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报告 / | 调研报告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1

  根据市商务局、统计局《关于开展限上商贸企业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为贯彻执行全市商务工作调度会精神,加快推进当前限上商贸企业发展,现就我局会同县统计局联合开展限上商贸企业专题调研汇报如下:

  一、限上企业总体情况

  20xx年止,我县纳入统计限上商贸服务企业31家,其中大个体3家(批零企业17家、住宿餐饮企业11家),15年度退出企业3家;16年完成新增企业6家,净增3家。

  二、限上商贸企业退出的原因

  20xx年度我县退出限上企业共3家:

  1、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退出主要原因是经营不善,受拆迁影响停业时间过长,最终导致停业。

  2、县好又多商贸有限公司退出主要原因是原股东撤资,场地被收购,单位注销。

  3、大别山西庄温泉度假村退出主要原因是生意低迷,场地转让,单位注销。

  三、限上商贸企业负增长的原因

  20xx年元至二月份我县限上商贸企业社零增速总体比较*稳,限上企业经营状况负增长的主要3家(批零1家,餐饮住宿2家):

  1、县度假山庄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旅游接待淡季,营业收入较少,营业额有波动,显示负增长率高。一是11月开始放假,只留有10人值班,整体接待水*下降;二是离景区较远,主要接待旅行团团队游客,自驾游游客较少;三是今年雨雪天气多,大雪封路,路面湿滑结冰较长,导致游客减少。

  2、县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增长原因是年终接集团订单多,该项收入计入批发额,零售相对减少,造成下降。

  3、县名优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瓜片高档茶,礼品精装茶系列,受市场环境低迷和竞争压力过大影响,企业销售不佳。

  四、限上商贸企业完成情况

  通过这次调研,查阅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数、到乡镇走访、了解企业规模,初步摸底到3家新增限额企业。

  五、措施和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政策扶持。我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数量少,没有一家规模大、实力强的示范性企业,培育工作难以推动,建议继续加大对我县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政策扶持,给予企业报送人员每年适当补贴,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是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潜力。目前,我县限上企业大多集中于城区,农村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企业。仅仅只是依靠乡镇当地消费,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一方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另一方面要规范农村市场化环境,拓展销路。

  三是进一步做好社零总额统计基础工作,对限额以上企业做到应统尽统,做好数据审核评估;加大社零工作统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会同统计部门加大统计工作执法力度,对隐匿不报的企业予以惩处,督促限上企业如实填报。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

  1、精度管理工作的作用:

  精度是指加工零件在尺寸方面所应该达到的准确程度。容许误差大的,精密度就低;容许误差小的,精密度就高。从管理角度看,精度管理从宏观上控制了船体的变形,减少了船舶后期变形及返工比例,既控制了质量,又控制了进度。如果精度管理能深入到分段阶段,则可以从微观上控制了整个生产流程的质量。

  2、相关企业精度管理工作调查:

  (1)A:精度管理归口在质量部,质量部统一管理精度工作。船舶工程研究设计院精度管理工作流程图生产中心精度管理小组顾客图纸、工艺技术文件按图施工监视、督促测量表提交检验申请验收反馈汇总分析反馈修正补偿量持续改进改进工艺满意度技术中心(技术部)根据产品要求出施工图纸,生产部门根据图纸生产,质量部监控生产精度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在下料,预处理阶段,实行实名制,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下料零部件较多,全面控制、全部检查难度较大,实行实名制管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在钢结构制造过程中,实行全部报验,车间精度管理员根据质量部统一的培训要求,检查精度管理标准放行,不合格可以坚决不放行。放行权控制在质量部手中。在分段合拢阶段,由于前面两个过程的严格管理控制,通常会非常顺利。

  (2)B:精度管理工作主要归口在质量管理部门,质量部根据图纸要求验收产品。生产准备与分段制造等与船台部的博弈的*衡者,精度控制员分布在各个生产车间,具体配合质量部监督本部门精度管理工作,船台部与船体合拢之前工作产生分歧时候,质量部负责协调工作。

  (3)C:归口生产部门,精度控制小组控制指导精度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工艺管理的职能。精度管理不但监督从生产准备下料、切割、预处理到最后搭载合拢,而且与技术部合作指导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相关工作。

  (4)D:归口在生产管理部,与其他几个生产部*级,一方面监督生产过程中精度控制情况,另一方面,提供报检单给质量部确认。明德生产主要以小组承包为主,每个小组成员的业绩会直接影响小组中所有人员的薪资。因为保险福利较低,工资又直接大幅度(60%)与产量挂钩,可以看为外包形式的本工管理。

  3、我公司精度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精度管理工作、下料、分段制作、船坞合拢等工作统一划分在结构部工作,精度管理工作从程序上讲,没有问题,但整体上归口在一个部门,工作的效率及效益就大打折扣,相当于裁判员和运动员都是一个人,管理工作存在程序上的漏洞或者说盲区。假设生产上面为了赶进度,完全有可能降低精度控制标准放行。这时候精度控制管理工作作用就弱化了。目前精度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应付不精确后面的修正,积累相关数据,没有起到真正的精度管理作用。

  4、建议:

  (1)系统的分析公司精度管理工作流程,找出工作中的漏洞,盲区。

  (2)细化精度管理工作关键职责,关键工作程序,根据工作性质,分配责权。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3

  根据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11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2008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11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2000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

  2010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11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09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有待提高。**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08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研究室以及人大、*相关部门负责人列*重要决策会议。

  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

  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台、公共技术*台的建设。

  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加强*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进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8、加快融资*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14、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11年突破10亿元。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有待提高。**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为及时了解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措施和办法,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根据市委要求,*期,市委*部组织各*、工商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六县(市、区),对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走访,先后召开市县两级部门座谈会7次,中小微企业家座谈会6次,走访中小微企业*30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9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微企业1.16万家,从业人员34.03万人。其中中型企业1206家,小型企业3527家,微型企业6852家。从企业构成看,三次产业构成为2.xx:69.xx:28.77。按登记类型分,内资企业(包括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私营企业)为1xx73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1家;外商投资企业3家。按行业分,农业企业1190家;工业企业3639家;建筑业680家;交通运输仓储业1136家;批发零售业2318家;住宿及餐饮业1723家;社会服务业647家;其他251家。20xx年1-10月新登记3284家。

  截至20xx年9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总产值完成1039.xx亿元,同比增长12.67%,环比下降1.3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完成934.55亿元,同比增长12.46%,环比下降1.38个百分点;上交税金56.xx亿元,同比增长12.58%;提供社会劳动报酬66.31亿元,同比增长13.89%。从市中小企业局重点监测的xx1家企业看,出现亏损的企业达到65家,亏损面46.1%。按行业分:工业企业106家,亏损55家,亏损面51.89%。亏损企业大多涉及煤炭、洗煤、煤机部件、轻工纺织、化工等行业企业;建筑类企业9家,亏损3家,亏损面33.33%;服务业企业12家,亏损4家,亏损面30%;农业企业xx家,亏损3家,亏损面21.43%。按规模大小分:中型企业54家,亏损26家,亏损面48.xx%;小型企业78家,亏损38家,亏损面48.72%;微型企业9家,亏损1家,亏损面11.11%。停产半停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煤炭辅助、冶铸、装备制造、化工、建材等行业。

  二、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落实情况

  *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20xx年以来,我市连续出台4项扶持政策,在创业就业、税收融资、行政审批等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但在政策执行方面,有的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策知晓度偏低。从收回的289份调查问卷看,中小微企业对我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比较了解的仅65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22.49%,一般了解的127家,占总数的43.94%;不太了解的达到93家,占总数的32.18%。政策知晓率偏低,有认识不到位、宣传执行力度不够的问题,也有*与企业交流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二是享受政策成本太高。多数企业反映,国家的扶持政策很好,但具体实施的部门有十多个,条条框框太多、审批过程冗长。为了享受优惠,企业不得不“跑”遍相关部门,成本太高。有的企业不是享受不到,而是不愿享受。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创业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能享受一定的财政补贴,但据市人社局反映,由于多数中小微企业因用工不规范、“五险一金”缴纳不全等问题,仅有20户企业申报,占全市中小微企业总数的0.13%。三是政策条款细化不足。部分政策缺乏进一步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难以贯彻落实。

  三、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三难”(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三低”(企业管理水*低、产品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低)、“三缺”(缺信息、缺人才、缺技术)发展困境。

  (一)“融资难”问题突出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20xx年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资金困难程度远远大于往年。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的289家企业中,有59家企业资金状况非常紧缺,比较紧缺的有xx1家,两项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72.66%。仅城区中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就达5亿元以上。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银行融资“门槛高”。有xx9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55.02%)反映,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有1xx家企业(占37.72%)反映融资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有90家企业(占31.xx%)反映向银行贷款抵押品要求高。二是社会融资“成本高”。有118家企业(占40.83%)反应社会融资渠道不宽;有97家企业(占33.56%)反映向社会融资成本高。担保公司、小贷公司融资年息20%左右,有的民间借贷年息甚至高达40%以上。三是银行“惜贷”、“抽贷”问题严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反映,多数中小微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结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风险远高于国有企业。超过七成的中小微企业反应,银行现在不仅“惜贷”,“抽贷”问题还很严重。比如,沁水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20xx年以来连本带息还款1800多万元,造成企业资金空前紧张。

  这一情况,泽州的泽地翠、晋大奶业,高*的国丹食品等都有所反映。四是外欠货款回笼周期长。多数中小微企业反应当前经济不景气,订单不断减少,库存量增加,应收账款数额呈现上升趋势,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不少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比如,泽州县世纪球墨铸管公司外欠资金高达亿元。五是“互助贷”隐患较大。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高*市推出“互助贷”信贷产品,由十多家企业互联互保,撬动银行资金。但有企业反映,这种信贷产品隐患较大,去年因一家企业出现还贷问题,导致互联互保的十多家企业必须还清该企业贷款后,方能申请本企业贷款业务,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

  (二)“用地难”制约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规划不及时。一方面各级*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上,对中小微企业用地关注不够、考虑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投资规模小、用地量少,不能及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审批时间长。企业用地需首先完善立项、规划、环评、土地预审等手续,方能进入用地报批程序。用地报件需县、市逐级受理、审核上报,最终报省以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批复。企业用地报批手续繁、关卡多、时间长,不仅牵扯企业主要精力,甚至贻误企业转型最佳时机。比如,阳城县旭东有限公司申报的仓储项目,“跑”了三年,用地手续才批下来。三是用地成本高。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用地成本。比如,城区利普利拓公司需征用20亩土地,而城区范围内200万∕亩左右的土地价格让企业望而却步。

  (三)“创新难”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调查问卷统计,面对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仅有47家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6.26%)认为企业已经转型,适应经济转型要求;有xx2家企业(占49.13%)认为可以适应经济转型要求,但持续经营有困难;有93家企业(占32.18%)认为亟待转型。尽管当前中小微企业经营遇到了极大困境,但也有一些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创新驱动,一路飘红。比如,泽州县清慧制造有限公司,全年签订30多万件销售合同,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达到35639万元,同比增长27.3%,在我市冶铸行业一枝独秀。这样的企业还有城区的龙韵科技、高*的国丹食品、阳城的恒亚工贸等。事实表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在经营思路上转型、产品上升级、技术上创新。而我市中小微企业起步于家庭作坊,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基本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价值链低端,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管理水*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抗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分析其原因,一是“缺资金”,不敢创新。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影响企业即期利润,而且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有时甚至“成三败七,九死一生”,企业普遍存在“创新恐惧症”。二是“缺人才”,不能创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小微企业普通员工有20%~50%的年度流动率,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有20%的流动率。加之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不大,人才对企业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缺能力”,不会创新。调查问卷统计,企业经营者具有本科学历的仅45人,仅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xx.57%;专科学历的119人,占41.18%;专科以下的1xx人,占39.4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26人,仅占8.99%;30-40岁的86人,占xx.91%;40-50岁的119人,占41.17%;50-60岁的41人,占xx.19%。企业经营者学历不高、年龄偏大、知识与能力准备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革新能力和转型动力。

  (四)信息不对等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局年年谈,“信息不对称”是高频词汇。调查问卷统计,在企业获取哪方面信息难度较大上,有133家企业选择投融资信息,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46.02%;有107家企业选择规划及项目信息,占37.02%;有94家企业选择政策法规信息,占32.53%;有92家企业选择技术信息,占31.83%;有77家企业选择人才信息,占26.64%。在希望*提供哪些服务方面,有132家企业选择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占45.67%;有1xx家企业选择提*业指导与市场开拓咨询服务,占37.72%;有86家企业选择组织企业参加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占29.76%。

  一方面,*与中小微企业之间沟通不畅,企业对*制定的一些扶持政策、产业导向或开展的一些活动缺乏了解,导致想创业的找不到好项目,想转型的盲目上项目。比如,泽州县冶铸行业,由于缺乏宏观产业规划指导,导致“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特别是铸管行业,2019年有30家铸管企业,20xx年发展到50多家,市场饱和,恶性竞争,多数铸管企业濒临倒闭。另一方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不仅需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也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在教育培训、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服务。

  (五)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扬,整体涨幅达xx%以上;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普遍提高了20%左右。加之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停产半停产面大幅增加。从调查问卷统计看,*三年来利润增加在25%以上的仅2家,利润增加10-25%的67家,利润增加5-10%以上的31家,利润基本持*的160家,利润负增长5-10%的31家,利润负增长25%以上的4家。

  四、几点建议

  (一)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方面,充分发挥*的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设,推进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统一信用代码制度,率先在工商、税务、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积极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台,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建立诚信嘉许、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引导中小微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树立诚信经营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建账,确保会计资料完整、真实,提高企业授信额度和贷款能力。

  二是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要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门服务机构,简化申报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审和授信制度,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要适当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开展企业股权抵押贷款和动产抵押贷款,探索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仓单贷款等,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是扩大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建议*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台,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国有担保机构要发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采取财政注资、县级参股、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扩大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注入规模,尽快培育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各级*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包括设立风险补偿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损失补偿力度;加大贴息和贴担保费力度,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贴息贴费办法。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要为小微企业和担保机构开展抵押物和出质的评估、登记、确权、转让等提供优质服务,降低收费标准。

  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二)改变政策执行方式,切实解决“政策知晓率和执行率低”的问题

  一是形式多样宣传政策。通过网站、媒体、政策解读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动态,解决企业对政策不了解而不能享受的问题。

  二是转变政策执行方式。借鉴税务部门“金税三期”的先进经验(企业不用“跑”,符合政策条件,系统直接减免),变“企业登门申报”为“部门上门服务”,建立政策执行的责任、考评、奖惩、问责等机制,建立政策执行的程序性规定和违反制度的惩戒性规定,开展政策检查督促专项行动,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案件,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三是畅通企业反馈渠道。开辟企业反映政策落实情况的通道,让*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的呼声和需求,及时调整充实有关政策。四是营造良好政务环境。本着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大力精简下放审批事项、再造审批流程,努力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产业规划引导,以集群集聚发展解决“用地难”的问题

  一是制定产业战略规划。围绕我市“xx”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四大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转型综改试验区、中原经济区、中部崛起三个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因素,把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统筹考虑中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重点项目用地保障。

  二是引导集群集聚发展。本着“*引导、企业自愿、社会参与”的原则,放宽财政资金支持范围,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创业主体创建中小微企业园区或孵化基地,树立“亩均产出率”和“亩均贡献率”的用地导向,建设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微企业根据自身产业、区域条件等实际,向“基地”、“园区”集群集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是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使重点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多、更快的落地开花。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开发未利用地建设工业项目,并优先给予安排计划指标。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解决投资项目用地需求。

  (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激活中小微企业内生动力

  引导中小微企业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引导中小微企业敢于创新。建议在财政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建立风险投资“母基金”;在税收上实行投资收益税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允许中小微企业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

  二是积极搭建合作*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新。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开展人才、技术合作,适时召开政校企人才技术合作洽谈会,尤其开展好与教育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联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一批产学研示范企业,带动校企合作,推进技术进步。

  三是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推动中小微企业和省内外、国内外大企业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的联合研发,降低和分散创新成本和风险。以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为*台,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招商目的地,以中原地区、中部地区为资源和市场,抓好技术引进、专利合作及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等工作。四是增强名牌品牌意识,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鼓励中小微企业在做精做优的同时,有意识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积极开展行业对接,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借梯上楼”跻身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供应、生产、销售及服务产业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产品的专特精新,形成独特工艺方法,摆脱同质化,建立核心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产业档次。

  (五)加强中介组织建设,建立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介组织是*与中小微企业联接的纽带,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中小微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逐步建立以资金融通、信用担保、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健全综合服务*台。要按照“*搭建*台、*台整合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思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台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市、县、乡三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信息网络,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训制度。建议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有关部门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制定培训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按照适用人才聚集、重点人才培养、全员素质提高的目标,结合企业需求定期举办培训班。要通过请专家讲课、到国内外考察学*等方式,培养中小微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培塑敢闯敢冒、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创业精神。引导中小微企业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现有人才,培养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其档案可由市、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免费保管;借鉴*为民办学校教师购买“五险一金”的做法,建议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中、高级人才购买“五险一金”,减轻企业负担,为引进和集聚人才创造条件。

  (六)发挥新闻媒介作用,着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通过报刊、广播、新闻媒体等舆论手段,宣传中小微企业的地位、作用、重要战略意义,广泛宣传从中央到地方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振企业家搞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指数。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经营业绩好、管理能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中小微企业家予以重奖,推荐他们担任*、*委员、工商联执委,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激发企业家创业、兴业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理解、关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

  根据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xx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2000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

  20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xx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有待提高。**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研究室以及人大、*相关部门负责人列*重要决策会议。

  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

  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台、公共技术*台的建设。

  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12

  (二)加强*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进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8、加快融资*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xx、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

  根据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点调研的总体安排,严从怀副*带领第三调研组,于今年三月至六月,就“积极扶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子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经征求有关文化产业专家及企业意见后确定了调研方案,然后在市文广新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听取了市县区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情况汇报,与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以及20多家文化企业负责人、部分文化产业专家进行了座谈;发放调查问卷;深入雪鸿斋、合肥论坛、琴港演艺城、安徽樱艺缘、安达电子等文化企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现状,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十一五”以来,我市围绕“文化强市”目标,始终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锐意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加大投入,文化建设全面快速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赶超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文化产业“十一五”以来,年均增速30%以上。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10亿,占全市gdp的5.6%,已经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总量和增速稳居全省各市之首,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日趋活跃。

  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目前全市已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和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涵盖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会展、娱乐、工艺品、民俗文化等众多文化产业领域。文广演艺集团、合肥大剧院、XX市体育中心、合肥安美、安徽樱艺缘、安徽华教和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公司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益开始显现。

  民营企业快速兴起

  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为民营文化企业,6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民营文化企业占5家;涌现出非遗园、儒林书业、全球音谷、安达电子、雪鸿斋、琴港演艺等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文化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合肥动漫产业基地发展迅速,动漫产业增加值20xx年突破1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我市20xx年制定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已历经三轮修订。20xx年出台的《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其中涉及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有13条。*几年,全市文化产业共兑现奖励资金*2000万元。到去年年底,我市所辖各市、县、区已全部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政策。

  文化交易敢于创新

  20xx年安徽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20xx年合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成立。目前文交所已累计挂牌项目96宗,成交项目22宗,实现交易额3.xx亿元,交易流程、操作规则、保证金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去年,我市还成功举办安徽上海文化产权项目招商推介会,推介标的总额达345.88亿元,扩大了安徽文化资源项目的影响,同时也成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我市投资的*台。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加快了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合肥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到“十二五”末,合肥人均gdp有望超过8000美元,居民文化消费将大幅提升,文化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期。“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文化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相对于到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文化产业发展任重道远。现阶段,我市文化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体制机制不甚健全,行业管理水*有待提高。**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工作职能划分尚未清晰,存在各自为政、交叉管理的现象,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未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形成合力。我市辖区部分市县区没有设置文化产业管理专职干部,行业协会组织缺乏。文化企业普遍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收取企业费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对文化企业申办流程和*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足;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科学统一的文化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在文化产业的分布、效益、从业人员、行业机构、以及税收等方面没有完善的统计口径和渠道,对及时掌握当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准确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宏观调整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产业规划落实滞后,政策支撑体系急需完善。我市于20xx年颁布实施《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保八争十”,即到20xx年,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居中部省会城市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8%,力争达到10%。虽然“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6%,但与“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我市下辖大部分市县区尚未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没有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去。

  虽然国家、省、市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但很多政策在我市尚未真正落地,政策的实施细则还有待完善,而且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多参照高新技术和软件行业,缺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优惠政策。

  产业规模差距较大,产业结构调整亟待推进。我国先发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深圳、杭州正在接*千亿元目标,长沙、青岛去年已经超过500亿元;北京、上海、杭州、长沙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比重均达到或超过10%,文化产业支柱地位得以确立并日益凸显。我市文化产业虽然门类齐全,但主要集中于广播影视、书刊发行、印刷、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产业发展格局不均衡,市县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与我国先发地区相比,我市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落后,“小弱散”问题比较突出,集约化程度不高,大规模、高水*、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骨干企业。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文化精英人才十分匮乏。广大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些文化企业规模小、缺少土地、房产等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银行贷款难;又无法以包含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认定、确权、抵押、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融资难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文化企业项目前期研发及后期市场开拓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调研中反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现有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配套服务落实困难,部分高层次人才往往是引进后留不住。

  三、对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决策机制,提升科学化管理水*

  1、健全组织机构。借鉴国内先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产业发展战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牵头负责,成员由市文广新局、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组成。邀请市委、市*研究室以及人大、*相关部门负责人列*重要决策会议。

  成立隶属市委宣传部的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市文化产业办公室,负责规划制定、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综合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全市下辖各市县区相应组建本级文化产业办公室,明确职责和人员编制。文化产业相关职能部门均要落实具体责任处室推动所管辖产业的发展。

  由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牵头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集国内外相关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大课题、项目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完善服务*台。成立我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对文化产业发展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监管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领导文化产业展示交易*台、公共技术*台的建设。

  组建涵盖文化产业各主要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为文化企业提供组织、协调、咨询、中介、培训等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承担*委托的其他服务工作。

  3、建立统计制度。按照“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统一核算、信息共享”的原则,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统计长效机制。尽快制定《XX市文化产业统计实施细则》,对符合统计部门行业分类目录标准的全部企业,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分析库,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数,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为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12

  (二)加强*主导,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4、修订产业规划。在《XX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估基础上,适时修订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调整发展目标、结构、布局以及发展重点,督促所辖市县区出台或修订“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整体谋划基础上重点做好行业的规划布局。

  5、推进产业立法。制定《XX市文化产业振兴条例》以及我市专利权法、著作权法、it基本法、知识产权法等实施细则。使文化产业各项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有法律保障,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等进行法律规范,明确和规范文化市场执法主体,使*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晰。明确规定,使用*的财政性资金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型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本土重点文化企业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

  6、加大财税投入。参照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做法,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专项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基地建设、产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将文化产业纳入我市所属市县区绩效考核,每年从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各市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表彰奖励。

  优先支持发展新兴和原创文化产业,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原创研发成果,给予项目总投资额一定比例的补贴支持;重点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民族和传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出口,赴境外开展的商业演出、商业展览、展销、营销的特色优势和传统文化企业,根据影响力的层次,*及相关服务机构应给予指导及相应资金补贴扶持和税收减免。

  开展文化企业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涉及文化产业发展全局性、可持续性的重大项目,市*在“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年营业收入规模的阶段性突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文化企业加快成长步伐。如对当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1亿元、3000万元等不同台阶,且增幅达到一定速度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奖励。

  (三)推进金融改革,多渠道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难题

  7、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配合“安徽省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我市及下属市县区应尽快建立本级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和细则,明确资助条件、申报和审批程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采取投资、奖补等方式,提高具有激励性质的经费投入比例,建立文化产业多元化投入体制。重点扶持初创期中小文化企业,对已经成熟的文化骨干企业,根据业绩实行奖励。

  8、加快融资*台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适时制定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建立*对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政策性的文化企业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聚区担保融资、中小型企业联保、中小企业集合债、文化产权抵押融资、影视项目融资等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XX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文化产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功能,重点突破文化创新企业初创期的融资瓶颈问题。

  9、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鼓励、引导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间相关文化产业基金会的设立,为具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和具有创新点子的个人提供发展资金。借助信贷、参股、合作合资等方式,实现针对性更强的投融资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专项资金投入绩效评估机制,财政、审计部门监督其管理和使用情况。

  10、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强化文化资本概念,努力挖掘、培育、转化文化资本。积极促成优质文化项目进入文化产权市场进行融资,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辅导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四)加快人才引进,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实用人才

  11、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以打造全国人才高地为契机,把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对接全市已有的人才政策,制订我市文化产业人才认定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

  1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和“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策划、设计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等方面的紧缺人才。对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为其提供财税、户籍、居住、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和绿色通道,并制定实施细则加以落实。

  13、保护挖掘本地精英人才。建立本地文化产业精英人才储备库,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本地高素质人才的激励力度。切忌在人才问题上盲目地舍*求远,抑制本地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引来女婿气走儿”的尴尬结局,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xx、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依托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增设文化产业新专业,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依托专业机构和文化产业基地,*出资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台,提供给各院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使用。开发、落实一系列文化产业范畴内的职业资质、职业认证及职业技能培训,出台文化企业相关人员资质、待遇和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的补贴政策。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

  “现在有大单不敢接,受资金限制,怕不能按时完成。”徐志盛是四川省德阳市德东电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最*,他正在发愁怎么能够筹到一笔钱,扩大德东电工的生产规模。“有个2000万到3000万差不多了。”6月2日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目前成都私营企业达到20万户,占内资企业总数超过80%,个体工商户达到77.8万户,这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绝大部分为小微企业。20xx年成都中小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730亿元,同比增长21.1%,继续保持了*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面临原材料、劳动力、融资成本上涨压力,资金供求矛盾比较大。

  记者在德阳市调查时发现,这里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内外交困”,因国内外形势和经济增速放缓,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德阳中小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经营出现困难,二重、东电、东汽“三大厂”外扩减少、“三角债”突显、人力资源成本大幅上升等,有40%的企业已面临生存问题,有一批小微企业关门倒闭。

  *经济时报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四川小微企业*四成(38.5%)销售增长,三成企业销售持*,三成企业销售减少。目前,*三成(26.7%)企业利润很高,超三成(33.3%)利润低或亏损。从目前持有的订单情况看,*六成(58.3%)企业销售同比增加了;42.8%的企业预计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较去年乐观。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货币政策有适度微调的迹象,但金融机构受货币政策影响,相对20xx年货币宽松环境下对成都市货币投放减少了*一半,同时,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仍没有根本转变,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仍较高,这里众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得到较好满足。”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金协调与融资担保处处长文彬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成都市小微企业融资情况主要表现三个方面:融资难仍然突出、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不仅融资难,而且融资贵。”文彬告诉记者,由于受信贷规模影响,金融机构定价标准根据企业信用等级情况有所不同,但普遍上浮,正规途径加上担保费、贴现费等在内融资成本为10%—18%,对企业信用等级一般的融资成本可达到xx%—25%,民间融资可达到xx.4%—29.2%,有的甚至更高在34.28%—48%.此外,融资方式还比较单一,在用到外部借款渠道的小微企业中,自筹资金者占绝大多数。数据显示,成都市1807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中,意向通过银行解决资金占到98%以上,采用股权投资、三级发债、拟上市、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方式占不到2%。

  记者在德阳市调查了解,小微型企业融资难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从二月份的数据看,目前德阳市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贷款只有30%流向了民营企业,80%的民营企业缺乏资金。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民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尚不完善。小微企业融资遭遇玻璃门,资金看得见,却拿不到。

  人工成本增幅大,流动频繁

  困扰长三角等地区的“用工难”问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四川地区也非常突出。“因为用工成本增幅比较大,20xx年到现在涨了*一倍多。”四川华德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洪文告诉本报记者,20xx年公司工人工资是每人1000元,现在是2000多,增长了一倍多。

  因为今年形势不佳,企业利润空间收窄,企业员工走了*一半。

  “行业里面,这个季节按道理是大家最忙的时候,但现在大家都在喝茶,打麻将,有的是在轮休,我们公司就有一些员工也在轮休或放假。”

  朱洪文说,公司员工走了*一半,不过管理人员比较稳定。“现在企业招聘很困难,工人对工资待遇很挑剔。我也是打工的,很能理解,人家在这工作,最后养家糊口都难。”

  记者随同朱洪文来到了他们的厂区,放眼望去,偌大的车间,只有不到一半的机器在工作,工人仅有10个。走*看到,很多“休息”的机器上挂着“正常待用”字样。

  朱洪文告诉记者,这里所有的机器开启,需要100多人,现在只有60人在工作,分三班倒。

  不仅该朱洪文所在的企业,整个成都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绝大部分小微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情况。

  他指着厂门口的大马路向本报记者描述,在蛟龙港区,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繁忙的时候,特别是在早上8点半上班高峰,厂区门口的马路上有很多人出出进进,但现在这个时间段,根本看不到那么多人,园区安静了许多,除了几个大厂,其他厂的工人比以前少很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受访省份小微企业大部分反映招工和往年一样难,只有少数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今年招工好于去年。

  但即便是这样的企业,也面临着员工“流走”的担忧。成都魔法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郝玮琦告诉本报记者,像他们这样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加速成长期,尤其需要稳定且技术过硬的团队,但因为在成长中,没有足够高薪酬吸引高端技术型人才过来,而自己公司培养的尖子人才,往往会被别的大公司挖走。

  “梯形融资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记者采访中了解,在成都市工商局累计注册登记的内地企业超过24万家,98%以上都是小微企业。

  文彬认为,小微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要在短时期内全部克服还有难度,一是小微企业本身就没有实力创造独立的市场品牌,大多是依附于大企业的发展,大企业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小微企业日子就难过;另外,小微企业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市场一旦不好,就会形成恶性竞争;此外,很多小微企业都遭遇融资难的问题,企业越小,银行贷款的风险越大。

  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成都高新区探索出的.“梯形融资模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该模式主要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包括企业内源融资、*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等环节,目前这一理论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成都高新区的金融实践,而且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的破解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金融学博士汤继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随中小企业发展而动态适配的*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投资解决方案,不仅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融资路线图”,为各种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明确了参与方式,还界定了*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责任,*应该也必须在促进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上下更大决心。

  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光耀告诉本报记者,根据“梯形融资模式”,成都高新区以政策性担保贷款为核心,构建起了多层次债权融资服务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提供不同融资产品的多层次信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涵盖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财政性再担保在内的多层次担保增信服务体系,累计帮助1600多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担保贷款65亿元,信用贷款5亿元,知识产权贷款1.5亿元。

  扶持小微,*推出多个专项措施

  为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今年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增设小微企业扶持方向。文彬告诉记者,2012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升级升规、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产品发展开发以及创业载体能力建设。支持重点包括:小型企业升规培育所进行的改扩建、生产设备购置等项目。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集群内专、精、特、新的小微企业配套项目,以及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产品开发项目。还有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的创业环境改造等提升创业孵化能力的项目。

  受访小微企业主们普遍呼吁,*应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税费等负担,推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立,并能适当给予小微企业在招工、用工等环节协助或补贴。

  四川省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周绍国认为,小微企业本身,在面对经营成本高、竞争激烈等困境,要主动调整,譬如面对成本的高企,采取电子商务手段拓展市场,降低营销成本;主动进行技术升级,摆脱对原材料价格的过度依赖等。德阳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多实行家族式管理,主要依靠“夫妻店、父子兵”式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他们大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小型微型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主任王海林告诉记者,四川省在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三方面措施:建立完善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机构;研究拟定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专项措施;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今年1月份,四川经信委牵头成立了由18个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四川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据王海林透露,四川经信委组织对*年来尤其是去年10月以来全国各省市出台的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作了整理研究,拟定了《关于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目前正在征求省促进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18个成员单位和有关专家意见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期有望出台。

  资金方面,四川省鼓励并支持各地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列出专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今年在四川省中小

  企业发展专项中专门安排5000万元小型微型企业扶持资金。当地*部门尝试多层次、多角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升级、开发特色产品,引导各类服务机构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并加大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补助。与此同时,他们还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并逐年增加扶持资金规模。

  王海林说,下一步他们将突出抓好万户小微企业创业、千户小微企业“升规”培育,推动小微企业转型成长、加快发展。

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3

  *期,按照市委党校的要求,本人对xx市私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掌握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年来,由于xx市委、市*积极营造发展私营经济的社会氛围,加大了对私营企业的扶持、引导、和服务力度,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私营企业已占该市经济主导地位。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844户,资产总额6.2亿元,从业人员1.84万人。20xx年,私营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32%;私营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4.7亿元;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4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78.7%。

  (二)私营企业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该市的私营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的,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经营,艰苦运作,一些企业实现了新的跳跃式发展。表现最突出的是xx化工有限公司,投产还不到两年,仅20xx年上缴财政的税金就1111万元;xx啤酒有限公司发展迅猛,20xx年上缴税金930万元;xx冶金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年纳税额由改制前1996年的38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131万元。自然形成和招商引进的私营企业普遍良好,象xx*制衣有限公司、xxxx管材有限公司、xx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都显示出了勃勃的发展生机。随着私营企业的发展,产业规模在该市已初步形成。金属冶炼制造业、酿酒业、服装加工业、塑料制造业已成为该市的四大支柱产业。

  (三)私营企业技术管理水*已有较大提高。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的竞争能力,xx*、xx*等企业,纷纷从全国各地引进技术和管理型人才,据初步统计,全市引进各类人才2200多人,这些人才的引进,提高了企业技术和管理水*,提升了企业档次,增加了企业活力。xx、xx*等企业引用了“目标成本考核制”、“成本包干制”、“千分考核制”以及其他一些先进的管理办法,主动寻求与国际市场接轨,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令人振奋,迄今为止,该市先后有42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这是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的重要标志。

  二、xx市私营企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特别是有些企业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问题依然不少,而且有的已成为私营企业发展的桎梏。

  (一)流动资金短缺,融资贷款难。在企业的诸多困难与问题中,贷款难、流动资金短缺是首要的困难、关键性的问题。1996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原企业欠贷问题解决得不够妥善。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互补性。该市工业重工业与工业的比重为1:1.1。从表面看分配比例*乎合理,实则不然。首先,重工业与轻工产品不配套,没有形成产业链。重工产品以轴承、汽车轮毂、冶金机件、钼铁为主,轻工产品以针织服装、塑料制品、酿造业、制药业为主。其次产业内部也不能相互衔接,相互依存。例如泳装业大量面料全部从广州等地购进;针织厂织出棉布、化纤布等大部分以原料形式销往西柳市场或转口国外。

  (三)规模经济发展不足,运行质量不高。表现在企业过于分散,低水*重复建设。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产值合计仅7.7亿元。全市总产值42.3亿元,仅相当于外地大型私营企业一家的产值。大部分企业处于略亏损或微利状态,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普遍偏低。使企业的信誉度下降,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四)出品产品少、档次低。该市工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针织品、泳装、轴承、汽车轮毂、钼铁、皮装五类。其中泳装、皮装、针织品主要出口俄罗斯,轴承、钼铁出口美国,年出**货值4.7亿元,仅占总产值的11.1%,其中自营出口3.2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8%,占总产值的7.5%,其余大都转口。有出口自营权的企业仅为30户,占企业总数的0.5%。出口产品档次偏低,在国外进入的也只是中低档市场。

  (五)管理水*低,人才缺乏。在企业改制时转为私营企业的大都组建了有限公司,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并未真正组建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组建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也未真正运行,自然成长起来或后引进的私营企业更是如此。这种管理,增加了主观臆断,制约了企业管理水*的提高。另外,一些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贮备,出现了人才断层,特别是实用技术型人才十分缺乏。这就形成了一方面是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岗位找不到适用的人才的局面,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六)发展环境不宽松,影响投资者信心。一些执法执纪部门仍然存在着吃、拿、卡要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存在着厚此薄彼、以罚代管、乱收费、乱罚款等执法不严、不公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xx域外的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到企业检查和处罚的现象有增无减,造成了本级与上级重复检查,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耗费了企业领导大量宝贵时间,破坏了xx的发展环境。

  三、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私营企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培植税源、安置就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兴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发展也需要*的扶持。我们应以更多的精力、更高的认识、更新的观念、更大的热情为私营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入世为私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该市的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所以入世后的形势是利大于弊。在四大支柱产业调整上要趋利避害。第一,金属冶炼制造业,更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增加高科技产品比重。开发产品以高精度轴承和精锻粉末冶金连杆为主。第二,酒水加工业,要扩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白酒有以营养型白酒开发为主,啤酒要壮大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饮料要利用当地水果资源做深加工文章。第三,塑料制造业,要大历程开发生产国家推广的大口径塑料波纹管材。第四,针织服装业要上规模,上档次,争占国际、国内市场。要努力打造兴城泳装品牌;要抓好针织、印染加工区建设,形成纺织、印染、加工一条龙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要鼓励、扶持一批重点私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二)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私营企业也要在世贸组织游戏规划下参与公正的国际市场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所谓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的扶持也是十分有限的。而企业的好与坏,关键还在于自身,没有好的企业素质将难于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炼好内功,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塑造诚信的企业形象。

  (三)加强技术创新。把技术开发作为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切入点。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加速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产、学、研联合。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要加大以科学管理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重点的企业管理经验的推广力度,加强企业的成本、资本、质量、生产和营销管理,推进以建立基本秩序、基本管理制度和基本信誉为重点的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从企业的内部到外部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体制特点的科学、滤布规范、有效的管理机构。在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企业中推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条件的企业要开发自己的管理软件。争取到三年内所有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

  (五)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私营企业发展环境。能否使广大私营业主心情舒畅、信心十足的创业,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企业服务的力度。要完善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私营企业发展上,该市制定了一些政策,但与部门之间、企业之间还不配套,影响了政策的落实,对此,还需进一步完善。

  第一,应建立企业贷款担保中心,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必要从财政拿出500—1000万元资金作为资本金,成立贷款担保中心,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引导银行增加对企业的贷款额,逐渐形成一个顺畅的融资渠道。

  第二,应建立企业咨询中心和服务中心,增加为企业服务的方式、方法。咨询中心应以外聘为主,针对问题,请有关专家、专业公司为企业提供经营策略。市场营销、投资决策、技术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中心主要通过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尽快推进各种新兴服务机构的发展,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第三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依法行政。有必要加强执法情况检查,发展问题严肃处理。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中饱私囊现象。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而又公*的发展环境。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企业发展名言警句

企业发展名言警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是好的名言警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企业发展名言警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发展名言警句1

  1、做正确的事比做正确的事更重要。

  2、智者为自己而追求一切,愚者为他人而追求一切。

  3、反复把握,反复把握,把握关键,把握改进。

  4、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为我们工作。

  5、工作是你人生的舞台,能否赢得掌声取决于你自己。

  6、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比胎死腹中的策略好。

  7、创造性模仿不是模仿别人,而是超越和再创造。

  8、为生存而奋斗,献身于公司和公司的命运;谋求发展,开拓进取,开创企业新局面!

  9、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当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的时候,你却做到了!

  10、顾客有了以后,服务的开始就是销售的开始。

  11、克服恐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情,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2、事实上,成功只是你工作的1%。成功是99%的失败。

  13、一艘没有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对它不利!

  14、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

  15、要与狼共舞,就必须成为一只狼,一只超级狼。

  16、不要想造海,你必须从小河流开始。

  17、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的作用,大力开展青年礼仪活动!

  18、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19、木已成舟,木已成舟;自断后路,百二秦关也会灭亡;上帝报答帮助他们的人;卧薪尝胆,三千甲可吞吾。

  20、观察他们就像观察你的生活一样,因为一旦你失去了他们,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企业发展名言警句2

  1、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

  2、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3、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4、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5、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6、造人先于造物。

  7、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8、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9、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10、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11、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松下幸之助。

  12、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就可以提升一倍。

  13、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

  14、企业即人。

  15、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16、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17、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18、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19、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企业发展名言警句3

  1、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2、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3、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4、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5、企业即人。

  6、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8、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9、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10、造人先于造物。

  11、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12、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13、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1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15、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16、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17、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

  18、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松下幸之助。

  19、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

  20、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就可以提升一倍。

企业发展名言警句4

  1、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2、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松下幸之助。

  3、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就可以提升一倍。

  4、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松下幸之助。

  5、企业即人。

  6、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7、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

  8、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9、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

  10、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12、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

  13、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14、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一些做错事的可能,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15、在没出现不同意见之前,不做出任何决策。

  16、造人先于造物。

  17、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

  18、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19、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企业发展的标语(5)份

  企业发展的标语 1

  一、飞享世界新风尚。

  二、汇聚五洲,相约深圳。

  三、零缺陷,无抱怨。

  四、以善为本,以美为大,由善求美。

  五、以人为本,安全优先,客户至上,合作共赢。

  六、创新国际空港服务,提升深圳都市品质。

  七、积极向上,敢于创新。

  八、爱心、热心、细心。

  九、制度至上。

  十、尽善尽美,永无止境。

  十一、深圳机场,体验关爱。

  十二、满意是责任 ,感动是追求,完美是品质,共赢是目标。

  十三、成为最具特色的国际机场集团。

  十四、特区门户,特色空港,特别体验。

  十五、简丹、坦诚、阳光。

  十六、务实、责任、自律、和谐。

  十七、创建最具体验式机场和最具特色航空城。

  十八、安全是前提,服务是根本。

  十九、持续改善。

  二十、打造商务*台,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互利双赢。

  二十一、经过评选,最新出炉的十三个企业文化理念备选方案为大家呈现:

  二十二、提供最优空港服务,展现深圳特区风采。

  二十三、服务社会,助飞深圳。

  二十四、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勤于进取,积极创新。

  二十五、让深圳飞向世界,让世界体验深圳。

  二十六、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机场集团。

  二十七、安全优先,制度至上。

  二十八、让顾客感动。

  二十九、安全为本。

  三十、以体验式管理创特色,以战略型管理创未来。

  三十一、为深圳国际化助力,为深圳现代化添彩。

  三十二、深圳空港,让生活更美好。

  三十三、尚贤以凝智,兴业助成才。

  三十四、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

  三十五、互信以共赢,创利以报国。

  三十六、深圳,从这里飞向世界。

  三十七、崇尚制度,持续安全。

  三十八、善待员工,人尽其才。

  企业发展的标语 2

  1、机迂和努力是缺一不可的。机迂一定要抓住,而努力之后才可能有机迂。

  2、坚持每天提高1%,70天工作水*就可以提升一倍。

  3、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4、要给用户意想不到的惊喜。

  5、事前反复研究,慎之又慎;一旦做出决策,必须坚决执行,不容含糊。

  6、在新经济时代,什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7、市场比作一块蛋糕。我们不过分地在现有市场抢占份额,而是去另创造一个市场,即另做一个蛋糕——另做一个蛋糕独享。

  8、与狼共舞,必须自己成为狼,而且变成“超级狼”。

  9、作为一个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10、世界上最无价的东西是人心,要赢得别人的心,只有拿自己的心去交换。

  11、企业家只有两只眼睛不行,必须要有笫三只眼睛。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管理,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只眼睛盯住市场变化,策划创新行为;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便抓住机遇,超前发展。

  12、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

  13、我们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进”。

  14、每一个人都是责、权、利的中心,“人人是经理,人人是老板”把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

  15、我能在冬天的严酷环境中生存下来,可能我会在春天是最漂亮的。

  16、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17、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

  18、能者上,庸者下,*者让。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

  19、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给每一个愿意干事的人才以发挥才干的舞台。

  20、打价值战,而不打价格战。

  企业发展的标语 3

  1.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2. 顾客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3.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4. 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创新经济

  5. 弘扬求是精神,争做创新人才

  6. 创新企业文化,获得竞争优势

  7.企业求发展,环保需先行

  8. 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创新人格

  9. 自信沉着,勇者无畏,厚积薄发,笑看今朝

  10. 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务实创新发展气化

  11. 求实是我们的根本,创新是我们的动力

  12. 创意纳百家之言,钻研盛自由之风

  13. 创新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4. 处处皆兴创新事,事事为我开绿灯

  15. 安全警钟天天敲,创新工作处处抓

  16. 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17. 创新是优势,创新是潜力,创新是希望

  18.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企业

  19.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0. 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21. 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22. 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23. 勤学*,谱文明直风;争创新,绘秀美蓝图

  24. 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全面推进自主创新

  25. 振兴科技靠人民,创新科技为人民

  26.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7. 抓经济,抓创新,两手都要硬

  28. **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求创新

  29. 下定决心,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去创造胜利

  30. 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进的`余地

  31. 时时寻求效率提高,事事讲求方法技术

  32. 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33. 只有勇于承担,才有更大责任

  34. 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35.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36. 创新管理理念,融入文化元素

  37. 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38. 力行求是,勇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39. 只有企业发展了,才有个人的发展

  40. 现场差,则市场差,市场差,则发展滞

  41. 以双赢为目的,精诚合作共同发展

  42. 勤俭节约,爱护公物,以司为家,共同发展

  43. 爱护公物 珍惜资源 勤俭节约 共同发展

  44.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效益

  45. 需要无限,资源有限,善用有限,发展无限

  46.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7. 节约促发展,节约出效益

  48.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49. 强化政风行风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50. 产品与产品的差异,在于细节

  企业发展的标语 4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活动。

  2、 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努力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3、认清形势,转变作风,真正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4、不计名利,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牢固树立献身教育的思想。

  5、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谋全县教育大发展。

  6、成在作风,败在作风。

  7、作风纪律整顿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振兴西华教育的需要。

  8、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9、强化宗旨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蜡烛精神。

  10、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大发展!

  11、一份劳动,一份收获,一份精神,一份事业。

  12、教师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13、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14、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6、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贤。

  17、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西华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18、科学发展上水*,师生群众得实惠。

  19、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20、落实科学发展,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和谐。

  21、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校园。

  22、爱学生,爱西华,为人师表;不为名,不图利,奋斗不息。

  23、坚持科学发展,办好优质教育。

  24、用新的举措、新的成果、新的面貌塑造教育事业新形象。

  25、全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

  26、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纪律严、负责任的教师队伍。

  27、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要坚持教育部门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28、教育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9、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坚持质和量的同步发展。

  30、开展作风纪律整顿,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31、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

  32、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33、师资队伍建设上水*,特色办学创一流。

  34、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35、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36、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7、扎扎实实开展好作风纪律整顿活动。

  38、加强行分建设,办人民满意教育。

  39、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40、端正政风行风,促进教育发展。

  41、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工作。

  42、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3、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教育行风建设。

  44、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

  企业发展的标语 5

  1、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2、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3、抓经济,抓创新,两手都要硬。

  4、只有勇于承担,才有更大责任。

  5、处处皆兴创新事,事事为我开绿灯。

  6、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7、创新管理理念,融入文化元素。

  8、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9、人人有改善的能力,事事有改进的余地。

  10、创新企业文化,获得竞争优势。

  11、创新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2、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创新经济。

  13、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4、人人参与创新,时时关心创新,事事服务创新。

  15、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16、振兴科技靠人民,创新科技为人民。

  17、勤学*,谱文明直风;争创新,绘秀美蓝图。

  18、**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求创新。

  19、创意纳百家之言,钻研盛自由之风。

  20、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21、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22、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创新人格。

  23、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企业。

  24、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务实创新、发展气化。

  25、安全警钟天天敲,创新工作处处抓。

  26、客户是价值,员工是财富,团结是力量,创新是未来。

  27、创新是优势,创新是潜力,创新是希望。

  28、弘扬求是精神,争做创新人才。

  29、求实是我们的根本,创新是我们的'动力!

  30、轻轻松松上班;快快乐乐干活;开开心心进步;高高兴兴创造。

  31、时时寻求效率提高,事事讲求方法技术。

  32、下定决心,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去创造胜利。

  33、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全面推进自主创新。

  34、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

  35、力行求是,勇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36、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37、自信沉着,勇者无畏,厚积薄发,笑看今朝!

  38、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39、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求是创新,奋发图强。

  40、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