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调查报告

幸福感调查报告1

  幸福是什么?钱和一台新的冰箱,就能买来幸福。这是英国的金融时报的总结。金融时报为何这样总结?日前,美国的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对全球43个国家进行了有关幸福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何?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皮尤研究中心在今年的3-6月份对43个国家47643名18岁以上的民众展开了问卷调查,让他们自评幸福等级。美联社称,该机构早20xx年也进行过类似的调查,对比可发现人们的幸福感的趋势。“亚洲新兴国家日益找到发达国家多年前的感觉——金钱和购物能够带来幸福,至少可以带来满足感。”调查结果显示,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墨西哥民众比例最高达79%;埃及最低,仅11%。欧美日韩等10个发达国家中,以色列民众的幸福比例最高达75%,希腊最低为37%。发达国家*均有53%的民众自评生活幸福。24个新兴国家,*均有50%的民众自评生活幸福。9个发展*家,*均有34%的人自评生活幸福。金融时报称,59%的*受访者自评生活幸福,比20xx年增长26%;印尼民众中58%自评生活幸福,较20xx年增长35%;在马来西亚,这个比率由20xx年的36%增至56%。相比较在日韩,分别只有43%和47%的受访者自评生活幸福。

  不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也发现,当个人所得超过一定程度后其所能带来的幸福感将大打折扣。调查结果显示,56%的马来西亚人自评生活幸福,而在人均GDP远远超过马来西亚的德国。这个比率为60%,仅比马来西亚高出4%。美联社称,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发展*家民众优先考虑的是健康、子女教育和安全等。这些国家中很少有人认为互联网接入、拥有汽车、有空闲时间或有钱旅游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金融时报的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财富似乎会带来幸福。但结果也表明,金钱绝非幸福的唯一因素。比如女性往往比男性幸福感更强,已婚者比未婚者更幸福,中年人比年轻人和老年人更幸福。

  总而言之,不同国家的现状不一样,人们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就会有明显差异。对于自己的生活幸福程度,还是要看自己的想法定义和实际付出。更多社会调查,就上!

幸福感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了解*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别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七.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各级*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八.改进建议;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说0%的居民认为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在确定幸福感时,想当然地设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内容,将幸福感调查统计变成了数字游戏。有些官员为了突出自己的政绩,到处宣传炒作,作秀造势,搞华而不实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众还未评定,已提前将自己所在城市宣布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这种到达了顶点的幸福指数评比带来的只能是官员的幸福,纸面上的幸福,对老百姓则毫无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视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民众的幸福感归根结底不能靠官方数据“一锤定音”。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只能靠老百姓说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里,幸福在百姓的心里。

  各级*和,让幸福指数变成百姓幸福的办法就是将幸福指数工程真正变成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数作为测试百姓冷暖的温度计,设身处地地体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经常想一想,在这些数字背后,还有多少群众看不起病,多少家庭买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学,经常问一问,群众能否能用上干净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对群众的冷暖,感同身受,对民众的困难和问题,逐项解决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幸福从冷冰冰的数字变成充满温暖的切身体验。

  对于幸福感中的生活满意度、价值实现感、需求满足感等主观的抽象的指标,决策者要以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准确反映百姓的实际感受,以此作为加紧完善政策措施、纠正偏离的基本依据。

  八、改进建议

  虽然对于生活的幸福指数有所提高,但是物价的疯长、工资的*稳态势也成为了大众的后顾之忧,*应更多的社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制度,让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人民的幸福感增强了,*才能得到更多的拥护。

  九、自身的总结与体会

  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薄弱,团队合作才是一个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我也有了机会更深入的与各个阶层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一捷径我能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虽然说我们在大学里已经不再扮演新生这一角色,但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们脸上的稚嫩把我们彻底的出卖了。 在这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学*的东西,在这里没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学*,勤勤恳恳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谛!

幸福感调查报告3

  一、教师基本情况

  1、所收回的40份问卷中有男教师20名,女教师20名,男女教师比例相当。

  2、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70%;36-45岁之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5%;46-55岁之间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2.5%;55岁以上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

  3、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7人,6到XX年以上的有9人,11-30年以上的有19人,30年以上的有5人。

  4、教师的有36人,学校中层干部4人。

  5、幼儿园的有1人,小学的有24人,中学的15人。

  6、副高级以上的有6人,中级的有9人,初级的23人。暂无2人。

  二、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分析

  有22人选择a热爱教师职业,有13人选择b工作较稳定,有0人c选择有较多假期,有5人d选择了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分析,选择教师的职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热爱教师职业,占55%;二是因为工作稳定,占32.5%。由此可见,选择教师职业因为热爱和工作稳定的居多。这说明,在所调查的教师群体中,有半数以上因为热爱而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这是可喜的。

  三、压力状况调查

  1、压力状况:有0人选择了没有压力,有17人选择了压力一般,有23人选择了压力较大,有0人选择了压力极大。

  2、对一天工作之后的心理反应:有9人选择了疲惫不堪;有26人选择了虽然感到累,但是心理满足;有2人选择了心里很轻松;有3人选择了不管如何,总是为了能维持生活而高兴。

  3、压力来源:有15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学生,有8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领导,有12人选择压力来自于职务诉求和升迁问题,有5人选择了压力来自于学校考核。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压力大,是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四、对假期的盼望程度

  1、有12人认为假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占总人数的30%,有22人认为一般情况,占总人数的55%,有6人认为从来没有。从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长假调整心理,缓解压力的情况一般。说明教师的假期生活比较单调枯燥,假期中各种学*太过频繁。

  2、有6人盼望假期的到来,有23人一般,有11人感觉无所谓。通过这一点也能说明与上面的调查情况基本相符,大多数教师对假期期望值不高。

  五、工作中的幸福感调查

  1、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自我感觉方面,有1人认为教师社会地位处于上层,有7人认为处于中层,有22人认为处于中下层,有10人认为处于下层。

  2、教师个人感觉最幸福的时间段,有8人选择1年,13人选择2-5年,有12人选择6-XX年,有8人选择在XX年以后。

  3、有9人选择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状态幸福,有12人选择比较幸福,有19人选择一般,有0人选择不幸福。

  4、教师的幸福值,有5人选择6分,有13人选择7分,有13人选择8分,有9人选择9分。可以看出教师的幸福指数处于稍高的程度。

  5、有28人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是认为工作本身有趣,占70%;有23人认为是领导的支持与肯定,占57.5%;有24人认为家长的支持与肯定是获得幸福的主要原因,占60%;有24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占60%;有13人认为工作集体关系融洽,占32.5%。以上数据表明,领导支持、工作有趣、成就感、家长的支持等因素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相差不大,这说明以上因素都能够影响教师的幸福。同事之间的集体关系需要进一步改进。

  6、没有幸福的主要原因:认为工作烦琐机械的16人,占40%;认为很少获得成就感的10人,占25%;认为家长的不理解的18人,占45%;认为评价机制不合理的27人占67.5%;以上数据表明,工作烦琐、评价机制不合理是让教师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幸福感调查报告4

  感也可以做一个判定我们所走道路对错的指标呢?

  为此,我在*特色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D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比较幸福水*"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均幸福水*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均分接*"比较幸福"水*。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⑴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男性的*均水*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均水*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⑵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xx元组、20xx—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xx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对于幸福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有关。

  经济发展水*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幸福感调查报告5

  在20xx年的*,大多数女性将成功定义为健康、家庭和幸福,尤其是期望事业和家庭双成功,这也是多数女性在职场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事业与家庭的*衡。不过,年龄、婚姻和生育改变了女性追求事业的方式——女性结婚生子后,开始重视工作的时间灵活性和稳定性,这恰恰和鼓励承担更多责任和挑战的就业市场需求背道而驰。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后,在职场中“向前一步”,需要伴侣在承担家务和抚养孩子方面给予支持。

  七成女性认为事业和家庭都是同样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和居住地统计结果发现,每个类别中的大多数女性仍然认为事业和家庭都是同样重要的。认为婚姻/家庭比事业更重要的70后女性比例(10.56%)比90后女性比例(5.99%)高出*一倍。

  认为家庭/婚姻比她们的事业更重要的已婚无子女的女性的比例高于单身女性。然而,“孩子”对这一问题的影响更为明显:相比那些已婚无子女的女性(8.44%),认为家庭/婚姻比事业更重要的女性中,已婚有子女的女性比例(16.04%)是已婚无子女的女性的*两倍。

  相比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女性(9.83%)和在二线城市工作的女性(9.66%),更多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女性认为婚姻/家庭比事业(14.62%)更重要。这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的提高,女性更倾向于视职业和家庭同等重要。

  调查发现女性定义成功的前三个要素是——健康(68.28%),婚姻/家庭(45.82%)和幸福/满足(40.73%),这些是不直接与事业成功相关的要素。而人们通常认为的和事业成功相关的要素——金钱、权力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声誉的比例却最低。

  一个女性的婚姻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是否把“家庭”作为定义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大一部分单身女性以“自我实现“作为定义成功的重要要素(40.09%),而有同样想法的已婚无子女的女性和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仅占28.69%和26.01%。与之相反,61.27%的已婚有子女的女性以“家庭”来定义成功,而单身女性仅占33.45%。一旦女性结婚并有了孩子,金钱、权力和社会影响作为成功因素的重要性就会降低,而工作和生活*衡的重要性会显著增加。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认为她们在职场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而不仅是职场本身的挑战。我们认为,解决这个挑战有两种方式:

  让更多男性参与进来

  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男性一同参与到改变社会观念的努力中来,促进男性和女性承担同等的家庭责任,如通过邀请男性榜样来支持女性,同时倡导和鼓励更多男性在家庭中支持女性。

  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种方式是鼓励企业为所有员工提供一个更好地促进*衡工作和家庭的环境。可能的方式包括为男性和女性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选择(特别是刚刚有孩子的那几年),提供更长的男性陪产假或通过多种方式实施育儿支持制度(有些制度已经受到了员工们的热烈欢迎,如允许在家工作、公司内提供母婴设施、建设企业托儿所并以补贴方式对员工开放等。)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1

  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后基于取得的调查材料汇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通用2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2

  几十年来,我们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人说*特色社会主义说白了就是资本主义的美化词,现在的*国情是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社会主义岌岌可危。

  也有人说这几十年来,*愈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走了社会*特点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沿着*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人们一直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那么在我们坚持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民的幸福感有多少呢?是不是人们的幸福感也可以做一个判定我们所走道路对错的指标呢?

  为此,我在*特色主义的前沿阵地广东做了关于幸福感的调查。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广东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核心。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如何使社会经济发展的考量从"血汗GDP"的数字标签到宜居"幸福指数"的人文标签的转型?如何将"幸福"的概念转化为民众切实感受的幸福生活?这些都将是未来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七成半人感到幸福,整体幸福感接*"比较幸福水*"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为14.9%,回答"比较幸福"的比例最高,约占六成,为59.2%,两项相加为74.2%,也就是回答倾向于认为自己生活得幸福;有13.6%的人做了介于幸福和不幸福之间的选择,9.8%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2.5%的人选择了"不幸福",倾向于不幸福回答的比例为12.3%.

  调查中从"不幸福"、"不太幸福"、"说不清"、"比较幸福"和"非常幸福"分别计分为1—5,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均幸福水*为3.74,标准差为0.912,也就是说整体*均分接*"比较幸福"水*。

  二、从不同群体的幸福感来看

  ⑴女性比男性更感幸福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52.9%,女性47.1%.调查结果显示,两性被调查者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说不清"、"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经卡方检验,男性和女性之间幸福感的差异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水*。男性的*均水*低于女性,为3.71低于总体*均水*的3.74,也低于女性的3.78.

  ⑵领导群体的幸福感最高

  统计分析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服务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回答"非常幸福"比例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专业技术人员组,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组,商业服务人员组,农林牧渔水产生产人员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组和不便分类的其它从业人员组的*均幸福感得分为3.95、3.82、3.77、3.77、3.69、3.63和3.65.

  三、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1.离异居民幸福感最低。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居民选择"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为15.3%,其次是未婚居民,为14.9%,和丧偶居民,这一比例为11.7%,离异居民的比例最低,仅为5.4%.把"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合并来看,未婚居民倾向于幸福评价的比例为65.30%,已婚居民为77.40%,离异居民为53.10%,丧偶居民为61.70%.做负向评价的趋势与此相同,离异居民倾向于不幸福评价的比例最高,已婚居民最低。未婚、已婚、离异和丧偶各组居民*均幸福感分别为3.58、3.81、3.29和3.53.

  2.有受教育子女成为幸福感正向影响。从有无子女受教育一项分析,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高于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反向评价上结果一致,有受教育子女居民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无受教育子女组。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幸福感*均值为3.78,没有子女受教育居民组的这一数值为3.69.

  3.有自有住房居民幸福感高于租房居民。有自有住房居民组在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上的比例均高于租房居民组,比例分别为15.3%、13.7%和61.4%和47%;前一组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也低于后一组。有自有住房居民组的幸福感*均数为3.8,租房居民组为3.5.

  4.家庭收入差别。把被调查居民分为月收入1000元以下组、1001—20xx元组、20xx—5000元组、5001—10000元组和10000元以上组,结果发现幸福感评价与家庭收入高低有线性关系,收入越高幸福感越高,各组幸福感*均值分别为3.40、3.62、3.78、3.89和3.95.各组在幸福感各选项上的选择比例与这一结果完全一致,家庭月收入越高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选择"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越低。

  考虑到家庭人口的不同,进一步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发现,家庭人均收入与幸福感的评价呈低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106.家庭收入低的居民幸福感的评价波动较大,随着收入增加表现为从低向高震荡变化,特别是人均20xx元以下变化复杂,之后的变化幅度减小逐渐*缓,达到一定高点后不再变化,甚至略微下降。

  四、对于幸福感调查结果的讨论

  (一)经济发展水*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发现广东省东、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异,基本上可以认为,幸福感的高低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有关。

  经济发展水*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美国人总体上要比新西兰人富裕,但并未觉得更幸福。更富的奥地利、法国、日本和德国人并不比巴西、哥伦比亚和菲律宾人更幸福。从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长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却几乎没有增加。

  这并非说经济发展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研究发现,富足国家的人们明显比那些贫穷国家的人们幸福。对那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10000美元(1995年)的国家来说尤其明显。没有任何富足国家的人们的幸福*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国家中较高人均收入似乎并不对幸福值又太明显的影响。而在低端,许多发展*家和过渡阶段国家的人们对生活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虽然,经济发展水*与幸福感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不断升高人们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水*为基础的,社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均衡发展为目标,致力于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提高全民整体幸福感。

  (二)民生与幸福感

  在较低经济收入阶段,经济收入与幸福感之间是有正相关的,在经济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这种相关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对幸福很少甚至没有影响。

  布伦诺·S·弗雷等人的多国对比研究发现,幸福感与收入的相关为0.20;在较低的收入水*,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但一旦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收入水*的提高对幸福感的影响变得相对较小。

  本次调查发现家庭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为0.106,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还处于经济收入较低阶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收入虽然是一个可以用货币单位衡量的量化指标,但是,收入的高低却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获得的,而和谁去比却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这种个体差异性,同样的货币量化的收入却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说,个人或家庭收入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心理指标,而不应该看作是一个经济指标,相对收入是一个比收入绝对数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合理就成为影响相对收入,进而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避免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是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这些都说明,民生问题与居民的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总结: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在*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社会的不公*问题等等,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点。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3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

  了解*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

  (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4

  家庭和睦是幸福第一标准

  幸福感调查,是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居民健康、社会文明、生活环境入手,围绕居民在经济状况、家庭状况、就业状况、健康状况、社会状况、环境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开展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70%的被访市民感觉幸福。在被调查的750人中,回答“很幸福”的比例为16.13%,回答“幸福”的比例最高,为53.87%;倾向于感觉不幸福的比例为30%,其中,8.53%的被访市民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太幸福”。

  从调查结果来看,市民对幸福感构成因素的价值取向中,认可度高低依次是家庭和睦(81.7%)、身心健康(80.8%)、生活环境(65.5%)、社会保障(64%)以及经济收入(61.5%)、人际关系(57.1%)、理想职业(50.1%)等。

  调查报告显示,有婚姻的居民71.93%感觉幸福,而未婚居民仅有59.83%感到幸福,离异居民有66.67%感到幸福,独居居民中仅有47.22%感觉幸福。这说明,完整的家庭对市民来说非常重要。

  超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反倒最低

  从收入层次看,幸福感较高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月收入5001元~10000元之间,75.23%的市民感到幸福;位列第二的收入层次是2000元以下,感到幸福的市民占73.77%;2001元~5000元间及10000元以上市民感到幸福的分别有65.28%和64.71%,分列第三和最后一位。

  可见,幸福感高低与收入有关,但不是决定因素。有较为丰厚且稳定收入的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而超高收入群体,或许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扰,在本次调查中,幸福感反倒位列最后。

  从文化程度看,学历越高幸福感越低。调查显示,高中以下和高中、中专学历人群的幸福感最高,分别为78.08%和67.01%;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幸福感只有57.14%。这说明低学历人群比较安于现状,高学历人群有较强的危机感。

  就职业看,离退休人员和学生的幸福感最强,分别为86.32%和85.71%;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幸福感较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幸福感居中,分别为64.71%、65.69%。

  翔安区居民幸福感最高

  本次调查样本的男女比例为男性48.4%,女性51.6%。调查结果显示,两性的幸福感有一定差异,女性回答“很幸福”和“幸福”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而回答“不太幸福”和“不幸福”的比例均低于男性。

  数据显示,幸福感与年龄大小成正比,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幸福感最高,占94.6%;77.8%的46岁至69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感到幸福。

  从区域看,岛内外市民的幸福感介于70%~80%之间,翔安区最高,为80.0%。总体而言,岛内外居民的幸福感差别不显著,一方面反映出*几年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使得岛外发展迅速提升,岛内外居民的幸福感正在趋同,岛外居民的幸福感甚至略超过岛内居民;另一方面也说明,城市的拥挤及生活成本,影响了岛内市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

  *提案,为“幸福厦门”支招

  本报讯连日来,在厦门*中,“幸福厦门”建设备受委员们关注。民进厦门市委对“幸福厦门”建设的整体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幸福厦门”建设水*的对策建议,并提出《“幸福厦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案认为,厦门在打造“幸福城市”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过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厦门民生事业发展与百姓的期望值尚有一定的差距,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有较大差距,在社区调查中发现,当前物业公司、业委会、开发商之间的居民公共空间利用及利益分配矛盾纠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物业、社区居民甚至其他部门之间引发矛盾的焦点。随着厦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几年,虽然厦门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个体的幸福指数,但他们也对越来越凸显的停车难、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不断上升等问题表示出强烈的担忧,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私家车普及而带来的幸福感提升。

  提案建议,经济发展是“幸福厦门”建设的经济基础,在推进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必须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为指导原则,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此,厦门应以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为契机,合理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在推进“幸福厦门”建设过程中,厦门应当以打造公共财政体系,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增加对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生态环保、公共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让厦门发展的成果为全市人民所共享。

  提案提出建议,“幸福厦门”建设需要营造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培育良性的“社会心态”,这点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健全*信用体系,打造“诚信*”,包括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大人大、*、*、媒体舆论和公众对*诚信的监督。同时,*要组织有关机构建立非营利性的公共社会征信机构,强制工商行政管理、银行、保险、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等单位提供各自掌握的信息,建立社会基本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发布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包括进行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文化教育及企业信用管理培训,以此来提高社会主体的守信意识和*意识。

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5

  昨日,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发布xx年成都市民幸福感调查报告,成都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5分,满意度较高,且较xx年提高了1.58分,较xx年提高了5.48分,连续两年实现持续提升。

  通过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提升市民幸福感。调查中,在问到对幸福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方面,68.88%的市民认为“家人健康”、47.70%认为是“子女教育”、47.13%认为是“医疗状况”、42.28%认为是“食品安全”、41.63%认为是“住房条件”、36.54%认为是“社会保障”、32.51%认为是“婚姻家庭”、31.69%认为是“家庭养老”、21.51%认为是“人身安全”、18.31%认为是“伪劣商品”。

  “75后85前”幸福感最低

  xx年成都市女性市民幸福感总体评价为82.19分,略高于男性0.11分。从具体构成看,女性在生活信心、幸福感知、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四项幸福感满意度高于男性,而在生存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便利三项则低于男性。

  年龄段的不同对幸福感知程度也不一样。其中,16—19岁的青少年幸福感评价,为83.63分;其次为50—59岁的老年人群,幸福感满意度为82.95分;再次为20—29岁和40—49岁年龄段人群,分别为82.60分和82.00分;而处于30—39岁的“75后85前”幸福感满意度最低,为81.23分。

  记者注意到,“75后85前”群体在七个方面评价分都最低,特别是工作环境和幸福感知两项,分别为71.19分和77.47分,分别比分少了3.21分和4.32分。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幸福感

  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人士幸福感得分为82.46分,已婚人士幸福感为82.29分,丧偶人士幸福感为81.13分;离婚人士幸福感最低,仅为78.94分。从构成项目看,离婚人士在家庭环境和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低,分别为79.39分和72.50分;而未婚人士在生活信心和家庭环境方面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7.24分和86.02分。

  从职业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教师群体幸福感,为85.32分;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户,幸福感分别为83.32分和83.05分;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幸福感依次为81.89分、81.80分和81.35分;待业、失业人员幸福感最低,仅为77.79分。

  幸福感和学历高低关系不明显

  从学历方面看,小学群体的幸福感,为82.94分;其次为大专、大学群体,为82.59分;接下来依次为初中群体和中专、高中群体,分别为82.14分和81.48分;而硕士群体的幸福感最低,仅为79.90分。

  其中,硕士群体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为72.65分,在幸福感知方面满意度为74.49分。而小学群体尽管满意度较高,但在工作环境方面满意度最低,仅为67.67分。

  收入与幸福感呈一定正相关

  按照500元的等距将收入分成九组,从调查结果看,收入在xx元以下的三组低收入群体幸福感较低,分别为80.37分、80.95分和80.15分;收入在—4000元的四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分别为82.02分、83.35分、82.53分和82.82分;而收入在4000—45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幸福感,分别为85.91分和86.54分。

  不同收入群体在工作环境满意度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满意度最低,仅为66.54分;而高收入群体满意度较高,达76.56分。

  第三圈层幸福感

  从区域看,一、二、三圈层的幸福感呈倒序排列,即三圈层幸福感,评价分数为83.74分,二圈层次之为81.6分,一圈层最低为81.16分。从七个一类指标看,生存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是各圈层间的幸福感拉开距离的主要因素。

  全市幸福感排前列的区(市)县为新津、崇州和龙泉驿。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6篇)

幸福感调查报告1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幸福感调查报告2

  一.调查背景:

  国民幸福指数(GNH)最早20世纪70年代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完全受经济增长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欲的陷阱,难以自拔。

  2XX年,“十二五”规划开局幸福成为地方*热词。很多地方逐步呈现了“GDP减速,幸福提速”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幸福指数”被置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将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二.调查准备:

  为反映居民主观幸福程度,在调查问卷设计中,分别设计了基本情况和问卷部分的调查项目,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为了使本次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抽样对象为年龄在0-70周岁之间的常住居民,涵盖社会各年龄、各阶层、各行业。并且在中山市实地进行了社会实践,通过与社区群众的沟通,来了解当前社会中民众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有关调查问卷及报告的信息,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参考范例初步设计出了调查表,通过自己反复查看并参考别人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做出用于调查的问卷.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调查人群及较为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具体的调查实施作出计划。自此,调查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三.调查报告说明:

  1.调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31日

  2.调查对象:普通社区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调查单位:中山市

  4.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当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对此社会问题的了解与重视,

  了解*工作的成效。

  5.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问询法,网上问卷。

  6.内容概述:

  (1)被采访者所从事行业所对应经济收入多少。

  (2)被采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

  (3)被采访者的居住环境。

  (4)被采访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5)被采访者对自身工资及生存现状感受如何(自身价值满意度)

  (6)被采访者对于影响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数据统计:

  调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网上问卷76份。

  典型举例:

  1.身份:公民

  性别:男

  工作:企业职员

  年龄段:31~45

  婚姻状况:已婚

  对目前收入满意度:比较不满意

  幸福感较低

  影响因素:收入比较低,与周围人关系欠佳

  2.身份:学生

  性别:女

  年龄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较高

  影响因素:家庭和睦、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别:男

  年龄段:45~60

  收入满意度:一般

  幸福感较强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态乐观

  五、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市区的改造,人性化的设施也越来越多。城市中干净的免费公厕、环境优美的街心公园、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化、越来越齐全的健身设施、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是对于*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依据。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会物质条件中对幸福感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语都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人们对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对幸福感影响程度颇深,也就是说对于普通公众来讲,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会环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给人带来的感觉是影响人们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无疑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社会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会不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还关系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游,购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幸福感也会比较高一点。

  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

  说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缓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增强自信心,居民在处理各方面的事情时,还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帮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会幸福感。居民对自我价值实现充满信心或有较高预期,说明对未来是积极乐观的,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乐观的心态,自身优势多,能力得到发挥,内心的满足感会增加,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六、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体越健康,越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创造新生活。家不仅仅是人们温馨的港湾,还是人们爱的发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员才有更充足的精力去为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进行家庭活动。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体以及家庭和睦对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百姓幸福指数,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烈。幸福感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的人群。而收入水*较高的人群,由于其物质生活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相对较高,则其幸福指数总体相对高一些。随着收入水*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呈阶梯式增长,这就充分体现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龄的人群其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幸福感相对最低的人群主要是31~45年龄段的居民,此年龄段正面临子女教育、老人赡养、事业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生活、工作压力过大,且对自身的期望要求较高,导致身心疲惫,这是其幸福指数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岁以上年龄段的人群幸福感最高,18-30岁之间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数略高于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家庭承担着主内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家庭,主要从家庭成员身上获得幸福感;而男性更关注收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且社会压力较大。因此,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较男性强,故其幸福感要高于男性。

  (5)幸福感较强的是*人员、在校学生,幸福感较弱的职业是个体户,普通居民,企业职员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职业稳定性较强,社会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会保险,这些方面都优于其他职业,进而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在校学生对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压力还没有太多机会体会,故其幸福感较高。而对于幸福感较低的相关职业,如何提高这部分人对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幸福率看,超过74.70%被访者感觉生活比较幸福。

  所谓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群众中表示幸福的群众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群众幸福广度的一种方法,其单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效用/欲望。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幸福感调查报告3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有时候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种育人的作用更突出。这样的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本调查发现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比较低。

  面对学生,尤其是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时,经常会有老师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总体感觉就是对学生不满意,但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因此对于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着害怕上课,厌烦学生的情绪,在工作中难以找到成就感。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个性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学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的调查结果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些事故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分析总结

  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岗位上有时会感到幸福,有时会感到沮丧。特别是高中的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加压、同事之间的评比及升学率的多少,让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要比男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职称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差异性显著。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性别压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性别观念上仍然缺乏宽容度。一般来讲,男性会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所以在同样的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缓解压力的环节上,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强,因此在幸福感的体验上男教师与女教师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决定着教师的工资水*,而且也是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水*的一种认定。在一个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职称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数据分析也表明了虽然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上,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职称对教师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职称的高低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而当自我价值高低的认识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价值期望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遭受更多的自我压力,这样对幸福感的体验就会下降。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社会和学校重视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能体验到工作和生活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健康人才。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就是改变观念,要让教师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这样可促进心理健康水*的提高;要让教师学会各种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技能,当事件发生时教师才能将压力水*降低;影响幸福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关爱。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非物质性生产,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宗旨,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幸福感调查报告4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幸福感调查报告5

  幸福感又称为国民幸福感,指的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衡,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幸福指数”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重视,数字越大就证明幸福感越高,是个体根据自己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

  一、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1、经济收入和身心健康

  经济收入是所有社会物资条件中对幸福感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拥有稳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2、家庭和睦和社会环境

  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个稳定的家和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安定感可以促进幸福感的提高,生活环境的好坏影响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

  3、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价值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处理事情上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幸福感自然能够提高,对未来积极乐观,保持愉悦的心情,自我能力得到了发挥,幸福感也会随之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幸福感不是想当然的,不是*搞的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这只是纸面上官员的幸福,而不是百姓的幸福感;

  2、在工作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导致了普遍的生活压力,调查得知,大学毕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幸福感很低的最大因素,工作不顺心跳槽问题,理想工资与实际工资差距太大等问题;

  3、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了解,并仍有怀疑态度,这也是居民幸福感不高的一个原因;

  4、社会炒房,哄抬房价,导致人们心中的天枰渐渐失去,什么都涨价,工资却不涨,涨工资降房价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三、改进与建议

  1、*在制定和调整政策的时候,要更加倍地重视经济,其中表现在物价和房价上,需要*的宏观调控,因地制宜的正确引导经济发展;

  2、加快经济和社会转型,一切从居民角度出发,加快解决人们的教育、医疗、住房和福利等基本保障,关注人们切身利益,才能全面提高幸福指数;

  3、增加居民收入,加快推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扩大就业机会和空间,激励居民自主创业,为自主创业提供相应的辅助支持,从而提高居民收入;

  4、提高政治和谐感,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简化行政办事程序等;

  5、提高居民文化水*,居民文化水*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就业问题和精神文化素质,更会影响经济、生活、工作和健康等方面。

  金钱不是而已能够带给人们快乐的东西,信仰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持,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怎样求生存,每个人心里都要有把尺。贫富差距拉大、生存环境恶化以及通货膨胀、物价过高等都已经成为*人所焦虑的问题,发展方式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幸福感调查报告6

  一、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有时候更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职业学校中,这种育人的作用更突出。这样的高要求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通过本调查发现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比较低。

  面对学生,尤其是不服从管教的学生时,经常会有老师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总体感觉就是对学生不满意,但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因此对于这样一份教书育人的工作产生着害怕上课,厌烦学生的情绪,在工作中难以找到成就感。

  教师的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面对的是个性发展和成熟过程中的学生,因此自身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显得尤为重要。但众多的调查结果和发生在教师身上的一些事故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分析总结

  为了了解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调查问卷。通过对老师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现在的教师职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在岗位上有时会感到幸福,有时会感到沮丧。特别是高中的老师,面对学校领导的加压、同事之间的评比及升学率的多少,让他们感到压力非常大。

  从调查结果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总体上来说,女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要比男教师的总体幸福感高,但是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学校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职称这个角度上分析,教师的总体幸福感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上差异性显著。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的评价,它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性别压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社会、学校、课堂教学、人际关系以及家庭期待等方方面面,根本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性别观念上仍然缺乏宽容度。一般来讲,男性会比女性追求更大的成就感,因此才会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所以在同样的岗位上,男性所感受到的压力要比女性大得多。在承受和缓解压力的环节上,女性的特质决定了女性的忍受力要比男性强,因此在幸福感的体验上男教师与女教师就存在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的职称不仅仅决定着教师的工资水*,而且也是对教师师德、教育教学水*的一种认定。在一个调查研究(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中已发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职称和月收入的升高而增强。通过数据分析也表明了虽然教师的总体幸福感在职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因子上,却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了职称对教师在生活的满足和兴趣这个方面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职称的高低影响教师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而当自我价值高低的认识与所处环境的认知和价值期望发生矛盾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遭受更多的自我压力,这样对幸福感的体验就会下降。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社会和学校重视的问题。只有心理健康能体验到工作和生活快乐幸福的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的健康人才。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和提高教师幸福感的关键就是改变观念,要让教师学会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事件形成正确合理的认知,改变不合理信念,这样可促进心理健康水*的提高;要让教师学会各种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发生的技能,当事件发生时教师才能将压力水*降低;影响幸福感体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关爱。

  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非物质性生产,希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受到肯定,所以学校要围绕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为宗旨,给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小学调查报告1

  一个介绍

  临沂,我们美丽的家园,她位于山东省的南部的部分,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城市。她的领土历史悠久的沂河水,受益显着沂蒙人民,孕育了临沂文明。由于临沂市的改革和发展,临沂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现代化的城市,高楼林立。然而,经济的发展,工厂继续建设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巨大冲击。作为一个家庭,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他们的周围环境,所以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调查,对临沂市环境污染业余时间,希望河北学*状态的家庭环境,寻找对策,改善家居环境东西保护家庭环境的原因。

  两个调查过程和结果

  调查中,我们采取了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收集信息和数据,并试图得到第一手资料,并努力提供真实,准确的反映了事物的原貌。导师带领我们到库来访问一个系列的图书,报纸,期刊,以便更好地了解之乡的历史,发展规划概述的城市环境保护局的环境监测数据;在城市的选定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调查的几家企业的污水和治理;参观一些城市的居民的意见,居民的环境污染和污染危害的认识,了解。一个地区,以充分反映了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并作出准确的评估,仅限于我们自己的能力,它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能是一个主观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的家庭环境的状态,影响趋势的一些肤浅的评价。

  (一)观察的过程和结果

  城市的实地调查,我们共选择了6个观测点(沂河橡胶坝,西郊附*的步行街,第一实验小学城展览馆附*的辉煌附*的工业园区,南路附*村民委员会)的空气和水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观察表明,临沂市大气条件还是不错的城市西郊工业区附*的气氛有点刺激性气味,能见度不太高时,清朗。有些地方也有一定程度的水质污染。市实验小学附*的青龙河段的颜色混浊,散发出的气味,水样pH值的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在水的水质发黑发臭过多的氨含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水体造成这种状况调查。我们还发现,下游的河流,一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清淤工作,据我们了解,*部门强有力的治理这条河,这条河的水,预计几个月后变得清晰起来。

  (二)企业的调查结果

  我们走访了几家造纸厂和钢管厂,这些企业也有一定的污染防治设施,排放的污水的水质能够更好地满足排放要求,一些企业也将水处理回收。

  (二)居民

  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人认为,临沂市环境比十年前少得多,但在*几年,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加强,*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环保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努力,脏,臭河,几年前现在已经成为明确的被污染了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许多,我们确实改善周围的环境状态了很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一些河流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有次时,市区的空气质量也不能令人满意,等。受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受访者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他们还表示愿意从自己做起,参与环境临沂市建设保护工作在过去,甚至美国自己的一份力量。看的人很重视对周围环境或他们的环保意识也非常强。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而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也对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重要任务。要改变目前的环境状况,单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是不是一个原因,保护环境,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知道:我们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整个地球是每个人的破坏,每天的破坏,地球将变成一个垃圾场,如果全球每个人的环保,环保每一天,将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建议,我们开始自己做起,点点滴滴,做的小东西:

  1,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河流和湖泊,防止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3,不要乱丢垃圾和废弃物和垃圾到指定的垃圾。

  4,不要试图减少使用胶袋,应积极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6,比环保法规的学*和宣传,并积极对环境的破坏,更环保部门报告。

  7,加强环保意识的增强,保护自然,了解自然和保护自然,与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丽。让我们努力为临沂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采取行动,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

  通过自组织的活动,我们在深入了解环境知识,增加对社会的洞察力,到行使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相信,这个活动是非常成功的

小学调查报告2

  调查主题:小学生上课积极性的调查

  调查主体:漳州XX小学新校区X年(X)班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7日(星期一)——20xx年3月7日(星期五)

  调查人员:XX学校

  调查时所用的访谈问题:

  1. 你喜欢上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

  2. 你们自己会有参考书,课外是会看吗?

  3. 你喜欢什么样子的课堂?

  一. 前言

  积极性,根据百度百科的注释是主要用于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对学*与工作的主观态度.与主动性紧密相连.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

  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是教师活动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效率的重要方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仅会使课堂的学*气氛达到高潮,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还会使学生对学*不会产生反感,这样的话,学*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一种真正的快乐了。

  但是从我们小学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无趣,知识面窄,经过了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教科书改编,教师教学法加强,学校的设备逐渐完善,但是我们的现状依然十分严峻,这些是我在漳州实验小学见*时常常有的一个感想。我们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高。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课堂气氛总是特别的好,每个人都都很积极的'举手,但是到了后面就只剩下稀稀少少的几个人而已,现在那些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无趣课堂教学已经严重影响学生对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

  所以调查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吗,以便跟好的对症下药,营造高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效率更高。

  二.主体

  这次调查的主体是我见*的班级漳州实验小学新校区二年七班的学生。二年七班的学生有50人,因为是每人一桌,所以整个班级看起来挺拥挤的,男女混合班。

  在*时的课间时间里,我和一起见*的同学又询问过,基本上二年七班的同学都是每人一本课外参考书,例如:《一点通》,《黄冈小状元》,《小学教材全解》,《奇迹课堂》等等,他们在每次上新课之前都会事先看课外参考书,上课的时候也都会把参考书放在桌子上,然后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都会根据参考书看来回答,因为老师问的问题参考书上几乎都有。

  大多数人比较喜欢语文课,喜欢读书,觉得数学课总是讲练*,比较无味,但是数学课上,数学老师有时采用“比一比”的方法会激起同学的兴趣,

  三.总结结果。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缩影,从中反映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次对二年(七)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上课的积极性的看法,对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我觉得需要引起重视,使老师们在不影

  响教学的情况下,对课堂和教学经行可行的改变,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以期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互相学*的效果。

  建议:

  1.老师在每次上课前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发挥他们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老师要将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是学生对学*的知识疑惑,从而产生探究的想法,不固定学生的思维,不要用老师的标准荅案去限制他们,当然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给予提示,使他们在探索中学*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外教材,很多老师的问题在课外书上都有,这样就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使他们觉得这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因此,每位老师都应该抱着我的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认真听会后悔的信念去备课。

  2.关心爱护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在听课的时候,我发现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对于答错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老师总是会露出失望的表情,然后提问别人,又或者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是你不知这个样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的自尊心都需要得到保护,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在上课时,有同学没认真听讲,你应该会走到他身边用亲切且带些许责备的目光看着他,或问他:“这个问题你会吗?”如果他说不会,你就可以说:“那好,下次努力吧!”我觉得,一个老师只要心细,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批评学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

  3.及时的奖励政策会起到激励的效果。

  (1) 每周评选出“善学之星”、“礼仪之星”、“文明之星”、“善学之星” 、“环保之星”等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的评比,使他们有一个可以奋斗的目标,这点我见*的那个班就做的很好。

  (2) 消除学生的顾虑,告诉他们只要积极举手,回答错了没关系,告诉他们举手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回答。

  (3) 对*时很少回答问题,这一次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及时鼓励他,并暗示他下次继续回答。

  (4) 学生的作业,是学生认真的成果,所以老师也要认真的对待,不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些让学生为难的话,学生作业完成得好的话,可以给他们盖小红花,大拇指,

  这些是我在漳州XX小学新校区二年(X)班见*期间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其想法,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相信我们的未来,学生的未来,教师的未来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调查报告3

  调查目的: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书,书是人类进步地阶梯,读书也是了解这个多彩世界的途径之一,一本好书,使人长知识分辨善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那大家读喜欢什么书呢?这往往因人而异。有的喜欢《漫画》,有的喜欢《童话故事》……对于大家的课外阅读情况,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班上有65%的人喜欢读《童话故事》,5%的人课外阅读物是科普书,30%的人喜欢漫画书,20%的人课外读物是作文书,10%的人的课外读物是其他类的书。1%的喜欢阅读《国学》篇章。15%的人作读书笔记。

  调查分析:

  有些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有一定帮助。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惯和方法。

  调查建议:

  看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通过课外书,多多地积累运用,这样对我们写出优美文章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同学们尽量利用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来多看课外书,并能做好笔记。愿同学们更爱看书,而且要看对我们有益的书,“多读书,读好书。”去开启那扇未知的大门,走向成功的彼岸。

  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营养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我们身边同学中营养过剩的“小胖墩”和营养不足的“小豆芽”竟还是越来越多。原因就是一些家长认为营养就是给孩子多吃鸡鸭鱼肉,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另一些家长则相反,认为孩子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全然不顾孩子的生活特点。小学生时期是人生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摄入的营养除了维护机体新陈代谢外,还得适量储存以保证继续生长发育的.需求。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会给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对小学生不良健康饮食的现象,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身边的同学和父母等方法进行了调查。

  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偏食、挑食现象严重。有资料显示,80%小学生不喜欢吃蔬菜,50%小学生不喜欢喝牛奶,吃鸡蛋,85%小学生不吃一点肥肉,95%小学生喜欢吃肉类、巧克力、膨化食品,90%小学生吃的食品单一,每天10种都不到,在选择上口味是孩子们的首选,然后是颜色、形状,最后才是营养,一般是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人们的饮食*惯不是与身俱来的,主要是由父母自幼培养的,现在小学生流行的偏食与挑食,实际是一种心理障碍,其根源在家庭。一些父母给孩子吃的食物单调,孩子长大后便会对未吃过的或不常吃的食物不喜欢,甚至厌恶。一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说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这也影响孩子的心理行为,渐渐的孩子不良的饮食*惯就形成了。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对孩子进行饮食教育,要改变饮食观念:改变孩子喜欢吃什么为孩子应该吃什么。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每天坚持让孩子吃多种多营养食品,并不断添进孩子不喜欢吃的新食物让孩子试吃。做到营养均衡,打破营养不良,偏食的恶性循环。简单地说就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每天一杯奶,杂粗天天有。

小学调查报告4

  调查人:xxx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xx市商品街附*

  调查目的:调查社会上的错别字,并向有关单位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调查结果:经过对商品街的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社会上的错别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故意将词语中的某个字用谐音字替代。例如一些医药广告将“刻不容缓”改为“‘咳’不容缓”;空调广告将“终身无憾”改成“终身无‘汗’”;摩托车广告将“乐在其中”改成“乐在‘骑’中”等。第二类是为了省事而故意简写的错字,例如把“停车”写成“‘仃’车”;把“起”字右边的“己”写成“乙”等。第三类则是不小心写错的字,例如家具店门口的“家‘俱’”;饭店菜单上的“‘抄’饭”与“‘合’饭”;水果店里的“‘波’萝”等。

  调查结论:因此,我建议人们无论是干什么都要认真对待。汉字不会写,或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应该拿字典查一查,也不能因为麻烦,就把汉字简写。写完后仔细检查,认真对待每一个汉字,如果人人都这样做,世界上就不会有错别字了。

小学调查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期,我发现我班*视的人逐渐增多,度数越来越高,占我们班的40%。因此,我想知道*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视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调查,寻找一些有关于*视的原因。

  2、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预防*视的方法。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视形成的原因:

  (1)看电视距离太*;

  (2)书写时的坐姿不正确;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4)长时间坐在电脑前;

  (5)不合理饮食;

  (6)遗传因素或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五、建议与措施

  (1)每天坚持做两次以上眼保健操。

  (2)读书或写字时做到“一尺”、“一寸”和“一拳”。

  (3)不要再坐车或行走时看书,也不能躺着或趴着看书。

  (4)尽可能少上网,少看电视。注意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处于疲劳状态。

  跟据上面的调查,告诉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工资调查报告 (菁华5篇)

工资调查报告1

  *年来,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用工企业单位激增,企业用工机制日趋灵活多样,劳动关系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态势,给劳动者提供了更广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等所引发的工资纠纷也日益增多,屡见不鲜,是全市劳资矛盾的焦点和较难诊治的“顽症”,且极易产生其他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切实解决好工资纠纷问题,事关我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打造“*安___”,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工资纠纷的基本情况

  据市劳动*门统计,*年来劳动案件投诉,非凡是工资纠纷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等都呈上升趋势。20xx年我市劳动*门共受理劳动投诉案件413件(包括日常受理劳动投诉220件,承办*公开电话交办件178件,转办*件15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458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296件,占总受理投诉案件的74,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12.4万元,清退押金8.5万元。20xx年共受理劳动投诉案件388件(包括日常受理劳动投诉242件,承办*公开电话交办件130件,转办*件16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502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268件,占总受理投诉案件的72,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97.6万元,清退押金4.18万元。20xx年共受理劳动投诉案件488件(包括日常受理劳动投诉244件,承办*公开电话交办件244件),涉及劳动者人数2166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346件,占总受理投诉案件的71,为劳动者追回工资327.22万元,清退押金1.69万元;全市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治理站共处理劳动投诉案件787起,涉及劳动者人数1643人,其中工资纠纷案件624件,占总投诉案件的79,追回工资174.22万元。这些数据一方面体现了我市清欠追薪工作富有成效,劳动者依法索欠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市劳资矛盾逐渐外显,工资纠纷处理难度明显增大,欠薪追偿工作仍任重道远。

  从我市工资纠纷案件的总体情况,以及劳动*门在专项监察与日常巡察工作中所碰到的情况分析,我市工资纠纷案件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建筑业领域是工资纠纷的重灾区。

  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建筑业领域的工资纠纷投诉,不仅案件数量位居第一,而且涉及劳动者人数最多,拖欠工资金额也最大,仅20xx年一年劳动*门共处理案件61件,涉及劳动者951人,占总人数的44,追回工资205.22万元,占总清薪额的62.7。造成建筑业领域工资纠纷的症结主要是由于工程款的时常拖欠,建筑企业无力垫支工资;其次是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包工头恶意拖欠、克扣民工的工资,甚至于携款逃逸。

  2、文体用品、服装加工及餐饮娱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资纠纷较集中。

  这些单位大多是员工不超过100人的民营、个体等小型企业,经济实力薄弱,治理不规范,经营风险较大,利润率较低,所用的流动资金时常要通过迟发或拖欠工资来临时周转,且多数还违法收取职工押金,一旦遇有市场风险,血本无归,便发不出工资,从而产生工资纠纷,员工们就整天到*职能部门来要求帮助催讨血汗钱。到目前为止,全市有*65的美容美发、休闲娱乐中心发生过工资纠纷。

  3、具有一定的地区及行业共性。

  我市各地块状特色经济发展迅速,不少地方同一行业的企业大多没有遵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工资发放制度,而是形成了自己一套工资发放行规,甚至把员工离职不发工资或恶意克扣当作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来执行。非凡是一些文体用品、服装加工等企业,常以产品质量

  问题为由,肆意克扣工资代罚,已成通病。有的企业工资是以每月只付200—300元的生活费,其余到年底或待工程完工再结算的形式进行发放,结果往往因双方计价或记工不同而导致工资纠纷。每年七八月份以及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都是工资纠纷的“高发期”。

  4、外来务工人员所涉及工资纠纷情况较多。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在灵桥、大源、上官、高桥、春江、富春等个体民营企业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乡镇、街道,非凡是以造纸、文体用品、建筑企业等行业为主,往往是老乡或夫妻俩同在一起务工,多数为技能性不强的临时工,岗位变动较快。年轻女性尤其以美容美发、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居多。据统计,外来务工人员投诉的工资纠纷案件要占总案件的68以上。

  5、工资纠纷投诉*手段较为困难单一。

  由于劳动岗位紧缺,且劳动者大多以个人形态直接面对用人单位,收集侵权证据困难。而绝大多数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岗位,不会轻易地进行*投诉,只对企业寄予期望,等待能届时发放或只能任由被克扣、拖欠工资。只有在万不得已时,除了会到劳动*门投诉外,基本上不会寻求其他法律途径加以解决,往往只会采取过激行为或非常手段,不仅无助于有效解决工资纠纷,还给社会治安带来影响。

  二、工资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1、劳资双方劳动法律意识相对滞后。

  我市大多数企业主、个体户和职工,都是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由农民迅速转变而来,身份变了,但思想观念尚未发生根本转变,劳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企业经营者重经济利益,轻职工合法权益,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然缺少足够熟悉和了解,缺乏应有的守法自觉性,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不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办事的现象较为突出。处于被动地位的职工,也同样是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尤其是求职心切,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是造成工资纠纷的劳动关系双方的主要主观因素。

  2、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

  非凡是服装、鞋类、文体用品和外贸出口等生产季节性强的企业,以及一些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性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合同覆盖率低、签订率低、续签率低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经营者认为劳动合同对职工跳槽约束力不强,反而增加了自身解除合同时的补偿金责任。一些建筑企业一般只与包工头签订协议,与外来务工人员也普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一些易流动岗位的职工自身也不愿签订劳动合同,怕承担擅自离职所造成的违约责任,从而为工资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3、劳动用工治理行为不规范。

  一些企业往往不通过正规渠道来招聘员工,招工手续不规范,手续不齐全,从而导致工资纠纷时有发生。一是利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有利形势,招用新员工时非法收取押金、变相培训费等,少者200元,多者500元,工种好的要交上千元,一旦企业方认定职工违纪、违约,便将押金连同工资等全部没收;二是签订违法合同,通常利用打工者的无知签订所谓的自定单方“合同”,设立不*等条款,员工一旦提出辞职,就扣发工资要求其承担企业方设定的“违约责任”。

  4、劳动强度与工资报酬不对等。

  有的企业生产季节性较强,碰到生产旺季,就擅自无限制地延长工人劳动时间,非凡是一些服装企业在生产旺季天天都要加班加点,但都没有按规定标准支付职工加班工资。有的劳动定额标准过高,实行不合理的计件工资,工人为了完成任务只能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有不少企业的工人很少正常上下班,基本没有节假日和休息天。还有不少企业没有执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并随意克扣违纪职工工资,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工资纠纷。

  5、职工缺乏自我保护

  意识和随意跳槽而引发工资纠纷。一些企业由于资金困难,对按规定正常支付工资的时间一拖再拖。非凡是一些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或无技术的打工者,抱着侥幸的心理,对拖欠工资一再忍让,不敢声张,也不敢投诉,总认为自己工资会拿到手的,怕讲出去被企业炒鱿鱼丢了饭碗。而有些员工则会根据自身收益的变化,不管有无签订劳动合同,未按规定随意地流动或跳槽,结果被企业根据所谓的“厂纪厂规”扣押一个月或更多的工资,甚至还要倒付违约金。

  6、劳动监察执法力量相对不足。

  相对全市有62万多人口,10万左右外来务工人员,*6500家布局分散的企业和不计其数的有雇工的个体户的实际情况,对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的“每5000—10000名劳动者配备1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要求,我市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力量仍然较薄弱,各相关部门配合不强,基层乡镇、街道重视程度不高,使日常监察办案受到较大影响,非凡是基层劳动治理站增加劳动治理监察等新职能后,人手紧张、治理缺位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学*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衡,执法环境与氛围尚不够理想,在开展劳动监察、劳动争议处理时,都会碰到较大阻力。

  三、有效解决我市工资纠纷的对策与措施

  1、重视制度建立,从源头抓起,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

  要建立工资支付预警制度,加强动态监管,进一步加快企业劳动保障信用工程建设,争取把企业工资支付情况通过网络等各种有效载体进行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对企业因种种原因导致不能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时,*各职能监管部门应及时把握信息,了解情况,提前介入,妥善处理因此而发生的工资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同时,对建筑企业工资支付要实行监控制度和信用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行监督检查,定期进行巡查、抽查,并全面推行完善建筑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函(保障金)制度。建设、工商等部门要把企业工资支付信用情况作为资质年检的重要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凡因建设单位拖欠建筑企业工程款,致使建筑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的,要追究建设单位的责任;建筑企业拖欠劳务分包企业分包工程款,致使劳务分包企业不能按时发放民工工资的,要追究建筑企业的责任,以切实解决建筑企业拖欠民工的工资问题。

  2、加强协调,创新工作,建立清欠工资的长效监管机制。

  劳动保障*门在积极开展专项监察和日常受理,加大劳动执法力度的同时,要横向协调工商、*、建设等各有关职能部门,努力整合清欠工作力量,多措并举,发挥好各部门在工资支付综合监管工作中的作用。非凡是在元旦春节前后拖欠工资案件的“高发期”,要成立清欠应急处置小组,随时机动,对重大案件尤其是突发性、群体性案件采取联合执法行动,力争在第一时间得到受理和查处,防止事态扩大。其次,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开通和完善“12333”投诉特服热线,加强新闻舆论的宣传与监督,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对恶意拖欠工资的用人单位果断予以曝光。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监督*职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及时调解、化解纠纷,努力把各类工资纠纷解决在基层,为企业正常化生产和维护职工利益创造良好环境。

  3、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强化企业劳动用工治理,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制度,既是劳动制度改革的重点,又是贯彻《劳动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劳动用工治理工作的基础。劳动保障*门要积极开展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春雷”行动,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面上检查和重点抽查,定期督查企业日常的劳动合同治理与劳动合同履行情况。促使企业按《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被录用的员工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将取消录用资格,从规范用工上来消除工资纠纷的源头。同时,要抓好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的指导和规范治理,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专题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意识,督促企业尽快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关系,做到依法生产、合法经营,在规范中求效益。要向企业提供劳动工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咨询,帮其规范厂纪厂规、落实岗位责任制、劳动合同及内部劳动治理,使企业充分熟悉到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关系双方权益,杜绝及有效解决工资纠纷的必要手段。

  4、强化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劳动法律意识。

  继续加强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通过举办各种劳动政策法规咨询会、企业工资人事培训班等*台,营造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良好氛围。宣传内容重点要落在《劳动法》以及《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治理办法》等配套法律法规上,宣传对象重点为民营企业主和外来务工人员,非凡要增强民营企业主和职工的劳动保障法制观念,促使企业主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引导职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更充分地利用舆论监督力量,不

  仅在开展专项检查、日常巡查时,要通过媒体宣传、跟踪报道和曝光,以案释法,而且要在各类媒体上开设劳动法律法规宣传专版、专栏和专题,深入营造企业依法支付工资、职工自觉*、社会共同关心的大环境。

  5、拓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络,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配足配强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治理站的作用,扩大监察覆盖范围,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办案效率,强化治理服务水*,在全市上下构筑劳动保障网络,为全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从而有力地促进劳动保障治理服务工作的协调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做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加大对非法用工的查处力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用工申报制度,通过劳动力市场公开运作,使企业尽快走上劳动保障法制化、规范化之路。同时,积极聘请劳动监察社会监督员,加强对劳动执法人员对拖欠工资案件查处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劳动监察执法程序等,做到受理一起,查处一起,秉公执法,规范执法。在完善欠薪预警机制的过程中,加强热点难点问题调研工作,努力创办好各类欠薪处理风险基金,试行工资支付情况报告制度,把事后监督变为提前预警,解决因老板逃匿及破产企业资产拍卖前的工资垫支难题。

工资调查报告2

  从调查的数据上看,从事会计行业的以女性职员居多,女性会计行业职员占到了71.67%,而男性职员仅有28.33%。

  从调查数据来看,80、90后占据了调查数据的82%,可谓“鲜肉”当道,这反映了当今就业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从事财会工作。根据*官网的数据推算,我国会计人员数量不低于1500万,达到了全部就业人数的1.94%,这意味着,每100个人中,就有2个人与会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总体上看,大部分会计从业者工作年限偏高,工作3年以上的人数占比高达80%,会计工作很稳定,值得大家托付一辈子。这也是很多人一直不愿意跳槽到其他行业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财务工作中的主力军便是普通的会计人员,会计、税务专员、会计助理、出纳加起来共占了73.36%。同时,主管会计的数量和普通会计数量比例为1:3.77,这意味着在财务部门,*均每5个人便需要设置一个主管。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ZUI多,占比高达41.83%,初级职称次之,但是随着证书级别变高,拥有者却越来越少。

  会计从业者大部分是本科学历,高达61.72%,会计从业者学历普遍处于较高水*。

  从调查到的数据来看,薪酬分布区域ZUI多的是6万-10万/年,共计有37.39%的人群处于这一区间。虽然,这个薪资水*在全国已经处于较高水*,但是,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会计行业虽然从业者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基层员工,高级别的员工数量很少。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预期20xx年薪资会增长的人群占比高达76.58%,其中,预期增加0%-20%之间的人群占比高达49.01%,预期增加20%-50%之间的人群占比高达27.88%,预期增加50%以上的人群占比达9.91%,11.65%保守派人群预期薪资没有变化,可能这小部分会计人一贯坚持谨慎、保守的原则去估计,但仍有1.54%的少数派预期工资会减少,可能由于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造成的。

工资调查报告3

  按照上级工会《关于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研的通知》安排部署,县总工会9月上旬开展了规模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研工作,选取国有、外资、非公等不同类型的5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别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两年以上的企业工会*、一线职工和企业副总经理(副厂长)以上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职工对工资协商的效果评价以及企业行政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评价进行调查了解。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问卷梳理结果情况

  1、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情况调查情况

  20xx年度工资协商建制及运行情况: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企业书面要约提出方多为企业工会,签订的工资集体合同经正式协商并召开一次正式协商会议,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代会审议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工资集体合同报送审核登记,以书面形式公布向全体职工或职代会公布。20xx-2013年工资集体合同基本按期续签,企业基本履约工资集体合同内容。所调查企业工会未外聘过工资协商指导员或顾问企业工会,也未开展过对职工方协商代表的业务培训。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内容: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及工资总额的调整经过不同形式的沟通与协商制定或调整,企业劳动工资标准涉及企业计件工资标准、各岗位工资标准、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以及孕、产、哺乳期及病事假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标准等,部分企业还涉及补充保险与职工福利,20xx年度工资协商确定的工资水*调整比例协议增长1-5%,企业制定了统一的劳动定额标准,企业劳动定额的确定方式多为调整劳动定额按照本单位同岗位90%以上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标准实际测定。

  20xx年度工资协商制度的实施效果: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县域规模企业较20xx年度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实际增长比例为1-5%,企业职工月*均工资实际增长额为51元-100元,实际增资较多的群体是一线工人和科研技术人员。较20xx年度企业发展情况、职工年离职率、劳动关系和谐程度基本无变化,企业发生未过因协商不成产生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

  企业工会*大多从事工会工作3-8年,部分企业工会*集体协商工作不太熟悉,认为评价集体协商的效果,应以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双赢为标准进行考量,认为影响工会干部推动集体协商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有:工作难度较大上级领导重视支持不够、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手段。认为职工对工会开展集体协商的态度有一定关注、职工参与程一般,根据日常工作接触,认为影响职工参与集体协商的因素有工会组织与职工沟通不够、集体合同形式化,无职工关心关注的实质内容、在职工中开展集体协商宣传不够等。

  2、职工对工资协商的效果评价情况

  所调查企业职工目前月*均货币收入*均为20xx-3000元,工资年收入不定期增长,对自己的工资收入水*觉得比自己预期的低但还能接受,50%职工对集体协商不太了解,认为开展集体协商对帮助职工提高工资福利、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能起到一定作用,认为选出的职工方协商代表能够代表企业职工,为职工说话、争取利益。职工关心的工资集体协商内容工资总额、调整工资水*和调整比例、奖金分配以及补充保险、住房公积金、福利等其他与收入有关的内容。对企业工会确定的协商内一般满意。知道自己的劳动定额是多少,但不知道制定标准和制订依据,认为自己的劳动定额基本合理。

  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部分受益,认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效果有一定作用,对企业签订的集体合比较满意,部分企业职工认为企业不协商企业也会按一定标准给职工涨工资、改善各种条件。希望工会要组织广大职工参与到协商过程中来,借助专家指导力量,协商出职工真正受益的内容,并加强对企业履行工资集体合同的监督。

  3、企业行政对工资集体协商的效果评价情况

  所调查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几家企业行政方对工资协商不了解太深入,在开展工资协商中能够与工会方真诚合作、*等协商,依法向职工方提供协商所需的经营情况和有关数据。认为协商增加职工工资要考虑企业效益、企业劳动生产率、*工资指导线以及劳动力市场价位等因素。普遍认为目前影响职工增资的主要因素中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企业经工资协商确定的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大致相同,认为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适中。认为本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关系差距大。

  所调查企业未建立工资集体协议履约情况监督检查组织,企业20xx年度工资集体合同基本履行,企业行政方认为开展工资协对促进企业发展有一定作用,对职工起到激励性,经协商制定或调整的工资分配制度能够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对协调企业劳动关系,对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力以及对减少职工非正常流动,稳定职工队伍有一定作用。对工资协商工作基本满意。期待工资协商制度更注重兼顾企业与职工双方利益。

  二、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作为工业基本相对薄弱的贫困农业大县来说,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加上支持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因此,刚性约束力不强,缺少行政约束手段,从而造成在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

  1、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推进不*衡。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689家(其中工业企业218家),个体工商户6200多家,从业人员约54000人(其中季节性临时用工约占55%)。

  按照企业生产规模主要分为三类企业,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博天糖业公司分公司、马利食品有限公司、华澳矿业公司、中等风电企业,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20%。这部分企业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沟通对话与协商,将员工的工资收入、保险福利等以书面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用法律程序纳入规范的契约轨道,使职工的合法经济权益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证,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本公司的《薪资管理制度》。如博天糖业公司分公司建立了全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实行技能评级定岗定薪,在工资调整时做大量的市场和周边企业的薪酬调查,工资增长向关键岗位员工、基层员工和低收入员工大幅度倾斜,基层员工增长幅度在15%甚至更高。二是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如恒泰水泥公司、祥云食品公司等,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30%。这类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工资协商活动,但是很多企业认为职工工资以劳动合同确定下来,已经规范了不需要再进行集体协商,即使需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也就是利用范本填写一下估计数字、人员、日期等。三是个体工商户。这类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50%。大部分是协议式的雇用劳动关系,也没有条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企业经营管理者片面地将企业自主分配理解为企业单方决定工资分配,他们认为如果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就要给职工涨工资,涨工资就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因此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积极,不配合。从企业员工来讲,由于受传统工资体制的影响,工资问题一直是由企业领导来决定,增资的问题是领导说了算,他们只知道企业效益好了,就应该给职工涨工资,没有与企业经营者合理协商确定工资问题的意识。

  3、*部门领导对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视、支持、指导有待进一步提高,督导力度有待加强。*部门领导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影响投资,工作只停留在下发文件,是否落实情况则有所忽略,从而造成部分企业拖延不办或者协商也只是流于形式。

  4、企业工会干部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工会干部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有些企业工会干部兼职较多,缺少工资分配和集体协商方面的政策知识和实践经验。二是工会的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存在差距,在法律上,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方协商是*等的两个法律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上缺少对工会干部的必要的保护,工会干部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些工会干部害怕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与经营者、职工等发生矛盾,影响自身的饭碗,对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畏难情绪。与此同时工会组织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还面临着协商难,签定难、履行难等问题。

  三、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对策

  1、加大对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企业经营者和工会干部培训班的形式对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内容和相关政策法规全方位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明确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偏见,消除顾虑,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达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使企业经营者积极支持协商工作,使企业工会干部明确如何代表职工与经营者协商,充分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

  2、要进一步完善制度,通过立法来保证工资集体协商的顺利进行。一是对企业提出搞好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规定,制定出台工资集体协商的法规政策,尤其制定出台工资集体协商的制约机制,建立工资集体协商的法律保障体系,对违法违规者进行处罚;二是制定一些保护工会干部的政策,从而使他们能放心大胆的去开展工作;三是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除了劳动保障与工会、企业家协会配合工作以外,还需要税务和财政等部门的配合,需要制定相关财税配套政策加以制约。到了积极有效促进作用。

  3、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三方联动”机制,加强工资集体协商的组织领导。*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省总十二大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提出:依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积极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制定,同时指出进一步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

  三方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和有效做法,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基本上是工会一家唱“独角戏”,建议以*名义出台劳动关系三方联合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相关意见,发挥*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三方联动机制。

  各级*要从实际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措施,对工资集体工作做出具体的部署和安排,明确工作职责,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推进。要加强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主导、工会配合、各方协同、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强化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监控,完善有关政策。各级工会要履行好参与和指导的职责,切实帮助维护职工的收入分配权益。各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家协会、工商联、个体私营协会等企业管理机构和雇主组织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城实守信,促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要注重实效。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经营状况及企业特点,确定不同的协商内容,做到因企制宜,凡是符合本企业的特点,符合本企业职工的意愿,企业与职工共同认可,都确定为协商内容。如在网络通信公司、供电公司等国有企业中,工资集体协商坚持效率优先,根据职工岗位不同、技术等级不同和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确定在分配中所占的工资比率和增资幅度;在生产经营正常和效益好的规模企业中,协商的重点是解决好企业发展和工资收入提高的关系,规范合理的工资增长比率,把工资集体协商与建立完善的内部激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如肉联厂、恒温库等季节性用工企业中,协商的重点是参照*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确定职工工资,并解决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问题。

工资调查报告4

  通过现场走访和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问题大部分方面得到较为理想的改善,但仍然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文。

  1、每个月的工资在何水*?(800元以下)10%在、(800-1500元)85%、(1500-3000元)5%,

  2、每个月的消费多少?(300元以下)40%、(300-500元)40%、(500-800元)20%、(800元)以上0%,

  4、有无劳动保险?(有)30%、(无)70%,

  5、有没有被拖欠过工资?(有)60%、(无)40%,

  7、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有)50%、(无)50%,

  8法定假日是否有休息?(有)45%、(无)55%,

  9、是否有加班?(有)10%、(无)90%,

  10、对现在生活状况的看法,(很好)0%、(一般)50%、(差)5%、(很差)45%。

  结果显示大部分工资在800元到1500元之间,这相对过去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仍有部分工资在800元以下,在这个物价上涨,经济水*飞速发展的时代这800元是否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更何况大部分农民工担负着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这800元又能否满足一个家庭的需要?

  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高消费的地方仍要省吃俭用,尽量节省,把大部分工资留给家庭其他开支。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天,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这300多元的生活费又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善,况且大部分都是50多岁,更需要得到生活改善和营养的补充,这样的工作条件的`给他们身体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工资调查报告5

  *期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园区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涉及餐饮、服务业、电子通讯等8个行业,其中餐饮业30人,占调查人数的22.2%;纺织业5人,占调查人数的3.7%;服务业26人,占调查人数的19.3%;建材行业xx人,占调查人数的7.4%;批发零售业23人,占调查人数的17.0%;铁路电气化20人,占调查人数的14.8%;电子通讯业9人,占调查人数的6.7%;其他行业12人,占调查人数的8.9%。

  一、基本情况

  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查人数的68.1%;未签订的43,占调查人数的31.9%。

  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查人数的65.2%;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查人数的5.9%;技术工人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查人数的5.2%;其他岗位16人,占调查人数的11.9%。

  3、月工资收入1650元以下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25.9%;1650~2500元的81人,占调查人数的60.0%;2500~3xx0元的19人,占调查人数的14.1%。

  4、在调查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查人数的97.8%。

  5、在所调查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查人数的97.0%;不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

  6、在调查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的91.1%。不满意的12人,占调查人数的8.9%。

  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查人数的28.1%;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查人数的40.0%;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31.9%。

  8、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查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3.0%;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2.6%和58.5%。

  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34.8%、34.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

  1、在调查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68.1%,说明企业工资协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从比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是很高,还需我们加大开展工资协商工作的力度。

  2、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情况,全部缴纳的占28.1%,说明社会统筹有关要求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这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

  3、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的调查中,非常了解的占3.0%、知道的占32.6%、知道一点的占58.5%。说明我们的宣传还不到位,法律法规还需要继续普及。

  4、在对推行企业工资协商制度对于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职工的工资收入水*的作用的调查中,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34.8%,认为有一些作用的占34.1%。说明企业职工对工资协商的了解还不到位,我们还需加强工资协商宣传的深度与广度。

  以上是我对职工工资状况调查的情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工资协商工作,加强对工资协商、法律法规、有关政策宣传的力度。为全市推进工资协商工作,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出不懈的努力。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选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0篇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

  【摘 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3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三、总结与建议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4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5

  学院:XXXX学院

  姓名:XX 班级:XXXX 学号:XXXX

  *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 性别 2) 性格

  3) 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 对未来目标 5) 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 恋爱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93%)。 2,*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常有幸福的体验,但是幸福指数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觉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幸福。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是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关系

  众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与父母的和睦程度,调查显示,只要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治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7

  摘要:

  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唯物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可以了解他们的幸福需求和追求,从而更清晰地探索他们的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幸福;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践;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深化,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似乎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了L大学的学生,有效问卷813份,包括不同年级和专业。

  二、大学学生幸福度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相关文献和理论。从各种因素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是相当正确的,对亲人、健康身体、知心朋友的关心都体现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其次,他们被理解和尊重,人际关系良好。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认为物质条件丰富也是决定自己幸福与否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相信,家庭氛围的和谐温馨,亲朋好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全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的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己、他人或事物的积极、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调查中的积极情绪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比如有一份理想而满意的工作,人际关系良好,家庭成员健康,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投资。在字典里,投入是指一个经济体利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化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直接心理联系。

  4.意义和目的。情感的给予是事物的意义,情感中有意义的事物的联系程度是意义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在意识和观念的中介作用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设定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意识形态,目的反映了人与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2)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包括自身因素、外部影响,当然还有学校。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根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成绩、个人价值观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学*和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目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经过分析,我们会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把握快乐。

  天空中的幸福是蓝色的;森林的幸福是绿色的;阳光的快乐镶嵌着金黄色;但是我们拥有的幸福是多彩的。

  小时候每天吃好吃的糖果,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可能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幸福。等你老了,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开心了。这种幸福虽然*淡简单,却是充实的。

  而现在,一个独生子女,一个找成龙,一个找女人变成凤凰。如今,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于学*专业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和生活现状将影响未来社会的方方面面。*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幸福。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8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构建和谐校园,该小组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和健康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以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性格等其他条件。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目前的幸福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参与者:瘦西湖校区所有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形式为选择题加一个主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要目的。奋斗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目前,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了他们能否更好地学*和生活,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一般感受。

  1.就总体感觉而言,8.25%的人选择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和满意,47.42%的人选择相对快乐,39.18%的人选择普遍快乐,5.16%的人选择不快乐。

  2.在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方面,3.09%选择非常满意,38.14%选择相对满意,19.59%选择无所谓,34.02%选择相对不满意,6.19%选择非常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而言,6.19%的人选择不太和谐,16.50%的人选择普遍和谐,75.26%的人选择更和谐,12.37%的人选择非常和谐。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感,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主观幸福感这一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美国出现,不可量化的幸福感成为可操作性、评价性和实证性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考察了人们对情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并探讨了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内的认知评价。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一般认为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整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

  我国对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始的。根据这项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他们的经济状况良好,如果他们自由快乐地生活,他们就会幸福。可以看出,现在学生的观点多少有些片面,但也不能说完全错误,这与现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点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状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有一定的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是因为觉得前途未卜,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是因为担心找不到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小是因为我有信心能找到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有就业压力是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0.62%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多,27.84%认为可以,17.53%认为不可以。

  2.在心理问题上,3.09%的人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满意,43.30%的人满意,29.90%的人普遍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以看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是每个人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爱情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同。

  三、三点建议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理解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意志力的培养,提高其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认识和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使个人需求自觉服从并融入集体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挫折,消除悲观情绪,振奋精神,增强应变能力,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帮助,确保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环境,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方面和层面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某种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保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

  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发展规律,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从而促进自我调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和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对于提高幸福感,我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女朋友,读研,找到生活的激情,充实自己的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你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在校期间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加注重企业用人的要求和标准,锻炼自己适应企业的需要,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社会的沟通和互动,积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立、独立、稳定的有利于提高幸福感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瘦西湖校区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并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这归因于当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水*的提高和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要氛围是爱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数奢侈的比较,但毕竟是少数。在学术上,学生互相学*,互相指导;课外活动中,喜欢运动,增强体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减轻了家庭负担。可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未来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将是积极健康、幸福舒适。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9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0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x%。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x%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x%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x%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x%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x%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x%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x%的人选择了无所谓,x%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x%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x%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x%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x%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x%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x%的人觉得 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x%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x%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x%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x%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x%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x%的人认为还可以,x%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x%的人很满意,x%的人比较满意,x%的人一般满意,x%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6)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二十份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

  摘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

  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

  2、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3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4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5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6

  摘要: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对于其成员——大学生的幸福感,理应给予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就业、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我们五人小组从性别、年级以及整体三方面入手,展开了系列调查。并基于调查,提出增强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研究影响他们幸福感的因素,提出科学的教育对策,使大学生对幸福有更深远的解读,从而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幸福。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幸福感水*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2.调查对象:本校大学学生,其中低(一、二)年级20人,高(三、四)年级2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

  3.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总体感觉等自我评定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对目前状态是否满意、生活中最不理想的因素等等。

  4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40份。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并获取了所有有效被调查的学生基本资料,如性别、年级等。

  调查过程及预想:

  由于时间匆忙和实践经验不足,我组成员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经过讨论,确定了问卷试题。并对四十名大学生(其中每年级10人)进行问卷调查,因为人数较少,对于所得数据也许会有所偏差。预先估计,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尚可,而造成部幸福的主要因素主要来源于就业压力和学*中的困难。调查后,又经小组成员共同统计,得出结论。

  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对家庭生活感到非常满意的占70%,感到一般的占15%,不满意的占15%.上述数据表明有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状态总体上持满意或肯定的态度,而有3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的满意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态度。

  对大学所选专业及以后就业预想32.5%的人表示对自己专业满意,而17.5%的大学生则处于茫然状态,40%的人则认为专业不满意对未来就业表示堪忧。这说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并且对未来的发展抱有悲观色彩。

  对生活中不幸福的因素,学*压力、就业压力、家庭关系、生活成就、人际关系、经济状态、精神空虚、现实理想差距、没有恋爱、没有参加团体活动(可多选)分别占75%、85%、35%、70%、23.2%、17.5%、35%、67.5%、2.5%、10%、13%,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因素中,就业压力首当其冲,其次是学*压力,再者生活品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追求幸福做过的努力(可多选),80%的学生表示乐于关心他人,75%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努力学*,45%的学生勤于交友,获得幸福。只有12.5%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志愿者让自己获得幸福。

  对现在大学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27.5%的人认为忙碌而充实,60%的人认为普通*淡,7.5%的人觉得不满意,与理想之间有一定差距。这间接证明了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不很满意。因此加强大学的教育体系以及改善大学活动安排是必要的措施。

  不开心时解决不幸福能力,40%擅长解决,15%不擅长解决,而45%的大学生不知道是否具备此能力。这些数据很鲜明地反映了我们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缺乏处理引起自己不幸福的问题的能力。

  对于觉得幸福的人该具备的特点(可多选),97.5%的人选择了乐观开朗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87.5%的人认为幸福的人应该努力奋斗,72.5%的人则选择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由此看出,普遍大学生都认为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而大多数的人也都认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是不够的,需要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幸福。

  对目前的幸福感打分,0%的大学生打100分,12.5%的大学生打80~99分,67.5%的大学生打60~80分,17.5%的大学生打30~60分,0%的大学生低于30分。

  注:此结果真实有效,且从整体来看,与预测状况基本符合。

  总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都感觉自己的生活还算幸福。而让大学生对自己感受的不幸福进行归因时,基本上有两种不同的归因风格: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学*压力大,运气不好,社会竞争激烈,课余生活单调等;另一种是将自己的不幸福归因于内部因素,如人际关系太差,主观努力不够,缺乏明确的追求目标,精神空虚等等。在内因与外因之间,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导致自己不幸福的内因排列在最前面,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幸福认知的一致性,同时也说明个人努力、明确的生活目的感,对精神世界的明确的理解、预测和内部的控制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性。

  1.快乐感对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乐,生活充满乐趣。然而,面对同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快乐感程度却有所不同。这主要是由自身的心态以及自己追求决定的。比如有的大学生觉得毕业后前程似锦,有的大学生觉得可以养活自己,而其他人抱有消极心态。由此可见,一个天性乐观豁达、凡事易于满足、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未来的人相较于具有悲观的心态的人的幸福感要强。一个人的性格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内在心理特征,是影响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在原因,也是影响一个人主观幸福感的直接原因。从问卷调查他们对幸福进行的主观定义中,我们进行总结认为人格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成分。

  2.就业压力对幸福的影响。就业是民生之本。面对越来越强的就业竞争,大学生们似乎显得无可奈何。寒窗十几载,好不容易挤进大学的校门,如今就要走向社会,面对父母的期望,面对自己的理想,却不知道路在何方。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偏差反过来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不幸福感的产生也因此而生。

  就业压力一方面来自社会,一方面也来自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高校教育者应通过就业指导和心理指导,转变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认清形势,认识自我,*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和谐的心理状态,从心理上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而减少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

  3.重要的生活事件会引起幸福感的变化。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大学和家庭生活的事件影响了他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感悟。如当大学生遭遇挂科,失恋等负性生活事件时,可能会产生抑郁、悲观、无助等消极情绪,导致幸福感降低。但个体的幸福感一般不会长期下降。同时由于一些正性生活事件得到大家的认可,生活中有成就等又会使幸福感提高,最终其幸福感会稳定在某一水*上。

  4.生活目标。调查表明,无论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都把生活目标作为影响自己幸福观的因素。并且在对自身的不幸福归因时,认为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是导致他们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没有了目标,大学生会整天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影响对自身的判断,使自己对生活更加迷茫,从而带来循环效应,加剧了大学生的烦恼和负担,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5.金钱、享受对幸福的影响。不可否认,金钱和物质财富是个人幸福实现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正确幸福观的物质前提。一个生活在物质匮乏社会中的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每天四处奔波、居无定所,他不可能会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感觉,幸福是可望不可即的。但是,物质财富应在幸福生活中占多大比重?性别比较发现,男生比女生更注重金钱在幸福中的作用,这与男女生未来的社会角色有一定关系。调查中,只有17.5%的人为自己的经济状况烦恼。应该说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幸福的.,然而,我认为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在此方面的关注度应该会增加。

  如今的大学生现在所持幸福观点中容易把吃喝玩乐、挥霍金钱与幸福混为一谈,幸福价值观偏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幸福观的主流是积极的,是适应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无不忧虑地看到,大学生群体在幸福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似有抬头倾向。在什么是幸福的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幸福就是吃喝玩乐,幸福就是为所欲为、挥霍金钱,甚至有人痴迷那种"不修今生求来世"的错误观点,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学生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观点否认了幸福要靠脚踏实地的劳动和创造来获取、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努力拼搏的过程。学生体验幸福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不正确,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对大学生自身提升幸福感的建议:

  1. 要重视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与其他因素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多的依赖于人格。例如个人的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和生活目标。外倾性的人能更多的体验和感受幸福,培养和塑造健康的人格,让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喜欢并相信自己,恰当的认同和接纳别人,能够理性的面对和接受现实。大学生应该以学*为主,不断地汲取知识,知识可以让人聪慧、充实更能体现自身素养。

  2. 积极的改善社会关系,尤其是舍友关系和朋友关系。要能正确处理得到社会支持与付出社会支持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够有个愉快的心境度过整个大学生活。因此通过扩大人际交往,结识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更多地使自己接触人群,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3. 职业生涯规划。严峻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幸福指数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大学生希望在毕业时能够有一个好的选择,就应该尽早的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不断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让自己充实、自信,提高幸福指数。

  4. 休闲。要学会在忙碌的学*中分出想当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上的休闲。例如参加体育锻炼,看电影,参加社团活动,听音乐,参加志愿服务等。这些工作都能增加个人的身心健康。

  5. 培养积极情绪。情绪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事物的一个放大镜,好的情绪总是作为一面积极的暖色镜来加工所面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耐性和持久性,而更倾向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经常去听、看、经历一些能够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事物,使自己渐渐的处于一种良好情绪的循环圈中,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对其他方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做法建议:

  中国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前途,更涉及到社会的发展和取向,所以社会各方要给予共同的关注,并做好其协助工作。如 教育者要重视增强其自我效能,让同学在价值展现时,体现快乐,重塑自我。提升幸福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对自己学*能力的估计和期望,提高学业成就,而学校应转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积极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挖掘现实中的积极因素。去感受生活,体验幸福。国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扭转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此外,社会支持能让人内心感到快乐和幸福。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独立的群体,外界的社会支持会使他们更好的处理自己的生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可以使大学生与父母亲子关系密切,更能体验幸福。

  我认为。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对人生发展方向、对社会实践认知的启蒙期,此时可塑性极强,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幸福感教育,可使得大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幸福的获取以及看问题的视角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种积极的、科学的、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将影响他们的一生。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人的个性发挥与中国大力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去积极地奋斗,而把艰苦的过程转化为幸福的感受才能真正使其幸福感得到有效的提高。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7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三、总结与建议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8

  【摘 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9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1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2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三、总结与建议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3

  为了了解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构建和谐校园,该小组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重点分析了他们的社会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和健康问题。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提高大学生幸福感的建议。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对象和方法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级、性别、专业等。,以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性格等其他条件。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目前的幸福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参与者:瘦西湖校区所有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形式为选择题加一个主观题。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7份,有效回收率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主要目的。奋斗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目前,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了他们能否更好地学*和生活,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一般感受。

  1.就总体感觉而言,8.25%的人选择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和满意,47.42%的人选择相对快乐,39.18%的人选择普遍快乐,5.16%的人选择不快乐。

  2.在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方面,3.09%选择非常满意,38.14%选择相对满意,19.59%选择无所谓,34.02%选择相对不满意,6.19%选择非常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而言,6.19%的人选择不太和谐,16.50%的人选择普遍和谐,75.26%的人选择更和谐,12.37%的人选择非常和谐。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感,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主观幸福感这一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在美国出现,不可量化的幸福感成为可操作性、评价性和实证性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考察了人们对情感和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并探讨了包括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在内的认知评价。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结构,一般认为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整体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绪体验。

  我国对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老年人身上,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始的。根据这项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如果他们的经济状况良好,如果他们自由快乐地生活,他们就会幸福。可以看出,现在学生的观点多少有些片面,但也不能说完全错误,这与现在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时代特点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状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因素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有一定的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是因为觉得前途未卜,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是因为担心找不到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小是因为我有信心能找到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有就业压力是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0.62%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多,27.84%认为可以,17.53%认为不可以。

  2.在心理问题上,3.09%的人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满意,43.30%的人满意,29.90%的人普遍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以看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这是每个人即将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爱情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同。

  三、三点建议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理解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意志力的培养,提高其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认识和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使个人需求自觉服从并融入集体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挫折,消除悲观情绪,振奋精神,增强应变能力,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帮助,确保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环境,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方面和层面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某种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保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

  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发展规律,提高自我意识的方法,从而促进自我调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和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对于提高幸福感,我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女朋友,读研,找到生活的激情,充实自己的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你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在校期间抓住一切机会发展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更加注重企业用人的要求和标准,锻炼自己适应企业的需要,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老师和社会的沟通和互动,积累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和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立、独立、稳定的有利于提高幸福感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瘦西湖校区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并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这归因于当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水*的提高和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要氛围是爱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数奢侈的比较,但毕竟是少数。在学术上,学生互相学*,互相指导;课外活动中,喜欢运动,增强体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一方面丰富了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减轻了家庭负担。可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未来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将是积极健康、幸福舒适。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4

  摘要: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

  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

  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

  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

  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

  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

  2、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5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6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三、总结与建议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7

  关键词: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选择了比较幸福,39.18%的人选择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选择了不幸福2.就学校和专业的满意程度来说,3.09%的人选择了非常满意,38.14%的人选择了比较满意,19.59%的人选择了无所谓,34.02%的人选择了比较不满意,6.19%的人选择了很不满意,3.就人际交往环境来说,6.19%的人选择了比较不融洽,16.50%的人选择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选择了比较融洽,12.37%的人选择了很融洽。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幸福状态,值得我们关注。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观幸福感在美国兴起,一直无法量化的幸福感成为一个可操作、评估、实证研究的科学指标体系。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研究检视人们在情意与生活品质方面的整体评价,探讨包括正向情意、负向情感以及生活满意的认知评价。关于主观幸福感结构,一般认为主要有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指对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我国关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群体,而大学生人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于90年代中后期逐渐展开。根据此次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见当前学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这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校大学生幸福快乐的主要原因,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就业压力、学*压力、家庭情况、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约着我们的心理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指数产生一定影响。1就业压力方面,11.34%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很大,因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觉得就业压力大,因为担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觉得就业压力不大,因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觉得没什么就业压力,因为船到桥头自然直2恋爱问题方面,20.6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认为谈恋爱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认为还可以,17.53%的人认为不能3心理问题方面,就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来说,3.09%的人很满意,43.30%的人比较满意,29.90%的人一般满意,22.68%的人不满意。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三 建议

  针对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学校和大学生本身两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学校教育而言,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家对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变自己,有目标,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学*,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寻找生活激情,充实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强与人沟通能力,保持心态年轻……总的来说,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综上所述,从对瘦西湖校区的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整个学校的主氛围是爱好学*,勤奋上进,虽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风,但毕竟是少部分。在学术方面,学生之间互相学*,互相指导;在课外活动方面,爱好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多数学生通过做家教一方面减轻家庭负担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迹可循的,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19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

  学院:XXXX学院

  姓名:XX 班级:XXXX 学号:XXXX

  *日我小组进行了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全体成员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调查活动当中,每个成员都分配到了任务,都做好了自己的任务,找资料,搜图片,统计数据等,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活质量水*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受到关注。大学生主观体验的幸福感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情感、生活和未来预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学校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对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调查对象:这项研究的总体是北京地区包括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在内的20所高校*千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之后对结果进行汇总,并且一项一项的认真统计,虽然数据量很大,依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客观的说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北京地区各个高校的学生对待幸福的看法,以及自身感觉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和幸福程度。

  调查内容:

  1) 性别 2) 性格

  3) 幸福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4) 对未来目标 5) 幸福主要关联因素 6) 恋爱幸福感 7) 幸福程度,等等。

  下面为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总结: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与父母关系特别好或很好(*93%)。 2,*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幸福感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3,不少同学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

  4,*一半的学生认为学*是充实的,但是也有不小一部分人为学*是枯燥无味的。

  5,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与幸福关系紧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充斥各个角落的社会,这点的确很让人深思。

  6,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不是很幸福,或者说一般幸福。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几大素,即学校学*、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其中,人际交往与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要因素,均消费上差异显著次之,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常有幸福的体验,但是幸福指数不是很高,大都是感觉一般幸福,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幸福。说明大学生这个群体整体是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群体。不健康的比例符合我们在生活中的观察。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幸福感基本和男生比例相同。 家庭关系

  众所周知想要有所成就必须有个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心有余力全心全意做其他的事情,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与父母的和睦程度,调查显示,只要是和父母关系很好的,很大一部分都感到幸福。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治


幸福感调查报告 (菁华5篇)(扩展7)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合集5篇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它的武器装备,它的GDP,更在于它的国民对它的认知度。而决定这种认知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HI——国民幸福指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经营者,我们这个群体对国家的认知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抱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秉着实事求是、不惧艰苦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在暑假做了数量大、区域覆盖广的“大学生生活幸福指数调查”,凭借得到的丰富、详细、真实的数据,和之后认真的总结、分析,最终得以窥见当代大学生幸福感的全貌。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2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其研究方法

  1、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专业、性别、生源等,其它情况如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主观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

  2、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共计100份问卷。

  3、调查方法:本次调查内容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运用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各个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江夏学生的基本幸福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年级的不同显著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女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男生。性别角色特征不同,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和别人说出自己的心事。而男生更多的是选择承担。男生所面临的压力比女生大,男生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对未来有着较高的抱负。作为即将毕业的在学生,大部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找一个好工作。然而,双向选择、公*竞争、自主择业的市场化人才配置机制给在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大三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学*的功得性使他们对未来期望很高,却有对未来迷茫。

  三、总结与建议

  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本质,这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幸福,增强主观幸福感的前提;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协调自己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享受需要与创造需要,认识和处理好个人需要和集体、社会需要的关系,使个人需要自觉地服从和融合于集体和社会需要之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与成功的关系,充分认识自己,明确方向,避免盲目,树立目标,坚定信心,引导学生对挫败正确归因,消除悲观,战胜挫折,振奋精神,增强韧性,并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帮助,保证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适应环境,去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不同侧面与不同层次为大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环境适应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在一定的集体或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以“在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生活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为他们开设大学生心理卫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职业心理学等课程,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改善自我认识方式,从而能够促进自我调适,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防止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抓住在校期间一切发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机会,同时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切实加强与父母问的沟通和交流,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努力加强与同学、朋友、师长和社会的沟通与交往,在*时的生活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能力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培养积极、乐观、严谨、开放、宜人、自信、自强、独立而稳定的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质。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3

  【摘 要】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当代大学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异化了他们对幸福感和幸福观的追求。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和幸福观,使高等学校自身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是目前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幸福需要及他们的幸福追求,以便更清楚地探寻大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幸福感;积极心理学;社会工作实务;调查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4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报告 5

  一、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衡,形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这些问题时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消极情绪和消极心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研究他们的幸福感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L大学的大学生,有效问卷为813份,包括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二、L大学大学生幸福感的调查结果

  对L大学813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理论的分析从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还是比较正确的,对亲人的关心、拥有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知心朋友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就是受到理解和尊重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幸福的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丰厚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他们是否幸福的因素之一.

  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谈到了家庭幸福他们认为:家庭氛围的和谐温暖、亲友的关心爱护、亲人的*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生活质量在他们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一)幸福的影响因素

  1.积极的情绪即积极的心理态度或状态,是个体对待自身、他人或事物的积极、正向、稳定的心理倾向,是一种良性的、建设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在对L大学大学生的调查中积极的情绪的确为他们带来了幸福感,比如:有份理想满意的工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人的健康等等,无不体现着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投入在字典中投入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系使用其现有的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3.人际关系社会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4.意义与目的情感的赋予,就是事物的意义,意义的事物在情感里的关系程度,就是意义的本身目的通常是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借助意识、观念的中介作用,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作为观念形态,目的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

  (二)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获得幸福感的因素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学校的影响,校方应该对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倾注更多的关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