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读后感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1

  美术教育其实就是教会学生从生活中表现美,创造美。用一句话说就是:“只要在生活中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就是美丽。”最*我学*了杨景芝老师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书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分析和论述她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芝麻开花节节高。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2

  我认为让儿童模仿画家的艺术探索与儿童美术教育是两码事。在儿童美术教育方面,我们应该以引导孩子为主,让学生懂得美,懂得分辨高雅与低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观。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儿童树立起高尚的人生境界。

  案例一:上学期,我在上六年级的一节美术课《名人漫画》时,有个学生仿照课本上的例图进行绘画,我本以为这位同学要照着课本来临摹,于是我观察了几分钟后,发现这位同学并非在临摹,而是在例图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他分析了人物的特征特点,通过本节课的重点夸张和变形的探究性学*,他掌握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人物的特征。

  案例二:《名人漫画》这节课结束之后,第二天,有位同学拿着绘画本来给我看,这位同学画的是一个面包师傅,她说几乎每天早上她都在这里买面包,通过透明的厨房橱窗,她能看着面包师傅一步一步地把面包制造出来,她觉得面包师傅特别厉害,于是她用了《名人漫画》这节课的方法把面包师傅画下来了。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学生已经可以把学到的东西融汇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个面包师傅并不是名人,但是却是这位同学生活中的一个人物,能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学*到的方法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我认为这位同学已经真正理解了《名人漫画》的知识要点了。

  在今后的备课当中,我要尽可能地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艺术形式设计不同的切入点,尽量贴*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切入点刺激起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联想,以生活进行类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们在创作这些艺术品时的`想法。同时,应当阅读更多的艺术家们的相关书籍,整理提炼出更多适用于教学方面的点,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系统,完整。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3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热情。儿童的学*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我受益非浅。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1

  儿童具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在心里的本领,他们的绘画创作活动常依靠这种牢固的记忆力。儿童对图形的直观记忆能力优于概念、知识所描述的客观现象。——《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在知觉中的视觉记忆对绘画创作特别重要,他们能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记在心中,比起跟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讲理论方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时通过记忆的提取再进行创作的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上学期的一节六年级的课《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课的时候,由于投影仪故障,导致那节课上课没有PPT,主要靠语言描述与课本的图片内容跟学生介绍我们祖国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学生创作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依照课本的例图做参考来画,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到2班上课,投影正常使用,在导入的环节,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国的美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了他们的'视觉记忆,在新授环节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创作丰富多样,效果明显比1班的强。

  案例二:上学期的春季实践活动,在进行之前,我明确地向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让他们把实践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活动后创作的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惊喜。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场景,包括场景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实践工具,场景中的树木类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细节他们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学们的作品画面都非常丰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美术经典作品供他们欣赏,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图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在课堂开展之前,多布置观察的任务,对观察任务进行细则划分;带领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幻想进行写生创作等。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2

  儿童具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在心里的本领,他们的绘画创作活动常依靠这种牢固的记忆力。儿童对图形的直观记忆能力优于概念、知识所描述的客观现象。——《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在知觉中的视觉记忆对绘画创作特别重要,他们能把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观察记在心中,比起跟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讲理论方法,让学生在绘画创作时通过记忆的提取再进行创作的的效果会更好。

  案例一:上学期的一节六年级的课《神州大地之旅》,在1班上课的时候,由于投影仪故障,导致那节课上课没有PPT,主要靠语言描述与课本的图片内容跟学生介绍我们祖国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在学生创作的环节,大部分学生都依照课本的例图做参考来画,画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效果并不理想。接着到2班上课,投影正常使用,在导入的环节,我用PPT展示了非常多我国的美景,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了他们的视觉记忆,在新授环节更是切入不同的角度展示神州大地美景,最后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创作丰富多样,效果明显比1班的强。

  案例二:上学期的春季实践活动,在进行之前,我明确地向三年级的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让他们把实践活动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仔细观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绘画创作。通过观察活动后创作的学生的作品让我很惊喜。大部分同学都能画出一个完整的事件场景,包括场景中的人物动态表情,实践工具,场景中的树木类型,路上的小石子等细节他们也能捕抓到。因此同学们的作品画面都非常丰富并富有趣味性。

  如果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们多鼓励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美术经典作品供他们欣赏,让他们积累到丰富的图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儿童智力,也有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如在课堂开展之前,多布置观察的任务,对观察任务进行细则划分;带领学生对学校环境进行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幻想进行写生创作等。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3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热情。儿童的学*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我受益非浅。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菁华3篇)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1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等图案,供孩子们练*涂色。在涂色前,认识了一遍蜡笔的颜色,并给孩子们说,我们要用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这些漂亮的颜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头发上,白色涂了看不出来所以不要用。

  涂色练*开始了,我巡回整个教室,了解并指导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没图,仔细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蜡笔使劲往猫咪身上图,我说“老师不是说了,不要用白色的蜡笔涂颜色吗?”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说“猫咪是白色的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猫咪的确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动画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纸,看了好久,猫咪虽然是用白色的蜡笔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认真细腻,连黑色的轮廓线上也没有蘸到白蜡笔。

  其实,画画只是表意的,白色的猫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达的,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练*涂颜色,不必拘泥于什么颜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红色黄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颜色,可是引导孩子不要使用某种颜色而让画面绚丽,却对孩子的审美产生了误区。孩子的作品应该随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艳丽。

  让我想到,今后在班级开展涂鸦活动时,在活动中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由此,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要为他们提供轻松快乐的绘画氛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2

  或许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这句话很有道理。

  由于参加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比赛的原因,让我对美术课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对很多看法或许心里能明白,可是却不能运用很好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这次上的内容是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而且这节课也是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领域,而新课标里“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领域。本学*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亮点,但是“实在”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回归课题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课题,而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亮点而亮点,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里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上完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想怎样,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可是想想,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能在这节美术课里学到什么?还是打个疑问。

  理所当然,我们的美术课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完整节课后,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且还能够创作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

  美术课堂的实质有效,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美的课堂设置环节,或者有多么的死气沉沉,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并且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他们美好的情操。当然,老师设置的环节让学生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地为这节课服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两张的协调关系往往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要么是有新鲜的环节亮点来吸引学生,要么是按部就班的传授,我的美术课题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不段地去学*和完善,既能够有亮点又能够把美术课的课题实效性表现出来,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谢,虽然这个学*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过后我发现,学*的重要性远远比成绩来得更重要一些。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3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通过美术学*,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 (菁华3篇)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1

  对于刚上中班的孩子,绘画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决定先来一次涂色巩固的练*,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兴趣,我印了很多白雪公主、奥特曼、公鸡、花猫、螃蟹、长颈鹿等图案,供孩子们练*涂色。在涂色前,认识了一遍蜡笔的颜色,并给孩子们说,我们要用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这些漂亮的颜色去涂,黑色只能用在头发上,白色涂了看不出来所以不要用。

  涂色练*开始了,我巡回整个教室,了解并指导孩子涂色的技巧,大半的时间过去了,我走到清清面前,一看,怎么什么也没图,仔细一看,他正在用白色的蜡笔使劲往猫咪身上图,我说“老师不是说了,不要用白色的蜡笔涂颜色吗?”他是一个不太善于言表的孩子,想说些什么,一旁的孩子都说“猫咪是白色的啊~”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中也暗暗想:恩,猫咪的确是白色的,而且我印的是一只,pettycat,动画片里也是白色的。我拿起他的纸,看了好久,猫咪虽然是用白色的蜡笔涂的,但是涂得非常认真细腻,连黑色的轮廓线上也没有蘸到白蜡笔。

  其实,画画只是表意的,白色的猫咪真是孩子想心中想要表达的,我的目的只是让孩子练*涂颜色,不必拘泥于什么颜色,黑色白色或者是红色黄色,都是一些漂亮的颜色,可是引导孩子不要使用某种颜色而让画面绚丽,却对孩子的审美产生了误区。孩子的作品应该随性一些,可以不要去追求型,追求色彩的艳丽。

  让我想到,今后在班级开展涂鸦活动时,在活动中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自由发展。

  由此,我明白了,绘画是一种表现创作活动,有着很多的想象创作空间。幼儿园的绘画作品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艺术价值,但绘画本身却对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绘画感兴趣,老师要为他们提供轻松快乐的绘画氛围,充分考虑到孩子的自主性,给予幼儿充分表现的空间,允许幼儿的个别差异,以及个性化的出现,**应以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画,每个孩子的画都是与众不同,想象都是很丰富的,画中都有着天真活泼、生动稚拙的美。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2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小学美术欣赏课业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一、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也应视为一种文化学*。通过美术学*,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站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如雕塑《艰苦岁月》,表现的是长征中一位红军小战士依偎在老红军身旁,被悠扬的笛声所吸引的感人场面。但其表现的并不仅仅是这些,作品还歌颂了红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了红军战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如欣赏《秦始王兵马俑》,从中感受祖国艺术文化的瑰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优秀儿童作品时,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二、在欣赏课中体现自主性

  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赏课中培养创造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创作,向前开辟;**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中班美术教育随笔3

  在家中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几把用过的牙刷,原本想再次利用它来刷水池的边角。在刷的过程中,因为蘸了洗洁精,无意间在水池壁上留下了奇特的印记,我突发奇想,能不能用它来画画呢?

  于是,我尝试着用牙刷蘸上广告色,在纸上随意涂刷,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画面。

  第二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颜料和消毒过的牙刷,请他们猜一猜,牙刷和颜料能做出什么好玩的游戏?

  孩子们开始拿着牙刷,再看看颜料,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妞妞先在颜料里蘸了一些红色,小心地在大纸上刷了一下,发现刷出了粗细不均的线条。于是,她放开手来回地刷了几下,兴奋地喊:“老师快看,我画了好几条长蛇!”其他孩子见状,纷纷拿起牙刷,蘸好了颜料,在纸上或左右或上下,一边画,一边说“我画的是小汽车”,“我画的是大树”。皮皮还画出了一大串糖葫芦,问旁边的小朋友:“谁吃糖葫芦!”秦泽华画了一条绿色的大鳄鱼,尖尖的牙齿却在背上。我问他为什么鳄鱼的牙齿要露在外面,他说:“大鳄鱼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就把牙齿露出来了。”还有陈敏言画的冰激凌,李锦浩画的具有艺术感的酷似天鹅的小鸭子,杜雨桉刷出的一大片草地等等。

  孩子们的想象随着手中的小牙刷飘落在纸上,毫无做作,没有像不像,只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其实,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画家。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为他们提供一些可创作的材料工具和物品,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创造,并耐心倾听他们说自己的画。

  当你看到这些画,你也许会说不像或看不懂,但正是这些**看不懂的画,恰恰是幼儿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我们不能用**的审美标准去品评孩子的画,因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要做一个聆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 (菁华3篇)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1

  一、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黑白也精彩》之子课题“动物的黑白世界”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视角渐渐关注到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甚至它们喜欢吃的东西等等。斑马、奶牛、斑点狗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动物,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黑白花纹的动物,这些基本主题经验是孩子们已经积累的。同时,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区域中很喜欢为小动物穿衣服(涂色),但都有这样共性的特点,就是不懂得很好地在轮廓线内涂色,而且坚持性不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明显特征,从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喜欢动物、亲*动物。经过我对当前我班孩子的情况分析,以为黑白花纹动物洗洗澡为切入口,在幼儿能接受理解的方式下,自己勾勒黑白动物的花纹并学*在轮廓线内涂色,即*得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的*惯。同时,我将活动延伸到班级的美工区,孩子们即能巩固装饰动物的黑白花纹,还能在动物的周围添画。

  二、活动目标

  1、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主要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2、幼儿学会画奶牛的花纹,并尝试在奶牛的身上画出来3、愿意为小狗、奶牛、斑马等动物设计花纹轮廓,并学*正确地涂色。

  4、寻找生活中与黑白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

  三、活动准备

  动物园的图片一张、郊游的音乐一曲、动物图片每人一张,人手一支粉笔,生活中的斑马线及象奶牛一样的花纹一朵、一朵的白云,记录表人手一张,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点。

  四、活动过程

  〈一〉花纹动物的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1、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幼:“去过”

  师“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三个幼儿讲一讲)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黑白花纹动物园去看看,有些什么动物呢?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出发吧,(放智慧树的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跳。音乐结束,老师出示黑白花纹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动物?(幼儿随便讲,有什么什么动物)。

  师:请幼儿再说说他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如果幼儿说不出,老师可以个别指出,让幼儿一个一个说,小狗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然后出示三种花纹图样。

  〈二〉画奶牛的花纹,让幼儿尝试在纸上画。

  师:这三种花纹你哪一种不会画,老师着重示范奶牛花纹的画法:“爬了一座山坡停一停,再爬一座山坡停一停,请幼儿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画。爬了许多座山坡累了,又回到出发点休息了。”请幼儿在地上学画奶牛花纹的画法,(每个幼儿在地上画花纹。老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作品。

  〈三〉白花纹添画花纹,并给动物配上适合的花纹。

  每组有现成的动物作品,但是没有花纹,请幼儿为他们设计花纹,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并放音乐。《琵琶曲》

  〈四〉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作品。

  〈五〉生活中相似的线条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与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斑马、奶牛、狗等等幼:斑马线与斑马身上的花纹相似,奶牛身上的花纹与白云的花纹相似、小狗身上的花纹与泡泡、雨点、露珠等相似。并展示课件。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幼儿的活动兴趣很浓厚,能够对动物身上的花纹进行想象,象泡泡、象白云、象斑马线等,通过儿歌的方式学画奶牛的花纹,幼儿的兴趣很浓厚,也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学画奶牛花纹的同时,幼儿虽然掌握了方法,但由于幼儿的年龄有限,有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点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能力,所以老师的要求也因人而异,准确看待每一幅作品。

  在本节课中,老师的引导较自然,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尝试、但是幼儿作画之前,老师没有交代动物身上应该穿适合的衣服,所以有的幼儿画的不够好,如果老师能够交代清楚,效果会更好的。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课件-桃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

  2、出示花苞图

  提问:这会是谁的花苞呢?

  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1、教师:原来这是桃树上的花苞啊!你们喜欢桃花吗?

  2、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尝试印画技巧。

  1、出示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桃树

  教师:看!前面有一棵桃树哦!桃树为什么不高兴啊?

  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原来这棵桃树说别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来晚了,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师拿来调好的颜料

  教师:那老师来帮小桃树穿衣服啊,让他高兴好不好?

  你们觉得春天的桃树会穿上怎样的衣服?

  3、个别尝试

  介绍作画材料,教师出示颜料,请幼儿伸出食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

  4、教师小结。沾的时候要伸出食指轻轻沾到颜料,按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去,这样印出来的花瓣才清楚、干净。

  四、教师示范印画。

  1、接下来老师来给桃树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师印的这些桃花是怎么样的?

  (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两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2、教师利用儿歌的形式启发幼儿印画的技巧

  (颜料盘里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我的桃花朵朵红)。

  3、画好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小蝴蝶贴到桃花上,让蝴蝶飞来采花蜜。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么,那边还有很多小桃树都不高兴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开满一树的桃花,引来小蝴蝶采花粉呢。

  五、幼儿操作印画。

  1、观察桌上的用品,教师提出点画要求。

  (手指上的颜色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2、知道手指点画桃花,先将食指沾上颜料,在轻轻地按在桃树枝上,点画时先找好位置,再轻轻按下去,颜料不能太多。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整洁,对动手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帮助。

  4、引导幼儿利用儿歌表现出大小不同的桃花。

  5、可以根据需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小草等与春天相关的内容。

  六、体验成功乐趣。

  1、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教师讲评。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3

  一、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黑白也精彩》之子课题“动物的黑白世界”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视角渐渐关注到动物身上的花纹、皮毛甚至它们喜欢吃的东西等等。斑马、奶牛、斑点狗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动物,而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黑白花纹的动物,这些基本主题经验是孩子们已经积累的。同时,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区域中很喜欢为小动物穿衣服(涂色),但都有这样共性的特点,就是不懂得很好地在轮廓线内涂色,而且坚持性不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明显特征,从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喜欢动物、亲*动物。经过我对当前我班孩子的情况分析,以为黑白花纹动物洗洗澡为切入口,在幼儿能接受理解的方式下,自己勾勒黑白动物的'花纹并学*在轮廓线内涂色,即*得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的*惯。同时,我将活动延伸到班级的美工区,孩子们即能巩固装饰动物的黑白花纹,还能在动物的周围添画。

  二、活动目标

  1、在参观动物园的过程中了解黑白花纹动物的主要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2、幼儿学会画奶牛的花纹,并尝试在奶牛的身上画出来3、愿意为小狗、奶牛、斑马等动物设计花纹轮廓,并学*正确地涂色。

  4、寻找生活中与黑白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

  三、活动准备

  动物园的图片一张、郊游的音乐一曲、动物图片每人一张,人手一支粉笔,生活中的斑马线及象奶牛一样的花纹一朵、一朵的白云,记录表人手一张,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点。

  四、活动过程

  〈一〉花纹动物的特点,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

  1、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幼:“去过”

  师“动物园里都有些什么呢?(请三个幼儿讲一讲)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黑白花纹动物园去看看,有些什么动物呢?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出发吧,(放智慧树的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跳。音乐结束,老师出示黑白花纹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动物?(幼儿随便讲,有什么什么动物)。

  师:请幼儿再说说他们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如果幼儿说不出,老师可以个别指出,让幼儿一个一个说,小狗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斑马身上的花纹是一条一条的,然后出示三种花纹图样。

  〈二〉画奶牛的花纹,让幼儿尝试在纸上画。

  师:这三种花纹你哪一种不会画,老师着重示范奶牛花纹的画法:“爬了一座山坡停一停,再爬一座山坡停一停,请幼儿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画。爬了许多座山坡累了,又回到出发点休息了。”请幼儿在地上学画奶牛花纹的画法,(每个幼儿在地上画花纹。老师巡回指导。)展示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的作品。

  〈三〉白花纹添画花纹,并给动物配上适合的花纹。

  每组有现成的动物作品,但是没有花纹,请幼儿为他们设计花纹,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并放音乐。《琵琶曲》

  〈四〉幼儿的作品,评价幼儿作品。

  〈五〉生活中相似的线条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与动物身上相似的线条,斑马、奶牛、狗等等幼:斑马线与斑马身上的花纹相似,奶牛身上的花纹与白云的花纹相似、小狗身上的花纹与泡泡、雨点、露珠等相似。并展示课件。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幼儿的活动兴趣很浓厚,能够对动物身上的花纹进行想象,象泡泡、象白云、象斑马线等,通过儿歌的方式学画奶牛的花纹,幼儿的兴趣很浓厚,也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学画奶牛花纹的同时,幼儿虽然掌握了方法,但由于幼儿的年龄有限,有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点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能力,所以老师的要求也因人而异,准确看待每一幅作品。

  在本节课中,老师的引导较自然,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尝试、但是幼儿作画之前,老师没有交代动物身上应该穿适合的衣服,所以有的幼儿画的不够好,如果老师能够交代清楚,效果会更好的。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美术教育随笔通用10篇

  美术教育随笔 1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美术启蒙要谨慎择师

  教师在儿童学*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还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

  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绘画有助于完成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

  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直觉画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将此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她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现在她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博士了。应正确评判儿童画

  大人们常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美术教育随笔 2

  传统的中学美术教学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这一点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于是在教学中,往往出现教师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而学生也以课的内容为主进行临摹和创作。

  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合作互动学*,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的过程,我想美术教育也是一样,不仅要学好基础美术知识,更要走到生活中去,因为“美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美丽。通过美术课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我在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很多学生只会照着画,如果你让他去创作,他就会很头痛。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我上了一节《美丽的纹样》课,在课前我准备了充分的图片材料,因为创作纹样需要生活中的素材,例如:风景照片、花草照片,各种动物照片等,所以我上网找了很多图片并打印出来,课上我先是讲了纹样的发展历程、种类和变形方法,并用“绵羊”、“鸡冠花”为原型一步一步的讲解它的变形过程和注意事项,学生们听得很认真。然后我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动植物,自己想象,进行各种类的纹样创作。我把我课前打印的图片发给学生,学生们看到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兴奋,马上就有了创作热情,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我决定在整个年组办一个“自主创作——美丽的纹样”的展出活动,把创作突出的学生作品在学校大厅的黑板上展出。但不许抄袭,一定要原创设计。学生们听了很是积极。我发现也有一些学生想了很久就是不知该怎么画,我于是给他们引导,帮他们分析,于是学生又突然有了灵感,画的也很快。

  “自主创作——美丽的纹样”的`作品展出当天,全校很多学生给学校一楼大厅围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评论着他们看好的作品,作品被展出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总之,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意识,调动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相信自己,感受创作的无穷乐趣。

  美术教育随笔 3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教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我一直在思考。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为创新之人。”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善于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小心翼翼地呵护促使其茁壮成长,那么课堂教学才会真正散发出独特的灵性和魅力!著名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只要我们正确地加以引导,孩子们的潜能意识都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记得那是上写意国画课的时候,户外阳光照射在教室的玻璃窗上,给教室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此时教室里大伙的心情与天气一般灿烂。在绘画之前,我首先讲解、演示了几种墨与色的变化,及墨色混合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尝试绘画,一会儿,学生们每人已完成了好几张*作,他们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放在靠窗的桌子上等着晾干,意犹未尽地又拿出新纸开始继续作画??几分钟过去了,再回过头看看自己的作品,却惊奇地发现,经阳光一晒,作品的颜色变浅了,但笔触明显,没有了刚才湿润的光彩与韵味了,一切变得*淡无奇,感觉甚是遗憾。这时,我随手拿了一幅画,举得高高的,对大家说:“这幅画刚才的颜色很鲜艳,现在为什么变淡了呢?”学生都不知是什么缘故。我又拿起一幅未完全干透的作品,对着窗户一照,光线透过纸背,画面的颜色比刚才浅多了。学生们露出了疑惑的眼神,这时,我把*时的国画创作心得抖出来:“同学们,在画国画的时候,不紧要画出形体也就是物象,还要注重意境、笔触,更要注意色墨的深浅,在绘画时墨色比你想要的效果要深一些,干后就会变得和你预想的差不多了,否则就会达不到你的预期效果。

  学生们听后又开始认真的调墨色绘画了,我让画完的'学生把画自己贴到黑板上展示,很快黑板上贴满了,多数同学画完了见没地方展示自己的作品,都非常着急,这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把画贴到玻璃上吧”,我说可以呀,对着太阳的玻璃窗上很快贴满了作品,在阳光的映耀下,显得朦胧迷离意境深远,有个学生说老师我们举办个画展吧,就叫‘朦胧画派”,我对学生的提议大声叫好,让班里所有的学生都来当观众、当评委,学生们一下子沸腾起来,纷纷当起了小评委小观众:你的画墨重了些,他画得不太像,这幅墨色刚好有意境,那幅画表现手法太好了墨色靓丽笔触鲜明??他们个个都像是一个美术鉴赏家,津津有味的、眉飞色舞的欣赏评述着自己的杰作。快下课了,我按耐住自己万分感慨的心情,请同学们静下来,在同学们期待的眼神中说:“同学们,对于今天的活动课,你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1:“我的几个好朋友都说我的作品太美了,希望我能画几张送给他们呢!”说完自信地笑了。学生2:“今天,老师我们都当起了小评委小观众,举办了班级画展,还表扬我们有创意,让我们很有成就感,老师谢谢您!”学生3:“今天,虽然我没能够画出很好的作品,但是我有信心,下次一定画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展览给大家看,老师,我有机会的,是吗?”我点点头。??下课了,本以为学生的兴趣活动会到此为止,走出教室到外面去玩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对自己的创意是如此地在意与珍惜。

  只见两个*时画画不太认真的“小调皮”这时正在教室外大声地喊:“快来!快来!免费参观!免费参观!??”这时别班的学生被他们的喊声和窗户上与众不同的现象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约而同地走*教室的窗户旁参观起来了。我站在一旁偷偷地看着,发现学生神气十足的评价自己的作品:“这边稍淡了点,那边浓了点??”小画家的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要知道很多学生从来没有这种待遇呢!今天,他们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他们在兴奋与成功的娱乐中学*了知识。

  总之,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给学生的学*带来无穷的乐趣,让他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乐、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益智。我想这即尊重了学生的愿望、乐趣、情感,又激发起学*的热情,会给今后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美术教育随笔 4

  周六的课余班结束后,我对有的完成作业不太好的幼儿家长交待了一些希望注意的问题,比如说在家让孩子多动手画画、撕撕,或者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画一起剪,看看孩子是怎样创作自己的作品,可是家长总是不以为然。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

  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但对孩子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美术技能对于幼儿来说,虽然不是必备的素质,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培养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却会深深地铭刻在幼儿的头脑中,并且长期地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工作和生活,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对幼儿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美术活动是幼儿表现自我、创造世界的一种有效语言,它赋予幼儿的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善感的童心,更给了他们天马行空的创造空间。幼儿期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我们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甘肃省保育院的卫蓉老师研究认为: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更好培养创造性思维释放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家长们必须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我希望小四班的家长们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他画小鱼你画波浪,他撕汽球你撕白云,不论再忙,晚上一个小时阅读游戏时间总是要挤出来的,不要让时间白白溜走,且行且珍惜……

  美术教育随笔 5

  在美术教育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儿一味地模仿学*,是被动的学*者,没有范画,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另一种是接受教育改革思想后,走入误区,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教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让幼儿盲目地创造,放任自由片面强调个人情绪情感的抒发,忽视教师的辅导,使得幼儿失去美术的兴趣,因为他们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难于用美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见,这两种倾向培养出来的幼儿都是不成功的,是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些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一、亲*生活,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情趣。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创造活动。”一切的创造都源于生活,新《纲要》也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亲*生活,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从而萌发创作欲望。

  (一)、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小年龄段美术活动教材时,我根据该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及其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如幼儿喜欢小动物,我就设计“可爱的小兔”、“小花猫玩球”等绘画内容,“可爱的蜗牛”作为纸工、泥工的内容。还可选择他们熟悉的玩具、物品为题材,如“会变魔术的纽扣”等。除教师预设外,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让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的美。

  1、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界万物的形态,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还可到生活中观察建筑、环境设计等。运用照相机拍摄各种图片、对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各镜头进行定格引导幼儿去发现,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让幼儿在生活游戏中随时随地观察美、欣赏美,还能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如我组织的综合活动“螃蟹”,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创作,事先让幼儿收集各种图片,通过饲养观察实物,听自创音乐《螃蟹》,做手指游戏,渗透看、听、说、做多种感官,让幼儿在功夫外创作。

  2、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因为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了题材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美术角放上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感受其色彩的鲜艳,认识颜色的种类。另外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使幼儿感受美,从而大胆想象创作。也可将教师创作的作品、优秀儿童作品张贴在小画廊里,用渗透式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大师的作品。

  二、引导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新,自由表达。

  (一)、用新颖的组织方式,激发幼儿美术创造的欲望。

  1、用添加法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一:圆形,可以启发、引导不同年龄的幼儿用添画的方法画出气球、苹果、车轮、太阳、笑眯眯的脸、救生圈、表、皮球、盘子、猫、兔子等物体。到了中、大班还可以进行圆的畅想。我不仅要求幼儿现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例二:教师只提供基本部分示范,让幼儿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如教师示范一只小兔,小班时让幼儿联想小草及绿色的草地,中大班联想到两只、三只,联想至萝卜、白菜、田野、森林,乌龟、小鸟等,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纸上。

  2、情景再现,帮助理解主题,大胆创作。

  教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再现情景,进行情绪的渲染,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充分想象。如初次学*画人—可爱的海腾,教师:海腾去广州已有半个月了,我很想他,你们呢?幼:想,我都想死他了。教师:那我们来画下笑眯眯的他留作纪念,好吗?幼:好。教师:怎么画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边用手摸身体的各部分边感知如何用美术语言表达人物。在水泥地上,可爱的海腾形态万种:有大头小身卡通式的、有坐在地上的、有两脚*开手长在头上的、有单脚侧身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子琪的画,他的表达是又高又大的是嘉嘉,小一点的是海腾,最小的是我,他是那么形象地再现了他们三的关系和他们的身高比较。

  3、游戏法激发创造的热情

  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如开展“小小摄影家”的游戏,游戏前,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架玩具照相机,请他们做小摄影家,他们的顾客是教师事先放在教室各个地方的漂亮的布娃娃,积木房、小鸡、小鸭等玩具,要求每给它们照一张相就要画一比张照片。当幼儿听说要当摄影家时,高兴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门前还要向小动物们提醒道:“不要动,笑一笑。”模仿起**来惟妙惟肖,津津有味,并认真画下每一张照片。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其它的还有绘画接力,合作画等游戏形式,幼儿都很喜欢,乐于参与。

  4、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启动想象的翅膀

  美术活动中,多采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的情绪感,将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幼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起联想和想象,启动幼儿想象的翅膀。欣赏一些名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并把所听所感画下来,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让幼儿随着音乐进行表演,幼儿自信、自如的表演栩栩如生,表演各种动物的走路姿态,幼儿展开想象,笔下的动物也就千姿百态跃然于画纸上。幼儿还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爱好,要求幼儿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给幼儿计讲童话《小兔历险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故事高潮后将会发生什么,鼓励多种设想,幼儿敢想了,创造性思维活跃了,自然而然孩子们的绘画表现就会更加积极投入,所表现的内容丰富奇妙,充满热情。

  5、动手做做玩玩,感受创作乐趣

  美术动手操作能力对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发展创造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必要的途径。幼儿动手动脑,独出心裁地创作,能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尽可能开展多种手工操作活动,如:纸团印画、印章画、吸管吹画,树叶粘贴、泥工塑造、蔬菜拼盘……在“萝卜黄瓜拼盘”中可见幼儿的创造想象是多么丰富的,他们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增将现实和想象的东西拼制出来。

  6、幼儿做幼儿讲,在自我表达中提高创造表现。

  “小孩子得到了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我在美术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幼儿讲的机会,让幼儿能充分的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利于教师读“懂”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继续创造。如:在绘画“秋天的果实”活动中,一个幼儿在画好的大树上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教师问:“你的水果树很漂亮,你为什么这么画?”这个孩子乐滋滋地回答:“有了这种树,人们不用太辛苦,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教师恍然大悟,忙引导说:“西瓜这么大,能挂在树上吗?”孩子片刻说:“给它一个网兜吧!”说着给西瓜画了个网兜。孩子的创造就这样在讲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又如在组织“会变魔术的纽扣”时,我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纽扣,激发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纽扣象什么,幼儿纷纷说名胜香蕉、象蘑菇、象小花等。让幼儿在动手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中,又让幼儿说说摆出来的名称什么,有些幼儿说自己拼出来的象小路、象花、象房子……幼儿在说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大胆拼摆。

  (二)、教师激活性启迪和引导性启发的指导方式,促进孩子的想象力种创造力

  发挥儿童绘画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改变以前传统的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由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运用欣赏观察、讨论交流、尝试演示、思考的方法,多出局部范例,多作局部示范: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更多的让孩子自由画、创意画,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如:在“可爱的海腾”中,幼儿对于人物的掌握只呈现自己的意识,有幼儿手或手脚都画在头上,有幼儿是单线条画手脚,教师就利用泥工“拼小人”使幼儿了解头和脚该粘在什么部位同时粘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人物的动态就不一样。通过这样教给幼儿规律性的技巧,又没框死幼儿的思维,是较可取的。在玩用废旧矿泉水瓶制作的“射水枪”时,教师:“射在地上的水象什么?”幼儿在引导启发下观察,想象,立刻进行“水渍画”的创意,他们快乐且乐此不疲。

  三、同家长共同欣赏和重视幼儿的创作成果,提升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年幼的儿童往往是为得到父母和教师的认可而学*。因此,家长和教师认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指导家长学会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而**的思维是抽象的,要想两者达成共识,**必须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去学*。当**了解了幼儿,并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时,应对作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激发幼儿再次创作的欲望。对于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应指导家长并和家长一起与幼儿探讨,以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目标,促使幼儿的潜能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专教法与学法的对象是教师与幼儿,他们都是主体。要在幼儿园美术创新中培养幼儿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独特的人,教师首先要树立美术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意识,应提高创造教育的能力,应掌握美术创新教育的要求、方法和策略。其次恰当运用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法与学法,使幼儿真正成为“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有创造”的人。

  美术教育随笔 6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也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在美术教学方面,我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开创新路子、改变新的观念,我们逐渐认识到:孩子们笔下那稚拙可爱的形象是最生动有趣的,谁说他们只是随意的涂涂画画呢?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观念的更新

  过去的美术教学,会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注意孩子线条画得好不好、像不像,颜色对不对,是否与老师的范画一样……这样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渐渐地领悟到:通过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二、绘画工具及材料的多样化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幼儿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幅幼儿作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亮丽的色彩。其次才看技巧及创造能力的表现。大部分的孩子对一些艳丽的色彩有兴趣,喜欢涂抹颜色。如果绘画工具仅限于蜡笔或油画棒,由于涂色时需要一定的力度,绘画速度稍慢,时间过长会削弱他们的兴趣,甚至会厌弃这样的活动。而水粉颜料鲜艳、强烈,有很强的覆盖力,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并且水粉笔容易掌握力度的大小。我在指导幼儿绘画时,经常用勾线笔、蜡笔、水粉等工具,指导幼儿描绘出色彩丰富、充滿童趣的作品。还可以手工与绘画及装饰结合组成一幅画。既丰富活动又从多角度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运用多种材料配合进行绘画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给孩子准备一些挂历纸、彩纸、海绵、瓶盖、旧牙刷、树叶等,孩子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材料,这样的`撕撕贴贴、印印画画不仅给幼幼儿以绘画形式上的更新,满足了幼幼儿的好奇心,也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创作出的画面也更加生动活泼。

  三、绘画技巧的练*与创造应是同步进行的

  现时有许多的文章与资料都谈到非常重视幼儿绘画的创造,但对于技巧的练*是谈之却少。就从我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来谈,创造固然重要,反之,没有技巧的练*创造谈何而来呢?就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创造力远远要大于技巧的表现,但由于技巧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心中有画”但无从下手。我认为,对于初学画画的孩子来说,技巧的练*应该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小班的教学,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进行范画讲解。时下,不正说幼儿园美术教学要以创造为主,活动中进行讲解,这样会限致幼儿的思维。我觉得不然,创造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认清这两者的关系,在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随笔 7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美术启蒙要谨慎择师

  教师在儿童学*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还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

  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绘画有助于完成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

  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直觉画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将此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她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现在她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博士了。应正确评判儿童画

  大人们常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美术教育随笔 8

  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绘画是儿童大都有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美术启蒙要谨慎择师

  教师在儿童学*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还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

  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绘画有助于完成知觉和思维的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

  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直觉画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将此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她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现在她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的博士了。应正确评判儿童画

  大人们常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得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美术教育随笔 9

  在家中打扫卫生时,发现了几把用过的牙刷,原本想再次利用它来刷水池的边角。在刷的过程中,因为蘸了洗洁精,无意间在水池壁上留下了奇特的印记,我突发奇想,能不能用它来画画呢?

  于是,我尝试着用牙刷蘸上广告色,在纸上随意涂刷,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画面。

  第二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颜料和消毒过的牙刷,请他们猜一猜,牙刷和颜料能做出什么好玩的游戏?

  孩子们开始拿着牙刷,再看看颜料,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妞妞先在颜料里蘸了一些红色,小心地在大纸上刷了一下,发现刷出了粗细不均的线条。于是,她放开手来回地刷了几下,兴奋地喊:“老师快看,我画了好几条长蛇!”其他孩子见状,纷纷拿起牙刷,蘸好了颜料,在纸上或左右或上下,一边画,一边说“我画的是小汽车”,“我画的是大树”。皮皮还画出了一大串糖葫芦,问旁边的小朋友:“谁吃糖葫芦!”秦泽华画了一条绿色的大鳄鱼,尖尖的牙齿却在背上。我问他为什么鳄鱼的牙齿要露在外面,他说:“大鳄鱼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就把牙齿露出来了。”还有陈敏言画的冰激凌,李锦浩画的具有艺术感的酷似天鹅的小鸭子,杜雨桉刷出的一大片草地等等。

  孩子们的`想象随着手中的小牙刷飘落在纸上,毫无做作,没有像不像,只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愿。

  其实,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画家。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意愿,为他们提供一些可创作的材料工具和物品,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和创造,并耐心倾听他们说自己的画。

  当你看到这些画,你也许会说不像或看不懂,但正是这些**看不懂的画,恰恰是幼儿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我们不能用**的审美标准去品评孩子的画,因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要做一个聆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引导他们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美术教育随笔 10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有关艺术活动要贴*幼儿生活的阐述幼儿生活在充满艺术的世界中,他们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充分主动自由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不断积累美的体验。因此,绘画是激发幼儿追求美的愿望、感受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由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局限,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那些令他们感到新奇或不满的事情,他们常选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边画边用语言进行补充,从中表现自我,使情绪、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绘画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一生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通过听、说、看、想、画等方式选择合适幼儿的活动内容,营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气氛,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提问“你家的盘子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样的花纹?”让幼儿根据*时生活的经验来回答,此时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连*时不大发言的幼儿都被激发了,因为这些问题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犹如重现眼前。而在欣赏青花瓷盘图片时,我也请幼儿说说喜欢哪个盘子,“盘子边缘的花纹是怎样排列的”让幼儿边观察边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在评价活动中,我也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你喜欢哪个小朋友设计的青花瓷盘?为什么?”整个活动都将幼儿自由表达渗入其中,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发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二、绘画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绘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学*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由感而发、由情而画。为了能让幼儿对创作感兴趣,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我首先收集一些青花瓷盘给孩子们欣赏,让他们充分地观察和感受它的美丽花纹和色彩搭配,说一说“你喜欢哪个盘子?”“盘子上的图案是怎样排列的?”“这盘子和我们家里的盘子有什么不一样,上面有几种颜色?”,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我还展示了图示,让幼儿知道利用中心对称进行作画,由于这个活动对大班幼儿展示的,因此我并没有用范画来约束幼儿,而是让他们参照图示的方法,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一次性盘子上进行装饰,我们会发现幼儿作画时情绪都很高涨,都有自己的想法,在展示时我们看见了各不相同的青花瓷盘,感受到了青花瓷盘的独特美。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要培养幼儿创造性可渗透在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三、绘画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

  美感在幼儿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正常的教育途径,能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青花瓷盘”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现在的幼儿对传统的文化了解的很少,为了让幼儿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深入了解,我向幼儿展示了不同花纹的青花瓷盘的图片,让幼儿发现它独特的色彩搭配,并提供各式盘子供幼儿选择,蓝、白颜料,棉签等材料供幼儿作画,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作画,各具风格,他们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我表现的'愉悦情绪体验,幼儿的审美情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绘画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幼儿的任何一件作品无不需要幼儿的手与脑的结合,如:小班幼儿主要是涂色,它也需要幼儿思考用何种颜色进行涂色,色块与色块之间的颜色搭配;中班幼儿在模仿范画的基础上,进行涂色,又比小班提高了一个层次;大班幼儿在作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并涂上背景,要求就更高了。逐步锻炼了幼儿的手部肌肉的能力,同时幼儿绘画不仅是记号笔作画,还会有水墨画、棉签画等,《青花瓷盘》就是一项棉签画,幼儿不仅体验到棉签作画的乐趣,而且也提高了幼儿作画的技能,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绘画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在《青花瓷盘》的活动中,依依对着甜甜说:“你画的什么呀,好难看啊!”这时甜甜听到后伤透了心,打击了她的创作欲望,使她感到很自卑,这时我听见后及时鼓励他,“依依,可能甜甜还没画好,我们看不出她画的什么,不如让她来跟我们说说吧。”甜甜把画的内容跟我们说道:我们还小,我想让奥特曼来保护我们,就画了个奥特曼。听完后我赶紧鼓励说:“你的想法真不错哦!”她听后又恢复了创作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让幼儿树立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幼儿有多么重要。

  创作绘画不仅能给孩子带来一点快乐,也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眼中的事物是美好的,我们教师的责任是让幼儿时刻感受世界的美丽,希望孩子在自由绘画中绘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蓝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