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

首页 / 知识 / |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1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2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

  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

  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

  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6、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7、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8、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9、排尿的作用:

  ①排出废物的作用;

  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0、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3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生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

  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背初中生物的最快方法初中生物记忆小妙招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突破难点

  有些初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快速背诵初中生物的小妙招

  要字精简法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2.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趣味联想法

  心脏的腔与两种血管相连的关系及血流方向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出室动、回房静”,即:动脉与心室相连,血液从心室出来经动脉流向全身;静脉与心房相连,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还可以用趣味联想去记忆这六个字:出了“教室”要多多“活动”,回到家里自己的“房间”就该“静下来”读书写作业。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4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

  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

  (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

  (1)种皮:保护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只有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子叶、胚乳中储藏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养料的来源。

  8、种子和孢子的比较: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散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

  9、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

  ①裸子植物(如:松、银杏、苏铁、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

  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从而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高效率地运输;它们一般都能开花和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5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注: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是生物,都没有生命,不符合生物的特征。(P6)

  ▲生物的归类

  1、按照形态结构: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厚度:20千米左右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水生生物,水面下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土壤,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注:

  1、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很长是对干旱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组成:

  1、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2、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级”动物。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的越多。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衡失调。

  ▲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绿色水库”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自然之肾”,典型:沼泽

  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从非生物因素来说;从地域关系来说;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

  注意:DDT的例子;有毒物质富集;生物圈Ⅱ号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练*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转换器镜筒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遮光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3、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注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观察细胞结构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

  1、常用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净→滴→取→浸→展→盖→染

  3、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4、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液态的,可以流动,内有细胞器等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液泡:有细胞液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注: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

  6、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

  7、***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分子较大,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较小):水、无机盐、氧等

  注意:图Ⅱ-7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2、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区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

  1、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多莉羊例子

  2、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3、基因是指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  新生命的开端——**卵

  1、生物由小长大:细胞的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细胞一分为二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数量加倍,等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的——癌变。特点:分裂非常快;癌的转移。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分化: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组织: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1、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

  2、植物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输导组织(运输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注:大脑: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胃: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

  人体内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生物体结构层次

  ▲单细胞生物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里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3、与人类的关系:

  害处:引起人类和动植物患病

  益处:用于生物防治、基因工程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部分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2片子叶)(双子叶植物)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1片子叶)、胚乳(单子叶植物)

  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子叶和胚乳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种皮能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等

  常见的被子植物:玉米、小麦、水稻、牡丹、刺槐、槟榔、玫瑰、菊、杏、苹果等

  4、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可以保护种子免受昆虫的叮咬,以及外界环境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危害。

  5、种子的传播方式:借助风力、水力、动物等传播。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籽粒饱满、具有完整的胚、储存时间短、已度过休眠期。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和抽样检测

  4、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3、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数量的增加,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开花和结果

  1、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2、花的结构:花瓣、花蕊【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花托、萼片

  3、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花粉粒中的**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卵的过程。

  7、人工辅助授粉目的: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阅读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1)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尽量把这两本辅导书嚼烂嚼透。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反光镜(有*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节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

  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收镜

  3、显微镜成像时光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4、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面镜。

  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

  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5、玻片标本分类,(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装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保存时间分:①临时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装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注意: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6、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盖上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⑦吸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7、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叶绿体:能量装换器,将光能→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缓缓流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液泡:含细胞液,其内溶解有多种物质和色素。线粒体:能量装换器,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注意:(1)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细胞膜(2)西瓜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3)不是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4)给细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擦②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动物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②不同点:绿色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

  二、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空中飞翔的生物;

  按照用途分:家禽、家畜、作物、宠物;

  三、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

  :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阳光、空气、水分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7、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8、物质和能量沿着

  9、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物链积累。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11、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A:作用

  B:晰度

  C:作用

  D:镜

  E:

  F:

  H:

  J:

  K:固定玻片

  L:光线强时用面镜,光线弱时用面镜。

  M:支撑和。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2、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10X,物镜上标有40X,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400倍。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5、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

  6、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略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目镜镜对准通光孔;②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反光镜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三种玻片的不同点:

  ①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

  ③装片:从生物体上撕下来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2、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过程:

  (1)上述实验步骤是:④③②①

  (2)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防止样本卷曲;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到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以防出现气泡。

  染:用稀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吸: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液体。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水滴,然后缓缓在盖在液滴上。

  (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

  (7)观察临时装片

  注意:要用0.9%的生理盐水才能使细胞维持固有形态,高于0.9%会使细胞失水而皱缩,低于0.9%(如清水)会使细胞吸水而胀破。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比较表: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二氧化碳,是细胞内的“生产车间”。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可以把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多莉羊的例子p55,多莉羊是羊C生出来的,他们却一点都不像。而与为它提供细胞核的羊B很相像,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细胞核中含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3、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3、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相同;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九、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和细胞的。

  2、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1)细胞核分裂,

  (2)细胞质分裂;

  (3)植物细胞: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十一、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

  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和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他们属于上皮组织,该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肌肉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功能。而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

  3、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

  4、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

  5、植物的四大组织:

  6、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植物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4

  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5

  1、知识点的认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2、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的认识.常见题型为举个实际生活中现象来让我们判定是哪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并能进行简单地解析.

  3、解题思路点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经常了一些结合地理条件,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的试题.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南橘北枳”等.另外要注意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进行区别记忆,有时还会出一些判断属于环境以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或适应的例子.如: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判断这一事例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还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个属于典型的环境影响生物的例子.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3)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1

  《世说新语》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挛yì 撒sǎ 柳絮xù 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

  (3)俄而雪骤 骤:急、大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凭借

  (5)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

  (6)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点拨:重点理解"未若""因""到""顾"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2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 塞sài上 遽jù 髀bì 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 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3)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 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父子相保 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3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阅读理解如何答题

  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阅读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不要急,试题中一旦出现生词,一般会注上中文词义,如果没有注出词义,那么学生应该这样处理:

  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写法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④有的生词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题目当中出现的,学生要根据上下文指出表达该词在文中意义的选项。

  3、弄清问题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断找到正确的答案③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

  ①与文中事实相反的选项

  ②文中完全没有谈到的内容的选项

  ③不合情理或荒谬的选项

  ④间接或次要的选项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初中必背古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4)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尽量把这两本辅导书嚼烂嚼透。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

  第一节 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面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的深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鸟类、可飞翔的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离海*面150米的水层,主要生物有鱼类,水中的一些哺乳动物等;

  岩石圈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陆地不如动物,爬行动物等。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空气、水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羚羊等;竞争关系:如同一块田中的庄稼与杂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家族成员分工合作;

  2.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确保实验结果,一般都设计对照试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鼠妇喜欢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依赖环境: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苔藓必须在阴凉处生存。

  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叶子退化成针,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庞大。

  生物影响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可以防风固沙、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和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生物又在不断的适应环境,却又依赖一定的环境。

  第四节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成系统的组成: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他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沿着食物链,营养级越来越高,生物数量越来越少,所含能量越来越少。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衡失调。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物种类繁多。

  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海洋生态系统有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动植物种类繁多。

  淡水系统有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的条件下形成的,动植物种类繁多。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相对来说较少。

  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其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种类相对来说较少。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各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结构太简单,物种太少,它说明:地球目前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5)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50句菁华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3、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5、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6、显微镜成像的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应是“d”。

7、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是全透性的。

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围墙和门卫”。)3)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9、线粒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把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是能量转换器)。

10、动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线粒体。

11、细胞核: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1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3、多莉羊的例子p55,

14、细胞的分裂

15、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16、花的结构(课本102)

17、细胞中的物质

18、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19、警戒色:动物体色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色,具有恶臭(毒刺)或者鲜艳色彩(斑纹)的特点,充分暴露自己,警告敌人不要侵犯,以防止“两败俱伤”。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动物们发出警告。(例如:黄峰、蝮蛇体表的斑纹、瓢虫体表的斑点)

20、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的分解者。

2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若所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则应该往左上方方移。

22、三种玻片的不同点:

23、细胞的分裂的过程。

24、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26、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7、**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28、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9、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3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

31、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32、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33、“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34、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35、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36、水*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37、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38、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39、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40、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41、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42、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43、乔木层↑

44、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45、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46、HIV潜伏期10年

47、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48、生物的特征:

49、鱼的主要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即“水鳞鳃鳍,一(心)房一(心)室”。

50、得出结论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6)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菁华5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2

  一、植物体的组成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 根 、茎 、叶、花 、种 、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 根茎叶 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 浓 ,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 疏导组织(如茎、 叶脉 、根尖对 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3、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二、人体的组成

  人体内含有60余种元素:C、H、O、N占96%,其余大多数我们称为微量元素。

  构**体最重要的化学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另外人体也离不开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单细胞的生物体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苔藓植物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2、种子植物

  包括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和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

  (1)种子的结构(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2)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4)肥料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5)开花和结果

  花的结构: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6)传粉和**

  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结合,形成**卵的过程,称为**。

  (7)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胚珠发育成种子 **卵发育成胚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4

  (1)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5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7.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8.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10.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

  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初中生背生物的最快方法

  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

  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7)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F”,那么,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___。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

3、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6、植物的组织(P6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7、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2-83,84)

8、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9、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让光线能透过。

10、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1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13、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简单、光合、水”。在记忆时,要不断反问自己,“简单”到什么程度?(有些藻类是单细胞,多细胞的也基本上没有分化);“光合”意味着什么?(有叶绿素,自养);“水”是指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14、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5、方法步骤: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取10只鼠妇放在铁盘中央。然后以铁盘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一段时间后观察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

1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8、分裂的过程:

19、提出问题

20、作出假设

21、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22、生物圈2号失败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结构太简单,物种太少,它说明:地球目前仍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4、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25、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26、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28、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29、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30、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31、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32、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33、乔木层↑

34、厌氧型:链球菌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35、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36、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7、染色体进行复制

38、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39、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40、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5篇)(扩展8)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30句菁华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3、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4、血液循环

5、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7、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8、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卵细胞是人体内的细胞。

9、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10、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11、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2、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很丰富作用是(温暖气体)。

13、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重要生理意义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1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15、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肺)

16、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所分泌的黏液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组成的。

17、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

18、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9、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20、小肠很长

21、会填图:见教材第68页-----心脏各部分结构和各腔所连的血管,瓣膜等

22、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3、芽的结构有哪些?

24、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_____发育成的。芽在发育的时候,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枝条上的_____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25、生物能进行呼吸。

26、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2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29、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30、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