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1

  在我心中的生态城市是有生物、有水、有空气、有花园、有高楼大夏、有汽车、有游泳池、有运动场等等的东西,我心中的生态城市。

  可在现实生活中,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我们要保护好这美丽的生态城市!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那我们要怎样保护她呢?我们要养成以下几点标准:

  (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

  (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

  (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

  (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2

  生态意识,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理念。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觉醒,保护自然环境,优化“生态空间”,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我建议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定为:城市发展与生态空间的优化。地点,最好安排在上海市浦东新区。

  人类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矛盾运动的状态。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构成了迷人的都市风景。然而,随之而来的“水泥森林”、“大楼病”、“光污染”也困扰着人们。发达国家先遇到这样的问题,新兴的发展*家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如何在加速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衡?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营造怡人的生态空间?这些问题已经非常迫切地摆在人类面前,需要在21世纪认真解决。处于新世纪之初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时研究这些问题,及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及时交流业已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形成共识,明确目标,齐心协力,必将为人类在21世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莫定基础。

  所谓“生态空间”,是指个人或群体生存与发展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生态质量。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以后必然要提出来的问题。庄子说: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这时的人类首先考虑的是生命安全,有巢氏没有生态空间的概念。人类进步了,有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也不害怕禽兽的进攻,但在世界大战的情况下,也不会考虑生态空间。人类经过20世纪内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觉醒,开始聪明,“和*与发展”成了21世纪的主旋律。上海世博会确定“城市发展与生态空间”的主题,正是从较高的层次上反映了21世纪的主旋律。人类必将为之振奋,为之鼓舞。

  人类来自自然,建设城市以后,物质生活水*不断提高,又渴望回归自然。然而,城市—特别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市,人均土地很少,城市用地紧张,可用于绿化的土地资源有限,营造生态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家共同遇到的向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上海通过*20年的努力,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在规划浦东新区的城市建设时,上海吸取了世界各国积累的经验教训,在营造生态空间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市郊开辟野生动物园,在市中心建造森林公园,在高楼大厦间植树造林……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兴趣。因此,将上海世博会安排在浦东新区,对世界很有吸引力。我怀着激动与期待,提出这样的建议,希望获得成功。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3

  金秋十月,草绿花红。国庆这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在这大喜日子里,我们一行人来到美丽的港城——湛江。真是秋风送爽,绿意盎然。我们来到机场路,只见大王椰、椰子树、海枣等棕榈植物,乡土树种:芒果、勒古、香蕉、番木瓜和紫薇、凤凰木、大花紫薇等开花乔木,展现出一派南国特有的勃勃生机,体现了浓郁的南国热带海滨城市的特色。回想几年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路面又窄又乱又脏,如今扩建后,路变得这么宽敞,湛江这个美丽的海滨的港城,真是太美了。湛江,我爱你,祝愿你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我们一行怀着节日的兴奋心情来到了渔港公园,醒目的大标题:“渔人、渔港、渔船,渔家”映入眼帘,最迷人最难忘的要数“海之恋”雕塑,还有心花开放的旱喷泉、渔乡风情、渔港渔歌、渔人之家、南海明灯、椰林沙滩、港湾钟楼等景区和景点令我们一行赞叹不矣,留连忘返,啊!我么令人神往的富有雷州半岛民俗风情的渔港公园。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上了游车。

  大街上,“庆国庆,共创园林城市”的标语特别振奋人心,我们的家乡湛江将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我们来到寸金公园、南北桥公园、街心公园。你看,一座座的休闲小亭在一片绿意浓浓的小草中建起,一朵朵美丽的花在一棵棵高大的树下成长。大大小小的花坛忽如其来地出现在公园一角,给人们带来一阵阵惊喜,给人们增添了几分悠闲。再看人民大道、**东路、北桥路、观海长廊……城区的每一条道路上洁净如洗,“湛江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的标语动人心弦。是的,我们湛江将会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首先要搞好城市环境卫生,让湛江变成一个绿色的世界。

  湛江,我的家乡,我爱你,祝愿您早日成为生态园林城市。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4

  我们的小村里,每一条小河,几乎都被占领了。每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散步,都会闻到,小河里发出的怪味。有时和妈妈一起洗衣服,总会看到河面上飘着一些不明物体。妈妈总是叹着气说:“这水什么时候才能变得和以前一样呢?”

  在两年前,每当我放学,排着长长的队伍,走在回家的路上,唱着歌,小河也哗哗的哼着,仿佛在给我们伴唱,那歌声真好听。那时虽然是泥巴路,有时车子来了,每当从我们身旁经过,都会随风带起一些灰尘。我们一个个变成小丑了,但还是高高兴兴回家。

  两年后的今天,我还走在这条路上,虽然路变成了水泥路,也变宽了。但是走在路上的我再也变不回那个又脏又可爱的小丑了。

  现在,我转到西津小学,开始适应这个环境,但是我还是看到一些小孩在乱扔果皮纸屑,也没人叫他/她把捡起,自己也不管。

  我发现,在许多城市缺水,没有水喝而死亡,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可以把水多次使用,也可以收集雨水洗拖把等。所以,爱护环境不是简单说说,而是需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生活中的塑料袋都可以收集起来,即使是卖给收废品的,我们也做到了不污染环境。果皮纸屑只需多走几步,你会发现前面就是垃圾桶。

  我们的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我每次都会回老家,和爷爷一起去植树,如果爷爷没空,我也吵着要去,每次都提醒爷爷要给树浇水,就这样我家后山就载满了树,爷爷就从找一块空地给我栽树,我想我要是把每一块空地给栽满树,那该多好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做,我相信我们会做到的。

  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有一次看电视的时候,那些动物们和人配合的那么好,虽然有的动物很淘气,但是也听话的跟主人一起“跳舞”。样子是那么可爱,那么讨人喜欢。看着它们我不由得笑了。我以前养了一只小狗,我和它就像朋友,**啥,它干啥,形影不离。所以我们要保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朋友。

  这只是举手之劳,却能让我们有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和乐而不为呢?只要人人参与,共建神态*衡小城市,那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会得到巨大的改善。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5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一家人去参观唐山岭生态公园。

  我们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生态园广场,被里面的风景所吸引。“廉江市汤山岭生态园”的十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美极了!大人物下面种了很多花草。浇水后,花草变得娇艳。看,那些蝴蝶被吸引了。他们在花丛中跳舞。广场的右侧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大钟亭。大钟亭最奇特的地方是大钟由四根长柱子支撑。它的中心还有一个螺旋楼梯,沿着它你可以爬上亭子,欣赏周围的风景。当我们进一步走进美丽宽阔的广场时,我们可以看到远处有一个亭子。哇!太美了。我看到亭上写着“书香亭”几个字。走进书香阁,突然感觉心里一阵凉意;我们走进了亭子。啊,真是个学*的好地方。

  我们走出书香阁。当我来到爬梯时,我看到梯子两边的花池是用水泥制成的。它就像一只躺在山上的蜈蚣。抬头一看,有许多人走在蜿蜒的台阶上,像一条大花蛇在游泳。我们和游客一起上去,到了山腰的时候,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我的喉咙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我无法呼吸。父亲见我这么努力,就说:“我们先休息一会儿再走吧。”过了一会儿,我觉得我又有力气了。我说:“我们一口气爬上去好吗?”大家异口同声:“好!”终于到了梯子的尽头,——的顶端。我松了一口气,一边擦汗一边欣赏着廉江市的风景。我为我们廉江市有这样一个美丽的生态公园感到骄傲!

  啊,生态园,你是连江的一颗璀璨明珠,你是一个难忘的地方,你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好地方!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1)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作文 (菁华5篇)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作文1

  随着科技逐渐发达,我们的生活环境也随着越来越差。爷爷和奶奶曾经跟我说过,原来的河水清澈见底,味道甘甜。可现在,河水污浊不清,臭气熏天,水面漂浮着各种垃圾和镀白污水。爸爸妈妈还给我说起了白色污染和大气污染:唉!现在科技发达,许多人用上了塑料袋,塑料袋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其实啊,塑料袋是一种白色污染,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就算能分解,至少要等几百年的。大气污染才叫严重呢,几百米高的烟囱里冒出滚滚浓烟,直冲天空;各种大小车辆排放的尾气;过节燃放大量烟花;田间地头焚烧秸秆。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是我一直很想去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整座城市掩映在翠绿的'森林中。

  当然,要实现我心中的梦想,我们就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拒绝使用塑料袋,少开一天车,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心中的森林城市早日实现吧!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作文2

  踩着欢快的秋风,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我独自走进森林的深处。

  远离城市的浮躁喧嚣,我来倾听森林。“布谷、布谷、布谷……”,多么纯净美好的乐音啊!那是亘古的森林久远流传的古老音乐,做词的是大自然,谱曲的是清风,而将它们演奏得无与伦比的是那些天生丽音的鸟儿。那是多么干净,无一丝杂质的音乐啊!那些庸俗肤浅的流行音乐哪能与之媲美呢?只有森林的歌声才能把“音乐”这两字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神圣洁净的森林的音乐。

  远离城市的灯红酒绿,我来描摩森林。野玫瑰的'赤红,余晖的浅橙,香桂的金黄,茶树叶的墨绿,鱼腥草的嫩青,矢车菊的粉蓝,英石的淡紫……我顿时目呆了,那偌大的画箱里寻找不出那么真实、那么干净的颜色。森林真是一位神奇的调色家,他为森林中的一切着上了与众不同的颜色;那是城市里面人工色素所调制不出的色彩。这是独特鲜艳的大自然的色彩。

  远离城市的浊臭恶腥,我来嗅嗅森林。走到森林的深处,迎面撞到了朴素的泥土的芳香,夹杂着一丝丝淡淡的竹叶清香。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我贪婪地享受着森林肌肤的气味:桂花香味沁人心脾,野菊花香气浓郁,各种鲜果芬芳扑鼻,星星点点的野花香味若有若无。夹杂着阳光下熔化的松树脂独特的清新。那与城市里被污染的混有大量有毒气体的空气相比是天壤之别。这是浓稠又清新的大自然的体香。

  远离城市的钢筋水泥,我来抚摸森林。选一处埋积了厚厚的通红的枫叶的地方,在秋日暖暖的阳光的照射下,轻轻地躺下来,抚摸着森林的肌理。清风拂过,像是温文尔雅的母亲的叮咛。偶尔会有路过的甲壳虫从你身上爬过,或是一两只飞累了的蝴蝶在你身上停驻。不要惊扰,它们只不过是把你当作了一处无名的小土丘。森林大地那如婴儿般柔软的肌肤比城市里的沥青路、水泥路、柏油路好多了。这是柔软细腻的森林的真实质感。

  远离城市的物欲横流,我来安抚森林。多少人沦丧在坚不可摧、永无止境的物欲的铁蹄之下,人类不停地向森林索取木材、野生动物、珍稀药材,她毫无怨言,甚至连她自己的身体都允诺了。人类非但不珍惜她的付出,还抱怨给得不够。我轻轻地采下一颗浆果,然后轻轻地抚摸它的藤蔓,这就是最好的回报。轻轻地咬下去,满口都是它收藏了一个盛夏的甘甜,然后满足地吞下去。森林这位慷慨仁慈的母亲,她一如既往地付出,她只希望人们一句真挚的问候,真的!这是无私奉献的森林的本质。

  远离城市的繁忙紧张,我来享受森林;远离城市的自私自利,我来回报森林;……

  来到幽静的森林深处,我找到了满目青翠、满口甘甜、满袖盈香和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作文3

  森林,一个多么美丽的字眼,蔚蓝的天空,青翠的树木。在我的心里,也有着一座美妙的森林城市。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是一个到处青翠欲滴的地方。林荫路旁整齐地种着一排排绿色大伞般的香樟树,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在无尽的绿色中,红瓦白墙的小别墅尖顶若隐若现,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梦幻的童话世界。嫩绿的草地上零星地点缀着几朵娇嫩的小野花,仿佛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毛茸茸的天然地毯。我心中的森林城市,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地方。天刚蒙蒙亮,便能听见雄鸡“喔喔”的啼叫声,树林里的鸟儿们,站在枝头唱起了美妙的乐曲。清风吹过,“沙沙沙,沙沙沙”,一片片树叶仿佛在为鸟儿们鼓掌;细雨洒落,“滴滴答,滴滴答”,一颗颗雨珠似乎在为鸟儿们伴奏。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是一个低碳环保的地方。那里没有碳排放,也没有大气污染。人们出行很少开车,步行、脚踏车成了林荫路上的主角。所有的废气经过处理后都变成了各种新能源,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我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生活的家园能够像我心中的那座城市那样,处处是森林,处处是绿色。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作文4

  干净的马路上,闻不到熏人的汽车尾气,只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路旁种满了大树和五彩缤纷的鲜花,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抬起头,天上万里无云,湛蓝的天空颇为美丽。树上,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高兴地迎接新的一天。这,就是我心中的绿色家园。

  在这个绿色的家园里,空气非常新鲜,看到的都是碧蓝碧蓝的天空,不再是灰蒙蒙的,也没有工业排放的尘埃。走在路上,就像漫步在森林中一般,可以尽情呼吸美好而清洁的空气;所有的能源都是天然实用的太阳能,不会浪费地球的宝贵资源;水也非常干净,走在河边,随手捧一把水就能喝,再也没有肮脏的污水和可怕的核污染;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没有地震和洪水的侵袭……在这个绿色的家园里,因为人类大量排放氟利昂,而遭破坏的臭氧层,也因为人们的努力被补好了;每人在植树节的时候种一棵小树苗,全国14亿人就是14亿棵树,让世界被绿色覆盖……

  我们向往的是一片富饶而又美好的净土,而不是杂乱无章污染严重的世界。让我们学会珍惜与感激,从自身做起,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个同学一起努力,学好本领和知识,争当“环保先锋”,并发明创造出各种创新环保的“新式武器”,就可以让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球继续成为我们的绿色家园,让我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球变成一个绿色的地球!

我心中的森林城市作文5

  昏昏沉沉的梦中,突然射进一道静谧美好的绿光。传说看到绿光的人就会获得和谐、幸福,难道,这便是那令人怦然心动的绿光?绿光无限延伸的尽头竟是如梦幻一般的“天堂”。在黎明的召唤下,我缓缓地睁开双眼。远方,黎明咬破黑夜的唇,抹下一缕鲜红。那在微风中摇曳婆娑的绿树竟与鲜红交相辉映,弥漫浅浅的绿意。思绪由天上转到人间,晨光之下那片厚土,伟人成长的地方,便是中山……众所周知,中山是一个“世界人居文明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名人城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抓住改革开放之先机,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和侨乡的优势,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同时,中山森林广阔,森林覆盖率极高,绿树成荫之景随处可见。

  虽不能与新加坡那样的“花园城市”媲美,但也不失为一座“绿色之城”。望着那片新绿,望那仿佛是绿色的芬芳的空气,望那尽情呼吸这清新空气的芸芸众生,中山绝对是一座绿城,绝对担得起“世界人居文明城市”的美誉。中山,好一座绿光守护的城市!!如今,这座古老的南粤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下,如沐春风,光彩照人!好一座绿色的中山!如梦般发展;如梦般奇幻;如梦般葱绿;如梦般永恒不灭,熠熠生辉……“和谐、包容”是中山人的精神,也是中山的代名词,是文明在千百年间的传承。千百年来无数中山人都不懈的追逐一个和谐包容的中山,千百年来无数中山人都奋力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千百年来无数中山人在脚下这片厚土繁衍生息……每个中山人对这人才辈出的象征和谐的土地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许多看惯了名山大川,异国风情,周游四海的海外中山人即使如何春风得意、富可敌国,但在梦中却永远充斥家的味道,充斥浓烈的乡愁……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啊!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月永远是家乡的最圆,人永远是家乡的最亲。中山永远是那些海外游子们一生唯一的家……这便是中山对海外游子最奇伟磅礴的魅力吧?中山,好一座和谐拥抱的家园!好一座和谐的中山!如梦般幸福;如梦般美满;如梦般和谐;如梦般排解愁绪,令人向往……只见绿光与和谐一同交织,旋转,凝聚,升华,突奔,幻变,激射,

  形成无数绚丽的光,永驻微明的天。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梦中的绿色,梦中的家园……光中,中山笑了……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2)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精选五篇)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1

  金秋十月,草绿花红。国庆这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在这大喜日子里,我们一行人来到美丽的港城——湛江。真是秋风送爽,绿意盎然。我们来到机场路,只见大王椰、椰子树、海枣等棕榈植物,乡土树种:芒果、勒古、香蕉、番木瓜和紫薇、凤凰木、大花紫薇等开花乔木,展现出一派南国特有的勃勃生机,体现了浓郁的南国热带海滨城市的特色。回想几年前,这条路坑坑洼洼,路面又窄又乱又脏,如今扩建后,路变得这么宽敞,湛江这个美丽的海滨的港城,真是太美了。湛江,我爱你,祝愿你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我们一行怀着节日的兴奋心情来到了渔港公园,醒目的大标题:“渔人、渔港、渔船,渔家”映入眼帘,最迷人最难忘的要数“海之恋”雕塑,还有心花开放的旱喷泉、渔乡风情、渔港渔歌、渔人之家、南海明灯、椰林沙滩、港湾钟楼等景区和景点令我们一行赞叹不矣,留连忘返,啊!我么令人神往的富有雷州半岛民俗风情的渔港公园。我们一行依依不舍地上了游车。

  大街上,“庆国庆,共创园林城市”的标语特别振奋人心,我们的家乡湛江将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

  我们来到寸金公园、南北桥公园、街心公园。你看,一座座的休闲小亭在一片绿意浓浓的小草中建起,一朵朵美丽的花在一棵棵高大的树下成长。大大小小的花坛忽如其来地出现在公园一角,给人们带来一阵阵惊喜,给人们增添了几分悠闲。再看人民大道、**东路、北桥路、观海长廊……城区的每一条道路上洁净如洗,“湛江是我家,清洁卫生靠大家”的标语动人心弦。是的,我们湛江将会向生态园林城市迈进,首先要搞好城市环境卫生,让湛江变成一个绿色的世界。

  湛江,我的家乡,我爱你,祝愿您早日成为生态园林城市。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2

  众所周知,潍坊市是举世闻名的风筝之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到这里。可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环境,总少不了各种环境污染,连大城市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却被潍坊市**巧妙的化解了。

  从前,人们总是可以看到湛蓝的天空。可是,自从汽车满大街都是,天空上不再有云朵掠过,也看不到小鸟比翼双飞并且聊天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岂不是要出大乱子!小动物们背井离乡,人们出门不仅要戴口罩,而且出门必备手电筒,否则眼前将是白茫茫的一片!潍坊市**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马上开展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首先,他们种植大量树木,因为树木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而且可以释放氧气。其次,减少市民出行开私家车,潍坊市**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站点,方便市民出行,并且分布在市里各个地方,不怕你找不到,就怕你挑花眼!

  水污染也是一项重大的问题。有些城市经常停水,就连潍坊有时也是如此。俗话说的好“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或水的质量不合格,人们怎么能活下去!于是市**立马展开了行动。不仅及时了解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并且问题很快就得以解决。人们觉得水不好喝,他们就为市民建立了接矿泉水的地方;人们家里有时停水,他们就增加水源,并且改修管道;人们发现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发黄,他们就在供水厂旁边多植树,从地下利用植物的根净化水质,这样,不仅解决了民众所关心的问题,又多植了很多树。

  据我的爷爷奶奶讲,潍坊从前是杂草丛生,经济不发达,骄阳似火的夏天,都不敢出门,因为一出门就会连个遮阳的地方都没有。现在好了,不仅有河有水,而且道路两旁树木成荫,累了就可以再长椅上坐下歇歇,也不怕那毒太阳晒得你汗流浃背。树木越来越多,空气也是极好的,呼吸一大口新鲜空气,一整天心情也是棒棒哒!

  虽然潍坊距离它发展的路还很长。但是,环境搞好了,绿化搞好了,未来发展的路就不愁。就像人生的路上虽然有很多挫折,有很多“沟”,但是,只要你勇敢克服,遇到“沟”就跨过去,你就会到达终点。这样我们潍坊人们团结一心,遇到困难勇于克服,就会前景一片光明。

  祝我们潍坊的发展越来越好,数以万计的潍坊民众团结一心!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3

  在我心中的生态城市是有生物、有水、有空气、有花园、有高楼大夏、有汽车、有游泳池、有运动场等等的东西。

  可在现实生活中,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我们要保护好这美丽的生态城市!要保护好自己的家园!那我们要怎样保护她呢?我们要养成以下几点标准:

  (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

  (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

  (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

  (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

  (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

  (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

  (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

  (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4

  夏天,我们家楼下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我和爸爸把它命名为小生态园。

  这个小生态园是一个爷爷奶奶创造的果实!这个生态园,哦,小,有花有果,但是很美!

  为什么叫小生态园?我不知道!因为这个生态园太小了!这个花园只有十一两米长,八九米宽。呵呵,小吗?

  这里的花多漂亮啊!有一株美丽的凤仙花,每朵花都想开,粉红色的花瓣上常挂着晶莹的露珠;满天都是成群的星星,开出紫色的小球,就像满天的星星发着绿光;有鲜艳的花朵,也有几簇红叶。唉,绛红色的花朵像小塔一样堆积起来;有鸡冠花,像大鸡冠花的花是红色和紫色的;还有海棠、指甲花和秋华英,还有更多没有名字的花!

  这里的水果成熟了!哈哈,红色的西红柿熟透了,圆圆的,像是我妈脖子上的玛瑙球项链;黄瓜熟了,黄黄的,弯弯的,像天上的月亮;草莓托着长长的藤蔓,草莓的浆果是红色的,就像红色的小太阳;哦,最漂亮的当然是那些葫芦了。一个大肚子和一个小肚子组成了一个乖乖的葫芦娃;有好吃的菇娘,紫茄子,花嘴辣椒。多少?

  这里很热闹!那些昆虫四处爬行,蚯蚓疏松地下的土壤,经常出来晒太阳;华在花园里翩翩起舞,光彩夺目;勤劳的蜜蜂来到花前采蜜,嗡嗡地歌唱;小老鼠也在下面挖了几个洞,快乐地生活着;我们的孩子呢,最开心的是在这里摘水果吃,爷爷奶奶呢,最开心的是在这里看花…

  多美的生态园啊!哦,小!我们都很珍惜。它给我们快乐和美丽。感谢爷爷奶奶的辛苦栽培。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5

  *日,雾霾天气越发严重,也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在日益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环境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曾几何时,天空是那么的蓝,河水是那样的清,森林是那么密……而现在,穹顶之下却是雾霾沉沉,“多瑙河”遍布中原,漫山遍野的树桩在无声的哭泣……是“敬畏自然”,还是“人定胜天”?这个问题的早就被几千年前的孟子老人家解决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但是,现在有些人却不顾以后的发展,不惜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结果却是惨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伤亡达1。3万多人;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事件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或死亡……这样的例子大的有几十个,小的不可胜数。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环境污染。为了地球以后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保护环境。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早在夏禹时期,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草木零落,然**山林”的规定;殷商时期也规定: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即把垃圾扔到街上的人要被砍手。由此说明,我们的生态意识对古人也真是自愧不如了。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污染越来越多。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不应该向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应该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呢?首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第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养成节约的好*惯,低碳生活。第三,我们要植树造林,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仅仅靠国家和社会的努力,还要依靠大家的努力。

  同学们,我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自觉地珍爱自然,积极地保护生态,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保护生态,从我做起。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3)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 (菁华9篇)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1

  早晨,第一缕阳光洒进我的房间,把我唤醒。醒后,我静静的坐着,为未来的.地球沉思,仿佛天空没有了之前那般纯净;小花小草没有之前那般炫彩夺目;小鸟的叫声也越来越悲凉;这一切的种种就是因为我们的粮仓——森林在不断减少。

  森林减少的危害和影响有很多,如果没有森林,地表水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衡层和时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森林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大大减少;如果没有森林,数千种动物将受到灭绝的威胁。注入此类的危害数不胜数,所以保护森林,我们义不容辞。

  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差,每天都觉得空气污染使得城市的天空黯然失色;在城市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用水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北方城市,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用水问题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某些不良企业把工业品制作过程中的污水不加过滤钟排出,要知道*有10亿人没水喝,2亿人喝着污染过的水,2千多万人为所喝的脏水担忧;地面到处都是柏油路,路面不易散热,不易排水,高楼大厦之间阻挡凉风,使之家庭使用空调,导致环境污染。我只举了这些例子,所以我的出一个结论:要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

  我闭上双眸,细细幻想:蔚蓝的天空上偶尔有一两群鸟儿的嬉闹,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在树梢,一两只毛毛虫慵懒的爬行着,好像在为变成蝴蝶做准备。无数美好的憧憬,浮现在我的脑海,那场景恐怕是千百万人梦中的天堂吧!

  这是哪儿?这是我心中的城市!

  这是哪儿?这是我心中的家园!

  这是哪儿?这是我心中的梦想家园!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2

  浮华喧嚣侵染了纯净的心灵,摇滚乐代替了田园诗,都市人身上的烟草香水淹没了森林里花朵的芬芳。人们*惯装饰好自己,穿梭于车流人海,却忘记还有一片飞舞着樱花碎片的森林向他们敞开。

  昔日,河岸绿树成荫、绿禾如海。可是现在,人们为了盖房子,污染坏境,乱砍伐树木。小河在呜咽,绿色在叹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柏的不屈。但现在呢?人们只知道追求生活的品质,不顾后果地乱砍伐树木,但是,我们人类又何曾想过,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呀!

  曾经,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的一位教授曾作过科学的计算。一棵中等大小的树木,按生长50年计算,其创造的直接与间接价值为:生产氧气的价值31250美元;防止空气污染的价值62500美元;保持水土的价值37500美元;防止流失增加肥力的价值31250美元;为牲畜档雨遮风提供鸟巢的价值31250美元;制造蛋白质的价值2500美元;总计196250美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呀!现在世界上的树木逐渐减少,我们人类又浪费了多少亿美元呀!

  而这一切都要起源于绿色——生命之源。是她为人类创造的一切。

  尽管有人种树,但只有一小部分,只能让森林慢慢减少。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携起手来,一起植树造林,森林就会以每年几十万公顷的速度巨增,把沙漠绿化,到那时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从地球上消失,这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还会有人问:”那森林增多,城市减少,*人口却在增多,那么多人都去哪里呢"?想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建森林城市!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都知道城市和森林可以共存,而其还是互惠互利,所以这个方法可行。在城市中植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树多了,城市的绿地就多了,想一想,在林中的感觉是多么美好,春天躺在草地上比躺在床上还舒服,毕竟我们以前还是与大自然和*共处的。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园林城市!想让这二者合一,最重要的还是得有我们牵针引线,种一颗树就是等于把一条线牵向森林我们每人都种一棵树,千千万万的红线都会连起来,一起把森林拉*城市,让森林的脚步离城市越来越*。

  来吧!我亲爱的人们,只要你做了就不会后悔,只要你努力去实现那份绿了,那绿就永远不会消退。静下心来去体会那份绿的美,你听见绿色——生命之花绽放的声音了吗?

  所以,放开双手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城堡吧!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3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花儿娇艳欲滴,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就像我刚刚学完的《草原》文中说的:“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就是我心目中的绿色家园——没有污染,只有鸟语花香的森林城市。

  然而,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恰恰缺少这个颜色——绿,闻到的不是新鲜的空气,而是汽车排气管排出的废气;看到的是满天飞的灰尘,而不是琳琅满目的花草;听到的不是人们的欢歌笑语声,而是一句句抱怨空气差的埋怨声……现实往往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所作所为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吗?

  在我们生活的周边,有“阳朔之山、西湖之水”美誉的人间仙境——肇庆七星岩,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有“天然大氧吧”之称的——肇庆鼎湖山。肇庆的山美、水美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吸引了众多的商家,因此也带动了我们肇庆的经济发展,这本是一件美事,可是*年来肇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全省空气质量排名,肇庆PM2.5*均浓度79微克/立方米,是全省排名最差的城市之一。为何肇庆空气污染这么严重?据从环保部门了解,主要是陶瓷产业拖累肇庆,当然除了这汽车的废气污染,

  劣质食品的污染,更有人为的乱扔垃圾等……假如有一天,嫩绿的小草因为肆意的摧残而夭折;参天大树因为无情的乱砍乱伐而不再绿树成荫;快乐的小鸟因为严重的生态不*衡而生命绝迹;辛劳的人们因为空气的浑浊和吃了有害的垃圾食品而不再精神焕发;自由自在的鱼儿因为水质的污染而不再活蹦乱,雾霾弥漫的天空让人精神不振,沙尘滚滚的大街让人窒息,难道就是一天多洒几次水可以解决吗?想想这些是多么的可怕、可悲!

  如果我们能多一点环保意识:每天尽量少开车,减少汽车废气的排放,那我们就能感受到空气的清新;如果企业集团能够做好工厂排污处理,水源就能得到保护;如果能使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就能节省资源;如果能做到环保购物,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盒、筷子,这样就不会有大片森里的毁坏;如果多种植一些花草植物,让他们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良好的低碳生活……如果这样:那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的生物,将会远离疾病、灾难和痛苦,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我心中的绿色家园——肇庆鼎湖,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来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爱护我们的环境,营造一个充满爱、充满快乐、洋溢着绿色的家园!与绿色同行,让绿色的种子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让我们明天的生活更加轻松美好!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4

  “孩子,快来看,国家要创建森林城市了呢!”我一进门,报纸迷爷爷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我急忙凑上前去,看着报纸上的效果图,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了梦幻的王国……

  我来到了一片绿色的世界,这里既有参天的千年古木,也有正在成长的幼小树苗,树藤悬挂,到处都是生机。每一棵树都长得极茂盛——松树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像尖尖的长针;桂树褐黄色的根系盘综错节;鹅掌楸高大挺拔,叶子分三瓣,好似白鹅的脚掌……这些蓬荜的植物,把刺眼的阳光分的七零八碎。再向上看去,所有的树干在中半段裂开,支撑着幢幢高矮适中的房屋!一架长长的软梯放下来,成了“上树的道路”。

  树下开着当季的花——有金灿灿的迎春;粉粉嫩嫩的桃花;雪白纯洁的梨花,更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和科学家新研究出来的荧光植物,正散发着幽幽光芒……

  “小鹿啊,快来吃点吧!”一声甜甜的话语,随之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花裙子的女孩在喂一只身披淡黄色皮毛的梅花鹿。女孩灿烂的笑容与小鹿具有优美线条的身躯交相辉映,点亮了美好和谐的一片天地。

  “小麦,你在发什么呆,快去背书!”妈妈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这才发现,刚才美好的一切只是我的幻想。

  其实,真正的森林城市需要我们携手共创——多多植树、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珍惜资源才能让幻想中的森林城市变为现实,才能让宇宙中这一颗蔚蓝的星球变为绿色的家园!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5

  古往今来,我们人类从原始社会但现在,便是开始了追求“时尚”。可是,时尚又是什么,是香水代替花儿,或是宠物代替动物,还是一大堆东西堆在一起代替普通衣物?我想不是的。人类越来越追求一些东西,如,金钱。

  许多商人为了更加赚钱,乱砍乱伐。原本几乎是绿色世界的地球,很多树木已被砍的不堪入目。

  有些树木用来做家具,有些用来做纸巾……可是那些商人殊不知这些树木的重要性,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

  如果说天空是一座防御墙,那么森林便是控制这座墙的人。如果说,太阳是一个炎热的火球,那么森林便是冬天。如果说,沙尘暴是周瑜,那么想必森林就是诸葛亮了。

  但是,你想想。如若我们乱砍伐树木,我们地球上大约有70亿人,每人砍一棵树,那么多树木,想想都后怕。反之,要是每人都种一棵树。恐怕,撒哈拉沙漠也会变成绿洲。到时候撒哈拉沙漠可是要改名咯!这下可变成世界上最大得撒哈拉绿洲了,它可就不是以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为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绿洲了。

  森林具有抵抗沙尘暴的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将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清新的空气,那么,假如我们真的像上面所说没人种一棵树,那么沙漠也会变成绿洲但是,肯定有人想说,树种太多,城市里也种上树,难道不是占位置?如果这样,我可要反驳你了,把树种进城市,大家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又可以乘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森林还可以消除水患,这种树还真是好处多多!

  只要让我们的世界多一点绿,就多一点清新的空气!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有错。我们的的确确应该为了森林,为了环境为了子孙后代多种点树,少浪费纸。

  人类啊!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树木对我们的作用,没有了它。我们也活不下去啊!不要再去破坏环境了。昔日那清澈见底的小河,已成一堆垃圾围绕的“臭水河”,昔日那绿树成阴的街道树木也只剩下几棵“残花败柳”。如果我们再随意摧残大自然,大自然可不是就给我们几场沙尘暴那么简单了,可能我们都不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如果我们再执迷不悟。哎!注定有一场天灾会降落人世,到时有再多钱又有何用?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了美好的地球共创森林城市,迎接那片蓝天吧!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6

  “地球爷爷已经很累,默默承受人类的罪;地球爷爷意冷心灰,每天流下伤心眼泪;地球爷爷小小心愿,还他一片纯净空间;地球爷爷深深渴望,希望地球是最美的地方……”走在路上的我,又不禁唱起了这一段歌,这歌里,流露出了地球爷爷的真情与渴望,这歌里,也包含了浓浓的悲伤、百爪挠心的痛苦!

  现在我居住在绵阳,也就意味着我就是城里的一份子,我就是绵阳人!可是,当我抬起头一看,我梦中的家园竟是如此的令人失望——简直就是一座废墟: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小汽车狂速飞驰,多么威风啊!可你们不知道,那车后的烟筒里排出来的烟气是多么的.灰暗,多么的可怕!整个城市里“硝烟弥漫”,难道享受着风的你们就没有一点儿责任吗?广阔的河,曾经是多么的清澈,多么的凉爽!可如今,是多么的浑浊,多么的肮脏!河里的小鱼小虾,一条一条的离去,慢慢的失去了他们挚爱的亲人、朋友,他们又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助!难道只有人类是生命,他们就不是生命吗?那些畅饮着饮料、品尝着美食却又把剩下的垃圾瓶罐随手一扔的人们,这跟你们就没有一点儿关系吗?惨不忍睹的城市何时才能被拯救呢?

  快快觉醒吧,人类!这毕竟是我们的家园!您就心甘情愿居住在这样一个恶劣环境下的城市吗?快快觉醒吧,人类!这毕竟是我们的依靠,没了它,我们还如何继续生存?难道只有等到无可挽救的那一刻,才能够真真正正的觉悟后悔吗?如果家园都不爱,我们如何谈未来?快拿起你手中的“武器”,与那些顽强的病菌垃圾抗争到底,快随着那些清洁工们,一起清理城市脸上的麻子、斑点,一起保卫我们的家园,扞卫我们伟大祖国的尊严!另外,我们还需知道,大树也是我们美化环境美化城市的得力帮手,我们一定不能去伤害他们,砍伐他们,他们也就像是一个个坚定的士兵,奉献自己,只为他人!多一片树林,就多一份健康,多一片树林,就多一份希望!我们要多多植树拓绿带,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让人们的脸上更有精神!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家园,让绵阳更美丽,地球更精彩!

  快快快,地上有一处垃圾;快快快,好心的人快将它捡起;快快快,不要随地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快快快,快点行动起来……

  “地球爷爷恢复健康,天空纯净不是渴望;地球爷爷露出微笑,人与自然和谐美妙;地球爷爷无限欣喜,绿色覆盖每寸土地;地球爷爷展望未来,期待生活越来越精彩……”写着写着,我又唱起了这一段歌,这歌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痛苦,反而,我看到了我正期待的未来!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7

  我生活在一个风景优丽、环境优美的城市—高密。这里有著名景点郑公祠、莫言旧居......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到这里来。可最*几年,不知怎么天气情况异常不断,持续雾霾天气、干旱、大气污染爆表等现象让我不禁奇怪,高密怎么了?怎样才能高密恢复以前绿树成荫,空气怡人的“美貌”呢?我觉得要保护环境,首先要保护树木。有的人觉得森林可有可无,任意砍伐,破坏环境。其实森林对人类有很多很大的作用和帮助: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打,水土不易流失。大风遇到防护林地带就被大大的减弱风力;暴雨碰到树林,力量也会大大的减小,雨水从树枝上流到土地上,被树木粗大的根挡住,便融入地下水,滋养树木和附*的庄稼。森林还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氧气的制造厂。森林还能够滞留空气中的粉尘、消除烟雾,使空气清新。此外,森林还有消除噪音和隔音的作用。它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有人做过一个测试: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菌量,超市是4000000个;公园是1000个;而在林区草地是55个。

  破坏森林就等于破坏了我们的家园,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水土流失、流沙淤积,堵塞水库河道、环境恶化,灾情频繁。海南省万宁县的森林覆盖率原来高达63%,由于有森林调节,本世纪四、五十年代没发生过干旱。后来,人为的破坏使那里的森林覆盖率降至9.8%,从此以后,自然灾害纷至沓来,从60到70年代,*均每10年就有6年闹旱灾,致使21条河的河水断流,3/4的农田受旱减产,25个水库干涸。特别是森林被毁,使一些珍稀动物失去繁衍基地。那里的动物就难以生存。我国的海南坡鹿、华南虎、黑冠长臂猿等珍贵动物都由于生境遭到破坏而濒临灭绝。

  保护森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外边吃饭时拒绝用1次性筷子,竹牙签、一次性纸杯、不带火种去森林,避免引发火灾,引起森林树木烧坏。大量种植树木花草,做好森林防火措施,这都是可以保护大自然的方法。

  高密市林业局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新年一开始便开始了植树造林活动。据了解,截止到2012年底,高密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5%,居潍坊前列,今年计划植树将达到1000万株以上,目前,各镇(街、区)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正陆续铺开。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密也会恢复原来的美貌,变成一个美丽的森林城市。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8

  今天,我做完作业,就躺再沙发上看书,看着看着,就来到了一个森林城市!当我来到了马路上,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奇怪的是汽车后面没有尾气。人们都发明了太阳能汽车了,真是别出心裁呀!而且汽车和汽车之间会有一种互相排斥的力,将汽车和汽车之间排斥到30到45厘米之间。这样就不会堵车了!我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垃圾车,我奇怪的说:“这一个垃圾车为什么没有垃圾,却又很多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呢?”垃圾车回答:“现在,广大的人民发明了我,我可方便多了呢!我闻见垃圾的味道会将吸进来,因为我有一个特殊的技能——闻!垃圾进来之后我进行处理,把垃圾变成食物或生活用品。再把东西分给人们!”我惊讶的说:“垃圾车也会说话呀!!那也太高级了吧!”我走着走着,累了!到了一片鸟语花香、洁净明亮、一尘不染的森林。现在人们住在凹再土地的上面,如果,你想上去就按一下“上下房”房子就渐渐地升上去了!这里的空气那么清新,原来是种了很多的树啊!晚上我就在这里住下了,早上我感到很舒服!我继续走。接着,雷雨交加。“啊,下雨了!!”我大声的说。我见下雨了立刻就跑,跑着跑着看见行人们却不是那么着急,而且拿出大大的车子正要接什么东西呢。过了一会儿,我想明白了!雨在下可没下在我的身上啊,只是下在树上和该下的地方。其他的雨会自动变成食物轻轻的`落下来。你可别担心,吃了这食物,能使自己长寿、健康、也不会变胖,而且会把你的体形调为正常。哇,真是太神奇了!我高兴地又蹦又跳,我被惊醒了,回到了现实中。

  我想:未来的家园真是太令人向往了。要想梦想实现,就要努力学*,让梦想成真!同学们,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啊!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森林城市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征文9

  一纸诗书一年华,一剪梅花一溪月,一树菩提一烟霞,一方故土一抹绿。——题记

  蛙鸣夜,轻启窗,皓月新,蟾光入,夏风畅,梦已深……在这美妙的夏夜,我渐渐步入梦境,那梦中的一抹绿意使我快步前行。

  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祥和。*处,树叶掩映之处,隐约露出质朴而又饱含古韵的屋角,还有声声鸟语,悠悠地在叶子间隙传递。

  遠处,如浪涛般的云雾扑向黛色的山峦,而山峦却欣然藏匿于远如梦般的烟云之中。我不禁登上峰顶,渴望能好好欣赏一番这黛色的一切。

  微曦渐明,群峦慢慢掀开其朦胧的面纱。顿时,绿色的精灵围绕着我,也围绕着这一方天地。我放目远眺,欲将这所有的所有都深深地烙在脑海之中。“哟!那不是我的家园吗?”说着,我便奔向山脚之下的故乡。

  徐步行走在熟悉的街头,清新而又充满泥土芬芳的空气,使我不由贪婪地多深吸了几口。累了,便坐在干净而又宽大的长椅上,小憩一会儿。风会轻抚我,鸟儿会为我献上一曲动听的歌。抑或立于江边,看生命之水缓缓流入每一个人的心间……

  不知何时,细雨纷纷。蓦然回首,这江南的故土温文尔雅,柔情似水,恰似一幅意蕴深长的水墨画。虽说是夏,似乎又带来一抹只有春才有的绿色的江南之景。十里绿柳缱绻堆烟,迎着烟雨,我沉醉其中。

  人影渐增,雨不仅抚着这儿的飞檐龙吞,敲着这儿的风铃玉栏,也激荡起人们心中的那一抹绿意。哦,我知道了!生长在这浓郁苍翠的土地上的人们,心中都怀揣着绿色的梦,他们依赖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这片土地,同时也捍卫着这片土地的一切。

  我不由得敬佩起这些绿的保护者。

  抬头远瞰,温柔斜晖返照,天涯海角归云。千山鸟雀鸣欢,觅宿投林成阵。野兽双双对对归家,飞禽族族群群回巢。一勾新月清浅,万点明星光耀……

  日上东山,我从梦中苏醒,回想着那充满绿意的梦。

  这或许便是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吧!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4)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 (菁华5篇)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1

  大悟县城关镇双河小学地处107国道和京珠高速连接线南侧,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曾先后被评为市“示范学校”、 市“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市“花园式学校”、县“绿色生态校园”。在全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人人关注环保的今天,“绿色、人文、生态、文明、和谐校园”已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一年来,学校以创建市级“绿色生态校园”为契机,强化学校硬件建设,营造绿色环保氛围,构建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绿色生态校园”的创建,不仅使校园变得绿树成荫,景色优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如今的双河小学,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相得益彰,学校真正成为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永远充满春天般蓬勃生机的“绿色生态校园”。

  一、科学规划,营造绿色环保浓厚氛围

  让绿色着装校园,让校园回归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环境建设已成为学校校园建设的一种理念。2009年以来,双河小学大力打造“绿色、人文、生态、文明、和谐校园”,极力营造绿色环保浓厚氛围。为了保障学校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周明朝任组长、由副校长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及班主任和骨干教师为成员,具体落实“绿色生态校园”创建相关工作。学校制定了《双河小学中长期环境发展规划》、《双河小学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方案》,把关注绿色环保教育、关注青少年学生心灵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纳入到学校的长远规划中去;把“绿色生态校园”创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结合起来,与学生*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增加校园绿化面积,提升学校的绿化品位。学校还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站等阵地和载体开展环境教育,极力营造绿色环保浓厚氛围。

  二、强化管理,建立绿色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要创建“绿色生态校园”,必须明晰创建的责任和措施。学校根据湖北省中小学“绿色生态学校” 创建标准,制定《双河小学校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双河小学校环保教育制度》、《创建绿色学校保障制度》、《绿化制度》、《规范化班级评比制度》、《班级卫生常规》、《环境教育活动要求》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创建工作。学校把创建工作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的常规措施,坚持校园环境卫生监督岗、周二卫生日活动和校园环境标语征集活动。为了加强监督,学校建立红领巾环境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小分队,推选环保小卫士轮流值日,不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由于目标明确,内容清晰,措施得力,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当你走进双河小学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季长青的花草树木、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融洽的人文景观,虽不见富丽堂皇的建筑,却透着沁人心脾的清新和典雅。

  三、注重渗透,构建环境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普及环境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了保证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本地实际,在学校与地方课程中开设环境教育课。为了充实环境教育内容,教师主动上网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图片、新闻,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拿来与教师、学生共享。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在各科的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让每个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教研组都重视在教学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年级各备课组均制定了环境教育渗透计划及共享资料,并做到有时间、有措施、有落实。很多老师都能在日常教学中联系当前的国际国内的环境现状,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思想品德组注意国内外有关环境的大事,如气候大会、臭氧层保护会议、地震、沙尘暴、海啸等;体育组则重视环境、气候和场所对训练以及比赛成绩的影响;科学组则积极开展有关环保的主题班会或知识讲座,积极宣传环保意识,使同学们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拓宽渠道,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参与环保实践、培养环境保护动手能力是学校环境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环境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一是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境知识教育。学校在每周举行升旗仪式时,要求在**下的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蓝天、爱我家乡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教育中;以“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为主题的班会课新颖、活泼,故事、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环保知识。二是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征文活动。学校举办了环保知识竞赛,开展“我心中的绿色学校” 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以学校主人翁的身份为学校的绿色生态建设出谋划策。三是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重大纪念日是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最佳时机,学校认真组织专题活动,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人口日”、“地球日”,聘请环保专家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等活动;植树节发动学生植绿护绿,为班级献花,为学校添绿。四是走向社会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在环保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研究课题:有的研究树木花草对空气净化的作用;有的研究大悟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原因;有的研究本地白色垃圾的现状及整治措施;有的研究废旧电池的危害,义务回收废旧电池;有的研究学校的规划布局,提出校园绿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能力,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五、加大投入,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年来,学校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策略,在原有基础上努力筹措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拓展绿色空间。

  学校的环境建设根据“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园,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为一体”的原则,营造校园绿色文化,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2011年,学校投资十余万元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目前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设计科学。学校还利用楼梯间、长廊、标语牌、宣传栏等开放空间,在校园文化设计理念中创设各种环境教育内容,从知识性内容、提醒语、环保宣传到学生活动成果展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增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大悟县城关镇双河小学将以此次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逐步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最终达到环境与教育的和谐、环境与人的和谐,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2

  森林被大家很形象的称为是地球的“肺”,它有着非常非常多的功能,一个是森林可以调节气候,提高空气湿度,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能量转化的条件;另一个,是森林可以净化空气,碳密集的城市地区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而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大大将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可以过滤空气,养护清洁的水,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森林的好处是数不完的,如果城市和森林可以很完全的融为一体,那么,多么的令人期待。

  生命需要绿色,人类需要蓝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想象一下当我们每个清晨醒来,推开窗户,深深地呼吸着饱含着水分的清新空气,映入眼帘的都是苍翠的青山和绿水。视线被绿叶所吸引,它们在阳光中欢快地跳跃着,随着微风轻轻荡漾,又随着那绵延起伏的“绿毯”而遨游,小鸟们用它们的短歌演奏出清脆又欢快的歌曲,轻轻敲打着我的耳鼓,随着微风吹送过来的是一缕缕花草树木的清香,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是多么美好啊。我们不能播种出一片森林,但我们可以种下一棵绿树,千千万万的绿树,终会有成林的时候;我们不能制止工厂的污染,但我们可以拾起地上的一块垃圾,天空有我虽没变蓝,但地上有我可以变绿啊!我们不能直接去上面为我们赢来森林之城的荣誉,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一弯腰,一抬臂,举手之间为森林城市尽一份微薄之力!森林城市是我家,一起努力为大家!为绿色,为生命,为大家!

  首先,我们应率先成为创建森林古城的宣传志愿者,通过我们的宣传让身边的群众,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让创建工作成为深入人心的自觉行动,从而形**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通过我们影响的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都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其次,倡导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古城。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能踏踏实实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最大贡献。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珍惜资源、植绿护绿,搞好自己居室、阳台、庭院的绿化美化,种植花草树木。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3

  森林被大家很形象的称为是地球的“肺”,它有着非常非常多的功能,一个是森林可以调节气候,提高空气湿度,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能量转化的条件;另一个,是森林可以净化空气,碳密集的城市地区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而森林的光合作用可以大大将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还可以过滤空气,养护清洁的水,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森林的好处是数不完的,如果城市和森林可以很完全的融为一体,那么,多么的令人期待。

  生命需要绿色,人类需要蓝天,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想象一下当我们每个清晨醒来,推开窗户,深深地呼吸着饱含着水分的清新空气,映入眼帘的都是苍翠的青山和绿水。视线被绿叶所吸引,它们在阳光中欢快地跳跃着,随着微风轻轻荡漾,又随着那绵延起伏的“绿毯”而遨游,小鸟们用它们的短歌演奏出清脆又欢快的歌曲,轻轻敲打着我的耳鼓,随着微风吹送过来的是一缕缕花草树木的清香,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是多么美好啊。我们不能播种出一片森林,但我们可以种下一棵绿树,千千万万的绿树,终会有成林的时候;我们不能制止工厂的污染,但我们可以拾起地上的一块垃圾,天空有我虽没变蓝,但地上有我可以变绿啊!我们不能直接去上面为我们赢来森林之城的荣誉,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双手,一弯腰,一抬臂,举手之间为森林城市尽一份微薄之力!森林城市是我家,一起努力为大家!为绿色,为生命,为大家!

  首先,我们应率先成为创建森林古城的宣传志愿者,通过我们的宣传让身边的群众,了解创建工作的意义,让创建工作成为深入人心的自觉行动,从而形**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通过我们影响的带动周围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意识,都投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

  其次,倡导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古城。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其实只要我们每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能踏踏实实做好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对创建森林城市的最大贡献。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的行动,朋友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等。珍惜资源、植绿护绿,搞好自己居室、阳台、庭院的绿化美化,种植花草树木。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4

  以前的*风景殊丽,可如今呢?固然是黄沙飞舞,灾害侵袭。我国森林以每年几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眼前,人们为了金钱而剥削大自然的身 体,乱砍树木,一度得扩大城市,减少森林,把*的绿衣破坏的支离破碎,即使补上也要留下补丁。这就是事实。

  尽管有人种树,但只有一小部分,只能让森林慢慢减少。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携起手来,一起植树造林,森林就会以每年几十万公顷的速度巨增,把沙漠绿化,到那时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从*的版图上消失,这是每一位*都希望看到的! 但还会有人问:”那森林增多,城市减少,*人口却在增多,那么多人都去哪里呢"?想解决这个 问题,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建园林城市!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都知道城市和森林可以共存,而其还是互惠互利,所以这个方法可行。

  在城市中植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树多了,城市的绿地就多了,想一想,在林中的感觉是多么美好,春天躺在草地上比躺在床上还舒服,毕竟我们以前还是与大自然和*共处的。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园林城市!想让这二者合一,最重要的还是得有我们牵针引线,种一颗树就是等于把一条线牵向森林我们每人都种一棵树,千千万万的红线都会连起来,一起把森林拉*城市,让森林的脚步离城市越来越*。

  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园林城市!现在全世界面临着全球变暖的危机,森林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树林就像天然的大空调,帮我们地球调节温度。森林还可以锁住水分。 让城市和森林携起手来,一起创建园林城市! 把森林移进城市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为创建园林城市添一砖,加一瓦!

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征文5

  森林城市,我们共同建设处处鸟语花香,四季百花齐放。放眼望去,绿色一片尽收眼底,步步花香扑鼻而来,声声入耳万鸟鸣唱。

  这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森林城市。低碳环保是城市的一大特色。没有烟囱排放的污烟,没有汽车的尾气,人人提倡环保出行在大街上,人们唱着百花歌,踏着环保自行车;提着公文包,坐着光能、水能叫车;背着书包,带着红领巾悠闲地走在各个角落都有的*行电梯。森林城市中,没有树木的砍伐没有机械、汽车……的噪音,鸟鸣声不绝于耳,人们生活和谐、美满,不见垃圾的存在,纸团、果皮……都能变废为宝,产生新能源,造福更多的人类。

  站在高楼向外眺望每栋楼外面穿着一件绿衣,墙外是一种类似于爬山虎的植物,任何一种水果和爬山虎嫁接,爬山虎把跟深深扎进石头里,他的生长速度十分快,不久就能爬上高楼,是高楼增添绿色。这样不仅是高楼更加坚固,且站在窗口还能随手采摘水果,绿色、环保、卫生。住在屋子里,冬暖夏凉。最有意思的是,墙外的植物一年四季会散发出若有若无的香气,使人心情舒畅。城市的绿化充足。处处可见花草树木。不管是马路上,还是大街小巷的顶上都重要青草、薰衣草等生命力顽强的草。人走出家门就会踩在松软的草地上。晚上,人人可以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多么惬意呀!每件店铺门口都有一颗大树大树底下都有一个小型的蓄水池,雨水会通过下水道流到那里,储存起来。

  森林城市,我们共同建设,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绿色拥抱蓝天,让人人健康生活。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5)

——城市生态实*报告通用10篇

  城市生态实*报告 1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房在同一个*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城市生态实*报告 2

  目录

  1实*概况

  2实*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的建议

  1实*概况

  1.1 实*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效果和教训:

  1.3.1实*效果:

  总结实*的所得,实*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实*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时能做得更好!

  2 实*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

  城市生态实*报告 3

  目录

  1实*概况

  2实*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的建议

  1实*概况

  1.1 实*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效果和教训:

  1.3.1实*效果:

  总结实*的所得,实*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实*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时能做得更好!

  2 实*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

  城市生态实*报告 4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城市生态实*报告 5

一、实*概况1.实*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2.实*路线及内容:2003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结束。3.实*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二、实*记录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2."世外桃源"--燕南园:(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3.静园: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4.未名湖: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5.蔚秀园: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6.海淀公园: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8.颐和园南如意门: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岸边处还有垃圾。9.颐和园内: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的一大收获。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结束。三、分析与讨论注意到这次实*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

  城市生态实*报告 6

  目录

  1实*概况

  2实*记录

  3分析与讨论

  4实*心得

  5参考书目

  6对实*的建议

  1实*概况

  1.1 实*目的:

  增进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发现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2 实*时间以及内容:

  时间:XX年4月5日

  路线:从北大地学楼出发,沿着燕南园,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到蔚秀园,穿过承泽园到海淀公园,经六郎庄,直至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到万寿山北坡。沿途观察当地的建筑,植被,动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动,并向遇到的人展开一些调查,获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实*效果和教训:

  1.3.1实*效果:

  总结实*的所得,实*的主要目的都达到了。这次实*使我对于城市中人与环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感性的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因此使得自己以后思考问题能站在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

  1.3.2实*教训:

  但由于是第一次实*,实*经验还不是很足,特别是到了颐和园后,由于颐和园的秀丽风光并且有些累了,有些放松,所以遗漏了许多细节,使得这次实*并不是很圆满。同时这个教训也应该谨记,争取在下次实*时能做得更好!

  2 实*记录

  本部分将以路线和我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的概括在实*中所见到的各个方面。

  2.1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的“世外桃源”,我们去时正好是在春天“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时候,燕南园一片绿色。其中的楼房大都建于50年代,带有西方建筑的风格。在一个垃圾周围,我们看到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耐践踏的植物。在燕南园里我还看到了一片在这嘈杂的城市中难以见到的一片绿地,里面自然生长着的植物,说得出名的说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种,这与我们在公园中所见到的人工的单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而在这绿地中我还同时看到了蚯蚓粪。在园中,我访问了一位正在修剪树枝的女士。当问及对住在燕南园的感受时,她的语气充满了自豪,她说到:“这么好的地方,有这么多的古树,这么多的植物,有时候还有许多小鸟,在哪找的到?!”同时她还表示在燕南与别墅中,她愿意选择燕南。也许别墅中也会有树,然而她认为那里的环境过于人工化远不及燕南的自然环境舒服。在离开燕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这处于一片碧绿的楼房中有些的墙壁上爬满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与这古香古色的建筑形成了对照,给人以一种古朴之感,这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

  2.2 静园及其附*:

  静园的草还带有些黄色,静园原来是一片苹果园,因为修盖新图书馆而将这苹果园该成现在的样子,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静园中的人并不多,不大的静园反而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静园后面的园子到是已经呈现出一片绿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绿荫,给人一种与静园不同的.感觉。然而很遗憾的是,由于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许践踏。在南北阁的屋檐下,我们发现了小鸟以及它们所筑造的窝。

  2.3 未名湖及其附*:

  从静园出来,我们沿着小山坡间的路到未名湖。这条路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一两个人在这静谧的山坡上大树下看书。未名湖边的柳树已经发芽,随风飘舞,给人以“杨柳依依”之美感。粉红的桃树也已经开花,夹杂于万绿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在翻尾石鱼旁边的一块小沙滩,沙滩上有着许多小草,中间有一条路。这个沙滩与翻尾石鱼连成一体,是未名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然而老师告诉我们小沙滩上原有一块介绍翻尾石鱼的碑,是后来才移到沙滩前面。

  2.4 蔚秀园:

  我们从西门出直接进入蔚秀园。进入蔚秀园,我看到的是有些萧条的景色,还有一个充满脏水的河,河边有些野草。在这小河旁边,我访问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诉我,她还是喜欢住在这里面,虽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边,我们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个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难见到的画面,一群老太太在剪野菜,还有两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对情侣在看书。此时大概已经9点半,太阳已经有些大了,然而,由于山包上的大树遮挡了阳光,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极好的乘凉之地。那两个小男孩告诉我,他们觉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觉得住在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其他地方没有的小山包,他们玩的东西玩的花样比其他人更为丰富。当我走*这些老太太时,却诧异地发现她们竟然是将这些野菜连根拔起,而她们并不认为这会对这小山包造成破坏。而矛盾的是,这些老太太告诉我们她们都很喜欢这个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万泉文化公园:

  进入万泉文化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以及其后的一片草地。因为是周末,玩的小朋友比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对带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诉我他们经常带他们的孩子来这玩,因为这视野开阔,空间大,空气新鲜,而他们更为喜欢带孩子在草地上玩,因为游乐场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伤,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喜欢在草地上玩。但让他们不满意的是,广场中的树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乘凉的地方。告别了快乐的一家子,我却发现在离他们不远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勿践踏”四个大字。

  接着,我到了公园的广场。从上向下望,广场并非很大,有着不少人在广场中滑冰。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水池但并不喷水。在广场的左边,设计师们刻意搁置了一些横放或者竖放的大石柱,让我觉得有些冷峻,石柱上坐着一些老人,其中有的用书遮挡着太阳。在广场的周边,等距放置着一些美观的圆球,广场的外围有着一弧形的比广场地面略低的“河道”,但其中并没有水。我访问了一对坐在广场右边的老年夫妇,他们觉得这个广场树太少,以致于没有一个乘凉纳荫的地方。在提及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他们认为那些在草地上玩耍的人素质太低,既然已经是不允许了,就不应该这样做;这种不遵守公共道德,应该给予指责。这个回答让我感到很惊讶。

  2.6 到颐和园的途中:

  途中,我看到的是一幅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建筑没有了城市的现代化和整洁,有些凌乱,肮脏,带有些乡土气息,应该是处于城乡过度带。同时还看到一片正在建设的工地,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著名的京西稻区。后来因为北京缺水,而农业又是耗水最大的用户,所以将农田除去了,而代之以正在建设的绿化隔离带。

  2.7颐和园:

  在颐和园南如意门前,昆玉河的两旁是用水泥铸成的堤坝,看起来很干净,然而却没有了河流的弯曲美和自然美。在桥上,我们访问了一对中年夫妇,他们告诉我原来昆玉河的**是自然的河堤,但是由于没人管理,很脏,而现在好多了,如果以前也有人管理的话,也如现在一样干净的话,他们还是更喜欢以前自然的河堤,有着自然美,不象现在显的有些生硬。

  颐和园中有条西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在西堤旁的湖中,我看到湖水有些儿脏,似乎是被污染了。然而走*一看,才发现,那不是污染物,而是湖旁大树落下的枯枝败叶堆积而成。这枯枝败叶,对怎个湖泊生态系统能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这样堆积究竟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呢?

  顺着西堤向前走,在老师的指引下,我看到了昆明湖旁的湿地,据老师讲解,这片湿地是有芦苇和茭白所构成,生物产量很高,对净化水质起着关键的作用。湿地是否还有其他的作用呢?

  最后的一站是万寿山。老师带我们看了一个几百年前的保持水土的工程。这儿的山并非如其他一般呈一坡状,而是一层一层的呈阶梯状,感觉有点象梯田。这样做加强了雨水下渗,减缓了沙下流的速度,从而使得山坡上的水土得以有效的保持。在山的另一边,我们看到了侧柏。侧柏适应于碱性环境,耐干旱,能够自己生长无须人工管理,然而现在由于人工的干预,已经使的它的生长受到影响。

  3 讨论与分析

  本部分将对2中所描述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

  3.1 人对自然的需求: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动物有着一种亲*自然的本性,这些自然环境带给人的愉悦之情是那些人工环境所不能替代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然而,

  城市生态实*报告 7

  1. 实*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 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 实*路线及内容:2003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结束。

  3. 实*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记录

  1. 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区内都有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设施。而且每区的地都是用橡胶铺的,软而不滑,这是在很多小区或公园里面被忽视掉的。

  7.去往颐和园的路上:

  在万泉河边,被眼前景象惊呆,河床中已没有水,只有一层散发恶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匮乏,使其没有了生机。

  经老师讲解,路上那些穿着“铠甲”的树木是皮很名贵的杜仲。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种在路边,给树木的养护添加麻烦。是为了让路人认识新植物吗?树上没有挂牌,而且让人认识到它的珍贵之处,树就更危险了。是它适合种在此处,或是它长成后别有一番景象吗?

  到了所谓的绿化隔离带,是将“京西稻田”除掉后的产物,觉得还没有路边的树多,土倒是不少。老师介绍一种名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该种先锋植物,无人管理,也可茁壮成长。

  8.颐和园南如意门:

  门前就是昆玉河,又称京密引水渠,岸边已被固化。该条河流同八一湖相连,构成了所谓的京城水系,已经成了人们游北京的一条水上路线。驶过两条游船,但均没有按照当初开通此路线时所说的,为保护水体,将窗子封住,不知会给河水带来多少垃圾。

  采访中,得知以前的岸边满是树,水里鱼也不少,但为了修路,树砍了,岸修了,现在鱼不见了,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多,又没有树,土也很大。我仔细观察河水,发现水中有不少水草,靠*岸边处还有垃圾。

  9.颐和园内: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构成,两者均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桥而行,一路杨柳依依,桃花盛开,同门外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欢这里的风景,觉得“没白花门票钱”,反面的声音没有听到。

  湖边老师讲解由芦苇和茭白组成的湿地系统,这种滨水系统,净生产力高,不仅美化环境,还可以造福环境。我夏天来游园的时候,绿色的芦苇配上蓝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当时不了解它原来还有这么多生态功能。对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是此次实*的一大收获。

  公园中正在进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树木的围帐将工地与游览区隔开,从远处看,围帐和园中的花草融为一体,不仔细看,简直无法分辨。这比起那些路边常见的突兀的围帐,更让人觉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条管道从工地延伸到湖边,乌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围帐很高,无法看到里面,不知这水是施工后的废水,还是将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时,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几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显眼,老师不讲,我是不可能发现的。工程对山体的改变不大,只是将山坡改造成鱼鳞状,有点象阶地,这样可以加强下渗,减缓水流的速度,从而预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这只适用于水量不大的时候。

  在山上还看到一些丢了脑袋的佛像,对取走佛祖脑袋的人颇不理解,这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约下午两点在山上解散,实*结束。

  三、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中不论是老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部分想着重探讨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1. 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行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则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老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服,使人产生深刻的体验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基础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赞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能够有较高的清晰度,更能够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老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益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基础,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合适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 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行公园、庭院绿化,均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也是广大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行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部分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能力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行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

  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如果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了解植物的*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基础。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William 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行其他活动,而这正是现在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遍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四、收获与问题

  实*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在实*的过程中,经老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讨。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究竟具体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城市生态实*报告 8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房在同一个*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城市生态实*报告 9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

  “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场地。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

  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

  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房在同一个*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湖附*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6、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

  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城市生态实*报告 10

  一、实*概况

  1.实*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

  2.实*路线及内容:20xx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行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行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老师讲解;约14:30实*结束。

  3.实*达到的目标: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实*记录

  1.逸夫二楼经图书馆至燕南园途中:

  在图书馆前回望,通往东门的那条路,左边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边是教学楼,仅有的那片可怜的草坪是看不到的。虽还是春天的早上,但还是给人一种热的感觉。也许因为是新建不久的,路两旁几乎没有一棵树。北京春季多风,有时还会夹杂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个小型“沙尘暴”,令这条路有些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头疾走,当然这种情况在出了东门以后也没有得到缓解。缺乏绿色,也使这条路让人感到很暗淡,有些过于严肃。

  不能说这条路上完全没有绿色,还有一片草坪。关于它我问了问周围的.同学,有的说没什么感觉,有的说它晚上还不错,还有的说刚来的时候觉得绿油油的挺好,后来就没注意了。我觉得这和人的心情有关,刚入学当然觉得什么都好,后来也就没心情注意了,还是“低头疾走”要紧。晚上其实是草坪里的灯好看。这么说来它存在的意义似乎不大,不如种些树,因为在地学楼前,我觉得弄成一个小型的实*场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认识认识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师还提到如何设计这条路以配合图书馆及周围景物的问题。

  2.“世外桃源”――燕南园:

  (1)老师在园内一片草地中讲解:

  了解并认识了一些植物,如耐践踏的车前草,开着紫色小花的二月兰,堇菜和蒲公英等。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们特殊的照顾,自生自灭,但是生生不息,二月兰谢了,三月兰花开,种类更加丰富。

  (2)自己在园中的观察:

  与园外相比,园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墙角,路边都长着野花。注意到园中很少有铁栅栏,草地的边界都是由一种植物,再在上面简单的架一根竹竿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长叶开花后应该很漂亮。我想这个效果是铁栅栏无法拥有的。在里面还看到三只野猫,两白一黄。

  (3)同园内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岁的叔叔在自家门前的地里给玉簪花分株,访问中他说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种的。问他住在这里同住在楼房哪个好,他说当然是这里好,因为这里人的密度小,活动空间大,还可以种花草。

  在询问一位住在园中30多年的老大爷时,他指着园中的一个花坛说,那里以前是一个游乐场,现在修了反而少了个娱乐的地方。

  在问及住在此处还有什么不如意的时候,被访的人一致对园内的公厕表示不满,说不仅环境差了,而且人也杂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这里的老奶奶说这里的植被乱七八糟的,自己想种点花,又会被人折走。

  3.静园:

  据老师介绍,这里以前是一片苹果树林,但为修草坪被砍掉了。静园的草坪可以任人践踏,目前黄绿相间,野草为绿。

  4.未名湖:

  有一个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个人正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突然身边开始喷水,吓的差点跳起来,原来是给草坪浇水的时间到了。我觉得这是设计的一大失败。设计要处处为处在其中的人着想,也许坐椅与喷头不是一起建的,但后来添加的应考虑到整体,不能将一个一个设施隔离起来。

  5.蔚秀园:

  主要是同居民进行交流。大家似乎还是抱怨的比较多,都反映小区中的一个死水沟蚊蝇滋生,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据了解,这个水沟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来井,居民也不多,后来盖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来井不出水了,活水变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当问及对小区内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时候,大家的意见也是出奇的一致,说现在太乱,草乱七八糟的,还是要搞搞绿化,弄利落点好。问她们野花难道不好吗,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种的花那样开的长,也没有那么多种类,而且也没有种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观点似乎与老师自然即是美的观点有些矛盾,这种情况在燕南园中也有发生,人们还是需要整齐的草坪和人工栽种的花朵。是因为我们访问的都是些老人家,她们见了太多的荒芜与嘈杂,现在渴望一种整齐的美吗?

  6.海淀公园:

  还是以自己观察和同别人的交流为主。在公园中没呆多久就感到很晒,问在公园中健身的人,也反映这里的树阴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来。一个看着孩子玩耍的阿姨说,这里虽说很晒,但离家比较*,有一些健身设施,孩子也爱到这里玩,有总比没有要好。

  我观察到,这里树少,天空比较空旷,反而成了放风筝的好地方,公园也因地制宜,门口就有卖风筝的。其实没树也有别样的乐趣。

  公园中有残疾人康复区,儿童区和老年人健身区。


我心中的生态城市作文 (菁华5篇)(扩展6)

——我心中的城市作文700字实用5份

  我心中的城市作文700字 1

  在我心目中有一个美丽的城市,那是个雄伟、美丽、文明、安全的城市。

  我心目中的城市是雄伟的。在这里,一座座高楼大厦直冲云霄,银灰色的是工业大楼;红色的是百货大楼;黄色的是教学楼;蓝色的是居民住宅……这些楼房有的是三角形的,像一座座金字塔;有的是圆柱形的,像一根根仙人柱;有的是半椭圆形的,像一个个大拇指;有的是梯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大楼的外表还画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图案呢!别以为这些建筑只是外表漂亮,内部环境可好了。这一座座房里冬暖夏凉,一首首随着季节变换的美妙歌曲回荡在空中,一听就会让人陶醉。

  我心目中的城市是美丽的。漫步在小河边,首先会看到蓝色的河水清澈见底,碧绿碧绿的水草在水中轻轻飘荡,小鱼小虾在水底欢快地游动,好像在比赛!到了晚上,小河更加美丽,一束束五彩的光线射到河面,顿时河面波光粼粼,尤如仙境。这里的大树可多了,有梨树、苹果树、橘子树、松树、银杏树……在这些树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松树了,不论严寒酷暑,它都披着一身绿衣挺立着,让人感到生命的顽强。大楼上,大楼间,小河边,一片片草地像一张张碧绿的地毯。在草丛间一朵朵花儿争相开放,争奇斗艳,有牡丹花、有牵牛花、有郁金香……这河、这树、这花、这草,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

  我心目中的城市是文明的。在这个城市里,人们都和睦相处。大街上,人人的脸上都挂着和蔼的微笑,让人一看就知道心情愉快,如果发生矛盾了,他们不会出口成脏、也不会打得头破血流,而是和和气气地说一声“对不起”和“没关系”。这里的人根本不破坏公共设施反而加以保护,也不乱扔垃圾,街道上根本看不见一点垃圾。

  我心目中的城市是安全的。在这座城市里有宽阔的马路,行人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人们都遵守交通规则,不会发生交通事故,更不会因一些人随意停车造成交通堵塞……

  虽然这是我心目中的城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会实现这个并不遥远更不渺茫的愿望。

  我心中的城市作文700字 2

  我们文明的濮阳人以“龙的故乡”著称于世,我们濮阳人历来十分注重城市中的文明礼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文明礼貌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在许多家庭中只有一个独生子。因此,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爱着,真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们也是一错再错的称孩子为“小皇帝”“小公主”。而孩子呢,只要一遇到什么烦心事,不是拿父母当自己的撒气筒,就是摔门。应有的“文明”也抛之九霄云外去啦!我们再想:如果在家里孩子就拿家长当自己的撒气筒为所欲为。那么可想而知到了社会他能做到举止文明吗?如果这样任其发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礼貌又何在?由此可见,家庭中的文明礼貌是非常重要的!

  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养成文明礼仪的好*惯。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要把座位让给长辈;上学时要向父母说再见;吃饭时,要先为父母盛好饭菜,把最舒适的座位让给父母;父母教导时,要认真听,不能心不在焉;老师和父母的教导要虚心接受……我们有了这些文明礼仪的好*惯,才能具备了一个文明人的起码要求。我希望在我的心目中我们濮阳人一定会越来越有文明,在今后我想我会看到一些小弟弟小妹妹踊跃的站在公共汽车上为那些长辈们让座;我会听到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对不起!我会帮你完成任务的!”……我想这些事情我一定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

  前几天,我和妈妈急着去买一些东西,本来晚点去买没什么,可是我最恨的是那条必经之路——金堤路路口,经常塞车。有时一堵就是二十分钟!令人心急呀!我和妈妈在车上坐着,向外一看唉!倒霉!又堵了!司机不停地咒骂着!向外一听,机动车的起动声、喇叭声,自行车铃声,司机们的埋怨声、叹息声混成一片听了足以使人焦躁不安!我想要是我能像童话故事里的小天使安琪儿那样会飞真是妙极啦……

  我希望我们濮阳人的交通定会越来越畅通,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看到畅通无阻的马路上有规律的车辆“看”着红绿灯前进;我不会听到那刺耳的喇叭、车铃声啦!

  让文明之火!在我们在手中!在濮阳长明不灭!

  我心中的城市作文700字 3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句诗就是在描写我美丽的第二故乡——成都。虽然我是在深圳出生,但是我依然非常喜欢成都。她位于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的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沃野千里,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

  最*,成都掀起了一股“田园城市”风,你们知道什么是田园城市吗?什么?居然不知道?好吧!我就先给你介绍一下田园城市吧!

  所谓“花园城市”是从英**ardencity直译而来,国内规划界对此翻译为“田园城市”。此概念为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乡村自然。

  知道了吧!现在成都也正在创建田园城市呢!我现在就告诉你成都创建田园城市的规划吧!

  成都将用5-8年时间建设成为“新三最”城市,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用30-50年时间基本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龙门山、龙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态屏障,这里规划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范围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双流、龙泉驿、青白江和金堂的山区。

  在50年以后的田园城市,你会看到用草来制造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踏碎田地,这个优点可是独一无二的哦。就连尾气污染很大的汽车也改装成了太阳能的,而且每个汽车上还种着一棵树,这样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还可以增加氧气。嗯,真是一举两得啊!高楼大厦也都是用环保材料做的……空气好了,鸟儿也飞回来了,动物也与人们和谐相处了。这真是个十全十美的城市啊!田园城市的优点还有很多很多,我真希望成都能早日成为“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现代化田园城市。

  到那时,全世界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中国的成都果然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呀!”

  我心中的城市作文700字 4

  “时空穿梭机大功告成了!”木木博士高兴地说道。作为助手的我,也十分欣喜。因为我可以去探索未来的奥秘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时空穿梭机。开始选择年、月、日了,嗯,3000年七月二十日吧!输入日期以后,我按下了“确认”键。只是一阵风的功夫,一句温馨提示便传入了我的耳朵:“3000年七月二十日已到,请乘客下车。”说完这句话以后,我赶紧走下了时空穿梭机。

  走下时空穿梭机以后,一条条大路展现在我的眼前,大路上没有一点污渍。是因为大路上有一种去污剂,只要监测系统检查到地上有垃圾和污染物,去污剂就会立即清除掉。而且,大路上还安装了太阳能,可以使大路上的温度在冬天变得很温暖,在夏天变得很凉爽,因为大路上有这些特点,所以人们都赤脚走在大路上。哈哈,我也来试一下吧!

  赤脚走在大道上,觉得十分舒服。抬头一看两边的建筑物,呵,别有一番风趣!它们奇形怪状;千奇百态;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等很多形状,我连他们的名字都叫不出,即好看又美丽。我差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了。各种建筑物形态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差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了,如同走入仙境一般。

  我走进一栋房子:真有意思!房子的客厅里放着一个图案,图案上写着:便利购物。只要你写上物品名称,图案上就会出现价格。这时,你把你的信用卡在图案上刷一下,就OK了!物品这时就会出现在你家的某一个地方,十分隐蔽,需要你千辛万苦才能找到,呵呵,神奇吧?

  我走出了房子,觉得肚子有点饿了,便走进了一家餐厅。只见自动扩音器里在说:“欢迎光临!欢迎光临!”进去之后,一份菜单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选择了六种食物,就在我按了“确认”键以后,那几种食物马上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吃完后,我把信用卡在饭桌上刷了一下,便结账了。

  “嘀”手机响了,我该回去了。没想到,未来世界这么发达,我有点依依不舍了。但是,时空穿梭机马上就要起飞了,手机铃声再一次催促我马上回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未来世界的高科技知识带回地球,造福人类,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享受到未来世界、未来城市的多姿多彩的所有生活!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吧!!!

  我心中的城市作文700字 5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梦想的城市,我也不例外,我梦想的城市——森林城市。

  我心中的这个城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到处都有鸟语花香的地方,天是那么的蔚蓝,没有污染环境的工厂,也没有污染环境的小车、火车等一些交通工具,每个人都是绿色出行,不乱丢垃圾的一个城市。

  那个城市就像乡村一样,有数不尽的鸟儿的欢叫,好像在说:“我们生活在这儿真幸福,这儿真是太美了。”那里没有一个污染环境的工厂,如果有,那个工厂的所有人都要清扫每一条大街,如果不清扫,就要重罚。

  如果有开污染环境的车,每人都要罚款,上下班只能骑自行车或步行,我们也不要乱丢垃圾,不但不能乱丢垃圾,还要看见垃圾弯腰捡起。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绿色出行,环境就会少一些污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但不乱丢垃圾,还弯腰捡起垃圾丢进垃圾箱,环境也会少一些污染。

  我们要珍惜每一张纸,如果你节约了一本本子,你就会拯救一棵树,如果我们地球上的人都节约了一本本子,地球上有几亿人,就可以节约几亿棵树,所以一年下来,我们可以节约千亿棵树。

  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还有许多,如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也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

  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当前,人类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特别地需要我们的关注。不少地方的森林植被砍伐,小鸟无家可归;不少的垃圾,水质恶化变臭,许多地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体和有害气体的增加,“垃圾围城”正在不少城市上演,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做一个爱护环境的中学生。

  我想象中的森林城市和现在的城市,真是无法比较,我们是官中的学生,我们应该有责任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官中学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