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

首页 / 作文 / | 优秀作文

琥珀优秀作文1

  夜,爆竹的炸鸣声将我从梦中惊醒,久久不能再入睡,便翻身披衣,度出老家的房门,在院中的石头上坐下。

  爆竹声中,不时被烟火闪亮的苍穹之上,弥漫的白烟中,朦朦胧胧地含着一枚琥珀色的月,小心地把轻纱披在了万物的身上,那么让人捉摸不透。

  山东下了雪,风也犀利。从地面卷起的干雪,敲击着我的脸。浩瀚的净空如连接时空的深渊,忽隐忽现的星星,深不可测;似黄似红的月亮,深邃古远。

  薄雾中的古月,历尽了沧桑,见证了辈辈像我一样的人——青春、迷惘。

  来到老家有四天了,心情被无序的线缠绕,支离破碎。想把它理好,却不知从何下手。寒假开始时,我预备大干一场,努力做作业,努力预*……。可现在,书本几乎没动不说,连作业也不知在哪个角落哭泣。

  雨果说:“黑夜到临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把一角阳光继续保留。”但我,但是我!为什么白天想着:“还有晚上。”晚上想着:“还有明天。”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却深深自责:“今天又溜过去了。”

  院中松了项圈用来看家的狼狗踏着白雪走过来,趴到了我的脚边,静静的陪我。

  这两条狼狗,哦,都是前年刚降生的。去年,它们都能被我一手提起,现在,都是些立起来有半人高,能看家护院的好狗了。

  是啊,光阴似箭,一年了,我们都长大了。不论是兢兢业业,还是浑浑噩噩,我们都不知不觉地长大了。

  时间的长河清晰地从我的眼前滑过,匆匆。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抓,却是空。

  正欲懊恼,这条“河水”却浸润了我的双眼。冰凉的,我看不清。狠狠地闭上眼——

  “日语学*班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

  “‘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给我自己。’老人回答。

  “小姐愕然。屋内那些年轻的报名者有的惊讶,有的嗤笑。

  “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哩咕噜的,我听着焦急。我想听懂他们的话。’

  “‘您今年高寿?’小姐问。

  “‘68。’

  “‘您听懂他们的说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之后您都70岁了。’

  “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以后就是66岁吗?’”

  偶尔听到的小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不是吗?什么时候学*都不晚!

  “呜!”手边的一只狼狗低唤道。把我从半睡半醒中拉回。睁开眼,转过头去——啊,太阳已经钻出地*线了。微弱的阳光像一只温柔的手,慢慢地揭开了那层轻纱。

  再看看月亮——她已经有些变白了。猛然,我发现,这琥珀色的月一点也不令人捉摸不透。其实,她就是在守候着每一天的黎明。

琥珀优秀作文2

  电影《邮差》里,寂寞小岛上的邮差,在他的诗人朋友离去后,以朝圣的姿态,跑遍整个岛屿,在海岸线,在星空下,在悬崖边,在教堂里,在渔港,在妻子隆起的腹部……录下了种种声音,那是整个影片中最触动我的部分;

  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海浪,大声的;掠过悬崖的风声;滑过灌木丛的风声;忧愁的渔网声i教堂的钟声;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过天空如此的美;儿子的心跳声。

  有时候想一想,声音还真是个有趣的东西。可以当作人的第二张脸吧?在隐去面容和动作后,将呈现得格外真实和清晰。如此,一个人的种种气息,在声音里便无法遥逸。

  你有没有对一个人,在多年之后,已经忘记了他的相貌、他的名字,连记忆也变得模糊,却始终记得他的声音?你有没有在心里柔肠百转地想念一个人,于是山长水远地拨通对方的电话,在一声轻轻的应答之后,只是说一句“哦……没有事,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声音”。

  有一种亲*,叫作声音的相对。两个声音在暗夜里相互依偎,静静缠绵,伴随着呼吸的深浅和心跳的律动,一切都变得有意思起来。

  时间犹如一个巨大的容器,将周遭牢牢包裹。时间又如发丝,总是不经意地拂过你温热的心尖。时间也可以将声音凝结成琥珀,不需要千年万年。它身上每一道清晰可见的纹理,都是一条神奇的时光脉络。

琥珀优秀作文3

  时光如同琥珀,珍藏着曾经青翠欲滴的枝蔓,也珍藏了所有的过往,一切都不会过去,那些温暖真挚的情感,那些高傲的执着的灵魂,那些燃烧着激情、激昂着正义的青春,都在时光的琥珀中,凝结成了永恒。

  不会被淡漠的情感,是最温暖真挚的。

  我们不会忘记,生活中点滴真切情感放射出的光华。五代时,吴王妃每年寒食节必归临安,钱谬甚为想念。一年春天,他久待王妃未归,至莺声渐老,陌上花开绚烂时,钱谬写信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墨落笔纸,万种情思未尽,虽无刻骨铭心的思念,其情之真,其言之切,皆见诸笔端。一代代王朝更替,无数皇家的亭台楼阁成为废墟,人民早已遗忘当年的龙椅与君王,但这含蓄风情的踏青典故广为传颂,而那细腻美好的情感亦在人间闾巷代代相传,谱写了一段段动人的佳话。千百年的春光里,钱谬的脉脉深情在史册的掩映下愈加感人。

  不会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灵魂,是最高傲执着的。

  我们不会忘记,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孔子驾着马车,昂着骄傲的头颅,带着坚定的信念,怀着博大的情怀,周游列国间。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孔子没有成为过大。孔子四处碰壁仍不改理想的坚持,困厄于陈国却谈笑自若的自信,以及其他一切美好的品质,通过儒家的道统代代相续。孟子,苟子,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一代代的炎黄子孙被他的精神所鼓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扬着他的学说,学着像他一样永远不妥协。时至今日,无数执着的人们仍是孔子最忠实的信徒,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只为理想而求索。就如方舟子勇敢地做着自己,从最早打学术腐败到打假范同扩大到公众人物,挑战了一个又一个极限。是的,他,他们,无数的他们都不会过去。

  不会虚掷的青春,是燃烧着最为大义凛然的激情的。

  我们不会忘记,一百年前的神州大地,慷慨激昂着多少沸腾的热血。江湖女侠秋瑾,“将十万头颅,须把乾坤力挽回”;林觉民生命与爱情,皆可为共和抛;“大将军”邹容年未弱冠,却以革新中华为己任。多少少年英雄怀着“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的豪迈志向,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唤醒四万万同胞。他们是幸运的,漫长的时间可以掩埋他们的名字,却不能抹杀他们的功绩。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的雄姿英发,他们的理想与执着,伴随着当时“革命万岁”的呐喊,永留人间。

  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都在时光的琥珀中熠熠发光。

  时光的琥珀,在人间不朽。

琥珀优秀作文4

  河岸上的树木长得十分浓密,它们撑开了浓厚、茂密的树叶努力遮挡火热的太阳。

  这时的松树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在松树周围长满了五彩缤纷的花朵,它们一个个争奇斗艳,竟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散发出迷人的香味。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忽闪着翅膀,旋转着轻快的腰身,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寻找着自己的午餐。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松树留下了一滴金黄的眼泪,花蝴蝶和花朵淹没在了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花蝴蝶试图挣脱松脂,这时松脂继续滴了下来,把花蝴蝶和花朵彻底裹在里头,形成了一颗松脂球。时间日月如梭,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那个松脂树变成了美丽的琥珀,人们被它的美丽和奇特深深的吸引。经过雕刻,打磨它变成了漂亮的装饰品和纪念品。

琥珀优秀作文5

  用手托起一块琥珀,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啊!晶莹剔透却有颜色的深沉,仿佛时间在刹那间定格。或许是时间老人也被这美打动,止步不前了。

  我看那小虫,那小虫也盯着我。也许它生前愿望未遂,死后却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这琥珀坚硬无比,永远透露着一种坚强的美。

  看到它,再看那窗外灿烂的阳光,我不由得想起阳光使者梵高。看那《向日葵》,灿烂的金黄色在笔尖流淌,我想象到蓝天下,梵高在画布上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梦想。这向日葵不恬静,不温柔,它透露着一种张力,一种激情,它的叶子直立着,呼喊着,要征服世界,要得到世界的认可!就是这样的一幅画,在当时却被埋在灰尘下,人们不屑于去欣赏它,唾弃着,鄙夷地将它掩盖。可梵高是坚强的,他没有放弃,他永远都不会放弃!就这样,他用颤抖的手,带着忧伤的眼神,画着一幅幅作品,但它们的命运……不管怎样,他坚持下去了,他承载了阳光的使命,尽管他愿望未遂,在悲伤中死去……

  但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在废墟中找到了它,人们惊叹了,惊叹于这一片片金黄的叶子组合成的金黄人生!

  梵高,一个阳光使者,留下的坚强琥珀在阳光的抚摸下,放出了恬静光彩……

  教堂的钟声响起,此起彼伏,就像命运使者贝多芬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可谁又能领悟《命运》里面的真谛?他感受不到上帝的福音,可他感受到了自己心底的福音。他不愿意被悲惨命运的铁蹄践踏,他愤愤不*,要叩击命运的大门!从他的肖像画中,我看到了他坚强的眼神,像团团烈焰,要把悲惨的命运吞噬!他抿着嘴唇,拿着笔,坚定地在纸上写下音符,谱出命运之歌!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是一座火山,纵使这座山倒塌,火热的岩浆也会从他的头颅里喷出,那是坚强的烈焰!

  贝多芬,一个命运使者,他留下的坚强琥珀,溢出熊熊燃烧的烈焰!

  光明使者海伦凯勒

  眼睛是被缩小的心,我们希望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给小鸟送去秋波,给花草送去关爱,与蓝天深情对视,互诉情语。可命运之神将重担压在这个小女孩身上,她的生活中没有色彩,只有黑暗。当然,她难过,她暴躁,她悲伤,她愤愤不*,可她知道这无疑是往伤口上撒盐。于是,她在心里点起了一盏灯,把心灵照得亮亮堂堂。这坚强之光把她的荆棘路照亮,她终于战胜自己,获得多项殊荣。她创造了奇迹!

  海伦凯勒,一个光明使者,她留下的坚强的琥珀,是一双明亮的心灵。

  我渴望得到那块琥珀。

  捧着它,凝视它坚强的内核。

琥珀优秀作文6

  哧——铁勺里的松香被火焰熏出了袅袅白烟,一股松脂特有的淡香在这间不大的屋子里弥漫开来……

  淡黄色的松香在勺中一点点的融化,最终成了金黄色的液体,不粘稠,清澈得让人心生怜爱,看着眼前的“假冒伪劣牌松脂”,心里不禁小小的雀跃起来。

  深吸一口气,将松脂倒入了早就准备好的蛋壳中,滚烫的松脂一接触到蛋壳,立刻发出了一阵“吱吱”声,同时传出的,还有一股蛋壳的焦臭味,我不由有些诧异起来,“或许都是这样的吧!”我自我安慰着。

  接下来就要往松脂里边放小物件了,我又期待起来,在网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琥珀化石图片,早就心痒痒了,可是,往松脂里面放什么好呢?我环顾四周,一眼瞥见了教室后头的盆栽,心中有了主意。

  一片绿叶被轻轻放入融化的松脂中,此时的我已开始幻想:金黄色透明的琥珀中,嵌着一片鲜嫩的叶,那该是如此悦目啊……就在这时,同桌幸灾乐祸的声音响起:“胡蓝尹,你的树叶焦了!”这句话犹如一声*地惊雷,把我从想象中拉回了现实,我先是愤愤的瞪了他一眼,才转头去看自己的琥珀。

  不看则已,一眼看去,“啊!——”,一阵尖叫声响彻教室,此刻,那树叶已名不副实,如黑炭一般,可怜兮兮的蜷成一团,没入壳底,就连金色的松脂也染上了点点黑斑,令人欲哭无泪。

  连忙手忙脚乱的用牙签把树叶捞起,然而这番动作,却令已经微凉,初步凝结的松脂被搅得乱成一团,更令人烦恼的是,随着牙签的抽出,竟带出了一条细丝,用力扯,却越扯越长,想直接掐断,那松脂却见风使舵般的直接粘在了我的手上!好容易摆脱了这团黏人的细丝,我也累得精疲力竭。

  看了眼蛋壳中的“琥珀”,气得差点没吐血三升,只见壳中的松脂已经凝固,但那样子却令人无奈——表面凹凸不*,左侧更是有一块怪异的突起,其中还点缀着黑色的碎片——照同桌的话说,那就是不幸躺枪的树叶的“骨灰”。

  没办法,只能重新做起,前面的步骤相同,到了最后,我略一沉吟,取下了书包上的一枚三叶草,轻轻投入松脂中,屏息等待着松脂凝结,成为美丽的琥珀,这次的制作出乎意料的成功,我美滋滋的想着,到了最后,出现在我眼前的,应该是一块完美的琥珀了吧?

  然而,事与愿违,当我小心翼翼的欲从蛋壳中取出凝结的松脂球时,却出现了失误——由于我手上一个用力过大,使得本来就不结实的琥珀四分五裂,三叶草掉在地上,发出“当”的一声脆响,阳光照射下,似有幽幽光华流转,而在我眼中,它就是一块小型的琥珀,清澈、纯净、透明……

  拿起手边的又一块松香,点燃了蜡烛,哧......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阅读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1)

——《琥珀》教学反思 (菁华6篇)

《琥珀》教学反思1

  教学《奇异的琥珀》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课堂中学生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为问题,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这里的“问题”包含了师生双方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谓“问是为了思”,而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由老师的启发性提问来锻炼的,它同样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发现为中心

  学生能自己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条件:

  形成地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

  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在个性话的理解中,感到“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写出了忧伤和无奈,他体会出了作者蕴藏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中的文艺元素,真正体验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获得理解,获得体验。

  三以合作为方式

  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的又一体现。

  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

  四以运用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在外化成独立自信的语言表达,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途径来运用语言。为此在课内,学生通过“大胆提问、个性表达,归纳总结,填空说话”等形式,来活用语言。如在总结全文,归纳说话时,学生这样表达: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时间是在夏天,是因为只有在夏天松树才能渗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地点是在松树林,是因为只有在松树林里才会有松脂。

  作者推测两只小虫曾经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是因为透过琥珀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推测这块琥珀约摸形成在一万年前,是因为这块琥珀显出了一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测蜘蛛想吃掉苍蝇,是因为蜘蛛是苍蝇的天敌。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了锻炼,做到了语言训练唱主角,多元训练贯始终。

  五以情感为载体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中处处有情,而在课文的学*中,实际包含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包含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更包含了师生间的对话。所以无论是通过媒体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各教学环节的过度,小结的语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总结时我这样动情地叙述:“《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写了推测出的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然后描写了它怎样被发现,最后告诉我们它的价值所在,整个故事合情合理,生动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课中更有对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个性见解的鼓励和赞赏,“你的体验真丰富,你的钻研真有水*,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学生也通过合作或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朗读感受到文中的“奇异”。

《琥珀》教学反思2

  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

  《琥珀》这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把幻灯、录音等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小小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字有图、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世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采用“自读,质疑,发现,解疑”的教学模式,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得以解决,提高了课堂学*效率。

  2、巧设提问,活跃课堂

  教师的提问是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我依据教材、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针对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注重选好问题的切入点。《琥珀》一课是根据已知的去推测未知的.,学生不易理解。我首先从重点词入手,提问“什么叫推测?”学生不难答出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又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经过推测才了解的?作者怎样进行推测?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测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从这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推测出当时松脂刚好滴在树枝上把这两只小虫包在里面的情景。从“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当时两个小虫包在松脂里挣扎的样子。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3、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琥珀》这一课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教学过程中充分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教学一开始,学*第四段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讨论: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学生就初步地了解了琥珀。“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一句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课文的两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和“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也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旨在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疑问,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的合理想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琥珀的发现”。连许多老师也把它看作是对事实的描述。“琥珀的发现”不是事实,它恰恰显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处,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虽然,本课教学时学生没有提出这一个疑问。但处理好这一部分的话,能够深化学生对“合理想象”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教学反思3

  《琥珀》一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文笔,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假想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判断它在科学上的研究价值,让我们了解与琥珀有关的科学知识。

  1.教学效果(思效)。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它形成的过程,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和推理能力。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琥珀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了解关于琥珀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做得非常好,他们汇报琥珀的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由于我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中,加强了对语文信息的理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在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我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这种“半自主性学*”有成效,就要留好预*作业。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自主性学*”。其中有些懒于预*的孩子是跟不上节奏的。

  2.教学收获(思得)。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测”的词义。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环境,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在句中的意思,学*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针对重点难点的词句展开重点教学,而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我们不应该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课堂内容的安排有详有略。可能我讲得不全面,但是我们应该力求把每个探究的问题研究透。并非老师自己,而是在课堂上多点拨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3.不足之处(思失)。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没有做过多的指导,也没有展开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更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情感,读出滋味。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孩子们多朗读,进行多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后朗读,老师和朗读水*高的学生可以多进行范读,以点带面,活跃全班学生朗读的氛围。

《琥珀》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其中,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又是琥珀形成过程中的重点,可谓是重中之重,解决了松脂球形成过程这一重难点,从而就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家想象推理的合理性,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引入·提问点拨·入境再现·小组总结的方法。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而且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同时教师适时的点拨,也为学生梳理了课堂结构,是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条理清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动画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让学生再现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朗读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的课教学设计,既使学生学懂了松脂球的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从而也为学生理解湖泊形成过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所以说,在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本节课中,我是如何确定整合点的呢?

  整合点的确立原则:根据学生对于琥珀知识的匮乏,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困难相当大,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在第一环节,就像学生们出示了很多关于化石的图片。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

  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2、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四、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3、如果条件允许,让学生自己动手上网找资料,课上交流讨论,然后观看制作的动画,教学效果一定很好,也不至于因为担心讲不完课,而让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读课文。

  4、如果能有些实物展示,我想可能会更好。不光从文章内容上理解,能用手摸一摸,感知以下,就会拉*琥珀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总之,这堂课是我和学生的一次大胆尝试,不管成功与否,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总结由松脂球变成琥珀的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且时间比较充足,这可是我的一大进步,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能小结出条件,非常令人高兴。有了这一次的历练,我一定很有很大提高。

《琥珀》教学反思5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引进课堂。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课文,并检查预*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的效果。预*及检查预*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琥珀》教学反思6

  教学时,我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自学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时,学生突然提出“‘琥珀的发现’不应该是想象,而是事实”时,我在课堂上随机作了这样的处理: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2)

——琥珀教学反思 (菁华6篇)

琥珀教学反思1

  《琥珀》这篇课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

  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学*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根据学案,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从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从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1、在一个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里;3、松脂不断地往下滴;4、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刚好遇到一起。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例如: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同时把两只小虫无可奈何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写两个小动物行动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突出它们的活泼可爱:小苍蝇“展开”、“停”、“掸掸”、“拂拭、“飞舞”,蜘蛛则是“爬”、“划动”、“扑”……这些收获全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本节课中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灵活地因势利导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应当在感悟后的基础上读得有情感,有滋味,毕竟语文课的特点还是要突出。

琥珀教学反思2

  教学《奇异的琥珀》我努力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为纽带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在课堂中学生若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为问题,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这里的“问题”包含了师生双方的提问,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所谓“问是为了思”,而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由老师的启发性提问来锻炼的,它同样需要学生自己的积极提问。为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以发现为中心

  学生能自己去发现、理解蕴藏在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松脂球和化石形成的条件,以及它们形成中的奇异之处,是这节课的重点。为此,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文本后,联系语言文字,找出了松脂球形成所需的四大条件:

  形成地时间在夏天,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学生在自主发现品味文字,重点理解“刚、刚好、一齐、继续、重重包裹”当蜘蛛要扑向苍蝇时,被刚好滴下的一大滴松脂一齐包住,不偏不倚,不早不晚,完整地包住,厚厚的松脂还要继续滴,重重包围住两只小虫,积成松脂球。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

  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在个性话的理解中,感到“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眼泪”写出了忧伤和无奈,他体会出了作者蕴藏在科学知识的叙述中的文艺元素,真正体验了文章中的情感因素。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获得理解,获得体验。

  三以合作为方式

  课中学生有多次小组学*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通过倾听、交流、补充获得集体成功的过程,它是学生自主学*的又一体现。

  课内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小组交流、展示自主钻研的心得,小组内组员互相补充,不同的小组互相补充。他们有的齐读,有的分角色读,有的分节读,有的交流一条件一个原因,有的针对一个词语,一句句子来谈自己的所得,有的归纳课中所得,活用语言,说出“作者推测……因为……”,总之,他们在小组学*中体验了集体成功的付出过程和集体成功的快乐。

  四以运用为中心

  要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内化,在外化成独立自信的语言表达,就需要给学生创设各种途径来运用语言。为此在课内,学生通过“大胆提问、个性表达,归纳总结,填空说话”等形式,来活用语言。如在总结全文,归纳说话时,学生这样表达: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时间是在夏天,是因为只有在夏天松树才能渗出厚厚的松脂。

  作者推测松脂球形成的地点是在松树林,是因为只有在松树林里才会有松脂。

  作者推测两只小虫曾经在粘稠的松脂里挣扎,是因为透过琥珀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作者推测这块琥珀约摸形成在一万年前,是因为这块琥珀显出了一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的特征。

  作者推测蜘蛛想吃掉苍蝇,是因为蜘蛛是苍蝇的天敌。

  由于经历了这样的外化的过程,学生的语言运用得到了锻炼,做到了语言训练唱主角,多元训练贯始终。

  五以情感为载体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中处处有情,而在课文的学*中,实际包含了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包含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更包含了师生间的对话。所以无论是通过媒体制作出松脂球形成和化石形成的具象过程,给学生以直观感受,还是通过情景创设引入课题,各教学环节的过度,小结的语言都有情感的渲染,如总结时我这样动情地叙述:“《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知识性的美文,作者先描写了推测出的奇异的琥珀的形成的过程和条件然后描写了它怎样被发现,最后告诉我们它的价值所在,整个故事合情合理,生动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天地造化的神奇,它的形成包含了那么多的巧合,它的存在昭示了沧海桑田的悠远,这真是一块奇异的琥珀啊。”

  课中更有对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发表个性见解的鼓励和赞赏,“你的体验真丰富,你的钻研真有水*,你的朗读让我们身临其境……”,而学生也通过合作或获得了成功的快乐,通过朗读感受到文中的“奇异”。

琥珀教学反思3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琥珀教学反思4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在设计教学时,我采用了“逐层深入,引导推想求异”的教学结构模式:首先让学生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自学课文思考: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后,问:“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之后,再“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为后面揣摩科学家推想的依据做了铺垫。然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引导理解琥珀形成的经过,揣摩科学家推想的依据(既然是推测,那么科学家又是怎样推测的呢?科学家为什么这么推想?依据的是什么呀?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向科学家挑战,大胆求异创新。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力求在本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

  一、发展学生思维,注意培养想象力。这篇课文在内容上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很好载体,因此在课堂上理解形成过程的合理性,应该需要哪些条件,启发学生紧紧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培养想象力。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不足之处我认为也有两点需要改进: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要依据板书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加明确琥珀形成必须要四个条件,从而重点更加突出。

  二、教师深钻教材是永远需要锤炼的硬功夫。这一点表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调控不到位上,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科学家的推理有不合理的地方的时候,我没有及时地引导,因此耽误了教学时间。此外,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茫目的多读,其效果不佳。

  1、提纲导路,整体感知。

  首先,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琥珀是怎么形成的?2、这琥珀为什么会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3、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接着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琥珀的知识,然后自然引入到文中这块琥珀的特点,研究价值,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学生不必深读细挖。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这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而这些内容中,松脂球的形成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课上我们着重讨论了松脂的形成,其中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我注意运用了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松脂,而夏天的晌午是太阳最热的时候”,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假想琥珀形成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义,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的必备的另一个条件。最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热烈。

  3、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针对教材的特点,这篇文章我多次设计了讨论,如学生读完课文后讨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一些学生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它需要阅读总结,这样就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再如前面提到松脂球的形成条件也需讨论、品读才能总结出来,后面化石的形成我也设计了讨论内容,使学生明确了文章开头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是有作用的.,它为形成化石及琥珀出现在海滩埋下了伏笔。我认为这样的讨论有价值,它优于个人独立思考。这篇课文虽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我适时地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适时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但在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不够老练从容,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后要意识地培养自己组织课堂语言的能力。

  “你认为作者推测的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合理吗?”我的话音未落,刘书豪立刻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想,毫无疑问回答肯定是“太合理了",因为前面我和孩子们已经分析了琥珀形成的条件,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老师我认为不合理”,我愣了一下,完全不在我的教学设计之内,此时,有很多的学生也都似乎被他的观点吸引了,“好,那你说说理由。”我瞬间调整好自己的表情和语气,看我期待的样子,他更加地理直气壮了“老师,苍蝇是有警惕意识的,他不会等着蜘蛛来抓他的”“好,那我们就来找一找描写苍蝇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我从柔嫩的绿翅膀,看出这是一只很小的苍蝇””“我从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感受到小苍蝇的无忧无虑,很快活”“我从伸、掸、拂试这几个动词看出小苍蝇正在专心致志的梳洗打扮,”“说得真好!小苍蝇正在欣赏着自己的美丽陶醉其中。”我及时补充道。“老师我还是赞同刘书豪的意见,我也觉得不合理,苍蝇的腿毛是有感应的,他绝不会等蜘蛛来抓他。”“老师,我想补充。”数学大王马钿雨忽地站起来,胸有成竹的说,“苍蝇的腿毛是有感应的,它是根据空气的流动来判断来袭者的。”“哎呀,老师太佩服你们了,你们的知识太丰富了,看来我必须给自己补充能量了。”“好,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文中描写蜘蛛的内容,通过它的动作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很快,很多孩子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我从慢慢地爬过来,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看出蜘蛛是很小心翼翼地爬过来的”“哦,看来蜘蛛是有备而来的,它是那么的小心,唯恐惊动了苍蝇,而此时的小苍蝇还在那儿欣赏自己的美丽呢,()而且它又是一只长着一对柔嫩翅膀的小苍蝇,他能感受到蜘蛛的来袭吗?”孩子们不住地摇头。”那你们觉得作者的推测合理吗?”“嗯,合理”孩子们不住地点头。琥珀是奇异的,而作者合理的想象,严密的推理更让我们惊奇!

  这节课虽然没有课前预设的那么顺利,但是正是孩子们质疑解疑的过程火花四射,才使得课堂是那么的丰富生动。冷静面对孩子们的质疑,巧妙地给孩子们搭建一个讨论辨析的*台,不论是教者还是孩子都将会收获意外的精彩!

琥珀教学反思5

  每上完一节实践课,我都有不同的体会,下面是我对“制作琥珀”一课的教学反思。

  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搜集天然“琥珀”的相关资料和人工制作的一些“琥珀”小饰品。带着这些准备,来上这节课。

  课的开始,首先,我让学生把搜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其次,向学生展示了我从网上下载的一些天然“琥珀”的图片,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制作琥珀”一课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天然“琥珀”形成的基础上,来自行制作人工“琥珀”,此次制作“琥珀”是在四年级的教学基础上,所进行进一步的制作,使所制作的.“琥珀”,更细致、精美。重点是模具的制作,什么样的模具确定什么样的造型。

  在让学生了解“天然琥珀”和“人工琥珀”形成的原因及利用价值。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己想要的“琥珀”造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模具,然后确定实施方案,这样整个活动过程,使学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本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不能在各班各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只能老师操作,学生观看,虽然操作过程,不能亲自动手实践,但在课下搜集昆虫的过程,是学生按小组完成的。学生们的兴趣都很浓,有的学生怕时间长昆虫锇死,就想尽一切办法,给它们喂食物,有的同学喂大米饭、菜叶,还有的同学喂巧克力,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课的学*兴趣和对昆虫具有的爱心。令我深深感动!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学*就不会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苦差事,而是既有趣又轻松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本节课结束后,细细品味了一下,深感还存在着太多的不足,总而言之,要想上好每一节的综合实践课,教师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提高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

琥珀教学反思6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称科学小品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谨,条理清晰,极适于用来指导学生学*语言,掌握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回顾上节课内容,并从众多琥珀的图片中找到文中描写的那块琥珀,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是怎样的?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描写?(第18自然段)请学生快速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块琥珀。说说这块琥珀奇特在哪儿?对于这块琥珀还有哪些疑问?学生自然而然提出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

  在教学琥珀的形成过程,我先给孩子有感情朗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说说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接着让孩子们默读2——12段,小组讨论完成科学研究报告单。报告单上有两块内容,也就是琥珀形成需要的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着指名汇报松脂球形成这一部分,全班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在学*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找出条件,接着用课件展示这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然后提出问题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让学生知道琥珀是怎样发现的以及渔民为什么说琥珀是很少见的,引出这种种巧合一方面在感叹琥珀本身奇异的同时,我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

  最后学*文章的最后一句,点明中心,从“推测”一词看出这块琥珀的价值。作者根据琥珀的样子、特点是怎么推测的?指名回答推测的过程。得出结论,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讲完这一课后,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设计的课件巧妙。随着老师的朗读课件图片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小组合作完成,最后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提的个别问题有些笼统,发言的学生较少。朗读较少,应抓住一个部分重点指导朗读。时间比较紧,没能让学生进行写作与点评。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3)

——《琥珀》说课稿 (菁华3篇)

《琥珀》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说课稿2

  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说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通过学*,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琥珀》说课稿3

  《琥珀》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想象的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前我先对上课时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复*。提问上节课我们对琥珀有了一个了解,谁说说什么是琥珀呢?在学生说出琥珀的概念时,紧接着问本课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琥珀?学生回答是同时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琥珀。这时我又过渡性提问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发现的呢?引起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课文,理解课文

  1.学*琥珀的发现部分时让同学们读课文15-19自然段的同时。提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说明了什么?这时同学们说琥珀是渔民带着儿子在沙滩上经过时,儿子踩着了琥珀并把它挖了出来。渔民认出这是一块琥珀,并说是一块很少见的琥珀。我进行小结一块琥珀同时裹着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说明这块琥珀是不可多得的,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

  2.学*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

  学生读课文20自然段。提问:这块琥珀有着怎样的科研价值?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的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苍蝇和蜘蛛了。在学生汇报后理解词语“推测”。通过理解推测导入琥珀形成部分的学*。

  (三)学*琥珀的形成部分

  在学*琥珀的形成部分是我首先让同学们明白:一个事物的形成都是有条件的,琥珀也不比例外。已经知道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要想知道琥珀的形成就必须知道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在讲解中让同学们理解松脂球形成必须的四个条件:1.松树林。2.夏天---松树才分泌松脂。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4.松脂不断往下滴。讲解的同时板书。在学生理解松脂球的形成后再讲解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化石的形成同样也需要四的条件: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淹埋。再讲楚松脂球形成化石以后这篇课文也就接*尾声。于是我进行了总结。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课时的掌握情况。我还设计了一些练*题对学生进行了考察。

  另外,在上本节课是我没按课本安排的顺序琥珀的形成,琥珀的发现,琥珀的研究价值去讲解,而是先讲琥珀的发现,研究价值,最后讲它的形成。我个人认为这样更能引起小学生的球知欲,激发他们对学*的兴趣,对大自然探索精神。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4)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小组合作研究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就把自己当成小科学家,好不好?看(图)它就是你们研究的对象,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琥珀(板书课题)

  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还有别的说法吗?

  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是这样的?它可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就因为里面有这两个小东西,大科学家还特地为它编了个故事。这个故事读过了吗?

  二、检查预*情况

  1、什么叫琥珀?

  2、这块琥珀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松脂球的化石里多了一个蜘蛛和一个苍蝇。

  3、这块特殊的琥珀有什么价值呢?其它琥珀也有这个作用吗?

  (齐读描写琥珀的价值的语句)

  三、质疑定标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研究?

  (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想不明白的)

  2、整理学生的质疑

  这些问题有的与琥珀的形成有关,有的与琥珀的发现有关,有的是写作方面的,也有的不属于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如——

  (板书问题要点)

  3、在众多的问题中,你最想研究的是什么?

  (板书“形成?”)

  那科学家是怎么想的呢?

  四、个人自学,小组合作

  1、请同学们仔细读(1-12)小节,边读边圈划。从中找出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

  2、小组合作研究。

  (四人一小组成立科学研究小队,看哪小队研究得既准确,又迅速。)

  五、师生合作

  看这小队的(出示)你们是否完全同意?

  (不满意可帮它完善,满意的话可针对某一条件说说理由。)

  要点如下:

  ①时间长(从哪儿知道)

  ②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太阳光)为什么?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指名读第6小节。

  ③老松树(松脂)(老松树最怕的就是——)

  ④继续滴(球)

  ⑤蜘蛛、苍蝇(怎样才能进去?)

  (第7小节)指名读(怎样进去的)

  齐读。从“刚”“刚好”“一齐”)这些说明这件事非常凑巧。如果不凑巧呢?为什么?

  指导读第5小节。

  自由读。(评议)

  指名读。

  齐读。

  师:唉,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读,第8小节)

  解答“泪珠”“圆环”的问题。

  ⑥陆沉海漫(第11小节)

  ⑦埋入泥沙。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看这些条件能缺少一个吗?(整理条件)哪个条件最关键,如果没这只能形成一般的琥珀。

  琥珀怎样形成的弄明白了吗?

  六、学*“琥珀的形成”

  1、速读。

  2、指名说。

  3、这只是科学家想象这块琥珀被发现的一种可能,是不是只有这种可能呢?

  4、请你们展开想象还有哪些发现琥珀的可能?

  七、总结延伸

  1、学到这儿,课文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吗?

  2、作业:

  (虚拟情景)昨天,我在网上浏览得知,你们今天研究的这琥珀就陈列在我国生物博物馆里,为了让世界更多的人前来了解它,我想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为琥珀写一广告。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分析琥珀形成过程

  (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

  (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

  (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4)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学*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1、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我们这一单元学*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发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光滑内有物;装饰品药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过程。但在实际引导中没有原设计的流畅,当我的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们的思维不很活跃,连*时爱发言的陈洁、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见举手。大约十分钟之后,邓淞说:蜘蛛与苍蝇的巧遇有可能是苍蝇遇难在先,蜘蛛误会在后。紧接着张鑫说:也有可能是蜘蛛去营救啊。黄昊说:也许是在打架……这下可热闹了,有许多同学都假想了它们的巧遇。此时此刻我赶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认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环节。然后通过再次对琥珀样子的朗读,学生们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来自己的假想没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础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学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化石的形成的部分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淹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

  a、时间长。

  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

  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延伸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

  五、布置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4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三、教具准备

  1.琥珀实物。

  2,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1.提出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讲琥珀形成经过的那一部分。想一想课后“思考·练*”的第二题。2。学生按要求阅读思考,也可同座讨论。

  3.检查交流。

  (1)形成一块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条件?(要有松树滴下的松脂,被埋在泥沙里面,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琥珀。)根据需要的这些条件,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在一万年前,长着许多老松树的树林里,远处还有海在翻腾怒吼。)

  (2)形成课文中讲的这样一块特殊的琥珀,还要有哪些特别的条件?(一是在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挨得很*的时候:刚好有一滴松脂滴下来;二是滴下来的这滴松脂要很大,能够把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都包在里头。)什么时候松树才会滴下这么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所以课文中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3)科学家正是根据形成琥珀需要的这些条件,来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情形的。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从“刚”“突然”“一大滴”“刚好”“一齐”等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科学家这样想象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4)出示挂图,请学生指着挂图讲述这块玻拍的形成经过。

  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朗读课文。

  2.预*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珍贵的价值,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2.把真实的情景与想象的情景联系着读,发现文章“严谨的推测”;通过推想想象情景中“划”等词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学,自主质疑。

  1.了解琥珀。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科学小品文——生读课题:琥珀。

  师:见过琥珀吗?它的样子可以从琥、珀两个字的偏旁看出,什么旁?(王字旁)

  师:课前我们找了带“王”字旁的词语,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略。

  师:读读这些带“王字旁”的字,你有什么发现?(珊瑚、玻璃、玲珑)

  生: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的词语,大多表示光泽、较珍贵的玉石。

  师:结合资料袋,你会发现琥珀就是珍贵而有精美、透明的化石。

  (生读资料)

  2.自主质疑。

  师:学贵有疑,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

  (出示预学单)我的问题。

  (我希望每个同学有独到的视角,提出你自己心里的真问题)

  预设:琥珀中的蜘蛛会腐烂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琥珀还能保存多久?

  所有的琥珀里面都有小虫子吗?琥珀里面有猫、狗吗?这篇课文算不算童话?

  师:太有意思了,通过读课文,很多同学对琥珀的科学知识产生了这么多的好奇心,这大概就是作者写这篇科学小品文的一个目的。作者到底为什么写《琥珀》呢?(ppt:为什么写?)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琥珀》怎么形成的。

  生:《琥珀》的价值。

  生(高层次):那么多偶然的条件合在一起,让琥珀形成变成了必然。

  二、展开共学,发现文本属性。

  (一)借助质疑,理清形成条件

  师: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作者在文中告诉了我们琥珀形成的条件,我们来交流,都有什么条件?

  (出示预学单)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

  (高温、松脂、小虫子、长时间、地壳变化)

  生:高温。

  师:从哪读到的?

  生:太阳暖暖地照着

  生: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师:就像他这样,

  师:这些条件少一个行不行?

  这些条件,是琥珀形成不可改变的必要条件,是具有科学性的。

  (一)前后联系,体会“严谨的推测”

  1.换词理解。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齐读。“推测”是什么意思?找个近义词。(推想、猜测、猜想)

  2)再读句子。由什么推测什么?

  (由那块琥珀推测到一万年以前的详细情形)

  师:那块琥珀是真实的描写(板书:真实),“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是作者想象的故事(板书:想象)。

  2.聚焦“真实”

  师:那块琥珀,到底有什么和其他琥珀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蜘蛛的长腿、黑色的圆环。琥珀是透明的。

  师:看到这样的琥珀,你想知道什么?

  生:苍蝇和蜘蛛是天敌,它们怎么关在一起?

  师:作者头脑中也有这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想象了一万年以前的故事,那就让我们把“真实”和“想象”联系起来读。

  3.体会联系。

  出示共学提示:

  1.把“想象”(1-11段) 和“真实”(第20段)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小组用“根据,想象”的句式说一说。

  2)交流,体会“真实”与“想象”的关系。

  预设一:根据“两个小东西”想象“蜘蛛吃苍蝇”的情节。

  预设二:根据“苍蝇的翅膀”想象“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 师:仅这一句吗?(继续找和汇报)你们会发现,所以写小苍蝇的情节,都忘不了写苍蝇的翅膀。

  根据苍蝇的翅膀,想象——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她伸起腿来掸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预设三:根据“蜘蛛的长腿”想象“蜘蛛划动长腿”

  根据蜘蛛的长腿,想象——

  忽然,有个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想把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他小心地划动长腿,沿着树干爬不来,离小苍蝇越来越*了。

  预设四:根据“黑色的圆环”想象“挣扎”

  根据黑色的圆环,想象——

  他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3)小结,体悟“严谨推测”的科学性

  师:有了这些发现,再读这句话,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之前,有同学说推测就是猜测、猜想的意思,现在你们认为可以换成“猜想”吗?

  预设:不行。推测是有依据的,是根据琥珀现在的样子,来推理、想象一万年前的情形。

  师:这“想象”从“真实”中来,与真实相吻合,符合琥珀形成的条件,这才叫——

  生:推测。

  师:这样严谨的推测,就是科学小品文的一个特点——科学性。所以翻译学家顾均正就曾这么总结科学小品文的写法—— 生:(ppt)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师:科学小品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生:艺术。

  师:就是生动、有趣、有意思。课文哪儿最有意思?

  生:蜘蛛吃苍蝇。

  (二)走进故事,体会“生动的语言”

  师:那就听你们的,让我们走进故事,你觉得哪儿写得生动有趣,与大家分享。

  1.自由交流。

  预设:心理活动,把蜘蛛的那点小心思、小算盘,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拟人的写法,小苍蝇是“她”,爱美的女士,年龄不大,是个爱美的小姑娘;蜘蛛是“他”,一位善谋划的男士;真是太形象了。

  动作描写,典型的就是苍蝇“掸掸翅膀”,这个“掸”,苍蝇的腿就像鸡毛掸子,轻轻地扫去尘土,动作多轻盈、多可爱。

  2.对比阅读。

  比较“划”和“搬”。“搬”把蜘蛛多条腿行进不易的样子突出了出来,“划”字更符合故事的情节,把蜘蛛悄无声息去捉苍蝇,怕被苍蝇发现的样子写了出来。

  小结:不同的翻译文本,运用不同的动词,但是,都把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演读再现。

  师:真的是太有趣了,你们说用什么形式才能把这个故事再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加动作读。

  师:那不就是演读吗?好啊,四人一组,分工分角色演读。为了演好,我们先讨论一下,第一是角色,苍蝇是——(小姑娘,)爱美、天真噢;蜘蛛是——(男士),鬼主意思多多呀。

  第二,是情节。蜘蛛越来越*时,很——(紧张);松脂滴下来时,很——(可怕)。开始吧。(各小组分工练*)

  一组演读汇报。

  师: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文学多么美好,让所有的生灵有了故事,有了情节的波折,有了无穷的回味。所以,顾均正说——

  (ppt)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三)自主推测,激发探究的兴趣

  师:学到这,我想问,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真的是这样发生的吗?真的就是蜘蛛吃苍蝇吗?

  生:不是。

  师:如果让你进行推测,展开想象,那会是怎样的故事?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

  师:一万年之前的详细情形可能是文中想象的那样,也可能是你们想象中的一种情形,还有可能都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原本就是"推测"出来的。

  (出示“推测”的篆书)

  就如大家理解得,“推”的本义是用力推移,引申为从已知到未知;“测”的本义是量长度,引申为推想。既有“推”,又有“测”;既有“科学知识”,又写得生动有趣,让《琥珀》熠熠生辉。

  延学, 研究“为什么写”。

  再读课题,还有什么问题吗?

  1.为什么写“那块琥珀”?

  稀有、独特而珍贵;研究的价值;瞬间生命成为永恒。(审美的价值)

  2.为什么写“科学小品文”?

  生:让孩子们爱上科学。

  师:知道《琥珀》的原题是什么吗?

  生:两只史前虫子的美丽坟墓

  生:奇异的琥珀

  师:《琥珀》的作者柏吉尔是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原题叫《玻璃棺材》,出自《乌拉波拉故事集》,里面有《风暴四兄弟》《金刚石和他的兄弟》等15个这样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许多科学家就是在这本书的吸引下,从小立志投身于科学研究。例如法拉第自己就说,读了《乌拉波拉故事集》,爱上科学,成为化学家的。

  爱因斯坦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爱上了科学,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

  可惜,一百个科学家也出不了一个科普作家。科学小品多么美好,阅读多么美好,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5)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自主学*(10分)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三、合作学*(10分钟)

  出示合作学*内容:

  小组合作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完成思考题:小组展示,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下列字注音

  琥()珀()掸()翅膀晌()午渗()出淹没()包裹()

  挣()扎腐()烂澎()湃()黏()稠()松脂()

  二、多音字组词

  没挣扎重

  三、形*字组词

  莫()沾()渗()晌()淹()腐()

  摸()粘()掺()响()掩()俯()

  仰()刷()决()绸()

  抑()涮()绝()稠()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前()后()详细()()()()时代

  五、回答问题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xx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2、学*本课生字和词语,进行复述训练。

  3、理解“推测”的含义,并按照课文内容尝试进行推测,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琥珀的样本,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查阅相关词语。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见过琥珀吗?谁带来了?(看一看有什么特点?)琥珀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补充化石的知识

  二、检查生字词

  课文都预*了吗?我检查一下生字都认识了没有。

  晌午森林渗出松脂

  粘稠

  苍蝇沾满逼*

  前俯后仰包裹淹没剩下

  重点认识:蝇渗裹没

  仔细看看这两行词语,发现什么了没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据这些提示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三、读故事,练*复述

  1、引出复述任务

  这个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请故事大王来讲一讲一定更好玩。咱们班有故事大王么?谁想当?今天就给你机会。

  2、交代复述要求

  要讲清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故事过程

  仔细读书,看看哪些情节是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勾下来,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补充的,比如说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读书、练*

  4、交流

  四、尝试推测

  这个故事你信么?(科学家根据发现的琥珀推测的)推测是什么意思?

  科学家们到底是根据什么来推测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学家请来多好,(请不到)那就请我们自己吧!我们这里有几十个小科学家呢!

  1、读课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引导归纳要点:

  地点:海边

  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的

  2、再看苍蝇和蜘蛛的故事,看看哪些情节与这些要点能对上号?(这个情节就是根据这个要点推测的)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关系?

  3、答记者问

  预设问题:

  1、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为什么在松树上?

  3、为什么太阳是火辣辣的?

  4、为什么“正好”不说正好行么?

  5、为什么说前俯后仰地挣扎?

  6、为什么是几千年?

  7、为什么推测陆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点品读:

  “正好”“对蜘蛛动作的描写”体会其描写的合理性,准确性。

  五、补充阅读

  黄河象

  六、结课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好玩的故事,当了一回评书家,当了科学家,还客串了一把记者,学语文是不是很好玩?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

  琥珀

  发现

  故事

  海滩

  推测夏天晌午阳光火辣辣

  两只小虫

  森林松脂

  黑色圆环

  苍蝇蜘蛛

  已知: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没几千年又是几千年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反馈,学*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树()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蝇蛛巧遇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科研价值)上

  万

  年

  天气炎热蛛蝇巧遇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重重包裹埋没地下

  ,奇异的琥珀

  关于课后反思

  品词读句,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

  在日常的阅读中,关注日后的写作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语文学*的终极目标是:以我口,表我意;以我笔,写我心;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又可以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学生有序、生动的写作能力的*得,光靠几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日常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着文本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如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句生动优美,作者用词准确精当。这些特点,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如,我让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就在这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中,就会自然学*、运用。

  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场景进行补充描写。在学*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用词准确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写一个片段。现学现用,既起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上*得的知识。

小学课文《琥珀》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200万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6)

——琥珀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琥珀教学反思 1

  现将本课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2、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二、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琥珀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琥珀教学反思 3

  现将本课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因的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

  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2、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二、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琥珀教学反思 4

  《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普说明文。在新模式教学中,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那么要了解这一课,首先我让学生们结合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对“琥珀”的了解;接着,了解这一课的字词,自学了主要内容,第一课时,就算结束了。根据学急于想见到这块奇异琥珀样子的心理,安排学生们自学课文思考根据第二课时出示的三道问题:这块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呀?边读边画下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汇报:“这块琥珀什么样?”对照图片,了解琥珀的样子,谈谈琥珀样子的奇异之处。再学*它的科学价值,探讨它价值上的奇异。在学生弄懂琥珀的样子和价值后,设疑:“看到这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想推测什么?”(学生此时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它的形成过程。)之后,看动画视频初步了解形成过程,再在同学们汇报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画一画这块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奇物”真正的形成过程,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大胆探究科学的'兴趣。最后回归全文,感受作者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总结写作特点。在本节课上我认为自己有如下两点成功之处:

  一、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文眼“奇异”二字展开,突出了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教学环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安排合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学*,引导孩子深入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师生配合较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

  我认为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一、要加强对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流畅性和生动性的训练。例如理解完琥珀形成的四个阶段和必备条件,让学生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时,教师应提示孩子复述时可以用上关联词和一些修饰语把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讲述得流畅、生动些。由于教师没有提示,学生只限于板书内容,复述很生硬。

  二、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应多指导,范读,读书时间有些少。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整合。本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细碎,教师放手不够。

  虽然我主要采用讨论、交流、适时朗读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但在组织课堂时,对课堂的节奏把握虽然表面上尚算自如,其实好多细节之处不够老练从容,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今后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努力方向。其次是今后要意识地培养自己组织课堂语言的能力。

  琥珀教学反思 5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徐国宣老师的这篇《琥珀》教案,紧扣了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来设计,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把阅读课文真正上成阅读课。在教学活动中,有些小学语文教师总觉得阅读课文不好上,到底怎样上才符合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总感到把握不好尺度。徐国宣老师设计的这篇《琥珀》教案,为我们上好阅读课文提供了范例。

  一、紧扣“半独立地理解”进行教学

  所谓“半独立地理解”,就是教学时既不是老师包办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要使学生的“半独立地理解”能有成效,首先就要把预*引进课堂。预*这个环节很重要,没有预*,就谈不上“半独立地理解”。这篇教案设计,其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预*课文,并检查预*的效果,看看学生在预*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内容的关键是:(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在预*中能理解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的效果。预*及检查预*效果之后,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语言文字。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也是在“半独立地理解中进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点拨,学生讨论。而教师点拨的方式是设疑启发。例如,要学生理解“约摸”一词时,徐教师是这样点拨:“‘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经过设疑启发,通过讨论,学生对“约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从课文中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柏树,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第一个条件是显性的,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明显地表露出来,让学生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并把它读一读就能明白。第二个条件是隐性的,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徐教师十分注意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森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然后教师小结:“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备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现代教学论认为:集体自学优于个人自学,集体讨论优于个人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必须辅之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篇教案设计,就是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综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五次讨论。第一次是“检查预*”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2)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通过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发挥集体的智慧,学生就初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第二次是学*第一自然段、品味词语的含义时,组织学生讨论“约摸”一词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感悟语言文字。第三次是对“科学家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句的理解,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第四次讨论课文的一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第五次讨论课义的另一个难点:“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教案设计这样的五次讨论,旨在让学生通过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琥珀教学反思 6

  现将本课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本节课采用了,我能从篇末入手,由果朔的因教学方法和电化教学手段。在第1、教学第一环节,激情,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了多媒体

  我让学生观看多种多样的化石图片,以激起学生学*这课的热情,在最后重点放在本课所要认识的琥珀身上,从而让学生学*有重点,也为降低教学难度做好了准备。

  二、在讲完松脂球形成的必要的条件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为了让课文富有生命力,所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观看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这样的话,使得这一篇科学小品不再枯燥,同时也使得本课所讲的内容难度降低,学生们易于理解。

  三、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采用课前预*、检查预*的方法,从今学生预**惯的养成,减少教学用时,提高教学效果。

  四、不足之处

  1、首先,因为讲课时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是有的,可是,明显的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读得太少了应多指导,范读,就描写蜘蛛和苍蝇的第3、4、5朗读到位,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那么重视学生朗读了,如果不是学生预*很到位的话,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肯定没有这么透彻。

  2、其次、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是很明显,不能放手让学生们去做,老是不放心,担心学生完不成交给的任务。所以,明显的老师问得多,学生回答得多。

  琥珀教学反思 7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极富情趣、引人遐想的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想象,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化石的相关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本课时的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的知识,形成具有教师个性教学的语文教学课堂。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我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一)巧妙设计,以学定教

  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胳,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质疑,结合质疑深入文本解决,真正的做到了以学定教。接着以“篇末入手”、“逻辑提问”、“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角色转换,揣摩想象

  具体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之一。引导学生从琥珀的样子和发现地海滩,思考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以及演变成琥珀的过程。如何结合课文,让学生想象并表述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首先创设情景“我是小小科学家”,引导学生以科学家的角色,入情入境,融入文本去揣摩想象,在轻松愉快的表达氛围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真正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有效地把听、说、读结合起来,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三)自主合作,活跃课堂

  在学生充分想象并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的方式(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学*方式),归纳总结出松脂球和化石的形成条件,补充完善研究记录表。教师适时指导,并随机抽取两名学生上台汇报展示。学生在自主、热烈地讨论、汇报、展示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更好地得以彰显,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精美动画,整体回归

  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画的展现,琥珀的形成过程完整的呈现于眼前,让想象,画面,文字完美统一,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课文教学的整体回归。

  (五)大胆想象,创新写作

  课后让学生以新编《奇异的琥珀》为题,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对课文中描写的这块琥珀的形成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进行大胆的猜测,并写下来,更好地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

  (六)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还不够。在语言评价方面,我理答得还不够完美。以后,我还应加强自己的理答机智,更娴熟、更有效的处理学生精彩的生成。

  琥珀教学反思 8

  《琥珀》这一课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文章条理清晰,描写生动。为了将语言感悟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德育渗透点——激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一文作者按照琥珀“形成时间——形成——发现——科学价值”的顺序来写。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胳,整体感知全文的内容,然后直奔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学*琥珀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测”的词义。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环境,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进一步理解“推测”一词在句中的意思,学*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活动,通过揣摩、引导、讨论、点拨让学生边读边思,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教学反思:

  在教学《琥珀》一课时,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

  《琥珀》这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把幻灯、录音等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小小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字有图、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世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采用“自读——质疑——发现——解疑”的教学模式,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得以解决,提高了课堂学*效率。

  2、巧设提问,活跃课堂

  教师的提问是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琥珀》这一课时,我依据教材、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针对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注重选好问题的切入点。《琥珀》一课是根据已知的去推测未知的,学生不易理解。我首先从重点词入手,提问“什么叫推测?”学生不难答出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又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经过推测才了解的?作者怎样进行推测?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测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从这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推测出当时松脂刚好滴在树枝上把这两只小虫包在里面的情景。从“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当时两个小虫包在松脂里挣扎的样子。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3、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琥珀》这一课采用了讨论方法组织教学,用得扎实有效。教学过程中充分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教学一开始,学*第四段时,指名学生读课文后讨论: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互相补充,学生就初步地了解了琥珀.“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一句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也采用了讨论方法,以发挥集体的想象力。课文的两个难点:“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和“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也设计了让学生讨论,旨在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采用讨论方法来组织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着疑问,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学家是怎样展开合理的想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学家的合理想象,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琥珀的发现”,连许多老师也把它看作是对事实的描述。“琥珀的发现”不是事实,它恰恰显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处,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虽然,本课教学时学生没有提出这一个疑问。但处理好这一部分的话,能够深化学生对“合理想象”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琥珀教学反思 9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完成“思考·练*”的第二题。作者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考·练*”中第二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回答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根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仔细观察,特别注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讲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作者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仔细分析一下作者的想象分哪两部分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现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2.这两部分内容作者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部分?(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讨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第二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现过程。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考·练*”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按照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大概估计。因为这个时间是推测、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计是有根据的,因为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一定是很大的,只有在非常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那古老的森林”最后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条件,那就是事情非常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齐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齐”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如果不是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按照上面的学*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 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巧妙。随着生动的解说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展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行遨游,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明、形象具体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了观察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认识论进行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给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认识,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 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部分学生朗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琥珀教学反思 10

  《琥珀》这篇课文是德国作家柏吉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从而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科学价值。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的必备条件,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故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对琥珀的兴趣,我在课前作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包括图片)。

  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活动

  精心设计了活动幻灯片、录音等,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提高学*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多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就一个自段的朗读到位,不应一带而过,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读得有情感,有滋味。课的开始,我让学生汇报关于琥珀相关资料,有的用文字介绍,有的根据图片介绍,有的利用电脑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个互动环节他们更全面了解了琥珀的特点,进而导入课文:文中的琥珀什么样子?采用了“篇末入手”的变序教学法,激励学生学*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如: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课文中哪些是想象的,哪些是真实的?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学*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根据学案,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中松脂球形成的段落(从第二至第九自然段)从中得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1、在一个太阳光很强烈的夏日;2、在一大片松林里;3、松脂不断地往下滴;4、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刚好遇到一起。同学们很快找出了条件并发现作者在描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写作手法。例如:第八自然段有一句“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同时把两只小虫无可奈何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写两个小动物行动时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突出它们的活泼可爱:小苍蝇“展开”、“停”、“掸掸”、“拂拭、“飞舞”,蜘蛛则是“爬”、“划动”、“扑”……这些收获全是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本节课中的朗读训练不够,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应灵活地因势利导指导范读、引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应当在感悟后的基础上读得有情感,有滋味,毕竟语文课的特点还是要突出。


琥珀优秀作文 (菁华6篇)(扩展7)

——琥珀作文400字范本十份

  琥珀作文400字 1

  清风徐徐地吹来凉凉的,涩涩的。形单影只,是谁孤身一人漫步在田间的小路,轻轻弯腰,拾起满地的月光……

  几滴清澈的泪落下,化为晶莹的琥珀……

  有些人,有些事,走过了,掠过了,错过了,伤过了;有些情,有些怨,一爱一上了,恨过了,遗忘了,走失了;有些笑,有些泪,迷茫了,寻找了,彻悟了,成熟了。青春,一把抓在手里的散沙,风吹过,挥洒在空中;青春,一抹黄昏夕一陽一西下的余晖,再追忆,已然迟了……

  等到来不及,只剩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看着过往的人、事、情、怨、笑、泪,仿佛也迷茫过,也看透了。此时,只剩下苦涩的笑,和,眼角所结成的琥珀……

  有多少人,多少事,值得留恋;有多少情,多少怨,值得回忆;有多少笑,多少泪,值得刻骨铭心……

  双手紧一握着自以为逃不去的青春,可无形中,青春如同沙漏,一点点地流逝着。到最后,一爱一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

  不要让你的青春到最后,结成了晶莹的琥珀……

  琥珀作文400字 2

  星期六下午水晶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琥珀知识的课,让我了解了多姿多彩的琥珀世界,原来小小的一颗石头含有如此的深意。

  她先为我们讲解了琥珀的种类及产地,有花珀、金珀、血珀、绿珀、蓝珀、密蜡、虫珀、植物珀等等,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品种抚顺琥珀,它产于中国辽宁省抚顺西露天煤矿,属于矿珀,是世界文明的有机宝石。

  水晶老师用视频的方式给我科普了琥珀的由来及各种种类琥珀的图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虫珀和植物珀,原来他们是数千万年前的生物,用琥珀的方式让世界见识到了原始动植物的美。

  接下去水晶老师用实验的方式教我们如何去鉴定琥珀的真假,动手是我们最喜欢的事,用老师发下来的各种小石头,在老师的指引下作了各种实验。我们先用紫外线笔照射法,分辨出他们真假及不同的品种;又用了盐水泡的方法,我们倒一杯水将盐和各种小石头放入水中,通过搅拌的方式将盐溶化,看见了不同的石头浮上了水面,水晶老师为我们解说了这个原理,原来浮上水面的都是真琥珀啊。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这节课让我学会了怎么分辨真假琥珀也让我改变了一直以为琥珀就是很多很多年以前树脂将虫或植物包裹在里面形成的化石的错误想法,琥珀存的在形式是如此多样化的啊,如此的美好而稀有!

  琥珀作文400字 3

  自从学了《湖泊》一课后,我知道了只要有树脂,就能做成琥珀。于是,我就到我家周围的几棵松树上寻找树脂。虽然天气还很热,但连一滴松脂也没找到。

  我生气了,把开水浇在一棵松树上,看看它到底能不能渗出松脂。可是我在阳光底下等了好久,它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只能无奈地走回家中,突然,我灵机一动,想:我只要把擦二胡用的松香烧熔了,不就能变成松脂吗?我赶紧拿出烟灰缸、蜡烛和松香。捉什么昆虫呢?我又奔到外面,捉来一只倒霉的蜜蜂,就匆匆回家了。

  我先把松香放入烟灰缸中,点着蜡烛,让火在烟灰缸底部燃烧。不一会儿,松香渐渐熔化了,产生了一个大泡泡,没想到泡泡“啪”的一声碎了,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松香在烟灰缸里面沸腾。我把蜜蜂放进去,蜜蜂在滚烫的松香里面挣扎了一番,便沉了下去。然后我把热乎乎的琥珀放进冰冷的水里让它快点冷却凝固,过了大约一、二分钟,我把已结块的琥珀从水中捞出,只见一只小蜜蜂静静地躺在透明的琥珀里,翅膀还张着。

  经过这次实验,我摸索出了人工制造琥珀的方法,虽然没有多大用处,但我毕竟还是做成功了,说明我的动手能力还真不赖呀!今天我真快乐,终于尝到了动手实验成功的乐趣!

  琥珀作文400字 4

  我家的小狗长得十分可爱,它那圆圆的黑色小脑袋上嵌着一对琥珀色的水灵大眼睛。它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它那大眼睛呢!它还有一条粉嘟嘟的舌头,到了夏天总是伸出一大截。它的四肢强壮有力,爪夹是白色的。非常逗人喜爱。

  有一天,一只小黄狗在啃骨头,琥珀马上窜上去抢。小黄狗一闪,让琥珀扑了个空。接着琥珀猛地站起来,前爪向前伸,身子向后倾,尾巴一挺,“呼”地向小黄狗扑过去,小黄狗一声乱叫和琥珀厮打起来。它们“汪汪”乱叫,蹿上蹿下。琥珀看准时机,狠狠地把小黄狗的腿咬了一口,小黄狗一声惨叫,一瘸一拐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逃走了。琥珀趴在地上梳理了一下它那身毛发,又津津有味地吃着它的“战利品”了。

  每当我给琥珀喂食是,琥珀就会大摇大摆的摇着小尾巴,吐着舌头跑着过来迎接我,我把肥肉在琥珀跟前,琥珀总是先嗅一嗅,才张开嘴巴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它吃完后又用它那水灵大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我,好像在说:“主人,再给我一点吧!”这个时候,我自然要给它啦!

  琥珀开心时,会伸出舌头哈哈笑呢!嘴会呈现u字形,眼神充满光芒,闪闪发亮。琥珀难过时,会发出伤感的哀鸣声哦!

  这就是可爱的琥珀,你们是不是也很喜欢琥珀呢!

  琥珀作文400字 5

  大约在一万年前,有一座荒凉的孤岛,岛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和一些小动物,可有趣啦。

  古老的松树枝繁叶茂,粗壮挺拔的躯干在阳光的烤炙下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树底下的树洞里住着一群可爱的蚂蚁,它们在洞口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正忙着往洞里运送食物呢。有两只调皮的小蚂蚁估计搬得太累了,想偷懒了,趁大伙儿不注意,悄悄约定要爬到树顶上去玩。于是,它们兴高采烈地划动着细小的腿,一左一右并排着往上爬。老松树也许被它们这样爬来爬去挠得发痒了,忍不住笑得流下了金黄的眼泪。松树的泪珠--松脂正好滴落在了两只兴致勃勃的蚂蚁身上,粘稠的松脂无情地把这两只自作自受的小家伙牢牢地包裹住了。松脂继续往下滴,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十年,百年,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下沉,海水淹没了那座孤岛。松树林也在海水的侵蚀下慢慢消失,许多松脂球都被埋藏在泥沙底下。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泥沙下的松脂球成了化石,被海浪卷到了岸边,人们终于发现了这颗珍贵的琥珀。

  琥珀作文400字 6

  放学时,我无意间的一个转头,让我看到了一团毛球。

  是一只猫吧,我看到了它的眼睛。那是一枚小小的镜子,一团星星,还是一片忧伤?眼睛的主人正趴在栏杆上,小心的伸出头,似乎想跳出栏杆,但却被卡住了。

  我转身想要走开,却看到它的眼——琥珀色的眼,像一泓深邃的潭水,泛着微微的波浪。于是我停下了脚步。

  后来,它就留在了学校里,放学时我经常去看望它,喂它些吃的,但它,始终不愿接*我。因为它是猫吧。猫,向来是孤独且高傲的动物。我自作主张,带来几个同学,它却躲在了一个树洞里,任我如何呼唤,也再不出来。

  因为我的自作主张,许多人知道了这件事,它被吓坏了,在人们靠*时飞快地逃走了。

  它一直没有回来。

  我很愧疚,它给予我足够的信任,愿意留下来,我却从没考虑过它的感受。

  那天下起大雨,我意外的又看到了它。它在学校一棵大树后,浑身透湿,雨水顺着它的毛流下来,使它看上去消瘦了很多,但是,它那琥珀色的眼依旧深邃,只是里面泛着的,是薄薄的泪。

  我举着伞追上去,它没有逃走,只是站在那,用它那琥珀色的眼望着我,目光哀怨而炙热。

  “对不起!”我蹲下身,轻轻地摸摸它,干涩的眼角有些湿了,它也只是微微底下了头。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就这样沉默着。

  雨停了,它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依旧擎着伞站在那里,怅然若失。

  琥珀作文400字 7

  假期里的一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和妈妈去了西溪湿地博物馆。博物馆的三楼有一个琥珀展,我从来没见过琥珀,好期待啊!

  通过墙上的资料介绍,我知道了琥珀是由松脂形成的,它经过几千万年的冲刷,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琥珀。琥珀不是石头而是化石。它里面包含有原始动物如蜘蛛、蚂蚁、蜜蜂,原始植物的花和种子……好多啊!这次的展览主要展出的是松脂里面包裹了虫子的虫珀。最著名的琥珀三宝是:蝎子、青蛙和蜥蜴。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有羽毛的琥珀。有一片的,有四片的,还有好多片的。这些羽毛在琥珀里清晰可见,一根根细毛整齐的排列着。我猜想,可能是一个晴朗的早上,鸟妈妈出去找吃的了,小鸟在家里等着。一阵风吹过,把鸟妈妈的羽毛吹乱了,鸟妈妈飞到一棵松树上,用小嘴轻柔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几片羽毛掉了出来,落在松树上,几滴松脂滴了下来,刚好滴在羽毛上,把羽毛包裹住了。松脂不停得滴着,羽毛外就包了厚厚的松脂,成了松脂球。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陆地变成了海洋,松脂球经过几千万年地冲刷,最后变成了琥珀。

  琥珀是难得一见的,是无比古老的,是凝固时光的宝石。琥珀真神奇啊!

  琥珀作文400字 8

  大家好!我是一粒小松脂,常常被人们烧了做艺术品,做冰糖等。可是我经过一次“旅行”,受到了很大的尊敬,人们把我藏在博物馆里,大家都欣赏着我,我高兴极了现在就来听听我的“旅行”吧!

  夏天来了,树上的蝉叫得使我心烦意乱,一只小苍蝇飞来看望我,因为我是它的好朋友,它爬到树上去休息了。突然,我发现一只蜘蛛慢慢爬过来,要吃我的好朋友,我看到它离苍蝇越来越*了,心想:“不行,我一定要救它!”我忘了自己的身份,跳了下来,把好朋友给困住了,我这才想起我是一个害人的松脂。书上的松脂也不断的滴下来,把苍蝇困的更厉害了,我往旁边一看,一只蜘蛛竟然也在里面,挣扎了一番,不动了。

  现在松脂球形成了,落在地上,我等啊等,终于那海水漫上了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我们被埋在了泥土地下。当时已经过了几千年了,我们被地下水和地壳运动弄得怪难受的。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在泥土里老老实实的呆着。有一天,我看见一个渔民带着孩子向我走来,我高兴极了,站起来想让他们把我带到其他地方,不要受苦了。果然,那孩子踩到了我,把我拿起来,经过他的确认,我是一块奇异的琥珀,他们把我上交到一个博物馆里,对我指指点点,“多么好看的琥珀啊!”

  我不能相信,从一滴受人抛弃的松脂变为受人尊敬的琥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琥珀作文400字 9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万年前。

  一个下午,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一个小苍蝇刚睡完午觉醒来,它飞出洞外,展开柔嫩的绿翅膀伸懒腰。

  在一片松树林里,一只蜘蛛正在一棵松树上织网。这只小苍蝇飞累了,正好落在蜘蛛的那棵松树上。这时,蜘蛛看见了苍蝇,正准备扑上去,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了下来,正好包着蜘蛛和苍蝇,又一滴。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很多只小虫来了又去了,但都没发现松脂球。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

  松脂球被卷到了海里。海浪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把海里的东西一下子卷到了沙滩上,一下子又卷回了海里。

  又来了一个大浪,把松脂球埋进了沙子里。

  慢慢地那些松脂球变成了琥珀。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海滩。那孩子赤着脚。

  “爸爸,你看!这是什么?”他快活的叫起来。

  “这是琥珀,孩子。”他爸爸说。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琥珀作文400字 10

  我是一枚小小的琥珀。我蜷缩在柔软的沙滩里,嗅着海的气息,听着海的声音。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沉睡了多久。忽然,来了一个小男孩,他将我捡起来,轻声问我说:“你从哪里来的?你可真漂亮!”我说:“我的来历可复杂了,就让我慢慢告诉你吧。”

  一个炎热的上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老松树热得汗流浃背,他的汗就是松脂。“吧嗒”——一滴晶莹的“汗珠”不偏不倚恰好砸到了一只蝎子。蝎子在黏稠的“汗滴”中拼命挣扎着。“汗珠”越滴越多,蝎子也慢慢停止了挣扎,被包裹在松脂球中。刚刚诞生的我,看起来还蛮霸气的。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成千上万的蝎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谁都想不到,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儿有一只蝎子被埋在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树上。

  后来海水淹没了大地,老树经不住海水的猛烈冲击,被冲垮了。我也被冲到了大海里。又经过了几百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幻,我变成了化石,被埋在沙滩里。今天我们有幸在这里相遇了。

  你可以把我做成项链,做成戒指,做成各种装饰品,还可以把我做成中药,但可千万别把我扔了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