闲适),我会在简单中实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3

  闲暇拜读肖川先生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认识到,幸福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书中讲到,幸福人生的四个有: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馨的家?怎样融入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关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四、家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如何才能成为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呢?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4

  本学期,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肖川教授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会反思,成就名师”的真正含义。书中第139页提到“加强反思,益处多多”,主要表现在:

  (1)对学*经验进行反思能促进自我的学*;

  (2)反思性思考提高了分析和理解班级事件的能力;

  (3)通过帮助教师建立一个富有魅力的、有预见性和思想性的学*环境,反思增强了教师所在班级的生命力;

  (4)反思性教师具有自我调控的特征,这意味着他们能引导自己的个体成长;

  (5)反思引导个体成长和职业成长,使教师对教学和教育文化进行重新的设计。只有学会了反思,我们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成长自己、发展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读到“反思的益处”时,不禁让我想起叶澜说过的这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在反思中成长。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反思自己的心态。

  人,应该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我们才能生活得快乐,才能工作得幸福,才能成长得顺利。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学会宽容别人、帮助别人,学会快乐别人、幸福自己。*日里,我们应时常反思自己的内心,享受美好的,去掉不适宜的;不快时,更要反思自己的心态,是不是太过计较了,或者是工作被动了,然后快速调整自己,保持一颗好心情,以不至于再将不好的行为或情绪继续下去。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心境。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主宰自己的心境,用光明的思维去看世界,我们会发现头顶的天原来是那样的蓝,身边的树原来是那样的绿,路边的花原来是那样的美,学生又是如此的可爱。

  二、反思自己的课堂。

  教学水*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反思能力的高低。只有善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及技能、教育机智和智慧。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的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反思的意义,反思就是对过去教学经历的再认识,其中包含对“失”的反省,也包含对“得”的归纳。

  1、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若要有价值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实现自我发展,实现优质教育。优质教育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优质教育来源于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1.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新课标鼓励教师对课程的开发和拓展,教师应结合当地、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地开发一些课程以外的资源用于教学。因此,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1.2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照顾全体,注重差异,关注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课堂上教师就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的生命个体,并充分将其放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1.3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学生参与学*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可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2、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教学反思,“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经历教学实践后,教师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2.1思“特色”。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2.2思“偶得”。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2.3思“缺失”。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感慨课堂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哪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

  三、反思自己的成长。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实质上是在外部条件变化的刺激下,教师完善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反思,才能保证自己不断提高。比如,每天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失败之处,自己的计划有没有坚持去做等等,然后把长处总结成经验,把失败总结成教训,找出问题原因为以后借鉴,时刻提醒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和计划稳步前进。

  正如肖川教授所讲:“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教师存有“反思之心”,就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就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就会走向教育的幸福之路;教师不断反思,给自己更多的积极心理暗示,“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那教师必然是幸福的。我们需记住:学生是成就名师的最好专家,而教师的反思促进了这一过程的实现。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5

  前段时间,校长推荐我们阅读了肖川老师的著作《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拿到这本书时,我猜测是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随意翻了几页,却被那些小故事深深吸引。肖老师借助一些寓意深刻的典故,引用大量的教育实例,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恰当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触娓娓向我们道来。阅读此书,就像和一位朋友聊天一样轻松,不知不觉之中却使你受益匪浅。

  肖老师的专业成长成就了他的幸福人生,而我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我不断的思考。细细想来,可以用法国著名诗人彭沙尔的名言“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作为教师,我既有能力爱别人,又被别人深深地爱着,这就是我的幸福。

  一、爱教师这一职业。

  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是他的兴趣所在,那他已向幸福迈进了一大步。我虽然没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豪言壮志,但我深深地爱着这份工作。我觉得这份工作属于我,我也属于这份工作。

  当我能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影响到学生时,我就有种无以伦比的成就感。我们班上有个叫东的男孩,特别顽皮,成绩不理想。开学之初,我安排他与成绩优秀的女生超一桌,希望在超的带领、帮助下,他能有所进步。一段时间后,超提出换座的请求,理由是东上课时,总是喋喋不休,影响到了她的学*。我把这样安排座位的理由讲给超听,希望她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再给东一次机会,她最终答应了。随后,我找东谈话,希望他向超学*,改掉缺点。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爽快地答应了。可他坚持不了两天,老毛病又犯了。我再一次找到东,问他:“你想和谁一桌,又不会影响他学*。”东低头想了半天,说:“不知道。”我给他提了个建议:“现在的座位我先给你保留着。你先到最后一桌,想好了和谁一桌不会影响他人就告诉我。到时候,想回来也可以。”在我的建议下,东搬到了最后一桌,挨着卫生角的位置。我有个*惯,看教室里脏了,随时清理。每当我拿起扫把扫地时,东也会学着我的样子,帮我打扫卫生。并且每天都把卫生工具摆得特别整齐。为此,我在班会课上特意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干得更起劲了。渐渐的,他在学*上也自觉了许多,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他都早早地背好,从不拖欠。前几天,我们学*笔算除法,讲完新课后,同学们开始做练*,我到下面巡视,发现东默默地流眼泪。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不会做。你讲课的时候,正好挡住了我,我没看见。”然后一阵呜呜声。这是我第一次看他哭,而且哭得这样伤心,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不要哭,然后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会了为止。他听懂后,开开心心地做起练*题。望着他那埋头计算的小小身影,我的心里感觉暖暖的。我觉得那时,是一个做教师最幸福的时刻。

  二、爱学生。

  每个做教师的都那么贪心,都希望班上的学生个个优秀。但俗话说得好“五个指头,伸出来都不齐。”何况几十人的班集体呢?好学生人人爱,可差生班班有。那么,学会爱最后一名学生就尤为重要了。就像肖老师说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只要有了这层认识,剩下的就不难了。轩是我们班最特殊的孩子,从不会端端正正地坐着,手里始终攥着摆弄的小东西,他还是一个超级垃圾制造者,作业长期拖欠,成绩一位数,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每天放学,留下补作业的肯定有他。轩很爱吃零食,开学初我就规定了不许吃零食,他就趁去厕所时在路上吃。有一次,一位老师找到我,说轩把嚼过的口香糖丢进水池里,把下水道的口堵住了。我狠狠地批评他,警告他再有下次回家反省。他一听我真的生气了,不断认错。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他们诚心悔过就够了,我们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揪住学生的小辫子不放。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孩子是有感情的,他能感受到你的好意。即使你曾经训斥过他,他却从不记恨你。记得教师节那天,轩进了教室,径直走到我面前,递上一个包装精致的笔记本,“给。教师节快乐!”我接过笔记本,写上一行字“祝你学*进步!”递给了他。轩拿着笔记本愣住了。我告诉他,“老师有笔记本,学校发。你自己留着用吧!”他这才肯回去。看,虽然轩身上有许多不足,但他还是善良的、淳朴的。只要他心存善良,就为时不晚。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被学生这份简单的惊喜所深深地感动。这大概就是我做教师的幸福吧。

  三、爱生活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作为教师,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们也要学会休闲。不要对生活苛求太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好高骛远。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充实得过好每一天。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增强个人魅力的有效途径。另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文化底蕴。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简单,就是快乐!

  知足常乐,幸福就会来临。

  让我们伸开双臂拥抱幸福吧!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6)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实用十篇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1

  精美段落摘录: 因为幼儿儿童的心灵暂时还不受限制。即使被抱走,幼儿也只会简单放弃,并把兴趣转移,有的家庭有着友爱和宽容,这样一种氛围就是对儿童的爱!在爱中,儿童才可以无拘无束,他的兴趣才会不断涌现,随机产生、变化和拓展。

  爱。能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

  在儿童自己的家中,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便学会感受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握身体的行为,从而达到身体上的.独立。他依靠对自己身体的支配来探索身体的智慧和身外的世界,发展内在的天赋和身体敏锐的感觉以开发他的心理领域,以此上升到头脑,这是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

  自己的感悟:

  通过这几小段话,以及书中讲到的实例,我切实地感受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应给与太多的阻碍,因为孩子们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真的就是一个“空白”。为什么说是“空白”呢?婴儿刚出生时的哭、自己手和脚的动等等这一切的行为,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根本就不受大脑的控制。他的开始懂也源于他对事物的探索。

  书中讲到了一个实例,一个1岁的婴孩小曼曼对一个帽子产生了好奇,把帽子给他后,他用嘴啃、用脚踩,坐在上面。当看到他做这些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会从孩子手里拿过帽子放到一边,或是直接给他戴到头上,但作者却没有,而是任由孩子自己探索,给孩子这样一个机会。最终,小曼曼把帽子戴在了头上,虽然不合适,但也没有给他摘下来。相对于我们一贯的做法,无疑作者的做法是给了小曼曼独自探索的机会。而我们就往往会把自己的经验直接移到孩子身上,或是直接剥夺孩子接触这个事物的机会,这样就忽视了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丧失了探索的机会。

  其实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试问,如果我们连摸索的机会都不给孩子,又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进步呢?又如何要求他们更好的成长呢?我们以为的让孩子走我们给出的捷径,恰恰是剥夺了孩子自己摸索的机会。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2

  时间的河也许不汹涌却足够绵长,人生在这份永恒中仓促彷徨,有的怯懦,有的逃避,有的暴躁,有的苛责,也有的勇敢成就了英雄,执着超越了自己,大爱感动了人心。

  找不到差异的原因,不理解已是成年的他人或自己不该有的情绪、心理、价值观……

  《完整的成长》告诉我们,迷惑于现在,不如在童年寻找答案。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父母给予孩子生命,但他的成长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再由精神升华却是在内在自己创造完成的,从而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他。这个过程伟大而隐秘,常被外在不经意的干扰,割裂,甚至强制改变,从而成长停滞,某种情绪、认知被割裂在彼岸。

  孩子被误解(也可能因恐惧、失落……)而哭泣,家长没有引领他认识这种情绪,使他在莫名的惶恐中多了一分焦躁,以哭泣宣泄而出,这是正常的儿童的反应。短时间的忍耐,这种哭泣没有停止的迹象,终于忍无可忍,一番训止,连疏通情绪的门也被关闭,世界里停留了一分焦躁,更没有今后面对这种情绪时的理解和解决办法,一种隐性的成长停滞了……即使多年以后。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诠释,情绪、心理、感觉、认知、精神……多少的成长都是相似的过程,有的得到了及时的认识、宣泄,正确的梳理、解决,使儿童成长后,再经历时已因为有过完整的体验而顺利解决。而没有体验过的,就会指责别人。所以,心理医生在治疗时,多是引领患者回顾成长,找到断裂的点,从而连结疏通,这一切本可以在童年解决。

  想营造儿童完整的成长,家长、老师要给予的就是陪伴和引领,给他爱和自由,让他的内在安全从容地完成这段伟大的人生历程。从而,我们也就不会再为**后形形色色的人的差异而困惑了吧。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3

  最*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对于成长有了新的认识。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成长则离不开关注。

  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对他的关注度极高,连取个名字都要绞尽脑汁。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小心翼翼地呵护,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陪他游戏……一直都想给他最好的,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能独立做很多事情了,对于孩子的关注也就随之改变,可是,父母的关注却一直都在:上幼儿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哭闹;上小学了,关注他什么时候独立完成作业;上初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令人头疼……

  其实,关注也是有规则的。“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的家长会越俎代庖,“对于**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难以忍受过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孩子,结果一定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历程和创造自我意识的过程,同时也一定会影响他的认知发展,也会将他的生命搁浅在心理或是认知的层面。”因此,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妈妈说了”的“妈宝”的存在,他们完全内化了妈妈,遵循了他们已经认为的正确规则,失去了自主,从而失去了自我。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啃老族”,苏明成从小就仗着妈妈的宠爱对妹妹颐指气使,脾气暴躁的动不动就动手打人,郭京飞用实力演绎什么叫“妈宝男”。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佳状态,无外乎“你是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呀”的心有灵犀。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孩子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这就要求我们父母对孩子适度的关注。“人的身体隐含着精神和意识,隐含着喜悦和爱,而强制会迫使孩子只留下身体本身,其他的就会被压抑。所以我们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身体的自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被校长骂成“低能儿”,刚进学校三个月便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没有责怪孩子成绩差怎么办,而是给孩子讲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发展的历史,讲文学、物理、化学等等,培养他爱学*的*惯和好的学校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10岁就能阅读《美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少年儿童很难懂的书籍。在他15岁那年,由于在火车上搞试验,引起大火,回到家,母亲并没有责怪,反而帮他在家里设置了一间简单的实验室。爱迪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试验上,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作为成年人同样需要成长。婴儿3年的成长,需要成年人用33年来完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牵绊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但是只要你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你的成长也就随之而来。从一切事物、任何人身上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放弃一切学*的机会。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你终将成为你期望成为的那个人!

  关注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要关注自己,不断地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走过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4

  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定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若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5

  这几天仔细的看了《完整的成长》,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这本书的信息,所以看完后不禁惊叹。这是一本从儿童教育的角度来阐述另一个世界,一个每个人都拥有的内在世界的好书。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这里每个观点都是真理。然而每个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却显得那么的陌生!

  人类因为拥有了内在世界,因而拥有了智慧,并且也透过这个丰富的内在世界创造出来一个丰富的外在世界。但多年来,有形的外在世界毫无疑问的占据着我们的时间与空间。而内在世界的探索却一度在生存的挑战中被遗弃。我们的父母亲没有清晰的告诉过我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如何学*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的老师没有能量懂得我们的内心世界,当然也无法引领我们的精神成长。

  但今天,这个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开始从这个充满物欲与竞争的外在世界逐渐转向我们的内在。《阿凡达》现象的出现无疑默默的证实着这一切。那么,《完整的成长》在这个时候出现无疑是盏明灯。它如同十年前的《爱和自由》,为我们崭新的小生命指明方向。

  即使,很多的父母与教育者由于对内在世界的陌生,而无法更彻底的领悟其中的意义,但我依旧坚定的相信这将是我们的必走之路。正如爱和自由十年前的陌生与今天的影响一样,这是一个深远的影响!对于父母与教育者来说,了解内在世界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透过了解自己的内在,而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当然,了解这个新世界,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有勇气、有好奇心,还需要一份持久与耐心。跟随着孙老师,跟随着爱和自由,这些年很艰难,但我却在这个新世界中创造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为此,一切都值得!

  所以,在此,若有时间,我将愿意与所有的父母与教育者分享,《完整的成长》带给我的一切!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6

  以前看《爱和自由》(也是孙瑞雪的书),就很受震撼和启发。从那本书中了解了精神胚胎的存在,并非小树不修剪枝桠就会长歪,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就是决定你的精神会长成什么样的种子,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爱、和足够的成长空间——自由,精神胚胎就会长成她本来的样子,最美好的样子。如果有外力的强加,反而是“病梅馆记”——压抑扭曲了人的本性。

  《完整的成长》和上一本书是一脉相承的理念,但是这本书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规律,解释了儿童展现给我们的各种表象之下的本质。完整指的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我们只有认识到成长的真正内涵,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才可以给儿童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这本书是讲述的成长规律的书,对我来说也是一本**认识自己幼年成长过程中障碍的书。

  以下是我的一些整理和摘抄:

  身体的自由:

  人在小时候需要有使用自己身体的自由,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儿童掌握对身体的使用,这个过程是生命力的释放,对儿童自由行动的禁锢就是对ta生命力的禁锢,是精神胚胎的第一次枷锁。

  情绪的自由:

  情绪是生命通往世界的桥梁,婴儿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外在的世界,也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深处的世界。

  所有人包括婴儿都在扩展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学*和成长,而扩展时内在就会失衡,失衡就会恐惧,这种恐惧的释放也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在*衡的过程。可以说,情绪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我们自己修复、自己调节与自己*衡。

  我们要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嘴巴告诉他一样。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情绪,是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为伴,帮助他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哭可以释放情绪,调节内在。

  儿童内在的情绪运转是一个天然的过程。情绪像河流一样在生命中流过,流过……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儿童不会躲避、不会评判,但儿童会观察、感知、熟悉、了解、升华……儿童在正常的情绪成长中,逐渐趋于内在的*静祥和。

  如果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不断受到家长的指责,会致使孩子被反复叠加的复杂情绪纠葛在一起,孩子就被锁定和桎梏了,那种生命之中自然启动的调节情绪的功能,在这样的局面中失效了。在焦虑的情绪之后,认知开始产生一个不真实的结论(甚至不经过认知而在潜意识中自然形成):“我不好。”自己价值感的地下就这样形成了。这样的情景即使成年后也可能无法走出来。那破坏了情绪流动的特质,是对生命功能的破坏,它人为的把情绪变成了不流动的泥潭和沼泽,这样的湿地在早年就成为人生命的一部分,阻塞并存留在人的生命中,成年后他也会不时出来作怪。

  儿童如果生活在管制、紧张和被动中,想的不敢说;做的又不是想要的,障碍就会出现。一个人想了,说了,做了,三位一体,就会奇特的有力量。如果三位分离开,分裂就存在了。内在充满了挣扎、抗争和纠葛。就此在人的内在世界,被分裂出来了三中需求:想的、说的、做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需求,分道扬镳,自己就会向四面八方出击。这种状况使我们无法成为正常的人。

  **的情绪像儿童的情绪一样说来就来,可他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这是因为我们长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照顾情绪、不倾听情绪甚至压抑情绪,使得各种情绪累积、固着的结果。

  如果一个成年人不能够清晰地分出“你的情绪”,“我的情绪”、“你的感觉”和“我的感觉”、“你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他就会迷惑。这可能是成年人沉淀之深的痛苦。这就叫做没有得到充分的成长。

  成熟的人首先能清晰地把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剥离开,他清晰地知道“情绪是我的”、“我要为我的情绪负责”。负责指的是我要照顾的我情绪,清晰我的情绪,知道我情绪的来源,准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接下来再去看看那情绪背后站着什么,然后我们请站在情绪背后的那个东西出来,和他在一起,把他转化成支持我们生命的东西。

  感觉的自由:

  生命的感觉是人所有部分的基础。我感觉了,我才能发现。感觉帮助儿童发现着外在的世界,也帮助儿童发现在内在的世界。发现了,儿童才能产生下一步的探索与创造,才能流向下一步的心理与认知。

  卢梭告诉我们:注重感觉才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真实的人、统一的人,而真实的人才可以靠*真理。全然依靠理性,我们会被驯化成社会或是某人或是某个利益集团的工具。

  离开感觉,“教”出来的成长,只会建构一套认知与生命分离的系统,儿童所掌握的东西就是知识,而无法形成智力。会导致身、心、意的分离。

  用感觉建立概念,之后用感觉不断充实和修正概念,使概念不断发展和完备,这是儿童一直再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准许自已使用生命的感觉来认识人,当我们成年后,我们就不会再把住在这个星球另一面的人,不再把明星、名人、伟大的人、权威的人视作彼岸世界的人、抽象的人或是神奇的人,我们可以在某一部分和他们产生连接,产生感觉和共鸣;我们会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我们有着共享的情感和精神,有着人类共性的成长历程和梦想——我们就从成年后荏苒具有的儿童对**的虚幻中走了出来。

  真正了解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尊重生命的特征,我们会惊喜地发现生命的智慧。

  看了这本书,我更加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试图去了解她无厘头的语言背后内心想法。在她需要我时给予帮助,在她不需要我时安静陪伴。知道爱,也学着怎样“给予爱”。

  对于我自己的情绪问题,正视她的存在,学着去看到她背后的根源,看到了也就逐渐释然了。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7

  我对孩子有着天生的喜爱和怜悯。对孩子的喜爱源于我是一名妈妈和老师,而怜悯则是因为常常看到很多的孩子因为不被理解或者缺乏有效的引导陷入迷茫和苦恼。

  偶然的机会知道了孙瑞雪的教育机构,捧回《爱与自由》的书读了。随后又读到了她的《完整的成长》,似乎是续上了,更完整的了解了她的理论与实践。

  孙瑞雪说:我们是搞儿童教育的,但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的了解和研究。因为,如果我们不成长,我们无法了解儿童,无法做这种高于我们意识形态的教育。成长需要寻找一个途径,观察儿童能帮助我们找到成长的路。我们必需与儿童一起成长。

  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本书,觉得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的情绪密码,也找到了通往孩子世界的美丽小路。

  她用温和的笔法向大家呼喊: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一切创造始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如果想做到这些,就用“爱与自由”去浇灌。

  书中举了大量的实例,甚至包括作者的迷惘与解惑,用最真实的感受传达了她的一份担忧,一份责任。

  虽然写的是0―6岁孩子的成长,但是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我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借鉴的意义,让我们知道因为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们现在所教孩子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现在想来我们班的一个典型特征的孩子,就是缺少了早期的体验学*过程,父母是非常利落能干的人,帮助孩子解决了一切可以动手的机会。刚入学时,孩子虽然活泼,可是手部及身体肌肉的协调感差,造成了不自信的状态,更不必说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了。这些方面慢慢在学*上表现出不愿意思考,遇到稍有一点难度的题就放弃,不愿意写作业。于是我就对症下药,增加他的动手机会,并把他的任务难度系数降低,先解决自信心的问题。又经过长期的体验训练,帮助他进行内部的自我建构。终于有一天,迎来了他自豪地跟我说:“我现在的躲避球水*很好噢!”再后来,开始耐心而专注的作业。孩子,你终于完了一部分的自我建构,开始认识自己了,变成自己的主人啦!

  我的女儿只有三岁两个月,美丽可爱,活泼伶俐,我也尝试着这样和她这样交往。

  暑假里,我把她带到姥姥家,因为姥姥家里有年龄相仿的好几个小朋友,女儿可喜欢他们了。她的大姨喜欢她,独独邀请她做客,她不肯,声嘶力竭地哭,完全失掉了乖巧的形象,勉强去了一次,就再也不肯去了。后来,大家就常常拿这件事逗她玩,只要说:“送你到大姨家。”她就大哭,屡试不爽。女儿不是太爱哭,再因同样的原因又哭了一次后,我试着询问:“你喜欢大姨吗?”她含泪点头。“你不想去是因为舍不得戚珩哥哥吧?”女儿大眼晴里珠子就断了线啦,小嘴儿一撇,又要哭,看来这就是她的伤心处了吧。我接着说:“你看,妈妈就是你肚肚里的虫虫,什么都知道,那么,我们就暂时不去大姨家了,要是去的话,妈妈和你商量,好吗?”她破涕为笑:“我以后再上大姨家。”好像,类似的哭就少了呢。

  女儿暑假后就要开始她的集体生活了。孙瑞雪的幼儿园的理论是蒙特梭利,注意体验和经历,注重孩子的内部自我建构。体验就是学*!因为对“体验学*”的关注与重视,才进行了游戏课程的研究。如今,又见“体验”是那么的熟悉,却略带陌生。因为体验也需要“有向”,凡事皆体验我们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体验要到个体,给孩子机会,不有意无意的替代。这也算是所说的上位吧!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需要不断的继续学*和体悟,才能将它更好的应用在我的教育孩子当中。

  这本书还得再读,因为真的很好。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8

  在丽达瑜伽工作,精神上的收获大于经济的收获,感谢有这样一个空间,汇集了智慧的人,很感谢在我对儿子成长过程迷惑时,有一位伽友为我介绍了这样一本书――《完整的成长》,不仅帮助我更好的给儿子一个成长环境,也帮助了我自己重新省视我的童年并更好的让自己成长。

  我们成年人选择灵修或选择信仰或选择瑜伽修行等等,大多数人是因为心灵的困惑和痛苦不解,才去修的,只有少数人是为了更高一层的精神。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修来修去,仍然迷惑,控制来控制去,感觉压抑,当看过这本书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内在一直都没有长成熟,长成熟的只是一个躯壳,我们的内在世界: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都没有很好的成长。

  没能很好的成长,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还很弱小的时候,被比我们强大的人给剥夺了。常常听到大人不让孩子哭,不让孩子闹,不让孩子这样,那样,却没有很细心的奈心的关注一下,孩子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想认知什么,感觉什么?

  今天还听到爷爷奶奶,为了孩子顺从他们的心意,而恐吓他,如果你要哭,爷爷就走了,如果你要和妈妈,奶奶就自己出去玩了,就带别的小朋友去玩了,孩子整天活在恐吓中,在他需要照顾的年龄,那么孩子就慢慢失去了自我,为了讨好大人的心意,去做违背自我的事,那我们小时候,可想而知,我们更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所以我们没有了自我,会变成或倔强,或脆弱,或强势。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回到我们的内在,我们发现的应该是这样:我们有时是情绪的,有时是感觉的,有时是思维的,有时是心理的,有时是精神的……由于我们反它们看成是我们自己本身,所以它们便学步丰统治我们。

  所以,一会儿我们被情绪控制了,一会儿我们被心理控制了,一会儿我们被头脑控制了……就像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一样。有时我们被别人控制了,有时我们控制了别人,有时被外在的环境控制了……内在也有着“权力斗争”。

  我们的内在也常常相互控制着,“**”、“篡夺王位”,这就是我们内在的挣扎和焦虑。”摘自《完整的成长》271页

  我们的身体里真的会有很多个小我,我自己清楚的感觉的到,出了事情的时候,常常会纠结,矛盾,痛苦,难过,或否定自己,降低自己的价值感,这种情绪却又找不到出口,于是只能把自己变的情绪化,因为内心的事情,可能牵连到一个和这个事无关的事情上,常常会想别人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了,会抱怨,可能很少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内心怎么了?

  没有诞生自我的人,依然可以依靠外力驯化成长,只是成长起来的人是一个“小我”,小我就是我们不自觉得在处事说话的时候,会反射出生命中某个人的影子,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爸爸,或老师,或在你成长中侵入你精神里的一些人。

  “由于小我是由外力促成,由外力驯化而成,因此小我就自然地时刻感应着外在的变换。外在的世界就是小我的镜子:外在的赞美,小我就倍感有价值;(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人拍马屁)外在贬斥,小我就倍感自卑;(所以,如果遇到一点别人对我们的否定,就会燃起内心的怒火或难过)外在风云变幻,小我的情绪、感觉、心理、念头也变化无常……

  你永远是外在的反应,你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价值感。想想我们**,想想我们面对每一种关系时内在的变幻无常和动荡,我们自主、独立、定力的如如不动空间依赖什么?我们的喜悦、幸福依赖什么?我们的尊严和价值感空间依赖什么?我们空间是谁?”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做自己的主人,重新的把真正的自我找回来,那样,我们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就会是安宁的、安然的、清明的、喜悦的、理智的、智慧的、和谐的。我们的灵修也好,佛性也好,必自然的显现出来。

  至少有两样东西可以帮助你成为自己的主人,以完善自我:内在的力量和爱。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9

  最*读了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对于成长有了新的认识。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成长则离不开关注。

  我们父母对于孩子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出生时,父母对他的关注度极高,连取个名字都要绞尽脑汁。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小心翼翼地呵护,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说话,陪他游戏……一直都想给他最好的,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慢慢地,孩子长大了,能独立做很多事情了,对于孩子的关注也就随之改变,可是,父母的关注却一直都在:上幼儿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哭闹;上小学了,关注他什么时候独立完成作业;上初中了,关注他什么时候不再令人头疼……

  其实,关注也是有规则的。“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自主和自由的意识。”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的家长会越俎代庖,“对于**来说,教是一种快速有效地让孩子知道结果的方式。**难以忍受过程的漫长,所以直接把认知的结果告诉孩子,结果一定是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历程和创造自我意识的过程,同时也一定会影响他的认知发展,也会将他的生命搁浅在心理或是认知的层面。”因此,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妈妈说了”的“妈宝”的存在,他们完全内化了妈妈,遵循了他们已经认为的正确规则,失去了自主,从而失去了自我。这不由得令人想起了《都挺好》中的苏明成,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啃老族”,苏明成从小就仗着妈妈的宠爱对妹妹颐指气使,脾气暴躁的动不动就动手打人,郭京飞用实力演绎什么叫“妈宝男”。

  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佳状态,无外乎“你是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么想的呀”的心有灵犀。父母能够读懂孩子,孩子也乐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这就要求我们父母对孩子适度的关注。“人的身体隐含着精神和意识,隐含着喜悦和爱,而强制会迫使孩子只留下身体本身,其他的就会被压抑。所以我们要更加懂得尊重孩子身体的自由。”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被校长骂成“低能儿”,刚进学校三个月便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没有责怪孩子成绩差怎么办,而是给孩子讲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发展的历史,讲文学、物理、化学等等,培养他爱学*的*惯和好的学校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10岁就能阅读《美国史》《大英百科全书》等少年儿童很难懂的书籍。在他15岁那年,由于在火车上搞试验,引起大火,回到家,母亲并没有责怪,反而帮他在家里设置了一间简单的实验室。爱迪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到试验上,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作为成年人同样需要成长。婴儿3年的成长,需要成年人用33年来完成。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牵绊阻碍了自己的成长,但是只要你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你的成长也就随之而来。从一切事物、任何人身上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放弃一切学*的机会。每天坚持进步一点点,你终将成为你期望成为的那个人!

  关注成长,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更要关注自己,不断地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走过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10

  “完整”的成长,我们完整吗?——似乎还在发展,完善中。像书中最后一段所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看到这时就会想起身边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我朋友曾说过他姐姐的孩子,在小时候常被寄养于奶奶、爷爷家,而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到六岁时发现孩子有些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同时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是淡淡地。

  我身边的小孩儿,小时候不管吃什么都是切得碎碎地,或是打成汁喝,到现在四岁了咬一些青菜都很费劲。

  抛开小孩不讲,看看**又如何呢?

  闲娱时间朋友们出去玩、吃饭,在饭桌上有位朋友尽然说:“我不会用筷子。”天哪!不是吧,你都25岁啦。原来是小的时候奶奶常追随于喂饭,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机会更少。

  想想他们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呢?

  再回头看看《完整的成长》发现,证实,童年是人生基础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随在父母及朋友、老师的指定、计划,而是跟随于自己的内心,遵循于内在自然发展规律。

  像上面示例中的人,他在创造自己的时候,谁阻碍了他---**;他在认识、感知自己身体时,谁控制了他---**;他在体会情绪、情感时,谁抑制了他---**;他在感觉时,谁又阻止了他---**……难以想象,他的主人是谁?

  相反,从《完整的成长》中我们获得:孩子的童年过得好与不好,影响着他成长后的人生、心理、身体。

  请记得,今后**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的角度,看到**的问题。

  请记得,滋养孩子的心、身、灵。

  请记得,让孩子去自我创造。

  请记得,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感觉、感知再感觉。

  请记得,耐心等待孩子,多给他些机会。

  请记得,尊重孩子,真爱孩子。

  请记得,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

  给予这些时,他至少是朝完整靠*,不*乎完善只需完整。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7)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汇总十篇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1

  大家都听过《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故事吧。文中狐狸因为口渴想吃到诱人的葡萄,跳了三次却都没成功,最后安慰自己说:“算了,葡萄太酸,不吃了。”说完又去找别人的好吃的东西去了。

  大家可能会说狐狸自欺欺人,但我认为它这种自我调整心态的做法很对。我在书里看到过一句话:“昨天的难过已经被今天抹杀;别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用美好的`心情迎接今天的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把难过遗忘,在此用快乐去努力去奋斗。

  记得一次考试,我早早做完卷子并把卷子放好“检查”。所谓的“检查”也不过是草草扫了几眼而已,我信心十足地把试卷交给组长。可当试卷发下来后,那红彤彤的“88.5”赫然在目,那滋味就如同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打了一个响雷,打得我的脑子“嗡嗡”作响。与别人不同,我并没有分析错题的原因,而是“陶醉”在自己的分数中“尽情”悲伤。

  老师也看出了我的不对劲儿,便找我谈心。老师只说了一句:“别让难过把下一次考试绊倒。”我幡然醒悟。我调整和好心态对自己说:“一次失败不能代表第二次的结果。”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认真学*,并在下一次测试中我细心检查,最终取得了95的高分成绩。

  在此,我想说一句:既然牛奶已经打翻,我们所能做的是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而不是为已经打翻的无法挽回的牛奶而难过。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2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在葡萄架下怎么也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葡萄,于是就生气地走了。它边走还边说:“这葡萄还没成熟,是酸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选择了放弃。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任何事我们都有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然,这种坚持也要用对方法。我们除了坚持还是灵活做事,不然,再怎么坚持也是无用功。只要我们努力了,即使是失败没关系。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仔细想想为什么失败?是不够努力还是方法不对?这样才能为下一次成功做好准备。我们绝不能学狐狸一遇见挫折就放弃了。

  《狐狸和葡萄》还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小马过河》。小马想过河,却不知道水的深浅。“水到底是深还是潜呢?”它分别问了小松鼠和水牛。小松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水牛却说河水浅的很。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结果急得哇哇大哭。最后,小马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过了河。

  其实,别人说的话不一定可信,就像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怎么知道葡萄到底是酸是甜呢?同样,只有亲自去证实,才能知道别人的话是真是假,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渴望真理,敢于冒险的人才不会一辈子活在受人欺骗的阴影里。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3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在家里读《伊索寓言》,其中一则寓言给我印象深刻————《狐狸和葡萄》。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狐狸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狐狸和葡萄》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在做事的时候能力不强,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找一些理由用来安慰自己的失败。我觉得这样不好,就像故事中的狐狸应该找来朋友,大家共同想办法摘到葡萄,大家就可以一同分享。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4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狐狸和葡萄》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晶莹剔透的葡萄了,因为它小又可爱。狐狸虽然很狡猾,但在这个故事中却是没有耐心。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它是怎样没有耐心的吧?那就听我一一讲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只狐狸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合并。它路过一个长满葡萄的树,狐狸见到那些又大又甜的葡萄,馋得直流口水。可是,它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一颗葡萄掉不来。葡萄笑了起来,把狐狸气走了。狐狸掉关走前还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正巧,狐狸刚走,葡萄就掉了下来。

  这篇故事给我的感想是:做人要有耐心,如果做事没有耐心,做什么都是做不好的。有时,不要为一点点的小事,而没有耐心。

  大家可不要学这只没有耐心的狐狸呀!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5

  今天,我读了《狐狸和葡萄》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天,一只狐狸来找食物,它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的葡萄,于是狐狸便想把葡萄摘下来,于是他左蹦右跳地伸手去拿葡萄,可是不管它怎么用劲也够不着,狐狸只好无奈地走了,边走边对自己说:“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想狐狸拿不到葡萄,不应该走开,应该开动脑筋想办法,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我们*时在生活和学*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不能象狐狸那样,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而是要想办法努力去解决。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6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主要内容是:

  有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葡萄架上挂着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大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它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这个故事就是*常我们所熟悉的“酸葡萄”心理,其实指的是有些能力小的人,做不成事,就找借口,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好笑?但是在我们身上有时候也会发生“酸葡萄”心理。比如:在班里,有的同学自己学*不好,看到别人学*好,就挑别人的缺点,而不是自己努力学*去超越别人。

  以后,我们遇到困难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克服,而不能有“酸葡萄”心理。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7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在家里读《伊索寓言》,其中一则寓言给我印象深刻————《狐狸和葡萄》。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狐狸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狐狸和葡萄》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在做事的.时候能力不强,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找一些理由用来安慰自己的失败。我觉得这样不好,就像故事中的狐狸应该找来朋友,大家共同想办法摘到葡萄,大家就可以一同分享。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8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吧。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在葡萄架下怎么也吃不到自己想吃的葡萄,于是就生气地走了。它边走还边说:“这葡萄还没成熟,是酸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选择了放弃。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做任何事我们都有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当然,这种坚持也要用对方法。我们除了坚持还是灵活做事,不然,再怎么坚持也是无用功。只要我们努力了,即使是失败没关系。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仔细想想为什么失败?是不够努力还是方法不对?这样才能为下一次成功做好准备。我们绝不能学狐狸一遇见挫折就放弃了。

  《狐狸和葡萄》还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小马过河》。小马想过河,却不知道水的深浅。“水到底是深还是潜呢?”它分别问了小松鼠和水牛。小松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水牛却说河水浅的很。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结果急得哇哇大哭。最后,小马在妈妈的'鼓励下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过了河。

  其实,别人说的话不一定可信,就像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怎么知道葡萄到底是酸是甜呢?同样,只有亲自去证实,才能知道别人的话是真是假,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渴望真理,敢于冒险的人才不会一辈子活在受人欺骗的阴影里。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9

  在一个炎热的夏日,一只狐狸走过一个果园,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它从早上到现在一点儿东西也没吃呢!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狐狸后退了几步继续试着够葡萄。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狐狸试了又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决定放弃,它昂起头,边走边说:“我敢肯定它是酸的。”正要摘葡萄的孔雀说:“既然是酸的那就不吃了。”孔雀又告诉了准备摘葡萄的长颈鹿,长颈鹿没有摘,长颈鹿告诉了树上的猴子,猴子说:“我才不信呢,我种的葡萄我不知道吗?肯定是甜的。”猴子说着便摘了一串吃了起来。 日记

  《狐狸和葡萄》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晶莹剔透的葡萄了,因为它小又可爱。狐狸虽然很狡猾,但在这个故事中却是没有耐心。你们一定很想知道它是怎样没有耐心的吧?那就听我一一讲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只狐狸已经很久没有吃东西合并。它路过一个长满葡萄的树,狐狸见到那些又大又甜的葡萄,馋得直流口水。可是,它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没有一颗葡萄掉不来。葡萄笑了起来,把狐狸气走了。狐狸掉关走前还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正巧,狐狸刚走,葡萄就掉了下来。

  这篇故事给我的感想是:做人要有耐心,如果做事没有耐心,做什么都是做不好的。有时,不要为一点点的小事,而没有耐心。

  大家可不要学这只没有耐心的狐狸呀!

  狐狸与葡萄读后感 10

  今天读了一个故事,叫《狐狸和葡萄》内容是这样的: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绿的像翡翠,紫的`像玛瑙,上面还有一层粉雾呢!

  有一天,一只狐狸肚子饿的咕噜咕噜直叫。他走到葡萄架下,看着葡萄,口水都流出来了!它心想:“这葡萄又大又圆,我要好好的吃一顿!可是葡萄架太高了,够不着呀,对了,跳起来不就行了吗?”

  狐狸往后退了几步,憋足了劲儿,猛然一跳,可惜只差一点点就够着了。再来一次,哎,还是不行。

  狐狸叹了口气,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是生的,又酸又涩,肯定不好吃!”

  于是,它饿着肚子垂头丧气的走了。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生的。我们要用智慧去做事,而不能像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读后感汇总十篇(扩展8)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汇总十篇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1

  每一篇都是开怀大笑后令人感触极深。————题记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杨红樱写的《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米兰老师和肥猫、米老鼠、豆芽、兔八哥,简称h4。米兰老师善解人意,因为里面有一个小故事,米老鼠家的猫难产,要花300元手术费,米兰帮他交了手术费,米老鼠告诉老师白猫是只波斯猫它和黑流浪猫结婚波斯猫,妈妈不喜欢黑猫所以带着公主也不受宠公主不能回家所以米兰收养了这几只猫了。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但不是这样,是在大姨家和大姨一起去磨坊回来时听见嗷嗷惨叫,我们一看是一只小狗,我们看他很可怜就想把它养大,它短毛头是白色但头中间的上面有一簇黄色的毛身体是黄色的。我们走过去,刚想捉它,它钻进草垛里不出来而且叫声更大了,我狠狠心把它拉出来,抱到家里给它吃。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2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读后感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好书伴我行,让好书带我遨游知识的胜地、故事的海洋;品读有价值又有文化蕴涵的经典故事。它可能是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可能是一套《百科全书》;可能是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可能是……可是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著名作家杨红樱的作品——《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在这个夏天,这本好书打动了我的心,令我爱不释手。书中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本想做主持人,可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泡了汤。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应聘为白果林小学六(3)班的班主任,因此与班里的“H4”,也就是四个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和兔八哥,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有趣的小故事:她带学生们跳芭啦芭啦舞:她去家访,给学生带去了特别的礼物——用“谎言”送偏方;她用巧妙的方法教会了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面对险境,她用计谋教学生自己保护自己;她在上课前化妆,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毕业考试之前,她竟然带着全班同学去踏青……米兰喜欢六(3)班的每位同学。最让我感动的是:米兰始终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自己犯了错会向学生道歉,正如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同学们都十分敬重她,喜欢她;她认为老师与学生是*等的——学生犯了错要道歉,老师也一样。以她看来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生的喜爱,我认为这是对的,因为只有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最成功的。

  学生喜欢米兰的教育方式,我也喜欢,我希望自己也能遇到米兰那样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喜欢米兰老师吗?希望你们能喜欢她,希望你们读了这本好书后也受益匪浅!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3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我觉得很漂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马德里教师了。她有不同寻常的'个性化,念头、作法都出乎意料。她超人一样的逻辑思维,要我惊叹不已。我第一次了解世界上也有那么厉害的人。

  假如之后我当上老师的名言,我能像马老师一样严格。对这些不写作业的、调皮不听话的我想约法三章,制订严苛的班规让她们望而却步。但更关键还得像马德里教师那般在同学们得病或碰到困难时送去溫暖、送去小偏方,和父母多谈一些小孩校园内里好的主要表现。那样才可以让学员亲密接触我很喜欢我。

  我感觉如今的教师跟父母说学员说闲话的多,全是学员不订正作业了,学*培训降低了才跟父母沟通交流。那样的作法大家学员很讨厌,也不可以迅速地把缺陷改正。马德里教师不是这样,她如同学员肚里的寄生虫,了解学员最必须的是立即地激励。他的走访是为了更好地协助学员处理苦恼,是为了更好地让父母更喜欢自身的小孩。因此 假如之后我教书,还要像马德里教师那般做。

  我努力做到了既严苛又溫柔的我一定比马德里也要棒,一定是个优秀老师。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4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你看过这样的老师吗?她从来不打,骂孩子,事情做错了,她也不责怪孩子,她的学生家的猫难产了,可是那个学生的妈妈不喜欢那只猫,学生没有钱,只好打电话给她,她竟然给那个学生送钱去。

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米兰,一个漂亮又有爱心的老师。

这个故事的.主人就是米兰和她的学生肥猫、豆芽儿、兔八哥、米老鼠,另外还有几个好玩的人,比如他们的学生,还有两个想追求米兰的人,一个是牙医,一个是副校长,到底谁会追到米兰呢?这我可说不了,说不定米兰是把他们当朋友呢!

我觉得米兰很好,因为米兰不是把他们当成学生了,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如果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当成朋友的话,我们会更敬重老师的,我们的学*也会越来越好的。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5

  同学们,你们看过《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吗?当我第一次阅读它的时候,就被它幽默而动人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住了,最吸引我的就是米兰老师。

  作品讲述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米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3)班的班主任,因此与四个坏小子:肥猫(鲁云飞)、米老鼠(米奇)、豆芽儿(黄豆豆)、兔巴哥(张小欧),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幽默风趣的故事。书中讲述的故事有:她带领学生跳芭拉芭拉舞;她去家访编着“谎言”送偏方;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捍卫自己的尊严;面对险境,她巧用计谋教学生怎样保护自己;在上课前化妆,则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尊重;毕业考试前,她竟带着学生去郊外踏青......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米兰老师,我喜欢她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米兰老师始终把对学生的关爱放在首位,自己犯了错会向学生道歉,没有老师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米兰老师看来老师与学生是*等的,学生犯了错要道歉,那么老师也一样。在她看来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生的喜爱,我支持她的想法。因为只有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最成功的老师。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像米兰老师一样,能走*我们的心灵,倾听我们的心声!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6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讲述了一个漂亮老师和四个坏小子在学校中发生的有趣事。当四个坏小子在肯德基中遇到米兰时,他们肯求她去当他们的老师。当米兰成为他们的老师时,米兰在别的老师眼中成了不负责任的老师,可米兰却不放在心上。她带着同学们跳芭拉芭拉舞,她去家访编着“谎言”送偏方,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面对险境,她巧用计谋教学生自己保护自己,在上课前化妆,则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尊重;毕业考试前她竟带着全班同学去郊外踏青……

  在米兰老师教他们的同时,她认识了六三班的坏小子,也认识了整个六三班。

  我感受到整个六三班都非常喜欢米兰老师,因为她的教学方法与其它老师不同。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7

  *日,我读了杨红樱阿姨写的一本书,名字叫《漂亮老师和坏小子》这里边讲述了一位老师,她的名字叫米兰。她是一位深受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我也十分喜欢米兰老师,因为她不但能和同学们“有甜共享,有苦共受”,而且勇于向学生们承认她的不足,并和大家一起改正过来。让我想起了周老师。

  周老师既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又是学校里的副校长,总是要参加各种会议。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周老师可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两面派”哦!没骗你,这可千真万确!

  周老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幽默大师”。几乎每节课,她都要来“幽默”一下。

  有一次,我们在课上讲废话,被周老师提醒了好几遍。忽然,周老师说:“你们再这样胡作非为下去,我就要奖赏你们了!”周老师见我们惊讶的表情,故意咳嗽了几声,说。“冬天,我慈悲地让你们开电风扇;夏天,我慈悲地带你们去操场上语文课。这样你们一定很开心!”妈妈咪呀,这……老师,你也太“慈悲”了吧!我们马上打起精神,认真地听周老师讲课。

  当然,周老师也有严肃的一面。记得有一次,也是上语文课,我们一个个都像没力气了一样,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趴下休息;还有的……居然打起瞌睡了!周老师刚开始没在意,只是板着脸,一言不发地在讲台上站了一会儿,又继续讲课。后来,周老师倏地大喊一声:“这是语文课,不是午休课!你们的精神呢?我们不禁为之一振,打起精神,认真上课了。周老师也微微点了点头。

  总之,我们喜欢周老师。

  希望所有老师都像米兰,受学生欢迎!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8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我觉得很漂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马德里教师了。她有不同寻常的个性化,念头、作法都出乎意料。她超人一样的逻辑思维,要我惊叹不已。我第一次了解世界上也有那么厉害的人。

  假如之后我当上老师的名言,我能像马老师一样严格。对这些不写作业的、调皮不听话的我想约法三章,制订严苛的'班规让她们望而却步。但更关键还得像马德里教师那般在同学们得病或碰到困难时送去溫暖、送去小偏方,和父母多谈一些小孩校园内里好的主要表现。那样才可以让学员亲密接触我很喜欢我。

  我感觉如今的教师跟父母说学员说闲话的多,全是学员不订正作业了,学*培训降低了才跟父母沟通交流。那样的作法大家学员很讨厌,也不可以迅速地把缺陷改正。马德里教师不是这样,她如同学员肚里的寄生虫,了解学员最必须的是立即地激励。他的走访是为了更好地协助学员处理苦恼,是为了更好地让父母更喜欢自身的小孩。因此 假如之后我教书,还要像马德里教师那般做。

  我努力做到了既严苛又溫柔的我一定比马德里也要棒,一定是个优秀老师。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9

  这个暑假,妈妈和我去书城买了好多书,大部分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杨红樱阿姨写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了。里面的漂亮老师简直是妙不可言!想知道为什么吗?这一切都要从一家肯德基店里的故事说起……

  白果林小学的六三班是学校著名的淘气班。因为这个班里有四个坏小子,号称H4。没有老师愿意教这个班。恰巧,H4在肯德基店遇见了一位很漂亮的老师――米兰。经过了一些商量米兰成为了六三班的班主任。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同,其他老师对米老师很反感,但米老师坚持认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她亲自带领学生跳芭拉芭拉舞。学生打架,她不请家长,自己处理,事情仍然很妥当。她去H4的家家访,却是去告诉家长自己孩子的优点。她教会了一位软弱的男孩子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她生病了,却在上课前化妆,向学校请假。家长会,她不提考试,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多棒。毕业考试前,她竟然带着全班的人去踏青……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也有些地方不明白。比如为什么米老师不觉得带病上课是件值得学*的精神呢?在学校里,带病坚持上课的老师都被誉为”好老师“,”有责任心的老师“。但米老师却考虑学生的感受,绝不面带病容上课。于是,她在上课前化了妆。毕业考试前的长假过后,学生们的个个都无精打采的,米老师就让他们睡了一节课!但下面几节课,学生们便会打起精神来了。她在毕业考试前带学生们踏青,让同学们放松了一下……

  我想: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老师吗?真的有这样的班级吗?真的有这样的学校吗?我觉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向米兰这样以学生的角度来做决定的老师毕竟太太少了。她像普通老师一样,关心学生的成绩,但却又给了学生自信心。

  如果我长大做了老师,我一定要做一位像米兰这样的老师。但我却很纳闷:杨红樱阿姨是怎么看透我们的心,写出这么一位特别的老师?

  《漂亮老师与坏小子》读后感 10

  他是一个漂亮的老师,她是一个幽默的老师,她是一个开明的老师,她,就是《漂亮老师和坏小子》中的主人公,米兰老师。

  本书讲述了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女大学生米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聘为白果林小学六三班的班主任,因此与坏小子肥猫,米老鼠,豆芽儿,兔八哥,发生了一系列既温暖又风趣的故事:她带领学生跳芭啦芭啦舞蹈;她去家访编着“谎言”送偏方;她教一个软弱的男生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面对险境,她巧用计谋保护自己;在上课前化妆,则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尊重;毕业考试前她竟带着全班同学去郊外踏青。。。。。。在这些故事中她认识了肥猫,认识了豆芽,认识了米老鼠,认识了兔八哥,认识了六三班。

  米兰老师从来不会打人,从来不会骂人。她和一些*日新闻上报道的老师的作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引来众多网友关注,照片里,一名女老师一脸微笑,两只手分别揪住一名男童的左右耳朵,双脚离地约10厘米,男童因剧烈疼痛而哇哇大哭,该照片一经曝光就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怒和指责。浙江省温岭市***披露,该老师颜某已被刑事拘留,此外,另一名协助拍摄的女老师童某因寻衅滋事被处以行政拘留7日处罚。

  这件事情很让人寒心,一位幼儿园老师,孩子们生*第一位老师居然这样对待他,这对他的一生有着多么大的打击呀!书中米兰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人性,什么是关怀。

  米兰老师教出的学生一定是有爱心的,善良的.。而那位颜老师教出的孩子则会是自卑的,没人性的。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校长心中的好老师与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否一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等?这一系列书中的问题都让我们很烦恼。

  我们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幽默的,是从不打人骂人的,是可以和我们融为一体的老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