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

首页 / 导游词 / |

  云台导游词 1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云台山观光游览,我是云台山导游 -- 云苏娜,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满意的笑容。也希望大家在云台山度过一个开心的假期。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云台山的整体概况吧。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以北 120 公里处,主峰是茱萸峰,海拔 1304 米,山势突兀,好像一口大锅。云台山在地形上是属于南太行山的一部分,故又称 ” 太行云台山 “ 。云台山现在主要开放的景区有:温盘峪、老潭沟、小寨沟等。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进入温盘峪景区,这就是 ” 一线天 “ 。我们要沿崖壁栈道进行游览,所以大家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要注意安全。温盘峪全长 1 公里,宽 3--10 米,溪流清澈见底,溪里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再加上青苔、野菊花显得生气盎然,因此,被人们称为 ” 盆景峡谷 “ 。游客们,我们继续向东前行,映入眼帘的有一座山门,上写 ” 老潭沟 “ 三个字。相传一位天河龙王为解救民间旱苦,不顾玉皇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栖身在一个深水潭里,人称 ” 龙潭沟 “ ,有人为表示对龙的敬意,将 ” 龙 “ 字改为 ” 老 “ ,就成了 ” 老潭沟 “ 。在老潭沟的'尽头,就是著名的云台山瀑布,它落差达到 314 米,宽约 9--7 米,被称为 ” 天瀑 “ 它也是云台山之最。

  现在,我们来到了小寨沟景区。小寨沟总长 2 公里,高山对耸,被称为 ” 潭瀑川 “ 。沟内冬春暖和,夏秋凉爽,又称 ” 长春洞 “ 。这里的景观有 ” 水帘洞 “ 、 ” 凤尾穿珠 “ 、 ” 白蛇出洞 “ 、等水景。还有蝴蝶石、试剑石、石舟等胜景。

  好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你们可以拍拍照,给自己留下永远的记忆吧!

  云台导游词 2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就让小导游谭雪莹------我来带大家走进多姿多彩的云台花园。

  目的地到了,我们下车吧。绕过车站,进了云台花园的大门,就来到了远*闻名的喷泉。喷泉往上涌,有时像波浪,此起彼伏;有时像一个大花篮,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朵。当阳光射来的时候,水珠变得晶莹剔透,一粒粒水珠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有的涓涓细流,有的直流而下,有的激流勇进,有的'奔流而下。我们大家看看两旁,有几个男孩模型,有的打着鼓,有的吹着小号,与滴滴答答的流水声形成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交响乐。

  跟我走,走过喷泉,你们看见了一个大池塘了吗?池塘里的水碧波荡漾,璀璨透明。放眼望去,池塘上有几个男孩模型站在似圆盘的大荷叶上拉着琴,唱着嗓音洪亮的歌曲,几个女孩模型站在荷花上跳起优美的芭蕾舞。一只有洁白羽毛的天鹅送给另一只举止优雅,仪态万千的天鹅一颗心,天鹅像羞答答的小女孩微微地点点头。你看我,我喂小鱼一点儿鱼饵,其它鱼也闻风而来争食鱼饵。一条条小鱼活泼可爱,摇头摆尾。小鱼直到可以满载而归,菜地挺着圆鼓鼓的肚子离开。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一幅画面啊!

  如果你觉得玩乐只是次要的话,那就跟我一起去学海无边的温室。温室里的植物千奇百怪,看看这棵,是不是从让人毛骨悚然的刺中想起了顽皮的刺猬在草地上打滚呢。看看那棵,你会想起一只只紫蝴蝶在翩翩起舞。其中,最受大家热捧的就是蝴蝶兰。因为大家觉得它既有气质,又有骨气。它就像一只在太空自由飞翔的蝴蝶,在蓝天白云下慢慢长大。兰花花色异常鲜艳,花繁似锦,美艳绝伦,花瓣外观雅致绚丽,颇具清姿,娉婷雅容。花瓣蓬蓬松松,像乱发一样。你们瞧,朵朵绝色兰花姗姗绽放,花团绵簇,妙不可言。花形似成群蝴蝶翩翩起舞;又似一只在空中飞旋的天鹅;还似在地面跳舞的孔雀。兰花花色变幻莫测,千变万化。有的亭亭玉立,芳心可可,姿态万千。有的色彩斑斓,绚丽夺目。

  相信大家也想看看其它地方吧,下面我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一个小时后就在喷泉集合。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好地方,比如:生态园,玫瑰园等等。请大家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乱扔垃圾,果皮。

  2、不要采摘园内的一花一木。

  3、准时在一小时后在喷泉集合。请大家做好以上几点,祝大家在云台花园度过愉快的一天。

  云台导游词 3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云台山观光游览,我是云台山导游--云苏娜,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满意的笑容。也希望大家在云台山度过一个开心的假期。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云台山的整体概况吧。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以北120公里处,主峰是茱萸峰,海拔1304米,山势突兀,好像一口大锅。云台山在地形上是属于南太行山的一部分,故又称”太行云台山“ 。云台山现在主要开放的景区有:温盘峪、老潭沟、小寨沟等。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进入温盘峪景区,这就是”一线天“ 。我们要沿崖壁栈道进行游览,所以大家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要注意安全。温盘峪全长1公里,宽3-10米,溪流清澈见底,溪里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再加上青苔、野菊花显得生气盎然,因此,被人们称为”盆景峡谷“ 。游客们,我们继续向东前行,映入眼帘的有一座山门,上写”老潭沟“三个字。相传一位天河龙王为解救民间旱苦,不顾玉皇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栖身在一个深水潭里,人称”龙潭沟“,有人为表示对龙的敬意,将”龙“字改为”老“,就成了”老潭沟“ 。在老潭沟的尽头,就是著名的云台山瀑布,它落差达到314米,宽约9-7米,被称为”天瀑“它也是云台山之最。

  现在,我们来到了小寨沟景区。小寨沟总长2公里,高山对耸,被称为”潭瀑川“ 。沟内冬春暖和,夏秋凉爽,又称”长春洞“ 。这里的景观有”水帘洞“ 、 ”凤尾穿珠“ 、 ”白蛇出洞“ 、等水景。还有蝴蝶石、试剑石、石舟等胜景。

  好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你们可以拍拍照,给自己留下永远的记忆吧!

  云台导游词 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云台山观光游览,我是云台山导游 -- 云苏娜,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导游服务,希望我的真诚服务能换来您满意的笑容。也希望大家在云台山度过一个开心的假期。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开始今天的云台山之旅。

  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云台山的整体概况吧。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以北 120 公里处,主峰是茱萸峰,海拔 1304 米,山势突兀,好像一口大锅。云台山在地形上是属于南太行山的一部分,故又称 ” 太行云台山 “ 。云台山现在主要开放的景区有:温盘峪、老潭沟、小寨沟等。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进入温盘峪景区,这就是 ” 一线天 “ 。我们要沿崖壁栈道进行游览,所以大家在欣赏景色的同时要注意安全。温盘峪全长 1 公里,宽 3--10 米,溪流清澈见底,溪里有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再加上青苔、野菊花显得生气盎然,因此,被人们称为 ” 盆景峡谷 “ 。游客们,我们继续向东前行,映入眼帘的有一座山门,上写 ” 老潭沟 “ 三个字。相传一位天河龙王为解救民间旱苦,不顾玉皇旨意,私自降雨,被贬下凡间,栖身在一个深水潭里,人称 ” 龙潭沟 “ ,有人为表示对龙的敬意,将 ” 龙 “ 字改为 ” 老 “ ,就成了 ” 老潭沟 “ 。在老潭沟的尽头,就是著名的云台山瀑布,它落差达到 314 米,宽约 9--7 米,被称为 ” 天瀑 “ 它也是云台山之最。

  现在,我们来到了小寨沟景区。小寨沟总长 2 公里,高山对耸,被称为 ” 潭瀑川 “ 。沟内冬春暖和,夏秋凉爽,又称 ” 长春洞 “ 。这里的景观有 ” 水帘洞 “ 、 ” 凤尾穿珠 “ 、 ” 白蛇出洞 “ 、等水景。还有蝴蝶石、试剑石、石舟等胜景。

  好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你们可以拍拍照,给自己留下永远的`记忆吧!

  云台导游词 5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海云台海水浴场位于釜山海云台区的海云台海水浴场,其海岸沙滩长达1.8km,宽50m,*均水深1m,面积达58,400。这里最出名的是其规模广阔的沙滩和美丽的海岸线,加之水深较浅且清凉,可谓是釜山具有代表性的观光地。每年夏季,都会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形**潮高峰。特别是沿海岸线周边高矮各异,现代气息浓重的高级宾馆,伴随着海云台的声名远播,逐渐被海外游客所认知,不仅是夏季假期,每个季节均有大量游客来此休闲放松。作为国内一流的海水浴场,其周边豪华高级的各式宾馆在住宿、娱乐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也相当齐全。每年的正月十五,这里会举行赏月庆典、沙雕展、釜山大海庆典等大大小小的活动,并且海云台周边的冬柏岛、五六岛、水族馆、快艇赛场、BEXCO、迎月岭路、兜风路线等景点也值得游人观赏。

  淋浴场费:1,000韩元

  交通

  高速铁路-釜山发车

  列车-海云台发车(11:00、16:35、20:18)、首尔发车(05:50、11:45、22:37)

  釜山市内出发:

  釜山站-海云台/市内巴士139、140、239、240、302路,大约需要40分钟

  机场-海云台(KAL机场大巴),需要50分钟

  西部(沙上)客运站-海云台(市内巴士31、31-1路),需要45分钟周边景点五六岛、五六岛灯塔、釜山水族馆、海云台温泉、东柏公园、海云台东柏岛游览船、海云台迎月岭路、左水营城址、海云台沙滩节、釜山海洋节。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阅读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1)

——古汉台导游词 (菁华5篇)

古汉台导游词1

  此刻我起首领各人去旅行刘邦在汉中的王府——古汉台。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不肯来汉中,萧何劝谦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人物轶事,愿大王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见到汉中云云温润的天气,土地肥沃,河道纵横,盛产鱼米,便操作此地休养生息,训练士卒,囤积粮食。从此,他又拜韩信为上将军。韩信出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采用此计一举攻出散关,逍遥三秦,奠基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了眷念本身由汉中起身,遂定国号为“汉”。同时,在汉中“置名材,立宫室”,建筑了本身的行宫。

  古汉台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级升高连升三级。饱经风霜的汉台本日已经没有汉代的构筑了。北宋张少禹留下诗句“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萧条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拓为供官员办落成之后的休闲娱乐之处。本日汉台的风采就担任了南宋往后的面孔。园内古树名木繁多,有贵重的汉莲,百余年树龄的桂树,400年迂腐的皂角树。牡丹、凤尾竹、虞佳丽装点着汉台,使汉台这一处园林构筑以它的幽雅吸引着浩瀚的国表里游人。

  在汉台最高处耸立的望江楼就始建于南宋。它曾是汉中的最高层构筑,登临三楼向南远望,一眼就可以望见汉江。它是人们饱览汉中风物的最佳行止。到此刻望江楼二楼榴联上依然写着“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1958年在古汉台的基本上建成了我们的汉中市博物馆。它一个遗址性博物馆,又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共有7个陈列室。望江楼一楼是宋墓出土文物陈列室,二楼是清末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陈”的汉中书法家*的书法陈列。对象华厅别离是革命史迹陈列和宗教造像陈列。桂阴堂作为姑且陈列室用于一些专题陈列。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在汉台南院办它们是第一批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即闻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分为两个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位,别离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膊。开凿和栈道因时制宜建筑有7种差异的栈道形制;栈道沿途设官方办法的“邮亭驿置”,个中褒城驿被称为“全国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表里凿迁下来的13方佳构石刻,个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记实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行多得。清人杨守敬评价为“自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仿。”《百门颂》刻凿于公元148年,记实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奏请复通褒斜道的汗青。誊写者木意在于歌功颂德,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被后裔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尚有几方形貌褒谷风光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人所留下的。个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著名。《石门铭》记实了北魏褒斜道线路改道的汗青,书法也极其贵重。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世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汗青的记录,也是*书法演变的实物尺度,对中外书坛影响异常深远。

古汉台导游词2

  现在我首先领大家去参观刘邦在汉中的王府古汉台。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不愿来汉中,萧何劝谦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见到汉中如此温润的气候,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盛产鱼米,便利用此地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囤积粮食。此后,他又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出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采纳此计一举攻出散关,*定三秦,奠定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了纪念自己由汉中发迹,遂定国号为“汉”。同时,在汉中“置名材,立宫室”,修建了自己的行宫。

  古汉台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级升高连升八级。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北宋张少禹留下诗句“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荒芜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发为供官员办完工之后的休闲娱乐之处。今天汉台的风貌就继承了南宋以后的面貌。园内古树名木繁多,有珍贵的汉莲,百余年树龄的桂树,400年古老的皂角树。牡丹、凤尾竹、虞美人装点着汉台,使汉台这一处园林建筑以它的幽雅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

  在汉台最高处矗立的望江楼就始建于南宋。它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它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到现在望江楼二楼榴联上依然写着“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1958年在古汉台的基础上建成了我们的汉中市博物馆。它一个遗址性博物馆,又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共有7个陈列室。望江楼一楼是宋墓出土文物陈列室,二楼是清末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陈”的汉中书法家*的书法陈列。东西华厅分别是革命史迹陈列和宗教造像陈列。桂阴堂作为临时陈列室用于一些专题陈列。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在汉台南院办它们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著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分为两个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膊。开凿和栈道因地制宜修建有7种不同的栈道形制;栈道沿途设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其中褒城驿被称为“天下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记载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可多得。清人杨守敬评价为“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百门颂》刻凿于公元148年,记载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奏请复通褒斜道的历史。书写者木意在于歌功颂德,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有名。《石门铭》记载了北魏褒斜道线路改道的历史,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历史的记录,也是*书法演变的实物标准,对中外书坛影响十分深远。

古汉台导游词3

各位游客朋友们:

  欢迎来到美丽古朴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的汉中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刘军波,大家可以叫我小刘或者刘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简师傅,简师傅虽然姓简,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却是很不简单的。接下来的两天将由我带领大家畅游汉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汉中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汉中能玩的开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并预祝我们此次的汉中之旅能顺利结束,谢谢大家!

  汉中城内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就是这座占地14000*方米、台垣高耸气势恢宏俨如城垒的古汉台了。相传古汉台建于公元206年,刘邦建国之初汉中太守田叔在此为刘邦建造的行宫。

  据《史记记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而立刘邦为汉中王。为了麻痹项羽,刘邦入汉中时烧掉了走过的栈道。进入汉中后,他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一方面训练军马,一方面储备粮草。与此同时,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北越秦岭占领关中,继而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汉中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汉朝的发祥地.刘邦在汉中的时间虽短,但遗留下来来的古迹却很多,古汉台就是其中的一处.

  古汉台最早叫汉台,又名七星台,坐北朝南,最高的台地高达7米,为人工移土夯成。自汉以来,这里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的游乐场所。历代都有修葺现耸立于东北隅的天汉楼就是望江楼的初称。明国七年,望江楼经道尹主持重建并正式命名,此后再无更易。我国古代都有在名胜处临江建楼的传统。一般统称为望江楼。也有冠以雅号的如黄鹤楼、滕王阁等。登之可以饱览山水,陶冶性灵激发诗性。但古汉台的望江楼却与众不同。此楼远离汉江数里之遥,为何会谓之望江楼呢?原来汉台地势高,加之古汉台高七米,望江楼正是利用这一高台优势。古时汉江水源丰沛,航运繁忙,等此楼可清晰饱览碧波东流白帆点缀的如画美景,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这里两局诗充分表达了汉太望江楼在陕南名胜古迹中的重要地位。而今,望江楼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峨的风姿成为了汉中的标志性建筑。

  望江楼的南面为明朝所建的归荫堂.现有古汉桂数珠,每逢中秋时节香气四溢,成为汉中寻香访桂的佳处.桂荫堂的命名和桂树有关,意在汉中的官员和文人学士都会受到汉桂的庇护.

  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西南之间的必经之地,在*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栈道之乡”。首相我们先把这个栈字分开来看,左边是个木字旁,右边是浅水的浅字去掉三点水,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占到在当年是沿河道修建的,而且材料是木头。我们古人充分利用了当时的自然条件,足以见得我们古人是多么的的聪明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这个电子沙盘,这是以汉中为中心的秦巴交通分布图,关于栈道的整体布局,有南三北四之说,北四指的就是沟通关中和汉中翻越秦岭的四条道路,又叫北栈或者秦栈,由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子午道,又叫子午口,北口在西安的长安区叫子口,南口在汉中西乡县叫午口,刘邦当年来汉中时走的就是这条路,他边走边烧,最后子午道被烧毁了,迷惑了项羽,刘邦来到汉中后拜韩信为大将,养精蓄锐,声东击西,最后取道陈仓道打到了关中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的由来。子午道与今天的西汉高速的走向大致相一致。傥骆道是依傥水和骆水而取名的,傥水向北流到渭河,最后流到黄河,落水向南流到汉江,最后流入长江。傥骆道与现在西安到汉中的飞机的航线基本上是一致的。褒斜道,南口在汉中的褒谷口,北口在宝鸡眉县的斜谷关,长约235公里。陈仓道,北口在宝鸡市的陈仓,南口在勉县。南三指的就是从汉中到四川的这三条道路,又叫南栈或者蜀栈。是古代川陕的交通线。李白曾经感叹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这几条路是多么的崎岖。这三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金牛道,金牛道上曾经发生了*古代最大的一场骗局: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秦惠文王在秦岭深山踏青狩猎,偶遇蜀王。两国国君相见,出于礼貌,秦王就将随身携带的价值连城的玉佩赠给了蜀王。蜀王非常高兴,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也用布帕包了一块礼物送给了秦王,双方礼貌道别,乘兴而归。

  *人一向内敛含蓄,收到礼物之后一般是不会当面打开的,于是秦王回家之后打开一看,里面包的竟然是黄土。秦王气的破口大骂:蜀王竟如此的贪财!众大臣看见这种情况都一起恭贺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秦王问: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大臣们说:黄土代表国土,蜀王将自己的国土回赠给大王,还有什么比您的玉佩更值钱呢?秦王心里一想,也是啊!于是问道:接下来如何?于是谋士给他出谋划策。过了几天秦国放出消息说:大秦宝物甚多,尤以石牛为最,它每日不吃不喝,但能日日粪金,天天拉黄金。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和秦国的美女都想送给蜀王。这个消息传到了蜀王的耳朵里,蜀王高兴得睡不着觉,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当即下令蔬果五员大将亲帅蜀国大军迅速打通了蜀国通往汉中的道路以便迎取秦王相赠的礼物。因为迎取的主要宝物就是金牛,于是这条蜀道就叫做金牛道。金牛道开通之后,秦王如约将宝物绫罗绸缎和秦国美女送给了蜀王,蜀王乐的笑不拢嘴。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回去几天,秦国的大军就浩浩荡荡的从他开通的金牛道打了回去,蜀王没有任何准备措手不及,蜀国就此灭忙,从此蜀国也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中间的就是米仓道,因为翻阅米仓山而得名,东边的那条就是荔枝道了,说起荔枝大家就会不自觉的联想到了杨贵妃,不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条道路就是玄宗李隆基为爱妃杨贵妃修建的道路。据野史记载,当年了李隆基很喜欢杨贵妃,想娶她为妻,但杨贵妃说:嫁给你可以,但是你必须满足我吃荔枝的心愿,李隆基说这有何难,于是下令立即修建栈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巴蜀的新鲜荔枝送往华清宫,也就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别墅。这就是荔枝道的由来。

  关于栈道的情况我就介绍的这里,下面我们就去领略一下著名的汉魏十三品的风光。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汉魏十三品了,这些石刻都是当年从褒斜栈道石门摩崖石刻中凿迁到这里的,是汉魏石刻中最有名的是三通石刻了,1983年专门建成了专题陈列室加以保护。大家来看这通《开通褒斜道》,简称《大开通》。号称陕南第一名石,刻成于东汉永*九年,是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它全面的记载了开通褒斜栈道的历史经过。它的书法劲直硬瘦,是我国书法史上由小篆向隶书过渡的重要标本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价值。

  再看这通《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摩崖,简称《石门颂》。从题目我们不难看出“故”就是去世的意思,“司隶校尉”是一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杨君”是对杨孟文的尊称,“颂”是对他生*事迹的颂扬。这通摩崖被称为汉隶之极品,与略阳的《陠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它详细的介绍了杨孟文上书请求修复褒斜栈道的经过,成为研究汉中古代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了,它的书法劲道,刻在不*的石面上,显得尤为圆浑,有种古拙自然的意趣,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国之瑰宝。大家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过《辞海》,而其书名辞海二字就是取自于此,《汉中日报》的汉中二字也是取自于此。

  大家再看这通《衮雪》摩崖,相传为魏王曹操所写。据史料记载,曹操当年两次来到汉中第一次是曹操为了征讨木斗米教教主张鲁而来汉中,第二次适当曹操得知自己的爱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斩而定军山面临失守时率军来汉中。由于当时曹操和刘备的兵力悬殊不大,于是相持了两个月之后没有结果曹操边退回到了长安。当他亲临汉中时,在褒谷口看到水浪激石如白雪翻滚非常的漂亮,目睹此情此景之后于是欣然写下了衮雪二字。大家看这衮字,一撇一拉犹如翻滚的浪花,一点有如即将落水的水珠,极富动感。而雪字安静祥和。一动一静更体现了曹操书法的独到。后来有人问曹操“这个衮字为啥没有三点水呢”曹操笑着回答道“江中之水甚多,何须画蛇添足”。其实这只是古人的一种税法而已,我们都知道,古代汉字的书法是激昂就堆成的,他只不过是一个通假字而已罢了。但这足以见得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了。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的讲解就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行参观,谢谢大家

古汉台导游词4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位于汉中的古汉台更是美不胜收。

  古汉台主要由望江楼,桂荫堂,镜吾池组成。

  刚进入古汉台,便看到一幢高台。古汉台的最高处就是面前的这一座三层小楼,这座高楼便是望江楼。望江楼曾经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扩展,登楼只能看见高楼大厦了。

  在望江楼的'两侧,分别是石鼓寺和铜钟寺。石鼓寺中有一支石鼓。传说,这支石鼓是刘邦的上马石。在铜钟寺里有一口精致的大铜钟。

  继续向前行走,便到了桂荫堂。桂荫堂的命名与桂树有关,意在汉中的官员都会受到汉桂的庇荫。在桂荫堂前面是一潭水池,水池是清初所建的镜吾池,镜吾池为长方形,长13米,宽6米,中间为石拱桥。

  汉王刘邦建立了汉朝,建立了汉文化。刘邦在汉中留下的每一座阁楼,每一个物品,都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我爱望江楼,爱古汉台,更爱我美丽的家乡——汉中!

古汉台导游词5

  今天,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在教师带领下我们参观了非常有名的汉代遗迹——古汉台!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建筑,面积约8000*方米。公元前206年,刘邦自汉中发迹而的天下,逐定号为汉,他曾驻跸的宫廷被称为古汉台,刘邦为这里的汉王。刚到门口,便看见两只一米多高的石狮子蹲在大门口两旁像两位英勇的将军守护这古汉台,大门的横匾上写着“古汉台”三个书大字。

  走进大门绿草如阴的树木和茂盛的爬山虎真是绿的耀眼,我沿这石级向上,抬头就是望江楼,楼顶上是绿色的玻璃瓦,有几根粗壮的红色柱子上描绘着金花彩画,中间有绿色的栏杆,里面是*的书法展。*是清朝末期城固人,是有名是书法家。他的字雄浑有力,自成一派。望江楼前面有一个石头雕刻,刻着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写的“大风歌”。

  望江楼正南,昔建有桂荫堂,现有古汉桂数珠,听导游说:“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成为汉中城寻香访桂之处”。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镜吾池,洗心亭。楼东侧的石马,风格古朴是人们评论三国蜀将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阁内造型精美的铜钟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疑视铜钟,耳边似乎回荡着护国禅林里悠扬的晨钟暮鼓。素有汉中八景之一的“月台苍玉,”是楚汉时期的古物,也是古汉台现在存在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谓“刘邦下马石”,“试剑石”或谓“石鼓”,“宫廷柱础”。

  导游兴致勃勃的讲解道“望江楼周围绿意然,有皂角树、桂花树、铁树、旱莲、冬青、白玉兰等古树名木,皂角树有两座亭子那么高要两个大人才能合抱的树,春季开花,花香四溢,但不结果。”白玉兰的花朵像是铺上了一层雪白的棉花、向四周散发清香,吸引来许多蜜蜂,他们在花丛中快乐的翩翩起物。

  走进后院的东华厅,有关于古褒斜道和石垭子栈道的由来:石门垭子栈道、汉代的石积式栈道、栈道遗迹在今留坝县梨园乡石垭子村东岸。而此系早年乡民利用古线道壁孔营建的水?基地,目地在于抬高水位、便于灌溉,是古代交通与*代水利相结合的范例。

  时间过的真快呀!不知不觉回校园的时间就到了,我知道了古汉台是汉王刘邦驻军汉中的宫廷遗址年在此基础上建成汉中市博物馆。我还参观了各种名胜古迹。希望各地游客到陕西汉中来时一定要参观游览一下呦!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2)

——古汉台导游词优选【五】份

  古汉台导游词 1

  汉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不但风光秀丽,而且历史上有许多伟人都出生于此、奋斗于此、埋葬于此,三国时期蜀王刘备曾被封为汉中王,秦末汉王刘邦在此得韩信,并在此建造了他的行宫,我们汉中的城市名片——古汉台。今天,就请随着我去看看吧。

  一走进古汉台的大门,“汉中博物馆”五个大字顿时映入眼帘,衬着墙上绿色的爬山虎,令人眼前一亮。沿着大理石阶梯,扶着汉白玉扶手,来到一座金碧辉煌的木质六角形阁楼上,它就是远*闻名的望江楼。它始建于南宋,又名天汉楼。楼高17.5米,共有三层,融南北建筑之长,为清末明初建筑风格,今已成为汉中标志性古建筑。在一、二层的大厅中部,陈列着一些佛像,令人肃然起敬。站在楼上,凝望着繁华的城市,一种愉悦之情涌上心头。

  在望江楼旁边,有一颗雌性的皂角树,它已经在这里耸立了三百多年。听说古人曾经用皂角洗衣服,不仅节省开支,而且绿色环保,祖先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啊!在皂角树对面,还有两棵旱莲,是我们汉中市的市树。

  来到东华宫门口,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当年的寝宫了吧?现在,它是汉中*现代史陈列室,主要展出辛亥革命前夕到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汉中的.革命史以及左明、何挺颖和陈浅伦三位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站在这里,我真正感受到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

  穿过一片小竹林,来到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面前,这就是桂荫堂,因两边有九棵桂花树而得名。在它的正面,是著名的镜吾池,池水清澈碧透,中间有一个座桥,桥南端有一对石狮点缀。在古代,这个池子对官员有警示的作用。

  通过一个拱门,来到褒斜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栈道沿途设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其中褒城驿被称为“天下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的书法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可多得。《石门颂》的书法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有名。《石门铭》的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历史的记录,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实物标准,对中外书坛影响十分深远。

  渐渐地,我们陶醉在美好的汉文化中,更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是汉文化的传承者而骄傲、自豪!

  古汉台导游词 2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中心,楚汉相争时期筑建,面积约8000*方米。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刘邦驻汉中发迹而定鼎。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清代的陈毓彩有诗云“赤帝龙兴事已陈,层台巩固尚如新。当日宫廷湮没迹,此时郡国有仁人。”

  目录位置简介历史沿革历史遗迹主要陈列收缩展开位置简介

  古汉台,位于汉中市汉台区东大街26号,因为这里是刘邦在汉中当汉王时的王府,所以又称古汉台。现为汉中博物馆。

  历史沿革

  公元前206年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不久刘邦就率众从子午道来到汉中,由于当时包括汉中在内的西南地区还是蛮荒之地,刘邦心中自然不快。与刘邦同来汉中的萧何劝告刘邦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且“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所以“愿大王王汉中。”刘邦听后十分高兴,于是重整旗鼓,拜韩信为大将,经过四个月的精心准备,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灭掉三秦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举夺得天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刘邦在取得天下之后,定国号为“汉”。刘邦当年在汉中时的行宫遗址,就是汉台,人们仰其历史久远,又称其为古汉台。宋朝以至民国时期,汉台为汉中府署所在地。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北宋张少禹曾有诗句说,“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荒芜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发为供官员办完工之后的休闲娱乐之处。 1958年,汉中市以古汉台为馆址,建立了汉中博物馆,其建筑主要依托古汉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由自南而北逐级升高的三个院落组成,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修建了石门十三品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东西华亭、北大门仿古建筑群,重修了望江楼、桂荫堂,整修了庭院园林,形成了以明清建筑以主的园林式风格。

  历史遗迹

  古汉台

  走进博物馆,迎面一座高台,这就是汉王刘邦的宫廷遗址——古汉台,它高7米,坐北朝南,分三个台阶,是人工夯土建成的具有典型秦汉宫廷模式的遗址,后来人们常将这个台视作汉朝基业的象征。

  望江楼

  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三层高楼——望江楼,它就是南宋时修建的天汉楼。望江楼高17.5米,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望江楼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拓展,登楼已不能望江了。望江楼也已改成汉中博物馆的馆藏宗教造像陈列室。望江楼东西两侧,分别有铜钟亭和石鼓亭,铜钟亭里放着一口很精致的大铜钟,据说是明代汉中瑞王府的'遗物,为传世珍品。西侧石鼓亭内的石鼓,又名月台苍玉,玉质,传说是汉王刘邦的上马石,为“汉中八景”之一。

  桂荫堂

  望江楼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桂荫堂,据说堂前那几株大树就是古汉桂,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是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桂荫堂东西两面的建筑称为东华厅、西华厅,分别陈列有汉中革命史迹和古字画。

  镜吾池

  桂荫堂南面,是一潭水池,这是清初所建的镜吾池。镜吾池为长方形,长13米,宽6米,中为石拱桥,分别刻有“龙”、“虎”,为汉中道署十景之一。池旁一个圆形的石头上,镌刻着一首名为《镜吾池》的诗:“池塘如镜水*芜,照得今吾即故吾。莫笑萍踪飘不定,春风一约自同趋。”

  古汉台导游词 3

  此刻我起首领各人去旅行刘邦在汉中的王府——古汉台。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不肯来汉中,萧何劝谦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人物轶事,愿大王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见到汉中云云温润的天气,土地肥沃,河道纵横,盛产鱼米,便操作此地休养生息,训练士卒,囤积粮食。从此,他又拜韩信为上将军。韩信出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采用此计一举攻出散关,逍遥三秦,奠基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了眷念本身由汉中起身,遂定国号为“汉”。同时,在汉中“置名材,立宫室”,建筑了本身的行宫。

  古汉台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级升高连升三级。饱经风霜的汉台本日已经没有汉代的构筑了。北宋张少禹留下诗句“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萧条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拓为供官员办落成之后的休闲娱乐之处。本日汉台的风采就担任了南宋往后的面孔。园内古树名木繁多,有贵重的汉莲,百余年树龄的桂树,400年迂腐的皂角树。牡丹、凤尾竹、虞佳丽装点着汉台,使汉台这一处园林构筑以它的幽雅吸引着浩瀚的国表里游人。

  在汉台最高处耸立的望江楼就始建于南宋。它曾是汉中的最高层构筑,登临三楼向南远望,一眼就可以望见汉江。它是人们饱览汉中风物的最佳行止。到此刻望江楼二楼榴联上依然写着“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1958年在古汉台的.基本上建成了我们的汉中市博物馆。它一个遗址性博物馆,又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共有7个陈列室。望江楼一楼是宋墓出土文物陈列室,二楼是清末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陈”的汉中书法家**的书法陈列。对象华厅别离是革命史迹陈列和宗教造像陈列。桂阴堂作为姑且陈列室用于一些专题陈列。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在汉台南院办它们是第一批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即闻名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分为两个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位,别离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膊。开凿和栈道因时制宜建筑有7种差异的栈道形制;栈道沿途设官方办法的“邮亭驿置”,个中褒城驿被称为“全国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表里凿迁下来的13方佳构石刻,个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记实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行多得。清人杨守敬评价为“自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仿。”《百门颂》刻凿于公元148年,记实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奏请复通褒斜道的汗青。誊写者木意在于歌功颂德,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被后裔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尚有几方形貌褒谷风光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人所留下的。个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著名。《石门铭》记实了北魏褒斜道线路改道的汗青,书法也极其贵重。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世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汗青的记录,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实物尺度,对中外书坛影响异常深远。

  古汉台导游词 4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美丽古朴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的的汉中参观游览,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刘军波,大家可以叫我小刘或者刘导,我旁边的这位就是我们的.司机简师傅,简师傅虽然姓简,但是他的驾驶技术却是很不简单的。接下来的两天将由我带领大家畅游汉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汉中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汉中能玩的开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并预祝我们此次的汉中之旅能顺利结束,谢谢大家!

  汉中城内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就是这座占地14000*方米、台垣高耸气势恢宏俨如城垒的古汉台了。相传古汉台建于公元206年,刘邦建国之初汉中太守田叔在此为刘邦建造的行宫。

  据《史记记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违背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而立刘邦为汉中王。为了麻痹项羽,刘邦入汉中时烧掉了走过的栈道。进入汉中后,他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一方面训练军马,一方面储备粮草。与此同时,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北越秦岭占领关中,继而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汉中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汉朝的发祥地.刘邦在汉中的时间虽短,但遗留下来来的古迹却很多,古汉台就是其中的一处.

  古汉台最早叫汉台,又名七星台,坐北朝南,最高的台地高达7米,为人工移土夯成。自汉以来,这里便成为汉中府署官员的游乐场所。历代都有修葺现耸立于东北隅的天汉楼就是望江楼的初称。明国七年,望江楼经道尹主持重建并正式命名,此后再无更易。我国古代都有在名胜处临江建楼的传统。一般统称为望江楼。也有冠以雅号的如黄鹤楼、滕王阁等。登之可以饱览山水,陶冶性灵激发诗性。但古汉台的望江楼却与众不同。此楼远离汉江数里之遥,为何会谓之望江楼呢?原来汉台地势高,加之古汉台高七米,望江楼正是利用这一高台优势。古时汉江水源丰沛,航运繁忙,等此楼可清晰饱览碧波东流白帆点缀的如画美景,汉水东去三千里,秦地南来第一楼这里两局诗充分表达了汉太望江楼在陕南名胜古迹中的重要地位。而今,望江楼以其别致的造型巍峨的风姿成为了汉中的标志性建筑。

  望江楼的南面为明朝所建的归荫堂.现有古汉桂数珠,每逢中秋时节香气四溢,成为汉中寻香访桂的佳处.桂荫堂的命名和桂树有关,意在汉中的官员和文人学士都会受到汉桂的庇护.

  汉中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西南之间的必经之地,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栈道之乡”。首相我们先把这个栈字分开来看,左边是个木字旁,右边是浅水的浅字去掉三点水,那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占到在当年是沿河道修建的,而且材料是木头。我们古人充分利用了当时的自然条件,足以见得我们古人是多么的的聪明了。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这个电子沙盘,这是以汉中为中心的秦巴交通分布图,关于栈道的整体布局,有南三北四之说,北四指的就是沟通关中和汉中翻越秦岭的四条道路,又叫北栈或者秦栈,由西向东分别为“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子午道,又叫子午口,北口在西安的长安区叫子口,南口在汉中西乡县叫午口,刘邦当年来汉中时走的就是这条路,他边走边烧,最后子午道被烧毁了,迷惑了项羽,刘邦来到汉中后拜韩信为大将,养精蓄锐,声东击西,最后取道陈仓道打到了关中灭了项羽统一了天下,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的由来。子午道与今天的西汉高速的走向大致相一致。傥骆道是依傥水和骆水而取名的,傥水向北流到渭河,最后流到黄河,落水向南流到汉江,最后流入长江。傥骆道与现在西安到汉中的飞机的航线基本上是一致的。褒斜道,南口在汉中的褒谷口,北口在宝鸡眉县的斜谷关,长约235公里。陈仓道,北口在宝鸡市的陈仓,南口在勉县。南三指的就是从汉中到四川的这三条道路,又叫南栈或者蜀栈。是古代川陕的交通线。李白曾经感叹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这几条路是多么的崎岖。这三条道路自西向东分别为金牛道,金牛道上曾经发生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场骗局: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天秦惠文王在秦岭深山踏青狩猎,偶遇蜀王。两国国君相见,出于礼貌,秦王就将随身携带的价值连城的玉佩赠给了蜀王。蜀王非常高兴,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也用布帕包了一块礼物送给了秦王,双方礼貌道别,乘兴而归。

  中国人一向内敛含蓄,收到礼物之后一般是不会当面打开的,于是秦王回家之后打开一看,里面包的竟然是黄土。秦王气的破口大骂:蜀王竟如此的贪财!众大臣看见这种情况都一起恭贺到: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秦王问:有什么可喜可贺的?大臣们说:黄土代表国土,蜀王将自己的国土回赠给大王,还有什么比您的玉佩更值钱呢?秦王心里一想,也是啊!于是问道:接下来如何?于是谋士给他出谋划策。过了几天秦国放出消息说:大秦宝物甚多,尤以石牛为最,它每日不吃不喝,但能日日粪金,天天拉黄金。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和秦国的美女都想送给蜀王。这个消息传到了蜀王的耳朵里,蜀王高兴得睡不着觉,天上掉馅饼,不要白不要,当即下令蔬果五员大将亲帅蜀国大军迅速打通了蜀国通往汉中的道路以便迎取秦王相赠的礼物。因为迎取的主要宝物就是金牛,于是这条蜀道就叫做金牛道。金牛道开通之后,秦王如约将宝物绫罗绸缎和秦国美女送给了蜀王,蜀王乐的笑不拢嘴。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刚回去几天,秦国的大军就浩浩荡荡的从他开通的金牛道打了回去,蜀王没有任何准备措手不及,蜀国就此灭忙,从此蜀国也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中间的就是米仓道,因为翻阅米仓山而得名,东边的那条就是荔枝道了,说起荔枝大家就会不自觉的联想到了杨贵妃,不错“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条道路就是玄宗李隆基为爱妃杨贵妃修建的道路。据野史记载,当年了李隆基很喜欢杨贵妃,想娶她为妻,但杨贵妃说:嫁给你可以,但是你必须满足我吃荔枝的心愿,李隆基说这有何难,于是下令立即修建栈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巴蜀的新鲜荔枝送往华清宫,也就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别墅。这就是荔枝道的由来。

  关于栈道的情况我就介绍的这里,下面我们就去领略一下著名的汉魏十三品的风光。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汉魏十三品了,这些石刻都是当年从褒斜栈道石门摩崖石刻中凿迁到这里的,是汉魏石刻中最有名的是三通石刻了,1983年专门建成了专题陈列室加以保护。大家来看这通《开通褒斜道》,简称《大开通》。号称陕南第一名石,刻成于东汉永*九年,是现存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它全面的记载了开通褒斜栈道的历史经过。它的书法劲直硬瘦,是我国书法史上由小篆向隶书过渡的重要标本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价值。

  再看这通《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摩崖,简称《石门颂》。从题目我们不难看出“故”就是去世的意思,“司隶校尉”是一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杨君”是对杨孟文的尊称,“颂”是对他生*事迹的颂扬。这通摩崖被称为汉隶之极品,与略阳的《�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它详细的介绍了杨孟文上书请求修复褒斜栈道的经过,成为研究汉中古代交通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了,它的书法劲道,刻在不*的石面上,显得尤为圆浑,有种古拙自然的意趣,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国之瑰宝。大家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曾经出版过《辞海》,而其书名辞海二字就是取自于此,《汉中日报》的汉中二字也是取自于此。

  大家再看这通《衮雪》摩崖,相传为魏王曹操所写。据史料记载,曹操当年两次来到汉中第一次是曹操为了征讨木斗米教教主张鲁而来汉中,第二次适当曹操得知自己的爱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被斩而定军山面临失守时率军来汉中。由于当时曹操和刘备的兵力悬殊不大,于是相持了两个月之后没有结果曹操边退回到了长安。当他亲临汉中时,在褒谷口看到水浪激石如白雪翻滚非常的漂亮,目睹此情此景之后于是欣然写下了衮雪二字。大家看这衮字,一撇一拉犹如翻滚的浪花,一点有如即将落水的水珠,极富动感。而雪字安静祥和。一动一静更体现了曹操书法的独到。后来有人问曹操“这个衮字为啥没有三点水呢”曹操笑着回答道“江中之水甚多,何须画蛇添足”。其实这只是古人的一种税法而已,我们都知道,古代汉字的书法是激昂就堆成的,他只不过是一个通假字而已罢了。但这足以见得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了。

  好了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的讲解就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行参观,谢谢大家

  古汉台导游词 5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ForestofStoneStelesMuseum)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米。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3)

——云岗石窟导游词 (菁华3篇)

云岗石窟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姓詹,大家可以叫我詹导游。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岗石窟。云岗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西约16公里处,现在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云岗石窟。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岗石窟的山门,云岗石窟依山开凿,现存主要洞窟45个,分为东、中、西三区。云岗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魄力最为雄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厚多采, 华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髓。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第5、6窟、五华洞、昙曜五窟。

  第五窟 位于云岗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心坐像高17米,是云岗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美好。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修建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 窟*面*方形,中心是一个衔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划雄伟,雕饰华丽,技法精辟,是云岗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9窟至第13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绘,彩绘后的五个洞窟异常华丽,五彩斑斓,被人称为五华洞。五华洞分为两组,分别为第9、10窟和第11、12、13窟。

  各位,大家面前就是西区第16、17、18、19、20号洞窟,这5个洞窟宏伟壮观,场面开阔,为北魏早期的石窟,由著名高僧昙曜负责开凿,*惯称:昙曜五窟。

  各位,云岗石窟的导游暂时告一段落。通过游览云岗石窟,大家或许对石窟寺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或者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一点兴趣。愿这次游玩能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谢谢大家!

云岗石窟导游词2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岗石窟。请大家在参观示意图前稍事停留,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云岗石窟的概况。云岗石窟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

  石窟开凿在武周山的山崖上,武周山的最高处称云岗,故名云岗石窟。我国新疆*尔自治区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

  好了,请大家跟我来,我们去看因雕刻技术精湛,雕刻内容丰富而被称为第一伟窟的第六窟。大家可以回忆第五窟的风格来对比参观。其窟*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环绕塔柱下层四周和东南西三壁的中心,工匠们精心雕刻33幅表现释迦牟尼的故事。这是*现在最早最完整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整个洞窟雕饰富丽堂皇,几乎找不到一点没有雕刻的空间,真是一座热闹拥挤,玲琅满目的佛国世界。窟中石雕造像有3000多尊,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牟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加佛母洞。也可以说是孝文帝为其祖母冯氏开凿的祈福洞。

  第六窟的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代表了北魏传统石刻艺术的最高境界。细心的朋友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文帝时期开凿双窟?而且洞窟风格截然不同?这其实和北魏的历史有关系,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第18窟的主佛像是一尊披着千佛袈裟的释迦立佛,之所以称之为千佛袈裟,是因为袈裟上刻有无数的小佛像,属世界罕见。那么这尊佛像有什么内涵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它左手将袈裟扶在胸口,手势呈忏悔状,给人深思忏悔之感,其实这尊佛代表太武帝拓拔焘,他曾经灭过佛法,但昙曜考虑到他完成了北魏统一大业,合情合理地设计出此千古独有的.造像,第18窟也是有唯一笑佛的石窟。

  来到第20窟前,我们看到的是云岗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露天大佛,它是在1000多年前的辽代,发生坍塌后,露天而坐的,关于他有两种说法,可以说是文成帝的化身,是昙曜为报答知遇之恩而造。也可以说是完美的佛的化身。

  好了,讲解就到这里,请大家自行观看。

云岗石窟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同市。大同位于太原盆地北端,是国家级历史名城。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云岗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现在咱们参观的云岗石窟是约在公元460年的北魏文成帝时期开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万多尊。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那么同时在2001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岗石窟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好了朋友们,现在大家就随我进入云岗石窟的山门,在我身后的便是云岗石窟的参观示意图。

  云岗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富丽瑰奇,是云岗艺术的精华。

  石窟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云岗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我们去的时候由于9到13窟在维修,于是我们就直接来到了16窟。

  第十八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十九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岗第二大造像。

  第二十窟为露天造像,也是最震撼我的一个。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岗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佛像的微笑更是威严,仿佛在警示着一千年来的后人们。

  云岗石窟处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岗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艺术家们把它比喻成东方的罗马石雕。有人发现这些石雕作品,融合了中西的艺术,因而具有特殊的魅力。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4)

——五台山的导游词 (菁华3篇)

五台山的导游词1

  游客们大家好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好,现在我们去全寺的中心,显通寺的重要建筑,大雄宝殿,它是五台山殿宇之最,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一亩二分,里面供奉横三世佛。中间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雄宝殿即释迦牟尼的尊称,寓意像大勇士一样,英勇无畏,无畏一切,殿堂采用108根木柱支撑整个大殿,进到大殿感到十分宽敞,此殿,是五台山最大的大雄宝殿,也是寺里举办盛大佛事活动的场所这是显通寺的第一大特色----全木结构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白色全砖建筑是无梁〔量〕殿,由于它全部用砖垒砌而成。没有用梁柱,所以叫无梁殿,又因为它代表的是佛法的无量,所以我们称之为无量殿,从外观看,似欧洲建筑,并且涂成了白色,白色在西方代表纯洁,在这里象征佛教的无限光明。

  整个大殿从外看是7间,实际为3间,外观2层,内为1层。殿内中间供奉佛祖的抱身像卢舍纳佛,体现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取释迦牟尼曾在7处讲经9次之意,所以外观7间,这座大殿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有*400年的历史了。此殿没有梁柱支撑,殿顶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墙体支撑这是显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砖结构建筑穿过供奉有千钵,千手,千释迦的千钵文殊殿,我们就来到了铜殿。此殿是我国仅有的三座铜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内中这尊铜铸的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四壁上的铜铸小佛琳琅满目,有万尊之多,故也有人称之为万佛殿,此殿是明万历年间,妙峰祖师化缘十万斤铜所造,民间所流传“显通,显通,十万斤铜”,就是由此而来。此殿也是显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铜结构建筑现在是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大家可以尝尝原*的锅魁,莜面窝窝,高粱面鱼鱼,还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得台蘑,可以看看在民间流传了300年,具有山西黄土文化特色的剪纸,也看看形制美观的澄泥砚。

  夜色将至,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们游览了五台山青庙之首----显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砖,全铜不同时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寺院,有人说五台山是“一部佛国寺,百座艺术宫”,我觉得很贴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五台山的导游词2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我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最后一句讲什么:“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康熙为他爸爸附了这么一首诗,你说顺治出没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

  前面讲的称五台山为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所以称为清凉山。其实称五台为清凉的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台山参访自然离不开佛法的光辉。在佛教中,称我们人间为苦海,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挣钱,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小蜜,烦恼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烦恼佛家称它为热恼。而清凉山呢,也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它超出尘世热恼之外,乃一处清凉圣地。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尘世间的烦恼,另外,它不仅自已超出,还能灭度世间众生的烦热。古人常常敬称佛法为甘露法雨,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甘露法雨有什么现实功效呢,它能让众生把这个世间的苦恼看得破,认得清。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悬崖勒马,苦海回头。

  什么叫看得破,认得清,就像那英的那首歌——雾里看花,借我一双慧眼吧。向佛祖去借,向文殊菩萨去借吧。有了一双慧眼,会教我们能够认清哪些东西是真的对自己有用处的,哪些东西是有害的。哪些事情当为,哪些事情不当为。何时进,何时退,古人讲的进退有度,这个尺度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什么叫站得高望得远。佛家一个基本理论三世因果。对于灵魂的无有以及前世存在与否的研究,西方科学家正在如火如荼的在搞,并且已经取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大家都听说过催眠术吧,它是怎么兴起的呢。因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成年后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都是他们小的时侯,孩提时期受到打击而形成的。导致后期的心理扭曲以及心理疾病。他们希望这些心理疾病的病人在接受催眠的时侯将他们小时侯受的委曲、这些病灶通过催眠回忆起来,讲述出来,心理医生再进行同步的心理引导,从而把他们的病灶根除。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所以催眠术在西方很盛行。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催眠与睡眠是不一样的,虽然两个都是眠,但是这两种形制下的脑电波是不一样的。催眠这个词的翻译其实是不太准确的。那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许多病人在催眠的形制下,本来想让他们回忆起小时侯的病灶,但让科学家们大为吃惊的是,这些人,有许许多多人回忆起的不仅是小时侯,而是前世甚至是前几世的事情。而这些病因不是在今生,而是在前世甚至前几世以前,因为受到的巨大的恐惧和苦难形成的。这些病人在催眠讲述的同时,医生都给他们录了音,同时进行了很有效的心理引导,很多病人,严重的心理病人,就是这样完全康复了。这是西方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所谓的科学,就是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实证求真,另一个是可重复性。在催眠研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他是美国的史蒂劳斯博士。他做出的这些确凿案例的不下上万次。几十年间,上万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向他证明:前生的存在,因果的轮回。当然史蒂劳斯博士本身是一个基督的徒,基督x是不讲轮回的,他只讲下一世的天堂和地狱。所以这个结果也曾让他诧异过一阵。但是他还是将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了,因为他觉得有意义把这个实相公布于世人去研究。并且,当时教授所处的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西方世界并未象今天对轮回研究那么普遍并且公开。在那种情况下,教授是要冒着牺牲自己学术生涯的情况下出了一本著作,那就是著名的《前世今生》。这本书出版后,教授是准备接受一片责骂与置疑的,但出他意料之外,许多他的同行,也都是心理医生,非常支持他,并向他提供了大量他们在催眠状态下病人们相似的案例,他们都能够多少回忆起多世以前的情况。并且那些其他的医生对教授说,我们也收集了许多案例,但我们都没敢发表,您是天下第一人,因为我们也很怕遭到置疑和责骂。因为《前世今生》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美国核心科研杂志《神经与大脑》杂志发表了一篇对于此书的评论,他说:“如果史蒂劳斯博士不是在创造一个巨大的错误,则他必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大家都知道伽利略因为反对地心说,被终生囚禁,而布鲁诺甚至被活活烧死。幸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的时代,所以不会再像布鲁诺那样的担忧。我讲了美国科学家对轮回的研究是什么意思呢,史蒂芬斯博士他自已,一个基督x徒,他在研究出这些成果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下一生生命的遭遇,完全是你自已造就的。”并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佛、菩萨、鬼神主宰的,而是自已造做的。正如*一句古语叫做“自作自受”一样。佛家一句名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是,今生做者是。”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更精确全面了一些。所以我们知道了前生后世的存在,这会给我们现实生活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凡事可以随之往开了想了,怎么样呢,比如说,也许我们现在挣得没有别人多,住得也许没有别人好,境遇比不上别人强,但我们并不比别人傻,也许上学时我还比他成绩好呢,怎么会是这样呢。并且不是我们今世里没有努力。那是什么原因呢,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自已前世里没有种下这么大的福哇。正所谓一句古语:“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这样一想,就可以想开些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放眼看一看,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就生在富人家,叨着金汤勺出生的。而又有些孩子,生在边远的农村,衣食无着,忍寒忍饿。为什么生下就是如此不*等?另外,史蒂芬斯博士还得出一个结论:今世如果你有什么天赋的话,那是你前世里积攒下来的,不是今生你短短几年、十几年间就学得来的。所以白居易有一句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所以做父母的对孩子要善加引导而不是强迫。

  另外更为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烧香供佛,“香”是代表信香,代表佛门的“戒”与“定”。其实佛家也很讲究以花供佛,花是什么意思呢?是代表种善因必有善果,反之种恶因必有恶果。所谓的“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我们今生既使不如别人,那没关系,我们还有未来,乃至还有来生。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高、放远,不要与人争眼前的利益,不必去争眼前的得失。也许别人费了大劲得来的果实,因为它的来路有些斑点,虽然香车美女围绕,但这眼前的一切可能是潘多拉的匣子,他那个未来堪忧。也许我们这一世穷困潦倒,仅供温饱,但心中有我们中心思想,有我们的理念、追求和底线,正如供佛以香美的花儿一样,自然有香美的果实。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所以前面才讲,佛法是清凉的甘露法雨,可以灭却人间多少苦恼,解除苦厄。这是佛法的启示,讲求凡事从因上去解决未雨绸缪。另外,冤冤相报何时了等这些名言警句也是从佛门因果轮回中得出的重要启示。

  假如三世因果可以张明的话,对于现实社会的人心维善乃至治安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有识之士细一思维必会得出的结论。比如说人们明了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后,假如得了些委曲他也许会想开些,受些冤枉也能大度些,别人对不起自已也能忍让些,要做违法乱纪做奸犯科前也要惦量些。

  正因为佛法可以让可以让众生看得破,认得清,站得高,望得远,还可以让人悬崖勒马,苦海回头。从而佛教(佛陀的教育)才能够让众生有一个真正的吉祥安康的未来。这也是清凉山称为清凉的重要意义之一。

五台山的导游词3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五台山旅游区。我是导游李敏楠。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的家乡――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走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测的“镇妖石”,欲静却动的“风睡石”,神仙睡过的“睡仙石”,深不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5)

——古琴台导游词 (菁华6篇)

古琴台导游词1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游览武汉市著名的名胜古迹——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伯牙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龟山脚下和美丽的月湖之滨,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古琴台最早修建于北宋初年,主要是为了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二位大音乐家——俞伯牙和钟子期在此相遇,相知并成为知己的故事而修建的。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乐声幽雅,素有天籁之音的美誉,相传为伏羲氏所发明制作。据说有一天伏羲氏看见五星之精气落在梧桐树上,引来凤凰在此作巢。因此他知道这是一棵上好的梧桐树,适合制作乐器。这棵树高三丈三尺,按照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敲一敲,声音太清,而取下一段呢,声音又太浊,而中间一段呢,恰好清浊相兼,音色优美。后来伏羲氏请能工巧匠制成乐器,因其音色高雅,好似瑶池之音,又称瑶琴。据传说此琴弹到最高妙的境界,啸虎闻而不吼,哀猿闻而不啼。有一次颜回到孔子家,听到孔子在弹琴,而琴音幽沉,颜回就问孔子琴声中为何有股杀气,孔子说正弹琴时,却看见一只猫捉老鼠,想让它捉到吧,又怕它捉不到,因而琴声中就露出贪杀之意。可见琴声不仅能模仿各种自然界的`声响,而且连情感的细微变化也能通过琴声表露出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位技艺更加高超的大音乐家俞伯牙,史书上说他弹琴的时候连正在吃草料的牛马也会仰首倾听,可见其技艺之精妙。他的琴虽然弹的好,却很少有人能听懂他的琴音,能够理解他的琴意的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因此,他虽然云游四方,却常常感叹没有知己。俞伯牙是楚人,却在晋国做官,正所谓楚才晋用。一天,他受晋王派遣,出使楚国,拜会楚王之后,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夜晚遇上狂风暴雨,便泊船于龟山下避雨,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只见风*浪静,云开雾散,现出一轮明月,伯牙见此景琴兴大发,拿出随身携带的瑶琴,坐在船上对月弹奏,悠悠琴声在江面回荡,突然琴弦断了一根,按照古时候的说法,弦断必有人偷听。俞伯牙断定附*一定有一个精通音律的高人在听他弹琴,即派随从上岸寻找,不久,随从带来一位衣衫褴褛的砍柴人到船上。原来砍柴人名叫钟子期,是一位学识高深,对音乐有着很深造诣的隐逸之士。

  两人寒暄之后,钟子期既请俞伯牙弹琴,俞伯牙首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高山,子期赞到:“巍巍乎若高山”,俞伯牙低沉不语,又弹了一段曲子,意在流水,子期又赞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非常高兴,于是两人结为知己,并约定来年八月十五日,再次相会。第二年的八月十五日,俞伯牙早早来到相会的地方,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于是他就沿着钟子期回家的路线一路寻找,半路上碰见一位老者,一问方知老人乃钟子期的父亲,钟子期几个月以前就因为劳累成疾而去世了。俞伯牙听了以后,万分悲痛,跟着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墓前,他取出心爱的瑶琴,弹了一首非常凄婉的音乐寄托哀思。当地的老百姓听不懂他的琴声,大家都哈哈大笑。俞伯牙更加悲哀,他用力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直把瑶琴摔成两段。大家就问为何摔碎瑶琴?伯牙遥遥头,说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诗中表达了俞伯牙的心声,既要结交一个朋友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找到一位心心相印的知音可就太难了。也难怪俞伯牙摔碎瑶琴,发誓永不鼓琴,是所谓“相知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后来,人们有感于俞伯牙和钟子期深厚的友谊,高山流水成为友谊的象征,知音也成为知心朋友的代名词。高山流水后来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传统名曲,为后世之人所传诵。1977年,美国发射的飞行器旅行者号太空船上携带有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中录有二十七段各国的音乐,其中选中的唯一一首*音乐就是“流水”,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递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抵达古琴台的门口,请大家跟我一道参观。

  这里是琴台蜡像馆,它以蜡像的形式记述了刚才我给大家讲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

  穿过回廊,大家请看,这里有一座照壁,上面有一块石碑,上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当年道光皇帝赐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做官50余年,官至一品封疆大吏,按说应聚积不少财富,可他为官清正廉明,重用贤才,兴修水利,不徇私情,到他七十岁退休时依然两袖清风,为时人所称道。退隐之后他在琴台修一座石屋寄居,但依然忧国忧民。后来道光皇帝赐给“印心石屋”四个字,表示皇帝和臣子心心相印之意,当然这只是古代皇帝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而已。“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是用阴阳笔法镌刻而成,远看凸突而出,*看却凹陷而入,表现出高超的雕刻技巧。

  好,这里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广东梅县人,曾任汉阳粮道,是清末有名的才子。有一年冬季,他冒雪来到琴台凭吊古迹,想到俞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不禁感叹不已。随即,他摘下一束竹叶,饱蘸浓墨,就在这块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因是用竹叶书写的,又名竹叶书。

  噫嘻乎,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

  宋湘在诗中对知音的故事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不管怎样,由于书法精妙,被誉为诗书双绝,也被称为琴台一宝。*、*等*参观后十分喜欢,嘱托身边工作人员把宋湘题刻拓片带回去观赏。

  各位朋友,中间这座由汉白玉石栏砌成的高台就是伯牙台了,中间石碑上刻着“琴台”两个大字,据说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题,背面是五十年代重修琴台记。石栏四周是琴台故事的浮雕。相传俞伯牙就是在这里弹琴时结识了钟子期,并结为知音。

  这座富丽雄伟的半歇山顶殿堂是琴台的主要建筑,额坊上四个大字“高山流水”,拓自宋湘竹叶书。这里经常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宏扬知音文化,因为知音文化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重友情,轻物质利益的传统美德。

  这里是知音雕塑,旁边琴童怀抱瑶琴,俞伯牙微躬拱手向钟子期致意,表现他遇到知音的欣喜之情。

  塑像的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月湖,远处的梅子山依然郁郁葱葱,时光如果可以倒转,我们多想回到故事发生的时刻,见证这段令人心动的故事。大家的右手边是巍巍的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在一起,周围现代化的建筑栉比鳞次,又在提醒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那久远的故事好似已离我们远去,知音对我们还有意义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依然需要知音,依然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

  现在我提议,我们大家照个合影好吗?让琴台作证,让青山作证,让月湖作证,愿各位的友谊更加长久,愿各位的爱情更加甜蜜,愿每一个人都找到人生的知己。漫漫人生路,但求一知己。

  好了,各位朋友,琴台就参观到这里,谢谢各位!

古琴台导游词2

  (上车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武汉楚云旅行社,代表武汉980万人民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游玩。我很荣幸地成为*最大姓氏家族的一份子,那大家猜一猜,我姓——恩,大家都猜对了,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他是地地道道的武*,驾驶经验也相当丰富,那么大家就可以放心乘坐了啦。今天呢,就有我们两个为大家服务,一路上大家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力满足的。最后也预祝大家在整个旅途中都游得开心玩得尽兴。看,有些游客朋友都迫不及待了,那我们现在就上车开始我们的寻觅知音之旅吧。

  (在车上)

  大家知道,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因为诗仙李白的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武汉又被称做“江城”。那大家知道江城武汉的三大名胜是什么么?恩,对了,它们分别是黄鹤楼,晴川阁,以及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古琴台。

  古琴台位于汉阳,东对龟山、北临月湖,山水相映,景色秀丽。

  又因为它绵厚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也是湖北省的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古琴台这个景点来源于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那就是传说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古琴台就是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这一对知音之间的友谊而修建的。

  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是楚国的领地。有一个叫做俞伯牙的人,他虽是楚国人,但却在晋国做官。俞伯牙是当时最著名的琴师,他的琴声能够模仿自然界中的很多种声音,并且能表达出很多情感。但是却没有什么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有一年,俞伯牙奉晋国国君之命出使楚国。在完成使命以后,俞伯牙乘船逆汉水而上,准备返回晋国。但刚启程不久,就在汉阳遇上了大雨。由于风雨所阻,俞伯牙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边等待雨停。俞伯牙命令仆人取出随身携带的七弦琴,看着旁边的高山,听着汉水的涛声,就在船舱中抚起琴来。他弹着弹着,突然,琴弦断了。按照当时的说法,琴弦断了说明有人在偷听。于是,俞伯牙命仆人下船寻找偷听之人。过了不久,仆人带上来一位樵夫。这位樵夫告诉俞伯牙,他叫钟子期,生活在汉水边,以砍柴为生,闲暇时喜欢读些诗书。刚才在附*躲雨,被俞伯牙的琴声吸引而来到了船边,并非有意偷听。俞伯牙听完钟子期的叙述,上下大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樵夫虽然衣衫褴褛,但谈吐不凡。便问他:“你偷听我弹琴,但是你能听懂其中的寓意吗?”钟子期答到:“能。”于是,俞伯牙马上换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后,问钟

  子期:“何也?”子期答到:“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曰:“荡荡乎,若流水。”俞伯牙立即走到钟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动地说:“我今天终于找到知音了!”两人畅谈了一宿,甚是情投意合。但是,第二天一早已是雨过天晴,俞伯牙必须回去复命了。两人分别时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久等不到子期。于是,俞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这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钟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俞伯牙,钟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俞伯牙会在这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俞伯牙。并要求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钟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弹完之后,就在钟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据说就是俞伯牙所作。

  但是这个故事并非传说, 它还可从汉阳区、汉阳县蔡甸区内 的一些地名、古迹得到印证。如汉阳区十里铺一带有琴断口, 相传为俞伯牙绝弦之地。汉阳区仙女山附**塘渡有碎琴山, 为伯牙闻 子期去世悲痛欲绝, 摔琴以谢知音之处。在蔡甸区新农乡马鞍山有

  钟子期墓、子期故里。

  而这两位音乐大师之间的故事之所以这么广为流传正是源于人们对渴望情感共鸣的普遍诉求。现在我们常常用来比喻知心朋友的“知音”一词,就是出自这个故事。但我们对“知音”这个词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友情的阐述。从抽象化的“人”的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我们会发现知音文化渗透在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每个人都在强调着自我强调着个性,我们渴望被理解却不愿意去理解,所以,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啊,知音难寻啊。现在,受伤的情侣、离婚的夫妻越来越多了,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啊,爱情伤不起啊。现在,留守儿童的问题没有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感叹,啊,孩子,回家吧。现在,美国转嫁金融危机,利比亚叙利亚混乱不已,我们也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啊,和*和与发展怎么这么艰难啊!我所说的这些问题只是九牛一毛,相信大家有更多的体会。我想,如果大家都能把知音的意识自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那么,每个人的人生将会更加有价值有意义,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这就要求我们去换位思考,去将心比心,去了解对方的思想与意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后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据《皇宗书录》中记载, 琴台在北宋时已有之, 因年代久远, 历经兵荒马乱, 现在其遗址已荡然无存。到清嘉庆年间, 湖广总督毕秋 帆重修古琴台,恢复其旧貌。然而,咸丰年间,由于太*天国运动,古琴台又毁于战火,成为一片废墟。光绪八年古琴台有的已重修。光

  绪十年,由杨守敬主持将各种文章重新镌刻于琴台碑廊中, 并书“ 古琴台”三个大字。光绪二十年,古琴台又进行了一次维修。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过程中琴台又遭到严重破坏,民国年间又维修过几次。建国后, 党和*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 在修建汉水公路桥和长江大桥时, 都曾通盘筹划保护和美化琴台及周边的月湖景区。 1956年, 人民*拨款将久已失修的古琴台进行了全面维修, 并 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游人观光琴台后, 还可在 文化宫内小憩娱乐。80年代初, 武汉市总工会出资对古琴台及工 人文化宫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改建,使其成万一处颇具特色 的综合性娱乐场所。

  所以,琴台地方虽小,整个建筑群仅占地15亩,其中的内涵与沧桑却意味深长耐人咀嚼啊。希望这次由小李陪着的寻觅知音之旅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并且觉得不虚此行。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的车已经到了古琴台停车场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有序下车,让我们一起走进知音故事,感悟知音文化吧。途中,请大家注意安全,同时也不要离队哦。

  (下车后)

古琴台导游词3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时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

  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古琴台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湖景相映,景色秀丽,幽静宜人,文化内涵丰富,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清朝嘉庆初年,湖广总督毕沅主持重建古琴台,请汪中代笔撰《琴台之铭并序》(一说为《汉上琴台之铭并序》)和《伯牙事考》。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彭年撰《重修汉阳琴台记》。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杨守敬主持并亲自书丹,将《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重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古琴台景区的主要景点归纳起来有:

  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蜡像馆”;

  清朝道光皇帝为陶文毅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

  “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

  碑廊内有《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等碑刻;

  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湖北督粮道、书法家宋湘以竹叶代笔蘸墨书写的《琴台题壁诗》。

  1976年修建琴台时的遗物“琴台”方碑;

  *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以及山清水秀的“高山流水”水榭长廊等。

  伯牙台,是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台的中央刻有相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琴台”二字的方碑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琴台内有专门的古琴馆,琴台太和琴社坐落于古琴台内印心书屋对面的琴园内,院内专设古琴社,对外开放,教授古琴演奏技法与古琴知识,琴社环境典雅,师资过硬,是武汉爱好古琴和学*古琴的理想去处。

  整个建筑群占地15亩,规模不大,但布局十分精巧雅致,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主要建筑协以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层次分明。院内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互相映衬。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地形,和*园林设计中巧于借景的手法,把龟山月湖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古琴台导游词4

  高山流水的成语典故,千古传颂,知者甚众,令无数人唏嘘感慨。故事的背后,说出了世间知音难觅、友情弥足珍贵的道理。

  相传,春秋时期,在晋国做大夫的琴师俞伯牙回乡探亲途经汉水,泊舟上岸,遇见从山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愈伯牙坐于石上鼓琴抒怀时,见钟子期放下柴担,站在那里凝神静息,听得十分投入,伯牙琴技高超精妙,心事赋琴,在琴中奏出自己的志向。伯牙抚琴志在高山,子期脱口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抚琴志在流水,子期又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赞叹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赶忙起身施礼,和子期结拜为只弟,引为知己。这一晚,恰是中秋月圆。依依惜别时,他俩约定来年中秋再次相见。未承想,到了第二年,钟子期染疾而亡。伯牙不见故友,心中悲切,摔琴断弦于子期墓前,以谢知音,终生不再鼓琴。知音一去,琴有谁听?痛哉!

  "一片弹琴石,千秋于客寻。牙期偶相遇,山水感知音。"高山涼水遇知音的典故,成为中华民族的桩千古韵事。

  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人这一生,知己难求。虽然,谁都渴望获得一份忠贞不渝的爱情,谁都希冀拥有可以生死相依的友情,然而,真正情缘相投,心灵相通的知音少之又少。所以,到头来只能发出"茫茫人海,知音是谁"的无奈吁叹和无处排遣的孤独怅惘了!

古琴台导游词5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知音文化”发祥地——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脚下美丽的月湖之滨,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它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为武汉的三大名胜。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古琴台的来历。古琴台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弹琴得遇知音钟子期的一段佳话而修建。关于这两位音乐大师相遇成知音的动人故事,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篇中。据记载,楚国有个姓俞名伯牙的文人在晋国为官,琴、棋、书、画样样娴熟,尤其是他弹奏七弦古琴的技艺,可谓天下无双,然而“曲高和寡”,俞伯牙一直遇不到能够听懂他琴韵的有识之士。一日,俞伯牙乘船顺汉水而下,路过汉阳,由于天色已晚,又不巧遇到了阵雨,只得把船停在龟山脚下避雨,改日启程。不久,雨过天晴,伯牙走出船舱,远望天际,只见水天涟涟,*看眼前,满目一片荒凉,心中郁郁不乐,于是抱起七弦古琴,坐在船头弹拨解闷,忽然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很是惊奇。俗话说,弦断必有人听。俞伯牙断定附*一定有一个很精通音律的人在听他弹琴,于是便上岸寻找。在龟山的一棵大树下,他看见了一个衣服破旧的樵夫。经询问,樵夫名叫钟子期,他是被琴声所吸引,寻声至此。俞伯牙听后十分高兴,与钟子期攀谈起来。原来钟子期也是一个爱好操琴、深谙音律的隐逸之士。为了测试一下子期的音乐素养,伯牙重整琴弦,请他听琴,就奏了两支乐曲,让子期猜度其中的含义。俞伯牙奏的第一支曲子叫“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第二年,俞伯牙按约前来,却久等不见钟子期,于是上岸寻至子期家中,方知子期已经病故了。子期的父亲告诉伯牙,子期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与伯牙的约定,并要将其安葬在和伯牙论琴的地方,以待伯牙的到来。伯牙闻之,十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挥泪重弹“高山”、“流水”之曲,寄托哀思。他一边弹奏,一边吟哦:

  摇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向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弹罢,伯牙举起七弦琴,狠狠的朝石头上砸下去,只听嗡嗡的一阵响,七弦琴粉身碎骨,琴片四处飞溅,跌入汉水之中,随着汉水流入了远方。伯牙从此终生不再鼓琴,以此来酬谢他的“知音”。

  好了,我们再来参观里面的景点,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大家或许会很奇怪,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老人呢?告诉大家,这是汉阳琴台退休工人俱乐部,是退休工人活动的场所。1956年,武汉市人民*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80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好,我们现在到了碑廊,这里,镌有历代石刻及重修琴台碑记。其中有一道题壁诗为道光三年(即公元1826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我看见很多朋友都拿出了照相机准备照相,确实这里是拍照留影的最佳处。但大家都不要急着拍照,等我讲解完,我会安排时间给大家照相的,好吗?我们先到那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好了,我们的讲解结束了。大家现在可以开始拍照了。我给大家半个小时的拍照时间,半个小时以后大家就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

古琴台导游词6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我是来自旅行社的导游员,今天就由我来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让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高山操,其意在高山。奏罢,子期赞道:巍巍呼,若高山;伯牙奏的第二支曲子叫 “流水操,其意在流水。奏罢,子期又赞道:“荡荡呼,若江河。伯牙听了,急接子期上船入座,两人相谈甚欢,只觉相见恨晚,于是结成好友。临别时,两人约定来年相会,说完便挥泪分手。

  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提写,并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陶澍是湖南安化人,从政时善用人才,体恤民情,兴办水利,深得百姓拥戴,据说他隐退后曾在琴台建了一座石屋寄居。道光皇帝赐“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意思是和他心心相印。照壁东*个小门,门额上的“琴台”二字则是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

  年,武汉市人民*拨款重修古琴台,并以琴台为中心,修建了汉阳工人文化宫。至年代,文化宫和古琴台又经扩建,成为一座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娱乐场所。所以老人们经常来到这里,三五成群,或下棋,或打牌,或饮茶聊天,或看地方戏。不过这里的戏剧舞台是人人都可以上台一显身手的。他们就在知音的发源地,用音乐来沟通和交流。我们当中有没有哪位小姐或先生愿意上台露一手的,给大家来段京剧或楚剧什么的,这些戏迷们一定会为找到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知音”而欣喜万分的。

  年)岭南才子宋湘束竹叶蘸墨书写,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这就是被誉为诗书双绝的宋湘题壁诗。宋湘是广东梅县人,曾任湖北督粮道台,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眷恋琴台,前来一游,游后,他感慨万千,兴之所至,欲挥毫吟诗。因当时随员未备大笔,即束竹叶代之。他饱蘸浓墨,在壁上洋洋洒洒,如走龙蛇,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题壁诗。后人摹刻在石上,保存下来,成为书法珍品。

  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

  的雕像那儿参观。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哪位是伯牙,哪位是子期啊?对,这位鞠躬拱手的是伯牙,另外一位就是子期了。这个雕像表现了俞伯牙遇到知音时的钦佩欣喜之情。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6)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10)份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1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宗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2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z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3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添补后形成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方米,共有殿堂楼房160余间。天王殿里面这前后两重大院,中间用下窑上楼的二层建筑隔开。前院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二层大阁。阁内所供为观音菩萨,这尊观音铜像高达17.7米,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胸部以上伸人二层阁内,我们必须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观音的容颜。铜像铸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后人重修时在铜像外贴泥,金妆,另加48臂,号曰千手观音。观音两旁这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一男一女,是所谓的观音父母"妙庄王夫妇".后来出家修成菩萨。但观音来到中国后,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观音阁两壁这24尊塑像,称为"二十四诸天",即24位护法神。原本在印度佛教里只有20位护法神,传人中国后又将道教里的4位神加了进去,这样就有了"二十四诸天".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还塑有下沼建造金阁寺的唐代宗李豫像,观音菩萨两侧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二)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显通寺位于台怀镇中心地,是五台山历史最古、规模最大的寺庙。该寺始建于汉明帝永*年间,原名大孚灵鹫寺。北魏教文帝时期扩建,因寺侧有花园,赐名花园寺。唐代武则天以新译《华严经》中记载有五台山,乃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又赐额"大显通寺".

  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规模浩大。

  显通寺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在全寺中轴线上,寺前铜塔耸立,七重殿宇分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辉煌壮丽。尤其最为突出的是青铜铸造的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

  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铜殿两旁各有一座洁白小巧的重檐砖殿。寺院门前,有一种楼,气势宏伟,内悬万斤铜钟,系明代所铸,若人击之,钟声可遍及全山,诚为珍稀之文物。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4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张智盈,欢迎来到佛教旅游圣地五台山。

  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而且五座山峰的顶端*坦宽阔,好像是土砌的*台,故而称作“五台山”。又称清凉山,是个避暑的好去处,所以,最适合在酷热难耐的夏天来玩哦!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五台山别具一格的景点――黛螺顶。大家抬头看一下,要想到达黛螺顶,我们必须要先攀登面前的这条“大智路”,它有1080级台阶,一定要耐住性子,亲自攀上这1080级台阶,据说登了之后,可以消除1080种烦恼呢!快点加油攀爬吧,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恭喜大家成功登顶,来,这里叫做望景亭,从此向下俯视,是不是很像一个倒扣的大海螺呢?所以黛螺顶又叫“大螺顶”了。

  咱们再往里面走,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这里的主殿――五方文殊殿,它宽16。5米,深11米,殿内供奉着五座文殊铜像,每座高约2米。我们一进入这个大殿就会感觉到它的庄严肃穆。咱们仔细来看,每一座法像都神态各异,金光夺目,庄严祥和,把文殊菩萨的聪慧、大度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背面的碑记是值得一提的.,那可是当年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诗,字态饱满,刚劲有力,不愧为书法大家呀!

  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有心的人可以去拜拜文殊菩萨,他可是有求必应的哦!要注意,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规矩,就是进殿时,不要踩踏门槛。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开心、愉快!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5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20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2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2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领略了南山寺的雄伟气魄,我们再去欣赏其精湛的塑像和石刻。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座小院便进入大雄宝殿所在四合大院,这里是南山寺主院,坐北朝南彩绘一新的大雄宝殿内有精美塑像和雕像。大殿主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南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该殿的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庙中颇有名气。特别是送子观音,一个白胖胖的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爱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的小手,使人倍感亲切。另外,脚踏莲花,臂有十八,身后跟着两头活蹦乱跳的小象的普贤造像亦相当精美。而十八罗汉表情造型各不相同,给人印象同样很深。出大雄殿,从左侧拾阶而上,穿过善德堂,便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殊像寺:游毕金阁寺、龙泉寺、南山寺沿途三大名寺;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南的凤林谷口,北距塔院寺仅0.5公里左右。这里南面梵仙山,北靠菩萨顶,地势优越,风光秀丽,寺旁还有般若泉,是一处风水宝地。该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颇有名气。全寺占地6400*方米,共有殿房50余间,其中主建筑文殊阁殿阔5间,进深3间,两层歇山式,是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华所在。

  殿内所供文殊骑狮像,高约9.3米,造型生动传神,名皤遐迩。仔细观瞧,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张牙卷舌,大有抖擞威风、腾云而起的气势,充满灵性和动感,在五台山所有文殊的座骑中,数这一只塑得最鲜活传神。端坐狮背的文殊菩萨,面容安详,双目*视,右手微举胸前,身后一片黄亮,好似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内蒙、**、青海的许多佛教信徒都知道五台山有一尊养面头文殊菩萨,指的就是这尊塑像。相传,在建造这座寺庙时,绿毛狮子和文殊的身子均已塑好,就差文殊的头部了,这时工匠们犯了难,由于谁也没见过文殊的面容,所以不知如何去塑,大伙七嘴八舌,众说不一。争论声惊动了做饭的伙夫,伙夫大声说,文殊菩萨的相貌可不是随便捏造的,你们再吵也无用。正在此时,突然院内金光照耀,文殊菩萨显出真容。这时寻找画匠描摹已来不及了,伙夫急中生智,将面案上和好的养面拿起,照着菩萨真容的样子捏了起来,刚把头部捏好,文殊菩萨便在空中隐去了。匠人们急忙把养面头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贴了金。人们就称此像为“养面头菩萨”,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文殊像背面是倒坐观音像,围有悬塑,上部表示祟山峻岭,下部代表海水流波,中间塑有善财童子、净瓶玉女,听经龙王及唐僧师徒取经等等。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悬塑,高达6.5米,总围长47米多,内容为五百罗汉图。图下部描述形形色色的渡海场景,图上部则反映陆上生活场面,大干世界在这里得到形象生动的表现,寓意颇深。

  显通寺:台怀镇到了,由于这里是五台怀抱的中心点,故名台怀,当地人把台怀地区称为“台内”,其他地区称“台外”。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方米(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纪和少主打入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人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思,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柞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20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已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整个铜殿结构严谨,建造精巧,瑰丽辉煌,全部用铜,传说是妙峰祖师化缘而来的。为取“万”字吉利,他曾出外云游数年,走了13个省、1万家人家才化缘来10万斤铜。人称“显通,显通,十万铜”,就是指这座铜殿。

  塔院寺:大家可能都知道,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高大的白塔,而这大白塔就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虽然没有显通寺那么宏大,但要比显通寺更引人注目。全寺占地15000多*方米,*面布局呈正方形,分为殿堂院、禅堂院和发塔院三部分。

  我们从南正门进院,过天王殿便进入殿堂院或称塔院。与天王殿相对的这座大殿一般寺院都称大雄宝殿,而这里却叫做大慈延寿宝殿,这是为了和大慈延寿宝塔即大白塔相一致。内供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该殿是寺院僧人敬香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殿北侧与大慈延寿宝塔相接。大白塔按佛家正统说法是佛舍利塔。据传释迦佛圆寂之后,其佛体烧就职84000个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84000座塔,分布于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于,五台山这座塔为中国19座佛舍利塔之一。现在这座藏式大白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5***米,其中铜质塔刹高4.43米,塔身高50.27米,须弥座高1.7米。塔身四周,遍挂风铃,共有252个,每遇风来,铃声悠扬,与寺院内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唱诗声相互呼应,无疑是一曲佛国交响乐,令人神往。大塔下层四围筑有木栅栏,栏内可供僧众和游人附塔绕行。在大白塔底座的一个碹洞里立有释迎牟尼佛足碑,刻在石碑上的佛足印,长53厘米,宽20厘米,足心有千辐轮相和宝瓶鱼剑图。相传,佛足印为释迦牟尼涅盘之时留下,谁见到这足印并瞻礼供养就能消除灾难。唐僧到印度取经时,把佛足拓印下来带回,先是唐太宗下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宗庙,后来五台山建大白塔时,有人携图敬献,刻在碑上,供僧人香客顶礼膜拜。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6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20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2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2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领略了南山寺的雄伟气魄,我们再去欣赏其精湛的塑像和石刻。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座小院便进入大雄宝殿所在四合大院,这里是南山寺主院,坐北朝南彩绘一新的大雄宝殿内有精美塑像和雕像。大殿主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南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该殿的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庙中颇有名气。特别是送子观音,一个白胖胖的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爱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的小手,使人倍感亲切。另外,脚踏莲花,臂有十八,身后跟着两头活蹦乱跳的小象的普贤造像亦相当精美。而十八罗汉表情造型各不相同,给人印象同样很深。出大雄殿,从左侧拾阶而上,穿过善德堂,便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殊像寺:游毕金阁寺、龙泉寺、南山寺沿途三大名寺;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南的凤林谷口,北距塔院寺仅0.5公里左右。这里南面梵仙山,北靠菩萨顶,地势优越,风光秀丽,寺旁还有般若泉,是一处风水宝地。该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颇有名气。全寺占地6400*方米,共有殿房50余间,其中主建筑文殊阁殿阔5间,进深3间,两层歇山式,是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华所在。

  殿内所供文殊骑狮像,高约9.3米,造型生动传神,名皤遐迩。仔细观瞧,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张牙卷舌,大有抖擞威风、腾云而起的气势,充满灵性和动感,在五台山所有文殊的座骑中,数这一只塑得最鲜活传神。端坐狮背的文殊菩萨,面容安详,双目*视,右手微举胸前,身后一片黄亮,好似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内蒙、**、青海的许多佛教信徒都知道五台山有一尊养面头文殊菩萨,指的就是这尊塑像。相传,在建造这座寺庙时,绿毛狮子和文殊的身子均已塑好,就差文殊的头部了,这时工匠们犯了难,由于谁也没见过文殊的面容,所以不知如何去塑,大伙七嘴八舌,众说不一。争论声惊动了做饭的伙夫,伙夫大声说,文殊菩萨的相貌可不是随便捏造的,你们再吵也无用。正在此时,突然院内金光照耀,文殊菩萨显出真容。这时寻找画匠描摹已来不及了,伙夫急中生智,将面案上和好的养面拿起,照着菩萨真容的样子捏了起来,刚把头部捏好,文殊菩萨便在空中隐去了。匠人们急忙把养面头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贴了金。人们就称此像为“养面头菩萨”,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文殊像背面是倒坐观音像,围有悬塑,上部表示祟山峻岭,下部代表海水流波,中间塑有善财童子、净瓶玉女,听经龙王及唐僧师徒取经等等。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悬塑,高达6.5米,总围长47米多,内容为五百罗汉图。图下部描述形形色色的渡海场景,图上部则反映陆上生活场面,大干世界在这里得到形象生动的表现,寓意颇深。

  显通寺:台怀镇到了,由于这里是五台怀抱的中心点,故名台怀,当地人把台怀地区称为“台内”,其他地区称“台外”。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方米(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纪和少主打入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人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思,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柞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20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已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整个铜殿结构严谨,建造精巧,瑰丽辉煌,全部用铜,传说是妙峰祖师化缘而来的。为取“万”字吉利,他曾出外云游数年,走了13个省、1万家人家才化缘来10万斤铜。人称“显通,显通,十万铜”,就是指这座铜殿。

  塔院寺:大家可能都知道,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高大的白塔,而这大白塔就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虽然没有显通寺那么宏大,但要比显通寺更引人注目。全寺占地15000多*方米,*面布局呈正方形,分为殿堂院、禅堂院和发塔院三部分。

  我们从南正门进院,过天王殿便进入殿堂院或称塔院。与天王殿相对的这座大殿一般寺院都称大雄宝殿,而这里却叫做大慈延寿宝殿,这是为了和大慈延寿宝塔即大白塔相一致。内供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该殿是寺院僧人敬香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殿北侧与大慈延寿宝塔相接。大白塔按佛家正统说法是佛舍利塔。据传释迦佛圆寂之后,其佛体烧就职84000个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84000座塔,分布于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于,五台山这座塔为中国19座佛舍利塔之一。现在这座藏式大白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5***米,其中铜质塔刹高4.43米,塔身高50.27米,须弥座高1.7米。塔身四周,遍挂风铃,共有252个,每遇风来,铃声悠扬,与寺院内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唱诗声相互呼应,无疑是一曲佛国交响乐,令人神往。大塔下层四围筑有木栅栏,栏内可供僧众和游人附塔绕行。在大白塔底座的一个碹洞里立有释迎牟尼佛足碑,刻在石碑上的佛足印,长53厘米,宽20厘米,足心有千辐轮相和宝瓶鱼剑图。相传,佛足印为释迦牟尼涅盘之时留下,谁见到这足印并瞻礼供养就能消除灾难。唐僧到印度取经时,把佛足拓印下来带回,先是唐太宗下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宗庙,后来五台山建大白塔时,有人携图敬献,刻在碑上,供僧人香客顶礼膜拜。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7

游客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去五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自然

  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合为一体的旅游区。”

  “看!这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显通寺。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超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约10000斤!这要几十个大人才能抬动呢!而且这超级大钟建筑时要耗费多少材料啊!”

  “参观完了显通寺,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多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偏偏加了个”大”字,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个“大”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不是的,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

  “今天我们就走到这里,希望明天我们有更好的心情来参观这里。 ”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8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张智盈,欢迎来到佛教旅游圣地五台山。

  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它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而且五座山峰的顶端*坦宽阔,好像是土砌的*台,故而称作“五台山”。又称清凉山,是个避暑的好去处,所以,最适合在酷热难耐的夏天来玩哦!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五台山别具一格的景点——黛螺顶。大家抬头看一下,要想到达黛螺顶,我们必须要先攀登面前的这条“大智路”,它有1080级台阶,一定要耐住性子,亲自攀上这1080级台阶,据说登了之后,可以消除1080种烦恼呢!快点加油攀爬吧,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恭喜大家成功登顶,来,这里叫做望景亭,从此向下俯视,是不是很像一个倒扣的大海螺呢?所以黛螺顶又叫“大螺顶”了。

  咱们再往里面走,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这里的主殿——五方文殊殿,它宽16。5米,深11米,殿内供奉着五座文殊铜像,每座高约2米。我们一进入这个大殿就会感觉到它的庄严肃穆。咱们仔细来看,每一座法像都神态各异,金光夺目,庄严祥和,把文殊菩萨的聪慧、大度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背面的碑记是值得一提的,那可是当年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诗,字态饱满,刚劲有力,不愧为书法大家呀!

  接下来,就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有心的人可以去拜拜文殊菩萨,他可是有求必应的哦!要注意,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规矩,就是进殿时,不要踩踏门槛。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开心、愉快!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9

  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台的山峰而得名。五座台顶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如诗如画,风光秀丽。境内山环水绕,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气候凉爽,从古迄今一直为;理想的游览与避暑圣地。

  五台山佛教起源于东汉,为中国佛教发祥地之一。北齐、盛唐、清代为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国圣地又迎来了它的第四个辉煌时代。

  根据最新统计,五台山现有寺院124座,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等八个朝代的寺庙建筑及各种佛像、佛塔、壁画等珍贵文物,酷似一座蕴籍精深、浩瀚博大的自然生态园暨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

  五台山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遂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的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艺术奇葩,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荣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可谓此处独有,它山莫比。

  五台山目前拥有九项桂冠: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我国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山西五台山导游词 10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20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2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2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领略了南山寺的雄伟气魄,我们再去欣赏其精湛的塑像和石刻。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座小院便进入大雄宝殿所在四合大院,这里是南山寺主院,坐北朝南彩绘一新的大雄宝殿内有精美塑像和雕像。大殿主供释迦牟尼佛,两旁站立者为阿南和迦叶两大弟子。佛坛前正中是文殊骑狮石像,右侧为木雕普贤菩萨,左边为石雕送子观音,殿两壁是十八罗汉。该殿的造像之精,在五台山寺庙中颇有名气。特别是送子观音,一个白胖胖的小孩,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慈爱的观音左手抱护小孩,右手抚摸孩子的小手,使人倍感亲切。另外,脚踏莲花,臂有十八,身后跟着两头活蹦乱跳的小象的普贤造像亦相当精美。而十八罗汉表情造型各不相同,给人印象同样很深。出大雄殿,从左侧拾阶而上,穿过善德堂,便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可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是无石不雕。一进院共有石刻图案316幅,以“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等最为人们熟悉;二进院共有360幅,有“孟母择邻”、“太公钓鱼”的故事等;三进院共294幅,有“三顾茅庐”、“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等情景。整个佑国寺石刻图案*千幅,内容之丰,数量之多,刻工之精,堪称全山一绝。

  殊像寺:游毕金阁寺、龙泉寺、南山寺沿途三大名寺;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殊像寺。殊像寺位于台怀镇南的凤林谷口,北距塔院寺仅0.5公里左右。这里南面梵仙山,北靠菩萨顶,地势优越,风光秀丽,寺旁还有般若泉,是一处风水宝地。该寺创建于元代,明代重修,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颇有名气。全寺占地6400*方米,共有殿房50余间,其中主建筑文殊阁殿阔5间,进深3间,两层歇山式,是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也是殊像寺的精华所在。

  殿内所供文殊骑狮像,高约9.3米,造型生动传神,名皤遐迩。仔细观瞧,神狮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双目圆睁,张牙卷舌,大有抖擞威风、腾云而起的气势,充满灵性和动感,在五台山所有文殊的座骑中,数这一只塑得最鲜活传神。端坐狮背的文殊菩萨,面容安详,双目*视,右手微举胸前,身后一片黄亮,好似菩萨身上放出的灵光。内蒙、**、青海的许多佛教信徒都知道五台山有一尊养面头文殊菩萨,指的就是这尊塑像。相传,在建造这座寺庙时,绿毛狮子和文殊的身子均已塑好,就差文殊的头部了,这时工匠们犯了难,由于谁也没见过文殊的面容,所以不知如何去塑,大伙七嘴八舌,众说不一。争论声惊动了做饭的伙夫,伙夫大声说,文殊菩萨的相貌可不是随便捏造的,你们再吵也无用。正在此时,突然院内金光照耀,文殊菩萨显出真容。这时寻找画匠描摹已来不及了,伙夫急中生智,将面案上和好的养面拿起,照着菩萨真容的样子捏了起来,刚把头部捏好,文殊菩萨便在空中隐去了。匠人们急忙把养面头安了上去,又在外面贴了金。人们就称此像为“养面头菩萨”,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文殊像背面是倒坐观音像,围有悬塑,上部表示祟山峻岭,下部代表海水流波,中间塑有善财童子、净瓶玉女,听经龙王及唐僧师徒取经等等。殿内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的悬塑,高达6.5米,总围长47米多,内容为五百罗汉图。图下部描述形形色色的渡海场景,图上部则反映陆上生活场面,大干世界在这里得到形象生动的表现,寓意颇深。

  显通寺:台怀镇到了,由于这里是五台怀抱的中心点,故名台怀,当地人把台怀地区称为“台内”,其他地区称“台外”。

  台怀镇的大显通寺是五台山第一大庙,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东汉永*十一年(公元69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这是中国建佛寺的开端。这一年,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五台山,法眼识圣地,立即看中五台山的风水,并奏明汉明帝在这里破土建庙,揭开了五台佛国历史的第一页。

  他们之所以选中五台山,也是事出有因的,其一,当时五台山叫清凉山,佛经《华严经》里说,东方清凉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有案可据;其二,两位高僧看了五台山的地形,觉得与印度灵鹫峰极似,灵鹫峰又是释迦牟尼向弟子讲经的地方;其三,据说在两位高僧来以前,五台山已有一座佛塔。于是,五台佛国的奠基石——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连那座山也称作灵鹫峰了。

  寺院面积8公顷(一百二十亩),各种建筑四百多间,多为明清遗物。排列于中轴线上有七座高大的建筑,很有气势。

  大雄宝殿,重顶飞檐,巍峨宽大,占地约670*方米(一亩二分)为五台殿宇之最,木雕彩绘,肃穆堂皇。殿内佛像高大,金碧辉煌。五台山的重大法事活动,多在此殿举行,届时,各寺都有僧人参加。

  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在显通寺的后高殿前,是一座用青铜铸件组装而成的纯粹金属建筑物,人称“显通铜殿”。

  相传,明朝穆宗驾崩前后,少主年幼无知,皇亲李良发动了宫廷**,接管了江山,就将娘娘李彦纪和少主打入了冷宫,想绝明朝后裔。这少主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大臣徐彦昭和杨波进人冷宫行谰,李娘娘又气又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把少主交给了徐、杨二人带走,让他们好好抚养。后来少主当了皇帝,惩除了奸臣。为了感谢母思,就决定在五台山为李娘娘建造一座铜殿。据记载,这座铜殿是明朝名望很高的佛灯和尚(山西*阳人),在现在太原市郝庄村南建起了高达13层的两座大塔(宣文塔)后,正在兴建永柞寺(即双塔寺)的过程中,又奉万历皇帝的命令,到显通寺“传戒”时建筑的。

  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20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另外两座,一在浙江的普陀山,一在四川的峨眉山。不过就其建筑艺术和美观俊雅而言,那两座都不及这座铜殿,而且峨眉山的铜殿早已在战火中焚烧坏了。

  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

  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型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

  整个铜殿结构严谨,建造精巧,瑰丽辉煌,全部用铜,传说是妙峰祖师化缘而来的。为取“万”字吉利,他曾出外云游数年,走了13个省、1万家人家才化缘来10万斤铜。人称“显通,显通,十万铜”,就是指这座铜殿。

  塔院寺:大家可能都知道,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高大的白塔,而这大白塔就坐落在塔院寺内。塔院寺虽然没有显通寺那么宏大,但要比显通寺更引人注目。全寺占地15000多*方米,*面布局呈正方形,分为殿堂院、禅堂院和发塔院三部分。

  我们从南正门进院,过天王殿便进入殿堂院或称塔院。与天王殿相对的这座大殿一般寺院都称大雄宝殿,而这里却叫做大慈延寿宝殿,这是为了和大慈延寿宝塔即大白塔相一致。内供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旁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该殿是寺院僧人敬香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大殿北侧与大慈延寿宝塔相接。大白塔按佛家正统说法是佛舍利塔。据传释迦佛圆寂之后,其佛体烧就职84000个舍利子,印度阿育王用五金七宝铸成84000座塔,分布于大千世界,每座塔内藏一个舍利于,五台山这座塔为中国19座佛舍利塔之一。现在这座藏式大白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由须弥座、塔身、塔刹三部分构成,通高5***米,其中铜质塔刹高4.43米,塔身高50.27米,须弥座高1.7米。塔身四周,遍挂风铃,共有252个,每遇风来,铃声悠扬,与寺院内的钟声、木鱼声、诵经唱诗声相互呼应,无疑是一曲佛国交响乐,令人神往。大塔下层四围筑有木栅栏,栏内可供僧众和游人附塔绕行。在大白塔底座的一个碹洞里立有释迎牟尼佛足碑,刻在石碑上的佛足印,长53厘米,宽20厘米,足心有千辐轮相和宝瓶鱼剑图。相传,佛足印为释迦牟尼涅盘之时留下,谁见到这足印并瞻礼供养就能消除灾难。唐僧到印度取经时,把佛足拓印下来带回,先是唐太宗下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于宗庙,后来五台山建大白塔时,有人携图敬献,刻在碑上,供僧人香客顶礼膜拜。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7)

——阳江导游词优选【5】份

  阳江导游词 1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港以南约20海里处。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800吨。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

  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国。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

  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南海一号博物馆又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试验开发区的“十里银滩”上。该建筑不仅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都堪称标志性建筑。主要由“一馆两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构成,设有陈列馆、水晶宫、藏品仓库等设施。该博物馆是一家以“南海1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

  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我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I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阳江导游词 2

  阳江的地理空间组合佳巧天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的漠阳江流域,上游地貌以山地为主,河谷狭窄,溪流众多,比降大,水流急,自然风光奇丽。走进这片水墨般的土地,满眼皆是原始古朴的风貌,蓝天、江湖、森林、草地,珍稀动植物遍布其间,生物多样性特征显著,这里有野生植物650多种、野生动物100多种,其中有不少是珍稀物种,如杜鹃红山茶、猪血木等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中游为狭长的河谷盆地和**原,是发育得很好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山簇拥,林洞互衬,湖山相映,被誉为“百里画廊”,是广东的“小桂林”。这里处处田园牧歌,小桥流水,地形地貌多有相似。“白云生处是我家”,走过一山又一山,山还似那座山,水还似那道水,就连朝晚守望着这片故土的主人,都有走错路认错家门的时候。这里的凌霄岩洞是国家地质公园,其喀斯特地貌胜景,极尽鬼斧神工之妙,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漠阳江与蟠龙河汇合处,北岸有一安谧山城。因古人*惯于把水的北边称之为“阳”,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故称其为“阳春”。玲珑秀美的春城,如小家碧玉,从空中鸟瞰,宛若一盆放大了的盆景。水的柔媚,石的奇绝,叠加成了这座山城的韵味和气质。阳春人尤其以质朴和工匠精神见长,古木根雕、根书根艺、竹藤木器,独具匠心。百姓们对孔雀石、黄蜡石费心费力的精美打扮,为阳春赢得了“中国孔雀石之乡”的美誉。精耕细作,阳春更有“春砂仁之乡”“马水桔之乡”之称。

  顺江而下,从漠阳江中下游至出海口**沿海,尽是肥沃的冲积*原。据考究,漠阳江流域系冷暖气流交接静止地。广东海岸带,以阳江为界,其北基本上为上升海岸,以南基本为下降海岸。阳江在两者交会点上,海岸以下沉为主,故形成不少优良的港湾。另外,珠江水体出珠江口以后,受地球旋转惯性的影响,西南流到漠阳江口附*,就不再前行。丰沛的漠阳江水与珠江水交汇,水体性质差异显著,吸引各种鱼类汇集,阳江沿海靠珠江西岸边缘地带形成著名的渔场。漠阳江出海口处,河床宽阔,水*势缓,阡陌交错。**的鱼围区、虾围区密布,黄鬃鹅、青头鸭成群,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象映入眼帘。

  得益于水网地带经济发达,阳江还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阳江的五金刀剪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七成以上,出口占全国八成,产品不仅供销国内,更远销国外。阳江漆器制作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与小刀、豆豉并称“阳江三宝”。

  阳江导游词 3

  闸坡大角湾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阳江市闸坡镇东南,是海陵岛知名度最高的景点,三面群峰拱护,面向浩瀚南海,沙滩长2.5公里,宽100米,因状似牛角,故名“大角湾”。1986年8月,闸坡镇**首先开发该景区,逐步形成了大角湾旅游接待中心的雏形,构成了以港口城镇为依托,集海泳、度假、食海鲜、购海味于一体的综合型滨海旅游区框架。2001年1月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每到入夜异常热闹,夜市通宵营业。

  闸坡是海陵岛重镇,辖区17*方公里,常住人口三万。前清时期,西南沿海港口成为船舶避风补给之处,闸坡镇开始建制。随着商务和渔业生产的发展,镇上渐渐有了店铺作坊,有了酒肆茶楼,有了集市贸易。港口内船密人稠,镇外开辟了稻田菜地,如今作为全国十大渔港的闸坡港,海市热闹非凡。闸坡渔港是全国著名渔港,港口三面环山,港池面积1.4*方公里,*均水深2.1米,最深3.4米,可同时停泊船只2000余艘。渔港按水产品深加工、渔船维修、水产品交易、商业服务和休闲渔业五大功能规划建设,有350米的补给码头、465米的渔船泊位码头、5000*方米的水产品交易码头、5000吨级储油库和3000吨级船排修造厂,是广东省东南沿海船舶补给的重要中转站。闸坡渔港有基础雄厚的渔业捕捞单位6个,有拖、围、刺、钓作业机动渔船260艘,渔船机械总功率41313千瓦,是广东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渔业后勤配套设施完善:有冰厂、冷冻厂共14间,生产能力达到制冰350吨/日,速冻138吨/日,冷藏1300吨/次,储冰3400吨/次。

  自1993年以来,闸坡渔港的建设纳入《广东省1994—2003年渔港建设整治计划》,我区从不间断对闸坡渔港进行治理和建设。1993年10月第一期渔港建设工程全面施工,工程包括渔港码头、小船避风堤、疏浚港池等,工程总投资4177万元,1999年工程全部完成。2002年9月27日,闸坡渔港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级中心渔港,并批准建设首期工程,包括建设渔业码头6278*方米,加固防波堤450米,疏浚港池、航道39万立方米,建设环港道路2500米及配套设施等。

  新修编的规划按照国家级中心渔港建设要求,规划包括避风补给、生产休整、养殖、加工、贸易流通、休闲渔业六大功能。

  岸线布局规划分为三大区域:

  一是南面旧澳湾海洋渔业休闲区;

  二是蒲鱼洲湾渔业主港区;

  三是北部长沙湾海洋渔业深加工区。

  水域布局规划分为两个作业区:

  一是旧澳湾水域作业区;

  二是蒲鱼洲湾水域作业区。

  阳江导游词 4

  海陵岛位于广东省的阳江市,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被誉为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 海陵岛原名螺岛,后因南宋英雄宋太傅张世杰抗元兵败,覆舟溺死并安葬于岛上,始称海陵岛。

  据史料记载,从明代起,海陵岛一直被作为沿海军事设防重地;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在租借香港岛的同时,提出租借海陵岛,未获***同意。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海陵作为商埠的构想。

  海陵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年*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816毫米,年晴天310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海水浴时间长达8个月。海陵岛还有丰富的人文和历史景观,如太傅庙、灵谷庙、古炮台、镇海亭、观音阁等10多处,处处都有着一段悲壮动人的故事。

  阳江导游词 5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辖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和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海岸(岛)线长390.8公里,总面积7813.4*方公里,人口240万。享有国家赋予的沿海开放区、经济开发试验区、工业卫星镇、山区和对台小额贸易等优惠政策,是广东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阳江市海洋产业资源丰富,有全国著名的闸坡、东*、沙扒、溪头、河北、对岸等六大渔港,渔场广阔、滩涂*缓,适宜发展深海捕捞和海水养殖,盛产优质名贵的鲜活水产品。阳江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硫铁矿、石英砂、锡矿、金矿、稀土矿等,颇有开采潜力。森林和水电资源蕴藏量丰富,可供综合利用。工业现已形成汽车、稀土、机电、建材、冶金、食品、五金、纺织、服装、森工等十大支柱行业。驰名中外的阳江小刀、阳江豆豉、阳江漆器及皮塑、成衣、包装、不锈钢器皿等名、优、特产品也颇受欢迎。

  阳江的风景亦具特色,如优美奇特的漠阳山海风光,誉称南国第一名胜的凌霄岩、全国著名的崆峒岩、龙官岩、三洞天;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的闸坡大角湾——马尾岛天然海滨浴场的沙抄、河北旅游渡假区等,令游客流连忘返。改革开放以来,阳江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新建了阳江港和兴能柴油机发电厂,完成了漠江水厂日供水20万吨的第二期扩建工程,三茂铁路阳春段全线开通营运,325国道一级公路改造完成,站港公路、进岛公路、进港公路、尖山大桥寿长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三茂铁路的阳春火车站至阳江港的阳阳铁路正在建设。广东第三核叫站已定址阳江,现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

  全市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已达22.3万门,全面开通了移动电话与无线寻呼。1993年2月经***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一类口岸阳江港,1996年7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投资者前来我市广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更为广阔、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为了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使我市工农业生产力水*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市**还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一条龙”服务。几年来,随着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阳江市利用外资成倍增加,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协作与交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新局面。


云台导游词优选【5】篇(扩展8)

——宜春导游词优选【5】篇

  宜春导游词 1

  大家好,欢迎来到“月亮之都”——宜春。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全市现辖有6县3市1区,总面积达1.87万*方千米,人口有544.46万。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怡人”而得名“宜春”。宜春生态环境优越,先后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江西第一个生态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

  宜春自汉代时期开始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名人辈出,有唐代江西最早的状元,中国第一个研究海潮的人——卢肇,文坛巨匠——唐代“吴中四友”之一的刘慎虚,“科学巨匠”——“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宋代史学家刘恕、清代清官况钟等等。

  宜春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诸多禅宗祖庭集中于宜春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禅宗五家中,临济宗发源于宜丰黄檗山;曹洞宗发源于宜丰洞山。无数法门龙象开堂说法于宜春的群山峻岭之间,马祖道一、百丈怀海、仰山慧寂等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靖安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师赞宜春为“禅宗圣地”。除此之外,宜春的道教文化也颇为深厚,有道教名山——阁皂山。

  宜春的旅游景观十分丰富,有月亮文化的发源地明月山,“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是对宜春月亮文化的最好诠释;已获得“月亮之都”、“月亮之城”等城市商标。先后举办了三届“月亮文化节”,反响颇好。作为月亮文化发源地的明月山景区主要由潭下景区、太*山景区、唐家山景区、仰山景区、玉京山景区和温汤温泉度假区六部分构成。另外宜春的主要旅游景点还有葛玄采丹炼药处、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阁皂山;商代著名考古遗址樟树吴城遗址;曹洞宗发源地宜丰洞山;禅宗清规发祥地百丈山;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靖安三爪仑等等。

  宜春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有万载傩舞、宜丰根雕、高安采茶戏、铜鼓客家文化等等;名优特产丰富多彩,有以“清亮透明、香气浓郁、味醇回甜、饮后神怡”著称的樟树四特酒、有袁州三宝(松花皮蛋、脱胎漆器和夏布)等等。

  顺便讲一下市区重桂路的由来,要从宜春的两位状元说起,卢肇和易重的故事。

  关于他的典故很多很多,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说说有关易重的`两个民间传说:先给大家说说“借首*”的故事。

  什么叫“借首*”

  且听我慢慢说来:据传,唐代会昌年间,宜春才子半江西,卢肇、易重、黄颇、李潜、鲁受等,都是同窗好友。

  当时,因朝考录取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每次考试只能产生一位状元。

  易重高风亮节,胆识过人,非常自信地提出:“方今天下会试,才聚宜春,都往比试,乃自相抗衡,不如分期应举为佳”。

  会昌二年,举子们去京城参加会试,易重主动放弃,送卢肇等西行长安。

  次年春闱放榜,卢肇高中状元,荣归故里。

  袁州刺史阎应元请来府县官员,乡贤名士,欢聚一堂,设宴庆贺。

  入*就座,大家都推状元卢肇坐首*,卢肇说:“我这次夺魁是易重‘分期赴考’建议的功劳,而且易重年长,理应让给易重坐首*”。

  这本是卢肇的谦让之词,没想到易重却毫不客气,昂然坐于首*之上,并风趣地说:“今日家乡设欢宴,首*本应状元公坐,状元公推让给我,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就当是借了个首*,下届一定奉还。

  ”话语一出,惊呆四座。

  谁知次届春闱放榜,易重果真中了状元,还了个“首*。

  ”“借首*”这一玩笑之语,却变成了现实,从此,街头巷尾,传为美谈。

  其实,关于易重,还有一个更为有趣的典故呢。

  这就是——“重桂第”。

  说的是唐会昌五年春天,易重在京城会考名列一甲第二,张濆(fén)名列榜首。可是皇榜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许多学子纷纷上奏,说这次考试不能算数,应重来。于是皇帝会同礼部举行复试,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经过复试,易重凭真才实学,高中第一,被皇帝钦点为状元,赐御笔“进士及第”匾额,至今这一匾额仍高悬在温汤九联坊的“易重纪念馆”内。

  当年啦,易重感慨万千,当即作诗一首,其中两句是:“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折两重枝。

  ”过去进士登科叫折桂,这诗文的最后一句“一春攀折两重枝”就是“两重桂”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年之中两次中进士。后来,宜春人民为了纪念易重,将宜春的一条街道用诗中最后两字“重桂”命名。

  宜春易姓族人的府第也因此称为“重桂第”,并自称重桂子孙。

  祝愿各位游客在宜春玩得开心,游得愉快!谢谢。

  宜春导游词 2

  宜春市工业经济长足发展,形成了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竹木加工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矿、轻纺等产业组成的工业体系,装载机、凿岩机、竹木地板、建筑陶瓷、中成药、四特酒、绿色食品、苎麻服饰等一大批国优、部优、省优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宜春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湘赣复线横卧东西;形成以320、105国道和赣粤、沪瑞高速公路为骨干、连接全市县乡的公路网络;袁河、锦河直入赣江,水路航程千余公里。电力网络布局合理,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丰城电厂已并网发电。全市10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建设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一批新型小城镇正在崛起,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功能不断完善,宜春市区正按照60*方公里、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发展规划,拉开了建设赣西经济中心城市的框架。

  宜春导游词 3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月亮之都—宜春参观游览,我是你们本次宜春之行的导游张三,大家可以叫我小张。很荣幸能在这里认识大家,更荣幸能够当大家的导游。我谨代表阳光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这位是我们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王师傅,在此次游览过程当中,我和王师傅将竭诚为你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希望大家玩的开心、笑的舒心。

  初次来到宜春,想必大家对这里充满了憧憬与好奇吧!好的,那么接下来,青训与我简单的介绍下宜春吧!宜春位于江西西北部,东连南昌,西*长沙,地处湘赣要冲。全境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形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倾斜。总面积1。87万*方千米。宜春现辖6县3市1区,6县分别为靖安县、奉新县、宜丰县等,3市为樟树市、丰城市、高安市,1区为袁州区,总人口540余万。

  大家知道美丽的宜春怎么来的吗?这么美好的名字,一定赋予了十分美好的寓意。汉高祖六年,令天下郡邑皆筑城。“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自汉代开始建县,迄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宜春素有“山明水秀,土沃泉甘,其气如春,四时咸宜”之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宜春还是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

  宜春生态宜春民俗文化异彩纷呈。袁州脱胎漆器、万载傩舞文化、上高农民摄影、宜春根雕艺术、这些凝聚宜春人民智慧的民俗旅游资源,都将给游客带来高品位的审美感受。宜春名优特产也丰富多彩,如:袁州三宝——松花皮蛋、袁州胎器和夏布,万载的花爆、。这些特产在江西乃至全国都是非常有名气的。宜春的特色名菜和小吃有:如意冬笋、丰城粉蒸肉、樟树油炸豆腐、靖安和菜等。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宜春旅游概况。宜春以“禅宗圣地,月亮之都”为全市旅游总体形象,正在精心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有月亮文化之旅,领略宜春浪漫的风雅;禅宗圣地之旅,感受宜春佛国的凤仪;古色人文之旅,体验宜春民俗的风情;红色故土之旅,采撷宜春历史的.风采;绿色山水之旅,饱览宜春秀丽的风光。下面我从这两个方面给大家讲解宜春主要旅游资源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为什么宜春被称为“月亮之都”,主要代表景点是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明月山因月而名,月亮文化是明月山之魂。景区内已打造一条浪漫多姿的月亮情之旅。景区以“迷人的自然风光、罕见的富硒温泉、著名的禅宗圣地、独特的月亮文化”为特色,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是个“以月亮情吸引人,用生态美景留住人”的休闲度假胜地。所以明月山风景名胜区被游客赞誉为“不是黄山、胜似黄山”,

  好了,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安开心!

  宜春导游词 4

各位游客:

  请注意,现在请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对面的峭壁看,是不是看到了峭壁上有一块像一本书的凸出的石头?那就是石书————圆相图。

  据史料记载,慧寂禅师从小天资聪颖,笃信佛法,未成年就出家为僧。一天,应真禅师给慧寂一册九十七圆相的图本,要他认真琢磨,好好爱惜。没想到慧寂看过一遍后就丢进火里烧了。应真禅师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烧掉。慧寂答道:“但用得不可执本也。”意思是说,对祖上传下的东西要活学活用,不能搞“本本主义”,死抱着教条不放。话虽说得有

  理,但应真禅师还是对秘籍被烧毁感到惋惜。这时,慧寂说道:“如果师父实在舍不得它,我今晚默写出来,明早上堂交给您一个新本本,保证一字不差。”第二天上堂时,慧寂把默写出的新本本交给应真禅师。应真禅师接过通读一遍,果然一字不差,顿时惊叹地说:“你小子真是神灵啊!有了你这样的弟子,还要本本干什么,干脆再把这新本本也烧了!”说完,应真禅师随即把新本本也丢进火里烧了。

  传说被烧毁的圆相图新本本化作尘烟后,乘风飘到了明月山。烟尘就落在对面的峭壁上,形成了我们眼前看到的这本石书。

  宜春导游词 5

  大家好,欢迎来到“月亮之都”——宜春。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全市现辖有6县3市1区,总面积达1.87万*方千米,人口有544.46万。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怡人”而得名“宜春”。宜春生态环境优越,先后成为全国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之一(江西第一个生态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2009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

  宜春自汉代时期开始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名人辈出,有唐代江西最早的状元,中国第一个研究海潮的人——卢肇,文坛巨匠——唐代“吴中四友”之一的刘慎虚,“科学巨匠”——“中国的狄德罗”宋应星,宋代史学家刘恕、清代清官况钟等等。

  宜春宗教文化源远流长,诸多禅宗祖庭集中于宜春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禅宗五家中,临济宗发源于宜丰黄檗山;曹洞宗发源于宜丰洞山。无数法门龙象开堂说法于宜春的群山峻岭之间,马祖道一、百丈怀海、仰山慧寂等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靖安宝峰寺方丈一诚大师赞宜春为“禅宗圣地”。除此之外,宜春的`道教文化也颇为深厚,有道教名山——阁皂山。

  宜春的旅游景观十分丰富,有月亮文化的发源地明月山,“明月处处有,宜春月最明”是对宜春月亮文化的最好诠释;已获得“月亮之都”、“月亮之城”等城市商标。先后举办了三届“月亮文化节”,反响颇好。作为月亮文化发源地的明月山景区主要由潭下景区、太*山景区、唐家山景区、仰山景区、玉京山景区和温汤温泉度假区六部分构成。另外宜春的主要旅游景点还有葛玄采丹炼药处、江南三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阁皂山;商代著名考古遗址樟树吴城遗址;曹洞宗发源地宜丰洞山;禅宗清规发祥地百丈山;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靖安三爪仑等等。

  宜春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有万载傩舞、宜丰根雕、高安采茶戏、铜鼓客家文化等等;名优特产丰富多彩,有以“清亮透明、香气浓郁、味醇回甜、饮后神怡”著称的樟树四特酒、有袁州三宝(松花皮蛋、脱胎漆器和夏布)等等。

  顺便讲一下市区重桂路的由来,要从宜春的两位状元说起,卢肇和易重的故事。

  关于他的典故很多很多,今天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说说有关易重的两个民间传说:先给大家说说“借首*”的故事。

  什么叫“借首*”

  且听我慢慢说来:据传,唐代会昌年间,宜春才子半江西,卢肇、易重、黄颇、李潜、鲁受等,都是同窗好友。

  当时,因朝考录取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每次考试只能产生一位状元。

  易重高风亮节,胆识过人,非常自信地提出:“方今天下会试,才聚宜春,都往比试,乃自相抗衡,不如分期应举为佳”。

  会昌二年,举子们去京城参加会试,易重主动放弃,送卢肇等西行长安。

  次年春闱放榜,卢肇高中状元,荣归故里。

  袁州刺史阎应元请来府县官员,乡贤名士,欢聚一堂,设宴庆贺。

  入*就座,大家都推状元卢肇坐首*,卢肇说:“我这次夺魁是易重‘分期赴考’建议的功劳,而且易重年长,理应让给易重坐首*”。

  这本是卢肇的谦让之词,没想到易重却毫不客气,昂然坐于首*之上,并风趣地说:“今日家乡设欢宴,首*本应状元公坐,状元公推让给我,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就当是借了个首*,下届一定奉还。

  ”话语一出,惊呆四座。

  谁知次届春闱放榜,易重果真中了状元,还了个“首*。

  ”“借首*”这一玩笑之语,却变成了现实,从此,街头巷尾,传为美谈。

  其实,关于易重,还有一个更为有趣的典故呢。

  这就是——“重桂第”。

  说的是唐会昌五年春天,易重在京城会考名列一甲第二,张濆(fén)名列榜首。可是皇榜一出,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许多学子纷纷上奏,说这次考试不能算数,应重来。于是皇帝会同礼部举行复试,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经过复试,易重凭真才实学,高中第一,被皇帝钦点为状元,赐御笔“进士及第”匾额,至今这一匾额仍高悬在温汤九联坊的“易重纪念馆”内。

  当年啦,易重感慨万千,当即作诗一首,其中两句是:“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折两重枝。

  ”过去进士登科叫折桂,这诗文的最后一句“一春攀折两重枝”就是“两重桂”的意思,也就是说一年之中两次中进士。后来,宜春人民为了纪念易重,将宜春的一条街道用诗中最后两字“重桂”命名。

  宜春易姓族人的府第也因此称为“重桂第”,并自称重桂子孙。

  祝愿各位游客在宜春玩得开心,游得愉快!谢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