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1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2

  我们于1999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 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牎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熤饕是务农牭奶氐恪⑾肿春头⒄骨魇疲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

  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3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牼咛迥勘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 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牎T诘鞑橹形颐欠⑾郑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熤饕是务农牭奶氐恪⑾肿春头⒄骨魇疲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

  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4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本文所研究的学*心理是指农村初中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产出的期望。

  1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衡的实证分析》,载《教育研究》,1998.6?。

  2刘国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若干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5。

  3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载《教育研究》,1998。

  4覃章成:《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村职业高中发展研究》,载《湖北省职教学会农村职教专业委员会1997年年会论文》。

  5.覃章成?《农村职高生的专业需求与教学需要的问卷报告》,载《农业高教研究》,19981?。

  6m·p·托达罗:《第三世界经济发展》,4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5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扩展阅读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扩展1)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ā”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2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ā”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扩展2)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1

  我们于20xx年3月~5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5%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挣钱多,24%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3%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3%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

  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2

  我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的兴趣,失去了学*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 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期间确定自己的学*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动机、学*兴趣、学*能力、考试心理、学*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方法简单和学*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我们的农村初中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和低效局面。

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3

  我于20xx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对全乡中学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全乡中学进行,共发问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理想的高校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着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熤凶ā”弦瞪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煻杂谡庖蝗鲜兜恼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扩展3)

——初中生调查报告 (菁华9篇)

初中生调查报告1

  初中生语文作业实效性的调查报告提要:本课题旨在调查了解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现状,分析、归纳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形成有效布置作业、督促学生有效完成作业的操作规程,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调查的原因

  众所周知,作业是学生课堂学*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的共同检测形式。语文作业相比其他学科作业有其特殊性。它是慢工,需要长期的积累,不过与语文作业的实效性长期得不到落实有直接关系。现在学生的语文作业存在应付现象,比如读书笔记,从学生作业情况看,真正阅读、思考,然后做笔记的学生每班不到10人,交差应付以凑字数为目的的占绝大多数,其他形式的语文作业马虎现象也很严重。短期内看不出学生能力的降低,常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幅度下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高初中生语文作业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成为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从本质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调查了解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现状,分析、归纳教师语文教学能力,形成有效布置作业、督促学生有效完成作业的操作规程,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获取语文知识,有创造性的获取新的语文知识,在语文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和审美情趣。

  三、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

  1、了解目前在校学生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

  2、了解目前课任老师布置作业的具体情况

  3、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和认识

  四、调查研究的具体过程

  1、调查问卷

  以东山中学初中部作为调查取样的样本,选取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各30名学生,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态度、对不同类型作业的态度、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几个层面。

  (1)“现在的语文作业你认为有布置的必要吗?”被调查学生的回答统计如下:

  2、调查语文同行

  了解目前语文教师布置作业的几种常见形式与内容,结合学生语文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改进的措施。

  五、存在问题

  1、问卷中发现的问题 从学生对问题

  (1)的回答可以看出“可有可无”或“没有必要”的学生竟占74.4%,说明当年初中生对当前作业的形式和效果都产生了怀疑乃至排斥情绪,现有的作业形式对基础教差的农村中学生而言,已是老师强加的不得不做的“苦力”。许多学生对语文丧失兴趣,把作业视为负担,在这种不感兴趣的情绪支配下,作业根本起不到对课堂学*检测的作用,实效性得不到落实。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不同情感态度决定了他对待该事物时付出努力的程度,从问题

  (2)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待不同类型作业的情感认同态度清楚表明了传统作业形式的有待改革,新的作业形式或需认真探索,以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从问卷

  (3)中再印证了“态度决定结果”的道理。从统计表中反映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存在诸多问题,农村中学学生基础相对簿弱,学*目的不明确等等是造成他们完成语文作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但从④⑤⑥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当前语文作业自身的弊端,作业若仅仅变成一种机械无味的劳动,那它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同时更不用说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③④问中明显反映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少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作业也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⑤⑥表明成功体验的缺乏更使得学*的兴趣和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去甚远。

  2、教师布置、批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思想落后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作业的外延也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作业形式不拘泥于课内,也不完全是对课堂的检测,更多的应该是再思考,再延伸,再创造。因而应允许学生的个性发挥,认可学生的自主精神,主张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2)作业模式老化 指导思想的落后势必导致作业模式的老化,重复的题海战术;不是抄写就是语段分析,不是语段分析就是写作训练……这些单一文字形式的作业很大程度上还是延续了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前的老路。

  (3)作业方式的单一 我们的作业不但存在形式上的单一,内容上刻板的毛病,而且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从作业内容上看,多要求书面文字形式;从时间上看,多为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独立个人完成。

  (4)作业的反馈效果不明显。 作业批改下发,很少反馈订正,找个别同学面批的机会很少,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了作业效果。

  (5)不了解作业的完成与学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 作业批改下发,部分同学书写工整美观,常常得到满分,可考试时,他们的成绩却不理想。而一些作业态度看似不认真,有些偷工减料的同学,却能考得比上述情况的同学好。

  六、改进建议

  要增强学生语文学*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思想、更新观念,从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着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批阅及时并有效反馈。

  鉴于此,语文教师在语文作业方面要做如下工作:

  1、作业的布置有系统性,不能随便布置。初一可以读书写字为主,打好基础,初二可以阅读感悟,提高分析能力,初三可强化写作等。

  2、作业的布置应灵活,内容丰富。可积累名言、成语、对联,可展开想象写日记,编故事。可以看新闻联播,可以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谈见解,谈收获,做时代的小主人。

  3、作业的'布置应有层次,有梯度。程度不同,作业也有所不同。例如古文的学*,程度好的读背、默、译应一条龙;基础差的可熟读,了解大意。读书笔记程度好的可多读写感悟,差点的可多摘抄少写感悟。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4、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作业的布置,学生有选择作业内容的优先权。作业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布置,学生需要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学生需要他们很欠缺的知识,与学生商讨之后再布置作业会减少盲目性和很多无效劳动。

  5、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作业。生活处处有语文。为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种种现象,引起了自己的关注,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可以写杂记,写调查报告。这比单纯从课本中布置的作业意义要深远得多。

  6、教师批改作业要有针对性才能有实效。作业批改要精,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批阅。字词作业可调动学生互批互改,随时订正。教师独立批阅与学生互改相结合,抽查与全查相结合,面批与整体批阅相结合,课堂反馈与课下巩固相结合。

  7、改进完成作业的单一方式,可以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网络作业、制作表演类作业结合,可以个人作业、小组作业甚至是全班作业相结合等等,完成方式的自由,事实上程度上会“**”学生的思维,从而也会提高其学*语文的能力,取得较好的作业效果。

初中生调查报告2

  不知不觉间,路边的小草已经泛起了黄绿,阳光也愈发喜欢露出他的笑脸。一个词在我的脑海里浮动,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萌动,那就是生命。

  春天来到了

  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带着这个寒假的收获。

  20xx年的冬天,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美丽的校园,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新城红十字医院(原八毛职工医院)实*。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凡的护士们。

  2月21日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手术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技,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的细心,仿佛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你们是用动物做实验,但以后你们却是要给人看病!因此,使我是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短短的15天医院实*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护士们,才知道护理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努力学*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即将成为口腔医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2.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对所有的人说!

初中生调查报告3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的成功,我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首先随机抽取调查对象为七年级一班和十二班的同学:一百名同学,其中男生五十名,女生五十名;调查形式为固定时间统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第一步: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初步认识确定调查问题,整理调查问卷;第二步:派发调查文件,收集调查结果;第三步:对所收集的调查文件进行整理研究,并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再运用统计分类汇总表等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加工处理,得出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初一阶段的学生百分之四十二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占了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百分之五十五,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百分之九十三,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的占百分之五十九,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百分之八十六。基于此我感觉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工作:第一,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内因。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是造成孩子逆反心理关键因素,这两个方面恰恰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见证人,老师的重要角色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孩子是因为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老师应在这个环节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孩子和家庭的沟通工作,做好关于学*兴趣的提高工作,让孩子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家庭,感谢学校,感谢同学,在感恩的过程中顺便把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第二,重视孩子的角色意识,尊重孩子。调查结果显示接触对象不尊重自己引来的逆反心理的占百分之五十五,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希望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台,让孩子在学*中找到快乐,找到被尊重的感觉。在生活中教给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让孩子在尊重中找到快乐成长的源泉,降低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第三,正确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达到百分之九十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孩子对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事件的价值观的正确取向,用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教导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定人生信念。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中教会孩子学会辨别、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学会理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孩子明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保持清醒的同时在学*中进步,在学*中发展,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长;第四,开展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交流、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对家长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要顺应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逐步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采用包办为监护的方式。第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力,与孩子商谈,*等商讨,不要用命令的口气,粗暴,强制更是错的。第三,加强与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应采用热情关怀的态度,亲切的语气。

  在学校教育中对老师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第二,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第三,教师的教育要严而有度,讲究艺术,并善于运用“暗示效应”。做为暗示的实施者和学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际吸引力的同时,还应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并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尤其应注意巧妙运用“暗示效应”,尽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第四,对于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因为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后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减缓这一情形的占百分之八十六,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创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如原来举行的读书超市,书香晨会等,孩子们在读书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更收获了友谊,活动是孩子健康成长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快乐因素。

  对学生的建议。第一,学会理解。学着从积极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其实这均为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也会误解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态度去理解,也就不会逆反了。第二,把握自我。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遇是要尽力克服自己,要认识“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要与他们常接触,向他们请教,多多沟通。第三,学会适应。要提高心理上适应能力,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努力!

初中生调查报告4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齐、开好教材规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都在关注教育的公*问题,为了让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了解贫困山区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了解山区教学资源短缺;为广大的生物教育者,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参考让他们根据本地资源的不足来设定生物实验课和生物实践活动课;同时,为山区的教育改革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泸水县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师资匮乏,生物实验教学资源过少,生物课外实验活动几乎没有进行过,学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的热情不高,学校对本土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验课后的报告和评价欠缺,但是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期望值很高。

  一、实验开出率较低

  有的实验效果较差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几年来*大量投入学校项目工程建设,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地缘广阔,学校众多,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目前为了实现教育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大量实施校点撤并,地处偏远的农村初中迅速向乡镇靠拢,这样一来,生源迅速集中,班级数及人数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用房和需要新增的大量实验设备、仪器都跟不上,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水*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更是缺口很大。教学仪器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一些实验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的学校,实验开出率高,实验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也浓。但有些学校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或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或让学生念实验、背实验。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 任课教师整体水*亟待提高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些学校领导视生物课为可有可无.人人都可以教的副课。有生物专业教师任生物课的学校,生物实验开出率较高,效果较好。在学校实验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们想尽办法搞好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骨干力量。一些没有经过生物专业训练的教师中,有的对生物课感必趣,勤奋学*,肯钻研,有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而大部份这类教师对生物知识一知半解,甚至连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都没有搞清楚,缺乏独立操作实验和指导学生做实验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中有的虽然学历合格,但难以胜任生物教学工作。调查还了解到,就是生物专业教师.有的知识结构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经验少,实验技术不熟练、不规范,有些实验效果不佳,自己也找不出原因来。更有甚者.有的教师连演示实验也不做.只教书本,照本宣科,他们过分调强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学校领导不重视和学生厌学等原因,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三、 实验课堂急需保障我县属贫困地区.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领导对用大量资金为一门升学不考的生物课添置实验设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有极少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被挪作他用。因此实验室和仪器药品缺乏,使得实验教学难以开展。加之一些学校领导不重视生物实验,或实验经费确有困难,使得大部分学校的实验经费无保障,无力购买一些昂贵的实验材料,尤其是动物实验材料,使脊椎动物解剖和部分生理实验难以完成。条件稍好的一些学校则把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以便节约实验费用。由于地区差异,课本中规定的一些实验材料难以找到。如洋葱、天竺葵、黑藻、小鱼等。由于水质污染或动物过度捕捉,诸如水螅、青蛙等材料获取较困难。有些材料 是由于教师不认识或不熟悉其生活环境而难以找到,如铁线蕨、葫芦藓、水绵、草履虫、水螅等。特别是现行教材中,有些实验安排不够合理,与时间、季节不协调.致使实验材料难以采集或实验效果不佳。如早春气温偏低,草履虫、水螅难以采集或培养,蚯蚓、蜗牛行为观察和脊蛙反射实验园气温低而实验效果不明显等,秋季上植物部分的实验课因采不到桃花.而有的教师又找不到替代材料,实验只好放弃。如果将植物和动物部分的课程对调一下,上述某些问题就不难解决。由于生物课时少,实验多,有时还被其他课占用,而生物课多为兼课教师上.他们的工作最大,有的每周多达12-16节,连上理论课都忙不过来,无暇顾及费时费力的生物实验课,况且有的兼课教师是上主课的,他们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主课上,上生物课只不过是凑够教学工作量而已,生物课形同虚设。在所调查的学校中,绝大多数学校无专职生物实验教师,有半数以上的学校无专职生物实验员.实验设备无专人管理,实验准备工作和实验课后的收拾清理工作无专人负担,全都落在生物任课教师头上,教师负担过重.这对开展实验教学极为不利。大多数学校生物实验室还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学校生物标本被虫蛀,或霉烂,难以保存。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损坏常得不到及时维修,有少数学校仪器设备尘封多年不用,其原因是教师不会用,或怕学生用坏等。

  四、学校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在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的今天,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驱驶,一些学校名为素质教育实为应试教育。一个学校、一个校领导的成绩,就看升学率,对于升学不考的科目,难以受到重视,有关教师常受到冷落。有些学校的生物任课教师或实验员认为在评职、评优、福利、劳保方面学校对他们存在有偏见,在制定实验教学工作量时,本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改革方面工作做得很出色,曾受到省、州有关部门的赞扬,并且有教学论文获全国或州的奖励.只因为是一个生物教师至今还是中教二级职称。在对他们的业务进修、培训、参加教学研讨会等方面也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进修无门,学校设订阅生物教学方面的刊物,教师的业务素质难以提高。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有的教师心理失去*衡,产生了失望感,失落感,心情不畅,对中学生物教学现状表示担扰。

  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如何改变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诸多问题呢?经过认真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如下办法。

  1.改革认识误区,加大*投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尤其是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尽快改ⅱ为ⅰ,或改1+1为2+1,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让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提高农村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保障。

  2.改革现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大力倡导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目前对生物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上存在与主科权重不一致,学科内存在重课本轻实验的倾向等。同时加强对中、青年生物教师的培养,在晋级评优中适当向生物教师倾斜等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生物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初中生调查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千万人,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因此儿童及青少年*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为什么患*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视的?仅仅是不良用眼*惯造成的吗?为了解中学生*视情况及引起*视的相关因素,我针对我们学校的部分七年级同学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问卷

  为了防止中学生*视,我们为广大中学生出此问卷

  1.你是不是*视?

  a.是的b、不是

  2.你是如何*视的?(不*视的可不答)

  a、看电视过度b、坐姿不端c.其它

  3你*视多少度?

  a. 100以下b. 500以下c.更高

  4.你*视几年了?

  a.一年以下b.五年以下c.其它

  5.你身边大部分同学*视吗?

  a.是的b.不是

  三、调查分析:导致眼睛*视的原因:

  大多数人都是*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视大增的主因。

  1、看电视距离太*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不合理饮食

  9、看激光

  10、在车厢里看书

  11、遗传因素

  12、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视的重要因素。

  五、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时常佩带一些滴眼液,如:珍视滴眼液,明目滴眼液,珍珠滴眼液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专医作检查,听从仪医师的指导,逐步矫正视力或防止*视度加深。

  六、体会

  为有效预防*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视力关系着我们的一生,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眼睛,不让我们将来后悔。面对21世纪视觉危机的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战胜敌人!

初中生调查报告6

  一、基本情况

  按大纲要求八年级上册应开出演示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分组实验7个,实际开出7个,开出率为100%;学生自做实验3个,实际完成3个,开出率100%。八年级下册应开出演示实验6个,实际开出4个,开出率为67%;学生分组实验4个,实际开出3个,开出率为75%;学生自做实验2个,实际完2个,开出率100%。

  二、情况分析

  1、无法完成实验客观原因:我校七、八年纪共有8个教学班,6名生物教师,均为兼职教师。其中七年级教师2名(每人两个班),八年级教师4名(每人一个班)。迫于教学压力教师以自己的主课为主,加之学生对辅课的不重视、教学时间紧,所以任课教师从思想上没有引起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

  2、无法完成实验具体原因:八年级上册学生演示实验“观察鱼的呼吸”:由于试验活体动物因各种原因无法准备,教学时间紧迫。八年级下册学生分组实验“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由于该实验需要水蚤,水蚤无处找寻,没有完成。八年级下册演示实验“观察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观察人体(男、女)细胞染色体的排序”:由于各班上课时间不一、无法找到家蚕进行试验。 篇四: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天津市南开区教育中心 生物学科 王霞 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利用调查问卷、座谈会及个案调查等方式,

  从校本教研、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新课程实施以来上述三个难点问题的解答情况,及尚待改进的问题。 2005年秋季,天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初中学段全面启动。生物课程作为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的初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使之付诸于日常教学实践,从而真正达成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是生物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环节。本调查从课改难点问题入手,旨在通过对所在区初中生物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为生物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提供一手实践资料,同时为新课程中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校本教研

  1.对校本教研的认识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真实教学情境展开研究的一种形式,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的一种基本而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摆脱经验束缚,促进知识的反思与理解,最终成为专业化教师的重要手段。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会直接关系到校本教研的推进与实施效果。本次调查中86%以上的教师认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校本教研有积极作用,4%的教师认为校本教研可有可无,其余教师表示不清楚。在对校本教研较高认同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制约校本教研开展的原因,我们作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调查显示,在新课程中教师认为开展校本教研面临困难首要三项依次为,(1)本校生物教师人数少,难于形成校本研究氛围(68.20%);

  (2)教学任务重,校本教研时间难于保证(54.70%)

  (3);不知如何开展校本教研(28.70%)。初中学段各校生物学科教师人数少是不争的事实,每校1~2人,最多不超过3人的师资编制及由此派生出的初中生物教师个人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重,特别是新课程中探究活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更增加了生物教师的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其实,问题(1)(2)有效解决的根本在于教师应走出对校本教研认识的误区,即片面地将校本教研等同于某个学校内部的教研或学科组活动,从而排斥其他同类学校或教学研究人员的参与,不同学校间教师各自为政,疏于交流,缺乏同伴互助的意识。在对校本教研认识修订的前提下,问题(3)自会迎刃而解。

  2.“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模式对校本教研的影响 校本教研应是立足于课堂真实情境、真实问题基础上,教师与其 他教师(本校、其他同类校、不同类学校)以及教学研究人员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新课程中教研工作的立足点是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课堂的研究。“校—片—区”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能为校本教研提供可操控的方法,有助于为校本教研提供时间、资源和针对性效果等方面的保证。

  【实例】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探究活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展开的校本教研。下校听课调研中,a校与b校两位生物教师在“鸟适于飞翔的特点”的导入阶段都应用。

初中生调查报告7

  一、学生为什么要补课?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减轻学生负担,三令五申禁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可为什么这种现象呈越演越烈之势呢?

  1、目前教育体制的“产物”。虽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普遍存在,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以及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享受”在上重点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名牌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压力孩子学*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出现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有所提高,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学*方法,一般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二、补课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给学生补课,那么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课的呢?

  1、学校设“新班”。一些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国家相关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提高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提高班只是提前讲新课。一些没有参加的同学到正常课堂上发现老师的进度是按提高班进行的。自己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所以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时间一般都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对象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三、补课后的结果如何?

  家庭花了大量的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1、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以来心理,要和家长继续找老师补课,以保持自信和正常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现象?

  迫于各种形式的压力,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补课,补课已成为当前比较风行的一种现象,那这种现象究竟是否正常呢?

  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

  *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一些老师的行为,不免让人寒心。在正常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不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九月十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没有反思自己是否误人子弟又一年。

初中生调查报告8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仅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也标志着春天的来临。对于农民伯伯们来说,这是一个舒展身心的好机会,但是对于现在正处于紧张学*中的初中生来说,他们会如何安排这美好的春节呢?于是,我们对于这一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生春节的外出情况和假期安排。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1日——20xx年1月31日

  调查对象:亲戚、同学、朋友、家长、教师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电话咨询、访谈

  调查进程:首先制作好问卷,电话咨询亲朋好友,再采用访谈咨询家长、教师来记录初中生的假期安排和外出情况,以便给出恰当又合理的建议。利用网络整理出资料。

  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记录知道里大部分初中生都喜欢蜗居在家里做作业,尤其是初三学生,在为最后的冲刺做准备。初一学生比较悠闲,大部分喜欢外出,但是有小部分外出都是去网吧等不良场所。虽然都喜欢外出,但是出去锻炼身体的极为少数。初一学生外出的大约有60%,但是锻炼身体的只有20%。初二学生外出的大约有40%,锻炼身体的只有15%。初三学生外出的只有15%,锻炼身体的几乎是没有,只是微乎其微,仅有3%左右。经过计算,初中生*均外出的时间约为2—3个小时,一般都是去书店、公园等公共场所。这些人中,是父母清楚原因后才外出的有60%左右。

  对于假期的学*安排,百分之百的学生会上网或者看电视,*均在1—2个小时,因为不论是谁,都经受不住这些诱惑。初一、初二的学生在完成寒假作业后,都喜欢上网或聊天,但也有部分学生喜欢阅读有益书籍,大约在1—2本书。初三学生做完寒假作业后,还喜欢复*以前的知识,然后做做中考的题目。

  在这个假期中,大多数家长们喜欢让孩子们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的表现如何,也会催促孩子们赶紧完成作业,让他们不要总是负着作业这个沉重的担子。没错,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但是有一些对孩子管教严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上假期补*班,大多数为初三学生,为了在这次中考中考出好成绩,他们不得不在休息的时间再给自己再给自己增添一点学*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的,因为如果你上课不好好听讲,那么你课后想怎么补*也是没有用的。这也不就白白地把这个美好的假期浪费了吗?

  对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学生外出是不能完全否认的。因为一些学生外出是为了有益身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一些学生在寄宿学校就读的就应该多多外出,否则一些学生会因此得忧郁症,最后走上不归之路。我们现在的任务主要还是学*,但是亲*大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不能少,外出也不能少。我们应该合理的制定好假期计划表,将学*和外出相结合。

  所以,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

  1、制定一张假期计划表,合理安排时间

  2、外出时应先和父母说明原因,让父母放心

  3、外出时最好是多去一些有益的地方,绝对不能去不良场所,尤其是网吧,为了更好地安排学生外出与学*的时间,我们咨询了家长、教师的意见,也上网采取了一些建议。

  制定寒假生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现在的初中生更应该制定一张假期生活计划表,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同时也能合理的安排学*时间,不仅能学*还有走进大自然。在寒假的最后几天里,还可以写一份新学期的打算,为新学期做好充分的准备。

  组员感想:假期生活多姿多彩,许多人都喜欢趁这个假期外出。但是,有部分学生把这个假期全都放在了玩乐中,却忘记了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也有大多数学生把假期都放在了学*上,使自己的生活缺少欢乐和嬉戏。对,没错,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上,也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生活上,适当的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愈益多姿多彩。

  春节期间,同学外出情况问卷调查:

  1、是否外出,外出频率是否高?

  A、是,高B、不是,/C、是,不高D、是,一般

  2、外出时间一般控制在几个小时之间?

  A、1-2个小时B、2-3个小时C、3-4个小时D、整天

  3、外出地点一般在哪里?

  A、图书馆B、公园C、旅游景点D、其他

  4、家人是否清楚外出原因?

  A、清楚B、不清楚C、很不清楚

初中生调查报告9

  调 查 人: xxx

  调查时间 :200x年x月x日-x月x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

  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1)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2)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 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1)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2)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4)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1)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

  (4)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

  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5)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8、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1)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2)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3)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1)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2)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3)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

  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扩展4)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 (菁华3篇)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1

  不知不觉间,路边的小草已经泛起了黄绿,阳光也愈发喜欢露出他的笑脸。一个词在我的脑海里浮动,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萌动,那就是生命。

  春天来到了

  我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带着这个寒假的收获。

  20xx年的冬天,这是我进入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美丽的校园,承载着我的梦想——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生命的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而实践的过程是所有课本不能给予的,短暂的寒假便来到新城红十字医院(原八毛职工医院)实*。

  对于我这个只有半年学医经历的学生来说,应该从医院中最基础的护理工作开始。来到医院,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过此地。

  镜中的我,穿着干净的白大褂,戴着洁白的帽子和口罩,想想自己第一次穿着白大褂的那份自豪,心底的那份坚定与自信犹然而生!

  看起来很简单的护理工作,让我开始有些手忙脚乱。原本的自信荡然无存。我开始虚心向护士学*,紧紧地跟着护士,寸步不离,年轻的护士耐心地给我讲解着关于护理的知识。慢慢地,我穿梭在各个病房,了解了她们的护理术语和一些日常工作。

  我协助护士接诊病员,做好四测(测血压、测体温、测脉搏、测体重),熟练地掌握了血压及体温的测量方法,接触配液环节,在严格坚持“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对姓名、对药名、对浓度、对剂量、对方法、对时间)的原则下,并为病员配液。

  终于有了我实践的机会,想着护士叮嘱我的操作要领,端着装有止血带、胶布、碘付的器皿,来到病房。面带着微笑:“阿姨,该打针了1我给病人绑上止血带,用碘付进行消毒,然后拿起针头,小心翼翼地扎入病人的血管中。看见管中有回血,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蔓延全身。想不到,身*第一次扎针竟然会如此的顺利!

  护士在休息的时候,给我讲着因为静脉注射的输液管中一个小小的气泡,而使病人死亡的真实事例后,我大为震惊,不免开始崇敬这些*凡的护士们。

  2月21日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例左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前病人的家属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主刀的医生,顿时让我感到医生的伟大责任。手术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技,让我了解到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他的细心,仿佛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精心地照料,就好象生理老师曾经说过:虽然你们是用动物做实验,但以后你们却是要给人看病!因此,使我是深深体会到,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短短的15天医院实*结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想想这么多天的忙碌,再想想每日辛苦战斗的护士们,才知道护理工作的不易。

  我觉得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

  1.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护理人员热爱护理工作,献身护理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以白求恩为榜样,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爱护集体,爱护公物。

  2.专业素质:护理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病情变化,遇有病情突变,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又要在抢救中敏捷、准确、果断;做好心理护理,要求语言亲切,解释耐心,要有针对性地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增强其向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衣着整齐,仪表端庄,举止稳重,礼貌待人,朴素大方;作风正派,对病人一视同仁,对工作严肃认真。

  3.科学素质:护理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不断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要积极努力学*和了解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同样,即将成为口腔医生的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

  1.医生是一个很*凡的职业,他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

  2.医生也同样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有一定的责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医生要有创新和探索的能力,积极为医学的`未来作出贡献。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一轮对医学知识的吸收和总结也拉开序幕,我会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对所有的人说!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2

  八年级5班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我校初中部进行,共发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

  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2、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学*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初中生寒假调查报告3

  寒假的到来,使大家都异常兴奋。我想是对过年的渴望和对放假的喜悦吧!

  有一个寒假到来了。不过各自的寒假安排定然是截然不同的。经过我的调查分析,我把它们分成这几类:1.自主完成作业类;2.被动完成作业类;3.拖拉完成作业类:4.已完成作业类。

  从以上几类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还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惯。那么,下面就请听听我的分析吧!

  1. 自主完成作业类

  这些同学的*惯非常好。一到家就做作业,先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就有很多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进行安排。如走亲戚,看下学期的书,进行补*辅导。就这样的学生,我想他们的成绩肯定很好,而且自觉性也一定很高。

  2. 被动完成作业类

  他们是在父母的强刑下做作业的。我认为,这样的作业质量,一定不是很好。由此可见,这类学生的自觉性不好。如果在没有家长的情况下,我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但是一定不是很好吧!由我见来,这种教育方法,只能用一时,而不能持久性的用。在家里是效果好,可是到了学校,那可是说不准了。所以,学*就得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了得。

  3. 拖拉完成作业类

  下面这类学生,大概是因为太兴奋了。回到家就完游戏,大电脑。家长对他们说可以做作业了。他们便搪塞:“马上好,马上好。”可是过了一会儿,还是不见他们做作业。据调查“他们等先玩够了,开心过了以后,才去做作业,有时侯是在要在去报到的前一个星期才做。这样的做法可对。太沉迷于电脑:1.会损害自己的眼睛,使得自己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2.有可能会使你的学*成绩直线下滑。这可不是件好事呀!

  4. 已完成作业类

  还有一些同学是参加学校冬令营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学校里做完了大部分的作业。剩下的作业很少,于是他们就有很多的时间。可以干别的事情,就像自主完成作业类的学生一样。像他们一样的学生我相信他们一定在这个寒假里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体验到了很多。

  的确,每个人的假期安排是五花八门的。各自的打算也同样是截然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惯。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有些安排都是不科学的,我想,这会影响到那些同学的学*及他们的成绩。再此,我希望,大家能自主学*,养成一个良好的*惯。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


当前农村初中生学*心理的调查报告通用五篇(扩展5)

——初中生调查报告(精选二十篇)

  初中生调查报告 1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 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 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 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的实用技术。

  初中生调查报告 2

  提要

  为了解初中学生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学生学*方法的差异,寻求初中学生学*方法与学*效果的相关规律,我对初中三个年级452学生在学*过程中的预*、听课、作业、复*、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初中学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的学*方法,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开设学*方法课。

  正确的学*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正在处于发展智力,增长知识阶段,掌握一种良好的学*方法,不仅在学校有用,对于他们离开学校后,刻苦地进行学*,充实自己,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研究初中学生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对初中学生在学*过程中的预*、听课、作业、复*、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初中学生学*方法的现状;

  2、分析初中学生学*方法的差异;

  3、寻求初中学生学*方法与学*效果的相关规律;

  二、调查对象

  从初中三个年级中各抽3个班,共452名学生。

  三、调查方法和步骤

  调查采取问卷和谈话法。问卷采用学生问卷。谈话法是由实验教师对本班三类不同学*品质的学生进行抽样,并对他们分别进行谈话。

  四、调查结果

  1、预*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的*惯,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要求预*才预*”的状态,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也不预*”的,占总数的30%,而经常自学预*的学生只占30%。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预*方法大部分处于“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的状态;而通过预*找难点、找重点或解决疑难的比率较低,原因是初一年级的学科较初三年级学科易学,从小学进入初中,学*方法仍停留在小学水*。调查表明,初一年级多预*语文、数学和外语,初三年级各科基本都要预*,而且预*物理、化学的比率高于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的比率随年级增长。

  “看一遍”的预*方法与学*成绩相关极低,它反映出初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预*方法,把预*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反而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也是造成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难点”和“找出重点”的预*方法与学*成绩相关一般很高,但这类学生很少。所以从初中学生整体来看,他们缺乏自学能力,只把预*当成额外作业去完成,没有作为能力去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能力。

  我还发现,“对照参考资料”的预*方法与学*成绩的相关系数随年级的升高由负高相关转为正高相关,这一变化反映出预*方法随年级的增长而变化,原因是初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强于初一年级,而且由于临*中考,复*参考资料是初三学生的主要方法。我们对24名优秀学生预*方法的调查表明,其中18名学生采取“找出难点”、“找出重点”等方法,只有6名学生采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把预*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方法和长期

  依赖教师的*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效果。

  2、课堂听讲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教师讲课枯燥是造成学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占整体的35%。由于教师讲课的水*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调动不了学*的积极性。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听课方式

  统计表明,采取第一种方式的学生较多,初一年级高于初三年级;采取第二种方式的学生,初三年级较多,初二年级次之;采取第三种方式的学生,初二年级较多,初一年级次之;采取第四、五种方式的学生极少。这说明听课方式与年龄特点有关,初一学生惯于全记,初二学生因课程加多加深多注意听,初三学生重点坚持有选择地记。从整体来看,学生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统计表明,初一学生采取第一种方式与学生成绩相关较高;初二年级学生采取第二种方式与学*成绩也相关较高;初三年级学生采用第四种方式与学*成绩也相关较高,而且数学和物理采用第三种方式也相关较高,其它基本处于负相关状态。由此可见,由于不同年龄学生智力开发的不同和听讲*惯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方法。

  在抽样谈话的24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采用二、三、四种方法。仅有8名学生采用第一种方法。所以上课时提倡学生讨论和议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重点的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立创见,是提高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学生记笔记方法的调查情况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的。初一学生*惯于抄板书,初二和初三学生开始转向记重点,但采取全记的比率还较高。

  统计表明,抄板书的方法与学*成绩相关很低,甚至出现了负相关,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书,影响了课堂学*效果。初二学生不记笔记与学*成绩相关较高,初三数学、物理课学生记笔记少或不记笔记与学*成绩相关也较高,说明对于较难学*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课堂小结情况和方法

  课堂小结方法的调查结果

  从表中明显看出,以学生做练*代替课堂小结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结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基本采取讲完课就叫学生做练*的教法,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这种*惯。

  这种以做练*代替课堂小结的做法与学*成绩相关如何呢?

  调查表明,采取急于在课堂上做练*的方法与学*成绩相关都很低,甚至出现高负相关。这因为以做练*代替课堂小结,使学生失去了课堂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所以,单靠练*来提高成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堂小结,使课堂知识得到消化整理,然后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做练*,才会收到良好的学*效果。

  相关统计还表明,课堂小结的方法随年级不同而异。初一学生采取老师小结的方法与学业成绩相关的较高,说明初一学生还没有自我小结能力,需要老师多做小结。初二学生采取讨论和重温课本的方法与学业成绩相关较高,这是因为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并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通过独立小结来提高学*效果。初三学生采用课堂小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因为初三学生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差异较大,学*成绩的分化也较大,所以必须根据本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我们从24名优秀学生的调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学采取重温课本或讨论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结,其余8名学生虽然采用了做练*的方法,而他们是在听懂学会的基础上通过练*进一步加深巩固和记忆的。

  5、做作业的情况和方法

  课外作业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一种手段,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对作业的认识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种学*的需要,也有的当成一种负担;有的学生做作业的速度较快,也有的做作业的速度较慢,有的学生做作业产生一种愉快的内心体验,也有的完不成作业心理出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学生都在寻求做作业的窍门和路子。表五反映了学生当前做作业方法的现状:

  “先做后看书”的方法比率较高,“有问题问别人”的方式比率也较高。但是,仍然存在抄作业和完不成作业的现象。

  统计表明,“先做作业后看书”的方法与学*成绩相关很高。原因是学生先做后看书能够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自检学*效果的.作用。特别是当学生遇到难解题时,还可引起学生对解疑的需要,促使他有针对性地去看书,一旦从书中找到解题的思路、做法和答案,便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学会应用知识的方法。统计表明,学生抄作业或完不成作业与学*成绩是负相关状态,这种情况大都属于差生。

  我们从24名优秀学生谈话中发现,他们多数都采用“先做后看书”的方法。他们说:“当我们做不来时再看书印象深”。还有一部分较好的学生边复*边做作业,他们说:“我先看懂书,弄明白道理后再做作业,这样速度快。”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根本的一条是必须独立完成作业。

  6、复*方法的情况

  学生对复*的目的和作用理解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复*方法和安排,调查统计(如表六、七)

  表六(附图{图})

  表七(附图{图})

  统计表明,各年级学生经常复*者较多,都占半数以上;考试前复*的,其比率较其它方法相对要高。复*方法随年级的不同而有变化。初一学生多是按老师布置的提纲进行复*,初二学生侧重在背重点,初三学生侧重在抓难点。原因是初一学生依赖性较强和缺乏独立归纳能力,希望老师列出提纲要点,给明确复*的主要内容。初二学生面对加重的作业负担,必须进行重点复*;同时由于难度的增大,难点较多,抓难点的复*方法比率也较高;初三学生面临毕业与中考,要在全面复*的基础上着重解决疑难。

  7、课外参考情况

  学生能否主动有目的地参考课外资料,是促进所学知识深化和培养自学能力的因素之一。而会不会有选择地进行参考资料的学*,则反映了学生素质的差异。调查了解中发现学生的课外参考资料很多,有北京的、有上海的、有天津的、有太原的,种类多达10几种,但哪种资料有利于学生的学*呢?统计(表八)可说明一些。

  表八反映出学生对参考资料的选择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初一学生主要参考一些杂志,初二学生开始转向参考复*资料,初三学生以参考复*资料为主。随年级的升高,学生学参考书的比率也在提高,而学参考杂志的比率则呈下降之势,说明初一学生对参考资料的选择不定性和初三学生对参考资料的目的性有着明显的差异。

  统计表明,凡是参考试题解一类资料的学生,其学*成绩并不一定好,所以,杜绝社会上滥出题解一类书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这类书往往容易替代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忽视双基的训练,特别是其中一些难题和怪题,抑制了学生大脑皮层多通路的联系,造成了思维的混乱。

  统计表明,学生不参考任何书籍的做法与学*成绩相关也很低,甚至出现负相关。因为完全靠书本是开阔不了学生的眼界,而是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阻碍了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所以合理地选择参考资料,独立自学一些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还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自学的能力。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参考书。

  五、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多数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状态,学*的被动性较强,他们主动学*和探求知识很不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的学*方法。这种学*的被动性,表现在学*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考试按教师指定的背课本和笔记,还有许多学生大量地看各类题解,这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学*缺乏独立性,离不开老师这根“拐棍”;而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三,学生被迫在课上课下大量做练*,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占去了很多学*时间,负担过重,这就显得学*被动和方法过死,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初中教师中的强制性措施过多,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不能不是个重要原因。它造成学生心理不*衡,使学生失去了学*主动性。

  调查也表明,优等生的学*方法比较灵活,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适应性,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和学科的特点选择较为适合的学*方法,能够自己进行独立钻研,掌握了一订的学*主动权和自学方法,因而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调查还表明,在学*过程的各个学*环节上,凡采用具有独立学*特点的学*方法,与其学*效果的相关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级的相关点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对于初中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要开设学*方法课,引导学生寻求合适的学*方法。教师进行指导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程度,有针墩性地进行具体指导,切忌搞统一的模式。

  初中生调查报告 3

  背景: 如果你留心关查一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很多人都需要“眼睛助手”。特别是青少年处于高度用眼时期,如不注重眼睛的保护就会让其受到严重伤害。因此导致*视问题愈加严重。

  目前,我国*视眼患者已超过三亿,占全世界*视眼患者的1/3,而我国学生的*视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从1998后的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仅次于“*视第一大国”——日本。其中中学小*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视率已达70%,我国青少年因高度*视而致盲的人数已达30万人。

  据调查,*视发生的比例出70年代的15%左右,发展到90年代末的55%甚至80%左右,我国*视发病率上升之快,已到了全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

  组员:罗星.左萍.郭杨扬.张腾,苏虹羽,房靖超,秦臻.盛浪影

  活动时间:12月15日-1月3日

  活动范围:大街小巷,学校,眼镜店,

  调查方式:网络信息查找,调查问卷,眼睛店调查

  提出问题: 根据网上调查的数据,我国青少年*视发病率已达到30%以上,就是说,10个孩子中已有3个以上是*视的。小学生戴眼镜对家长和老师来说,已经*以为常了,幼儿园大班孩子戴副眼镜也屡见不鲜了。其中高中年龄段达到50%左右。那么,为什么中学生*视的比例会如此高呢?我们对此产生了疑问?是学*压力过大?还是*惯问题?还是其他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插入调查)

  通过到各大眼睛店访问,我们得知目前*视现象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率一路攀升;二是向低年龄发展;三是造成*视的原因越发多样,而且每当假期期间,眼睛店越是“红火”,为什么呢?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看电视,打电脑游戏已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杀手”。

  下面是我们经过的讨论和研究得出了青少年*视发病涉及五个致病因素:

  1、学*环境不良;

  2、不良用眼*惯;

  3、青少年*视遗传史;

  4、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少;

  5、日均学*时间长。

  6、看电视、玩电脑或打游戏机时间过长;

  其中学*环境不良、玩游戏及不良用眼*惯对于青少年*视发病具有显著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中第6条不得不越来越影起我们的关注,看电视玩电脑对*视来说应该是有影响, 关键时间是否过长。

  解决问题:

  随着问题的发现和一步一步的深入,我们组员通过探讨总结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目前有许多学校存在着教室设计结构不合理,采光照明不符合规定,教室所纳学生数严重超标,课桌椅高低、间距等不适合学生身高等情况,所以学校应大力加强学生学*基础设施的设置与完备工作,使其符合健康卫生标准要求。

  2.在学生家中,家长亦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使其采光照明、桌椅高低等均符合健康卫生标准。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宣传学生用眼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护好视力。

  4.教师和家长要说服学生少看电视,特别是要讲明*距离看电视对视力的危害;不要在过暗、过强光线下看书;乘车、走路、卧床等都不要看书。还要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不良的用眼卫生*惯。对具有遗传史的学生来说要更加认真地保护自己的'视力,对危害视力的因素与*惯予以坚决纠正。

  5.坚持推广和普及眼保健操,使学生能正确、自觉、认真地学好、做好,并定期检查视力,做到早发现、早矫治。

  6.*视学生需配眼镜时,要到医疗部门咨询、验光及配镜,切不可随意在街头眼镜店配戴*视镜。

  7.在饮食上要给学生增加富含维生素A、D、B2的食物。要教育学生合理安排好学*时间,学*时间不宜过长,在学*间隔中要有意识地让眼睛休息休息,从而起到劳逸结合,保护视力,提高学*效率的作用。

  8.看电视及玩电脑每次不应超过40~50分钟,中间应该休息, 双眼向远处眺望,以减轻眼部疲劳, 可避免*视加深。

  关于这次的探究性活动我们从网上筛出了这份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 关于中学生*视的调查问卷

  单项选择

  1、请问你是否*视?( )

  A、是 B、否

  2、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视?( )

  A、小学以前 B、小学 C、初中

  3、请问你*视的度数是多少?( )

  A、小于300度 B、300度—600度 C、600度以上

  4、请问你的学*环境光线如何?( )

  A、充足 B、不充足 C、一般

  5、请问你认为眼保健操对防治*视有用吗?( )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请问*视影响你的生活吗?( )

  A、会 B、不会

  7、你的父母对你的*视有什么做法?( )

  A、配眼镜 B、不理睬 C、不带眼镜,并保护眼睛

  多项选择

  1、*视的原因?( )

  A、遗传 B、不注意用眼卫生 C、手术造成 D、其他

  2、你的眼睛是如何形成*视的?( )

  A、看电视、玩游戏 B、看书、写字 C、上网 D、坐姿不正确

  3、如果你的眼睛*视了,你会如何保护好眼睛?( )

  A、配眼镜 B、经常做眼保健操 C、看书、写字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4、*视对你的影响符合以下条件的是( )

  4A、上课看不清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听课效果受损,成绩下降

  B、常认错人,做错事,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C、一些生活、行为不便,常会产生自卑心理。

  D、影响生活,使你的生活少了许多乐趣。

  调查结果:

  我们对问卷调查进行了数据统计,得到了下列数据

  中学生认为眼保健操对防治*视是否有用 *视是否会影响中学生的生活 有 51人 — —

  没有 8人 — —

  不清楚 15人 — —

  会 — — 52人

  不会 — — 22人

  分析: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中学和形成*视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是非常挑剔的,稍不注意就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眼病。其中,*视是最常见的了。为了保护你的眼睛,就必须注意用眼卫生,如:不搓揉眼睛,不要将异物落入眼内,不要在眼睛周围涂抹刺激性的物质可是现在有些中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忽略了用眼卫生,使眼睛*视了。

  第二,超时看电视,上网及看文学读物。因为学*过重这个间接原因而*视的同学很多,可有些同学*视并不是时间的紧迫,而是因为时间的宽裕而不得不打发时间。于是他们开始看电视、上网、看小说,久而久之就入迷了。大家都知道,电视、电脑的幅射会刺激眼里的视网膜,而看书太久了就会疲劳。久了,自然也就*视了。

  2.以下是我们从网上下载的资料:

  《中国教育报》20xx年3月21日第8版,成都市每10个成都中学生中,差不多就有8个*视眼(含没戴眼镜的“假性*视”及眼科科学所谓“视力低下者”),而且其中相当部分还不断向高度*视方面发展。

  玉林某中学对初一到高三上千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得到如下结果:初二年级需配镜*视患者占学生总数的20%,初三年级需配镜*视患者占学生总数的40%,高二年级需配镜*视患者已经占到学生总数的50%,高三年级需配镜*视患者占学生总数的70%,这些需配镜者的左右眼*均视力都等于或低于0.6。 正就读高1年级的张同学说,刚上初一时,自己*视还不到100度,可随着学*任务的加重,课外玩耍的时间少了,每天看书的时间不断增加,用眼时间长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现在戴着*500度的眼镜,感觉非常不方便。家住昌茂小区的张同学告诉我们,不*视的他简直就成了班上的“国宝”,大家都很羡慕他有一双视力正常的眼睛

  3.眼镜店调查

  我们走入街头,到各大眼镜店深入调查.针对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向他们询问,从中了解目前社会中存在的现实情况.通过细致的访问,我们得知中学生前来配眼睛的人数大概占总配镜人数的3/5.这充分说明了我们要高度重视此问题,避免让其一再恶化.也许,事情没有我所说的那么危言耸听,但是小隐忧终会成为大忧患,正如“蚁穴虽小,可溃千里堤”。所以我们先必须防微杜渐。

  在因怀有着好奇心的心理,所以他们对于可以导致*视的行为并不加以重视(即使知道),都普遍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正因如此,*视趁虚而入,开始猖狂的攻击人的眼睛,同时导致了眼睛成为了眼镜的爱好者。

  关于*视的防治: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海带等,少吃糖果,切不可偏食。 2.多种形式的远眺,如可在夜晚辨认满天的星斗、眺望远处的树木或建筑物等。3. 不用太淡、太短、太尖的铅笔。4. 可采用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混合光照明,灯光宜在左方或左前侧。5. 注意用眼的卫生,不在床上、行驶的车上、走路时、阳光下或暗光下看书。看电视时,人离电视2.5-3米;电视略低于视*线;连续看1小时应闭目休息几分钟;若连续看4小时不休息,视力会下降0.2.总之一句话,要克服长时间用眼和*距离用眼的毛病,才可以预防*视眼的发生.

  挑食、偏食会使儿童眼睛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不足。所以预防*视,孩子的食谱要多样化,注意荤素和粗细搭配,以保证他们眼睛营养的充分供给。可以多吃些健脾养胃和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山药、菠菜、小米、玉米等。同时桑葚、黑豆、红枣、核桃仁等食品能起到养心安神明目的作用。再有,还应补充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补充锌和铬等元素也很重要,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等食物中含锌量较高;牛肉、谷物、肉类、肝类等食物中含铬较丰富。

  *视防治6要点

  ①防止疲劳用眼:如长时间看书、作业、看电脑,躺着看或暗光线下看书等。 ②合理配戴眼镜:50度以上*视应配镜,250度以下仅在看远时戴,250度以上应经常戴,看*时最好加用虚焦镜。

  ③戴虚焦镜:中小学生*视应尽早使用虚焦*视控制镜,利用虚焦镜将看书、作业或玩电脑等引起的*视发展控制到最低限度。

  ④极积防治弱视及散光:弱视应尽早治愈,100度以上散光应经常戴镜矫正。 ⑤防*视发展手术:10岁以下小孩,*视达450度以上如发展快宜尽早行后巩膜加固术。

  ⑥激光手术:18岁以后,*视稳定不发展时,可用准分子激光消除*视度数而取下眼镜。

  此外:少年儿童应少玩游戏机,尽量少看电视,多做室外活动,加强锻炼,早睡早起,纠正偏食,合理照明,及时检查视力,早发现早治疗,这些对预防*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防*视“三字经”

  *视眼,看不远,做事情,不方便,要防止,不算难;

  做起来,要认真。光线暗,不要看,伤眼睛,损目力。

  温功课,一小时,停一停,再来看。读书时,坐端正;

  眼距书,一尺远。阳光下,莫看书;光太强,眼发花。

  以下是我们这次的活动后感:

  现在我国中学生的*视率已在逐年上升,已成了社会必须关注和采取措施的时候了。在访谈中得知,现在中学生对于*视的问题并不予以重视,以致于对*视的知识也了解未深。对于*视这个问题,大多数中学生都怀有好奇心,少数中学生甚至于渴望自己*视,这是中学生对*视怀有的普遍心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的同学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拿眼镜来装酷.最终真的离不开眼镜,这时才开始后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这也许是形成*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初中生调查报告 4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问卷从课外阅读兴趣与动机,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课外阅读环境及课外阅读的卫生等方面设计了七个问题,目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对象是以XX区的3所初中校--即XX中学、钢管中学和滨海实验学校的初中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9份,占被调查人数的99.6%。无效问卷1份,占被调査人数的0.0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动机不强

  (1)在被调査的299名学生中,学生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的有138人,仅占调查对象的46%。

  (2)经常被课外书迷住,而忘记干其他事的有66人,占调查对象的22%。(3)学生的零用钱用在课外读物上的有68人,仅占调査对象的22.7%。

  (4)在问到“你在学*之外还喜欢干什么”的时候,选择看课外书的人数是62人,仅占调查对象的20.7%,说明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5)当问到“你在学*之外还有哪些爱好”的时候,有62人选择看课外书,占调査对象的20.7%。在问及看课外书的目的和动机的时候,有151人选择扩大视野,仅占调杳对象的50.3%,说明初中生的阅读动机不是很强。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读物是科普、科幻方面的读物,共175人,占调査对象的58,3%;其次是漫画方面的读物,占53.7%;再次是侦探小说方面的读物,占46.7%。喜欢童话方面的占46%,喜欢生活情趣方面读物的仅占38.3%,喜欢卡通画方面的占38.7%,喜欢武侠小说及言情小说的分别仅占调查对象的26%和26.7%。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科普科幻、漫画、童话、侦探小说、历史人物、时尚休闲杂志和卡通画是阅读的热点,这恰恰符合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富于幻想,追求读书的闲适性随意性。

  3.大多数初中生对书籍有正确的'选择性,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正确的阅读*惯。但很多学生苦于没有时间阅读课^吨,读书缺乏讨划性表2课外阅读的计划性、选择性、基本方法和阅读*惯从阅读的计划性来看,调査对象中58%的学生没有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有64%的调查对象不是只看开头不看结尾,而是能够将书读完。这表明学生能够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对阅读还是有兴趣的,但大多数学生却苦于没有时间阅读。

  从阅读的选择性来看,有80%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有61%的学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从阅读的基本方法来看,调査对象中68%的学生是先看目录后读正文,读后能回顾书中要点的占调查对象的53%,读后能引发思考的占调査对象的65%,说明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阅读的*惯来看,72%的调查对象读书不出声音,并且读书不用手指着读的占74%,这表明学生有良好的阅读*惯。

  4.课外阅读的数置有限,渠道来源单一

  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査对象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只有65人,占总人数的21.7%,而每学期阅读数量在10本以上的有58人,仅占总人数的19.3%,而每学期仅读1.4本书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44.3%。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课外阅读的主要来源看,自己花钱买书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5.7%,其次是同学间相互借阅,占总人数的18.3%;再次是从图书馆借。从数字上看,占比例最大的是自己花钱买书,而这样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又造成阅读范围的狭小,说明学生的阅读渠道很单一5.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且基本上在家里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阅读课外书多是在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学*之余,从数字看也只分别占了30.7%和29.3%,而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39.7%。从总体来看,学生*时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而在这299名调查者中,有269人都是在家里看书,占总人数的89.7%。6.家庭阅读环境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表3可以看出:家庭藏书量在41.60本或61本以上的仅占调査对象的13%,藏书量在20本以下的比例比较大,达到了51.3%。即使家庭中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但却有56%的家庭父母不能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甚至书籍也只是些辅导书,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7.大多数学校有专门的书刊阅览室,但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学校的阅读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有67.3%的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有59.7%的学生认为老师能经常推荐一些好书,所不足的是,有71.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这说明学生有阅读的意愿,但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以致学生进行阅读时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8.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浓

  统计结果显示:调査对象中有40.7%的学生能够从书店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书,有58%的调査者不是从图书馆或租书店里借书和租书看,说明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是很浓厚。

  9.大多数学生阅读卫生*惯较好

  统计结果显示,有78.7%学生阅读时不用手指蘸着唾沫翻书,有49.7%的学生在长时间看书的时候注意到眼睛会疲劳,能适当加以休息。在看书的姿势上,能端坐在书桌前看书的有34.7%,说明调査对象有着良好的阅读卫生*惯。

  对策及建议

  1.营造阅读氛围

  在青少年课外阅读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读书环境,能起到陶冶情操、培养*惯、熏陶品性的作用,可以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广泛的阅读兴趣。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就最为重要。因此,家长应当十分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尽量丰富家庭藏书,建好家庭小书房;家长自己要有读书的良好*惯,*时和孩子经常谈论一些读书的话题;积极支持鼓励孩子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帮助孩子解答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等。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尽量为他们多购置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在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确立等问题上,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体现家庭民主。

  从调査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阅读环境并不十分满意,反而觉得学校在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方面有所欠缺。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阅读能力是在学校培养并形成的。校园环境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影响极为重要。校园环境,主要包括物化环境和校风环境两个层面。学生步人花园般幽雅美丽的校园,定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课间,走出教室,来到碧绿的草坪上、浓密的树荫T,自由自在地漫步、遐想、讨论、畅谈,自然陶冶情操;宣传橱窗内的新书介绍、报廊里的新闻消息、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再配上校园广播里的音乐欣赏,形成了宜人的文化气息。这些都属于校园的物化环境。相比之下,良好的校风学风尤为重要。校长和老师要全力支持学生多读课外书,同学间要有阅读讨论的*惯,校园内要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人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人迷。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动力,才能扃发心智,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3 保证阅读时间增加计划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积极加以引导,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青少年课外阅读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汁划,并以此来监督、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课外阅读,这将极大地有助于他们课外阅读的健康发展。计划的关键是计划本身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其科学性表现为内容上的针对性与正确性,数量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完整性则是指*期与远期兼顾、课内与课外互补、推荐与自选结合。

  学校对课外阅读要有一个总体计划,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从小学直至高中全程课外阅读的总体计划。还要分别为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高中各个学段制定出相对具体的学段性阅读计划,要紧密结合各学段课程学*的特点和本学段时期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等,精心设计好课外阅读的具体安排。在学段性课外阅读计划的规范下,认真安排好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实施性计划,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本学期究竟应该读哪些书,如何选书,怎样去读书等等。

  初中生调查报告 5

  一、课题提出:

  这也许是一个老掉牙的课题,可是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曾经优美的环境已不复存在,曾经的调查结果也已不符和现在居民的想法,况且目前龙湾区确实面临着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居民的环境意识到底如何,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思想占上风吗?因此,作为地理调查组组员的我们针对龙湾区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

  1、了解永强一带的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

  2、根据存在的问题,列表调查(附后)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敲醒环境意识正处于“朦胧”状态的居民,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

  2、让居民了解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好**工作,同时也让单位人员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措施;

  对提高龙湾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步骤:

  1、走访附*街道并取景拍照

  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

  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

  4、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

  设计问卷(共15题)发放204张并全部收回

  具体方法:在龙湾区踩点永中、状元、永昌、瑶溪五个街道的部分居民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当面填写并收回。

  2、调查对象

  我们调查的对象为龙湾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经商者,另外还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居民对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对**环保部门的工作建议等等。

  本次我们调查的居民为204人,从被调查者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居民还是对环保问题感兴趣的,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了问卷。但仍有少部分人对环保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视若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9%的人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感到气愤,而且69.6%人对自己乱扔垃圾感到惭愧,如此看来,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唤起了广大居民的重视。

  现如今的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为什么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呢?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得出答案。问卷上有这么一道问题:你上街买菜是否会带上篮子?有86.8%的人回答没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就提出应该在菜市场口摆放篮子,以减轻白色污染。

  对于生活污染的处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会将垃圾丢于垃圾箱,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在令一个问题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居民反映在周围找不到垃圾筒;他们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数目。据我们组成员的走访调查,确实发现这一问题,如永兴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纪兴路等均无垃圾筒,而有些所谓的垃圾筒也早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觉得环保部门应该多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对居民提出的好建议要采纳并付诸行动。

  清洁工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仅龙湾区人数就有1000多人,很多人对清洁工都抱感谢的态度,但也有大约半数的人对**的环保工作不太满意,认为太过于形式化。

  问卷的最后一道民意题“您对**、环保职能部门今后的环保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很多人都建议**加强宣传力度,将口号落到实处!

  但是把环境污染的原因全都归咎于**也是不合理的,因为**毕竟只是一个以行政为职能的机关单位,居民的实际行动才是主题,提高居民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比如问及对自家门口的河道被污染后的反映,虽然有38.2%的居民表示会自觉监督,组织附*居民进行保护,但持“与我无关、爱理不理”的态度竟占19%,据前述情况来看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总体的居民调查结果显示,龙湾区居民已初步形成环保意识。但这只是单方面的结论。为更好的对此次课题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小组成员一同走访了龙湾环境卫生局,与那里的负责人娄长贵娄主任交流了*一个小时。

  时间:20xx年5月7日下午3:4:00~4:40

  地点:龙湾区环卫局3楼

  对象:娄主任

  问:您认为龙湾区哪部分的环境较好?

  答:就目前是状元镇搞的较好,永强及其他地区还是较差。

  问:龙湾区的居民环保意识又如何?

  答:还是比较差的。但已有所进步。

  问:谈谈你对某些地方绿化带被拆用于道路建设的看法?

  答:拆掉的绿化带是为了拓宽道路,而且我们**提倡绿化建设,他不单单指公共场所的绿化,更在于家家户户都能在自己居住的周围环境都能搞绿化,这样才达到他的真正目的—美化环境。

  问:针对目前的不法厂商违法排污却没有遭到有关部门的制止的现象,许多的居民认为**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只是拿纳税人的钱做表面工夫,比如河道污染,你能谈谈自己的观点。

  答;这主要于我们目前的经济发展有关。我们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而目前龙湾区的工厂尚未达到小污染甚至无污染的水*,可我们又无法完全的扼杀。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适当地予以整治。至于河道工人每天的河道清理,绝对不是表面工夫,而是非常有必要的,龙湾区每天的垃圾量很多,若这项工程不实施,那样会更脏更乱。所以我希望大家尤其是河道周围居民能够理解并且支持这项工作。

  问:对于小摊小贩,机动三轮车,为何没有部门进行彻底的整治?

  答:对于这方面涉及的部门太多,大家懂得分工又不清晰,以致于这项工作不能细致、完美的完成,这是我们工作的一大失误。

  问:目前的垃圾处理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是焚烧和填埋。而我们比较赞成的是填埋,就是将垃圾堆于一处,再盖上七层土,种上树木。这种方法相对于焚烧更环保。

  问:龙湾区的清洁工有多少,他们的待遇又如何?

  答:大概1000多人,我们正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但基于种种原因,能做到的只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支持。不过,*几年也有些日子,带他们出去旅游,不过数量有限。

  根据该部门的反映,龙湾区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是欠缺的,人们大都只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对公共场所的环境保洁意识不强。正因为没有很好的重视,致使生活环境受到污染。整个龙湾除状元还算不错,大部分地区不容乐观,由于现在龙湾正处于经济建设高峰期,对今后的环保问题考虑欠佳,环境污染程度还在进一步加深。

  **自身也正在加大各方面管理力度,比如安排清洁工每天分时间段对各大街干道进行清扫,整洁,并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处理;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大气污染的治理;河道上漂浮的生活垃圾也经常雇人打捞以防止更严重的污染;适时地作宣传工作。如此看来**部门显然已经在采取一定的措施了。但也有不足之处,对机动车及汽车围气排放的管理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就是为扩建道路而被拆掉的绿化带没有及时重建。对此,负责人的回答是他们要搞的是大绿化,是人均绿化带的比分,并非我们*时看到的小绿化场地。

  五、总结:

  经过这次的调查,结合多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明显地呈正比关系,文化程度越高,环境意识越多,环境意识越强。居民环境意识比农村强;青少年环境意识比成年人强。多年来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环境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青少年环保知识来自于学校课堂,他们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自然观和参与环保活动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公众的环境意识呈“依赖**型”,公众对于自身及其他社会组织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环保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可见,“谁污染,谁治理”的环保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公众环境意识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大部分人主要是从电视、广播中获得环保信息的。

  环境宣传教育要在公众中的认同程度在调查中得到多方面的显现。看来要想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而我们龙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步加强,但是面对未来任务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没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对**所做的工作没有给予一定的关注,以致错误的认为**一直没有进行管理;而**虽然抱怨居民环境意识差,也同样有不周之处。所以我们希望两者能够相辅相成,共同努力,为龙湾今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尽一份力!

  初中生调查报告 6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具体目标

  1、初中生的语文课堂需求现状

  2、初中生语文课堂需求的心理及其成因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和学*目的三个方面。问卷调查在上坝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3份,回收有效问卷853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关于初中学生语文课堂的需求心理

  (四)调查过程

  1、20xx年10月9日,召开教研组会议,确定了此次调查的主题。并对调查过程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2、20xx年10月10日,讨论制定并通过了问卷调查样表。调查样表的设计突出了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结合。

  3、20xx年10月16日,在上坝中学初中四个年级,16个班级下发调查表,并有学生自主就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历时*2个小时。之后,收集齐了下发调查表853份。回收率达到100%。达到了预期目的。

  4、20xx年10月17日—11月初,对问卷进行了归类和整理。

  5、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对调查材料进行了比对分析。同时,召开了两次部分师生座谈会。

  6、11月中旬开始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11月18日定稿。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统计体现的学生课堂需求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堂学*需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 调查显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应关注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1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学*的作用是为了应用,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 调查显示,85%的初中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以指导学生生活和实践为出发点。只有15%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语文知识的掌握为自身需要。

  3、调查显示,语文课堂需求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更高,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创新和教师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主要方面。只有22%的学生认为此项需求不在意。

  4、调查显示,83%的初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目标的关注程度高于知识目标。只有17%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目标关注程度高于情感目标。

  (二)调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需要出发,又应以学生的需要为归宿。首先,学生的学*需求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好在学*活动中增长自己的智慧。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的语文体验和感悟。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历各种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才能满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和自身期望发展水*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生成的精神追求。 第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和发展的机会,更好地面对全体学生。才会满足学生多层面的需求。第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表达自己不同看法、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的不同看法、想法间实际蕴藏了太多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想法、看法,那怕是有些奇特的想法,而不能轻易扼杀他们的见解。

  四、初中学生语文课堂需求变化成因的思考

  当前初中生的课堂需求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说明他们正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健康地成长。同时,学生课堂需求变化也体现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正是社会发展推动了初中学生课堂需求的心理变化。其主要受到了下列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更加关注于自身价值的实现。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三)社会个体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对中学生的影响

  我们审视一下传统的教学体系就会发现,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把教育定位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此,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一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体系。它最大的特点是教教材—教学的全部任务在于完成知识点的`接受。因此,完成认知性任务,成为教学的中心。其他目标,如情感目标、价值观的培养等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和整合。传统的学*方式是把学*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之上,而社会发展推动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增强,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需求的变化。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以及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满足学生需求的策略

  (一)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满足学生知识需求

  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语文课堂。

  (二)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自主性,满足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需求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注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自主性。课堂上淡化教师出场,在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读、 想、交流和感受。

  (三)鼓励合作学*,满足学生参与意识的需求

  合作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学*方式,课堂教学过程在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在语文课堂中。就会极大的给学生以享受与启迪。

  (四)倡导探究性学*,满足学生课堂自我发展的需求

  探究性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培养。也将会极大的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需求。继而提高语文课堂学*的效率。

  (五)加强语文课堂学生的对话,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创设对话的良好氛围。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刺激参与对话的话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在于对学生课堂需求的淡漠,必须革除。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进学生心灵。许多学生都渴望责任感、自治和独立,他们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的权力。要鼓励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就必须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由于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在课堂进展走向上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并让他们共享制定课堂秩序、课堂方向,以及课堂纪律规范等。在课堂上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使课堂变的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主动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初中生调查报告 7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生活水*的提高,中学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也越来越高,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及社会上的少年犯罪现象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中学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钱,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节省开销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费,便知他们如何理财。

  二、调查报告

  研究目标:

  1、通过活动,调查初中生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研究内容:调查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注意科学性,遵守题目制定的准则——越简单越好,使题目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为确保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交的方法,问卷上不写姓名,问卷结果不会对各位群众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你们如实回答。

研究对象:广场上的群众

  三、调查结果

  表1.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0—150元 d150元以上 a:18,42.9% b:16,38.1% c:3,7.1% d:5,11.9%

  2、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可多项选择)

  a勤工俭学 b父母 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d其他亲戚 e其他来源a:6,14.3% b:34,81.0% c:7,16.7% d:3,7.1% e:4,9.6%

  3、你的零用钱主要用途是(可多项选择)a买书籍 b 储存起来 c买零食 d打游戏 e体育运动 f买衣服 g朋友聚会 h其他a:21,50.0% b:23,54.8% c:20,47.6% d:2,

  4.8% e:5,11.9%

  f:12,28.6% g:7,16.7% h:12,28.6%

  4、购买一种商品,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价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a:11,26.2% b:2252.4% c2:4.8% d:10,23.8%

  5、你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 不会因价格贵而放弃 b 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 c没什么看法 d不应该 a:1,2.4% b:28,66.7% c:5,11.9% d:8,19.0%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自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 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 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a:10,23.8% b:10,23.8% c:6,14.3% d:16,38.1%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a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 b无所谓

  c现在人们生活水*提高了,没必要 d反对

  a:34,81.0% b:3,7.1% c:3,7.1% d:2,4.8%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a. 向父母要 b. 借 c. 不正当方式 d. 自己赚

  a:22,52.4% b:5,11.9% c:4,9.5% 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你会如何处置?

  a. 用于学* b. 用于娱乐 c. 人际交往 d. 储蓄 e. 其他

  a:6,14.3% b:6,14.3% c:20,47.6% d:9,21.4%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钱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零花钱很多。顺德区的生活水*、消费水*都比较高,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也比较多。

  2、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占81.0%。初中生学业重,课程紧,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

  3、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选择储存起来的的占54.8%,买书的占50.0%,买零食的41.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买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时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处理。*时学业忙,没时间逛街,于是很多选择储存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惯,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识很强,因此选择买书。初中生正长身体,容易饿,加上嘴馋,因此总在课余时间去买零食。在学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买衣服的钱比较少。

  4、购买一种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

  考虑价格的占52.4%,考虑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23.8%。买商品时,首先考虑它的价格,只要喜欢、买得起,不管实不实用,都会买下。有些学生考虑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尽其用,认为没必要买没用的东西回来摆,浪费金钱。中学阶段的这个年龄正是对时尚有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对时尚感兴趣,追求时尚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消费理念。

  5、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认为可以考虑的占66.7%,认为不应该的占19.0%。随着生活水*的提高,人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他们认为没必要把钱浪费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饱饭,穿着舒适就行了,没必要追求名牌。

  6、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源

  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风格来源很广,既有父母占23.8%,也又兄弟姐妹占23.8%,更多是自己占38.1%。在家里,*时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费,或多或少收到他们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费理念,不再收他们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学生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的占81.0%,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是很强。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当零花钱不够时,很多学生选择向父母要,占52.4%,也又少部分选择自己赚,占26.2%。初中生还是消费者,没有赚钱能力,所以零花钱不够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会如何处置?

  很多学生选择储存起来占41.6%。这个月零花钱多了,或许下个月就不够,为了以防万一,很多学生就选择存储一起来。

  五、分析后的思考

  一个人的很多*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惯。

  初中生调查报告 8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写作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篇文章进行审慎的回顾、分析与检查。

  要指导学生写作成功,不能只教作文之道,还要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对自己的作文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人的学*是双向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反思”过程。要使学*有成效,不仅需要认识,更需要反思。长期以来,教师指导学生学*更注重认知过程,而忽视学生的反思过程,使学*变为被动,知识的获取变得抽象化、呆板化。作文教学也如此,作文教学弊端之一,是教师基本上把眼光集中在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很少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会写好作文的。作文教学更多关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很少思考学生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不注重学生作文反思导致作文指导低效。

  作文指导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进行策略性写作:能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外在条件、自身水*,恰当地选择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有效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要真正学会写作,不仅是要把握写好一篇文章有哪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些方法“有什么用”和“怎样用”,就是说怎样将学到的方法变为自如使用的技能。作文反思,是学生将自己的写作过程当做意识对象,对其写作的心理过程进行回忆、思考、评价,能减少写作的盲目性、抽象性。

  我市*几年中考作文的情况来看,一些初中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作文教学的结果有许多令人遗憾之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作文教学及批改上投入最大的工作量,而学生也为各种练笔绞尽脑汁。可是为什么努力的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每况愈下呢?造成作文低效高耗的状况,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反思意识、反思*惯和反思能力是要害因素。

  二、调查的结论与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状况,促进作文教学有效提升。福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种类型。问卷主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和写作状态、学生作文反思意识、学生作文反思手段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惯、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指导情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置。本次调查对象是我市6所初中学校语文教师与学生,城关初中2所,农村初中4所。抽取七年学生300名、教师20名,抽取八年级学生300名、教师20名,抽取九年级学生200名、教师20名。发放学生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91份,有效问卷780份。发放教师问卷60份,收回问卷56份,有效问卷55份,以上问卷,被调查者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我们围绕问卷内容又开了3场学生座谈会、2场教师座谈会,以确保对调查内容的深度把握。我们将调查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出以下调查结果。

  (一)学生作文水*总体偏低,缺少良好的写作感受

  我市初中生作文水*总体偏低,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学生在回答 “你的作文成绩一般是什么水*”,0.6%的学生选择“优秀”,20.6%的学生选择“良好”,42%的学生选择“一般”,36.8%的学生选择“较差”。从教师问卷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总体水*是不太满意的',10%认为学生作文水*“良好”,23%认为“一般”,67%认为“较差”。虽然教师与学生的回答有出入,但从双方数据来看,学生作文总体水*偏低是事实。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体验比较少,尤其是作文水*低下者。从学生是否喜欢写作来看,5%的学生“非常喜欢”,37%的学生还“可以”,45%的学生“不喜欢”,13%的学生“害怕作文”;学生对作文课的感受,24%的学生认为“轻松愉快,使人充满信心”,12%的学生认为“乐趣少”、40%的学生认为“单调,没乐趣”、24%的学生认为“紧张单调,难于忍受”;从学生写作动力看,17%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83%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驱动的写作动机使学生作文常成为应景之作,写作难有快乐体验。

  (二)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较低,作文反思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作文教学的忽略,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低。从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程度”看,40%学生选择“了解”,10%的学生选择“较了解”,30%的学生“不太了解”,20%的学生是“不了解”;“对你能比较准确判断出自己作文的好坏吗”,22%的学生回答“能”,40%回答“有时能”,38%的学生回答“不能”;学生对“你作文中出现问题一般是由谁发现?”,20%的学生回答是“自己”发现,80%是由“老师”、“同学”或“家长”发现;学生对自己作文常犯的错误不熟悉,问卷中6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自己常犯的错误”。由此看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优劣、作文问题的分析判断水*不高。

  学生在写作活动开始前、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缺乏主动对自己的作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思考的心理需求。从写作前看,“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10%的学生能“稍作思考,然后下笔”,58%的学生“脑中空空,无从下笔”,32%的学生是“按照教师要求作文”;从写作过程看,学生“对自己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能否采取措施预防”,5%的学生回答“能”,35%的学生回答“偶尔能”,60%的学生回答“不能”;写作后,10%的学生“能对自己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 20%的学生“偶尔能”,而70%的学生“不能”做到。从以上写作流程问卷分析,学生作文反思意识比较淡薄,作文水*差的学生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

  (三)学生没有养成作文反思*惯,作文反思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学生作文时一般缺少反思*惯。作文本下发后,61%的人通常“只看成绩”,28%的人“会认真看教师的评语”,9%的人“会根据教师的批改,认真思考评语”,2%的人“会对作文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再订正”; 12%的人在“写完作文后能认真自觉地反复检查与润色”,53%人只“检查一遍”,20%的人“教师督促就检查,否则就不检查”,15%的人“根本不检查”;在写作后,10%的人“能对写作的过程作进一步的反思,从中发现写作成功的策略或思考方法”,90%的人“不能”;60%的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惯”。

  造成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弱化,主要还在于学生缺乏反思手段与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反思方法运用看,7%的学生 “在写作时,能‘跟踪’自己的思考过程,必要时会修改原来的思路和方法”,15% 的学生“基本能这样”,60% 的学生“偶尔这样”,“从不这样”的学生占18%; 对作文的分析与总结, 5%的学生“经常在写作后总结写作的方法”,21%的学生“有时间的话会总结一下”,34%的学生常“感到没什么可总结的”,4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总结”;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既缺乏反思意识,也缺乏反思手段,导致学生发现不了作文问题。

  (四)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实际价值认识不足,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成为作文教学的“盲点”。在访谈与问卷中,91%的教师基本不能准确理解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概念;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您认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对学生作文成功的作用”,3%的教师认为“重要”,34%的教师认为“一般作用”,63%的教师认为“不重要”;学生作文差的最大原因分析,10%教师认为“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提炼”,20%认为“缺少写作方法”,65%认为“阅读少”,15%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同时在访谈中,即使是认为教师指导不到位,也很少有人会从反思能力培养上寻找原因。

  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意识淡薄,导致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方法方式有限。教师不能主动创设学生进行反思的条件,对“是否时常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写作过程”,31%的教师回答“偶尔”,69%回答“没有”;对是否能定期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10%回答“能”,25%回答“偶尔能”,65%回答“不能”;对能否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写作过程,5%回答“有”,20%回答“偶尔”,75%回答“没有”;对是否熟悉学生写作反思的相关方法,33%回答“了解一点”,67%回答“不熟悉”。是否时常要求学生修改作文,62%回答“有”,38%回答“偶尔”,但在访谈中,教师普遍认为修改效果并不好,大部分学生处于应付性修改。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意识淡薄,指导方式有限,造成学生不断地写作、教师不停地修改,但效果很差,学生作文提高很慢,教师无从着手、力不从心等状况。

  三、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认识价值,强化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意识

  作文反思能力培养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真正的写作主体是学生,而写作主体的个性化很强,如何针对不同主体的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但目前作文教学的大体状况是:学生大量地写作文,教师认真批改作文,然后统一评讲,接下来学生再写、再练,教师再改、再讲。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果,而对学生内在的写作过程关注不够,致使学生作文一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也找不到症结所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是解决作文症结的有效途径,学生具有作文反思能力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

  1、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策略性写作。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反观自我”,有利于丰富和积累写作经验,从而促进写作方法能灵活自如应用。

  2、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作文教学流程优化。学生作文反思是把自己作文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作文的写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有利于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它强化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过程,由被动过程变为互动过程;它强化对自己作文的审视与分析的全程性,使写作指导过程的反馈由被动反馈变为主动反馈,由延迟反馈变为及时反馈;它强化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针对性和责任感,使作文教学过程由注重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指导由一般化向个性化转化,由加负过程变为减负的过程。

  3、注重学生作文反思,能促进学生作品意识强化。作品意识的培植是从“审视自我”、“玩味文字”、“主动修改”开始的,而学生作文反思是三者的前提,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完善,没有反思就没有办法挑剔。

  (二)熟悉策略,加强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经验自发地形成;二是通过教学活动无形中获得;三是通过专门训练明确获得。研究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意识的适当训练,能够提升反思能力,也就是第二、第三种途径结合是最有效的。因此,教师不仅要熟悉作文反思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反思方法。

  1、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反思的内容。学生在写作中,知道自己要从哪些路径,从什么方面分析自己的写作及其文章得失。作文反思内容主要有:一是从写作顺序反思。有无清新靓丽的题目;是否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无一句点明主旨的话;有无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二是从写作技巧反思。语言运用是否得体,遣词造句是否明白通顺;举例是否恰当;文体结构是否合理;首尾是否呼应。

  2、指导学生明确作文反思过程。作文反思不是简单地对写作过程进行回顾或回忆,它是要围绕“我做了什么——我这样做有效吗——我这样做合理吗——我还能怎样做”这个问题链,探讨文章的优化,促进写作水*的提升。一个完整的反思流程:一是提出问题。通过对写作与作文的实际感受,意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观察分析。针对问题反复琢磨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思考作文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三是提出新思路。根据分析,提出作文构思与写作的新想法、新办法;四是实践验证。根据新思路,重新写作或修改文章。

  3、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作文反思方法。一是写作文后记。写作文后记是学生针对教师对作文批改、讲评,学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写出反思的文字。二是写作文病历卡。写作文病历卡是学生把自己当做医生,将自己作文当作病人,给自己诊断、开处方。三是作文自评。作文自评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作文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全面评价,写出评语与分数。四是作文自我提问单。作文自我提问单是根据写作的规程或写作素养要求,并将其细化,以系列问题的方式出现,学生根据问题系列逐一回顾、思考、评价,主要有写作提问单与阶段性提问单两种形式。五是品味作文亮点。品味作文亮点就是将文章的精彩之处找出,并且对其特色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六是作文修改。作文修改是学生根据教师批改和评讲要求,通过个人反思及小组讨论,重新谋篇布局,将文章再写一次。

  (三)创设时空,提供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提升机会

  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是否成功,最后要看其能否保持与迁移。因此,要培养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学*、操练与实践中促进作文反思能力的保持与迁移。

  1、要提供大量的练*与实践的机会。作文教学与评讲,必须改变传统做法,课堂上要减少教师活动时间,增加学生活动时间,以小组合作学*、研讨交流、片段作文练*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悟、体验、思考作文反思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一方面,教师要充分介绍作文反思策略并作出示范。另一方面,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作文反思策略的练*,这样才使学生正确学会作文反思,使反思由被动走向主动。也许初期教学成本很高,但后期学生绝对受益而且轻松。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在学生进行作文反思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监控学生的活动,注意提供个别指导和修正性反馈,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增强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实践作文反思策略,并学会策略的使用。

  3、指导学生明确作文反思策略运用的条件。每个作文反思策略的使用都是有切合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用,教师在学生作文反思教学中,尽可能提供多个范例,给予学生多方面指导,促使学生有效反思。

  初中生调查报告 9

  问题的提出

  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智慧的象征。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吗?为此,我和同学们展开了调查。

  调查、分析与研究

  在一个周末,我来到菜市场。这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猪肉摇身一变成了“猪内”,鸡蛋来了个华丽转身成了“鸡旦”,而芹菜竟也七十二变变成了“斤菜”。这菜市场的'东西可真实“五花八门”呀。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我离开菜市场时,看见一个小摊上写着“糖抄板栗”。板栗也可以抄吗?真是不可思议。

  接下来,我又来到一条街上,街道两边有许多商店,在那儿,我也发现了许多错别:文具店的具少了一横,精品店也成了青品店,而一家服装店的招牌上竟写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服装圭。而街道旁的一些提示更令人吃惊:严禁停车成了严禁示车,请不要乱丢垃圾写成请不要乱丢拉圾。看来出现这些情况的人真不少。

  我又回想同学们的作业,荆棘的荆头上少了一个草头,“伐”写少了一撇,“蜿蜒”也变成了碗蜒。

  出现错别的人群大多是农民、学生和文化不高的商贩。而他们写错别的原因大多是小时候没怎么读书,而小学生出错则是没认真学*写。

  解决的方案

  出门时多注意这些错,要热心地帮助那些人。另外有关部门可以多关注这些人,多了解一下他们的情况,帮助他们纠正错。

  初中生调查报告 10

  我们于xx年xx月~xx月,对渔峡口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态度、学*需求和学*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渔峡口镇第一、第二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入。

  2.学*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

  4.学*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的实用技术。

  初中生调查报告 11

  长期以来,部分初中学生辍学影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困扰着基层广大教育工作者,重庆市某区采取了强有力的“防流控辍”措施,初中学生的辍学率从XX年的2.3%下降到了XX年的1.15%,但距离“双高普九”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

  一、数据调查

  该区XX年9月统计,有普通中学19所(高完中5所),九年制学校6所,有初中教学班466个,在校学生30383人。XX—XX学年初中学生异动情况为增加12529人(其中转入782人,招生11628人,复学等119人),减少8790人(其中转出1710人,休学96人,死亡4人,辍学312人),辍学率为1.15%。

  针对初中学生的辍学情况,该区抽样调查了部分酒楼、茶楼、理发店、洗脚城等场所,对20名服务员进行了询问,发现有3人是辍学初中生,占抽样调查的15% 。

  二、辍学原因

  (一)学生缺乏学*兴趣。“厌学”是各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学生“厌学”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由于有些学生自身基础较差,没有吃苦精神,对学*失去信心,进而从逃学导致辍学;二是有的老师教书育人的水*低,对一些学*成绩不佳又难以管理的学生往往不理、不管,态度冷漠,甚至排挤厌弃差生,导致了学生辍学;三是由于部分学校和教师千方百计地为了提高升学率,大打题海战术,致使学生不堪重负而弃学;四是家庭的变故,如家长的吵嘴、打架以至离异,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孩子灰心沮丧,敏感自卑,精力难以集中,对学*失去兴趣而辍学。

  (二)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读书无用”,就算是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确认识。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家长不但不反对孩子辍学,反而劝孩子不要学了。有的家长说:“念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好多有钱的大老板文化都不高”。

  (三)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股经济大潮也同时过早地把中学生推向了市场经济,通过耳闻目睹,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中过早地产生了发财致富的念头。与此同时,社会分配就业制度的急剧转变,一方面我国各行各业大量缺少人才,而另一方面大批刚刚毕业的大中专生又很难就业,直接影响了中学生对个人前途的取舍,部分学生看到一些大哥大姐们没有读多少书,但是他们也能从工厂里商海中赚回不少的钱财,为此,学生认为再在学校里呆着读书是浪费时间,不如尽早走向社会,早赚钱,早致富。

  (四)受社会上新兴的事物和不良环境的刺激和诱惑。目前,随着乡镇网吧的出现,以及街头巷尾带赌博色彩的游戏,不健康的光盘、书籍的泛滥,对一些无所事事的少年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大的诱惑。通过走访调查,辍学初中生流向社会后,虽然多数的学生外出打工或在田里劳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整天上网、打牌、闲逛或看不健康录像和书刊消磨时光,其中有少数的学生染上赌博、斗殴等恶*,甚至是偷窃、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五)留守少儿多,社会各方对留守少儿缺乏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家长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丢下儿女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样就出现了不少的留守少儿,而其中部分*时在家里要风得风要雨有雨 “自由”散漫惯了的留守少儿适应不了学校的严格管理,总认为在学校外比在学校内“自由”得多,自然就会由逃学变成了辍学。 初中教育的瓶颈问题在XX年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浙江省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将其列入重点研究领域,金华市教育局在XX年就提出了“用三年时间解决初中教育的瓶颈问题”的目标。为此,在查阅了先行者的一些初中教育调查及上海、杭州等地初中改革的材料的基础上,我们从初中生的生存体验的角度切入,设计了112道题目,对1458位初中或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进行现场问卷,深度访谈了100多位学生及相关人员,积累了1400多分钟的录音材料,整理成的文字*20万。本次调查历时8个月,结果成为市教育局、市人民**督导室决策的参考,协助地市行政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实现关切、改善初中学生的生存状况。

  二是学校要转变观念,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公*教育。要促进学校教育的机会*等,主要是入学起点的机会、受教育过程的'机会、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就业机会的*等、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等。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在教书的同时更重育人,对学*困难学生、弱势群体子女以及有缺陷的学生给予应有及更多的关爱。教师要做到关爱每一个孩子,对任何一个孩子都不能表现出一点点冷漠和放弃,坚决杜绝歧视和排挤差生的现象。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一个*等和谐、活泼轻松、双向互动、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校园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并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是努力构建和谐的教育格局。学校要与学生家庭和当地社区加强联系,采取多种形式共建社区青少年教育新模式。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消除社会不良影响。学校要主动将学生置身于社会活动之中,家长要积极支持子女参加社会活动,并随时与子女沟通,时刻了解子女的思想活动,尊重子女的意愿,开展正面引导。要做好家庭工作,一方面向家长和社会有关团体传播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沟通教育信息,另一方面了解和研究家长和社会组织进行教育的情况,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并积极传播这些生动具体的经验,以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改进学校工作。目前,一些网吧虽然挂有“未成年人不准入内”的牌匾,但是店主实际上是来者不拒;街头巷尾的游戏等公共娱乐场所对于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诸如此类的地方,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规范,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静的社会环境。

  四是适应农村需求,开展农村教学改革。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在保证执行义务教育计划的前提下,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既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又为学生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变以一次考试决定学生终身命运的做法,缓解学生升学压力,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

  初中生调查报告 12

  我在塑料编织厂当工人

  “实践”是件听起来轻松,实则却“蕴味”十足,甚至意义深刻的事。实践能使你已成的“惯性”和被特定环境“保护”的生活重新增添一些色彩,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过程”,过程中夹杂着忙与快乐。

  “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虽然我参与实践的时间不长,但求职之路的艰辛和求到职之后的茫然让我感叹市场竞争的激烈,感悟到了生活的艰辛。

  南通是个绣品城,而我所处之地是绣品城中的一幅绣品,密密麻麻的人以此为生,电脑绣花用的是编程,但我不会。况且也不需要暑期打零工的。整理东西,每天在劳累中度过。学不到一点知识。学的最多的可能是对人生的一份坦然,不得以我放弃了这份工作。每天感叹生活的单调与乏味,却不想依靠父母的帮助。哀叹啊,哀叹。

  奔波了好多天之后,我找到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暑期社会实践单位。通州市姜灶塑料编织厂。厂长姓

  张,人很可亲。清瘦显得他活力无限。我跟他说,我学的是机电专业,但没学过什么专业课程,我还顺便提及辅修过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他顿了顿,想了想说,我这儿的机器上有很多针,各种各样的型号都有,分类很严密。有时是大的一排,有时是小的一排,大小有时又要交错相差。这样吧,我先把你安排到拌料间,去学*一下材料的分配和用料的安全。然后去销售部门吧。我点了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着张厂长来到了拌料车间,车间里堆满了聚乙烯颗粒。张厂长领了我来到一个姓赵的师傅面前说,赵师傅,这是从学校里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您就好好照顾照顾吧。

  我站在那儿,盯着赵师傅熟练的忙碌着,一袋袋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被投放到了搅拌机里。我沉默着,虽然我知道“沉默是金”,但此时此刻却是一块没有光泽的石头。我依然沉默着。等到那师傅忙完后,他给我讲起了塑料业的发展,塑料的降解功能。

  塑料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时间还不长。但目前随着塑料制品的日益增多,“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而21世纪又是一个环保世纪,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全世界都对塑料行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尽量是环保的,可降解的。连我们厂也都要这样。现在中国的普通老百姓还在追求价的廉宜和结实度,而国外却都已向环保靠拢了。你看那个塑料厂已被国外退回了好多产品,就是因为产品的质量不合格,无环保性能,不可降解。

  降解塑料与同类的普通塑料具有相当或相*的应用性能和卫生性能,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较快地降解。成为易广泛被吸收的碎末。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降解成为CO2和水。但从

  总体而言,当前降解塑料还处于技术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工艺进一步完善。并致力于提高性能,降解成本,拓宽用途和逐步推向市场化进程中。

  目前,已初步明确,聚乙烯是可生物降解的。且在聚乙烯中加入改良性淀粉后可提高其生物降解性。其基本的降解机理是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中所含的淀粉在短期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酶迅速降解而生成空洞,导致制品的力学性能下降。并伴随着空洞的形成,表面积扩大,从而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同时配方中还添加了氧化剂和土壤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氢氧化物。这些将导致聚乙烯链的断裂而降解成为易被微生物吞噬的低分子化合物。最终回到生物圈,进入自然循环。

  我惊讶极了,一个小小的师傅竟然懂的那么多,中国加入了WTO,不止企业的管理人员,连师傅也加入了经济发展的行业中,步伐真快啊。

  我实践的那家单位虽小,但却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了不少的财富,若不论财富,那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若干个岗位,一个企业“以人为本”,人人都把其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企业的魅力是怎样的大啊。

  暑期的实践生活虽然不长,只有那仅仅的两周,但却为我的人生刻下了一段铭心的经历。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次的实践生活,但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的。使我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品尝到了生活的艰

  辛。想要经营一个企业不是容易的,靠蛮劲和热血是无法解决的,谁能保证这些有效期有多长。

  我感谢我的实践生活,它考验了我,激励了我,使我由贪玩变得好学,由懒惰变得勤快,由茫然变得自信,由幼稚变得成熟……

  初中生调查报告 13

  一、发现问题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妙的假期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呢?

  询问了班里的同学,我发现大家的计划无非是拜年、做作业或是上网之类的,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放寒假没什么有趣的。那么这个寒假不是没有意义么?我不免有些担心,大家能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呢?

  二、调查实践

  为了让这次实践更具普遍性,我约了两位同学进行实地调查。

  首先接受调查的当然是我们自己班的同学了。(我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

  我在网上发了53封调查问卷(我们班有56个人),又收到回执45封,经过吕舒怡的统计,有百分之百的同学在寒假里会做作业、看电视和拜年,还有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学会上网,大家都集中在这几个活动上,而寒假毫无计划可言,都是走哪步算哪步,有些家长还会干涉子女原先的活动计划,他们都要求子女少玩一些,多做预*和复*的工作。

  而后,我们又走向社会,把目光投到更远的地方:既然我们初中生的计划如此乏味,那么高中生的计划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我们来到人员高度集中的超市、餐馆和商店,采访了一些在校的高中学生。三、面对大众

  来到了市区某超市,人来人往,大家都急着采购年货,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开口,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位好像高中生的姐姐,却不敢走上去调查,就让这好机会白白流失了,后悔都来不及了。

  这样可不行,我放起胆子,第一个接受“挑战”。

  “来了,来了!”周欣恺叫着。我很紧张,舒了口气,走上前去,开始我的第一个调查者的询问。虽然我结结巴巴地问完了问题,但还是受的了伙伴的鼓励,接下去的调查也就更加顺利了,我们三个如鱼得水,干得更加卖力。真是熟能生巧,我们不仅不再害羞,反而更加大方,结束后,还不忘对调查者说一句“谢谢,祝您新年快乐!”看来啊,这调查也有好多的小窍门呢!

  经过了一天的调查和统计,我们发现,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是百分百要完成作业,家长也更希望孩子在寒假中查漏补缺。再说高三马上要高考,初三也要中考了,他们的学业很紧。而初一则相对轻松一些,包括初二的一些学生,在寒假中也要上补*班,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不自愿的,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假期本来是用来调剂身心的,为什么要弄得那么紧张呢?而且许多同学都没想过在假期里加强体育锻炼。

  三、个人建议

  1.制定寒假生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学生只有早做计划、合理安排,才能度过一段快乐而又充实的寒假生活。马老师说,同学们在寒假第一天,可以尝试写一份学期总结,回忆一下在刚结束的这一学期中都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应该在假期中反思改进的地方。第二天,可以写一份寒假计划书,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当然时间安排要有科学性,过紧过松都会影响寒假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同学们就会成为时间的主人。在寒假最后两天,大家再写一份假期总结,问问自己在假期中有哪些新的收获,那时,也许你会对自己说:“这个寒假,我过得很有规律、很充实。”

  2.礼仪教育不可忽视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寒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了解过年的礼仪和风俗,并在过年时自觉遵守。同时,要学*一些交际用语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尊老爱幼,探望长辈。在寒假,同学们应该和父母趁着春节,看一看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向他们拜年、问安。

  遵章守纪,注重公共场所秩序。寒假期间,同学们外出乘车、骑车要注意交通礼仪。乘坐公共汽车要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戏不要吃有壳的食物,不要大声嬉闹和喧哗,演出不结束不能随意离场,不要起哄、尖叫;公园、车站等场所不要随地吐痰、乱踩草坪、乱摘花木;购买商品要尊重营业员和他人。要力求做到时时处处讲究“礼貌、礼让、礼仪”。

  提倡餐饮礼仪,不暴饮暴食。春节亲友欢聚,难免要摆上几桌,亲朋好友庆祝一下。这时,同学们要注重餐饮礼仪,主动为长辈敬酒、祝福。要尊重不同区域亲友的饮食口味和少数民族的风俗*惯,不要随便向长辈索要压岁钱。春节期间,吃东西不能暴饮暴食,作为中学生不要抽烟、酗酒。

  礼尚往来,懂得回报。同学们从小要懂得礼尚往来,记住“只来不往非礼也”。要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学*,将来懂得回报父母、老师和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在过年时,不要忘了给现在的老师和小学老师发条拜年的短信,问候一下。

  3.沟通亲情培养爱好

  *时,同学们忙着上学,家长忙着上班,坐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很少。在寒假,同学有了时间,可多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走亲访友,增进与父母、亲人的沟通交流。坐下来和亲人谈谈心,汇报一下学*,也可以和亲人讨论社会热点,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寒假期间,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去逛逛书店、博物馆、科技馆,和亲人一起充实自己的大脑。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大人们原来也是很好沟通的。

  每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拥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在*时紧张的学*生活过程中,往往无暇顾及,只有在假期完成假期作业之余,才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爱好。放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每天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既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例如,轮滑、游泳、篮球、足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尤其对初三学生而言,更要加强体育锻炼,别因为假期懒惰而影响自己的中考体育成绩。此外,摄影、书法、跆拳道、街舞、阅读或是编织中国结等活动,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个人观点

  我不主张家长强迫孩子参加各类补*班,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孩子自己制定一个假期规划,看看还有哪些不足,要有计划地看一些东西。比如高一、高二的学生要回头看看自己这个学期都学了什么,把知识编成辫、穿成串、织成网、连成片,立体地学知识。建议学生看一些名著和科技图书。如果可能,多参加些社会实践也很重要。学*重在思考,不能一味地做题,只做题,不思考,就把知识学死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家长不能攀比,看别人的孩子补课,就让自己的孩子也补课。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学*,孩子早就盼着放假这一天了,因而,放假让孩子充分休息,以利于新学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应该让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引导孩子适当地上网,学会交流;鼓励孩子自学,千万不能盲目地上社会上的一些补课班,特别是一些上新课的补*班。

  孩子放假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适当地锻炼身体必不可少,可以让他们弹弹琴、下下棋、打打球,还可以让孩子去博物馆、科学宫里去开眼界,到社区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多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

  采访中,一些教育专家提出了“三少”与“三多”的建议:

  ——少做作业,多参加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家务劳动。

  ——少看电视,多读好书。

  ——少闷在家里,多与人交往。

  四、特别举例

  采访中得知,学生寒假旅行的成行,家长的决定和兴趣起着很大作用。高中生周某的父母喜欢旅游,本次寒假,周某跟着父母登上哈市的新景观“龙塔”,游览了欧亚之窗,先后去省内三个滑雪场滑雪,还参观了冰灯展。虽然“足不出省”,每次外出又都是当天往返,但他还是感到兴致盎然,给单调的寒假生活增色不少。

  高中生安尝思随父母去鞍山探亲,到大连旅游,前后共计10天。惟一令他不快的是,本次往返旅途遭遇民工流和探亲流,火车车厢内太拥挤了。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吸取了教训做事应该大胆,而不应该害羞。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应该如此呢?

  六、总结

  其实在学生中,我们是否也应该保持一份童真,去尽情享受青春的乐趣呢?

  玩是孩子最大的天性,我们又何必将自己囚禁在牢笼之中,我们所向往的快乐其实都隐藏在玩中,我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初中生调查报告 14

  本研究采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问卷》展开调查,问卷从课外阅读兴趣与动机,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课外阅读的数量和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课外阅读环境及课外阅读的卫生等方面设计了七个问题,目的是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调查对象是以XX区的3所初中校--即XX中学、钢管中学和滨海实验学校的初中学生为主。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9份,占被调查人数的99.6%。无效问卷1份,占被调査人数的0.0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动机不强

  (1)在被调査的299名学生中,学生能经常阅读课外书的有138人,仅占调查对象的46%。

  (2)经常被课外书迷住,而忘记干其他事的有66人,占调查对象的22%。(3)学生的零用钱用在课外读物上的有68人,仅占调査对象的22.7%。

  (4)在问到“你在学*之外还喜欢干什么”的时候,选择看课外书的人数是62人,仅占调查对象的20.7%,说明初中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大。

  (5)当问到“你在学*之外还有哪些爱好”的时候,有62人选择看课外书,占调査对象的20.7%。在问及看课外书的目的和动机的时候,有151人选择扩大视野,仅占调杳对象的50.3%,说明初中生的阅读动机不是很强。

  由表1可以看出:学生最喜欢的读物是科普、科幻方面的读物,共175人,占调査对象的58,3%;其次是漫画方面的读物,占53.7%;再次是侦探小说方面的读物,占46.7%。喜欢童话方面的占46%,喜欢生活情趣方面读物的仅占38.3%,喜欢卡通画方面的占38.7%,喜欢武侠小说及言情小说的分别仅占调查对象的26%和26.7%。

  通过此项调查可以看出,科普科幻、漫画、童话、侦探小说、历史人物、时尚休闲杂志和卡通画是阅读的热点,这恰恰符合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富于幻想,追求读书的闲适性随意性。

  3.大多数初中生对书籍有正确的选择性,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正确的阅读*惯。但很多学生苦于没有时间阅读课^吨,读书缺乏讨划性表2课外阅读的计划性、选择性、基本方法和阅读*惯从阅读的计划性来看,调査对象中58%的学生没有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有64%的调查对象不是只看开头不看结尾,而是能够将书读完。这表明学生能够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对阅读还是有兴趣的,但大多数学生却苦于没有时间阅读。

  从阅读的选择性来看,有80%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有61%的学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从阅读的基本方法来看,调査对象中68%的学生是先看目录后读正文,读后能回顾书中要点的占调查对象的53%,读后能引发思考的占调査对象的65%,说明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阅读的*惯来看,72%的调查对象读书不出声音,并且读书不用手指着读的占74%,这表明学生有良好的阅读*惯。

  4.课外阅读的数置有限,渠道来源单一

  从统计结果来看,调査对象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很充足的只有65人,占总人数的21.7%,而每学期阅读数量在10本以上的有58人,仅占总人数的19.3%,而每学期仅读1.4本书的有133人,占总人数的44.3%。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非常有限。从课外阅读的主要来源看,自己花钱买书的有137人,占总人数的45.7%,其次是同学间相互借阅,占总人数的18.3%;再次是从图书馆借。从数字上看,占比例最大的是自己花钱买书,而这样既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又造成阅读范围的狭小,说明学生的阅读渠道很单一5.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且基本上在家里

  从统计结果看,学生阅读课外书多是在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学*之余,从数字看也只分别占了30.7%和29.3%,而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39.7%。从总体来看,学生*时没有时间进行阅读,而在这299名调查者中,有269人都是在家里看书,占总人数的89.7%。6.家庭阅读环境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表3可以看出:家庭藏书量在41.60本或61本以上的仅占调査对象的13%,藏书量在20本以下的比例比较大,达到了51.3%。即使家庭中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但却有56%的.家庭父母不能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甚至书籍也只是些辅导书,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7.大多数学校有专门的书刊阅览室,但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由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处的学校的阅读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有67.3%的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有59.7%的学生认为老师能经常推荐一些好书,所不足的是,有71.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读书指导,这说明学生有阅读的意愿,但学校缺乏专门的指导,以致学生进行阅读时会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8.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浓

  统计结果显示:调査对象中有40.7%的学生能够从书店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书,有58%的调査者不是从图书馆或租书店里借书和租书看,说明调查对象认为当前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不是很浓厚。

  9.大多数学生阅读卫生*惯较好

  统计结果显示,有78.7%学生阅读时不用手指蘸着唾沫翻书,有49.7%的学生在长时间看书的时候注意到眼睛会疲劳,能适当加以休息。在看书的姿势上,能端坐在书桌前看书的有34.7%,说明调査对象有着良好的阅读卫生*惯。

  对策及建议

  1.营造阅读氛围

  在青少年课外阅读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读书环境,能起到陶冶情操、培养*惯、熏陶品性的作用,可以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广泛的阅读兴趣。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就最为重要。因此,家长应当十分重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要尽量丰富家庭藏书,建好家庭小书房;家长自己要有读书的良好*惯,*时和孩子经常谈论一些读书的话题;积极支持鼓励孩子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书籍,帮助孩子解答一些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等。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家庭环境,尽量为他们多购置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在读物选择和阅读方法确立等问题上,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充分体现家庭民主。

  从调査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的阅读环境并不十分满意,反而觉得学校在创设有利的阅读环境方面有所欠缺。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阅读能力是在学校培养并形成的。校园环境对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影响极为重要。校园环境,主要包括物化环境和校风环境两个层面。学生步人花园般幽雅美丽的校园,定会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课间,走出教室,来到碧绿的草坪上、浓密的树荫T,自由自在地漫步、遐想、讨论、畅谈,自然陶冶情操;宣传橱窗内的新书介绍、报廊里的新闻消息、图书馆的标志性建筑,再配上校园广播里的音乐欣赏,形成了宜人的文化气息。这些都属于校园的物化环境。相比之下,良好的校风学风尤为重要。校长和老师要全力支持学生多读课外书,同学间要有阅读讨论的*惯,校园内要努力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自然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阅读兴趣

  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人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活跃的因素。要产生这种内驱力,首先是需要,其次是满足,第三是人迷。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阅读的内动力,才能扃发心智,促使他们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学生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3 保证阅读时间增加计划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积极加以引导,要保证学生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青少年课外阅读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汁划,并以此来监督、引导他们按计划实施课外阅读,这将极大地有助于他们课外阅读的健康发展。计划的关键是计划本身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其科学性表现为内容上的针对性与正确性,数量上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完整性则是指*期与远期兼顾、课内与课外互补、推荐与自选结合。

  学校对课外阅读要有一个总体计划,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从小学直至高中全程课外阅读的总体计划。还要分别为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高中各个学段制定出相对具体的学段性阅读计划,要紧密结合各学段课程学*的特点和本学段时期内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等,精心设计好课外阅读的具体安排。在学段性课外阅读计划的规范下,认真安排好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实施性计划,让每个学生清楚自己本学期究竟应该读哪些书,如何选书,怎样去读书等等。

  初中生调查报告 15

  一、前言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惯,初中生语文预*情况调查报告。但课前的预*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能力水*,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二、设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调查的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情况,寻找学生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学生对预*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的主动性学生预*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吗?

  A、经常 54%

  B、偶尔 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4%

  经常会预*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喜欢课前预*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的。

  你觉得预*对学*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67%

  B、一般 29%

  C、基本上没帮助 0

  D、预不预*一个样 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中。

  2.预*的主动性 你的预*是:

  A、老师的要求 53%

  B、自己的*惯 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或不预*。

  3.学生在预*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的?

  A、看看书,画一画 20%

  B、做摘录,做练* 68%

  C、提出问题 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方法。预*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7%

  B、已经认真预* 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 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 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但只是把课前预*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惯,调查报告《初中生语文预*情况调查报告》。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困难重重,逐渐对预*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惯。

  3.不讲究预*方法。

  预*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

  学生在预*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但预*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困难重重,逐渐对预*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惯是提高预*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成功的保证。

  六、建议

  1. 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 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甚至超前预*。

  3. 教师对学生的预*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要求和目标。预*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 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录调查问卷:

  初中生语文课前预*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你对语文的学*兴趣,我们学校特别进行本次的调查问卷活动,欢迎你参加。这不是考试,也不会算成绩,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和担心。你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在选项里打上“√”就行啦。

  (一)预*情况调查:

  1.你经常预*吗? A、经常 B、偶尔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你喜欢预*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3.你认为课前预*,对课堂上的新课学*

  A、有较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基本上没有帮助 D、预不预*一个样

  4.你喜欢预*的原因是:

  A、预*了,听课效果更好。 B、预*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5、你不喜欢预*的原因是:

  A、不知道怎么预*。B、没意思。

  C、预*也没用。 D、看不懂

  6、你的预*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 B、自己主动预*。

  7、你是怎样预*的?

  A、看看书,画一画。 B、做摘录,做练*。C、提出疑难问题。

  8、预*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B、提供预*提纲。

  9、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B、已经认真预*

  C、知道要学的内容 D、一无所知在

  10、你能认真完成预*任务吗?

  A、 经常能 B、有时能 F、不能

  初中生调查报告 1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物质生活水*的提高,初中生的零钱越来越多,消费水*也越来越高,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以及社会上的少年犯罪现象也由于这些因素随之越来越多。初中生不同于其他的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但因为很多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小皇帝”,因而消费水*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初中生作为消费者,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钱,而初中的资料费、生活杂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节省开销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费,便知他们如何理财。

  二、调查报告

  研究目标:

  1、通过活动,调查初中生学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们当今的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金钱观。

  研究内容:调查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数目、来源、用途,以及零花钱使用时的消费理念。

  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注意科学性,遵守题目制定的准则——越简单越好,使题目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为确保信度,问卷采用集中填写当场收交的方法,问卷上不写姓名,问卷结果不会对各位同学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同学们如实回答。

  研究对象:对某中学初二(1)班43名同学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答卷42份。

  三、调查结果

  表1.某中学初二(1)班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统计42人

  调查内容调查结果

  1、你每月的零花钱是:A50元以下B50—100元C100—150元D150元以上

  A:18,42.9%B:16,38.1%C:3,7.1%D:5,11.9%

  2、你每月零花钱的来源(可多项选择)

  A勤工俭学B父母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D其他亲戚E其他来源

  A:6,14.3%B:34,81.0%C:7,16.7%D:3,7.1%E:4,9.6%

  3、你的零用钱主要用途是(可多项选择)

  A买书籍B储存起来C买零食D打游戏E体育运动F买衣服G朋友聚会H其他

  A:21,50.0%B:23,54.8%C:20,47.6%D:2,4.8%E:5,11.9%

  F:12,28.6%G:7,16.7%H:12,28.6%

  4、购买一种商品,你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价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A:11,26.2%B:2252.4%C2:4.8%D:10,23.8%

  5、你对初中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不会因价格贵而放弃B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C没什么看法D不应该

  A:1,2.4%B:28,66.7%C:5,11.9%D:8,19.0%

  6、你的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自

  A父母,因为他们是过来人B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么

  C同学或同龄的朋友们,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不让我落伍D没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A:10,23.8%B:10,23.8%C:6,14.3%D:16,38.1%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A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B无所谓

  C现在人们生活水*提高了,没必要D反对

  A:34,81.0%B:3,7.1%C:3,7.1%D:2,4.8%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A.向父母要B.借C.不正当方式D.自己赚

  A:22,52.4%B:5,11.9%C:4,9.5%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你会如何处置?

  A.用于学*B.用于娱乐C.人际交往D.储蓄E.其他

  A:6,14.3%B:6,14.3%C:20,47.6%D:9,21.4%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钱

  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零花钱很多。顺德区的生活水*、消费水*都比较高,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也比较多。

  2、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占81.0%。初中生学业重,课程紧,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

  3、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选择储存起来的的占54.8%,买书的占50.0%,买零食的41.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买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时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处理。*时学业忙,没时间逛街,于是很多选择储存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惯,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识很强,因此选择买书。初中生正长身体,容易饿,加上嘴馋,因此总在课余时间去买零食。在学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买衣服的钱比较少。

  4、购买一种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

  考虑价格的占52.4%,考虑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23.8%。买商品时,首先考虑它的价格,只要喜欢、买得起,不管实不实用,都会买下。有些学生考虑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尽其用,认为没必要买没用的东西回来摆,浪费金钱。中学阶段的这个年龄正是对时尚有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对时尚感兴趣,追求时尚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消费理念。

  5、对初中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认为可以考虑的占66.7%,认为不应该的占19.0%。随着生活水*的提高,人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他们认为没必要把钱浪费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饱饭,穿着舒适就行了,没必要追求名牌。

  初中生调查报告 17

  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速,网吧随之红火起来。城区繁华街道两旁的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地开设起来,醒目的招牌,闪烁的霓虹灯,似乎为城市增添几分繁华,然而谁又了解繁华背后隐藏些什么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今天你E了没有?”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不可阻挡的学生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调查目的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的媒体,已成为中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中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为了解中学生上网的途径、目的、频率及家长对学生上网的意见和看法,特作此调查,并提出相对的建议和应对的措施。

  二、调查对象

  200名各年龄段中学生,以便深入了解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听取中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建议。

  三、调查形式

  (1)问卷调查(200份)

  (2)上网查询

  四、调查时间

  20xx年10月20日—20xx年11月9日

  五、调查地点

  湖南大学附属中学

  六、调查步骤

  (1)制定问卷

  (2)随机发放200份问卷

  (3)上权威网站查询统计结果

  (4)回收问卷

  七、调查内容

  调查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主要从“学生上网的具体内容”、“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学生上网的自控能力”、“家长及学生对网络的态度”等四个方面了解分析中学生上网情况。

  八、调查数据

  96%的学生在初中以前就已接触到网络,这归结于我国*年来网络普及度的不断加深,网络覆盖领域的不断扩大,高新工业的发展,也使电脑早已非奢侈品。如今大多数的孩子,基本上都会在小学便已经接触到网络。这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已成为庞大网络大军的一员。从调查数据来看,上网大多数是查资料,QQ聊天或者影音应用以及玩游戏等。而QQ聊天又略多一筹。如一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小学便已接触过网络,但了解还十分肤浅,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上网的意思就不就是聊QQ啊”,找资料也大多只会简单使用百度,对网络的应用十分不到位。可以看出腾讯的成功。在中学生中,基本已经不存在不知道企鹅的人了。许多学生都很痴迷于QQ聊天,乐此不疲,把网上聊天当作了与他人交流的主要方式,现实世界中的交往被虚拟世界渐渐取代,这其实是一种心里不自信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畏惧甚至厌恶与他人交流,在网上却口若悬河的,比比皆是。这却拉远了人们的距离,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一种不真实感。

  第1题您在非寒暑假期间*均每周上网时间为?[单选题]

  调查表明:同学们在非寒暑假即上课期间上网时间一般不长,88%的同学能有效的控制在5小时内,*均下来每天少于1小时。

  第2题您父母对待您上网的态度如何?[单选题]

  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开明,比较尊重孩子的。有58%的家长在作业已经完成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上网,16%的家长不限制但比较不放心,20%的家长完全放手,只有6%的家长完全禁止小孩上网。这说明,大多数家长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协调好学*与网络,能够自觉控制上网时间,利用网络充实自身。

  第3题您觉得中学生上网对学*的影响?[单选题]

  调查表明:认为中学生上网多少对学*有一点影响的同学有82%,占了绝大多数;16%的同学很有信心,认为毫无影响;只有2%的同学认为中学生上网会严重影响学*。

  第4题您认为中学生上网?[单选题]

  调查表明:20%的`同学认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4%的同学坚持弊大于利,而大多数76%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不好定论,应该因人而异。

  问卷总结:

  (1)中学生接触网络时间早,上网途径较多,上网时间较充裕

  调查结果表明:94%的学生在初中以前便已了解、接触网络,但在问及对网络的了解时,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不多”,对网络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仅仅只是简单地使用。

  目前,大多数学生家中都有电脑,不少还有3G手机,设备的支持使得他们无比便利地连接网络,拥有了大把的上网时间。

  (2)学生上网内容过于肤浅,没有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上网只会聊QQ,听音乐,看电视,打游戏,以及简单的利用搜索引擎找资料。

  网络的大潮为我们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发展机遇,其整合的大量资源如果得到有效利用,将会是我们人生的一笔无比巨大的珍贵财富,对于我们目前的学*,今后的工作,未来的发展、生活都将有莫大的影响。老师、家长在学生上网时应加以指导,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日后打下殷实的基础。

  (3)学生大多拥有不错的自制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非寒暑假期间都能够有效的控制上网时间,在非寒暑假期间每天的上网时间一般都少于1个小时,而且大多数是上网查资料。家长们也十分开明,94%的家长都在自己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上网。但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另一个问题,32%的学生承认比较迷恋网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本身意志不强,易被缤纷的网络世界所吸引;二是因为家长的监管不到位,使孩子染上了不好的上网*惯;三是学生所处的环境或结交的朋友有问题,在大环境的影响或劣友的引诱下迷恋上网络。

  (4)网络褒贬不一

  调查结果表明:针对这个争议颇多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也无法立刻给出确切的答案,78%的同学都认为网络因人而异,无法明确的说它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一切都取决于使用者自己。但在问及中学生上网是否会对学*有影响时,84%的同学都认为会有影响,2%的同学认为会有严重影响,坚决抵触中学生上网;而剩下的82%的同学则觉得“多少有一点”“在控制范围中”“可以消除”。

  诚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是人类所有智慧结晶的交互、展示*台,是全人类社会即时信息的集合体,但也充斥着人类无所不在的阴暗面。使用网络时,要有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海量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同时,也要学会自控,避免上网成瘾,影响了自身的学*。

  九、调查分析

  (1)上网心理探究:

  ①跟风心理。网络正以迅速的速度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懂上网冲浪成了新时代的文盲,如果一个中学生不知道网络流行语,不知道QQ为何物,不知道网游啥东西,就会被同学戏称菜鸟,蠢货。为了跟随潮流,中学生纷纷加入网络团队,尽情享受网络给予的乐趣。

  ②探索心理。上过网的同学大肆鼓吹网络的迷幻色彩,更有同学把网络游戏说的精彩绝伦,惊险刺激。于是,很多学生为了一探神奇,就加入了触网行列,逐渐被网络迷惑,深陷其中。

  ③自卑心理。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由于不擅长交际,孤僻寡言,在现实朋友极少,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于是就尘封心思。但虚拟的网络却可以尽情诉说,可以寻找“麻醉剂”排解孤独寂寞,这些同学一旦上网聊天就是昏天暗地,通宵达旦沉迷于网络聊天之中。

  ④求异心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异性萌生好感,可现实中因各种原因羞于表达,于是就在网络上寻找情感寄托,随心所欲的诉说自己的真真假假爱慕,达到心中的*衡。

  ⑤叛逆心理。中学生心智不成熟,毅力不强,升学压力大,就产生厌学情绪,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课,以致于成绩下降,因而遭受老师责备、家长打骂,进而就产生叛逆思想,去网络世界寻找所谓的游戏胜利果实。上网后成绩越差,老师批评教育就日趋增多。很容易就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认为你越限制我自由,我偏和你对着干,不让我泡网,我就泡个爽,看你能把我怎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上网、上课睡觉,成绩下降,受批评,上网。

  ⑥放松心理。通过调查,玩游戏占82%,聊天交友占86%,音乐,娱乐占84%,查资料占84%,阅读新闻46%,其它4%,多数学生表示在紧张的学*气氛中,迫切需要放松下自己的心境,网络可以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的压抑情绪,可以在游戏中厮杀一场,让紧张的心理得到片刻的悠闲。

  ⑦求知心理。网络具有快捷,迅速、全面的特点。据调查,有不少学生活用网络,用之查找与学生有关的教育资源,查找与学*、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料。被采访学生认为通过网络自己眼光得到了空前的开阔。发展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的良好发展,思维不再单一,狭隘。网络还让自己更全面的认识社会,不再局限于现实的简单认知,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2)网络的正面影响

  ① 网络开阔视野。

  网络包罗万象,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各处的最新信息,科技动态。学生不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书,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初中生调查报告 18

  学院:文学院班级:10级中文A班姓名:石丙玲学号:104030038

  一、调查概况

  字正腔圆的汉字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算得上国粹类的传统文化。但是长时间以来,初中语文淡化字词教学,导致学生易写错别字甚至提笔忘字、乱用词语的现象层出不穷。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人们逐渐淡化汉字的读写,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对于广大中小学生而言,作业书写潦草、作文里错别字大量充斥、网络语言盛行竟然也渐渐演变成时尚与潮流。尤其是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还受到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的影响,此现象已成为初中生学好语文以及初中语文老师教学中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之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课后生字词时,往往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大部分老师无非就是让学生读上两三遍,然后抄过三五遍了事,犹如蜻蜓点水,丝毫达不到会读会写会会用的目的。所以不少初中生对于字词的积累就靠吃小学阶段的一点老本。而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小学中的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对汉语普通话的学*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越到后来错别字越多,用词、造句也跟着变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字词教学环节薄弱了。

  因字生词,由字组词,连词成句,正确理解与运用词语与否,是

  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表现。学生对于词语的运用,能否达到正确理解词义、能否写对每一个字形、读准每一个字音,都值得研究与推敲。学生作文里表现出来的文意干涩、没有文采、乱用词语、词不达意等问题,都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担忧。

  因此,本课题组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的字、词、句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以景洪市五中初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初一十个班中抽取一个中等班级8班和一个*行班7班作为对照参考,其中8班学生汉族占大部分,而7班学生少数民族占大部分。另一方面,结合*三个月以来在景洪市第五中学实*期间所担任过的几个班级语文教学工作的情况,并根据作业、作文等方面的实际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而得出调查结果。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活动,了解本区内学生对字词句使用的基本状况,加强规范使用汉字的思想意识及在字词句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通过调查研究活动,掌握学生学*使用字词句的基本情况,明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汉语的作用,了解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用字的规定,正确使用汉字。能够曾强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认识到使用规范用字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积极学*汉语使用汉字的精神。通过学校学*、日常生活的使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汉语字词句的使用。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规范社会用字作出贡献。

  (二)调查方法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搜集材料,对景洪市第五中学初中生字词句使用情况及学*汉语、汉字的情况,学生作业等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方法有:

  1、学生问卷,内容涵盖学生对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学*态度,及对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情况;字词句能力测试卷,包括汉语拼音、生字、词语以及造句写话等方面。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在景洪市五中初一7、8班进行,共发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接*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现场问答,我们同时还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学生的作业本、作文本进行查看,并对他们进行现场问答。另一方面,三位主要调查人员也就是科任老师在10月20日到11月底的这一段期间,分别对所任班级七年级(3)班、(4)班、(6)班、

  (7)班、(8)班、(10)班的*时上交作业,例如字词句的抄写、注音以及作文等方面进行收集分析整理。

  三、调查结果

  (一)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当地初中生的字词句使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普通话的使用及态度

  调查显示,在8班95%的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普通话,而且除课堂

  之外,在其他场合使用普通话的学生也较多;而在7班,只有40%的学生在学校中使用普通话,有30%的学生使用汉语方言,其余学生都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而对普通话的学*及使用的态度上,两个班的学生7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学*和使用普通话,但也有一个部分的学生表示很愿意学*普通话。

  2、汉语拼音运用能力

  关于汉语拼音方面,调查显示,在两个班的学生中,75%的学生汉语拼音的能力都很差,其主要表现为:(1)*翘舌音不分,很多学生受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很难区分zh/z、ch/c、sh/s这三组声母。(2)前后鼻音韵母不分,测试卷结果显示,两个班85%的学生不会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如ing/in、eng/en、ong/on;同时,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不会区分一些其他韵母,如,ei/ui、ui/iu、eng/ong等。(3)四声不分,测试中显示,两个班60%的学生都不能区分汉语拼音中的四个声调,尤其是阴*和去声、阳*和上声、阳*和去声。经向学生提问可知,学生的汉语拼音问题主要由于小学时基础没打好,同时该地区少数民族较多,学生大多数从小讲民族语言,受到普通话的熏陶较少。

  3、字、词掌握及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班学生中有75%的学生只是偶尔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阅读课外读物。从测试题中可看出,两个班60%的学生能够写出题目中的词语和生字,而两个班中,8班的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要比7班稍好,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学生中,8班的少数民

  族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汉族学生无较大差距,而7班学生中差距就比较明显。在字词使用方面,两个班学生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易写错别字,词汇贫乏,课外生字词的积累较少,不会将课本中的词语学以致用。

  4、造句写作的情况

  从测试中显示,8班的学生中,75%的学生能够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一段话,语言比较通顺,其中有40%的学生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文采较好,但全班学生中,45%的学生的字数没有达到题目的要求。在7班的学生中,30%的学生能够按照题目要求写一段话,其余学生却抄写课文,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段话来。在这30%的学生中,很对学生自述没有达到要求。通过此次测试以及抽查学生的作文来看,两个班学生在写作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大问题是:错别字较多,易写谐音、形*字;语病较多,很多同学语句不通顺,方音较重;词汇贫乏,语言直白、空洞,不会使用修饰语、修辞等写作手法;对课外知识补充较少,视野不够开阔。

  初中生调查报告 19

  今年我参加了市里的课题研究,我现在任职八年级英语两个班的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的记忆单词,我研究的课题题目是关于《初中生英语单词记忆方法的研究》,我在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做了调查,调查报告内容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现在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考察科目,也成了语言沟通社交方便的一个工具,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学*英语,以后能学以致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初中学生对单词因素音标的认识,更好的为以后的英语应用打好基础,所以做了这次调查问卷,希望能给以后的单词学*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英语学*中最基础的单位英语因素音标的认识的统计。

  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

  1.问卷的编制

  调查采用的问卷,在八年级一个班调查实施的,问卷由八个选择题和一个问答题组成。

  2.问卷调查对象

  八年级十一班进行本班一共65个人,发出65分收回65份,有效回收率百分之百,调查工作于20xx年12月10号进行。

  3.调查结果分析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学*英语?

  A.小学一年级5%B.小学三年级99%C.初一2%

  4.你以为单词在英语学*中重要吗?

  A重要96%B不重要4%

  5.你认同背单词枯燥这个说法吗?

  A.认同30%B.不认同40%C.一般30%

  6..你知道英语中的因素吗?

  A知道40%B不知道60%

  7.大概*均每天背单词数量

  A.x1020%B.106030%

  8.你*时是如何背单词的?

  A.不断重复抄写30%B.不断重复默写50%

  c.搭配在一起使用的词组或用法相同的词放在一起记忆20%

  9.你认为你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有效吗?

  A.有效40%B.没什么效果30%C.一般30%

  10.学*新单词时,你会看看新单词有什么规律,并和旧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吗?

  A.会30%B.不会30%C.没想过40%

  11.你愿意学*一些新的方法或技巧吗?

  A.愿意80%B.不愿意5%C.无所谓5%

  12.你认同词汇量影响英语学*这个说法吗?

  A.同意70%B不同意10%C.一般20%

  13.你认识英语中的音标吗?

  A认识60%B不认识40%

  14.你是如何记单词的?

  A根据字母顺序记单词35%B单词发音65%

  15.你在记单词时有困难吗?

  A有35%B没有65%

  16.你认为学*音标对记忆单词有帮助吗?

  A有65%B没有35%

  17你用过音标来帮助自己记单词吗?

  A用过60%B没有40%

  18.如果老师把音标学*融入单词教学中,你认为对记忆单词有帮助吗?

  A有90%B没有10%

  问答:

  你对单词记忆还有什么疑惑或者更好的建议?

  80%的学生认为中学阶段的英语学*还是语法和应试为主,希望能够多注重单词的读音,句子和课文的朗读,多练*口语和听力。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他们对单词的重要性是比较认可,但是因为,应试和其他一些因素,孩子们的发音都不标准,这样在背单词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惯死记硬背,所以我一定把这个课题做好让学生真正学到英语的发音,还有发音规律,来帮助更快更好的记住单词,为学好英语做好基础。

  初中生调查报告 20

  *年来,虽然对于学校和老师补课一事骂声不绝于耳,各地相关教育部门也做了很多工作,被电视曝光的,被报纸批评的,被处分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也大有人在,可补课之风不但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且“形式多样,内容含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补课的形式都有哪些?而补课后的效果又是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利用*两周的见*时间,对部分中学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学生为什么要补课?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减轻学生负担,三令五申禁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可为什么这种现象呈越演越烈之势呢?

  1、目前教育体制的“产物”。虽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普遍存在,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以及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享受”在上重点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名牌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压力孩子学*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出现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有所提高,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学*方法,一般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二、补课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

  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给学生补课,那么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课的呢?

  1、学校设“新班”。一些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国家相关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提高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提高班只是提前讲新课。一些没有参加的同学到正常课堂上发现老师的进度是按提高班进行的。自己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所以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时间一般都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对象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三、补课后的结果如何?

  家庭花了大量的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1、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以来心理,要和家长继续找老师补课,以保持自信和正常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现象?

  迫于各种形式的压力,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补课,补课已成为当前比较风行的一种现象,那这种现象究竟是否正常呢?

  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

  中国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一些老师的行为,不免让人寒心。在正常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不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九月十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没有反思自己是否误人子弟又一年。

  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一切不切实际,与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只会落得害人害己害国家。我们仔细算一下,现在学生一般早晨六点半从家走,下午五点半左右到家,如果有补课,又要上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后还有学校的作业和课外补*班的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而他们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违背其发展规律的,,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另外,这是的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少了,自主性减弱,而依赖性增强,如果有一天让他们独立的走向社会,他们能否挑起自己的那一份担子,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补课的背后事师德的沦丧和违背规律的发展,我不敢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我肯定这是一种亚正常的现象。

  而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则需要**,舆论媒体,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职能,履行各自职权,互相配合,共同面对,由于本人学识所限,不能一一俱谈。恳切相关人士予以指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