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

首页 / 读后感 / |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推荐我们看一本书《不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静。虽然还没完全内化,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原来“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随波逐流。书中有一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2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绝不放弃。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3

  《不跪着教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 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 站直了 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鮮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的兴趣,教会他们学*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 站直 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50 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4

  最*读了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要站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养是保证学生静心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做大事的必须基础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个阶段决定人生的全部。从“好人”一词的出处及六尺巷的故事讲起,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因为多大的事开始发脾气,他的心胸就那么大。做大事的人不会和小事计较,有能力的人不会和能力小的人计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宽容大气的中国人。有大气的老师才有大气的学生。

  第二:老师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分了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要站着教书,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和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四会”老师,会教书,会带班,会教科研,会协调沟通,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所以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5

  《不跪着教书》,听到这么一个名字,我很惊诧,也很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文章对当前教育界的一些问题所作的深入的剖析与抨击,深深地吸引我。读完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会上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加上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这样一来,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当我们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对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勇气在哪里?许多中国的教师都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领导要检查,压力太大,所以只好为了教而教。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教师应该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最后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里传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教育。看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这么去刻意证明自己;因为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真实的你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尽管你不潇洒漂亮,但是那时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一个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鉴定的信念,我们还用得着跪着吗?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6

  《不跪着教书》是教师吴非的一篇教育随笔。这本书很长,分为六个部分,介绍了教育的不同方面。

  这本书收录了*年来关于教育问题的杂感随笔,有的记录了对教育的思考,有的记录了教学思想,有的则是与同行或同学的对话。

  一看书名,我很惊讶,很困惑,但立刻就被它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揭开它的真面目。

  “如果老师想让学生站直,就不能跪着教。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将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吴非老师一字一句里透露的思想和智慧,给我很多启发。在《母亲教我的歌》中,他写道:在面对最早接触生活的矛盾,孩子总是从父母的态度中学*。

  这让我很有感触,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亲关系使父母的情绪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能听父母的话做事。

  如果父母缺乏理智,脾气暴躁,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当父母在处理紧急情况时,他们表现出恐慌,没有准备,对孩子影响也不好。如果父母是稳定和冷静的,也会使孩子冷静面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父母和孩子彼此日夜相处,可以说是最熟悉的人,即使一个小的举动,就能使父母心领神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教育改正,不让问题过夜,让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在学校,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只能共性教育,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不能体贴照顾到每个孩子,容易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当然,这本书只讲述了一点点,但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让我明白:老师不仅仅是园丁,老师自己更应该是美丽的的花朵,来吸引学生;教师也不仅是春蚕,其生命在每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就应该站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7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8

  最*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9

  最*一段时间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读书》。这本书里并没有讲什么晦涩难懂的教育原理,都是吴非老师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感受。而读完此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此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开篇第一章《永不凋零的玫瑰》,吴非老师谈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个教育故事——苏霍梅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校园里摘花,就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小女孩回答说,她要把玫瑰给她的奶奶。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非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是帮小女孩摘了两朵最大的玫瑰,奖励这个孩子。因为他认为这个小孩懂得爱。

  吴非老师在这文章中写到他把这个故事的.前半段选出来让学生去续写,学生都续写成教育家去教育孩子不要采摘花朵,要爱护公物。吴非这个时候,感到我们的教育缺乏爱,都是在进行道德教育,反而让学生内心中的花朵已经凋零。想想,我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告诉学生不要去损害公物,好像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我们种种禁令,虽然我们种种惩罚措施,但学生依然会去踩草坪,依然会去摁走廊的开关。我想正如吴非老师所说,“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花”。这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事例。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就是《只要肯读书》。吴非老师在书中说到教师的成长,讲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讲到现在的老师很少去读书,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是经常见到的。

  就在我读《不跪着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看到之后,说,你还真当回事呢?意思就是,你还把教书当回事。我想,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教师如何能成长呢?一个教师都不把读书当回事,学生又怎么可能把读书当回事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我想读书更多的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去读书,我想我也没什么前途了。我相信吴非老师这句话,“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掩卷深思,吴非老师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为什么成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我想他大概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去读书,愿意去反思身边的教育现象。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阅读,也更加需要去反思,去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钻研,自己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铭记吴非老师的这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做一个博学多识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挺起脊梁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0

  我一直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先要保持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

  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受益匪浅。“在读的时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吴老师说的,也许这些资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感兴趣,但这是自己读书的经过。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个别家长看我是一个年轻老师,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说:“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不好啊?”还有的家长直接到学校找我,一学年结束后和我说:“哎呀,郑老师啊,我孩子的数学怎么从来都没考好过”。我们校长吃到这件事后找我谈话,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我们当老师要不卑不亢”。是啊,我尽心尽力的.去教每一个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惯不好,家长也没有用心去辅导他们,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家长就要反问她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多好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用这三点约束自己,即使这不是自己学校的评价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并不等同于“什么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新颖独到的见解,常在于对事物的大胆怀疑。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怀疑”精神。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追求高远,内涵丰厚,人格高尚。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1

  最*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比如还是一团泥巴,那你就按照泥巴的特性帮他塑造成一个精美的陶具,而不是光亮的玻璃;如果孩子是一株小草,就不要拔苗助长逼迫孩子成为参天大树,而是让他自由生长,感受小草的快乐,实现小草的梦想。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课堂中我们要有激情,这种激情劲儿很重要地来自言辞,不仅仅是将预先准备的内容表达地流畅、有韵味,更多的还是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接过话题阐释和借题发挥,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学生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喜欢有激情的课堂,我们得靠激情感染学生。我们要和学生对话沟通,要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体验老师的妙趣横生。

  你看,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经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2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本身本身就应该是一朵俏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大概用一个牢固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本身来“照亮”学生。其实,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早在上世纪末就阻挡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称颂教师。“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的,其价值观也是卖弄的。”选自《模范如是说》——被“主流媒体”大肆颂扬的“模范”,也是跪着的人。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俏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本身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关心的还是在我看到书名后就想弄懂的几个问题: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

  书中并未对此作出系统的叙述,但透过那些零琐屑碎的感言,不难窥见问题的答案:

  “多年来,语文教师屈从于世俗的评价,忧馋畏饥,跟在别人后面马首是瞻,教学上也搞‘无一句无来处’,言必称宗师权势巨子。”选自《召唤气势派头》——这是一种跪。

  “有的教师,真像打手一样,一天不入手打学生,他的骨头就发痒,他们的人格猥琐,生理昏暗……”选自《你为何要开释粗俗》——这是另一种跪。

  “为了岗位抛弃做父亲、做丈夫、做儿子的责任,我以为他的情感虽不健全的,其价值观也是卖弄的。”选自《模范如是说》——被“主流媒体”大肆颂扬的“模范”,也是跪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3

  最*有幸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还没正式读时就被作者的自序所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跪着和教书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这份疑惑我阅读了吴老师的这本书。此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各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吴非老师见到或听到的教育现象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每一篇观点鲜明新颖,作者针对这些教育现象分析得一针见血,书中并不是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一线教学生活可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读后获益匪浅。

  吴非老师书中所说的“跪着”,是指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那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反复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教师是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能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模仿的人,所以首先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多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我做到博览群书了吗,我能够带领学生找到知识的涌泉吗?教师这份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学*者,教师只有终身学*,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站直了”教书。教师如果不读书不学*,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没有教育创新。所以这点醒了我,*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做学识渊博的.教师,还要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不断思考,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教学主见,做智慧型的教师,唯有这样,才能开拓思维,站在教学的前沿,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不跪着教书,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是堂堂正正“站着”的人,才能教出“站着”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这就要求从教者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细心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我们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时工作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准确传承文明科学、启迪智慧,真挚地感悟人生,引导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呀,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严谨务实,恪尽职守、终身学*、精益求精,做教人求真的真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4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师》。读了很有感触,怎样才能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呢?我根据作者的观点,总结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的意识,才能让你的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

  三、教师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样需要有仁爱,需要有爱心的教师。爱孩子首先要走*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个孩子的悲哀与欢乐。爱孩子,必须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孩子,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潜在能力。在师生之间,只有架起“爱”的桥梁,才能到达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关爱与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绽放,教育之树才能永远长青。

  吴非书中说到,好教师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绩,而是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但愿我们都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争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5

  人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对于教师更是重要。有了忧患意识,人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清醒才能觉醒,觉醒的人多了,旧的体制才会被打破,新的法则才会应运而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冷静、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书。好在哪里?尽管揭露的丑的东西太多;尽管作者的笔端太严肃和冷峻了;尽管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多叹叹气则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应付,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太应该叹气了!来一次心灵的吐旧纳新吧!

  作者无非强调,作为教师是应该有思想的`,不应该“跪” 着教书。实际上他所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改“跪” 为“站”,谈何容易啊!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

  古代知识分子对待且凶且恶的世俗现状,既不想合于污淖,又想积极入世施展抱负,结果往往难遂人愿, 于是有了“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太白,有了“采菊东离下”的陶渊明和“流觞曲水”的王羲之。终归是曲高和寡不为世俗所容,除了留下千古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及思想的高标,乃至于对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闷的事太多,诚如作者所言: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社会对权力的过分崇拜;学生人文情怀的丧失;学校领导的官僚化;假、丑、恶的肆虐,真、善、美的黯谈;教师利益分争的尔虞我诈。

  “当年, 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 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静’ 下来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了。” 作者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而情感核心是缘于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热爱。

  像吴非的这种失落感,非彼独有,凡具有良知的教师都会有此共鸣。因为我始终相信,教育队伍中人性的、思想的火光仍是熠熠不止的。面对失落、彷徨乃至于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我们如何抉择呢?我们无法“归隐田园”,也无法“放浪形骸”,因为现实的责任远远重于心中的不痛快。由此想到了“行吟泽畔” 的三闾大夫“ 清醒”的自白,想到了他“与世推移” 和“深思高举,自令为放” 的困境抉择。

  历史告诉我们,做精神上的富足者远比做物质上的蠹虫要有意义得多。“要让学生站 着做人,我们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这就是作者的心灵告白。尽管“站” 着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会招致非议和蔑视, 甚至会吃“大亏”, 但只要信念不倒, 希望也总是会有的。世上“跪” 着的人太多,但唯独教师不能轻易言“跪”, 只有站直了身板,学生才有希望, 教育才有希望, 民族才有希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6

  *日阅读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颇有感触,在所有的教师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7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

  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

  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8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19

  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在“序”中他如是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教师都是认同的。教师是学生学*的引领者,在小学生的眼里,甚至于“神”一样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紧随教师而移动的,我们必须站直了,孩子才会跟着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跪着教书”。

  慢慢品读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里面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对照现实,这情况确实存在。曾几何时,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经历。我们既想改变,但又怕因为改变而耽误了孩子的成绩。结果就是,为保万无一失,我们继续沿着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从这本书里我意会到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有“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不盲从且很自信的人,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一步步迈向更高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否则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思想必将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算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说得很好!读书能增长见闻、积累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们必须时刻能为孩子续上“一杯水”,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要“不跪着教书”,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所以,就算我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依然会坚持读书和不断学*。有了知识,我们还要有勇于创新的胆量。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东风,我要学会稳中求变,勇于创新,做一个有思想、有个人风格的教师。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也要不断改变,顺应时势,适应潮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吴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我明白了:教师应是灯塔,引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应是阳光,照耀着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教师应是自己,活成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20

  最*重读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书序中的两句话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做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 “尽”这个“责”的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个“站直了的人”,能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的课堂仅仅止于复述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见解的话,那教师就只能是“跪着教书”,学生也很难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

  下面笔者仅就语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摆脱教参依赖,学会说“我认为”

  备课,作为上课前的准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信对于不少教师来说,所谓“备课” 就等于是备教参,而且还可能就只备一种教参。教参就是教学参考,备教参本来无可非议,怕的`是慢慢地教学参考变成了教学标准答案,教师不再尽可能多的涉猎各种教学资料,不再对课文去深入挖掘,只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亦步亦趋。其结果就是,多元教学变成了一元教学,课堂本应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思维变成了指定性单一思维,批判意识没了,质疑精神少了。笔者就曾因为没有专门配套的教参,而且新教材选文中很多又是之前没教过的新面孔,一时压力陡增,手忙脚乱。因为没有教参,所有教学环节教师都必须独立去做,所以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忙于读课文、查资料、设计教学方案。我不再受限于某一家之言,我会把自己的见解和诸家观点进行糅合,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化了别人观点的“我认为”。

  二、多读书,勤反思

  教师要成长,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功底。充电的途径有很多,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沉下心,多读书。读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可以为了某一个问题、某一篇文章读书;可以为了某一种教学理论、某一个教学技术读书;也可以为了自己整个教育修养、专业修养、人生修养读书。

  与教师成长相随相伴的还有教师的教学反思。林崇德教授曾在他《教育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在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调控,即反思。林教授还提出著名的“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离优秀教师更接*”。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教育随笔,开教育博客,建教学档案袋等。教学反思写法也很灵活,只要能够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和体会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方式,都是可选的形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如此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阅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1)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菁华9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长期以来,有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获取得越多越好。“记忆,保持,再现”成了我们一贯遵守的教学法则,孩子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的词汇,却很难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那些词汇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没有变成思维的工具。作为一个老师,应当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快乐,享受创造的幸福,把知识变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虽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领袖或总统作为一种奢望,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惯用戒律式的言语总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用勇气和坚强塑造孩子的心灵。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教育必须得先有铁骨教师,才能铸造出翱翔蓝天的雄鹰。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人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对于教师更是重要。有了忧患意识,人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清醒才能觉醒,觉醒的人多了,旧的体制才会被打破,新的法则才会应运而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冷静、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书。好在哪里?尽管揭露的丑的东西太多;尽管作者的笔端太严肃和冷峻了;尽管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多叹叹气则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应付,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太应该叹气了!来一次心灵的吐旧纳新吧!

  作者无非强调,作为教师是应该有思想的,不应该“跪” 着教书。实际上他所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改“跪” 为“站”,谈何容易啊!

  *的知识分子是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

  古代知识分子对待且凶且恶的世俗现状,既不想合于污淖,又想积极入世施展抱负,结果往往难遂人愿, 于是有了“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太白,有了“采菊东离下”的陶渊明和“流觞曲水”的王羲之。终归是曲高和寡不为世俗所容,除了留下千古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及思想的高标,乃至于对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闷的事太多,诚如作者所言: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社会对权力的过分崇拜;学生人文情怀的丧失;学校领导的官僚化;假、丑、恶的肆虐,真、善、美的黯谈;教师利益分争的尔虞我诈。

  “当年, 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 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静’ 下来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了。” 作者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而情感核心是缘于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热爱。

  像吴非的这种失落感,非彼独有,凡具有良知的教师都会有此共鸣。因为我始终相信,教育队伍中人性的、思想的火光仍是熠熠不止的。面对失落、彷徨乃至于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我们如何抉择呢?我们无法“归隐田园”,也无法“放浪形骸”,因为现实的责任远远重于心中的不痛快。由此想到了“行吟泽畔” 的三闾大夫“ 清醒”的自白,想到了他“与世推移” 和“深思高举,自令为放” 的困境抉择。

  历史告诉我们,做精神上的富足者远比做物质上的蠹虫要有意义得多。“要让学生站 着做人,我们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这就是作者的心灵告白。尽管“站” 着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会招致非议和蔑视, 甚至会吃“大亏”, 但只要信念不倒, 希望也总是会有的。世上“跪” 着的人太多,但唯独教师不能轻易言“跪”, 只有站直了身板,学生才有希望, 教育才有希望, 民族才有希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的兴趣,教会他们学*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

  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读书是一种放松,读书能让人变得博学,读书使人提升素养,读书能让心灵获得快乐,这是我对读书长期已有的看法,可最*读的这本书让我感觉有些郁闷。

  这本书是《大夏书系教育随笔》中的一册,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耐住性子细细品读起来,本书收入的是*年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多采用故事来批判一种观点。在书中“正义”“正气”的旗子随处飘扬,关于“*乎失踪的信任”、“浅薄”、“另类”、“功利”、“流行”、“歪曲的人格”、“虚假的实话”等等的批判更是充斥全书。随着深入的研读压抑感油然而生,更产生疑惑是否因为我没有“站直”,自己的心情才会如此沉重?我不断地反问自己……

  合上书我一直在想我从这本书上得到是什么?我是否被作者对教育的悲然之力打倒了工作热情?学生就如一面镜子,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折射出社会的影子。孩子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但不是课程、教材的主宰者。书中的一篇文章谈到没有给大学生的`回信的原由:高中三年,我对你的印象并不深,并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在我的记忆中,你从来没有向我提出过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教什么,你学什么;教科书上没有的内容,你从来不去探究;你总是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任务,哪怕那些问题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更使我苦恼的是你并不因此而苦恼。我希望你能考上大学,却不希望你以这样的状态考上大学,然而你竟然就这样考上了你想取得大学!文中吴教授谴责自己没能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学*理念。看看我们周围,我们心中的“好孩子”是不是应该打个问号?可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老师就算能这样想,但又能知道怎样去做么?学生若真的抛却了“应试”,他又能够有机会受到更好的教育么?

  我想也正是我们这些老师在这样的竞争社会中,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过重的功利思想让我们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对学生讲“学贵乎疑”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质疑精神。“叫干啥就干啥”的人,不想为什么?不想怎样做?不知对和错,就如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教者痛矣学者悲矣。

  只有老师不跪着教书,学生才会成为站直的人。老师有了“铁骨”,又怎会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起先看到这个书名后,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么叫跪着?谁跪着了?向谁跪着?老师怎么会跪着教书?带着种种疑问我拜读完了吴非老师的这本随笔集,看完之后才明白,此书写的是吴非教师多年教学工作的实际经验,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这本书强调要想学生成为站立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看完以后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为吴非老师的很多思想的确是让我有震撼!

  《不跪着教书》——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等文章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深入的剖析、新锐的理念、独特的视角、无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永不凋谢的玫瑰》,这篇文章讲的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记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小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这个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她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吴老师在书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这恐怕和很多老师的想法大相径庭,吴老师在书中说到多年前默许学生课上睡觉的事情,并且怕学生睡觉着凉,还请同桌给他盖了件衣服,并且事后对大家说,以后上课如果谁睡着了,就轻轻地替他盖件衣服,少听几分钟语文课不要紧,万一生病了,损失就大了。他还举了单位开会(包括学校教职工大会)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欢往后排坐,讲台前都要空出一大片,为的就是坐在后面可以分分神,小声聊聊天嘛!既然如此,为什么对学生那么苛求!对教师而言,要有本领把课上得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如果学生能喜欢他的课,只是因为特殊原因偶尔打个瞌睡,老师们实在不必大惊小怪。看到这里,我觉得吴老师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学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当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例子,有个大学有女学生跳楼自杀,尸体躺在教学楼前,大楼里的老师还在照常上课,学生正常嬉笑,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还是有个外国留学生看不下去了,给死者献了一朵花,这时候师生才开始对死者有动静。浙江有个高中生杀死了亲生母亲,在监狱里有人问他,如果你能够出去,你最想做什么?他说,我最想好好读书。吴老师气愤地写道:“他杀了自己的妈妈,居然没有一点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复生,这还是人吗?”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嘉爵无端锤杀四个同学,这样的新闻有轰动效应,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样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将会有报应。吴老师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识,他希望学生有感情,有爱,有怜悯,敬畏生命,知耻,知感恩图报,说真话……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

  我认为,现在的道德教育应该重视让儿童不断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给儿童一些真实的东西,如:我们的社会应给学生一些美好的东西,学校应营造人性美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具备美好的人性;同时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发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吴老师对于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后的震撼和反思是无限的。我想我已经慢慢明白吴老师在书中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6

  《不跪着读书》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的这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一个说*凡而又不*凡,说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

  最*,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8

  《不跪着读书》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虽然还没读完,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的这段话一直萦绕在我耳畔——“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我不由得思索: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的人;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一个说*凡而又不*凡,说普通而又不普通的人!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智慧、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9

  在《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老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做教师的职责,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要做到的:

  一、要抛弃学科本位的思想:

  身为教师,不负责任,那就是老师的悲哀。老师对学生要有正确的评价观,不以分数为标准把学生划分成三六九等,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事的态度,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做人的原则,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优异的学*成绩,但他认真,诚信,富有爱心,作为教师,你应该为这样的学生自豪,虽然这样的学生不会给你带来所谓的荣耀,但会让老师的内心变得踏实!

  二、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一个老师不能一味用语言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良好的行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善良,那老师的内心就要柔软和慈悲,你希望学生正直,那老师就要诚信,你希望学生积极向上,你老师就要不畏困难,你希望学生阳光朝气,那教师就要乐观开朗,老师要知道,若干年后,在你的学生身上会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我们希望,这些影子是美好的!

  三、要有执着的方向:

  在当今人心浮躁的社会,老师要耐得住寂寞,不沽名钓誉,要能经受住一些诱惑。我们要明确,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老师的着力点在学生,把学生培养成站立的“人”是我们永远努力的方向,身为教师,千万别把心思花在人际关系的内耗上。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展示了老师的气节和气度,它是一本让老师补钙,让老师醒神的好书,值得一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2)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菁选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在“序”中他如是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教师都是认同的。教师是学生学*的引领者,在小学生的眼里,甚至于“神”一样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紧随教师而移动的,我们必须站直了,孩子才会跟着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跪着教书”。

  慢慢品读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里面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对照现实,这情况确实存在。曾几何时,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经历。我们既想改变,但又怕因为改变而耽误了孩子的成绩。结果就是,为保万无一失,我们继续沿着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从这本书里我意会到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有“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不盲从且很自信的人,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一步步迈向更高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否则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思想必将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算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说得很好!读书能增长见闻、积累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们必须时刻能为孩子续上“一杯水”,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要“不跪着教书”,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所以,就算我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依然会坚持读书和不断学*。有了知识,我们还要有勇于创新的胆量。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东风,我要学会稳中求变,勇于创新,做一个有思想、有个人风格的教师。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也要不断改变,顺应时势,适应潮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吴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我明白了:教师应是灯塔,引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应是阳光,照耀着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教师应是自己,活成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最*读了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要站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养是保证学生静心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未来做大事的必须基础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个阶段决定人生的全部。从“好人”一词的出处及六尺巷的故事讲起,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个人因为多大的事开始发脾气,他的心胸就那么大。做大事的人不会和小事计较,有能力的人不会和能力小的人计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宽容大气的中国人。有大气的老师才有大气的学生。

  第二:老师从各个方面详细地分了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要站着教书,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和职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四会”老师,会教书,会带班,会教科研,会协调沟通,并且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学*,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人。让我们再一次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美好是属于自信者的,机会是给予开拓者的,奇迹是属于执着者的。责任就是方向,经历就是资本,性格决定命运。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所以我们要有清晰的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人应该有一种忧患意识,对于教师更是重要。有了忧患意识,人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清醒才能觉醒,觉醒的人多了,旧的体制才会被打破,新的法则才会应运而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冷静、沉默、深思、批判、反省的好书。好在哪里?尽管揭露的丑的东西太多;尽管作者的笔端太严肃和冷峻了;尽管都是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尽管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但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多叹叹气则少一些麻木,多一些清醒;少一些应付,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浮华,多一些真挚。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太应该叹气了!来一次心灵的吐旧纳新吧!

  作者无非强调,作为教师是应该有思想的,不应该“跪” 着教书。实际上他所强调的是教师自身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然而,改“跪” 为“站”,谈何容易啊!

  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

  古代知识分子对待且凶且恶的世俗现状,既不想合于污淖,又想积极入世施展抱负,结果往往难遂人愿, 于是有了“一生好入名山游”、“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太白,有了“采菊东离下”的陶渊明和“流觞曲水”的王羲之。终归是曲高和寡不为世俗所容,除了留下千古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格及思想的高标,乃至于对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郁闷的'事太多,诚如作者所言:教师的功利主义思想;社会对权力的过分崇拜;学生人文情怀的丧失;学校领导的官僚化;假、丑、恶的肆虐,真、善、美的黯谈;教师利益分争的尔虞我诈。

  “当年, 我自认为学校是净土,忽略了学校只是社会的一部分, 现在我终于知道世上唯一可‘静’ 下来的可能只有人的心境了。” 作者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 这种失落感来自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而情感核心是缘于他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热爱。

  像吴非的这种失落感,非彼独有,凡具有良知的教师都会有此共鸣。因为我始终相信,教育队伍中人性的、思想的火光仍是熠熠不止的。面对失落、彷徨乃至于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我们如何抉择呢?我们无法“归隐田园”,也无法“放浪形骸”,因为现实的责任远远重于心中的不痛快。由此想到了“行吟泽畔” 的三闾大夫“ 清醒”的自白,想到了他“与世推移” 和“深思高举,自令为放” 的困境抉择。

  历史告诉我们,做精神上的富足者远比做物质上的蠹虫要有意义得多。“要让学生站 着做人,我们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这就是作者的心灵告白。尽管“站” 着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会招致非议和蔑视, 甚至会吃“大亏”, 但只要信念不倒, 希望也总是会有的。世上“跪” 着的人太多,但唯独教师不能轻易言“跪”, 只有站直了身板,学生才有希望, 教育才有希望, 民族才有希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不跪着教书》,听到这么一个名字,我很惊诧,也很迷惑,不知是什么意思,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中国人曾经有着千百年给封建权贵下跪的历史,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来顺受,从骨子里向外透着奴性。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为了不使我们的下一代继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文章对当前教育界的一些问题所作的深入的剖析与抨击,深深地吸引我。读完之后更是受益匪浅!

  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是的,社会上许多不懂教育的人不断糟蹋我们的教育,加上我们老师往往屈服于压力或利益而跪着教书。这样一来,基础教育的'光明在何方?当我们说理解教师的艰难处境时,往往忽视了教师也是人,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对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教师的思想,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勇气在哪里?许多中国的教师都在诉苦:考试不改,教学没法改;领导要检查,压力太大,所以只好为了教而教。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生命而教书?教师应该有教育理想,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最后教育必然失去生命。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里传达了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教育。看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当老师首先要当回自己,不需要你刻意扮演,更不要这么去刻意证明自己;因为你无需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学问,那么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真实的你吧,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在学生心中,尽管你不高大,尽管你不潇洒漂亮,但是那时候的你是最美的!

  《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它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一个教育者的信念!有了鉴定的信念,我们还用得着跪着吗?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6

  写在前面。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词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刚拿到《不跪着教书》这本书,我就急切想搞清楚,在吴非老师眼中,“跪着”教书的教师为什么跪着?又在向谁下跪?中国人有千年的下跪历史,虽然辛亥革命覆灭了封建帝制,跪拜的仪式在绝大多数场景下被废除,但这并不代表,国人实现了真正的站立。

  从古至今,中国的知识分子是非常不喜欢“跪”着做人的,更何况教书了。然而文明的发展进步,从来都是迂回向前的,有坦途,也有曲折。现阶段,师道尊严,似乎进入了至暗时刻。

  书中那些种种罗列的事实,我边读边叹息。还有身边的`诸多事实,老师被家长扇耳光堵在教室门口辱骂;学生在课堂下五子棋,老师劝说无效,无奈下跪;老师罚站迟到学生,被家长关押到派出所;老师用试卷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赔家长3万元。就连二十年前体罚了学生,也会遭到掌掴的报复……这些现今在身边层出不穷的众生相,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吴非老师无不在做着各种长叹,各种愤慨,各种讥刺。

  我是向来不赞成“天地国亲师位”的神祀牌,把教师放在跪敬对象的位置,那是封建礼教残余的糟粕。我们教师只是普通劳动者,给予应有的尊重即可,不需要别人向自己下跪,也不应该向别人下跪。

  有时候感慨,建国七十年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迷恋等级尊卑?要么高人一头,要么低人一等。或倨或恭,从不想*等待人。一会儿把教师奉上神坛“捧杀”,一会儿把教师按在地板上“棒杀”。

  铁骨教师,铸造灵魂。忽然间想起以前读过的一个故事:在1922年10月17日,北大的那场讲义风波,面对几百个愤怒学生的围攻,蔡元培捋起袖口,向学生吼道:“我跟你们决斗!”然后满脸青筋地步步进逼,学生旋即溃散。

  又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新闻报道——“我的学生在课堂上骂我,我回骂!那一刻,我心静如湖,爱他如初。但,骂他就是教育!我有责任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是任你驰骋由你撒野的游乐场,骂人要被人回骂,打人也要被人痛打……

  姑且不论老师回骂学生对不对,但是这份教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却是对的,骂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无论是回骂还是回打,都有可能在社会上面对。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积极、乐观、自信、坚毅、不断进取。可是,没有这样的老师,又怎会有这样的学生?

  言传身教的影响,不仅仅来自家长,也来自老师。如果老师颓废、自卑、悲观、偏激,有太多负面的情绪,一定会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想要自己的孩子拥有优秀的品质,就不要让他们的老师跪着教书。善待老师,就是善待我们的孩子。(陈雅如)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7

  最*一段时间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读书》。这本书里并没有讲什么晦涩难懂的教育原理,都是吴非老师在这几十年的教育感受。而读完此书,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在此简单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开篇第一章《永不凋零的玫瑰》,吴非老师谈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一个教育故事——苏霍梅林斯基看到一个小女孩在校园里摘花,就问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小女孩回答说,她要把玫瑰给她的奶奶。这时候,苏霍姆林斯基非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是帮小女孩摘了两朵最大的玫瑰,奖励这个孩子。因为他认为这个小孩懂得爱。

  吴非老师在这文章中写到他把这个故事的前半段选出来让学生去续写,学生都续写成教育家去教育孩子不要采摘花朵,要爱护公物。吴非这个时候,感到我们的教育缺乏爱,都是在进行道德教育,反而让学生内心中的花朵已经凋零。想想,我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在告诉学生不要去损害公物,好像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虽然我们种种禁令,虽然我们种种惩罚措施,但学生依然会去踩草坪,依然会去摁走廊的开关。我想正如吴非老师所说,“让我们的孩子能具备美好的人性,能像一个人那样活着,心中有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花”。这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在书中,吴非老师谈到了很多关于教师成长的事例。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就是《只要肯读书》。吴非老师在书中说到教师的成长,讲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讲到现在的老师很少去读书,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是经常见到的。

  就在我读《不跪着读书》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老师看到之后,说,你还真当回事呢?意思就是,你还把教书当回事。我想,这样的氛围下,我们教师如何能成长呢?一个教师都不把读书当回事,学生又怎么可能把读书当回事呢?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我想读书更多的'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修养。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去读书,我想我也没什么前途了。我相信吴非老师这句话,“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掩卷深思,吴非老师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教育专家,为什么成为一个语文特级教师。我想他大概是一个真性情的人,他是一个愿意去读书,愿意去反思身边的教育现象。我这样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语文老师,人生道路还很漫长,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去阅读,也更加需要去反思,去总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钻研,自己才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有所收获。

  铭记吴非老师的这句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做一个博学多识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做一个挺起脊梁的老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8

  最*有幸读了吴非老是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能感受到吴老师是主张做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有个性的教师,这是教师教育生命的灵魂!没有风格就没有自我。所以教师要“不跪着教书”,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智慧的源泉,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学*。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一生都将自己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上的人,又能给学生怎样的人文体验?虽说教师不必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如果你的基本的阅读视野都比不上学生又怎么可以引领学生呢?因为你也不知道前方的路伸向何处。如果教师没有“源头活水”,又怎能有学生“浩瀚海洋”?

  只有不断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你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使自己的思维之花绚丽绽放,使自己的风格之树悄然生长。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还要善于思考。教师要做一个“思想者”,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邯郸学步、不墨守陈规、死守教条,不盲目崇拜、失去自我。我们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同样我们教师自己也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如果教师是跪着,他的学生只能趴在地上了。”以这样的学生怎么能肩负起振兴中华和复兴伟大民族的重任呢?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他要对教育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一个不愿思考的教师只能是一个庸师,思考的目的不是作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反思,捕捉自己点滴的.思维火花,逐步让它明亮起来,指引着你的实践之路。

  做一个“站立着”的教师,需要学会创新。创新不迷信权威。对于权威,我们可以学*之,敬仰之,但那一定是经过我们的理性之光烛照的思维的精华。名师之所以是名师,是因为他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个性。如果简单的学*和复制,你只能是一个赝品。创新就是要梳理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立自己的教学理论。

  中国人已经有几千年“跪”的历史了,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今天,我们该学会“站立着”。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保持独特而恒久的魅力,也才能培养更多的“站立着”的公民。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9

  最*有幸拜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还没正式读时就被作者的自序所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跪着和教书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这份疑惑我阅读了吴老师的这本书。此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各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吴非老师见到或听到的教育现象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每一篇观点鲜明新颖,作者针对这些教育现象分析得一针见血,书中并不是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高深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一线教学生活可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读后获益匪浅。

  吴非老师书中所说的`“跪着”,是指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只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那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书中反复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教师是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能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模仿的人,所以首先教师应该做到以身作则多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我做到博览群书了吗,我能够带领学生找到知识的涌泉吗?教师这份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是学*者,教师只有终身学*,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站直了”教书。教师如果不读书不学*,就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没有教育创新。所以这点醒了我,*时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做学识渊博的教师,还要向新的高度攀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不断思考,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教学主见,做智慧型的教师,唯有这样,才能开拓思维,站在教学的前沿,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不跪着教书,意味着不仅要传授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是堂堂正正“站着”的人,才能教出“站着”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渐形成,这就要求从教者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细心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我们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时工作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准确传承文明科学、启迪智慧,真挚地感悟人生,引导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呀,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严谨务实,恪尽职守、终身学*、精益求精,做教人求真的真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着”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0

  读完了吴非的《不跪着教书》,我又一次翻开了书的首页,读了作者的《序》,突然发现自己似乎能感受到他的内心,他在真挚地呼唤,大声地呐喊,直面现实,怀揣梦想,绝不放弃。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选择,继续做教书匠?还是做个独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但教师更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1

  *日阅读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让我颇有感触,在所有的教师中,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者能有几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首先,要求为人师者要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其次,要求教师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着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

  第三,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我们教育的智慧。”的确如此,尽管不少的文章和着述都涉及到“教育智慧”的话题,我们从中所能得到的也仅仅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而已,更何况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恰到好处的为我所用还要另当别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

  我坚信,作为一名教师,教出成绩如何优秀的学生并不值得炫耀,而更为了不起的应当是教会学生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用善良换来信任、愉悦、温暖的时候,我们为别人,其实也是为自己点亮了那盏幸福的灯!

  用善良点灯,那灯的光芒会是世上最美的光芒,那光芒中折射的鼓励、赞美、关怀等人世间最美的品质,能使点灯的人生价值得到最美的体现,点亮的也许只是一盏灯,但照亮的却是一个世界!

  总之,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2

  《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做最出色的教师》。读了很有感触,怎样才能成为最出色的教师呢?我根据作者的观点,总结了一下,大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书*十年,碌碌无为,浑浑噩噩,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乏尊严,没有铁骨。繁琐的工作,使我产生职业倦怠。得过且过,没有个性,缺乏激情,使我见了什么都无所谓。我成了十足的教书匠。我是跪着教书,跪在应试教育的面前,俯首贴耳,惟命是从。

  所幸的是,这本书让我彻底清醒,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自己拥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正如书中序言所写:“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二、教师要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和自身素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教师本身就要有让人信服的魅力: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较高的业务水*。这些素质并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只有不断地进修,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我。所以只有教师自己拥有终身学*的意识,才能让你的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

  三、教师还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同情,更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善良的心充溢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也如此,一样需要有仁爱,需要有爱心的教师。爱孩子首先要走*孩子,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理解全班每个孩子的悲哀与欢乐。爱孩子,必须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爱孩子,就必须信任孩子,信任孩子的潜在能力。在师生之间,只有架起“爱”的桥梁,才能到达教育的最理想的彼岸。唯有在教育中注入更多的关爱与希望,生命之花才能永不枯竭地绽放,教育之树才能永远长青。

  吴非书中说到,好教师的最高追求不是成绩,而是能将学生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诱发出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互相诱发对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双方都得到很好的升华。但愿我们都能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争取做一名最出色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3

  清楚记得我与这本书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上完第一节数学课,来到办公室,就见到同事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书,题目很吸引我的眼球--《不跪着教书》,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跪着,趴着,还是站着?一个重重的问号敲打着我的脑门。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第一次面临这个思想炮弹的轰炸。我在心底深深地追问:怎样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不跪着教书,首先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教师的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我美丽,因为我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坚持独立的见解,只会唯唯诺诺,学生又怎么能够独立思考,怎么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呢?

  不跪着教书,其次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因此,作为老师,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地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心灵……

  不跪着教书,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吴非是这样的一位有着独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师。我们是站着,跪着,还是趴着?相信读完《不跪着教书》,每一位教师也都会生出这样的内省来。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好书,但愿吴非对教育时弊的无情针贬不只是他个人的感叹,但愿他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不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4

  这学期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吴老师好像用跟你聊天一样的方式把这一个个道理说给我们听,虽然**和和,但句句都说到老师们的心坎上,让我受益匪浅。

  不跪着教书,那应该怎样教书呢?我带着这个问题翻开这本书,吴老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和故事告诉我们,跪着,意味着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趋炎附势,为名利失去了身为教师的责任,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随波逐流。事实上,我们身边乃至我们自己都不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算不上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老师。

  那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像吴老师说的,一味合格的教师,只要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要让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要让学生多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多读书,自觉读书”,我也希望我能成为吴老师口中说的老师,受到学生尊敬,让学生忘不了的老师。那我只能增加自己的阅读,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想让学生多出色,教师就必须出色。学生赶超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这些话都深深地出动了我,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太少太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源。书中讲到了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会“埋头苦干”,不能“及时反思”。想想我自己也是一样,有时其实是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因为忙,没有及时去反思,过段时间也就忘记了。久而久之,问题依然存在,而我也没有多少进步。所以除了多读书,我还要学会多反思。让反思成为我的一种*惯。

  读了《不跪着教书》,我深刻的体会到,教师要堂堂正正的,不趋炎附势,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和意见。经常低头看看学生的优缺点,放低身子与学生*等的贴心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在为了成为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5

  我一直觉得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先要保持一个顶天立地的独立的灵魂。而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首先在做人品格上要站着。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后受益匪浅。“在读的时候,我也摘抄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就像吴老师说的,也许这些资料除了自己以外,可能没有一个人会感兴趣,但这是自己读书的经过。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个别家长看我是一个年轻老师,有些想法,每次考完试就给我打电话说:“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考的这么不好啊?”还有的家长直接到学校找我,一学年结束后和我说:“哎呀,郑老师啊,我孩子的数学怎么从来都没考好过”。我们校长吃到这件事后找我谈话,和我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校长说:“我们当老师要不卑不亢”。是啊,我尽心尽力的'去教每一个孩子,那些考不好的孩子*惯不好,家长也没有用心去辅导他们,考得不好了就埋怨老师,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以后再有这样的家长就要反问她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向吴非老师所说的,得要站直了教书,得要有铁骨!

  “评价一个老师的工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多好的评价标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用这三点约束自己,即使这不是自己学校的评价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学生和我们自己都会受益匪浅。

  罗素曾经说过:你教的学生开始怀疑了,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这里的“怀疑”内涵是“思考”,并不等同于“什么也不相信”。在分析中展现独到的推理,新颖独到的见解,常在于对事物的大胆怀疑。因此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怀疑”精神。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追求高远,内涵丰厚,人格高尚。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3)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菁选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2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

  最*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不是伟大的什么蜡烛、园丁。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只不过是一个折断了一只翅膀的天使。但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培养小孩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不期望我的小孩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开心健康的孩子,凡事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也许孩子调皮捣蛋,但是换一个方向,他就是聪明伶俐,勇于冒险;也许孩子喜欢狡辩,凡事据理力争,但这正说明孩子富有辩才,口才一流;也许孩子沉默寡言,内敛含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他有一颗心思细腻凡事都会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许孩子确定表现倔强,凡事唯我独尊,但是你能否定将来做大事者不正是这样勇于坚持自我,执着唯一的人么?我表达的并不是说完全顺着孩子的个性随波逐流,我想说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去引导孩子成长。比如还是一团泥巴,那你就按照泥巴的特性帮他塑造成一个精美的陶具,而不是光亮的玻璃;如果孩子是一株小草,就不要拔苗助长逼迫孩子成为参天大树,而是让他自由生长,感受小草的快乐,实现小草的梦想。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课堂中我们要有激情,这种激情劲儿很重要地来自言辞,不仅仅是将预先准备的内容表达地流畅、有韵味,更多的还是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能接过话题阐释和借题发挥,有了新意,有了深度,学生怎么会厌学呢,学生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喜欢有激情的课堂,我们得靠激情感染学生。我们要和学生对话沟通,要展现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体验老师的妙趣横生。

  你看,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我们现在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播,更是创造,传说人本来是泥做的.,因为得到一口灵气而开始了生命,也许经后我所做的就是要传承这股灵气,让更多的生命有新的呼吸。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同时也要让学生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2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不跪着教书》一书,顿时被它的书名深深吸引,心中的疑问也随即接踵而至:“不跪着教书”?难道有人是跪着教书的吗?究竟什么是“不跪着教书”呢?为了解开心中疑问,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真是书如其名,书中阐述的观点个个都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读后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通过阅读,我对“教师”这一称号有了进一步的的认识,书中提出“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停地读书,通过书籍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获得教育智慧,通过阅读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拯救痼疾的良药”。不是吗?通读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3

  *日读了《不跪着读书》中的《冷眼看“减负”》,感触颇深。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无疑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教育学*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是减负增效提质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理念,通过学*,明确素质教育的含义,明确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和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的真正内涵,用现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及时转变自己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

  其次,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要务。

  1、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通过备课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有效,教学手段科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法。为此,我们要用几倍于一节课的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节课,可谓课上40分,课前几倍功。我认为,备好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静下来,潜心去研究,去对比,去熟悉。要反复研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资料,吃透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编写意图、目标意义做到成竹在胸。教师要充分认识班里的每个学生,可以采用侧面打探、与学生谈心交流、多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等手段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生活环境和发展水*;弄清每个班的团体差异和特点,然后再以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法,以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因材施教。针对班级差异准备有差异的教学材料,针对学生差异准备难易不同的*题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法是创建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的,是教师在全面思考教材、学生、资源配置和教师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再在教法体系中优选出符合本班学生或某个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的目标。事实上,不管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要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和学生互助学*为原则。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也应该是积极的,要结合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注重传统的和现代的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掌握科学的学*方法。如:多动手做实验,多使用多媒体课件,多用投影片、挂图等。尽管准备好这些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能创设情境,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主动轻松的学*,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目的。

  2.高质量的上好每一节课,是增效提质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自己,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课堂上要把握好几个要点:一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二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且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三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四要及时掌握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五要恰当分配时间,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把握好以上几点,课堂教学就可事半功倍。课堂上有了教师及时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减负增效提质就成为可能。

  总之,减负要减学生的负担,教师就要精讲精练,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4

  《不跪着教书》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作者吴非老师在这本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语。

  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吴非老师又在“呼唤风格”,可见,风格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有多么重要。文中作者提到了对于教过他的很多老师都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忘了,可是少有的几个教书有风格的老师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的成长尤其是后来的教育观带来了至深的影响,让他知道了“风格”,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何谓风格?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做不了大气磅礴型的就做小桥流水型的,当不成儒雅学者型的就干脆做内秀含蓄型的。风格是需要靠学识和能力来武装的,所以还得学*。要多读名著,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的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爱心。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吴非老师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作为老师,要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不跪着教书》,让我做一个有尊严精神追求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5

  《不跪着教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作者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 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 站直了 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鮮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的兴趣,教会他们学*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 站直 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50 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6

  昨天读完《不跪着教书》,感受颇多。首先、感觉自己在教学时确实存在这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跟学生相处时有些做法是不合适的。第二就是自己把原来的一些想法只是作为牢骚抱怨了很多,并没有真正的有写出来的想法,更多的是尽管有些东西自己感觉是对的,但也不敢写出来。没法做到像吴非老师那样直言不讳的表达出来。

  现在想来做班主任的时候还是很多地方是保守的,没有给学生创造出更自由的学*环境,如果给自己找个理由的话就是因为是理科老师缺少了发散思维和浪漫主义情怀,更不敢说人文情怀了。

  整本书读完后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具备相应的一些素质。首先老师要多读书,要有人文教育情怀。读书不仅仅是给老师带来丰富的知识,更给老师开辟一方精神天地,使老师能做到独立守神,不被外界复杂浮华的环境所干扰,能够静心教学。因为作为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的教师群体只有自身精神有所寄托,才会潜心学问,真心教育。其次、教师要有教养,要真正的明白教养对学生、对社会有着不可匹敌的影响力。

  如果一位教师没有了教养,只为提高成绩不择手段,往往会带出一批粗鄙野蛮的学生。再次教师应该有深厚的专业修养,不只是会刷题,更应该有本专业的文化修养,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传播文化。然后教师要有批判意识,不能随波逐流。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改革,优秀的教师要在狂潮中保持镇定,保持教育的本色。并不是所有的专家说的都是正确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时候一些脱离一线教学的专家并不比我们长期坚持教学一线的教师更有发言权。毕竟教育可以改革但不能搞运动,教育必须遵循规律才行。最后,教师要有自己的骄傲,不能仕权唯财,因为只有站着教学的老师才能教出站着生活的学生。现在的教学应该教会学生自由、*等和不附权贵,应该教育学生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

  在读书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也产生够许多感触。深为教师不安,因为社会给与教师的期望太高,却给与教师的权利和待遇相应太少,特别是高中教师在现下以高考升学率为指挥棒的情况下,老师在高强度的工作,工作时间常,压力大,但是相应的福利并不到位。又有甚者是任何一位都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指手画脚,如果不给老师相应的保护和支持,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教育,因为就连小学生都会教育局告老师,就更别说家长了。因为个别教育界的败类,社会对教师的容错率大大降低了,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已经慢慢的变了味道。因为原来固有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做法,有些人对教育的偏见日渐深重,进而对教师的偏见日渐深重,很多时候是不信任教师的。

  教育如果缺失了家校合作不会是成功的教育,毕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媒体也多宣传教师的付出与正能量,不要在教师节的时候还只惦记着报道老师是不是收礼了,请给教师这个行业足够的尊重,因为您的孩子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真的希望社会能更多的支持教育,家长能更多的理解老师,学生能真正的尊敬老师,老师也能真正的做好老师,教育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7

  最*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教师被太多耀眼的字眼照耀: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还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其实,我觉得,教师就是教师,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永不凋谢的玫瑰》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肯定会去批评这个小女孩,然后耐心地教育她应该保护花草树木。那么这个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想到这,我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他本身应该站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8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都在奉献的,都在实现自身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冶炼,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但教师应该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绝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一辈子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从书中让自己越来越直。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位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 希望 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9

  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书中说了很多我们想说的话,教了我们许多遇到的一些教育问题的处理方法,有些问题也有作者的无奈。此书又好象一面镜子,反射出了我们作老师的身份,时时提醒我们肩上担负的责任。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在《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吴老师在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硕大的玫瑰花,全校师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4岁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摘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搀着小女孩,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这个故事长久地感动着我,并深深地启迪了我。假如是我,会怎么做呢?我想我可能会对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小女孩不要损害公物。小女孩也一定会唯唯诺诺,并从此开始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慢慢根植积累着一条又一条的大道理,但可能会让她缺失了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了同情心和怜悯心。可能今后她知道别人有困难或生病等也会漠不关心了……

  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0

  读了一本好书,吴非先生的《不跪着教书》。因了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的不能*静。和他所有的作品一样,读完之后带着一丝感伤,感慨于当今的教育还存在那么多的弊端;而更多的则是一种激励为教育战线上的有那么多优秀的教师为而感动。

  评价一个人职业道德情操的高尚与否,关键并不是看他在为自己标榜着什么,而是要看他为别人付出了什么。人与人之间,任何一种与功利相挂钩的交往,都会丧失生命本身所拥有的纯度和馨香。教师的职业应该是高尚的,教师的心灵永远都应该是纯净的。“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认为这种“站直”指的就是教师要有信仰、独立的思考、有爱和善良的情感。

  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有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帕斯卡尔说过:人的肉体是可怕的,人的灵魂也是可怕的,而更可怕的是它们居然能结合在一起。可见人没有信仰是可悲的,而如果人的信仰是假的,则很可怕。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精神的追求,他的学生就很难成为“站起来”的人。

  教师还要有独立的思考,并把这种独立的思考意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通过自己的言行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正确的思考和生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质疑,而且要教会他们大胆的假设、拓宽求证的思路、在分析中展现独特的推理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要学会多读书,学会站直了读书,这样才能学会思考。

  就教师的职业而言,对教学工作的机械重复、对生活的淡漠是对职业的亵渎。有了热爱的品质,教师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保持职业的激情,用自己爱和善良的情感来教会孩子懂得爱、懂得善良。如果没有爱的教育,世界在人的眼中就没有了善良和温情。一位优秀的教师,他的职业敏感和对新事物的追求将会产生一种*乎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往往能教育和感化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感受到我有一位伟大的老师,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到精神的源泉和生存的`动力,这样他们才能从学*中感受到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位合格的教师要有睿智、好口才、有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交流、更好的沟通、才能展现学科的内在魅力和教师的个性。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并且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教师才是魅力的、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希望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要知道自己的界限,知道什么该坚持,知道什么该放弃,知道怎么样更适合自己的个性特征。于是,我们就不需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只需要做一个找准了自己位置的人,成功就成了附属品了。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这很容易。现在的好位置不代表正确的位置,“认识你自己”从来都是难的。只有坚持认清自己,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像螺丝钉一样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我们常因自己的慵懒而埋怨周围的竞争太过激烈,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强调自己的压力过大。事实上,没有压力,人会变的更加的无所适从。所以面对当今的中国教育,我坚定的告诉自己:站直了,别趴下!就像淘金者,满怀勇气与渴望,用爱和坚韧去挖掘,就一定会收获喜悦。我会一直努力,惟有如此,才是享受生活,享受挑战!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1

  我读了《不跪着教书》,受益匪浅。我坚信,要想实现不跪着教书,必须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丰厚,智慧不凡,人格伟岸。而达此境界的最根本方法是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每一位教师成为“读书人”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增强个人的读书意识,促进自身的快速成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惯,努力提高自己学*理论的热情。努力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增长教学智慧,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念,开阔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样为人师者才能做到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特别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要有刻意的追求和作为。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已不再是单维的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必须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人格建构。“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像吴老师那样,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某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的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我们不断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吴非老师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正如周国*先生所说:“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为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灵魂充实和精神生长。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这种特殊的职业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把读书作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篇12

  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过来的。把它从书架上抽下来,微黄的封面看起来特别素雅。上面还有几行蚊蝇小字:“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怎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年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姿态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这本书总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一些教育随便以及吴非老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时而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发人深省,时而通过引经据典来针砭时弊。足见吴非老师的博览群书以及入骨的思考能力。

  肯读书,会读书。我想这应该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最基本的姿态。我很喜欢第二辑中的`文章,这一辑的主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吴老师提到:“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但是,现今的社会总是诱惑太多,各种信息通讯工具的介入,让人们越来越远离了书。就我自己而言,有的时候振振有词地给学生推荐某一本书,但是自己却还没有看过,然后就只能匆匆地将此书买来,临时抱佛脚,却不是真正地能够给学生一些推荐的理由。有的时候,读书变得是被逼上梁山的。比如为了参加某一次的科研比赛,才迫不得已得拿起书。比如学校要求写教师心得,才会很不情愿地去拿起书。现今社会,我真的很佩服还能够全心全意地去阅读、去钻研的老师。很有幸,在刚刚当教师的第一年,就有幸碰到了一位钻研型的老师李云吾老师,对于书的研究,着实让我敬佩,正是因为读书多,才会对于写任何一类文章他都能够信手拈来,很是让我感慨。

  教师自己都不喜欢读书,怎能期盼自己的学生嗜书如命呢?如果教师自己能够在给学生推荐某本书时,自己都讲得如痴如醉,陶醉其中,我相信学生也会被感染的。当然,吴非也提到了,即使要读书,也不是盲目地读,而是“不要跪着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尽信书,不能去膜拜书本的知识,要懂得去质疑。”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

  学会思考,这应是教师的另一个教育姿态。关于思考这个问题,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也是我很想多去说说的。“思考“这两个字遍及全书,足见吴非老师是多么的看重这一点。

  有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的学生不敢质疑,当一堂课结束,留了几分钟给学生就这篇课文提问时,教室里总会出现鸦雀无声的尴尬局面,要么也是一些无厘头的问题。这个时候,当我们抱怨自己的学生没有灵性时,我们的内心有没有掠过一丝惶恐和不安?你是如何备这堂课的,你有用心思考过了么?你的预设是不是足够了?我们应当如是扪心自问。

  关于思考,真的太值得我们去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做了。再这样下去,也许正如吴非所说的,中国“千百年下跪“的历史还会继续,甚至会更加严重。可是我所说的,或者说我看见的,又能改变多少?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会读书,会思考,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教育姿态。“不愿跪着教书“,愿这一切不仅仅只是成为一种口号!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4)

——《不跪着教书》优秀读后感1500字 (菁华3篇)

《不跪着教书》优秀读后感1500字1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师德是为师之本,是教师的灵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高尚的师德情操应当成为教师追求的首要目标,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则是高尚师德情操的基石。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保持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头顶天,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给与学生快乐与幸福的人,一个能够感染学生,给与学生良好品德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想起来就会含笑于心的人……

  “不跪着教书”,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研能力。

  当一名教师容易,当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难,时代在呼唤师德的同时也在呼唤着师能。娴熟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个教学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语言来向别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会。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我们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准确地传承文明,科学地启迪智慧,让受教育者真挚地感悟人生。教师在课堂上的人文意识、专业技能,包括他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的面容、亲和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影响学生学*知识的信念。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教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培养他们学*的兴趣,教会他们学*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识,学会学*,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力求创新,会用现代化手段教学,身心健康,这是师能的呼唤,这更是“站直”的教师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书”,教师还应与时俱进,永具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教育。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将是21世纪教育的宝贵财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新的天地,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发展、创新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创造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做到在继承的同时有所超越。经验诚可贵,创新价更高。有专家说,以前的知识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时间。可见多读书,不断学*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拓创新便是教学的源头活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学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为本,育人为先,重视道德教育,重视人文教育,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健康成长。

《不跪着教书》优秀读后感1500字2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让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在“序”中所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

  几年前曾在图书馆里见过这本书,这次终于有机会把它翻完了。我很惊诧,亦很迷惑,不知其意,却又被它深深吸引了。挑灯拜读完一遍后,深深被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被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被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让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在“序”中所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开篇第一则随笔——《永不凋谢的玫瑰》。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吴非老师,他说:“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幻想着生活中有这样的美好。”这个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我们老师往往被传统观念束缚,忽略了学生的想法。我想如果是我,我可能会为孩子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忧心忡忡,首先会没收了她的花,更不会再去摘花给她,而是苦口婆心的对小女孩进行一番严厉而传统的道德教育,教育她不要损害公物。那么孩子这么善良的行为不是被我给扼杀了吗?我被这么美好的、有爱心的小女孩所感动,更为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感动。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感到了沉重,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看到这,我不禁问自己:“面对孩子,我是怎么做的?我做好了吗?”当我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我总是会马上告诉他这样做不对,有时甚至发怒责备,以为严厉的批评可以给他深刻的教训,下次他就不敢犯错了。我想我的“不够耐心”与“不够机智”不仅让我失去了许多教育的契机,说不定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伤害了一些孩子幼小的心灵,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呀。

  坐下沉思,回过头来再想想身边的学生,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光环,那些*日里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孩子,他们往往又是体育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榜样或是守信的楷模……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文化科成绩突出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日生活中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然后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慢慢转移到学*上来,从而激发他们在学*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培养自信。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读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后,我体会到:教师要挺直了身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经常弯下腰去俯视学生的优缺点,要不时蹲下身子与学生*等的心贴心的交流,偶尔还要跪下去仰视孩子们的天真纯洁和闪光点。这样我们教师才是“该站的时候如青松,该跪的时候如阶梯”!

《不跪着教书》优秀读后感1500字3

  曾经不止一次与同行们谈起,如今的教师,社会舆论谴责,学生家长指责,学生辱骂要忍受,领导恐吓无处诉。领导得罪不起,“主人”招惹不起,教学质量下滑担待不起!前段时间的“撑伞”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多的人在不明真像就指责教师,在他们的心里教师已经不再让人信任,师道尊严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已经被淡化了。我们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净土。然而在抱怨这种种现象的同时,我们可曾反思,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人生而教书?我不禁汗涔涔,教育怎么了?教师怎么办?

  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就像在我无奈形同沙漠悲凉绝望的心海里,扔进了一颗石头,激起了思想的浪花。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万丈高楼*地起,教育大厦的基础在最基层的学校。一切的高谈阔论都无益,我唯一想到是挺直了腰杆教书。我们常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的“主人”,我应该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先找到尊严,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还能希冀社会给教师信任和尊重吗?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让我们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然而,正因为这个想法让我们失去了这师道尊严。我们不能把自己从讲台上拉下来,总是把学生放在顺从接受的位置上,没有公*的对话,哪来互相的尊重?没有*等的位置,如何推心置腹,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门。教育制度没有错,教育需要与时倶进,于是,就有这样的声音:“我们老师除了给学生们跪下了”。却不知,原来是自己让自己跪着教书了。

  教师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应是学*的楷模,我们反对个人的盲目崇拜,但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应该有学*的榜样,老师这个榜样不须是伟人,也不需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不要刻意的去修饰,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自然的点点滴滴,但最难也就是点点滴滴。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几年之后,一些学生的性格都会有点像这名老师。看来老师的一言一行及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基于生活经验形成的情感素质和人格条件对人的影响作用相比知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觉得,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除了有效好的教学方法之外,主要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带给学生的是学*的愉悦、心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而不单纯是技巧和知识教育。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和敬爱。只有,老师站直了“教”,学生才能站直了“学”!

  老师放下了姿态,注重个人的人格魅力的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再加上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学生自然会依赖尊重老师。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意味着纵容与娇惯。教师应该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长规律、个性特性等方面,以*等宽容的心态,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严爱结合,在他们走偏了,晓之以理,动之心情,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其行为,少一些体罚、讽刺、挖苦。在他们遇到困难、迷茫时,伸出关爱之手,多一些呵护、鼓励和帮助。心灵只有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唤醒。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才会有相互尊重与信赖的美好境界!

  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就是赢得了教育未来。只有得到了学生的尊重,才有家长、社会的信任。我们才能挺直了腰杆说:我不是跪着教书的!

  无论是激情澎湃的陈词,还是*静的叙述;无论是忧伤地感叹,还是愤怒的叱骂。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随着人心而沉沦;不应该为了现实的不尽如人意而望洋兴叹;不应该在琐碎繁杂的教育工作中麻木。教师应该有一副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魄力。教育远不是世人所说的那样轻描淡写,我们不为任何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与信念,民族需要铁骨铮铮的教师,需要懂得怎样顶天立地站着教书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5)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 (菁华3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1

  最*,我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跪着,意为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名利而失去教师的责任,意为为了迎合上级而折腰,而随波逐流。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一、不能跪对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等、民主、融洽的,既要抛弃师道尊严,也要直起脊梁做人。对学生的正确态度是:热爱,尊重,不迁就。

  二、不跪对领导。教师首先要自尊、自信、自强,也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之心,无欲则刚,无求品自高。

  三、不跪对社会。教师要做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一个普通人,不要整日忙与社会应酬,不要下跪于名利之中,应固守自己的一方天空。

  四、不跪对家长。教师要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要彼此在必要的沟通之中*等、理解、信任、支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

  是啊,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2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给*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短短的一百多字,读完后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动,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好奇与疑惑翻开了它。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主题,记录的都是作者见到或者听到的教育现象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分析得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教师是什么?

  从小时记事起,人们对教师的形容与比喻也都是高尚与无私的。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这份职业决定着我们必须是天生的职业学*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教师要坚持读书,让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惯。吴老师在书中谈到"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如若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虽然课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语文、数学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义都是相同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想到这些,更加觉得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样需要不断的学*,不断的从书本中吸取新的知识,唯有这样,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学的前沿,开拓自己的思维。

  合上书,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但要传授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更要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自身的修养与魅力,教师的喜怒哀乐,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一举手一投足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都需要站着,站着教书。站直腰杆,不仅仅需要底气,更需要的是信念!对学生热爱、对教育事业热爱的信念。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3

  终于放寒假了,很长的寒假,工作的时候没有闲暇时间,去读读书,这回可以洗礼一下我的大脑,接受一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那些成长的前辈或后来居上者的教学历程中汲取经验,督促自己不至于被他们甩的太远。因为我已跨过了三十岁这道门槛,却仍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放假时校长介绍了一个令我很震撼的书,书名叫:《不跪着教书》,这让我毫不迟疑的将书取下,迫不及待地翻开——因为一种直觉告诉我,可能这许多天一直笼罩在我心里的许多困惑、无奈的情感,会因这本书而消除。

  作者吴非老师是50年代生人,因此我觉得在书中他是一个以长辈的口吻,教给我许多道理,或者指出了许多我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作为主科教师,身上的担子陡然增加了千斤。书中说道:“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不禁汗颜,对照自身,我是否能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好像相差甚远。我常常在教参与个人思想之间举棋不定:要是按照自己认为的来教,万一考试考到这个问题,而标准答案肯定是以教参为准,那岂不吃了亏斗争的结果,往往是违心地将教参上的答案传授给学生,宁可躲过学生怀疑的目光。而今天我知道了,我只是“授业、解惑“,我更重要的还要“传道”,我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而我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我的学生才能在学*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

  更懂得为人处世,更能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因为“老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本书还教给我要追求自己的风格。如果说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还可以在模仿名师、教研室以及老教师的基础上来求得进步,那么随着自己教学年限的加长,就不能满足于在他人身后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否则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我想为什么必须追求自己的风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证明它的正确性,比如教师有了自己的风格,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真正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而不是随意的机械的模仿。那么怎么样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呢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长项和短处,要将自己最擅长的那一面展示出来。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做得相当的精彩(当然不排除有特例)。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的要求有很多,要思路清晰,要有幽默感,要有播音员标准的普通话,如果再像演员一样擅长表演就更好了。能全部做到这些的人肯定是人中龙凤,可我们大部分只不过是普通的教师而已。即使我们发奋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倾尽一生,也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很优秀。那么,我们就要合理地分析自己的特点,在不违背英语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它发挥到极致。

  也许你口才很好,你可以利用你的课堂,天南海北的给你的学生讲很多东西,讲所有对学生有用,而且开阔他们眼界的东西,你的学生会听的津津有味,可能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从此会迷恋于这门课程,只要你不要太喧宾夺主,要记得给学生留出很多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如果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那么你的课堂可以变成睿智的、思辩的阵地,你开动脑筋、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在无声之中取得繁华与喧闹永远也无法取得的效果你总有一技之长,所以你总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你不必抱怨自己不具备做一个优秀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种种素质——因为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优秀英语教师的料,但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我们就要努力把它做得更好!

  写到这儿,我自己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那种种压在心头的疑惑与无奈一扫而光。感谢这本书,感谢上天给我这一份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让我可以边做边思考,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6)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 (菁华3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1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就如2011年汶川大地震中冒出来一个“范跑跑”,身为一名教师却在紧急关头丢开学生率先脱逃,尽管事后他如何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标榜,但是你觉得他值得原谅吗?尽管他也有信仰与追求,可是他的出发点不是站在一个为人师的立场上,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引以为鉴的话,不敢想像,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会伦落成什么样。这也让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另外一个老师,当地震发生时,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坠落在他的身上,热血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那张开的双臂成为了永恒。让他做出这一举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与情操呢?他的形象对多少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憾呢?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意义与追求,在他的身上闪闪发光!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2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心里砰然而动,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本好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假思索的买了回来,一口气读完。感到作者是一个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思想者,笔锋犀利,观点鲜明。读后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时间仿佛悟到了许多。是的,吴非老师说出了我久积胸间想说却又不会表达的感觉。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由精神灌注出来的,那么,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质的阐释。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让学生既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又成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教育的理想。

  《不跪着教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书里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教师是跪着教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由此引出一个话题:教师该怎样教书?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看看现实,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看来只能先从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做起。

  跪着,意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人云亦云,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生存而失去教师的责任。吴非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是:“不跪着教书”。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作为教师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舍此,别无他径可寻。

  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非的基本观点。因此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也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还有《这不是尊重,是歧视》,写到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尊重,一味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似乎教师应该多做牺牲、完全服从于学生的需要。社会上的类似报道也不少,老师对学生稍作批评,学生就受不了,不但不自省,反而做出种种不理智的举动来,结果责任全在老师身上。因此,“班主任可以适当批评学生”的条文出台,引来社会的热议。“教师要严守师德,正身为范,但是教师也要捍卫职业尊严”,“如果把教师当作可以随意使唤的仆役,不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侮辱,也是对文明的亵渎”。

  作为教师,对于书中披露的许多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和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根源,身受感同。吴非老师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的原因,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民族所倾注的一片真情。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那么我们就能不跪着教书,学生就能站直腰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更辉煌的明天。

不跪着教书读书笔记3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就如2011年汶川大地震中冒出来一个“范跑跑”,身为一名教师却在紧急关头丢开学生率先脱逃,尽管事后他如何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标榜,但是你觉得他值得原谅吗?尽管他也有信仰与追求,可是他的出发点不是站在一个为人师的立场上,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引以为鉴的话,不敢想像,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会伦落成什么样。这也让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另外一个老师,当地震发生时,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坠落在他的身上,热血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那张开的双臂成为了永恒。让他做出这一举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与情操呢?他的形象对多少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憾呢?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意义与追求,在他的身上闪闪发光!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7)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菁华6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不跪着教书”的书名来自于书中《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文章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作者吴非老师在这本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语。”

  我觉得我们教师不跪着教书的“底气”首先来自职业快乐。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因此我们教师有时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与其着急着摆脱一些什么,不如换个态度,爱上你的工作,寻找工作的快乐,快乐地工作。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幸福感和工作的态度,应该是毋庸质疑的,可是读罢这本书,我依然汗颜,这是为什么呢?掩卷沉思,书中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吴非老师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二、我充实,因为我学*。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明朝的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面提到了老师要有思想的话题,显而易见,一个不读书、不学*的老师,他的思考无疑成了无源死水。《你的浅薄害了学生》、《闻人均购书款达到九角》,是吴非老师这本专著中两篇文章的题目。看到这两个看似雷人的文章题目,我却有笑不起来的感觉。“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若胸无点墨断不可能,然而不读书、不学*、不思考,浅薄是必定的,这种浅薄必然贻害到学生,他们也会不爱读书,不爱思考。我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三、我就是我,塑造自己的风格。

  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发出了“无风格何以立身?”的叩问。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吴非老师又在“呼唤风格”,可见,风格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有多么重要。问中作者提到了对于教过他的很多老师都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忘了,可是少有的几个教书有风格的老师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的成长尤其是后来的教育观带来了至深的影响,让他知道了“风格”,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何谓风格?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做不了大气磅礴型的就做小桥流水型的,当不成儒雅学者型的就干脆做内秀含蓄型的。风格是需要靠学识和能力来武装的,所以还得学*。要多读名著,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不跪着教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当教师的尊严,一个当教师的精神追求,懂得了一个教师的生命价值所在。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寒假里在读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其实一开始是了解是同事推荐的一篇来自他的博客文章,孙女考了三个一百分他所产生的担忧——给人印象深刻。看过了文章后,到图书馆借书正好看到作者写的书,顺手借来了。在难得的寒假闲暇中读着,渐渐被作者睿智的思考、犀利的笔锋所吸引,同时作为教师也产生了共鸣。

  读完“我不喜欢你的世故”,我的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孩子的话:我家有两个psp,你有吗?你家就住隔壁那个破小区,你这个穷光蛋!同作者一样,我同样也不能忍受这个孩子这样的炫耀、市侩,虽然与教学无关,但是在课堂中就是会出现这样不和谐的音符,仗着家里条件不错,把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不放在眼里,挖苦讽刺,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等意识。其实,他班级的同学中有条件更好的,家里大别墅、开宝马,但是却从来不炫耀,为人低调,学*踏实勤奋,从不把“钱”挂在嘴上,但在爱心节或捐款时会慷慨解囊。作为教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虽然这样的孩子没法让人喜欢,但是我还是希望能从潜移默化的教学中让他感受到他的言行是错误的,只是不知道对于生活在社会、家庭大环境中的他有没有效果。

  如果说作为教师看了吴非的书会有共鸣,同样对作为家长的我也有启发。作者开家长会时遇到了一位和孩子一起写作的家长,虽然这位家长没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但是她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我们白天是教师,回家还要成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做完了家务之后,是否还应该反思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就作者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教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教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的教育还会有那么的的困难吗?”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听到《不跪着教书》这个书名就觉着新奇,教书就教书干嘛是跪着,和不跪呢?带着这份好奇我捧起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是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的教授级高级教师王栋生老师写的教育随笔。书的封面就告诉我《不跪着教书》告诉你,教育有多难,教育有多美,同时封面也为我解读了跪与不跪的涵义。既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她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发人深省的思考引出,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不跪着教书?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无私的春蚕等等,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自己本身应该是朵花,赏心悦目,吸引学生,教师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教师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有自己的生理想,教师也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于心并学*的人。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因为我们不仅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既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先进,厚重,不盲从,很自信的人,学生才能懂得为人处事世,更能成为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教师自身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如王老师所说培养精神的侏儒。

  所以作为教师就要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有爱心的.人,如《永不凋谢的玫瑰》一文,深深打动了我,它告诉我们在教育中给学生留一些申诉的时间,不要让孩子的善意被忽略,都一些耐心,都一些机智保护孩子的纯真善念,,这样就为将来就会更加美好。

  同时书中好多关于教师自身素养提高对于教学的作用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更清晰的意识到教育更重要的是传道。所以做好自己才能受益他人,让我们不断修炼自己,做一个具有精神高度和生命厚度的人。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曾经不止一次与同行们谈起,如今的教师,社会舆论谴责,学生家长指责,学生辱骂要忍受,领导恐吓无处诉。领导得罪不起,"主人"招惹不起,教学质量下滑担待不起!前段时间的"撑伞"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更多的人在不明真像就指责教师,在他们的心里教师已经不再让人信任,师道尊严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已经被淡化了。我们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希望,到处是德性的沦丧、精神的堕落;总以为*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净土。然而在抱怨这种种现象的同时,我们可曾反思,能有几人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教书,为了学生人生而教书?我不禁汗涔涔,教育怎么了?教师怎么办?

  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就像在我无奈形同沙漠悲凉绝望的心海里,扔进了一颗石头,激起了思想的浪花。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万丈高楼*地起,教育大厦的基础在最基层的学校。一切的高谈阔论都无益,我唯一想到是挺直了腰杆教书。我们常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学*的"主人",我应该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先找到尊严,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们还能希冀社会给教师信任和尊重吗?

  几千年的师道尊严,让我们放不下自己的身段,然而,正因为这个想法让我们失去了这师道尊严。我们不能把自己从讲台上拉下来,总是把学生放在顺从接受的位置上,没有公*的对话,哪来互相的尊重?没有*等的位置,如何推心置腹,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门。教育制度没有错,教育需要与时倶进,于是,就有这样的声音:"我们老师除了给学生们跪下了"。却不知,原来是自己让自己跪着教书了。

  教师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应是学*的楷模,我们反对个人的盲目崇拜,但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应该有学*的榜样,老师这个榜样不须是伟人,也不需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不要刻意的去修饰,而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自然的点点滴滴,但最难也就是点点滴滴。十几年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几年之后,一些学生的性格都会有点像这名老师。看来老师的一言一行及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现代科学研究揭示:基于生活经验形成的情感素质和人格条件对人的影响作用相比知识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觉得,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除了有效好的教学方法之外,主要是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带给学生的是学*的愉悦、心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而不单纯是技巧和知识教育。正是这种人格魅力赢得了学生的钦佩和敬爱。只有,老师站直了"教",学生才能站直了"学"!

  老师放下了姿态,注重个人的人格魅力的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再加上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学生自然会依赖尊重老师。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意味着纵容与娇惯。教师应该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长规律、个性特性等方面,以*等宽容的心态,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严爱结合,在他们走偏了,晓之以理,动之心情,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其行为,少一些体罚、讽刺、挖苦。在他们遇到困难、迷茫时,伸出关爱之手,多一些呵护、鼓励和帮助。心灵只有用心灵去碰撞,真情只有用真情去唤醒。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爱,师生才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只有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才会有相互尊重与信赖的美好境界!

  学生就是我们的未来,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就是赢得了教育未来。只有得到了学生的尊重,才有家长、社会的信任。我们才能挺直了腰杆说:我不是跪着教书的!

  无论是激情澎湃的陈词,还是*静的叙述;无论是忧伤地感叹,还是愤怒的叱骂。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随着人心而沉沦;不应该为了现实的不尽如人意而望洋兴叹;不应该在琐碎繁杂的教育工作中麻木。教师应该有一副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魄力。教育远不是世人所说的那样轻描淡写,我们不为任何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与信念,民族需要铁骨铮铮的教师,需要懂得怎样顶天立地站着教书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清楚记得我与这本书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上完第一节数学课,来到办公室,就见到同事的办公桌上有一本书,题目很吸引我的眼球--《不跪着教书》,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教师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跪着,趴着,还是站着?一个重重的问号敲打着我的脑门。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第一次面临这个思想炮弹的轰炸。我在心底深深地追问:怎样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不跪着教书,首先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教师的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我美丽,因为我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试想,如果教师不能坚持独立的见解,只会唯唯诺诺,学生又怎么能够独立思考,怎么能够形成独立的人格呢?

  不跪着教书,其次要有执着的教育追求,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因此,作为老师,要像张思明那样用心去营造局部的晴天,要像李镇西那样全身心地践行着自己“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窦桂梅那样执著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征那样用满腔的爱心去唤醒、呵护、雕塑学生的心灵……

  不跪着教书,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所以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吴非是这样的一位有着独立人格傲然挺立的教师。我们是站着,跪着,还是趴着?相信读完《不跪着教书》,每一位教师也都会生出这样的内省来。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是一本好书,但愿吴非对教育时弊的无情针贬不只是他个人的感叹,但愿他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不是他个人的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6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不跪着教书》,我很惊诧,但同时也被它深深吸引了。书一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的捧起书来打量它一番。“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更是吸引了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拜读,深深为吴非老师的教育理想所折服,也为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碰壁,为他的困惑和矛盾所打动。作者以几个时代丰富的教育人生体验,以一个教师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审视着当今教育的种种弊端,以一个*人具有的爱国情怀呼吁每一个教师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当一盏能够长久地照耀学生一生道路的明灯!当我读完这本专著,心中不由地升腾起对作者的敬意和尊重,作者虽然从事的是高中教育,但对我们的小学教育仍是触类旁通、意义深远。

  一、教师的人性要丰满

  教师应成为情感健全的人,应向学生广施仁爱、感恩、善良的人性,使学生具备仁慈善良、互助友爱、节俭朴素、自尊自爱的心灵,只有给下一代留下*的种子,我们的学生将来不管身处何等恶劣的环境,都能在心中盛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都能照亮他前行的人生。

  让我触动很深的是作者的学生郭虹从小时候起,就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她见不得别人吃苦受罪,看见别人吃药打针也如同身受。在她医科大学毕业后当医生的第一个除夕的夜晚,毅然克服内心的胆怯和恐惧去陪护一个马上就要走向人生终点的孤老太太。当那位老太太没有亲人的陪伴却满怀感激的神情于凌晨二点谢世后,郭虹勇敢地和小护士两个人替孤老太太换上衣服,从容而神圣地用躺车把孤老太太送到了太*间。看了这个故事,谁的心里不会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二、教师的思想应站着

  语文课应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而一名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名思想者。首先,教师应善于学*,应善于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应注意知识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也要有一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读书也行,因为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智慧和见识。其次,教师应努力追求自己的教学风格。胡适与鲁迅是同时代人,他们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教育风格也不同。胡适热情,好为人师,循循善诱,他总是教育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鲁迅冷峻,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路。而毫无疑问,他们不同的风格都影响了一大批后来有成就的学生。第三,教师要教育学生读好书,要通过文学阅读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要尽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学生有精力去读经典名著,从前人文化中吸取营养,要避免产生有文凭而没文化的学生。一本好书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信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就有了*品格的蒙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充实,高贵,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像一个人一样地活着。第四,教师的人品应站着。教师要远离权贵,要和家长保持适当距离,要远离粗俗和恶俗,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保持人品的纯净。

  长期以来,有一种思想在我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就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获取得越多越好。“记忆,保持,再现”成了我们一贯遵守的教学法则,孩子们的头脑中积累了许多的词汇,却很难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那些词汇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并没有变成掌握新知识的手段,没有变成思维的工具。作为一个老师,应当善于在儿童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用合适的词汇表达出来,体味思维的快乐,享受创造的幸福,把知识变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虽然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领袖或总统作为一种奢望,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在我们*惯用戒律式的言语总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用勇气和坚强塑造孩子的心灵。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所以教育必须得先有铁骨教师,才能铸造出翱翔蓝天的雄鹰。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8)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菁华5篇)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1

  有幸从工作室获赠此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迫不及待打量一番。初次看到书名——《不跪着教书》,甚是迷惑,不知其意。“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不由地陷入思考,什么叫跪着教书?带着疑问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这本教育随笔,看完之后才明白,这里的跪着教书是说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老师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考试的奴隶。看完以后,我慢慢明白吴老师在书中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了,它使我不得不思考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要教书育人,首先就应该自己站直了。通过不断地学*来充实自己,通过深入的观察来了解学生,让他们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中不断地发现人性的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不一厢情愿的教书”表明了一种基本态度,就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行为,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是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中产生,需要在师生双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才有可能提高一个高层次。“以生为本,敬业求实”就是要求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就是人性和爱心。没有爱心的教育将导致青少年丧失善良之心、同情之心。同样,没有爱就谈不上尊重人的生命。爱是教育的永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吴老师批判昏庸,不思进取的教师,从内心深处呼唤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他批判一切有悖文明、破坏社会和谐的人与事;他更是毫不留情地批判教育腐败现象。但无论社会的风气多么不正,学校的问题多么令人痛心;也无论自己曾有多么的痛心疾首,他始终保持自己的一份冷静,一份乐观,一份豁达。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相抗衡时,她又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大旗的武器。我真的佩服吴非老师的勇气和魄力,一种世人皆惑我独醒、举世逐利我独清的傲骨,一串串铮铮然掷地有声的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思想。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那么,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有希望了。当然,《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

  最后我想说,《不跪着教书》真是一本好书。在此我只想好好地感谢吴非老师,他给我带来了触及灵魂的感悟。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我希望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我要学*吴老师,做吴老师那样的教师。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2

  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让我受益匪浅。

  翻开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在“序”中他如是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对于这句话,相信很多教师都是认同的。教师是学生学*的引领者,在小学生的眼里,甚至于“神”一样的存在。孩子的眼睛都是紧随教师而移动的,我们必须站直了,孩子才会跟着勇敢地站起来,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跪着教书”。

  慢慢品读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标题是“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里面列举了现实中的一些跪着教书的现象:“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对照现实,这情况确实存在。曾几何时,我们都有着一样的经历。我们既想改变,但又怕因为改变而耽误了孩子的成绩。结果就是,为保万无一失,我们继续沿着老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从这本书里我意会到了教师不只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还有“传道”,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有思想、不盲从且很自信的人,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一步步迈向更高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否则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

  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思想必将会对孩子有着深刻的影响。怎么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我算是个有思想的老师吗?在书中,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说得很好!读书能增长见闻、积累知识。有了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能。常言道:“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我们必须时刻能为孩子续上“一杯水”,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要“不跪着教书”,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站起来,所以,就算我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依然会坚持读书和不断学*。有了知识,我们还要有勇于创新的胆量。顺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东风,我要学会稳中求变,勇于创新,做一个有思想、有个人风格的教师。时代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也要不断改变,顺应时势,适应潮流。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了吴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一本书,我明白了:教师应是灯塔,引领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应是阳光,照耀着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教师应是自己,活成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3

  “不跪着教书”的书名来自于书中《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篇文章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作者吴非老师在这本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语。”

  我觉得我们教师不跪着教书的“底气”首先来自职业快乐。我们教师的一生可以没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没有很多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快乐的心态和工作的乐趣。我们教师职业性质不会因谁而改变,需要改变的是工作的心情。虽然我们教师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选择快乐的心态。因此我们教师有时与其抱怨命运的不公,与其着急着摆脱一些什么,不如换个态度,爱上你的工作,寻找工作的快乐,快乐地工作。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幸福感和工作的态度,应该是毋庸质疑的,可是读罢这本书,我依然汗颜,这是为什么呢?掩卷沉思,书中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我们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备课、上课、改作业、考试、辅导、补差等这些日常的工作会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连业余时间也要搭上,于是,我们就好象没有时间去思考别的事情了。回望过去,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工作繁杂,家务烦累,让我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几乎殚精竭虑。吴非老师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备独立思想,是老师的安身之本,是终身学*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成为一个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实的内心,才有可能始终充满活力,在他看来:思考着是美丽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美丽的老师。

  二、我充实,因为我学*。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读书人的心田,就有了*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明朝的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前面提到了老师要有思想的话题,显而易见,一个不读书、不学*的老师,他的思考无疑成了无源死水。《你的浅薄害了学生》、《闻人均购书款达到九角》,是吴非老师这本专著中两篇文章的题目。看到这两个看似雷人的文章题目,我却有笑不起来的感觉。“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若胸无点墨断不可能,然而不读书、不学*、不思考,浅薄是必定的,这种浅薄必然贻害到学生,他们也会不爱读书,不爱思考。我爱读书,在读书的时候,却时常不能静下心来,虽然不似吴老师说的那样带着功利阅读或跪着阅读,却比较浮躁,有走马观花和囫囵吞枣之嫌。所以在在空闲的时候,我愿和吴老师那样,就着一杯清茶,选几本喜欢的书,细细读起,去经历别人的生活,去咀嚼别人的思想,去品位别人的人生,让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三、我就是我,塑造自己的风格。

  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发出了“无风格何以立身?”的叩问。在《不跪着教书》一书中,吴非老师又在“呼唤风格”,可见,风格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有多么重要。问中作者提到了对于教过他的很多老师都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忘了,可是少有的几个教书有风格的老师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他的`成长尤其是后来的教育观带来了至深的影响,让他知道了“风格”,也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何谓风格?怎样形成自己的风格?做不了大气磅礴型的就做小桥流水型的,当不成儒雅学者型的就干脆做内秀含蓄型的。风格是需要靠学识和能力来武装的,所以还得学*。要多读名著,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文化修养,还得多读专业书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课改风声水起,作为一个有想的教师,不可随波逐流,也不能见风是雨。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塑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不跪着教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当教师的尊严,一个当教师的精神追求,懂得了一个教师的生命价值所在。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4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都极缺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难题也没有努力思考的*惯,遇到一点问题就开始找父母要手机百度。我也是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的不思考,遇到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想要直接和现成的答案。没有思考,就不能成熟;没有思考,就不会成功。

  吴非老师的这本《不跪着教书》,收入的是对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对教育的思考。他希望看到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了爱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像人一样地站立在这个世界上而不跑着教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而想要成为一个站立的人,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必备要素。我们所培养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只有我们爱思考,才能引领学生成为思想者,铸造健全的人格。

  作为一名公民,应当要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考虑一些大事,研究一些大问题。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不盲从,不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的跑马场。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有思想,具有理性的批判与怀疑精神时,他才会有充实的内心,才会对探索的热爱,他才能始终充满活力,才会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我们就是想培养出这样的人——能够经常地变换自己的思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养成周密思考的*惯,具有冷静地观察与思考的*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好好思考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我们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也是在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这绝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不思考,不断付诸行动。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光怪陆离,学校也不应该成为污浊世俗之地。我们永远都该传递给学生*,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教育学生一生追求真理,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活着,能不断挣断缠绕过来的锁链,能在精神上有追求,勇于反思与求索。

  而我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老师,首先得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都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现在只有一桶水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这常流水。不但量要足,而且内容要不断更新,然而,这些东西如果不从书上而来,应该如何实现呢?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思考方式如果保持不变,我们如何面跟得上这信息时代和这个时代下的未来的一代?

  我们一直希望教育是诗,老师是神,在校园这一片净土上书写未来的童话,为了培养培养站直的人而不跪着读书也不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5

  最*重读王栋生老师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书序中的两句话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的思考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作为教师,教育学生做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人,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尽”这个“责”的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个“站直了的人”,能够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如果教师的课堂仅仅止于复述别人的思想、别人的见解的话,那教师就只能是“跪着教书”,学生也很难成为一个“站直了的人”。

  下面笔者仅就语文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摆脱教参依赖,学会说“我认为”

  备课,作为上课前的准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相信对于不少教师来说,所谓“备课”就等于是备教参,而且还可能就只备一种教参。教参就是教学参考,备教参本来无可非议,怕的是慢慢地教学参考变成了教学标准答案,教师不再尽可能多的涉猎各种教学资料,不再对课文去深入挖掘,只是对着教参照本宣科,亦步亦趋。其结果就是,多元教学变成了一元教学,课堂本应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思维变成了指定性单一思维,批判意识没了,质疑精神少了。笔者就曾因为没有专门配套的教参,而且新教材选文中很多又是之前没教过的新面孔,一时压力陡增,手忙脚乱。因为没有教参,所有教学环节教师都必须独立去做,所以那段时间,我天天都忙于读课文、查资料、设计教学方案。我不再受限于某一家之言,我会把自己的见解和诸家观点进行糅合,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化了别人观点的“我认为”。

  二、多读书,勤反思

  教师要成长,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电,厚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功底。充电的途径有很多,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沉下心,多读书。读书的具体内容应该是开放式的,我们可以为了某一个问题、某一篇文章读书;可以为了某一种教学理论、某一个教学技术读书;也可以为了自己整个教育修养、专业修养、人生修养读书。

  与教师成长相随相伴的还有教师的教学反思。林崇德教授曾在他《教育与发展》一书中指出,在教师的各项教学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而教学监控的实质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自调控,即反思。林教授还提出著名的“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强调“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离优秀教师更接*”。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写教学后记、教学日志、教育随笔,开教育博客,建教学档案袋等。教学反思写法也很灵活,只要能够把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和体会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方式,都是可选的形式。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如此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实用20份(扩展9)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实用五篇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1

  “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

  是啊?我们班有学生喜欢抄别人作业,我会这样跟他说:“凡事要自己动脑筋,你这样直接抄别人的作业,还会有进步吗?不要一碰到难点的题目,想都不想就放弃了。多动动小脑袋,你就会越来越聪明。”苦口婆心地说了一大堆的话希望学生能够改掉他的坏*惯。可是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时的做法,想想脸红,说说惭愧:很多节课,我总是懒于思考。拿来主义,现成的教案拿来就走进了课堂。这时的'我没有考虑这教案是不是适合我们班的孩子,没有考虑这篇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我自己都做不到独立思考,怎样能要求学生去做到呢?

  面对教育少一点盲从,少一点盲目地模仿和照搬,还是像吴非说的,多一点自己的思考。名优教师的课很精彩,但是不经过消化就搬来放到自己的课堂上,结果也会是很尴尬的。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几年,就是会把名师的课堂实照模照样地拿到自己的课堂,可是却茫然地发现怎么学生没有反应,怎么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想象中的?现在我明白了,那是因为缺少思考。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学*基础怎能用一摸一样的课来上?

  “我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而言之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的意识。”

  真喜欢这样的评价法!这才是好老师的标准啊!一个老师好不好是由学生说了算的。从这句话中我读出教给学生的不要是死知识,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爱好,一种对学*的兴趣。对于我教的语文学科,我就要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让他们知道语文的世界是多么地美妙,要打开他们的视野,开启他们的文学之窗,让他们沉醉在语文的世界中。尽管有难度,但我找到了做好老师的努力方向。

  “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这句话似乎把读书的作用给无限地扩大化了,不知道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只要肯读书,语文老师就能把课上精彩。只要肯读书,就能教育好坏学生。只要肯读书,就能成为名师。我的推论未免有点牵强,但是我知道,读书对于我来说是不断地学*,增加知识储备,增教强学底气。总怪这个世界太浮躁,总怪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好好读书,其实是自己的心浮躁,不能好好地静下来。少一点游戏时间,少看点电视,点亮一盏青灯,泡上一杯清茶,让我拿起书来静静地读吧!

  “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

  我觉得,在教师进修问题上,也得用这句话。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然而恰恰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现在一些教师并没有提高自己的意识,诱惑太多,在一些学校里,一线教师几乎成了“无能无用”的代名词,一些教师到了教育岗位,很快就钻营仕途,不愿意钻研教学,在他们看来,辛苦半生从事教学不如弄个小官做做。

  这本书中像这样的引人深思的好句子在书中太多太多了,几乎每一篇短文都能让人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教学。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还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2

  在床头,我*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面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义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可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的读书,然而现在,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讨厌,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建议,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现在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文明,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后来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应该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题集练*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文明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非常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3

  听了刘良华教授的报告,感受颇深,尤其是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一文,让人精神振奋,不能自已!兴之所至,马上从网上买了一本,仅用了三天就拜读完毕。读了吴非老师撰写的《不跪着教书》,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吴非老师在书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身省,由此引出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作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我觉得,教师不仅仅是园丁,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无比、赏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学生;教师也不仅仅是春蚕,他的生命在每一个季节,在奉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师不仅仅是工程师,人类的灵魂不可能用一个固定的工艺流程去塑造。再说,教师自己的灵魂又由谁来塑造呢?教师更不仅仅是蜡烛,他不应该用“燃烧”自己来“照亮”学生。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教师“必须读一百本书”的目标、每年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对教师的读书是一种很具体、很有效的指导。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的教师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有价值了,人生就有意义了。

  有读者说,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对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的警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过,作者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已,却没有能开出拯救痼疾的良方。而我的体会是,《不跪着教书的可贵之处不仅仅是“找出了中国教育的痼疾”,而在于“开出痼疾的良药”。不是吗?如果你能仔细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全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说痼疾,比如不让学生读名著、不让学生请假过生日、不让学生迟到、不让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教师搞有偿家教、教师接受学生礼物、教师接受学生家长宴请、教师要学生家长办事,以及怎样做一个出色的教师、做一名优秀的校长、做一位合格的父亲等等,这些除了在文章中可以找到答案以外,作者还为所有的阅读者开出了一副普遍适用的“良方”,那就是:读书。

  吴非老师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吴非老师在书中讲了这样两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讲课,看到坐在前排的两位教师一直在说话,旁若无人,且时进时出,引得一些教师侧目。教师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养,吴老师很费解,只好当场提请他们不要妨碍别人。还有一次,吴非老师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报告,千人会堂中手机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前后左右,教师都全无顾忌地高声通话,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样。吴非老师说,凡此种种,让人感慨不已。很多时候,他都不忍指责同行,知道每个人都有具体的难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名师都是在一些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他说:“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

  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4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暖……书中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让我洞悉当今教育现状,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

  吴非老师在书中的《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提到“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学会思考是“师与匠之间的差别”我们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学生吗?

  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和《做最出色的教师》中,他也把我带入思考的王国,思考的同时也让意识到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就如20xx年汶川大地震中冒出来一个“范跑跑”,身为一名教师却在紧急关头丢开学生率先脱逃,尽管事后他如何为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标榜,但是你觉得他值得原谅吗?尽管他也有信仰与追求,可是他的出发点不是站在一个为人师的立场上,他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引以为鉴的话,不敢想像,我们这个文明古国会伦落成什么样。这也让我想到了地震中的另外一个老师,当地震发生时,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冰雹般的砖瓦,水泥板坠落在他的身上,热血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那张开的双臂成为了永恒。让他做出这一举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与情操呢?他的形象对多少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憾呢?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意义与追求,在他的身上闪闪发光!

  另外有一篇文章《口才》讲有个学生考进名校不久,非常高兴地同父母和刚从海外回来的亲友到学校参观,岂知一进校门就遇见了班主任,父母出于礼貌问班主任:我们的女儿在校表现怎么样呢?班主任当着学生的面对家长说:你们的女儿嘛用功是很用功啦,就是脑子笨了一点,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看到这,我也不禁愤怒起来,这是为人师该说的话吗?该生回家痛哭不止,要求转学,父母也觉得失望,亲友也很难堪。

  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教师的批评只会使这些学生感到学校生活不愉快、看到老师害怕疏远、对考试感到紧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一事实,“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点成功。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时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记得我还在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在批改周记的时候,看到班上的“小调皮”在自己的周记里写:“尽管我读书读得很不好,字也写得不好看,可是我一定会认真地学*,争取考上好成绩。”我感慨不已,其实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他们都渴望被别人认可,我表扬了他。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变着法子夸奖他,我发现他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课堂上的发言也越来越积极。大家都说,他变了!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5

  寒假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从一开始的认同到叹息到思考,我的思绪随着一篇篇的随笔起伏着。

  在序言中吴老师写到的困惑也正是我现在面临的,会为了一节课上的学生优异表现欢喜,为了学生的麻木而痛苦。为处于这样的中国教学大环境而担忧。

  当成绩指挥棒成为衡量的标准,当主课老师承受着外界的巨大压力,当学生为成绩奋斗着,都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以后的无奈接受。其实作为小科目老师的心也在颤抖,我们同样也热爱着自己的专业,同样也希望自己的课程能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些印记,可能这些印记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会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从一开始的困惑到后来的理解,从中我们体会到了许多。可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惑我:“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人格的人才?”

  当学生在成绩的压迫下变成功利的两面派时,有种莫名的心痛。曾经他们是多么天真善良的孩子。有时觉得自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每每在学生麻木时呐喊疾呼。虽略有触动,可还是收效甚微。此时会有一些气馁。可总觉得自己还该做些什么。试着用肖川博士的话激励自己: “ 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 所以教师要有 “ 心 ” :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我们首先应该是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通过一些真实的事例,找回他们的同情心,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真希望自己能做到不跪着教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