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2-03 00:00:00 读后感

感动读后感1

  《珍惜每一次的感动》是我这次和妈妈一起共同阅读的一本书,生活中,感动的事情如同大海那么多,干嘛要刻意地去维护?然而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其实,正是因为感动就在你我的身边,才更应该去珍惜,更应该去细细品味,去发现让你感动的每一个细节.

  《珍惜每一次的感动》里面有许多的小故事,每当读完一个小故事,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对我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什么?”故事很多,有讲亲人之爱、友人之爱,也有陌生人之爱。然后妈妈还会问:”这个故事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在哪?”故事感动的地方很多,这里所有的故事都触动着我的心。最让我感动的要数《摔碎的心》,这篇文章记述了主人公小敏得了一种罕见的病后,父亲为了可以给女儿移植心脏,开始有意识地接触高危险工作,因为他买了保险,希望发生意外后可以给女儿拿到一笔保险金作为手术费用,甚至当他坠楼身亡时还保护着心脏,他想用这颗心脏换给女儿,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

  生活中也常有许多事让我感动,有一次我的橡皮弄丢了,不敢和老师说,可是又正当要用,急得团团转,我的同桌知道了,很爽快地把他的橡皮借给了我,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可是却发生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令我很感动,以至于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看完《珍惜每一次的感动》后,尤其是妈妈在一旁的提点,让我有了全新的感受,珍惜每一次的感动,去细细品味感动,体会人间烟花的烂漫,世间真情的可贵!我要记住以后我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我要学会去发现”美”去去学*”美”。

感动读后感2

  今天,我读完了《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这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的的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教师节那天,学生们纷纷向老师送自己亲手制作的礼物。其中有一个学生赠送的一件礼物很特别:纸上画着一双鞋。

  老师找到这个孩子,决定要亲自问问其中的原因。还没等老师开口,小女孩就问:“老师,您家里穷吗?”老师回答说:“不穷,那你呢?”小女孩把头低了下去说:“同学们都说我穷。”老师深情地说:“不,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怎样去关心别人,送这么好的礼物给我,我很高兴!”小女孩慢慢把头抬了起来,咧开嘴笑了。

  小女孩凭着自己的经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穿布鞋的人都是穷人!当她注意到老师也穿着布鞋后,便亲自画了双鞋送给他。她小小年纪就知道怎样关爱别人,并把她的爱心给予更需要帮助的人。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她的生活也许是贫困的,但她的内心比任何人富有。

  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是人们的攀比心理也更严重了。我们的眼睛都盯着奢华和高级,比谁的衣服贵,比谁的球鞋牌子响,比谁家房子大,比谁家的车高级……可是我们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生活并不富裕。有的爸爸妈妈下岗了,没有了正常的工资;有的爸爸妈妈是从外地来这里打工的,他们的工资很低;还有在边远地区,我们的同龄人因为家里没钱供他们上学被迫退学……

  读完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我有些惭愧。我们的确应该像这个小姑娘一样,把目光注视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并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能给予就不贫穷”,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铭记。

感动读后感3

  假期里,我读了《感动*》这一本书,当我把书合上时,心中的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起。

  书中塑造了37位为新*成立以来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感动*的人物。有轮椅上的英模:张海迪,人间的天使:邰丽华,183个孩子的父亲:丛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其中,丛飞的事迹让我十分震撼。

  1994年时,丛飞是一名优秀的歌手,在一次慈善义演中,他捐出了当时带的所有现金2400元。此后,孩子们称呼他为爸爸,朋友们总叫他“丛飞大哥”。

  之后,在长达11年时间里,丛飞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自己像玩命一样疯狂地演出,一收到演出费就立马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自己却身无分文。2005年1月,丛飞演出完毕,一头栽倒在后台。经医生诊断才得知:已经是肺癌晚期!妻子说:“我们不治了。”然而,丛飞家里总共只有1000多元的积蓄!医院给丛飞看病时,他坚持从保命的钱中拿出两万元捐给了贵州的孩子!

  2006年4月20日,丛飞永远地走了。他*生捐了300多万元,却只留给自己6个月大的女儿一本相册。丛飞,在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时,还想着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出了他人生最后的一笔钱,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我想: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凡的人,用真爱传递这人世间最美的真情,用真情谱写着人世间最华美的乐章。所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奉献,乐于奉献,在奉献中体现人生的价值,让生命得到升华!


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感动》的读后感 (菁华3篇)

《感动》的读后感1

  翻开《寻找身边的感动——记萧山区第三届最美教师(团队)》,心中涌起延绵的感慨。这些最美教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工作在我们身边,奉献在我们身边;为学生做榜样,为同事做榜样,为后世做榜样。

  他们的事迹*凡吗?

  *凡,因为他们每天一样在上课,一样在备课,一样在改作业,一样在课后辅导,一样要照顾自己的家庭。

  他们的事迹不*凡吗?

  不*凡,同样的上课,他们更有效率;一样的备课,他们能把教学设计得更合理、更有情调、更详细、更生动,甚至连字也写得更美;一样的改作业,作业改得更细致,还要随时给学生面批真正做到耳提面命;一样的课后辅导,他们做得更耐心更有人情味;而他们的家庭,一样照顾得很好。

  最美教师中有特教,连手语也看不懂的我,想象不出跟那些说不出或听不懂的人怎样打交道,怎样保持自己的耐心;也有一样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体现艺术的魅力与价值,用美去打动人,用美去传递爱,这些源于自于内心的爱,相信这些最美教师们,也天天在享受美、享受爱,因为他们给世界传递爱,世界也给他们反馈美和爱,我想,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教育,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向这些身边的最美教师们学*,是让自己也变得优秀的一条捷径,我也要行动起来,努力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让我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满意,做不到最美,也要争取做到美,加油!

《感动》的读后感2

  那天,我读完了《回眸感动》这本书,这是配合教材第四单元的主题丛书。里面有很多故事打动了我,比如《交接》、《信念·希望·爱》、《九步之暖》等等。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交接》一文。

  在一所农村小学里,一共有九个孩子: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读二年级,还有两个上三年级。学校里有一名老校长,有一天,他带着一名叫何娟子的新老师走进了教室。原来,老校长要走了,何娟子现在是同学们的新校长。

  老校长为了让娟子认识每一个同学,就开始点名。

  “盘山伢。”

  娟子看到孩子嘴唇边上挂着两行鼻涕,就掏出手绢,把他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娟子看见他扣子扣错了,于是忙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回到办公室,老校长突然说:“我不走了,我要留在这里为你们做饭呢……”

  娟子突然伏在老校长的肩头:“爸……”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一对父女。父亲在山村奉献了一辈子,也希望自己的儿女继承自己的工作,难能可贵的是女儿不仅把爸爸的“接力棒”接过来了,而且又要扎根在这里,即使再辛苦,也要为山村教育做贡献。由此,我想到了《桥》中的父亲,他那种不徇私情、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文中的父女真是如出一辙。《白杨》一文中的“爸爸”,为了建设边疆,他现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与文中的父女又是何等相似!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的好榜样!

《感动》的读后感3

  当我读完曹文轩的《学会感动》这本书时,我的心震颤了!

  作者小的时候常常处在半饥饿的状态,对于能吃上一顿饱饭的那种渴望可以说是虔诚的,能吃上那么一小点点肥肉,那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情。他吃肥肉的那种心境令我心酸:

  “肥肉吃到了嘴里,于是它爆炸了!等待多时,只有肥肉独有的油香,立即放射至你的全身,乃至你的灵魂。你,一块几乎干涸的土地,在甘霖中复苏,并陶醉。后来,你终于*静下来,像一只帆船懒洋洋地停在风*浪静的水面上,没有了前行的心思,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已获得,什么样的风景都已见过,心满意足了。”

  把肥肉吃到如此境界,真让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也许对我们这些已经腻到看见肥肉就控制不住发抖,好似看见一条颤颤巍巍的虫子,一想起它就想吐的孩子们的眼里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我们能深深地体会到他们那个年代贫困与艰辛的生活。现在我理解了妈妈那一看到我撒在桌子上的饭粒就心痛的感觉,还有每次看见我剩下一半牛奶就会忍不住地说:“凡儿,你知道吗,我们国家好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根本就喝不上牛奶,你有牛奶喝却如此浪费。”

  也许那些孩子对牛奶的向往也如作者吃肥肉时的这般心境吧!

  这一刻的我对自己的这种浪费感到羞愧和不安。我在心里对妈妈说:“妈妈,我懂你的心情了,以后我会学着珍惜这一切!”


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学会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

《学会感动》读后感1

  《学会感动》这本书是姐姐推荐的,也是在姐姐的陪同下一起看完的。姐姐选择了神秘的成长这一个章节让我写读后感,我开学上三年级觉得自己还有好长的时间去成长。姐姐带我朗读带我讨论带我思考成长的意思。

  “童年的和*时期终于结束,号角吹响,战场来到了脚下。”这个是文章的原话,可是我一点也不明白它的意思,成年的姐姐却是深有感悟。她对我说,我现在还是童年的时期,等慢慢成长就要和爸爸妈妈拉开“战争”的序幕了,听到这里我心里害怕极了。接着姐姐又对我说,是因为随着我慢慢成长会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甚至会和爸爸妈妈产生矛盾和争吵,所以就是“战争”。

  原来成长还要经历“战争”。我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会有好的也会有坏的。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成长过程居然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过程,”现在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在姐姐的开导下,我完成了对成长的初步感悟。

《学会感动》读后感2

  《学会感动》这本书告诉我们要会感激别人。要学会感激父母,感激帮助你的人,要学会感激。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要多读书要读一些好书,不要读一些坏书。写文章关键是积累素材,而积累素材的途径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观察,用你的眼睛去看。用眼睛看什么呢?看生活的美,再把这些美描写下来。这样你的作文、你文章就写活了。写东西不一定非要瞄着有意义。也可瞄着有意思。你要刻苦的阅读书籍,从中获得知识。不光要阅读文学的知识,还要阅读历史、哲学等类的书籍。

  就像莎士比亚说的:“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不看书怎么行?”

《学会感动》读后感3

  《学会感动》这本书是姐姐推荐的,也是在姐姐的陪同下一起看完的。姐姐选择了神秘的成长这一个章节让我写读后感,我开学上三年级觉得自己还有好长的时间去成长。姐姐带我朗读带我讨论带我思考成长的意思。

  “童年的和*时期终于结束,号角吹响,战场来到了脚下。”这个是文章的原话,可是我一点也不明白它的意思,成年的姐姐却是深有感悟。她对我说,我现在还是童年的时期,等慢慢成长就要和爸爸妈妈拉开“战争”的序幕了,听到这里我心里害怕极了。接着姐姐又对我说,是因为随着我慢慢成长会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甚至会和爸爸妈妈产生矛盾和争吵,所以就是“战争”。

  原来成长还要经历“战争”。我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我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会有好的也会有坏的。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成长过程居然是一个充满了痛苦的过程,”现在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为在姐姐的开导下,我完成了对成长的初步感悟。


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孝感动天》读后感 (菁华3篇)

《孝感动天》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孝感动天》的故事

  故事讲述舜孝顺的无上品格,哪怕父亲与后母,弟弟他们要让他修粮仓,从而放火烧粮仓,想烧死他,他也不会怪亲人,后面又让他挖井,然后活埋他,他也只是从不怪罪,因为他知道是父亲从小把他养大,所以不会怪罪,这是多么的孝顺,在公主告诉他父亲和弟弟要害他也不生气,就算他有很大的权力,也不会去反过来去对付亲人们,这是多么孝顺才会这样对待伤害过自已的人,一点也不像生活中有的人,在长大后就对父母踢,自己锦衣玉石,父母粗茶淡饭,粗布麻衣,看到时我是十分感动,多么的孝顺,多么令人感动。最后,天派来了使者来帮助他。

  这就是孝感动天的故事,难道你不感动吗?

《孝感动天》读后感2

  今天我观看了三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视频,其中令我最深刻的是《孝感动天》里的舜。

  舜是个孝顺的孩子,不管继母怎么对待他,舜仍然时时刻刻想着要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感到很惭愧。我们现在又优越的生活条件,父母*时辛苦地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学*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书中的主人翁学*,“百善孝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上,认认真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让父母也体会到我们的爱,就像乌鸦反哺一样,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家庭付出,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孝感动天》读后感3

  今天,我读了《二十四孝》故事,第一篇是《孝感动天》这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

  在朝代:虞,有一个孝子叫做“舜”,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失明的父亲听从后母的坏话让舜干这干那,还打他、骂他。不久,后母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象”,受到母亲的影响,象总是捉弄自己的哥哥,可是舜还是很喜欢自己的弟弟,孝敬自己的父亲和后母。后来,皇帝要找一个百姓继承皇位,一个大臣就说舜可以当此大任,就这样舜来到皇宫,他的一言一行让皇帝非常满意,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还给舜很多的粮食,两个女儿帮助舜料理家务、孝敬公婆、关照弟弟。象很不高兴,盼望舜早点死。父亲让舜补米仓,象就偷偷的放火,想烧死舜,看到舜没事,就在舜挖井时,把井堵上,可舜早就料到了,想办法逃脱了。舜一点也不记恨,还是对他们很好。最后,舜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派来大象和鸟儿来帮忙种田,开辟了很多荒田。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

  我读后很佩服舜,对了舜最后成了众所周知的好皇帝。


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感动》读后感500字 (菁华3篇)

《感动》读后感500字1

  《拿什么感动你,我的学生》这篇文章,文中提到了这么两件事:一位语文老师在认真地上他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听课的老师也很多,有校长、教导主任,也有很多的同行。这一节课讲的是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名篇《背影》。他上得很投入,学生们的情绪也很快地调动起来____作者情感、父子深情、离别情景。师生被文章中的父爱深深的感动着,老师情不自禁地朗读起课文:“-----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时,不知从哪个角落里传来的声音“又是哭!真没出息,还像个爷们儿吗?”“真是的,不就是一次分别么?好象是要永别似的”,那声音虽很轻,却让他很尴尬。

  另一件事是,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过去的“人质”事件时说到这样的故事:将领去边远之地戍边时,其妻子儿女则被留在君王身边作人质,君王一旦发现将领在外有不忠的行为,他的家人定遭不幸。这位老师)原以为学生听了这个故事,肯定要痛恨“人质”制度如何的不合理,可有的学生却说,“那还不简单,另娶一个妻子,不就有了许多儿女?”小小年纪,竟有此想法,当时这位老师就目瞪口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花一样的年纪,竟如此地麻木不仁!

  由此,我明白了教材编辑者为什么要将《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类离现实生活很远的文章删去了。这些文章的时代背景离我们生活的年代太远,已经难以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了。当我们在学*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法国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我们只能借助文字、辅导资料上的时代背景介绍,以及朗读时的语感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了。

  所以,我们教育者在教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还是要重视对他们进行人性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技能教育,毕竟能够升上大学的只是一部分学生。

《感动》读后感500字2

  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思考的书。书中写了*200位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人物的感人故事。这些人物内心坚强,积极向上,永不放弃,拥有值得我们学*的高贵品质。作者用激昂的笔触,细致的刻画了人物内心情感,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被他们的事迹所打动,促使我们的内心更坚强,更乐观。这是我们一生受用的美好品质,其中一篇文章让我思考了很久。

  想必大家都熟悉*的跳水皇后郭晶晶吧,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举夺冠,是*的骄傲。站在领奖台上,郭晶晶笑了。有谁知道郭晶晶笑容背后的心酸呢?她6岁进入游泳队,为了更好的训练,每天都要压腿。刚开始压腿,腿部的韧带拉得生痛,她哭了。最后好胜心帮助她战胜困难,将所有的泪水咽进了肚子里。夏天,别人穿着短裤、短裙都嫌热,而她只能穿着出汗服在闷热的游泳池里跑步训练。正是这样,打拼了整整10年,才站上了奥运会的领奖台。她成功了!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努力获得了成功。她如同一个水上精灵,在跳板上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让世人为之赞叹。不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郭晶晶在成功的路上不知流过多少泪水,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能摘取了今天的这枚奥运金牌。如果一个人整天想着摘成功的果实,却不付诸实际行动,光想守株待兔,那等田地荒芜了也等不到兔子。

  俗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现在需要忙碌地学*,辛勤的付出。当我们的努力得到回报,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们必须不断努力,因为只有努力了,才能靠*成功,离成功更*。

《感动》读后感500字3

  《*凡的感动》是记载和放大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该书用群众的语言、朴实的文风讲述*凡英雄的故事,希望《*凡的感动》一书能够激励更多当今社会的人参与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凡的感动》一书中记录了七十个典型人物,他们都是当今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或在*凡之中默默坚守,或在关键时刻毅然择善,用他们爱心和壮举提升了社会道德的高度、也为全社会树立了德行的楷模,为全社会标明了道德追求的方向和刻度。

  我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追求,坚持正确导向,高扬主流舆论,传递美好情感,守护道德良知,把最美故事持续不断地讲下去,把最美精神绵延不绝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更多的身边人砥砺品格、提升自我,凝聚起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大力宣扬*凡英雄的义行善举,热情讴歌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让寻找美、传播美、倡导美、践行美在全社会上蔚然成风。

  该书将成为人们规范思想行为、提升完善自我的道德准则,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要把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作为媒体责任和职业追求,激励更多的人见贤思齐、身体力行、秉持最美理念,筑牢道德基石,我要用自已的点滴善举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感动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感动*》读后感600字 (菁华5篇)

《感动*》读后感600字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留恋在校园里的每一寸光阴!文章讲的是一个6岁的加拿大男孩。接下来,我们一家人去了袁家寨子做客,讲解员给我们讲解了那里人们的生活*惯以及一些风俗。今天,我们几个小伙伴去买棒冰吃?我要学*张嘎,机智勇敢地应对学*和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考验。

  最*,我读了一本名叫《感动*学*双百人物规划精彩人生》的书。这本书既是老师布置给我的暑假任务,也是我心中早已渴望已久的一本关于*英雄的书。

  这本书中将了很多个人民英雄的故事,其中令我最为感动的就是《三轮车上的大爱》与《183个孩子的父亲》。

  第一个故事《三轮车上的大爱》讲的是河北老人白芳礼靠打工、捡破烂、帮别人看自行车......这一类的杂活来赚钱资助学校,到他93岁在20005年9月23日早晨临终时,他一共捐资助学35万元。他自己没有文化,却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账户上的存款是零。

  第二个故事《183个孩子的父亲》讲的是辽宁省盘锦市的一位父亲,他有183个孩子,他叫丛飞,原名张琮。他原本是一名歌手,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成为了一名义工,他资助了183名贵州、湖南等省的贫困儿童。为了给孩子及时的交上学费,丛飞玩命一样的疯狂演出,他常常收到一笔演出费后,马上就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自己却身无分文。2006年4月20日年仅37岁的丛飞永远的离开了他爱着和爱她的人们!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人:鲁迅、朱自清......我既看到了他们的人品、人格和精神。从今天开始,我要学*的他们的那种人品、人格与精神。做一个有志气、有爱心和有志向的人,长大后我要用我的志气、爱心来报答养育我的父母与祖国!

《感动*》读后感600字2

  《感动*》这本书以"双百"人物的英雄事迹、感人细节为教育元素,以学生学*成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教育主题,两者有机结合。读了这本书我感受至深。

  叶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翻开历史,2003年那一夜,一场令国人诚惶诚恐的非典至今记忆犹新。叶欣,一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长,她对那职业的孜孜追求和感人的事迹,同样被载入史册。2003年2月24日,叶欣在抢救患者时,被"非典"病毒闯进了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多天的身体,3月4日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被隔离。在隔离期间,她甚至询问自己科室的覃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工作让她在病床上完成。但多少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有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3月25日凌晨1时30分,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她真是一名忠于职守的好护士呀!

  她,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快乐和感恩的心面对身体的不圆满,以顽强的意志追求自己所热爱的舞蹈艺术,为世人奉献着自己的美与爱。她,就是*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邰丽华2岁时意外失去听力,但她爱上了舞蹈。虽然老师不看重她,但经过不懈努力,她从开始的转几个圈到后来的几百个,这种质的飞跃让老师和师妹们敬佩不已!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在残奥会上震撼世界,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感动国人。她将美的震撼奉献给世界,她是人间的天使。

  "双百"人物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心目中的道德榜样。《感动*》就是帮助我们学*先进道德榜样的好书。

《感动*》读后感600字3

  前不久我在我订阅的《感动*》这本书上读到一篇文章,使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我是导游,先救游客》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文花枝的年轻导游发生的感人故事文章是这样写的:年8月28日,刚刚做了三年导游的文花枝,带领旅游团队行至陕西省洛川境内。由于下雨路滑,突然,一辆载重40顿的加长大卡车载着一车煤炭猛撞过来。一瞬间,一场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惨剧发生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当即晕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文花枝醒来了,眼前的一切似乎是一场噩梦:旅游车变了形,游客们血肉模糊,哭喊声、**声、血腥味包围着自己。她被这一切惊呆了,自己被撞烂的车头牢牢卡在座位上,危急关头文花枝忍住剧痛,艰难的打出了报警电话,又立即向旅行社报告了事故消息。听到游客们的**,她用尽全力大喊:“大家一定要坚持,救援人员马上就来了……”她的声音稳住了大家的情绪,激起了游客们求生的欲望。

  救援人员赶到现场,看见血流不止文花枝准备先救她,但文花枝却吃力的说:“我是导游,我没事,先救游客!”但救援人员看文花枝伤重便不顾他的请求先救文花枝。文花枝再次喊道:“拜托你们先救游客,我年轻,我挺得住!”救援人员这才放下她去救游客。在救援人员救游客时她还用尽力气喊:“加油,加油!”知道在确认车上没人才叫救援人员把自己抬下车。

  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在我们这个和谐文明的社会里,就需要像文花枝这样的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在生命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啊!

  我们小学生从小开始就应该学*文花枝的这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时时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感动*》读后感600字4

  坐在寂静的电影院里,一片萧然,唯有那一幕,被深深吸引:一位母亲,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她的.眼神里尽是听课的专注,学*的刻苦,还含着无尽的母爱。

  一位母亲,为了自己失聪的儿子,十六年与孩子一起同窗苦读。她是儿子的老师,是儿子的耳朵,是儿子最温暖的怀抱,最贴心的母亲。

  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为了儿子的明天,辞去自己的工作,学唇语,用一个母亲惊人的耐力为儿子创造了奇迹。复杂的方程和定律阻挡不了她对儿子的爱,年过40岁的她学的再吃力,再劳累,却始终对儿子说:“我不累。”不累,是她爱的谎言;儿子,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谁能说她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努力?谁又能说她没有映雪读书的刻苦?她,一位*凡爱子心却不凡的一位母亲,就是同桌妈妈——陶艳波。或许,我们的母亲亦是如此,她们也是茫茫人海中*凡的人。也许,她们没有伟大的作为,却是你心中埋藏最深的那份感恩。赞颂母亲的伟大却似是而非,说母亲*凡朴素却又游刃有余。

  闭上帷幕,拉开我们现实的窗户。在那缕阳光的飘撒下,用心去描绘那熟悉的脸庞,用情去泼墨心中最美的她。因为爱,因为感激,因为有多少日子,是她陪伴在你左右,十四年相守,细心呵护。你是否这样报答她?幼时,她悉心照料,喂你吃饭,你报答她,把饭吐在衣服上;儿时,你快乐的玩耍,你报答她,给她洗不完的脏衣服;少

  时,为你有出色的成绩,每天送你上学,你报答她,埋怨她,与她顶嘴。她那无声的爱,胜似巍峨高山,潺潺流水。

  何不送她一株百合?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用你被感动的泪珠去感恩她那爱到憔悴的心?用一个孩子的名义,对她说:“谢谢您,妈妈,我爱您!”

《感动*》读后感600字5

  最*,我读了《感动*》这本书,其中吴登云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

  吴登云是一位十分尽责的医生。有一个婴儿,不慎落入火堆,幸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可完好的皮肤却损伤许多。无奈之下,父亲就把孩子送到了乌恰医院。吴登云看着惨不忍睹的小生命,感到阵阵揪心,决定立刻手术。可是婴儿身上一半的皮肤都烧掉了,又不忍心动仅存的那些嫩嫩的皮肤。于是,大家把目光投向了孩子的父亲。父亲听后,吓得惊恐万状,连连说不行。吴登云想:那只好从我身上取皮了。护士们听了,都说:“怎样能从医生身上取皮呢?”护士们都不配合,吴登云只好自我动手。他从腿上总共取下13张邮票那么大的皮,又拖着两条没有知觉的腿,来到手术台前做手术。吴登云用自我的皮,就来这个孩子,此刻那个孩子已经长大,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吴登云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医生。

  他刚来到乌恰医院时,这个医院连简单的阑尾炎手术都做不好,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认真工作。在做院长期间,他从外地买来水、土、种子,硬是在“生个娃娃容易,种活一棵树难”的帕米尔高原上,建起了一家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医院!我觉得吴登云很了不起,虽然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不顾自我、竭尽全力的工作、救人。连孩子的爸爸都不敢取皮救自我孩子,而吴登云却从自我身上取那么多皮救病人。像这样为病人献血、献皮的事,在他身上还有许多次,他说:“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吴登云在条件落后的帕米尔高原一干就是36年,但他从无怨言,而是进取去建设那里的医院,改善医院条件,更好地为那里的病人服务。我们必须要学*吴登云医生这种坚持不懈、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