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调查报告,心理,学*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1

  我们于20xx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5%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3%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3%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2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ā”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ā”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2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ā”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农村调查报告调查内容 (菁华3篇)

农村调查报告调查内容1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布置下,我利用暑假时间在xx省xxxx县进行了一次以陕西贫困农村致贫原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这次活动从7月15日至8月15日,历时1个月。在这次为期1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自己所居住的农村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锻炼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将此次社会实践与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和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显著提高。但是,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贫富差距扩大,农村发展相对缓慢的现状。我国城乡差距拉大,二元经济特征明显,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现在农村发展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至今仍存在贫困县及贫困家庭。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处理好农村的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年生活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目的

  通过开展这次对关于贫困农村致贫原因调查的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生活现状,增强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增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锻炼自己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调查中总结农村致贫原因,探求农村脱贫致富的方法与对策。

  三.调查时间与方式

  此次关于贫困农村致贫原因的社会实践从7月15日至8月15日,历时一个月。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以座谈的形式向调查对象询问家庭基本情况及对农村脱贫致富的看法和建议。

  四.农村致贫原因调查结果

  (一)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种种原因,在农村,很多农民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文化水*较低,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观念保守,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接受先进知识的能力和水*较差,不能及时有效的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疾病

  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托,对不能在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首先是这个家庭的负担加重,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次是家庭成员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要抽出人手专门伺候。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缺乏劳动力

  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选择在外打工,很少在家,家庭中壮年劳动力缺乏,加之老人年老体弱,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没有经济收入,造成老人生活来源无保障,生活非常困难。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力的人,不仅对家庭收入没有贡献,反而还会增大家庭支出,带来更大的负担,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

  (四)供养子女读书

  在农村,许多家庭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出路,供养子女上学,接受良好的教育。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家中往往收入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为主。子女上学时的各项高额费用增加了家庭支出,给这类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生活负担。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的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

  (五)缺少资金和项目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和养殖为主。有些贫困家庭有开展养殖或其他脱贫致富的想法与计划,但由于家庭贫困,缺乏资金支持,想法或计划难以实施。另外信息不畅导致农民缺乏科技信息和致富信息,缺乏脱贫致富的项目。缺少脱贫的项目和资金,导致农户生产生活停留在原来的水*,难以提高。

  五.意见及建议

  (一)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乡镇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台。

  (二)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教育从小孩子抓起,减少新一代文盲。*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及操作技能。农村的信息来源简单缺乏,在这个方面各个对口部门应主动进入农村农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理论指导,传授技巧方法。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的将他们推荐到省内外企业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同时加快农业实用科技推广应用步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粮食产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防范洪涝及干旱灾害的能力。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应加强道路水利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使农产品产的出,同时能运的出,也能够将本地区缺少的资源运进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四)建立长效的社会农村保障体制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辍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如: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四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家庭和当地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六.感悟与收获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收获很多,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走入了社会,走进了农村,了解了社会现实和农村现在的发展以及农村家庭的生活状况。贴*了生活,开拓了视野,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学*,充实了自我。培养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同时提高并树立了服务社会的思想。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些东西以前没有尝试过,有些知识还很匮乏,生活经验不足,这些都是我以后需要加强学*和改进的地方。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很短,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使自己接触了解社会,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让我明白了学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经历在社会上生存的困难,就越能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促使自己不断学*,促使自己不断学*,提高自己生存能力,有利于自身今后的发展。

农村调查报告调查内容2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理解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供给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所以,进取发挥*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承担职责。提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必须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和综合国力还没有到达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当经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能够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理解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提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理解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所以,各级*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应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供给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资料,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教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xx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xx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xx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也能够在政策方应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我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必须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所以*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所以,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xx年11月10日,*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xx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xx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xx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所以,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农村调查报告调查内容3

  家在农村的我,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身后一辈辈农村的孩子也将这样走着,如今看着家乡的教育状况,不由为所有的家村孩子们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这份名为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几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xx—xx年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起动,让人们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兴的光明航线。在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也初步得到落实。但当我看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基层教育现状时,不免对从媒体上得知的一些些关于农村教育的消息产生怀疑。也意识到目前“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与必然。

  一、农村学校的变迁

  由于种种限制,农村的教育层次只限于对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更高层的教育绝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处的邱县为例,全县仅邱县第一中学拥有高中部,作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为中小学,且可分为“公办”和“私立”两种性质。所谓“公办”是指直接归属教育局管理的一类学校。“私立”是由教育局批准设立而由民间个人或集体建设并管理的一类学校。

  *些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来,大部分公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农村学生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大大减小了。但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是,办公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急剧下降,并不能满足农村孩子的学*要求和部分家长的愿望,以至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学校。截至xx年,邱县共拥有公办中小学207所,私立学校4所,而在xx年,公办学校数量减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学校却增加至18所。

  在我所处的邱县石佛寺村曾拥有邱县第六中学(公办),我曾在那里——邱县第六中学附小读完了我的小学,当时,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占地10余亩,校内绿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盖着小径,教学楼前的榕树花开满树,那口铁钟的声音波及全村。而在现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时候,邱县第六中学已被取消,学校名字变为石佛寺联办小学,仍是那个校园,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锐减至50多人,这块10余亩的土地变得异常的空旷和安静了,就连那校内的数十棵大梧桐也在几年前被村干部卖光了。如今我们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学之地,远至十几里,数十里。于此同时,私立学校在县内却如雨后春笋一样悄然崛起。两年前,在与石佛寺东附*的公办大马堡中学东面尚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块土地上,由个人集资兴建了私立大马堡希望学校,至今仅一年多时间学校已发展为拥有中小学学生四百多人,教职工20多人的中等规模的学校,并仍处于扩招状态。而邻*的公办大马堡中学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和即将被淘汰的危险之中。据了解,私立学校较之公办学校唯一的缺点就是收费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尽管如此,农村的孩子还是纷纷涌向了私立学校。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因生源严重不足,丘县第二至第六中学、谢里庄乡中等10所公办中学和数十所村办小学相继被取消。与此同时,奥博、东方、暑光、向阳、广大、华夏、育才等十几所私立中小学蓬勃发展。

  我经过走访各类学校,了解农村在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反应,最后得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公办学校而言,虽然其物质条件良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质量急剧下降。在公办学校内,教师们只管抱紧了自己的铁饭碗,吃国家的固定财政,教学质量的好坏于其自身毫无利害冲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师的育人态度产生不良转变。这也反应出农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问题,想要成千上万个徐本禹,恐怕不简单。另外农村学校领导层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实更新,基层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过长,都是造成公办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第二,县教育局对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公办学校在其教学质量上容易疏忽。虽然县教育局有时到各乡镇村的学校进行检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对于“教学质量”这一项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县教育局虽然依上级指示对各级教师进行过素质培训和再教育,但对其效果和质量的把握上却远远不够,甚至陷入*的旋涡。第三,就私立学校而言,优越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其教学质量。私立学校都进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皆寄宿于校内,满足了学生对求学环境的要求。教师工资与自已所教的课时和教学质量直接挂钩,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私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这也就促使了私立学校自身良好发展,最重要的是促使着各私立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私立学校学*,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未能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的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这就是问题的所在。

  二、农村家长的选择

  面对两种性质的学校,面对两种相差悬殊的教育质量,面对即将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对自己的收成,农村的家长们无不考虑再三。一般来讲农民们对于教育孩子存在两种思路:其一,读书只求识字,将来还当农民,像是一种“放羊娃”式的哲学。其二,读书还求读书,将来走出农村,走出贫困,走进城市。对于在农村生活了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的农民来说,他们饱经了农民的贫困与苦难,也充满了对那些高层次生活的向往,于是在为下一代的道路选择上,他们往往选择后者,渴望儿女成龙成凤,飞出去,以免孩子们因自己而辈辈受累。因此大部分农民为孩子选择了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而对于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学校的农村家长来说,他们将承受怎样的经济压力呢?

  而对于孩子上了公办的家长来说,他们往往又承受着一种精神压力。公办学校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学*要求,九年下来,国家的义务教育只是为国家培养了识字的农民而已。由于农村这种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即便是从公办学校上到高中,也无法改变辍学的命运,或是得不到好的结果。因为在高中他们将面临从未有过的学*压力和竞争,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顺从自己在就业上的宿命。

  于是,在我所处的地区农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临着一种不*衡,那就是,如果读公办学校,家长将无经济负担,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读私立学校,孩子可以争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长要付出具大的牺牲。这种两难境地,正是农村教育的困境。据调查,现在重点大学生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减少,这也将成为我所谈的问题的佐证。前些时间,陈桂棣、春桃夫妇做了《*农民调查》,轰动一时,但又不知,在农民那包含劳累与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对下一辈的希冀是多么得让人心寒也是多么的难得和伟大。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1

  不知不觉间,路边的小草已经泛起了黄绿,阳光也愈发喜欢露出他的笑脸。一个词在我的脑海里浮动,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萌动,那就是生命。

  春天来到了

  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带着这个寒假的收获。

  20xx年的冬天,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美丽的校园,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新城红十字医院(原八毛职工医院)实*。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凡的护士们。

  2月21日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手术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技,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的细心,仿佛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你们是用动物做实验,但以后你们却是要给人看病!因此,使我是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短短的15天医院实*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护士们,才知道护理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努力学*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即将成为口腔医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2.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对所有的人说!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2

  八年级5班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我校初中部进行,共发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

  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3

  寒假的到来,使大家都异常兴奋。我想是对过年的渴望和对放假的喜悦吧!

  有一个寒假到来了。不过各自的寒假安排定然是截然不同的。经过我的调查分析,我把它们分成这几类:1.自主完成作业类;2.被动完成作业类;3.拖拉完成作业类:4.已完成作业类。

  从以上几类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惯。那么,下面就请听听我的分析吧!

  1. 自主完成作业类

  这些同学的*惯非常好。一到家就做作业,先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就有很多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进行安排。如走亲戚,看下学期的书,进行补*辅导。就这样的学生,我想他们的成绩肯定很好,而且自觉性也一定很高。

  2. 被动完成作业类

  他们是在父母的强刑下做作业的。我认为,这样的作业质量,一定不是很好。由此可见,这类学生的自觉性不好。如果在没有家长的情况下,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但是一定不是很好吧!由我见来,这种教育方法,只能用一时,而不能持久性的用。在家里是效果好,可是到了学校,那可是说不准了。所以,学*就得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了得。

  3. 拖拉完成作业类

  下面这类学生,大概是因为太兴奋了。回到家就完游戏,大电脑。家长对他们说可以做作业了。他们便搪塞:“马上好,马上好。”可是过了一会儿,还是不见他们做作业。据调查“他们等先玩够了,开心过了以后,才去做作业,有时侯是在要在去报到的前一个星期才做。这样的做法可对。太沉迷于电脑:1.会损害自己的眼睛,使得自己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2.有可能会使你的学*成绩直线下滑。这可不是件好事呀!

  4. 已完成作业类

  还有一些同学是参加学校冬令营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学校里做完了大部分的作业。剩下的作业很少,于是他们就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干别的事情,就像自主完成作业类的学生一样。像他们一样的学生我相信他们一定在这个寒假里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体验到了很多。

  的确,每个人的假期安排是五花八门的。各自的打算也同样是截然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惯。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有些安排都是不科学的,我想,这会影响到那些同学的学*及他们的成绩。再此,我希望,大家能自主学*,养成一个良好的*惯。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学*心理调查报告范本五份

  学*心理调查报告 1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心理调查报告 2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中学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中学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心理调查报告 3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大水泊镇初中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煛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为了他们的将来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祖国更好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

  学*心理调查报告 4

  我于20xx年1月在实*期间对富源县大河镇格宗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小学生的学* 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服务于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大河镇格宗小学五年级﹙一﹚班进行,共发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达到预定目标。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个案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生存,16%的小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学业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学生对该课程兴趣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品德、科学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学科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数学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数学太难”,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数学成绩有3个学生考10分以下。

  3.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学*的作用,55%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18%的学生选择务农态度,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

  (二)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小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继续深造。

  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实际化和功利化。小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中有部分学生从适用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践。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小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小学生身上发展起来。

  2.学*需求的不同取向

  在调查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不同取向的特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有的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有的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有的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且学*目标较单纯

  在问卷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标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主观性表现在:这些学*目标不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没有现实依据,只是根据自己的理想而定,在学*过程中,这些学*目标也没有跟自己的学*活动联系起来,有部分学生的学*目标不稳定,今天的目标和昨天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协调性表现在:大部分小学生的学*目标参差不齐,学*目标各不相同,没有跟具体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学*目标跟自己的学*情况不协调。学*目标很单纯,很多学生目标是为了考试能考到一个好成绩,认为好的学*目标就是能考高分,当然这与现行的教育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有关,教师在评价学生是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能考高分,教师用分数衡量学生的优劣。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小学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小学生感触到经济发展的快步伐,受金钱的影响,致力于追求金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小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3.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小学生中有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乐于生活享受。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家长把学生交给学校,认为就要管好学生,有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只要学生在学校不违纪,学*情况好不好不要紧。这也对小学生的教育产生不良影响,对小学生的学*心理产生消极后果。

  4.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小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不同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帮助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良好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教学设施、简陋的学*场所、过时的科学技术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教育教学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正确的发展自己。

  3.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付出和经济收入不相匹配,在偏远地区教师条件艰苦,工资待遇偏低,教师的心理状况较差,且心理压力较大,比如来自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一些老师出现消极的教学情绪,这也从一个方面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如何面对自己的学*状况和学*心理。因此,要改变学生消极的学*心理,把消极的学*心理转变成积极的学*心理,在教师待遇方面也要加大力度。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学*心理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不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对小学生的学*心里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实际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成长作为我们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善学*心理,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心理调查报告 5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2月

  调查地点:靖边四中

  调查对象:靖边四中学生

  调查人: 宋怀霞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1月份,对靖边四中初级中学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

  2、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3、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和学*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靖边四中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一次教师座谈会,两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会结果显示,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2%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8%的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当代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8%的学生认为高中、大学毕业生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6%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够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3%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12%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的调查中还发现95%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70%的学生选择读高中,18%的学生选择就业,12%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50%,初中学生对于“打工”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靖边四中学生大部分不愿意打工,且随年级变化,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70%,初二为60%,初三为82%。

  (二)当前红墩界中学学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与其他中学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务农。很明显,他们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却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务农。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四、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靖边四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使城镇周围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城镇化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质的变化。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继续务农,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靖边四中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安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面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3、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家长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当前,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相对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3、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许多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1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2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 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牎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熤饕是务农牭奶氐恪⑾肿春头⒄骨魇疲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

  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3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 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牎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熤饕是务农牭奶氐恪⑾肿春头⒄骨魇疲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

  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4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

  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

  6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5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