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

首页 / 地理教案 / | 地理教案,初二

初二地理教案1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自主预*】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区域,比如区域、区域和区域等。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身份”。

  2.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3.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带、带和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带、带、带。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根据各地的、和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一(河流)一线一致。

  3.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4.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第、级阶梯分界线一致,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教师点拨】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1月0℃等温线;③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如何划分的?(如下图)

  (1)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绝大部分位于我国非季风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上。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该分界线(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青藏地区的*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和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相吻合,该界线(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精选例题】

  1.把下列地理区域与其对应的类型用直线连起来。

  ①浙江省A经济区域

  ②沪宁杭地区B行政区域

  ③季风区C既是自然区域又是经济区域

  ④珠江三角洲D自然区域

  2.下列各组地理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天津市B.南方地区、亚热带地区、广州市

  C.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哈尔滨 D.青藏地区、高原气候区、*市

  3.我国邮政编码中的第一、二位编码,第三、四位编码,第五、六位编码分别表示()

  A.省、市、县B.省、县、乡 C.市、县、乡D.省、市、乡

  下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按要求完成4~6题。

  4.山脉东侧的河流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珠江

  5.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B.大致与1月O℃等温线吻合

  C.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6.下列山脉中,既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脉C.秦岭D.昆仑山脉

  7.我们所学的教材将*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

  8.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们在划分时只考虑了地理位置B.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存在

  C.四大区域是从宏观上划分的,区域内部差异很大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太行山”

初二地理教案2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方千米2、跨*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初二地理教案3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⑴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①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⑵图中数码①和②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⑶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③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②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④

  ⑵.秦岭-淮河 ⑶.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⑴A是_____地区,B是___

  地区。

  ⑵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_

  _________。

  ⑶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⑴西北地区、青藏地区⑵秦岭和淮河一线⑶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⑶.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集中分布在宁夏*自治区。

  [答案] ⑴、半干旱 增加 ⑵、草地 A ⑶、宁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原是 ( )

  A.东北*原、华北*原 B.成都*原、华北*原

  C.东北*原、成都*原 D.长江中下游*原、华北*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①华北*原 ②东北*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⑤塔里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⑤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⑴.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⑵.AB两区界线与

  __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_________级阶梯

  ⑶.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①位置和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⑴.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⑵.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_______。

  ⑶.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人们利用________和

  __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⑷.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尤以__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_______引水工程。

  ⑸.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⑹.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____状和____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⑴.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

  ⑵.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⑶.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

  ⑷.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①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_____

  ②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_____

  25.(20xx聊城)读*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

  (2)①②③④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②是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__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第十五单元 *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⑴.略 ⑵.秦岭 淮河400 一 ⑶①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能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⑴.高原、盆地⑵.三山夹两盆⑶.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⑷.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⑸.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⑴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⑵.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⑶.高温多雨,温和湿润⑷.①降水②气温

  25.⑴黄土高原⑵400⑶逐渐减少⑷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初二地理教案4

  一、“什么是地理”。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文、地理有深入的研究。在西方,地理的意思是“大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对地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它包括自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文、水文、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如人口、人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身边的地理

  二、“为什么要学地理”?

  (一)解开地理之“谜”

  运用图片展示学生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学*身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入手,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一想:建设服装厂、乳品加工厂该如何选址?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图片,从服饰、体育活动等入手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在授课时,我以“*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生对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非常感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乡随俗”。

  三、“怎样学*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提出必要的学*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2、课堂上:

  (1)会听,根据预*情况有针对性的听讲,听重点、难点。

  (2)会看,看地图是学*地理的基本途径,养成“一手书一手图”的*惯

  (3)会记:对重点知识做好标记,同时也要做好笔记。

  3、课下:及时复*所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

初二地理教案5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方千米2、跨*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初二地理教案6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和课标要求

  本节课在学生上完大洲和大洋后进行,前一节为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做了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海陆变迁的原因、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重点在于学生通过阅读板块分布图,了解六大板块的分布,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阅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能够说出.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通过学生学*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学生在以往同样的课程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海陆变迁中地壳运动是学生在这部分学*的一个难点,六大板块的分布,各大洲在六大板块中的位置,以及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比较难掌握。

  (3)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

  教学要符合“感知操作——建立表象——形成概念”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根据“逐渐分化”的原则,学生首先应该学*最一般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这种呈现教学内容的顺序,不仅与人类认知内容的自然顺序相一致,而且也是与人类认知结构中表征、组织和贮存知识的方式相吻合。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有效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2.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对地理知识有了一个认识,海陆变迁有部分知识学生了解,但并不系统,学生对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都是一知半解,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学生分析起来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部分知识必须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出发,因为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在自己头脑里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系统,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对某一知识内容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

  本节内容抽象,初二学生空间想象力不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学生希望探索山脉起源等因素,因此学生比较喜欢学*这部分内容,初二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可以为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一定的依据,但知识面不广成为分析问题的限制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限制因素,我给学生引发了分析材料,学生从所给材料中分析此问题是否是海陆变迁,以及原因。

  2.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

  3.教学手段

  本节课主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其中大陆漂移示意图、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图、以及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构造分布图对比分析等,能比较鲜明的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基本的概念。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通过演示使学生实现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达到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一些模似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4.技术准备

  本节课主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通过学生列举海陆变迁的事例,以及对海陆变迁原因的分析,了解海陆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学生讲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记忆聆听教师补充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学生观看计算机然见模拟“大陆漂移”,使学生对大陆漂移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使学生认识到获得成功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

  3.通过阅读板块分布图,了解六大板块的分布,并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阅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能够说出.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通过学生学*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1)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9篇)

初二地理教案1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⑴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①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⑵图中数码①和②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⑶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③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②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④

  ⑵.秦岭-淮河 ⑶.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⑴A是_____地区,B是___

  地区。

  ⑵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_

  _________。

  ⑶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⑴西北地区、青藏地区⑵秦岭和淮河一线⑶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⑶.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集中分布在宁夏*自治区。

  [答案] ⑴、半干旱 增加 ⑵、草地 A ⑶、宁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原是 ( )

  A.东北*原、华北*原 B.成都*原、华北*原

  C.东北*原、成都*原 D.长江中下游*原、华北*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①华北*原 ②东北*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⑤塔里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⑤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⑴.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⑵.AB两区界线与

  __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_________级阶梯

  ⑶.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①位置和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⑴.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⑵.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_______。

  ⑶.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人们利用________和

  __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⑷.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尤以__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_______引水工程。

  ⑸.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⑹.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____状和____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⑴.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

  ⑵.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⑶.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

  ⑷.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①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_____

  ②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_____

  25.(20xx聊城)读*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

  (2)①②③④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②是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__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第十五单元 *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⑴.略 ⑵.秦岭 淮河400 一 ⑶①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能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⑴.高原、盆地⑵.三山夹两盆⑶.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⑷.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⑸.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⑴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⑵.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⑶.高温多雨,温和湿润⑷.①降水②气温

  25.⑴黄土高原⑵400⑶逐渐减少⑷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初二地理教案2

  第几课时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多样的生物资源及其主要种类。

  2、了解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主要的矿产资源。

  3、了解我国巨量的化学资源以及如何保护“蓝色国土”及其保护的意义。

  重点

  难点我国海底资源的储量及海洋资源的利用。

  了解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资源选择扫描《**海资源分布图》、《*海洋》、剪辑《郑和下西洋》、《人与自然》、《海洋知识》等几个片段。

  预*设计收集有关海洋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或修改意见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看书71页,了解我国海洋生物的知识。问:

  1、我国海洋生物有多少种?鱼类有多少种?其中经济鱼类有多少种?

  2、我国的四大海产是什么?

  3、我国的最大渔场是什么?

  4、舟山渔场有哪些条件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

  5、我国海水养殖的产量为多少?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有哪些?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看7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分别是多少?

  2、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分布在哪里?

  3、我国已发现滨海砂矿多少种?

  4、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有那几种?

  5、我国发现的各类砂矿床有多少个?

  6、我国探明的砂矿储量为多少?

  三、具量的化学资源

  问:为什么日本对周边国家不断的进行挑衅?谈谈你的看法;

  看书72页,找到我国两个代表性的盐场,谈谈你对海洋化学资源的认识。

  四,保护“蓝色国土”

  我国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有100亿吨,其中有毒物有几百万吨,我们该怎样防止海洋污染?

  第四节*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四大海产四大渔场

  2,海水养殖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海上油气资源

  2.海上砂矿资源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四、保护“蓝色国土”

初二地理教案3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初二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计划地收听收看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过“学做天气预报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看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2.掌握判读卫星云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卫星云图对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初步了解卫星云图是如何制作形成的。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起,并且按照*时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着重强调对这些图的判断、解读。由于这些内容贴*生活,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进行后几节的深入学*。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章的题目是"*的天气和气候",所以需要在进行本节学*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在初一学过的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的有关内容,这是进行后面学*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安排学生自己画天气符号,并且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举天气符号,另一位同学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反复练*,然后交换。另外,为了训练学生读卫星云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另外找一幅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预报,分析天气趋势。此外在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并试探预报短期天气。在简单地看与听的同时,主动的去参与实践。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第四章*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四章*的天气和气候

  (复*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的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下降。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启发引导)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哪个更为关注?(天气)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

  (进一步提问)既然如此,人们如何了解天气的变化?(通过天气预报)

  (总结)所以,每当我们第二天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听一听天气预报。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于是人们就更加关注天气预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天气预报都预报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做出这些预报的,最后我们学会判读天气预报图。

  (板书)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启发引导)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什么新闻媒体刊登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什么叫天气预报?

  (录像)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

  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

  (启发提问)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你们知道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吗?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

  (展示图片)展示卫星云图的挂图、照片,或录像机中的卫星云图镜头,也可以让学生看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

  同学讨论、回答。

  (板书)二、卫星云图

  (教师总结)卫星云图计算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从图4.1可以看到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板书)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学生读图判别回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晴天)北京附*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天)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有雨)

  3、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江南和华南)

  〔转折过渡〕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板书〕三、天气预报图

  〔指图讲述〕(P36城市天气预报图)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而要想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就需要认识一些天气符号。这样就能自己来判断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了。

  〔板书〕1、天气符号

  〔展示板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读图〕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阵雨、冰雪、雨转晴的符号;

  (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4)雾、霜冻符号;

  (5)冷峰、暖峰、台风的符号;

  (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学生练*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活动〕教师安排学生自己提前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并且在课上给出2分钟,请学生快速记忆。以每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个人出示符号,另外一个人说出其意义,然后再交换。

  〔转折过渡〕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

  〔板书〕2、城市天气预报图

  〔读图〕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课本图4.3)。由教师和同学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有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复*巩固〕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四章*的天气和气侯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二、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三、天气预报图

  1、天气符号

  2、探究活动

  记录天气预报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通过连续记录天气这样一件事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科学精神。

  活动具体安排:

  连续一周收听每日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并用符号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包括天气状况及风向、风力等。最后小组内进行核查,看谁记得准确。

  日期

  天气状况(阴、晴、多云等)

  风向

  风力

初二地理教案5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让学生完成第17页活动2和活动3。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惯和宗教信仰)。

  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的分布】

  1.读课本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学*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指导学生开展课本第20页活动3。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

  【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地理教案:多民族的大家庭,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二地理教案6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方千米2、跨*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初二地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用*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板图,边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巩固:

  写出地形名称:

  ⑴⑵

  ⑶⑷

  ⑸⑹

  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新|课|标第|一|网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不一样。)

  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P30图I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P30图I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⑴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初二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5.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能资源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水资源作为“*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建议

  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注意不要和前面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割裂开来,应该将这一节看作是前面知识的运用、引申和概括。为了说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必须要运用内、外流河特征的知识,也可以将长江和黄河水量的巨大悬殊作为佐证。另外关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的知识也与本节关系密切,比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存在着因果关系;地形地势是水电站建设时考虑的最直接因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关于跨流域调水和节水农业,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概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图片,这些可作为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的前期准备。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问导入]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读“水的供给”图,由学生归纳正确答案。

  [小结]看来,河水和湖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而用水最多的领域是农业。

  [转折过渡]其实,人们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课前大家都查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略。

  [教师补充说明]河流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我国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

  [展示投影]“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活动]

  ①由学生比较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问:我国东、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东多西少)

  我国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归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

  [转折提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与“河流流量分布图”,提问:降水量分布与河流流量分布有何关联?为什么?

  [转折]我们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之外,还了解了降水的时间分配。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

  [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水危机造成的危害。

  [提问]除了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问题)

  [展示表格]“我国南北方耕地面积比例、河流流量比例”的表格。要求: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水、土配合的现状。

  耕地(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占全国%)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3883

  淮河及其以北地区6217

初二地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2)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5篇)

初二地理教案1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方千米2、跨*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初二地理教案2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⑴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①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⑵图中数码①和②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⑶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③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②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④

  ⑵.秦岭-淮河 ⑶.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⑴A是_____地区,B是___

  地区。

  ⑵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_

  _________。

  ⑶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⑴西北地区、青藏地区⑵秦岭和淮河一线⑶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⑶.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集中分布在宁夏*自治区。

  [答案] ⑴、半干旱 增加 ⑵、草地 A ⑶、宁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原是 ( )

  A.东北*原、华北*原 B.成都*原、华北*原

  C.东北*原、成都*原 D.长江中下游*原、华北*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①华北*原 ②东北*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⑤塔里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⑤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⑴.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⑵.AB两区界线与

  __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_________级阶梯

  ⑶.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①位置和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⑴.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⑵.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_______。

  ⑶.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人们利用________和

  __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⑷.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尤以__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_______引水工程。

  ⑸.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⑹.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____状和____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⑴.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

  ⑵.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⑶.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

  ⑷.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①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_____

  ②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_____

  25.(20xx聊城)读*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

  (2)①②③④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②是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__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第十五单元 *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⑴.略 ⑵.秦岭 淮河400 一 ⑶①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能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⑴.高原、盆地⑵.三山夹两盆⑶.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⑷.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⑸.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⑴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⑵.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⑶.高温多雨,温和湿润⑷.①降水②气温

  25.⑴黄土高原⑵400⑶逐渐减少⑷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初二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5.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能资源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水资源作为“*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建议

  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注意不要和前面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割裂开来,应该将这一节看作是前面知识的运用、引申和概括。为了说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必须要运用内、外流河特征的知识,也可以将长江和黄河水量的巨大悬殊作为佐证。另外关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的知识也与本节关系密切,比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存在着因果关系;地形地势是水电站建设时考虑的最直接因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关于跨流域调水和节水农业,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概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图片,这些可作为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的前期准备。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提问导入]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读“水的供给”图,由学生归纳正确答案。

  [小结]看来,河水和湖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而用水最多的领域是农业。

  [转折过渡]其实,人们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课前大家都查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略。

  [教师补充说明]河流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我国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

  [展示投影]“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活动]①由学生比较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问:我国东、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东多西少)

  我国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归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

  [转折提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与“河流流量分布图”,提问:降水量分布与河流流量分布有何关联?为什么?

  [转折]我们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之外,还了解了降水的时间分配。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

  [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水危机造成的危害。

  [提问]除了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问题)

  [结论]我国的水土配合欠佳。

  [提问]面对水资源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对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跨流域调水的方法,如引黄济津调水工程。对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可以兴修水库。

  [转折]看来我国对于水的时间和空间不均问题作了许多工作,那我们*时对水资源是不是非常珍惜呢?请大家看课本上的三道计算题,算一下我们*时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多少水资源。

  [学生活动]计算结果,说明节水的意义。

  [提问]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节约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回答]生产生活中的节水措施。教师补充节水农业。

  [提问]除了浪费水之外,还有别的问题吗?(水污染)对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具体的防污措施?(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的意识,并在今后养成良好的节水*惯。

  [承转过渡]除了水本身能够利用之外,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水利发电)

  [提问]进行发电需要河流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水量大,落差大。

  [启发]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关于河流的知识,长江和黄河的哪个河段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学生回答]上游地区。

  [教师补充]长江水能全国第一,雅鲁藏布江第二,黄河和珠江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提问]水力发电和煤、石油发电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讨论回答]。

  [启发]请你们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的主要水力发电站。

  [学生介绍]略。教师适当予以补充,尤其要介绍三峡水电站。

  [总结]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但绝大部分还没有开发利用,今后要大力发展。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一、水资源

  1.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夏秋多,冬春少

  2.存在问题: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水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

  3.解决途径: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二、水能资源

  1.开发条件

  2.优点:清洁,可再生

  3.我国主要的发电站

  探究活动

  名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

  目的: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要求:

  在水资源一节的学*之前,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跨流域调水;节水农业;水利枢纽的建设),可以是数据、文字资料或图片。以组为单位进行筛选,将选出的资料做成壁报展出。

初二地理教案4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概念及分界线

  2、掌握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3、知道我国五大淡水湖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河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学*重难点】重点:河流的水文特征

  难点: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我国几种特殊天气中在主要在冬季爆发,能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是,主要影响江淮地区的是主要在春季出现严重影响生活环境的是主要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是。

  2、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季节,主要发生在我国。

  二、自主学*读教材第42—4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读课文理解水系和流域的概念。

  2、内流河是指外流河是指我国的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内流河主要分部在的区。

  3、读图2-28完成活动题(1)答:。(3)答:。(4)答:京杭大运河经过的省(市)有。沟通的水系有:。

  4、我国的特殊河流: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我国第一大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汛期最长的河流:。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南方地区河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

  5、填表表1外流河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

  水量(大或小)水位结冰期(有或无)

  夏季风

  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

  形成

  成因

  冬季风

  盛行时水文特征水位

  形成南方:北方:

  成因

  表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成因表

  地区 代表性河流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无

  结冰期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辽河

  海河

  黄河夏季

  冬季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长江

  珠江夏季

  冬季

  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来源于,流量一般较外流河,季为丰水期,冬季有的河流出现,大部分河流为河。7我国的湖泊主要分布在和我国最大的湖泊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

  二、合作探究

  2、读教材第44—45页阅读材料,你认为该如何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

  三、课堂总结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内流河

  河流和湖泊内流河水文特征

  主要湖泊

  外流河水文特征

  四、课堂诊断

  1、下列是我国主要的河流,把其代号填入相应处: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黑龙江 E、塔里木河 F、京杭运河

  ①我国最长的外流河 ②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③我国流量最大的河流 ④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

  ⑤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 ⑥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读我国水系分布图,回答:

  (1)写出我国主要的河、湖名称:

  河流:

  ①

  ②

  ③

  ④

  ⑤

  湖泊:

  ⑥

  ⑦

  ⑧

  (2)写出我国正在兴建的水利枢纽工程:A B (3)世界上最大的大峡谷所在的河流是 ,请在图中用⑨表注出来。

  五、课后反思:

初二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3)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9篇)

初二地理教案1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⑴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①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⑵图中数码①和②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⑶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③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②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④

  ⑵.秦岭-淮河 ⑶.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⑴A是_____地区,B是___

  地区。

  ⑵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_

  _________。

  ⑶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⑴西北地区、青藏地区⑵秦岭和淮河一线⑶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⑶.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集中分布在宁夏*自治区。

  [答案] ⑴、半干旱 增加 ⑵、草地 A ⑶、宁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原是 ( )

  A.东北*原、华北*原 B.成都*原、华北*原

  C.东北*原、成都*原 D.长江中下游*原、华北*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①华北*原 ②东北*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⑤塔里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⑤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⑴.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⑵.AB两区界线与

  __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_________级阶梯

  ⑶.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①位置和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⑴.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⑵.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_______。

  ⑶.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人们利用________和

  __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⑷.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尤以__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_______引水工程。

  ⑸.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⑹.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____状和____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⑴.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

  ⑵.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⑶.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

  ⑷.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①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_____

  ②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_____

  25.(20xx聊城)读*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

  (2)①②③④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②是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__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第十五单元 *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⑴.略 ⑵.秦岭 淮河400 一 ⑶①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能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⑴.高原、盆地⑵.三山夹两盆⑶.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⑷.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⑸.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⑴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⑵.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⑶.高温多雨,温和湿润⑷.①降水②气温

  25.⑴黄土高原⑵400⑶逐渐减少⑷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初二地理教案2

  第几课时1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多样的生物资源及其主要种类。

  2、了解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其主要的矿产资源。

  3、了解我国巨量的化学资源以及如何保护“蓝色国土”及其保护的意义。

  重点

  难点我国海底资源的储量及海洋资源的利用。

  了解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意义。

  资源选择扫描《**海资源分布图》、《*海洋》、剪辑《郑和下西洋》、《人与自然》、《海洋知识》等几个片段。

  预*设计收集有关海洋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教学反思或修改意见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看书71页,了解我国海洋生物的知识。问:

  1、我国海洋生物有多少种?鱼类有多少种?其中经济鱼类有多少种?

  2、我国的四大海产是什么?

  3、我国的最大渔场是什么?

  4、舟山渔场有哪些条件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

  5、我国海水养殖的产量为多少?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有哪些?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看71页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分别是多少?

  2、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分布在哪里?

  3、我国已发现滨海砂矿多少种?

  4、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有那几种?

  5、我国发现的各类砂矿床有多少个?

  6、我国探明的砂矿储量为多少?

  三、具量的化学资源

  问:为什么日本对周边国家不断的进行挑衅?谈谈你的看法;

  看书72页,找到我国两个代表性的盐场,谈谈你对海洋化学资源的认识。

  四,保护“蓝色国土”

  我国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有100亿吨,其中有毒物有几百万吨,我们该怎样防止海洋污染?

  第四节*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四大海产四大渔场

  2,海水养殖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海上油气资源

  2.海上砂矿资源

  三、巨量的化学资源

  四、保护“蓝色国土”

初二地理教案3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初二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计划地收听收看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节目,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通过“学做天气预报员”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天气符号,会看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2.掌握判读卫星云图的基本方法,了解卫星云图对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并初步了解卫星云图是如何制作形成的。

  3.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并且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天气预报谈起,并且按照*时电视节目中播放的顺序,依次介绍了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着重强调对这些图的判断、解读。由于这些内容贴*生活,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进行后几节的深入学*。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章的题目是"*的天气和气候",所以需要在进行本节学*之前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在初一学过的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的有关内容,这是进行后面学*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各种天气现象。

  2.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难点: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教法建议

  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为主要目标,因此可以以学生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安排学生自己画天气符号,并且以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举天气符号,另一位同学模拟天气预报播报员,反复练*,然后交换。另外,为了训练学生读卫星云图的能力,教师可以另外找一幅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天气预报,分析天气趋势。此外在培养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并试探预报短期天气。在简单地看与听的同时,主动的去参与实践。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始学*第四章*的天气和气候。

  (板书)第四章*的天气和气候

  (复*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初一地理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复*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概括总结)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的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大气状况的变化。例如,今天的上午温和晴朗、无风,中午刮起了北风,气温有所下降。这说明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如北京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启发引导)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天气和气候哪个更为关注?(天气)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天气是时时刻刻变化着的,而天气状况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许多方面和生产建设一些部门关系十分密切,如人们出行穿衣、乘车、农作物耕作,城市建筑业等方面。

  (进一步提问)既然如此,人们如何了解天气的变化?(通过天气预报)

  (总结)所以,每当我们第二天要出门的时候,总会听一听天气预报。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都要多次播放天气预报,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于是人们就更加关注天气预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天气预报都预报哪些内容,他们是怎样做出这些预报的,最后我们学会判读天气预报图。

  (板书)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启发引导)同学们是不是每天都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什么新闻媒体刊登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录像后回答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什么、什么叫天气预报?

  (录像)某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

  学生看过录像,讨论、回答问题。

  (启发提问)从录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在播放天气预报时,最先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张什么图?你们知道这幅图是如何获得的吗?你认为从上面能获得什么信息?

  (展示图片)展示卫星云图的挂图、照片,或录像机中的卫星云图镜头,也可以让学生看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

  同学讨论、回答。

  (板书)二、卫星云图

  (教师总结)卫星云图计算在卫星上拍摄的图片,是由气象卫星给地球大气拍摄的图像。从图4.1可以看到气象卫星把摄取的图像信号发射到地面,通过地面接收系统接收显示出图片,得到一张卫星云图。

  在卫星云图上,有蓝色、绿色和白色三种不同颜色表示的区域。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而且白色愈浓,表示云层愈厚,云层下面往往下雨就愈大。因此,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显示出云雨区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看到台风、寒潮、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位置、强度及其变化情况,从而准确地做出天气预报。

  (板书)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学生读图判别回答〕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封底的卫星云图照片,判别下列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晴天)北京附*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天)

  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多云或阴有雨)

  3、范围较大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江南和华南)

  〔转折过渡〕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时,卫星云图以后,紧接着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图?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电视屏幕上出现的是天气形势图和天气预报图。

  〔板书〕三、天气预报图

  〔指图讲述〕(P36城市天气预报图)在天气预报图上,用各种各样天气符号表示各地不同的天气状况。而要想看懂这种简易的天气预报图,就需要认识一些天气符号。这样就能自己来判断某一城市的天气状况了。

  〔板书〕1、天气符号

  〔展示板图〕城市天气预报常用的天气符号。

  〔指导学生读图〕请同学们按下列顺序识别各种常见的天气符号:

  (1)晴天、多云、阴天的符号;

  (2)小到中雨、大雨暴雨、雷雨、阵雨、冰雪、雨转晴的符号;

  (3)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的符号;

  (4)雾、霜冻符号;

  (5)冷峰、暖峰、台风的符号;

  (6)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讲述〕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学生练*风向、风力的表示方法。

  〔活动〕教师安排学生自己提前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并且在课上给出2分钟,请学生快速记忆。以每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一个人出示符号,另外一个人说出其意义,然后再交换。

  〔转折过渡〕在识别天气符号的基础上,同学们才能正确判读城市天气预报图。

  〔板书〕2、城市天气预报图

  〔读图〕阅读城市天气预报图(课本图4.3)。由教师和同学合作,当天气预报节目播音员;教师报完城市地名后,由学生回答当地的气温、降水等天气状况。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有关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如何阅读卫星云图,二是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易天气预报图的判读。

  〔复*巩固〕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天气预报,并把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内容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第四章*的天气和气侯

  第一节收听天气预报

  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二、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

  三、天气预报图

  1、天气符号

  2、探究活动

  记录天气预报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通过连续记录天气这样一件事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科学精神。

  活动具体安排:

  连续一周收听每日广播里的天气预报,并用符号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包括天气状况及风向、风力等。最后小组内进行核查,看谁记得准确。

  日期

  天气状况(阴、晴、多云等)

  风向

  风力

初二地理教案5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让学生完成第17页活动2和活动3。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惯和宗教信仰)。

  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的分布】

  1.读课本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学*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指导学生开展课本第20页活动3。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

  【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地理教案:多民族的大家庭,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二地理教案6

  一、伟大的祖国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方千米2、跨*50个纬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板书〕第一章*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投影〕“*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正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并用红色的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比较,你认为*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领土面积最辽阔的国家之一。

初二地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教学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学准备:

  *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第一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一、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学生读图:读课本P126图B“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面为基准面,B点的高度为500米,A点的高度1500米,以B点为基准面则A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A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A点与B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用*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边板图,边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巩固:

  写出地形名称:

  ⑴⑵

  ⑶⑷

  ⑸⑹

  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讲解: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讲解: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新|课|标第|一|网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

  讲解: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提问: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不一样。)

  讲解: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P30图I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下图(课本插图P30图I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内容。

  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画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

  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书设计:

  一、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⑴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初二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5.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能资源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水资源作为“*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建议

  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注意不要和前面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割裂开来,应该将这一节看作是前面知识的运用、引申和概括。为了说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必须要运用内、外流河特征的知识,也可以将长江和黄河水量的巨大悬殊作为佐证。另外关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的知识也与本节关系密切,比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存在着因果关系;地形地势是水电站建设时考虑的最直接因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关于跨流域调水和节水农业,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概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图片,这些可作为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的前期准备。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问导入]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读“水的供给”图,由学生归纳正确答案。

  [小结]看来,河水和湖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而用水最多的领域是农业。

  [转折过渡]其实,人们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课前大家都查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略。

  [教师补充说明]河流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我国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

  [展示投影]“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活动]

  ①由学生比较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问:我国东、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东多西少)

  我国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归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

  [转折提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与“河流流量分布图”,提问:降水量分布与河流流量分布有何关联?为什么?

  [转折]我们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之外,还了解了降水的时间分配。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

  [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水危机造成的危害。

  [提问]除了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问题)

  [展示表格]“我国南北方耕地面积比例、河流流量比例”的表格。要求: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水、土配合的现状。

  耕地(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占全国%)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3883

  淮河及其以北地区6217

初二地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4)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9篇)

初二地理教案1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⑴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①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⑵图中数码①和②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⑶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③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②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④

  ⑵.秦岭-淮河 ⑶.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⑴A是_____地区,B是___

  地区。

  ⑵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_

  _________。

  ⑶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⑴西北地区、青藏地区⑵秦岭和淮河一线⑶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⑶.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集中分布在宁夏*自治区。

  [答案] ⑴、半干旱 增加 ⑵、草地 A ⑶、宁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原是 ( )

  A.东北*原、华北*原 B.成都*原、华北*原

  C.东北*原、成都*原 D.长江中下游*原、华北*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①华北*原 ②东北*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⑤塔里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⑤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⑴.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⑵.AB两区界线与

  __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_________级阶梯

  ⑶.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①位置和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⑴.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⑵.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_______。

  ⑶.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人们利用________和

  __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⑷.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尤以__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_______引水工程。

  ⑸.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⑹.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____状和____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⑴.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

  ⑵.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⑶.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

  ⑷.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①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_____

  ②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_____

  25.(20xx聊城)读*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

  (2)①②③④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②是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__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第十五单元 *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⑴.略 ⑵.秦岭 淮河400 一 ⑶①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能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⑴.高原、盆地⑵.三山夹两盆⑶.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⑷.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⑸.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⑴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⑵.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⑶.高温多雨,温和湿润⑷.①降水②气温

  25.⑴黄土高原⑵400⑶逐渐减少⑷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初二地理教案2

  导学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

  2、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的牧区特征

  重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难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主备人曹明月审核人程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步骤

  时间安排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3分钟通过复*使学生能

  够熟练掌握上节课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出示复*问题。督促群体落实知识,注重互考实效。抽测学困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互助。结对互考,落实知识。个别学困生代表小组进行组间交流。对学生遗漏的知识进行补充导入新课由复*问题引出新课。

  了解学*

  目标引导

  学生解读

  学*目标齐读、解读学*目标

  17分钟通过预*使学生掌握本节的基本地理知识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双色笔做好标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地理概况。

  学会用读图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0分钟展示课件,指导学生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地理概况。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是以什么地形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2、完成P12活动题1、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什么地形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

  2、完成P12活动题1

  3、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你知道哪几条河?

  4、青藏高原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有日光城之称,教师讲解原因?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1、西北和青藏地区主要的牧场各是什么?

  2、西北和青藏地区主要的畜种各有哪些?

  3、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农业类型及主要的农业区?

  4、完成P10活动题1

  【展示】四大地理区域图

  【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及干旱的图片

  【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及“三江源”的图片

  【展示】日光城*的图片及丰富的太阳能。

  【展示】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图

  结合课文和多媒体展

  示,用读图分析的方

  法解决学案问题1、2题。

  (学生上黑板板演)

  结合学法指导,解决学案问题。

  展现问题的小组代表,不仅要说结论,还要说解决问题的操作、思维过程

  学案问题解决后,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

  如时间充裕,学生总结;

  时间不充裕,则倾听老师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查漏补缺,扫清盲点。

  1、学生在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以牧业为主很好理解,但是在理解这些地区为什么还会有农业可能会出现问题,给学生及时点拨。

  2、西北地区气候及成因、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及成因、青藏地区太阳能丰富原因、分析内蒙古草原和青藏地区草场不同及成因需要教师精讲完成。

  反馈

  5分钟知识梳理巡视、观察、指导、点拨。关注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梳理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线索意识。解决监测与运用问题,结对互考,群体落实知识。学生条理意识不强,教师要注重指导。

初二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进一步认识到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充分认识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了解我国主要渔场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使学生了解我国海盐和海底石油的开发利用和分布状况。

  4.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且强调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联系旧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的自然基础,即我国有四个*海,并且南北跨了三个温度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然后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最后还提醒学生我国海洋资源还远没有开发出来,使学生意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介绍了我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教材在选学材料中介绍了我国之所以在*海发展渔场的原因,应当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紧接着教材又介绍了我国*年来发展的海水养殖业。如果说,海洋捕捞是人类纯粹地利用自然条件的话,那么海水养殖是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间接利用,因为这其中加入了人类在技术、设备、人力和时间等的投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专门给了几幅图片,扫清了理解的障碍。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其中着重介绍的是海盐生产及盐场的分布。教材介绍了海盐生产的过去和现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利用海洋资源的历史非常久远,随着科技的进步,海盐开发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学生要注意借鉴人类开发陆地资源的教训,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海洋,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观、环境观。其中的“想一想”活动为学生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推测将来的结果。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法建议

  1.在讲渔场的时候,要结合初一学过的世界几大渔场形成的条件,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舟山渔场的位置。然后结合鱼汛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舟山渔场成为全国最大渔场的原因。

  2.在讲最后一个框题时,要注意结合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资源环境要相统一。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学生认识对海洋资源保护的必要性。还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课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件。(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初二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及其危害,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科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认识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学会正视自然灾害,正确面对气象灾害的发生,通过了解抗灾救灾的事件,学*不畏灾害的精神,培养在灾害发生时采取积极主动抗灾救灾的意识。

  4.通过合作学*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从知识上结构非常清晰,即对每一种灾害都是从原因(或基本活动规律)、影响范围及危害等方面介绍的,但其中各有侧重。如寒潮和水旱灾害的产生与季风的势力关系密切,所以侧重成因的介绍,而台风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不作过多解释,直接介绍它的运动轨迹,实际上指出了台风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这就为教师安排学生思考预防台风的地区提重点: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危害;收集相关气象灾害资料;灾害产生的原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本节内容与前一节紧密相关,当冬季风活动强烈时,产生寒潮;台风是受夏季风影响产生的灾害;水旱灾害是由于夏季风活动不稳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它们共同受气候特征的影响,季风是其中的关键。但其中寒潮和台风属于天气灾害,水旱灾害则属于气候灾害,也就是说,水旱灾害一旦出现,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本节在知识上并无难点,所以在这一节内容的学*过程中,教师应更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如教师应该通过气象灾害的产生与季风关系密切这一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季风对我国是极有利又有弊的;通过气象灾害发生频繁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与艰巨性;通过我国准确预报台风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气象灾害的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加强。另外,还可以在讲完形成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之后,让学生想一想有没有人为造成水旱灾害的例子,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有些灾害不仅需要预防,同时可以避免,人类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尽量达到人地协调的境界。

  教法建议

  本节可以安排学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学生通过读教材以及对材料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归纳出各种气象灾害的基本规律及危害,之后进一步安排学生讨论进行预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样,整个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就会是学生自然向前推动,而不是老师按条介绍了。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媒体:有关寒潮、台风和旱涝灾害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等。

  课时安排:本节计划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上一节我国气候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板书)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投影片)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下面我么们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根据上面的问题一起讨论,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发表意见,然后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发言。现在给大家10分钟讨论。

初二地理教案5

  [热点考点精讲]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分界线是怎样确定的?

  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北方地区,即东部季风区中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南方地区,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因素。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分界线与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它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0℃等温线通过,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黄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分界线,水稻产区与小麦产区分界线,水田与旱田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一月均温<0℃>0℃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河流水文 汛期短,有冰期流量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 汛期长,不结冰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河流补给 雨水、积雪融水、 雨水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耕作制度 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一年两到三熟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经济作物 棉花 棉花、蚕桑

  森林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果木 苹果、梨、板栗、核桃 茶树

  土壤 棕壤 红壤

  3.北主地区和南地区的人文差异有哪些,为什么?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原因

  农耕制度 旱地,种小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水田,种水稻,一年二至三熟 北方降水少,热量较少;南方降水充沛,热量充足。

  传统运输方式 陆路运输为主,马车等 水运,船 北方*原广阔,河流少,南方河流多,不结冰,水运发达。

  传统民居 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北方冬季寒冷,降水少,民居注重防寒保暖;南方夏季炎热,降水多,便于通风散热,屋顶陡利于排水。

  生活*惯、爱好 以面食为主,爱好溜冰,骑马等运动。 以大米为主,爱好游泳、划龙舟。 北方盛产小麦,冬季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有利于溜冰,*原辽阔有利于骑马;南方盛产水稻,河流多,水量大,利于游泳、划船等水上运动。

  4.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有哪些?

  地理区域 地形 降水 最冷月均温 河流流量 典型植被类型

  北方地区 高原、*原、山地 较少 低于0℃ 小 温带落叶阔叶林

  南方地区 高原、*原、盆地、丘陵 较多 高于0℃ 大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简述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这是由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所决定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难以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稀少。特别是西部地形以盆地为主,山脉的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加剧了干旱的程度,于是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

  6.你知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差异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吗?

  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西北地区 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青藏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风蚀作用显著,多沙漠戈壁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大河源地

  由东向西植被变化: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藏北高原波状起状,高原东部山高谷深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湖泊星罗棋布

  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呈带状或点状 农田、村镇、城市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

  灌溉农业(河西走廊、河套地区、宁夏*原)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温带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 牦牛、藏绵羊

  [解读经典名题]

  [例1]:(20xx恩施)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投入巨资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

  A、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 B、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C、改善、保护西部的生态环境 D、美化旅游环境

  [解析]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最脆弱,干旱是其自然特征。本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的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C

  [例2](20xx上海)读我国四大农业区图,回答:

  ⑴我国幅员辽阔,农畜产品丰富。现要大量采购表中所列农畜产品,请在表中填入这些农畜产品集中产地所属的农业区名称及其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①

  哈密瓜 西北干旱农业区

  甘蔗

  藏绵羊毛

  ⑵图中数码①和②表示的农业区大致以 为界。

  ⑶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的相似之处是( )

  A都盛产优质棉花 B都盛产亚热带水果C都以畜牧业为主 D都大量种植耐寒喜凉的作物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我国农业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西北地区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青藏地区主要为河谷农业。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一线。西北干旱农业区和青藏高原农业区是我国四大牧区的分布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答案]

  农畜产品 集中产地所属农业区名称 农业区在图中的数码代号

  小麦 北方旱地农业区

  哈密瓜 ③

  甘蔗 南方水田农业区 ②

  藏绵羊毛 青藏高原农业区 ④

  ⑵.秦岭-淮河 ⑶.C

  [例3](20xx大兴安岭地区)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⑴A是_____地区,B是___

  地区。

  ⑵C区与D区的地理分界线E是__

  _________。

  ⑶请你任选一地区,说说该地区人们

  的生活特点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

  及主要特点。A为西北地区、B为青藏

  地区、C为北方地区、D为南方地区,

  其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和淮河一线。各地区人们的生活

  特点,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

  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答案] ⑴西北地区、青藏地区⑵秦岭和淮河一线⑶如北方以面食为主,传统交通工具是马车,住房注意防寒保温。

  [例4](20xx上海)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

  草地 38.23%

  林地 17.7%

  耕地 7.1%

  其它 36.97%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⑶.西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右面邮票所示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 自治区。

  [解析]该题主要考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第1小题

  从图上观察可知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

  和半湿润区。第2小题从西部地区土地类型构成表可以看出,占

  比重最大的是草地,适合发展畜牧业。第3小题从邮票上可知该

  民族为*,集中分布在宁夏*自治区。

  [答案] ⑴、半干旱 增加 ⑵、草地 A ⑶、宁夏*

  [直击重点考题]

  1.下列地理区域划分属行政区域的是

  A.环渤海经济带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山东省 D.长江经济带

  2.山东省所在的地理区域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温度 D.季风

  4.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不和下列地理现象一致的是

  A.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 B.一月份0cC等温线

  C.秦岭一淮河一线 D.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5.我国东北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与华北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差异反映了

  A.南方与北方的植被差异 B.南方与青藏地区植被差异

  C.北方与西北地区植被差异 D.北方地区的内部植被差异

  6.青藏地区主要自然特征为

  A.高寒 B.干旱 c.湿润多雨 D.植被繁茂

  7.下列农业、畜牧业种类与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山地牧场一内蒙古 B.高寒牧场一青藏地区

  C.河谷农业一宁夏*原 D.温带草原牧场一新疆

  8.下列环境问题产生与人们行为连线正确的是

  A.西北土地荒漠化——砍伐森林

  B.东北*原水土流失——广种薄收

  c.长江中上游山地滑坡——过度放牧

  D.华北*原土地盐碱化——大量使用农药

  9.山东的*原区,建设农田林网的目的是

  A.防止土地荒漠化 B.防止水土流失 C.保护农田生态D.防止海风危害.

  10.长江中下游*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冬小麦、棉花、花生

  C.大麦、青稞、豌豆 D.水稻、棉花、油菜

  11.(20xx淄博)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位于准噶尔盆地

  B.地表植被由西向东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D.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2.我国的某山,山北冬季河流结冰,山南相反;山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处处,桔园飘香,则这条山脉是( )

  A.天山 B.阴山C.秦岭 D.南岭

  13. 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确切地说位于( )

  A、东北*原 B、华北*原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原

  14.下列位于北方地区的一组*原是 ( )

  A.东北*原、华北*原 B.成都*原、华北*原

  C.东北*原、成都*原 D.长江中下游*原、华北*原

  15.有关太行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正确的组合是 ( )

  ①华北*原 ②东北*原 ③黄土高原 ④内蒙古高原 ⑤塔里木盆地

  A.①③B.①④C.②④ D.②⑤

  16.下列城市中,一月*均气温高于0℃的城市是: ( )

  A 武汉 B 北京 C 哈尔滨 D 兰州

  17.对于西北地区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本区有全国最长的内流河 B 以灌溉农业为主

  C 本区有我国最大的盆地 D “塞外江南”不属于本区

  18.我国四个地理区域中没有大盆地分布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9.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东北漠河附* B、青藏地区 C、新疆 D、沿海地区

  20.夏日沿着京广铁路线旅游可以看到的农事活动是( )

  A.农民喜收花生、苹果 B.姑娘在树上采摘桑叶

  C.茁壮生长的棉花和水稻 D.小伙子在海上撒网捕鱼

  2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四个地理区域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E,

  该分界线的东段是 (河流),西

  段是 (山脉)。这一线大致与我国

  的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与一

  月份 等温线相当。

  (3)填下表,比较A、B两个地区的差异: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D

  22.读我国三级阶梯图,完成要求

  ⑴.在图上划出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界线

  并把字母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C(西北地

  区) D(青藏地区)填入图

  中相应区域

  ⑵.AB两区界线与

  _____________(山)

  ____________河分布大体一致

  BC两区界线大体与__________毫米年降

  水量线一致D区主要位于我国

  第__________级阶梯

  ⑶.从ABCD四地区中,选1个说出:

  ①位置和范围_______________

  ②对该区地理位置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地形图,完成问题

  ⑴.该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⑵.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尔自治区内,地形组合表现为________。

  ⑶.该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人们利用________和

  ________,发展了灌溉农业。

  ⑷.该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尤以__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古代新疆的绿洲

  居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成功作法是建设________引水工程。

  ⑸.国家开发西部的能源战略中,在新疆开发的能源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⑹.西北地区的城市、人口及农业分布呈现_____状和_____状特点。

  24读我国四城市气温与降水量图

  ⑴.四市中属北方地区的是___,____ 属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

  ⑵.比较后填下表

  最冷月气温(高或低于0cC) 年降水量(多或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⑶.归纳南方地区气候特征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

  ⑷.气候对南北方农村景观影响较大,写出影响下列现象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①民居: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坡度小。______

  ②作物熟制:南方一年二至三熟,北方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______

  25.(20xx聊城)读*略图和某月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脉A西侧的地形区是____。

  (2)①②③④为四条等降水量线,其中②是___毫米等降水量线。

  (3)从广州到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

  (4)广州至乌鲁木齐一线*均气温变化图,反映的是:____(1月、7月)气温分布状况,标出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第十五单元 *的地理差异

  1C 2A 3D 4A 5D 6A 7B 8B 9D 10D 11D 12C 13D 14A 15A 16A 17D 18A 19B 20C

  21、(1)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2)淮河 秦岭 800 0℃

  区 域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C 旱地 小麦、玉米 花生等

  D 水田 水稻 油菜等

  22.⑴.略 ⑵.秦岭 淮河400 一 ⑶①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②能从海陆位置、气候等方面说明即可

  23 ⑴.高原、盆地⑵.三山夹两盆⑶.水源(水).河水高山冰雪融水

  ⑷.土地沙漠化绿洲边缘坎尔井⑸.石油天然气6.点、带

  24.⑴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⑵.北方地区低于O℃,少;南方地区高于0℃多⑶.高温多雨,温和湿润⑷.①降水②气温

  25.⑴黄土高原⑵400⑶逐渐减少⑷7月,该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气温低

初二地理教案6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法相结合。

  教具“*地形图”、*政区空白图投影片、“*政区空白图”(每位同学一张)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初二地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淡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

  2.通过资料分析和地理计算,认识到我国淡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3.通过以上内容的学*,培养学生对淡水资源的危机感,唤起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4.知道我国水能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国水能资源的利用和分布状况。

  5.通过阅读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图,分析水能资源与地形和气候的关系,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水资源存在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及水能的开发等几部分内容。水资源作为“*的自然资源”一章内容之一第一个讲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其内容与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联系紧密,同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也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水*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和措施。

  难点:帮助学生树立节约淡水资源的意识。

  教法建议

  在讲述这一节内容时,注意不要和前面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割裂开来,应该将这一节看作是前面知识的运用、引申和概括。为了说明“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必须要运用内、外流河特征的知识,也可以将长江和黄河水量的巨大悬殊作为佐证。另外关于气候和地形地势的知识也与本节关系密切,比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存在着因果关系;地形地势是水电站建设时考虑的最直接因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由于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搜集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有关资料,尤其是关于跨流域调水和节水农业,以及水利枢纽的建设概况等方面的数据和图片,这些可作为安排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的前期准备。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地理信息、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问导入]水有哪些用途?我们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些水体?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读“水的供给”图,由学生归纳正确答案。

  [小结]看来,河水和湖水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而用水最多的领域是农业。

  [转折过渡]其实,人们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资源。课前大家都查找了关于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资料,有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发言]略。

  [教师补充说明]河流是我国主要的水资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我国水资源多少的重要指标。

  [展示投影]“我国河流流量分布图”

  [活动]

  ①由学生比较长江、珠江、黄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问:我国东、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东多西少)

  我国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归纳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东南→西北递减

  [转折提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请学生读“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与“河流流量分布图”,提问:降水量分布与河流流量分布有何关联?为什么?

  [转折]我们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之外,还了解了降水的时间分配。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如何影响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回答]略

  [小结]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水危机造成的危害。

  [提问]除了时空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略(主要包括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问题)

  [展示表格]“我国南北方耕地面积比例、河流流量比例”的表格。要求:请学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我国水、土配合的现状。

  耕地(占全国%)河川年径流量(占全国%)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3883

  淮河及其以北地区6217

初二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

  过程与方法

  1、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2、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疆域示意图、*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地理的学*。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请同学们思考: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为什么?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的地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3.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行四边形;江西省*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初二地理教案9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

  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行关系。

  内容点析

  1.众多的河湖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

  (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

  (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第三,本节活动式课文的设计力图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图像知识,通过*政区图的阅读,为学*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地形知识,了解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决定了大江东去的趋势。

  (3)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气候知识,了解我国从北到南雨季的长短决定了河流汛期长短的规律。

  (4)通过对图2.29中黄河花园口站与西江梧州站的流量年内变化的比较,了解不同河流的汛期长短对灌溉、航运、发电量及洪涝灾害的影响。第四,教材还穿插了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介绍它沟通五大水系、航运价值以及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功能。

  本部分教材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着重体现在对地图及图表信息的认定、提取、加工及分析的过程之中。

  2.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的。

  第一,虽然本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在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上,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介绍了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带来的灾难,极具震撼力,这在教材的分析中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1)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龙羊峡图;

  (2)黄河水资源的灌溉作用──宁夏*原图;

  (3)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起源地──黄河源头图;

  (4)流域内所蕴藏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图。上述内容的呈现又是建立在知识(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资源利用类型)、能力(获取图例信息)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的基础之上的。

  教材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呈现方式。教材没有直接在正文里描述,而是在地图上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为下面的教材展开留下了一个伏笔。其目的是暗示教材不过分强化地理界线死记硬背的学*方式,这一基础知识将在后面黄河中下游的环境问题及治理部分得到巩固练*,这样就使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层面,上升到在应用过程中巩固提高的应用能力层面。

  第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关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读图2.23“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可知,由河口至孟津的中游河段,年*均含沙量与年*均输沙量都比上下游河段大,并由此引出成因的思考。

  (2)关于成因,教材简明地介绍了中游干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本区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等因素。

  (3)为了给师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教材没有就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地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与能力,自主展开学*过程。

  有关下游产生的环境问题,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与活动性课文结合,以及因果推理递进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原区的地形对河道宽度、河道坡度、河流流速的影响。

  (2)受地形影响,泥沙在下游沉积并逐步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3)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

  (4)暴雨来临,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

  (5)历史上的黄河水患灾害。

  (6)由图2.34中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等信息,也可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此外,基于复*巩固和内容拓展的考虑,教材还提供了图2.35,全面地展示了黄河整个流域的环境问题──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第三,关于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形成原因的划分──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其次以黄河断流为例,提出了治理方案。并以此诱发学生探讨治理黄河流域其他环境问题的动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部分教材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3.长江的开发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第一,教材结合图2.36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7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及图2.39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2)以思考练*的方式介绍了*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众多的河湖】

  学*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28“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并完成活动题1。

  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通过完成活动题3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加以了解。解答此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政区图、*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长江的开发】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讨论解答此题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通过学生阅读“*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5)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1

  转眼间快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中,八年级20班、21班、22班、26班、27班共5个班级的地理教学,27班的班主任及文综组的教研组长,任务繁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面对生源极差的现实,我感到压力很大。所以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首先,遇到了许多困惑。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其次,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这种新课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本人总觉得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做得不够。

  再次,应该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依据;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2

  转眼间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学期中,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如下: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我感到压力很大,未接触新教材的一直认为“*地理”内容比较简单,没有什么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当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变化有多大。内容增加了,形式灵活了。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么才能适应新课程,更好地运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学生呢?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认真学*

  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

  三、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模式,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3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中学期要结束了,对于我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也有很多不足要改进,这就需要我在*时的工作中进行反思。我认为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中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本着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原则,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养,素养的形成我从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人说:“当学*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语)”,“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在有了兴趣的基础上,我还时时用问题做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常常处在兴奋的状态。

  同学们学*地理的兴趣非常高,再加上我经常性的表扬,产生兴趣的效果很好,在地理新教材中,大气环境是个难点,而其中的有关天气、气候、季风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如何将这些内容由抽象的理论和图象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便对地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试着编写了这样一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来突破难点:

  地理学科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这道题问题集中出现在*时各方面属于中等层次的同学身上,他们表格内的内容填充的完全正确,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心理素质,没有把问题理解完整,把本来会的知识而给忽略了,没有填图。这部分同学再次重申:“不是不会,是遗漏”。白失掉了应得的分数,他们感到非常的遗憾和内疚。也是由于我对于学生审题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造成的。

  反思后我有所得:审题失误在地理解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或不切题、不规范乃至漏题。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域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成各种类型的练*,如回答问题、画地形图、分析图表、“预报”天气过程等等,这类练*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任务进行;另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如在野外考察中对某一问题的探索,解决小范围环境问题等。虽然应用地理知识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是在应用地理知识时,学生的心理过程是相同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今年的地理教学中,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执教初二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态度,学*能力都不一样,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题,课后*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学生认知*惯,培养学*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

  反思之二:**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

  反思之三:**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反思之四:**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

  反思之五:**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4

  转眼间快一个学期了,在这个学期中,八年级20班、21班、22班、26班、27班共5个班级的地理教学,27班的班主任及文综组的教研组长,任务繁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面对新教材,面对生源极差的现实,我感到压力很大。所以有许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现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首先,遇到了许多困惑。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及与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地理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即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重点是教会学生学*地理的方法与技能。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彻底转变观念,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其次,组织好、引导好学生。

  学生是学*上的主体。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应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对于地理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也与新教材中的众多活动、阅读思考等内容相吻合。杜郎口的教学模式与这种新课改精神很吻合,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课堂模式的大力推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本人总觉得在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上做得不够。

  再次,应该认真研究新教材。

  我们所用的地理教材灵活性强,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是系统的知识集合,而是灵活的需要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材有明显区别。对于比较陌生的教材编排,更应认真钻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依据;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要努力学*以适应这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继续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反思5

  一、 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

  二、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

  三、启发学生“多问” 学*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成绩。

  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也由此会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多问的*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去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明科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等。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6)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优秀 (菁华3篇)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优秀1

  第一,在教学方面

  在这半年里,为了弥补我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我经常听老教师的课,借鉴老教师新教材试教的成果和他们多年来的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上课时,注意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与求知的欲望。气氛活跃,力求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而且做到了因材施教。我教四个班,其中一个是理科实验班,所以对不同的班级我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实验班我注重了多学科的综合,提高了他们的学*兴趣。

  同时我注重多种方法教学,避免了死板,多给学生一些地理感性知识,同样提高了他们的学*兴趣。课下我积极备课,认真编写教案,广泛地阅读各种参考资料,获取间接经验,深入研究教材,钻研大纲。根据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把握重点与难点,并突出重点,弱化难点。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反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考前夕,我把我全部时间利用上。而且我还把我的各种联系方式告诉我的学生,以便他们碰到任何为题都能随时询问,因此也收到了较好的收获。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按时参加了市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了解教学新动态,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用一颗真心,满腔热情对待学生,*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与每一位学生成为了朋友,奉献一片爱心,帮助关心学生。被学生称为“最可爱的人”。

  第二,在自身学*方面

  工作之余,我丝毫没有放松个人的理论学*。新的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获取是有代价的,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这不仅要求学生要好好学*,同时也要要求教师终身学*,把握时代的命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这学期我阅读了《知识经济》、《走向未来之路》、《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 、《谁主沉浮》《世界顶级名牌大学》等书籍,经常在网上查阅关于地理的最新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

  这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半年的工作与学*,我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注意到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尽心尽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优秀2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教学处工作,一学期下来,我收获颇丰。因为是这学期刚刚来到这个学校,所以我努力适应学校的环境和新的同事的相处,经过一学期的适应,我感觉到学校的学*氛围很浓,同事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感染着我,他们也经常帮助我快速进入工作的状态,让我成为他们的好伙伴,我很喜欢我的同事,同时我也认识到接下来要与学生的适应和磨合,因为我是中途接手初二地理课,为此我与班主任积极沟通,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特征,不断调节教学方法,努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首先是做好备课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对此我通过认真阅读研究和经常上网了解相关的学科信息,还关注每天的新闻时事等,通过这样可以说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当然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学*方法和学**惯。我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原有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和安排活动,备教材,也备学生。

  再者,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作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信息反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

  我的工作主要如下:

  1、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初二年级(1)(2)(3)(4)(5)(6)班

  2、在教学处工作方面,在教学处,工作是繁琐的,上课,批改作业之余忙碌教学处任务,这学期主要我负责学生的转学,申报学籍工作,各班每周的课堂日志与考勤表的整理工作,

  3、在今年我校迎接自治区精神文明复验工作,我积极参与整理资料并且加班。

  4、20xx年11月22日我代表学校参加了新市区地理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说课展示。在此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多,不仅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展示,更重要的是学*到不同的教学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5、我校的教研月,作为青年教师我上了一堂“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此次的教研月活动中我感受到我校青年教师讲课的不同风格和特征,学*到不同的教学方法。

  6、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是初二(1)跟班教师,与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级体。

  7、在今年的小课题申报中,我成功申报立项了xx市小课题“初二学生学*地理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措施的研究”,现在正在准备当中。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因此经常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使我长进不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优秀3

  时间飞逝,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首本学期的工作,有得失,也有收获。

  在担任初二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勤恳,敬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的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备学生而、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教案。每课都“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在知识层面注入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八年级上册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故此,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好成绩。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7)

——初二地理中考备考方案 (菁华3篇)

初二地理中考备考方案1

  一、资料准备

  教材四本: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册、下册

  复*资料:地图册、中考复*资料

  二、复*进度与安排

  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开始复*,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学*时间较久,大部分已经忘了,最先复*,时间安排少点,八年级地理学*时间距离较短,相对来说学生印象更深刻一点,所以复*时间也安排距离中考*些较好。复*以学生预定资料作为参考资料,进度安排如下:

  2月25日—3月1日:地球和地球仪、地图(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是难点)

  3月4日—3月8日:*的疆域和人口

  3月11日—3月15日:*的自然环境,*的自然资源

  3月25日—3月29日:*的区域差异

  4月1日—4月5日:北京、上海市、重庆市

  4月8日—4月12日:香港、澳门、*、四川

  4月15日—4月19日:世界地理

  4月22日—4月26日:复*

  4月29日—5月3日:综合复*考前练*

  5月6日—5月10日:综合复*考前练*

  三、重要地图过关

  *省级行政区划图(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形状)【八年级上册】*地形图(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原、丘陵)【八年级上册】

  长江、黄河水系示意图(源头、入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沿岸主要的城市)【八年级上册】

  *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分布图(“五纵三横”等)【八年级下册】世界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如大洲、大洋、主要山脉、地形区、湖泊、海峡、运河以及一些主要国家)【七年级上册、下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判断)【七年级上册】(提醒学生备好以上必要的资料及专门的资料袋(2个),并定期检查。

  中考资料上的考点能背,重要地图过关。

  四.总体思路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2.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3.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中考备考方案2

  一、学生情况分析:

  ①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底子很薄,计算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的题型都不能自如的解决。通过一段的一轮复*,大部分学生对复*过的公式,定理、法则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基本能够记住该记公式,但对于没有复*的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欠缺。表现为一些基本的公式、法则、定理等都忘掉了。

  ②学*态度情况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态度极为不端正,主要表现为:

  1、缺乏上进心,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信心不足,没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

  2、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交空本子、或只是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 缺乏深入研究难题的*惯。

  3、缺乏自主复*的*惯,大部分同学只是在等老师引导进行一轮复*,而 不能够自己动手搞好提前复*,表现在考试(或作业)中遇到了没有复*的试题时,显得毫无办法。

  4、缺乏动手能力及动手*惯,对复*过的知识不能及时的进行巩固、练*, 所发的讲义、练*卷等不能够及时、认真填写,导致对复*过的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③复*方式、方法分析:

  1、缺少科学有效的复*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改错本,在一些爱错的地方不断的犯错。不能够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2、一些同学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上课时,整堂忙于记笔记,而忽视听 讲,不注意听思路的分析及探索过程。

  3、不注意归纳知识,复*到的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而不是有效的知识、 方法体系,显得很笨。

  4、不注意经常回顾,对复*过的知识置之千里,而不去经常巩固、练*。时间长了,又“生锈”了。

  二、对策分析:

  1、尽快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教给学生科学的复**惯和复*方法。

  3、坚持基础知识训练(每隔两周进行一次同步选择与填空专项考试)。

  4、坚持解答题四轮专项训练:

  5、纠偏计划及安排:对于偏科落后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端正学*态度,树立学*信心

  2、督促检查作业,落实巩固基础(狠抓选择填空题训练,每周检查一 次训练题中的选择填空题的准确率,讲解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检查改错本)

  3、训练基本解答题的准确率(对于这些同学要重点训练解答题中的简 单问题,提高熟练程度,如“时间计算试题”、“气候试题”、“河流水文试题”“工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题”等)

  4、不定期对这些同学进行补课,以纠正他们学*中的不足。

  中考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一、中考可能产生的变化

  通过地理评卷组组长钟巍的分析,很多考生失分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知识题仍然会出错;

  二是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出错。

  三是错别字严重。

  将“雨水补给”答成了“雨水补及”;“地形”答成“地型”等。此外,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地理区域具体特征分析、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欠缺。 所以其特别提醒,中学地理教学应注意夯实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卓越教育也认为,广东地理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分值比重分别高达35%和23%,非常能够体现广东地理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程度。*年来,广东中考地理一方面是更为直观地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是越来越灵活地考查考生对于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水*。

  二、应对策略分析

  1、立足主干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自我省新中考以来,地理试题一直保持着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风格,且不回避已考查过的内容,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地理事实和基本地理计算等,在试题中反复出现。虽然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背景材料,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考查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 所谓主干知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是在历年中考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如地球运动中的时间、日期计算,坐标图的判读,区域地图的应用分析、各类图表的阅读分析应用等;

  ②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核心知识,如大气的运动、变化及影响,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变化,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洋流的分布与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等;

  ③是与人类重要活动的地理规律、空间差异和区位条件分析,如工业、农业、城市、交通等。根据主干知识来化繁为简,以提高复*效率。

  2、构建区域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的复*不等同于高二“*地理”和“世界地理”各个区域的复*,在复*时必须构建相互关联的区域地理知识体系。

  3、重视常见图表的判读 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其在中考中的份量是不言而喻的。不同的图表有着不同的阅读和解析特点,对图表的阅读是大部分考生的弱项,因此必须加大其复*力度,让考生掌握不同图表的解读方法和步骤,要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掌握各类地理图像的判读方法、步骤 首先看图名,了解其反映的主题;

  其次看图例、坐标轴的名称、数值和单位,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分布规律、数量变化特点等,这是判读地理图表的关键环节;

  最后是紧密联系课本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地理图表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正确结论。

  在此,建议的准考生在学*的过程中先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再逐渐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可先从广东10—的中考真题的练*开始,认真做好试题的横纵向分析,掌握相关知识点,以达到做一个题复*一串知识点的效果,培养自己的地理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各种题型的训练安排

  一轮复*题型安排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例题,精讲例题,让学生能够从例题中得到做题方法

  2、精选试题,不能采取题海战术,每章选取与中考及能锻炼学生能力的试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教师出的试题难度层次一定要做到分明,结构清晰,难易结合,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这样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帮助学生思维递进的培养,效果也更深入,适合各层次的学*需求,避免打击学*兴趣。

  4、通过不同的专题练*培养学生的答题模式

初二地理中考备考方案3

  一、资料准备

  教材四本:七年级上册、下册,八年级上册、下册

  复*资料:地图册、中考复*资料

  二、复*进度与安排

  先从七年级上、下册开始复*,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学*时间较久,大部分已经忘了,最先复*,时间安排少点,八年级地理学*时间距离较短,相对来说学生印象更深刻一点,所以复*时间也安排距离中考*些较好。复*以学生预定资料作为参考资料,进度安排如下:

  2月25日—3月1日:地球和地球仪、地图(地球和地图这一部分是难点)

  3月4日—3月8日:*的疆域和人口

  3月11日—3月15日:*的自然环境,*的自然资源

  3月25日—3月29日:*的区域差异

  4月1日—4月5日:北京、上海市、重庆市

  4月8日—4月12日:香港、澳门、*、四川

  4月15日—4月19日:世界地理

  4月22日—4月26日:复*

  4月29日—5月3日:综合复*考前练*

  5月6日—5月10日:综合复*考前练*

  三、重要地图过关

  *省级行政区划图(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形状)【八年级上册】*地形图(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原、丘陵)【八年级上册】

  长江、黄河水系示意图(源头、入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沿岸主要的城市)【八年级上册】

  *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分布图(“五纵三横”等)【八年级下册】世界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如大洲、大洋、主要山脉、地形区、湖泊、海峡、运河以及一些主要国家)【七年级上册、下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气候类型判断)【七年级上册】(提醒学生备好以上必要的资料及专门的资料袋(2个),并定期检查。

  中考资料上的考点能背,重要地图过关。

  四.总体思路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2.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3.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8)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菁选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地理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1

  地理八年级教学计划本期我接手了八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但由于教师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也许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再加上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练*、测试都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方法欠恰当,因而学*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本年度教学以世界地理为主,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校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

  5、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创造性。

  6、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7、要特别注重学*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8、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第1---3周,学*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4---7周,学*课本第2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第8---9周,复*,迎接期中考试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6周,学*第3、4章第17周,复*第20周,期末考试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2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尤其是三班,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方法欠恰当,因而学*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第1---3周,学*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4---7周,学*课本第2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8---9周,复*,迎接期中考试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6周,学*第3、4章

  第17周,复*

  第21周,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3

  一、目标: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情况分析

  1、学科教学要求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加强新课标的学*,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 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初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和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6、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氛围。

  7.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要建立起*题库。

  8.强化规范的落实

  要加强对学生学*规范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课上回答问题要规范、作业完成要规范、单元考试要规范。一要以优秀作业展评、规范试卷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落实;二要以建立错题记录等手段督促学生落实;三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规范,保证落实。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必须做到:

  (1)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3)保证每章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学生必须做到:

  (1)保证三有:有教材、有地图册、有填充图册。

  (2)上课认真听讲。

  (3)按时完成作业。

  3、教学中必须做到: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1、严格按“会考地理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组织教学和复*。

  2、认真理解会考地理考试题型,训练以单选择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3、教学中要以“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为主线落实双基。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4

  一、学期教学目标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体系及编排体系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之后逐章讲述的。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介绍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这四个主要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构成,其发展水*和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和潜力。第二、三、四、五章介绍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第六章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既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难点: 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是难点。

  解决策略: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二、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任教的班级是初二的1--4班。初二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物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设想:

  1、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教案。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保障每节一练,快慢适中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进度安排: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初二地理 学科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阶段诊断检测

  1

  2.21—2.27

  中国地理第七章

  2

  2.28—3.6

  中国地理第八章

  3

  3.7—3.13

  中国地理第九章

  4

  3.14—3.20

  中国地理下册知识回顾

  5

  3.21—3.27

  单元复*与检测

  单元测试

  6

  3.28—4.3

  世界地理上册 复*

  7

  4.4—4.xx

  世界地理上册 复*

  8

  4.xx—4.17

  世界地理下册 复*

  9

  4.18—4.24

  期中检测

  xx

  4.25—5.1

  中国地理上册复*

  xx

  5.2—5.8

  中国地理上册复*

  12

  5.9—5.15

  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

  13

  5.16—5.22

  中国地理下册复*

  14

  5.23—5.29

  中国地理下册复*

  15

  5.30—6.5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

  16

  6.6—6.12

  模拟训练与知识回扣

  17

  6.13—6.19

  学业水*考试

  18

  6.20—6.26

  19

  6.27—7.3

  20xx.2.23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认真学*,贯彻《***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学期初一地理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学生学*积极性比较低,课堂纪律松散,普遍自觉性不够,求知欲不高。但课堂气氛有待改善,学生思维灵活性不够强,部分学生学*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

  三、教材分析

  本期教学内容有六章,实授课时数16节,课巢排较紧奏,主要学*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绘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具有地理自学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更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本期教学内容有:中国的矿产资源、交通、贸易、乡村城市等中国发展知识点。

  四、具体措施与要求

  在教学在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再进行总结、要课文、图像作业三系统有机结合、起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助理解记忆作用、各种形式的作业、练*分设“想一想”、“活动”、“思考与练*”三个栏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把地理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渗透于动手、动脑的.趣味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归纳、记忆等能力、并及时强化巩固、懂得应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7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三、教学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

  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通过学*,掌握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特征和四大区域概况。

  四、教学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8、每次单元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争创优秀课件。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9

  本学年担任初二地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学业水*考试成绩,现制定目标如下:

  一、目标

  及格率:90%

  优秀率:25%

  二、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学**惯方面

  农村孩子大部分家长的文化水*较低,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学**惯的养成做的不到位,甚至有时候对学校的教育不配合,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家庭背景,因材施教,与班主任老师积极配合,狠抓课堂纪律和作业质量,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

  2.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方面

  学*兴趣是学*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某个学科或某些知识内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专心致志地、认真地、积极主动地进行钻研、探索、实践,就会产生较高的学*效率和较好的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时课堂上一定要要积极恰当引导、指导、和辅导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做到善教、乐教,学生才能乐学、爱学。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学*的*惯。*时上课一定要引导学生看地图,分析地图,把地图当成是地理知识的骨架,成功构建“脑地图”,会使学生的地理学*事半功倍。要把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学*生活中的地理,学*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会更加愿意参与到地理学*中去,促进学*成绩的提高。

  课堂上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地展示机会,让学生到前面指图演示、讲解;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精神,以好带差,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我校学生的学**惯较差,家长对初中地理的学*不重视,课外阅历较少,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困生,针对这些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共同努力,提高成绩。

  3.“评价任务”“命题”方面

  评价包括课堂即时评价与各种检测,上课时要把握课堂生成资源,即时给与学生评价;*时备课一定要把握课程标准,按照“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的原则,结合*几年的中考命题方向,多参考辅导资料,结合世界上随时发生的地理热点问题,设计评价任务和小测题、周测题,并随时与区教研室和兄弟学校保持联系,互通有无,保持同步。小测、周测精心准备、批改与总结。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高二地理学科,学*中国地理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大多出生在中国,从小喝着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太熟悉了,离他们太*了。从很小的时候,我就通过父母、报纸杂志和电视网络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但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广,学生的理解难免有限。此外,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解不完整,使他们只知道一件事而不知道另一件事。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足以满足他们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另外,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了一年地理,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动力、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大部分都基本具备了学*地理的能力。当然,在学*地理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很多障碍,会有一些困惑,甚至有点烦恼。思考学生学*地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将是高二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二地理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在学*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天赋,培养自己学*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也与日俱增,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和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系来说,要在“学科中心”和“知识本位”下改革地方志地理课程,努力打造以区域地理和地方地理为学*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个特点,同时又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专注。反映全球变化情况,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差异、土地改良、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不仅对学生目前的生活和学*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和发展也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意识和能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创建“发现亮点”、“鼓励自信”的激励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最*的发展区域出发,采用自主和对话两种学*方式(教学、合作、探究、发现等)。)实现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

  2、具体目标

  a、把“满堂灌”分成几个区间。对于目前发展领域的知识内容,我们应该大胆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最*的开发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来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学*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b、处理好预置和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认真组织和结合教材内容,明确课堂目标(立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学*方法的指导,创造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上的一代人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为问题的产生创造宽松的环境,预留足够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让探究者在*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享受问题的产生给自己和其他学生带来的学*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为本的教师和教师为本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完全的精神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人性特征,实现“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实感和真诚去影响他们,抓住他们学*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方案

  1、地理学科充分发挥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每课时认真备课,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反思再实验。

  2、在电子教室里记录第一节课,及时改正,以便及时反思和调整。并发布课堂记录的电子教案。

  3、如果条件允许,对教室进行录音或录像,及时发现教室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4、与学生进行在线对话,交流感受,征求意见,改善课堂。

  四、课表

  第一章从世界上***第一周——第三周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四周——第八周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第九周第——周第十三周

  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周14周——周17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第18周第——周第20周

  复*期末考试的第二十一周和第二周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二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12个课时。上学期,*均只有17、18的优秀率,比起其他的学科有拖后腿的'迹象。有的班级B级的同学较多,后劲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级落后面实在是大。这学期,需要关注的就是,优秀率的提升,还有班级落后面的改善。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2、认真写好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

初二地理教学计划12

  1、培养兴趣

  无论学*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1 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1.2 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1.3 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国家风俗*惯的一些小故事,***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加强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3、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3.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

  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3.2 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3 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3.4 学会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我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的教学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声形色画并茂,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进程,集中注意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的更为生动活泼,能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浅显易懂。

  在地理教学中有的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和概念,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原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视觉之内,为理解基本概念、地理过程原理创造条件。而传统教学方法表现这些概念、过程和原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而使用多媒体则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将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动与静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抽象问题迎刃而解。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一内容时,因为这是空间性极强的内容,采用二维动画可先建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型,再附加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边讲解边组织教学,克服七年级学生尚未学*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5、关注社会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追踪最新的地理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鼓励学生要特别观看每天的“新闻联播”节目,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如当今的社会三大热点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税利的眼光捕捉到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地理背景和原因,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及对策

  一、对初中地理学科的认识

  1.初中地理学科新认识虽然初中时的地理知识点更多的偏重于基础、概念、词汇等,但是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对于这样的知识毕竟是一门新的学科,毕竟是需要时间去接受、并且热爱。在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的时候,学生课堂思维是极度难以专一的。这个时候教师通过是什么样的方式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其实学生难以专一听讲,主要原因是无法接受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初一开始对于整个初中地理进行故事性、趣味性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出更加精准化的初中部分知识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融会贯通。

  2.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类初中地理知识基本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地球运动规律、地球环境问题、地球的圈层结构、经纬度、宇宙问题、气候问题、人口变化等诸多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分布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的不同时间段。知识点本就庞杂、难以理解、抽象,如果知识点没有很好的分类,对于学生来说,学*地理更是会变得乏味、一头雾水。所以,进行必要的知识点归纳分类、整合、简单化是初中地理教师必须去做的一项工作,从庞杂的知识点入手到简单明了的知识结构图结束,一步步整理并简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热爱地理这门学科。

  二、地理学*自主意识

  1.初中地理教师教学模式改变在很多初中院校,地理教师的教师水*并不高,教学经验足够,但却很是死板,死记硬背中灌输知识点、课堂朗读中讲述地理知识的奥秘,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与现代快节奏、提倡灵活多变的思维教学模式格格不入。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形成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归类整合,但结果也仅仅只是停留于教研中,并不能更有效地应用到新的教学模式当中。地理学科有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如果仅仅只是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述、课后文字性的作业,来掌握、巩固知识点,显然是不可能有效完成的。多增加课堂兴趣、让学生更好的通过观看视频、演讲、图形、动态图像来学*,对于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来说,丝毫不艰难。如果地理教学中,初中地理教研组能够更多地引用新科技、新思维会让整个教学过程变的简单、有趣、有效。

  2.学生学*地理自主意识的提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地喧宾夺主,一个人干巴巴地讲课,下面的学生两眼发呆。通过让学生自主讲课、发散思维、举例论证等方式参与到学*中,比如对于空间的转换,时间的转化,完全可以让学生们从自己所观看的'影视剧中寻找一丝相同、相似点,所有的学生通过讲述自己所熟悉的影视剧,进一步认识到知识存在于一些很常见的情境中。对于学生自主意识提升的培养还体现在:学生对于所学的庞杂的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与归类,老师让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文字分析、图表归类,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比如,初一地理,给学生两个星期的时间,让他们在周末、课后,自己去翻阅整本教科书,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用文字或者图形将本学期的地理知识做一归类,归类完成后让同学随机抽取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观察,并发现自己未注意的知识点。

  三、教材快速更新问题

  随着现在科技不断发展,人文、风土、*俗、气候变化、温度变化、人口迁移、宇宙探索新发现等等,一系列问题传统课本上无法解释,或者知识点无法涉及。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还是按照原始教学一味地进行知识点灌输,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盲目的上课,无效地学*。教育部需要及时准确的更新教材、纠正原有的错误或者是不统一的数据以及信息,并加入这几年新的变化,让学生每一次学*都能够身临其境,明白学*到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并解释、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科技的不断发展,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将会让学生在整个初中生涯中对于地理知识更多的掌握,以后的生活及学*中会得到更多的帮助与启迪。

  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有一些地理老师还是不太清楚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其实吧,地理教师应该要明确教学目标,努力地探索一些提高地理课教学效率的对策,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打好基础。接下来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行如下几点分析,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新的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学时,要体现“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也要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的实现关键在于师生地位的转换,因此,教学时,要时刻牢记教师不仅是地理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还是知识传播的组织者。教师理念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说教为主,一个人、一支粉笔就是课堂的全部,几乎是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的。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教学时,

  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时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组织学生学*《撒哈拉以南非洲》这节内容的时候,文章中要学*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有些学生在聊天,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急于冲他们发火,可以先听听学生们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很多学生讨论的是关于黑人问题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冲他们一笑,然后在组织学生将讨论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节课的学*当中:“同学们,我有两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大家是否愿意呢?”学生们一听,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集体说:“没问题。”刚才同学们似乎都在交流有关黑人的.问题,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些问题:“黑人为什么会这么黑呢?为

  什么他们在长跑当中普遍又跑得比较快呢?这些都是否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联呢?”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各抒己见,最后,为了解开大家的谜团,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观察非洲地形图以及气候图等,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学*本节内容,又能将本节有关于非洲的地形以及气候的相关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而且还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相关的学*任务。

  二、教学地理知识时,也要巧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图储存了大量丰富的地理信息,教学时,有效地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以及绘制简易地图等,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观察地理事物,让学生在地图中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促使学生的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有效地运用地图来学*地理知识呢?

  首先,引导学生读一幅地图时,要先读图名,然后再读图例,最后再读图的顺序来进行阅读。从地图、图片中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以及大小和形状等信息。此外,还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要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将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国家的各种地图 “叠加”起来进行阅读,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更多地理特征,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其次,教学生画轮廓图,补充各种地理事物的名称。一幅地图能容纳很多有用的地理信息。在组织学生学*地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勾画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这样也方便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等信息。比如,在教学“巴西”的相关信息时,就可以组织学生简单地勾画出巴西的轮廓图,在图中画出重要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让学生再填出巴西的海陆位置,然后,再根据其地形的“北低南高”特点,填写出主要的地形区名称来。这样的教学,既能牢牢地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概况,又能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再次,忆图。要组织学生将地图清晰、完整地储存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并且还能够随时进行回放。即使地图不在自己的眼前时,也能够将储存的地图信息进行空间想像。比如,当老师提到任何一个大洲或者大洋时,学生们要能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七大洲四大洋和分布图,而且还要能够准确地说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来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课中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地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等,如果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理解起来也会更加的费力。如果,教师们借助地球仪、地理景观图或者电视录像等,将原本比较繁杂的教学内容以一种比较直观化的且生动化的模式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例如,在学*“撒哈拉沙漠”的相关气候时,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有关沙漠动植物的生存视频,通过它们顽强的生存能力来反映出沙漠环境的恶劣,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在降到山区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先播放出一段太阳下山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主要是因为太阳的照射导致岩石热胀冷缩最终导致岩爆。然后,再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响声,教师再讲解其中的原因,结合多媒体课件,既形象,又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也会因为好奇心而全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当中。

  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也充分地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既有利于做好师生的双边活动,又能形成活跃和谐的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还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出一份力!


初二地理教案 (菁华6篇)(扩展9)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菁选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5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地理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

  本学期,作为初二年地理教师,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在期末的会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现工作总结如下:

  由于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内容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气力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复*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纷乱,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为此甚至产生厌学、弃学思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这门知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学*方法,往往在学*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教师充分认识不到这些。而在复*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急功*利去走捷径,只对着会考大纲带学生画重点。学生也就按照教师画的重点去死记硬背书上的“零散”内容。这样的复*效果既(当)然是事倍功半,不会理想的。所以,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新的高度,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并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发展学生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会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下面是本人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5、进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2

  星转斗移,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本学期我立足本校和任教班级的实际,扎扎实实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搞好复*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教学的是初二地理第四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六月份的地理中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新课教学任务,并取得了充裕的复*时间。

  为了应对中考,切入实际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要更有针对性进行。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载体的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学*方法的指导和复*方法的改进。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过程中,我把地理复*指南作为复*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作为主要手段,以练*为辅,讲练结合,并抓住基础知识和主干,通过反复指导读图训练、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结合月考,泉州质检和晋江质检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对知识难点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引导,对记忆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有效的学*方法。每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探索更有效的复*方法和手段。

  我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学*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学*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师德修养,做到依法执教,以爱心关怀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多了解学生的学*困难,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增强后进生的学*信心,激励他们不断的进步。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3

  一学年又将过去,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学*、实践、反思,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学期的工作表现

  1、认真钻研教材,力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首先,课堂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4、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创设符

  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5、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故此,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4

  本期我们初中地理组由三位教师组成,其中汤玉凤老师请病假,由杨红玲老师代课,共负责25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及其相关工作。在已经结束的这一学期里,我们地理组老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勤奋踏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力争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将本学期所做过的工作作一小结。

  一、计划完成情况

  本期开学初,我组根据学部的课改精神,结合前期的备课组情况,制定了备课组的计划。一期来,我组3位成员加强协作,认真努力的践行期初的计划。在担任主备人时,都能扎实的备好课并作出多次的修改,作为辅备的老师也都能及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使得地理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正是备课组的通力合作,我组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减负,共同提高。

  1、集体备课

  ***学思路:充分利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案、统一作业、统一练*题。并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提高理论水*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了地理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加强重点的学*和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应用何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在学校公开课周认真听初中地理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各个教师上课的特点和吸收其优点,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知识渗透。

  在*时的教学过程中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也能听高中地理课,分析高中课程如何应用初中的地理知识,如何用高中的理论分析初中的地理现象,在教学中才能如何为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地理学*打好基础知识,尽量为学生未来的学*培养学*能力。在本备课组内开展教学研讨,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好氛围。教师每听一节课,都互相交流意见,肯定优点、指出缺点,使教师得到了迅速地成长,教师在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面对学生厌学,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现状,努力思考,寻找突破口,寻求新的教学策略,采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教研活动

  全校地理教研组一盘棋,初中地理备课组是学校地理教研组团队的一部份,参加本学期学校地理教研组的全部教学教研活动,共同完成学校领导给地理教研组的任务。

  3、狠抓课堂效率,注重知识的落实

  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能力不强,两极分化严重,这就要求上课时保证课堂效率,当堂的知识争取当堂掌握。通过对经验的学*,我们讲课内容少而精,线索简单而清晰,课堂给同学一定的时间当堂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充分利用上课前几分钟,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大检查力度,使学生的脑子里始终都装着地理。

  4、完成学校领导交与的其他任务。

  本期,我们主要承担并出色地完成课例课题《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的课例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实施过程中优缺点

  (一)优点

  1.通过学*,同志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业务水*得以明显提高,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技能的学*和实践,陈旧的教学手段得以更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2.地理教研活动不再走形式,搞花架子,而是从实际出发,走出了操作性较强的教研活动新路子。

  (三)存在的不足

  1.组内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仍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2.组内研讨活动随机性较强,缺少活动前的计划和准备工作,以及研讨活动结束后的督促和落实的后续工作。

  三、改进措施

  1.研讨活动结束后的督促和落实的后续工作要跟进和落实,下次会上提醒和总结,这样更利于每次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使教研活动进一步规范。

  2.加强备课组文化建设,提高教研能力俗话说的好,人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地理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倡导组内成员进行科研活动,把教研和科研结合起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中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起来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教师教学中尽力多搜集一些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也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地理教师的各项素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5

  经过一年的认真工作,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就要结束了,我担任了八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回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经验有教训有成功有喜悦,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八年地理下册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包括“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主要产业”,期望同学们通过本学期的学*,了解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到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并进一步掌握学*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在加上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使学生学*起来比较艰难。但是中国地理相对于世界地理简单理解,好掌握;学生的学*积极性还算高,这一学期的学*效果还算好。

  三、具体措施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五至八章。包括““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主要产业”。我期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熟悉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明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态度学*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奠定基础。

  四、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钻研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打算。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开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呈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实效。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爱好。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2]的汤金鑫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爱好,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开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期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态度学*爱好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期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五、积极参加校本钻研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钻研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然也遇到了一些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究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化的教学目标。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6

  20xx年初二地理教学总结

  本学期教学的是初二地理第四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五月份的地理结业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会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过程当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补考及格率为10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7

  星转斗移,转眼一个学期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初二地理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初二6个班共有学生307人,由于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加上基础又是不在同一水*线上。给学生学*地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泉州市质检的统测来看,*均分仅为54分,及格123人,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紧学*大纲,贯彻大纲,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3、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4、加快教学手段革新,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学校语音室教学手段于教学。

  四、取得的成绩

  针对*年来地理统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及时组织复*,先后模拟测试3次,

  学*从分享开始

  微果网 人人都是好老师

  估计*均分在75分左右。

  五、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进入复*以来,加之在学生考试前期,耽误了最为宝贵的复*阶段的时间,没有能组织系统的复*,不可避免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六、今后的努力目标

  今后的教学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培养学生技能。力争在学年会考中*均分可以达到其他各个中学的*均水*线之上,特别是优等生再来一次新的突破。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8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4个班的地理课教学工作。由于班级较多,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八年级上册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9

  一学期来,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关注每位学生,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抓两头,促中间,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1、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细心备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易混易错知识点清晰,并掌握好,中,差学生的认知能力,分层次设计练*题,分层次落实训练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轻松学*,学有所获。

  2、授课:一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而问题又是数学的心脏,通过问题教学唤起学生的创造灵感,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的内动力,开启心智。从而使学生达到三自,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尤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二是情感教学。深刻领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正确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二、关心学*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逐步使他们学*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三、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四、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根据数学大纲的规定,一般认为数学技能指以下3种:⑴运算技能;⑵作图和画图技能;⑶推理技能

  为此,在数学复*中,特别在学生练*中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五、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信心”这思想贯穿整个复*的始终。

  1、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评性。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0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担任初二七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重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自办地理手抄报、画地理事物轮廓图等,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八年级上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帮辅,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地理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课后反思不够及时,对个别学*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1

  20xx年高考落下了帷幕,备受关注的高考试题展露真容,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虽然地理试题在不断变化,但一直不变的是知识体系和越来越贴*生活的出题思路。我们甘肃省所采用的新课标Ⅱ更加表现出这种倾向,试题难度逐渐降低,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对地理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应用侧重能力的考查,体现了一直以来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

  一、试题分析和评价

  试题结构:试题结构没有变化,必答部分有选择题11道(44分):非选择题36题(22分)、37题(24分)共46分;选答题在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总之题型体量试题结构都没有变化。

  1、客观题(选择题)部分【难度变化】下降

  今年的高考试题仍然采用五组材料展开,分别为城市区位、世界区域地理、地球运动(仅第4题一道)、地理新概念理解(“蓝水”和“绿水”概念的判定)、地理环境整体性、气候成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整体难度较低,题目综合性好,知识点考察范围广。选择题题组数量增加,共5组,每组题的数量减少,这样变化使得命题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今年的选择题整体偏简单、都是基础知识,考察以世界地理基本常识为主,基本没有“陷阱”型问题,难度较20xx年、20xx年高考题简单。

  2、主观题(综合题)部分【难度变化】简单

  第36题考察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原,从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地理生物入手,难度较低,几乎都是讲课过程中的答题模版,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容易拿到高分。第37题考察中国东北商品农业,特别是三江*原的农业类型,都是答题模版,直接套用就可以了,只是出题形式略有变通,没有直接考察农业区位选择,而是以“环境质量优良”、“病虫害少”、“化肥使用量少”这种原因描述的形式出题而已,基本答题模板基本没变。

  3、选修题部分

  【难度变化】持*

  选修地理中“旅游地理”考察老工业区的资源化转变,发展旅游业,出题形式较新颖,必修三区域地理中“德国鲁尔区的老工业改造”有知识重叠的部分,是今年高考地理试卷中个人觉得出的最好的一道题。“自然灾害与防治”考察地质灾害类,以福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切入点,难度低。“环境保护”考察生物多样性问题,比较难答。

  总之,20xx年地理试题在变化中保持了稳定,重能力考查,起点低,贴*生活,巧妙地设计和隐藏了难度但没有回避难点,侧面考查了热点。更符合课改的趋势,更有利于学生学*地理。

  二、复*备考经验总结

  面对今年的高考试题和学生的高考成绩我们有一丝丝的欣慰甚至是一丝得意,令人欣喜的是一方面我们在复*备考中给学生进行了准确有效的指导,起码没有误导学生;再者是学生的成绩很令人满意,不少学生考下来说地理做的很有感觉,出错很少。地理学科再不是制约文综的瓶颈反而成了学生的得分学科。回顾一年的`工作觉得我们比较可取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精细制订备考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高考复*内容

  一进入高三我们就纵观全局制定全年的复*备考计划,高三地理复*为三个阶段:第一轮3月初完成,第二轮是专题复*到4月底结束,第三轮5月初开始大概用两周到三周时间,最后留一周多时间学生自主复*。由于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课时安排比较紧,以往有些老师四月份一轮复*还没有结束,二轮只是象征性的讲几个专题就匆匆结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三轮四轮复*。根据我们的经验必要的轮次一定要做全做实,一轮复*重要,二三轮更是必不可少,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知识的重复和老师的总结都很有必要。到后期可能学校安排的各种考试比较多,学生和老师都开始着急,可以按照计划结合实际进度适当调整,但是必须把该做的轮次做好,既不能过于拖拉也不能跳跃式前进。

  2、精心组织教学,认真做实备、讲、练、批、辅等教学常规环节

  备课方面:在集体备课统一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每一位教师从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既发挥集体的优势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彰显教师的独特教学魅力。

  讲课方面:高三的课堂追求实效和高效,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所以课堂上“精讲”讲要讲的透彻,“精练”练要练的有效,结合学校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我们钻研每一种不同课型的上法:新授课、复*课、练*课、试卷讲评课等。

  练*方面:认真编写和筛选课时练、周练、月考试题;在*时练*中要求学生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尤其是后期的二轮三轮练*是老师们自己精心筛选和编写的,以求有的放矢。

  辅导方面:①辅导学生制定学*计划②辅导学生有效做作业③辅导学生及时总结。

  总之教学工作看似周而复始却是充满艰辛,没有华丽的语言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守,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个环节,只有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只要做好这些常规工作我们就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3、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内容、要求和方向

  面对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禁窃喜,其中对试题难度的把握、对地球运动部分的预测、对区域地理的分析、对试题题串的估计无不与我们的预计相符合,所考的考点也是我们*时反复强调的重点。所有的这一切应该归功于我们*时展开的教学研究工作为我们的复*备考工作正确的导航。

  我们教研的主要途径有: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包括考纲考试说明的学*和解读;学校间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自己*时积极主动地收集高考信息;做*几年高考试题和分析高考试题;参加省上等上级单位主办的高考信息发布会,利用一切学*的机会积极的学*。

  4、胆大心细合理取舍、勇于创新

  胆大源自于对考纲的准确解读、对教材的悉心参透,心细源自于高度的责任感和强悍的业务能力。教学不是墨守成规,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人云亦云,高考复*备课更是对教师业务能力、敬业精神极好的锤炼和检验。在教学中我们大胆取舍,深切领悟新课改精髓,对于老旧知识进行舍弃,对非重点知识适当提及,对重点知识精讲细讲。到后期的二轮三轮复*没有现成的教材,主要靠老师的经验和智慧,合理地重组知识、整理专题,复*中我们打破陈规依据大纲要求参照高考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力求高效。比如区域地理部分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按传统的地名加矿产的教法需要记忆大量的东西,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我们深刻领悟高考能力立意的精神,不让学生过多地去死记太多无用的东西,侧重区域分析的方法。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有效。

  三、今后复*思路

  1、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复*扎实有效的进行。

  2、高三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3、针对试题难度降低的实际*时训练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多抓基础,避免偏难怪题4、加大区域地理复*力度

  5、地球运动部分侧重基础理论的理解,避免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6、开放性试题是*几年的一个亮点,继续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7、人都有惰性哪怕是高三的学生也不例外,布置的各种任务要勤督促抓好落实,只有抓住学生才能出成绩。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2

  转瞬间,一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时进取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认真学*政治思想理论,认真学*《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对待学生做到:民主*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身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地理知识学*,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加强教育理论学*,提高教学水*。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贯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规范,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③考虑地理思维和学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学设计。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沛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和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管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发生愉悦的心境,发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安排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推荐,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沛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防止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果,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溢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局部。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为了不时提高自身的教学水*,积极认真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与集体备课,研究研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他人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乏,改进工作。

  我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弥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缺乏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提高教育教学水*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担任初二第二学期地理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存在的缺乏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局部,可后反思不够和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在明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时的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把新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3

  转瞬间,一年过去了,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一年,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我认真学*政治思想理论,认真学*《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对待学生做到:民主*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地理知识学*,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地理教学方面,我加强教育理论学*,提高教学水*。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贯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③考虑地理思维和学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

  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我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提高教育教学水*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可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又时对个别学*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在明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争取把新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初二年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最大的体会是老师间的竞争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学生的学*任务要实到位才能保证他们的成绩,要教好一个学生不难,但是要教好整个班级

  四、五十个学生就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首先是做好备课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对此我每学期都订阅了地理教学参考,通过认真阅读研究和经常上网了解相关的学科信息,还关注每天的新闻时事等,通过这样可以说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当然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学*方法和学**惯。我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原有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和安排活动,既备教材,也备学生。

  再者,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作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信息反馈,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对学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也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把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采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评出优胜组,此法颇受学生欢迎。

  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使知识真正得到理解巩固。最后,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分层次进行适当的培优扶差。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对后进生,要进行思想补差和知识补差,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对差生进行分类补差,采取集体和个引辅导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实。

  在考试研究方面,积极参加本组就二年会考、初二年的会考进行经验交流与讨论。在前几年的教学基础上,初二年的会考复*针对本校和学生情况,积极与杨志川老师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初二年会考教学复*方法。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因此经常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使我长

  进不少。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4

  本学期我所任教课程的是初二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我收获颇丰,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最大的体会是老师间的竞争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学生的学*任务要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他们的成绩。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认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首先是做好备课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对此我每学期都订阅了地理教学参考,通过认真阅读研究和经常上网了解相关的学科信息,还关注每天的新闻时事等,通过这样可以说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当然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学*方法和学**惯。我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原有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和安排活动,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再者,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是关键。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作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信息反馈,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让学生过于活跃,否则不利于控制课堂纪律,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我觉得对于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对学生不能放任自由,所以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也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把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采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评出优胜组,此法颇受学生欢迎。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使知识真正得到理解巩固。最后,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分层次进行适当的培优扶差。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对后进生,要进行思想补差和知识补差,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对差生进行分类补差,采取集体和个引辅导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实。

  在考试研究方面,积极参加本科组就二年会考、初二年级的会考进行经验交流与讨论。在前几年的教学基础上,初二的会考复*针对本校和学生情况,积极与本科组其他老师和其他兄弟学校老师进行讨论与交流,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初二年会考教学复*方法。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15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兼任教导处干事工作。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的原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怕困难,敢于实践,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深得老师领导的好评。

  一、个人修养方面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认为,在这个日益浮华的社会中,守住心中的一片净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美德,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希望我们学校能够守住以往的辉煌成绩,并且在将来能够发展壮大,跻身于中华名校之列。我愿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

  2、以身作则,以德为先。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我不会特别严历,让学生们乖乖地听话,有的学生说我是他们最温柔的一位老师。我更愿意与他们*等的交流,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要求学生按时进教室,我就尽量每次提前走进课堂;要求学生交练*,我就一个个批过,让他们知道“言出必行”。对于每一个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家庭出身的不同,或学业成绩的优劣,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态度。对于那些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我课堂上的精彩回答,我会更加珍视,表扬他们,以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最大的膨胀。我认为,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能健康地发展,比培养少数精英更有价值。

  3、严于律己,遵守规章。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都能够严格遵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有不得已的事情,向组里和主任请假,从不在学校玩电脑游戏。对于学校的任何工作,都能主动参与,尽自己努力做到最好。我与同事之间一向关系融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日常工作方面

  1、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承担了两个年级的地理课,备课量增加了一倍,每天几乎都处在备课和上课之中。但是我觉得对于两个年级我都应该一样的重视,不能厚此而薄彼。在初一,我侧重地理知识的趣味性,调动他们对地理学*的积极性,例如开展了以世界地理之最为主题的课前演讲,教学生亲手绘制教室*面图,在课件中插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使学生想要去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奇异的星球,并且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同时我也注意了对学生读图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做填充图册,并给他们讲解,使学生们既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能力。在初二年级,我们全组决定增加课前演讲的难度,要背下来,真正的讲,而不能照着念,一开始,学生们有抵触情绪,积极性不高,后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下来,竟也不觉得太难,反而有一种以前所没有的成就感,体验到了超越自我的感觉。由于地理不参加中考,学生们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总复*,知识掌握不牢,系统性差,这让高中的地理老师非常头疼,抱怨初中学生底子太薄。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期末复*的时候,一方面画结构图进行总结,使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方面,对于重点和难点详细讲解,消除死角。有的学生不理解,问我这些期末都考吗,我只知道这是对他们的将来负责,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

  2、其它工作

  本学期,我申请回到心理咨询室工作,因为我对这方面工作有兴趣,并且读完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班,希望学以致用。在心理咨询室值班的过程中,我接待了几位初二和初三的学生,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能够走*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使我感到了教育工作另一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我们还与一些国外教育专家进行了座谈,了解了国外对于学生帮助的情况,使我觉得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借鉴的地方。 开学之初,我还加入了学校的导师团,辅导了八个学生,定期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学*和生活情况。有时还与家长共同合作,解决学生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按照学校的传统,我还承担了学校的许多临时任务,例如招生报名、值班、发放宣传材料、监考,考试阅卷、评分、上分,参与了军训、北京社会实践、运动会、竞赛等大型活动的组织。每一项工作中,我都尽力做好,保证不出差错,与其他同事配合使学校的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三、能力提高方面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一位著名教育家这样说。而阅读是自我提高最好的方式,我每天都要抽出时间进行阅读,不管是杂志期刊还是小说著作,无论数量多少,篇幅长短,好象是成为了一种*惯,不读书就象有什么事没有完成一样。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我对当前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阅读教学方法的书,我可以在课堂上尝试使用各种教学模式;通过阅读地理专业书,我能够在给学生一杯水之前,自己先储备一桶水;通过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能指导我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去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其它方面的工作。

  在信息传递日益快捷的今天,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而网络同是也是一个很好的学**台,我从中获益匪浅,今后,我要学*更加熟练地使用互联网,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

  听课也是很好的学*机会,这学期我听了约50多节课,每个人都有他的特长,都有值得我学*的地方,互相对照也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大家互相听课、评课,能够共同提高。

  组内的共同备课与研讨是备课的最有效的方式。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能够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问题,有时还会为了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统一意见,得出正确结论。另外,我认为上组内示范课也是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机会,上课前,我用心的准备,课后听取组内评课,同时自省,完善课件和教案。

  科学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也必须持续地学*。在工作之余,我这学期主要学*了英语和高中课程,并且参加了教育硕士的考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

  三、成绩与不足

  本学期我认真完成了学校制定的工作量,出勤率达到100%,认真履行了各项职责,实现了开学初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学生及家长反映良好,教学成绩优良,在教导处工作为老师进行了服务,为学校做了大量的常规管理工作。

  当然我也感到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对教学的研究不够,对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还应继续学*,自己的政治理论水*不高,向其他学科老师学*的机会太少,没有教学论文发表等等,今后我会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