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国学,书籍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1

  最*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2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3

  最*,我书包里又多了一份重量,是我最珍惜的国学经典读本,虽然它很小,顶多就A4的2/3那么大,可讲述的道理却非常适用,值得我们学*。《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着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人们*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人们*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2

  最*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3

  最*,我书包里又多了一份重量,是我最珍惜的国学经典读本,虽然它很小,顶多就A4的2/3那么大,可讲述的道理却非常适用,值得我们学*。《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着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人们*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国学经典读后感 (菁华10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孝?,学*,等内容。

  就拿孝?来说吧,它是*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印像深刻,“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了、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我们青少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从来都只有索取。连古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何况我们呢?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劳动。区区这点小事我们都做不到吗?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沟。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沟通。父母批评了我们,我们就怒气冲天,顶撞父母,把父母当仇人一样。家庭没有了融洽的气氛。其实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父母和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代沟,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说心里话。小家庭和睦温暖,那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勒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垒。

  读了《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时时畅读,把它当成自我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不断完善自我!

国学经典读后感2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是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中孕育。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国学经典读后感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人们*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

国学经典读后感4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求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老爷爷、老奶奶端一碗饭,倒一口水。为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通过诵读经典,使中小学生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感化。

  一、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赫然醒目,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登载古典内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厅、橱窗张贴通诵易懂的`古诗句及名言警句,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

  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

  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和践行经典。

  四、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学经典读后感5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国学经典名著,名字叫论语,读完以后,我有了许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对《论语》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论语》这本书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

  其中,我最欣赏的几句话是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关心恩惠。”

  这句话就写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君子,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着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养,而不在乎财富,所以君子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说明他们就没有雄图大志。君子关心的是国家的法律,在觉得不合适的时候会进谏。而小人则关心的是别人给了他多少好处和恩惠,这样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们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发展。

国学经典读后感6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如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学*《国学经典》有以下感悟:

  首先,学*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再次,《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诗》《书》等经典。”通过学*《国学经典》,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经典》是我们*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国学经典读后感7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心想:唉!复*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完了,明天能考好吗?”

  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8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9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国学经典名著,名字叫论语,读完以后,我有了许多的感受。

  相信大家对《论语》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吧,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论语》这本书吧: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

  其中,我最欣赏的几句话是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关心恩惠。”

  这句话就写出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之处。君子,时时刻刻都在考虑着自己的道德,自己的修养,而不在乎财富,所以君子为人正直,品德高尚。而小人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家乡,说明他们就没有雄图大志。君子关心的是国家的法律,在觉得不合适的'时候会进谏。而小人则关心的是别人给了他多少好处和恩惠,这样的人必成不了大器。所以我们一定要往君子的方向发展。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弟子规》也许在我们大家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接触过了吧,《弟子规》中的每一个字都蕴藏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是我们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彻。

  孔子用简简单单的1080个字描绘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个人生哲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啊,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整天为我们早出晚归,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里一定是累了,我们为父母干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务活,是应该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为父母“服务”,因为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不求回报的爱,我们这辈子必定还不完!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还不够,每天放学回到家,爸爸劳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浑身酸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却因为作业儿发着牢骚。“来,好闺女,给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惫的声音又在我的耳边萦绕,“没时间,没看见我这正写作业呢吗?”我不耐烦的应对着。我错了,爸爸累还不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我就算是毫不犹豫的去给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对我的付出啊!“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于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正如大人们整天总唠叨的,我们就像一个小树,不为它修枝剪叶,总也长不成一棵正直的参天大树。

  今后,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里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规所讲述的每一个道理,都给我带来了启示。“孝、悌、谨、信、爱、仁”就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爱做学*孔圣人对我们的教育与引导!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国学经典读后感 (菁华12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

  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国学经典课程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得。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

  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或强化。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的文化氛围。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再有像参观国学馆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很重要。

  二、国学经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不仅是要求课堂上的学*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不忽视国学经典。课堂上的兴趣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诵读,趣味游戏、动画辅助教学、小诵读竞赛等等可以做些尝试。课余生活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要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侧重。学校可以每月、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计划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节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读书活动、书画活动来开展。

  另外,国学经典教育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求一味的讲解,更要抓好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内化。这也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来讲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和提高的地方。

国学经典读后感2

  最*,期末考试考完了,老师发了一本叫《依法治国学法守法》的一本书,回到家后,我便开始读了起来,本来我想:应该我不大懂,可是开始读的时候,里面的图画、文字和一些故事和事故吸引了我。

  伴着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断发展,一些不好、不健康的东西进入了我们美丽的校园里面,让我们小学生们变坏实在是太容易了,现在,有的同学和其他同学打架、骂人、说脏话,甚至有些同学还会偷东西,让还是小小年纪的我们,染上了很多的恶*。如果不及时被发现然后改正的话,那将来长大了,走上社会会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呢?我想,肯定很严重!所以我们小学生现在要学法,要做一个明白学法、守法、懂法的.合格的少先队员,减少甚至避免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在我们的社会上!

  我们不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自爱自重,学会保护自我!

国学经典读后感3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里有几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知道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仁”里面的《美金的价值》、“义”里面的《大义桥》、“智”里面的《无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欢“信”这本书,我能从中体会到“信”让人受益,那一句句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而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后来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谁知无论季布态度多严厉,曹丘生照旧陪着笑还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很高兴就待他为上宾,曹丘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名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一诺千金。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后来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谢谢你”!

国学经典读后感4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人们*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人的精神偶像、*文化的代表。

  *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国学经典读后感5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你没法改变它。”

  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总会听见这样的声音,很多人开始的初心和坚定的梦想,被“就是这样”的所谓的社会磨*,不再有锋芒。深究其因,部分原因是因其道路前方,有利阻挡。同样,在面对洪水猛兽般的巨大利益前,有人弃之其坚守之义,只为目标实现。看看那树枝上的争相斗艳,摸摸内心,问问自己素心是否还在。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两字读起来没什么差别,但做起来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个人都有目标,也都有为之努力的过程。我们定是从义出发,坚持正确的方式,坚守义的原则。《礼记·乐记》中,孔子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一个君子,如果是正义的事就要去做,如果不正义,即使是自己目标中将要实现的目标,也不去做。而小人,在利益面前只要是符合自己利益的,没有不去做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君子,难免会有为了利益动心的那么一刻,天性使然,无法改变。我们能够持守的是,我们在面对巨大利益,却不符合我们内心的的道义时*静的心态。

  对事之合理性明确认知,对做与不做存清晰标准,对不义之事坚定拒之门外。

  当“义”为高标了然于心时,也要让行为合乎道义。看见别人的东西,别人不让拿就不拿,看到再喜欢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就坚决不拿。“三忠信,徒义,学德也”对家人,朋友,甚至是关乎国家的事情,都要让道义存在心中。

  做事三思而后行,义准则行。

  反映现实题材的形式越来越多,我们也会知道,利益面前不择手段的`人不会得我们的心。我们也总会说,为什么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社会越来越以利相称,我们总会这样抱怨。

  可国学经典要教给我们的,并不是看到不好现象之后的抱怨,而是要让我们,这些创造着祖国未来的青年们,用我们的一己之力,从自己开始,把义放在心中,心中有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持之以恒。错过的都不是遗憾,经历过的都不可惜。我们心守正义,不为利所动,为美好灿烂的未来努力,向说着消极言语的人证明,我们就是来改变这个社会的!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当桃李满枝,再次争奇斗艳时,我之素心依然,不易。

国学经典读后感6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我看过许许多多的书,今天我就来说说礼仪方面的《三字经》吧,礼仪三字经读后感。《三字经》,这本书虽然不长,但对我来说可是意味深长啊!

  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它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性情就会产生差异。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芝麻绿粒大的坏*惯,只是这种坏*惯在有些人眼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比如乱扔垃圾,有些父母看见了并没有严肃地进行批评,而是随手拿走了,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哪里还有什么卫生意识啊!而有些父母看见孩子随手乱扔垃圾之后会很严厉地进行批评,不仅要他把垃圾放进垃圾桶,而且还会进行小小的惩罚,比如我妈妈就会罚我负责一周的垃圾清理,受罚当然不是好事情,但是我也因此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还有两句话我也挺喜欢的:“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它是讲汉代人孔融四岁就能让梨,这种谦让尊重他人的礼仪,每个人都该先知道。*是个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的这种传统美德都是值得我们学*的.。比如我每一次拿到新玩具都要给弟弟先玩,或者每次有好东西都要让大人先品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礼仪。古人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经》,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我喜欢《三字经》这本书。

国学经典读后感7

  素来对国学怀有一种崇敬之情,觉得它那样高高在上、触不可及。对于如我一般底蕴并不深厚人而言,国学,或多或少带着些深奥、博大的感觉。傅佩荣先生所著的《国学的天空》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也同样如此。但当我不断深入去品读这本书时发现,傅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褪去长久以来国学被人们批上的厚重外衣,用易懂的语言让读者领会到*博大精深的国学内涵,让读者在欣赏国学美妙之处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观。

  傅佩荣在《国学的天空》一书中为我们很好地阐释了孔子的真诚、孟子的向善、老子的智慧以及庄子的逍遥。他还用这四位圣人的理论,以最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通读本书,我对关于孟子这一章的内容感慨颇深。可以说傅佩荣老师是将孟子这个人从千年前拉到了当代,拉*到读者面前,那么形象生动,诙谐与生活化,他将教育、修养、仁政等孟子的观点融合在故事里面,颇有深入浅出的效果,为我们阐释了做人,做学问,做事的最终目的。让人回味无穷,意味深远……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这个物欲横流、急功*利的时代,提高能力降低欲望,人才能快乐。要有修养,修养是成就自己。到达某种程度之后,快乐就会由内而发,自然随之而来。

  关照各人的内心,在快乐中成就立体的生命。在这一点上,孔孟是一致的。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做君子就是做一个内心完善的最好的自己。当内心强大,开阔而坦然时,当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时,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生命的境界也不断得到提升。

  傅佩荣教授笔下的孟子,是一个真诚的人,快乐的人,他的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提醒和督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这样的人他的人生也是自信而快乐的。傅教授重新解读了孟子的快乐人生,他所展现的孟子,是全方位的孟子:教育,人伦,修养,人生等。并以他的朴素主义哲学观点为依据对现今人们的困惑一一做了点拨,古事寓今,启发人深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8

  国学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历史传承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传统与现代结合,人文与科技同步,必将在新时代展现其独特的影响力。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的是自己立身修德、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同样而为之。当前的社会,重智力而轻道德,重个体而轻团体。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利用。国学经典文化教育的缺失就如同沙漠中的旅者久违甘霖,大海上的船舶迷失航向。

  在彷徨与苦闷中,我开始了精神支柱的探寻之旅。十八里长峡的曲径通幽处,孔子正带着宁静安详的`微笑讲学于绿荫深处,高声吟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闻之,我领悟到和谐是一种*和与宁静;在落英缤纷的桃源仙境,陶渊明带着悠然自得的神情对我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原来和谐可以是生活悠闲,与自然友好相处;在人声鼎沸的竹溪人民广场与孟轲邂逅,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是一种关怀与友爱;竹林深处茅屋一间,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挥着羽扇,抚着瑶琴,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明白了,和谐其实还是一种宽广博大的生活态度。一路南下,汨罗江边,屈原在江风中对天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饱含无奈与坚定的叹息声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追求也是一种和谐。

  与先贤交流可以益智,与国学经典为伴可以清心。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宽广、博大、*常之心,就一定能发现,只要不被名利所缚,文明和谐就在我们*凡的生活中。因为苍鹰自由翱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而是为了搏击长空;舟楫穿越风雨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而只为乘风破浪。其实,你我也一样,只要拥有一颗*常心,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朋友们,为自己寻觅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美的花朵,阅读国学经典之书,享**致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望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聆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文明和谐的人间天堂。

  让国学经典的种子在中华民族大家园里开出文明和谐之花!

国学经典读后感9

  这几天,徐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国学经典》这一本书,并且还给我们打印了这本书里比较好的名言,让我们多背,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我们通过多读、多背,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我们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人们*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心得体会故事:如夜明珠,*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1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丰厚而渊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观看了《国学小名士》以后,我对*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厚的认识与了解。在*历史中古典诗词是最优美的文字,源源流长沁人心田,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国学是指以*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通过《国学小名士》的观看,我学到了许多书本里没有学到的国学知识,了解了历史上许多的名人名句、名人典故、风俗*惯等等。我主要是去学*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的文化,用心去体会,静下心来,你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观看节目后,我想到的是同学们在比赛里各有千秋,就象一场大战以及触发。我在想是怎么样的力量让这些同学们那么优秀,噢,原来是古诗词。之前我们就知道死记硬背,但通过看这个节目之后我知道了我们每背一首古诗都要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理解它们的内涵。我仿佛走进了诗句的.意境,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诗句的意思与诗人的写作背景。让我内心变的丰富,精神上拥有巨大的财富。

  听了同学们的精彩解读,我打算以后将这份文化之美传播开去。让更多人了解国学,认识国学,宣扬国学,把*博大精深的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2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如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我深深地感受到*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学*《国学经典》有以下感悟:

  首先,学*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再次,《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诗》《书》等经典。”通过学*《国学经典》,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经典》是我们*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国学经典读后感 (菁华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

  若有人兮山之阿

  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最*一直在网易云音乐单曲循环《山鬼》,不为什么的喜欢。或许兴趣也遵循“吸引力法则”基因自有一套科学的算法,遇到潜意识里灵魂相契,自然镌刻。

  1.解题:楚辞有两种意思,一、“专门指带有楚地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等创作的诗赋”二、西汉刘向整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因此本书就是刘向整理版本的一个删减版。

  2.楚国背景: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书流域,统治者是芈姓贵族,自称是中原祝融部落的后代,楚地“信巫鬼,重淫祀”,一度繁荣。战国中期一度成为领土最大的国家。而中原诸侯国兼并激烈,纵横家四处游走,“自然选择”法则慢慢让强秦凸现,而楚国到楚庄王前后逐渐衰落。

  3、有所惑:战国时期青史留名的伍子胥是楚国人,被迫害离国去家,用刺客专诸协助阖闾上位,吴国开始其辉煌的几年。伍子胥也借力回楚掘坟鞭尸报了家仇。

  另外一个是太史公评价“刻薄寡恩”的吴起投奔楚国,因改革得罪楚国贵族,最后被乱箭射死。楚国自己的人才流失了,外来的`人才改革也失败了。

  战国时期,是不太讲对一国一君的忠义的。读《史记》《战国策》就会发现商鞅在秦国变法,他是卫国人,苏秦配六国相印,范睢在秦国当宰相他也不是秦国人。连廉颇老将不为赵国容的时候也远去魏国。

  可是屈原,为什么执着于楚国的不为其用,最后投身汨罗呢?

  4、或许吧:

  屈原是楚国贵族,历经两代楚王,被怀王疏远时曾自己放逐汉北,第二次被顷襄王放逐到江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流放时所作。恰恰是他这种“虽九死尤未悔”的对国,对君忠诚的这种精神才让人感动。也为以后历代郁郁不得志的文臣武将,在精神上有所皈依。

  5、关于本书:

  了解屈原和楚国的背景,了解楚辞中香草美人的比喻,每一篇文章都不难理解,因为主题基本一致,那就是:爱而不得。种种比喻的男女关系,其实都是君臣。楚辞,真的是太浪漫深情了,我读不懂海子,顾城,等现代诗歌种种隐晦,但是某一时刻,我读懂了那句: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就像司马长卿一定也明白长门深闭阿娇的心情,才有其《长门赋》。

  补充:这本书排班,目录,注释都不太好。不如微读上朱熹注解版的要详细。

国学经典读后感2

  我最爱的经典就是《三国演义》了。这本书的内容脍炙人口,人物栩栩如生,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理国事,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这个时候便有很多的能人志士想要起反。其中的黄巾教,把当时的朝廷官兵打得狼狈不堪,这时结拜兄弟刘、关、张挺身而出屡力大大小小的战功。可他们三个人的战功,汉灵帝却没有好的奖励赐予他们,只给刘备做了个七品芝麻官。他们三个和曹操等人看透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宦官的鱼肉百姓,最后把掌握大权的董卓给灭了。在此之后,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一段历史中,有许许多多足智多谋、斗智斗勇的故事。比如:刘玄德三顾茅庐、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人称卧龙先生的他,非但有高深的学识,而且很通情达理,被刘备请出山后,一心一意辅佐他的主公刘备,就连刘备逝世后,还不曾有自己做蜀国主公的念头,仍兢兢业业辅佐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一章节中,诸葛亮虽然知道自己快要不在人世了,为保住先帝的江山用七星灯来增寿,写下来著名的《出师表》。诸葛亮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这本书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懂得在失败面前要勇于承认,吸取教训决不气馁。

国学经典读后感3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惯,养成美好的品德。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经典读后感4

  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国学经典课程学*心得范文心得体会,学*心得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得。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

  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或强化。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的文化氛围。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再有像参观国学馆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很重要。

  二、国学经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不仅是要求课堂上的学*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不忽视国学经典。课堂上的兴趣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诵读,趣味游戏、动画辅助教学、小诵读竞赛等等可以做些尝试。课余生活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要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侧重。学校可以每月、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计划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节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读书活动、书画活动来开展。

  另外,国学经典教育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求一味的讲解,更要抓好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体悟、内化。这也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来讲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和提高的地方。

国学经典读后感5

  最*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国学经典书籍 (菁华3篇)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国学经典书籍1

  《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国学经典书籍2

  这本书是清朝名相陈宏谋所编辑,是清朝时期社会教育的.教材。编者感慨于世上多有弊端,在业余时间,采录前人在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和事迹,分门别类为《养正遗规》(教育儿童)、《教女遗规》(教育女童)、《训俗遗规》(移风易俗、处理乡亲邻里矛盾纠纷之类)、《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这本书里收录了不少著名篇章,比如《朱子治家格言》、《心相编》等,是遵循儒家思想为人处世的很好教本。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国学经典书籍3

  杜甫被称为“诗圣”,和李白一起,是*古诗创作的两座高峰。他的诗句工整而富灵性,有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 (菁华3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贡问他的老师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说:“那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主张“以宽恕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明了孔子儒家之道“仁”的学说的一个方面,也是谈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同学们,要知道有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懂得去“宽恕”的心是多么重要,这样博大的胸怀,自然也会给其本身带来幸福。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易地而处之,自己想想,看看对方对待自己,自己又不怎么对待别人的,总可以找到自己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还必须改正。很多事,看开了,自然就不会去怨天尤人了。 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的精神时刻都在激励着我和我们要不断的进步,做一个不同于*凡的人,为实现这一目的,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3

  “国学”,顾名思义,*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资料。

  透过查阅资料,我明白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构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一样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构成了*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资料,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

  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好处。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能够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我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到达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资料。资料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资料。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我;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弊病是狂妄自大。”

  那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成语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就应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透过学*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完美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推荐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我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寓言故事,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我。这些教训都是十分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个性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要治理好自我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整治好自我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我的内心;要端正自我的内心,先要使自我意念真诚;要使自我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我的良知;要招致自我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我的家族,整治自我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我的国家,自我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从天子到*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能够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我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我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我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我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我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我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明白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明白自我孩子的缺点,就不明白自我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务必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务必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就应公*、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厌恶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四书》中明白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好处,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7)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 (菁华3篇)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1

  《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篇,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开篇便提出了自己宗旨,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把它称之为“三纲领”。实现三纲领的途径是“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在“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要做到修身,就必须心正意诚,改掉自己不好的*惯,养成美好的品德。对于子女来说,修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在家里孝敬父母,将来在工作上才能够做到忠和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赵善应就是这样的人。

  赵善应是宋朝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有一次,赵善应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他四处寻医为母亲医疗,但母亲的病还不见好转。后来靠皇室亲族的关系,请来御医为母亲诊治,御医说要用人血和药,赵善应二话没说,便用刀刺破手臂,用他的血和药一起给母亲服下,不久,母亲的病就好了。但却留下了心悸的病根,害怕雷鸣。所以一到打雷下雨天,赵善应就去陪伴母亲。曾经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赵善应出远门回来,手下人要敲门,却被赵善应给制止了,他说:“不要敲了,我怕惊动母亲。”就这样,赵善应和手下人在门沿下过了整整一夜。赵善应做到了“百善孝为先”,也正因为赵善应孝敬母亲,才被大家拥护称赞,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也正应了《大学》中的那句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只有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才能有所成就。

  与《大学》提出的修身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比如在家里,我有时会不听话、和家长顶嘴;有时家长让我写作业,我想出去玩;还有时会挑食。在学校,我有时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和同学闹不和,还有……。

  《大学》提出:“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说,作为青少年,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力所能及的'活;在学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学*考高分;与同学交往言而有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做到这些,就做到“止于至善”了。

  我爱《大学》这本书,爱里边的名句,爱圣贤的智慧,更爱《大学》提出的人生境界。今后,我要努力钻研这本书,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2

  “学而优则仕”,取得一定的成绩就得给予相应的官职,否则便是重视不够关怀不到。当然,没有一官半职也无法说明你取得了成绩。正是这一句辛辣的书评吸引了我,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心理描写更彰显了人物百态,然而读罢给我最深的感觉却是:这里不是校园。没有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声;没有青春校园的生机和活力;没有学术论坛的笔剑争锋。

  这里是一个工厂,专门负责生产经营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围城,城里城外的人们各显神通;这里更是一个集市,到处都是呼喊叫卖的声音。

  文章还在陆续的连载之中,我还没有读到故事的末尾,我不知道文章的作者会以什么样的结局来结束这所谓的大学。暂且不去谈那些领导们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杜小春的见异思迁,高歌的形骸放荡,马长有的拾阶而上,这哪里是大学教师的模样!

  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那样,到底是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在这样的校园里,这样的潜规则作用下,我不禁感到非常的悲哀。文章开头的`杜小春很像现实中的我,所以读到她出现的地方,我是一路同情,直到我再也不能忍受——因为我知道,我是永远不会成为杜小春那样的人。我可以与名利无缘,我可以生活得辛苦贫寒,但我要永葆我心中的明灯不灭,走过悠长的黑暗,迎来的定会是灿烂的黎明。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最好的境界莫过于此吧!

国学经典《大学》读后感3

  《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告诉我们,从天子到*民百姓,一切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修身这个根本抓好了,长大以后就可以做到齐家治国*天下;如果不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则是办不到的。

  古代圣贤非常重视修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有一次,许衡在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路过河南沁阳,当时非常口渴,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 “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许衡这种“我心有主”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呀!这种“我心有主”的精神,就是《大学》提出的修身之道。

  修身的“身”,指言行而言,“修身”就是修养自己的言行。人有身体,从具体的洒扫应对进退,到动静、周旋,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礼仪、礼节、与礼貌。当今,社会上有一些干部以权 谋私、贪 污受 贿,就没有做到“修身”,他们与《大学》的要求相比,与古代圣贤相比,是多么可耻,多么渺小啊!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也要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按照圣贤经典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比如:当有客人到家里来做客,我会先给客人倒水。放学时,有同学摔倒了,我会主动去把她扶起来。到别人家里串门,或者到学堂上课,没有经过允许,不能动他人的东西。

  读了《大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今后我要努力学*,做一个好学生。


书籍国学经典的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8)

——国学书籍读后感优选【十】篇

  国学书籍读后感 1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这是关于孔子与弟子的事情:孔子在家中闲坐。孔子说:“先代的圣帝贤王,有一种至为高尚的品行,至为重要的道德,用它可以使得天下人心归顺,百姓和睦融洽,上上下下没有怨恨和不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曾子连忙起身离开*位回答说:“我生性愚钝,哪里能知道那究竟是什么呢?”孔子说:“那就是孝!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所有的品行的教化都是孝行派生出来的。你还是回到原位去,我讲给你听。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那里得来的,所以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敢损坏伤残,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一个人要建功立业,遵循天道,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这是孝的终了,是完满的、理想的孝行。孝,开始是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的阶段是效忠君王,最终则要建树功绩,成名立业,这就是孝的圆满结束。”是啊,我们的身体和毛发都来自于父母,使自己的身体毛发无损,这就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因为每个父母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子女生病,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

  还有一件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对于孔子的礼制很推崇。临终前,曾子要躺在季孙赐的竹*上,当时曾子翻身很困难了,他让弟子把他移到竹*上,他的弟子不肯,他坚持要换,弟子没办法就换了,结果曾子经此翻身很快就去世了,但他很欣慰,因为他在临终前的身体完好无损。我想到了那些自残的,想不开的人,他们多么不孝顺父母,就算有再不幸的事发生,也不该放弃希望,他们就没有想过父母该有多担心吗?父母虽然经常批评我们,但那都是为我们好,如果不是因为爱我们,父母为什么要因为你的小错误而生气呢?好好珍惜这些来自父母的爱吧,他们不会陪伴我们走完这一生,不要等他们不在了,才后悔,才感悟,那时做什么都没用了。我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人都够进一步的孝顺父母,领悟父母的爱。

  书,提醒着我们,警告着我们;书,帮助着我们,领导着我们。书中有很多道理,我们要慢慢学会,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不爱读书。书,在你寂寞时,无聊时陪着你。书,在你绝望时,失败时激励着你。书,在你伤心时,心情不好时,把快乐送给你。你仔细阅读书时,他是你谈心的朋友;你想不开时,他又是你的导师。所以热爱读书吧,他会给予你希望和帮助。

  国学书籍读后感 2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期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此刻,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我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资料,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教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弟子规》之后,我感触异常深刻,因为自我*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我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我,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在学*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彤彤!”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明白了,一会就来。”之后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当啊!

  国学书籍读后感 3

  国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国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复*,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第二天,我拿着卷子就有好几个生字不会写,词语不会组。这时我想起了《国学经典》里的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现在才明白,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去温*和练*,温*学过的知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电脑,当时我向妈妈保证只玩半小时。可是,当我坐在电脑跟前玩着精彩刺激的游戏时,早就把时间与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已经超时了。妈妈提醒我。我随口答应道:马上。一动不动的在电脑跟前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啪的一声,妈妈把电脑电源关了,生气地说: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这时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诺,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还能使自己内心获得快乐。

  我还有一个不好的*惯,也是我最大的缺点,遇到问题不去动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动脑筋,就成了一个木头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学*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善思,精思,学会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国学经典》让我收获人生智慧,踏上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

  国学书籍读后感 4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所创造的辉煌文明史,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无法可比的。曾经,这个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古典文化思想渐渐地被人们遗忘。而现在,这些古典文集被人们重视起来。我们实验小学就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及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对我而言,其中《弟子规》对我的受益最大。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重要儿童启蒙读本,它虽没有《诗经》、《论语》那样的气势磅礴,也没有《三字经》那样历史悠久,却包容了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教育孩子们懂规矩、守规矩。

  当我读完这本《弟子规》的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要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要有礼貌,遵老爱幼,守信用。特别是当我了解到(入则孝)里面“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时,对我的受益很深。“百事孝为先”。孝顺父母、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我们这些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小孩子们更是认为,父母爱我们就理应去孝敬父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如果父母不爱我们,是不是还要去孝敬他们呢?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父母所说的、做的都是为我们好,都要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他们爱不爱我,我都要真心地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并抚养我长大。弟子规里还教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道理等等。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中国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今后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国学书籍读后感 5

  收到《国学常识》一书也有一段时间了,由于放假外出,书评也就提交的有些晚了。

  说实话,《国学常识》一书并没有看完,里面的东西太多,包含的知识太杂,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了很多典故,*俗的来源,每个里面都包含这中国上下五千年中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包含了职官典制、法律文化、民生礼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哲学宗教、语言文学、书画艺术、戏曲曲艺、建筑园林、中华医药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生活中得方方面面,好多问题可以毫不费力的在其中找到答案。

  但是,我想说的却是,这些文化,现在知道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人会关注呢,社会是进步了,我们的知识面再不断扩展,不断的在接受新的知识,可是对于我们的传统,我们却一直在忽视,茶道起源于中国,而现在却流行于日本,韩国也在申请中秋节,而中国人在干什么,在过圣诞,过2.14,我并不反对洋节,但是在过洋节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难道就要丢掉吗,你问问现在的80,90后,100%知道2月14情人节,但对于七夕知道的就估计不多了吧。当然这好像与本书无关,但至少从这个例子,我们能看出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知识是很缺乏的,是该补补的时候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现在图书市场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了,题目吸引,而知识点也很多,每篇都很短,茶余饭后看上几篇,很是惬意,非常感谢《好书抢抢看》栏目!

  国学书籍读后感 6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国学书籍读后感 7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主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其中包含了亲情,友情,孝?,学*,等内容。

  就拿孝?来说吧,它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个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弟子规》,《入则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印像深刻,“亲爱我,孝向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及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了、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区别呢?

  作为我们青少年,能做到这点是非常值得赞赏和学*的。不过大多数人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都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过,从来都只有索取。连古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何况我们呢?父母生我们,养育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和劳动。区区这点小事我们都做不到吗?父母和子女有了代沟。子女不愿意跟父母多多沟通。父母批评了我们,我们就怒气冲天,顶撞父母,把父母当仇人一样。家庭没有了融洽的气氛。其实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我们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应该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有这样父母和我们之间没有了任何代沟,就像朋友一样,可以互相说心里话。小家庭和睦温暖,那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更加安定了。希望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勒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成金石堡垒。

  读了《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我要时时畅读,把它当成自我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针,不断完善自我!

  国学书籍读后感 8

  人之初性本善,善乃做人质根本。

  善乃做人根本,正如儒家所信仰,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在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他的人生方向是他自己决定的,而他选择的人生方向则是由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不同的人或事物所决定的,人善与恶决定于他由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在父母的教化中不断成长的,当他开始有记忆时,他便不断的在学*,曹植与其兄长曹丕的品质截然不同,同是在一个环境下长大的,而兄弟俩却截然不同,为什么。曹丕暴如猛虎,一心想夺取他父王的位置,而曹植却视权力于无物,才高八斗的他在其兄长的逼迫下不得不作出七步诗。这难道不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嘛?被乡人视为灾难,被别人惧怕,乡里人一心想除掉他,而他却全然不知自己在乡里人心中的地位,并很有礼貌的问乡里老人别人这么惧怕自己为什么都躲着自己,当他得知自己在乡里人眼里的地位时,他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为乡里人除掉害物。这说明他的本质并不坏而是在后天成长中造成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自别人眼里是一个灾难。

  人一出生就是善良的,曾在沈阳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小偷在偷东西,正在小偷将要盗窃时,一个小孩看见了,并喊了不许偷东西,当即,小偷给了那个小孩一个耳光,可是,现场并没有一个人为这个孩子讨回公道,而是在一旁观看。当你得知这个故事你是否想过,如果你在场,你是否会伸出手去帮助那个孩子,一个孩子知道去抓小偷而其他的大人却如此麻木,这说明什么。人本身是善良的,可是在成长过程中被自己所遇到的一些事情所感染,一种惧怕之心在他们的心中作祟,使得他们不敢去伸手。

  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反被诬陷,有多少人在帮了别人之后得到的不是帮助别人的喜悦而是被冤枉的痛苦与悔恨之情。正是有太多的这样的例子,所以使得人们的善心在不断的消退甚至消失。

  请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想想如今的社会状况,我们是不是该站起来来挽救社会的善心,来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如果想好了那就请站起来吧!

  国学书籍读后感 9

  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虽然他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中,他的启发式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就像*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一样,启发学生将*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让学生经历这个推导过程,那么往后知识的学*就会水到渠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告诉孩子们*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学*,反而会带给他们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一脉相承,可以更好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做到把握适当时机、因势利导,且循序渐进。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充分,更应结合新课标,把科学的教法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国学书籍读后感 10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着,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和合”境界。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事迹,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从品读、学*《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