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作文,三月三

三月三*俗的作文1

  “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当地汉、瑶、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

  上巳节:三月三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女儿节:上巳也称为女儿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汉族: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在汉族的生活中,三月三的印记不是很明显,很多人可能已经忽略了这个曾经隆重过的节日,但西南少数民族仍然保持了三月三这一节日风俗。

  黎族:称之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谈爱日”。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侗族:吃黄糯米饭,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亦称“花炮节”。

  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吃乌米饭。祭祀祖先、*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土家族:情人节。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布依族:祭地蚕,杀猪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三月三*俗的作文2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我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看见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拿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孩子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三月三*俗的作文3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

三月三*俗的作文1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三月三*俗的作文2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我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看见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拿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孩子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三月三*俗的作文3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三月三的来历和*俗 (菁华3篇)

三月三的来历和*俗1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三月三的来历和*俗2

  壮族:吃五色糯米饭。赶歌圩,搭歌棚。祭祖、扫墓、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

  汉族:吃地(荠)菜煮鸡蛋,祭祀、男女相会、河畔嬉戏、插柳赏花等。民间还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及开歌会等活动。主要流行在台湾、福建等地。

  侗族:吃黄糯米饭,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亦称“花炮节”。

  瑶族:称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吃乌米饭。祭祀祖先、*对歌。篝火会、赶舞场,火把舞、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民间竞技。

  黎族:称之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之为“谈爱日”。

  土家族:情人节。这一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布依族:杀猪祭社神、山神,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俗3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 (菁华3篇)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1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2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3

  三月三,煮鸡蛋,这个*俗来自一个传说。人们把这个地菜当成了灵丹,人们说,这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所以王母娘娘派观音娘娘去放仙水到下界去,可是仙水没有放到里,而是落在了地菜的身上,后来人们把地菜收成灵丹。

  这天一早正是三月三,所以我就在爷爷家里吃蛋和地菜水,地菜水特别好吃。

  爷爷还说吃了,这个地菜水就可以医好很多种病,这是全国的特色,今天这个地菜是发去田边找回来的,我的爷爷家里有很多地菜。

  爷爷说三月三的地菜是很好,因为这个时候地菜有很大的营养的,这也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外公家里去玩。

  我和爸妈一起在街上买好了很多东西,后来就去了外公家里,到外公家进而后,我也看见外公早上吃的地菜煮蛋,唤上外公又给我们做了,几个地菜煮蛋,后来我又全都把地菜水给吃完了,后来外公给我们说了他很三月三的故事。

  三月三的民族三月三,一个重大的壮族的传统节日说到三月三,肯定要想到那些传统美食了,下边就一起去看看三月三必不可少的五色糯米饭吧……

  五色糯米饭,顾名思义,就是把糯米先染成红色,黄色,黑色,紫色这四种颜色,再把它们跟白糯米煮熟就好了,五色糯米饭象征着五谷丰登的.意义。

  这一天一早,我起床时就看见了妈妈在做五色糯米饭,于是充满好奇心的我,便趴在桌上看着妈妈那娴熟的手法:妈妈先把糯米洗净,再用枫叶红莓果黄豆汁染成了黑红紫黄四种颜色。说来也怪红莓果竟能染成红紫两种颜色,只是用了两种形状不同的红莓果而已,看着妈妈忙的好快活,我心中不由得一动,也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照着妈妈的样子先把一些米洗好,然后开始染色……大约一个小时后,我来看你染好没没想到糯米都染出了颜色,而且颗颗米粒晶莹剔透,我立马拿糯米去煮了,过了半个小时,米饭煮好了,我立马尝了尝红糯米顿时心中有种莫名的喜悦,看着那一锅米,我真开心……

  壮族三月三,舌尖上的三月三。他的活动令我们开心,他的传说令我们难忘,她的美食令我们激动,我爱三月三。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壮族三月三*俗作文 (菁华5篇)

壮族三月三*俗作文1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xx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壮族三月三*俗作文2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壮族三月三*俗作文3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俗作文4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xx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壮族三月三*俗作文5

  阳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来了一个节日,大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这,就是我们的“三月三”!

  大家一定想问,三月三是怎么来的呢?其实,三月三有多种不同的来历,但最著名的`非“刘三姐”莫属。

  相传,刘三姐的歌声婉转动听,被誉为“歌仙”,但她的山歌里,揭露了财主们犯下的滔天罪行,财主们对刘三姐恨之入骨,于是趁其上山砍柴的时候让她跌入山谷身亡。于是人们在歌仙逝世的三月初三唱山歌来纪念歌仙。这,也就形成了三月三最有名的*俗,歌圩节。

  三月三不仅仅是壮族的节日,也是汉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的节日,在一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过春节更重要。

  三月三这一天,壮族人民家家户户制作五色饭,染彩色蛋,穿上节日盛装,赶去参加“歌圩节”。“歌圩节”的地点一般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歌圩节”一般持续两三天,附*的群众无论相识与否,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歌圩节”上,各村的花季少年,纷纷三五成群地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男青年先唱“游览歌”,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邀请歌”。得到女生回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了解后便唱“爱慕歌”和“交情歌”。分别时,唱“送别歌”。歌曲随心所欲地编,随心所欲地唱。亲切感人。

  这,就是三月三,我们的三月三!


三月三*俗的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壮族三月三的*俗作文500字实用5篇

  壮族三月三的*俗作文500字 1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壮族三月三的*俗作文500字 2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首次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细雨绵绵,我来到了壮乡。这壮乡隐藏在群山怀抱之间,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脚楼,满地都是嫩绿的野草,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诗画啊。朴实的壮族人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进屋里歇息,避雨。我进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热情地给我沏上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传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住了,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了。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了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了。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思索歌词之下句的境界中了。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们渐渐散去了,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壮族三月三的*俗作文500字 3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的*俗作文500字 4

  我的家乡在漂亮的壮乡武鸣,这是一个壮民族风俗浓厚的地区。说起家乡的“三月三”那是十分有趣的。

  农历三月三是壮乡的传统歌节,这一天,勤劳的壮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做香喷喷的五色糯米饭,杀鸡宰鸭,备上丰盛的壮家宴招待亲朋好友。

  当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县城赶歌圩。县城到处是张灯结彩,鲜花盛开,彩旗飘扬,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挤满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共同欢度“三月三”歌圩。

  歌圩的活动丰富多彩,有千人竹竿舞、抛绣球、抢花炮、唱山歌,还有斗鸡、斗鸟、斗牛等,其中千人竹竿舞是歌圩活动人气最旺的节目。千人竹竿舞分为好多个方块进行表演,姑娘和小伙子们身着鲜艳的服饰,舞动着手中的道具灵巧地跳着。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当夜幕降临,狂欢了一天的人们都渐渐散去。但江滨公园的歌台依旧热闹非凡,山歌对唱还连绵不断。听说每年的歌圩山歌唱上三天三夜都唱不完,好比壮家人的幸福生活红红火火,壮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壮族三月三的*俗作文500字 5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