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

首页 / 导游词 / |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1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喜欢蝴蝶的朋友,可别忘了去展厅中央的六角形展区看看。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凤蝶,闪蝶,环蝶,猫头鹰蝶,数字蝶等等。在展区的外墙上,你能见到世界上最美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

  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

  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和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2

  二楼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是昆虫与人类厅,以及昆虫文化厅。昆虫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与人类有关的昆虫,包括益虫和害虫。大厅的中央有一个活体展示区,这里不但饲养着为人熟知的四种昆虫:蚕,蝈蝈,蟋蟀和蟑螂,还有一种*时很难注意到的小家伙——竹节虫。竹节虫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华丽叶虫修一样,都属于拟态昆虫。它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根竹子或树枝,一般雌虫比雄虫更粗大。由于在饲料中加入了色素,这里饲养的家蚕能吐出黄色和红色的蚕丝,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机械生产活体展示区右面的一组展品,集中介绍了使人类受益的昆虫。沿着脚下昆虫标记的指引,你将依次看到蜜蜂标本和养蜂工具,蚕和丝绸制品,以及能食用的昆虫。值得一提的是,"食用昆虫区"展示了不少与昆虫有关的中药,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由真菌在吞噬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后,寄生在虫子留下的躯干内形成。紧接着"食用昆虫区"的是"昆虫与仿生"展台。这里有一面模仿苍蝇复眼原理的镜子),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

  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四展区——昆虫文化厅。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

  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3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喜欢蝴蝶的朋友,可别忘了去展厅中央的六角形展区看看。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凤蝶,闪蝶,环蝶,猫头鹰蝶,数字蝶等等。在展区的外墙上,你能见到世界上最美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

  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

  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和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4

同志们: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西安碑林博物馆(ForestofStoneStelesMuseum)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个号134件,一级文物535件。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有四骏藏于本馆。陈列由碑林、石刻艺术和其它文物展览三部分组成,共12个展室。现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米。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5

  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

  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国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

  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

  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规格之高。

  传统“九大簋”的九道菜已经演变成我们现代“九大簋”的这九道菜,分别是:1.虾米炖冬菇.2.猪皮胶炖田鸭.3.南乳冬笋炖花腩.4.白切鸡.5.柴火炖大白菜.6.荷兰豆炒双鱿鸡杂.7.蒜蓉炖海蚬.8.扣肉煲.9.咕噜肉。

  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听我讲了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大家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大家看一下这个,这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它是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重201.5公斤。最为珍贵的是它内腹壁铸铭文290个字,记载了大贵族颂扬其祖先师华父辅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赏赐他命服、土地及奴隶等史实。

  前面的是青铜工艺的转变期。再往前走,就是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的更新期。在这时期的青铜器的礼器特性逐渐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

  大家看一下这些都是*年抢救的14件晋候酥编钟,大的52cm,小的22cm。铭文记载了晋献候在周宣王率领下进行战争中,杀敌数百,擒获俘虏多批,因而受到周宣王亲临赏赐。还有这个,由马馆长从香港抢救回国的西汉早期错金银鸟篆书铜壶,这个壶是诸侯王的用器,但可惜的是这个壶失去了一个盖,它代表了西汉时期青铜器金银错工艺的最高水准,属一级文物中特殊精品。

  大家一边参观有关古代青铜器铸造过程的模拟陈列和制瓷工艺的方法,一同随我走进另一个馆——“陶瓷馆”。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8XX年前的江西省万年县已有古人制陶足迹。在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陶器文化,历史文物。在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从选料,色彩,工序上都比较单调。一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陶瓷进入了绚丽多彩的阶段。“唐三彩”是以铁、铜、锰、钴等金属原料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中烧成黄、绿、褐、紫等多种色彩。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为陪葬品,以马的形象最生动,而骆驼也常见。好像这头骆驼驮着货物,在行进中仰首嘶鸣,两只驼峰左右分开,这普通的生理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来。

  还有宜兴的紫砂器也是名闻天下的。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茶具是由陶器发展而成的,而宜兴烧制的紫砂器质地细腻,坚硬而耐寒耐热,泡茶不失原味,还能保持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颜色以赤褐色、淡黄色和紫黑色多种,造型多样,是泡茶首选器皿。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好的紫砂器价值不菲,我们所看见的大多是明清时名人名家所作,甚为珍贵。

  除陶器外,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独特创造发明的瓷器。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瓷器的发展和烧制瓷器的设备――窑,以及瓷器制品的展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又一伟大贡献。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由青瓷的生产,但大多是陪葬品,而且在造型上仿制青铜器。好像这件商代青釉弦纹尊也属陪葬品,但这可以说是现存原始瓷器中器形完整、釉汁匀净的上品。

  一直到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呈现出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和龙泉、耀州、磁州、建阳、吉州窑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县,史五大名窑之首,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专烧青瓷,供宫廷用.定窑在河北曲阳县,瓷器多以白瓷为主,且多采用金属包边.官窑,听名字都想到是皇室官府所开的,现在大家所见的都是南宋官窑瓷器,大家看这些窑器,用料讲究,制作工整,布满细碎纹片,口沿釉薄处隐露紫褐色胎,足部露胎呈黑色,俗称“紫口铁足”.还有这些哥窑烧制而成的,由于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而造成一种瑕疵美,被人赋以“金丝铁线”、“网格金线”,这件哥窑汝钉足洗堪称哥窑代表作。

  一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镇成为我国制瓷的中心,景德镇也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工艺的成熟与发展,结束了原有以青瓷为主流的传统,开创了以青花为主流的彩色釉发展道路。青花的优点是着色力强,发色明快.蓝花白地,素雅明净.青花为釉下彩绘,有釉保护,永不退色。

  清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尤以康、雍、乾时期为突出。釉上彩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五彩瓷器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造型丰富,除红、黄、绿三色,还发明了釉上蓝和黑色,这件五彩百鸟朝凤盘,器形规整,画面生动,实为五彩佳作。

  最后,陶瓷器馆还有古代瓷器制作坊和窑炉的模拟陈列。通过参观,可以对我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与窑炉式样、功能有个概略的了解。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6

  久闻上海航海博物馆的大名,因此,昨天借着旅游的名义跟着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弟弟,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航海博物馆。

  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外观酷似船帆的博物馆,凸显了“航海博物馆”这个名字中的“航海”两字。

  进入博物馆,它的内部可谓“金碧辉煌”。“首先。”我摆出一副超人的样子,朝着前方“飞去”,“我们去参观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毕竟对航海有一点儿兴趣的我还是对这艘“远古时代”的大船有着澎湃的好奇心。

  这艘大船满“身”油光滑亮,好似一艘刚出炉的船,我感到很奇怪,便问外公。外公回答:“这艘船涂了桐油,所谓桐油,就一种能让木头不腐烂的一种油。这种油……”我懒得听外公讲这番长达千百字的介绍,沿着楼梯上了船。

  登上这艘大船,我寻乐地对父亲敬了个礼,说道:“报道,船长!船员已经就位,请指示!”爸爸也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好!出发!”这可使一旁的郭晋宇“咯咯”笑个不停。

  接着,我们去了“中国航海史”的“馆中馆”。并在里头看见了郑和的雕像,郑和和他的船队一起下西洋的故事。

  我们又去了2楼的“战舰展览区”。引入眼帘的是许多中国、前苏联(同俄罗斯)、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潜艇、战舰和舰载飞机,简直是帅爆了。

  而3楼,则是一个大的图书馆,艺术间。艺术间里摆放着许多油画,每张都画得都与实物栩栩如生,真叫人敬佩;而图书馆中,则摆放着许许多多的书。

  美丽的航海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不仅在知识方面让人受益匪浅还使人拓展了知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7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们全班到航海博物馆里去参观。

  一进航海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一艘高大的轮船,它像我们五层楼高。船上有一个很高很高的�磐�台,我们油然升起了一个问题:这么高,怎么上去呀?导游姐姐像有魔法一样,知道了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她告诉我们:“水手是用这根绳子爬上去的。”

  我们接着又看见船头上有两只眼睛,导游姐姐跟我们说:“古时候,船一直翻,有一个老爷爷认为是小鱼在偷袭我们的船。只要我们画上两只眼睛,小鱼就以为我们是一条巨大的鱼,就不敢偷袭我们了。”

  这艘船有两层,最底下的一层是小官住的,而最上面的一层是大官住的。只要看船眼睛的高低,就能知道这艘船上面的官员是大的还是小的。我还看见了船里面的发动机,它像一个大 烟囱。甲板上有两个小洞,是可以拉起来的。但导游姐姐不让我们下去,大概她怕我们把船弄坏吧。

  导游姐姐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船,又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大炮。船有好多种类型,如:海盗船、军舰、独木舟、明朝的轮船……她还告诉我们怎么样像水手一样拉绳子,一拉就可以把扎得严严实实的绳子拉开来,像变魔法一样。

  导游姐姐还带我们去看了一艘迷你小船。我们戴上了3D眼镜以后,所有画中的东西像真的一样。看完了这个以后,我们又去看了真实的3D电影,它主要说的是船是怎样制造的。

  看完了3D电影以后我们又去看了4D电影。那里说了一个海盗和海盗之间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当刮大风的时候,背后会有风刮过来。当蚂蚁、小鸟这样的小动物出现的时候,脚下的电风扇也会转动。当出现水的时候,前面的椅子上会有水喷出来,我还以为真的是鸟屎喷在我的脸上,其实只是一点点的小水,所以我觉得很有趣。

  这就是我到航海博物馆的故事,希望大家下次也能去玩。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8

  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的人类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馆是上海乃至中国向海内外公众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

  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国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

  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

  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规格之高。

  传统“九大簋”的九道菜已经演变成我们现代“九大簋”的这九道菜,分别是:

  1、虾米炖冬菇;

  2、猪皮胶炖田鸭;

  3、南乳冬笋炖花腩;

  4、白切鸡;

  5、柴火炖大白菜;

  6、荷兰豆炒双鱿鸡杂;

  7、蒜蓉炖海蚬;

  8、扣肉煲;

  9、咕噜肉。

  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听我讲了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大家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大家看一下这个,这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它是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重201.5公斤。最为珍贵的是它内腹壁铸铭文290个字,记载了大贵族颂扬其祖先师华父辅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赏赐他命服、土地及奴隶等史实。

  前面的是青铜工艺的转变期。再往前走,就是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的更新期。在这时期的青铜器的礼器特性逐渐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

  大家看一下这些都是*年抢救的14件晋候酥编钟,大的52cm,小的22cm。铭文记载了晋献候在周宣王率领下进行战争中,杀敌数百,擒获俘虏多批,因而受到周宣王亲临赏赐。还有这个,由马馆长从香港抢救回国的西汉早期错金银鸟篆书铜壶,这个壶是诸侯王的用器,但可惜的是这个壶失去了一个盖,它代表了西汉时期青铜器金银错工艺的最高水准,属一级文物中特殊精品。大家一边参观有关古代青铜器铸造过程的模拟陈列和制瓷工艺的方法,一同随我走进另一个馆——“陶瓷馆”。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800年前的江西省万年县已有古人制陶足迹。在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陶器文化,历史文物。在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从选料,色彩,工序上都比较单调。一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陶瓷进入了绚丽多彩的阶段。“唐三彩”是以铁、铜、锰、钴等金属原料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中烧成黄、绿、褐、紫等多种色彩。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为陪葬品,以马的形象最生动,而骆驼也常见。好像这头骆驼驮着货物,在行进中仰首嘶鸣,两只驼峰左右分开,这普通的生理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来。

  还有宜兴的紫砂器也是名闻天下的。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茶具是由陶器发展而成的,而宜兴烧制的紫砂器质地细腻,坚硬而耐寒耐热,泡茶不失原味,还能保持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颜色以赤褐色、淡黄色和紫黑色多种,造型多样,是泡茶首选器皿。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好的紫砂器价值不菲,我们所看见的大多是明清时名人名家所作,甚为珍贵。

  除陶器外,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独特创造发明的瓷器。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瓷器的发展和烧制瓷器的设备――窑,以及瓷器制品的展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又一伟大贡献。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由青瓷的生产,但大多是陪葬品,而且在造型上仿制青铜器。好像这件商代青釉弦纹尊也属陪葬品,但这可以说是现存原始瓷器中器形完整、釉汁匀净的上品。

  一直到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呈现出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和龙泉、耀州、磁州、建阳、吉州窑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县,史五大名窑之首,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专烧青瓷,供宫廷用;定窑在河北曲阳县,瓷器多以白瓷为主,且多采用金属包边;官窑,听名字都想到是皇室官府所开的,现在大家所见的都是南宋官窑瓷器,大家看这些窑器,用料讲究,制作工整,布满细碎纹片,口沿釉薄处隐露紫褐色胎,足部露胎呈黑色,俗称“紫口铁足”;还有这些哥窑烧制而成的,由于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而造成一种瑕疵美,被人赋以“金丝铁线”、“网格金线”,这件哥窑汝钉足洗堪称哥窑代表作。

  一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镇成为我国制瓷的中心,景德镇也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工艺的成熟与发展,结束了原有以青瓷为主流的传统,开创了以青花为主流的彩色釉发展道路。青花的优点是着色力强,发色明快;蓝花白地,素雅明净;青花为釉下彩绘,有釉保护,永不退色。

  清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尤以康、雍、乾时期为突出。釉上彩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五彩瓷器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造型丰富,除红、黄、绿三色,还发明了釉上蓝和黑色,这件五彩百鸟朝凤盘,器形规整,画面生动,实为五彩佳作。

  最后,陶瓷器馆还有古代瓷器制作坊和窑炉的模拟陈列。通过参观,可以对我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与窑炉式样、功能有个概略的了解。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9

  今天我去了参观活动的第三站——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航海博物馆很大,一共有三层,里面展出了很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今船模,这些船模做得真的很精致、很逼真。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古代用来捕渔的真船,很像我在菲律宾看到的最简单的螃蟹船。展出的船模中最大一艘是木制船,由真船改造,有三层楼那么高,好气派呀,我还上去拍照留影了呢!

  船在以前是运输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放映造船过程,还展出船上的主要设备,我看了觉得人类真聪明真伟大,能发明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为了体现船的功能,航海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古时候用船运输的各种物品,有瓷器、铜器和丝绸,真的很珍贵。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模拟体验舱。模拟体验舱就是一个模拟的船体驾驶舱,里面的设备是模仿真船制作的,有方向盘、仪表盘,窗子就是一个大屏幕,屏幕下方是黄浦江,两边是黄浦江**的江景,最神奇的是模拟舱会配合屏幕上的江水轻微晃动,这时只要你戴上立体眼镜,两手把住方向盘就会感觉你真的把船开起来了。真高兴我今天当了回船长,这种感觉和我昨天体验开火车一样奇妙。

  一出航海博物馆我就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下一站的参观内容——上海玻璃博物馆,我好期待啊!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10

  久闻上海航海博物馆的大名,因此,昨天借着旅游的名义跟着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弟弟,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航海博物馆。

  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外观酷似船帆的博物馆,凸显了“航海博物馆”这个名字中的“航海”两字。

  进入博物馆,它的内部可谓“金碧辉煌”。“首先。”我摆出一副超人的样子,朝着前方“飞去”,“我们去参观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毕竟对航海有一点儿兴趣的我还是对这艘“远古时代”的大船有着澎湃的好奇心。

  这艘大船满“身”油光滑亮,好似一艘刚出炉的船,我感到很奇怪,便问外公。外公回答:“这艘船涂了桐油,所谓桐油,就一种能让木头不腐烂的一种油。这种油……”我懒得听外公讲这番长达千百字的介绍,沿着楼梯上了船。

  登上这艘大船,我寻乐地对父亲敬了个礼,说道:“报道,船长!船员已经就位,请指示!”爸爸也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好!出发!”这可使一旁的郭晋宇“咯咯”笑个不停。

  接着,我们去了“中国航海史”的“馆中馆”。并在里头看见了郑和的雕像,郑和和他的船队一起下西洋的故事。

  我们又去了2楼的“战舰展览区”。引入眼帘的是许多中国、前苏联(同俄罗斯)、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潜艇、战舰和舰载飞机,简直是帅爆了。

  而3楼,则是一个大的图书馆,艺术间。艺术间里摆放着许多油画,每张都画得都与实物栩栩如生,真叫人敬佩;而图书馆中,则摆放着许许多多的书。

  美丽的航海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不仅在知识方面让人受益匪浅还使人拓展了知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阅读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1)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 (菁华3篇)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1

  今天我去了参观活动的第三站——上海航海博物馆。上海航海博物馆很大,一共有三层,里面展出了很多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古今船模,这些船模做得真的很精致、很逼真。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古代用来捕渔的真船,很像我在菲律宾看到的最简单的螃蟹船。展出的.船模中最大一艘是木制船,由真船改造,有三层楼那么高,好气派呀,我还上去拍照留影了呢!

  船在以前是运输货物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厅专门放映造船过程,还展出船上的主要设备,我看了觉得人类真聪明真伟大,能发明这么好的交通工具。为了体现船的功能,航海博物馆还展出了很多古时候用船运输的各种物品,有瓷器、铜器和丝绸,真的很珍贵。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模拟体验舱。模拟体验舱就是一个模拟的船体驾驶舱,里面的设备是模仿真船制作的,有方向盘、仪表盘,窗子就是一个大屏幕,屏幕下方是黄浦江,两边是黄浦江*的江景,最神奇的是模拟舱会配合屏幕上的江水轻微晃动,这时只要你戴上立体眼镜,两手把住方向盘就会感觉你真的把船开起来了。真高兴我今天当了回船长,这种感觉和我昨天体验开火车一样奇妙。

  一出航海博物馆我就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下一站的参观内容——上海玻璃博物馆,我好期待啊!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2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们全班到航海博物馆里去参观。

  一进航海博物馆大门,就看见一艘高大的轮船,它像我们五层楼高。船上有一个很高很高的暸望台,我们油然升起了一个问题:这么高,怎么上去呀?导游姐姐像有魔法一样,知道了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她告诉我们:“水手是用这根绳子爬上去的。”

  我们接着又看见船头上有两只眼睛,导游姐姐跟我们说:“古时候,船一直翻,有一个老爷爷认为是小鱼在偷袭我们的船。只要我们画上两只眼睛,小鱼就以为我们是一条巨大的鱼,就不敢偷袭我们了。”

  这艘船有两层,最底下的一层是小官住的,而最上面的一层是大官住的。只要看船眼睛的高低,就能知道这艘船上面的官员是大的还是小的。我还看见了船里面的发动机,它像一个烟囱。甲板上有两个小洞,是可以拉起来的。但导游姐姐不让我们下去,大概她怕我们把船弄坏吧。

  导游姐姐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船,又给我们看了古时候的大炮。船有好多种类型,如:海盗船、军舰、独木舟、明朝的轮船……她还告诉我们怎么样像水手一样拉绳子,一拉就可以把扎得严严实实的绳子拉开来,像变魔法一样。

  导游姐姐还带我们去看了一艘迷你小船。我们戴上了3D眼镜以后,所有画中的东西像真的一样。看完了这个以后,我们又去看了真实的3D电影,它主要说的是船是怎样制造的。

  看完了3D电影以后我们又去看了4D电影。那里说了一个海盗和海盗之间的故事,真的很有趣。当刮大风的时候,背后会有风刮过来。当蚂蚁、小鸟这样的小动物出现的时候,脚下的电风扇也会转动。当出现水的时候,前面的椅子上会有水喷出来,我还以为真的是鸟屎喷在我的脸上,其实只是一点点的小水,所以我觉得很有趣。

  这就是我到航海博物馆的故事,希望大家下次也能去玩。

上海航海博物馆导游词3

  久闻上海航海博物馆的大名,因此,昨天借着旅游的名义跟着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弟弟,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航海博物馆。

  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外观酷似船帆的博物馆,凸显了“航海博物馆”这个名字中的“航海”两字。

  进入博物馆,它的内部可谓“金碧辉煌”。“首先。”我摆出一副超人的样子,朝着前方“飞去”,“我们去参观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毕竟对航海有一点儿兴趣的我还是对这艘“远古时代”的大船有着澎湃的好奇心。

  这艘大船满“身”油光滑亮,好似一艘刚出炉的船,我感到很奇怪,便问外公。外公回答:“这艘船涂了桐油,所谓桐油,就一种能让木头不腐烂的一种油。这种油……”我懒得听外公讲这番长达千百字的介绍,沿着楼梯上了船。

  登上这艘大船,我寻乐地对父亲敬了个礼,说道:“报道,船长!船员已经就位,请指示!”爸爸也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好!出发!”这可使一旁的郭晋宇“咯咯”笑个不停。

  接着,我们去了“*航海史”的“馆中馆”。并在里头看见了郑和的雕像,郑和和他的船队一起下西洋的`故事。

  我们又去了2楼的“战舰展览区”。引入眼帘的是许多*、前苏联(同俄罗斯)、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潜艇、战舰和舰载飞机,简直是帅爆了。

  而3楼,则是一个大的图书馆,艺术间。艺术间里摆放着许多油画,每张都画得都与实物栩栩如生,真叫人敬佩;而图书馆中,则摆放着许许多多的书。

  美丽的航海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不仅在知识方面让人受益匪浅还使人拓展了知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2)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 (菁华5篇)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1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这个奇妙的世界吗 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

  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

  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

  请注意隧道左*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

  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

  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

  上海昆虫博物馆导游词2

  结束了左侧展区的参观,我们来到"时空隧道"右侧的展区。你的右边是一组昆虫和植物的图片,其中有田园歌唱家——蝉,隐形杀手——兰花螳螂等等,吃虫的植物——猪笼草和捕蝇草。左手边的展台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昆虫的各种生活*性,包括生殖和发育,伪装和防御等。

  右侧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入口处的8台多媒体触摸屏,上面提供了各种昆虫趣味游戏。

  还不快动手试一试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展区——昆虫世界厅。

  进入昆虫世界厅,你首先将看到一张名为"昆虫系统树"的彩图,它用树状结构的形式,简明地表示了各种昆虫的进化地位。位于树根部的昆虫比较原始,越往上部发展,昆虫越高等。

  在生物学上,昆虫被分为34个目,每个目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想看看各个王国的臣民长什么样子吗 让我们从展区的左边开始,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参观各个目的昆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2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这个奇妙的世界吗 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

  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

  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

  请注意隧道左*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

  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

  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

  上海昆虫博物馆导游词2

  结束了左侧展区的参观,我们来到"时空隧道"右侧的展区。你的右边是一组昆虫和植物的图片,其中有田园歌唱家——蝉,隐形杀手——兰花螳螂等等,吃虫的植物——猪笼草和捕蝇草。左手边的展台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昆虫的各种生活*性,包括生殖和发育,伪装和防御等。

  右侧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入口处的8台多媒体触摸屏,上面提供了各种昆虫趣味游戏。

  还不快动手试一试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展区——昆虫世界厅。

  进入昆虫世界厅,你首先将看到一张名为"昆虫系统树"的彩图,它用树状结构的形式,简明地表示了各种昆虫的进化地位。位于树根部的昆虫比较原始,越往上部发展,昆虫越高等。

  在生物学上,昆虫被分为34个目,每个目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想看看各个王国的臣民长什么样子吗 让我们从展区的左边开始,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参观各个目的昆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3

  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喜欢蝴蝶的朋友,可别忘了去展厅中央的六角形展区看看。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凤蝶,闪蝶,环蝶,猫头鹰蝶,数字蝶等等。在展区的外墙上,你能见到世界上最美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

  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

  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和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4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这个奇妙的世界吗?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请注意隧道左*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结束了左侧展区的参观,我们来到"时空隧道"右侧的展区,你的右边是一组昆虫和植物的图片,其中有田园歌唱家——蝉,隐形杀手——兰花螳螂等等,吃虫的植物——猪笼草和蝇草,左手边的展台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昆虫的各种生活*性,包括生殖和发育,伪装和防御等,右侧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入口处的8台多媒体触摸屏,上面提供了各种昆虫趣味游戏,还不快动手试一试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展区——昆虫世界厅,进入昆虫世界厅,你首先将看到一张名为"昆虫系统树"的彩图,它用树状结构的形式,简明地表示了各种昆虫的进化地位,位于树根部的昆虫比较原始,越往上部发展,昆虫越高等。

  在生物学上,昆虫被分为34个目,每个目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想看看各个王国的臣民长什么样子吗让我们从展区的左边开始,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参观各个目的昆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展品编号207)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展品编号214),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休息一下,让我们上楼继续参观,二楼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是昆虫与人类厅,以及昆虫文化厅,昆虫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与人类有关的昆虫,包括益虫和害虫,大厅的中央有一个活体展示区,这里不但饲养着为人熟知的.四种昆虫:蚕,蝈蝈,蟋蟀和蟑螂,还有一种*时很难注意到的小家伙——竹节虫,竹节虫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华丽叶虫修一样,都属于拟态昆虫,它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根竹子或树枝,一般雌虫比雄虫更粗大,由于在饲料中加入了色素,这里饲养的家蚕能吐出黄色和红色的蚕丝,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投入大规模机械生产,活体展示区右面的一组展品,集中介绍了使人类受益的昆虫,沿着脚下昆虫标记的指引,你将依次看到蜜蜂标本和养蜂工具,蚕和丝绸制品,以及能食用的昆虫,值得一提的是,"食用昆虫区"展示了不少与昆虫有关的中药,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由真菌在吞噬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后,寄生在虫子留下的躯干内形成,紧接着"食用昆虫区"的是"昆虫与仿生"展台,这里有一面模仿苍蝇复眼原理的镜子(展品编号317),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

  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四展区——昆虫文化厅,在展厅的右侧,你能看到各种名虫标本:如善于伪装的枯叶螳螂,珍贵的南洋大兜虫,美丽的吉丁虫,非洲最大的甲虫——大角金龟,世界上最大的蝉——帝王蝉,喜欢蝴蝶的朋友,可别忘了去展厅中央的六角形展区看看,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蝴蝶标本:凤蝶,闪蝶,环蝶,猫头鹰蝶,数字蝶等等,在展区的外墙上,你能见到世界上最美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和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5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这就是泮池。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3)

——博物馆导游词 (菁华9篇)

博物馆导游词1

  一、开场白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这次负责带领大家参观澳门海事博物馆的导游,希望能陪伴大家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二、历史

  澳门海事博物馆是一间反映澳门历史与大海之间的密切联系的博物馆,馆内还较为全面的记载了*与葡萄牙之间的航海史,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从这里了解人类文明与大海生生不息的历史渊源。馆场于1986年筹建,自1987年正式开始对外展出,并在短短4年的发展中不断集纳新藏品,期间又落成一座新的展览大楼用于展览一些增加的新主题,新大楼已于1990年6月对外开放。展览大楼的正面建筑是按船的形式来设计,座落于河口旁,位于供奉渔民的女保护神(妈祖)的妈阁庙侧面,并与已改为博物馆办公室之用的旧馆处于同一广场。

  三、博物馆

  海事博物馆里设有展览馆、图书馆及一间别致的露天茶座,下面将一一讲到。

  海事博物馆-展览馆

  展览馆分为:海事民俗展览厅、海事历史展览厅、海事技术展览厅与水族馆。

  1.海事民俗展览厅

  地下展厅

  在地下展厅,展出了包括有澳门及南*其它地区的渔民传统及艺术,在不同的陈列点可看到各类船只,不同的捕鱼艺术,服饰,船厂上使用的工具,及其它物品。还描述了有关渔民民俗的一些特别节日。

  这部份的展览以生动的形式作介绍:如透过录影带介绍不同的捕鱼艺术及建造船只的镶嵌程序;透过一幅电子示意图介绍不同种类的鱼类及捕鱼区并标明了它们在这带水域的活动范围;透过由四幅活动布景组成一出描述妈祖传说的“戏剧”。

  大家看,这里还有一些富历史价值的展品,如这艘用鲸鱼骨制成的龙舟模型,它原本被保存在本地的一座庙宇里,人们视之为圣物。于1990年,庙宇负责人将它赠予博物馆。

  阁楼

  在阁楼上,展出了10艘葡国传统渔船的模型。并设置了多媒体导览系统,透过系统可知悉各船的资料。除此之外,在此层还可观赏到一艘宏伟的海上航海学校-萨格雷斯号的模型,它是由博物馆的工场按比例制造的。

  2.海事历史展览厅

  集中展示十五至十七世纪与葡国及*有关的海事历史,展品内容包括地理大发现时期,葡国航海家使用的船只模型和一些辅助航行的器具。透过电子路线图,更可清楚看到当时航海家所开发的航线。

  黑船模型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有一艘黑船模型及一扇绘上当时贸易情景的*屏风,它曾在日本和澳门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澳门及港口立体模型

  这座展品是澳门十七世纪的立体模型,可俯瞰当时澳门的港口及城墙。在灯光的指示下,各个炮台的所在之处清晰可见。此处还展示了一些极具考古价值的沉船残件,包括系绳器、滑车及炮架轮,于一九九三年在兴建中的澳门国际机场附*水域被发现,初步相信残件属于一艘十七世纪,在澳门沉没的欧洲船只之结构部份。

  3.海事技术展览厅

  下面大家来到了展厅的最高层,这里主要展出有关航海技术海上交通、疏濬及其它航海方面的展品。

  东望洋灯塔模型

  它是*航海史上的第一座灯塔,直至目前,仍然是指引船只进入澳门的标记。

  十八至二十世纪重要航海仪器

  在这裹,一些十八至二十世纪期间的各类重要航海仪器也有展出,当中包括八分象限仪、望远镜、尺、罗盘和各类六分象限仪。

  潮位自记仪测深仪

  大家看,这是一个潮位自记仪和测深仪,它能够很清晰模拟潮汐、风向和水深等资料。

  澳门航道

  在澳门航道上设置了一座附有浮标和灯塔系统的模型,透过不同信号位置的小灯可看到该航道的夜景。

  北半球天空模型

  在该层还可看到有一个代表北半球的天空模型,以表现观星航行对航海的重要性。透过人手操作系统,参观者可找到不同的星宿,包括自己的星座。

  4.水族馆

  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设有四个水族箱的水族馆,每个水族箱代表不同的水底环境,参观者可欣赏到不同鱼类:

  第一个水族箱是唯一一个淡水的,代表河流的河床;第二个拟反映海港的水域;第三个所表达的是一座珊瑚礁;而最後一个即第四个,则摹彷成一个深海水底,停着一艘沉船的遣骸。为保护环境。博物馆采用了玻璃纤维来制造所有布景。

  软体动物学相关展品

  该馆内还有一处是展出有关软体动物学的展品,可在那儿观赏到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贝壳。

  海事博物馆-图书馆

  大家可在星期一至五9:00-12:00及15:00-17:00的时间段前往图书馆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需预先得到批准)。请在馆内阅读并遵守本图书馆的规则。

  除定期刊物外,博物馆的图书馆拥有大约2500本书藉。除一般阅读书籍外,也可找到一些富代表性的专题书籍,如海事技术学、海事民俗学、葡萄牙及*海事历史、大发现的历史、澳门历史、船只的建造、模型制造、水族学和软体动物学等等。

  博物馆的相片档案库拥有相当数量的图片,当中记载了有关船只的资料,和澳门*代发生的事件。其中包括有由1920年至*期的底片。研究人员和读者在此可找到有关各方面主题的重要资料,尤其是海事方面。在图则和计划档案库可找到一些古老的葡萄牙大型船只的图则,如战舰、商船、渔船等等。

  海事博物馆-露天茶座

  博物馆露天茶座每日由上午10时至下午6时对外开放(除星期二外),进入露天茶座是免费的,但不包括展览范围。

  从该处看着河流及繁忙的港口,在悠扬的`音乐环境下稍作休息和品尝一些小食或喝一杯清凉的饮料,必定是件赏心乐事。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露天茶座免费使用「WiFi任我行」无线宽频服务。

  四、结束语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此结束,希望我的介绍大家还能够满意,也请今后关注更多澳门旅游景点,再见!

博物馆导游词2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桶博物馆。

  秦兵马桶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从喜来登酒店坐车到那里 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自秦兵马桶博物馆于1979年 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 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 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法国总统*曾留言说 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佰的发现,可以说是 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 秦佣,不算真正到过*。”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

  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涌的历史 价值及艺术价值。下面,我想把案始皇这位成就一代伟 业的历史巨人介绍给诸位,以便使大家能对案始皇兵 马桶和与之相关的历史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谈案兵 马桶,必须先介绍一下面政。 公元前259年,一代伟人赢政诞生了。13岁时,其父死后.他继承了王位。按照泰国惯例.国王在22岁举 行过“加冕礼”以后,才可以亲自执政。当时.秦国的大 权仍攀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宦官谬瘪手中。 特别是螺贞.手握大权,炙手可热,他见宛改逐渐长大,便阴谋叛乱.夺取*。

  公元前238年,22岁的赢政去故都雍城纳新年宫 举行加冕礼。谬酉在从霸年宫回咸阳的路上埋下伏兵,准备将赢政杀死。当赢政察觉此事后,凭优势兵力订败 锣盔,将其生擒并车裂致死。赢政亲致以后.以吕不韦 放纵嫁亮为名,放逐日不韦。吕不韦后来饮毒洒自毙。

  这样,赢政顺利地消灭了*内部的两大敌对势力,巩固了自身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巩固君*力,惠政选用了一批精明 强干酌文臣武将,如掌握军事的尉缭,攀管国欧的李斯。接着,赢政制定了远交*攻、离间外敌、各个击破的 战赂方针,开始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达 500多年各诸侯国割据称雄的混乱局面。从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不到io年的时间里,泰国灭亡 了6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为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 发展奠定了基矗这又一次显示了赢政的维才大赂,赢政称自己为始皇帝.因为他希望他的子孙后代 能把他所创立的*干代万代传下去。

  为此.他整顿了 官僚制度。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由他亲自任 兔;第二,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第三.秦始皇还统 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这些措施极大地推动 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外,他还征用劳役,广修驰道,使各地交通便利,以利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将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连在一起后.又加以扩展,形成了西起甘肃临挑,东到辽东因石的万 里长城,有效地遏制tjb方游牧部族对案朝的骚扰。*皇帝大都为自己营造巨大而豪华的陵墓。

  在这一点上,案始皇也不例外。在他13岁刚即位时,就下令为其修建陵墓。这座原高120米.周长XX多米的 巨大陵丘、虽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仍有76米之高,g长400多米之大.案始皇把都城威阳微缩于自 己的陵园内,其布局几乎完全相同。陵园内城西北部为献殿建筑区,陵东北部洼地是用以祭记的养鱼池,陵园外城西北角是石料加工场.陵西外城之外是一个大坟 常据史*载,秦朝全国总人口约XX万,壮丁不过 700万,而筑陵时,壮丁最多达70万,可见工程之浩大。案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墓室屋顶有天文星宿图,t是由各种均馅生辉的珠宝构成的,下边有五岳、九州以及 由机械驱动水银构成的江河湖海。另外,还没有让百官 朝拜案始皇的大厅。

  为防止盗威,每座墓门上都安有自 动发射的弓箭。整个陵墓可以说是一个金碧辉煌,固若 金汤的地下王官。 案始皇把生前所享受的一切也搬到了地下.供他 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用。他连那些为他伴驾b不曾生育 的宫女,以及辛勤修建地下陵寝的工匠们都不放过.下令在他人殆时,将这些人统统活埋,为的是不让宫女外 嫁他人,不让陵寝内的秘密泄露。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秦佰馆一号坑,坑里就是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

博物馆导游词3

  今天我去了*航海博物馆,它的外形像一艘正在扬帆起航的白色帆船,两个“白帆”交叉起来,当中镶嵌着蓝色的大字“*航海博物馆”,感觉很奇妙。

  一进大门,一艘巨大的古代帆船映入了我的眼帘。这船名为“宝船”,它长27.4米,排水量由200多吨,桅杆足有三层楼高,尾巴那儿还有一个比现在的船舵都大的巨舵!船的两头向上翘起,船头上还刻着一条腾飞的龙。

  在船后方的客室位置有一个秘密哦,那就是至今仍然举世闻名的“水密隔舱”。有了它,如果船只进水,水就会流到水密隔舱里,隔舱只要把门关牢,那么进水就不会流进房间,船就安全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上也使用了“水密隔舱”这个装置,可是因为进水量实在太大最后沉没了。

  帆船旁边还有一个它曾经使用过的木锚,那木锚长7.4米,重达一吨,在当时也算非常巨大了。木锚的前端是用铁打造的,这样就可以增加摩擦力,使锚紧紧地抓住江底的沙泥,牢牢地固定住船身。 在船旁的房间里,我还惊奇的发现了一个保存完好的,距今有8000多年的独木舟残片,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独木舟了!

  从八千年之前*就开始制造各种各样的船舶。现在世界上最大的货轮和油轮全部都是“*制造”,最大的货轮能装载一万多个集装箱,是不是很了不起呢?!但是*的邮轮制造技术还不算发达,我希望能够多发展一下邮轮制造技术。要知道“邮轮,让生活更美好呢!”。

  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知道了我们*从古到今在造船技术上一直处与世界领先的位置上,还了解了我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和今天的发展,这真是让人高兴。

博物馆导游词4

  潍坊市博物馆新馆座落在市区环境优美的开发区内,与山东最大的游乐园——富华游乐园相对而立。形成中西合壁互为映衬的两大景观。新馆地面上共五层,白墙兰瓦,轩窗明亮,飞檐斗拱,楼阁错落,象宇阙蟾宫般的巍峨、瑰丽,是一座仿宋代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由北京设计院精心设计,1955年4月15日开工,1999年12月20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8669*方米,属目前全国地市级最大的博物馆。馆内设有序厅、潍坊简史陈列厅、馆藏书画厅、革命历史厅、科技厅、古生物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等设施。

  《潍坊简史陈列厅》:该展通过实物、超写实雕塑、图片、新科技演示手段等,展示了潍坊八千年的发展史。其中的多媒体影视合成景观《古城春韵》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超人公司的专家们精心制作的,该景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微缩景观与影像合成,生动地展现了70多年前老潍县古朴、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可使观众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来品味逝去的古城民风。

  《馆藏书画精品厅》:展有马远、唐寅、文征明、董其昌、沈周、黄慎、郑板桥、刘墉、高凤翰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另有《潍坊民间艺术展》、《鲁迅生*图片展》、《共和国与十大元帅》及现代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除固定的展览外,新馆还经常接待国内外有特色的展览,例如今年先后曾联系引进了《德国五位著名女画家作品展》、《慈禧太后生活用品展》、《台湾故官博物院院藏历代书画复制品展》、《航天航海与21世纪》,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联展或专题展。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其中诸城的恐龙化石最为丰富,是全国少有的恐龙化石宝库。恐龙化石的分布以吕标镇的龙骨涧为中心,纵横于潍河*20余公里。已出土的多具“巨型山东龙”、“鸭嘴龙”引起世界的注目。诸城恐龙生存于中生代,距今1亿年左右,当时这里是龙的世界,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已出土的有蜥脚类、食肉类、虚骨龙类、鸭嘴龙类、鹦鹉嘴龙类等。其中出土的高8米、长18米的巨大鸭嘴龙被称为世界之最。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被称为世界之最的还有临朐的山旺化石,在1800万年以前形成的硅藻岩页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124种,其中动物化石有犬熊、豺熊、半熊、无角犀牛、三角原古鹿、鸟类、河鸭、鱼类等40余种,昆虫100余属,*200种。植物化石140余种,是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

  另有潍坊市区出土的十万年前的巨大古菱齿象化石和最*刚出土的十万年前的河马化石等,证明了潍坊这片土地上古代生物王国的神奇与绚丽。

  为了向海内外观众系统地展示这些珍奇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市博物馆正筹备着一个令人神往的展览:《走进神秘的古生物王国》,拟于20xx年国际风筝会期间,这个以现代展示手段和各类动物、植物化石交相辉映的展厅将向广大观众开放。 除上述展览外,新馆还将筹建一个以航海、航天、光学、力学等方面观众可参与型的《科技厅》,这是一个以普及科技知识,增进观众对科技的兴趣为主要目标的展览。

  潍坊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游览、参观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馆,将成为山东半岛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科研的基地、收藏的宝库,为广大海内外观众所喜爱的重要游览场所。

  该馆占地面积36.08亩,建筑面积18669.7*方米,实用面积14400*方米,可用于展览的面积10299*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

博物馆导游词5

  洛阳古墓博物馆就位于邙山乡冢头村,占地*3万*方米,建筑面积7600*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洛阳古墓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之概况,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七大古都之一。历代帝王和达官显贵多埋葬在洛阳一带,特别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因埋葬东汉皇帝而遐迩闻名,成为*古代最负盛名的墓地。此后,西晋、北魏皇家陵园均建其上,墓冢垒垒,星罗棋布,十分壮观。

  博物馆复原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三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其典型墓葬有西汉中后期贵族卜千秋壁画墓,壁画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小龙)和三头凰在西王母信使持节仙翁(方士)、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东汉出行图壁画墓表现墓主人生前出行的宏大场面,有车骑一百多乘。另外还有正始八年墓、北魏孝文帝之孙清河王元怿第二子常山王元劭墓、南*王元玮墓、唐代定国大将军安菩夫妇墓等。

  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的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的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墓博物馆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建筑面积8200余*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整个地面建筑之间,广植花草树木,间设假山水池,堪称公园。

博物馆导游词6

  吉林陨石博物馆位于吉林市江南公园南侧吉林市博物馆展览大厅内。1976年3月8日,吉林地区降下世界历史上罕见的陨石雨,雨后共收集到陨石138块,总重量2616公斤。其中一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陨石。石体呈棕黑色,上有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时产生激烈摩擦的气印。这次陨石雨规模之大,重量之巨,数量之多,形状之奇,标本收集之丰富,均居世界首位,被称为当代世界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陨石雨实物标本均陈列在吉林市博物馆内。

  经测定,吉林陨石的母体原是太阳系火星与木星之间小行星带中的一颗行星,年龄约为46亿年。这些“夭外来客”带来的珍贵宇宙信息,既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旅游者一睹为快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科学文物。参观陈列馆,还可看到介绍吉林陨石形成原因、运行轨道和降落过程的图片展览,同时放映《天外来客》彩色影片,并可购到陨石雨的纪念品。

博物馆导游词7

  久闻上海航海博物馆的大名,因此,昨天借着旅游的名义跟着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和弟弟,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坐落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上海航海博物馆。

  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外观酷似船帆的博物馆,凸显了“航海博物馆”这个名字中的“航海”两字。

  进入博物馆,它的内部可谓“金碧辉煌”。“首先。”我摆出一副超人的样子,朝着前方“飞去”,“我们去参观面前的这个‘庞然大物’”毕竟对航海有一点儿兴趣的我还是对这艘“远古时代”的大船有着澎湃的好奇心。

  这艘大船满“身”油光滑亮,好似一艘刚出炉的船,我感到很奇怪,便问外公。外公回答:“这艘船涂了桐油,所谓桐油,就一种能让木头不腐烂的一种油。这种油……”我懒得听外公讲这番长达千百字的介绍,沿着楼梯上了船。

  登上这艘大船,我寻乐地对父亲敬了个礼,说道:“报道,船长!船员已经就位,请指示!”爸爸也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好!出发!”这可使一旁的郭晋宇“咯咯”笑个不停。

  接着,我们去了“*航海史”的“馆中馆”。并在里头看见了郑和的雕像,郑和和他的船队一起下西洋的故事。

  我们又去了2楼的“战舰展览区”。引入眼帘的是许多*、前苏联(同俄罗斯)、美国、日本和英国的潜艇、战舰和舰载飞机,简直是帅爆了。

  而3楼,则是一个大的图书馆,艺术间。艺术间里摆放着许多油画,每张都画得都与实物栩栩如生,真叫人敬佩;而图书馆中,则摆放着许许多多的书。

  美丽的航海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不仅在知识方面让人受益匪浅还使人拓展了知识,真是两全其美啊!

博物馆导游词8

  洛阳博物馆位于新市区中州路,建于1958年,是一座琉璃瓦装嵌的民族形式建筑,面积为2万*方米。展厅大楼展览面积3500*方米,分上下两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洛阳博物馆基本陈列为《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展览共分史前时期、夏商时期、两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宋时期五大部分,集中展现了洛阳地区建国以来发掘出士的各类文物精品1000余件。其中在展品方面重点突出了五万年前的大象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及百戏俑、隋唐时期的彩绘乐舞俑和釉色鲜艳、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中的夏代青铜爵、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鼎、北魏时期陶塑、唐代的三彩灯、三彩马堪称国之瑰宝。

  洛阳博物馆以其数量巨大,跨代久远,种类丰富,品位高超而享誉中外,其中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夏、商玉石器、两周青铜器、汉魏彩绘、唐三彩、宋瓷等多是稀世珍宝,并极具地域特色,在*文物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博物馆导游词9

  甘肃省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南侧。1956年建,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新馆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8万多*方米。该馆藏品计有自然标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万多件,一级藏品110多件,有甘肃彩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世界闻名的铜奔马和成组车马俑、汉代医方简、北宋淳化二年(991)《报父母恩重经变画》等。

  自然标本中珍藏有*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藏品中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革命文物有当年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该馆陈列面积7500多*方米,有5个大型的固定展览。《甘肃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十六国至隋唐佛教艺术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览,以长征为轴线,通过照片、文献、实物,介绍长征在甘肃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争。该馆单独或合作编辑出版的重要书刊有《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武威汉代医简》、《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10多种。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4)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5)份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1

  博物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主要包括汉白玉制成的门阙、序幕大殿、图书资料室、陈列室、四角楼、望景亭等。

  地下部分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实际上就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古墓群,共有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二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尤以一组壁画墓最为有名。

  洛阳的汉墓壁画历史悠久,目前共有10座古壁画墓可供参观,主要包括西汉“打鬼图”壁画墓、西汉贵族卜千秋壁画墓、东汉出行图壁画墓等。

  卜千秋墓的'壁画内容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和三头凰,在西王母的信使持节仙翁、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画中人物鸟兽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馆内展出有大量的生活器具、装饰品等随葬品,如西汉、魏晋时期的陶俑,唐代的唐三彩等。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2

  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省;人口众多,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巨大;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农业领先,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发展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潜力很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增强。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山区,流域面积100*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60条。全省多年*均水资源总量40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9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83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均水*的五分之一。20xx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面积760.2千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共有森林公园11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1个。森林覆盖率23.3%。河南的生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197科、3830余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小麦、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动物418种,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23.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3

  5号车马坑在中字型大墓南墓道东南约10米,坑中葬4马车1辆,2马车2辆,马8匹,犬1条。马骨被压在车体之下,马匹侧躺放置,头向西,1号车为仪仗类的大车,放在坑的中间,2号车与3号车都是小型游猎车。另外,犬骨斜爬在3号车厢上,有明显的挣扎痕迹,形象十分生动可怜。

  这座陪葬坑的墓主人是大夫级贵族墓葬,作为葬具的木质棺椁均已腐朽,依其遗迹可知葬具为一椁一棺,出土了一些小件玉器和青铜器片。从故城中已发掘的10余座中小型车马坑的情况看,5鼎墓,也就是中大夫的级别才能殉葬1辆车,个别殉葬4辆车,这种级别的车辆都没有发现任何装饰品,这和国君所陪葬的车辆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了它们的级别和地位是明显不同的。

  整个郑国陵区从1999年发现至今,共探明不同规模的车马坑达23座,这里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180座,而且不乏15米以上的特大型墓葬,长宽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就有4座,位于中字型大墓西侧的3号车马坑长13.5米,宽11.5米,深7.5米,面积几乎是1号车马坑的2倍。20xx年3月开始清理,7月份清理到5米深时发现车辆非常密集,现暂停清理,开始挖砌坑底防渗过洞和四周防渗墙,目前防渗工程已竣工。该坑葬车数量可能在30辆以上。20xx年发掘的1号车马坑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新郑市委、市**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又建立了中字型大墓发掘现场和中大夫级贵族墓展示厅,并对陵区进行了绿化和建设,以车马坑群的展示为主要特色,车马坑群数量众多,葬车多样,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有如此多的车马集中,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截止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成为以军阵形式随葬的渊源,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早400多年。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4

  1号车马坑是我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葬车最多的车马坑。它的*面呈长方形,口长10.4米,宽8.4米,口部略大,底部略小,深5米,四角各有两道供古人上下的脚窝,内葬多种豪华、实用、形式多样的车辆22辆和许多马骨。春秋战国时期,一坑多车制似乎已成为一种更新颖、更时髦的追求。郑国1号车马坑葬车众多,就其典型代表它的葬制规律一般为车轮摘掉后侧靠在坑的四壁,马匹杀死后*铺坑底,车体则放在马匹之上,摘下的车饰、马鞍、马蹬、马衔等活动车马具放在主墓内,这与其它列国车轮不摘,马匹放在车辕下的葬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可能与郑人的观念有关,推测应是墓主人对珍贵的车马占有权的充分体现。

  洛阳古墓博物馆导游词 5

  欢迎到郑王陵遗址博物馆参观。我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东城郑王陵遗址而建立起来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郑王陵遗址博物馆是我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我市最具特色的一处文物旅游景点。

  郑王陵遗址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西南部郑国贵族墓地北侧。整个郑国贵族墓地面积约50万*方米。新郑市文物管理局对整个墓地进行了钻探普查,发现墓葬分布极为密集,墓葬总数在3000座以上,其墓葬数量在全国已发现的春秋墓地中为最多,密集程度在全国同期墓地中极其罕见,可用无卧牛之地来形容。特别是规格多样的车马坑群的发现,在春秋墓地中尚无先例。如果将车马坑大面积的发掘,其盛况将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以来又一处现场展示我国古代光辉文明的盛大舞台。

  在我国古代,由于认识上的局恨性,人们事死如生,生前享有什么等级的生活,死后也按这个等级进行陪葬。中字型大墓2002年8月开始发掘,是目前发掘出的第一座春秋时期带墓道大墓。南墓道总长20.85米,北墓道长10米,葬具形式巨大,为三椁一棺或重棺。在全国已发掘的春秋诸侯墓中,三层椁极为少见。《庄子.天下》及《荀子.礼论》均云:“天子棺椁七重,诸候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此墓三椁二棺,正与记载相符,从而印证了这是一座郑国国君墓。


上海博物馆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5)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优选【五】篇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 1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产生于隋唐时期,雕版印刷佛经,五代后唐时期作品。线条细腻流畅,文字清晰,图案规整,梵文佛经呈放射状圆形围绕在中心佛像周围。如此成熟的印刷作品,证明当时印刷术发展已臻于成熟。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两宋时期的制瓷工艺和瓷窑体系较唐代有了较大进步,其中以皇室用瓷为代表的五大名窑更是一改唐代浓重华丽之风,而以淳朴自然的单色釉取胜。唐宋时期河南地区的瓷窑遍地开花、分布广泛,宋代五大名窑河南独占其三,即北宋官窑、汝窑和钧窑。河南出土了为数众多的宋代瓷器,展柜中央的瓷碗就是鼎鼎大名的汝窑。

  根据南宋学者叶寘的《垣斋笔衡》记载:“以定州白瓷器有芒而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然汝州为魁。”是说宋代统治者认为定窑白瓷不好用,于是命令汝州烧造青瓷供奉内廷,再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而道家主张“清净遁世,返璞归真”,所以青瓷在宋代盛极一时。

  北宋汝窑存在时间只有短短20年,产品存世量极为稀少,由于在釉料中加入玛瑙,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造,因此器物釉面光洁如洗、温润如玉、浑厚天成,历代都奉为至宝,著名国画家李苦禅先生曾经评价说:“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我们面前的这件汝瓷碗,虽然经过修复,但釉色饱满、苍翠,制作精美绝伦,也是汝窑的上乘之作。

  展柜左侧是两件钧瓷碗,钧窑同样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也同样创烧于徽宗年间,它典型的特征就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利用无法控制的窑变使瓷器呈现出独一无二、妙不可言的视觉效果。

  瓷器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瓷器的种类涉及生活的多个领域,这组展柜中展出的是宋代不同造型和窑系的瓷枕,有定窑、磁州窑和宋三彩等等。瓷枕最早出现在隋代,唐代和宋元时期最为流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醉花荫》中:“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玉枕指的就是瓷枕,瓷枕可用作寝具、脉枕,也可以用作随葬,这件牡丹诗词瓷枕以牡丹花纹为主,配上清丽淡雅的诗文,书法流畅飘逸,随意中有章法,*淡中有灵气。

  这一组保存完整的宋代瓷象棋,分别以黑瓷和白瓷棋子作为区分,字迹清晰,与现代象棋已无较大区别。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代模式: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之中等等。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宋代时期墓葬大多趋于简葬,能够发现一整组完整的象棋棋子,可见主人生前一定非常嗜好象棋,才将一整组棋子放入墓中随葬。

  唐代灭亡后,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仍以洛阳为都,北宋也以洛阳为陪都“西京”,金代洛阳为“中都”,但随着经济中心的迁移,洛阳逐渐失去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城市的规模和等级、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程度相比商周、汉唐不可同日而语。这座象征着帝王理想的王者之里,曾经辉煌无比的丰都大邑像一座座高耸的封土一样,成为了过去的记忆。

  一路走来,她承载着商周的定鼎中原、汉魏的文脉风流、隋唐的开放包容,一路走来,她饱经风霜,历尽了兴衰荣辱、城垣更迭。

  今天看来,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回眸,而洛阳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将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 2

  公元前221年,强大的秦国一统六国,秦始皇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国家。车同文、书同轨、设三公、置郡县,古代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秦朝定都咸阳,在洛阳设立三川郡。经过短暂的统治之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洛阳从都城转变为掌控中原及东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

  西汉经过二百年的统治,由盛转衰,战乱四起。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国都定于洛阳。自此以后的曹魏、西晋和北魏也先后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500多年。这一时期的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对外交流频繁,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成为东方文明西传的源头。尤其是北魏时期,随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一系列汉化政策,北魏国力臻于强盛,都城洛阳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京城和通达百国千城的贸易都会。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今天洛阳市以东15公里处。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从东汉修建以来,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城址总面积约106*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是*代以前全球最大的城市。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上承周秦,下启隋唐,集中体现了各代都城的布局特点。表现出从先秦城市的非对称式不规则布局向隋唐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过渡,是都城规划史上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影响后代都城规划达千年之久。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国家天文观测台——灵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东汉太学等。汉魏洛阳城以其历史之悠久,之丰富,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独树一帜,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

  东汉时期,洛阳城大致为南北长而东西短的长方形。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俗称“九六城”。四面共设城门12座,纵横24条大街。城内由若干个宫殿组成,宫殿布局分南宫和北宫,二宫南北对峙,中间以复道相连。南宫是皇帝接受群僚朝贺议政及国家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北宫主要是举行天子临朝,百官赐福,宴飨朝议的地方。

  南、北宫以外城区,为各类官府、太仓、武库、商市所在地和达官贵人住宅。城南郊建有规模宏大的明堂、辟雍、灵台和太学等重要礼制和教育性建筑。东汉洛阳城两宫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的城市布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汉太学位于汉洛阳故城南郊,今偃师市大郊村一带,始建于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 (公元56年),是东汉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后屡加扩建,光武帝刘秀曾亲临太学视察,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曾达到三万余人。东汉以后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延设洛阳太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这里不断有石经残块出土。考古发掘表明,太学遗址规模宏大,面积达数万*方米,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最早的国立大学。

  熹*石经,我国最早的一部石刻经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东汉熹*四年(公元175年),大学者蔡邕等得到汉灵帝诏准后,以隶书体刻立石碑46块,内容包括《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立于东汉太学讲堂前,供太学生观摩。史称“熹*石经”或“一体石经”。后代也有石经立于太学或国子监,最为著名的还有曹魏“正始石经”和唐代“开成石经”,与“熹*石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经”。

  东汉刑徒墓铭砖,记录了为修建东汉洛阳城而死的刑徒姓名、刑名、部属、狱所名、死亡日期等。砖铭记载,刑徒墓地使用年代从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年初。东汉刑徒来自全国各地,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雄伟的东汉洛阳城建筑是他们劳动的结晶。

  两汉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成熟阶段。升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人们开始大量运用陶土烧制出的模型,为自己营造死后生活的世界。东汉墓葬随葬陶器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器皿随葬数量巨大,大批式样繁多的陶制建筑明器,可谓汉代陶器的代表。这些建筑明器,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储藏粮食的仓房,以及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和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等等。东汉建筑明器形象具体,结构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建筑的高大,设计的精巧,装饰的富丽,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缩影。

  这件褐黄釉陶熏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采用立体堆塑工艺,器盖部分以“勇士搏兽”为题材,塑造出一座猛兽遍布的山峰,形象生动、雄健。器座为一猛虎蹲伏于地,回首撕咬,生动逼真,尾巴还斜斜地搭在前面的爪子上,意趣盎然。

  熏炉在汉代十分盛行,大多以金铜铸成,*惯称之为“博山炉”。汉代低温铅釉陶是汉代制陶工艺的又一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不仅降低了釉的熔点,而且使釉面增加了亮度,使铜、钛着色剂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洛阳出土的低温铅釉陶常见有仓、壶、炉、罐、奁等专用于陪葬的模型明器,釉色多为黄、褐、绿三种。而熏炉以釉陶工艺制成则十分少见,这件釉陶熏炉出土于2000年,系洛阳首次发现。

  这件彩绘陶百花灯,是对道教“升仙思想”的最好的诠释。灯高92厘米,座径40厘米,由座、盘、枝和盏组成,灯座为喇叭形圈足,白地涂朱,绘黛色云纹。座上立有*底灯盘,盘中有一圆孔,灯柱插入其中。

  灯座下塑有环绕的山峦,间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及虎、狼、鹿、猪、狗、羊、猴、兔、蛙等动物。灯盘沿处有八个圆孔,交替插入四枝曲枝灯盏和四枝龙形饰件。在龙尾处坐一羽仙人,头戴冠,穿红色短裤。等距的灯柱均涂朱红色,三道凸箍与盘边、灯盏均涂以翠绿色。三道凸箍上有两层四枝曲枝灯盏,盏上插有火焰纹样花饰,枝上端坐四位红色羽仙人。灯柱顶端*放朱雀形圆灯盏。陶灯共有十三盏,十三枝灯争相辉映,绚烂华美。百花灯造型挺拔,稳重,五彩纷呈,它所塑造的神禽异兽,仙人跨龙等装饰性题材,反映了汉代社会“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道家思想,造就了一种人神共处,人神共乐的梦幻图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汉代解注瓶,是1954年洛阳西郊汉墓出土的。小口、圆腹、大*底。在腹部周壁有朱书符箓一道,符箓意义不解,符文后有“解注瓶,百解去(长)如律令”九字。在墓葬中放置解注瓶的目的,不仅体现在希望墓主人的安宁不被邪魔侵扰,也体现在家人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安息不会返回阳世滋扰,所以解注瓶又叫“镇墓瓶”。而道教是我国的原生宗教,兴起于两汉,把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主要经典。在西汉早期普遍信奉“清净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即便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但道家的无为思想和升仙思想还备受人们追捧。

  自秦朝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而真正将铸币权收归国有,还是在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当时流通的钱币已经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称为五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件铸造铜钱陶范。

  两汉交替时期,政局混乱,王莽新朝曾经存在过1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王莽进行了五次货币改制,其铸行的钱币品种之多,币值之高,在世界货币史上都是罕见的。莽钱以其独特的造型,考究的铸造工艺,隽秀的文字以及诸多的千古之谜而倍受泉家、学者所青睐和推崇。其中金错刀“一刀*五千”,形制独特,不同凡响。

  金错刀因其制作精致,形状奇特,自东汉以来就为世人所喜爱。著名科学家、学者张衡在《四愁诗》中曾以“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诗句咏之。“金错刀”铜质精良,体泛银光。其钱文虽无垂针篆之挺劲,但其深厚质朴的篆录之意与厚重笃实的钱体浑然一体,遂有“钱绝”之美誉。

  汉代伏人玉环1986年洛阳涧西出土。对角长12.7厘米,口径9.8厘米,整体呈现出鸡骨白色。外侧刻饰有爬伏四人。伏人脑后饰垂发髻,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环,双腿呈鱼尾形。玉环在汉代使用较为普遍,或为佩饰,或为手镯,形制多样。这件伏人玉环雕琢手法和工艺造型十分独特,以四人伏于圆环之上,形态质朴,外方内圆,艺术效果十分理想。

  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显贵或地方豪绅。目前洛阳已发现汉代壁画墓*20座,这些汉墓壁画内容丰富、手法娴熟,深刻地折射出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趣。早期神灵、仙人内容流行,是汉初黄老思想的折射;中期反映儒家思想的历史故事和神学谶纬意识愈见盛行;至东汉时,反映墓主身份和仕宦经历的宴饮歌舞、车骑出行场面逐渐丰富,反映出从西汉到东**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炫耀,完全是人世间生活的再现。

  斗兽纹绿釉陶壶,1978年洛阳收集。高45厘米。外表施深绿色釉。肩部半浮雕斗兽纹图案。图案分为两部分,一是熊面人与狮形兽相斗,二是骑马者拉弓射兽的场面。斗兽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演员在表演时要化妆,戴上假面具。此壶浮雕中的斗兽者皆有假面具。浮雕斗兽纹在汉代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国家再次陷入分裂混占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割据。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都洛共46年。公元263年,蜀为曹魏所灭。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以洛阳为国都,前后共52年。

  曹魏时期,社会提倡简朴之风,随葬品亦随之减少。洛阳涧西矿山厂内发现一座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砖室墓,全墓由墓道、甬道、墓室、耳室等组成。墓室结构保存完好,随葬品较为丰富。尤其是墓中出土了制作精致的玉杯和稀有的铁帷帐架,其中铁帷帐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纪年字样,是曹魏时期极罕见的纪年墓葬之一。

  西晋铜三轮鸠车,年洛阳偃师南蔡庄砖厂晋墓出土。高6.5厘米。三轮,车身为一昂首挺胸长尾鸠鸟,胸前有一牵行环鼻。腹中横穿铁棍为轴。轴头两端各有宽车辋车轮一只,身尾连接处下方有一不分辋辐圆轮。史**载自汉代以来儿童“年五岁有鸠车之乐”,“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此墓出土的鸠车反映了汉代风*在晋代的延续。

  狮形青瓷盂:西晋。1972年洛阳矿山厂出土。高8厘米。头作狮形,尾呈蕉叶状,颔下有须。项脊分披鬃毛,腹部两侧画有羽翼。脊上有直径三厘米的圆管,瓷狮昂首竖耳,四腿卷曲伏卧。造型灵敏精巧,施釉匀称莹润,是一件造诣高超的青瓷艺术品。

  “晋归义胡王”金印,1973年洛阳孟津征集。高2.6厘米。印面呈正方形,驼形钮。印文“晋归义胡王”五字。归义,即归化、降顺。胡即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晋归义胡王”是西晋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该印来自甘肃,系居住在凉州的匈奴归化后为晋武帝所封,是晋朝廷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边疆战争的一种具体措施。这枚金印反映了西晋时期中国西北境内部族内迁、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

  北魏是来自东北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自*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都洛共42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为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社会和谐共处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政策,他率先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要求鲜卑族官员穿汉服、说汉化,并纳汉族大臣的女儿为妃,推动了汉化改革进程。

  北魏元巶墓位于洛阳老城区盘龙塚村。墓主元巶是孝文皇帝之孙,曾封常山王。其墓为带墓道土洞墓,墓内出土墓志、陶俑100余件,主要由镇墓俑、仪仗俑、伎乐俑、庖厨俑组成,它们簇拥着装饰华丽的牛车和鞍马,重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奢华情景,尤其是主人乘坐的牛车,牛和车呈一体,从车厢前端格子栏下面伸出的车辕套在牛身上。牛呈拉车行走状。牛俑浑劲,脖颈肌肉下垂,牛身披饰革带,驾一双辕双轮车,车盖呈拱棚状,前后檐外伸,车厢两侧各刻一象征性假窗,车厢前孔呈棂状,后开门,车轮靠在车厢左右两边,牛四肢和车的两支柱立于托板之上。陶牛车造型写实逼真,这正是南北朝时贵族盛行的车乘,极富时代特征。

  北魏彩绘陶昆仑奴俑,1965年北魏孝文帝之孙元巶墓中出土。高9.5厘米。俑并腿蹲坐作蜷缩状,右手抱头,左手横置双膝之上,埋头于两臂之间,仅露满头卷发。著红色衣裤,腰束带,足穿长筒皮靴,生动地塑造出一低头掩面缩成一团的异族形象,是北朝贵族官僚或富室家中外族家奴的一种。昆仑奴俑表现的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或南洋、中亚地区黑人的形象,这件俑是公元五世纪北魏洛阳与西北及南洋中亚地区交流的见证。

  魏晋时期中国青瓷有很大发展,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外,还采用了拍、印、雕、堆和模制等技法。由于瓷器性能优于陶器,且烧制成本相对较低,逐渐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等等。这件莲花纹大瓷碗,取材重瓣莲花形象,釉色细腻,色泽温润,使整只瓷碗犹如一朵怒放的青莲。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和佛寺的众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北魏王朝崇尚佛法,入主中原后,利用佛教作为其统治手段,把佛教定为国教,广为提倡,形成朝野贵贱皆崇佛的局面,佛教的发展在洛阳盛极一时。都城内外寺院林立,千百万人皈依佛教,至北魏晚期,洛阳城内建寺1367所,列刹相望,其中尤以永宁寺和龙门石窟最为豪华壮观。

  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城南郊,今白马寺东南约2公里处。建于北魏熙*元年(公元516年),是北魏洛阳城内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院*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1米,东西宽约212米,四周有夯筑围墙。永宁寺中心建筑为九层木塔,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据史**载,木塔高“四十九丈”,折今136.71米。考古发掘表明,塔基高出地面8米,*面呈方形,分为二层,边长38.2米,高2.2米,内为夯土,四壁以青石镶包,台基四面皆置“漫道”,以供人上下。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西域来洛阳的诸僧,住永宁寺者多达数百人。

  永宁寺木塔毁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因雷电引起的一场大火。新中国成立后,对塔基进行了科学发掘。塔基周围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彩绘泥塑佛、菩萨、弟子和供养人残件,所有彩塑品皆泥质,除少数饰件为模制外,均系手工雕塑而成。这批泥塑形体虽然较小,但塑形之美,比例之准确,情态之传神,塑工之细腻,极为罕见,堪称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 3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方米,地下面积2万*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xx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xx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方米。

  《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史迹、科技发明等,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唐三彩展》选取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组,较全面的展现了唐三彩艺术的瑰丽风韵。

  《洛阳珍宝展》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二十一件文物珍品,使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古代工艺之精湛、领略河洛文化之厚重。

  《汉唐陶俑展》展出400余件洛阳出土历代代陶俑,集中地展示汉俑的古拙、晋俑的拘谨、北魏陶俑的清秀、唐俑的丰美,较系统地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古代石刻艺术展》选取洛阳出土石刻*百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较全面展示洛阳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

  《书画馆》展示以明、清及*现代作品为主,藏品包括王铎、吴昌硕、何绍基、査士标、任伯年、翁同龢、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书画大家,笔墨精到、意蕴悠然。

  《宫廷文物馆》则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系统地真实再现了清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起居和佛堂等场景。

  洛阳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开放成为传承河洛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 4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xx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也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最早发现于豫西地区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仰韶居民喜爱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等经济活动,还从事制陶、治玉、纺织等多种手工业活动。尤其是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使用的陶器。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辟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十分困难,在不使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继续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时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师市灰嘴遗址出土。该器红胎细腻,它与常见的彩绘陶器不同是以红彩描出网状纹及羽状纹,极为罕见,别具一格。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较广泛的文化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农具种类繁多,而且已经出现稻、黍、粟、小麦等农作物,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的改进。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

  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时期逐渐成为专门盛放肉酱和腌菜类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俗。

  骨针,缝纫工具,洛阳市东郊西吕庙遗址出土。共两件,一件长10.8厘米,另一件长3厘米。两件骨针出土时皆装在长13.5厘米、以动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针的形制与今天的钢针没有区别,可见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艺之高超。

  洛阳博物馆概况导游词 5

  公元前221年,强大的秦国一统六国,秦始皇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制国家。车同文、书同轨、设三公、置郡县,古代中国第一次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秦朝定都咸阳,在洛阳设立三川郡。经过短暂的统治之后,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最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洛阳从都城转变为掌控中原及东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

  西汉经过二百年的统治,由盛转衰,战乱四起。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国都定于洛阳。自此以后的曹魏、西晋和北魏也先后在洛阳建都,历时长达500多年。这一时期的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繁荣,对外交流频繁,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成为东方文明西传的源头。尤其是北魏时期,随着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及其一系列汉化政策,北魏国力臻于强盛,都城洛阳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京城和通达百国千城的贸易都会。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今天洛阳市以东15公里处。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从东汉修建以来,经过历代的修缮、扩建,城址总面积约106*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是*代以前全球最大的城市。

  汉魏洛阳故城是中国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上承周秦,下启隋唐,集中体现了各代都城的布局特点。表现出从先秦城市的非对称式不规则布局向隋唐都城中轴对称布局的过渡,是都城规划史上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影响后代都城规划达千年之久。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国家天文观测台——灵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府——东汉太学等。汉魏洛阳城以其历史之悠久,之丰富,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独树一帜,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

  东汉时期,洛阳城大致为南北长而东西短的长方形。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俗称“九六城”。四面共设城门12座,纵横24条大街。城内由若干个宫殿组成,宫殿布局分南宫和北宫,二宫南北对峙,中间以复道相连。南宫是皇帝接受群僚朝贺议政及国家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北宫主要是举行天子临朝,百官赐福,宴飨朝议的地方。

  南、北宫以外城区,为各类官府、太仓、武库、商市所在地和达官贵人住宅。城南郊建有规模宏大的明堂、辟雍、灵台和太学等重要礼制和教育性建筑。东汉洛阳城两宫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的城市布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汉太学位于汉洛阳故城南郊,今偃师市大郊村一带,始建于东汉光武帝中元元年 (公元56年),是东汉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后屡加扩建,光武帝刘秀曾亲临太学视察,汉明帝刘庄还在太学亲自讲学。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曾达到三万余人。东汉以后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延设洛阳太学。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这里不断有石经残块出土。考古发掘表明,太学遗址规模宏大,面积达数万*方米,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最早的国立大学。

  熹*石经,我国最早的一部石刻经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东汉熹*四年(公元175年),大学者蔡邕等得到汉灵帝诏准后,以隶书体刻立石碑46块,内容包括《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立于东汉太学讲堂前,供太学生观摩。史称“熹*石经”或“一体石经”。后代也有石经立于太学或国子监,最为著名的还有曹魏“正始石经”和唐代“开成石经”,与“熹*石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石经”。

  东汉刑徒墓铭砖,记录了为修建东汉洛阳城而死的刑徒姓名、刑名、部属、狱所名、死亡日期等。砖铭记载,刑徒墓地使用年代从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永宁二年(公元121年)年初。东汉刑徒来自全国各地,绝大多数是男性青壮年,雄伟的东汉洛阳城建筑是他们劳动的结晶。

  两汉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成熟阶段。升仙思想在社会中广泛流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制度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人们开始大量运用陶土烧制出的模型,为自己营造死后生活的世界。东汉墓葬随葬陶器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器皿随葬数量巨大,大批式样繁多的陶制建筑明器,可谓汉代陶器的代表。这些建筑明器,既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阁,也有储藏粮食的仓房,以及舂米磨面加工粮食的作坊和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等等。东汉建筑明器形象具体,结构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建筑的高大,设计的精巧,装饰的富丽,是汉代地主庄园经济生活的缩影。

  这件褐黄釉陶熏炉,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采用立体堆塑工艺,器盖部分以“勇士搏兽”为题材,塑造出一座猛兽遍布的山峰,形象生动、雄健。器座为一猛虎蹲伏于地,回首撕咬,生动逼真,尾巴还斜斜地搭在前面的爪子上,意趣盎然。

  熏炉在汉代十分盛行,大多以金铜铸成,*惯称之为“博山炉”。汉代低温铅釉陶是汉代制陶工艺的又一杰出成就。釉料中加入铅,不仅降低了釉的熔点,而且使釉面增加了亮度,使铜、钛着色剂呈现出美丽的色彩。洛阳出土的低温铅釉陶常见有仓、壶、炉、罐、奁等专用于陪葬的模型明器,釉色多为黄、褐、绿三种。而熏炉以釉陶工艺制成则十分少见,这件釉陶熏炉出土于20xx年,系洛阳首次发现。

  这件彩绘陶百花灯,是对道教“升仙思想”的最好的诠释。灯高92厘米,座径40厘米,由座、盘、枝和盏组成,灯座为喇叭形圈足,白地涂朱,绘黛色云纹。座上立有*底灯盘,盘中有一圆孔,灯柱插入其中。

  灯座下塑有环绕的山峦,间有神态各异的人物及虎、狼、鹿、猪、狗、羊、猴、兔、蛙等动物。灯盘沿处有八个圆孔,交替插入四枝曲枝灯盏和四枝龙形饰件。在龙尾处坐一羽仙人,头戴冠,穿红色短裤。等距的灯柱均涂朱红色,三道凸箍与盘边、灯盏均涂以翠绿色。三道凸箍上有两层四枝曲枝灯盏,盏上插有火焰纹样花饰,枝上端坐四位红色羽仙人。灯柱顶端*放朱雀形圆灯盏。陶灯共有十三盏,十三枝灯争相辉映,绚烂华美。百花灯造型挺拔,稳重,五彩纷呈,它所塑造的神禽异兽,仙人跨龙等装饰性题材,反映了汉代社会“长生不老”、“羽化升仙”的道家思想,造就了一种人神共处,人神共乐的梦幻图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件汉代解注瓶,是1954年洛阳西郊汉墓出土的。小口、圆腹、大*底。在腹部周壁有朱书符箓一道,符箓意义不解,符文后有“解注瓶,百解去(长?)如律令”九字。在墓葬中放置解注瓶的目的,不仅体现在希望墓主人的安宁不被邪魔侵扰,也体现在家人希望墓主人的灵魂安息不会返回阳世滋扰,所以解注瓶又叫“镇墓瓶”。而道教是我国的原生宗教,兴起于两汉,把老子所著《道德经》奉为主要经典。在西汉早期普遍信奉“清净无为”、“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即便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但道家的无为思想和升仙思想还备受人们追捧。

  自秦朝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而真正将铸币权收归国有,还是在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当时流通的钱币已经是圆形方孔的铜钱,称为五铢。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件铸造铜钱陶范。

  两汉交替时期,政局混乱,王莽新朝曾经存在过17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王莽进行了五次货币改制,其铸行的钱币品种之多,币值之高,在世界货币史上都是罕见的。莽钱以其独特的造型,考究的铸造工艺,隽秀的文字以及诸多的千古之谜而倍受泉家、学者所青睐和推崇。其中金错刀“一刀*五千”,形制独特,不同凡响。

  金错刀因其制作精致,形状奇特,自东汉以来就为世人所喜爱。著名科学家、学者张衡在《四愁诗》中曾以“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的诗句咏之。“金错刀”铜质精良,体泛银光。其钱文虽无垂针篆之挺劲,但其深厚质朴的篆录之意与厚重笃实的钱体浑然一体,遂有“钱绝”之美誉。

  汉代伏人玉环1986年洛阳涧西出土。对角长12.7厘米,口径9.8厘米,整体呈现出鸡骨白色。外侧刻饰有爬伏四人。伏人脑后饰垂发髻,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环,双腿呈鱼尾形。玉环在汉代使用较为普遍,或为佩饰,或为手镯,形制多样。这件伏人玉环雕琢手法和工艺造型十分独特,以四人伏于圆环之上,形态质朴,外方内圆,艺术效果十分理想。

  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显贵或地方豪绅。目前洛阳已发现汉代壁画墓*20座,这些汉墓壁画内容丰富、手法娴熟,深刻地折射出汉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意趣。早期神灵、仙人内容流行,是汉初黄老思想的折射;中期反映儒家思想的历史故事和神学谶纬意识愈见盛行;至东汉时,反映墓主身份和仕宦经历的宴饮歌舞、车骑出行场面逐渐丰富,反映出从西汉到东**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炫耀,完全是人世间生活的再现。

  斗兽纹绿釉陶壶,1978年洛阳收集。高45厘米。外表施深绿色釉。肩部半浮雕斗兽纹图案。图案分为两部分,一是熊面人与狮形兽相斗,二是骑马者拉弓射兽的场面。斗兽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演员在表演时要化妆,戴上假面具。此壶浮雕中的斗兽者皆有假面具。浮雕斗兽纹在汉代出土文物中比较罕见。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国家再次陷入分裂混占局面,魏、蜀、吴三国鼎立形成割据。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都洛共46年。公元263年,蜀为曹魏所灭。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西晋以洛阳为国都,前后共52年。

  曹魏时期,社会提倡简朴之风,随葬品亦随之减少。洛阳涧西矿山厂内发现一座曹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砖室墓,全墓由墓道、甬道、墓室、耳室等组成。墓室结构保存完好,随葬品较为丰富。尤其是墓中出土了制作精致的玉杯和稀有的铁帷帐架,其中铁帷帐架上刻有“正始八年八月”纪年字样,是曹魏时期极罕见的纪年墓葬之一。

  西晋铜三轮鸠车,年洛阳偃师南蔡庄砖厂晋墓出土。高6.5厘米。三轮,车身为一昂首挺胸长尾鸠鸟,胸前有一牵行环鼻。腹中横穿铁棍为轴。轴头两端各有宽车辋车轮一只,身尾连接处下方有一不分辋辐圆轮。史**载自汉代以来儿童“年五岁有鸠车之乐”,“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此墓出土的鸠车反映了汉代风*在晋代的延续。

  狮形青瓷盂:西晋。1972年洛阳矿山厂出土。高8厘米。头作狮形,尾呈蕉叶状,颔下有须。项脊分披鬃毛,腹部两侧画有羽翼。脊上有直径三厘米的圆管,瓷狮昂首竖耳,四腿卷曲伏卧。造型灵敏精巧,施釉匀称莹润,是一件造诣高超的青瓷艺术品。

  “晋归义胡王”金印,1973年洛阳孟津征集。高2.6厘米。印面呈正方形,驼形钮。印文“晋归义胡王”五字。归义,即归化、降顺。胡即指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匈奴。“晋归义胡王”是西晋时匈奴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该印来自甘肃,系居住在凉州的匈奴归化后为晋武帝所封,是晋朝廷为了安抚少数民族,建立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边疆战争的一种具体措施。这枚金印反映了西晋时期中国西北境内部族内迁、民族融合的历史事实。

  北魏是来自东北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鲜卑人建立的**。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自*城(山西大同)迁都洛阳。都洛共42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为中国大一统的多民族社会和谐共处的今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政策,他率先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要求鲜卑族官员穿汉服、说汉化,并纳汉族大臣的女儿为妃,推动了汉化改革进程。

  北魏元巶墓位于洛阳老城区盘龙塚村。墓主元巶是孝文皇帝之孙,曾封常山王。其墓为带墓道土洞墓,墓内出土墓志、陶俑100余件,主要由镇墓俑、仪仗俑、伎乐俑、庖厨俑组成,它们簇拥着装饰华丽的牛车和鞍马,重现了墓主人生前出行时的奢华情景,尤其是主人乘坐的牛车,牛和车呈一体,从车厢前端格子栏下面伸出的车辕套在牛身上。牛呈拉车行走状。牛俑浑劲,脖颈肌肉下垂,牛身披饰革带,驾一双辕双轮车,车盖呈拱棚状,前后檐外伸,车厢两侧各刻一象征性假窗,车厢前孔呈棂状,后开门,车轮靠在车厢左右两边,牛四肢和车的两支柱立于托板之上。陶牛车造型写实逼真,这正是南北朝时贵族盛行的车乘,极富时代特征。

  北魏彩绘陶昆仑奴俑,1965年北魏孝文帝之孙元巶墓中出土。高9.5厘米。俑并腿蹲坐作蜷缩状,右手抱头,左手横置双膝之上,埋头于两臂之间,仅露满头卷发。著红色衣裤,腰束带,足穿长筒皮靴,生动地塑造出一低头掩面缩成一团的异族形象,是北朝贵族官僚或富室家中外族家奴的一种。昆仑奴俑表现的是我国西北少数民族或南洋、中亚地区黑人的形象,这件俑是公元五世纪北魏洛阳与西北及南洋中亚地区交流的见证。

  魏晋时期中国青瓷有很大发展,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在成型方法上,除轮制技术外,还采用了拍、印、雕、堆和模制等技法。由于瓷器性能优于陶器,且烧制成本相对较低,逐渐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等等。这件莲花纹大瓷碗,取材重瓣莲花形象,釉色细腻,色泽温润,使整只瓷碗犹如一朵怒放的青莲。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繁荣和佛寺的众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北魏王朝崇尚佛法,入主中原后,利用佛教作为其统治手段,把佛教定为国教,广为提倡,形成朝野贵贱皆崇佛的局面,佛教的发展在洛阳盛极一时。都城内外寺院林立,千百万人皈依佛教,至北魏晚期,洛阳城内建寺1367所,列刹相望,其中尤以永宁寺和龙门石窟最为豪华壮观。

  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城南郊,今白马寺东南约2公里处。建于北魏熙*元年(公元516年),是北魏洛阳城内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寺院*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1米,东西宽约212米,四周有夯筑围墙。永宁寺中心建筑为九层木塔,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据史**载,木塔高“四十九丈”,折今136.71米。考古发掘表明,塔基高出地面8米,*面呈方形,分为二层,边长38.2米,高2.2米,内为夯土,四壁以青石镶包,台基四面皆置“漫道”,以供人上下。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西域来洛阳的诸僧,住永宁寺者多达数百人。

  永宁寺木塔毁于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因雷电引起的一场大火。新中国成立后,对塔基进行了科学发掘。塔基周围出土了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彩绘泥塑佛、菩萨、弟子和供养人残件,所有彩塑品皆泥质,除少数饰件为模制外,均系手工雕塑而成。这批泥塑形体虽然较小,但塑形之美,比例之准确,情态之传神,塑工之细腻,极为罕见,堪称中国古代泥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