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调研报告

会展调研报告1

  为了对我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会展工作的思路规划提供依据,xx市贸易发展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会展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20多家会展企业发放了调查表,重点走访了14家资质好、具有独立承办展会的会展企业,并与企业就xx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会展业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与探讨。

  一、xx地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

  (一)xx地区会展企业

  xx地区现有展览公司以及与展览业相关的企业200余家,其中能独立承办展会展览业务的企业有50家左右。如*际博览中心、华凌集团博览中心、广汇美居物流园展览中心、赛博特汽车展览中心、环球会展中心、新疆商贸城、双安副食品城、新疆雅式展览公司等。

  (二)展会业务

  20xx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30个,其*际性展会3个、商业性展会20个、其他类展会7个。展位7225个,展览面积10.66万*方米,国内外参展商70981人,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55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2.34亿美元,展馆收入487.61万元。

  20xx年共举办各类展会39个,同比增长30%,其*际展6个,商业性展会27个,其他类展会6个。展位8150个,同比增长12.8%,展览面积45.34*方米,国内外参展商8万余人,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09.53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6.08亿美元,(内外经贸签约数只反映了7个大展会的签约数)。展馆收入343.62万元。

  (三)展会及会展经济的特点

  1、发展趋势良好。*几年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展会数量不是办会规模都比往年有较大增长,国内外经贸签约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性展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已占主导地位。这充分说明我市作为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垒,发挥新疆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会展市场,为今后我市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品牌展会带动作用突出。乌洽会、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华凌建材博览会、赛博特汽车展、房交会等展会经过数届,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办会理念日趋成熟,逐渐形成品牌展会,成为我市展会的龙头,这些展会在商贸集散地举办,利用人流、物流、客流,集节庆会展、展销为一体,开创了新的展会形式,对拉动全市会展经济作用十分明显。

  3、已经被国内外初步认可。xx市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取代,作为新疆实施“东联西出”的通道和商品集散地,xx的会展经济为有志于打开*西部大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及商客借展会探测西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提供了便利。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这种理念商家们已付诸行动,加速了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xx市会展基础设施薄弱。与关内的广州、上海、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相比,展馆、展览中心差距很大。现我市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较为完整、经济实用的展馆仅*际博览中心一家,但根据现代展馆的要求,还需提升智能化、科技化水*。其他几个会展中心只限于会议和小型展览,不成气候,这对于培育我市品牌展会和今后发展国际会展,造成了局限。

  (二)举办各类展览会的主体及人才素质局限。会展是商业行为,办展的主体应该是专业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能在我区真正开展招展业务的公司数量有限。加之交通、治安、消防、对外宣传等问题不好协调。同时还缺乏一批熟悉会展业务的高素质人才,使我市会展业办会经验和会展理念都需要提高。

  (三)*部门的管理制约。多家展览公司都认为,承办专业展会,*有关部门的批复办理难度大,而且多头审批,尤其是办展的一些配套手续,必须层层过关,主管局审批、分局批、大队中队还备案,手续太复杂,而且耽误时间。

  (四)多头办展,重复办展问题比较突出。同类展会太多,造成了规模小和资源浪费。如20xx年,美容化妆品类展览会就办了四期,展位总数393个,其中春季2期,秋季2期,*均每期展位不到100个。服装类展会仅*际博览中心就举办了五次,除“xx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展位超过500个以外,其余展位均在100个左右。参展专业客商、展品质量数量都不理想,参会的专业商、批发商极少,光顾展览会的人流不足,导致展会效益差,吸引力下降。

  (五)会展行业没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具有行使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调研协调行业中的问题、管理服务于行业内企业,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的职能。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行会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但至今首府的会展行业协会还未成立,这不利于协调今后全市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同时不利于今后行业自律、展览业的规模运作和管理。

  三、发展会展业的建议

  (一)改善展馆配套服务设施。现存展馆配套服务设施的改善对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的市场与空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作为xx市惟一会展龙头企业*际博览中心在完善其设施中考虑到资金的困难,应吸纳社会各界资金,从长远着眼,要有前瞻性的考虑,展会的配套服务设施的改造,结构的改造,高科技及智能化的建设,不要怕负债,(改造和完善后的展销会产生一劳永逸的效果)应邀请各方面专家论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于20xx年完成改造,为迎办各类大型展会打好基础。

  (二)整合展会资源。为使今后我市展会步入良性循环,工商、会展管理中心两家单位应从不同的业务角度联合审查批准各类展会,建立展览市场准入机制和展会质量评估制度,对办展机构的资质进行管理,协调统—同类展会,整合展会资源,杜绝多头重复办展的现象。

  (三)成立会展协会刻不容缓。我市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是没有总体协调机制,没有行业自律组织,造成会展市场群龙无首,无序竞争。展览企业对成立xx会展协会呼吁强烈,希望会展协会承担起协调我市会展业总体发展的重担,推进展览市场的规范运作,改善优化办展环境,提高办展质量和效益,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解决多头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浪费展会资源的现象。代表我市各展览场馆、会展中心、展览公司及从事展览业人员的利益。协调、沟通、理顺*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并在*指导下,建立并逐步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主体、资格认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推广主要会展等服务,真正成为我市展览业的娘家。

  (四)成立市一级的会展领导小组。在会展经济、会展业发达的内地城市,都有市级领导牵头的会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发展会展经济的领导力度,统筹安排会展业*期的工作目标和长远规划。我市也应效仿,下设办公室,承担起全市会展工作的组织、计划、管理、立项审批、监督等工作,使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大会展业政策扶持力度。实行会展办、工商、*、行政执法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审批、登记会展申报业务手续。金融机构对展览企业举办的大型或者是国际性会展应给予重点信贷支持,*也应对申办成功者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会展调研报告2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xx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xx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xx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xx*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逐步提高。截止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xx*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艺术博览会”、“首届*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xx年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xx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xx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xx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xx年,市*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xx年,市*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

  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xx年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xx年和xx年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发展蓝图。建议市*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作为合肥新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点还存在用电难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对外地旅游车进入合肥市区的通行证办理手续进行优化;

  3、李鸿章故居停车难问题建议抓紧解决;

  4、建议市*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与游人开放工作。

会展调研报告3

  __区拥有国展中心、国贸中心、农展馆三个大型会展中心。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__区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__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及税收变化趋势

  *几年,__区会展经济呈加快发展态势,国展、国贸、农展馆举办展览的个数和规模呈逐年递增。三大会展中心20__年共举办展会165次,参观人数达350万人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1.55亿元;20__年共举办展会226次,参观人数达464万人次,取得各项收入2.42亿元;20__年共举办展会217次,参观人数达481万人次,取得各项收入2.31亿元;20__年共举办展会234次,参观人数达502万人次,取得各项收入2.81亿元。

  20__年~20__年,三个展馆缴纳各项税收共计2.4亿元。从*几年__区各大型会展中心的税收完成情况来看,20__年完成税收3549万元,20__年完成税收6050万元,20__年完成税收7209万元,20__年完成税收7587万元。4年来税款逐年递增,*均增幅达30,20__年比20__年实现税款翻了一番。20__年在国展中心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共有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参展商参展,取得的展位及门票收入共计1.5亿元,上缴税利*3000万元。

  二、目前会展业存在的征管问题

  1.会展经济缺乏法律保障,市场较为混乱。目前北京市缺乏有关会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对会展主体的基本规范。出现多头批展,重复办展的现象,没有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仅在__区内注册的大大小小会展中心就达130余家,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数百个,给日常的税源管理和税源监控带来困难。

  2.纳税主体不稳定,管理难度较大。展销会组织部门较复杂,参展商较多,纳税主体不稳定,组织展销会的既有展馆、中介、商家,也有*部门。一些主办单位、展馆、参展商常为逃避纳税义务相互推诿,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困难。而且,目前尚没有法规政策对此作出明确的界定。

  3.部分承办单位和参展商纳税意识淡薄,税务部门对展销会的税收征管力度不大。许多展销会为引来参展商,都自行规定了税费优惠项目。一些展商为了少缴税或不缴税,采取多种方式偷税,造成税款流失。其涉税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种:一是组展方出售展位时,没有按规定开具发票和申报缴税;二是在会展现场签订的购销合同没有按规定及时计缴印花税;三是参展人员补助费连同展销会摊位费一并作为交易会费用支出,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四是展会现场发放的赠品实物未按规定缴税;五是擅自压低外出经营活动管理证明单上的金额。此外,由于会展展商多、展期短、临时性强、税源不稳定等客观原因,造成税款征收难度较大,加之主办单位很少与税务部门沟通,又不会主动通报年度参展计划,致使不少税务部门甚至连辖区内到底举办过多少个展销会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征税了。

  4.存在着重复征税、税负不公*等现象。一是部分展会的组展方要按展位费缴纳5的营业税,而展馆要按承办单位支付的场租缴纳5的营业税,有重复征税的现象。二是建筑业相关室内装修行业营业税税率为3,而为展览进行布置、搭建工作的行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同是装修行业税率却不同。

  三、规范完善会展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1.尽快制定会展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归口管理。行业法规是约束业内主体经济行为的基本规范。制定和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地方管理条例,来尽快促成行政审批制向登记制和备案制转变。同时,通过抬高市场门槛、加强年审和统计评估等有效措施,强化办展组织资质审批及动态跟踪管理,实施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会展主体的整体素质。搞好规划,统一的归口管理,确定日常监管部门,定期与税务机关进行数据交换,为税务部门日常的税源管理、税源监控带来可靠的数据支持。

  2.理顺征纳关系,明确责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理顺征纳关系,明确纳税主体。

  3.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在理顺征纳关系明确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使企业在参展前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

  4.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如制定定期交流机制,地税部门与工商、国税、文化等部门共同携手,定期进行数据交换,互通信息,相互补充,实现信息共享。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会展调研报告1

  为了对我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会展工作的思路规划提供依据,xx市贸易发展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会展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对20多家会展企业发放了调查表,重点走访了14家资质好、具有独立承办展会的会展企业,并与企业就xx市会展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会展业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与探讨。

  一、xx地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

  (一)xx地区会展企业

  xx地区现有展览公司以及与展览业相关的企业200余家,其中能独立承办展会展览业务的企业有50家左右。如*际博览中心、华凌集团博览中心、广汇美居物流园展览中心、赛博特汽车展览中心、环球会展中心、新疆商贸城、双安副食品城、新疆雅式展览公司等。

  (二)展会业务

  20xx年我市共举办各类展会30个,其*际性展会3个、商业性展会20个、其他类展会7个。展位7225个,展览面积10.66万*方米,国内外参展商70981人,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55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2.34亿美元,展馆收入487.61万元。

  20xx年共举办各类展会39个,同比增长30%,其*际展6个,商业性展会27个,其他类展会6个。展位8150个,同比增长12.8%,展览面积45.34*方米,国内外参展商8万余人,签约国内经贸总额509.53亿元,签约对外经济贸易总额26.08亿美元,(内外经贸签约数只反映了7个大展会的签约数)。展馆收入343.62万元。

  (三)展会及会展经济的特点

  1、发展趋势良好。*几年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展会数量不是办会规模都比往年有较大增长,国内外经贸签约数量逐年增加,专业性展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已占主导地位。这充分说明我市作为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垒,发挥新疆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培育有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会展市场,为今后我市会展经济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品牌展会带动作用突出。乌洽会、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华凌建材博览会、赛博特汽车展、房交会等展会经过数届,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办会理念日趋成熟,逐渐形成品牌展会,成为我市展会的龙头,这些展会在商贸集散地举办,利用人流、物流、客流,集节庆会展、展销为一体,开创了新的展会形式,对拉动全市会展经济作用十分明显。

  3、已经被国内外初步认可。xx市重要的地理位置不可取代,作为新疆实施“东联西出”的通道和商品集散地,xx的会展经济为有志于打开*西部大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及商客借展会探测西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提供了便利。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这种理念商家们已付诸行动,加速了会展经济和会展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xx市会展基础设施薄弱。与关内的广州、上海、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相比,展馆、展览中心差距很大。现我市有一定规模、设施配套较为完整、经济实用的展馆仅*际博览中心一家,但根据现代展馆的要求,还需提升智能化、科技化水*。其他几个会展中心只限于会议和小型展览,不成气候,这对于培育我市品牌展会和今后发展国际会展,造成了局限。

  (二)举办各类展览会的主体及人才素质局限。会展是商业行为,办展的主体应该是专业公司,但到目前为止,能在我区真正开展招展业务的公司数量有限。加之交通、治安、消防、对外宣传等问题不好协调。同时还缺乏一批熟悉会展业务的高素质人才,使我市会展业办会经验和会展理念都需要提高。

  (三)*部门的管理制约。多家展览公司都认为,承办专业展会,*有关部门的批复办理难度大,而且多头审批,尤其是办展的一些配套手续,必须层层过关,主管局审批、分局批、大队中队还备案,手续太复杂,而且耽误时间。

  (四)多头办展,重复办展问题比较突出。同类展会太多,造成了规模小和资源浪费。如20xx年,美容化妆品类展览会就办了四期,展位总数393个,其中春季2期,秋季2期,*均每期展位不到100个。服装类展会仅*际博览中心就举办了五次,除“xx丝绸之路服饰服装节”展位超过500个以外,其余展位均在100个左右。参展专业客商、展品质量数量都不理想,参会的专业商、批发商极少,光顾展览会的人流不足,导致展会效益差,吸引力下降。

  (五)会展行业没有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具有行使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调研协调行业中的问题、管理服务于行业内企业,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的职能。随着*管理方式的改变,行会作用将越来越突出,但至今首府的会展行业协会还未成立,这不利于协调今后全市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同时不利于今后行业自律、展览业的规模运作和管理。

  三、发展会展业的建议

  (一)改善展馆配套服务设施。现存展馆配套服务设施的改善对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的市场与空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作为xx市惟一会展龙头企业*际博览中心在完善其设施中考虑到资金的困难,应吸纳社会各界资金,从长远着眼,要有前瞻性的考虑,展会的配套服务设施的改造,结构的改造,高科技及智能化的建设,不要怕负债,(改造和完善后的展销会产生一劳永逸的效果)应邀请各方面专家论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于20xx年完成改造,为迎办各类大型展会打好基础。

  (二)整合展会资源。为使今后我市展会步入良性循环,工商、会展管理中心两家单位应从不同的业务角度联合审查批准各类展会,建立展览市场准入机制和展会质量评估制度,对办展机构的资质进行管理,协调统—同类展会,整合展会资源,杜绝多头重复办展的现象。

  (三)成立会展协会刻不容缓。我市会展业发展的瓶颈是没有总体协调机制,没有行业自律组织,造成会展市场群龙无首,无序竞争。展览企业对成立xx会展协会呼吁强烈,希望会展协会承担起协调我市会展业总体发展的重担,推进展览市场的规范运作,改善优化办展环境,提高办展质量和效益,发挥行业协会的优势,解决多头重复办展,无序竞争,浪费展会资源的现象。代表我市各展览场馆、会展中心、展览公司及从事展览业人员的利益。协调、沟通、理顺*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并在*指导下,建立并逐步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主体、资格认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推广主要会展等服务,真正成为我市展览业的娘家。

  (四)成立市一级的会展领导小组。在会展经济、会展业发达的内地城市,都有市级领导牵头的会展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发展会展经济的领导力度,统筹安排会展业*期的工作目标和长远规划。我市也应效仿,下设办公室,承担起全市会展工作的组织、计划、管理、立项审批、监督等工作,使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加大会展业政策扶持力度。实行会展办、工商、*、行政执法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审批、登记会展申报业务手续。金融机构对展览企业举办的大型或者是国际性会展应给予重点信贷支持,*也应对申办成功者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会展调研报告2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xx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xx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xx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xx*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逐步提高。截止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xx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xx*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艺术博览会”、“首届*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xx年和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xx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从直接经济效益看,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xx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xx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xx年,市*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xx年,市*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有待提高。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与国内会展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国际性会展太少,围绕合肥及安徽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策划举办的区域性会展也较少。会展业市场主体培育滞后。我市目前从事会展的企业只有60多家,而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会展企业都在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会展企业不仅数量少,实力也比较弱,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少、观念落后,经验不足等问题,具有运作全国性、专业性展会能力的公司不多。与国内外著名的会展公司相比,在管理模式、公司结构、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随着我市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展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精通展览设计、会展组织策划,了解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会展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尚未形成,会展保障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程度低,综合服务水*不高。

  会展业发展体制不顺。

  1、会展办在协调工作方面:大型会展尤其是全国性展会涉及*提供具体服务的部门多、时间紧、任务重,安全责任大,客观上需要会展办有很强的协调力度。

  2、会展办公室只是临时性协调机构,但日常协助企业申办展会、组织协调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事务越来越多,现有会展办设置状况极不适应合肥会展经济工作的发展要求。

  城市承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会展旅游业是一个与城市承载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对展馆、交通、宾馆、通信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要求较高,我市在展馆、配套设施、保障能力等软硬件条件上与发达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的需要。一是展馆面积不足。除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为3.7万*方米外,其余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均在8000*方米以下。二是配套设施不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高档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仍显不够,为参会客商提供高标准的综合配套服务仍难保证,展馆仍处于单体经营状态。三是国际航班明显不足。由于自身条件等客观原因的局限,目前我市骆岗机场仅开通了合肥—首尔、合肥—香港两个国际航班。稀少的国际航班,是我市海外客源市场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型会展期间,道路通行不畅、公交运力不足、车辆停放难等矛盾也比较突出。

  三、关于进一步促进合肥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展旅游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是,合肥会展旅游总体看好,未来更好,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抓住难得的机遇,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充实市会展办的工作力量

  针对会展业和旅游业,合肥市会展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旅游局分别承担了管理责任,但均各司其职,未能充分结合。特别是会展业,我市还缺乏一定主导推动力量,尚未完善相应的立法、监督机构。若要将会展旅游作为一产业发展,我市还缺乏一个管理部门。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会城市设有独立的会展机构(有编制)。xx年我市组织开展过一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完善领导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市会展办公室力量,将市会展办公室列为市*直属单位,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能力。”从我市会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充实*会展办公室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如有编制问题限制,可采取从相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添人不增编的方式解决,建议市委、市*认真研究。

  2、加快会展场馆建设,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建设和改造会展场馆,以滨湖新区大型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切实解决制约我市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打造“*会展名城“奠定场馆基础。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餐饮、娱乐、商场等配套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我市会展的综合承载力。

  进一步完善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会展秩序,认真研究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及时协调处理好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全国大型会展的资源很多掌握在北京一些部委和行业协会手里,在鼓励会展公司主动对上争取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帮助协调联系,以取得上级有关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一些影响大、吸引力强的展会,*要在人力和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网络和联动机制,特别是加强*各部门、各县区的联动机制,形成有序、规范、快捷的筹办和保障机制。

  3、结合合肥市产业优势和科教优势,打造我市的会展品牌

  在努力提升现有展览规模档次的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际性、全国性会议及论坛的力度,在此基础上,对照展会项目目录,结合我省我市的产业优势,力争展览门类更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许多著名的会展旅游城市都有自己的一两个占主导地位的会展品牌,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上,如汉诺威的信息展和机床展,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建议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结合我市在产业、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重点打造几个会展旅游品牌,以此增强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xx年和xx年我市分别评出了诸如“家电博览会”、“苗木花卉交易会”、“*坚果炒货食品节”等一批品牌展会,下一步应有重点地支持和提升这批品牌展会上规模、上档次,争取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主导品牌。

  4、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集聚会展经济人才

  会展专业企业和人才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限制会展旅游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上海就已遇到了“软件跛足”的尴尬,但其迅速反应,将“10100工程”(三年内培养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养100名会展专业人才)提上议事日程,目的都是为了建起一个会展专业人才的“储备库”。在会展企业方面,合肥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底子薄,对国际展会运作模式了解不够。要着力引进一批在全国有影响、有实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在我市有基础的会展龙头企业,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推动作用,鼓励会展龙头企业多办展、办大展,多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协会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策划,使我市的会展业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进一步完善会展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造就高素质的会展人才队伍。建议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具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经理人才,鼓励会展企事业单位引进和培养人才。

  5、以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修编旅游总体规划

  围绕“141”发展战略,适应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形势,重新编制《合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合肥市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构建面向2020年的合肥旅游高标准、高水*发展蓝图。建议市*面向全国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公开招标,组织入围单位进行旅游资源调查,编制旅游概念性规划,评选产生中标单位,整合方案,形成比较科学、完善的旅游总体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准确判断旅游发展大趋势,摆脱面临的产品老化、市场固化、周边竞争白热化“三化”困境,努力解决产品更新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实现市场的突破问题。

  6、建议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提升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建议由市旅游局牵头,联合合肥的4a景区、部分宾馆、旅游车队,几家较大的旅行社和涉旅企业,组建合肥市旅游集团,对合肥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做强做大合肥旅游业。旅游集团成立后,市旅游局代表市*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市旅游集团则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经营。同时,深化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1-2个年收入超10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集团。拓宽旅游融资渠道,深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旅*业,开办旅游项目,建立以*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稳定、持续的投入支撑体系。

  7、加快旅游大项目的建设,抓好旅游产品的开发

  实施“太阳工程”,以引进特大旅游项目为突破口,提升合肥的旅游形象。围绕滨湖新区、经开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国家鼓励的和我们需要的,策划一至二个超20亿元的休闲娱乐或主题公园项目,专人负责,对外招商,力争年内有实质进展。推进《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28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加快现有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动紫蓬山森林公园、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和岱山湖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四顶山风景区项目要加快工作力度;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要精心策划好运作方式,更多体现旅游内涵;推动丰乐生态园、肥西老母鸡生态园二期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星级农家乐。建议在中博会晚会“江淮和畅”的基础上,打造一台具有“徽风皖韵”特色的大型舞台演出,定期上演类似于“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类的大型实景演出节目,以宣传合肥,量身打造合肥的旅游品牌。

  8、顺应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区域旅游合作

  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一是加强融入长三角。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城市的无缝对接;加快推动合肥旅游集散中心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互联互通,争取纳入新华东旅游线,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的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二是推动与中部、南部城市协作。抓住合武高铁营运的机遇,推动与武汉等中部城市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办“*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第十一届年会”,推动与南方10多个城市旅游一体化建设。三是立足省会经济圈,加强全省旅游合作。紧紧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合肥“依山傍水”,周边温泉、湖泊、森林、山岗等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开展环巢湖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合巢六旅游合作;贯彻合淮同城化战略,推动合淮旅游一体化。建议市*协调合六巢淮四市电话区号统一工作,推动战略合作。

  9、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建议

  1、作为合肥新十景之一的墨荷园即将对外开放,目前该景点还存在用电难问题,建议尽快协调解决;

  2、建议对外地旅游车进入合肥市区的通行证办理手续进行优化;

  3、李鸿章故居停车难问题建议抓紧解决;

  4、建议市*及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和推动我市部分高校向社会与游人开放工作。

会展调研报告3

  __区拥有国展中心、国贸中心、农展馆三个大型会展中心。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了__区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__区会展业的基本情况及税收变化趋势

  *几年,__区会展经济呈加快发展态势,国展、国贸、农展馆举办展览的个数和规模呈逐年递增。三大会展中心20__年共举办展会165次,参观人数达350万人次,取得各项营业收入1.55亿元;20__年共举办展会226次,参观人数达464万人次,取得各项收入2.42亿元;20__年共举办展会217次,参观人数达481万人次,取得各项收入2.31亿元;20__年共举办展会234次,参观人数达502万人次,取得各项收入2.81亿元。

  20__年~20__年,三个展馆缴纳各项税收共计2.4亿元。从*几年__区各大型会展中心的税收完成情况来看,20__年完成税收3549万元,20__年完成税收6050万元,20__年完成税收7209万元,20__年完成税收7587万元。4年来税款逐年递增,*均增幅达30,20__年比20__年实现税款翻了一番。20__年在国展中心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国际汽车展,共有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参展商参展,取得的展位及门票收入共计1.5亿元,上缴税利*3000万元。

  二、目前会展业存在的征管问题

  1.会展经济缺乏法律保障,市场较为混乱。目前北京市缺乏有关会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对会展主体的基本规范。出现多头批展,重复办展的现象,没有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仅在__区内注册的大大小小会展中心就达130余家,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会数百个,给日常的税源管理和税源监控带来困难。

  2.纳税主体不稳定,管理难度较大。展销会组织部门较复杂,参展商较多,纳税主体不稳定,组织展销会的既有展馆、中介、商家,也有*部门。一些主办单位、展馆、参展商常为逃避纳税义务相互推诿,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困难。而且,目前尚没有法规政策对此作出明确的界定。

  3.部分承办单位和参展商纳税意识淡薄,税务部门对展销会的税收征管力度不大。许多展销会为引来参展商,都自行规定了税费优惠项目。一些展商为了少缴税或不缴税,采取多种方式偷税,造成税款流失。其涉税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种:一是组展方出售展位时,没有按规定开具发票和申报缴税;二是在会展现场签订的购销合同没有按规定及时计缴印花税;三是参展人员补助费连同展销会摊位费一并作为交易会费用支出,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四是展会现场发放的赠品实物未按规定缴税;五是擅自压低外出经营活动管理证明单上的金额。此外,由于会展展商多、展期短、临时性强、税源不稳定等客观原因,造成税款征收难度较大,加之主办单位很少与税务部门沟通,又不会主动通报年度参展计划,致使不少税务部门甚至连辖区内到底举办过多少个展销会都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征税了。

  4.存在着重复征税、税负不公*等现象。一是部分展会的组展方要按展位费缴纳5的营业税,而展馆要按承办单位支付的场租缴纳5的营业税,有重复征税的现象。二是建筑业相关室内装修行业营业税税率为3,而为展览进行布置、搭建工作的行业的营业税税率为5,同是装修行业税率却不同。

  三、规范完善会展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1.尽快制定会展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统一归口管理。行业法规是约束业内主体经济行为的基本规范。制定和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地方管理条例,来尽快促成行政审批制向登记制和备案制转变。同时,通过抬高市场门槛、加强年审和统计评估等有效措施,强化办展组织资质审批及动态跟踪管理,实施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会展主体的整体素质。搞好规划,统一的归口管理,确定日常监管部门,定期与税务机关进行数据交换,为税务部门日常的税源管理、税源监控带来可靠的数据支持。

  2.理顺征纳关系,明确责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理顺征纳关系,明确纳税主体。

  3.强化税收征管力度。在理顺征纳关系明确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辅导,使企业在参展前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

  4.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如制定定期交流机制,地税部门与工商、国税、文化等部门共同携手,定期进行数据交换,互通信息,相互补充,实现信息共享。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会展实*报告 (菁华3篇)

会展实*报告1

  实*性质:专业认知实*

  实*目的:所谓认知实*,就是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并通过一周的社会调查,认识实践,接触实践,以此来明确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天之轿子的大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如何才可以很好的联系到实际生活?如何才可以将课堂里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的将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明确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实践当中去,用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为地方服务,让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到青旅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将自己在课堂书本学*到的东西很好的应用到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所以暑假期间,我于XX年8月21日到8月28日到浙江嘉兴*湖青年旅行社(由于我们那里没有专门的会展中心,所以选择了一家经营会展业务的旅行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实*。

  实*过程: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专业技术,经验和动手能力都不如前辈们丰富。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

  第一天,即XX年8月21日,我坐在办公室的第一天,潘总就拿来一份广交会的名单给我,让我联系,我记得当时虽然承诺了下来,但是心里一直发虚,于是我便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当时不敢打电话,于是我就想用qq交谈(当然之前我问过潘总要用什么联系,他说可以打电话,也有qq号)因为这样即使我底气不足,但不会被发现,但是,他不在线上,然后我就开始苦恼,我要不要打电话,我的第一句话该说些什么,终于在我有勇气播出第一个电话之后,对面传来的却是忙音。幸好过一会之后,他用qq跟我联系上了,他的态度很友好,让我提着的心落了下来,虽然结果并不满意,但至少我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之后的几天我有听到旁边的业务员的通话,“您好,我是青旅的小姚,我们将有一个活动。。。” 从他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在电话推荐展位时,必须注意三点:(1)电话表示了解客户的需求(2)将需求与特点、利益相结合(3)注意确认客户是否认同。当然这对话进行下去要态度好,说话的音质和音色也要让人觉得舒服。

  在下午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有一个要去安吉的团,但是导游却不够了,于是临时安排我和另一位导游去。因为她也没去过,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一个人带着,另一个人就去找食宿。由于团里有小孩子,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去爬山的时候,既要顾着前面,又要顾着后面,感觉特别累。所以这两天下来之后,我深刻的理解了导游的工作-----是个体力活埃回到家的时候,都有股冲动,就是明天不想去上班了。但是第四天—8月24日还是爬了起来,继续回到打电话,聊qq的生活中。当然已经不是广交会的那个了,我只是负责一些别人的咨询什么的。后来学会了如何传真,复印,打樱应该说这些东西都比较高级了,全自动的。最后一天,就是办理了一下交接。把我所处理的一些东西打印出来,交给了潘总。

  在这一星期里,由于旅行社午间还是很空的,就翻翻那边的书籍,跟前辈聊聊天,所以短期的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展会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了一些感想,因此把它做个整理,以此作为我今后学*的'方向。

  个人实*认识与感想总结:

  一、对会展业概念的理解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的统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经过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所谓会展,是指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怀着各自相同或是不同的目的需要以及可能需要在同一地点或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相互活动。这样定义会展的概念就使它涵盖面更加广泛了,更加接*生活,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会展,以及会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会展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的发展趋势。他不仅局限与展览、展销、会议、招商会等方面。他还延伸到各种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以及民间婚礼、丧礼及各种酒*等。还有学校里的同学聚会、生日庆祝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参加的公同活动,就会必须要有组织者、服务者以及为需求者提供场所、提供设施等。朝着这种趋势发展,会展业将更加庞大,更加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系列服务体系。

  二、当前会展业发展态势以及前景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从我自身来看,会展职工*常都没什么事做,因此工资也不高。很多人对于会展业都不了解,很多前辈都是在黑暗中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虽然前路坎坷,但我认为,正因为如此才体现它的价值所在,有句话说得好,有缺点才有进步。因为会展业还发展不成熟,所以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发展机遇也是比较大的。在会展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创业中大胆开拓,大胆创新。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

  会展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看,从宏观上讲,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进步。现代会展从1894年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国际性展览贸易活动,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欧洲成为世界展览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势力强大、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贸易性强,成为世界展览业的中心。

  相比之下,*会展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是同步的。但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馆的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方米以上,而目前各地还在大兴土木,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方米。实*期间,我们参观了湖南最大的会展中心---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场馆建设总面积10万*方米,展览场地有三层,净展览摊位有有4万*方米,整个建筑物都是钢结构。可想而知,场馆建设规模有多大。 2、 会展活动的空前活跃。国际会展中心教授给我们介绍, XX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 3000个,出国办展*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XX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3 、会战举办主体的转变。*过去主要是由*举办会展,现在成立了越来越多的会展公司,这使会展业不断向市场化、商业贸易化迈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拉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丰富资源。 4、会展群聚效应突出。*的会展业集中分布在广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会展收入丰厚,会展活动频繁,发展程度高。

  而从微观方向分析,这也是我实*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湖南国际会展中心给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就那位教授本人自己也是学机械制造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 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1、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 2、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会展业发展与自己的就业之间的联系

  对会展业当前的发展状态的分析中,会展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严重紧缺存在着矛盾。这使的展会的组织和管理水*还比较低,会展人才短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会展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业务和文化素质总体比较低。在我国,会展专业人才是个很大的空缺,据介绍,至少有100万的需求。这对我们在校学生是个很大的机遇。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把自己的专业选好,有利于今后的事业发展,成功几率会更高。

  2、从事会展业,工资比较丰厚,这对自己的物质消费水*起决定作用。同时,有利于各种精神文化消费,不断提升自己。

  3、从事会展业发展空间比较更大,有利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大胆创新,大胆开拓,开创自己的事业。

  4、在目前就业紧张的情况下,会展工作相比之下更具优越性,竞争压力要校所以说,会展业的发展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是个很好的机遇。

  面对这种机遇,同样我们必须接受挑战。会展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要求比较高,必须具备各方面能力。所以在大学期间我们必须做好扎实的准备。我们应准备些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去做好这些准备呢?国际会展中心的专家给了如下建议:

  1、会想,要有所创意。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没做的。

  2、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如方案书、邀请函、广告等。

  3、善于交际,学会与人以及组织沟通,以最准确的方式传达信息。

  4、实干,踏踏实实做实事。 5、会展工作无小事,注重工作及学*生活中的细小事物。

  四、今后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8天里,让我知道了会展行业人才的划分:会展业人才,大致可分成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性人才,前两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会展业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中会展项目策划和营销人才尤其重要。目前,在展览和会议行业中,因公司的业务需要和人力资源状况不同,具体的岗位设置也不同。但无论岗位怎么划分,较重要的管理岗位都有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规划、项目销售和运营管理这几类。而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会展策划师。

  总的认为,作为一个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所以,在学校首先必须学好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培养各种综合能力,特别注意提高自己的实干能力。还有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学*能力,树立终生学*的思想观念。然而,要想在大学把学业搞好,一定还有好的学*方法。首先,除了把功课学好之外,还多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其次,参加实践活动,如果可以的话尽量进一家正规的公司。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放到实践当中去,在实践当中学*知识,优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惯。然后,还要参加集体活动,加强沟通交流能力,培养自己热情、乐观的品质。最后,自己*时还要善于观察,多留意多思考身边的事物,注重细节。

会展实*报告2

  实*目的:所谓认知实*,就是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并通过一周的社会调查,认识实践,接触实践,以此来明确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

  理论联系实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天之轿子的大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如何才可以很好的联系到实际生活?如何才可以将课堂里的知识带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些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更好的将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明确自己所选的专业方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实践当中去,用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为地方服务,让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到青旅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将自己在课堂书本学*到的东西很好的应用到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所以暑假期间,我于20xx年8月21日到8月28日到浙江嘉兴*湖青年旅行社(由于我们那里没有专门的会展中心,所以选择了一家经营会展业务的旅行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暑期社会实践实*。

  实*过程

  作为一个大一新生,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专业技术,经验和动手能力都不如前辈们丰富。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

  第一天,即20xx年8月21日,我坐在办公室的第一天,潘总就拿来一份广交会的名单给我,让我联系,我记得当时虽然承诺了下来,但是心里一直发虚,于是我便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当时不敢打电话,于是我就想用QQ交谈(当然之前我问过潘总要用什么联系,他说可以打电话,也有QQ号)因为这样即使我底气不足,但不会被发现,但是,他不在线上,然后我就开始苦恼,我要不要打电话,我的第一句话该说些什么,终于在我有勇气播出第一个电话之后,对面传来的却是忙音。幸好过一会之后,他用QQ跟我联系上了,他的态度很友好,让我提着的心落了下来,虽然结果并不满意,但至少我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之后的几天我有听到旁边的业务员的通话,“您好,我是青旅的小姚,我们将有一个活动。”从他的对话中,我了解到在电话推荐展位时,必须注意三点:

  (1)电话表示了解客户的需求

  (2)将需求与特点、利益相结合

  (3)注意确认客户是否认同。当然这对话进行下去要态度好,说话的音质和音色也要让人觉得舒服。

  在下午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因为有一个要去安吉的团,但是导游却不够了,于是临时安排我和另一位导游去。因为她也没去过,所以考虑到这个因素,一个人带着,另一个人就去找食宿。由于团里有小孩子,所以要特别注意安全,去爬山的时候,既要顾着前面,又要顾着后面,感觉特别累。所以这两天下来之后,我深刻的理解了导游的工作-----是个体力活啊。回到家的时候,都有股冲动,就是明天不想去上班了。但是第四天—8月24日还是爬了起来,继续回到打电话,聊QQ的生活中。当然已经不是广交会的那个了,我只是负责一些别人的咨询什么的。后来学会了如何传真,复印,打印。应该说这些东西都比较高级了,全自动的。最后一天,就是办理了一下交接。把我所处理的一些东西打印出来,交给了潘总。

  在这一星期里,由于旅行社午间还是很空的,就翻翻那边的书籍,跟前辈聊聊天,所以短期的实*,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展会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有了一些感想,因此把它做个整理,以此作为我今后学*的方向。

  个人实*认识与感想总结:

  一、对会展业概念的理解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奖励旅游的统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会议、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展示会等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世界博览会为最典型的会展活动。

  经过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所谓会展,是指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怀着各自相同或是不同的目的需要以及可能需要在同一地点或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相互活动。这样定义会展的概念就使它涵盖面更加广泛了,更加接*生活,让人更容易理解什么是会展,以及会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会展业作为一种独立行业的发展趋势。他不仅局限与展览、展销、会议、招商会等方面。他还延伸到各种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以及民间婚礼、丧礼及各种酒*等。还有学校里的同学聚会、生日庆祝等等。总之,只要是有多个人或是多个群体参加的公同活动,就会必须要有组织者、服务者以及为需求者提供场所、提供设施等。朝着这种趋势发展,会展业将更加庞大,更加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成一系列服务体系。

  二、当前前会展业发展态势以及前景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从我自身来看,会展职工*常都没什么事做,因此工资也不高。很多人对于会展业都不了解,很多前辈都是在黑暗中自己摸索出来的道路。虽然前路坎坷,但我认为,正因为如此才体现它的价值所在,有句话说得好,有缺点才有进步。因为会展业还发展不成熟,所以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发展机遇也是比较大的。在会展发展的起步阶段,更有利于我们在以后的创业中大胆开拓,大胆创新。更有利于我们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

  会展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上看,从宏观上讲,会展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进步。现代会展从1894年德国莱比锡样品博览会开始,发展到今天的国际性展览贸易活动,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欧洲成为世界展览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势力强大、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贸易性强,成为世界展览业的中心。

  相比之下,*会展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是同步的。但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年来会展业异军突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馆的建设。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现有大中型会展场馆150多个,会展面积300万*方米以上,而目前各地还在大兴土木,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建成的各类会展中心的会展面积可能超过100万*方米。实*期间,我们参观了湖南最大的会展中心---湖南国际会展中心,场馆建设总面积10万*方米,展览场地有三层,净展览摊位有有4万*方米,整个建筑物都是钢结构。可想而知,场馆建设规模有多大。

  2、会展活动的空前活跃。国际会展中心教授给我们介绍,20xx年我国会展项目数量超过3000个,出国办展*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2000万人次;节庆活动5000多个,参与观众达数亿人次。会展收入增幅明显,目前举办各类展会直接收入超过100亿元,间接带动的旅游、餐饮、交通、广告、娱乐、房产等行业收入高达数千亿元。

  3、会战举办主体的转变。*过去主要是由*举办会展,现在成立了越来越多的会展公司,这使会展业不断向市场化、商业贸易化迈进,创造的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拉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丰富资源。

  4、会展群聚效应突出。*的会展业集中分布在广州、上海、北京、大连等城市,长三角与珠三角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会展收入丰厚,会展活动频繁,发展程度高。

  而从微观方向分析,这也是我实*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湖南国际会展中心给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就那位教授本人自己也是学机械制造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

  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

  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会展实*报告3

  一、实*目的:对于此次*半个月的寒假实*,尽管时间不长,但从中收获颇多,会展策划实*报告范文。我觉得本次寒假实*的目的如下:

  1、通过参与寒假实*,更多的与社会接触,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为即将到来的实*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2、想通过本次寒假实*工作,了解当前会展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以后进入这个行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3、在实*的过程中,学*更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强化自己的实操能力。

  4、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实*内容: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元旦那天,自己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武汉的一家会展公司,并且在工程部工作。这家会展公司主要是与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合作,策划并执行丰富多样的各种节事活动,工程部主要负责各项活动的执行,而且工程部也可以承接各种各样的宣传搭建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安装拱形门、氢气球、灯笼,实*报告《会展策划实*报告范文》。

  元旦前夕,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应房地产公司要求,在元月1日之前安装好节日宣传道具。我与另外两名同事于12月31日晚上8点开始安装,共花时5个小时,在安装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在安装氢气球的时候风力很大,并且安装的位置还要自己到处寻找。

  2、调试音响。

  由于房地产公司要举办一次交谊舞会,于是我和另外一名同事被派到现场调试音响,刚开始以为调试音响很难,但在同事的指点之下,我便很熟练的掌握了调试音响的技巧。并且通过一天的学*,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调试音响的方法。

  3、搭建舞台背景。

  就搭建舞台背景而言,在学校里面也曾实*过,但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共搭建并拆卸舞台背景多次,并且,面积都比较大,而且搭建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用的原理基本一样。

  4、安装玻璃走秀台。

  应一家婚庆公司的要求,让本公司安装玻璃走秀台,走秀台共由13块玻璃组成,每块玻璃重40kg。安装走秀台很简单,主要是搬运玻璃要爬两层的楼梯,这是很费力的一件事。但最终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三、实*结果:

  本次寒假实*共历时13天,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会展行业要用到的基本工具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本专业的社会实*工作,对会展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觉得会展行业的确是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撒钱产业”,其中暗藏着很多的商机,它和一般的行业的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按步就搬,而是随时都在变,因此,它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来说就要求有很高的行业素质。这次本专业的社会实*让我对会展行业充满了憧憬,也对会展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四、实*结或体会:

  通过参与本次寒假实*,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很多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总结和体会。

  1、实*操作能力太差;说实话,我的两位同事都是没读多少书的,他们做事的方法和技巧都比我强很多,虽然说自己是一名大学生,但我觉得自己的实操能力的确是比较差,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学校就应该举办与会展专业有关的活动,只有自己亲手去尝试了才知道怎么做,所以说实*出真理嘛!

  2、商机遍地都是,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可少。我在这10几天的实*过程中主要是从事搭建以及拆卸方面,因此,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商机,但工作也是比较辛苦的,就拿我做的事情来说吧,一般的做事的时间都不固定,如果说工程量大的话,有的时候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也可能更长。

  3、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再不仅仅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而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就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实*的十几天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许多的会议、展览相关的活动,并且自己也亲自参与其中的策划与执行,本次实*,让我对会展行业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会展策划实*报告 (菁华3篇)

会展策划实*报告1

  一、实*目的:

  对于此次*半个月的寒假实*,尽管时间不长,但从中收获颇多。我觉得本次寒假实*的目的如下:

  1、通过参与寒假实*,更多的与社会接触,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经验,为即将到来的实*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2、想通过本次寒假实*工作,了解当前会展业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以后进入这个行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3、在实*的过程中,学*更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动手,强化自己的实操能力。

  4、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实*内容:

  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也就是元旦那天,自己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武汉的一家会展公司,并且在工程部工作。这家会展公司主要是与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合作,策划并执行丰富多样的各种节事活动,工程部主要负责各项活动的执行,而且工程部也可以承接各种各样的宣传搭建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安装拱形门、氢气球、灯笼。

  元旦前夕,为了营造节日的气氛,应房地产公司要求,在元月1日之前安装好节日宣传道具。我与另外两名同事于12月31日晚上8点开始安装,共花时5个小时,在安装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在安装氢气球的时候风力很大,并且安装的位置还要自己到处寻找。

  2、调试音响。

  由于房地产公司要举办一次交谊舞会,于是我和另外一名同事被派到现场调试音响,刚开始以为调试音响很难,但在同事的指点之下,我便很熟练的掌握了调试音响的技巧。并且通过一天的学*,我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调试音响的方法。

  3、搭建舞台背景。

  就搭建舞台背景而言,在学校里面也曾实*过,但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共搭建并拆卸舞台背景多次,并且,面积都比较大,而且搭建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用的原理基本一样。

  4、安装玻璃走秀台。

  应一家婚庆公司的要求,让本公司安装玻璃走秀台,走秀台共由13块玻璃组成,每块玻璃重40kg。安装走秀台很简单,主要是搬运玻璃要爬两层的楼梯,这是很费力的一件事。但最终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三、实*结果:

  本次寒假实*共历时13天,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会展行业要用到的基本工具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本专业的社会实*工作,对会展行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觉得会展行业的确是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撒钱产业",其中暗藏着很多的商机,它和一般的.行业的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按步就搬,而是随时都在变,因此,它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群来说就要求有很高的行业素质。这次本专业的社会实*让我对会展行业充满了憧憬,也对会展行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四、实*结或体会:

  通过参与本次寒假实*,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很多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想从如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总结和体会。

  1、实*操作能力太差;说实话,我的两位同事都是没读多少书的,他们做事的方法和技巧都比我强很多,虽然说自己是一名大学生,但我觉得自己的实操能力的确是比较差,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学校就应该举办与会展专业有关的活动,只有自己亲手去尝试了才知道怎么做,所以说实*出真理嘛!

  2、商机遍地都是,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可少。我在这10几天的实*过程中主要是从事搭建以及拆卸方面,因此,我觉得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商机,但工作也是比较辛苦的,就拿我做的事情来说吧,一般的做事的时间都不固定,如果说工程量大的话,有的时候会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也可能更长。

  3、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再不仅仅是满足物质上的需求,而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因此就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实*的十几天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许多的会议、展览相关的活动,并且自己也亲自参与其中的策划与执行,本次实*,让我对会展行业的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会展策划实*报告2

  实*公司:好博塔苏斯展览有限公司

  实*岗位:客服/推广代表

  实*动机与目的:通过实践,将自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使自己理论知识更加成熟、充实和实际。

  实*的内容与过程

  作为没有经验的我实*的工作主要是在公司两个岗位上展开的,并且大多是跟前辈学*,从旁做协,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我实*的内容。

  会展客服代表

  客服、客服代表及会展客服代表的涵义。

  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是指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它整合及管理在预先设定的最优成本 服务组合中的客户界面的所有要素。

  客户服务代表(CSR)是随着外资企业的注入而引进一种职位。CSR主要通过全面的服务建立并提高客户与公司的紧密心理联结,帮助公司建立安全可靠、长期持久的客户关系。

  会展客服代表是会展业务流程再造而产生一种新的岗位。

  会展客服代表的主要职责

  在公司客户服务部和客服主管指导下,负责展览项目的客服业务工作,我的具体职责大概有如下:

  1,配合展览会销售的需要,按职责范围和业务流程从事展览项目的客服工作;

  2,与项目销售经理(主管)及项目推广代表共同设计展览会展位图,并负责制作展位;

  3,参与展览会展位销售合同,配合财务人员审查合同、保管合同文件正本、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台账登记,根据销售合同确认参展商展位位置;

  4,参与编辑并督导发送《参展商手册》

  5,负责执行专业观众邀请计划,主要组织电话邀请、群发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

  6,负责收集、整理专业观众数据;

  7,参与展览馆、展品物流、标准展位搭建、保安、保洁等合同谈判工作;

  8,检查销售合同和《参展商手册》的实施兑现情况;

  9,负责展览会现场服务工作,主要有包括:

  (1)参与展览馆的展位布置于搭建工作,负责标准展位开口、楣板文字、展具确认工作;负责展会现场服务性公共设施搭建工作;

  (2)参与展览会现场服务咨询工作,包括参展商展位装修用电、设备用电、展位装修延时加班申请协助工作;

  (3)参与专业观众的接待、登记工作,及咨询工作。

  (4)参与临时外聘接待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工作;

  (5)参与参展商现场问卷调查工作;

  (6)参与展览会现场因服务质量引发或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7)参与展览会期间闭展安全检查工作,参与展览会撤展现场管理,负责发放参展物品出门证;

  (8)参与展览会期间汽车通行证、参展证、参观证的发放及管理工作;

  (9)参与参展商入住推荐酒店的接待管理工作

  (10)参与展览会后参展商现场问卷、专业观众统计分析工作;

  (11)完成公司交待的'其他事项

会展策划实*报告3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武汉市国企投资公司开发的公寓楼,承建单位是武汉第五建筑公司,分别是五号和六号楼,及高尔夫球健身楼,地基由第四桩基公司承建。由北京建筑设计院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子为异性柱。面积为13000*方米,由3栋楼组成的商住楼,现浇钢筋混泥土六层框剪结构。

  二:收获与体会

  首先说实*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

  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比如说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我就说说我的`见解吧:模板设计:优秀建筑工程师实*报告

  (一)施工准备

  模板安装前的基本工作

  (1)放线:首先引测建筑的边柱,墙轴线,*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各条轴线。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中心线和边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

  (2)用水准仪把建筑水*标高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模板垫底部位应预先找*,杂物清理干净,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或混泥土成形后烂根。

  (4)工长事先确定模板的组装设计方案,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5)模板应图刷脱模剂。还有好多注意事项,我在这就不列举了。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所获得的实践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中所学到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工作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工作调研报告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人们的利益发生了调整,新的社会矛盾造成*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缠访”、“闹访”、“越级访”和“群体访”,*形势给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难度。结合我区*年来发生的*案件,就当前*现状原因、作一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造成*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

  1、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国有企业改制,金融系统推向市场,粮食系统走向社会,行政机关机构改革。这些变革,重新调整了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对人们的利益进行了再分配,同时也使人们的*意识得到了加强,部分群众的利己观念有所抬头,致使简单的问题易于复杂化,较小的事态易于扩大化,给新形势下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难度。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机构改革、企业改制等社会变革原因引发的*事件占到了*总量的17%。

  2、法律法规某些方面的滞后。一方面,表现在法律条文的滞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社会凸显了许多新事物和新情况,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增多,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越来越多,涉及农民的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往往会滞后于新事物和新情况,没有法律法规的界定和约束成为导致*的一大原因。另一方面,滞后还表现在执法不严上。*条例明确规定,不允许越级*和集体*,更不允许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但是,“越轨”的行为时有发生却少有有效制约。

  3、认识上出现的误区。误区一:法不责众。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受“法不责众”错误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就纠集众人*闹事,凭借“法不责众”这个护身符逃避惩罚。“法不责众”是“腐朽、落后”的*传统意识,它已成为依法治国的一大障碍。误区二:*“管”法院。群众中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权力大,*可以“管”法院,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其他问题,这也导致不少人信“访”不信法。误区三:以*量来考评*工作。目前上级对下级**工作的考评,都是以*量来衡量的,超过了规定的指标,各级*的主要领导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受到一定的处理。这种考评方式本意旨在加强各级*对*工作的重视,分级承担社会压力,缓解社会矛盾。但客观上讲,这种考评方式并不很科学,它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如:有些人因对现任领导有意见,就组织煽动一些人*,让现任领导难堪,最后往往能达到“撵走”的目的。

  4、工作落实不到位。一是对*问题解决不到位。有些*问题牵涉面广,时间跨度大,调查取证非常困难,解决难度相当大,导致问题无法处理或处理不到位。二是督查不到位。有些*问题没能得到妥善处理,客观上也有干部的原因。对*问题干部中还存有畏难情绪,怕麻烦,同时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协调。针对这些情况,缺乏有效的干部督查跟踪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对缠访闹访等严重*事件当事人处理不到位。首先,缠访闹访的概念界定不清,对缠访闹访户定性困难,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有些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为*息事态,免于激化矛盾,往往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能放即放,缺乏强有力的执法配合,无法产生震慑力。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能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实行责任追究上动真的,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破解*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上来实的,有效遏制了*总量持续攀升的势头,缓解了严峻的*形势,总结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循序渐进推进改革。一是要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重大决策要符合社会现实,符合实际,要考虑群众的心理想法,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要努力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二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尽量把城市规划区内已经农转非的“农民”纳入低保的范围。提高城市居民的低保标准,让下岗职工生活有基本保障,力争把改革的阵痛降到最低的限度。

  2、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一是继续搞好普法工作。让公民学法、懂法、遵法、守法,遇到问题,发生纠纷,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法律法规要与时代发展同步。立法机关、司法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及时、科学、有针对性地出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条文,让各级*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法可依。三是要弱化*或*部门的职能,纠正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错误认识 。群众*总量多年居高不下,与*及其* 部门的角色定位不准、转换不力有关。*及其部门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转变职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四是严格执法。在处理*问题时,不以*的人多人少定对错,严格以法律为准绳,改变部分人“法不责众”的错误观念。

  3、树立*教育与*执法相结合的观念,确保*工作取得实效。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有些人明知拦路抢劫是犯罪,但还是拦路抢劫;明知**是要偿命的,但还是有**犯。思想教育仅对讲理的人有效,仅对遵纪守法的人有效。对无理取闹的人、对别有用心的人、对图谋不轨的人无效,因此,解决*问题时要做到区别对待。对确实有冤屈的,要尽快给予解决;对不了解国家的法律、政策而产生误会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误会;对于别有用心、无理取闹、聚众围堵*大门、拦阻交通要道等情节严重的,必须依法严厉打击。

  4、树立防范与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观念,加快推进*工作规范化进程。一是建立民意沟通机制。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加强民意沟通。通过谈心交流,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求,从而畅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架起干群“连心桥”。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超前排查人民内部矛盾,对可能影响本地区的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掌握,早化解,使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实行*工作首问责任制。

  为了克服责任弱化和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凡是第一位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反映情况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在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后,对属于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应及时受理,并给予当事人明确的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工作范围的,要及时向上汇报,向其他部门或系统进行交办、转送,问题转到哪里,责任就跟到哪里,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四是实行*工作过错追究制。完善*工作现行的考评办法,变以*量考评为以*过错来考评,实行严格的*过错追究制,使各级干部心里服气,工作有积极性;使个别违法乱纪、该作为而不作为的干部得到改正;同时不会再出现因上面的压力太大,领导干部向无理取闹的人妥协、让步,使别有用心、聚众闹事的人有机可趁,形成“爱哭的孩子多吃奶”的恶性循环局面。

*工作调研报告2

  *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在为党委*分忧、为*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人的首肯和认同,同样得到了党委*的充分肯定。目前,从总体来看,部分*人反映的问题比较真实,提出的要求比较合理,*行为也比较规范,体现了*人对*部门的充分信任,反映出《*条例》已深入人心。但从*年来的*总量和*人的具体*行为来看,*工作形势不容乐观,部分*人的*行为不当,诉求不合理,苦了*部门,累跨了*干部,伤透了接访人员。如果让不正当*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务必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关注。

  一、*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观其*工作现状,由于我国正处于法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下岗职工、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诱发、暴露不少问题,且每个*件不是单独存在一个问题,而是许多问题并存。

  一是*人*观念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人抓住领导不放,抱着领导好说话、说了算数的心态,认为找领导成本少,实惠多,明知不应解决的问题,*多了也许能在领导那里开开绿灯。这种观念在*人中普遍存在。

  二是“*不信法”。“*不信法”主要是指那些应该依法通过司法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这些法定途径解决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当事人不是走法定途径,而是试图通过*的方式来解决,或者是对于法定途径处理的结果不满意,又继而转向*提出诉求。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涉法涉诉*案件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例如:李艳丽因房屋买卖纠纷*和朱麦荣因离婚抚养费纠纷*,虽经法院判决,但仍不停*,甚至多次赴京。

  三是劝返难度大。一些*为了向党和*施加压力,不按法定程序、不到法定机关反映问题,而是频繁到京省敏感地区。特别是那些进京*人员,他们作为*代表赴京*,反映的问题多而复杂,报警、求助和施压是他们进京*的主要目的。他们一般都要求必须当场答复解决问题,必须见有一定权力的领导才肯回到地方,所以很难劝返。例如上述的李艳丽和朱麦荣,每次进京长时间滞留,多则两个月,且都要见到街道主要领导并答应他们的要求才返回,劝还难度大。

  四是街道责重权轻,处理*问题力不从心。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很多*问题最终都将责任落实到了街道,但街道在处理*问题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资源和实际权力,而*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各个层面的问题,却让缺乏权力的街道出面处理。这与街道担负的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很不适应,责重权轻,权责出现错位。例如:程庄村城市嘉园小区业主反映房产证办理问题和华坤景山庄园购房合同违约问题,这本是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最终由街道负责。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利益主义意识加剧。*人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

  二是*人缺乏法律意识。不少*人不能客观的看清自己所反映的问题,以为按照自己的利益及要求,在明知自己的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的情况下,仍提出过分要求,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大阻力和难度,甚至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又提出新的更高的无理要求,导致问题越解决越麻烦,重复*现象严重。

  三是*机制的缺失。首先是现行*体制中的接访制度使一些*人认为*有理,*成本低,即使*不成,也可以异地免费观光旅游,这样助长一些*人的重复持续*、越级*。其次“属地化管理”体制,*人的户籍所在地在哪里,就由哪里负责,因此出现不少*人反映的问题和居住地都不在这里,但户口是这里的就由这里负责。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有效解决一些*问题。例如:新华区中信通投资担保公司集资造成许多群众赴京*,其中有两名户口在xxxx街道,按属地化管理体制,稳控就由xxxx街道负责。该案件事发地在新华区,新华区对该案件的来龙去脉、掌握的更全面、详实,由新华区负责解决更为恰当。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何更好地做好*工作,是各级党委、*必须拿在手上,*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标和处理个案上,要在治标的同时,集中精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做文章:

  一是正确对待。*渠道是我国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党和*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众有问题找*,是对党和*的信任。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和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台,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切实把群众的诉求解决好,把群众的权益维护好,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把群众的意愿反映好。

  二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行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必须常抓不懈。特别是加大《*条例》宣传教育力度。要保持《*条例》宣传的持续性和经常性,*部门要把《*条例》的宣传融入*活动的全过程,引导*人依*。

  三是公开、公*、公正的解决。要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依法依政策处理*问题的意识,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上。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用群众工作统揽*工作,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妥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公开、公*、公正地贯彻执行各项方针政策和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减少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力争做到案结事了。

  四是认真做好回访。要通过开展对*群众的回访,认真做好他们思想教育和答疑解惑工作,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用真心来感化*群众,促使他们早日息诉罢访,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及时依法处置。对少数无理缠访、闹访人员,不能一味迁就,过度“人性化处理”,该打击的要坚决打击,以收到“打击处理一人,教育疏导一片”的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

*工作调研报告3

  *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力量。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做好当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做好*工作,顺利实现和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

  一、对新时期*工作的认识

  (一)认真做好新时期*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了解民情,充分集中民智,切实为民谋利。认真做好*工作,进一步畅通*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广纳群众智慧,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充分调观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才能够群策群力,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认真做好新时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必须充分发挥*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时妥善地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理顺群众情绪,最大限度地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化不稳定因素、不和谐因素为稳定和谐因素。同时,通过*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现阶段*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片面理解政策。

  有少数群众受利益驱动片面理解政策,更有的法制观念淡薄,错误认为党和*怕“闹事”,认为闹得越厉害,问题解决得越快。在这错误思想指导下,经常出现群众集体*、越级*现象。

  (二)政策规定不够完善。

  由于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滞后性,当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政策和法律不能及时对其做出解释和约束,使很多事情成为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许多历史欠账。此外,前后政策的连贯和衔接问题,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被动,从而形成政策规定落实不了,造成群众意见大,对政策持怀疑态度,引发群众情绪不满。

  (三)工作措施不够扎实。

  1、是社会稳定预测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干部认为群众的*问题无足轻重,对部分苗头性*动态,未及时发现。

  2、是社会稳定整合力量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如针对在重大项目、农村征地用地、拆迁安置、城市建设管理、企业经营转制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在处理过程中,各方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整合,没有形成协同处理的力度,也未形成很好的工作合力。

  3、是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坚持畅通和拓展群众诉求渠道,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倾听呼声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做好新时期*工作的措施

  (一)坚持面向基层,着眼源头控制。

  基层是*工作的源头,是*工作的起点和基础。认真做好基层*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是做好新形势下*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面向基层,依靠基层,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奠定工作基础。当前要突出抓好二个方面的源头控制:

  1、是把握“先信后访”这一*基本规律,切实加大群众来信办理工作力度,提高初信一次性办结率,力求把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落实在办理来信环节,有效防止来访或越级访的发生。

  2、是加强和改善基层社会管理,综合运用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邻里调和等手段,着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把群众稳定在当地,使基层真正成为**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二)坚持超前工作,着力隐患排查。

  超前防范,超前化解是做好*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须善于见微知著,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在千方百计地做好*问题事后处置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于*问题的事前防范;必须加强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主动深入群众,到矛盾多、问题多的地方去,着力促进涉及群众利益政策措施的完善和落实,促进基层干部作风特别是对群众态度的改进,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的发生,最直接、最有效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稳定群众。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着力抓好矛盾纠纷及*隐患排查调处工作,真正做到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必须建立和完善*事项交办落实机制,对排查出来的各种*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及时交办有关地方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由其负责落实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稳控措施,限期落实解决。对排查出来的一些有着牵动力、影响力的重大、重要*隐患和突出*问题,*主管部门必须提交同级党委*联*会议研究,采取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的办法及时予以处置和落实。

  (三)坚持并落实好现有的*工作各项制度和举措。

  1、要健全和规范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扎实开展区委*大接访活动;坚持并落实好*工作督查督办制度,确保*工作各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富有成效。

  2、要克难攻坚,着力解决群众*问题。“事要解决”是*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要及时解决到位,对要求过高的要说服到位,对无理纠缠的要教育到位,对触犯法律的要处置打击到位,同时要合理运用*特殊救助资金,对那些特殊*事项,尤其对那些处于“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事项,采取特殊处置办法实施必要的救助,切实做到“不欠政策帐、不欠程序帐、不欠感情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存量。

  3、要规范诉求行为,切实维护正常的*秩序。要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依法进行*活动,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秩序;同时,强化*事项复查复核工作,依法实行*三级终结,促进*事项的解决和落实,提高群众息诉罢访率。

  4、要切实加大接访劝返工作力度。对已发生的集体访、异常访尤其是大规模越级集体访、异常访,主要责任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亲自指挥、协调,做好现场处置工作,同时及时跟踪督办,做好后续调处工作,防止重复*。

  (四)强化任意识,全面抓好落实。

  1、是要突出抓好责任制的落实。*工作领导责任制是*工作一项重要制度和规定。做好*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重视,责任到人。必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原则,对*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作为直接责任人,对*工作必须直接负责,具体抓好*工作。同时,要层层分解和落实责任制,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负责的良好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都能得到较好的贯彻与执行。

  2、是要突出抓好责任追究制的落实。责任追究制是责任制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部门要切实履行好《*条例》,及时通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查处不落实的事,不落实的人,对极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不敏感、不负责的问题,对一些不断重复*、越级*和屡接屡返现象,要实行责任倒查制,查清问题环节,查清责任所在,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针对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重点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收集反映有关信息,定期分析社会稳定的动态,有利于坚持正确方针、及时纠正偏差,形成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使稳定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要分析研究稳定工作现有规章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要分析研究政策执行上偏差和不足引发群众不满的原因,向上级部门及时提供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综合性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服务。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部门的齐心协力下,只要大胆创新、积极进取,依法执政、妥善处理,一定会为新时期青山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


会展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劳动调研报告 (菁华3篇)

劳动调研报告1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我国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面对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农民收入结构单一等诸多问题,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对于加快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队伍现状

  据统计,我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156342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2.1%。按年龄结构分:16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65243人,35周岁至55周岁68022人,55周岁以上23077人;按文化程度分:初中以下63814人,初中75300人,高中(中专、中技)17035人,大专以上193人。农村劳动力中掌握专业技能的有23740人,占总数的15.2%,其中:高级工100人,中级工2100人,初级工21540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保守。一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结构不合理,初中及以下比例偏高,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较低。二是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小农意识强的问题,小富即满、小进即安思想较重,只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眼光。三是由于农村劳动力受自身素质限制,加之*对技能培训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对技能开发的现实作用和长远意义认识不足。

  2、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人群情况复杂、流动加剧,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组织培训的难度较大。二是培训专业设置与农村实际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对口,加之对市场需求预测手段落后,培训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的基础,存在较大盲目性,影响了培训的实施效果。三是从劳动力供需总量来看,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造成培训后没有就业岗位,也已成为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乏完整的协调运行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劳动部门一家的力量难以实现,为加强此项工作,亟待建立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4、资金筹措难度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但目前培训所需相关费用筹措难度较大,影响了转移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开发专栏,印刷发送宣传标语、宣传材料,开展职业技能宣传周、宣传日,组织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活动形式,大力宣传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国家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和要求,鼓励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以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的突出事迹为重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努力营造职业培训所需要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明确责任,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首先,要成立以主管县领导为组长,劳动、计划、财政、教育、林业、农业、科技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组织。建立农民工培训工作联*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编制培训计划,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县乡劳动服务站、村劳动服务所为依托,成立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健全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服务网络,重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事来抓,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与管理,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绘制以乡镇为主体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图,同时制定详细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为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三)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培训工作开展

  一是取消岗位和户籍限制,统一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用工单位在使用农民工和城镇居民时要一视同仁。二是积极探索用工单位招用农民工要参加医疗保险的具体办法,保证农民工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三是在办理农民工进城务工手续时,除*、省规定收取的费用外,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四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扶持,享受我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补贴或奖励。

  (四)扩大输出渠道,发展劳务经济

  一方面有计划地深入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与用工单位见面,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制定培训和劳务输出计划,实现培训基地与输出单位对接,建立劳务输出联合体,另一方面在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信息员,通过原协作单位发展新的用工单位,挖掘新的招聘信息和用工渠道,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减轻就业压力,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转。

  (五)整合培训资源,全方位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基础,以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创造整体效应。加强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预测,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专用性与实效性,加强以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以“绿色证书”为重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搞好就地就*转移前的职业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林果、食用菌、时差大棚蔬菜等种植技术和水产、畜牧、家禽等养殖技术的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制度

  稳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凡是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新增劳动力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县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就业,劳动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用工备案、合同鉴证和各种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不得招收录用;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开业、登记手续;拟从事汽车驾驶、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的,交警、运管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对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急需招用的,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先招收再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上岗。

  (七)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把企业用工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聘请监督员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并及时纠正违反就业准入控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和保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

劳动调研报告2

  一、现状

  A镇现有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万人,城镇人口1.6万人;在农业人口中,18周岁以上人口3.8万人;全镇总户数1.6万户,其中城镇人口0.4万户,农村人口1.2万户;各类乡土人才373人,占农业人口的7.3‰,占农户总数的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16人,占农业人口的3.6%,占农户总数的15%;复员退伍军人377人,占农业人口的7.4‰,占农户总数的3%;外出务工经商人员6396人,占农业人口的12.5%,占农户总数的53%。

  二、问题分析

  从数据上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引起各级关注:一是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数据显示,在农村人口中,每千人仅有7.3人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文化素质偏低、知识面狭窄、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水*低成了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二是农村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非常少,农村乡土人才严重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部分有知识、有技术的乡土人才都把“触角”伸到了城市、城镇的工业、商业领域,对发展农业产业兴趣不大,导致农村乡土人才过量外流,影响了农村发展。三是劳务输出不够。我镇农村人口中,每100人只有12.5人外出务工,每2户只有1人外出务工创业。农村中出现了“乡土人才匮乏、劳动力资源浪费”的怪现象。

  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的“畸形”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一是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智力支持。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程度低,必将导致农村农业发展能力不强、农民致富技术本领不高、市场把握不准等种种弊病,进而阻碍农村经济增长进程。二是农民接受新生事物发展生产的动力不足。关键是农民的思想意识问题。受封建残余影响,农民大都有“小富即安、*稳度日”的思想,加上*时对农业市场调查少、了解少,信息把握不准确、不及时,怕担风险、怕出问题,怕“蚀了本”,对一些新科技、新项目发展不热心、不关注,发展动力存在不足。三是农村政策、法制宣传效果不佳。农民普遍对国家法规政策了解不多,知之甚少,宣传更少。缺乏一支懂法、有知识的乡土人才队伍,及时在农村中宣传党和*各个时期政策、方针以及法制、科学知识,农村政策、法制宣传明显跟不上形势,满足不了农村的需求。同时,在农村乡土人才和相对有发展能力的人员中,还存在着知识面不宽、覆盖率不广,影响力不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力不够等问题。

  三、工作建议

  (一)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要切实增强党委、*对人才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乡镇*是行政编制中最低一层的国家*机构,工作重点在农村,主要领导必须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真正了解、理解、支持并抓好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二是必须要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制订切实可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和制度,全面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工作。在宣传、组织各方面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建设,同时,建立农村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村乡土人才和有发展能力的人员在家乡创业。同时,要把农村人才工作纳入村支部党建组织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把农村人才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才,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要将农村人才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工作,提升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造血”功能。

  (二)建立长效、实用、针对性强,群众乐于接受的乡土人才培训体系。

  加强农村人才建设,不光要留得住人才,还要善于培养“人才”,让农民能在自己的家园,结合当地实际掌握适合的致富技能,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一是要制订适合本地区特色,能让农民尽快受益得实惠的人才培训体系。要切实把握好针对性、加强引导,引导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路吃路”,帮助他们掌握技术,发展最适合自己的生产项目。二是要加大与市场链接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要通过熟悉掌握市场劳务信息,有在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让农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学到一技之长,避免“盲目性”和“一锅蜂”。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发展好“订单农业”和“劳务订单”,使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培训与市场实现有序对接。

  (三)进一步健全人才培育保障体系。

  一是要健全网络机构。要明确落实农村人才培育工作各项保证措施,如培训教师、课程安排、资金、场地、计划等,确保农村人才培训“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办到实处”。镇级农村人才培训学校可设在镇党校,各村明确支部*具体负责各村人才培育工作。二是要加大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通过建立信息*台,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才、农村乡土人才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他们农业、科技信息知识水*,了解供求信息、互通有无、相互交流。我镇从去年开始就在全镇28个村、2个社区建起了“致富信息通道”,镇农办负责不定期制作简报,发布相关农业信息,村支部负责接收、张贴、宣传到户,取得了较好效果。至今年5月份,全镇“致富信息”简报已编发各类农业信息30多期,共220多篇,受到了群众欢迎。

劳动调研报告3

  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了,员工的根本利益就有保障,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一、我县劳动关系现状

  自1995年1月实施《劳动法》、今年1月实施《劳动合同法》以来,我县企业劳动关系逐步走向规范,员工基本稳定、企业快速发展。根据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县企业劳动关系还有不少需要加强的地方。

  1、劳动合同没有完全规范。《劳动合同法》实施两个多月以来,大部分企业劳动合同形式和签订程序已经规范,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依然存在合同签订面少、续签率低等问题。

  2、劳动工资支付不尽人意。全县实行最低劳动工资制度总体是比较好,但还有少数企业没有认真执行,有的企业虽然执行,往往用加班加点付少量加班费来减少员工的实际收入;拖欠工资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不少企业员工工资与经济效益不挂钩。

  3、社会保险制度落实没有到位。从20xx年开始,我县实行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五费合征”。有的企业没有按规定落实这项制度,五项保险面达不到要求。

  4、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不足。有的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有的企业生产条件比较差,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加不安全因素;有的企业劳动保护特别是女员工“四期”特殊保护落实不到位。

  5、部分员工综合素质不高。为一己私利泄漏企业商业秘密、因责任心不强造成生产损失等损害企业利益的现象还有不同程度存在。

  二、影响当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

  1、社会历史因素。随着公有制企业的改制、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员工流动加快、领域加宽、层次加深,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自我就业的比重日益增大。这种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多样化,劳动关系和谐难度增大。

  2、企业因素。有的企业追求低成本,在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投入不足。有的企业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利用自身在资本和管理等要素上的优势和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状况,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影响劳动关系和谐。

  3、劳动者因素。不少劳动者的自身素质与新型劳动关系不相适应。特别是来自落后地区的农民工,思想落后、文化低、观念旧、*惯差,比较缺乏劳动技能、缺乏法律知识、缺乏主人翁意识,不利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1、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是我国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实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广大企业主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责任感和综合素质,达到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受益的双赢局面。

  2、加强劳资双方教育培训。要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主和劳动者的系统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企业主的经营管理水*和员工的整体素质,全面优化企业人力资源,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3、建立健全员工工资保障制度。要制定和发布不同行业的工资指导标准,保证员工工资正常增长;依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保障员工的权益;实行员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建立完善员工工资保障金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落实企业工资支付信用等制度。

  4、重视构筑员工社会保障线。要全面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员工参保率。要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5、全面开展“双爱双评”活动。通过评比“关爱企业的员工和关爱员工的企业家”的“双爱双评”活动,促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狠抓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劳动保护,切实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促使员工心系企业,自觉维护企业利益,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