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腊八节

写腊八节的作文1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

  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来有其它的典故。

  典故一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干着地里的庄稼活。春耕夏锄秋收,兢兢业业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样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他们家院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精心培育,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银钱,小日子过得挺富裕。

  老两口紧紧巴巴地奔日子,就为给两个儿子娶上媳妇。

  眼看儿子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死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钱存粮留着娶媳妇。

  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

  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乐,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这年到了腊月初八,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先前盛粮食的大囤底、小囤缝里扫呀扫的,从这里扫来一把黄米粒,从那里寻出一把红豆来,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几枚干红枣,放到锅里一齐煮了起来。煮好了,哥俩吃起这五谷杂粮凑合起来的粥,两双眼对望,才记起父母临死前说的话,后悔极了。

  哥俩尝到了懒的苦头,败子回头,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不几年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

写腊八节的作文2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3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4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5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6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写腊八节的作文7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8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9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扩展阅读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扩展1)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

写腊八节的作文1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2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3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4

  过冬至,冻鼻子;过腊八,冻下巴。腊八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刻的来临,但也意味着新年的.脚步越来越*,所以,我们还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欢喜雀跃,掰着指头数着,离过年再有几天。

  腊八也是和农业之类的祭祀有关的节日,也意味着辞旧迎新之际的交替,所以,它虽然不是春节一样的大节,我们记忆中也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但这一天还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谁都会早早就操心腊八的到来,并且以传统的方式庆祝腊八节的。最有名的就是要喝“腊八粥”了,这在前几天就要做好准备的,只是到了腊八这天,煮粥喝,以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方式完成节日的纪念。早在几天前,母亲就取几碗扁豆,用簸箕颠簸,把草末、灰土、沙子之类的杂物拣干净了,泡在清水中。要是自己家里没有扁豆,就要拿麦子、豌豆之类的到别人家换不然,腊八粥的主要原料就缺了。

  到了腊八这天,吃过午饭,大冬天一般没有活干,一家人围在热屋子里,锅里倒进水、扁豆,适量撒点盐和食用碱,条件好一些的时候还可以放几把大米,腊八粥就熬开了。我们在屋里呆不住,总是去外面玩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跑回来看看粥熬好了没有。母亲总是说要到晚饭时间。有时玩得忘乎所以,也就忘了炉子上面的粥锅了。到晚饭时间,浓郁的清香早就在外面弥漫,并且家家户户弥散出来的都是同样的香气,所以整个村子都只剩下这种清香在扩散、发酵。钻进屋子,一大锅粥早就熬好,灰褐色的粥中看不见一粒囫囵的扁豆,上面还飘着葱花、葱沫、油花之类的,原来母亲早就用清油炝过了,不用尝就知道奇香无比的了。大伙儿总是开玩笑说:清油炝驴粪蛋,都是香的。看见清油作为那时的奢侈品,偶尔一次享受,就是最幸福的了。急急忙忙找来碗,舀上满满一碗,几乎要溢出,吸溜一口,绵软沙甜、清香爽滑的味道,从舌尖奔流而下,直到肠胃,然后在毛孔中渗透开来,浑身早就汗津津的了,舒畅无比。要是条件更好一些的时候,还要在里面放点羊杂碎或者羊肉丁,那就是神仙也品尝不到的了。只是可惜一年中腊八只有一次,甚至扁豆也没有,尤其对我们来说,有限的土地几乎不允许种植扁豆的。不过这一天可以开怀畅饮,有时候一口气能喝下五六碗腊八粥,直喝得弯不下腰去。只能提上棒棒棍棍,漫山遍野你追我赶,帮助消化吧。哪怕凛冽的寒风刀子一样,也削不走美美地打一个饱嗝的痛快。

  有时候也吃扁豆面条,做法和腊八粥相似,只是锅里撒两三把扁豆,熬好以后,只能算是汤,要比粥清得多,然后下上擀好切好的面条,煮熟了,炝上葱花或者葱沫,吃起来别有风味。也许是*日里吃惯了里面放上土豆、酸菜的面条,这扁豆面条,既有腊八粥的绵软,也有面条的滑爽,再加上盐碱的咸涩,竟然自有其独特的口感。

  喝了腊八粥,神清气爽,倍感精神,虽然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心里一直热乎乎的,最冷之后,就是解冻,温暖的春天的脚步也就跃跃欲试了,就开始盼望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到来,紧接着除夕、大年初一,美好的日子就会接踵而至。虽然清贫,但希望总是在后面,一年中大大小小的节日,把人们的憧憬串联在一起,把喜悦串联在一起,就像暗淡的日子链上,熠熠生辉的珍珠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写腊八节的作文5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6

  今天是腊八节,传统上吃粥和做腊八粥的日子。昨天晚上就把做粥的各种粮食准备齐全,莲子、红豆、绿豆、花生米、黑米、糯米、葡萄干、红枣等等,洗好放在锅里,今天一早就起床熬粥。

  锅里飘散过来的粥香味已满了整个客厅,丝丝香甜,缭缭绕绕,沁人心脾,我闭着眼轻轻地吸着香气,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过腊八节的情形。

  那时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无法凑够做腊八粥的材料,妈妈把家里仅有的麦子、玉米、黄豆、芝麻都找来,再加上爸爸用省吃俭用结余下的粮票买的大米,把煮粥的水也算上正好六样。当时妈妈还风趣的说:“吃了这大顺的饭,一年做什么都精神都顺心,水是宝贝,没有水谁也无法生存。”

  看着妈妈用心熬成的粥,白色的大米粒晶莹透亮,圆圆黄豆和玉米金黄灿烂,腊八粥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和颜色,我总是舍不得把它一气喝完,而是一小口小一口的喝,小一弟一弟狼吞虎咽的喝完后还笑眯眯的望着妈妈,看着弟弟的样子,全家人都开怀大笑,妈妈总是很慈爱的再盛一碗给弟弟,等奶奶,弟弟和我喝饱之后,妈妈才喝锅底仅剩的半碗。我问妈妈为什么不早喝,妈妈总笑盈盈的说她不爱喝,天真的我真的以为妈妈不爱喝,还把那仅剩的半碗喝过一大半,我童年腊八就是在六宝粥和着妈妈厚重的爱中过来的。

  在我童年的记忆力,每顿饭第一碗妈妈都是先是给奶奶端上桌,然后就是我和弟弟,妈妈总是最后吃饭,大多时候就是我们吃完面条之后,妈妈再在面汤里给她做玉米面的搅一团一。爸爸长年在外工作,很少在家,家里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妈妈一人肩上。直到后来,自己一天天长大,如今已为人母,才深知在那些困难的日子,妈妈也爱喝那香喷喷的腊八粥,也爱吃那白白的'面条,但她上孝敬婆婆,下关爱儿女,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后,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妈妈沉甸甸的爱在我的脊髓里越积淀越深厚。现在日子好了,妈妈却老了,皱纹早就爬上了她的额头,乌黑发亮的头发早已花白,背弯了,走路不再轻快。

  今天的腊八节,妈妈一定还在煮粥,,脸上洋溢着幸福,等着她的儿女们回家喝她亲手煮的粥.....嘀嘀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压力锅的警报声把我从沉思中拉回来,原来粥已煮好。

  盛一碗浓香浓香的粥放桌上,思绪万千。多想亲手捧上自己做的粥给爸爸妈妈喝啊,可女儿远在外,只能遥祝父母健康*安。细细品着粥,慢慢的回味,品童年的艰辛,品世事的沧桑,品今天的甜蜜,品明天的希望。从喝粥中我更体会了生活的温馨快乐、幸福甜美以及对父母更深的思念。

  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我端上了亲手煮的腊八粥,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脸,一阵阵笑声从家里荡漾。

  热气腾腾、香气飘绕中,我仿佛看见了妈妈的笑脸......

写腊八节的作文7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8

  在暖冬里“猫冬”,时光静好,日子似乎格外踏实、*静和温暖。不知不觉中,好几个远离尘嚣和聒噪的清闲假日已在指间悄然滑落而去,蓦然间,年关迫*,腊八节已到眼前。

  腊月初八一大早,乡村的家庭主妇们便里里外外跑出跑进忙碌起来,淘大米淘糯米,洗大枣洗葡萄干,泡枸杞泡绿豆泡花生米,然后把它们一起下锅用温火慢慢熬,不一会儿,家家户户的饮烟里便飘溢出黏稠的香甜的腊八粥的味道。随着这味道不断飘散不断弥漫,年味也就不断发酵变得愈益浓烈和醇香,如同墙角那坛刚启封的陈年老酒一样让人陶醉让人神往。不觉想起小时候唱过的歌谣来:

  “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俗语说得不错,过完腊八节,喝完腊八粥,红火的年味就拉开了序幕,与新年有关的话题便活泛起来,作为孩子,谁能不激动不兴奋呢!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回想起这些歌谣,都会让我的记忆之舟在心海里荡漾起儿时腊八节的一些涟漪来。

  儿时的腊八节,一直很很清贫很单调却很温暖。

  那时候,乡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甚是清苦,*时吃的以黄的(玉米面)为主,若到年关能吃几顿白的(小麦面)打打牙祭就算不错了。至于在腊八节里用白米大枣枸杞花生仁等什物熬粥,那只能是全村数一数二的有头有脸的人家才有的事,不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所以,在我没有走出山村前过的*二十个腊八节中,我的记忆里是没有腊八粥的概念的,也不知道腊八粥和腊八节有甚关联。

  记得老家乡村有这么一个俗语:“腊月八,没米吃,不杀儿子杀女子!”

  乍一听,感觉挺吓人的,似乎贫困的乡村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其实,这句俗语虽带“杀”字却毫无杀机,表达的是贫苦人家过节时无白米无白面的纠结和无奈,日子过得苦,只能迁怒于“女子”而心生叹惜和怨愤了。

  但无论如何,腊八节还得过一过,因为腊八节毕竟是年关的开始,不过是说不过去的。按照*俗,还得做点糊状和黏稠的饭食,不仅供人吃,还要给鸡、狗、牲畜分享一点。吃了这种糊状和黏稠的食物,人和家禽家蓄便都糊里糊涂,把苦日子当甜日子过了。而且,吃这东西还能糊住大家的嘴,谁也不能说糊话乱说话。这样以来,黄的就大有用处大显身手了,家家用它来做馓饭糊糊汤,热锅热碗吃上一顿,既祛寒气又蒙混过了节日,也算美味佳肴了。

  除了吃黄的之外,腊八节留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打“腊八(其实就是河面上麻池上的冰块)”了。

  腊八节作为新年开始的标志,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有的地方击鼓逐疫,有的地方跳神逐疫,有的地方用冰块逐疫。多年以来,老家的乡村就一直保持这样一个*俗:腊月初八一大早,每家每户都打发人拿上铁棒铁锤去河边、麻池(沤麻用的水池)上去打“腊八”,把打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冰块用背蒌背回来,一块块放在厨房、粮仓和卧房之中,可以驱邪逐疫,久保宅第*安。我们那儿的人把打来的这些冰块称作“腊八”,把打“腊八”看作是腊八节的一件大事。

  腊八节打“腊八”是个苦差但也是挺有趣的事儿。那时候的冬天确实很冷,冷得很直接很干脆,只要一过立冬,雪就一场接一场的下,雪后,天气就一天比一天的寒冷,到了腊八节,正值三九天气,“三九四九,关门闭首”,说的就是这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麻池里的水就结出了足足有半尺多厚的冰层,正是打“腊八”好时节。每年腊八节一大早,我和两个哥哥,穿上破棉衣破棉鞋,戴上暖帽,拿上铁锤铁棒,背上背篓,早早就来到麻池边上,把背篓放在一边,找一个好点的位置站稳脚跟,然后臂膀鼓足劲抡起铁锤,手起锤落,随着“嘭”的.一声响,麻池的冰面便裂开了缝,只听“咔嚓”一声,冰面四分五裂,分裂出一些大大小小的冰块。当然,这样的好运气不会常有,有时冰面较厚,需要连续敲好几下冰面才能开裂。冰面开裂后,破开的冰块浮在水中,用镢头或铁锨就可以捞上来,再用手把冰块装进背篓,用破棉衣把手擦干,然后背上背篓,满载而归。

  冰块背回家后,一块一块,光滑细腻,晶莹剔透,宛若羊脂玉,温润而洁白,让人爱不释手。仔细端详时就会发现,这些“腊八”上天然镌刻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庄稼图案,有的像土豆,圆圆的大大的,一串连着一串;有的像玉米,密密匝匝挨挨挤挤,如同青纱帐一样茂密;有的如麦穗,一穗压着一穗,一层连着一层,颗颗饱满,显露着庄稼人的精神。这样的风景每年自然先由父亲领略,他在窗前迎着朝阳眯着眼睛把这一个个冰块仔细端详摩挲够了,然后就会一捋胡须说:明年的洋芋长势好,麦子看起来也不错,明年咱家该多吃些白的了吧!说完,父亲把他鉴定过的“腊八”又转给了母亲,母亲一块接一块挨个看了一遍,颇为惊喜地说:他大,我咋看“腊八”里有很多书,你说咱家贵娃能念下书不?父亲听了,又拿起母亲说的那块冰,翻来翻去端详了好一阵说:只要好好念,应该是有希望的!

  这样端详冰块的,不只有我的父亲母亲,老家村庄里的人都这样,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一个传说,“腊八”图案能预示来年五谷杂粮的收成。所以,看看一个个冰块,他们就能看到来年的希望,或者能获得一个辛勤劳作的理由和念想!

  “腊八”给了庄稼人一种念想一种力量,就更值得珍藏了,捧一块“腊八”,放在厨房,再捧一块,放在粮仓,再捧一块,放在卧房,不论家里的哪个角落,放上一块“腊八”守着一块“腊八”,便能在一年四季驱邪祛疫,免受蚊蝇喧闹之苦,阖家安康,在**淡淡的日子里去收获更多的希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高中毕业前,我家每年都在吃黄的馓饭喝黄的糊糊汤打“腊八”端详冰块憧憬未来中过腊八节,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每年这一天里,父母都不遗余力地从一堆冰块中生搬硬套地找出一两块有书本形状的冰块,端详一阵后,他们的眼睛里便盛满了喜悦,盛满了自豪和希望。彼时那番情景,*实却温暖,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后来,我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小镇上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每年腊八节也能喝上香味扑鼻的腊八粥了,但我却始终感觉腊八节与我渐行渐远,那些吃糁饭喝糊糊汤打“腊八”等与腊八节有关的事慢慢地变成了我的记忆,零落成我淡淡的乡愁,伴我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上蹒跚前行。

  我考上学校后,父母亲高兴极了,以为十几年来他们都在“腊八”里看到书本图案,所以我才有了出息。他们还把这当作一种经验向别人推广,逢人便说:谁家“腊八”里有书本,谁家的孩子书就念得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其实我就考了个师范学校,当了个教书匠,算不上有什么出息,但父母亲却都很自豪和满足,以为我跳过了“龙门”,实在是一件比五谷杂粮的丰收更值得高兴的事儿了。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不经意间我已在这个到处弥漫着铜臭的小镇上生活了二十几年。二十几年间,我在小镇娶妻生子成家谋业,但始终没能融入小镇人的生活,特别是每至传统节日时,我都会面朝南山,听任缕缕炊烟摇曳起我的乡愁,家乡节日里充满欢笑和温暖的画面便会浮现于我的眼前,让我久久地依恋和回味。

  今天,又至腊八节,老家应该又有一块一块的“腊八”放进了卧房、厨房、粮仓里了吧!年迈的母亲应该又在端详“腊八 ”又在寻觅书本图案眸子里又会盛满希望吧!

  腊八节里打“腊八”端详“腊八”,让乡村的庄稼人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浓烈醇香的年味中乡村的日子便红火起来。

写腊八节的作文9

  今天就是腊八节了,过了腊八节就离过年不远了。大家买好了回家的车票了吗?大家是否开始想念家乡年迈的父母,他们正在为远游的你准备香浓的腊八粥。冬天已经来临,新年也正在靠*,你是否做好了过春节的准备。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在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和*俗中的腊八节的来历之后,去看看腊八节的*俗有哪些吧。

  每逢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根据史料记载,腊八节吃腊八粥盛行于宋代:

  腊八粥的传说有三种。

  一是共工的儿子死后变成了撒播瘟疫的鬼,这个瘟疫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民间有“腊八赤豆打鬼”之说。所以,腊八粥多以多种豆熬煮,就与此有关。

  这就是腊八节的来历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扩展2)

——腊八节作文300字 (菁华9篇)

腊八节作文300字1

  腊八节,是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我们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俗。听说凌晨四五点钟,施粥的人们就开始煮粥。

  红色的大枣,甜润的桂圆,珍珠似的黑米,雪白的薏米,喷香的花生粒,还有洗净的大米,一股脑儿倒入大锅中慢火煮炖。待开锅后,再一碗一碗盛好,赠给过往行人。拿着一碗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心中的寒意渐渐退去。每一勺的甘甜都融于舌尖,香气久经不散,沁透心脾,心里一股热意涌上来。

  听山西来的邻家婶婶说,她们那边还要吃腊八蒜、腊八面。腊八蒜青青的颜色,浓浓的味道,咬一口,酸酸的,甜甜的,让人流连忘返,可以当饺子馅,包起来,尝一口,让人爱不释手。还有腊八面,用饺子皮切成三角形放上调料,加上腊八粥的.少许调料又甜又咸,美味极了,代表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而且老年人吃了代表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而今,腊八节已过,但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却一直留在了我的心中……

腊八节作文300字2

  腊八,携裹浑身雨雪快步奔跑,压迫得年味直抵人们的心房。年味,是盛满在孩子碗里一碗多彩的米肉粥,飞舞着的雪花更正粥的味道。腊八,是土锅灶前母亲忙碌的身影,油腻的围腰布粘满油腻腻的`笑容和母爱。年味把腊八拿捏成立春的味道,人人心中谱写出节日的欢歌。

  腊月,一截历经岁月而不腐烂而经久弥坚的树根,根凭借沧桑枯干不了祖辈趟过河水攀越高山的念想。腊月被树根枯竭出串串碎片和孔洞,枯或是腐都恰到好处,皆天然雕饰,是梦想凝聚出的精华!腊八节热气腾腾,煮熟一坡山地。坡上棵棵长满绿芽迎接春天的桃树,枝枝朝向阳光,惊羡些许赶早的眼神。腊八以虔诚燃烧一炷香炉。缭绕的香,把年味在禅意的雪落里缓缓沉淀,日子不再飘渺而空旷。腊八洁白如雪,招呼家人围坐火塘。火塘里树兜火炸开快乐的火星,可是亲情炸开了年味?

  腊八隆起一座山,父亲背着夕阳下山时随意砍伐一声悠长的呐喊,一同被砍疼的还有阳光还有雪原。

  年味,是大汉文化,腊八粥以多味甜腻的呼吸醇香整个华夏。

腊八节作文300字3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房里喊。我赶紧走到桌子旁准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样。妈妈又告诉我:“腊八粥不一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妈妈烧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添,可是妈妈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妈妈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

腊八节作文300字4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腊八节作文300字5

  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没膝的积,登山爬砬子去采那些干枝的映山红。人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小丫头,也是够龙性的了,干脆就没想到,山上会出现什么野牲口,会随时有坠崖的危险。由于山上的太深,到了家以后,每个人都湿了半截裤腿子,被风打过,冻得硬梆梆的,当然也免不了被家里人责怪。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伺弄得精心,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瓶子的花啊,开得那叫欢实呢?我也终于有了一些成就感,家里人也为这盛开的鲜花感到节日的喜庆。

  还记得在同学家吃过一种绿色的大蒜,酸酸的,很爽口。尤其是吃油腻菜肴时,用它做辅餐,那是相当得味。同学的说:腊八这天,把剥好的大蒜瓣放到白醋里浸泡,到了时,大蒜就变成了翠绿色,叫做“翡翠蒜”,也叫做腊八蒜。名字好听,也很喜庆。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餐桌上就多了这道菜,当然也是我的杰作。

  小时候过的事物,永远地留在的深处。这欢乐的腊八,这的记忆,如今都远远的离去,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还让我酸酸地想起。

腊八节作文300字6

  1月24日是农历腊月初八,古代称“腊曰”,俗称“腊八节”。

  在杭州,人们腊八节里没有喝上一碗灵隐寺热腾腾的腊八粥,那都不算过了一个完美的腊八节。

  这天下午,我通过牛通社“送福进万家”活动,领了几份灵隐寺的腊八粥,打算送给那些为我们默默工作的人们。

  放学后,天空还飘着雪花,我和妈妈撑起伞,拿着香香甜甜的腊八粥,来到了学校的保安部。刚开始,门是关着的,我勇敢地上前敲门,可能声音太小,加上里面有人谈话,当我准备再次敲的时候,门开了,令我吃惊的'是:开门的是我的班主任——陈老师,她是来和保安叔叔交代一些事情的。我紧张了一会,然后张开嘴巴,对保安叔叔说:“您工作辛苦了,这碗腊八粥送给您!”当我双手把腊八粥递给他时,他连声说:“谢谢!”一旁的陈老师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懂事!”

  听着陈老师的话,我开心极了,因为我觉得自己送对了。保安叔叔每天24小时值班,负责校内和周边安全防范工作,下雪天还要帮我们校园铲雪,他们是学校财产和全校师生的第一道安全防线。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有我们安宁和谐的校园。

  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风扑面而来,但我的心里却是暖暖的,因为腊八粥虽小,但里面有我们寒冬里及时送上的温暖和甜美。

腊八节作文300字7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由于进了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了“数九寒天”了,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了,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由于过了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了。不管怎样,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由于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腊八节作文300字8

  腊八节就要到,这让我不禁想起家乡的腊八节。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节日,家乡有很多关于腊八节的*俗,让我现在都还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因为进腊月门,天气也就真正的到“数九寒天”,所以,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饭,“沾沾下巴”。

  腊八节,在我国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绵长,各地的*俗不同,过法也就不同,饮食的差异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视程度可不比其他的传统节日差。因为过腊八,就离过年不远,年味也就越来越浓。

  小的时候,过腊八这一天,总能让我们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黄米干饭。每人再给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个香啊!就觉得老过这样的腊八多好。可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腊八吃粘米饭,其实是很奢侈的事情,粮店里定量供应的粮食中没有黄米。有的人家农村有亲戚种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门道搞到的,否则,所谓的腊八饭,就只能用带粘性的其它米来充当。不管怎样,人们对腊八的盼望值还是很高的,因为能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开始怀念家乡的腊八节,真希望可以回老家过腊八节,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饭,那该有多惬意啊!

腊八节作文300字9

  赞皇县邢郭乡陈村举行了传统“腊八节”民俗船会,来自7个县的文艺团体和祈福游客5000多人参加了这一春节前最热闹的.文艺汇演。

  “腊八响,陈村街里闹排场,一眼鼓,一眼杠,拉碌碌在后边扛,男女老少喜洋洋。”这是陈村老人小孩都会唱的从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歌谣,这里说的“闹排场”就是腊八船会。汇演当天,旱船队伍早晨七点就扭了起来,走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把祝福送给每一个村民和来客。旱船的造型独特、五彩缤纷,上面装饰有巧夺天工的剪纸、惟妙惟肖的纸人船夫和如临其境的亭台楼宇,每一个细节都透射着民间艺人的精心和惬意。赵县的舞狮,元氏东正的抬杠,高邑北蒲底的牛斗虎等外地民间队伍也自发加入到汇演当中。

  如今,由旱船牵头的陈村船会已经发展成了多种民间艺术共同参与,四方百姓和谐共处的民间文化艺术盛典。65岁的李大爷高兴地对记者说:“俺们这是新社会的旱船民艺大汇演,是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又好看又振奋人心啊。”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扩展3)

——腊八节活动总结 (菁华9篇)

腊八节活动总结1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俗话说“腊八是年后”,腊八节喝一碗甜腊八粥,既增添了腊八节的气氛,又拉开了新年的序幕。今天,在Xi临潼区湘桥街道办事处,腊八粥免费发放给每个人。

  记者:“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是*传统的汉族节日。每天,许多地区都有喝腊八粥的'*俗。今天,Xi临潼区湘桥街道办事处也不例外。如你所愿

  西安市临潼区骊佳苑民俗博览园员工李群芳:“从昨天晚上开始准备,今早九点半开始熬,熬到十一点半十二点左右,喝腊八粥可以延年益寿,还对肠胃好,为了让大家永远记住,这个老祖先留下的节日。”

  游客:“冬天腊月比较冷,腊八粥喝了比就暖和,对家人也是一种祝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西安市临潼区骊佳苑民俗博览园经理 李亚军:“今天开始,腊八粥也就拉开了咱们猴年新春的系列活动,后边还有年货节,锣鼓大赛秧歌等系列活动,今天举办万人品尝腊八粥活动,为了让群众记住腊八节的由来,弘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说起腊八节喝腊八粥还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当时为了庆祝丰收,人们熬制腊八粥,除了合家团聚时食用,还可以赠送亲朋好友。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豆来熬制的,现在大家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搭配不同的食材。腊八节喝一碗香甜的腊八粥,来一碗腊八面,开启红红火火的20xx年吧。

腊八节活动总结2

  为了让街道辖区困难群众过上快乐幸福的新春佳节,新港街道党工委组织街道机关、各社区及辖区单位广泛开展“春节慰问困难群众”活动,全街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780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6万元。

  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慰问所包对象困难户,并陪同区委、区*以及区直部门走访慰问困难户,为困难户送去新春的温暖。各社区以及辖区单位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利嘉城社区以召开“迎新春慰问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106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5000元;十三桥社区开展“春节送温暖关爱”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36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7200元;新港社区召开“新春党员群众慰问座谈会”并上门走访慰问,为130户困难党员、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慰问金价值34200元;南公社区与区直部门一道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239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2500元;元一社区召开20xx年度社区党建联*会议,联合辖区共建单位XX市体育设施管理中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48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9000元;雁塔社区春节期间与市商业贸易发展局、市审计局、市*等单位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与共建单位一道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5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7750元;中选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150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2150元

腊八节活动总结3

  腊八节前夕,街道两旁人来人往,过往车辆川流不息,明珠商场门前更是车水马龙,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明珠商场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兴业银行送温暖活动”,开卡即送腊八米,送上节日暖暖的祝福。

  腊八节乃是*的传统节日,而老百姓又有着喝腊八粥的*俗,于是,兴业银行固安支行的小伙伴们本着为老百姓送祝福,宣传我行品牌服务、扩大兴业银行在老百姓心中认知度的美好意愿,带上自助发卡机、带上小伙伴们亲手装的腊八米,以及上千份宣传单来到了明珠商场。这一下热闹的超市内变得更加火爆了!大伙争相过来了解兴业银行的各项服务与产品,由于人流量不断加大,中途再次加印了500份传单,整个活动从下午1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半,总共发放传单1500份,开卡50张,更有一部分客户因没有带身份证,第二天来到了营业厅进行开卡咨询。

  通过这次活动,人们不仅看到了兴业银行的产品,更看到了兴业银行高标准的客户服务!更有在超市购物的老客户主动帮助我行宣传,极大地提升了我行在客户心中的品牌形象,相信我行的各项业务也会更上一层楼。

腊八节活动总结4

  1月x日,随着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到来,中一班开展了主题为“传承文明,腊八话粥”的庆祝腊八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腊八”的*俗与快乐。

  我们收集了许多关于“腊八节”风俗的图片,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及民间传说,教育幼儿做一个勤劳的人,还向孩子们介绍了熬制腊八粥的各种食物,让孩子们知道了“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传统*俗,感受浓浓的年意。

  腊八节要腌制腊八蒜,同时我们还给孩子们讲了怎样腌制腊八蒜,有关腊八蒜的美食。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腌制腊八蒜。

  最后讨论了:晚上喝腊八粥时,在家里应该先给谁喝,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先给爷爷奶奶,然后给爸爸妈妈,最后是小朋友的。激发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幼儿对老人的尊重的理解。

腊八节活动总结5

  1月x日(腊八节),爱之翼*定队组织以关爱老人 奉献爱心为主题的文艺慰问活动,本次活动在*定张庄敬老院,和大多数敬老院相比,这里的69名老人都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有后代有子女的不能来这里养老。

  为老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舞蹈,独唱,戏剧,并且敬老院老人也参与到互动中来,扭秧歌,唱戏;志愿者万女士(月儿)还为老人们带来了腊八粥的全部食材,并且提前一天在家就把豆子洗了泡上(腊八粥有些豆制品比较硬,需要提前泡,要不然一上午熟不了),*定队长冯嘉杰承担了租公交车费用300元,并为每一位演员赠送对联,谢谢每一位付出的文艺工作人员,每一位付出的志愿者。

  本次圆满活动成功。

腊八节活动总结6

  为了让街道辖区困难群众过上快乐幸福的新春佳节,新港街道党工委组织街道机关、各社区及辖区单位广泛开展“春节慰问困难群众”活动,全街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780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6万元。

  街道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慰问所包对象困难户,并陪同区委、区*以及区直部门走访慰问困难户,为困难户送去新春的温暖。各社区以及辖区单位积极开展慰问活动。利嘉城社区以召开“迎新春慰问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106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5000元;十三桥社区开展“春节送温暖关爱”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36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7200元;新港社区召开“新春党员群众慰问座谈会”并上门走访慰问,为130户困难党员、困难群众送去慰问品慰问金价值34200元;南公社区与区直部门一道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239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2500元;元一社区召开20xx年度社区党建联*会议,联合辖区共建单位XX市体育设施管理中心走访慰问困难群众48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9000元;雁塔社区春节期间与市商业贸易发展局、市审计局、市*等单位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与共建单位一道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5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7750元;中选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困难群众150户,送慰问品、慰问金价值12150元

腊八节活动总结7

  20xx年1月17日(腊八节),xxx*定队组织以“关爱老人 奉献爱心”为主题的文艺慰问活动,本次活动在*定张庄敬老院,和大多数敬老院相比,这里的69名老人都是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有后代有子女的不能来这里养老。

  为老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舞蹈,独唱,戏剧,并且敬老院老人也参与到互动中来,扭秧歌,唱戏;志愿者万女士(月儿)还为老人们带来了腊八粥的全部食材,并且提前一天在家就把豆子洗了泡上(腊八粥有些豆制品比较硬,需要提前泡,要不然一上午熟不了),队长xxx承担了租公交车费用300元,并为每一位演员赠送对联,谢谢每一位付出的文艺工作人员,每一位付出的志愿者。

  本次圆满活动成功。

腊八节活动总结8

  活动的举行,无论是主办者,还是参与者、受益者,都赞誉很高。当日xx卫视新闻联播还进行了报道,各报刊、网站也都刊发了活动的相关新闻。

  如参加活动的各寺院,都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其中,大善寺60多位比丘尼参与了整个活动,并且还在寺院举行过堂、清理财物等,可以说是出人、出力较多。对此,住持怀恒法师说:“‘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能够有机会参加弘法利生的活动,我们都很欢喜。南岳佛教协会是一个团体,大善寺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一定要积极拥护和支持。弘法的途经有很多,希望能举行更多的此类活动。只要真正做得好,坚持下去,一定会影响、度化很多人。”

  作为指导者、也是主办者之一的xx区民族宗教局,对这次活动的'举行给予了主动指导、积极协调和精心策划。区民族宗教局的领导说,活动很成功,组织严密,反响良好,超过了预期的效果;活动的举行很有意义,一方面引导宗教界从事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也传承了传统文化,挖掘了宗教中的积极因素,提升了宗教的正面形象;“善行天下温暖腊八”活动,可以作为xxx寺院的一个品牌,继续开展下去。

腊八节活动总结9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要来临了,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为了庆祝腊八佳节,仁安社区在活动室内举办了“乐活腊八庆佳节”的活动,仁安社区邀请了社区内的老年人参加,社区里老年人们济济一堂。首先老师让老年人先做个小游戏暖暖身。在座的人分成两两一组,让老年人们在小米里面挑红豆,小米里一共放了八颗红豆。然后工作人员紧张地计算着时间,大家都积极地参加活动,紧接着,社区为在座的老年人准备了一碗暖暖的腊八粥,里面有小米,红豆,红枣,花生,黑米等材料,经过一早上的精心熬制,腊八粥分外地香糯,老年人们都喝上了一碗,暖暖胃。

  在座的老人们觉得节日氛围很浓,胡克南给大家长了一首京剧,抑扬顿挫的声音以及他配合的动作吸引了大家的每一个人,朱发祥也献上了一首歌,大家的歌声把腊八的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座的各位都享受了一次听觉盛宴。

  最后社区还准备了让老年人把红豆弹到“福”字张贴画里面的小游戏,让老年人们都试一下,大家一个一个都认真地把红豆弹到“福”字里面,说是豆子离“福”越*,在新的一年福气就越大。

  通过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老年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腊八浓浓的氛围,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乐活腊八。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扩展4)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 (菁华9篇)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1

  今日,于学校的孤寂无奈早已融于零度的空气中了,久久不愿散去。今日,忆及少时,无言心中,只愿天寄我思,月明我心,星随我共过腊八。 又一年的腊八,迎来的却是第一次的寂寥。北风呼啸中,孤寂空气中,零度的心情,零度的体验,腊八的温情,只能在脑海中翻腾迭起??

  围着一对红通通的炭火,端起一碗热腾腾的八宝饭,说说常日的琐事,谈谈天下的奇闻轶事。岂非元亮的桃源生活相能较之?米粥中混着蜜枣、浆豆、绿豆??再加上亮晶的白糖,每一勺的甘甜全融于舌尖,香气经久不散,似有“绕梁三日”之味,沁透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今日,望着碗中的“珍宝”,早已无心品尝,闲适的心情一扫而光。舀起一勺,缓缓放入口中,无味。想想于家的.无拘无束,狼吞虎咽的情景年年出现,脸上沾了米粒也是快乐的。

  今日,于学校的孤寂无奈早已融于零度的空气中了,久久不愿散去。

  今日,忆及少时,无言心中,只愿天寄我思,月明我心,星随我共过腊八。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2

  今天是腊八节,早晨的“红领巾广播”告诉我们腊八节的来历和*俗,下午学校的活动是让我最感到开心的。

  我们先去看了“手摇老式爆米花机”,其实就是爆糙米。我看着爆糙米的老爷爷把一些米放进黑色的桶里,不停地摇动。随着下面的火烧得越来越旺,时间越来越长,等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老爷爷把桶拿下来对准一个袋子,高喊一声“放”!米就会炸开,糙米就爆好了。每个人都抓了一大把,我尝了尝,对金雪茵说:“这是我吃过的吃的爆米花。”回到教室,我们边听黄老师讲腊八故事边吃爆米花,教室里的'锅子里还在煮着腊八粥。讲完了故事,等喝粥的时候,突然,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个主意:喝腊八粥时,把爆米花放进去,该多美味啊!

  喝完了腊八粥,我们来写“福”字啦,而且是用毛笔写呢。陆老师让我教同学们怎么写,我先示范给同学们看,同学们也自己写了一个。这真是一个难忘的腊八节啊!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3

  传说一: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4

  腊八节是腊月八号。腊八节除了祭祖敬礼之外,人们还要逐疫。这是来自于古代的驱鬼避疫之一。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至今天湖南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节这天有吃腊八粥的*惯,腊八粥还有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俗历史已经一千多年了。最开始于宋代,不论是朝庭、官府、寺院还是黎民老百姓,在腊八节这一天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这个风俗*惯就盛行了呢! 北*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之不下二十种。 书上说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以作点染。

  怎样?嘴馋了吧!那如果有机会的话,就自已做做吧!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5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6

  20xx年1月5日(农历12月初八日)腊八节的上午,天下着冷雨,寒风袭人,衡阳市侨联李玲*,扶金辉科长,梁红兵副秘书长一行三人冒着严寒,顶着寒风,来到衡东县侨联慰问侨界劳模和贫困归侨侨眷。在县委*部、县侨联领导的陪同下,走访慰问三位侨界朋友,我是其中受慰问的侨界劳模之一。心情舒畅,非常感激。自从20xx年11月受到湖南省人民*授予荣誉称号以来,市、县侨联关怀备致。*年来,每到春节前夕,在这寒冬腊月的'时候,她们都前来慰问,送来慰问金、送来温暖、送来厚爱,让我们感动,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快乐。过去做了一点事情,如今还要受到慰问,令人鼓舞,令人难忘。更巧的是今天正好是一年一度的的腊八节,我度过了N个腊八节,今年的腊八节特别有意义,最开心,最快乐,让人深感党的领导好!党的领导干部好!

  附诗一首,以示感谢:

  腊月时年暖新潮,当今冬日寒全消。

  无雪冰凌嫌青草,漫待春光黄柳条。

  纵茶禁酒欲心醉,还家欢腾紫宸朝。

  慰问品金送恩泽,厚爱温暖下九霄。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7

  腊八,携裹浑身雨雪快步奔跑,压迫得年味直抵人们的.心房。年味,是盛满在孩子碗里一碗多彩的米肉粥,飞舞着的雪花更正粥的味道。腊八,是土锅灶前母亲忙碌的身影,油腻的围腰布粘满油腻腻的笑容和母爱。年味把腊八拿捏成立春的味道,人人心中谱写出节日的欢歌。

  腊月,一截历经岁月而不腐烂而经久弥坚的树根,根凭借沧桑枯干不了祖辈趟过河水攀越高山的念想。腊月被树根枯竭出串串碎片和孔洞,枯或是腐都恰到好处,皆天然雕饰,是梦想凝聚出的精华!腊八节热气腾腾,煮熟一坡山地。坡上棵棵长满绿芽迎接春天的桃树,枝枝朝向阳光,惊羡些许赶早的眼神。腊八以虔诚燃烧一炷香炉。缭绕的香,把年味在禅意的雪落里缓缓沉淀,日子不再飘渺而空旷。腊八洁白如雪,招呼家人围坐火塘。火塘里树兜火炸开快乐的火星,可是亲情炸开了年味?

  腊八隆起一座山,父亲背着夕阳下山时随意砍伐一声悠长的呐喊,一同被砍疼的还有阳光还有雪原。

  年味,是大汉文化,腊八粥以多味甜腻的呼吸醇香整个华夏。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8

  一月十三是什么节日?对了,是腊八节!

  我们来到了铜陵永泉风景度假村,这里有古色古香的长廊,曲径通幽的小径,还有我从没见过的亭台楼阁……

  腊八节当然要喝腊八粥啦!不然可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腊八节!妈妈说:“每个地方的腊八粥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地方的*俗不一样,有的地方会吃腊八面。”

  这里的腊八粥是用大米、糯米、黑米、薏米、红枣、花生、桂圆、红豆做成的,甜甜的特别特别好喝,而且是免费的.,所以我整整喝了三四碗!

  我听过一首儿歌:“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稀稀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抓粘……”

  这首儿歌说明了过了腊八节就是快要过年啦!所以腊八是年的序章,所以才会有了这个节日。

  这天,还有年货节呢!有猪肉,羊肉,芝麻糖,炒米糖,腌制的咸菜等等,我和妈妈买了几斤当地产的黑猪肉带回家。是土生的,散养的,味道特别好。

  腊八节这一天,作文老师教我们怎样写采风作文,朗诵老师教我们怎样朗读文章,我们还进行了作文比赛,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吃了风味小吃,真是两全其美啊!

腊八节的作文300字9

  今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就是俗称的“腊八节”。我问我姥姥什么是腊八节,我姥姥也不太清楚,看来我只有自己找答案了。

  原来腊八节是来自于印度,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为“法宝节”。后来吃腊八粥成为一种民间*俗,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到现在,腊八粥又叫“七宝五味粥”,要用许多种材料制成,而且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出来的'才最好吃。

  今天我姥姥也给我做了腊八粥,我姥姥的腊八粥是用江米、花生、核桃仁、葡萄干、空心枣、干梅果、红豆、红果、青果条、红枣、小红豆精制而成的,我给它起名为“爱心腊八粥”。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因为我姥姥早上六点钟就开始做了,等我睁开眼睛,就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我赶紧洗漱完毕,盛了一碗腊八粥,唔……好香!甜中带酸、回味无穷。我又盛了一大勺送到我姥姥的嘴边,说:“我姥姥,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吧。”我姥姥边吃边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其实我应该感谢我姥姥,如果没有我姥姥的辛勤付出,我也吃不到这么香甜的腊八粥。在假期我一定要学会做一道菜,让我姥姥也尝尝我的手艺。


写腊八节的作文 (菁华9篇)(扩展5)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 (菁华9篇)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1

  腊八节是进入农历12月的第一个节日,也可以说是春节的先导,它起源甚早,有些节俗今天已经成为文化化石,有些则依然流传着。

  腊八节的名称是建立在“腊月”这个称谓的基础上的,那么,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要叫腊月呢?腊是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也叫蜡,而实际上,腊与蜡还是有所区别的。腊就是“猎”,猎取百兽来祀先,而蜡则是“索”,是聚集万物来敬神。“腊祀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

  古时腊日的*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现在知道这些*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做的腊八粥,无论食材或制作工序,都是百无禁忌,随意搭配,这些就是所谓的现代改良版了。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2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3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在腊八这一天,南方的星城迎来了一场罕见的大雪。

  傍晚,我迎着寒风,独自走出了家门,不是干什么大事,取个包裹而已。怀着对包裹里面新衣服的期待,快步走在马路上。偶然看见一朵雪花缓缓落下,虽然只是一瞬间,但那雪花的洁白却停留在了我的心间,很久、很久。小小的雪花,包含着我对冬日雪景的期待和向往。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便起了床。都没来得及伸懒腰,好奇便推着我向窗边走。轻轻推开窗户,面对窗外打个哈欠,一阵寒风吸入,呛得我连忙咳嗽,都没看清窗外的景象。抬起头,睁大了我那没睡醒的朦胧的眼睛“天哪,下雪了!”窗外一片雪白,偶尔还会发现别人家火红的春联,“对了,今天腊八”,虽然兴奋,但忘不了今天是腊八。

  换上大棉袄,穿上拖鞋,便准备去妈妈房里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脑海中浮现着她知道下雪后她兴奋的表情,不知不觉就走出了房门。

  一股腊八粥的清香流进了我的鼻孔,那是妈妈在厨房熬粥的背影。一大早的辛勤劳作,换来了真实美味和藏在心里的.年味儿。

  腊八节最重要的的当然是大扫除,这可不仅仅是一个体力活,还是需要动脑筋的。大扫除最难搞得就是厨房,油污附着在灶台上、抽油烟机外、水龙头上。坐在餐桌旁,吃着美味的腊八粥,看着辛勤的妈妈在厨房里为了家里的干净整洁累得团团转,我按捺不住,含着一口粥,快步走进厨房,帮忙一起搞,即使妈妈一直在喊我去吃完早餐。没过多久,我就寒湿了背心,乐此不疲。

  贴春联,我们家也没有忘记……

  腊八节,就是雪景,就是八宝粥,就是贴春联,更是与家人一起大扫除。简单,快乐。

  腊八年味浓!城里年味没有散!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4

  在我的家乡,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俗。腊八粥就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煮成的甜味或咸味粥。而我们家乡的人却喜欢吃咸味腊八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再有几天,就该过腊八节了。说起腊八节和喝“腊八粥”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和喝“腊八粥”的缘由,恐怕不少人还真说不上个子午卯酉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

  腊八节诗词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北齐魏收《腊节》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早上,远方的朋友短信提醒,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又到吃腊八粥的时候了,让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情景。腊八是过年的序幕,从这天开始,妈妈就会为过年做准备了,一直要忙到除夕。

  腊八节又要到了,邻里几位大妈又凑在一起商讨着怎样做腊八饭了。*几年,每到腊八节,做腊八饭让大妈们煞费苦心,她们既要做的有滋有味,让孩子们能吃得下去,又要做的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这不,大妈们又唠叨开了。

  腊八节作文不知道是听谁说的,腊八这天采来的.映山红花(就是野生的杜鹃花),放到瓶子里用水生上,到了年三十这天一定盛开。那个时候,也没有卖鲜花的,要是大年三十,家里有一瓶子盛开的鲜花也不错!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在郊区的东山上,踩着...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5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这味儿就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台。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6

  记忆是一朵花,每年都会开得不同。腊八时节,家家都该吃上一碗粥吧。虽然,在我对粥的回忆里,这朵记忆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离,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迷雾给遮离住。可是,再对往事的渐渐追溯过程中,它却慢慢的盛开。

  确实,湿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腊八粥是再好不过,那温暖,是会从心底笃笃实实的漾出来。

  可,最初知道腊八粥,是从冰心的一篇怀人文章中。她说:腊八粥中须有十八种干果,代表十八罗汉,是纪念先人的一种祥和食品。她的母亲是1930年腊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腊八粥以示缅怀。从老人那冰清温婉的笔调叙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与回忆之美。

  其实,即使不用十八种干果,腊八粥的主料和辅料也甚为复杂,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黄米,赤豆,粟子,红枣,粥成后还需有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这样丰富的搭配,在小时的家里,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寻觅得到的。即使现在,做这样一碗粥也常需费一番心力。

  当我提起腊八粥时,是站在一种别致的角度,置身于一个完全笃实的环境之中。于是,一时间,我的记忆里弥漫着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实,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从没有过过腊八节的。所谓的粥,就是最简单的白米粥,而那米,过来人都知道,得经过好一阵挑拣,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净,才会上锅。所就菜,不过是一些咸菜、酱菜之类的。再好一些,不过是粥里加些红豆、赤豆之类的.辅料,调节一下。但是这种简单,却是能见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7

  腊八节这一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亲手做的腊八粥或腊八饭,是寻常百姓人家很喜庆的事。尽管这一日没有像春节的焰火、元宵节的灯会那般热闹,却也宛若青瓷般精致而细腻。小的时候,腊八节这天的清晨,我会在绵长的睡梦中醒来,会在母亲温柔的呼唤声中醒来。而窗外一线一线和暖的阳光,早已透过玻璃窗轻轻悄悄地洒进来。这一日的阳光总是这样好,以至于我的小床、母亲的厨窗、锅里的黄米饭,都逐一染了阳光的味道。

  这些味道弥漫了整个房间,如此温柔,如此和暖。

  在我起床、穿衣的空档,金色的黄米饭、干净的瓷碗木筷会被母亲有序地摆放在桌上,这一桌节日的餐食也这样可爱,就如此时窗外的阳光。

  母亲说,外公喜欢种糜子,外公种起他的糜子来既认真,又尽责。母亲还说,外公的糜粒磨出的黄米饱满而厚实,就像外公的品质。

  记忆中,我好像无数次地奔跑在外公的糜子垄间,风儿紧贴着我的裙衫。那个时候我那么小,以至于外公轻易就能把我高高地举起。

  记忆中,也好像无数次地看到过外公在天边还挂着月牙时,就携着锄具去他的糜子田了;也好像无数次地看到过那些秀气、文静又淳朴的糜穗低眉浅笑的样子。

  深秋,糜子被外公收割回来,脱下糜粒磨成黄米之后,外公便会捧起一粒粒黄米,看了又看,笑吟吟地对贴在他身边的我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我的外孙女吃上外公的粘米,下巴就粘住啦!”如果外公健在,一定还会笑吟吟地捧起他的黄米粒,对我说着那些如歌唱般动听的家乡话。

  腊八节的香,就如此时飘来的黄米饭的味道以及腊八节之后的年的味道。只是,在这样的.腊八节里,关于儿时甜甜的记忆,却被我这样酸酸地想起……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8

  今年腊八大雪纷飞,我们小记者的腊八活动推迟到腊月十八,瑟瑟寒风丝毫没有减弱我们的'热情。

  早上8:30我们准时在铜陵日报社集合,乘坐大巴前往老家酒业。一进大门,那扑鼻而来的酒香使人陶醉,讲解员带领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地点———藏酒阁。这里面储存着上百个陶土罐,罐里装满了陈年老酒,酒罐上的文字介绍了这酒的制作方法及作用;接着我们来到了酿酒阁,一位伯伯向我们介绍了酒的原材料,让我们知道了酒原来是由玉米、小麦、大米、糯米、红高粱酿制而成。然后我跟着队伍又来到了一个大礼堂,礼堂的中央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经过主持人的一番介绍,原来他就是要为我们讲解腊八节传统民俗文化的俞老师,他告诉了我们腊八节有两大*俗,一是要喝腊八粥,二是要吃腊八蒜。腊八粥主要是由四大食材做成,第一种食材就是米类,象征着人类的健康;第二种食材就是豆类,象征着人类的幸福生活;第三种食材就是干果类,象征着人类的*安;第四种食材是药材类,象征着祝福。而腊八蒜的制作方法是用醋泡制,直到蒜变成绿色。为何要吃腊八蒜?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生活都是**安安、一帆风顺,不希望自己有任何债务。最后老师还教了我们一首腊月歌呢,我来给大家念一下:腊月二十三,炒米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月二十六,上街去割肉;腊月二十七,磨刀杀公鸡;腊月二十八,黄盆里而把面发;腊月二十九,锅台前面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食堂,还没坐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我想那一定是腊八粥,果不其然,工作人员马上就给我们端来了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年味儿正在每个人的心里悄悄酝酿……

  传统民俗文化如同封存在这陶土罐里的陈年老酒,它们特有的醇香让我久久回味,真希望下次我还能多参加这种有意义的活动。

腊八节的作文600字9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读的一首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禁怀念起了腊八这一个由来已久的汉族传统节日。

  今天我知晓了一个新的说法――据说这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而被称为“佛成道节”。老北京人向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每一次成长总是能够让我获得新知,一如读书,就算是读同一个故事,读同一本书,每一次都是常读常新。随时间变化着的不是书里的故事,而是写书的人还有读书的人。

  腊八节是老北京的名俗节日之一,它也是最接*老北京的生活的一个节日。每一个民俗节日自然是少不了美食佳肴了。大家知道北京人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吗?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八粥。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腊八粥的种类有很多,从前米粮店一进腊月就将芸豆、豌豆、小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掺杂在一起出售谓之杂豆米、腊八米。然后再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红、白糖,还有的加上玫瑰、木樨等调料。除此之外,在腊八节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在醋里,置于坛中,从腊月初八封上坛口,放在较暖的屋子里,为了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我一直都很喜欢首都北京,北京是古老的,同时也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如今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我一直想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亲自去一趟北京,看看北京*,故宫,中央电视台还有万里长城。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过好现在的每一个当下,未来可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