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地理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1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

  ①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时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亚洲的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大小: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洲(原因是:1)面积2)跨纬度最广3)东西距离最长)

  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地理分区:*惯上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各个地区和国家如下表所示:

  地区国家

  东亚*、蒙占、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汶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

  北亚俄罗斯的一部分

  4、东亚的国家有:*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亚洲地形的特点:1)地势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均海拔高3)地面起伏大

  6、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7、亚洲气候的特点1)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记住P76.9各种气候在图中的分布)

  ●气候特点解析: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8、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少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9、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受旱涝灾害的影响

  10、非洲气候的分布特点以赤道为界,南北对称,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热带雨林,热带草原,亚热带和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

  11、亚洲河流的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流向特征注入海洋

  长江自西向东长度、流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太*洋

  黄河自西向东长度5500千米,*第二长河太*洋

  湄公河自西北向东南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太*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位于亚洲北部,纬度较高,冬季河流冰期较长北冰洋

  恒河自西向东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印度、孟加拉国印度洋

  印度河自北向南位于亚洲南部,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洋

  12、世界之最:

  1)世界的水电站———长江三峡水电站(其次是伊泰普水电站)

  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

  3)世界领土面积的国家———俄罗斯

  4)世界上第一长河———尼罗河(6600千米)第二长河———亚马孙河第三长河———长江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

  5)世界面积的洲:亚洲(面积4400万*方公里)。

  6)世界海拔的洲:南极洲(*均海拔2350米)。

  7)世界海拔最低的洲:欧洲(*均海拔约300米)。

  8)世界的洋:太*洋(面积约1。8亿*方公里)。

  9)世界的半岛:***半岛(300万*方公里)。

  10)世界的岛:格陵兰岛(217万*方公里)。

  11)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或南洋群岛20000多个)。

  12)世界的海:珊瑚海(479万多*方公里)。

  13)世界的内海:地中海(250万*方公里)。

  14)世界的咸水湖,的内陆湖,的湖泊:里海(37万多*方公里)。

  15)世界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82400*方公里)。

  16)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1620米)。

  17)世界淡水湖群:北美五大湖(苏必利尔、密歇根、休伦、伊利、安大略)

  18)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15000公里)。

  19)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9000公里)。

  20)世界的*原:亚马孙*原(600万*方公里)。

  21)世界的高原:巴西高原(500多万*方公里)。

  22)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4000米以上)。

  23)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裂谷带(长6000公里)。

  24)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亚马孙河

  25)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

  26)世界上含沙量,最难治理的河流————黄河

  26)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27)世界的盆地———刚果盆地28)世界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0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按人口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无常住人口);

  按自然增长率由多到少依次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2、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3、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原

  4、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先后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特***,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5、理解P13页图6。17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的差异。

  6、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7、经济发展差异: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同为发展*家,经济发展的差异也较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8、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是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9、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注意:P11活动2

  第七章我们邻*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太*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二、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大岛组成,其中面积的是本州岛,(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18页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三、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的*原为关东*原。

  四、多火山,地震。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

  五、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六、经济类型:加工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大量进口原料、燃料,然后依靠高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和欧洲。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国情: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七、工业区的分布:

  ●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便于原燃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

  ●主要工业区主: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23页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好处:

  ①利用发展*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

  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

  对其它国家的影响:

  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八、文化: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东南亚(南洋)

  一、位置: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州,太*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陆上邻国:*,印度,孟加拉国

  二,马六甲海峡:

  1、位置;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2、重要性: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三、组成:

  1、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世界的群岛)两大部分(请将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南海,太*洋落实到书上27页图7.18)

  2、国家:共有11个,其中与*陆地接壤的是:缅甸、老挝、越南;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岛国有印度尼西亚(世界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菲律宾。

  七年级地理学*方法

  一、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二、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七年级地理学*技巧

  谐音记忆法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例3、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点死海,海*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儿);

  (2)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字,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例4、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2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2.长期的热点地区。

  (1)焦点之一: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地中海、红海、***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焦点之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焦点之三: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

  (4)焦点之四: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几种的地区。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3.传统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重视畜牧业。

  (2)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火腿、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3)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概况。

  (1)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气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人口与人种:本区有6个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形成的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最根本原因)

  (2)弊端: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3)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和旅游业等。

  3. 人口、粮食、环境。

  (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地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缺粮成为本区各国普通遇到的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牧业生产水*,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位置:位于太*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移民国家。

  (1)人口已超过3亿人(2006年)。

  种族构成 白种人:占总人口84%

  黑种人:占总人口13%

  其他:占总人口3%

  2.优越的自然条件。

  (1)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 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原(面积占国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3.农业地区专业化。

  (1)主要农业带:乳蓄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混合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

  (2)影响农业带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

  (2)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 巴西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居民构成。

  白种人 黑白混血种人 黑种人 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 约占40% 占6% 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玛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矿产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3)农产品众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伊泰普水电站。

  3.热带雨林的危机。

  (1)壮阔的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5)解决措施:1992年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4.城市化问题。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会带来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3)解决措施:迁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及加强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3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方千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1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方千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2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⑴、方向①、*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⑶、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10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方千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纬度

  ⑴、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3

  第八章 东半球其*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范围:包括西亚(除阿富汗)、北非的埃及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

  2.长期的热点地区。

  (1)焦点之一: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亚洲、欧洲、非洲,“五海”指地中海、红海、*海、里海、黑海),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2)焦点之二: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3)焦点之三:匮乏的水资源。中东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

  (4)焦点之四:宗教纷争和文化差异。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发达国家几种的地区。

  欧洲西部地区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欧洲西部是革命的发源地,目前也是世界上工业发达地区之一,生产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3.传统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重视畜牧业。

  (2)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火腿、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

  (3)畜牧业发达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形*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草场广布。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 概况。

  (1)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2)气候: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有“热带大陆”之称。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3)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4)人口与人种:本区有6个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称。

  2.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1)形成的原因: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最根本原因)

  (2)弊端:制约了本区经济的发展。

  (3)出路:发展多样化农业、民族工业和旅游业等。

  3. 人口、粮食、环境。

  (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口增长过快,长期以来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地于人口增长的速度,缺粮成为本区各国普通遇到的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牧业生产水*,保护自然环境。

  第四节 澳大利亚

  1.位置:位于太*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独占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地形:东部是大部分水岭,西部是广阔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积的*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首都为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务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经济支柱产业。

  4.古老生物繁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特有动物如袋鼠、考拉、鸭嘴兽、鸸鹋。

  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还是重要的小麦和牛肉出口国。

  6.“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矿产有煤、铁、铝土矿,是世界上铝土矿最多的国家。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 美国

  1.移民国家。

  (1)人口已超过3亿人(2006年)。

  种族构成 白种人:占总人口84%

  黑种人:占总人口13%

  其他:占总人口3%

  2.优越的自然条件。

  (1)领土构成:本土48个州,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 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洋,南临墨西哥湾

  相对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 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大*原(面积占国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和五大湖(世界最大淡水湖群)

  3.农业地区专业化。

  (1)主要农业带:乳蓄带、玉米带、棉花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混合农业区、亚热带作物带。

  (2)影响农业带的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大国。

  (2)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第二节 巴西

  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居民构成。

  白种人 黑白混血种人 黑种人 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 约占40% 占6% 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玛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矿产丰富: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3)农产品众多: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资源丰富: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伊泰普水电站。

  3.热带雨林的危机。

  (1)壮阔的亚马孙河: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60%在巴西境内。

  (3)热带雨林具有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5)解决措施:1992年联合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4.城市化问题。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2)快速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会带来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3)解决措施:迁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及加强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1

  社会、集体中的我

  1.为什么说个人离不开社会?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之一,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现实中的人无法摆脱社会而生存。

  (1)个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中,个人只是集体、社会的一员。在日常生活、学*中,我们总是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2)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获得生命的持久活力。

  (3)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使得我们得以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因此

  而更加丰富多彩。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条件。

  (2)没有个人的努力,就没有集体的发展。爪,人的努力会促进集体的发展。

  (3)人的一生始终在集体中生活、学*和工作。个人的许多基本需要,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满足,集体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个人和集体互相促进,才能和谐发展。

  3.结合实际,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关班集体。

  (1)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

  (2)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3)服从集体的安排,自觉为班集体服务。

  (4)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5)发扬集体的好作风,与同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氛围。

  (6)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

  (7)勇于同损害集体利益、破坏集体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4.如何理解“团结就是力量”?(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1)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如果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就能产生比个人大得多的力量,就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创造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

  (2)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

  (3)面对艰难险阻,只要不屈不挠,依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5.怎样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体?)

  (可参照课辅资料6页)

  (1)我们要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主动为集体争光,不做有损集体利益和荣誉的事。

  (2)我们要积极与损害集体利益和荣誉的行为作斗争。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2

  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P20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新追求的目标,是一种我能行的态度。

  2.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自卑?自负与自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1

  (1)自负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是夸张的自己或是自己幻想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2)自卑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贬低,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消极的心态。

  (3)二者的主要区别

  3.自负与自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3

  自负不同于自信。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为什么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P23-24

  自负的目标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不能自拔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使他们远离成功。

  5、为什么说自信者容易成功呢? P24

  因为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所以说,自信者容易成功。

  6、怎样培养自信的品质、唱响自信之歌?

  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这是自信的基础,要寻找“立体的我”;

  增强信心和实力;

  做自信的*人。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3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一、人生难免有挫折

  1. 挫折: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了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消极情绪的反应。

  2. 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 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⑵各种人为因素(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心理缺陷等因素的限制。

  4. 面对挫折和困难,大致有三种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⑴胆怯、懦弱的人——放弃目标,一事无成,⑵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⑶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获得成功。 第三种人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二、挫折面前也从容

  1. 挫折的作用:⑴消极影响:使人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⑵积极作用: 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品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蚌病成珠”)

  2. 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 挫折的有效方法?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其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4.自我疏导的其他方法:自我暗示法:即主动自觉地通过语言、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换位思考法:变换角度思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法:设身处地地达成理解的一种心理机制;校对目标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等。 5.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新。

  6.在遇到挫折时,寻找解决方法应注意三点:⑴行动目标制订得要合适。⑵要扬长避短。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为了争霸,战国战争为了兼并

  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确立封建统治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 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 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 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 建立县制

  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秦孝公

  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 经商致贫的人

  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 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战国时期

  17.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 韩非子

  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 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 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 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派别是 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 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 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 齐楚 秦 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最大的进步是 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 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 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 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 铜锡 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 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 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公元前20xx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 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 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 《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 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 商鞅变法时期

  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2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三、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4、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5、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9、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10、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11、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2、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七年级生物学*方法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尽量把这两本辅导书嚼烂嚼透。

  七年级生物学*技巧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3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1

  日本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c—濑户内海

  2、组成:由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P18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原为关东*原。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主要工业区: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P23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①利用发展*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8、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2

  日本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洋西北部的岛国。东面临b—太*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c—濑户内海

  2、组成:由 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最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P18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原为关东*原。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 ②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产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消费地。

  主要工业区:有以东京、横滨为中心的京滨工业区,以名古屋为主的名古屋工业区,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以北九州为主的北九州工业区(将工业区和所在的城市在书上P23图7.13中找到并记住)

  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a、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b、劳动力素质高;c、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日本经济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的影响是可促进日本科技水*的迅速提高,可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日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不利的影响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好处:①利用发展*家的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②加入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和国际市场的竞争;③保护本国的自然资源,减缓资源消耗,保护本国资源;④减少运输成本的投入。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8、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3

  天气和气候(第三章)

  1、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别: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均状况、稳定。

  2、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气温和降水

  3、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地区气温最高,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②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③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叫最气温的日较差;一年中北半球陆地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中最高月*均气温与最低月*均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④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降水的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气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结出来

  5、降水的类型:①对流雨(多在赤道地区、降雨最多) ②地形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锋面雨

  6、降水分布规律:赤道最多,南北回归线附*(如撒哈拉沙漠)和两极最少(P65图4—12)

  7、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地球的形状(*似球体):赤道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大、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极地相反 ②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见专题二)

  ③海陆分布: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同纬度比较起来,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气温比陆地高;海洋的最热月和最冷月都比陆地晚一个月;

  ④地形与地势: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⑤人类活动:改变地表面貌,如植树造林、修水库或者滥砍乱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层空洞等

  8、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⑴最冷月均温>15℃则为热带: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亚马孙*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③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非洲大陆最多)

  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撒哈拉沙漠)

  ⑵ 0℃<最冷月均温<15℃则为亚热带:

  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东南部、美国东南部)

  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布)

  ⑶最冷月均温<0℃则为温带: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中国北方)

  ②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欧洲西部最典型)

  ③温带大陆气候:距离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温差大(亚欧大陆

  此外: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俄罗斯、加拿大分布最广);苔原气候(北冰洋沿岸)、冰原气候(南极洲、格陵兰岛)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菁华3篇)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1

  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2分)

  安然无样 悖然大怒 天翻地复 海枯石烂

  迎刃而解 臭名招著 忧心忡忡 孜孜不倦

  3.

  名言名句默写。(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

  (3)黑云压城城摧,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每空1分,共3分)

  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

  5.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汪松教授是*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辞手法基本相同;3语意通顺。(2分)

  例: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二、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送别诗,完成⑴—⑵题。(4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横 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垂杨系画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两首诗的后面两句都表达了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其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试分析谁表达的感情更深一些。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回答1-5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致: 被: 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3.从第一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2分)

  5.结合文章,谈一谈应怎样看待学*条件与学*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8。(15分)

  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又港,于是赵庄使真在眼前了。

  1.在下面所给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文中①至⑥处的横线上。(0.5×6=3分)

  停 泊 跳 蹦 拿 拔 围 聚 撑 点 摇 碰 撞 磕 支 架

  2.文中①~⑥处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 (2分)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驾船技巧的熟练和敏捷。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3.划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表现了这些小伙伴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然而又自失起来……”中的“自失”理解准确的是(

  A.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 (2分) B.看得出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戏,感到失落。 6.上文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角度描写江南水乡的晚景,请分别举一例。(2分)

  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7.“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句话中用“似乎”“也许”“料想”的作用是( )(2分)

  A.表推测,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C.表想象,表达“我”急于到达赵庄的心情。

  8.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 ) (2分)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在看社戏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在看社戏途中“我”的所闻、所见和所感。 B.表推测,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D.表想象,表达“我”愉快欢乐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9分) 我轻轻(敲、拍、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她抬头看见我,先(愣、呆、缓)了一下,后来就微微地笑了,招手让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暗,她妈妈(睡、靠、躺)在靠墙的板铺上,大约是睡觉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歪、偏、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 。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砂锅,微微地(冲、腾、冒)着热气。这小姑娘让我坐在炉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伸手拿了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从桔皮里(掰 、抠、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旁边。

  1、根据有关句子的含义,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动词,划上“√”(3分)

  2、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这个句子中如果删除加点的词语,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描写角度来说,上面文段有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________描写。(3分)

  (五)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1——4题(10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员都要学*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员,至少不能算一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2

  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民和奴隶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国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纣纣

  西周周厉王周幽王

  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见《课课练》126页)

  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

  甲骨文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铭文"、"钟鼎文",比甲骨文规范。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创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学派:墨子(创始人)

  法家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子

  兵家:战国时期孙膑(创始人春秋晚期的孙武)

  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思想: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方法: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温故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言论的一书。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7)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菁华3篇)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1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

  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的B澎湖列岛、C*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地区。

  (2)主要城市:

  ①台北

  ②台中

  ③高雄。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2

  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位于*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 、俄罗斯为邻,南连 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 ,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地区地理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陆上与朝鲜、俄罗斯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渤海、 黄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原。(山环水绕,*原居中), 东北*原由三江*原、松嫩*原、辽河*原组成。

  4、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长东严寒。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原和辽河*原人口较为稠密。*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朝*、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 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惯。旗袍是*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1大连是*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3

  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原地区,地势低*,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

  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②便捷的交通;

  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的B澎湖列岛、C*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原地区。

  (2)主要城市:

  ①台北

  ②台中

  ③高雄。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

  ②海岛多港口;

  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相关词条