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

首页 / 总结 / | 历史,初三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1

  8.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国际*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是正常的。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9.评价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是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10.启蒙思想运动核心思想: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等;

  11.列举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

  运动)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思运动。

  1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

  伟大实践:巴黎公社是第一次的伟大尝试——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的成功实践。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长期关闭议会,筹集军费。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序幕):17*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4.美国南北战争对我们*问题的启发:

  ①军事和法律手段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式;坚决反对分裂

  ②坚持“和*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统一; ③坚决反对“*”,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针对“*”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内政的*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15.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6.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通过新宪法。

  苏联*模式形成的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

  苏联*模式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17.评价*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8.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放弃*对国家的领导权,改革过于急进。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演变”

  19.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21.*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的*、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3

  *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

  (1)时间:1922年

  (2)头目:*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洋战争爆发。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1)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的*、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

  8.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1)、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也是这样,国际*运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出现曲折是正常的。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已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教训:

  (1)要抓好执政党的建设。

  (2)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

  (3)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9.评价人文主义: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是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10.启蒙思想运动核心思想: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等;

  11.列举14—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反封建思潮(资产阶级思想

  运动)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的启蒙思运动。

  1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

  伟大实践:巴黎公社是第一次的伟大尝试——失败;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的成功实践。

  1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召集长期关闭议会,筹集军费。

  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序幕):17*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4.美国南北战争对我们*问题的启发:

  ①军事和法律手段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式;坚决反对分裂

  ②坚持“和*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统一; ③坚决反对“*”,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针对“*”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内政的*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15.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苏俄新经济政策“新”的表现: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6.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通过新宪法。

  苏联*模式形成的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情况下形成

  苏联*模式给我国的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坚持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实施依法治国。

  17.评价*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模式”,但未能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8.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放弃*对国家的领导权,改革过于急进。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演变”

  19.苏联解体说明的道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列举世界历史上俄国国名的演变:

  沙皇俄国(1917年3月以前)、俄国(1917年3-11月)、苏维埃俄国(1917年11月-1922年)、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俄罗斯(1991年底至今)

  21.*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影响:①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②在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改革的巨大成功,也向世人证明: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3

  *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

  (1)时间:1922年

  (2)头目:*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洋战争爆发。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2)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和抗击沙俄

  “开辟荆榛逐荷夷”——

  1.荷兰侵略台湾:1624年

  2.郑成功*:1661——1662年

  3.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3年

  4.清*设立台湾府:1684年雅克萨之战:1.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17世纪中期

  2.两次雅克萨之战

  3.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康熙帝:赐五世*“*额尔德尼”

  2.雍正帝: 驻藏大臣(1727年)

  3.乾隆帝:

  (1)粉碎大小和卓的判乱

  (2)设伊犁将军

  (3)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清朝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洋,东临太*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岛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统一的作用: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的贫弱;(2)*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对*的影响:*战争以后,*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最远大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南岸

  (1)原因: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时间:1405-1433年

  (3)影响:促进了*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强化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岳家军与戚家军是我国两支著名队伍:

  戚家军(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入史册)

  3.葡萄牙于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努尔哈赤:①统一女真各部 ②金:1616年,自立为汗 ③迁都沈阳(盛京)

  (2)皇太极(清太宗):

  ①改女真族为满洲 ②清:1636年,清太宗,盛京 ③迁都北京:1644

  ④贡献:重视发展生产;皇太极该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3)明朝灭亡:1644年

  3.君主的集权化:

  (1)议政王大臣会议

  (2)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

  (3)“*”——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

  影响——清朝的*,制造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3)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1

  诸子百家p111-114

  1、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①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和服从统治者。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②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了《诗》、《书》、《春秋》作教材,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③孔子的`言行记录在《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原因:战国时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众多的学派,历史上称为“诸子百家”。

  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还有纵横家(苏秦、张仪)、兵家和农家。

  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轲(邹国,《孟子》)、荀况(赵国,《荀子》)。道家:庄周(宋国,《庄子》)。墨家:墨翟(鲁国,《墨子》)。法家:韩非(韩国,《韩非子》)。兵家:孙膑(齐国,《孙膑兵法》)。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

  P47—P49

  第三章 秦、西汉、东汉(41-67)

  42、秦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秦朝疆域图》 P60

  43、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44、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45、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

  46、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 P63

  47、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P64

  48、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P67

  49、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0、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削弱诸侯国势力。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68—69

  51、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P69

  52、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治理黄河。P73

  53、汉朝时用耧车播种,纺织业中也有了提花机 P73

  54、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P74

  55、 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P77

  5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P78—79

  57、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P79

  58、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P84—85

  59、 我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开始于西汉,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P87

  60、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名著。P88

  61、 东汉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P88

  62、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编写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P89

  63、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尊老子为教主。P92—91

  64、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写了《论衡》一书。 P93

  65、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P94

  66、秦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P9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68-84)

  67、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69、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70、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省),加强了夷洲与大陆的联系 P106

  71、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P108

  72、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P109

  73、316年西晋灭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P109

  74、383年,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P11O

  75、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建立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

  76、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P116

  77、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P118

  78、北朝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P119

  79、北魏的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P119

  80、东晋的王羲之有代表作《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P122、

  81、东晋的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P123

  82、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撰写了《神灭论》。P124

  83、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P124

  问答题:

  1、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答: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P38—39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君主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

  答: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3、评价秦始皇。 P57、P62

  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3、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此措施?P68、P74、P78

  答: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③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④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使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

  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P111

  答: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答: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了改革

  内容: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意义:1、促进了民族融合.2、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3

  1、时间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

  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4、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

  改革能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俗的反对,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原因是确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触犯了旧贵族利益的是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应属于法家家思想。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4)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菁选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1

  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艺人。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解读】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信基督教的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第7课启蒙运动【基础解读】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促进了思想的**。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等。

  3、孟德斯鸠: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运动,它进一步**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_在个人――人性)B、方_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4

  (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礼”学说,推行“德治”,以六经(后为五经)为基本文献;战国时孟子提出四种道德规范,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强调“天有行常”和“知天命而用之”,认为学*的目标是把握“礼”

  (2)秦汉时期:秦代“焚书坑儒”,儒学受到压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

  (3)宋明理学: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南宋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的新发展

  (4)明末清初:李贽等人挑战传统、提倡个性、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代进步思想的先驱,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5)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①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儒家大一统观念和仁政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基本准则,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③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注重气节、品德,凸显了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

  ①侧重于探究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影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②儒家思想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对*代中国接受工业文明和现代化进程有不适应一面;

  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学术自由和思想**有一定的束缚作用。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5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6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春秋末年,收录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朴实,现实感强。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战国屈原《离骚》。采用楚国方言,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

  ①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②代表: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①繁荣原因:唐朝开放与繁荣,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②代表:初唐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盛唐诗人有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的诗是李白以浪漫主义赢得“诗仙”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实浅*、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①原因:随着商业,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②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③代表: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2、元曲

  ①兴起:宋代,民间兴起散曲。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②元代,散曲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③特点:大多通俗生动,豪放飘逸。

  ④代表: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

  三、明清小说

  1、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出现《***》等志怪小说,

  ②唐朝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

  ③宋朝出现供人说话用的话本。

  2、明清小说

  ①原因:一方面_义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新现象,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繁荣提供了丰富素材。

  ②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③代表: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7

  “百家争鸣”

  1、背景:

  (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

  ①道家:老子和庄子;

  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③墨家:墨子;

  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

  (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3)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8

  英美关系

  (1)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独立。

  (2)1846年美国从英国手中取得俄勒冈。

  (3)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国承认。

  (4)一战后期,美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企图与英法争夺战利品。

  (5)一战后美国企图凭借世界经济霸权地位,实现统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国力图保持海上霸权,继续扩大殖民地的意图发生矛盾,英美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共同操纵会议,并共同策划反苏。国际联盟成立后,因受英法控制,美国没有参加。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通过《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6)一战后许多问题上英美采取相*态度或共同行动。如武装干涉苏俄革命,德国赔款问题和绥靖政策。

  (7)二战爆发后,英美在反***斗争中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对打败***作出了贡献。

  (8)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权,打着反殖民主义旗号,排斥英法势力。英国无力与美抗衡,在国际事务中追随美国。

  美日关系

  (1)1853年美国人柏利率舰队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不满,府院之争反映美日对中国的争夺。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大国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损害美在华利益,美助蒋抗日。1941年太*洋战争爆发,美日在亚太地区角逐,最后美败日取胜。

  (4)日本投降后,美为扩大在东亚的势力,派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偏袒侵华日军战犯,还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战后,美国大力在经济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进入70年代美日经济竞争剧烈,政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双方矛盾加深。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9

  汉初的黄老之学

  1、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成为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_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新儒学、

  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_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

  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起用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4、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_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

  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10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11

  文学成就

  (1)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2)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风”“骚”并称)

  (3)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4)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5)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6)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7)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等。

高二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12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五)份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1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2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1839.6.3,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8英国强迫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2: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44万多*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天国,起义军称“太*军”。1853年,太*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5、1860年,中外**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3: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4: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xx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3

  初三历史知识点:早期国家的形成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等精神是不同的。

  初三历史知识点: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初三历史知识点: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初三历史知识点: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4

  1.四字构想: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

  2.八字方针:“和*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三不”政策的调整: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4.“**”成立: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关系协会。

  5.“九二共识”:

  1992年,**就“海峡**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6.汪辜会谈:

  1993年,**领导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进协议,并就**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提出发展**关系、促进和*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8.实现祖国和*统一的前提与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5

  一、填空题: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 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

  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还开凿了灵渠

  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合火攻曹军,大获全胜,这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

  19、三国鼎立:魏国-曹操;221年,刘备建立蜀;222年孙权建立吴。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0、南北朝所凿的敦煌、云冈和龙门 石窟是我国的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21、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2、两汉时期的生产工具——犁、耧车、水排。

  23、北魏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

  24、在西汉早期人们已经使用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5、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动仪。

  2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由于文字写在甲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

  27、春秋战国的名医扁鹊创建“四诊断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东汉后期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医学著作是《伤寒杂病论》。华佗创制的麻药“麻沸散”。

  28、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在洛阳建造中国内地第一座寺庙白马寺。

  二、问答题:

  1、秦国的商鞅变法:

  答:内容: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耕战;建立郡县制。

  意义: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基础。

  2、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秦始皇的评价):

  答:(1)、政治上,加强中央专制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立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4)、军事上,为了抵御匈奴,修筑长城。

  3、秦王朝进行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的统一,你认为好处在哪儿?秦的统一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力,其进步又在哪儿?

  答:好处:统一文字解决了原先六国文字异形的状况,便利了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统一货币,将战国后期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解决了携带、流通的困难,方便了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轨,解决了交通的不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和地区间的联系。

  进步:(1)、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3)、有利于加强军事的力量。(4)、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4、汉武帝的巩固统一措施(对汉武帝的评价):

  答:(1)、民族政策:北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河西屯边,西南开边,东北拓展,西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经济政策: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文化政策:“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5、六朝时期南方地区得以开发,最主要的原因:

  答:(1)、南方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

  (2)、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口大规模的南迁,一方面改变南方人少地广的局面,有利于垦辟荒地;另一方面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经过统治者和老百姓的长期开发。

  6、从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交流

  对经济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答:无论是六朝的经济开发,还是当今改革开放,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带来了先进生产力和劳动力,促进闭塞、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发;促进交通道路的畅通;促进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促进新兴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再举例)

  7、你是如何理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含义?举出我国历史上体现这种浩然之气的事例?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提倡这种浩然正气?

  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不能变的,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举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文天祥正气歌,岳飞抗金。

  当今社会,仍有很多意志薄弱的人,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利诱,成为腐朽分子。社会大力宣传这方面的素材,鞭挞不良风气,形成一股正气,使浩然之气发扬光大;个人应加强做人准则、品行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之气蔚然成风。

  8、百家争鸣:

  思想家

  代表

  代表作

  主张

  儒家

  孔子

  《诗》、《书》、《春秋》

  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他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对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之”;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孟子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重视人的作用。提倡做人要有骨气。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

  9、司马迁有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对照他和屈原的经历和成就,你如何看待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哪些人生道理?

  答: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成就《史记》;屈原愤而投江,为了表达对楚国的忠贞。一生一死,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但他们都是为了理想和抱负,体现了两位伟人的崇高人格。因此,他们都受到人民的尊敬、热爱和推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时间: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地点: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黄河流域)

  二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时间 :距今约六千多年。

  地点: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

  2、半坡人

  时间: 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农具和农作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三、神奇的远古传说

  1、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

  2、炎帝:号神农氏,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尝百草”,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

  3、黄帝——人文初祖 (后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有许多发明创造:做兵器,造车、船、宫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尧舜禹:相传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当时采用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禅让的依据:有德有才)

  尧:节俭、朴素、爱民。

  舜:吃苦耐劳,孝顺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知识清单—— 明确考什么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启开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约 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政治: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灭商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2、政治经济制度:分封制,土地国有制。

  3、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菁华3篇)(扩展6)

——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历史知识点总结 1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内容:扩大公民的权利;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发展文艺;

  4、作用: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时间:7世纪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以才选官

  ②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它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三、文艺复兴(九上P58-59-60)

  1、时间:14世纪-17世纪上半叶

  2、最先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国别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意大利 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

  达o芬奇 意大利 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 英国 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四、新航路的开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欧洲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的强烈渴望;奥斯曼帝国对东亚商路的控制。

  2、客观条件:指南针的应用;地圆学说的深入人心;航海技术的发展。

  3、开辟的过程

  航 海 家 哥伦布 迪亚士 达o伽马 麦哲伦

  开辟新航路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进入印度洋 到达印度 环球航行

  4、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辟了欧洲人殖民扩张活动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殖民灾祸。

  5、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规模、目的、性质、影响等方面分析比较)

  航海家 规模 目的 性质 影响

  郑和 船多

  人多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友好交往义举 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 船少

  人少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殖民扩张活动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伦威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 年,在英国建立了共和国,1653年就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军事独裁统治。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3、1688年宫廷**:(P69)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发动宫廷**,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国王。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4、《权利法案》(P69)①时间:1689 ②目的:限制王权

  ③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国王不能滥用权利,为所欲为。

  ④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P69)

  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美国的诞生或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标志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3、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出生在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一直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独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是司令,并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直至胜利。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第二届,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农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美国诞生。

  5、***大捷: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1787年宪法》:1787年美国制定,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首脑,享有行**;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大权。华盛顿当选为第一届总统。

  7、性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的性质

  8、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 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推动了欧洲和拉美革命的开展。

  七、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人权宣言》:制宪会议发表。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打击了法国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

  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又称拿破仑帝国。

  5、《法典》: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拿破仑颁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仑战争:

  ①拿破仑的早期战争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拿破仑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拿破仑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仑的失败表明,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八、"蒸汽时代"的到来(九上P88-90)

  1、珍妮机:18 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2、瓦特与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汽船: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火车的诞生: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 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工业革命完成:19 世纪上半期

  6、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九上P107-108)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2、《***宣言》

  ①时间:1848 年

  ②起草人:马克思、***(为***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③作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十、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了《**黑人奴 隶宣言》和《宅地法》,**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身。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黑人奴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美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3、《**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颁布。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宣言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广大黑人欢庆**,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

  4、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十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时间 :1861年

  2、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3、性质 :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是俄国*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十二、日本明治维新(九上P118-120)

  1、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努力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①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②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③日本强大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主义道路。

  十三、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九上P124-127)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进人了"电气时代"。

  2、"发明大王"爱迪生: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3、汽车:德国人卡尔o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4、飞机:1903年12月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十四、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九上P131-134)

  1、 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衡

  3、 "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组成;

  4、 "三国协约"由英国、法国、俄国组成。

  5、 形成后果: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衡

  2、 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战争

  3、 导火线: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4、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5、战争的影响: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②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二干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俄、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十六、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九上P138)

  1、18世纪的法国

  2、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等。

  十七、达尔文与"进化论"(九上P140)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2、著作:《物种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4、作用: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十八、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国的科学家,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

  十九、启蒙思想的影响(九上P139)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

  二十、牛顿力学理论体系(九上P139)

  1、英国科学家牛顿是*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3、在数学上主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

  4、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休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历史知识点总结 2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之战。长*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初一上半年历史知识点: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历史知识点总结 3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开始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3)在电力技术运用方面,领先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成就:发电机(西门子)电话(贝尔)电灯(爱迪生——发明大王)

  内燃机(卡尔·本茨——解决交通动力问题,推动石油加工工业的发展。)

  (5)交通工具:汽车(德国人)和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

  (6)新能源:电力和石油

  备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原因:

  a.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b.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B.工业革命的启示: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

  b.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问题,如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

  C.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影响:

  a.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于此同时,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发展。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c.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殖民侵略,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

  2.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衡(导致这一结果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

  (2)矛盾实质: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阳光下的地盘”指殖民地)

  (3)性质:帝国主义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由战争的目的决定)对于交战双方而言都是非正义的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核心国:德国)(核心:英国)(两大集团中位置最南的国家是意大利。 )

  (5)导火线: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说明恐怖手段不能解决国际争端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半岛“火星”:萨拉热窝事件

  (6)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不久意大利见风使舵,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说明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转移)

  (7)转折点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8)1917年发生的大事: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一战;美国参战

  (9)结束: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10)一战中已使用了新式武器:**、火炮、潜艇、飞机

  一战中的新式武器给我们的启示: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合理、和*利用科技

  (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启示:

  一战是一场灾难。所以我们要远离战争珍爱和*。

  历史知识点总结 4

  ▲古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1、上古人类文明中,埃及的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较全面地反映了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的维护及古代社会的面貌。

  2、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森严的等级制度。

  3、雅典的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4、罗马共和国的盛与衰,正是罗马奴隶制发展状况的真实表现。

  5、中古亚欧文明中,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6、基督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正成为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起源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1)智者学派

  ★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开始关注人本身。

  ★主张:认识社会、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切构成了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

  ★评价:强调人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和命运的作用,树立人的尊严。(重视主体作用,忽视道德)

  (2)苏格拉底――哲学成为人的学问

  ★主张:A、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B、强调知识的作用,应把道德与知识合二为一,美德即知识。C、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美德

  ★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人的科学

  (3)亚里斯多德――逻辑学

  ★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影响: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古希腊科学文化的集大成者。B、为现代科学门类奠定基础,使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C、将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一、世界古代文化

  1、古代亚非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古代亚非人民在文学、天文、历史、数学、建筑学、医学等方面杰出的成就,标志着古代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摇篮。

  3、***人对世界文化贡献巨大:翻译希腊著作,传播***数字,整理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4、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绘画、天文学、文学、医学等代表性作品,体现了反封建教会和神学的进步性。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

  ★背景:A、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上千年,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中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D、由于没有成熟的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思想。E、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宗教束缚下的生活形同死亡。成就:文学的复兴:前三杰

  ★代表人物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点薄伽丘。

  薄伽丘作品十日谈,主旨宣扬人文主义,批判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提倡生而*等,反对封建等级。

  艺术的复兴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达.芬奇:A、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思想感情。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绘画之中。用写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善恶。B、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拉斐尔:擅长圣母像,《西斯廷圣母》,其绘画以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著称,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被称为画圣

  戏剧的复兴莎士比亚

  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杰出的作品

  (2)宗教改革

  ★背景:A、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B、罗马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C、为树教皇绝对权威,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D、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主张: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的自**。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代表作:《九十条论纲》

  ★影响:A、**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B、形成新教、天主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3、启蒙运动

  ★背景: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

  核心:

  A、理性主义:提倡理性,判断事物,敬畏事实,尊重科学,反对偶像与教条,直指封建专制及宗教思想。

  B、继承人文主义精神,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宣传自由、*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

  ★代表:

  A、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B、伏尔泰:A、根本否定天主教会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C提倡天赋人权,主张法律面前人人*等。

  C、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代表作《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等的起源》,为推翻封建统治奠定理论基础

  D、康德:人非工具,人是一切发展过程中最终价值取向。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人类主体地位

  ★影响:

  A、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运动。

  B、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构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高度。

  C、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知识点总结 5

  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②汉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曲辕犁,耕田工具的定型;

  2、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①形成时间:春秋战国

  ②形成原因:

  a、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根本)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特点: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地位: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3、土地制度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a、春秋,鲁国“初税亩”,实际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战国,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4、农业政策

  (1)重农抑商

  ①开始:战国商鞅变法

  ②评价

  a、保护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b、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2)抑制土地兼并

  ①均田制(北魏—唐)

  ②“鱼鳞图册”(明朝,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